沟通技能范文
时间:2023-04-01 04:2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80-02
一、概述
深度沟通技术是近年来西方兴起的管理技术,起源于教练技术,它以激励理论、积极心理学和神经语言程序为理论基础,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交流效率和沟通能力的管理技术。在现实中发现硕士研究生的沟通能力与其高学历不相符合,将深度沟通技术应用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中,将产生显著的效果。
二、实证研究
本研究分为两个组的实证分析:第一组是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硕士研究生目前沟通能力水平进行调研;第二组是通过对选修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3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和访谈的调研,分析学习课程后的教学效果。
(一)第一组调查分析
1、问卷的编制
通过文献检索以及对沟通能力的构成的研究,笔者尝试编制出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沟通能力测量的问卷。问卷包括30道题目,主要参考华东师范大学王军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等。主要的测试题目采用五点量表法,具体为:完全符合-5分,比较符合-4分,一般-3分,比较不符合-2份,完全不符合-1分。
2、问卷调查实施
通过随机发放的形式对北京市内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总计发放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为80%。通过数据分析,在212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男性为72名,女性为140名,男女比例为约为1:2,表明样本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和代表性。调查的问卷中研一学生为78人,研二107人,研三27人。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的原因,一是研三学生在校不多,处于求职状态,多数在校外实习;二是有些学校研究生教育是两年或两年半制,不存在研三学生。同时被调查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涉及较多,包括经济、管理、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等,因此在统计分析中未进行具体归类。
3、描述性统计分析
(1)调研问卷的满分为140分,分数越高表明沟通能力越强。在调查中统计的平均成绩是98.81分,最高分是118分,最低分是68分,样本的标准差是8.987。从数据中可以发现,现阶段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沟通能力还未达到优秀水平,尚需要提高。
(2)性别分组。调研数据分析出,女性沟通能力得分的均值为98.76,男性为98.98,分数差距比较小。由图可以得出,通过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在方差齐性的假设下,Sig值为0.458,大于假设标准0.05,因此可以得出,两个总体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样本在沟通能力方面,性别差异不明显。
(3)沟通认知分析。在涉及沟通认知的三道题目中,任务沟通能力很重要的有204人,仅有8人没有选择很重要。认为沟通能力很重要的占有效样本量的96.2%,将近达到100%;认为自己需要沟通能力专业训练的有165人,占到77.8%,而认为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仅45人,仅占21.2%。从以上的调研分析中可以得出,在读硕士研究生中,绝大多数的人已经意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极其渴望个人沟通能力提升,渴望得到相应的专业训练,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可以得出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沟通能力方面普遍缺乏信心。
(二)第二组调查分析。这一组调查的对象是选修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35名硕士研究生,该课程是每周一次,每次3课时,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共计48小时。笔者选修了本课程并担当课程助教。本组调研本质上是对深度沟通技术课程进行授课效果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和学习层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估分析,行为层和结果层主要采用访谈方式分析效果。因此第二组的调查是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总计发放问卷35份,100%回收,有效问卷31份。
1、问卷分析
(1)对课程的整体评价。在“对该课程整体评价”一项调查中,74%的同学认为较好,3%的同学认为非常好,即对深度沟通技术给予充分肯定的同学达到77%。仅有23%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好说。说明选修深度沟通技术这门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对这门课程是充分认可的。
(2)讲师授课水平评价。在“对讲师的授课水平评价”的这个问题中,认为较好的占73.3%,认为非常好的占16.7%,认为一般货不好说的占10%。说明选修深度沟通技术这门课程的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对讲师评价很好,对讲师非常认可。
(3)课程的帮助。在“本门课程对你的学习工作是否有帮助”一题中,选择帮助较大的占48%,选择帮助非常大的占7%,选择一般或不好说的占45%。从这一调查结果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整体学习中部分硕士研究生已经能够体会到课程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改变,但还有将近50%的研究生尚未感受到相关的变化。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在教学中教授的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尚未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使用技术。这些可以通过学生在课程中以及课程结束后及时有效地强化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得到解决,而并非是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2、访谈分析
根据对教学效果的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笔者对完成深度沟通技术48课时学习的3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及时的访谈。在对“在深度沟通技术这门课程中学习到的几种沟通工具,哪一种工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内容较多的集中在六顶思考帽、同步技术、六步逻辑引导法这三项技术。在追问原因的答案中,同学们的原因主要几种在因为这几项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非常感兴趣,且在课堂中讲师采用了课堂演练的方式,感觉非常实用且有意思;在问题“学习本门课程后,你死否能够主动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的回答中,70%以上的同学的回答是学得不是很精通,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还未达到能够主动运用的程度,更没有达到熟练运用,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去刻意使用才能实现,而现实生活中的使用环境还较少。20%的同学反馈在应聘过程中能够应用到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内容以及学到的技巧,比如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中,应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处理讨论过程的流程以及控制权,容易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在问题“你能够观察到课程中其他同学的转变吗”的回答中,38%的同学表示还未感受到周围同学的变化,将近50%的同学表示仅仅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周围同学有意识地运用某一工具,而在课下的学习生活中感受不明显,大部分同学也表示了可能是由于课后缺乏有效的强化训练。
3、调查小结
总体分析,在对完成深度沟通技术课程学习的学生中,74%的学生对这一课程评价满意,48%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学习生活有所帮助;通过访谈发现选修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在沟通技能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能够适当地将一些沟通工具运用到某些场合,但由于课程结束后缺乏有效的强化,课程的实质效果尚未充分体现,即在反应层和学习层上面得到的反馈较好,但在行为层和结果层上反馈效果较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强化才能促进成果的体现。
本研究的两组调研分别从硕士研究生沟通能力现状、深度沟通技术的教学效果评估两个角度得出结论:硕士研究生目前的沟通技能比较欠缺,没有自信;深度沟通技术课程能够帮助硕士研究生有效提高其沟通技能。
三、深度沟通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与探索
(一)探索与实践
通过以上对硕士研究生沟通水平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及对学习过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硕士研究生在三个方面需要多加训练: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能力;客观认知自我的能力;积极主动沟通能力。
(二)深度沟通技术的课程设计
深度沟通技术由于实操性较强,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沟通能力,是硕士研究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深造与发展。那么笔者下面就探讨一下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规范设计思路,以期为深度沟通技术在课堂的成熟应用抛砖引玉。
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介绍深度沟通技术的的基本理论和培训应用,帮助硕士研究生们客观的认知自我,分析现状,通过有效沟通合理的制定计划并执行,完善和提高硕士研究生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块及内容
深度沟通技术基础理论。教练的概念,深度沟通开始的时机,沟通关系建立的技巧,沟通双方的心态、思维模式,深度沟通技术实施的步骤,微表情等心理相关知识。通过对深度沟通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对深度沟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技能,为下一步实践做好铺垫。
深度沟通技能技巧。本部分主要是把深度沟通技术理论知识通过一些技巧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练习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深度沟通技能。这些深度沟通方法包括:哈佛模式、思维导图、六帽法、成长——改变的逻辑等工具的介绍。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设计要与学生日常生活,交往的场景密切结合,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情境中,解决硕士研究生在人际沟通中得真实问题。
深度沟通技术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是一个教练的角色,学生则是被教练者。教练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意识影响学生太多,而要采取一种启发引导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深度沟通技术培训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同老师之间要建立信任、坦诚、安全、共鸣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充分放开心胸,开拓思维,全身心的参与,进而提高自己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深度沟通技术培训特别注意,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的互动。打破传统讲授的模式,老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比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反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徐斌老师首次针对我校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深度沟通技术课程,选修该课程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很多,足见大家对深度沟通技术的兴趣和重视。在研究这个课题所作的调查中,我们随即访谈了2010-2011学年上学期选修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10名学生,得到了较为真实的反馈意见。
1、教学形式活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实用性强。
徐斌老师在深度沟通技术课堂上,打破了传统的讲台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每次课堂是让大家把座位排成圆形,围城圈来做,彼此都能看到每一个人,沟通交流也都更加方便。教学内容涉及到心理学性格色彩,微表情识别、设置心锚等内容,还涉及到沟通语言如“米尔顿语言”、沟通技巧等内容,教学生如何恰当准确的表达自己。
2、开拓了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同学都反映,徐老师深度沟通技术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打破常规思维僵局。深度沟通课程有很多实用性的工具,掌握了工具就等于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比如,六步逻辑引导法。六步逻辑引导法,是教练通过从上到下六个层次的指导使被教练者进行自我改变的过程。六步逻辑的金字塔从上到下是从内到外,由里及表的过程。一个问题的产生,其实质一定产生在它的上层,问题的产生一定是从表面出现的即环境和行为,但其最深的原因是其上层的部分,尤其是信念层面上的。六布逻辑从上到下依次为,愿景、身份/角色、信念、能力、行为和环境。从下到上思考,是分析目前的问题,从上到下思考,是让学生自己从六个方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了很多技巧,实践还是不够。
大家都反映好多技巧工具很有用,也很有意愿学习,但是每周一次,每次三节课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不能让大家完全把大量的信息知识掌握。而且这些深度沟通技能是需要反复经常锻炼,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提高大家的能力。因此在以后深度沟通技术课程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大家的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锻炼的课时。
(四)深度沟通技术教学的意义
篇2
班级也称为班集体,是按照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要求和规则设置的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它是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学生们成长的重要人文环境。班级成员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人生观及价值观。于是,与其它的社会群体一样,班级中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教育专家皮连生称,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与教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所以,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深化教师的职业情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将为学生崇尚平等竞争和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师生关系的特征
首先,作为一种正式组织,班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行政强制性。
我国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并保持固定不变。同学们在同一个班内上课,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一致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们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并获得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观摩,并共同进步。学生们也可以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乃至可预见的将来,我们都无法改变班级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于班级人数较多,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所有学生的行为并且强制执行以维持纪律。
其次,作为一种学生组织,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
就中学生心理、生理的变化而言,他们已不再是孩童了,他们不会再用孩童的方式去接触世界或处理事情。另外,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他们想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他们要确定自己已经长大,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也还在寻找自己的行为规范。于是,一方面要挣脱旧有的束缚,学做大人、学做自己;另一方面,理性仍尚未成熟。再加上他们认为成年人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愿意(或害怕)在成年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迷惑。近年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常常不够融洽,成为学校和教师们的困扰,特别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学生们常处于敌对的立场,这不易于辅导成功。不容乐观的现状表明,班级中师生关系有待改善。学生们是发展中的个体,班级就也是发展中的集体。班级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个人一样,具有发展性与可塑性。
基于以上特征,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完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级
第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朋友
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传统上,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学生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安排。这种文化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较为紧张的师生关系,不利于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教师是班级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一方面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把握有对学生进行奖惩的权力,可以通过批评和表扬来影响和控制学生们的行为。
而现代社会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二者间在人格上和行为上应具有可逆性。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所以,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营造一个友好的班级气氛,教师们首先必须认识班上所有的同学,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主动地去了解他们的喜好、需求与困扰等等,必要时予以支持和疏导。
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必须诚恳、正直、随和、愉快、思想开放、有激情并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有时,笔者很随意地跟一些同学谈及他们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发现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往往始于对该科任老师的喜爱。他们称一些老师改变了他们对一门学科的认识,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他们终身的良师益友。
第二、建立和谐的班级环境
人和环境相互互动,环境改变,人际关系也会产生改变,因此人际关系的状况会受环境的影响。师生关系也是如此。班级环境取决于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李皮特(R.Lippit)和怀特(R.K.White)对教师领导方式进行研究分类,分成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他们认为,民主型领导方式较优。以民主型领导方式为指导的班主任常常与班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尽可能鼓励集体活动,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这样,学生们就会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喜欢同教师一起工作,他们会互相鼓励,独立承担自已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在时,他们能自觉地学习。
建立和谐的班级环境还包括帮助同学们处理好同学关系和学生与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班级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同班同学并非都相处得很好。所以,也要让同学们、各科任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相互了解、沟通。
第三、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
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要用言语来传达各种抽象的情感、见解与观念。良好的沟通指的就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增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要达到顺利的沟通,首先要善于移情,即,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将心比心,并且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沟通。其次,要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千万不要立即下结论。再次,要懂得如何保留不同的意见。有的时候,过分争执无益于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反而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超级秘书网
对教师而言,沟通不仅意味着具有充分的词汇、合乎逻辑与清楚明确的表达方式,而且意味着要针对学生的水平,在各种情境下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观点。
第四、养成良好的职业良心和人格特质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对“树人”的社会责任自觉接受以后,升华为甘作“人师”、“人友”、“人范”、“人梯”的崇高义务感。“人师”,乐于为师,爱岗敬业;“人友”,乐于当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倾心交流;“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梯”,勇于奉献,甘为人梯。
在人格特质上,要宽容,要善解人意,要有自信心。要善于宽容学生在成长中难以避免地出现的无知和莽撞;要善于体验学生体验到的情感,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而有自信心是最重要的。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本身就更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取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于与你交往的魅力。
三、结束语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自己表演的舞台。教师的舞台是学校,班主任的舞台主要是班级。班级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师生沟通的主要基地,是评定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材料发源地。教书育人,也可以叫做是教学育人。在每堂课的教学时间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固然是对学生的智能哺乳。但是,教师们对班级的管理方式、与人相处的风格等更是对学生施加的为人、处事技巧方面的影响。
建设和谐班级,不仅要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也要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
参考文献:
[1]傅维利,2004,《教育问题案例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蔚,199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心理学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林巧英,2008《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交际:问题与对策》,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改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强沟通技能的训练。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独立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转贴于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篇4
【关键词】 血液净化;沟通技能;临床教学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患者对医生信任、理解、配合以及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1]。血液净化中心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净化等,治疗涉及透析机、透析器、透析器复用、抗凝技术等,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定时治疗。因此血液净化中心医生不仅需要掌握血液净化技术,而且要和患者长期反复接触,沟通技能的培训显得日益重要。我们在临床教学时特别重视医生沟通技能的培养,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由于他们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不同,导致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大不相同。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其心理负担过于沉重,埋下了发生矛盾的隐患,当患者需要把心理压力发泄出来时,首当其冲的是医务人员。而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如穿刺部位漏血、透析器血凝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这些情况会使患者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过激行为。在这种时刻必须保持冷静,在积极处理情况的同时,扪心自问,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办?注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求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减少误会,扫清心理障碍,形成共识。
2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
2.1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医患之间由于分工的不同和知识的差异,其言语交流在可领会性和真实性方面必打折扣。由于行业公信力的下降、医生职业权威、道德魅力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对陌生人诚信度的怀疑,在真诚性和正确性方面医患双方都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因此,医患沟通中语言非常重要。医生与患者交谈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适合其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的语言,内容明确、重点突出,使其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在交谈时要避开病人关注和敏感的话题,注意把握交谈的深浅度,要给双方留有余地,没有100%的把握不作任何承诺和保证[2]。
2.2重视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的身体语言(即体语)作为载体,包括无声的动态姿势,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变化等,无声的静态姿势,以及交往中的人际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一个诚恳而温柔的眼神、一个微小的表情和动作,都会向病人传递同情、温馨和关爱。体语沟通有时在医患沟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态度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倾听是最重要的能力,有效的沟通都始于真正的倾听。我们要求医生与患者谈话时首先学会倾听,以明确到底患者有什么要求,同时学会引导话题,让病人说出最实质的问题。
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娴熟的临床技术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形式。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那是医生取得病人及家属信任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医生态度友善,但对病人的疑问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会引起他们的不信任,以致工作中的小小不如意也不能得到谅解,产生不满甚至争吵。比如新入院的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需要颈内静脉插管,医生技术不佳,反复穿刺不能找到静脉,进导丝时不熟练,导丝不能顺利进入,最终导致患者出血、插管失败,患者因此而投诉。因此我们注重加强医生业务考核,鼓励并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与理论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3]。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艺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医患沟通已从原来一般的信息传递,上升到具有治疗性目的。改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医生和患者携手向前。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生应当努力探索医患沟通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交流时,要多为患者着想,采取各种形式,消除患者的顾虑,防止交流障碍,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从而促进医患间的心理沟通,最终达到增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渊清,陈烈平.对现阶段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27):47-49.
篇5
[关键词] 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0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medical related undergraduates' attitudes toward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learning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474 undergraduates were recruited from medical related majors and 5 grades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ur school” for short).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given. Results Undergraduates scored (51.05±6.61) points in positive attitudes, and (31.94±5.86) points in negative attitudes.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major, grade, character and willingness to do work relevant to one's major influenced attitudes of learning (all P < 0.05). Conclusion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initiative is in medium level in our school. To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ive intention, should stabiliz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oughts, adjust course grade setting and cooperate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f TCM; Undergraduat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s of learning
伴随医患冲突成为近年来我国日益突出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医务相关专业学生的沟通技能培养备受关注[1-3]。众所周知,态度对行为的改变至关重要,故此,部分学者开展了医学生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研究[4-7],集中在西医院校临床、护理两类专业。本文尝试调查分析中医药大学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所有医务相关专业、各年级480名本科生进行面对面调查。涉及针灸推拿类、中医临床类、藏医、西医临床类、护理、医学检验和医院管理7类专业,大一(2014级)至大五(2010级)5个年级。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生一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年级、性格倾向自评、沟通能力自评、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意愿和既往医患沟通课程学习经历等,这部分内容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二是医患沟通技能态度,由正性态度(代表学习态度积极倾向程度)和负性态度(代表学习态度消极倾向程度)两个维度各13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赋值(其中,1=强烈反对,5=非常同意),各维度得分区间为13~65分,分数越高表明相应态度强度越大。本部分内容引自Rees等[8]编制的CSAS(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 scale)量表中译版[9]。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74份(回收率为98.75%),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为96.20%)。受访学生中男196人(42.98%),女260人(57.02%);西医临床类专业92人(20.18%),中医临床类89人(19.52%),医院管理77人(16.89%),针灸推拿类和藏医各50人(各占10.96%),护理和医学检验各49人(各占10.75%);大一至大五年级人数(构成比)分别为99(21.71%)、132(28.95%)、113(24.78%)、88(19.30%)、24人(5.26%),调查期间正值大五学生校外实习阶段,所以该年级调查人数较少。自评性格倾向为外向型243人(53.29%),内向型213人(46.71%)。24人(5.26%)自觉沟通能力很好,166人(36.40%)自觉沟通能力较好,234人(51.32%)自觉沟通能力一般,30人(6.58%)自觉沟通能力差,另有2人(0.44%)自觉沟通能力很差。愿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400人(87.72%),其余56人(12.28%)表示不愿意。184人(40.35%)既往学习过医患沟通课程,而没有学习过的有272人(59.65%)。
2.2 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得分情况
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正性态度得分为(51.05±6.61)分,负性态度得分为(31.94±5.86)分。不同专业、性格、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意愿特征本科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正性态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不同性别、年级特征本科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学习负性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自评沟通能力学生及既往是否学习过医患沟通课程学生正负性态度得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来看,女生正性态度平均得分略高于男生,男生负性态度得分稍高于女生;各专业学生正性态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护理、针灸推拿类、医院管理、西医临床类、中医临床类、医学检验和藏医,而负性态度得分上述排名则分别为医学检验、藏医、中医临床类、西医临床类、护理、医院管理和针灸推拿类;大四、大五高年级学生负性态度得分高于大一至大三中低年级学生;同时,自评外向型性格倾向学生正性态度得分高于内向型组;有意愿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学生正性态度得分高于无意愿学生(P < 0.05)。见表1。
2.3 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对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以学习态度为因变量,以两类态度得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10]。变量赋值如下:性别:男=0,女=1;年级: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大五=5;自评性格类型:外向型=0,内向型=1;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意愿:是=0,否=1。
结果显示,专业、自评性格类型和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意愿进入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正性态度的回归方程(P < 0.05),3个变量对正性态度影响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专业、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意愿和性格。性别、专业和年级进入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负性态度的回归方程(P < 0.05),3个变量对负性态度影响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专业、性别和年级。见表2。
3 讨论
3.1 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正性态度得分为(51.05±6.61)分,负性态度得分为(31.94±5.86)分。上述结果与已有研究报道类似[4-6]。提示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积极性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但仍有提升空间[10-12]。
3.2 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正性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不同专业、性格和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意愿学生正性态度评分存在差异,护理专业、外向型性格和愿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正性态度得分较高。首先,在被调查的7个医务相关专业中,护理专业本科生正性态度平均得分最高,藏医专业得分最低。护理专业、藏医专业正性态度得分排名一前一后,可能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执行医嘱、监测患者病情以及安抚家属情绪等工作,与患方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储备医患沟通技能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尤为必要;而藏医在藏族社会中的地位普遍较高,藏民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好,藏医专业学生学习沟通技能的需求并不迫切。另外,自评外向型性格学生的正性态度得分高于内向型性格者,可以用激励理论加以解释,学生对自己擅长领域的学习兴趣更为强烈。提示要通过鼓励加引导,配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激发内向型性格学生学习兴趣,如尝试以“角色扮演”法为主要教学载体,以团体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借助360度考评法等[13-16]。此外,愿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学生的正性态度得分高于无意愿者,提示稳定专业思想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的主观意愿,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3.3 我校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负性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医检专业、男性和高年级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负性态度得分较高。医检专业学生沟通技能学习负性态度得分高于其他6个专业,可能与专业性质有关。医检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是否接受检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多由医师和仪器设备决定,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较低,因此,本专业学生学习沟通技能的态度相应较为消级。另外,医患沟通技能学习负性态度得分,男生高于女生,中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这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和年级间差异显著的研究结果相似[17-18],即与女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男生和中高年级学生对本科阶段的各门课程皆持有较强的厌学情绪。深入了解发现,尽管各专业开课计划不同,但我校医患沟通课程集中在大三、大四学年,本次抽样中绝大部分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过医患沟通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比例较低。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开展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时,针对性别特点因材施教,给予男学生更多的关注,并可将医患沟通教育尝试提前至低年级。此外,从构成细项上看,不同年级医患沟通技能学习负性态度得分差异显著体现在“我很难相信由非专业老师介绍的关于沟通技能的知识”条目上,低年级学生中立者占42.42%,赞成者占12.99%;中高年级学生中立者占44.00%,赞成者占25.33%,中高年级学生赞成者占比为低年级学生的近两倍。表明中高年级学生更加看重师资质量,提示将资深临床医生、护士、医务处工作人员及医患关系调解工作者加入授课老师队伍会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认同[5、19-22]。
3.4 是否学习过医患沟通课程对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得分在是否学习过医患沟通课程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包括:一是我校开展的医患沟通课程可能尚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未能有效改变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态度;二是是否学习过医患沟通课程学生的年级和专业分布存在差异,由于年级和专业等因素影响学习态度,可能干扰统计分析结果。
3.5 本研究不足
一是研究对象局限在一所中医院校,且由于校外实习安排,面对面访问的大五学生样本量较少,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二是学习态度主观性较强,要全面了解医务相关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差异的真实原因,需要结合深入访谈等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翔.基于医患沟通技能提升的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82.
[2] 班雅洁.从医患关系看当前医患沟通教育[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2):329-330.
[3] 张静莹,马新芳.新医患关系下应大力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50-51
[4] 邓凤,欧阳运薇,王忠,等.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教育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5,44(9):1241.
[5] 田冬霞,林杰才,陈化,等.医学本科生对于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之探索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60-61.
[6] 龚桂兰,李节,刘丹,等.护理本科生沟通技能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7):56.
[7] 李映兰,曾凯.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66.
[8] Rees C,Sheard C,Davies S.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communication skills learning: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 Scale (CSAS)[J]. Medical Education,2002,36(2):141-147.
[9] 任佩姝.中文版沟通技能态度量表的修订及其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10] 张文彤,闫洁.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马杰,林勋,刘隽.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1):62-64.
[12] 李志霞,赵丽.论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12(27):143.
[13] 裴益,徐仲华,乐虹.融入心理学技术的医患沟通技能实践课程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2,33(23):63.
[14] 刘平,杜莲,王婷,等.医患沟通技能课程新模式的探索与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9):1146-1147.
[15] 林杰才,田冬霞,沙秋云.比利时大学校际课程对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4.
[16] 陈小奇,刘洁,孙家忠.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51-52.
[17] 李慧娟,张美芬,胡爱玲.不同年级男性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09,8(2):64.
[18] 李慧,利爱娟.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6):152.
[19] 陈静琦,朱必胜,侯开连.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52.
[20] 李洪涛,李宏军.医患沟通及其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1):145-148.
[21] 李慧娟,张美芬,胡爱玲.核医学教学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61-62.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沟通;沟通技能
近年来,高校学生恶性突发事件均有其共性,即生活学习中小矛盾演化为执拗的过激行为,这就要求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和谐校园习得融洽的处事能力,为进入社会夯实基础。探究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校内外及今后进入社会理性处理各项棘手问题,而且有利于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
一、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
“状态论”代表人物Ronald B.Adler(1983)提出有能力的沟通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广泛的行为方式供选择、选择适当行为的能力、完成行为的技能、移情/预期、认知复杂性、自我监控和对关系的卷入。“情境论” 代表人物Kathleen K.Reardon(1987年)认为沟通能力不仅与沟通目标有关,而且与社会技能有关,包括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其中认知技能包括移情、社会期望、认知复杂性、对关系准则的敏感性、情境知识、自我监控;行为技能包括相互卷入、互相管理、行为灵活性、倾听、社会风格。“过程论” 代表人物Sarah Trenholm(2000)认为沟通能力可分为表现能力和过程能力,其中过程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目标能力和信息能力。这些研究有助于科学地建构沟通能力模型,但是没有加入意愿、动机等动力因素,考虑的变量不够充分。
图1 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
基于此,我们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具体包括:发出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反馈能力)、自我认知(自我角色认知、自我反思、情绪控制)、对他人认知(基本情况的了解、情绪感知、与他人交谈兴趣点、和生活习惯的了解)、情境认知、沟通倾向(沟通意愿、沟通动机、沟通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状况的实证调查
(一)调查方法
根据人际沟通能力结构模型,我们确定了各项维度和变量,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作为背景变量。
第二部分是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主要分为沟通倾向、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情境认知、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六大维度,所设计项目采用选择的表达形式,请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并赋以每个判断等级1-5的等级分值,即从非常肯定的答案、比较肯定的答案、中立的答案、比较否定的答案、非常否定的答案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以每个维度中各项目得分的均值代表该维度的得分情况,以此分析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
调查问卷通过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测,得出本问卷的信度为0.824,效度为 0.782,问卷质量通过了信度及效度检验。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面向宁夏多所高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78份,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为964份,有效率为96.4%。
(二)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人口学变量和人际沟通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性别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表2 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对自我认知、情境认知、接受信息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沟通倾向、他人认知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发出信息的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
三、研究结果
(1)高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均值为2.83)总体水平较低,男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于女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沟通重视程度不高,沟通积极性一般,沟通意愿不强;与他人沟通时,大学生很少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不太重视反思、对自我角色认知模糊;在沟通时对沟通时间、场合等因素欠缺考虑,沟通渠道选择单一,有效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不足;而且不擅于倾听,很难识别关键信息。
另外,男生在与他人沟通时相较于女生更清楚自己的角色,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偏向于理性;男生较女生更注意与人交谈的时间、场合等因素,能够较理智地对待他人的倾诉,相较于女生能快速、准确的识别关键信息。
(2)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增多;同时,国家比较注重农村教育问题,不断出台和调整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所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没有什么差异。
(3)独生子女人际沟通能力高于非独生子女人际沟通能
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沟通倾向、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对情境认知和接收信息能力方面差异不大。但在发出信息能力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沟通中会更重视沟通渠道选择,能较有效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较充足的家庭资源,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会得到父母充分的赞美,使得独生子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心,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客观上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了独生子女沟通能力的提升。
四、提升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对策
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老师融洽相处,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利于完成学业,为顺利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1)学校层面。学校要重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开设管理沟通、社交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观和沟通技巧。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管理沟通等相关课程,但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和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效果测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情景模拟,实施体验式教学,并以解决实际沟通问题为导向,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改革考试方式,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以此保证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更好的与老师、同学、家长、陌生人等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交际挫折、克服交际问题、排解交际心理压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在校生活,有效化解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纠纷和矛盾,拉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信任和友谊,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建立和谐校园。
(2)家庭层面。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许多父母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已经成人了,有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足够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大学生虽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父母对于其人际沟通方面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尽量给予孩子有利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孩子获得人际沟通教育最早的“学校”,以“亲情”为主的人际沟通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父母交流,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大学生交际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主要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所以提升沟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的配合。
(3)学生个人层面。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沟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的沟通渠道和手段加剧了人际沟通的频率和速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是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明确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强化自己的沟通倾向;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与他人比较时,要注意比较的标准。只有培养自尊自强的心理,才能有勇气以平等心态与他人交往。与人沟通时,要怀有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善于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减少摩擦。
参考文献:
[1] 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
[2] 黄勇.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问题及沟通能力培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3]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篇7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 原因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生赢得就业竞争的实力体现。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青睐会交流、善沟通、懂协作、人缘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可以肯定地说,在专业水平大体相当的前提下,人际沟通能力就成了在就业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为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向近300家单位发放了《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回答“贵公司最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中,无不例外地选了“人际沟通能力”一项;在“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最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问题中,用人单位也都选了“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员工的必备素质;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能够与企业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善于与人打交道,及时捕捉商机,获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员工自身得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又是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渠道。人际沟通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最被企业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接触,感觉到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佳。现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有的学生由于天生胆小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个性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关心和帮助。本课题组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寝纪律检查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辅导员发现有一个女生躲在宿舍走廊尽头哭泣。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询问,才了解到该生是入学未满一个学期的2012级学生。该生由于对刚接触的专业生疏,感到学习较吃力,总担心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看到周围的同学却学得轻松自在,其思想压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实,对新专业有生疏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是多数新生的同感。如果该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获知同学的感受,获得教师的开导,这种心理压力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出息,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压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阻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这种生长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自小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觉,缺乏人情往来和对他人应有的尊重。脱离小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们仍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由此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生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是否交际是由个人性格决定,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因而缺乏积极与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通过回答问题、分组(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讨论、模拟情景、情节演绎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配合,使课堂成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灵活、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范围。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与众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交友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广泛开展文体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才华的过程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与人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人际沟通的技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技巧、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强化训练等方式,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水平。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社会经验,更能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比如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正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琼.高职院校工科生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6)
[2]陈娉.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 2009(7)
篇8
【关键词】图书馆 生态系统 结构
1 图书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
在图书馆中,除包含各类图书、文献等资源外,还包括人员、建筑、物资、设备等,这些种种都与图书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大体上可将图书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稳定性
图书馆系统在实现各项功能以及确保系统本身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于整个图书馆系统而言,它既可以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具体而言,当图书馆系统与社会环境保持着高度的适应性时,其运行过程是资源的不断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始终处于一种静态的稳定状态;若是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图书馆系统与社会环境间的适应性将会被打破,此时系统会发生质的飞跃,即状态的转变,而图书馆系统便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在动静的不断交替中,图书馆系统将会逐步壮大,各类信息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1.2 多层次性
基本上所有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层次和等级,如果系统的结构是单一的,则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将变得非常低,而系统本身的结构越复杂,其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对于图书馆系统而言,其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无数次兴衰后,发展至今时今日,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图书馆系统的时空结构上看,相对比较简单,从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及功能结构上看,不但复杂而且层次较多,正是这种多重性的结构模式,使图书馆系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1.3 开放性
由于图书馆系统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所以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使馆内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获得高效利用。不仅如此,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与层次性都与开放性有着密切关联。这种开放性的结构特征,使图书馆可以从外界汲取各种资源,如文献资料、经费物质、人员等等,并将馆藏资源以文摘、题录、索引等形式提供给使用者,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取自社会、用于社会的目的,诠释了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2 图书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构建策略
2.1 建筑结构生态化
建筑是图书馆的载体,图书馆所有的服务和功能都需要依托建筑来实现,在图书馆建筑结构的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展现出朴素、自然,并尽最大的可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建筑生态化应遵循人本理念,并使其回归自然,同时还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他们的使用感受,满足其审美需求,在空间及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营造出一个具有人性化特征的舒适阅读场所。在结构布局上,除了要求合理性之外,还应保证阅读环境的宽敞性,注重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形成鲜明的对比,科学引入自然光线,保持良好的通风,尽可能降低建筑的整体能耗,满足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体现绿色与生态,赋予图书馆建筑生态化的特征。此外,若是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能够与内部环境之间形成密切的配合,则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求职欲望。在设计实践中,要减少声、光等方面的污染,多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外部环境的设计中,可选用草地、花坛、喷泉,栽植一些常绿树木和时令花草,让读者在进行阅读体验的过程中,仿若置身于大自然当中,这有助于心情的放松和视觉疲劳的缓解。
2.2 信息活动的生态化建设
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都是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其不但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ι缁嵛拿鞯慕步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使得图书馆的重要性随之凸显。这就要求图书馆生态系统必须立足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由此可使其生存空间得以进一步扩大。现如今,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逐步完善,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图书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提供了途径。对于信息活动而言,从生产到加工再到传递和利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信息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对图书馆信息活动进行生态化建设,借此来对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污染的几率,提升信息质量。一方面,应积极开发图书馆信息系统,如馆藏资源系统、服务管理系统等等,从而构建起一个有序的数字资源体系,并借助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便可打造出一个绿色、健康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文化素养建设,使所有人员都能树立起信息价值观念,了解并掌握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2.3 管理方面的生态化建设
在图书馆系统中,可将各个部门视作为生态单元,这些单元的有效运作是确保系统平衡的关键,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鉴于此,图书馆应加强管理方面的生态化建设,在内部生态化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全体人员的特点,尊重个体差异,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并按照人员的特长为其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外部生态化管理上,可采取网状式结构管理,这有助于信息的交流与快速传播,从而使图书馆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图书馆除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外,还是各类有价值信息的聚居地,为使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并大幅度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走生态化系统的建设路线,通过对各个关键环节的生态化建设,彰显出图书馆服务于社会和广大读者的特性。
参考文献
[1]万映红,陈驰.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06):76-77.
[2]倪莉.生态位视角下图书馆资源建设措施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99-100.
[3]刘桂锋,卢章平,化慧.图书馆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体系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06):54-56.
[4]李明子.生态学视角下图书馆用户需求服务系统研究[J].兰台世界,2015(07):78-79.
作者简介
赵柯蔚(1990-),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学位。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初级管理员,从事图书信息管理。
篇9
肺功能检查现在已经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之一,肺通气功能测定是哮喘患者病情判断及规范吸入治疗最重要的检查。而对于肺功能的测定需要受检者的理解和配合,若受检者方法掌握不当或临床医务人员教授的方法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测试的结果也有差异[1]。儿童的配合程度和医务人员的指导都是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检查中应用好沟通技巧,调动儿童配合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
1 影响沟通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由于医院特定的环境,使患儿紧张、恐惧、抗拒,从而引起家长的担心和焦虑,使沟通受限。
1.2 患者因素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操作方法;有的患儿进行其他创伤性检查后有抵触情绪,不愿配合;患儿家长对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使用和意义认识不足[2],或者孩子娇气,不认真、努力配合,都会导致检查不能顺利进行。
1.3 操作者因素 操作者应具备呼吸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及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3]。操作者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足够的耐心、清晰的语言表达及示范能力。
2 沟通技巧
2.1 创造充满童趣的环境 在墙上粘贴卡通图案,如“喜羊羊、灰太狼、奥特曼”等小朋友喜欢的动画人物,消除孩子的陌生、恐惧感,同时减轻家长的焦虑。在候诊区播放肺功能检查的录像,使家长和孩子对肺功能检查进一步了解。并准备一些有趣的图书给患儿阅读,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2.2 检查前的沟通 主动关心询问患儿的身体状况,出生年月,近期用药情况;准确测量记录身高、体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肺通气功能的检查方法,并分解动作,一步一步地演示,让孩子们自己想象吹气的时候就像吹生日蜡烛,吸气的时候就像吸酸奶。学习用呼吸口嘴,练习吹气,耐心告之患儿用嘴唇包紧呼吸口嘴避免漏气;舌头不能放入呼吸口嘴内,避免影响气流;并给予不断鼓励,使患儿能积极地配合,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2.3 检查中的沟通 当患儿练习合格,应避免让患儿过度疲劳,操作者应尽快输入信息,开始正式检查。检查时患儿轻咬呼吸口嘴并叮嘱口唇包紧不漏气,操作者给予鼻夹轻夹患儿鼻,嘱其听从指挥,并配以吹蜡烛或吹气球的游戏,以提高患儿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过程。在检查过程中,患儿的情绪直接影响检查的结果,所以在检查时应多给患儿以鼓励和表扬,让患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检查时还需注意观察患儿情况是否与测得的结果一致,如果患儿体力不佳,可让患儿休息,体力恢复后再检查,以求测得最佳值。
2.4 检查后的沟通 检查结束后,不论检查结果如何,都应夸奖患儿,避免引起家长和患儿的紧张恐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登记,建立病案。并鼓励患儿多参加体育锻炼,定期复查。因此,在儿童肺功能检查中操作者不仅要认真仔细,富有爱心、耐心,对待患儿温柔热情,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让患儿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检查,取得检查结果的最佳值,更能客观地反映患儿气道情况。
参考文献
1 陈宇清,周新,陈钦.机械通气患者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的临床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63.
篇10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49-001
Bonnie Weaver Duldt [1]将人际沟通定义为“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两个或多个人在面对面的接触中不断地适应并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人际沟通包括很多的层面,1997年林菊英[2]等在中华护理全书中提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最主要的。通过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学会对326所医疗机构的调查中发现,有71%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造成的[3]。因此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最佳课程模式。本文就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进行阐述。
一、培养目标
虞献敏[4]在对护生沟通技能方面的目标管理中提出护生应该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素养,能够正确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等要求。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能与病人及家属建立和谐关系,通过沟通及时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二、培养方法
1.模拟医院真实环境,纠正护生的不良习惯
以往的护理实践课程中,学生在操作练习时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护生在操作过程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普遍[5],即便教师根据操作的类型设定了相应的护理的场景和护理对象,护生在练习时也通常是照搬教师课堂用语,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病人,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护士的角色中去,真诚地与模型人进行交流。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建立模拟病房环境的实验室,这样更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护理工作氛围,转变学习观念。
2.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就能完成,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就要求护理学生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其学会主动的学习,有目的性的学习。该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病例,通过设定特定的沟通对象和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护理程序确定病例中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最后对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
3.“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沟通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三位一体”(观众、演员、导演)的教学互动模式[7],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未参与表演者作为观众,教师作为导演,模拟真实的临床护理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而不要生搬硬套老师的语言,操作完毕由“观众”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是否准确,护理操作过程中是否随时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及病情变化,护理操作用语是否正确,护理评价是否有效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就改进的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对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价标准
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操作及各项专科实践操作的考核标准中,根据临床护理步骤,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分值的配比,加大护理评估、实施、评价这三个部分中学生沟通能力考核的分值,如按百分制进行分配,护生的仪表占5分,操作步骤占60分,人际沟通占30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占5分。强调在操作实施时对病人的关注,纠正“哑巴操作”、对“模型人”动作粗暴,及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的错误行为。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重视人际沟通,促进其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为病人提供全面的、适应多元文化需要的、整体的护理模式[8]。这种模式就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除了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对高职护理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将人际沟通作为护理学生职业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来进行培养,以便使护理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以后能较好的运用沟通的技巧,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基金项目: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0ZDZY02
参考文献:
[1]Paul Hersey,Bonnie Weaver Duldt.Situational leadership in Nursing[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
[2]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刘虹.医疗纠纷困扰医院[N]健康报.2002-11-01(3)
[4]虞献敏,陈克芳.浅谈高护实习生沟通技能的目标管理[J]当代护士,2000(4):17
[5]李辉.浅谈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01-102.
[6]赵爱平.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教学改革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