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11: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生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生护理

篇1

1.1问题的差异性

护理本科生理论基础知识较高职专科生全面系统,但临床实习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操作,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不够重视。临床护理操作不熟练,尚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高职护生相对本科护生年龄偏小,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教学出现被动局面。

1.2问题的共同性

1.2.1护生实习目标认识不足

护生在实习初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做事不专心,还有部分同学出现上班迟到、旷工等现象。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一些实习生选择提前择业,在实习后期频繁请假参加各种面试、招聘甚至试工,影响了正常的临床实习计划。

1.2.2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不强,缺乏积极主动

实习生初入临床工作,对环境、人员及工作内容不了解,加之心理应对能力缺乏,常常会显得手忙脚乱。刘文青等调查显示87.50%的护生表示在实习中害怕出现差错,所以很多时候都缺乏积极参与实践的主动性。费凯红调查显示17.97%的护生从未主动向老师提问过,69.53%的护生很少主动向老师提问,老师提问时能深入思考、准确回答的实习生较少。

1.2.3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加强

护理实习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时只是机械地按书本上的操作流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操作升华为理论知识,找不到合理的理论依据来指导其进行操作。

1.2.4沟通经验不足

护理实习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年龄小,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沟通能力较弱,不明确沟通的目的,不了解患者的心理及需求。有些患者拒绝接受护生进行实践操作,更加重了护生的心理负担,与患者及家属不知如何交流沟通;对患者的提问回答生硬直接,易导致护患矛盾乃至冲突。

1.2.5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护理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所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还有些实习生过于自信,尤其在实习后期,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擅自执行医嘱以致造成护理差错,引起医疗纠纷。

2对策

2.1加强对护生的教育和管

理根据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展带教工作,实习初期带教老师要热情迎接前来实习的护生,详细介绍本科室情况,消除护生的紧张情绪;实习中期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再返回理论,温故知新;实习后期要注意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树立正确的专业思

想教育护生对待护理专业必须有事业心和职业信念,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爱心。护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患者满足其基本需要,所以要使护生认识到吸痰、生活护理等操作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早期培养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护理工作。

2.3加强对临床带教的管理

2.3.1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护生进入临床的启蒙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护生的实习效果与水平。因此,医院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通过理论及操作考试选拔出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传授能力好的带教老师。

2.3.2明确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

护生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工作人员或带教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举止、理论基础及护理操作均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利用自身示范作用对护生进行护理道德修养的渗透教育。

2.3.3采用分层带教方法

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扎实的本科生、专科生,带教老师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临床技能操作、临床综合能力。朱茂芳在某三级教学医院引入分层次带教方法,根据护生的学历层次分为中专组、大专组、本科组,发现分层次带教可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生在临床实习后走向护理岗位时具有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中专生,带教老师要培养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对于成教和自考的护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带教老师要着重发挥他们的特长,强化理论联系实践。

2.3.4强化护生基础护理技能培训

强化基础护理理论、操作及技能的培训,是确保基础护理有效落实的基本保证。教师把培养和训练护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并加强对护生启发、引导和激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临床护理实践,完善评价体系则有利于护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总结

篇2

关键词 个案护理;护理程序;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114-02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书写合格的护理记录,是培养临床实习护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1]。我们在带教中发现,护生的在校理论教学往往抽象、枯燥,与实际脱节,临床工作中缺乏沟通技巧,难以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工作缺乏责任感。2008年8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个案护理,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心内科2008年8月~2009年6月接收的44名护理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和对照组24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带教,实验组采用个案护理查房形式进行带教。

1.3 考核内容 将护生个案护理、护理查房实际完成情况及个案护理记录质量纳入科室考核。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护理诊断不正确、不准确,无主次;护理措施不具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TX-*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比较 见表1。

3.2 两组护理记录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理记录书写成绩平均为(91.8±3.6)分,对照组平均为(72.5±6.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7,P

3 个案护理查房

3.1 个案护理选材 按教学大纲,有目的地选择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作为个案护理题材,必要时根据教学目的对临床真实病例进行适当加工与整理,使之具有代表性和示教性,符合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2]。

3.2 个案护理查房形式

3.2.1 科内讲授、自学 通过展示个案病例,分析讲解病例,说明教学内容,并在讲解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使护生了解整体护理程序、如何进行护理查体、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护理诊断的提出及制订护理计划和进行护理评价,布置护生系统自学该疾病的护理理论。准备时间一般为2~3 d。

3.2.2 个案护理查房实践 护士长、带教老师和护生一同来到患者床边进行护理查房。错误与遗漏之处由带教老师补充纠正,护士长加以总结、点评。最后在示教室针对临床实际与书本理论知识相对照,大家共同讨论,重点问题加以强调。在讲解个案护理特殊性的同时,也学习了此类疾病的护理普遍性,使知识融会贯通,将护理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回答护生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实施护理计划,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师生共同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把护理措施切实落实到患者身上,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具体的护理活动。护理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要求护生填写护嘱执行单,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得到及时准确实施。同时督促及时、连续护理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护理计划,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4 讨论

4.1 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护生的在校理论教学往往抽象、枯燥,临床工作中缺乏沟通技巧,难以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工作缺乏责任感。采用个案护理,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指导其运用护理程序完成整体护理、书写护理记录,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更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较好地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

4.2 能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果显示,个案护理可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效果,是比较适应临床护理教学的一种方法。个案护理相当于把护生带入特定的事件现场,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形象、具体的个案情景,可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参与意识,并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更好地发挥护生的工作潜能。

4.3 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整个个案护理查房教学中,临床带教老师负责恰当选择个案,拟定教学方法,创造良好讨论氛围,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最后进行总结评价、纠正不足。要做到上述诸多方面,就要求带教老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又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教学策略,从而促使带教老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实现护士长-带教老师-实习护生业务水平的良性循环。

4.4 选材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典型性 个案护理查房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突出教学内容,锻炼临床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个案护理查房选材要做到几个方面:实事求是,科学选材,所选个案最好是临床上完整的个案,或是根据教学目的、对临床真实个案的加工与整理,切忌凭空编造,致使个案失去真实感;依据教学进程,系统选材,所选个案要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并结合护生认知和接受能力,起初选择短、小、精、悍的个案,每个个案突出1~2个护理诊断,然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所选个案必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既要具有相关的病因、诱发因素,又要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与明确的护理诊断等,具有临床实用性与典型性,充分体现个案护理的代表性与鲜明的示教性,以便为护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丽芳.临床带教中以个案分析法提高学生护理程序应用的能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9):1249.

篇3

关键词:护生;护理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1引言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机构或功能以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中的重点,一旦医患发生纠纷,不仅是患者,护理人员也应当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逐渐增强,而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相关法律知识的灌输却很少甚至为零。随着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事故的不断发生,很多医护人员都无法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对护生护理安全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找出目前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结果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护生的安全意识。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自行设计的表格对在我国实习近2年的14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护生年龄在19-24岁之间。其中96人是中专护生,44人是大专护生.

2.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自行设计的调卷问卷了解护生对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依据包括护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内容。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对相关法律的理解、护生能否有效执行相关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知识来源。所有题目均为选择题。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问卷调查之前,先选取了20名实习护生进行预调查。正式调查时一共发放了140份问卷,回收了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57%。调查结果以百分数统计。

3结果

通过整理调查问卷,整理得到表2-1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2-1 护生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人(%)]

项目 细列项 了解 部分了解 不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理管理办法》 76(55.1) 53(38.4) 10(6.5)

护生的法律身份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73(52.9) 52(37.7) 13(9.4)

实际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医嘱执行的合法性 65(47.1) 49(35.5) 24(17.4)

记录护理文件的法律意识 63(45.6) 52(37.7) 23(16.7)

护生能否进行独立操作 68(52.3) 52(37.7) 18(10.0)

侵权行为 78(56.5) 49(35.5) 11(8.0)

品的管理 57(41.3) 54(39.1) 27(19.6)

重要护理操作的告知 69(50.0) 47(34.1) 22(15.9)

护理缺陷的定义分类和处理 64(46.4) 49(35.5) 25(18.1)

护理差错的判定标准 62(44.9) 47(34.1) 29(21.0)

影响安全的影响因素 责任心及服务意识 62(44.9) 51(37.0) 25(18.1)

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 71(51.4) 42(30.5) 25(18.1)

对自我保护的理解 64(46.4) 55(39.9) 19(13.7)

职责范围 69(50.0) 53(38.4)) 16(11.6)

据统计,护生的护理安全知识仅有21.7%(30/138)来源于学校,有58.7%(80/138)来自于临床实践学习,14.5%(20/138)来自于电视、报刊等媒介,其余的5.8%(8/138)来自于其他途径。也就是说,大多数护生目前的护理安全知识是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学校教育相对较少。

4讨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其一护生自身缺乏护理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其二学校对于护理安全知识以及护理安全知识相关的法治知识的教育过少。这两点对于即将参加正式工作的护生而言是很不利的。下面笔者就结合目前护生护理安全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4.1增设法制教育课程

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够保证其在日后的工作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应当从源头抓起,即学校应当重视其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增设相关的课程。但是目前在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几乎没有和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这一点显示不利即将步入社会的护理生们。因此学校方面应对传统护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改革,增设法学课程,特别是和护理职业有关的法律课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基本法。

4.2强化临床实习期间对护理安全知识的学习

虽然在学校学习了较系统的专业护理知识,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实际临床操作,所以护生在实际实习护理期间仍然会忽略很多地方,所以在护生进行病房前,应先进行医德医风、专业思想、护理安全及组织纪律等多方面的教育。让护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护生身份,了解自己的护理职业范围。实习中期,护生的护理操作已经操作,此时应加强护生的“慎独”,确保护生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差错。

4.3带教教师担起责任

带教教师的职责是规范和约束实习护生,意义重大。因此在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带教教师应当加强管理并制定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在实际实习过程中,以实例为基础向护生讲解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差错发生的高危因素。此外带教教师应对护生的医疗安全负起责任,将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想结合,给护生多讲解、多示范,鼓励护生自己动手,熟练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带教教师还可以收集护理差错案例并组织护生进行讨论,让护生能够从实例中认识差错的发生和如何避免并引以为戒。

5结语

加强护生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生的自身权益,但是从调查问卷来看,目前很多护生的护理安全意识仍然过于薄弱。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学校、医院和护生三个方面出发。学校增设和护理安全意识相关的法制课程,学生自身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带教教师在临床实际教授时多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知识强化和意识熏陶,才能够让护生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26-02

2009年3月笔者对2005级5年制高护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级高护1~5班,每班随机抽取22名,共110名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19~22岁。她们均于2008年下学期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2009年3月笔者对2005级5年制高护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10个项目,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为100%。针对调查结果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结果

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问卷第3、10项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学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但78.2%的学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只有21.8%的学生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从表中第9项可以看出有83.6%的学生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但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护士只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即可,对社区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认识不足。

3.1.2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工作地点基本熟悉 从表1中第1、2、5、6项的得分可以看出(平均得分均超过6.3分),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工作地点4项内容基本熟悉。被调查的学生80.0%能说出社区护理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地点,即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深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

3.1.3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步骤、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等知识掌握不系统表1中第4、7、8项得分较低,分别为4.6、7.4、5.7分,反映出学生对如何正确开展社区护理不甚了解,没有系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不知道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护理的基本步骤缺乏认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的过程中接受的社区护理知识是不完整、不系统的。

3.2 原因

3.2.1 学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护理,即是给患者打针、配药和其他一些临床护理操作,没有认识到为社区人群提供社区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社区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加上在学习《社区护理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和枯燥,不像内、外、儿科等临床护理课程的具体、形象,因此学习起来不易理解,觉得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3.2.2 社区护理教学模式尚未成熟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特别是高职医药院校的社区护理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距今也只不过10多年时间。社区护理教育尚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3.2.3 师资不足由于社区护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从事社区护理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在本院社区护理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2 000。同时,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实践经验不够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2.4 缺乏社区护理实习基地由于没有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学生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难以将理论应用到社区护理实践中,学生只有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且易忘记。

3.3 对策

3.3.1 提高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透彻讲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使他们能够清楚社区护理离不开传统的医疗临床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又有所区别,即社区护理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护理[1],侧重疾病的预防,减少疾病和残障的发生。最终使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把学好社区护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3.3.2 加强师资力量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完善社区护理的相关政策,吸引大批有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的护理工作者从事社区护理教学工作[2-3]。

3.3.3 深化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改革社区护理教学内容,讲授的理论知识尽可能贴近社区实际案例,避免空洞说教[4]。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兴趣。

3.3.4 强化社区护理知识系统讲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社区护理的步骤、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等知识,使学生熟悉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5-6],把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

3.3.5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开展社区护理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过程,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

4 结论

通过对5年制高职护生在学完《社区护理学》后,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发现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视不够,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不很熟悉。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护生接受更加系统、完整的社区护理知识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在医院、社区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谭立宁,钱永浩.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8,392:235.

[2]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18.

[3]再娜莆,那兰慧剑.社区护理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2-123.

[4]邓跃辉,周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6-18.

[5]黄惟清,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篇5

【关键字】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厌倦心理;原因分析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3-02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其他护理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职护生对该学科存在的厌恶畏难心理,笔者根据多年的内护从教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职护生厌倦内科护理学科的症结。

1 中职护生对各学科相关知识的连贯能力不强

1.1 中职护生缺乏横向比较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能力

中职护生各门学科之间难以融会贯通,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与节奏,尤其遇上老师讲课打乱前后顺序,进行知识连贯讲解时,更是一头雾水,连书本内容所在的位置都得老师提醒,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内护教材中,病种较多,而且每一个疾病都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内容。课后如果不经过有效整理和归纳,就会犹如一盘散沙,不能在脑子里对该疾病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和认识。对中职护生而言,打破疾病界限把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在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之前,似乎超越了她们本身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摘抄课本的内容,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也没有进行高度概括和有效整理,最后作业中根本没有体现该疾病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1]。因此,对疾病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平面的知识描述而不能转化成立体的知识框架,更缺乏横向比较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就算有老师出示了相应的样板题,要求她们自己进行总结,结果并不如人意[2]。

1.2 中职护生课后总结复习反思不够

中职护生绝大多没有课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更谈不上对反思的理解和运用;其实,通过课后反思,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反省自身学习环节中的薄弱节,以此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不断巩固、强化的效果,例如:

在课外时间让学生以小组(3-5人为一组)为单位,对所学的“内科护理学”设计一例典型的病例,然后由别一组学生提出护理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如赵某,男性,36岁,曾有胆结石的病史。昨晚独自在家中喝了几杯白酒后出现剧烈中上腹疼痛,迅速波及全腹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无缓解。查体: T38.9°,BP80/50mmHg,P110次/分,R32次/分,急性病容,右侧卧位,腹肌紧张,伴明显上中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脐周及两侧腰部有蓝色瘀斑。辅助检查:血淀粉酶320U/L(酶偶联法),尿淀粉酶520U/L(酶偶联法),血糖14.3mmol/L,血钙1.50mmol/L,B超示胰腺异常。这是一例由学生设计的典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有病因、诱因、典型症状、典型体征、辅助检查。然后请别一组的提出护理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措施。二组学生的任务轮流互换再次设计新的病例,这样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 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缺乏浓厚的兴趣

2.1 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力攻克难关,不断挑战自我,挑战困难是许多优等生学习乐趣的体验。对于中职护生而言,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我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初中阶段的成绩并不理想,学习不再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旦布置的题目中出现难题,根本不愿花时间主动到书本中寻找答案,而是等着一些优等生做出答案后进行抄袭,或者稍好一点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直接向老师寻求帮助。她们的理由非常多“反正凭我自己的能力,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太麻烦了,很辛苦”诸如此类,都反映出她们在学习上存在着较强的畏难心理。而《内科护理学》51类疾病,内容多,任务重,中职护生时常给自己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我不行”, “我不敢”等 ,从而限制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取得优异成绩的愿望,并缺乏对《内科护理学》的浓厚兴趣。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3]。在各个环节应用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病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网络,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了临床护理思想[2]

2.2 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欠缺

在现实医学教育中,不少学生感到医学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觉得学习与自己无关,厌学、逃学,不去努力,上课经常睡觉,不屑一顾,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种畏学和厌学的情绪呢?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情感教学,忽视对情感的提示有关[4]。

首先,从医学教材自身的特点看,教材的编写是以枯燥的文字、僵死的图像、冗长的叙述等教学内容展开的,尽管其中蕴含着一些情感因素,但由于教师未潜心予以挖掘,其次,从医学教学的现状看,教师教学语言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平庸无奇、教学方法音调单一,造成学生对医学学科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从师生关系看,常常是教师独自滔滔讲,学生茫然默默听,师生之间只有知识传输,缺乏情感交流[1]。学生访谈中发现,83%的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取决于教师,如果教师上课时条理非常清楚,语气比较幽默、学识比较渊博,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极大地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运用一贯性的语速语调进行讲解,学生会非常反感,她们会用潜意识的抵触情绪对待这门学科,学习效果可想而知[3]。课堂中不同时间段插入不同的病例进行分析,激活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互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5]。

以上是就中职护生对该学科存在的厌恶畏难心理进行分析的几点反思,希望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何希江,陈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

[2] 张东风.王群.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8(1):226.

[3] 郭丽.刘丽华.茹淑玲.病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2,16(10):611-612

篇6

【关键词】  护理礼仪;护生;临床实习;实习效果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医疗卫生服务中融入礼仪服务正日益成为普通百姓的新需求[1]。护士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要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礼仪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在医疗护理行业服务中,面对广大的护理服务对象,良好的护士礼仪及修养无疑是一剂良药,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重视礼仪、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护理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3]。符合礼仪的护生可有效与人沟通,力争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同时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级、2003级护理本科学生124人,其中男10人,女114人,年龄21岁~24岁(22.84岁±0.74岁)。学生均经过全国统一高考,以当年第2批成绩录取,文理兼收,混合组成班级。护理礼仪课程为选修课,安排在第6学期上课,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课程学习,期末对学生进行护士礼仪理论和实践综合考察均考核达标。本课程内容包括:美学与护理症状学概述、交际礼仪及训练(包括日常交际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告别礼仪、称呼礼仪等)、护士仪态举止礼仪及训练(包括护士正确站姿、坐姿、蹲姿、鞠躬、接递物品、手语、表情、眼神、电话礼仪等)、交际心理及技巧、护士的言语技巧与人际沟通、护士服装服饰礼仪、皮肤及头发保养、护士化妆礼仪及训练、求职面试礼仪及训练。此年龄段学生属在校生中心理、情感较为稳定的群体,此时在礼仪方面包括人际关系、求职面试等方面。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所学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后实习,实习时间为48周,安排在第7学期或第8学期,要求护生掌握护理学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124名学生统一分配到三甲医院实习,实验组学生均经过护理礼仪知识教育和培训,对照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选修《护理礼仪》课程,没有经过护理礼仪知识教育和培训。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及基础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2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有:①仪容仪表,即着装整洁、淡妆上岗、头发束起、指甲修短;②言语礼仪,即礼貌用语、谈吐清晰、语调适中;③举止礼仪,即动作轻柔、步态轻盈、亲切目光、真诚微笑;④道德礼仪,即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⑤操作技术与能力,即护理操作熟练、美观、协调,对病人有关疑问能耐心解答,通俗易懂。

1.2.3  调查方法 

在医院实习8个月之后采用自制问卷,在10个病区对将分配到3家“三甲”医院实习的124名护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病人及病人家属、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4份,其中病人和病人家属62份,护理人员62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自设问卷进行自评调查,表格各自填写后当场交回。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住院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礼仪评价(见表1)表1  住院病人及家属对护生护理礼仪评价(略)

2.2  护理人员对护生护理礼仪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表2  护理人员对护生护理礼仪评价(略)

2.3  护生实习48周后自评结果(见表3)表3  两组护生实习48周后自评结果(略)

3  讨论

3.1  护理礼仪内涵 

礼仪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现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4]。护理礼仪是一种专业文化模式,是研究护理工作中交往规范艺术的学问。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征,是护理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对护生不仅要强调礼仪的一般规范性,更重要的是要显示其护理特色的礼仪要求。

3.2  护理礼仪对医院的影响 

两组护生护理礼仪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在对护生护理礼仪方面更加认可实验组。护士是病人住院的第一接待人,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传递与接收以及医院的形象,而良好的护理礼仪可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优质的护理服务、高水平的人员素质、饱满的精神风貌也将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5]。因此,护理礼仪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护理人员的崇高职业道德,同时可使医、护、患关系得到良好的改善,从而在得到公众对医院的认可,医院的两个效益也相应得到提高。

3.3  护理礼仪对护患关系和病人康复的影响 

护理礼仪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中,护理人员规范礼仪服务能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从而产生亲近、安全、信任感,这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种无形的帮助。护生在工作中表情自然、仪表端正,加上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促进护士礼仪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能使病人尽快消除陌生感,而护士也能更好地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改变,维持心理平衡,使病人获得一个舒适、安全、整洁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从而促使病人身心早日康复。

3.4  护理礼仪对护生自身的影响 

两组护生自评结果显示,在美感、择业竞争意识、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控制行为习惯能力、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沟通能力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护理礼仪在临床护理实习期间的应用,提高了护生对自身的认识,完善了自我形象,改善了服务态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6]。学生有提高自身素养的强烈愿望,也能认识到良好的礼仪素养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7]。护生不仅得到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纠正了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可以增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了解与热爱,树立护理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护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培养了护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护生实习期间严格按照护理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使微笑服务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优质服务在手上。重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不仅使护生的基本素质得以提高,而且为医院赢得了赞誉;不仅可以展示白衣天使的真善美,体现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还可以向病人展示护生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建萍.现代护士实用礼仪[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

[2]陈幼菊.护士修养和礼仪[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2):366

[3]梁银辉.现代护士礼仪与素养[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4]李勇,马可玲,章向红.规范化《护士礼仪》课程教学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8b):14981499.

[5]宋健,慕爱萍.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7,13(26):6566.

篇7

关键词: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成绩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众所周知,基础护理操作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与病人的接触将直接影响其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因此,护理技能水平在护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实习护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预备军和主力军,要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确保在真正步入临床工作岗位时与临床更好的接轨。为了了解和提高实习护生的基础操作水平,笔者对87名实习护生进行了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

1 对象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护生87人,其中中专生30人,大专生46人,本科生11人。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情况,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擅长的操作,影响操作成绩的原因等。于2006年4月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87名护生进行了调查,学生以不记名的方法填写,共发出问卷90份,回收87份,回收率96.7%,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100%。

4 讨论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提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专护生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大专本科护生。33.33%的护生表明操作考核扣分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知识不扎实,其中中专护生占61.35%,但20.69%的护生则认为操作不熟悉,动作不娴熟是扣分主要因素,其中大专、本科护生占70.1%。中专护生多由护校毕业,学校侧重学生是基础操作技能培训,而大专本科护生多为医学类院校毕业,学生侧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方面改变旧式的教学理念:护校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在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时不忘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医学类院校也应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也应针对不同学历的学生进行代教。对于中专生应加强理论方面的指导,而针对大专、本科的学生则应多给予动手操作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对实习护生进行全面的教学。

(2)注重护生细节意识的培养。本次调查中,41.38%的护生认为忽略小细节是操作扣分的主要因素。护理工作本身是一种细致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有一颗细致的心。注重护理服务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追求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在护理服务中融入友情,融入个性化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用一声问候,一个眼神拉进与病人的心理距离,使更多患者受益,受感动,也能使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更多的社会好评。因而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护生也要认识到细节的重要即不可忽略,提高细节意识。

(3)护生应努力提高自身操作水平,积极主动学习,练习。 调查结果显示20.69%的实习护生认为影响操作得分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悉,动作不娴熟。然而操作不熟悉,动作不娴熟的原因则是护生们自己该好好反省的。如果护生自己不愿意努力,不主动学习,不积极练习,无意识去提高操作水平,带教老师再怎样用心带教都是徒劳的。

(4)注重实习护生的心理培养。26.44%的护生表示紧张因素导致自己操作考核失分较多。因而在临床带教中,减轻护生学习心理压力,规范教学本身也规范带教老师带教的目的及过程,避免临床带教老师过高的期望给护生带来的压力。护生自身也要平衡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尽量减轻心理压力,降低紧张程度,从而正常发挥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4],其任何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均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兼顾过程取向和目标取向,其根本特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专业发展[5]。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王华芳、席淑新等[6]构建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本研究拟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应用到普通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观察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09级2个普通护理班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62人,对照组62人。

1.2方法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针对产前检查内容展开教学,对照组、实验组课时数一致。实验组每项操作由教师完成示教后,发放该项操作的自评表(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和护生能力制订),对照组按照教师评分标准授课,具体流程见图1、图2。2组护生操作训练结束后,应用教师评分标准统一安排操作考试,考试期间教师对护生的表现不予任何形式的评价,并要求护生以百分制给出自评成绩。教师说明该自评成绩与最终考试成绩无关。

1.3资料收集与统计

全部数据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

2研究结果

2.12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见表1)

2组护生在年龄、上学期基础护理成绩、学习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

2.22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为(81.17+1.46)分,对照组考试成绩为(76.45+1.82)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

2.32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次数的比较(见表3、表4)

根据实验室点名情况统计,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1次21人、2次28人、3次10人、4次3人,对照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0次7人、1次22人、2次24人、3次9人、4次0人。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次数的中位数为2,对照组也为2,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参加课余训练低人次组(0~1次)的护生,实验组21人,对照组29人;高人次组(2~4次)的护生,实验组41人,对照组33人。低人次组的护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高人次组的护生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2.4自我评价正确性比较(见表5)实验组护生自评得分为83.00分,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为81.00分,其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实际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护生得分为80.00分,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为76.00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中专护生倾向于过高地评价自己

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的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护生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实际得分,显示护生自我评价的正确性并不高,并且有过高评价自己的倾向。这可能与护生不能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有关。有关护生自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3.2将护生自我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促“教”,也可以促“学”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护生的产前检查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教师通过分析护生每一轮的自评表,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自我评价形式的学习性评价模式让护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操作的所有细节和要求,护生消除了疑惑,有意愿去学好,有信心去掌握,进一步减轻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操作技能和水平。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评价,自我评价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评价成了护生学习的一部分,护生用评价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并监控自己的发展。实验组护生在没有教师对其做出任何评价的前提下完全依靠自我评价完成操作的自主学习,并且比依靠教师指导的对照组的成绩更好。

3.3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护生制订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中,教师关注每一位护生的反馈情况,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护生并为他们提供单独的帮助。这部分护生可能通过教师的集中讲解和示教无法完全掌握该操作技能的要领,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学习以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自评式学习性评价给了这些护生第二次机会,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实验组0~1次组的护生较对照组明显要少,说明自评式学习性评价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护生提供了机会,他们主动并多次参加课余训练,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4不足之处

(1)抽样仅限于我校的2个班级,样本较小,难以反映中专护生的整体水平。

篇9

[关键词] 护理程序;护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74-02

护理程序是落实整体护理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几年的临床带教,笔者采用了以下护理程序的方法与步骤。

1方法

1.1护理评估

护生虽然在学校经过几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多数护生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1]。护理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现在及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护理体检结果、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以脑出血患者为例,评估患者起病的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是否在白天活动中发病,是否因情绪激动、过分兴奋、劳累、用力排便或过度紧张;了解患者既往史时,应注意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和家族脑卒中等病史。在带教时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讲解,能使护生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在临床工作时更全面地完成患者的护理评估。

1.2护理诊断

让护生讨论,根据护理评估,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心理及社会资料的分析,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找出此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如脑出血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但是最危及生命的是脑疝的形成,所以就可以推出首优护理诊断是潜在并发症:脑疝。带教教师采用引导、归纳、总结等方法,让护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抓住关键问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个案相结合,按首优、中优、次优原则提出护理诊断。

1.3护理目标

针对各项护理诊断,讨论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如脑出血患者潜在并发症:脑疝。护理目标是未发生脑疝或脑疝抢救成功。1.4护理措施

每个疾病的护理诊断不同,而相同的护理诊断因疾病不同或相关因素不同,其护理措施又不同。在带教工作中对护生的回答应耐心解释,注意多鼓励、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给予建设性的批评[2]。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

1.4.1一般护理如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①休息、安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患者加床栏,适当约束;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这是脑出血患者护理时的重点。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发病3 d后意识仍不清楚、不能经口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③皮肤、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协助做好大小便护理、口腔护理。④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脑细胞供氧;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根后坠、窒息和肺部感染。⑤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⑥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作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配合治疗。在讲述护理措施时,启发护生从共性问题中发现个性问题,根据临床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4.2病情观察如脑出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①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②使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物时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③有无脑疝、消化道出血等潜在并发症的表现。脑出血病情变化迅速,随时可出现脑疝,发生突然死亡。据文献记载,15%~4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而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的死亡率>1/4[3]。因此,护生要掌握每种疾病病情观察的内容以及侧重点,为及时修订护理诊 断提供依据。

1.4.3用药护理急性患者要按急症护理,如脑出血患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按医嘱给药,如使用20%甘露醇应在15~30 min内滴完。观察每种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1.4.4健康教育据我国六城市的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人。发病率为81/10万人[4]。因此,加强患者及家属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及提高遵医行为至关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则由家属代替学习。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将脑出血疾病的保健指导打印成文稿,由护生到床旁宣读,既能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促进自身理论学习,也能促进患者掌握相关预防、保健知识,提高遵医行为[5]。

2结果

以脑出血患者为例,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讲解,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直观易懂的临床病例结合,回顾疾病相关知识, 培养了护生“因人施护”的工作理念,从而提高了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同组同学面前发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护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讨论

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护生不但要应用科学的方法融会贯通地掌握博大精深的医学、护理知识,而且要有兴趣去发现不同患者的不同护理问题和需求。临床带教老师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使整体护理理论更加系统化,不断提高带教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护生早期临床带教初探[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5):1600-1601.

[2]黄回.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护生的错误提出建设性批评[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66-468.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

[4]杨期东,张新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1-582.

篇10

[论文关键词]护理 学生 护理伦理学 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对护生《护理伦理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自行设计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09级15个班700余名学生调查。结果:学生对于《护理伦理学》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3.2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3.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4.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