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基础学范文

时间:2023-03-16 23: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病基础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神病基础学

篇1

1.1方法

1.1.1对照组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实施分类管理,定期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1.2实验组管理方法实验组患者的管理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个案管理方法。主要包括(:1)组建个案管理小组:个案管理小组主要由医师和护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心理卫生人员和志愿者等,主要职责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2)对个案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对疾病的反应、社会和生活功能、药物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患者的现状进行评估;(3)明确问题和目标: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家属协商共同制定管理目标并根据相应的指标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4)制定管理措施:具体说来,就是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心理和身体状况、用药依从性进行考察以制定用药措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和社会关系、适应能力、职业状况、康复依从性和主动性检查进行考察以制定康复措施;(5)定期宣传督导: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慢性病康复指导等活动。按计划完成既定管理目标,对完成情况实施督导。每月安排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调整或修改既定的管理措施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对个案管理的实施予以指导。

1.2评价标准分别采用SDSS和BPRS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和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SDSS包含10个项目,采用1~3分的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BPRS包含18个项目,采用1~7分的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6个月后,2组患者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实验组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管理6个月后,2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1.1评价指标入组时对患者家属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由患者家属自填,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要求陪护家属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总计发放70份,回收有效率100%。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患者入院后3天内对其家属进行第1次评定,第2次评定是在实施护理干预2周后进行。问卷内容:①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包括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陪护家属与患者的关系、对患者病情了解的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属的各种心理状态等项目。②应用SAS、SDS量表各由20个项目,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得总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得到标准分,用于评定受试者有无焦虑或抑郁以及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评分标准为4级,≤40分为无焦虑、41分~59分为轻度、60分~79分为中度、≥80分为重度。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并标明产生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统计各项例数及百分比。

1.2统计学方法将干预前后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患者家属SAS及SDS评分比较(表1)。

2.2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排序(表2)

3讨论

上述评定结果显示:综合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患者的病态表现;陌生的住院环境等共6项,针对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不同原因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表现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因此,护士应重视家庭、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4],同时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社会能给予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鼓励患者家属在面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时,积极争取,勇敢接纳,以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家属普及了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掌握了对精神病患者相应的应对方式,增强了家属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的心理紧张,减少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4小结

篇3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76-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以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1],以髂-股静脉血栓最常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若栓子脱落随血液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栓塞并最终导致“猝死” [2,3]。因此,对HCH并发下肢DVT形成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我科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HCH手术272例,其中术后发生下肢DVT11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HCH手术患者272例,其中术后并发DVT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2~82岁,平均 (53.41±6.71)岁。11例患者均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为DVT,其中左侧肢体9例,右侧肢体2例;中央型1例,周围型2例,混合型8例。11例均出现患肢小腿或大腿肿胀、疼痛、皮温高、局部皮肤颜色青紫淤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10例临床症状均消失,1例并发肺栓塞死亡。

2 DVT发生的高危因素

2.1 疾病相关性因素

HCH患者多有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病史,其血液浓缩、黏稠度高,该类患者多伴有肢体瘫痪,下肢肌肉失去肌泵挤压作用导致血流滞缓,加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加速下肢DVT形成。另外,HCH患者多并发肺部、泌尿系统等部位的炎症,而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通过黏附分子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接触,激活凝血系统,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5]。

2.2 及卧床时间

HCH患者常需绝对卧床,而长期仰卧或侧卧位导致的胴窝静脉淤滞一直被认为是形成DVT的重要因素;另外,镇静剂及肌松剂的使用使患者肢体主动运动减少,下肢肌肉收缩活动下降,静脉瓣膜功能丧失,促使了DVT的发生[6],有报道称,卧床时间超过10d的患者DVT的发生率可达60%[7]。

2.3 药物因素

临床上为了缓解HCH患者术后颅高压症状常大剂量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而该类药物难免导致血流黏稠度增加、凝血酶原释放和血小板聚集,进而增加了DVT发生的几率。另外,手术麻醉剂的使用导致周围静脉扩张和下肢肌肉完全麻痹丧失收缩功能,静脉回流减慢,静脉壁平滑肌松弛,内皮细胞受牵张而胶原纤维暴露,更易导致DVT的发生。

此外,频繁静脉采血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对静脉内膜的损伤[8];深静脉置管的使用,尤其是经股静脉置管的患者DVT的发生率可达21.5%[9]。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HCH发病突然且又并发DVT,栓子一旦脱落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绝大多数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烦躁、恐惧及悲观情绪,尤其肺动脉栓塞患者表现强烈。因此,医护人员应从心理上多关心体贴病人,讲解DVT病因、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恐惧及悲观情绪,使得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3.2 一般护理

3.2.1 早期发现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患者主诉,若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和疼痛时,应警惕下肢DVT形成的可能,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密切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有无压陷。

3.2.2 环境及 将病房温度调至22~26℃,血栓形成后10~14 d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出心脏平面20~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0°,利于静脉回流。卧床患者每3-4h翻身叩背(由下往上,由外而内),鼓励深呼吸、咳嗽,或行雾化吸入,使痰液松解利于排出。床上活动时动作不宜过大;急性期后鼓励患者穿弹力袜逐渐下床活动,适当压迫浅静脉,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但避免剧烈活动。

3.2.3 定期巡视 每4 h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水肿、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每日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并与之前的测量值比较,如患肢周径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处理。

3.2.4 禁止按摩及挤压 禁止按摩患肢,勿用力排便,避免发生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如出现烦躁、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咯痰带血、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 临床疗效; 预后

doi:10.14033/ki.cfmr.2016.31.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41-0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一种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性疾病,诱发因素为围生期缺氧,极易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细胞,引发一定程度后遗症,从而造成儿童神经系统伤残及新生儿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为其神经系统恢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促进儿童后遗症发生率的降低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过程中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焊Тシ椒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家属均知情同意;将颅内出血、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患儿排除在外。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两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并采用统一的喂养策略对其进行喂养。联合治疗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具体操作为:给予患儿静脉滴注20 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66833)+20 ml5%葡萄糖注射液,1次/d,2周为1个疗程。同时在喂养30 min后对患儿进行抚触,在温箱中放置患儿,首先将婴儿润肤油涂抹在抚触部位,分别按摩头面部、背部等,15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运用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对两组患儿的新生儿行为进行测定,分值0~40分,35分为分界,35分及以上为正常,35分以下为异常[3]。同时,对两组患儿的意识、肌张力、吸吮能力、原始反射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若治疗后患儿具有基本清晰的意识,正常的前囟张力、肌张力、原始反射,瞳孔具有灵敏的对光反射,NBNA评分在35分以上,则为显效;若治疗后患儿具有较为清晰的意识,较低的肌张力,较弱的原始反射,较好的精神症状,NBNA评分在30分以上,则为有效;若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NBNA评分在30分以下,则为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钠在哺乳类动物神经组织中存在,属于一种神经节苷酯,对神经元的分化生长、细胞再生等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保护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缺氧缺血急性期中,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钠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对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进行拮抗,使神经细胞膜保持稳定,对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进行保护,对脑细胞在缺氧缺血下一氧化氮合成增加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发的损伤进行抑制,促进氧自由基的降低,对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抑制,对神经递质进行调节,促进脑水肿的减轻[5]。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6],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钠能够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神经组织的发育及分化。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7],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治疗中,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钠能够对患儿的脑结构及近远期功能进行改善,促进患儿致残率的降低。

新生儿抚触也属于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有序有技巧地抚触新生儿皮肤表面,运用手法对新生儿皮肤感受器进行温和刺激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输,促进生理效应的产生,能够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新生儿身心健康。新生儿皮肤具有极为敏感的触觉,抚触能够为新生儿β-内啡肽的分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刺激还能够增加神经营养因子放,对部分受损的神经系统进行修复,促进神经元凋亡的减少。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8],新生儿抚触能够促进新生儿安全感的提升,对其情绪进行稳定,同时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增加胰岛素及胃泌素分泌,为体内蛋白质、糖原等的合成,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发育及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光磊.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59-460.

[2]吴玉芹,黄体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3):137-138.

[3]杨玉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4):109-110.

[4]阳明.神经节苷脂的临床应用研究[J].内科,2009,4(5):782-784.

[5]张矗周伟,卢伟能,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对减轻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 26(1):33-36.

[6]刘静炎.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77-78.

[7]张宝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l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9-50.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64-02

近年来,在老龄化趋势影响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这类患者治疗措施较多,临床症状控制难度较大,而临床护理难度加大,同时临床护理危险性也较高[1]。为进一步探明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可靠护理方法,该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8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新举措进行为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8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CCMD-Ⅲ)[2]相关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明确,住院时间≥5 d。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43±24.56)岁,其中18例精神分裂症,15例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6例;糖尿病史1~7年,平均(4.12±3.0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51±25.48)岁,其中17例精神分裂症,16例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6例;糖尿病史1~8年,平均(4.47±3.5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行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护理,包括血糖监测、精神病性症状护理、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增加针对性护理新举措,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评估 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全面翻阅患者病史,重点查看患者既往史、精神病史、糖尿病史、年龄等主要因素,划分患者的危险因素,护理隐患高危环节等,评估患者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护理计划,与家属协商,修改调整护理计划,鼓励家属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

1.2.2 血糖和精神病性症状控制 按医嘱,及时给药,口服降糖药物者,需及时提醒患者服药,并亲自查看患者完成服药过程,避免患者漏服或不按时服药。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降糖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机理和重要作用,重点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和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等,要求患者和家属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1.2.3 心理干?A和健康教育 精神病发作期,尽量减少探视人数,保持病区安静,让患者充分休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尽量选择态度明确、温和的言语,避免激怒或刺激患者,加重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发作间歇,自知力恢复时,可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病因 ,针对性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了解患者情感动向,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此外,住院期间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讲解两种疾病伴发的机制、治疗方法、家庭护理方法、患者社会功能锻炼。

1.2.4 运动和饮食干预 按医嘱明确饮食治疗要求,必要时为患者制定短期食谱,帮助患者和家属熟悉饮食要求,养成正确饮食习惯。应提醒患者必须严格限制饮食,坚持低糖、低脂的原则,严格控制高脂、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摄入量。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后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尽量在餐后活动,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同时帮助控制血糖,体感劳累后应暂停休息。

1.3 观察指标

定期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统计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血糖水平,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平均值。同时评估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指标包括疾病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等,总评分0~100分, 80~100为满意;评分79~60分为一般,评分0~59分为不满意;该问卷预调查Cronbach α系数是0.87,该调查问卷效信度良好。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入院时,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8例、一般2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44%; 对照组满意12例、一般17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4.36%(29/3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3,P

2.3 ?勺榛颊呋だ聿涣际录?

治疗期间:观察组仅出现跌倒1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1/39),对照组出现2例,坠床1例,意脱管2例,药物漏服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5%(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

3 讨论

篇6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改革;效能提高

精神病医院虽然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但其运营也是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的,在当今环境下,精神病医院的各项经济成本不断增加,所需的开支范围明显增大,给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精神病医院本身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当前状况下,怎样加强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促进其保障效能的提高是一个非常紧急,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内涵

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多种科目的知识和信息。新的医改政策赋予了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新的内涵,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已经不仅是拘泥于传统的奖金的计算以及价目表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需要基于综合分析精神病医院各项财务状况和医保以及其他各方面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具体详细的经济管理工作,从而才能为精神病医院的管理者作出相关的各项经济决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经济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有利于对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还要有利于精神病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也必须有利于充分激发精神病医院全体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利于对精神病医院所筹备的基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必须利于精神病医院的良好运作,并为精神病人的顺利就医提供便利。

二、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

从精神病医院发展的长远来看,目前我国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综合管理人才,多数情况下,精神病医院的管理者都是工作基层一步步的晋升上去的,这些人员主要是医术精湛的医学专家和学者,尽管他们在这医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但是在经济管理这方面却很是缺少相关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由于他们还要负责医学治疗和研究方面的一些事务,这又导致了其精力的分散,很难对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也就成了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障碍。一般来说精神病医院管理人员比较重视财务管理方面,并且也具备财务相关的管理理念。但是却不能像重视财务管理那样重视整个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而这也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配套管理工作的支持。也就难以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另外,如果由一些专业管理财政的人来进行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由于他们不了解医务方面的知识,也很难有效的做好管理工作,提高效能。

2.经济管理模式粗放式。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粗放式经济管理模式早已不再适应精神病医院管理工作,它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绩效管理,利润管理,质量监督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已经很难带来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反而会阻碍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使其难以与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融合,从而导致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取得应有效果,这样一来,精神病医院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最终会导致其持续竞争优势的丧失。

3.无法有效的调和不同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当前的情况看,无论是民办精神病医院还是公办精神病医院,其经营活动均会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难免导致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将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从而影响精神病医院的财政等各方面的来源,其后果将是导致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举步维艰,难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精神病医院的停止运转。

三、精神病医院的经济管理的思路和策略

1.必须推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新医改施行后,对精神病医院的各种运营模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精神病医院的管理模式不能固守陈规,要及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促进横向发展的实现,广泛的吸引有效资金,倡导联合办院的指导方针,坚持你投资我发展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提升精神病医院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实力。

2.要大力发展和培养综合型人才,这方面需要精神病医院和国家的共同配合,要根据当前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这方面缺口的要求,重点培养和发展一批既懂经济管理科学又了解医学的综合型人才,让这些人才来管理精神病医院的经济工作,会更专业,更周全,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3.强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是精神病医院保持优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必需考虑的问题,这要求精神病医院必须以独立的经济型组织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设立相关运营制度与步骤来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例如对于库存成本而言,精神病医院经济管理者务必明确医药材料的需求量、消耗量和价格等一系列内容,以保证合理安排库存减少对流动性资金的占用,从而也降低库存成本。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精神病医院的良性持续长远发展,必须首先找出其目前的问题之所在,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切合实际的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运用于实践当中加强其经济管理,才能最终促进保障效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浅析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

[2]付英华: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问题与探讨.财经界,2010,12.

篇7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病人;管理与防治;社会问题

Managementofpsychoticsincommunity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issuesrelatingofthesupervisionandtreatmentofthementalpatients.MethodsCombiningthetreatmentwithmedicine,psychotherapy,workingandamusementwasperformed.ResultsAfterthetreatmentfor6~8months,19casesrecoveredanddischarged,8caseswereinformedtotheirworkunits,amongwhich3recoveredandtheother5improved,9casesrecoveredbutstillinthehospital(norelativeandworkunit)andtheother1deceasedinthehospitalduetootherillness.ConclusionTheattentionandinvolvementofthewholesocietytothesupervisionandtreatmenttothementalpatientsisoneofthemainmeasuretoreducetheaccidentceventand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society.

【Keywords】mentalpatientsinthecommunity;supervisionandtreatment;socialissue

本文资料源自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由市政法部门批准经公安人员移送的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后果的精神病病人[1]。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7例收治对象为1996年4月~2005年4月由市政法部门交办的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后果的精神病患者[2],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35例,女2例,年龄28~51岁者34例,余3例具体年龄不详。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入院后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心理治疗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4],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工娱疗法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在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5],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6]。

2结果

2.1疗效评估经过6~8个月的住院治疗,经我院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痊愈出院19例(其中本市17例,外埠2例),已联系到病人单位且其单位同意补办住院手续的8例(其中3例痊愈,5例显效),已治愈或基本治愈但无出院条件(属三无人员)的9例,1例因合并躯体病在住院期间死亡。

2.2效益评估

2.2.1社会效益本资料中的37例病人在入院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入院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经济收入概况本文中37例病人除8例病人单位同意补办入院手续并原则同意补交一定数额的住院费用外,其余29例病人不是三无人员就是家庭无经济能力承担病人的住院费用,本院实际收费仅占病人应缴纳费用的十分之一。

3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本文中述及的这类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治疗,就全国而言目前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措施是否可行,仅供政府、社会团体及同仁参考。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尽快草拟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供国家权力机关审定,草案中应规定精神病人的亲属所承担的义务与权利,以及违背了应承担义务的职责;二是政府牵头,集公安、民政、财政、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这类病人的社区管理与治疗的费用;三是在社区内成立精神卫生休养站,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门诊所的医生或护士负责治疗,由辖区民警负责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法制教育,由社区的街道办事处负责安排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这样在保持病人劳动技能的同时又能给患者一定的报酬;四是是否在精神卫生法中明文规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全体人民群众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的经费,由卫生、民政部门共同负责这笔费用的支出。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三无病人及经济贫困的精神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永梅,刘敏.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的调查分析.临床精神病医学杂志,2004,6(14):7.

2朱文轶.精神病人的社会困境.三联生活周刊(京),2002,3:15.

3郝伟,江开达.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240.

4马惠霞.中国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研究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14.

篇8

【关键词】 氯硝安定 氟哌啶醇 精神病性破坏行为

在住院特别是新入院的精神病人中,常出现严重的躁动、攻击及其它精神病性破坏行为。病人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要非肠道给药以迅速控制破坏行为[1]。本研究试图前瞻性比较氯硝安定和氟哌啶醇对急性精神病性破坏行的疗效和副反应。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有冲动破坏行为的新入院病人46例,男10例,女36例;平均年龄31±9.45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诊断精神分裂19例、分裂样精神病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9例、癫痫性精神障碍1例。嗜酒所致精神障碍1例(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冲动破坏行为包括攻击病人或工作人员,破坏物品,自伤撞头等。采用双盲法给予肌注两药,医生用OAS(外显攻击量表)在注射前、后2小时及24小时各评定一次;用BPRS评定严重程度,注射前、后24小时各评定一次;同时观察病人在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的副反应(为更精确证实非肠道用药的疗效,在注射后24小时内不予口服药物)。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OAS基础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注射后2小时、24小时平均评分都明显下降,与自身注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PRS基础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氯硝安定组注射后24小时与自身注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派啶醇组注射后24小时与自身注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注射前后OAS评分、BPRS评分比较(x-±s)

按配对t检验,注射后2小时、24小时OAS评分,分别与注射前自身比较,0P<0.01。注射后24小时BPRS评分与注射前自身比较aP>0.05,0P<0.01。

2.2 分别比较两组注射后2小时及24小 注射后24小时,BPRS减分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OAS减分率,均无显都性差异(P>0.05)。两组在 >0.05(见附表2)。 转贴于

表2 两组注射前后OAS、BPRS减分率比较

两组病人在注射后1小时,均有10例病人入睡。注射后24小时内,两组病人出现副反应为:氯硝安定组除9例病人出现行走不稳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氟派啶醇组出现行走不稳定7例、静坐不能3例、急性肌张障碍2例、震颤5例、心率加快2例。

3 讨论

氯硝安定系苯二氮类药物,自70年代初就作为抗癫痫药用于临床。近年来报道氯硝安定具有抗躁狂、抗焦虑及抗幻觉妄想作用[2],常见副反应有头晕、无力和轻度的共济失调等[3]。

氟哌啶醇是一种强效的抗精神病药,对控制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疗效良好,但副反应常较重而难以避免,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如震颤、静坐不能、扭转痉挛、吞咽困难等发生率较高。有些病人被迫停药或减量,影响急性兴奋躁动的控制[3]。本文提示,对精神病人的冲动破坏行为迅速肌注2mg氯硝安定或10mg氟哌啶差异。虽两组注射后24小时BPRS评分与注射前自身比较结果不同,但两组注射后24小时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氯硝安定组在注射后24小时,BPRS评分也有所下降,但没有氟哌啶醇组下降明显,即氟哌啶醇在改善精神病性症状方面优于氯硝安定。与氟哌啶醇相比,氯硝安定副反应较少,除行走不稳外,未发现其它副反应,可能与用药时间较短有关。提示临床在控制冲动破坏行为时,为避免可能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可考虑用氯硝安定(本研究仅说明氯硝安定对精神病性冲动行为在短时间内有效,是否有预防精神病人的冲动破坏行,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 考 文 献

[1]Carl Salzman,M·D·et al.Parenteral lorazepam versus Parenteral Haoperidol for the Control Psychotic Disruptive Behavior·J Clin Psychiatry 1991,52[4,April].177-180.

篇9

(1.中国政法大学 中欧法学院,北京 102249;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浙江 杭州 311100)

摘 要:目前我国《婚姻法》禁止有关重型精神病人结婚,并将与有关重型精神病人的婚姻一概做无效化处理,此限制侵犯了精神病人及其配偶的婚姻自主权且与《民法通则》对民事行为的规定不一致。根据实践状况和可撤销婚姻制度与无效婚姻制度的不同,区分对待严重程度不同的精神病患者,将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可以平衡婚姻自由与婚姻秩序两大价值并对精神病人的子女和财产权利加以保护,是十分合理的。

关键词 :精神病;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婚姻自由;婚姻秩序

中图分类号:DF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24-03

基于精神病人基本无法承担婚姻家庭义务与优生优育的原则,我国《婚姻法》明确将精神病作为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之一。然而,不分类型的一概将与精神病人的婚姻做无效处理侵犯了精神病人配偶的婚姻自主权以及既已产生的亲属关系的稳定性,且与民法基本精神相悖。本文从目前将精神病规定为无效婚姻事由的不合理性及区别对待轻型精神病与重型精神病的角度浅析将与轻度重型精神病人的婚姻规定为可撤销婚姻的合理之处。

一、目前我国关于精神病人结婚权利的规定及不合理之处

(一)目前我国关于精神病人结婚权利的规定

在我国,精神病人并不享有结婚的权利。《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第十条的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尽管《婚姻法》条文并未明确,但实践中一般将《母婴保健法》中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涉及的疾病作为“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该法第八条明确将有关精神病囊括在婚前医学检查的范围内,又在第九条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在发病期的,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另在第三十八条明确了所指精神病的含义,即“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禁止处在发病期间的“有关精神病人”结婚,无论其有无对缔结婚姻的认知能力;而结婚时处于发病期,婚后尚未治愈的“有关精神病人”,即使办理结婚登记,其婚姻也为无效婚姻。

(二)现行法律对精神病人结婚限制的不合理之处

出于保障后代健康,实现婚姻三大职能与维护社会婚姻秩序的目的,目前我国对精神病人结婚权利的限制体现了立法者对婚姻职能的定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婚内权利义务的实现和优生优育,对社会婚姻秩序和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直接将有关精神病作为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并不合理。

首先,与宪法精神相悖。结婚是带有强烈个人意志的主观选择,只要公民能表达主观意志且没有损害国家、社会或第三人合法权益,其选择就应得到宪法尊重。《婚姻法》选择禁止精神病人结婚的原因之一是促进优生优育,但在某些精神病并不属于遗传疾病,且有其他手段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下直接选择剥夺精神病人结婚权利的做法有倚仗国家强制力管控私权之嫌。同时,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相关问题的解释》规定,以婚姻当事人患有精神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向法院宣告婚姻关系无效的申请主体还包括当事人的近亲属,不利于保护精神病人的自主权。

其次,与《民法通则》相悖。根据《民法通则》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为人欠缺行为能力,或者该行为严重侵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均需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由法院宣告。《婚姻法》在缺乏对相关精神病人行为能力前置认定的情况下,未加区分的一律将有关精神病人的结婚认定为无效,与《民法通则》的规定缺乏一致性。

再次,“无效婚姻在否定既成社会事实的基础上产生,如果刻板的坚持无效婚姻的自始、当然无效,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法律与事实的脱节,并且对其间弱者的打击也是致命的”[1]。目前,婚前强制婚检被取消,越来越多的“有关精神病人”缔结无效婚姻的现象将更为普遍。这类精神病人与其配偶一起共同生活,甚至孕育了子女,一概让他们承担婚姻无效的责任和后果,让原本的婚生子女受到非婚生子女的待遇,在立法逻辑上很难自圆其说。同时不加以区分的对精神病人的婚姻无效化无异于将本处弱势地位的精神病患者置于更不利的地位。

二、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法定事由的理论基础——平衡婚姻自由和婚姻秩序

婚姻的两大价值在于婚姻自由和婚姻秩序,在设计婚姻制度、对某类特殊人群的婚姻权利加以限制的时候也应以平衡两大价值为标尺。由于轻度重型精神病人与重度重型精神病人的不同特点以及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不同,将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可以很好的平衡婚姻自由和婚姻秩序,具有正当性。

(一)以平衡婚姻自由和婚姻秩序的角度区分对待轻度重型精神病人和重度重型精神病人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医学上有轻型精神疾病和重型精神病之分,而在重型精神病中也存在不同严重程度之分。事实上,存在相当部分的重型精神病人对结婚这一行为有认知能力,也能在其不发病时适当履行婚姻权利义务,本文对这部分精神病人称为“轻度重型精神病人”。

对于重度重型精神病人来说,因为其无法认知结婚这一民事行为的意义,也当然无法表达其对婚姻的选择意志以实现婚姻“合意”,法律应主要从维护婚姻即社会秩序的角度禁止其结婚,将与这类精神病人缔结的婚姻完全作为无效婚处理。而轻度重型精神病人,其对婚姻有部分认知能力,也能做出自我判断和选择并与其结婚对象达成“合意”。在限制这类精神病人的制度设计上,不能只注重婚姻秩序的维护,而应注重其婚姻自由的保护,与重度重型精神病人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也与《民法通则》中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效力做不同认定的态度相一致。

(二)将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的事由的合理性

无效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的结合因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婚姻。可撤销婚姻,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因行为人的要求而撤销从而使婚姻关系自始无效的婚姻。在采用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双轨制的国家里,精神类疾病几乎都被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例如,英国1973年的《婚姻诉讼法》将由于精神不健全,一方未有效同意的婚姻作为可撤销婚姻[2],而美国的《统一结婚离婚法》和大多数州的法律则将“一方精神耗弱”作为可撤销婚姻的事由[3]。这种既注重有关精神病人结婚权利又不放弃婚姻秩序维持的趋势体现了上文分析的平衡婚姻两大价值的理念,而我国是否需要借鉴则需具体比较将有关精神病作为无效婚姻事由还是可撤销婚姻事由的不同之处。

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均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婚姻成立的要件,其区别主要有以下4点:

1.违反的要件不同。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最早被一起规定于1900年德国民法典,无效婚姻被设计为违反公益要件,可撤销婚姻被设计为违反私益要件,无效婚姻的违法程度一般比可撤销婚姻的违法程度要高。

2.认定的程序和请求期间不同。有些兼采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国家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认定程序做不同规定,可撤销婚姻必须通过判决宣告撤销而无效婚姻则自然无效。

3.法律后果不同。根据最初的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制度,婚姻被宣告无效的,自始不产生婚姻的效力,当事人之间不具有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于无效婚姻中受胎所生的子女为非婚生子女;婚姻因法定事由被撤销的,撤销之前的婚姻为有效婚姻,撤销前当事人为夫妻关系,所生子女为婚生子女,撤销后当事人之间无夫妻关系,所生子女是否为婚生子女在学术界存在争论。①

4.制度功能不同。无效婚姻调整违反公益要件的婚姻,其后果是自始无效,主要是出于对社会利益的维护,对违法婚姻加以制裁。而可撤销婚姻调整的是违法程度较低的婚姻,有些国家的可撤销婚姻被撤销后其无效不溯及撤销前,可撤销婚姻这一制度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无效婚姻制度的价值在于通过消除非法婚姻对社会的危害实现稳定的婚姻和社会秩序,而可撤销婚姻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针对社会危害性较低但尚存违法性的婚姻给予婚姻自由的适当保护。与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重婚和近亲婚不同,同有关精神病的患者缔结的婚姻既未挑战一夫一妻的基本婚姻制度,也未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婚姻法》对基本于公益无害的精神病患者施以同样的严格限制显然有失公允。同有关精神病患者缔结的婚姻又属于社会危害性较低但可能危害私益的婚姻,因此,由可撤销婚姻制度来调整轻度重型精神病患者的婚姻是合理的。

三、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法定事由的具体裨益

将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不仅可利用除斥期间规则维持婚姻的稳定性,还可以更好的保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子女的合法权益,这种设计兼顾婚姻自由和婚姻秩序,明确了婚姻权利限制的标准,对我国婚姻制度的完善也有裨益。

(一)保护双方的结婚自主权

在普遍承认婚姻契约说的西方国家,婚姻自由被推向新的层面,当事人的合意作为缔结婚姻的必要条件越来越独立于其他人的意志,甚至越过国家的婚姻管理程序使婚姻关系取得法律效力[4]。如果说对重型精神病人结婚权利的限制是出于对精神病人配偶结婚权利的保障,那么这种限制不仅剥夺了有意志表达和婚姻认知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结婚自主权,那些自愿成为有关精神病人配偶的公民的结婚自由同样受到了侵害。如果一方明知对方有生理上的缺陷,自愿与之结婚,在生活上相互扶助,互相慰藉、照料,行使夫妻间其他权利义务,于社会和双方并无害处,法律非要宣告他们之间的婚姻无效欠缺正当理由。

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无效或可撤销婚姻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时,才确定该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尽管与相关精神病人的婚姻并非自然无效,而是需法院宣告,但令与相关精神病人的婚姻自始陷入无效且近亲属也有申请婚姻无效权的制度设计难以保障既成事实婚姻的稳定性,反而使有关精神病患者及其配偶时刻陷于婚姻无效的恐慌中。相比直接让有关精神病患者的婚姻无效,将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可以保护婚姻双方的结婚自主权,婚姻法规定,可撤销婚姻存在一年的除斥期间。轻度重型精神病患者的配偶如果在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则婚姻合法有效,稳定的婚姻关系得以建立和延续。

(二)保障精神病配偶的离婚权利

离婚自由也是婚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精神病人异常的精神状态和由此导致的婚姻义务的不完全履行,与禁婚精神病患者的合意离婚较难实现。

具体到轻度重型精神病人,即使其能够表达解除婚姻的真意,与其进行合意离婚也并非易事。一方面,轻度重型精神病患者在婚前隐瞒其疾病,其配偶婚后才得知其患病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而患有精神病的一方在婚前蓄意隐藏其病情无非是为了促成婚姻缔结,令带有强烈结婚意志的精神病患者主动提出或同意离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轻度精神病患者本身无力承担完整的婚内义务,作为被照顾扶助的对象,其自主提出解除婚姻关系的概率较低,反而存在极力阻挠离婚的可能。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有必要给予婚后才得知配偶患病情况的公民及自愿与轻度重型精神病人缔结婚姻的公民以特殊保护。对婚前不知配偶身患禁婚精神病的公民而言,其结婚的意思表示建立在重大误解之上,赋予其对婚姻的撤销权与《民法通则》有关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规定相一致。而对于自愿与轻度精神病人结婚的公民,尽管其结婚时自愿与精神病患者结为连理,但相较精神正常人员的配偶,其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甚至完全无法享有婚姻权利。法律赋予这类精神病患者的配偶以再次选择权,即在其发现自身无法履行相关婚姻义务时撤销婚姻的权利,对其提供法律上的救济是必要的。倘若自愿与轻度重型精神病患者结婚的公民放弃撤销权,则可在一定层面上推定其具有在婚后承担更多婚内义务的强烈意志,有利于婚姻秩序的维持,若嗣后上述婚姻无法被撤销也无法通过协议解除时,也完全可以利用诉讼离婚制度保障当事人权益。

(三)保护已发生的身份关系所产生的系列人身、财产关系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可推知无效婚姻当事人的子女属于非婚生子女。子女对于婚姻无效并无过错,父母的违法行为不应累及子女,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一严厉的后果对子女来说是不公平的,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5]。尽管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但非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自然血缘联系也不因婚姻无效而解除,将本由事实婚姻存续期间出生的子女置于非婚生子女的地位与事实不符且会使其面临歧视及舆论带来的社会压力。对于可撤销婚姻中子女的法律地位,《婚姻法》并未明确其属于婚生还是非婚生,但这一点可以通过区别规定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加以补全。参考其他国家,英国法规定无论婚姻是否合法有效,只要子女出生在婚姻成立之后,即为婚生;而《法国民法典》第202条规定:“即使缔结婚姻的双方均无善意;婚姻对子女仍产生效果。”[6]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设立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是为惩治恶意当事人,但如果要以牺牲子女利益为代价就并不合理。但从法理上讲,可撤销婚姻在被撤销前的婚姻效力也是得到法律肯定的,所以将婚姻被撤销前出生的子女作为婚生子女于法不悖。

根据《婚姻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无效婚姻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具体到与禁婚精神病的无效婚姻财产分割,由于精神病人本处于弱势地位且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志,一方面协议分割财产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胁迫同意分割财产的现象,则易将精神病人置于不利地位。而在当事人协议不成时法院将根据无过错原则分割财产也因很难证明一方过错与否,或在双方均无过错时导致个人收入仍属个人财产,使重型精神病人失去特殊保护。与婚姻被宣告无效后的财产分割不同,可撤销婚姻被撤销前是合法有效的,因而同居期间的财产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财产制度调整,可以很好的保护弱势一方的利益,进而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增加配套规定以完善对轻度重型精神病人结婚权利的限制

首先,由于需区别对待轻度重型精神病患者和重度重型精神病患者,《婚姻法》应限缩禁婚精神疾病的范围。又由于《婚姻法》有关优生优育的考量,需明确允许轻度重型精神病人结婚的前提,即如果此类精神病可能遗传,结婚双方自愿放弃生育权并配合相关节育措施。其次,尽管从法理上分析,可撤销婚姻当事人的子女应属婚生子女,可撤销婚姻在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实践中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与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并无二致。因此需增加有关可撤销婚姻溯及力及子女、财产问题的明确规定。再次,尽管轻度重型精神病人的配偶在婚姻中将承担更多的婚内义务和家庭责任,但不乏一方恶意与精神病患者结婚后直接撤销的可能性。又基于精神病患者本身所处的弱势地位,有必要规定对恶意导致婚姻无效或可撤销行为的惩罚及相应赔偿。

区别对待轻度重型精神病患者和重度重型病患者并将轻度重型精神病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是建立在实践和平衡婚姻自由和婚姻秩序基础上的合理分类,这种规定一方面可以弥补当前我国《婚姻法》一律将有关重型精神病作为无效婚姻法定事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保障既成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了法律对已经发生的身份事实的宽容,使法律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配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加以补强,这种符合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立法国际潮流的规定不啻为《婚姻法》完善的重要选择。

注 释:

①关于婚姻撤销后所生子女,有学者认为在婚姻撤销前受胎即使在婚姻撤销后出生,仍为婚生子女:巫昌祯.婚姻家庭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66;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婚姻撤销前受胎但在婚姻撤销后出生,为非婚生子女:饶红琼.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法律问题研究.四川大学,2005.

参考文献:

〔1〕杨遂全.婚姻家庭法典型判例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105.

〔2〕夏吟月,蒋月,薛宁兰.2l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210.

〔3〕王竹青,魏小莉.亲属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59.

〔4〕邓丽.婚姻法中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以婚姻契约论为中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0.

〔5〕常素巧.婚姻家庭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50.

篇10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依从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141-02

To explore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in heavy psychosis patients

LV Fang

Gaibei Health Cover of Shangy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6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lore and results of management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zed of 164 psychiatric patients of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results. Results: 164 patients screened 94 patients with severe psychosis, severe mental illness into treatment management programs, through community management after they all recovered.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to implem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will help nursing work to improve patient adherence to treatment,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sychiatric symptoms, the patient and society to promote contacts and exchange of feelings,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 Heavy psychosis; Community management; Compliance; Explore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1]。而精神障碍患者是社会上最痛苦的群体,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是在年轻时发病,很早就丧失了劳动能力。许多患者没有医疗保险,获得的医疗救助等社会支持也有限,治疗费用对他们的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负担,一些精神病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监护,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肇事的案例明显增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精神卫生问题成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2]。而目前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的不足,专业的医务人员的缺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3]。为了使广大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基本的治疗康复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基层的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镇于2004年初将精神病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2010年实施重性精神病治疗管理项目,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2~10月的调查中,本镇总人口2.6万,全镇共有164例精神病患者,各种精神疾病总的患病率为6.47%,其中,男性87例,女性77例;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00例,双向障碍6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45.6岁。管理方式:1级管理人数0例,2级管理人数4例,3级管理人数69例,4级管理人数91例;并对其中42例免费提供抗精神病药物。2010年,从精神病患者中筛查出重性精神病患者94例,纳入重性精神病治疗管理项目中。

1.2 管理方式及步骤

在近几年的精神病管理社区工作中,特别是近一年来从事的重型精神病治疗管理项目工作中,项目启动后,本镇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和“三人爱心”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镇及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制订全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全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组织落实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负责本村重性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每个患者成立“三人爱心”小组,由各村责任医生、公共卫生联络员、患者家属组成,负责本村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服药、随访等工作。建立工作机制,组建镇、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网络人员由精神科专业医师和护士、个案管理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村委会人员和民警、民政助理、残联助残员等)组成。针对不同人员分别开展项目管理、个案管理、规范化治疗、计算机数据管理、民警、村委会人员和患者家属的相关项目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筛选、登记和复核工作。解锁救治项目区关锁患者,发现1例解锁救治1例。结合实际工作,逐步开展对有危险倾向患者危险性评估;个案管理员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进行每月1次追踪随访;对有危险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相关化验检查、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对有经济困难的贫困危险患者进行应急处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职责主要有5项:①承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②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与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③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应急医疗处置。④向精神卫生机构转诊疾病复发者。⑤参与重性精神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2 结果

164例患者中筛查出重性精神病患者94例,纳入重性精神病治疗管理项目中,经过社区管理后均痊愈。至目前为止,随访人数为164例,肇事人数为0例。

3 讨论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性情感障碍等[4]。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5]。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本镇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以镇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镇卫生院为骨干、各村委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系统[6]。加大了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救助和监管,并加强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进了体现人道、有利于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预防精神疾病。让社会大众充分认识精神卫生问题的严重性,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积极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发生,促进本镇精神卫生工作全面发展[7]。

总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管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缓解了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俞峻瀚,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121-126.

[2] 高士元,费立鹏.不同人群对精神病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15(2):107-109.

[3] 胡学军,张伯礼,蔡光先.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与考评续[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270-272.

[4] 李飞,谷德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39-132.

[5]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3.

[6] 张桂华,张万英.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9,16(6):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