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10 14:5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验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式;特点;理论依据;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04-03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是独特、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1]让学生“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就应该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不成熟的探讨。
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其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体验性特征;以及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采取的体验性的教学行为。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情感感染性。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体验的核心、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情感,这表明体验式教学具有情感感染性。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理念体现者的体验式教学,必然高度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从教学过程看,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不再是单纯知识传授的课堂,而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情感体验和全面发展的课堂,可以说,情感感染性是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缺乏这种支撑,课堂就是孱弱的、不健康的、不健全的;从教学方式看,情感教学方法是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必定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的情感感染性。可见,没有情感感染性特点,体验式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亲身体验性。主要是指学生本人的亲身经历,亲身体会,亲身感受,亲身感悟等。亲身体验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特点。亲身体验强调的是:或者学生亲身经历某件事,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或者学生欣赏诗歌、歌曲、故事、画面等艺术作品,从而获得深刻的感想和体会;或者亲自参加课堂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亲身感受、亲身感悟。正是亲身体验性,极大地激发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调动了课堂的勃勃生机。
第三,主体参与性。体验是教学主体即学生的体验,主体体验的过程同时是主体参与的过程。没有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情感投入,体验就无从谈起;没有主体的积极参与,体验就难以有效进行。可见,体验式教学具有主体参与性。要使体验式教学方式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参与氛围,优化参与环境,提供参与条件,指导参与方法。
第四,动态生成性。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实际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体验越多,课堂生成的就越多,学生的体验越深刻,课堂的生成也就越有价值。学生在体验中如果没有任何生成,这不仅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生成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态生成,学生的感受会更生动,感悟会更深刻,情感会更丰富,心灵会更纯洁,态度会更端正,生命会更精彩,价值观也会得到更大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
其一,体验学习理论。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是当代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他概括出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体验学习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2]库伯强调通过系统的情境设计,把学习者导入学习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学习,比如用手触摸,用眼辨察,用耳倾听,用鼻嗅闻,用脑深思,产生更具体、更明确的感动和体悟。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体验学习理论的支撑。
其二,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这种教学论把教学的本质看成是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形式,以培养完满的人格为目标,建构人与世界的全面的、丰富的意义,引导人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教学实践说侧重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亲身参与,强调通过个人知识的获得,建构每个学生自己的意义世界,强调个人知识和经验获得过程中的体悟。现代教学论强调“体验生活”、“亲身参与”、“体悟”等,都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三,现代学习观。现代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与这一学习观相适应,现代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是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体验是影响人的认知活动、行为表现及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也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的实质是,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见,现代教学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成功等因素,这也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激感原则。所谓体验,主要就是指情感体验,教学如果不能激感,何来体验?可见,激感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原则。坚持激感原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主动体验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境”激情,借“境”生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二,主体参与原则。所谓体验,就是主体的体验,教学如果缺乏主体的参与,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就缺少体验的机会,何来丰富的体验?可见,主体参与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原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与学习、体验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能力的提高,促进体验的获得,促进情感的升华。
第三,链接生活原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3]在这里,陶行知把生活教育提升到师生生存、学校和教育生存、国家和人类生存的高度来认识,足见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生活的体验也一定是死体验,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学是死教学,没有生活体验的课堂是死课堂。坚持链接生活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使课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气息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四,重视过程原则。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如果缺少应有的过程,就会使教学变成学生无需智慧努力、无需情感体验,只需听讲和记忆的活动,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智慧,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学生的体验。可以说,没有过程的教学就是没有体验的教学。重视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克服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把教学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开辟广阔空间,也才能为学生的体验感悟提供良好条件。
四、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一,有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把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开发出来,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体验式教学正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的教学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二,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式教学重视能够唤起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刺激,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感悟、情绪和情感,重视开展有助于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各种活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生成、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因而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
其三,有助于提升文本的价值。所谓文本的价值,是指教材等文本所包含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思想情感价值等价值因素。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反复接触文本,全面感知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文本内涵,深刻分析文本价值,亲身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这就能够把感悟文本的过程变成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变成学生生活体验的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变成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价值。
其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现代教学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自发地实现的,而是专门设计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的结果。显然,教师专门设计和精心组织的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正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体现。
五、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适用性问题。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体验式教学的功能;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体验式教学并不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比较强,头绪繁多的教学内容,则不太适合运用体验式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该教学方式的适用性问题,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合理运用。
第二,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能否创设恰当的体验情境,是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所谓恰当,是指教学情境要恰当结合教材内容、恰当结合学生实际、恰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恰当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情境与课堂活动的关系问题等。只有恰当创设体验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情境的重要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第三,体验到位的问题。体验是否到位,是体验式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要做到体验到位,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给学生充分体验的平台,让学生都有活动的条件,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体验的收获;就要重视对学生的有效评价,特别要注意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第四,借助现代教学技术问题。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学技术对于实施体验式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教学技术能够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够以其强大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以其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来触动学生的感受,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1.
篇2
开启学生在小学体育中的体验之门,对于学生学习体育主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可以使运动技能不断提升,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体验中提升道德品质,诠释体育教学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体验;小学体育;体质;品格
自主教育的时代,呼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的时候,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验式教学具有尝试、亲历、探究的特点,当前体育教学中时间上把握不当、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有效性发挥不够充分。体验式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使学生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使之产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小学体育课程迫切地需要体验教学,以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全学生人格。
一、重体验,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
运动技能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教师一节课的理论讲解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学生参与到运动的技能训练中来,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的理解,从而以教师指导的理论作为主要训练依据,反复进行锻炼,才能实现技能飞速发展。小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往往会在反复的训练中失去学习的耐心,这就需要教师为体验式教学提供动力,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在小学生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尤其是在基本技术训练中,要多给学生机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提升下,不断地提升自我思维能力。足球运动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练习的过程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传接球、运球、控球及投球等基本技术的训练,都是课堂有效性充分发挥的基础。而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未必会产生参与的兴趣,教师要采用激励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拼,这样他们就得到了参与课堂的动力,在不断的训练中,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还可以实现课堂交流。在技术要领掌握的评价中,课堂变得异常活跃,在不断的训练、实战和观摩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了提升。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技能方面,只有不断地体验,才能获得娴熟的技能,才能使小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愉快的环境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用体验,获得学生体质的发展
当前小学生的体能明显不足,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宠儿,大都缺乏体育锻炼。调查显示,有51.3%的学生达不到体质发展标准,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教师强行加给学生的锻炼项目,往往不会获得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体验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能够还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去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例如,在跑跳训练中,学生由于懒惰心理,不愿意参与到这个项目的锻炼中来,这时候教师要以自己的锻炼成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参与的信心,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示范,使之产生崇拜之情,然后引导学生,如果你们长期坚持下去,也会如老师这般拥有强健的身体。学生一步步地获得体质上的增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会感觉自己不再受疾病的困扰,冬天也不爱感冒了,夏天也不会因为吹吹凉风就生病了,学习其他学科的精力越来越旺盛。只有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体质上的增强,才会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获得体育和生活上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三、借体验,获得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不能忽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容易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体验中感悟体育的内在精神,在体验中懂得成功来自不断拼搏,从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地面对困难等心理上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对他们进行品行教育,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例如,在耐力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去体验在跑的过程中洒下的汗水是多么的珍贵,当学生坚持不下去时,要鼓励学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的艰辛。教师可以采取名人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样的实例激发下,他们就会在内心产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在他们体验到耐力跑的成功时,就会懂得人生需要坚持,生活需要面对,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坚毅的人格。体验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发生变化,他们会在体育运动中得到精神方面的发展,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开发那些可以培养学生品格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使之多方位地受到精神品质的教育。
总之,体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行为,在这样的行为中,小学生会获得精神以及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教师要不断挖掘体育课程中可供学生体验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的体验中学生的体质会逐渐增强,体育技能也会得到提升,并且会在收获自信中获得体验教学的快乐。
作者:邰永峰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参考文献:
篇3
作为一项将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紧密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运动不仅要求个人能力突出,更需要团队合作,而作为竞技运动,其高对抗性也极具观赏价值,受到了大量高校学生的喜爱。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按照传统篮球教学训练方法进行篮球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到课程枯燥无味,更无法帮助学生快速提高篮球技术。相反,将体验式学习思想融入到篮球教学和训练当中,则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通过体验式学习,篮球竞争形式为篮球教育重新诸如活力,通过制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团队合作上实现了提升凝聚力、执行力的目标,个体上实现了超越自我、完善人格的目标。具体而言,体验式学习对高校篮球教育对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促进现代篮球教育的发展、顺应当代高校学生的体育教价值观变化、个人潜力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篮球精神的理解。
1.1体验式学习对现代篮球教育的促进
传统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技战术的训练以及体能的提升,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鲜有关注。正是这种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心里感受,令篮球课程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体验式学习则从现代篮球运动本质出发,学习训练过程中引入高速度、高强度和激烈的团队对抗。通过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重新引入竞争,体验式学习令学生在学习过程注重协同合作和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体验式学习对于传统篮球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是一种完善和补充,充分利用篮球活动的核心精神——团队精神,提高德育教育的教育效果。
1.2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此同时,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传统体育价值观相比,当前高校学生除了认同强健体魄、促进德智发展等极之外,还追逐富有激情且饱含丰富内容的运动项目。一方面,体验式学习提供了灵活的教学形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拓展为丰富且实用的篮球训练内容。另一方面,体验式学习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人文体育资源,令学生在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身心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篮球项目不仅能够提高竞争意识,更能培养社交能力,非常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1.3学生个人潜力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培养
体验式学丰富了传统篮球教学的内容,不仅使得授课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案更加灵活,更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和心灵感悟。依托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特性,高校篮球教学可以采用更加新颖独特的训练方法,利用竞争的形式锻炼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对教学课程的吸引力,在学生全神贯注的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验式学习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个人潜力的挖掘上。体验式学习模式下的篮球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在不进行过分干预的情况下令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育作用则是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自动得到的。相对于传统篮球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多地是主动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也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体验式学习进而体现在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自信心是学生解决困难的优秀品质,自信心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特别是自信心的培养不在于事情的成败,而在于学生面对成败时的表现。在体验式学习的模式下,学生在出现失误甚至失误时,能够获得教师和同伴的鼓励,最终克服困境完成任务,而不是考虑如何后退或是放弃。在不断强化的挑战精神下,完成目标的喜悦感能够转化为强烈的成就感,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知自我能力,并在成功的体验下获得自信息,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潜能,强化个人心理素质。
1.4篮球精神的理解和学习
正如前面提到的,篮球运动不仅需要高超的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下,这些篮球精神能够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学习。篮球精神所体现的这些优秀意志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下,学生为了完成众多具有难度的项目,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不断进步,并与团队不断磨合协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并掌握运球、传递、投篮、传递等基本技术动作,还需要结合体验式学习的过程熟悉各种高难度的组合技术,实现篮球技战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锻炼体能意见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而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协作的力量,并掌握与人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式方法,这对学生日后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2.篮球教育中体验式学习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显然,体验式学习对高校篮球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当前众多高校针对篮球的体验式教学开展进度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2.1教师角色转换不畅
在体验式教学中,具有不同教学目的的项目犹如一个个游戏。虽然在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中,教师也会安排游戏环节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但多重视学生是否参与到游戏当中,而忽略了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更不说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而言,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地设置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项目规则,无法对引导学生在新颖地教学模式中顺利地学习,更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教师无法从一个传授者变成一个引导者,这大大限制了体验式教学的实际作用,更无法令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2.2教师体验式教学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对拓展训练等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经常应用的方法进行知识储备。体验式教学中的训练项目多种多样,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项目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只需要简单的器械,而有的项目则需要相对复杂的器械。为了保证训练过程的安全性以及项目实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器械特别是复杂器械具有较为详细的认知,并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危险有所了解。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某些项目甚至需要在野外环境中进行,这更要求了教师对项目进行的环境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以便应对各种突况。然而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专门的训练,相对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严重影响了体验式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开展进度。
2.3教学理论知识体系不完备
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体验式学习不仅教授学生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知识,更是一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体验式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环节,而是拥有一套独立的体系结构和内容,这需要一套科学且全面系统的体验式教学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没有对体验式教学理论内涵及实施条件的透彻理解,即使投入再多地精力,教学改革也只能停留在片面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层次上,而不能完全发挥体验式教学的全部效果。体验式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学环节的内容和任务,更需要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和篮球运动的精神内容。因此,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篮球体验式教学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层次,才能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出来,以更有效地帮助、指导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任务。
3.篮球教育中体验式学习模式优化策略
3.1引导教师完成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换不畅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高校体育课程不被重视。在传统教学机制下,即使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也是作为副科中的副科存在于教学体系当中,体育课也被视为学生放松的课程,不仅教学内容松散,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较为松懈。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接受更为专业的知识培训,体育课更显得无足轻重,教学过程多为得过且过,教学目标根本难以完成。而在当前德育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已不亚于专业课程。因此,传统教育理念中对体育课程松懈管理的情况需要纠正,从根本上承担起培养学生品质意志的重任。篮球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充分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环节中的布置,勇于创新,将体验式教学思想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篮球教育当中。同时,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变为引导者,充分发挥教师深厚专业知识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2提升教师体验式教学知识储备
高校篮球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课程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节,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于此同时,必要的生活技能、安全急救常识和坚强的品质都是学生完成体验式教学环节的有力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些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全面且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高教师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技能,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情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组织相应的师资培训,对篮球教师开展长短期相结合的进修,针对体验式教学环节的设计、相应知识的普及和拓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3建立完善的体验式教学理论体系
篇4
通过创建电子商务模拟操作环境进行体验式教学,主要目标是:①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各种典型模式有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②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整个框架体系结构,熟悉电子商务各参与主体的作用及其关系,掌握各参与主体的操作技能;③了解各项技术在电子商务中所起的作用,明确今后各门技术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掌握初步的电子商务策划能力。
2电子商务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2.1教学平台选择
根据创建的仿真环境的真实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可选择北京德意通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软件V2.5版作为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平台。
2.2实验模式设计
(1)不分组不分角色实验模式。每位学生按以上教学流程独自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不分组也不分角色,学生自己扮演所有角色,系统中所有的前台后台都向学生开放,其中实验七和实验十六需要两人或多人配合完成。
(2)分组分角色实验模式。①进行分组,以每组四人规模为宜,确定每组组长,按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所有实验项目。②由小组组长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给小组成员分配角色、确定不同权限,角色可交换进行。
2.3软硬件配置要求
50~80人同时使用的建议配置:
(1)硬件方面:
服务器:P41.7G以上CPU/10.3GHD/1G以上RAM
客户机:CY466CPU/10GHD/64M以上RAM
(2)软件方面:
(3)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
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0
WWW服务器: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5.0
(4)客户端:
操作系统:Windows98
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5.0
网络要求:100M以太网
3关于电子商务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3.1实验室仿真环境体验与真实网上体验相结合
任何仿真环境都无法做到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对于某些可进行真实网上体验的环节,譬如电子邮件、新闻组、网上银行、CA证书、C2C、B2C等,应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进行真实体验,并结合实验室仿真环境体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3.2体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体验式教学应分阶段分模块进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各个教学模块组成不同的教学单元,体验学习之前,教师介绍该模块相关背景资料、理论知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体验学习之后,再进行学生总结交流、教师点评等。
3.3两种不同实验模式的比较
不分组不分角色实验模式的优点是实验效率高,受外界干扰少,体验的全局性好,教师较易控制体验教学过程;缺点是实验过程中互动少,比较枯燥,对学生各方面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该实验模式主要适用于教学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学生基本素质较好的情况。
篇5
体验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面对相同事物,体验不同,领悟迥然不同。一首盛传于世的关于“雪”的打油诗:让四种不同身份的人各说了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同一场雪的态度,四种人地位,贫富相差悬殊。于是就有了:“大雪纷纷落地,(秀才) 都是皇家瑞气,(官吏)再下十年无妨,(富豪)放狗屁!(乞丐)”个人的主观体验决定着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语文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一、对语文学科“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体验?是体会?是感悟?是考察?笔者认为体验即“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自己去做”。
2.什么是语文“体验式教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以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情智状态为基础,通过创设体验学习环境,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让学生在体味、领悟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体验在新课标中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体验。关于阅读教学,第一学段就明确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两个学段都强调“体验情感”,但程度不同);第三学段则强调“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这一学段,要求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要由内而外地表达出来,实现了由体验到领悟的飞跃。
4.体验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元素。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思想中,无处不体现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的智慧之光。她认为:儿童的学习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在课堂上掌握用符号记载的人类认识的各种各样的成果”的学习;另一种是在“真实世界中间的学习”。这两种学习有着巨大的差异。她认为从真实世界的学习到抽象的符号世界的学习中间有一大段的过渡带。这种过渡带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这一过渡带就是为孩子架构了由真实世界走向符号世界的桥梁,而引领孩子走过这座桥的就是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我们强调创设有利于儿童学习的生活情境,提倡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这也正体现了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放松身心的开放式的体验式课堂教学形式顺应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孩子们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思想和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处正是体验。
二、语文学科“体验式教学”课堂的体现
1.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课堂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式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情感状态为基础,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体验、感悟,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知道、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研究;不仅是形成简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技能,提高语文素养。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是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它强调的是个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获得的认知。学习《夕阳真美》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加深对夕阳的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夕阳的美,在理解文本后,播放了一段和课文吻合的视频,一边播放视频,教师一边适时解说,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美体验美。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时间、空间,所以才有了学生对夕阳美的丰富体验,有的学生看到了夕阳的颜色之美,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夕阳西下时的壮观之美,有的学生体会到祖孙三人生活之美。体验是学生个体自主的体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需要唤醒而不能命令。
2.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汲取应当习得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还应当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统一。这样的学习观必然较多地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强调主动的体验性学习。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课后练习的第2题“课文分别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问题通过课堂的自主阅读学生都能解决,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获得书本知识这个层面,而是如何激发学生完成课后练习3“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所以教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大自然文字探寻记。让学生走进自然或是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寻等途径了解、发现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增进了对大自然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品质等。语文教师一定要解放语文教学只局限于教室,语文课堂只有大声读书的狭隘思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轻松体验,快乐生活。体验性学习既注重知识的掌握,也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领悟等心理功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心灵感悟,经历身历到心历的体验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焕发生命活力的、终生难忘的生命历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兴趣爱好……语文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体验式教学实现了由过去只重视班级整体教学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增加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篇6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课程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5-01
1.概述
所谓思想品德,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当遇到某种事发状况时,在思想指导之下,其品德中所稳定体现出的某些思想倾向、行为习惯、心理反应等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非单指某一方面,而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思想品德表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受不同的经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要的思想品德形成时期,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成年乃至一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
近年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等引入课堂,在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接触到思想品德课中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思想。如今,体验式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学方法而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为中小学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授课方式,同样,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之中,并收到了颇为理想的效果。
2.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就当前的教育环境而言,在小学课堂中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授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改革需要体验式教学引入思品课堂
课程改革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传播之下提出的授课方式的转变,其需要更为新颖、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包括了自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课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课堂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摒弃旧有的单纯传授式教学方法,转而成为学生体验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带动学生更多的去体会课堂中所接触到的知识,通过亲身的感悟去进行认知和总结,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真正起到内化的作用。而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正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亲身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加入预设情景,不断体会与反思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吻合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因此也是新课改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2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自古以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为我国教育领域长期沿用,然而发展至今,讲授式教学也体现出了其明显的缺陷――课堂相对呆板,气氛不活跃,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此,必须提出更为新颖的教学理念方能克服上述缺陷,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带动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某种思想进行情景编排,并自编自演地参加到情景表演之中,通过主动地参与,学生有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之中,并对于自己演练的情景形成颇为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包括情景演练、视频观看、社会调查等多种课堂形式,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式开展思想品德的学习。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体验式课堂更富于趣味性,且其内容丰富,易于学生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改革收效显著。
3.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应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之中,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情景、引发体验,融入情景以及超越情景几个主要环节。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通常要提前进行课堂情景设计,如拍摄相关视频短片、录制音频采访、编写情景剧等,这些环节中,往往包括了课堂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开始上课后,组织学生对音频、视频进行收听观看,或根据老师的“剧本”分配角色进行试演,即开始对课堂进行体验。
以“助人为乐”主题课程为例,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节选“当代雷锋”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视频,或者选取历年“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的动人事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并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中人物乐于帮助他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助人者的乐于奉献精神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在完成情景设置之后,教师当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即亲自参加到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排练“尊老爱幼”主题话剧,通过公交车给老年人让座、向失学儿童捐款等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尊敬老人、帮助幼小的思想。通过情景剧的排练,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弘扬了社会公德意识。
课堂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超越情景地对所体验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悟积极的表达出来。如“为什么要做到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的过程中我们乐在何处”,“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超越情景环节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升华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过程,实现了思想品德的进步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的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长了学习能力,并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之中逐步实现了自我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育教学 文言文 体验式教学
中职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职学生依据其个性品质造就其不同的发展趋势,为他们提供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为未来培养更多有独创能力的人才,并要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民族自信息和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语文教学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文言文语文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生活经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呢?文言文的学习应该结合现在,从现实角度评估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古人的思想,掌握其丰富的内涵,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时代的精神。那么,如何进行生命体验式学习?《文心雕龙・知音》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也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那么,我们在平时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如果要想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就必须通过“披文入情”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朗诵、美读来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善于借用情景、背景等资料来补充学生的空白点。学生只有深刻了解所学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领略其文辞美,才有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的可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个国家都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家。我国有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正是这些思想者把我们中国引渡到今天。他们用古老又美丽的语言,传递着深刻又丰富的思想。学习者与课文传递的思想碰撞,在碰撞中感受古人的情感,接受思想的洗礼,已达到对生命的深度体验,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古人对话,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审美是人渴望自由的心灵对不自由的现实的超越。德国教育家普斯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文言文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既入文本之内,体验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碰撞,又超文本之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对思想进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展开说与写的活动,让学生将其体验与感受表达出来。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分析法,使得古典文学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荡然无存。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新课程主张“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这是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体验与思考的重要意义。
一、“读”占鳌头,融情于读
当前,很多一线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诵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流程中,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诵读往往成了一种摆设,走走过场。有效的读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魅力,在朗读的体验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古人也说:“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不敢奢求学生在百读文章之后忽然顿悟,但是却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涵咏、体味,得到熏陶感染,使古文语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
(一)多层体验,读出意境
如在教学《兰亭集序》一课时,我尝试带领学生这样读课文:1.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教师范读,听清句读。表面上看,这是诵读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弄清楚了文章词句内容大意和词句结构,才能做到诵读句读的正确,这也是体验式阅读的前提。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兰亭集序》中情感变化的脉络比较清晰,即“乐痛悲”,诵读时注意揣摩作者、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重点。
(二)角色体验,读出个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非常奏效的朗读方法,就是分角色朗读。学习戏曲专题,运用这样的朗读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最常见的形式是教师把文中不同角色分派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放手,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并让每组自行安排角色,然后以比赛的形式完成朗读任务,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此外,教师应大胆创新,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方言和流行歌曲的方式完成形象的塑造。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升华体验,读出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够调动人的联想与想象,激荡起心底的涟漪。播放音乐是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合适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一个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从而自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充分挖掘文本内涵,促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碰撞、交流。如《赤壁赋》《逍遥游》《兰亭集序》等都是千古传诵的美文,婉转流畅,抑扬顿挫,语言凝练,富于音乐美。配乐来朗诵,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调动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进入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中,促进学生积极地感悟、思辨、探究。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音乐和文字相结合带来的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注释和工具书,搭建体验平台
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去查、去读、去悟。我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即将班级学生分为5―8人不等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解决文中疑难的字词句,然后由各小组提出讨论过程中觉得困难的字词句,最后采取竞答的方式探讨这些疑难问题,检查个人、小组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就在学生讨论、交流、碰撞、生成新的知识中活了起来。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的动口、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养成习惯,增强活力。
三、因文而异,巧立体验侧重点
文言文中应该既有“文”又有“言”。人教版中的文言文,都是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很好地把“文”“言”统一起来。我认为,教师应该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文言文教学不一定非要遵循什么模式。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更应注重因“篇”施教,巧立体验侧重点。有的文言文语言浅显,但意蕴丰厚,那么就不必在字词句式上过分注重,而可以重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鉴赏。
如《报任安书》和《渔父》。这两篇文章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应区别主次,突破重点。《报任安书》是传统名篇,文章比较长,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先开展翻译任务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质疑,为进一步的问题探讨打好基础。而《渔父》比较短,又有较强的故事性,学习的难度不大,教学可以自学为主,教师稍加点拨,抓住几次对话,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
四、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个性体验文本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思维的创造活动。同时,学生得有所思、有所问,才能有所引申、发挥与创造。在《兰亭集序》一文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一句中的“一觞一咏”,书下的注释为“饮酒一杯,咏诗一首”。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位学生提出:“兰亭集会,‘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到了谁的面前谁才能喝一杯酒,咏一首诗。其他41人围着曲水,等着曲水中流过来的那只酒杯咏一首诗,这样才够尽兴、惬意,才符合东晋时期文人的习惯。”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观点不一,分成两派,展开争论。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在亲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实践水平。如果不经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以及对体验内容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概括、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就难以获得结论,也难以真正理解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任何没有独立自主的体验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只有在体验时思考,把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互动互补,让学生逐步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不断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文言文生命体验教学,既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与自由的思想,又提高了古文教学的地位。文言文生命体验教学,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
[3]王敬.尊重历史 准确解读――重读《兰亭集序》[J].现代语文:下旬,2004(1).
[4]赵继光.新课程中学5S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0(8).
[5]黄荣华.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曹晶.论关注生命体验的课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3-105.
[7]李晓静.古代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初探[D].2005.
[8]徐霞,余中云.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4.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体验、感受美术课程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领悟和认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新课程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体验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多体验,让他们通过体验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呢?
1 教学活动注重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
2 教学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美术课程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被动性,为学生主体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开展体验教学,就要使固定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课前我就经常结合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做一些新奇有趣的活动游戏如在“小鸟找家”……教学中,我通过Flasht和Authware制作课件创设小鸟在黑夜迷路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动手绘画小鸟的朋友怎样帮助它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活动参与、成功的愉悦体验和应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情感体验。
3 教学注重参与性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
4 教学注重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其中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我们应创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童年的手印”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揉、搓、捏、摔、拍、印的过程中通过触觉和视觉体验,体验到泥土的可塑性;通过鼻子对泥土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泥土的清香气味;通过玩泥游戏--拍压泥板--发现印痕--压印手印--即兴表达体验泥板的变化、美感和趣味。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就是在感知觉体验美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体验,逐步获得对美术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实践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5 注重方式灵活性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内容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开展体验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认知过程的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成功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因此教师应遵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切入点,主动做出灵活的变通、调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如《鸟语花香》一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可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
篇9
一、目前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我所教学的区域正是农村较偏远的地方,孩子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就比较低,不是整天忙于农活就是外出打工,甚至一年才回来一两次,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看管,这些爷爷奶奶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除了溺爱孩子却不懂怎样去教育孩子英语。他们不会给孩子买录音机或点读机,更不可能花昂贵的学费让孩子去补习英语,甚至连孩子学不学习外语他们都不知道,因此家庭教育处于停顿状态。孩子的英语学习完全靠学校里老师的四十分钟教学时间。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虽然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太遥远,太不切实际,他们感兴趣的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到,触摸到的东西,因此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亲身模仿其知识要点,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自已的知识积累,从而熟练地加以运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要求,因此“体验性”学习是农村小学生好英语的重要途径。
二、什么是“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语言,大卫.科尔布(KOLb))是体验或学习理论的代表。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
三、怎样把“体验式”学习贯穿到从村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来?
1、教材的使用:把小学英语教材再编排再加工,转化成适合农村小学生,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民化英语”。
我教学的农村小学使用的是“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它主要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并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吸取的是国外的一些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距离本国的农村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相距较远。因此在教学前,我往往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编排成能够让农村小学生易于实践,轻松接受的东西来学习,采用土洋结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中的一些单词如“pies 、 hot dogs”等一些农村儿童比较少见的东西时,我往往提前两天备课,先上网查询一下他们的制作过程,然后让每位学生回家准备一些相关的食材,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和大家一起制作pies和hot dogs…..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个小朋友都显得特别的开心和专注,当制作好的时候我打开收音机播放这些单词的标准读音,然后再让学生反复跟着朗读,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能知道pies和hot dogs是什么;同时也让他们知道pies和hot dogs与他们平时吃的馒头,煎饼等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换个做法罢了,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知识。在教授‘’牛津小学5B unit 8“的生词时,由于教授的都是动物类单词,在上外语课的时候,我直接把课堂转移到学校门前的田野里和小朋友一起捉“butterfly、、dragonfly’…’。.这不仅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更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喜欢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起到对知识的内化和深化作用。
2、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
在初学英语的小学阶段,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绝对不应以应试为导向,而应该围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和渴望为中心,上课时不能死扣书本,而应该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学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其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比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6 APE Lesson”一课时,本课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际用语及句型很多,于是我带领小朋友到室外的操场上教学本节课内容,我首先在跟着录音机的口令下做示范,“Stsnd up:”我边跟着读边由坐在地上站了起来;“Jump up and down three times”,我跟着录音机读并上下跳了三次;“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我把手放在了头上同时也跟着录音机重复….这样几遍后,我再找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们和我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说口令边做动作,这样几次后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我和以上操练过的同学作为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和其负责的小组成员一起练习,然后再由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扮演发令者和其学生组再进行操练…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练习的机会。一堂课下来轻松有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同时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愿的,乐于做的事情,更不知不觉中推动学生的认识活动,获得了知识,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篇10
【关键词】德育课 体验教学 运用 注意事项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它的目标并不指向诸如高考在内的选拔评价式的教学成果,而是注重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启发,体现为职业素养养成、发展服务的引导式的教学目的。因此,要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当前“只有管教,没有教养”的传统模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达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进行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所谓的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启动学生情智去感知、参与、体验、领悟和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种变“书本化”为“人本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并非从根本上反对知识论的传统道德教育,而是一种扬弃与超越,是寻求一种新的“视界融合”。它更加突出道德教育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生成性,不仅注重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诱导和激发,以及情感和认知的涵容互摄,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道德觉悟能力和道德境界,实现道德教育的“应然”价值。
二、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主体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以自主独特的方式认识、思考、体验、感悟周围世界,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因此,在实践运用上要突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方面启发、引导体验。
(一)在教学内容上凸显“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启发感悟体验
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材。它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主要内容,但不应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在德育课教学中,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例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讲述“职业能力的形成”时,笔者结合很多学生只看到成功人士成功的结果,很少了解其奋斗过程的实际,教学中,先让学生谈他们所熟知的比尔·盖茨、成龙、李嘉诚,然后利用现代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编辑的视频资料《成功的背后》,把德育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了解盖茨、成龙、李嘉诚在奋斗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历程的真实情境。学生在那逼真的情境中对职业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情境进行体验,受到心灵震撼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盖茨、成龙、李嘉诚成功的原因何在?我们烹饪和导游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有哪些?你是否具备?有何差距?如何提高?学生在讨论中思想碰撞,理性感悟,认识到只有从基础工作做起,注重平时积累,才会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获得事业成功,从而自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他们正确的职业观就在教学情境中水到渠成。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笔者一般采取引导学生“读书、看报”的方式实现。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有目的地为学生选择有关阅读资料、书籍和指定每周的看报、点评时事活动等,大家接触的信息差不多,头脑里总会有些共同的东西,这样使彼此间的距离拉近。而把学生自发形成的意识情感与课堂上由教师创设的情景氛围内外结合,有效地达到共鸣体验,从而理解领悟德育教学的内容。在教学内容凸显体验特点上,笔者还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存在的问题和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困惑等生活实际,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学生更真实地融人情境中“亲心”体验。这样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让他们感到德育课亲切、实际、可信、可行和适用,从而喜欢学、主动学。
(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体验式教学模式除了从教学内容上创设内容和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外,还注重从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直观感受、角色模拟、动手操作、师生角色置换、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尽可能把德育课中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面对需要去思考、操作、论证、讨论、合作,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真正感受到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感受到引人人胜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中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共同发展。
三、结语
中国有句谚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人生经历而言,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是最难忘的,所以,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尝试是广大德育课教师面临的挑战性任务,是贯彻有效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更是时代的呼唤。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把小课堂变大、变活、变新,把学习、研究、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它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它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帮助,更符合教育的本意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