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范文

时间:2023-04-02 13:5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报编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报编辑

篇1

《编辑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定位于科技期刊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编校规范性为特色,主要发表有关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文章,为优秀办刊人才的培养、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服务。

2栏目与读者对象

本刊常设栏目:理论研究,编辑工程与标准化,经营管理,期刊现代化,人才培养,办刊之道,学术争鸣,期刊评价,他山之石,编辑感悟,有问必答,谬误辨析,编余雅兴,消息等。读者对象:科技期刊办刊人、管理者,编辑出版科学研究者,高校传媒专业的师生等。

3来稿要求

1)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学术论文、综述篇幅一般不超过7000字,其他文稿不超过5000字。文稿请附英文题名,3~8个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全部作者的单位、邮政编码、所在城市(必要时附具体地址)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姓全大写),第一作者英文通信地址。2)文稿须使用规范汉字,并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本刊要求的文章格式撰写。3)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应充分、恰当地引用参考文献,论文的文献数一般不少于15条/篇。4)来稿如获某种研究基金资助,请在文章首页地脚处标示出项目名称及编号。5)请勿一稿多投。60d内未接到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修改稿务于45d内修回,否则视为自动撤稿。6)请认真校对文章清样并及时校回。校样上不得增加新的作者、通信作者及变更署名排序。

4著作权约定

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作者若不允许本刊对文稿作文字性及少量内容删改,或不同意其他报、刊、数据库等转载、摘编、收录其作品,请在来稿时声明。

5收费与稿酬

对经过严格审稿后决定刊用的稿件,按500元/面的标准收取发表费。稿件刊登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酌致稿酬(含与本刊签约的其他出版物转摘的稿酬),同时赠送当期样刊。

篇2

关键词:高校学报 编辑工作

由于编辑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着出版效果,所以编辑的工作在学生期刊的出版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市场机制导致的日渐激烈的竞争,作为高校学术窗口的高校学报,在这股改革浪潮中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质量严重下滑。

作为学报的中坚力量,编辑队伍以及这支队伍的工作,如何通过努力去使得高校学报所处困境得到缓解,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编辑应大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主要分成主观和客观的道德标准。编辑职业道德作为编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要求,必然受到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和制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的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编辑必备的,它体现在这些方面:首先,编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高校学报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阵地,必须主要体现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必须正确,文风学风必须严谨,不能离开实际,必须走实事求是的道路。当然,国家的出台的与出版相关的的法规、政策和方针,学报编辑都得学习了解。同时,还不得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高校学报编辑的观点和立场,是通过对筛选和编排稿件体现的。高校学报的舆论导向是通过稿件的安排和评论体现的,可以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高校学报编辑的导向问题可谓至关重要。

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难免遇到一些涉及国家政治、政策等方面内容的文稿。所以在具体工作中,编辑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探讨,一定不能忽略学报的社会责任。高校学报编辑要密切注意,时刻把握编发稿件的方式和时机,要考虑发表的文章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高校学报要在倡导学术自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创新,推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走在时论的前沿,在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下,勇于发表那些较成熟或成熟的理论成果。学报编辑要围绕宣传理论工作的需要,遵守宣传纪律,积极编辑发行最新的理论文章。学报编辑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国家的政策方针,这是处理具体问题的杠杆,如果学报刊发的稿件出现与国家政策或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一些内容,就会误导读者,甚至造成恶劣影响。所以,学习、理解和熟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在编辑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以保证在编发的稿件中不出现政策性的错误。

2 编辑应具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

大家都知道,每期学报出刊后,读者首先见到的是作者的名字及文章,作者的成果被得到认可,而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作出了贡献的编辑却不为人知、这就要求学报编辑放平心态,以此为荣,热爱平凡的编辑事业,乐于奉献。特别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学报不重视。在很多高校的定岗定编中,学报编辑不属于主系列,待遇级别低于同等的教师系列,沦为大学里的“二等公民”。而且编辑在学校也属于“边缘化”人群。这就要求编辑安于寂寞和清贫,巩固专业思想。一名合格的学报编辑必须具备“甘为他人作嫁衣”、少索取多奉献的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这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办好高校学报的思想基础。再次,编辑必须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由于编辑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对论文的“取舍大权”,所以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具有对编辑工作负责、为读者服务、服从大局、大公无私并廉洁自律,以公平竞争为主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在学报编辑对稿件的取舍态度上,可以体现出学报编辑的道德修养和水平。在编审稿件时,学报编辑应不论远近亲疏,一视同仁,秉公处理,严格按“在质量面前稿件平等”的原则来决定稿件的取舍。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自省、自爱,见利不沽,兢兢业业,扎实工作。

3 学报编辑还应具备现代意识,努力提高专业水准

相较于一般的刊物,学报的学术要求更高,对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更高。学报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出版的好坏。但是高校学报的编辑,面对学科思想前沿的成果,涉及的面宽,理论性强,以编辑自身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坚持四勤:勤学习、勤思考、勤查问、勤积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水准,就必须提高编辑的现代意识,使之能担当起跨世纪的重任。高校学报编辑的现代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其现代性也是多方面的。编辑的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题

意识。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第一要素。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是指在学报编辑活动中,编辑从事编辑活动时的主导意识。它指的是编辑人员所具有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也就是引导编辑做好选题策划、审稿编稿、出版发行的思想行为。在学报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都体现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学报的编辑出版涉及各个环节的工作,学报编辑应充分考虑、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制定好每个环节必须达到的目标,使得刊物能按时以高质量顺利出版。为此,首先应积极组稿、慎重审稿、精心改稿,仔细校对、规范设计。创新意识。学报是发表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的重要学术阵地。高校学报要有独创,有新意,有突破,编辑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考虑问题的多维性。学报编辑的创新,就是编辑者在学报编辑思维与编辑工作中倾注自已的心血,通过自已的智慧和理性思维不断生成新观念、新学术、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创新意识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的适用,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知识的敏锐性,是一种改变自已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编辑在选题设计和栏目的构思中要充分考虑栏目内容所涉及领域的新发展,社会文化的需要同栏目内容关联的紧密度,而且要根据科学发展的新情况来规划,以推出最新的学术性强的刊物,这样才能反映出高校学报的学术价值。

学报对学报编辑的要求日益提高,知识结构不能单一化,必须多方涉猎,既博又专。要求学报编辑具备较高的鉴审能力,研究方法要科学化;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报质量的提升。这就是说学报编辑要具有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学报的定位、策划、审稿、纠错等方面。只有意识到学报定位空泛的问题,才能思考出特色,推动本校的专业学术研究;只有不满足于“等米下锅”的现状,才会用开放性的态度担当起学术引领的重任,精心策划;只有对稿件多提问,结合专家审稿的意见,才会选出具有价值的创新之作;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纠错,努力解决,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报的质量。

刊物的生命在于个性特色。高校学报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专业制定特色,寻找专业的特殊性,主办精品栏目,加强对外交流,提高学报质量,使学报有生命力。作为反映大学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大学学报,其特色主要取决于本校的教学和科研特点。任何一所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总要表现出某些地区的特点、学校性质和学科优势。这正是确定学报特色的基点。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与其它院校所不同的地方,也叫个性。学报只有在强化专业特色、展现学校特色、突出地域特色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学报出彩。学报的亮点全在特色上。竞争意识。进入市场竞争环境后,学报就必须创出精品。学报的名牌意识是从中央到地方整个学术期刊界的共识,也是现在乃至今后我国出版业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与潮流。高校学报要做成精品,编辑必须有竞争意识。为避免学报编辑工作陷入模式化的僵化状态,被海量信息吞没,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学报编辑必须在学术、技术水平上严格把关,在编排、校对、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上狠下功夫。只有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和掌握了各学科的研究动态、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读者的要求,才能时刻保持选题的独创性、鲜明性,使学报特色明显,与时俱进,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学报编辑要把刊物办好,就得有效组建作者、读者和审者队伍。编辑应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作者队伍的组建。刊物要办得有特色、有生气、有活力,关键在于稿子的创造性、创新性和学术性。高校学报要想办出品牌、办出精品,只有依靠高水平的稿件。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化被动为主动,走出编辑部的深闺,深入教学、科研前线,及时了解各类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瞄准国家(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瞄准高校学术带头人的研究成果。最好进行追踪报道,以减少高质量的稿源外流;进一步依托本地区区域的人才优势,科研项目和设备优势。实地开展调研和课题跟踪,尽可能多组织校内外优秀稿件,同时尽量鼓励校内外的优秀青年作者向学报投稿,使学报真正成为一个能代表所在高校、学院学术水平的学术刊物,同时又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刊物。

(2)重视读者群的扩大。一个刊物没有受众,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谈不上社会效益。学报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并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除了改变原有的办刊模式努力成为学术精品外,还得树立经营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要逐步扩大刊物的发行量,照顾读者的口味和兴趣,寻找学术期刊与受众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报的“卖点”。学报走专业化的道路之后,便拥有了明确的读者群,就可以针对目标群体采取一定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针对读者采取一定的广告宣传,加大促销力度,拓宽分销渠道,从而增加个人订户的数量。另外, 学报专业化之后有利于分类,方便了资源的检索,这就增加了各大图书馆及资料室的订

阅量。总之,读者是衣食父母,不断扩大读者群是刊物进入良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3)重视审者队伍的建设。高校学报编辑部人手较少,综合性的办刊模式使每个编辑往往要负责编审几个学科的稿件,而哪怕是知识十分渊博的编辑都不可能对所负责的每个学科都了如指掌。这样一来编审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可以建立一支以专职编辑为主、兼职编辑为辅,建立自己的专家审稿库。

参考文献

[1]王建.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全文数据库,2007(10).

篇3

一、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河南省高校学报编辑。共54名,其中,男编辑23名,女编辑31名。

工具是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该量表是由我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在国外有关量表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它共有90个题目,包含躯体化(身体不适感)、强迫症状(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思想或行为)、人际关系敏感(与人交往时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抑郁、焦虑、敌对(包括厌烦、争论、摔物、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恐怖(对周围环境、人群等的恐惧)、偏执(猜疑、妄想、被动体验等)、精神病性(思维扩散、被控制感等)9个因子和1个附加因子。

方法是被试者根据自己最近的实际感觉,独自完成问卷问答(每题均为0—4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的频度越高、程度越重),当场交卷,问卷不记名。数据输入微机,由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常模依据中国量表协作组对全国13个地区的1388名正常人的SCL—90得出的结果。

二、结果

1.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

一般来说,SCL—90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不好。我们把54名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学报编辑SCL—90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因素

编辑(n=54)

常模(n=1388)

t

躯体化

1.6142±0.4869

1.37±0.48

3.611**

强迫症状

1.7815±.5066

1.62±0.58

2.342*

人际敏感

1.6337±.4622

1.65±0.51

-0.258

抑郁

1.5741±.5102

1.50±0.59

1.067

焦虑

1.5056±.4819

1.39±0.43

1.762

敌意

1.5525±.5853

1.48±0.56

0.910

恐怖

1.3386±.3828

1.23±0.41

2.085*

偏执

1.4907±.4936

1.43±0.57

0.904

精神病性

1.4037±.3496

1.29±0.42

2.408*

总分

140.78±38.10

129.86±38.76

2.10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结果发现:编辑躯体化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常模(P<0.05)。表明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常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

2.性别对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的影响

性别比较应该说是比较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把男女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相互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S

t

躯体化

23

1.3768

.4058

-3.293**

31

1.7903

.4901

强迫症状 男

23

1.6304

.5058

-1.936

31

1.8935

.4851

人际关系 男

23

1.5121

.4639

-1.695

31

1.7240

.4471

抑郁

23

1.3746

.4878

-2.607*

31

1.7221

.4819

焦虑

23

1.3304

.3673

-2.526*

31

1.6355

.5200

敌意

23

1.3986

.4943

-0.164*

31

1.6667

.6280

恐怖

23

1.1739

.3471

-2.909**

31

1.4608

.3665

偏执

23

1.3043

.4313

-2.507*

31

1.6290

.4976

精神病性 男

23

1.2957

.3126

-2.028*

31

1.4839

.3541

总分

篇4

青年编辑业务素质优化的具体方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编辑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学报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学报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努力提高学报的质量。青年编辑是学报的新生力量,但其办刊经验尚不丰富,一定要虚心向老编辑学习,在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选题策划能力、新闻捕捉能力、审读鉴赏能力、驾驭文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等。

优化业务素质的途径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编辑部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每一个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年编辑要积极参加编辑学术研讨活动,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编辑请教,学习编辑技巧。通过科学实践,培养科学的思维,形成严密的逻辑,提高对学术论文的审读能力。

参加业务进修培训。编辑部可以通过委托代培、在岗培训、聘请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青年编辑参加进修和培训,鼓励青年编辑攻读双学位和硕士学位。非科班出身的青年编辑要积极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学习,接受正规、系统的编辑学培训。另外,参加学术会议,开阔眼界,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

自身的努力。高素质的造就不是一日之功。青年编辑要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从中汲取营养;还要热心参与科研活动,注重平时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勤于写作,注重分析、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期刊的精品意识。树立精品意识,不仅要求编辑把精品意识贯穿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面设计和文字校对等整个工作流程中,还要求编辑树立自我“精品”意识,崇尚执著的事业心。鼓励竞争,练就扎实的业务功底:除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语言文字能力和编辑规范运用能力外,更要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做好约稿和组稿工作,尤其是做好对学术权威及专家的约稿工作:还要能对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保证所有向主编推荐采用的稿件不会有大的偏差。此外,还要做好稿件英文摘要部分的撰写,便于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提升刊物的国际影响力。

办刊的创新意识。编辑创新意识的本质是通过编辑工作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反映,它包括一定的选择性和重构性,并不是简单、直接的再现。树立编辑的创新意识,就是要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掘各方面的潜能,做好每个子系统的协调工作,通过高起点的策划、高附加值的智力劳动以及新颖独特的编辑创意,将精品期刊奉献给读者,促进期刊的发展。

组稿的新闻意识。品牌期刊的打造还需要编辑工作者具有新闻意识。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者在特定问题上要具有新闻意识的思维理念,要对热点问题具有捕捉能力、鉴别和评判能力。为获得优质的稿件,要像新闻记者一样,采取主动灵活的约稿方式,邀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撰文赐稿,发表科技成果。为此,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科研工作,对学术关注点和生长点要有深入的思考,从坐等来稿的被动形态中摆脱出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稿,使编辑转向主动开放的形态。

栏目设定的读者意识。期刊品牌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其价值的源泉是对读者心理需求的满足。读者意识是科技期刊在迎接知识经济和市场挑战的实践中必须强调的一种编辑思想,其实质在于树立并有效体现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强化读者意识是要在满足读者、引导读者、提升读者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读者,使刊物在不断扩大和巩固的读者群中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充分实现科技期刊的价值。为此,编辑人员要练就把握读者需求的本领,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来研究读者解读论文和接受信息的规律,通过积极的构思、策划和组织,以及对作者原始产品的选择、审查和加工等一系列创造性的劳动,使所发表的文章在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读性等方面更加适应读者的需求。

编辑手段的网络意识。全新的网络技术赋予了编辑办公手段新的活力和内涵,从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看,编辑出版流程的全过程――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出版发行、检索、宣传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因此,编辑要练就扎实的计算机操作功底,熟练掌握编辑现代技术。

发行的经营意识。编辑人员还要树立市场营销意识,要将期刊的编辑、印刷、发行各环节纳入市场营销工作,站在市场前沿,了解读者需求,捕捉市场热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刊物影响力和发行量,提高刊物的效益。为此,编辑人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向市场出新招、出奇招,如通过建立网站,扩大刊物对外界的宣传与交流工作;通过出外文版期刊,加强对外合作;通过出合订本、光盘版等形式,做好刊物的品牌延伸工作:通过将刊物封面制成明信片的形式赠送发放,提高受众对刊物的认知程度,使期刊更有品位,实现良性发展。

篇5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报编辑;素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77-02

数字化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和数字化制作,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多人同时在线,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数字化出版主要包括多媒体、混合以及简单出版三种,其中多媒体出版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如音像读物和动漫游戏等;混合出版是将几种出版方式相结合而成,例如聊天记录与游戏服务等;简单出版是通过图片或文字形式出版,如文学作品以及文章等,具有搜索简单和阅读方便等特点。而出版业想要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占据重要地位,应及时解决各种不利影响,重点在于人人的问题,因此学报要将提升自身素质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一、对数字化出版下学报工作进行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中更是带来了很大影响,购物、打车、获取有关信心,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对于知识的获取来讲,人们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快速、准确地得到相关知识。新闻出版总署期刊负责人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学报编辑人员积极努力,对自身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以实现数字化出版发展要求。数字出版具有文化多元化性、可传输性、快捷等特点,促使传播形式不断进行优化,因此加强出版业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各行业所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出版业已经将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进行有效整合,而数字出版更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其发展速度明显比传统出版较理想。

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报编辑不仅要拥有较强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编辑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譬如:信息使用能力、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相关途径,及时与外界相沟通,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都和数字化出版密切相关,学报编辑要适应时代需要,就要深入学习数字技术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管理技术,正确掌握文件格式的相互转换模式、学报排版等。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学报编辑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确保学报在短时间迈向数字化出版时代。

在数字化出版时代,新闻出版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数字出版方向,使其资金项目充分发挥促进作用,对传统出版进行有效完善。可是数字化出版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首先,虽然在内容和种类等方面,数字出版占据相对优势,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其次,各出版公司一直将内容生产作为工作重点,缺少对技术的投资,相关研发力度不高。再次,数字出版编辑人才严重缺少,导致转型工作很不顺利,导致业界发展、出版教育、出版产业发生发生偏离。最后,版权人不具备相应的维权意识,而一些网民也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极易造成盗版事件的出现,所以网络侵权频频发生。

二、数字化出版时代背景下学报编辑素质

在数字出版的模式下,需要学报编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技术完成自身编辑工作任务,也就是编辑人员掌握与网络有关的技能。在对信息进行应用时,学报编辑人员自身要拥有以下信息应用能力:一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对引文进行核对的能力,以确保引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编辑在对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之后,应借助因特网来完成核实工作,保证论文真实合法,科学合理,无任何错误,避免出现侵犯他人版权的情况。二是通过网络交流软件,对稿件和资料进行传递。虽然学报编辑工作保持细心、安静,但是也不能和实际生活相脱节,应及时了解学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同时还需准确掌握各项技术,进而跟上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发展步伐。另外学报编辑可以通过Email和微信等工具和x者以及作者进行沟通,进而提高学报编辑整体工作质量。

在对刊物进行传播时,选择不同的宣传手段会带来来不同的宣传效果。通过网络将刊物(电子版)传递给读者,进而被受众关注并接纳,将会极大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在众多宣传手段中,网络宣传属于最理想的宣传形式,原因在于:网络宣传具有方便和快捷的特点,这也是学报编辑在宣传过程中普遍选择网络进行宣传的原因之一。另一个优势就是宣传面广,因为中国网民已经超过6亿,这就意味着网络宣传能够获得海量受众。在科技快速发展形势下,数字化出版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报编辑只有正确应用相关网络工具,并对宣传方法进行优化,才能准确发现刊物和文章的亮点,以微博和网站等形式发表,获取人们的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学报编辑也可以通过专业学术相关会议丰富自身能力,以此来提升学报整体知名度,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所谓获取能力主要是指学报编辑通过信息的感知,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更的多信息。信息获取能力作为学报编辑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接受能力。编辑人员要拥有一定信息知识基础,并且在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方面要相对较高。第二,搜集能力,包括熟悉信息检索方式,并能够对其熟练运用。第三,检索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信息资料,在众多信息中及时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获取原始文献之后,及时掌握信息来源,从而完成信息的获取。

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报编辑对信息的获取能力是通过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而成的,所以学报编辑在平时应该加强学习,尽最大努力掌握各项技术。学报编辑应该利用专业网站,或者和专业学者的沟通等方式,获取更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形成自己的见解,用于指导编辑实践。

刊物的出版,从学术定位、期刊策划,到板式、图片选择以及印刷等各个都离不开编辑人员的参与,因此,编辑的创新能力不可或缺。刊物样式的新颖离不开编辑的创新,期刊内容的新锐也需要编辑的创新思维,总之,没有创新,学报就很难获得跨越式发展。对于学报编辑而言,在时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打造学报的特色,办出知名期刊。

(五)对作者版权著作权的维护能力

在学报编辑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他人著作权被窃取或盗用。湖南期刊侵权案的发生,让国内学术界对数字版权的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受到数学化出版的影响,著作侵权或盗版事件屡有发生,而国家法律法规在著作权维护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著作权法》的颁布施行,为学报或著作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学报编辑要对《著作权法》深入研究,掌握相关法规和条款,并合理应用于各项工作实践中。若是学报编辑出现版权纠纷时,应和法律人士进行商讨,寻找最适合的方法,保护学报的合法权益。学报编辑应及时了解著作权方面的实际案例,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学报编辑也应学习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素质,最终提高维护版权、著作权的能力。

三、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数字化出版时代分析发现,现阶段网络信息的发展呈现不断跃进趋势,人们想要获取知识的路径逐渐宽广,而学术刊物能否吸引读者,被读者所喜爱,关键在于编辑人员的素质。信息化时代对学报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只有跟上时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各项素质,才能保证出版质量,才能打造品牌期刊,使学报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安娜.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03-106.

〔2〕李强.论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报编辑的素质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687-689.

〔3〕练秀明.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转型之路[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6):93-96.

〔4〕蓉,张磊.试论古籍数字化背景下专业出版社的地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02):46-49.

〔5〕张晓娟.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报编辑意识创新[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0(05):57-59.

篇6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报纸编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互联网正在迅速洗牌,移动终端正在逐渐占据主流。当下,只有合理统筹图书、报刊、电视、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体资源,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开拓思路,创新模式,才能将传统出版业做大做强。这不仅是对媒体提出的要求,同时是对各类编辑人才的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报纸编辑人才尤其需要适应时代变化,找到自己在全媒体时代中的立足点。

一、明确“报纸编辑”课程的教学定位,培养复合型报纸编辑人才

全媒体时代造成的信息过载现象导致受众的注意力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受众迫切需要媒体为其编制有关信息的“文化地图”,因此报纸早已不是单纯的新闻信息的加工厂,而应成为一个集纳本地生活服务资讯、提供权威信息的全传媒导师。因此报纸编辑的理念应该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向互动型、共享型、参与型转变。早期报纸编辑直接将报纸搬到网上的时代已经过去,报纸编辑的业务应该从传统的网站向移动互联网转变,多元化整合传播可能是未来报纸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报纸编辑的业务范围应该得到极大的扩展,编辑不仅要会选择、修改稿件,还应该考虑不同终端、不同形式的平台的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信息互联和共享,并能够编发适用于不同平台的深度内容。

相对应地是,“报纸编辑”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能适应“三转变”的报纸编辑人才为目标,这“三转变”即:从单媒体到多媒体的传播方式的转变、从传统报纸的平面思维到全媒体的立体思维的转变、从报纸编辑部到全媒体编辑部的转变。所以,“报纸编辑”课程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立体、整合、多面。

首先,“立体”。指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懂得如何具体实践,思维开阔,有创新意识。在立体性培养方面,教师在讲授报纸编辑理论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主动与实践结合起来,适当提高上机时间和模拟编辑室的实习在总课内学时中所占比例,此外还要将媒介融合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其次,“整合”。指能在短时间内筛选信息、收集信息并,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工作高效能。在整合性培养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媒介融合的视野下,能够对事实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并分析其中价值,最后利用全媒体将内容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应该加强信息收集、筛选与整理的训练。

第三,“多面”。指能熟练应用多种媒体技术,且能够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等。在多面性培养方面,教师不仅要讲授传统“报纸编辑”课程应有的版面设计、内容编排等内容,还要将相关软件(如排版软件、修图软件)的使用、系统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加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内容以满足全媒体时代对报纸编辑人员的要求,并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

例如,北京印刷学院的“报纸编辑”课程增加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出版内容,以6—8人小组为单位,每周在“北印编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上信息(如图1),小组每周轮换,每天一次。从编写内容到采集新闻图片,再到微信平台,这一系列的工作能使学生熟练使用社会化媒体,进一步了解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将学到的基本编辑知识(如稿件的配置、标题的修改、版面的设计、图片的选择等)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在课堂上开辟一个固定的互动板块,请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的小组向班级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运营经验,教师会在总结时进行点评,肯定有益的经验,寻找不足,寻找创新点,启发后面即将参与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训练,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符合立体、整合、多面的教学定位。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验,学生在微信平台的管理运营中不断创新,不仅提前实现了粉丝超过500人的目标,还做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成果。比如,有的同学去学校附近的咖啡馆拉赞助,放在微信平台上广告,使持有微信广告的同学去消费的时候可以享受8折优惠。这样的免费广告投放精准,效益明显,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利用和咖啡馆分成利润来维持自身的运营。又如,有的同学在公众平台中发起投票,开发高级功能,完善自动回复内容。对“喵星人”(校园里的流浪猫)的评选吸引了100多人参与,使校园流浪猫的话题持续升温。再如,有的同学结合时事政治发表评论,对专业动态进行深度思考,不少文章富有原创和深度,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此外,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还可以促进形成良好互动的课堂教学。同学可以发送观点到微信公众平台,教师择优挑选值得讨论的观点来进行讲解和总结。学生可以参与课程评价,教师也可以在不断的互动中发现学生的喜好,取得共赢。目前,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平稳上升,基本覆盖了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全部学生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一些家长和专业教师等,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和“报纸编辑”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加互动讨论、创意表演和模拟演练等教学新环节

在全媒体时代,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来源于批判思维能力、整合信息能力、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所以在“报纸编辑”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一是要增加学生的互动讨论、创意表演、模拟编辑部实验和游戏益智环节等教学新环节;二是要不断增加全媒体编辑知识,如微信、微博、手机报、读报客户端软件等的应用和采编流程等。

以北京印刷学院的“报纸编辑”课程为例,在课堂上增加了“读报秀”“小组评报”“报纸拼图”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读报秀”以6—8人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期,表演时间为10分钟左右,以现场或用DV拍摄播放的方式进行。增加这样的环节,一是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表达能力;二是可以让学生多接触报纸,促使他们多读报、读好报;三是可以创新媒体融合形式,学生把电视上的读报节目移植到课堂上,既有传统读报节目的特点,又加上了一些奇思妙想,给课堂带来了乐趣和生机。例如,北京印刷学院2011级一组学生为自己的“读报秀”设计了“真话贾说”(读报秀主持人为一名姓贾的学生)的节目名称,配以“用最真实的视角,聆听最真实的声音”的主旨,做了一期主题为“久在樊笼里”的读报节目。从被困客观樊笼或自设樊笼角度评论了梦鸽费尽心机为子脱罪、狱中开垦菜地等新闻。最后总结道:“因为偏执、因为痛苦、因为欲望,少部分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铁窗里,大部分人则困在自设的樊笼中。但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甜蜜的‘樊笼’,让你痛并快乐着。”该期“读报秀”不仅内容丰富,且引发讨论与深思,在课堂上引起了不小反响。相关视频还被学生放在优酷等视频网站上,成为北京印刷学院首创的读报节目,再加上学生的自我推广,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小组评报”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报纸不同的编辑理念和风格进行辨析,结合实物来理解理论知识。比如让学生对比《人民日报》《法制晚报》《中国教育报》在对同一个事件报道时的风格和特点。让学生分析报纸上的评论、消息、通讯的区别。让学生在报纸上找到好标题,并且进行改写,还有让学生为一些热点新闻写“知音体”“凡客体”标题等。通过这样的小组评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还使一些本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丰富了教学内容。

“报纸拼图”是先让一个学生将报纸根据模块裁成几张纸片,再让另一个学生将凌乱的纸片拼成之前完整的报纸,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报纸模块的设置和稿件的配置、标题的取拟等专业感觉。比如在“新闻标题”这节课上,两个学生分别将文章标题撕下来藏好,让另一个同学根据文章内容来拟文章标题。在这个过程中,报纸的标题始终是一个悬念。当老师公布可以看原文标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取拟的标题和报纸上的差别巨大,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和反思。这让他们更加关注标题的重要性和取标题的复杂性。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能紧紧按照老师布置的环节进行思考和练习,也能加深印象,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科研教学相结合

根据全媒体时代“报纸编辑”课程的教学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通过增加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媒介符号的传播特点,提高编辑业务能力;通过参加业界的比赛方式,使教学成果得到转化;通过参与大学生科研计划,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等等。

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运用了电脑进行课件播放,还增加了iPad报纸客户端演示,iPad演示互动教学课件,利用投影仪对纸质报纸的排版稿件配置进行分解分析,播放最前沿的报纸发展视频(如《未来的报纸是什么样》《哈利·波特魔法报纸问世》等),通过多角度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全媒体的内涵和意义。

在期中和期末考核阶段,借用“方正杯”全国高校报刊版面设计大赛的契机,该校该课程教师让学生做出一份报纸版面设计作品,这份作业不仅能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依据,同时能作为参加比赛的作品。最终北京印刷学院的六名学生的作品在2012年的大赛复赛(京津区)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两名学生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初赛获奖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方正电子排版编辑师”的专业证书。

在课外,教师积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申报“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计划”“校级大学生科研计划”的研究课题,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和创新点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比如目前已经有“微信公众平台研究”“报纸App发展研究”等几个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些学生已经写出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并能深入行业动态进行独立思考。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总体而言,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报纸编辑业务不仅面临新挑战,同时带来了无限机遇。“报纸编辑”课程的改革将是一个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培养编辑人才的高校,要紧跟时代、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才能贴合实际人才的要求,培养出符合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晓程,范玉金,王海涛.报网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探析.新闻知识,2011(2):70-72.

[2] 薛冰华.报刊编辑教学改革刍议.湘南学院学报,2011,32(4):92-94.

[3] 蔡雯.继承、拓展与创新——对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思考.新闻战线,2008(3):40-42.

篇7

但是,10月15日的这次全民公决似乎表明,伊拉克人已经认可了他们去年1月选举的所制定的新宪法。在那些比较乐观的人看来,伊拉克的政治转型仿佛正在按照一个正式的时间表进行。这是伊拉克民主进程中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但在伊拉克真正获得和平之前,还要经过一段。

望新闻周刊(2005.10.24) 释义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定义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科学”?或者说,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一般而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为科学。

那么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要言之,发展的规律就是符合人的发展要求。

时代周刊(2005.10.31) 养老金没了

美国梦的一部分,是公司对员工的一个承诺,只要你在公司工作上几十年,你退休后的养老金和健康保险就肯定有保障,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坚守这个承诺,上百万的美国工人将在退休后一贫如洗。这合法吗?美国国会又是如何放任这种情况发生的?

环球(2005.10.25) 混合动力车能走多远

混合动力车在今天突然成为一种市场流行时尚,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涉足。在北京、上海这种道路拥堵、频繁制动的状态下,混合动力车有很大节油潜力,但是它成本高,要政府和企业补贴,用户才消费得起。在中国,政府掏钱补贴老百姓买车的好事儿似乎是不会有的,将来推广势必成为难题。

民族周刊(2005.11.7) 母亲的勇气

1776年,美国国会给乔治・华盛顿授予了一枚勋章,表彰他的勇气领导美国获得了自由。223年后,同样的荣誉授予了被称为民权运动之母的罗莎・帕克斯,因为她1955年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一个白人让座的行为,激起了整个国家的良知,让美国摆脱了种族隔离的枷锁。

证券市场周刊(2005.10.22) 外汇储备累卵

中国正在创造大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外汇储备持有记录,从现在的情况看,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的迹象。但是一个大国将自己国民净储蓄的三分之一以上变成外国纸币的情况,肯定是不能长远持续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将是影响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商业周刊(2005.10.31) 押宝中国的银行

地球上最大的一次IPO,可能意味着国际金融市场―个繁荣的时代的开始。

三联生活周刊(2005.10.31) 巴金――世纪文人的中国生存

这个自称“产儿”的;知识分子,一生曾像圣徒一样追寻着“民主、自由”的五四精神,内心痛苦而执著。无论是早年逃离封建家庭束缚的决绝,还是晚年逃避心灵惩罚的彻底,这个一生爱国的理想主义者一直在以不同的手段与形态,同人性及制度的层层牢网永不停歇地作斗争。

篇8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白血病; 化疗; 前后变化; 临床意义

白血病患者在进行化疗后自身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其造血功能明显受到抑制,某些细胞参数也会显著下降(如外周血红细胞数、血小板及白细胞数),患者可能会有感染或是严重出血情况发生,为减少此类现象发生,应尽快恢复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在治疗中若能够获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信息,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化疗及预防性感染、出血进行临床指导具有重大深远意义[1-3]。本研究对本院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发生变化的早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包括对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5~66岁,平均43岁。患者中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M3、M4分别为7例、5例、6例、6例、M5 8例,8例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诱导治疗、巩固治疗、诱导协同巩固治疗分别为16例、14例、10例。

1.2 方法 仪器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XT-2000i型,日本希氏美康公司生产)。患者化疗前采用EDTA-K2抗凝管对其空腹静脉抽血1次,在化疗开始后每间隔1天对患者进行空腹抽血1次,并按表1中各项目进行检测。观察在RET#升至正常范围且ANC≥0.5×109/L时停止。并在HFR加上MFR降至0或是最低水平及HFR加MFR升高或是出现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4]。各项目指标(RET#、RET%、LFR、MFR、HFR)的正常参考值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6]。

患者化疗后的检测项目包括网织红细胞数(RET#)和细胞百分率(RET%),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中、高荧光强度)(LFR%、 MFR%、HFR%),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7-8]。

2 结果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其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快速下降,RET#会降至10×109/L以下,ANC 会降至0.2×109/L以下, HFR加上MFR会降至最低或是零,骨髓细胞学检测为:有核细胞增生降低或是极度降低,LFR 组成了网织红细胞分类,故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化疗开始之后,有28例患者(70.0%,28/40)的HFR加MFR的降低早于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9例患者(22.5%,9/40)HFR加MFR和血小板及ANC同时降低。在患者化疗后的0.51 d(即中位数),HFR加MFR出现或是有所升高,有核细胞结果经骨髓细胞学检查为增生达到活跃,恢复骨髓造血功能,ANC≥0.2×109/L为4.58 d (即中位数)、ANC≥0.5×109/L为0.52 d(即中位数)、RET#升至正常范围低限为4.5 d(即中位数)。65.0% (26/40)的病例HFR加MFR 升高较快,22.5%(9/40)的病例HFR加MFR同ANC和血小板同时升高。见表1、表2。

3 讨论

已有研究者分析了患者骨髓和网织红细胞与造血功能的关系[9],发现网织红细胞计数法优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法。对外周血细胞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计数及荧光染色,将网织红细胞分为高、中、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10-13]。最高荧光强度的为幼稚网织红细胞,细胞逐渐成熟后荧光强度会降低,在红细胞成熟时荧光已消失。通过本组研究,患者在化疗后从抑制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HFR加MFR出现升高的天数比白细胞出现升高天数早[14-16]。故HFR加MFR出现的变化能够作为患者在化疗后的造血功能是否得到抑制及恢复的信息指标,并不受输血和感染影响[17-18]。通过上述论述,对白血病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为判定患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情况提供更为丰富的临床信息,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华,李代渝,林江.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在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2):163-165.

[2] 许安春,张爽,杨雪.网织红细胞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72,1074.

[3] 李文楷.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540-2541.

[4] 王朝晖,王芬.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6):573-574.

[5] 左娅薇.网织红细胞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8(4):72-73.

[6] 汪建军,余艳丽,任超杰,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诊断中的初探[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3,12(1):78-79.

[7] 王德琴,彭奕冰.网织红细胞参数IRF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7(22):126-127.

[8] 赵美荣,钟举,彭利萍.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12(17):49-51.

[9] 张素芬.网织红细胞计数、绝对数、网织红细胞指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31-33.

[10] 顾瑛,刘薇芬,雷鸣.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动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2):1136-1137.

[11] 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动态变化的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2(1):82-84.

[12] 骆晓梅,段瑞雪,赵文桃.网织红细胞参数动态监测恶性肿瘤放疗前后骨髓功能恢复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1,31(6):403-404.

[13] 谭明娟,梅燕萍,徐菲,等.网织红细胞在消化道肿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2883-2884,2861.

[14] 陈迎春.结肠癌38例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及意义[J].交通医学,2011,25(3):314-315.

[15] 张耀平,李皇.ABX Pentra 120 Reti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性能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1374-1375.

[16] 王跃国,王峰,张志泉.白血病患者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假性增高及原因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5):89-91,94.

[17] 萧剑军,彭杰文,何洁冰.网织红细胞在乳腺癌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2):116-117,120.

篇9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M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48-01

作为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变电站在电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其发生故障或异常状况时,继电保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范围内,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自动切除,或发出警报由值班人员对异常工况根源进行消除,从而保护设备的完整和相邻地区的供电安全,因此继电保护对于变电站的可靠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恶性事件已经多年没有发生,但随着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不断推进,远距离、大功率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等给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科学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当变电站的设备和线路发生故障或异常状况时,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及时控制相应断路器跳闸以控制故障的影响范围,并向值班人员发出警报,因此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快速性、选择性和灵敏性。

1.1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继电保护装置在选用时都应该尽可能选用经验丰富、原理简单、装置可靠性高和维护方便的保护,这样便于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

1.2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快速性

在故障发生时,为了缩小故障影响的范围,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自动切除或发出警报,这对提高备用设备自动投入和自动重合闸的效果也很有利。

1.3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

上、下级电网(也包括同级)的继电保护装置之间应该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来进行整定,以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例如,当变电站某个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应首先由故障点的保护动作来切除故障。当故障点的保护和断路器拒动时,才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和断路器动作来切除故障。

1.4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

灵敏性越高,说明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的反应能力越强,保护动作的反应时间越短。调校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可以让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更好的灵敏性,但整定值的调校应该由供电部门具有校验资质的专业人士一年操作一次。

2.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在确保变电站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1)监视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变电站故障对变电站设备和线路损坏,并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在故障发生时,故障点的继保装置应迅速准确地动作使故障设备或线路及时与电力系统断开;(2)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作出反应,一方面由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并根据不同设备的运行维护条件和异常情况发出信号,提醒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以恢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3)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遥测和遥控等工业生产自动控制功能。

3.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科学应用的措施

3.1 做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验收工作

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日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验收工作。继电保护调试完毕后,必须进行专业的验收,然后提交验收单由厂部组织生产、运行和检修等部门进行保护整组实验和开关合跳实验,待结果合格后确认拆动的接线、元件、压板和标志都恢复正常,并且清洁完现场后方可在验收单上进行签字。

3.2 做好继电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巡检工作

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认真巡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对继电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进行巡检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关和压板的位置是否正确;保护压板和自动装置是否安装调度要求投入;熔断器的接触是否良好;各回路的接线是否正常,有无发热、松脱现象及焦臭味;继电器的接点是否完好,带电的触点有无损坏,线圈和附加电阻有无过热现象;指示灯和运行监视灯是否正常工作;CT和PT回路有无开路和短路现象;光字牌、警铃和事故音响能够正常工作;表计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3.3 完善继电保护系统的技术改造工作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逐渐应用于继电保护计术,不断提高着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为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好的创新发展,电力工作者要以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拥有的运行的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以及灵敏性特点及运行保护、调试方便为基础加大并完善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现如今微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如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字保护装置、计量测试表、监控装置及发电机励磁控制装置,这对变电站保护的可靠性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些装置摒弃了传统的常规电流电压互感器而采用紧凑型、低功率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

3.4 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首先,运行人员在对继电保护原理和二次图纸进行学习后,必须对现场二次回路端子、信号吊牌、继电器和压板进行核对,严格执行“两票”,并认真做好保护安全措施,按照继电保护的运行规程进行操作。运行人员在每次投入和退出时,都必须严格按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在调度同意后进行操作,并且按照各套保护名称、时限、压板、保护所跳开关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在运行操作中出现差错。

其次,委派一些骨干到生产厂家培训学习,回来充当系统培训员,从人员的基础培训讲起,配合一些高水平的强化训练,切实提高各级继电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5 推行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网络化管理

到目前为止,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各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继电保护工作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较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推行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光纤的投入使得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但继电保护远程管理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如果定值的更改、检查,保护运行情况监控和信号的采取,都能实现进行远程管理,那么出现人为事故的机率也将大大降低,并且会极大地降低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4.小结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微机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科学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站继电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通过经验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来确保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火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篇10

我热爱这份“事业”,同时也见证了我教育编辑部这半年来的发展。教育编辑部是我中文系分团委的一个下属分支,目前也是我学院唯一的“公立”报纸发行单位。自打我校升本搬迁校区以来,教育编辑部随着第一台打印机的到来,工作内容进一步丰富,方便报纸工作的同时,也给我们这些新教育人带来了很多挑战与困扰。我作为兼管“技术”部门的干事,对打印机操作以及维护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报纸的采编,日常工作是文印工作的承办与经营,主次有别,但缘由我们工作的基础很依赖于电脑、打印机这些硬件,所以每每遇到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会让工作陷入步履维艰的僵局。事实上,我们曾有很多客观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克服,比如在电脑病毒防护中,由于缺少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杀毒软件长期得不到有效升级,一些传染性很高的木马病毒往往是重复感染,令人头疼不堪。另外,编辑部内很多成员电脑基础知识及技能差,使得电脑的硬件与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备受考验,给我们的维护工作带来困难,而我个人这方面“非专业的专业”,也使得在面临一些硬件大问题的困难时,只能做到保守而尴尬的“暂停业务”……综合这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大平时对电脑、打印机的维护工作,并在同事之间互助学习,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制定一些维护制度,并努力收集一些我部内的常规故障,对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编辑等。在临放假前,学校网络设施的部分健全,更让我们有信心去实施这方面的工作计划。

“报纸是我们的主要阵地”,曾经的学长这样跟我们讲。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的努力让我们报纸的发展在平稳中过渡,但凭心而论,我们的工作失误也屡见不止。在我看来,问题主要出现在校对这一环节。其实,我们作为中文系中被选的干事自当是具备一定的文字素养,但是一年的考核期外加这半年的聘任期中,我们终究还是紧张学习和工作不能很好平衡的弱者。我们的失误中文字和标点比重极小,问题主要出现在数字及章句重复等问题上,然而不论失误是大是小,这对于一批从事报纸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应当引以为戒的耻辱。说到这里,虽然问题并不出现在我们负责的版面上,但我们教育编辑部是一个工作团体,我们没有更有效的去让我们的团结之花在工作成绩中得到体现,我想这应是我们这批教育人都该反思的一个问题。做为报纸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报纸的发放,其间我们默默奉献,吃苦耐劳,往返新旧校区的公交车上常常能见到我们“进城”的兴奋以及返校时的疲惫,这一部分工作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干得最好的,也是潜意识里最自觉的。归根结底,我们还是那批讲吃苦,懂奉献的学生们!

提到此处,不由得说起我们带领的教育新手,以及带领他们的这部分工作。在寒假前不久我们开始相识,自我介绍、认识、确认组员关系,短暂的熟悉过后忙碌的考试紧随其后将其微微冲淡。我想,新学期开学之际,我应当从情感的角度着手开展此项工作。我常在心里琢磨,对于身后的“90后”学弟学妹们,我应当尊重他们对个性的选择,重点从给以他们我个人人格中优秀一面的影响来加以实现,认真选拨,不徇私,力争确保有志的可用之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教育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