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2:5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课堂教学

篇1

中职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学习兴趣,如何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中职教师必须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文章探讨了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即: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中职生;政治课;教学优化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因此,中职政治课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改革,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探究课堂优化的相关策略,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政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关中职政治课程教学优化的策略。

一、教师要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现状、学生的特点、教材的使用情况等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章节重点。如何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中职教师研究的重点。在课堂优化中,首先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体策略包括:①在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政治课教材和学校专业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优化中要全面考虑教学的总目标。③教学中要注意学用结合,特别在中职学校,更要加强学有所用,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减少学校中的犯罪行为,让学生对安全、法律知识等加深理解,能较好的实现能力与价值的培养目标。

二、教师要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

政治课在中职学校不被重视,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复习和考试都是要求学生一字不差的按照要点答题,这种过于机械化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加强对中职政治教学内容的优化,改变课程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中职政治教学的总体效果。在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从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出发,拓展范围,选取和中职学生比较贴近的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内容上,要融入到家庭、社会、学校的大课堂中,这就要求在教学优化时,要从中职学校实际出发,采用划分模块、设置专题等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校编写校本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贴近的实际案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优化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模式。具体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有以下几种:①政治课程要注重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在案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互相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目前,大部分中职生基础都很差,加之政治课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有趣的事例,教师可根据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质疑、大胆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有效锻炼。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法。中职政治课程虽然是文科性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通过角色扮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扮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角色,并在课堂进行现场表演,大家通过观察体验,然后互相讨论研究,从而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政治的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在潜移默化的行为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面对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政治,让政治课的教学能走进中职生的生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这不单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目前中职政治课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优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创新、探索、提高,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吕志旺 单位:平凉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许国动,辛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新理念的养育[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53-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篇3

(一)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学艺术,能够有成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知能力。同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是以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低的为前提的,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并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以亲切自然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精辟的讲评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在认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教师运用好教学艺术,

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需要,点燃学生“我要学、主动学”的高涨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政治课堂上来。因此,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政治课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思维、记忆等认识功能就会活跃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学生一旦觉得政治课枯燥乏味、失去兴趣,学习动机就会缺失,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不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三)适应当前教学技术环境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如何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值得关注。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和形式,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本质,任何形式均应取决于内容的需要。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特别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学会运用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富于动感的音像画面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

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一堂好课,应有一个好的开头,因此必须讲究课堂导入艺术。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头讲得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设问题、看短片、听音乐、颂诗词等方法导入新课,使整个教学过程协调自然,浑然一体。例如: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应用了看短片导入教法,教师播放了视频《昨天今天明天》后导入课题进行讲解,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听感观中接受新知识。但是,在设计课堂导入应注意导入方法的针对性,应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适应。同时,导入内容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获得艺术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入所要讲授的课堂主题,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新课的知识环境中。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教师能否组织好教学,管理好学生是能否上好政治课的前提。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既是一种能力、一门艺术,也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过程。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把握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并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时游刃有余;其次,热爱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因为只有热爱政教专业,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激发教好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才会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不断顺应时代的需求,接受教学新理念,探究教学新方法,把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此外,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应激处理艺术,组织好教学。

(三)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上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要求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性强,做到时效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度、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这样必然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语言表达要有时代感。这是政治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突出的一个特征,讲解课本知识要结合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及周边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这样的课堂语言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第二,语言要准确、清晰、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对政治课的内容做出周密的安排,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清晰的语言,准确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授课内容的重、难点,避免长篇大论,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三,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更加轻松,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课堂内容,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上政治课。

三、总结

篇4

教育需要思想,新课程呼唤新思想,中学政治课更应把传递思想、交流思想、孕育思想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怀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1]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思想上有所创新,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进而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案例:在讲到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时,一位政治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经商与否,你对自己应该具备的意识有怎样的期许,让我们彼此启迪与分享……”通过简单却富有思想启迪的话语,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碰撞出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新要求

1.要更具亲和力。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亲和的人际氛围,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科特点看,中学政治课的许多内容都是主旋律性质的。如果再加上严肃古板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感到政治教师是多么的“高高在上”,政治课是多么的“严肃生硬”,这无疑会在师生之间架设起一道鸿沟。如果政治教师多用诸如“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你是否愿意让我们分享你的想法”等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柔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使严肃的政治原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一一化解。

2.要更有启发性。如果剥夺了学生“学”的独立性,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结论,那么学生是不会接受的;或者,即使表面接受了,也不会心悦诚服。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必须像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等过程,自己建构知识,自己得出结论。为此,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启发性,一方面让教学语言含有丰富的信息,努力唤起学生的思维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动机;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要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为学生思考、思维、思想留下时空上的广阔天地。

3.要更加生活化。在过去,“政治课程太过于强调知识逻辑而淡化学生的生活逻辑,使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2]因此,要改变政治课不受欢迎的现状“,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3]而新课程要构建的正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实施的新的高中政治课必修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在保证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努力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和学生所体验的现实生活。

4.要更具开放性。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中学政治课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的结论或答案。如果教师不把话说“死”,而是为学生留些思考余地,无疑等于为学生提供了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将大有裨益。

三、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变革

1.命令评判式向合作商讨式的转变。在以往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该问什么、什么时候问、以什么样的方式问、学生该如何作答等,教师事先都作了精心安排,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无非就是命令或是居高临下的评判。于是,我们就司空见惯了诸如“某某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不要怎么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你这样做是错误的”等带有命令评判味道的教学语言。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师则会这么说:“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吗?”“、这样做是否合适呢?”、“这样做是不是更好呢?”、“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呢?”……同样的教学信息,教师用合作商讨式的教学语言,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谐。

2.陈述告知式向引导启发式转变。旧课程强调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使得向学生直接陈述告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成为课堂的主流语言。像“物质的概念是这样的”、“这个观点是这样理解的”、“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等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语言大行其道,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政治教师必须更多地运用“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经历质疑、解惑的过程,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恢复“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从而使人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4]

3.专业术语式向情景口语式转变。教育专家认为:知识的形态有三种,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对高中生来说,学术形态的知识过于深奥复杂,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是教育形态的知识。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政治教材对知识的呈现还过于专业化。这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将专业化的知识转变为教育形态知识的任务(近年来高考选择题题肢呈现方式也有这样的特点),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方式就是更多地运用情景口语式的教学语言。具体的做法是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教学情境与学生开展对话,如“: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可以用“天地万物间是相互联系的”来表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可以转化为“互联网等事物都是在统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可以转化为“艺术作品等意识是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等等。

篇5

关键词:新课改;思维能力;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7-01

1.更新观念,以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育指导思想决定着教学的设计,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1.1 明确政治课教学是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基础的,它肩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光荣使命。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1.2 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愉快地获取思维方法。

1.3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唯教师为中心的教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2.深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

3.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3.1 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3.2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4.注重理论联系现实

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作为教师应重视书本理论和将现实中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和新鲜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课堂效果还比较好,就学生而言,让学生每天收看中央一台的午间《新闻30分》这一档节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周内社会热点和现实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就同一问题组织展开讨论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热点等方面的思考是一个新的尝试,效果比较好。

5.夯实基础知识

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6.提高分析能力

世界日新月异,问题层出不穷,整个世界就在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中发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依赖于正确地分析问题,分析能力人人都有,水平却因人而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课后练习采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展示分析结果,通过有计划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这不仅有利于顺应高考的趋向,也有益于学生成长。

7.运用教学目标,进行情感渗透

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境的创设产生的,若忽视情境的创设因素,那么势必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教育是空洞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微观层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让所有教学行为都能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台上一分钟,台下百日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知识的内在的联系,精心设计好问题,如何思考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情绪,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而且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较好的实现师生心理同步,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这使学生学到了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有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营造了一个师生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6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人为本,旨在促进活生生的人自主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都能自主协调发展并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学生观;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师生观。也只有这样更换脑筋,才能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发现、自主发展的乐园”成为可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地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它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修改,主动完成。避免教学中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要善于在热烈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去注重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还应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二、教师注重语言的风格

教学语言的风格美,就是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要素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它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教师的勃勃生气所营造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诱发着学生的美感共鸣。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魅力,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都会把声音放低,节奏入慢,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三、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个教师,假如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力求理解、力求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会学得十分主动积极,也会很有成效。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营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营造一些情景主要是引起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的认识性兴趣能够保持持久、强烈,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更加深入的探究。

篇7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初二政治《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利用媒体展示10道选择题,2道实例分析题(后附:多媒体教学软件问题设计脚本)。这些题目既不同于传统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也不同于一般的目标展示,它既表明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具有启发性。通过自读思考,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既达了识记目标,又培养了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播放了一段1998年抗洪录像,展示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漫画(见图),让学生讨论,许多学生认为,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从而对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学习的能力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展示材料—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例如:我在讲述“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时,就首先用恩格斯一段话引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然后让学生观察材料、漫画,接下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的健康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的主体地位等到突出,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能力。

五、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后附问题设计实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训练一般来说,要具有四个环节:

①、精选实例示范。选择最能体现基础知识和训练目标的实例作课堂讲析示范,范例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逐层递进。

②、学生讨论释疑。学生是主角,一般问题只由学生讨论解决,难点由教师示范后再讨论,这一环节特别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

③、教师提示点拨。一是在出示问题时提示有关知识、参考内容和资料、训练步骤等;二是在学生讨论中点拨思路和方法,简要评价与鼓励,及时补充和纠正。

④、师生梳理归纳。学生在讨论、教师释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归纳学习内容,进行归纳训练。

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意义重大。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例如我在初二政治《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概括了以下结构图表:

这样,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掌握,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政治教学

课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当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新课程改后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仍然是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也有的老师对新课改理解粗枝大叶、断章取义,课堂教学盲目追随新课改理念,教学形式花样翻新,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成功教育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句话恰好阐释了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我们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做好导演和配角,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把课堂这个广阔的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去表演,去发挥,让每一位“演员”演绎恰当的角色。现在的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得到了锻炼,老师的教学任务又会得到圆满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设法使每节课都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我留出时间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谈看法,让另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有时还会引发讨论;或者我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等等。

二、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新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应用于课堂,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也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只要老师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老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这是和新课改的要求相悖的。

我们要在课堂上践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应当讲究策略。所谓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坚持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探究学习是相对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而言的,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时间中导致了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只是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政治教学只有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时进行协作、交流、讨论以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三、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更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主张和要求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就发展性而言,课堂评价要以学生为本,应该达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获得进步的目的。现在很多的课堂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对一些简单知识的再现和重复,其评价明显是走过场,评价考虑的并非是否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也不同,因此,评价的目标应多元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不仅要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自主学习,全面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教师评价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因为要鼓励学生而一味地赞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如意而随意地嘲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明确、求实,使学生能学到知识,思维方式得到正确引导,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目的。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的反思,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矫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素养。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这些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刘强主编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2次印刷.

篇9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导入;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新课改的进程。政治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是采取讲授法进行单一的说教,使得政治学习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不能主动进行政治教学,自然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政治是一门和学生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通过政治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对政治教学工作重视起来,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在新课改下做好政治教学工作,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条件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合理的选择。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做好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从课堂导入开始就做出精心的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精彩的导入设计,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中就能够被吸引,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求知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最科学的导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以影音资料进行课堂导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影音资料导入课堂教学。由于影音资料画面生动、形象,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够给学生的听觉带来刺激,从而让学生的多个感官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对这种教学导入方法感到很新鲜,在一开始就被影音资料所吸引,从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段《今日说法》《法治讲堂》等栏目中的相关视频,在学生观看之后让学生针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思考,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学生在观看了视频之后,都陷入了深思中,并且在思考后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引入教学内容,学生自然跟随教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二)使用新闻报道进行课堂导入,紧跟时代的发展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跟随时展的步伐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如果教师脱离实际进行政治教学,就会使政治学习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在设计政治教学的导入时,教师也要做到和时展相结合,通过运用新闻报道进行课堂导入,就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新闻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而进入课题《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体验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此目的,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政治课堂回归到生活当中。也就是说,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从知识的关键字眼去理解和讲解政治知识,将会使政治知识变得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自我》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度,使课堂教学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智力状况、兴趣爱好、知识接受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生不可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新课改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理念,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采取分层教学法是重要的举措。在进行分层教学时,由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层次的划分,并且在对学生分层之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层次划分是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时,教师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入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层次中,并且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层次。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宜。只有这样,学生在探究之后获得了知识,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政治学习充满信心。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教师选择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在当今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工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篇10

一、注重差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面对知识不够全面、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如果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历史故事、当前的国情、新闻时事、英雄模范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对知识易于接受,加深理解。

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我们利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去以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来衡量学生优秀与否,也正是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这样,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的改革和优化。

教学实践中,由于初中生客观存在的身心、认知、情感等领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些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初中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很有帮助,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所学政治理论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来源于事实中的总结和归纳,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由此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巩固基础,抓好政治知识点的迁移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