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0: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安全论文

篇1

对于无线电通信安全而言,加强无线电通信法规法规的宣传不可忽视。因为无线电通信的畅通无阻离不开无线电通信管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所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宣传法律法规,才能让管理人员认识到无线电通信安全重要性,从心底重视无线电通信安全。

(2)强化无线电通信的监察

加强无线电通信安全,离不开对无线电通信的安全监察。通过有效地监察,可以确保无线电通信的安全隐患被控制在一个可以调控的范围之内,如此对于降低甚至是消除无线电通信带来的安全威胁是至关重要的。

(3)定期检修设备

对设备做好定期检修,这是无线电通信安全的保障措施之一。一旦设备出现通信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影响无线电通信的安全性,所以,确保无线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检修人员、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检修中,做好无线电有关设备的定期检修,及时地排除安全隐患,为无线电通信安全创设条件[2]。

(4)掌握无线电电波的传输规律

加强无线电通信安全,也可以通过掌握无线电电波的传输规律来实现。如无线电电台,其GMDSS通信系统包含MF、HF、VHF三个主要的频段。这三个频段信号可传输的距离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HF、MF、VHF。所以,为了掌握无线电电波传输的规律,就要熟悉传输的实际距离,这样在当你需要呼叫接收电台之时,就可以选择最合理的频段用于无线电通信[3]。另外,在呼叫过程中,切忌使用大功率,一般可以先使用小功率进行尝试性呼叫,假如无法呼叫成功,或者是通信状态不良,才使用大功率,这样可以满足合理使用资源的要求。所以,掌握无线电电波的传输规律,对于无线电通信安全也有一定影响。

(5)采用屏蔽措施,满足无线电通信安全

提升无线电通信质量,才能满足无线电通信对安全提出的要求,针对无线电通信设备而言,可以结合设备结构、工作条件以及工作频率等因素,制定合理地屏蔽措施来满足无线电通信要求。①屏蔽体使用的材料:屏蔽措施是否能取得效果,屏蔽体材料的选择是主要因素。如果是高频电子设备,可以选择铝、铜等良导体材料。如果是低频电子设备,可以选择硅钢片、钢、电工软铁等磁铁性材料;②对缝隙的屏蔽:如果机箱对密封性有要求,可以尝试先用导电密封衬垫进行缝隙密封处理。如果机箱没有密封性要求,需将镀铜簧片安装在侧板、机箱盖板等于箱体搭接缝隙处。如果缝隙之处无法使用密封衬垫与无法安装镀铜簧片,可以考虑使用铜屏蔽胶带进行密封处理;③对连接线的屏蔽:连接线的设置应远离空洞和缝隙,信号线和地线必须分开布设,如无必要,导线尽量避免从屏蔽机箱穿过,如果必须穿过机箱,则需在导线上增设磁环,以此来降低电磁辐射量,确保整体的安全性。

(6)结语

篇2

通信网络的安全,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定义。从一般的意义上来看,网络的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的信息输入以及输出的安全,以及对网络进行控制的安全,简单地讲,网络的安全就包含了对信息以及对管理权限的安全防护两个部分。当前国际上的标准组织也把信息的安全认定为信息是具有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保密性的。而所谓的管理权限上的安全保护,就是网络的身份认证、授权上的控制、访问上的控制,具有不可否认的特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网络技术的重要一部分,通信网络已经极大地实现了普及以及演化,进而让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通信网络作为传递信息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具有比较大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对于社会上各种经济文化生活实体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关联作用。这样一种极为紧密的联系,在一方面给整个社会乃至于世界都带来非常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必然是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在性危险,如果通信的网络出现了安全的问题,那么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千千万万的人员在信息的交流上存在障碍,并且会导致这些进行沟通的人的信息泄露出去,并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巨大损失。所以对于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应该说是必须要提起我们的关注和预防的。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入侵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于通信网络也同样如此,因为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发生的信息泄露以及信息的损坏,其经济损失更是十分巨大。从现在来看,通信网络的这些网络上的攻击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并且相对而言也比较隐蔽。通信网络的攻击者往往是透过非法的渠道去盗窃他人的账号、密码以及关系网络,对这个通信网络的各项行为进行监视,并且截取自己需要的机密信息。整一个盗取过程是非常的短暂,而且也难以察觉,手法更为隐蔽,所以在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上,更需要发展新的安全技术进行保护。

二、通信网络的安全技术现状分析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与生俱来就有必然的开放特性,这种开放的特性,也促使通信网络的运营商以及国家的通信信息部门会加强网络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在安全上面的技术水平,将在通信网络的固有条件之下,尽可能将通信网络的安全隐患降低到一个最低的水平。当前部分通信网络的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上出现不熟练的情况,在安全的保密的规定以及操作的流程上有所违反,导致在公开保密方面的权限不清楚,密件有时出现明发的状况,同样的密钥长期都是反复地使用,这样就容易导致密码被破译,最终能够运用这些泄漏出去的口令以及密码在时间到了之后还能够进入到系统当中。软件和硬件的设施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些网络的运营者为了更为方便地进行管理,导致有一部分的软件以及硬件的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存在以远程终端来登陆,进而对通信的通道进行控制,同时也在通信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未发现或者无法完善的bug,加上部分商用的软件程序在源程序上是完全的公开,或者是部分的公开,这就使得部分低安全等级的通信网络使用,可能会出现网络的攻击者利用上述的软件以及硬件的漏洞之间入侵到网络的系统当中,进而对通信的信息进行破坏以及盗取。在通信网络的传输信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通信网络的运营商没有对自己的信息传输信道上进行相对应的电磁屏蔽方面的设置,那有可能在网络的信息传输之时,会对外产生一些电磁的辐射,而一些不法分子可以运用一些电磁的接收设备对相关的通信信息进行窃取。此外,当前对于通信网络的建设以及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成熟的状况,在审批上不够严格,计划上不够严谨,网络的管理在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质量漏洞,网络的维护以及管理上相对较差,而且通信网络的效率不够高,而且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因素等等。所以,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应该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加强。

篇3

结合云南省交通安全统筹在线信息管理的要求,建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新一代交通安全统筹信息管理系统,覆盖1个公路分中心和50个分理处的统筹业务网络交换数据平台。

1.1业务需求分析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统筹业务处理主要流程。

1.2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根据云南省交通安全统筹中心管理的实际需求,采用B/S架构设计,系统主要包括车辆档案管理功能、统筹单制作功能、退统单功能、出险登记功能、事故查勘记录、事故损失信息登记功能、理赔单制作功能、重特大补助申请功能、代位赔偿功能、安全奖功能、常用统计报表打印功能、单据管理功能及统计分析功能等,实现对云南省统筹中心的各项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

1.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系统要求界面美观、大方,操作简单易懂,提示准确、清晰。从系统基础设施结构、系统软件、技术措施、设备性能、应用设计、系统管理等各个层面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系统在大压力和大数据量情况下,页面访问速度快;保证软件性能优化,在测试中进行压力测试,保证减低服务器开销。同时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在平台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更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要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分别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密措施,包括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数字证书认证、数字签名、细粒度的数据存取控制、防毒防黑、审计和安全管理制度等。

2总体设计构想

2.1系统设计原则

在满足云南省交通安全统筹需求的前提下,本着统筹业务管理,遵行国家颁发的交通行业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按照易管理性、易维护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保密性、安全性原则进行设计。

2.2系统整体框架

云南交通安全统筹信息系统由业务处理、基本设置、项目费率、单据管理、在线投统、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系统设置、公文管理等多个相对独立的子模块组成,可以完全满足统筹系统不同层次的业务需求,充分共享数据,有机地协调工作。

2.3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基于三层的WEB体系结构进行开发,采用3个逻辑层的设计模式,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在原有B/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引入COM组件技术。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组件位于应用服务器中,客户端发出HTTP请求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请求传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数据请求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应用服务器,然后再由Web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通过SOA架构更好地重用已有的和新开发的业务。SOA可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从而突破组织内网的限制,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伙伴业务的紧密结合,减少了业务应用实现的限制,可将组织的业务伙伴整合到“大”业务系统中。SOA具有低耦合性特点,增加和减少业务伙伴对整个业务系统的影响较低,同时具有可按模块分阶段进行实施的优势。采用敏捷软件开发平台进行研发,该平台贯穿了CMMI3过程思想,倡导“分批进入、分批退出、集中设计、一次性完成编码”的开发思想,保证软件开发过程化、体系化、规范化。该平台开发的软件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原子化、组件化、SOA化。原子化对象的抽取保证了最大可复用度及应用的良好扩展,组件由原子化对象构造实现了业务的封装及对象接口的定义,基于SOA的组件接口提供了跨平台的应用整合能力。考虑到要处理全省51个分理处的车辆安全统筹业务数据,采用oracle11g大型关系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时应用六级安全体系,即HTTPSSL、URL参数加密、模块权限、操作权限、数据访问权限、数据库加密保证了软件的安全。为了保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之间的数据能快速交换,采用Ajax技术构建更为动态和响应更灵敏的Web应用程序,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对浏览器端的JavaScript、DHTML和与服务器异步通信的组合。使用Ajax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维护数据。对于B/S结构的系统,系统页面不用打断交互流程进行重新加裁,就可以动态地更新。这使得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更为迅捷地与服务器端响应和交互,可以创建接近本地桌面应用的直接、高可用、更丰富、更动态的用户界面。

3系统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目前已建立36000多辆车的档案数据、统筹收入和出险理赔支出、交通安全和理赔奖励等数据,系统运行稳定、用户满意度高。本系统以数据共享为核心,整合交通安全统筹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一个规范、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省交通安全统筹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涵盖全省统筹系统各部门,实现全行业的统筹业务操作一体化和协同办公。实现对全省统筹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管理,推动了全省交通安全统筹业务全面信息化的进程。

3.2经济效益分析

本系统实现业务过程电子化、业务数据传递的电子化,节省了大量的电话、差旅费、纸张等成本。在数据交换方面,电子化数据的导入、导出、交换,节省了办公成本;在人力成本上,通过本系统形成统计报表能快速提供决策支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本系统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行政办公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4结论与展望

篇4

对于企业信息通信网络环境来说,容易出现问题是用户。很多企业用户,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访问特权的人,每天都在网络中进行各种行为,没有安全意识中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从而企业网络安全出行问题。对此,最佳的防范措施应该是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规范用户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1.1网络用户的行为管理需要规范。

网络行为的根本出发点,不仅仅是对设备进行保护,也不是对数据进行监控防范,而是规范企业员工在网络中的各种行为,也就是对人的管理。规范企业员工的网络行为需要通过技术设备和规章制度的结合来进行。网络中用户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主要包括:正常使用互联网时访问到被人为恶意控制的网站或者网页。这些被控制的网站被黑客植入后门,方便攻击者窃取企业的各类内部数据或者控制其连接互联网的服务器。

1.2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需要加强。

各种安全设备的建立和安全技术的应用只是企业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的一部分,关键是加强企业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贯彻落实企业的安全制度。企业只依靠技术不可能完全解决自身的安全防护,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设备在不断更新,黑客技术也在发展和更新。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有安全意识,重视自己企业的安全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使得全体人员提高安全意识,从根本杜绝安全隐患。

2企业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

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安全组织、安全技术、安全运行体系。

2.1安全组织体系的构架

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组织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决策、管理、协作三级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组织的职责分工和职能,对应合理的岗位,配备相应的人员,同时根据企业信息通信网络实际情况,建立起垂直和水平的沟通、协调机制。企业中有具体的人和组织来承担安全工作,即成立专业的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部门,设置不同的岗位,明确对应的职责,并且赋予部门相应的权力和信任;安全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制订出安全策略来指导和规范安全工作的开展,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等等。另外需要创造合理的外部环境来推动安全部门的工作,建立起一套快速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安全工作的高效推动。

2.2安全技术的应用

有了安全组织制订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来满足安全目标;这里主要分为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整体防护和个人终端的防护。

2.2.1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

系统自身漏洞而导致的安全风险,经常是因为信息通信网络应用本身的漏洞使得网站被病毒入侵或者被植入控制程序,导致企业丢失数据。因此需要建立以下防范措施:(1)部署网络应用防火墙和网络应用安全扫描器,重要的网络应用通过各种安全认证或者许可才能进行使用,同时保证验证程序本身的安全性。(2)时刻对系统进行更新,对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进行补丁安装和升级。对于客户端漏洞有以下几种防范措施:(1)系统管理员要通过相应的认证软件拦截限制用户访问一些具有安全威胁的网页;(2)系统管理员要通过相关方案防止用户访问含有攻击和恶意软件的网站;(3)系统管理员要禁止用户从网上下载任何媒体播放文件;(4)系统管理员要通过部署相关软件禁止外网访问企业的邮件服务器;(5)禁止系统管理员在企业内部服务器上使用网页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媒体播放器以及办公软件。从技术层面上而言,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单一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区域防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网的需要,为了应对网络中存在的多元、多层次的安全威胁,必须首先构建一个完备的安全体系,在体系架构下层层设防、步步为营,才能够将安全问题各个击破,实现全网安全。安全体系架构:由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流量控制与行为审计系统、接入认证与强制管理平台等多种网络设备做技术支撑。从可信终端准入、资产管理、访问控制、入侵防御、远程访问、行为审计、全局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构成完善的防护体系,从而实现“可信、可控、可取证”的全网安全。其中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流量控制与行为审计系统作为部署在网络各个层面的组件,接入认证与强制管理平台作为全网调度和策略分发的决策核心,通过安全联动,从内外两个安全域,三个维度构建自适应的安全体系。

2.2.2信息通信网络中个人应用的安全防护。

为了更好地加强企业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必须规范用户自己的安全行为,加强个人安全意识,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安全系统,这就需要企业每个员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安全措施:(1)修改计算机管理员账户,为系统管理员和备份操作员创建特殊账户。用户要禁止所有具有管理员和备份特权的账户浏览Web,严禁设置缺省的Guest账户;(2)限制远程管理员访问NT平台;(3)在域控制器上,修改注册表设置;(4)严格限制域中Windows工作站上的管理员特权,严禁使用缺省值;(5)对于注册表严格限制,只能进行本地注册,不能远程访问;(6)限制打印操作员权限的人数;(7)合理配置FTP,确保服务器必须验证所有FTP申请。在确定了安全组织和安全技术后,必须通过规范的运作过程来实施安全工作,将安全组织和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相互联系地整体安全运行体系,最终实现企业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

3结束语

篇5

论文关键词:统计工作信息化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2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信息的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系统。

篇6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维护工作缺乏标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存在工作疏忽或操作不当现象。在信息安全管理中,不同的操作人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存在差异性。例如,不同工作负责人在开票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操作人员将工作内容作为重点,有的把操作流程作为重点,有的以“三措”为重点等等,这些都使开票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问题也导致其他方面的工作存在的一定的条理不清晰,或整体工作不足。操作人员对危险点分析后相关安全措施制定存较强随意行,影响后续审核工作时间,同时使签发人的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中过强的随意性,会造成操作流程缺乏科学管理,使整体流程管理过于随意,从而使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目前这种问题和影响原因来看,实现管理标准化十分重要。提高管理的标准性,能够提升运行维护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促进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2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日常运维管理的对策措施

为有效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维护和管理,要从总体上进行措施防护,展开详细的分区管理、分级管理以及分域管理。要从制度上进行有效信息保护,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行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信息安全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技术措施网络图。

2.1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分类

信息运维过程中,受到工作内容、性质影响可进行不同分类:电源、信息设备、网络以及信息终端类等的安装等。

2.2环境模拟发现危险点

通过具体分析信息运维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模拟,并基于此重点分析工作内容当中的危险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手段改进日常工作效果,总结归纳该内容。通过结合UPS电源工作情况,环境模拟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掉旧电源系统,并拆除主机以及系统电源蓄电池;

(2)安装新电源系统以及主机和蓄电池,并进行开机测试;

(3)对系统设备当中的线路以及安全标示进行制作;

(4)对电源系统工作现场进行清理,并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危险点等的分析。从危险点内容角度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机房设备出现全面停电情况,由于误碰造成的其他相关设备的运行问题,触电问题、电池短路以及落物等。针对这些危险点内容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几下几个方面的应对举措:

(1)通过联系物业公司,实现对机房系统进行市电方面保护;

(2)在进行机房设备相关操作的过程中,对相邻机柜选调设备前悬挂警示语。

(3)采用绝缘材料工具进行操作,对未使用过的电源采用绝缘胶布进行连接。蓄电池附近不应当放置杂物。

(4)应当选择有利于同性的地方放置物品,便于运输和搬运。

2.3工作规范情况

根据上述中的极点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IMS操作系统相关内容要求,形成了有关信息网络割接典型工作票内容,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在工作现场做好准备工作,并落实安全措施以及危险点、技术交底的工作;

(2)进行系统线路方面的布设,包括通信用直流电源线路以及相关光纤等;

(3)安装信息柜当中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H3C-S3610-28P等设备;

(4)在布设成功之后,应当进行开机测试,确定上述中线路的畅通与电源稳定;

(5)设备实现正常运转,应当进行设备校准与调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通道割接相关工作;

(6)进行割接的过程中,应当停用线路发射器等设备的电源使用,并查处光纤手法设备等;

(7)连接布设完成的线路设备,进行运维方面的状态测试;

(8)对各个分配线路设备管理IP以及引用IP进行远策测试连接;

(9)当测试完成,应当将测试数据内容进行保存;

(10)当全部工作完成之后,应当进行标示设置;

(11)整理工作现场,关闭电源等设备。上述工作内容当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危险点,具体如下:开关交换机电源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备份,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情况;设备电源连接之前应当保证进行验电,防止出现问题;设置防雷电源设备,避免出现柜内带电情况。基于对上述工作内容以及危险点分析,形成以下几点安全措施:

(1)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避免出现在工作运行期间出现误碰造成的安全事故,并悬挂“在此工作”等警示牌。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标准工作服,使用的安全运维工具。

(2)连接市电的设备应当进行防触电等的安全防护测试,在进行直流电连接的过程中,应当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准确的掌握。避免由于误碰造成的短路或者是打火现象出现。

(3)为防止出现静电损害用电设备,拔插业务功能板过程中应当穿戴防静电设备。

(4)为避免出现数据随时,应当及时保存设备当中相关数据参数。

(5)为避免出现信息安全事故,需要对各项操作步骤进行核实,防止出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3结束语

篇7

影响信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资产、威胁、脆弱性和安全措施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建立6个基本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如图1。上图中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性,C表示防御措施,S表示安全事件。根据图1中的mod1可知,当T为独立事件时,C可以使得V下降,而T和V则共同影响S。mod2说明C对V和S都有较大影响。Mod3中的T为非独立事件时,T会受到C的影响。Mod4则说明C对其它三个因素都可能产生直接影响。根据Mod5可知,通过V,T的吸引力会增加,由此其发生的可能性也显著上升。Mod6则综合考虑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上图中的不同模型就可以对不同的攻击-防御模式进行详细的表达。对于图1中的各因素,可以利用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来确定相互之间的量化关系。假设P(C)和P(T)代表mod1和mod2中的输入,就可以通过公式1来得到mod1输出S的概率,根据公示2可得到mod2输出S的概率。所以,不同结构的安全模型,其安全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模型中各节点之间的依赖性越强,模型条件概率表的复制难度也越大。本文基于计算的复杂性和模型表现力之间关系,主要以Mod1、Mod3、Mod5为PCM设备的基本安全模型。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CM设备安全模型

从图2不难发现,雷击发生后,PCM设备供电电源系统将会严重受损,进而引起设备供电电源发生中断,影响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这一层面来看,雷击威胁对PCM设备供电电源系统的安全有着深远影响,可作为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切入点。从经验上来看,借助冗余日按原,配置高校防雷系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系统遭到雷击的几率,减轻雷击给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图2贝叶斯建模在图1中Mod.1、Mod.3与Mod.5的基础上,构建电力通信网PCM设备安全模型基本结构详情如图3所示。图中C1-C12代表12项安全防护措施;T1~T7代表7类给定威胁;V1~V8代表PCM设备在物理与信息方面存在的8类安全脆弱性;S1~S9代表PCM设备在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严重匮乏的情况下,12种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几率;G1~G5代表安全事件发生后,对各类数据资料的保密性、可用性等5种安全属性的影响程度。图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CM设备安全模型图3作为一个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通信PCM设备安全模型,其结构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电力通信PCM设备所具备的安全威胁、防护措施、安全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鉴于此,可初步推断该模型用于电力通信PCM设备的安全性分析可行性高。

3安全模型概率分配分析

贝叶斯网络结构定性主要分析了系统各组成部分所存在的因果联系。贝叶斯网络各节点的概率分配定量则阐述了各条件之间的概率关系。从而,安全性模型除了要分析贝叶斯网络结构定性,还要分析贝叶斯网络各节点的概率分配定量。本文主要分析PCM设备安全模型的概率分配过程的两个步骤:

3.1输入节点赋值

如图3所示,安全防御措施的防御程度节点表示为输入节点,输入节点分为多等级赋值和2等级赋值。多等级赋值中的防御等级往往根据其防御强度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等5个级别。2等级赋值则将防御强度分为“是”和“否”2个等级。生活中常见的多等级赋值系统有防雷系统、设备更换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等;而2等级赋值则包含电源冗余、定期维护和软件更新等系统手段。防御措施等级的赋值与评价结果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它能科学有效地反应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是否细化和正确。但需注意的是,赋值等级划分不能片面地强调细化,以免增加赋值的难度。赋值方案的是否科学需综合考虑赋值难度和赋值分级合理性两个因素。对于能采用2等级赋值的则尽量采用2等级赋值。

3.2条件概率表赋值

篇8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其安全技术及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IP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IP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接入唯一的IP地址,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以在单独的信道中完成各种数据的传输、整理等。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中,IP技术可以给整个运行提供自动化系统支持功能,是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IP技术中可以容纳的两层通信协议,在自动化状态下还可以使用实时协议和QoS,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并且成本不高,通过数据包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得到很好满足。

1.2密钥技术及其应用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密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传输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使整个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合理的使用密钥来对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可以让信息保持混乱状态,使得没有被授权的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相关信息,对于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具有不可窃听性、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等多种特点,使得密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发挥重要保护作用,还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攻击,从而真正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1.3防火墙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使用较多的防火墙技术是ASA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是各种应用层的数据得到深层过滤,并对要穿过防火墙的用户进行实时认证,从而在通过防火墙认证后,用户才可以正常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种网络资源。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利用防火墙ASA技术来完成VPN链接,采用设置高级访问的方式,可以是各种网络病毒得到有效隔绝,并有效防止黑客攻击、信息被盗情况,从而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行环境。

1.4VPN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VPN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通信安全进行有效保护,从而避免各种不安全网络信息带来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VPN技术可以使被盗信息保持不完整状态,从而降低被盗信息的准确性,在与密钥技术相结合的情况,可以有效避免密钥密码被盗窃,从而有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2结语

篇9

针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在高校的专业化教育中对其有相应的教学安排。其主要包括的学科有;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网络系统中软件、硬件及系统数据采取较好的保护措施。保障信息的安全完整,保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对于造成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主观和客观。其中主观原因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及素养不达标。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其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查不到;没有教好的操作技术,不了解相关的操作条文规定,导致具体操作过程违反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例如;对工作中不能公开的文件随意打开,总是长时间的使用一种密码,导致其出现安全漏洞,因此使其数据信息丢失。针对这些主观因素其主要就是人们过于追求便捷化,效益化的管理模式,忽略了安全保障管理的重要性。而客观因素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他人攻击型,在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通信连接时,会给一些不法的网络分子以可乘之机,通过网络漏洞对网络用户的信息系统及软硬件数据进行病毒攻击,在此过程中,针对一些设置了密码保护的信息数据,因其较为脆弱的保护模式及网络安全缺陷,所以,即使设置了保护也没用。

2)自我损坏型,任何物品都会有相应的保质期限,对于计算机也是这样,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损坏,导致计算机在使用时出现忽然的死机或关机,从而造成数据的丢失。

3)病毒感染型,人们会得病,而计算机也会得病;在网络通信时,由于人们对网络世界的好奇,很容易不小心受到网络病毒的危害。当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通信时,如果中了病毒则会出现鼠标不受控制,屏幕出现蓝屏后黑屏,反应速度慢,时常死机或关机现象等。病毒分为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为程序性病毒,当病毒进入到计算机中会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病毒一样,对其内部的数据资料进行不断的感染侵蚀。导致数据的不断丢失。最终导致系统完全损坏。

2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分析后,我们知道其存在的问题是正待解决的,如果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导致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崩塌,严重阻碍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相应的研究过程中,对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2.1全面提升网络系统的自身性能对计算机的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设计;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加强其运行效果。在完善其运行效果的同时,还要相应的考虑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建设网络系统初期的信息保密度,以及通讯软件系统管理。对实际工作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应采取积极的安全防治措施,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防治体系,并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维护其体系的常态化发展,提升网络信息数据安全。避免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导致信息系统的丢失。保障网络资源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

2.2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密码安全技术的改造使用;对所要保护的信息提供伪装技术,增加密码的不对称加密功能,以及密码的加密类型。同时,针对自身的电脑防火墙,应当加强其数据过滤检测能力,对不符合规定,存在危险的信息数据予以拒绝接受。增加防火墙的结构建设,使其能够对计算机中的各项进出数据都能做到相应的检测工作。从而提升其信息安全质量。对于网络安全也可利用一些网络上的杀毒软件来相应的辅加强。通过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扫描管理工作,检测计算机内部各项资料数据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在不断的检测中,还能提高计算机本身的性能,保持其常态化的运行模式。

2.3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加强安全教育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增加密码设置,及身份验证等功能。加强网络授权功能的建设,软件网络管理经网络信息渠道对其网络使用用户发放授权许可证书及相关使用口令密码。有效的避免了其他不法网络使用人员恶意的盗取他人信息。建立健全数据鉴别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用户恶意盗取修改后删除用户信息数据。通过网络的渠道对其使用用户进行对应的安全教育,及内部管理方法指导;在实际生活中,也可通过专业化的教育教学培养出专业水平较高的计算机人员,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技术能力教育,也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严格遵守网络使用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3结束语

篇10

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信息处理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希望降低信息的处理费用,减少人力和财政开支;另一个是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以改善管理部门的效率。由此产生的安全管理事务处理系统,又称之为安全管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它主要是为组织的安全管理作业层服务,是执行和记录企业安全管理活动所必须的日常事务的计算机系统。这类系统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早期应用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是构成现代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事务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对事故数据和其他安全信息进行快速运算和大量存储的能力、因此它是基层安全管理者的得力助手。目前在我国发展阶段绝大多数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不论其名称如何,其实质都是这类系统。

2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安全第一”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安全管理的信息资源也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它预防事故、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功能。当人们逐渐依赖于安全信息反映组织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生产趋势,安全信息资源的管理就得到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信息资源的管理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计算机管理向办公自动化及生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可以进行数字信息的处理,而且也可对图形、文字、声音等方便地进行处理,促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向综合性的或者专业性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时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主要内容有: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强调系统化、工程化以及系统开发思想在软件中的应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理论,强调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设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理论,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反之亦然。第四代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大规模信息存储问题得以解决。数据库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信息系统逐步网络化,可以对分散在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和综合处理。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信息论和控制论同时逐渐成熟,这些都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使安全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现实。不过,目前大多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程序还是比较简单,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或统计技术;支持作业和管理控制层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系统对高级管理层的计划工作也是有用的,一般是面向报告和控制;系统依赖于组织现有的数据和数据流;它的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系统相比较差,灵活性还不够。有人认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早期的称呼,如今成为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系统产生安全管理决策处理的过程。

4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1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征

4.1.1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DSS是解决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的解决既要有自动化数据处理,又要靠主管人员的直观判断。因此,它对人的技能要求与传统的数据处理要求不一样,如在MIS分析与设计中,主要是以数据流为系统分析的中心,MIS处理结构化决策时,人并不起主导作用,决策全靠计算机系统自动做出。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主管人员在这种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还要进一步考虑决策者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4.1.2从处理来看,结构化的问题易于明确地表达出来,因而能用一套明确的形式模型来解决这类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的处理是模糊的、演进的,对问题的了解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模型往往有限。决策支持系统除了具有数据存取和检索的功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推测性论据以及利用那些有助于主管人员进行决策的模型与数据库。总的来说,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是:处理半结构化问题为主;系统本身具有灵活性;多数为联机对话式。即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围绕着以决策人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决策支持系统是“支持”决策而不是“代替”决策。DSS与MIS的区别在于MIS可以在无人干预下解决预先设计好逻辑的管理决策问题,而在DSS中所有的决策最后都要靠人来做决定。人是决策行动的主体,一切信息技术只是协助决策人做出有效的决定,而非代替人去做最后决定。在决策过程中过分强调计算机的作用,或把计算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是不妥当的。

4.2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某一类型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和完善模型,列举可能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等方式,帮助管理者作出快速、正确决策纳入机交互式信息系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SDSS信息收集存储、整理、统计、资料动态组合查询和报表输出等功能。SDSS通过对系统当前安全数据的处理来获取相关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安全运行。利用过去的安全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的安全状态,以辅助支持安全管理的决策活动,最有效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

4.3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