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式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4-10 07:0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入式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导入式教学法

篇1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肿瘤学;留学生;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医学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留学生教学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医学留学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1-2]。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传统教学理念中以“教”为主,以“学”为辅,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现行的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留学生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有典型意义及重点基础理论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展示,从而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及讨论,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以引入真实病例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法[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文科、理工及综合院校均有开展,国内的医学院校近年来也开始探讨这一教学方式[4-5]。针对留学生的特点,结合了肿瘤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一教学方法在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一、留学生的特点

留学生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进一步获得相关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另外,留学生由于其文化背景原因,通常课堂气氛很活跃,反应积极并且发言踊跃,他们大多乐于接受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6-7]。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更注重教师“教”的过程,教师在完成课程任务后与学生的交流较少。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背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差异,已有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目前医学留学生教学的质量。

二、肿瘤学教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包含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肿瘤学的理论课程,包涵了肿瘤学教学的理论内容,是留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而肿瘤学的见习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扩展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建立临床思维非常重要。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导致教师与留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交流较少,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仅充当了朗读课件的角色,导致留学生学习效果差。所以原有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当下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目标、特点及实施步骤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目标。第一,病例导入法教学是根据问题学习法的原理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把问题贯穿在教学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法能有效调动留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师生良好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第二,通过真实、直观病患的例子来解释抽象、复杂的肿瘤学知识,可以有效的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于留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教”“学”并重的前提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第三,在病例导入法教学过程中,病例导入法还能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初步建立其临床思维。在肿瘤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中,如果仅根据教材知识进行讲解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难以建立完整的临床思维。而在病例导入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病患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和临床鉴别诊断,并根据诊断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较为完整的临床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留学生的临床技能。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第一,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围绕病例设计教学问题。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病例中覆盖知识点,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第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体的教学方式;目前常见的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学思维过程相对发散。在留学生教学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大多数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但也存在纪律性相对差的问题[8]。所以,在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3.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第一,教学设计。首先教师选择合理的病例。病例选择要相对典型,同时要注意患者要有较好的依从性,在教学前征得患者同意,能够配合问诊和检查。其次,教师完成教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将相关的问题设计在病例中,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时间融合贯通,以便留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比如,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在肿瘤科接受化疗治疗。该病例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患者有无肿瘤家族史、诊断分期、化疗前还需进行哪些检查、预后等。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合留学生的学习层次。第二,见习课的学习。见习课前:教师在见习课前数天,布置留学生对肿瘤知识的预习。见习授课前,任课老师提出相关预习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教材或参阅相关文献。在见习课上:病例导入,见习课上教师带学生查看患者,了解病史、观察体征、查询辅助检查资料等,然后提出问题。由于留学生与患者之间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所以需要教师帮助翻译,以便顺利与患者沟通等。病例讨论:学生们分成2-3人一组对问题初步分析和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病例的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准确、专业的答复。教师小结:在病例讨论后,由教师总结病例,讲解本节见习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第三,理论课。理论课堂讲授:教师将见习课讲解的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围绕着病例展开课堂内容。理论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采用问答或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师要及时引导思考、鼓励提出问题,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理论课总结:教师最后进行本节课程内容的总结分析,增强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学设计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关键点。病例导入法的三个步骤:病例导入,而后病例讨论,再进行总结归纳。对导入病例选择是关键,教学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病例,因为留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工作,其掌握的临床知识不足,所以病例选择要典型、简单,可以明确诊断,适当处理。2.教师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核心。第一,教师的英语及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必须熟悉课程及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及较高的授课水平,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可以流利解答。第二,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注意及时与留学生沟通,以便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角色转换。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引导者,要求教师不但备好所授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更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提高留学生肿瘤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1.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实现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提起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在过程中学到知识。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2.增加留学生的临床技能。肿瘤学教学的核心是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无论见习课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还是理论课的系统学习,都培养了留学生较为完整的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技能,为留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培养留学生的学术素养。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阅读学习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查找资料,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留学生的学术能力。4.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较好的英文表达,还要具备提出、解决问题,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通过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可以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平。

总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留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符合留学生自身的特点。近年来,笔者所在肿瘤学教研室应用该教学法进行理论课堂及见习课教学,大多数留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寻找合适的病例以及教案编写难度增大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也无疑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宇 王政华 朱志图 吴超 单位:辽宁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燕,任江华,熊世熙.高校医学留学生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35-36.

[2]王南平,刘先哲.留学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24-725.

[3]黄文,郑健“.典型病例导入式”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6):740-741.

[4]韦建宝,赵枫,黄许森,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普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2007,(5):600-601.

[5]瞿向阳,李明,罗聪,等.案例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小儿外科示教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5):525-528.

[6]胡晓光,张海邻,蔡晓红.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路探讨[J].学理论,2013,(27):308-309.

篇2

教学质量是影响一所医学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高低受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其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已是百家争鸣,从“填鸭式”、“理论式”到“启发式”“互动式”,而整形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很多医学院校目前尚未开办整形外科学的专业班,未了较固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为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进到整形专业课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整形外科学教学的特点

整形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与很多学科既有交叉又有联系,其突出的特点是:①治疗范围广,从头皮到足底,涵盖了近乎全身的体表肿瘤、瘢痕、皮肤软组织缺损、各种先天畸形及四肢先天、后天缺损的修复,还包括美容外科等多方面的内容;②涉及内容多,很多疾病涉及到神经、血管、腺体的解剖、病理生理等,还与口腔科、眼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及皮肤科存在广泛的联系;③整形外科的疾病当中,大部分位于体表,我们可以用相片将典型病例进行留底保存,这些资源也为教学带来了便利;④整形外科学在本科教学是非主干课程,讲授时间短,课时安排少。因此,寻找适合整形外科教学,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专科临床知识,更显方法改进的重要性。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整形外科学中的应用

依照《整形外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运用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在整形外科学的教学尝试中顺利进行,取得预期良好效果,本院请具有丰富临床理论知识和整形外科学的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授课老师,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严格控制课堂,使气氛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病例的选择方面,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授课,在讲授皮瓣时,把1例乳癌放射性溃疡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的病例作为典型病例引入,首先,将患者的病史、术前相片及辅助检查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并附上相关问题,提前2 d向学生介绍,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利用课前时间预习、查阅资料,小组内讨论,上课时,先让各组讨论材料集中汇报,老师再将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本例患者术中、术后的图片讲授教材相关知识点,讲完知识点后,留10 min互动性问答。把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入整形外科学的教学中,课后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该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增加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 在整形外科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

3.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知识点后,课堂中教师就着课本讲课,能引入部分病例的教师多得到学生的欢迎,而有些教师照本宣经的则打击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在整形外科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后,学生先接到下一次讲课的相关病例资料,这样就促使他们去认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机械的学习变为灵活的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和自学等能力[1]。

3.2 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如纸上谈兵,学生难以接受,课后遗忘率特别高,将典型病例导入到整形外科课堂上后,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临床实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尤其在整形外科中,众多疾病均位于体表,可通过相片可进行认识,多年来,我科已在多媒体的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感性,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3];也曾在整形外科专业本科班教学中也展开了PBL教学法的尝试,发现其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本专科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近两年来,本院通过对整形外科本科班同学尝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发现其增加了学生对听课的兴趣,提高了对整形外科疾病的认识的深度,学生到临床实习后,更快的进入实习生的角色,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有效的缩短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

3.3 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完善与更新 由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翻阅许多参考书籍,所以他们就会提出很多教材中没有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做更多的准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曾经遇到一些当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促使教师进行讨论和寻找参考资料。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病例的解析,完成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整形外科的教学中有必要实施病例导人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病例只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离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支持,病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教师积极、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其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经历了由生物医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既往的教学方法相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运用于临床课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兴江.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提高普外科临床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32-433.

[2] 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整形外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浅析.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6):479-480.

篇3

关键词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急诊医学 教学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68

资料与方法

北华大学2006级预防专业五年制学生42人。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设计,以统编第七版《急诊医学》教材中的病名共8种按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名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病种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方法讲授。

教学方法:按照“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编写试验组病例1例,就有关病例提出有关基础的问题、课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有关新近展的问题。使学生人手一册,在上课前法给学生预习,课后学生带着问题分头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参考书或文献,寻找答案,必要时有代教老师提供部分参考文献的目录,查询有关资料。

课堂讲授、交流查询结果及文献结果的批评性评价及应用。课堂上采用SOAP格式引出病例,即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按照主观资料(Subjective deta A)、客观资料(Objective data,O)、评估(Assessment A)、计划(Plan P)来描述,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临时指定代表,主要对展示的病例作出判断。由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的结果,提出不能解决的及新发现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对各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

课程效果的评价:我们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库,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病种的主、课观题得分的百分率进行对比,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成绩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考试结束后。制定学生评价表,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发放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

结 果

我们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库,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客观试题得分进行对比,结果客观题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成绩无显著差异;主观题及总分中,试验者平均值高于对照组,且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发放学生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75%)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提高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仅半数学生(524%)认为该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见表2。

讨 论

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集中体现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PBL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教学(Case Base Study,CBS)[1],并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发现CBS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本文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此教学模式的效果做出评价。

通过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反映基础理论知识的客观题得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反映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观题得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得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未见优越性,可能与病例设计过程中专注于加强临床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相对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的掌握。未重视记忆的相关问题设计有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改善。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促进师生沟通,学生之间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项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比较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代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一学生素质极其有效的途径。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①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自学能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记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临床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②部分学生不认为该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反映,新的教学方法要花费时间熟悉病例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及很好的回答问题,课堂上还要花时间讨论,但所学的东西却不一定是考试的内容,在唯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分数上得到的体现不充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型教学方法 兴趣教学 问题 应用

一、关于基本导入教学方法的分析

1.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概念的明确是必要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物理概念内涵及其外延的深入理解,这就需要进行概念的有效教学,保证相关问题的积极解决。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入方法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进行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其掌握,更好的进行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目前来说,比较流行的导入式教学方法是实验演示法、现象本质法、渐入佳境教学法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问题的本质剖析,进行新概念的引进,做好物理概念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有效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延伸,要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进行相关物理问题的分析,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重引入方法的恰当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其掌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弹性力章节分析中,教师可以进行弹力概念的引进,进行小车拉伸作用及其压缩弹簧作用等的分析,进行弹力概念的引入,进行弹簧形变恢复及其形变互动作用的分析,这里也可以引进弯曲弹性钢片的作用力,其作用力能够进行笔头的弹出,从而进行物体恢复形变及其使之形变物体作用力的分析,进行弹力概念的引出。

2.又如,在超重及其失重情况的分析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进行示数的记录,给出超重概念的引出。再进行弹簧秤示数加速下降情况的展示,进行失重概念的引出。这就需要进行实验演示方法的应用,保证学生的头脑新概念的形成。

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类比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必要的,毕竟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概念都是通过类比推理推断出来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某些物理概念,进行类比方法的应用是必要的,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保证学生理解及其牢固新型概念。

比如,在重力势能分析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电势能概念的引入。在进行电磁强度概念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进行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引入。在电流类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电流概念的建立,在电压类比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电压概念的引入。通过对这些类比方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实现日常物理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高中物理知识及其规律的有趣性。

3.在引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悬念的设疑,进行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积极引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积极学习氛围,这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创设思维情境引入分析,保证不同物理概念引入方法的应用。比如,在进行反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光纤与玻璃、水、空气等的情境概念。再提出入射角度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入射角度及其折射光线的关系。在疑问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本质的引出,进行反射概念的引出,让学生深刻的学习到全反射的概念。

二、新型导入式物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1.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不同物理概念的应用形式,需要做好学生物理知识认知结构的建设工作,进行新旧概念关系的有效联结,保证概念教学的优化,进行旧知识及其新概念引入教学的分析,保证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兴趣,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教学互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需要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学生一旦对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进行注意力的集中,从而保证自己全神贯注的思考及其探索。物理学的应用以基础实验知识为基础,其研究对象涉及到自然界的物体运动及其变化现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新概念的引入,需要进行有趣物理现象的结合,保证学生吸引力的控制,保证学生的良好物理学习兴趣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不同物理教学方法的协调,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在整个物理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到诸多的物理概念建立在抽象的应用基础上,了解概念的定义方式,就需要进行揭示概念内涵方式的分析,那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是非常难懂的,针对那些复杂的概念,在教学时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保证抽象概念的具体化,保证学生的积极理解及其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抽象概念的形象化,逐渐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物理概念的现实性案例的引入,进行实际生产及其生活事例的剖析,进行现象的良好分析,进行其本质的抓住,做好相关的归纳工作。在该类概念的引入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该概念的模仿及其应用,需要避免其重复式讲解方法的应用,结合学生已经具备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及其涵义,从而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应用中,有些物理概念是可以直接被引入的,特别是那些本身概念就比较直观的,容易让学生理解的知识,比如那些重力学概念、机械运动概念、平抛运动概念、势能概念、频率概念等等,都是可以进行直接引入的,必要时,需要教师直接进行引入,从而避免繁琐的过程中,让教学效果立竿见影。除了以上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外,还有很多。新课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新课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新课的导入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如果教师能精心设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可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三、结语

通过对高中物理新课导入体系的健全,更有利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更有利于活跃物理课堂的气氛,这需要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做好师生的协调工作,满足现阶段高中物理的教学需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理论素质及其实践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 学法指导

信息时代的数学教学应实现“由教及学”、“承教启学”的转变。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法指导落实到实处呢?

一、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就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传统的教学惯性仍使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把目光仅仅停留于教师的“怎样教”,学生的“怎样学”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落实学法指导首先应当更新数学教学观念,“由教及学”、“承教启学”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巴班斯基早就明智地指出:“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社会建构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他们头脑中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与外部的数学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和数学交流的指导

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的信息,通过阅读可以实现由数学信息到数学知识的初步转换,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数学阅读不能满足于学生“书看过了”,而要引导学生读出数学概念的现实起源,读出数学理论的逻辑范式特征,读出教材中文字、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读出教材编写的“布白”。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弥补有关的“知识缝隙”、“问题空白”。学生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一般要经过模仿和创新两个阶段,为此,数学教师应根据由浅入深、由形式到内容、由此及彼的原则,先给学生提供知觉的范例或基本模式,并通过一定的训练,促使学生把教师所教的阅读方法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阅读体系,形成数学阅读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无疑会促进学生数学能力逐步提高。

篇6

一、游戏导入法,营造活泼课堂氛围 

游戏导入法是近年来教师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根据小学生好玩的天性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可完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游戏导入法是寓知识于游戏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实现了课堂的成功导入。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教师在开始教学时,为学生引入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谁身高更高,谁体重更重,谁更瘦一些。”学生在教师说之后,都很兴奋地进入到“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都想出了各种点子,兴奋地开展游戏活动。在学生自由活动了一定时间后,教师就顺着学生做的游戏引出课题内容。师:“同学们, 你们刚才做的游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比一比’,到底该如何比较两个人的高矮、胖瘦、轻重呢?我们需要为这个游戏再添加一个怎样的规则,最后得到的比较结果才是最正确的呢?”学生在游戏的刺激下都呈现出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很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探索步伐,和教师共同探索其中的游戏规则。游戏导入法成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教师实现高效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作为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进而主动探索、思考。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开始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进而推进课堂教学。师:“一天招领所贴出了公告:某某捡到现金a元,请丢失者前来认领。学生很好奇,教师为什么要说这件事?于是,教师接着说:“同学们,现金a元,那可以是2元吗?可以是100元吗?可以是10000元吗?”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给问住了,因此都很主动地思考老师的问题。有的学生说都可以,而有的学生说不可以。于是教师此时就引出课题:“同学们, 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那到底a可不可以是以上各种金额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真正的答案,使得学生对其结果充满了好奇,非常渴望学习这部分知识内容,于是都很认真地、主动地投身于探索中。案例中,教师借助一个问题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问题导入法,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索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旧知导入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76-01

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身体和思想上都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是显现的尤为重要。当然,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并不是传统教学法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要在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和范围、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等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操,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直接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高低。

一、注重新知识的导入方法

由于小学生缺少自主预习和学习的能力,同时又容易对一些陌生而有趣的事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的导入中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学会综合采取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一,教师可以采取实例引入法。实力引入法即通过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实物搬到数学课堂上来,使学生在实物的指引下迅速的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掉牙的经历,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掉了多少牙。掉牙是在小学生成长中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旦涉及到掉牙的内容,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有的学生都会去认真的回想自己掉牙的场景,然后教师把学生从这些掉牙的场景引到数的概念上,于是学生便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数的学习。再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指针式手表,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把手表拨到教师要求的位置,如此反复的实行拨动手表的步骤,学生就能在快乐的玩耍中认识了钟表。第二,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引入法。教师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如果能够通过提问式的启发教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必然会起到良好的导学作用。比如在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既然我们知道了周长的概念,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从面积的角度去思考正方形呢?”在这里,教师的提问不仅让学生回顾了所学习的周长的概念,更让学生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即面积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学习正方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课导入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读者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的去发现和总结。

二、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并不仅仅是一个严肃的教学过程,在他们的眼中,课堂学习似乎也是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小学生的思维和习惯限制在一个既定的范围之内,要学会尊重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并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由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去完成的任务。小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够充分的放松自我,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玩的游戏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能自由自在的游戏,并能从游戏中学到丰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把跳绳的游戏搬到数学课堂上来。跳绳是学生最爱玩的游戏之一,但是在课堂上跳绳的机会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学生自然会欢快的采纳教师的提议。教师可以选择五位学生上台跳绳,然后把台下的学生分为相应的五组,让他们成为这五位学生的啦啦队,但是这些啦啦队有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下自己组学生跳绳的个数。如此,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学生每分钟跳绳的个数,从而轻松的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把这五个学生的跳绳情况描绘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从而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了统计学的知识。另外还有音乐引入法、电影引入法等调节课堂氛围的方法,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教师都可以大胆的尝试,要知道,一味的守旧只会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三、教师要做好知识的迁移教学

数学是一门迁移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后面所学习的新知识很有可能就是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衍生而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能够做到准确、高效的学习。比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不能直接把计算公式告诉给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而且会让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产生疲倦的情绪,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习过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重新复习一遍长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帮助学生制作可以移动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将平行四边形变形到长方形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一组边发生了变化,而另一组边则没有发生变化,与长方形相比,就可以归纳为平行四边形的底没有变,高度在不断的变化着,由此学生便可以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割补法”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底的两点分别向另外对边画两条垂线,然后将垂线一边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充到另一条垂线的一边,从而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学生很容易就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必然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实验探究;观察;引导

一、诱导学生自我动力的形成

兴趣是学生前行的最直接而有效的原始动力,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故而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幽默的语言甚至是肢体动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提问、观察、实验、想象等方法,诱导学生对所见的现象以及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欲望。尤其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独特优势,在各种情境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可以利用失败的实验或结果诱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教学中,授之以渔,方可使学生受用终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做到由表及内、粗中有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作用。还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联想、分析、比较、概括,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在操作中观察、记录,进而达到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知识的记忆离不开对课本的细致阅读与理解,包括文字、实验操作与描述、图片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课外资料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引导学生学习规律的建成

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对于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教师要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定出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达成的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在积少成多的作用下,形成“大目标”。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设计的疑问、提示、习题去观察、思考,让他们自己在反复的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并积累知识,进而在彻悟中形成学习规律。对于精力旺盛、头脑灵活的学生,教学可以不循规蹈矩,强迫其完成对他们来说“小菜一碟”的目标,而要制定出更高的“目标”。

四、疏导学生学习障碍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让学生的知识在形成过程中能一路畅通,并灵活应用。

情感问题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师生之间只有良好而丰富的情感,学生才可以“亲其师,信其道”。要做到这一点,做教师的就应该尊重学生、公平对待他们,尤其是中、差类学生和性格内向型学生,只有采取灵活的办法洞察并疏导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五、教导学生优秀品行的树立

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0-02

1.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主、次关系

利用多媒体教学,需要在“主”“次”上进一步推敲,教学工作者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只能发挥辅助作用,而不能用它来完全代替教师的口述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不可全盘否定。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生物课程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融入多媒体教学,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关键因素构成的,这四个主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存在。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机械的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纯粹被动接受者;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需要自我知识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的文字概念;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再怎么先进,也只能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或者说是原有各种媒体的补充、发展和完善,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工作者需要切实了解教学内容、师生情况等条件,有选择地将多媒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2.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切勿“急功近利”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规则性以及机械性,往往容易出现教师、学生的思维导向机械的跟着课件进行思维的情况,看似课堂结构完整,内容紧凑,但是实际上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小。同学们的思维被局限在了一个很少的范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要做合理的分配,不要片面追求课件制作的效果而忽略了课件中的重点内容,从而而占用学生的思考时间,在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生物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实际上多媒体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书写内容,因此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在课程复习、期末总结时。具象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往往比抽象的语言表达效果要好得多,往往在此时,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逻辑性就会有很好的体现。

3.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

3.1将信息结构合理化

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切实的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课件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组合,共同完成整个教学全过程,将层次清晰的多种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呈现合理的教学思维结构,已达到甚至优化课本知识的最佳教学效果。

3.2将教学效果实体化

结合生物教学中涉及的图片和动感的画面很多的现状,以往日常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涉及图片,以往在小黑板上画图,或者让同学们翻书讲解的方法不仅浪费时间,图像画的也没有那么形象生动,教师描述的也是偏抽象,远远没有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真实和具象。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往往呈现出生动的背景、鲜明的文字、清晰地图像,再加上动感鲜活的动画效果,能够有效地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符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在不破坏学生正常思维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还有利于突破教师课堂口述所无法解决的难点,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如多媒体运用于生物学教学更是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有着常规模式教学所替代不了的优势。如《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内容,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向同学们描述讲解整个的过程,但是引入多媒体后,教学的情况和效果发生了极大的改观,通过使用计算机的模拟动画,教师可以轻松地描述并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无效思维时间,也极大的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3.3专项复习高效化

生物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在期末甚至升学考试是往往存在内容较多、重难点不理于把握和呈现的弊端,此时教师可用投影浓缩课本、单元教学内容,通过PPT或者动画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突出重点、难点。还可很方便地将课堂上曾经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源中抽取出来,这样将会极大的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有利于不理解的同学多次反复的观看,对于有条件的同学,甚至可以将教师梳理好的课件拷贝带到校外自我学习。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田万华.多媒体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2008)

篇10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体例。这种体例注重常识跟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常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常识的进修作好铺垫,可谓是温故而知新。例如,在讲述《马关公约》时,我们可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南京公约》;讲《辛丑公约》时,可再复习《南京公约》和《马关公约》。经由过程复习,学生可明晰各个公约对中国的风险及重年夜的社会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是若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平易近地社会的。

二、诗词导入,学科渗入。诗词说话精辟、活跃、美妙,学生喜爱。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不单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本常识.更主要的是可以营造活跃欢畅的空气.提高学生的乐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其以丰满的情感投入进修。如讲述丝绸之路时.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简单讲解后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前人,直到今天,她仍然是良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三、故事导入,缓解压力。故事可以缓解压力,使学生提高和集中进修注重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一则融常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短小精壮的故事,经常是点燃学生进修乐趣的火种,也是增进师生情意,启迪学生聪明心灵的兴奋剂。如在进修古代希腊的内容时,“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能给课堂教学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再如讲拿破仑帝国时,可以讲“雾月”“滑铁卢战争”,一会儿就能把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同时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由此进入新课教学,学生必然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