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范文

时间:2023-03-19 16:4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提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提问

篇1

【关键词】:小学学生教师课堂教学 提问内容设计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而相同的句子语调、语气不同,则表达的效果也会不一样。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深入的关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对象——学生和教材出发,设计出高质量的、有技巧性的提问内容, 就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

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这是课堂教学中很普通的现象。但细细观之,却也是心态种种、气象万千。有的老师话音刚落,“刷”的一声,顿时小手如林。有的老师再三启发、望眼欲穿,却仍不见“一草一木”。有时孤芽独秀,有时三三两两……。有的小手刚刚露出桌面,似举非举;有的小手端端正正在课桌上挺立,显得从容自若;有的小手高高举起,充满自信;有的把手臂伸直了仍嫌不够,使劲往上举,身子倾斜着,不断喊着“老师:我、我……”;更有甚者,屁股干脆离开了座位,半蹲半站,生怕老师看不到……。

其实,课堂提问很有讲究。讲求技巧提问,及时、适当、务实。

篇2

1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提问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精巧的问题,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提高兴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学时,我先抛出问题, How will your life be different in ten years?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他们都在想象着自己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步步深入: 1. Will you be at this school in ten years? 2. Will you live in the same house in ten years? 3. Will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me?4. How will your robots be?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课堂气氛随之活跃了。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 How will the world be different in 50 years?给学生造成悬念,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疑问,渴望破解疑问,很快地就融入50年后的世界,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课堂提问要有情感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形成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为例,我在教授这一单元前先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日情况。看看哪位同学的生日快到了(要是上课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会更好),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Tom’s birthday is coming. (or: Today is Tom’s birth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学生们对老师居然知道同学的生日觉得特别高兴(尤其是那位被提到名字的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了。

S1: I am going to buy a gift to Tom. (T: Yeah, if you do, Tom will be very happy.)

S2: I am going to the party with John and Harry. (T: If you do,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S3: I am going to stay at home and help my mother clean the room. (T: If you do, you will be sorry.)

S4: ..

由于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他们都兴趣昂然,踊跃发言,气氛相当活跃,我也因势诱导,引出了本单元的语言点,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课堂提问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鼓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各种新颖、独特,甚至创新的见解就会在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产生出来。

4 提问的对象要有广泛性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在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面对知识难点的提问,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行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课堂提问方式;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课程。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最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

下面针对课堂提问进行我本人肤浅的探讨与研究。课堂提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1.直问

通过少数概括性较大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旨的

一种课堂提问方法。这类提问的目的是通过精简问题的数量来提高教学效率,力求用一、两个包容性强的问题来带动全篇的教学。如教《蓝树叶》,一般可按部就班的提问:“老师在这堂课上教同学们画什么?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有没有借给她?”如采用直问的方法,可直截了当的引出涉及课文中心的问题:“树叶本来应该是绿的,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直问的问题容量较大,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也就创造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组织课堂讨论。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辅的小问题,以便启发引导。 2.曲问

通过曲折迂回的方式揭示课文的疑难之处,激发学生求知欲

的一种课堂提问方法。教师在教学时不直接了当的提问和讲解,而是旁敲侧击的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难点或看似自相矛盾之处。提问揭示的疑难可分两类:一类是由课文本身遣词造句所带来的理解困难,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理解这些词句在字面上的深刻含义;另一类是课文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所产生的矛盾,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以求得解决。如教《将相和》,教师可启发思考其中的用词:“既然蔺相如已经‘悄悄地’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了,为什么他又‘大大方方’的赴约见秦王呢?”曲问的方法具有委婉、含蓄、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积极性。

3.反问

通过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反的看法或设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

一种课堂提问方法。反问是曲问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是“迂回”的角度更大,要绕到180度的相反方向来提问。反问可通过反问句的形式或假设的形式来提出。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末尾写道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谁也不知: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的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师可反问:“小女孩真的幸福吗?”反问的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做逆向思维,使他们通过思考和想象追根溯源,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这种方法便于揭示因果之间的逻辑联系,因而比较适用于故事性、逻辑性较强的课文。

4.连问

通过一系列前后连贯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

种课堂提问方法。这类问题一般针对课文的难点或关键处提出,学生往往难以直接回答,因此可设计一组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铺垫,经过一连串的追问后最终解决问题。如教《麻雀》一课,需要解决一个涉及课文实质的问题“课文中写‘一种强大的力量使他飞了下来’,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它是强大的?”在解答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组引导性问题:(1)“搏斗”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麻雀准备与猎狗展开一场搏斗?(2)老麻雀能不能斗得过猎狗,它自己明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老麻雀明知自己斗不过猎狗,为什么还要准备搏斗?(4)“我”为什么会‘急忙’唤回猎狗?连问的方法注重从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以促进学生经过努力后能不断获取新知,并最终达到新的思维高度。

5.比问

通过比较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或语言文字的异同来启发学生

思考的一种课堂提问方法。比较式的提问可以对两个或几个语言材料做比较。如《会摇尾巴的狼》的问题:“狼说了五次话,在内容和神态上各有什么不同?”又如比教《》、《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两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这种提问方法着重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引导学生钻研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篇4

【关键词】课堂提问层递式分割式扩展式曲线式InphysicsclassroominstructioninquiryZhuChungui

【Abstract】Inphysicsclassroominstructioninquiryisonekindofimportantteachingart.Asthephysicalteacher,mustpracticeunceasingly,explores

unceasingly,consummatesthisteachingmethodunceasingly,displayitsteachingfunctionfully.

【Keywords】ClassroominquiryThelevelhandsoverthetypeDivisiontypeExpanderCurvilinearstyle

物理课堂上学生集中精神参与学习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常用的有效手段。对于这一手段的应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作初步的探讨。1提问是促成反馈的快捷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即时性、具体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避免贻误,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顺利地延续学习活动。

2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学习效率就比较高。学生在答问时注意力集中,而在单纯听讲时容易松懈散漫。教师光靠增强讲解语言的生动性或靠强化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教学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抓住,使学生热情主动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即使是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也会有一些学生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学会了。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在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激发其强烈持久的求知欲。

篇5

关键词:提问 启发 协商 知识 创造 技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课堂提问应如何设计呢?下面我就结合《荷花》一文的教学来谈一下我粗浅的看法。

《荷花》是人教版第六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写出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要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这一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点体会。

一、自然提问,具有启发性

课堂上不能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读书来解决。话虽这么说,但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恰当地提问,才能让学生产生读书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读书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放开了,精神也放松了。他们马上就会认识到:读书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样,他们对读书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全面。

二、轻松提问,具有协商性

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和交流的形式,是引发师生对话的手段。对学习能力不高、不大喜欢读书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是乏味的、漫长的。怎样才能在语文的“药丸”上涂上欢乐的“果酱”呢?怎样才能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居高临下”的感觉呢?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问题。比如,在初读时,我展示了一幅荷花图,问学生:“这么美的荷花,你们不想动手画一画吗?这么美的《荷花》,你们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吗?”老师用商量的口吻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原动力。轻轻松松,亲亲切切,谁不愿意读书呢?

三、精心设问,具有知识性

提问和回答问题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问答,学会知识,体会快乐。在赏读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学习课文后,我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谁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句一读代答,也可用一段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个问题提得好,问题中渗透着回答问题的方法,知识性强,更难得的是,老师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找到了回答的信心、勇气,不再是机械的、盲目的回答了。这就是有人说的,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而不是“物理变化”过程。

四、聪明提问,具有创造性

诗人歌德说:“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才会得到有质量的回答。在精读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作者到公园去,看到了一池荷花亭亭玉立、触手可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果说这是一幅‘活的画’,那么画家是谁呢?”这个问题,先叙述后提问,适时、适当。这一问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不这样提问,有些学生会认为文章是作者写的,画家可能是作者;有的学生认为,黑板上的简笔画是老师画的,画家可能是老师。只有深入思考,学生才会发现作者写的是公园里荷花,画家当然是大自然了。同样,有了叙述再提问,学生的回答就有理有据,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发挥出来了。再如以下两个问题:

1.“‘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蜻蜓飞行都有哪些快乐呢?”

生答:(1)蜻蜓在花丛中飞行、嬉戏;

(2)蜻蜓在荷叶间捉迷藏;

(3)蜻蜓在荷花上睡觉;

(4)蜻蜓点水……太幸福快乐了!

2.“‘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它梦见了什么?”

生答:(1)小鱼跟妈妈从水底游到水面;

(2)小鱼看到了荷花荷叶;

(3)小鱼一边做游戏,一边看荷花仙子跳舞……梦境多么美妙!

篇6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不仅仅只作为特定的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工具,还是师生间互动沟通的重要桥梁,同样也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创造的关键手段。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对课堂提问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出了提问艺术研究的重要性。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型教学模式,而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关键渠道,在教师教学理念表达、数学教学信息传送、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而言之,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提问艺术具有如下多方面作用:

1.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定向思考,引导学生持续关注教学重难点内容;

3.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培养的孵化器,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4.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提问内容,更高效地掌握教学问题切入点,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二、职高数学课堂艺术提问方法

(一)启发性提问,突出教学灵活性

通过启发性提问,能够将“转化”这一数学逻辑应用于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确定解决数学难题的关键点,更有效地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职高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但对于学生而言其抽象程度较高,难以理解。教师在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时应该借助于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纷繁的表面深入理解与掌握本质。例如,张三比李四高,而李四又比王五高,那么张三和王五哪个高呢?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得出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二)实践性提问,关注学生思维培养

学以致用是职高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这意味着职高教学课堂不可局限于教材理论知识,而应该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比如,《概率》知识点中概率的定义与计算原理枯燥空洞,不易掌握。假如应用实践性提问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关于概率的简单问题后,让学生借助硬币、骰子、贴上数字的乒乓球等道具,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并应用于同学们所熟悉的彩票问题、密码问题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进而向学生更为具体地讲解概率的相关内容。在此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能够通过自身亲自实践操作,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达到加深知识点理解,深入层次的目的。

(三)趣味性提问,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因而,在职高数学课堂中应该积极创设趣味性较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同学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实际例子,包括电脑游戏、NBA赛场等更具趣味性的话题设计提问,从而为问题披上多彩的外衣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小高斯故事,设置“他是怎么求和的?”情景问题,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快地计算出结果。

(四)探索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问题始终贯穿于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谓是教学探究的生命线,这也对如何提问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则不具有思考的价值,问题过于复杂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职高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教学问题。

在讲解《两点间的距离》教学内容时,可通过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北京到上海,飞机航班、动车交通路线,汽车交通路线等不同的交通工具间距离的长短,从而帮助他们在探索距离问题中理解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这一知识点。在设置探索性提问时,老师务必掌控问题的难度,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渐进性提问,帮助学生思维拓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职高数学课堂中所提出的教学问题也应该符合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习不规则几何图形体积计算知识时,老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规则性的几何图形体积计算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几何图形拆分为若干个规则性的几何图形,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体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创设数学教学问题,并由浅入深,达到渐进性提问的目的,避免学生在学习职高数学知识时过高地评估了教学难度,丧失了学习积极性与爱好。同时,在渐进性提问过程中,有助于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而,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现状,精心设计各种形式提方式,展现提问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职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正佳.小提问深思考――对职高数学课堂改革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2.14:20-21+24

篇7

【关键词】课堂提问 现状分析 理论与实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7-01

任何形式下的知识学习都需要人与知识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的关系,而这种形式都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课堂提问成为一种必要的沟通教师与学生言语和思想交流的桥梁。通过检索、分析近五年国内教学类核心期刊和cssci刊的文献,检索关键词“课堂提问”搜索到近五年有27条,再选择“主题”搜索到109条,且核心刊物多为教育与管理和教育科学研究,可知目前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现状和领域,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反思。

一、理论研究

1.提问的类型和作用

20年代之前人们对于课堂提问还处于理念之中,并未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张玉梅提出最早由Barns(1969)分为五种类型。Koivukari( 1987) 从问题难易度分为低水平的记忆性问题和高水平的理解性问题。张孔义( 1998 )指出Brum又从认知角度分为六种类型。分析可知教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是较低水平问题,而高水平的认知问题所占比例少,创造性问题更少,这也表明目前课堂提问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不足。

提问作用主要指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从学生角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言语上进行交流并促进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从教师角度,提问有利于教师有效的管理课堂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并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加以补充和指导,进而对自己教学做出合理评价。

2.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中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目前对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引起广泛关注,而且有关有效课堂提问已从提问策略逐步走向提问标准方面,提问策略主要从问题设置,教师的提问、后答现状和理答方式,总结王立群和周烯已有研究得出提问标准主要从学生和问题角度评判,分别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发展进行评判和问题是否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并使学生主动思考等,之后从实证方面作了相关研究。

二、实证研究

1.提问的问题类型以及问题类型对学生言语输出的影响

有关课堂提问问题类型的研究已从理论阶段迈向实证研究,如全莉娟、邾强研究得出高中阶段90%为封闭性问题,10%为开放性问题,由此表明中学阶段教师仍然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类传授而较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阅读国外文献发现对教师提问的实证研究多且多数是对问题进行分类。而将教师的课堂提问与言语行为相结合的研究目前甚少。甚有学者从语用学角度对课堂提问中言语使用进行研究,少部分从英语学科进行研究,因此从实证研究角度发现仍然对提问问题类型的研究较多且多数为封闭性问题。

课堂观察发现问题类型的不同对学生言语输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调查得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平均言语输出量分别为21和48。而这一研究结果与徐立群(2010)提到Brock 和Nunan研究发现的展示性问题常引发简短回答、参考性问题常引发较长回答相一致。可见教师课堂中所提问题类型和难易程度的不同会对学生应答时言语输出量有影响,英语课堂表现更加明显。也有学者提出相反观点,综上分析可见我们仍需做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2.课堂提问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提倡互动教学,但实际所起的效果如何更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郭华、顾泠沅、全莉娟、申继亮、姚利尾从实证研究着手对课堂观察发现,教师提问数量普遍偏多,平均每2分钟提问一次,提问对象不平衡且学生主动回答少,同时较多记忆性、重复性、封闭性问题,较少创造性、开放性、综合性问题表明实际课堂中有效性提问存在不足,教师大多在做表面工作并没有起到实质性和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三、学生提问问题的现状

课堂提问由两部分组成,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另一种就是由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向教师提问。近几年国内有关学生提问的研究还较少,而国外对学生提问研究课堂教学效果的较多。而我国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和知识的输入为主,很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由此可知,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应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多使用引导性和启发性言语鼓励学生主动生成问题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环境。

四、研究反思

通过搜索近五年有关课堂提问的文献了解到已经有了较全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广泛性,但各方面研究都离不开具体的问题、学生以及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落实到真实的课堂中。因此相关实证研究较广,多从问题性质、结构、认知层面以及有效性进行。最近有从提问对学生思维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表现、情感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还有学者从学生视角研究得出学生主动提问对课堂教学更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体来说,近年来,对课堂提问已经从理论层面逐步向实证层面迈进。而且目前的课堂提问新趋势已经逐渐从过去单一的“问”和“答”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体现出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伟.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J].教育科学研究,2010(01) :54-58.

篇8

[关键词] 课堂提问;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58-02

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过程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所以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想使课堂提问收效显著,应着重把握提问的态度、广度、难度、密度及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1]。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总结课堂提问的几个策略。

1 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在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比如在讲到尿液检查这一课时,在讲新内容时,我设计了问题“尿液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在基础课中已经学过,通过提问,既复习了以往的内容,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了尿液异常并不只是泌尿系统的疾病,也有可能是泌尿系统正常但血液中成分改变也可引起尿液成分改变。这对于接下来学习尿液的三大方面检查打下了基础。

2 提问的时机要合适

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上课刚开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由于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此时也应提问,以便使学生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在课程进行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另外,在可比较处提问,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记忆深刻。比如:在讲到尿糖检测的两种方法原理后,我抓住时机提问:“同样是尿液中的高含量维生素C,对于两种方法检测起到了怎样的干扰作用?”学生对于刚学习的内容就会进行思考、比较,从而发现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维生素C具有的还原性对于两种方法的干扰截然不同,对于班氏法可以引起假阳性而对于试纸法可以引起假阴性。这样既知道了维生素C的影响作用,更使学生在头脑中整理了尿糖检测的两种方法的原理,巩固了课堂的学习重点。

3 提问要因人施问

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一味地走形式,把提问当成一种程序,挑几个成绩好的同学走走过场而已,这样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或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提问是很有讲究的: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敲小锤,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敲大锤,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提问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将丧失答问的信心。故提问时应因人施问,比如我在讲到白细胞计数时,从计数板结构引申到结果计算公式,这需要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我就会提问成绩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在他们的回答过程中我再加以解释,使得全班同学在这个提问过程中复习巩固重点并能深刻理解。当我在讲到其他细胞计数时,我就采用与白细胞计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我就提问成绩相对差一些,平时不怎么用功的同学,这样使得他们在学习到新内容时,“被迫”地对于以前的内容进行复习。

4 提问要有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对课堂提问要灵活把握。首先,从语法上来说,问有很多种,如:疑问、设问、反问等等,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方式,这样才更能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和欢乐中学到知识。

其次,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可能全部回答正确,而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情况,而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另外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应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5 提问时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另外,课堂提问教学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最重要活动之一[2]。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建阶梯,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杨.小议课堂提问的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4,(4):41.

篇9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化语文的人文性;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语文课堂气氛。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平时对课堂有效提问也做了一些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堂提问应主要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第一前提就是尊重学生。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带头打破“一言堂”,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智现状。教师应真正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应为学生超过自己而欣慰,教师应该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而不是凌驾于真理之上的圣人。谦逊豁达、虚怀若谷的教师不仅可以授业解惑,而且可以传学生治学之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营造情境,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如我在教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就用优美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情境:“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东风轻拂、绿满田野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有哪些是赞美春天的?”学生们很快会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接着说“这些短诗只从某一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描写春天的?”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情境优美,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思维。

三、面向全体,因人施问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如我讲解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一双手》时,我就设计了由易到难几个问题进行教学。先提出简单问题:“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在书上找出答案,接着问:“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双手的?”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要求学生阅读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答案。最后,我顺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双手(上接第137页)揭示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境界?”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每个学生都得到回答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理解。

四、循循善诱,抓住实质

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

1.抓住关键。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用一句古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甜甜的泥土》这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关键问题:“课文是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情节的?”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深深的母爱凸现出来了,为后面作者写作主题的总结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2.抓住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如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有这么几句话:“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课堂上我这样提问:“既然‘舍不得吃’,却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两者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

3.降低难度。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我在讲解小说《范进中举》一文时,在要求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可以这样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

五、积极评价,鼓励求疑

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归纳,这样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教师应明确这一点:答案的虚化和不清晰并不等于多角度的理解。

在语文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有的问题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

1.以表扬为主,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

2.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延伸和追问。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

4.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

篇10

关键词:课堂;双向提问;探究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宋代大教育家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但在常见的应试教育中,课堂提问往往被教师只看作是一种“教”的手段。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一步一步遵循教学步骤开展思维探究,学生也大都以同样的方法得出类似的结论。实际上,学生不是在进行自主探究,而只是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规规矩矩地找课本答案。根本不需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没有经历复杂的思维过程,没有这种经历,就不可能获得思维上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倡导双向课堂提问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性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从而出现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意见。

二、课堂双向提问的特点

1.主体的双向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师不仅是课堂唯一的提问主体,而且是课堂各方面的主宰者,这就导致课堂提问主要是单向交流。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教育观念中早就提出类似双向的提问方式――启发式提问,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利用和研究。

双向提问方式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言,也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只有这样的双向提问,才能产生有效的交流。让教师与学生共鸣,达到知识和感情上的交流。

2.过程的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先在课本上找答案,是问题的设计存在不足,还是其他原因呢?却不知竟然是教师自己的程序式提问让学生养成了翻书找答案的习惯。

在具体操作上,要改变传统的有标准、确定性答案的提问方式,甚至是直接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的答案。强调从问中学,从问中获得发展。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还很幼稚,但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个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成效的多样性

传统课堂提问着重于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目的是让学生精、准、快地掌握知识。虽然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但却是着实忽略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样也忽略了学生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动力逐渐丧失,思考能力逐渐减弱。想象能力的衰退,发散思维的变弱,求异思维的消失。而双向提问方式却可以让思维动起来,想象力活起来,求异性强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对课堂双向提问的思考

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奇和质疑是人的本能,双向提问过程中的质疑,让学生更加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质疑,万有引力定律就不可能被发现,天文学就不可能创立;又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的质疑,相对论就不可能创立。社会的进步需要好奇和质疑,需要提问的艺术和科学。在这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1.做好准备,以问引问

做好准备工作是提高提问效果的前提。恰当的提问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刻研究之上。要求教师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系统,了解教材的重、难点,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提问才能恰如其分,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到高屋建瓴,有的放矢。

除了在知识储备上的准备,还需要课堂环境的准备。心理学家勒文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与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教学设计需要不同的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可以是从一首歌、一幅画,甚至一颗糖开始的,教室也不是唯一的课堂环境,室外清新而又自由的空气也能让学生充满激情。

以问引问中第一个问是指教师的提问,第二个问是指学生的提问。用以问引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本身感兴趣的,自己真正关心的、有意义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出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为关键词的具有一定高度的问题,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在以问引问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通过开放型提问来培养的,由一个开放型问题引起多个新问题。多个新问题的产生意味着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意味着更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意味着更多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独特

思想。

2.敢于等待,倾听错问

等待总是让人感觉焦躁,尤其是在课堂中,时间尤为宝贵,所以大部分教师往往在提问后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催促答案的产生。

但是按照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从问题的理解、信息的加工到答案的形成,至少需要两到五秒钟。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至于等待多久,则涉及问题的类型与学生的反应,教师要掌握学情,恰当把握时间。一般地讲,问题如果是有关记忆的,等待时间可以短些;如果是探究型的,等待的时间就必须长一点。当然,对不同的学生,等待时间也应该有所不同。

此外,还要做到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甚至是学生错误的提问。学生错误的暴露,往往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课堂智慧,利用“错误”教学资源,给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不轻易否定、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提问思维,尊重学生,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气氛。

3.及时评价,享受提问

教师提问后,不能忽视对回答的评价,更加不能回避。因为对学生来讲,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见解,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能力,进而得到认同,感受成功。

在桑戴克的效果定律中提出了人的活动是由结果来调节的理论。只有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妥善地处理,才能达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标。

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也不能简单地表述为“很好”

“错了”等,还要避免否定类的评价,特别不能让学生感到难堪,而是要在鼓励中给予纠正,不然会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热情。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学生提问理念新颖度的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评价、对学生进步的评价等等,甚至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问题”之中的乐趣,“问答”之中的发展,“评问”之中的成功。

双向提问要科学化、艺术化。教师不仅要发展和提高自身素养和智慧,还要注重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提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双向提问更有成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独特性和创造力的人,才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上海高教研究,1998(2).

[2]明轩.提问:一个仍需深入研究的领域.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4).

[3]全莉娟.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