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养范文

时间:2023-04-02 14:2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素养

篇1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素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43-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基础,适当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欣赏也是美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情操得到了陶冶,有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提升音乐素养。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借助音乐欣赏,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欣赏音乐最先调动的是人们的听觉,然后是情感,从耳朵的陶醉到情感的陶冶。但如果只是靠听,学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这样也不利于音乐教学。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配上相应的情景或动画,给予学生多感官的刺激,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太美湖》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进入歌曲的情境,笔者用课件对太美湖的景色进行了展示。那是一幅湖光山色的江南美景,一叶扁舟在一望无际的太美湖上穿行,这时候,音乐也随之响起,是那么的恬静、婉约,与美丽的山水相融,简直是天上人间。只有这歌才能表达这景,也只有这景才能配得上这歌,如果有景无歌则略显寂静,如果有歌无景又太觉抽象,只有歌景相融,才感觉流畅、自然。学生在观赏课件时,视觉、听觉都得到了享受。

由此可见,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不应只注重对他们听觉的培养,应运用各种方法调动起他们的多个感官。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角色扮演中来,让他们成为音乐课上的主导者,在刺激各种感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借助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想象能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优秀品质。在听到音乐时,人的脑海中会形成画面,进而与音乐创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感受音乐创造者当时所感受到的美和情感。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音乐作品和创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即帮助他们通过音乐联想情境,进而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闭着眼睛欣赏这首协奏曲,让他们自由想象。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快乐地学习,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梁祝化成一对美丽的蝴蝶,在花间自由地嬉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带领下,获得更为主观的音乐感受。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与作品对话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他们在其中感悟到了作品的内涵,这样的音乐欣赏才是有效的。由此可以说明,欣赏音乐时需要配以无尽的想象力,想象力能让音乐变得更美,欣赏者也能得到情感的升华。同时,想象力还为欣赏者插上了翅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美的欣赏能力。

三、借助音乐欣赏,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的欣赏过程其实是感受音乐和音乐再创造的过程,而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有利于提高音乐创造力。所以,欣赏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欣赏能力,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发散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篇2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通过节奏、节拍限定舞蹈动作的时值和速度,更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及其包含的思想内容成为演员进入角色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音乐展开的过程也是舞蹈演员情绪展开的过程。

音乐对启发演员、激励他们去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远古时代,原始的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一个整体,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时的舞者同时也是歌唱者,音乐与舞蹈地结合在史前阶段是很密切的。古今中外,音乐与舞蹈密切合作的传统在民间歌舞中一直流传至今。

1581年,法国艺术家们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在国王亨利第四、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和大主教的倡导下,创办了皇家舞蹈学院,吸收了许多艺术家(如戏剧家莫里哀、作曲家吕利),使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由此到17世纪,随着舞蹈技巧的提高,各国的舞蹈被组成了固定的形式,按规定的顺序演出,和舞蹈顺序一致,产生了德国的阿列曼德舞曲、法国的库朗特舞曲、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舞曲、任选舞曲和意大利的吉格舞曲,按快――慢――更快――更慢的速度对比构成的“巴洛克组曲”即“古组曲”或“舞蹈组曲”。这一含有合理速度布局的体裁产生,在音乐史上有重大意义,使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如:普赛尔、巴赫、亨德尔、吕利、拉莫等写出了典范作品。遗憾的是这些舞剧均为富丽堂皇的宫廷舞,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也只限于节奏节拍、段落、情绪方面的大致吻合,舞蹈的公式化使音乐的表现力受到了限制。

随着历史的发展,音乐在舞蹈中的功能已经开始显露。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其三部天才的成名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为舞剧音乐在交响性、抒情性、色彩性诸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舞剧音乐达到了和交响音乐、歌剧音乐一样的思想深度。这样的音乐,使缺乏音乐素质的编导和演员难于处理,他们采用老一套做法任意删节改动,音乐的完整性和戏剧构思遭到破坏,使《天鹅湖》首演失败。

交响音乐和歌剧是音乐中最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当代舞者要去理解它,并用它创作出好的作品,舞蹈工作者音乐素养的提高,对舞蹈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音乐素养直接影响舞蹈工作者的发展

在舞蹈表演领域中,演员充当着舞蹈美的直接创造者,舞蹈者在舞台上所展示的审美价值直接取决于演员本身的艺术水准,因而他的知识层次、审美观乃至他的想象能力和身体表现力,特别是他的音乐素养,都决定着他是否是个好演员。

舞蹈成为音乐之形,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和声织体,到舞蹈中的元素、动律、主题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我们从旋律的乐旬中,能找到舞蹈表演语言化的根据;从音乐的和声效果中,能找到舞蹈表情的动机,从音律、音型中,能找到舞蹈的动律、语气与分寸感。

音乐还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的余地,也提高了我们形象思维的能力。难怪雨果也称“音乐是思维的声音”呢!当我们用心灵去感觉音乐时,就会感到无数的意象和感觉都随音乐涌出,成为我们表演的情感之源和内心的动力。

当前,我国的一部分舞蹈工作者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尚未重视起来,因而妨碍了舞蹈作品的创作。

(1)在编导方面,有些习惯于使用“长度表”,不能认识自己所需的音乐性质,在“长度表”上不能标明自己真正的要求,使得音乐一改再改,难以如意。

在按照已有音乐进行创作时,也有不能理解和处理音乐的现象,使舞蹈与音乐不仅主题、立意不能一致,就是节拍、节奏也不能统一起来,常表现为两者不能“同步”,还表现为编导名义上是以音乐来进行创作,实际上是为编好的动作找“伴侣”,这样一来漏洞就更多了。

(2)在演员方面则表现为舞蹈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而使自己的表演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述诸多现象,使我们感到造就一批懂得舞蹈的音乐工作者和懂得音乐的舞蹈工作者迫在眉睫。

只有舞蹈工作者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够具备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并在音乐的启示下发挥艺术想象力,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

三、怎样培养舞蹈工作者的音乐素养

要使舞蹈工作者的音乐素质得到全方位的、系统的训练,应包括以下几个培训过程:

(1)视唱、练耳

培养舞蹈工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力,尤其是感受实际存在的多声部音乐的能力,打下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要多以五线谱练习为主,借助键盘乐器钢琴,使之迅速提高。

(2)乐理

随着舞蹈工作者对音乐感悟的不断加深,应不失时机地加强他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这是通往音乐殿堂的必经之路。乐理知识可包括音高、音律、调式、音程、和弦、节拍和节奏、旋律知识等等。学习乐理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可以在视唱、练耳的基础上再辅以钢琴的练习,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练习生动起来,同时也调动了学员们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感悟力。

四、音乐欣赏

在舞蹈工作者对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提高的基础上,知识面也已经扩大的条件下,通过音乐欣赏博览音乐作品,使他们充分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体会不同音乐作品带给他们的感受,丰富和武装自己的音乐鉴赏力。

篇3

人文学科 教师素养 知识技能 职业道德

一、音乐学科之人文教育本质

科尔伯特曾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学校教育之品格获得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当然是各学科课程。其中人文学科对人品格的获得应该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因为人文学科的贡献主要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意识’,在于‘以一种知识和教育领域所没有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价值观念。”①而科学学科从整体上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意义等与人的品格紧密相关的东西,因此,以审美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之艺术学科在其中必应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音乐学科必定成为人文教育中坚,为国人品格的获得与培养发挥其独特效用。

笔者从人文学科角度、通过对人文学科教育本质的论述,意在阐释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核和音乐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强调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师素养构成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实施者——音乐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因为首先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塑造者。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因此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音乐教育质量好坏。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优劣关键在教师素养。

(一)知识技能素养

1.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理论及音乐文化知识。笔者称之为基础素养。

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包含: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论类知识。歌唱教学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钢琴弹奏技能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确的触键、恰当的情感处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挥技能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合唱与指挥能力,包括: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作品的正确把握处理、基本指挥技术以及组织排练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乐创作方法与作曲理论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指音乐专业知识,包括:曲式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和练耳、乐器知识(除通用乐器外,还要了解其他民族乐器,以及电子乐器)。音乐史论类知识指基本音乐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包括: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上述诸多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为音乐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即音乐辨别或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音乐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也是具体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生的演奏、演唱,还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演示,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导,以及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自学能力,包括音乐欣赏,无一不与音乐听力密切相关。因此,音乐听力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艺术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

艺术技能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应该掌握的除音乐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技能知识等。笔者称之为必要素养。

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音乐学科综合课程之“综合”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音乐学科与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二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就是说音乐是其他艺术所必需的,艺术是非艺术学科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必须结束音乐教育的“孤立”状态,我们必须建立“大课程”观念,必须把“音乐”放入“整个艺术”中来考虑。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预下,包括有四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样表述:艺术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四门艺术学科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结构与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素质的复合型,要求音乐教师知识文化的多元性。依据《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应包含:基本舞蹈技能与其相关舞蹈知识及一定舞蹈编导能力,简单美术技法(素描、色彩等)与相关美术知识,简单戏剧表演能力与相关戏剧知识。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具有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素养。如一定文学知识与良好的文辞能力、基础哲学、美学及历史知识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笔者称之为工具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

1.音乐课教学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其他艺术知识技能)的能力,简单乐器教学技能,音乐欣赏教学能力,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这里笔者特别提及一下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因为音乐教育之创造性已经是国际现代音乐教育的集中趋向,也是“新课标”之突出要求。创造性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空间的拓展。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21世纪的学校音乐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机会,更应该满足绝大多数人音乐体验的需求。他建议21世纪的音乐教育内容应拓宽更多的表演机会,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为一种音乐创造方式的即兴演奏方面。“雷默认为,我们受音符束缚的表演文化已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和衰退。表演者一旦离开乐谱,表演音乐就会瘫痪和麻痹。我们不能回到一种非记谱的音乐文化,但我们一定可以在普通音乐和表演方面为我们的学生展现各种通过即兴在表演中获得的各种充满创造性的愉悦。过去的音乐教育倾向于过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确的音’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机会来指导所有的孩子作曲,因为作曲是一种音乐思维和认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国DBME以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来学习音乐。其中创作包括即兴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在创造性音乐教学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表演(包括即兴表演)与作曲两项素质。

2.一般教育教学技能。内容为: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学生学习客观正确评价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包括普通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知识。教学论知识包含教育、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知识等。

4.治学与研究能力

治学与研究能力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自我学习研究能力、经验交流观摩能力以及教师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师治学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学与研究能力。

加里宁指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前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适用。

当前,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笔者称之为教师学者化),已是中国教育大势之趋,这势必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学与研究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同时,音乐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淘汰与更新日新月异。

(二)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什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在道与德的关系上,古人称:“行道,有得于心,谓之德”。行“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称为“德”。可见,“‘道’具有客观性,是外在对人的客观要求。‘德’则具有主观性,是人内心获得的信念、意识和品质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 ’的内化。”⑤

可见,道德应是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我们应注重教师“内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观的规范、原则。我们不能把师德仅仅诉诸于条例与规定。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汉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强调:“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他提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确指出:“善为师”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师德。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的内涵主要包括:

1.敬业与奉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师——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笔者认为,敬业与奉献是师德之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心中有爱。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活动基础是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所以爱心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师德素质之内因。这种爱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爱和对教育对象的爱。教师内心的爱外化为爱岗敬业之实际体现,乐教勤业之实践行为。卢梭曾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它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笔者认为,当代教师真的需要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则说,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无名无利、清白之事。

2.修养与言行

笔者认为修养与言行是教师“道行”之表现,是教育者知识水准、人格修为、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之融合。而如是之修养综合外化为教师言行,教师个人之范行,言行是修养的体现和反映。两者既独立又联系。教师修养与言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对学生内心影响更深入、更久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修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在修养、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实现自身修为的提升。当然,人的修养需要一生来完成。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乐教师用一生来谱写。但关键是我们要去做,因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

总之,师德是教育之车轮,教师之羽翼;师德是教育教学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这要靠教师的德行、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才能、教师的高尚人格。

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要求音乐教师素养多元性,笔者概括为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素养涵盖音乐技能知识、艺术与其他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及治学与研究能力;师德素养包括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两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音乐教师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音乐教学首先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紧密联系,但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决定于师德水准高低。综上所述,做一名音乐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做一名音乐教师又是非常荣尚的。正如卢那卡尔斯基所说:“教师是博学多才的,并且是国家中最可爱的人……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像教师那样对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人们的典范。”

注释 :

①列维·史密斯著,王柯平译.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第247页.

②③④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赵宏义,于秀华著.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第3页.

参考文献 :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素养培养;对策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摆在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从事音乐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近6年,通过教学及学生管理深刻的体会到,我校升格为高师后,受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分述如下。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据有关文献资料,发达国家的教师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对不同层次教师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而我校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不明确,原因在于现阶段学校仍未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将之视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不是儿童教育的专家,要求他们以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为主,等同于中学音乐教师甚至专业音乐教师。

首先,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其热情和耐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简言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音乐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宽广而强调通识教育。第三,热爱小学教育工作,愿意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思想。第四,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在教学中。最后,在教育理论方面,应该熟知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培养单位为了提髙就业率,淡化了培养目标,为学生在未来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其它工作奠定基础,以期完成上级规定的就业率指标。

二、生源素质整体较为低下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因为生源严重不足大幅降低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入学的成绩普遍较差,有的学校学生入学成绩竟然还达不到普通职业中学学生水平,这样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无疑会影响未来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的小学,只有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处于崇髙的地位,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小学音乐课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属于所谓的副科,不足以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报考音乐教育专业。日本和德国的基础教育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编制,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很高,这样即使入学要求很高,仍有许多人报考,给培养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我国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釆取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比例失衡、设置随意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普遍强调专业技能,忽视教育课程在培养音乐教师中的重要性。由于目前社会对音乐教师的价值评判标准仍然停留在教师的某项技能的水平是否高超上,教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获得的认可远不能与其在技能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所得到的认可相比,这种价值评判标准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音乐教师培养单位的培养计划的制订。另外,学校对小学教育及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了解的不够充分也是一个原因。

2.课程设置有疏漏

据调查访谈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直到临近毕业仍然不能说出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从小学就开始认真学习音乐,就可以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考试、就业中就可能多一种选择,这仍然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无疑会造成教学中的技能至上,从而背离国家提倡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同时,师范学校的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小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然认识不到自己将来所从事专业的价值,因此也就长期使音乐屈就于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之下。这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所从事专业的态度,难以使学生真正尊重音乐和音乐教育。

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计划中没有设置中国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也没有涉及到关于世界音乐文化的课程,在未来的教学中,遇到让小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问题必然会感到处理有困难,教师就可能弱化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

3.课程内容偏离培养对象

从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角度看,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基本上延续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育类课程内容宽泛、适用的面太广等方面,从根本就脱离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误认为只要掌握了成人軟唱的方法,以后教小学生是轻而易举的事.其实儿童歌唱发声与成人歌唱发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考虑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是不会获得明显效果的。同样,在合唱指挥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热衷于指挥的技巧,合唱曲的难度等技能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合唱队的组织训练、合唱队员的选拔、童声合唱的发声方法等内容的学习;钢琴训练注重技巧,学生可以弹奏高难度的曲子却不能在教学中弹好即兴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技能,但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具有非常高深的技巧,只要教师能够把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成功地让学生接受就可以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应该改变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学科专业技能的高精尖,而是貼近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比如钢琴课就应该加强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为简单的儿童歌曲配弹合乎歌曲风格的伴奏:声乐课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尽快让学生接触儿童发声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成人与儿意发声的区别并在实践中验证:开设多种乐器的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乐器演奏以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技能为教学服务等。

因为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首先把小学生作为一个人放在关注的中心,懂得支配学生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同时必须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教书和育人都得心应手。这些都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必须貼近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

四、教育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实施不规范

从调査的情况看,学校的实习时间为八周左右,去掉一周的见习时间,学生的实习时间才六、七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转变,更谈不上全面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现在的教育实习都打着分散实习的旗号,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导致实习的指导与监管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环节就被忽视了。

对教育实践环节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应该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专家。这不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可以完成的。另外,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数量较多,而周围的小学数量不足以容纳这些学生实习;分散实习后因为时间、人员以及经费的原因,又不可能指导、监管到位;实习学校则抱着不是自己的责任这个态度对待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也没有切实担负起指导和管理的责任,种种原因导致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主要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招生考试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延长并规范教育实习等方面,限于篇幅,另以专文形式以作详述。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2]王玲.浅谈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3).

[4]唐华生.扩招形势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J].云南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篇5

(衡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刺激了经济物质生活,也对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培养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望对今后的中职音乐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音乐素养;中职学生

音乐素养是了解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前提,同时也是新课改下中职音乐教学的目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若没有音乐素养,也就无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因此,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创造力有重要作用。也就要求教师只有深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

一、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已明确要求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改革出发点,并且以其为核心,最终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我国自2001年起,教育部为了贯彻实施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特别要求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中职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优异对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职教育阶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若一个人缺少音乐素养,如同一个机械的歌唱者,并不懂得该如何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此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情意素质、智能素质等有紧密联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感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增加音乐欣赏的训练和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运动控制等方面发展,还可进一步开发其脑功能。为此,培养中职生音乐素养较为重要。

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整合基本乐理知识

乐理包括节拍、音程、调式、和弦、基本曲式结构、特性及记谱等多方面,是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还是学习音乐如歌曲写作、演唱、演奏、和声等专业技能的前提。因此,想要拥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就必须掌握乐理。此外,学习音乐的另一门基础则为视唱练耳,属于识谱技能教学范围。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练习识谱,通过视唱大量音乐主题旋律和片段获取大量音乐养料,并不断积累所练习的音乐素材,长此以往形成具有自身代表性和独立性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资料。练耳在于丰富内在听觉,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和记忆能力,从而增强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和对乐谱的理解能力,脱离任何一门就会失去理论上支持和指导。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类型,其方法是教学中的关键步骤,从人类开始涉及此项活动具有了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创造。教师可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大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此类教学手段以立体化和生动化加强了教学内容节奏感和情境、情趣及情感的投入,再配合详细的解说和实践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赏析课中观看著名作曲家经典曲目,从中了解其风格和题材,之后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让学生从作品中学习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系,如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师应在中职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后鼓励其参加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活动中充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音乐教学的延续都借助课外音乐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和才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全面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如教师可借助校内社团和各种艺术组织开展音乐活动,以此进行艺术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音乐比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从实践中体验音乐和其中所蕴含的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中职教师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要求教师首先应具有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其次要掌握符合当下学生审美的音乐知识和弹唱、形体表演、乐器演奏等表演能力;最后还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不断更新自身涉猎范围,加强创作改变能力,引流学生以多元素风格多音乐再创作,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

(五)提倡因材施教

中职音乐教材在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及其提高艺术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教学较为重要。此时,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查看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较容易接受的,通过什么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应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足活动空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学生了解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应始终以艺术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认真研究音乐教材,努力挖掘教材本质,帮助学生对音乐素养内涵的理解。同时,在培养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多种信息和教学手段的融合,逐步扩展自身知识面,用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全面提升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燕南.中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经验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

篇6

我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追求学生专业表演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表演技能考核非常严格,甚至有教师只要求学生进行技艺的训练,音乐的学习在国人的印象里就定义为了单一的演奏技艺学习。

很多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训练专业音乐技能,有的在音乐表演上的成绩非常卓越,但是却“大器不成”。其实,单一的音乐表演技能学习,只是在技艺上非常熟练,但是对于音乐中赋予的感情,表演者并不能理解揣摩,更不可能带有情感的去表演作品,使得整个音乐表演的过程只是一场表演技能的展示会,从根本上忽视了音乐表演的本质—传递情感及感染听众。没有理解的音乐演奏必然没有情感,注定是失败的,再纯熟的演奏技巧也不能像观众传递作品的感情,观众根本无法从中获取感动,这样的演奏者是失败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许多孩子小小年纪便会使用多种乐器,并且乐器的专业表演技能能够很简单的达到最高技术级别,但是这些孩子在音乐学习上非常的认真刻苦,但是其文化课程不被重视,只攻技艺的学习,最终使其成为了文化的“差等生”。

并且在长大后,也很少有人能够成为有卓越成就的音乐艺术家,顶多就是一个音乐表演技能的传播者,靠着娴熟的音乐表演技能混口饭吃。这种现象在我国是很普遍存在的,其令人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不再只是一味的钻研学习表演技巧,更是要学会音乐赏析,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使音乐的学习更加全面,培养全面的音乐人才。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素养;音乐鉴赏;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33-01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音乐感受和鉴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一、闻乐律动,培养乐感

节奏在音乐鉴赏学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倾听一些节奏欢快的歌曲,并让他们闻乐律动,增强学生的乐感,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学习情绪更为高涨。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伴以肢体语言,将更好地理解并表现音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聆听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并尝试根据音乐进行律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乐感。在学生随音乐而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唱出歌词。如在学习《拍手唱歌笑呵呵》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具有律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念一念,唱一唱。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随乐而动,尝试自己找到节律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倾听音乐过程中的感受,并按照感受来设计出统一的动作,一起随着音乐统一动作。在唱到“你的眼睛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将手放在脸颊左右两侧分别拍手,在唱到“有呀有个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做出“爱心”的动作,放在心口,然后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相对击掌。在唱到“对呀对面坐”的时候,则可以单手和自己的同伴击掌。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置喜欢的动作,随性而动,感受音乐之美。肢体语言能体现倾听者对于音乐的即兴反应,学生可以根据音乐旋律的缓急来变换自己的肢体动作,体现自己对节奏的感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且表现欲望强的特点,让学生一边倾听音乐一边尝试律动,增强课堂的活力。

二、辨别情绪,体验曲风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外民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并辨别音乐情绪,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曲风的不同。除了地域性以外,节奏、速度、力度、曲式等音乐要素的不同也会使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曲风,让学生尝试辨别音乐情绪也能够促使他们理解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很多乐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曲风,例如,《快乐的小木匠》就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师在指导学生倾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着重品味歌曲中展现的音乐情绪,并谈谈自己倾听音乐之后的感受。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小木匠很能干,什么工具都会用,他的工作很快乐。”也有的学生表示:“大家都夸奖小木匠,所以小木匠很快乐。”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歌曲的风格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指导学生歌唱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同一首歌曲,看看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歌曲的情绪。如在学习《小黑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慢或者快的速度来演唱,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学生提出:“这首歌曲要掌握合适的速度,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诙谐的感觉,必要的地方还要停一拍,这样能够显得更加俏皮。”在感悟中,学生已经了解到速度、节拍等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也会对歌曲的曲风产生影响,他们的音乐素养也随之得到了提高。通过辨别音乐情绪,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曲风,并尝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曲风的变化,这对于他们深入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三、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来展开联想,尝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主题,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有很多音乐作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意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尝试展开联想,描绘自己在聆听过程中出现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促使学生在抽象的音乐中得到具象认识。如在学唱《闪烁的小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我好像躺在床上,抬头看着天空,天空有好多小星星闪烁,好像很多俏皮的小朋友躲在黑夜里。”还有的学生表示:“我仿佛乘坐一只宇宙飞船,飞到了天上,星星都在我的身边闪烁,我想要伸手去碰它们,它们却又灵巧地躲开了。”小学生往往具有无穷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展开联想,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增添兴趣,得到独特的感受。教师可以整合各种形式,让学生尝试用说、画等不同的方法来展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给学生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基础阶段,也是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能够融入律动、表演、感受、联想等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将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要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究。由于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所以我们应该把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来抓。

一、幼儿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不同,她们的音乐理论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我们强调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素质培养,而不是让幼儿教师达到音乐家的水平。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了。“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素养,”这是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共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并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的理论,使音乐教育能够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幼儿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还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声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纠正幼儿的发声错误,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果一个合唱的群体发声基本上都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群体的合唱水平就比较高,反之,效果就不佳。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歌唱的发声机能,主要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直接控制的,同时人心理上的意志和感情也有间接的调解作用,而后者应该是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技能。

三、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分辩声音优劣的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当教师面临一个发声能力还不强的幼儿群体的合唱声音时,教师必须具备分辩声音优劣的听觉能力,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声音观念。所谓的正确声音观念,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所要教学的乐曲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都有较熟悉和清楚的掌握,形成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声音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幼儿在演唱中的正确与错误。这种声音标准的形成和掌握是靠教师平时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判断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幼儿在合唱时集体成员同时发声,在群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判断其中某一个人的发声特点及其正确与错误,还应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发声特点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再次,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规律。歌曲是语言和曲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是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正确咬字、吐字就成为歌唱艺术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咬字和吐字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咬字和吐字,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这一项素质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不仅能用普通话作为平时的交际工具,还要在音乐教学中用准确的普通话把歌词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把正确的发音标准固化在记忆之中,并形成一个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客观标准,当幼儿在演唱中出现了错误发音后,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幼儿对语言的正确发音。

四、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指挥音乐的技能技巧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正确、清楚地作出指挥的各种拍节图式,才能使幼儿迅速理解音乐语言并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音乐节奏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教师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幼儿,使其正确演唱,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平时应对各种指挥的拍子图式准确掌握,正确演示,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基本功。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用一定的指挥方式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演唱达到最佳水平。因此教师的指挥动作不仅应该准确无误,还应该美观大方。也就是说,教师指挥的每一个动作和手势都应符合美学的要求,都应有音乐的旋律感觉。在指挥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歌曲的思想感情、风格,音乐的旋律、速度,音乐节奏的力度及对乐器的轻、重要求等不同内容将指挥拍子图式以线条化的、音乐化的形体语言演示出来,使幼儿群体能以整齐、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悦耳动听的歌词,演唱出歌曲中的美好思想情感。

篇9

【关键词】音乐欣赏 人文式 学科综合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初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就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素质教育出发,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做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

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一,音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音乐与历史的综合

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复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我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诞生以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1935年,由剧作家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2、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我在上春之声《渴望春天》时,引入了朱自清的《春》中的片段,升华主题,让学生明白:“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春天,在新学期的开始为自己定好生活学习计划。在学习《雨花石》一课中,我引入了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让学生铭记历史,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3、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是一种美育,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色彩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是相通的,通过对色彩、图案的绘画、观赏,也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以欣赏为主,融合绘画,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易于理解作品,又能发展学生多种技能,充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联想与表现能力。例如,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时,我们让学生初听乐曲后选择一种颜色来表示这首曲子的情绪。大多学生会说热烈奔放,用红色;有的同学说乐曲很嘹亮,有一种辉煌的感觉,可以用金黄色。又如,在《瑶族舞曲》中,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乐曲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在欣赏《渔舟唱晚》时,甚至让学生边作画边欣赏,把听到的内容画下来,让学生由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用美术作品来表达。

二,重视音乐与学科的综合

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1.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材中,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杵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多快乐呀多幸福》是藏族的民歌。通过演唱或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又如《樱花》是日本歌曲、《划船曲》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欣赏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2.丰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音乐的音响,也来源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信息和具体的形象。例如欣赏《黄河船夫曲》,当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悠久历史,看到壮阔的景观时,必然会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听着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看着船夫们同风浪搏斗的画面,朗诵着光未然激情澎湃的诗句,丰富的文化激活了音乐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滚滚洪流之中,为黄河的壮阔所感动。

3.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在感受《渔舟唱晚》情绪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创编歌词,其中很多句子都来源于古诗词,例如:山苍苍、水茫茫、船似箭、桨激浪、歌声随风扬。鱼满仓、心欢畅、踏浪归去月如霜……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学过的知识,既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语文水平,从而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艺术,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人文素养式的音乐教学,毫无疑问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地发展,但作为教师更要做到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做一名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合作伙伴与共同研究者,并具备一定的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乃至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育人功效。人文素养式的音乐教学也将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篇10

一、合理加入生活化音乐教学素材丰富音乐课堂内容

音乐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选取合理的、生活化的音乐教学素材,并充分运用电脑音乐软件等教学系统,构建新型的科技化的音乐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锻炼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和感受音乐,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音乐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为学生带来全身心的享受。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自主动脑思考的过程,没有做到从内心深处去欣赏和感受音乐。而音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潜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找到音乐教学的突破口,一方面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关注和欣赏一些著名音乐曲目,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究,才能逐步提升音乐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优美的音乐来丰盈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让学生有良好的态度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应对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二、高效实施音乐教学策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古典音乐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古典音乐。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特殊乐曲演奏形式,正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采取一些积极的教学策略,多给学生讲解一些古典音乐理论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多以抒情乐为主,能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交谈式的亲切氛围,能表现出音乐最纯真和最自然的内涵。只有高效实施音乐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更高级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高效实施音乐教学策略的另一个重点是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学实际内容的作用,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学会演唱或演奏技巧,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各声部的音准训练,加强对音色的辨别训练、弹唱训练或者视唱训练。当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沉浸在音乐中时,或者通过学习掌握演唱演奏技巧提高音乐水平时,学生能抛开烦恼,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为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积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保证音乐课堂质量

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好文化知识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体、美等方面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发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纠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为学生步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做准备,也为未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乐理课本包含许多音乐基础和音乐史知识,教师要利用好课本上的这些教学内容,并结合相关的音乐课外知识,给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向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音乐基本内容的讲解,比如对音谱和音调等音乐基础元素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认知,从而逐步提高音乐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器给学生播放一些著名的古典樂曲,比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夜曲》《斗牛士之歌》《月半小夜曲》《花仙子》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生欣赏和学习的曲目,它们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视听享受,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