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4:2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免疫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免疫学教学

篇1

【关键词】免疫学 双语教学 实践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31-02

免疫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学科。随着对免疫学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免疫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学已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是指同时用母语和另一种外国语(通常指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授课的教学活动[1]。由于免疫学涉及内容广泛,且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和词汇不断涌现,一些词汇用英语更能展示其本义,使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我们通过对生物学专业学生进行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发掘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英语和口语的学习贯穿于免疫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都具备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在听力和英语交际方面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2]。当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英语进行授课时,学生直呼听不懂。此外,免疫学专业词汇丰富,知识体系抽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3]。因此,要实施免疫学双语教学,必须与高校英语教学相关老师一起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加强学生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和英汉搭配的原则。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先采用英文PPT和英语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免疫学概念和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在辅以中文的解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该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以中文学习和理解知识为主、英文为辅转变成为以英文学习和理解为主、中文为辅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也为将免疫学等其它生物专业学科的教学转化成为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2. 联合使用英文和中文备课

免疫学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而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双语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同时准备英文和中文两方面的备课内容。在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熟练及正确的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同时能辅以中文的解释准确传授免疫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既能同时运用英文理解授课内容,又能通过中文解释深化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对教师来说,课堂双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充满挑战。免疫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学习的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富含丰富的专业词汇。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免疫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课时和授课计划。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英文教材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简明正确的英文表达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对于复杂难懂的概念或理论,教师在英文讲解的过程中辅以中文解释,使学生较易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用英文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发挥网络、多媒体和案例在免疫学教学中的作用

免疫学的知识体系复杂而抽象,许多知识的理解需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其中,将网络、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很好的应用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原本难懂或用语言文字表述很难理解的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并理解免疫学知识[4]。目前,关于免疫学教学的网站相对较多,其中"免疫学信息网"及国内优秀大学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多数能够在网络上搜索获得,同时,国外各大学的免疫学教学的相关材料也比较丰富,包括众多的教学图片和视频。免疫学双语教学离不开多媒体,集合教材、网络材料等各方面信息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联合应用英文和中文描述及各种图片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对于某些较难用以上方法讲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案例来阐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析,更加深入领会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4、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坚持循序渐进授课的原则[5]。首先:针对学生初次接触免疫学的知识,采取举例、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其次,教师应把握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采用动画、图片、线路图和举例等多样化的方式解读这些内容。同时,教师应具备采用精辟语言总结免疫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将丰富的内容总结成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并使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丰富所学内容。再次,教师应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辅以研究性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作为教师如何准备授课内容及采用双语教学进行讲课,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免疫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积极温习所学内容,而温习需要学生和教师同时来完成。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课后积极复习所学内容,并在下一次课时抽取一定时间和学生一起回顾以前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更有效的接受新知识和新内容。

总之,双语教学依赖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协作,教师的英文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学校的支持和辅助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发展程度。我们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听力和口语上仍然存在明显的欠缺,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引导者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应该在英语和中文两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加强自身训练和学习,因为最终的教学成果是通过学生的掌握程度反映出来。免疫学双语教学是大学教学发展趋势所向,同时,越来越多的课程需要双语教学的加入,这是提高我国大学教育水平及和世界大学教育接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阳雨君. 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 2006, 2(1): 79~81

[2] 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 (5): 90~92

[3] 韩德平, 田野苹. 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1): 88~90

[4] 席俊, 免疫学双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整合模式的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12): 70~71

篇2

关键词:免疫学;综述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63-02

医学免疫学进入2l世纪以来迅猛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掌握医学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对医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都非常必要。本文就《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开展综述教学进行介绍。

一、综述教学的概念

综述教学就是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有关免疫学的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与阐述,进而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使学生通过撰写综述增强其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文献查阅能力和基本科研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综述教学过程

1.教学分组。以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1个合班(6个小班共198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医学免疫教学中随机挑选1个合班(6个小班共192人)实施了综述教学,为实验班,另随机挑选1个合班进行传统式教学(6个小班共195人)做对照班。

2.综述教学基本流程。教师第一次课向实验班学生讲明综述教学目的、布置查阅综述基本格式作业—学生查阅综述后相互补充形成基本格式,教师确认—学生自选有关免疫学的兴趣点查阅文献,拟出研究主题(可以多个)—与指导教师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学生针对确定主题查阅、整理文献、撰写综述—指导教师修改综述—学生按指导教师意见完善综述—课上交流总结、提高。

3.效果评价。采用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评价。①学生成绩考核将进行综述教学的2010级实验班与传统教学方法的2009级和2010级对照班进行成绩比较,试题难度、覆盖面、基础知识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a)P>0.05,vs①;(b)P

由试卷成绩可见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P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综述教学能明显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综述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首先,综述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由原来的厌学变为乐学。其次,综述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对本学科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增加。再次,综述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知识方面实现了从单一的课本知识教学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开展综述教学,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渝.浅议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6):312-313.

[2]林巧爱,薛向阳,张丽芳,等.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07-409.

[3]温伟红,杨琨,王春燕.学免疫学本科生理论课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5):487-488.

[4]苗英慧,郭艳丽.如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1,27:204.

[5]吴艳敏,王慧.在免疫学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几点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34.

篇3

医学免疫学处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其内涵丰富,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整体性非常强,各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所以,在讲授每一章内容时,都会涉及到其他章节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抗原”时,必然会涉及到抗体、MHC、免疫细胞等后面章节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都是陌生的,往往难以接受。此外,医学免疫学向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迅速,如:新的细胞亚群的分类、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以及不同亚类细胞的功能、T细胞、B细胞活化时所涉及到信号转导通路等,这些都加大了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较多,而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所以各门课程的学时有限,且安排相对集中,在学习完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这两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就直接进入医学免疫学的学习。由于医学基础知识了解较少,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的认识仍处于大体和细胞水平,对分子水平的知识了解更少,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上,所面临的理解难度大和学生基础差、授课内容多和课时紧张等多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1上好第一堂课——绪论

对于很多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科各发展阶段的主要事件、成就罗列出来,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绪论无实质内容,无关紧要。但是,根据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与后续章节相比,绪论一章的意义更为重要:首先它是对医学生新学一门课程的思想总动员,更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结构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节课的讲述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魅力显然十分重要。

通过深入的教学研讨,我们对“绪论”的讲授进行了改进。首先,重点、清晰地阐明三个基本问题,即: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它,以及如何学习医学免疫学?在讲述过程中,我们以古老的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现今的各种疫苗接种、以及20世纪末的艾滋病(AIDS)和2003年触目惊心的非典流行为例,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好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跟随老师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医学免疫学世界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理论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医学免疫学系统性非常强、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们通过第一堂课的讲授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抗原刺激机体后,免疫系统被逐级活化,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大致过程,即整个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框架;同时留下无数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逐步展开的后续章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2.1运用启发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难懂,照本宣科往往索然无味、效果欠佳,而传统的以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1.1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形象贴切的比喻则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军队,把细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敌人,免疫细胞比喻成战士,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再例如,在讲解免疫三大功能这个重点内容时,同样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免疫系统的第一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它的任务是阻止外来微生物侵入机体,这一任务类似于国家军队保卫祖国,防止外国入侵;第二大功能是免疫稳定,它的任务是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和衰老的细胞,此功能相当于清洁工;第三大功能是免疫监视,它的任务是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此功能就像公安局负责侦破各种刑事犯罪分子。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来进行简单的讲解,往往比长篇累牍的阐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2.1.2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它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通过联系一些常见的疾病类型,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讲到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而肿瘤细胞不表达或表达极低密度的共刺激分子,这样不能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如果将B7等共刺激分子基因转染如肿瘤细胞,即可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类基因修饰疫苗,对清除微小转移瘤,预防肿瘤复发有较好的疗效。将理论知识临床现象结合,有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帮助对医学免疫学理论作深刻理解。

2.2突出重点和难点,减少各学科之间的重复内容

由于医学免疫学的内容纷繁复杂而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取舍。在保持学科理论完整性的前提下精简讲授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及最新进展,对于其他课程讲过的内容,可以一略而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有限的学时内,使理论课授课内容涵盖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生理功能等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2.3强化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有意识地鼓励、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制备艾滋病的检测试剂盒,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4采用赏识教育方法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他们每前进一步,要及时真诚地表扬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推动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我们摆脱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把许多复杂的理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把抽象的过程简单化。这样,不但能够扩充课堂知识信息量,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紧,教学难度大,理论性较强,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融会贯通方面,能达到其它任何讲解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教学效果[4]。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制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在美感上征服学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Flas也常常被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补体部分内容时,采用动画形式演示补体激活的级联过程,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补体知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多,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传统的黑板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因此结合板书,将本课的重点随着课程的讲解一步一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讲的内容起到—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3.2做好归纳总结

在每堂课结束之前,就所学内容给学生进行言简意赅的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明确重点,加深印象,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例如,多种免疫分子(如补体、TNF、穿孔素、颗粒酶以及Fas与FasL等)都具有细胞毒作用,但它们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各异:补体活化后在细胞表面形成MAC,引起靶细胞溶解;TNF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导致靶细胞坏死或凋亡;Fas与FasL结合导致Fas阳性细胞凋亡;穿孔素引起靶细胞溶解破坏;颗粒酶可激活靶细胞内切酶系统,使其DNA断裂引起靶细胞凋亡。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融会贯通,促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所以师生交流除了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课外的交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在线式互动教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因此,我们建立了医学免疫学网络课堂,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教师答疑、网上讨论等几个模块,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这种具有“互动性、实时性、生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篇4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到20世纪中期,医学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和免疫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开始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正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最难透彻理解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基础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且抽象、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知识发展迅速的特点。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拓展提高这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2.1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个特点。情境的选择常常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旧知识、临床病例、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讲授中,用PPT展示免疫应答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填充框架,再补充新知识完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讲授中,我们主要通过图片、影像展现临床病例来创设情境。

2.2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在学生感冒后没有吃药而感冒自愈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吃药感冒也会好?这种抵抗力是免疫力吗?免疫力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引发学生对免疫概念的探究式学习。如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的讲解中,我们根据骨髓移植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谁可能给病人捐骨髓?谁最有可能给病人捐骨髓?为什么?如果一直不能配型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病人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授、书本、网络、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探究协作学习。如在过敏反应的讲授中我们创设了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吃海鲜后肚子痛且有皮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过敏?新生儿和儿童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有风险吗?皮试阴性是不是表示注射青霉素很安全?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怎么办?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找相关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留下课后讨论病例:某医院注射室有病人在等候注射时突然晕倒,抬至急诊室未来得及采取抢救措施病人已经死亡。经尸体解剖,病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较多渗出液。提出问题:该病人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2.4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建构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5拓展提高

我们尝试让有学习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其他学生编辑健康教育资料及查阅文献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3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篇5

病源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现状是其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生物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的 不断开拓和深入,使得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正在形 成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因此,如何围绕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然成为免疫学教学的关键。下面,将就免疫学的教学体会,略谈一二。

1 把握要点和难点

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觉得初次接触免疫 学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在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既能使学生弄懂免疫 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提高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为 此,除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免疫学中的要点和难点,特别要把免疫学的名词概念讲述清楚,并在 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全面阅读教材内容。例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章中的要点 是MHC和MHC分子等基本概念、HLA基因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产物、HLA-I、II 类分 子的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HLA的医学意义;作为难点是MHC分子的两重性。在异体内 MHC 分子作为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能够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在自体内MH C分子在免疫应答中所必需:正是MHC分子以复合物的形式参与了抗原肽的递呈,以此供T细 胞识别;调控各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由此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机制。同时,各细胞因 子的作用以及有别于APC递呈外源性抗原,靶细胞 活化T细胞的第二信号产生均是应当讲清的 难点内容。由此,有利于学生弄懂所学的内容,便于记忆,提高课堂吸收率;有利于学生掌 握最基本知识,获取更多的有关知识信息;有利于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余地,培养自学能 力,提高学习兴趣。

2 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免疫学理论浓重的特色之一是人体中不论免疫系统还是免疫效应分子 (如细胞因子等) 都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各章节知识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学生了解、掌握基本概念、观点、理论、原理等抽象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与学生采取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围绕主线,展开横向、纵向知识的关 联性,分析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使知识结构整体呈现。例如:关于 “肿瘤免疫”一章,与学生共同从肿瘤抗原的种类和特点,免疫应答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和 体液 免疫的发生和部位,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以及参与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功能的免疫 细胞及其作用机制等不同层次和水平加以分析和认识,由此,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一个免疫现 象,一种免疫机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进 一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强化对基本理论的系统、全面认识,又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营造一种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发展锻炼,培养分析综合的逻辑性、多维性、独创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对免疫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还要有正确认识,避免片面的不加分析的去理解以防止 误导学生陷入教条思维境地。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 一些免疫效应分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复杂。 例如, 细胞因子在正常机体内有生理平 衡 调控作用,并可增强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力, 但是如果大剂量长时间外源性投入,就 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运用免疫学知识的能力,应体现在 免疫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3 着眼新发展信息

篇6

1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为适应新的形势,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先进教材和多媒体授课。在此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双语教学方式必然成了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对于其它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由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涉及范围广泛,如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多种免疫分子及其受体信号的发现,为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增加了新的内涵,必将有助于了解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2]。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现今的大多数现代化临床免疫仪器依赖于进口,其仪器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另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医学期刊、杂志和书籍均采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也大都使用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学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这样才能具有获取更多医学信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可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具有通过提高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才能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检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采用网络双语教学是培养符合当今学科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免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优势

2.1  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关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研究的英文原版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英文网络迅速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对目前资源严重匮乏的双语教学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另外,网络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习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理论,力图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3]。这对师生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

2.2  保证高效率的交流与反馈

 

双语教学特别强调交流,面对面交流和通过网络交流是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所特有的两种交互方式。在面对面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强调、补充和辅助语言交流。网络交流的优势在于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空间,例如,bbs、聊天室、e-mail等,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形式来提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3  提供个别化学习空间

双语教学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学习背景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如果按照平均水平确定教学方案,这对学习水平高或低的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网络资源提供了理想的个别化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等选择有差别的学习内容。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效的。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网络可以营造平和的学习氛围,减轻师生英语交流的压力。在网络交流中师生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真实的身份,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他们可以不必顾虑语法或词句的错误,教师可以放下自己的“威严”,随时以“平民”身份介入讨论和交流过程,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这对激发师生双方学习本学科的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3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3.1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术能力、知识视野、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4]。双语教学的任务如果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关,双语教师的选择标准就应该是其外语水平,相应地,专业水平的要求可以放宽。但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专业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对专业发展前沿有很深的了解。

3.2  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几乎没有外文编写的教材,现阶段通行的做法是直接购买国外原版教材,教材昂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易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可否通过图书馆购买教材,然后采取租赁的方法,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地推进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再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由于学科的特点,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检验技术的理解。比较国内外多媒体课件, 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有必要组织强有力的队伍, 加强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5]。

3.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学生的外语基础直接影响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学了近十年的外语,掌握了相当量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也系统地学习了语法知识,但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的现象,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无法深入下去的症结,这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英语教学体制上存在的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弊端。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网络双语教学很容易变成英语训练的场所,完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本意。因此,高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总之,网络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广大高校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将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鲍作臣.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9-10.

[2]赵毅,王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5-76.

[3]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9-11.

篇7

【关键词】 免疫学;中医教学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它的研究深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临床应用与疾病诊断防治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极大地促进对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的研发,同时带动了应用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1]。因此,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现代医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医院校普遍免疫学课程学时较少,学生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医药与免疫关系密切,中医的一些重要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有着密切联系,而现代免疫学在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2]。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五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免疫学为必修考查课,课时为25学时,相对西医院校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反映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又要突出中医特色,按照集体备课制定的教学大纲,主要讲授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导论、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等。在导论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回顾免疫学悠久的历史。免疫学与中医关系密切,早在公元16世纪,我国就利用人痘苗防治天花,为后人发明牛痘苗和减毒活疫苗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介绍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时,突出了免疫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目前,许多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的诊断都是利用了免疫学的实验技术。在讲授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时,课堂提及了Treg细胞是效应性T细胞的一个亚群,进一步补充了Treg细胞在疾病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传统中药有效成分毛萼乙素对这群细胞的调节作用。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学科研究进展和中医药知识介绍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门课程的重视,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往往“课上抄笔记,课后背笔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如在讲免疫应答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便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为什么要注射三针为例,来引导他们思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及特点,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针对一些研究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讲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介绍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让学生思考这一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和减轻移植排斥反应中可以有怎样的应用,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树立了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免疫学一直是学生感到吃力的一门课,其研究的对象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各种免疫分子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名词与英文缩略语繁多,内容抽象,难懂难记。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典型的、生动的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比如: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功能,如果用flash演示,就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免疫球蛋白如何通过Fab段与抗原结合,又如何通过Fc段与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NK细胞活化进而发挥细胞毒作用。动画省去了教师冗长的说理,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

4 结合实验、科研讲解

中医院校免疫学学时较少,实验课相对更少。为了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实验课上,除了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示范以外,还强调了该实验在基础和临床中的应用并突出其医学意义。比如结合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单向免疫扩散来讲述抗原抗体的沉淀反应,这一方法常用于定量测定IgG、IgA、IgM和C3等血清蛋白,让学生充分理解沉淀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在上好理论与实验课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免疫学知识和技术进展迅速,通过查阅文献、参与课题设计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最新进展,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把教研室目前的主攻研究方向、中医药与免疫和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相关学术会议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他们成立科研小组,带领他们进入实验室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步形成,为毕业后开展创新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教学检查: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与综述报告相结合

平时经常性地随堂提问,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采用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检查学习情况。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比如:“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的整个防御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题目综合性强,很难在书上找到现成答案,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免疫学进展迅速,为了紧跟学科发展,并让学生对本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本组织了综述报告的撰写,比如 :“中西医结合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进展”,然后进行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开阔视野。期末考试全面考查综合学习情况。

对于免疫学发展中最新研究成果以课堂介绍、学生查阅文献进行书面综述、交流或讨论等多途径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们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进行了自学、交流和文献综合与写作的训练。

总之,结合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并联系临床及科研实践讲授免疫学,并通过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知识的传授与应用结合起来,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较好,而且有学生在进入重点西医院校或海外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后碰到相关问题仍愿意回头请教,建立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合作关系。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质量

免疫学内容复杂、理论概念抽象和且英文缩写符号繁多,这对初学免疫学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常使学生听不太懂,继而望而生畏。这也是历届学生反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教学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学生所学实践活动,本人谈谈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讲好免疫学绪论开篇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良药",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只要对某种事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地学习下去。因此,在讲授免疫学概述的时候,比如介绍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时,可做适当的比喻,如"国防军、清洁工、公安局",再加一些故事作为引导,这样学生面对的不再是那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再是以前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自然而然的就进入角色,积极思考,记忆深刻,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讲授免疫学应用时,强调免疫疗法是未来临床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器官移植后一系列排斥问题提供了思路,最后总结出免疫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讲授过程中也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说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免疫学的第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好免疫学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我有几点做法:①让学生养好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通过自己预习,找出自己认为学懂得知识,并找出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好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占据有主动权,有的放矢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和答案。②让学生每次课后及时归纳总结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适当的布置一些拓展性强的思考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前后联系、查阅参考资料找到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结构、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③在绪论这一章,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医学免疫学的知识结构特点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去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我经常说:目前临床上许多疾病几乎都与免疫有一定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以后要当好一名医生,要会看病和治病,必须具备有扎实的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不要为考试而学,而要为构建自己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而学。再者,利用简单地流程图给学生介绍医学免疫学知识,各章节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了解医学免疫学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研究形态学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不仅是机制多、概念多,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最后,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会归纳总结,理解记忆,纵横联系,切忌浮于表面的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学会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

3注重启发式课堂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时,往往是先举实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出概念。讲授超敏反应的内容时,先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有哪些过敏疾病,并将临床上常见的一些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介绍给学生,比如,青霉素是如何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讲授医学免疫学要采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以抓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抗体的生物学作用ADCC效应,可以把抗体比作是桥梁,连接NK细胞和靶细胞,从而使NK细胞能够直接杀上靶细胞,这样的比喻轻松帮助学生理解ADCC作用。

4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愉快的课堂气氛

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概念多、机制多、抽象深奥,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满嘴生疏的医学术语在讲台上"说书"的话,只能让学生们越来越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作为一个益友参与到教学当中去,用具有亲和力的表情,优雅大方的姿态,通俗易懂、抑扬顿挫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尊重学生、多引导、多鼓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与学生架起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相互理解的情感桥梁[1]。

医学免疫学知识中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和机制多,也是很难给学生讲解清楚的难点。教师应尽量采用一些形象的动画,幽默风趣的比喻和姿体语言,同时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生动的比喻带给学生对免疫学抽象概念的形象理解,同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与图像动画结合,将难以理解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使得免疫课程生动有趣,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有关理论知识,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讲抗体的结构时,可将每个人伸个胳膊做个"Y"姿势比作是一个抗体,扭个腰、抬个腿,抗体的基本结构就呈现出来[2]。通过这一形象的类比,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 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记忆式的学习。在合理应用多媒体的同时,应该通过丰富的表情、准确的手势、抑扬顿挫的声音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

5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意识

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训练可以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开阔思路,磨练意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协作精神[3]。早日接触科研工作,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本科学生,应要求针对某一疾病共同讨论并促使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拟撰写的主题和方向,然后共同查阅英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共同完成免疫学前沿进展综述的撰写[4]。通过这样的训练,查文献、读文献、最后总结归纳获得对该问题的全面认识过程,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外语阅读和翻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科研经历直接影响学生的将来和职业发展。因此,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创新思维培训、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基点。

6注重学生的反馈与自我评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主要掌握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教师可以在课下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节课随堂测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无记名的反馈一下教师的授课优缺点,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促进其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用心于教学改革,为教师提高能力、提升境界搭建新的平台。

7结论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再觉得免疫学像天书一样枯燥难懂[5]。现代免疫学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可获得新的、更合理的解释。对于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不但要让同学们学到免疫学基本理论,也要让同学们对这门学科的新进展有所了解,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英.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1):80-81.

[2]Seldin P, Miller J E, Seldin C A.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practical guide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promotion/tenure decisions[M]. John Wiley & Sons, 2010.

[3]杨明,刘斌,杨小庆. 医学影像系大学生科研计划训练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6.15(2):93-94.

篇9

关键词 免疫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29-02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munology Course//YUAN Zuoqing, ZHANG Jianyong, PANG Qiuxiang, DENG Hongku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during our teaching Immunology course, including the first class, theoretical contacting reality,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as well as modern multimedia. All of above make our classroom teach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immu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1 前言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因此,免疫学不仅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些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免疫学发展迅速,知识点多、概念多,前后内容不仅衔接紧密,而且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学、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导致死记硬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1]。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免疫学课程的特点,谈谈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

2 注重“首因”,以精彩绪论奠定良好开端

根据“首因效应”原理,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人们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2]。因此,第一堂绪论课非常重要,力争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上免疫学。

绪论除了介绍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外,还通过串联的形式介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突出其前后衔接和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对免疫学发展史的讲解,应该兼具科学性与故事性,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著名的传染性疾病,讲解人们如何应用免疫学方法来预防这些传染病,使学生明白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可以用免疫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解释,很多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治疗也涉及应用免疫学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感到原来免疫学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学习兴趣。

免疫学以及免疫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成果在历年诺贝尔奖的颁发中所占的比例是任何生物医学学科所属的单一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免疫学方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突出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热情和兴趣。

3 案例导入,以情趣促认知

免疫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与临床病例等实际应用紧密联系[3]。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章节内容适当引入相关的临床病例和实验应用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避免照本宣科的讲授和枯燥的理论说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如讲到免疫凝集时,告诉学生免疫凝集就是抗体与颗粒抗原结合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凝集反应是什么,这时引入具体的例子分析,举例常见的免疫凝集反应,如血型鉴定试验。告诉学生血细胞凝集反应抗体识别的抗原是红细胞表明的天然抗原,红细胞在这里扮演的就是颗粒性的抗原,因此能与抗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从而进行血型诊断。

这时还可以引入凝集抑制实验,凝集抑制实验可以用来进行妊娠检测和是否吸食检测。这样理论联系实践的讲授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免疫凝集概念的认识,对以抗原抗体为理论基础的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实验分析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方法驱动,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式教学、比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双语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接受知识转变。

提问式教学 课前可以提问学生上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课后复习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提问,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长时间的讲授。学生长时间听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如在讲授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抗原的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抗原的免疫原性就越大?”讲授完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可以提问:“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如何?”

比喻教学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大家熟知的物品、知识或经验来类比,进行教学的方法[5]。如在讲授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将人体的免疫系统与一个国家的国防系统来进行类比,通过比喻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主动思考,灵活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来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抗体的类别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IgM血清异性IgM水平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双语教学 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英文缩写词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穿行双语教学,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子可以用英语来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英语缩写词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为以后专业英语的学习和阅读英语专业期刊文献打下基础。

5 “教”“研”共进,践行“研究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免疫学的国际前沿动态介绍,也可以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图片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申报学校的创新研究项目,课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来。如讲授抗原抗体反应时,可以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全氟辛烷磺酸对涡虫神经再生毒性研究”进行讲解,全氟辛烷磺酸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对涡虫的神经再生有影响,就可以使用酶标记或荧光素标记的抗神经突触的抗体来检测涡虫神经再生的情况。这样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免疫荧光分析技术,还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去,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6 教学手段优化,多媒体呈现与板书设计相辅相成

免疫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免疫学作用通路和反应机制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4]。如在讲授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时,使用多媒体图片教学形象直观,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免疫学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如果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往往导致教学速度过快,学生难以短时间内接受大量教学信息。尤其是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课堂上可能就没完全掌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适时结合,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不仅能放慢教学速度,而且有利于借助板书的即时性、互动性特征,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7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在免疫学教学实践当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今后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免疫学,不断增强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群芝.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继续教育,

2014,8(10):61-62.

[2]操龙升.浅析心理学“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基础教育课程,2014(24):8-9.

篇10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教学策略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内容多,理论深,更新较快[1],同时,该学科常与其他学科有交叉,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对该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各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本文对400名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对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进行改革,内容如下: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将过去单一封闭、灌输式的教学改变成开放和讨论式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学方法的改变,将过去只重视理论教学改变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三、原来只是一味的讲解该门学科的知识,改变为联系相关学科进行拓展和讲解,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1.2 具体措施

1.2.1 加强实验教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验出现的结果联系起来,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

1.2.2 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涉猎的范围很广,在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和其他的学科,比如药物学、预防医学和传染病学等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的理解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2.3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从报刊中获取新的知识;二、通过网络获取,网络作为现代主要的交流工具,为学习提供的广阔的资源和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学习、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三、继续深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4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是不断深入的,知识内容也不断的增加,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失去兴趣等,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查询来总结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讲授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普通的教学方法立体感不好。多媒体教学作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静态的东西变成动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3],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1.2.5 创新理论教学模式

一、根据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来讲授,例如根据临床上常发生的泌尿生殖道疾病,来给学生讲解霉菌、阴道毛滴虫、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的知识;根据脉管系统疾病,给学生讲解汉坦病毒、疟原虫和布鲁氏菌等的知识;二、根据流行病学来进行讲授,因为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都是流行性的,可以将两者进行横向上的联系,相互融合。

2 结果

2.1 考核情况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情况见表1。

2.1 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见表2。

3 讨论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对这门课程加强重视,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原来普遍应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弊端越来越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根据现状,本文提出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效果显著,因此,作为一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晓静.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23(6): 76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