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14 08:5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术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术英语

篇1

关键词: 英语学术论文;研究;学术词汇;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09—02

一、有关学术词汇研究

学术词汇是一种独特的词汇,这种词汇主要出现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术研究类文体中,在其他文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这类词汇是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只有有效掌握与之相关的学术词汇才能更好地阅读英语学术论文,研究英语学习论文,我们要分析哪些是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哪些是较少出现的学术词汇,在学习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进行学术词汇学习与研究。

比如,在英语的学术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有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等不同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习者只有对诸如此类的学术词汇准确把握,才能有效克服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障碍。这种具有特殊作用的学术词汇并不是现在才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它们早在七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有研究者发现,在七十多年以前,在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中就有一些学术词汇在文本中频繁出现,这些词汇对于不了解它们的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成为阅读学术类文本的最大障碍,但它们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着。它们不能被称为高频词,研究中为了区分两者的不同性,把这些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词汇称之为半技术性词汇(sub- technical vocabu-lary)、框架性词汇(framewords)、专业非技术性词汇(specializednon- technical vocabulary)或者学术性词汇(academic vocabulary),这是学术词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称谓。Nation根据词频( frequen-cy)研究的不同内容,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与出现的不同场合,把英语词汇分成不同的类型,这些词汇有高频词汇(high- frequencywords)、学术词汇(academicwords)、专业词汇(techn-icalwords)和低频词汇(low- frequencywords)。

二、有关学术词汇表的研究

Coxhead对语料库进行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在对语言库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编制成了学术词汇表(AcademicWordList) ,又简称AWL, 在语料库中,有3513330个词标, 这些词标是从四个学科产生的,这些学科包括人文、商业、法律、理科, 共分28个专业, 共有414个文本。词汇表是由词族组成, 这些词族是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些单词后都有字表,表明单词的所处的位置,在这些词族中,每个词族又有基础词以及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词组成,就像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录在concept这个族里。RANGE软件详细记录了词族的情况,Coxhead的AWL一共有570个词族, 这些词族的数目相当庞大,按照词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大小,这些词族又包括有十个字表,而子表1是指这些词汇是在Coxhead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族, 其他的字表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在一至九这九个子表中,每个字表都有六十个词族,而子表十则有三十个词组,这些词汇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学术语料库中有百分之十的词标是在这十个子表中的。因此,可以说, Coexhead的AWL对于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同时也能促进AWL的快速发展。在学术词汇学习汇总我们要有效了解这些内容,使学术词汇学习更为便捷,有效阅读研究英语学术论文。

三、关于语料库的研究问题

语言证明是大多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证明才能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与准确。在语言证明中语料库则为之提供重要的保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料库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实例证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据,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即使语料库语言学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已经凸显出来。在语料库的帮助下,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构成以及语言的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就能较为科学,语料库为这些研究提供真实的例子和量化的数据,这样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凭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直觉进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语言学家可以借助各种语料库构建软件快速构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语料库,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语料库软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检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务,为语言学研究铺平道路。因此,建立语料库对语言学研究作用重大。

四、关于语料库的设计与学术词汇研究

1.语料库设计的丰富多样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在语料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语料库的丰富多样性,只有丰富的语料库才能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语料库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学术领域学术词汇的使用情况,分析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以保证学术词汇能够更快更好地被人们掌握。同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料库中丰富的学术词语的掌握能够对学术文章有效解读,对学术问题有效分析。学术词汇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并不是无序混乱的,我们重点要掌握这些使用规律才能有效掌握学术词汇。语料库的设计要丰富多样,在语料库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样性对文本解读是很重要的,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就应保证其多样化,保证学术词汇的丰富性。

2.语料库的研究工具

语料库的研究要借助Range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对词汇的使用频率进行有效分析分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对词汇使用频率的分析来研究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对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研究。学术词汇的出现频率是指学术词汇在学术文本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出现的规律,就英语学术词语而言,这种研究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方便,为英语单词表的制定提供数字基础,语料库以及其中的学术词汇研究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术研究作用重大。

3.学术词汇的词频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无论是在选择字典的词条还是在建立单词表时都要研究词汇出现的频率问题,也就是词频,学术词汇研究也要讲究词频。在学术词汇研究中,词频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能够有效说明学术词语的使用情况,对学术词汇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术词汇中一些高频词会引起学习者对它们的有效关注,而一些低频词学习者则不会对它们过度关注,这些低频词汇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文本听、说、读、写的难易。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习者,学习掌握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的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都需要对这些低频词汇有所掌握,在阅读文本中,低频词的出现也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速度。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低频词汇加以总结。

总之,学术词汇学习是很重要的,它在课程设置,英语学术论文阅读,英语学术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料库中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要知道哪些词汇是应该掌握的,哪些词汇对英语学术论文的研究和学习是有利的。我们知道不同学术背景的学习者在学术词汇学习运用方面也是不同的,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学术词汇。

[参考文献]

[1]刘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词汇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12).

篇2

【关键词】学术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要性;可行性

0 引言

EAP,学术英语,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缩写,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涉及与学习目的有关的英语教学,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公共英语)相对应。广义的EAP包括EGAP和ESAP两个方面。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包括学术写作、听力与做笔记技巧、学术演讲(如口头陈述和研讨策略)、文献查找方法等内容。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是以某一学术领域的题材为内容,旨在提高学习者在该领域英语交流能力的语言学习课程。在我国,人们习惯称它为科技英语或专业英语,本文中EAP是狭义的, 专指ESAP。

1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想培养出英语基础好的专业性人才,除了进行良好的公共英语(EGP)教学之外,EAP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随着各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仅凭EGP教学是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但EAP教学能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EAP教学是培养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

其次,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社会交往中的英语可以通过EGP教学,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来实现;而工作中的英语就要依靠EAP教学来实现。因此,EAP教学是实现公共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必然途径。

再次,EAP是现代大学生求学和进一步深造所必备的技能。大学生毕业后,要想继续深造学习(如读研究生),就更离不开EAP了。世界上85%以上的文献都是用英文发表和宣读的,即使是以其它语言出版的文献,一般也都有英文文摘。因此,针对这部分大学生而言,EAP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2.2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高校中实施EAP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高校具备开设和普及一门课程的客观条件。由于社会的迫切需求,EAP教学已经到了在高等学校里普及的时候了。高校要想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开设EAP课程。另外,高校具备承担EAP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EAP课程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主要是用英语授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师还是承担EAP教学任务的首选。其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为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目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很高。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在大学的第四个学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因此,高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开始开设EAP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第二,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高校开设EAP课程提供了可行性。

医学英语是我们国内的成功经验。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医学英语,到目前为止,医学英语在教材、教师和课程设计方面都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医学专业英语》教材能够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打下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讲授医学专业英语的老师也能定期参加医学英语学术会议,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

国外的EAP教学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EAP教学和研究在国外深受重视,自从EAP这一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后,很快就引起广泛关注。他们的研究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对写的研究最为深入。目前,很多英语国家的大学都已开设EAP课程,并且,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罗马尼亚、香港、新加坡等,EAP教学也备受关注和重视。

3 小结

虽然EAP教学在我国也越来越受重视,但EAP教学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英语教师应加强跨学科专业进修和学习。虽然有一部分英语教师正在攻读跨学科硕博学位,或者他们已经具有双学位的学习背景,但多数英语教师学的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语言学专业,跨学科知识结构还很欠缺,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其次,鼓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英语教师应多进入专业课堂,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专业课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同时,专业教师也应协助英语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保证他们上好EAP课程。

再次,高校管理层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EAP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领导都十分关注,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例如:为英语教师提供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抓住时机,提升自我,适应EAP教学要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Jordan, R.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M].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4]高越.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J].教育探索,2009(3).

篇3

关键词:学术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理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50-02

一、学术英语改革的背景和理论

今年来不少声音都在说,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各高校英语教学发展变革的其中之一。如张杰(2005)指出,学术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蔡基刚等则认为学术英语是链接通用英语教学和全英语或英汉语教学的桥梁(2010)。这个改革方向的制定与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分不开。马武林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了归纳:一是国家外语教育战略需要。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中国需要有大量业务能力过硬、外语又强大的精英,学术英语课程可以针对性很强地培养这样的人才。二是社会需要,由于并非所有的学科课程都有双语或全英语授课模式,致使很多学生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都一直延续着通用英语学习,英语没有学术英语背景,学生到了工作岗位,都无法用英语处理跟他们专业相关的问题。三是学生自身需要,由于专业是有其特定的语言形式,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如果还是所有的学生无差别地接受通用英语,或是系统性的语言特征的学习,那便满足不了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因此不应该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2011)。

由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也确切指明:英语教学的较高标准是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学术听力和学术阅读能力,学生要能听懂全英文学科课程,能看懂与专业相关的文献摘要和综述;更高的要求是实现学生能听懂全英语学科课程和英语的专业讲座,能在对外会议上宣读成果,并在专业交流中用英语讨论,在此方向引导下,全国一些高校都开始实践学术英语课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全面实施了学术英语课程。学校全面实行全英文教学,使用的教材、授课老师全部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那边一系列的运作体系也覆盖到这里,英国诺丁汉大学网上资源在宁波也能共享。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就接受的是学术英语课程,最开始是“学术阅读和写作”、“本科生的学术听力和口语”,第二学期是“本科生专门用途英语的运用”、“本科生学术口语演讲”。

清华大学为公共外语的本科生开设了学术英语类的英语能力训练课程,包括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英语听说课程,学术英语读写贯穿的是提高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如:记笔记的能力,增加学术英语词汇,学习学术英语与日常英语的区别,学习学术英语的写作方法,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等;学术英语听说旨在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口头展示技能和做笔记能力等。

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这方面也走在前面,上海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三类课程构成――过渡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过渡课程以通用英语为主,核心课程开设学术英语,包括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两类,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提高通用的或全覆盖的学术英语能力,课程包括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陈述等,专门学术英语课程则偏向各学科的语言特色,包括与专业英语相关的词汇、句法、语篇、体裁和交际策略的教学,根据学校和专业情况,开设如金融英语、医护英语、数计英语等,更高阶段还有工作场所英语课程,如会议报告写作、个人简历写作和会议陈述演示等。

二、关于学术英语改革的争议

关于学术英语争论的焦点,就是这个专门用途英语应该专门到什么地方。Widdowson(1983)认为如果只强调专门用途英语,那么英语教学更像是一种培训,教育的涵盖面则广得多,如果学术英语希望能起更大的作用,那么其课程集中于专门的特定的语言是不够的,Hutchinson和Waters(1987)认为目标语境下的语言技巧比语境下所用的特定语言更重要,所以必要的语言项目应该先学习后,之后才发展特定技巧。

王守仁考虑到了我国的实际状况,认为虽然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高校无疑需要建设不止一类的英语课程,但目前还没形成成熟,不能将其发展到全部国内高校。

王守仁说,国外高校的所有课程都是唯一英语讲授,那里的大学生确实需要学术英语这门课程,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非常清楚,即为专门学科的学习无语言障碍,帮助国际学生听懂各种课程、课堂讨论用英语发言、阅读全英文的课本及其他英语资料、用英文撰写文章,但是,在我国国内,没有太多学校开设全英语的学科课程,各学科专业课程几乎都没有用英语讲授,所以对这样的学校来说,学术英语似乎并没有急切的需要。

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他们新生的课程称为“the Preliminary Year Programme”,其中也包括学术英语,这些课程具有“准备”性质,其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术阅读和写作”、“本科生的学术听力和口语”分别为“Undergraduat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cademic Contexts”、“Undergraduate Listening & Speaking in Academic Contexts”,宁波诺丁汉大学有使用英语的学术语境(Academic Contexts),但中国其他高校这一点则缺乏,情况不一样,需要学术英语的程度就不一样。

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有要求:“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共占大学英语课程构成的75%”。这是因为上海的情况的特殊性,上海的本专科学生有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需求,但对全国其他高校而言,不能全部照搬,因为与自身情况不同,特别是一些来自英语教学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王守仁对学生需求展开过调查,对于学术英语课程,只有1/3的“985工程”高校认为“重要”,和1/10的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认为“重要”。

三、理工院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

学术英语的教学有三个原则应遵循:“真实性、需求分析和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说,一是开设的课程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二是,需要关注和特别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开设的课程要能被学生理解,能促使学生生成规范语言。

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纲要可以来指导高效如何开办学术英语课程,不过这个纲要也没有必要,因为高校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师资力量、办学特点和办学需求来制定学术英语课程进行办法。

综上观点,确实有学校和学生需要学术英语,需要对学术英语充分重视,但不应以偏概全,使学术英语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学术英语,既然也称作“专门用途英语”,分析需求是首位,高校必须结合自身需求来决定开设多少和怎样的学术英语课程。

具体到理工院校,为了使课程形式更加丰富,也为了引进学术英语教学,通用英语的课时必定要减少。就我校来说,由于学生整体水平比较薄弱,发展又很不平衡,我们还是保留了一定时间量的通用英语教学,把之前的每学期48个课时缩减到32个,保证学生英语学习有衔接和稳步的提高。减出的课时就安排成利用媒体终端完成自主学习和学术英语教学。考虑到授课时面向全校的学生,而且大一的学生并没有开始深入的专业课学习,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还是通用学术英语,涵盖了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听说、和与工作场所英语有关的演讲技巧、展示技巧、如何写简历和求职信、经贸翻译技巧等。

我校的学术英语教学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目前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呈现,还没有形成课程,之后还要做很多努力和尝试。目前想到可以努力的方向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也就是在高级阶段,在开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和专业老师合作,开展专门学术英语的教学。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如国外的科学英语课程由配对的科学和语言教师合作教授。语言课堂上,教师有条件播放科学教师提供的科学讲座和录音录像;在课堂教学材料的编辑方面,两个老师也可以合作,如专业教师可参与语言教学的内容的安排,帮忙组织上课的课文;课堂上专业教师也可参与一些具体的环节,如布置作业、提供文章选题,帮助评估学生作业,安排讨论话题和评估等等。

此外,通用英语教学过渡到学术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们一直都是通用英语教学很多年了,因此如果要改革,他们必然会对学术英语课程产生的畏惧恐慌和担忧,从而打击他们参与改革的意愿。因此,在职教师必须要给予必要的培训,学习同行们的经验,对学术英语的特点及教学方式必须充分理解,从易到难,慢慢积累自信心。

其次是学术英语教材建设。在国内,学术英语教学仍然处在开始的阶段至今还缺少出版权威的自编教材。这种情况下,在本学校本教研室内部,多展开讨论,开展类似集体备课的活动,收集集体的智慧,合理分派工作,可暂时弥补教材的缺失。尽管有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运用集体的智慧,慢慢尝试,每个学校都会在学术英语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语言能力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柳君丽.英国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及对我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

[2]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J].外语研究,2011,(5).

篇4

关键词:学术论文 标题 模式

一、学术标题与非学术标题

学术标题与非学术标题是截然不同的。

1.不同于小说与报刊文章的标题,学术论文的标题通常要长一些。APA(The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2001)建议学术论文的标题应包含10-12个单词。但有些学术论文的标题字数也可能超过这个范围。例如:

1) 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cit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

2) Shaping written knowledge: The genre and 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rticle in science

2. 学术论文的标题主要体现出文章的主旨,而非刻意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非学术性文章的标题往往更注重于吸引读者的眼球,通过文字游戏体现作者的智慧。例如某些杂志里面的文章标题:

3)Coffee: New grounds for concern

4) The scoop on the best ice cream

3. 学术论文的标题是严肃、正式的,要尽可能清楚、具体地反映出文章的内容。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标题就是罗列出文章中的关键词。例如:

5) Genre, intertextuality and social power

6) The power of reflexive language(s): Code displacement in reported speech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论文的标题很少使用比喻的写作手法,也很少使用有歧义的词汇,应避免使标题看起来不严肃、不科学,或者是误导读者。

二、学术论文标题写作指南

为了写出好的学术论文标题,论文作者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标题之中包含论文里面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有效告知读者文章的主旨,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例如:

7) The hedging strateg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writing: A contrastive rhetoric perspective

8) The hedging strategy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the principle in politeness: Chinese and English

2. 好的论文标题应用尽少的词汇来尽量充分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前面虽然提到学术论文标题通常长于非学术论文标题,但也应该做到简单易读。太长的标题会使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例如下面的标题,包含24个单词,不简洁、不易懂。

9) A study of contrastive rhetoric between East 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cultures as demonstrated through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from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该标题可以修改为:

10a)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A contrastive rhetoric perspective

10b) Contrastive rhetoric: Differences between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10c) Rhetorical patterns in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然而,权威的学术期刊里面确有一些过长的标题。例如TESOL Quarterly里面的某些标题:

11)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structures by Japanese and German children

12)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 interim report on a project to use uncontrolled language data as a source material for training foreign student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写作标题过程中最好坚持KISS原则,亦即使标题简短与简单(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没有特殊原因与需要时避免使用过长的标题。

3. 好的论文标题应该做到具体、一针见血。一方面,标题切忌过于宽泛、笼统。一个好的、具体的标题应该与论文所研究、探讨的范围相符合。另外,模糊的词汇或者短语反而会使论文标题缺乏具体性。应该避免使用夸张的、不精确的词或者反映出作者个人偏好的词。例如:

13) The best way to translate Chinese ancient poems

14) Reading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teaching writing

三、学术论文标题模式

1.通常,标题采用名词短语的形式(NP),而不是句子结构。例如:

15) Planned and unplanned discourse

16) The place of stylistics in the study of verbal art

17)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学术论文的标题很少采用句子形式。Haggan (2004)发现,在307个科技论文标题、237个文学论文标题、207个语言学论文标题之中,使用句子作为标题的分别只有26个、10个、9个,分别占总数的8.5%,4.2%,和4.3%。而在句子标题里面,最常见的是问句。例如:

18) How writers orient their readers in expository essay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writers

19) Initiating ESL students into the academic discourse community: How far should we go?

2.许多学术论文标题包含两个部分,且中间加冒号,该模式为一般:具体(General: Specific)。

Swales(1990)在分析了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的94个标题之后发现,60%的论文标题采用该模式。Haggan(2004)把该模式称作复合式(compound titles),即:两个名词短语之间加冒号或者破折号。例如:

20) The pragmatics of argumentation in Arabic: The rise and fall of a text type

2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22) The Whorfian Hypothesis: A cogn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3.有相当数量的论文标题采用动词+ing的形式。因为完整的句子很少充当标题,故可省略主语,在动词之后加词素-ing,表达与句子相同的含义。例如:

23)Controlling cultural variations in the preparations of TESOL materials

24) Resisting linguistic imperialism in English teaching

25) Adapting and composing reading texts

该模式(V+ing)又可与模式2合而为一。例如:

26) Improving student writ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ultural adjustment

27) Comparing textual feature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 cross-cultural study

28) Spoken and written textual dimensions in English: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ory findings

4. 有些标题里面包含“towards”,“toward”,后面加“a science”, “a theory”, “an understanding”,这类标题暗示着论文将呈现给读者一个系统的理论或对某一学科领域新的见解。例如:

29) Text production: Toward a science of composition

30)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Toward a functional theory of text organization

31) Vowel phonology of Asian Englishes: Toward a characterization if international English

四、应避免的论文标题

1. A Study of――, An Analysis of, A Discussion of, An Investigation of, 这种使用“研究”、“分析”、“讨论”、“调查”等词语的标题应该避免。因为毫无疑问,论文就是要分析、讨论、调查或者解释某问题。作者需要呈现出的则是更具体的某一研究层面。例如:

32) A study of text types可以修改为:

33) Text types: 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2.不要以介词on来开始论文的标题。英语本族语作者(native writers of English)确实使用该种结构,但也只是偶尔用之。该结构的问题在于,它反映不出论文作者的研究目的,读者通过题目看不出作者的新发现。例如,On Hamlet 与 On Shakespeare's Hamlet,二者均未能反映出作者要研究名著《哈姆雷特》的哪个方面或角度。建议修改为更具体的标题:

34) Fathers and Sons in Hamlet

3.避免过于自谦

类似“试论”、“试析”、“浅析”、“浅谈”、“谈谈”这些词语,出现在汉语论文标题里面是常见的,是作为标识语(MARKERS)而出现的,使标题更看似标题,并不直截了当的体现作者观点。但是,英语写作不同与此,英语写作更加直接,不会使用诸如“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entative analysis”, “superficial study” 等。这些词会削弱学术论文的说服力。

4.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

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与行话(jargon)会使潜在的读者望而却步。

5.除非是广泛接受的缩略语(abbreviations),标题里面应避免使用生僻的缩略语。例如:

35)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可以缩写成TESOL。

6.避免以否定形式(negation)出现的标题,即标题里面避免使用not等否定词。

参考文献:

篇5

学术能力 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

0引言学术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术能力主要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应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以及探究学问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学术能力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在各领域内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英语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学术能力是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关键。语言课程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与外语学术能力的整合是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迫使我们对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重新调整。制定与时俱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学分比重重新设置,剔除偏重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学术性和专业性题材的文章,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满足各个不同起点水平学生的需要,改变单一性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真正达到英语学习促进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的目的。

1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1.1教学大纲滞后陈旧,与本科大纲脱轨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都将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听说等语言技能为重点。中国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的转变,对外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沿用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此大纲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对词汇、听、说、读、写、译各技能的要求在定量与定性两方面都偏低,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英语能力的内在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研究生英语能力的外在要求。既不符合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也没有体现高层次性。1.2课程设置不均衡,学分比重不合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多数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以精读、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以文学赏析、英美文化等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类课程和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学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英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中,基于学术能力的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不超过20%,学术英语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不能最大程度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效率。1.3偏重人文性教学内容,缺少实践性和学术性以精读和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以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费时低效。综合英语精读课文极少选取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等题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而文学赏析、英美文化、新闻英语等课程又都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突出人文性,缺少专业性和学术性。这样培养出来的还是“继承型”、“积累型”学生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少。缺少互动交流式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无法满足研究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所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学评价单一,缺少综合性成绩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有两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基本上每学期成绩都由期末一次性考试确定。有的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参加英语学位考试。这种评价机制缺少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整合,没有量化学生学术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没有评估学生用英语开展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一考定终身”评价体系导致研究生不重视课堂参与、交流和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上不上课不重要。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2调查研究2.1调查工具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某高校2012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攻读工学、理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不同专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旨在了解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度、英语需求情况及对英语教学的建议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9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在参与调查的172人中,女性94人,占总样本的54.7%;男性78人,占总样本的45.3%。说明样本的性别比例趋于合理。从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看, 98.3%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57.1%的学生通过了六级考试,说明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未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标准。从全国统一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来看,80分以上4人,占2.3%;70-79分10人,占5.8%;60-69分62人,占36%;50-59分的66人,占38.4%;40-49分29人,占16.9%。说明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分布在50-70分之间2.2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题目分为教学现状、需求分析和教学建议等多个维度,以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等形式设计题目,旨在了解研究生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对学术英语的需求程度,从而构建基于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TP耿延宏.tif,BP〗如上表所示,Q1关于研究生第一学期综合英语(精读、听力)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的调查,表明80.65%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设置综合英语,尤其对新闻英语、英美文化、翻译等偏重人文性的课程较感兴趣(Q2)。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认为综合英语很必要的原因主要是其考虑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从兴趣的角度,有的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有的是文科专业,有的是习惯了精读、听力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纯粹为了获得学分以便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而选择了满意,这部分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从需求的角度,学生选择了学术英语(Q5)。Q3代表的“专业课老师或导师要求研究生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的数值为88.96%,说明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检索自己专业文献资料的比例越来越高。Q4代表的“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写摘要或论文”的数值为81.77%。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导师要求研究生用英语写论文。“在读研期间,你最想学习哪方面的英语?(Q5)”,79.1%的研究生选择学术英语或双语教学,只有20.9%的学生选择综合英语。由此可见,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搜索和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用英语写摘要和论文。从专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生更需要学术英语。Q6代表的“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能否促进专业学习”的数值为80.11%,说明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与目前的课程设置相比,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机会不断增加,研究生必须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一些基本技能,以便能用英语开展他们专业工作,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3基于学术能力的教学模式3.1以通用学术英语为基础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两种。通用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教学重点是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开设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科技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实践等综合性学术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训练学生听英语专业课程和讲座、记笔记的能力、搜索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的演示陈述能力,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等等。教材选取以通用人文类和通用科学类文章为主,即没有专业背景知识也能理解的科普性文章,如转基因食物、温室效应、计算机病毒等。这些教材内容适合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英语学习自然班的特点,也适合来自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任务式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做”、“问”,整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3.2以专门学术英语为升华专门学术英语是针对某专业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学。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词汇语法、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英语交流策略和技能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和专业情况,开设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商贸英语等学科知识课程,教学内容有明显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内容的差异,如机械、电子类撰写实验报告、法律类撰写法律案件、商贸类撰写商业合同等。同时强调工作场所英语技能,如技术报告写作、会议陈述演示等。教学以专业交际和写作的英语技能为重点,将技能训练融入专业知识课程。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遵循真实性原则上自我设计、自作、自我评价。3.3以专业英语为终极目标专业英语是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能听懂用英语讲述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鼓励学生以组别形式进行专题报告,能够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等,能够把英语熟练应用到所学专业领域,将语言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密切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选取课程原版教材,由海归专业教师、具有很强英语能力的专业老师授课或聘请外籍教师。这一阶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能解决困扰学生多年的英语学习问题,如听全英文课程抓不住重点;阅读英语文献或原版教材速度慢;听英语讲座不敢参与讨论、提问题等。

4结语基于学术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培养研究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将理论知识、语言技能与科研方法等不同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语言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 (6):92-99.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306-308.

[3]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篇6

关键词:学术用途英语;通用英语;大学英语教育

1 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

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llrposes,简称EAP),是指专门用于学术目的的英语。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学术用途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鞠玉梅(2006)将其定义为以帮助学习者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开展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英语讲授模式。袁巧琦(2007)对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为:“学习者进行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所需的英语语言和相关的语言技能”。对比分析以上定义,我们发现其内容是大致相同的,即学术用途英语是集学习者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于一体,侧重讲授学习者专业所需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2 学术用途英语的发展历程

Dudley-Evans and St John(2002)提出了学术用途英语在其理论研究趋势、语言分析方法和教学资源发展方面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语域分析,该阶段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教学注重分析科技英语写作教学中语法和词汇应用规律的技巧(张玲:2007);第二阶段是修辞和话语分析,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该阶段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重心在于修辞和话语分析,即注重语言运用的研究;第三阶段是学习技能和策略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该阶段所关注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技能与策略,将语言学习的技巧与语言知识有机接合起来,使学习者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第四阶段为学习需求分析,该阶段出现于20世纪末,学术用途英语的学习被认为是动态过程,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咨询访谈、审查日志的手段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第五阶段为体裁分析,在近10年得到发展,其教学内容侧重于与学习者期望融入的社会环境相关的体裁教学。

鞠玉梅(2006)将学术用途英语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60年代,1964年Halliday,McIntosh与Strevens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e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对语言学与学术用途英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Halliday等在本书中提出语域分析(registeranalysis)这一概念;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该阶段学术用途英语研究的内容包括对口语话语的研究和对句子层面之上的研究,如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另外,该阶段还出现了新的学术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体裁分析法。

总之,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经历了从注重语言形式到注重语言运用,然后发展到注重语言学习过程。

3 学术用途英语的归类及其分支

根据学习者学习目的的不同,Hutchinson & Waters(1987)将学术用途英语与EOP划分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两大分支。EOP指职业英语,即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实用性较强,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学术用途英语则学术性较强,其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帮助学习者进行研究(鞠玉梅:2006)。但是Hutchinson等(1987)还指出,学术用途英语与EOP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人们可能会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学到的知识以后会用在实际工作中。

袁巧琦(2007)对ESP进行了划分:①有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如会计学英语、工程学英语等);②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课程(如会计师英语、工程师英语等)。学术用途英语与EOP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

学术用途英语还可进一步分为普通专业用途英语(EGAP)和特殊专业用途英语(ESAP)(Jordan:1997)。EGAP是一种超越专业性质的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技能";ESAP则强调某一特定专业所涉及的英语语言以及文化的教学(姚兰:2001)。总之。E-GAP是基础,而ESAP则是更高的形式(Jordan:1997),学习者在掌握了所需的学习技能之后,可以顺利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学术用途英语的学习目标。

4 学术用途英语与EGP以及双语教学的关系

4.1学术用途英语与EGP

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讲授的是EGP(Englishi for GeneralPtrrposes),即通用英语,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语言不受地域、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文体、句法方面的差异也不大(韩金龙:2007)。

目前的问题在于,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与教育部基础司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几乎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蔡基刚:200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高中英语分成六、七、八、九4个级别,达到九级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将达到4500,一般高中毕业生也要求达到八级的3 300词汇量。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规定的词汇量也只是4 500单词;不仅如此,《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还采用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相同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这就意味着,大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似乎要失去生存空间(韩金龙:2007)。

学术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延伸和改革的方向”(韩金龙:2007)。学术用途英语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袁巧琦:2007)。①词汇使用上客观、真实、准确、简洁等;②行文正式严谨;③时态上,现在时的使用频率高于通用英语(雷秀云:2000),过去时使用频率低;④与通用英语比较。学术用途英语较多使用主从复合句,特别是非真实条件句和被动句;⑤学术用途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模糊限制语的使用(skelton:1988,Chart-nell:1994)。

从学术用途英语的语言特点可以看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其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所需的英语语言,比EGP(通用英语)更实用,有可能成为未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发展方向(韩金龙:2007)。

篇7

    编写要求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编写格式

    前置部分: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致谢(必要时)    附录(必要时)

    前置部分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 3号黑体)

    学 号:( 3号黑体)

    指导教师:( 3号黑体)

    专业:( 3号黑体)

    年 级:( 3号黑体)

    学 校:( 3号黑体)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3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2次文献采用。

    摘要1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1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篇8

关键词: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术能力 培养模式 改革

一、引言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某一研究生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规定的培养目标而采用的特定的培养程式,具体包括培养目标的确定、生源的选拔、课程修习与考核、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审及学位授予等环节。[1]然而,我国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能力还很欠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主要归因于我国高校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存在局限和弊端。本文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改革方向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寻求提高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有效的培养模式。

二、学术能力的定义

对于“学术”这个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学术”指的是“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2]本文所论述的学术不再是局限于狭义的学术研究,而是宽泛的学术行为活动,即围绕研究生学术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包括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3]。

三、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研究生是本科生的衔接与升华,与本科生有很大区别,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对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弊端与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核模式单一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是修学分与写论文。两年到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几乎有一半时间都是在修学分,研究生为了通过各门课的考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相关书籍,而忽略了钻研学术,这显然不利于研究生学术意识的培养。尽管有交学期论文的考核方式,但迫于考试压力,学生无暇去查阅文献、整理资料、仔细钻研论文,很多学生都是从数据库中寻找相关文献稍加改进就完成任务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学术能力难以形成。

2.师资力量不足

研究生的扩招导致了研究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研究生质量的下降。我国高校的现状是外语专业的博士、硕导及博导相对较少,而外语专业的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大,就出现了一个导师带数十个硕士研究生的情况,而导师又忙于科研和教学工作,所以指导学生的时间相对不足,这就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质量。

3.学术活动匮乏

我国高校中学术活动整体匮乏,只有少部分知名的高校不定期举行一些诸如国际会议、学术报告等的学术活动,多数高校不重视学术活动和学术氛围的培养。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自行承担学术活动的高额费用,迫于经济压力,许多研究生放弃直接参与学术活动。

4.论文创意不足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写论文了。没有有力的实验数据做支撑,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只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一些创新的观点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然而,面对繁重的学期论文任务,一些研究生为了完成任务而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时间专心思考创新点,写出新颖、见解独到的文章,导致论文创意不足。

四、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鉴于如上所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我认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文献导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指出:“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而没有具体研究的理论则是空洞的。”[4]这就要求研究生阅读大量的优秀学术论文。广泛阅读文献是一种重要的储备知识、启发思维、习得方法论的途径。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没有复杂的实验及有力的数据支持,论文都主要靠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此外,外文文献总是走在国际前沿,其创新性比较强,这对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会有个很好的启迪作用,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营造学术氛围

对于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养成学生学术素养的基石。学术氛围的营造可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活动来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活跃的学术氛围。各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举办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研究生不仅能触碰到很多新鲜的学术思想,而且能从很多勤勤恳恳的学者身上学到治学严谨的精神。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以自由、开放、民主为宗旨,强调探索性、批判性与实践性。

3.培养学术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学好基本理论,还要在教学中渗透钻研的思想,树立研究的意识,以搞研究的缜密态度来对待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品质,是智力的高级表现,也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和灵活的分析能力。[5]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试金石,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闪光点。所以要提高学术的学术能力就需要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5.参与科研工作

潘艺林[6]主张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研究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环境。侯光明[7]强调要处理好导师与研究生的各方面关系,特别着重强调研究生学习要与学术并进。

6.坚持勤于耕笔

论文写作是培养、锻炼、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目的。勤写学术论文不仅能促使研究生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兴趣点,占有学术资源与资料,而且能促使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反思已有的学术成果,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在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的趋势下,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问题突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文献导读、学术氛围、学术意识、创新能力、导师指导等方面训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行的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静,黄正泉.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化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5,(8):34-3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29.

[3]肖川,胡乐乐.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5.

[4]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4.

[5]徐颖,施丽君,王丽燕.研究生学术氛围营造和创新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71-73.

[6]潘艺林.大学的精神状况――高等教育批判功能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篇9

在“文化理论研究”议题下,美国的比肖普教授从冷战时期大学体制的应用转向,美国大学成为学术体制工业,谈文化研究受限于大学制度的问题。他得出结论是未来的文化研究必须超越学科与大学利益,成为批判性思想交锋的场所。托尼・希的发言是“弱势的文学能做什么:德勒兹对帝国的回应”。他认为已有的关于德勒兹论政治与文学的言论,是被分开研究的,而他则致力于弥补两者关系研究的缺失。金惠敏认为文化研究从英国起源时就有反理论的倾向,希望退回到理论的批判精神。他指出威廉斯将“文化”定义为“日常生活方式”已经暗示了对文化的批判精神的淡化和取消。英国的托尼・本内特力推文化研究的“文化政策”转向,发掘文化的“政府性”功能;而中国的文化研究在其远未成熟之时就放弃理论建设而转入文化产业研究。

在讨论“文学与文化”这一论题时,英国的菲利普摆脱了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对立的思路,指出文化研究的出现有着质疑、消解并最终去魅传统上赋予艺术、尤其是文学的价值和真理的企图。然而正是在文化研究的消解活动中,传统的文学与艺术所表现的价值和真理却被激发出独特的活力。它不仅拒绝被取代,而且有以不引人注意的新形式重新出现的趋势。王宁强调辩证地看待两者关系,指出:文化研究一方面试图颠覆已建立的精英文学经典标准,另一方面又补充了文学研究,为重构新经典做出了贡献。陈晓明将作为文化研究的反对方的审美派,放进中国文学语境,对审美与文化研究之争,进行了创作层面的观照。

在“西方文学与文化”议题下,美国的斯通讨论了“西方文化中的宽恕主题”。宽恕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题,他认为宽恕体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莫扎特的歌剧、托尔斯泰的小说与伦勃朗的绘画中。这一主题的源头不在于古希腊与罗马,旧约圣经中也少有体现,是新约圣经使西方作家吸取了这份灵感。曾艳兵的发言以带有中国立场的观点,反对西方标准成为文化中的惟一,甚至是霸权话语。西方经典并不等同于中国的西方经典,必然经过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西方经典永远是一个“他者”。

在“英国文化研究的议题”下,奥地利温特教授的论点与比肖普和金惠敏强调理论批判的观点针锋相对。他认为当今的文化研究就是文化实践,而非理论,而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以及他将学术边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追求,预示了当今社会与文化研究中的“实践转向”。曹莉从文化自觉与文化批评的角度论述了阿诺德、利维斯、威廉斯对我们的启示。这些代表人物为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建构做出了贡献,处于新文化建设时期的中国应该借鉴。黄卓越以“英语文学与文化的离合关系”为题梳理了两者关系的三个阶段。就早期的“文化”观念产生于英语文学研究的问题,他强调从欧洲人文主义和文化的两种形式即生活形态与语言及文本形态来进行观照。

关于“中西文化影响研究”,印度的西蒙・德运用弗洛伊德的“焦虑防卫系统”的理论讨论了印度―英国小说家卡玛卡・玛甘达雅的小说《杯中之蜜》。金元浦指出北京奥运会是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超政治,也超越意识形态的全球化经典文本,是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的双向实践,其内核是全球文化间性。刘洪涛运用在剑桥大学访学收集到的有关史料,讨论了徐志摩与罗素的交游及其所受影响。易晓明对关于宋词的“情景交融”及“含蓄美”等定评,从弗莱的语词理论进行了颠覆,认为宋词是中国的羞文化的载体。

篇10

(二)教师层面的培养路径

1.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是提高学习者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必要前提。以往的听力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缺点。教师多数采用让学生听录音,听后给出答案的方法。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采取多样的形式组织听力课教学。精泛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完成正常的听力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视听材料,如VOA,BBC,CNN等;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利用语音室或接收机听录音材料。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对话或篇章,也可选择英文歌曲或英文幽默小故事;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通过看英文录像、电影等多种渠道进行听力训练。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口语课是由外教讲授,许多学生反映口语课上基本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很少有机会训练,只能被动地听。口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是交际法。“让游泳者到水中去”是交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核心,即实践是学习口语的唯一途径。交际法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从讲授者的身份转为导演者和组织者来参与课堂教学。此外,还可以经常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英语活动,鼓励学生不断实践交流,如组织“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还可以每学年组织几次英语晚会、英语歌曲大赛、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等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提高研究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这项工作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完成。首先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各种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在研究生学位课中采用中英并用的双语教学,黑板及投影片上一律用英语,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一部分用英语一部分用汉语。对专业术语和生疏的词汇的讲解用英汉对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记住许多英语专业词汇并逐渐熟悉英语表达方式,最终掌握并运用它们。专业课教师也可以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如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s选择若干篇论文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科技论文或摘要的写作训练。然后,学生分小组对论文进行讨论,英语教师从语言方面,即语篇语法结构上作具体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