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范文
时间:2023-04-12 08:0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技术推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政府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及部门领导对农机技术推广认识水平较低,认为农机技术推广可由市场经济自由调节,造成我国农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匮乏、服务售后保障性差、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低等问题,且政府在资金与政策上的扶持力度较小,导致农机技术推广作用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发挥,阻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上不完善,造成农机技术推广在服务、管理等公益职能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农机技术推广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部分农机技术推广、教育及技术研发人员流向其他企业;再加上人员裁减、现有人员年龄较大、专业知识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农机技术推广上进程缓慢,很难满足农户及农业企业的发展需求。
1.3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预测分析
能力农机技术推广项目选取是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新技术、新设备项目选取,实验项目示范及市场推广,都需要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也必须具备宣传能力与服务能力,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与服务水平。
1.4农机技术推广资金匮乏
县级与乡级的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经费的来源上都是依赖政府的财政补给,且只按推广人员发放经费,对扶持推广项目并没有太大促进作用,使得部分推广项目工作无法开展。2006年之前,我国各级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八成都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形成政府财政补贴、推广站自身经营以及推广项目收益三方面的推广经费融资模式,2006年之后,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工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但并没有纳入推广经费。
1.5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性差
2006年,我国各级乡镇的农机站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且规定乡镇级农机站只能有1名人员进行农机技术推广,人力、物力及财力都由乡镇政府主导,农机技术推广业务的开展由县级的农机局指导,而其他人员则需要根据情况而定,没有聘用和已辞退的人员不进行安排,这也造成很多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最终造成这部分人员不断上访。
1.6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自从乡镇级的农机站归属政府主导和管理以后,人力、物力及财力也由政府统一管理,但在人员编制及人才补给上却没有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政府在农机技术推广上没有实际作为,管理混乱。同时,随着农机技术推广业务的不断更新,使得现有乡镇农机站的管理、服务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严重阻碍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新时期下完善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策略
2.1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第一,整合现有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制度,明确其公益职能;第二,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在新机具、新技术及维修、农户技术教育和服务上发挥自身作用。当前,对数乡镇级农机推广站依然存在职能模糊、管理混乱、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指导原则,设立新型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全面履行其承担的职能。
2.2全面整合农机站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第一,在乡镇级设立新型农机技术推广站,整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力量,使得乡镇级的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与服务做到人才充足、管理完善以及服务到位的现代农机技术推广局面;第二,不断加大对乡镇级农机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经费充足,逐渐加大对农机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稳定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提供人才保障;第三,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施行乡镇两级联合管理模式。乡镇及区域农机技术推广站要全面施行县级主观与乡级政府联合的管理新制度,对推广站的人资源、推广资金及推广新机具进行统一管理。
2.3提升农户认识水平,加强教育培训
对于当前农户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上认识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户及农业企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另外,可定期组织开展农机技术推广的讲解会、示范培训以及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了解和认识农机技术的作用,使其接受和应用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
3结语
篇2
农业现代化发展到现在,主要是依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其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农机现代化的实现,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产业还将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对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做了探讨,以便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机技术推广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蓬勃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提供新契机。
1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1.1农机技术集成提升
实施农机技术集成提升,需要根据当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的整体规划。要通过农机的各种项目,充分利用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以及农机化专项资金,更好地推广智能自动化的农机技术。
1.2农机推广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农机技术推广和广泛使用,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需要面向整体的农村发展现状,将农机最新的技术转变成具体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推进农机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体系的建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1.3实现农机服务效益
要想提高农机服务效益是优化整体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机服务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需要政府政策向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倾斜。采用惠农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和使用具备高性能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使用。此外,注重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人才培养,对先进生产方式的使用者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吸引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投身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上。
1.4逐渐改善农机作业市场环境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前提是改善农机作业的市场环境。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刺激市场的良好运作。首先,要逐渐改善农业用地的条件,使农业生产用地大规模联合,以便适应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其次,要不断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结合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建设配套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改善农机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在农业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监管工作及其手段。各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综合整治力度,为农机的规模化生产,创造安全的操作环境。维护市场的合理有序,严重打击农机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农民及其技术的经济收益,减轻农民的劳作和生产的负担。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最重要的就是依托农机项目的整体优化驱动,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和布局。这一方面需要靠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调节;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我国具体的农机化发展的特点,由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新项目的投资。政府应减轻农民对于投资风险的顾虑;同时,通过政策扶植引导农民投资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其应用。
2农机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2.1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技术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道路上,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低碳农机发展模式。在农机技术上,需要尽量降低生产消耗,降低废气的排量;使用一些清洁能源,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率。
2.2政府加强财政补贴
机器设备的投入和使用,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于农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扶持。例如,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相关的农机补贴政策,提升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再如,大力吸引社会各阶层对于农机技术推广的建设资金等,这些都是对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积极措施。
2.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一直以来,人民都是我国各项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所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战略。明确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要通过先进技术生产来减轻农民劳动力的劳作强度,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维护农民自身的生产利益,走出一条有利农机技术提升的农机推广路径。
3结语
篇3
【关键词】农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
1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业机械生产、管理、企业化及专业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性农业发展背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相关数据库等对农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极具优越性。它实现农机技术的升级,为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农业服务质量,使我国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发展朝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2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借助信息技术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能够使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市场资源等更具适用性。劳动力是农业技术中的重要资源,传统粮食收割中,如果庄稼数量比较多,农民不仅要自己收割,更要进行劳动力的额外雇佣,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农产品收割,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农民可直接借助收割机等农机技术对庄稼进行收割,不仅从根本上控制了粮食浪费问题,更降低了时间、资金及劳动力等资源消耗。土地资源方面,信息技术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保护,使土地资源达到良好的再生效果,不断提高其使用率和生产率。市场资源方面,农民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收获的粮食快速卖出,而买家同样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买到合适的粮食,在买家和农民中间构建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销售渠道进行不断拓展及革新。市场资源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
3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信息技术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关键性信息技术。政府和相关部门可在现代化农场中,对附带GPS系统的播种机、施肥机和联合收割机等作业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应用,以对土壤中的养分、温湿度和农作物产量等相关参数指标进行准确测量、记录和定位等。继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对其进行加工,分析农业种植情况。(2)地理信息系统。依据计算机系统和相关信息理论等,分析和管理相关数据,使农作物生产管理体系和投入产出比例数据等更加完善。它能够接收传感器数据,由GIS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坐标方式进行显示,并对作业量或拖入量进行有效改进和调整。(3)网站建设技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相关管理平台和系统,构建农业网站,用以存储农业运行数据,并对农机作业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技术方面的适用性,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使仪器、机械和管理方法等更加数字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4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4.1信息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不可或缺。它能够对该环节的人力物力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具体工作过程进行简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例,种植人员能够借助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将大棚的温度及蔬菜生长情况等相关信息传输给互联网,继而实现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生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为蔬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时刻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2]。
4.2信息技术在生成产量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农产品产量分析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分析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且失误率比较高。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生成产量分析现状进行有效改善,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准确。种植人员可借助互联网对蔬菜或农产品生产情况进行直接观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继而应用GPS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对植物生长产量分析图进行准确绘制。也可以采用附带导航的传感器,对收割机进行准确定位和控制。种植人员可以应用流量传感器对田间作物产量进行准确分析,明确农作物具体生长状况。
4.3信息技术在精确整地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人为整地方式,使人力物力损耗比较严重,也会出现田地分布不均或坑洼情况。在该环节采用红外线激光技术和GPS能够对田地进行平整,并降低整地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消耗,使地形更加均匀整齐。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合理构建,并以此为载体,对田地种植和施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
4.4信息技术在精确种植中的应用
在种植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减少种植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使其更加精确。当前,信息技术在精确种植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且极具有效性。种植人员要结合农产品的具体种植背景,借助GPS和计算机技术等,了解种植范围内的土壤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播种期间的种子数目、种植深度和植物分布情况等进行明确。它能够有效减少种子数量,使农作物分布更加均匀,以便于农作物或蔬菜等对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进行充分吸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地方农业部门要明确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意义,并在农业物联网、生成产量分析系统、精确整地和种植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实现农机技术研发和推广,使农业朝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区域性农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永宏.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新疆农垦科技,2016,(07):38-39.
[2]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6,(03):37-38.
篇4
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主要负责全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省、市农机技术推广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在工作中,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对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奉献农机事业,服务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实现了科技与推广的良性互动。
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有职工88人,在农机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上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人才优势。全站现有农机科技人员81人,有大学本科毕业生8人,大专毕业生21人,中专毕业生22人,高中毕业生30人。二是技术优势。有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0人,助理工程师17人,技术员30人,技师5人。三是装备优势。全站现有农机推广用车1台、检测设备8套、声像设备3件、微机4台、拖拉机10台(其中大型轮式拖拉机8台、中型拖拉机2台)、配套农具21台(件)、玉米收获机2台,固定资产180多万元。四是经验优势。该站在多年的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实践中,已经锻炼出一批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推广工作经验。
多年来,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示范推广了多项农机先进技术,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推广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优质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机械化深松蓄水抗旱、节本增效技术”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优质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优质大豆高效节本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项目,获吉林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08年“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现代农业集成配套综合增产技术的实验与示范”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8年“玉米大豆套作轮作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项目,获四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自2005年以来,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连续五年被省农委评为农机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被四平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梨树县被确立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9年被吉林省外国专家局确立为吉林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篇5
1农机技术推广现状
现代农机技术的推广虽然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说,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制约现代农机技术推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基础设施是推广农机技术的前提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那么农机技术的推广就无法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田、道路、信号通信设施以及农机护理设施这几个方面。我国农田的现状是个人耕种的占绝大多数,农田被分成许多小块,无法形成大型农田的规模,农机作业起来较为困难。道路的改造速度缓慢,许多农村的道路还是泥土路面,不利于农机的通行。通信和农机设施发展也较为缓慢,使得农机的保修工作得不到落实;二是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知识青年和主要劳动力都去城市发展,农村剩下的多是些老年人,这些人大多沿用传统的人力耕种方法,对新型的农机技术兴趣不高;三是农机技术的推广方式落后。现今农村农机技术的推广基本上就是通过农业网站、张贴海报等效率低下的手段进行推广,效果很差,无法将农机技术真正地传递到农民群众中去,所以,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推广农机技术的方式。
2农机技术推广策略
2.1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重视
政府对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视度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做好带头作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广农机技术。一是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的投入是农机技术能否进行有效推广的保证。比如说农机购买的补贴政策,农民的钱来之不易,如果农机的价格过高的话那么农民无力购买,所以,政府应该降低农机的销售价格,加大补贴资金力度,缩短农机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二是政府要积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农机技术要想在农村中推广,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就得跟得上。政府需加快农村道路的改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中来。通信设备和农机修护设备必不可少,需加强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让科技推动农业的发展。
2.2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
对于农机技术的推广来说,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现今农村受到城市化的影响,知识分子和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农村剩下的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这些人对农机技术的了解非常少,不利于农机技术的推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然后让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去,教会农民了解和使用农机技术。从农民比较关心的水利灌溉、粮食收割、耕种、农药的播撒等方面入手,从民生的根本上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此同时,应扩大农机技术培训人员的规模,召回那些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帮助家乡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让更多的人力资源加入到农机技术的推广中来。
2.3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实施
完善农机技术推广的体系是保证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措施。现今农机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政府这一方面的力量,但是只靠政府的推动效率是很低的,现代农机技术的推广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应当在加强自身农机技术的推广建设的同时,建设农村地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比如说乡(镇)政府机构部门,通过加强乡(镇)机构部门的人员培训,组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把技术和知识带到农民群众中去。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农机售后维修等机构的建设,完善农机推广技术措施。
3结语
篇6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体制;问题
尽管农机推广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农机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体制,是保证我国农机化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笔者总结完善农机推广体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的宣传,为顺利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三是确定农机推广中农民对农机需求的主体地位,是完善农机推广体制的关键;四是构建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体制趋于完善化;五是增加农机推广财政投入,为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做保证;六是改革农机推广队伍管理体制,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
1加大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的宣传,为顺利开展农机推
广工作奠定基础农机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工作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开展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部分地区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一是农机推广部门本身没有以身作则,工作积极性差,部门整体工作热情不高;二是地方农民对农机推广工作不重视,不配合当地农机推广部门开展工作。所以要加大个别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从农机推广部门本身做起,农机推广部门要定期开展动员大会,鼓舞大家的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建立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在当地要经常举行活动,到农村去调研,了解百姓心声,和百姓交朋友。可以在村里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要充分利用好电视、广播以及媒体的舆论作用,广泛宣传,提高农机推广工作在当地重要性认识。大力宣传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不但为以后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做好农机推广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2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户的根本利益,在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方便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机推广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法律、法规,尤其要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工作,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要广泛宣传,精心组织,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要做好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的宣传工作,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只有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要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往往还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大对先进、适用新机具的宣传力度。只有将农机技术培训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可以定期举办农民培训班或者结合农机推广开展一些比赛,将先进实用的科技传到农民手中。除了对农民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机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营造人才的客观条件,提供均等的机会,形成人才竞争,这样才能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
3确定农机推广中农民对农机需求的主体地位,是完善农机推广体制的关键
农民对于农机的需求极为明显,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需要接触的农机种类和数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因此,农民在农机需求方面占据着主体地位,在确定这个概念后,农民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以及运用的热情就会增长,这对于农机的推广会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使得农民相互之间进行各类新型农机技术的交流以及推广,这能够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体制得到有利改善。
4构建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机技术推广体制趋于完善化
扩大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方法是对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广方式,尽量做到与多元化的市场接轨。掌握关于农机方面有用的信息,及时做好调整,对信息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可以使用网络加强与其它机构的联系,以此来扩大其服务平台。这能够增加农机推广的范围,减少相对局限性,从而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体制趋于完善化。
5增加农机推广财政投入,为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做保证
资金不足是导致农机推广无法有效展开的一个最直接原因,这就需要国家对此引起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得农机推广有效化,从而增加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可能性。
6创新农机推广队伍管理体制,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
农机推广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素质、能力等方面欠缺的问题,这使得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水平降低,为了使农机推广的质量以及水平上升,就需要对农机推广队伍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首先要对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加强其对于农机方面知识的累积。创新工作原则以及录取体制,以公平为主要原则,提出奖罚制度,从而增加整体能力以及水平。
7结语
篇7
关键词 农机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08-01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产实际中推广农机化技术也就是要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作为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首要环节,能满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粮食安全的要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发展效益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1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原有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我国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推广难度较大[1]。因为推广的主要群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其科学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被广大农民接受。再加上部分农民对新机器和新技术的使用热情不高,导致从农民群众开始推广困难重重。二是农机推广工作资金短缺,不利于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农机事业在国家农业各项专业资金中所占比例很少。再加上农民收支不平衡,资金短缺,农机购买能力不足,都成为了影响推广工作顺利展开的客观因素[2]。三是在推广农机过程中,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在体系方面还存在缺陷。推广方式单一,不能及时为农户分忧解难,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加之对农机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农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四是我国农机化事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对推广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农机推广岗位的大多数一线工作者,知识结构老化,对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无法完全适应,原有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需要更深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2 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工程
在推广农机技术的过程中,适当地建立农机技术示范工程,可以为农机技术推广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具体实施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包括选择机型、选择示范点、签订示范合同和制定开展方案、实施方案、总结验收等5个阶段部分[3]。通过多次的示范试验和生产实践来进一步考核新机具和新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效益和最佳适应性,农民才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农机化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推广目的自然就达到。既能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又能将问题反馈给开发部门,通过完善使其有更佳的适应性,以期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当前,我国农机技术主要在省、市2级体制进行推广,再由县、乡2级农机推广站负责实际的推广任务。目前,以推广站为主体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不能较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纵横互补类型的农机技术推广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条件,进一步引入市场这一主体,搭建农民与农业机械技术厂商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合适的农机推广手段。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农机新技术切实应用到生产领域[4]。
2.3 加大农机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针对农民收支不平衡、缺少资金的问题,国家在政策扶持方面要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农业机械出租者和受租者都可以收益,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农民更乐意使用农业机械,农机租赁人员的积极性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得更快。
2.4 创新服务模式
要不断创新农机推广模式,学会利用创新服务模式。在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各农机科研院所所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设立工作站,开展一站式农机服务,为农户提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技术培训,深入开展示范推广、科研、作业指导和技术更新、技术咨询各一系列活动;尝试利用创新宣传方式,运用科技手段传递各种形式的农机化信息。既要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也要加强社会化组织建设,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和整体效益[5]。
2.5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农机推广工作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软实力指标,农机推广工作要上层次、上质量,就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农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十分有意义的。对各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更能适应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在注重培训的同时,还要完善农业机械信息网的内容,提高农业机械科研单位和农业机械培训教学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以期为农机推广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3 结论
总之,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就是把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到农业生产、生活当中。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加快农机化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的推广工作情况来看,很多问题都需要改进。创新技术缺乏、体系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认知不足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改进我国新农机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措施,才能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4 参考文献
[1] 潘荣翠.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问题分析与对策[J].福建农机,2009(3):30-31.
[2] 李岩,李顺海.浅谈我国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1(6):164.
[3] 李嘉明.武汉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在探索中前进[J].农机推广,2012,6(11):45-48.
篇8
论文关键词: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保障条件
0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机科技投人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鼓励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鼓励推广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科技开发,兴办实体,特别是县乡农机站可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和租赁服务公司,以有偿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拓宽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输血”和自我“造血”与外界“补血”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改善农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促进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3.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3.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应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等三个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聘任制,按因事设岗、因岗聘人的原则,公开竞聘,优胜劣汰。在薪酬制度上,按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将生产要素纳人薪酬序列,使推广人员收人与其工作绩效挂钩,鼓励推广人员以娴熟的技术与良好的服务从事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奖励制度上,一是对做出贡献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推广人员爱岗敬业、专心致志地从事先进适用农机技术的示范和机具推广工作:二是设计和实施好农机科研、教育、推广、生产同向化的激励机制,使与农机技术推广有关的所有参与者同心协力、各司其职。
篇9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推广程序;推广方法;推广环境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作用
1、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在农机化作业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和加速推动作用。
2、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将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线环节。通过试验示范有效检验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经过集成、配套、熟化,形成标准、规范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机具配置方案,促使新型农机装备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体现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3、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推力作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机合作组织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的重要平台,掌握和应用先进农机化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的手段。
二、农机推广面临的困难
1、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新时期,这些新形势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农机、农艺、信息等技术的相互融合。
2、一些地方还存在推广机构性质定位不明、投入不足、推广条件能力比较薄弱、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广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提升推广服务能力。
三、农机推广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要坚持公益性职能定位,努力提升推广服务能力。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费保障,改善推广工作条件,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效能。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推广工作活力,增加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公益服务总量,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
2、要坚持创新完善机制,不断提升推广成效。要坚持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的方向,加快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的多元化实现形式,构建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探索和创新推广服务机制的,加快创新农机化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长效机制,建立高效的成果衔接转化渠道,促进农机化技术研发、集成和转化应用。
3、加快创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围绕生产实际中的突出需求,加强与农技技术推广单位合作,突破一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拓展农机化技术推广领域。要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与农机企业、农机化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共建示范基地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批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解决区域产业技术难题、促进农业科研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中发挥更大作用。
4、要坚持试验示范先行,加快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拓展领域。强化技术试验、熟化和集成示范,促进技术的本地化、轻简化、规范化,加快扩大应用面积。在农业防灾减灾稳产高产技术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5、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活动,推动全系统知识更新,提高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开展基层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机化推广专家队伍建设,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发展村级农机推广员队伍,使农机化技术推广一线的技术力量在短期内有较大提高。
四、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规范化操作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农民都渴望以农业机械替代人力劳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寻找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的农机产品以及技术性能可靠、适应性强的农机化技术,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农业生产、农民的需求,首先选择先进适用、技术性能可靠、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农机户和农民中去,调查农民的需求,贴近农民搞好推广,把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情况摸清,要通过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试验示范所取得的增产增收实效,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机具,从而实现推广普及的目的。
五、如何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法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要多利用传播媒介和直观性较强的广告、展览等传播手段,及时地传播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新技术或新机具,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深化其对新技术效果的认识,激发其采用新技术的兴趣。要以建立试验示范点和基地为重点,以点带面,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使他们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和新机具的优势,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农机补贴政策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各地农机推广部门要在政策的宣传落实中,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既要做好农机具的更新配套和合理布局,又要加大对机械化水平低的薄弱环节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同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支柱产业所需的机械引进、推广方面给予倾斜,农机化技术推广既是一种技术活动,同时又是一项社会和经济活动。农机推广部门既要强化公益职能,又要加强引导和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大户的作用,参与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点、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引导多元化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服务体制的建立。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推行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农艺制度,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技术要求,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建立示范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开放式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协作新机制。
结束语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摆在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和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厚美.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新思路[J].河北农机,2008(6):9.
篇10
关键词:阜新地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64-1
1 围绕产业需求,推广先进农机装备
阜新市紧紧围绕重点作物、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工作力度,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领域由大田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水田作物、棚菜生产、以及畜牧业、养殖业等多方面扩展,实施面积不断扩大。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0.11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30.4%;农机总动力达到222.59万kW,比2007年增长了39.6%;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87万台,比2007年增长了31.3%;机引农具达到8.7万台,比2007年增长了35.9%。全市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1%,比2007年增长了14.5个百分点,为阜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2 实施项目牵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主动攻关,争取项目支持,促进技术推广。先后实施推广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棚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全程机械化、花生全程机械化、秸秆利用机械化、水稻工厂式育秧、膜下滴灌等10余项先进农机新技术,并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荣获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创造了条件。
3 突出技术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及深松技术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及深松技术,通过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省农机局连续两年在阜新市实施《百万亩农田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工程,项目涉及全市54个乡镇、295个村,落实资金4000万元,占全省的一半。全市累计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39.7万hm2,列全省第一位,促进粮食增产37.5万t,增加农民收入5.6亿元,节约投入1.5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到了7.1亿元,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及扬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阜新地区改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抗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这项技术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实施效果和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4 结合产业需要,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
结合阜新市花生种植实际,大力推广花生播种、收获等机具,全面提高花生全程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直补政策,将补贴资金向花生生产所需机具和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倾斜。到2011年末,累计推广各类花生播种机、收获机、摘果机等机具6000余台(套),花生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分别达14.2万hm2和14.3万hm2,有力促进了全市花生作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大力推广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共减少生产投入3.3亿元,增加效益1.3亿元,节本增效总额达4.6亿元,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实施规模及质量均列全省第一,为阜新市打造辽宁花生生产第一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突破薄弱环节,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
阜新市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到2011年末,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260台,玉米机收面积达4万hm2,比2007年增长74.3%,玉米机收水平达到15.4%,比201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目前,阜新市玉米种植的整地、播种、药剂灭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到2011年底全市共完成机械整地作业42.1万hm2,比2007年增长54.6%;共完成机械播种38.3万hm2,比2007年增长33.8%,机播水平达到了92%;完成机械收获19万hm2,比2007年增长184.7%。
6 加大试验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结合阜新市十年九旱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抗旱增产能力,农机部门与水利、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333.3hm2(5000亩)的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示范区。2012年,为了做好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市农机部门通过学习和考察,根据阜新市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阜新地区的机具配套方案及现有机具的改进措施,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落实膜下滴灌面积2.5万hm2,其中玉米0.6万hm2,花生0.9万hm2,果树及其他作物1万hm2。落实滴灌覆膜播种机1225台,其中花生覆膜播种机624台,玉米覆膜播种机541台,其他经济作物播种机60台。举办滴灌节水农机技术培训班72期,其中技术讲解培训班47期,现场演示培训班25期,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及农机技术骨干4400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200余份,技术光盘4200余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翠圆,郭清珠,黄祖兵.农机技术推广的问题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6期.
[2] 张惠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3] 王功伟.突破农机技术推广瓶颈的几项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