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9 06:3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及规律的科学,是连接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运用基础医学知识来研究药物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很多学兵初次接触药理学时,感觉其内容复杂、抽象。一堆千奇百怪的新老药名让人看起来发愁,记起来犯难。针对以上现象,授课教员应综合、深入地分析卫生员学兵的学习情况和药理学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本着激发学兵学习兴趣、增强学兵求知欲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析学科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在药理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员应注重“三基”的培养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记忆和掌握书本知识应处于学兵评价的主导作用。学兵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重点突破法,即根据教员课堂讲出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记忆,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将学习范围扩大到非重点内容,进而全面掌握所需知识。具体而言,在重点突破法中,教员要求学员重点掌握的内容是药理学的骨架与核心,必须学深学透。学员对核心内容弄懂、记牢的基础上再逐渐将学习范围扩大到需要熟悉的内容,最后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药理学的总论与各论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各有侧重。学员首先要熟悉药物概念,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熟悉药物制剂类型,熟悉处方和营连药材保管知识,了解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总论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各论的学习有概括和指导意义,概念的学习不能有含糊混淆的现象;各论则侧重于各类药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其次是介绍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这些知识是为药物学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学员应学会比较不同化学药物的作用特点与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在这方面学员必须学深学透,以保证临床准备用药安全。
(二)结合典型病例,提升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兵见不到病人、药物,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入学开始学员学习过解剖学知识,对掌握人体基本结构,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因此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临床知识,但对临床医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的临床知识,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知识。如讲解青霉素这类抗生素药物时,可穿插结合青霉素过敏典型的临床病例、不良反应与抢救措施。实施案例式教学法,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以便学兵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效果,拓宽学兵的知识面;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缩短了药物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增强了学兵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注意结合《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临床典型病例及药害事故,引导学兵认识药源性损害和药源性疾病给部队官兵造成的危害,使学兵对药品的安全性、经济性有全面的认识,对药物常用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会影响药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教员应要求学兵在学习过程中,用串联的学习方法,把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譬如抗休克药有很多: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这些药物却分散在不同的章节,这就需要学员进行跨章节的合并总结。同时休克又有很多类型,如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及神经性休克等,各种不同病因的休克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药不同,这就需要学员进行总结归纳,实际上就是以休克为主线,将各个章节中有关休克的分支找出来,进行总结提炼。可编成记忆歌诀进行记忆,如抗休克药旧三联和新三联针:旧三联针是指(正肾,付肾、异丙肾);新三联针是指(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这种记忆法,具有通俗易通、思路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的特点。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员应结合药理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上深钻深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探讨新的教学技巧,寻求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部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1、张媛.中国人民卫生员训练教学参考训练教材.出版社,2009.11
2.金有豫.药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3.王成平.中国人民卫生员教材.出版社.2009.11
作者介绍:王华,女,1972年出生,湖北随州人,中华人民61579部队卫生队讲师,大学本科。
作者联系方式:边军辉 手机:18931315680 email:
篇2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分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教学经验。方法: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 个班级,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比较教学法。评价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后的总有效率,评价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为35.12%, 成绩≤ 60 ≤ 80 分所占比例为34.78%,教学总有效率为87.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的难懂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值得教学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比较教学法;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药理学;教学应用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同时又是医学和药学的桥梁。[1] 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普遍反映抽象难懂。[2] 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 个班级,探讨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教学经验。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个班级。其中男性学生共38 例,女性学生共42 例。学生年龄分布范围为18~20 岁,平均年龄为(21.5±1.023)岁。[4] 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比较教学法。评价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后的总有效率,评价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的实施:
1.2.1 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的教学目标。
1.2.2 选择比较对象
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相类似易混淆的概念,具有共同属性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对象。如传出神经药物和各类受体。
(3)确定比较内容。包括各对象的共同属性、特殊属性、属性值的差异等。(4)实施比较教学。
(5)评价和总结。[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学生此门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期末的考试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有效:学生此门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期末的考试成绩≤ 60 ≤ 80 分。无效:学生此门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期末的考试成绩≤ 60 分。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 spss18. 0 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 标准差( x±s) 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 0 软件进行t 检验。 P<0. 05 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比较两组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有效率。结果如表1 所示。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为35.12%, 成绩≤ 60 ≤ 80 分所占比例为34.78%,教学总有效率为87.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教学研究表明,药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内容不仅抽象难记,而且容易混淆。学生领会和掌握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找到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4] 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 个班级,评价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经过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期末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为35.12%, 成绩≤ 60 ≤ 80分所占比例为34.78%,教学总有效率为87.26%(表1),可见比较教学法应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的难懂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值得教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亓莱滨, 冯希叶, 江海燕, 杜林. 比较教学法在Delphi 多态性难点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02).
[2] 尚军明. 案例教学法在我校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应用与体会[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3] 李玲, 阮耀.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CAI课件的制作及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7(18).
[4] 高建岭, 崔娟.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一章讲授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04).
篇3
关键词:药理学现代化传媒工具教学质量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主干桥梁课程。多少年来,基础医学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讲授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脱离实际。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加强药理学课程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药理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药理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教学存在教学时数相对少、教学内容多、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陈旧等问题。药理学涉及内容广泛、理论性强、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学生常常对药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及21世纪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药理学教学应力求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如图书馆、期刊网、多媒体、课件等,教会学生阅读、查阅文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求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药理学某些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动态、所面临的难题、最新研制的新药及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医药方面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去,取得了初步成果[1~5]。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便于理解和记忆
由于电教多媒体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在课堂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理解知识,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例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药物时,先给学生看一个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临床病例,都有哪些症状,接下来提问,“有机磷中毒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并结合图像向学生提问,哪些是M症状,哪些是N症状和中枢症状,然后向学生提示,有机磷酸酯类是一类持久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启发学生结合图像从作用机制上进行分析;接下来再应用药物解救,一组病例应用阿托品后,哪些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另一组病例同时应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使M症状、N症状和中枢症状都得到缓解,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酶浓度和活性,既形象直观,学生又记忆深刻。在期末考试中,相关内容答题的正确率达97%。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减少教学难度
在药理学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抽象,内容复杂,教学难度大,不易被学生接受。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如果通过简单的抽象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通过做成形象的课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演示,融文本、动画、图像为一体,可将这一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同时,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感官的直接刺激,使知识的接受更为轻松、记忆更为深刻。在期末考试中,相关内容答题的正确率几乎100%。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机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学生也是教学主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课堂活动面,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束缚,使学生摆脱被动局面,积极地投入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成功因素。药理学中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是临床常用药,内容较多、作用机制相对简单,把这部分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期刊网查阅参考资料,请小组同学讨论、归纳出讲稿,各组同学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把自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中去,让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并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药理学开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在学期的后阶段给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校园期刊网、实验室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写成2000~3000字的论文,从中挑选出立题新颖、内容丰富、不乏学科前沿理论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针对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最广,滥用现象比较普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4.1抗菌药物的滥用表现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重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滥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的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4.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①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确立正确的病原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②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治疗。③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④预防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⑤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⑥要考虑病原菌的耐药性。⑦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协同抗菌,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此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而且对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有种紧迫感,培养他们献身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反映他们不仅掌握了教材中最基本的药理学内容,而且开阔了视野,了解了药理学某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还可以把药理学知识与一些临床所面临的问题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常见药物中毒等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以致用、树立科研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意识。运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图书馆的利用、文献的查阅,对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参与意识大有裨益。总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我们将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实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蔡际群,王晓红,刘强,等.学习哈佛教学新理念搞好药理学课整合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57.
[2]黄展勤,石刚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8.
[3]康白,高尔,许兰芝,等.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2,2:32.
篇4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参考文献:
篇5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师专讲的模式不同,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在同学之间进行广泛地交流和讨论,对学生不解和错误之处教师则重点讲解或再次组织讨论直至完全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摒弃了填鸭式、灌输式的做法,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无法比拟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讨论式教学可以使教师最大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持有的态度,并根据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制定新的策略以适应教学需求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另外,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加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温故而知新,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讨论式教学在本科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国外一些著名的高校非常注重讨论教学的实施。如斯坦福大学从1997年开始开设了175个研讨班课程。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在推行研讨班课程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概括起来有‘随机式’、‘问题式’、‘实验式’、和‘习题式’等四种。就药理学而言建议多采用‘随机式’讨论,教师根据授课时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控制好教学节奏和进程,随时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积极地交流和讨论,更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各章节讲授内容和特点不样,讨论可再采用其它一种或多种形式辅助展开,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式’往往是‘随机式’的必要补充,针对一些过于理论和抽象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实验进行必要的演示,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发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但无论采用何种讨论形式都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尽可能激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应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如:‘设问’、‘反问’、‘引导’和‘解释’等,使讨论得以进行,使过程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注重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感知事物的存在或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使式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一般是在大学高年级进行,而这里所强调的实践教学实际是为赋予学生对事物存在形式的形象认识而进行的一种短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为增加教学效果促进记忆而设置的一种记忆性的实践。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事物存在的形式,从而加深印象,其记忆效果要比空洞的记忆更牢固、长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记忆实践是培养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核心环节,尤其对于药学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实验设施和实验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是不能满足本科生对信息的获取需求。而造成学生药理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药理学信息量大,内容牵涉面广,治疗药物分门别类,品种繁多,理论又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在教学期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药厂、药店等医药单位中去熟悉药品、药品分类、药品管理、药品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基本理论的理解,获得直观的形象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短期实践教学目前在国内各大院校并不多见,施行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性。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稳定性,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实践过程的安全性。首选应取得接待方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互信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践期间应组织好学生,强化秩序、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实践按小组进行,指定负责人,做到不损坏药品,不乱拿乱放药品,保证实践场所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整洁。总之,实践教学是一项牵涉面广、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三、开放药理学
篇6
论文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科研思维;双语教学
论文摘要: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进行了探索,分别从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思维的培养、声像教材及双语教学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沟通能力。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任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参与中药新药开发,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促进中医药理论发展[1]。中药药理学属于中医药学范围,与中医药学各领域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必须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中药药理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其中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3]。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所学的知识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习惯。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实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因而在实验课上学生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和详细讲解进行实验,无需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造成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加快实验教材的更新,与科研实际紧密联系
对实验课教材的建设的忽略,会造成教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实验方法与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相符合,很多方法目前已少用或不用,而一些新的方法已在科研实践中广泛应用。所以我们教研室老师应对实验教材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并随着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增添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材,并且每1~2年即对教材重新组织修订与编写。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校加快了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已有部省共建中药药理实验室,增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整体动物实验室、离体器官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分子药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电教室等。实验课尽可能采用近代实验手段,逐步增加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
3 强化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一般的实验课,是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营养液及药液,装配好实验装置,学生则是按教师的操作示范和讲义中的给药顺序,机械地重复一遍,很多学生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情况下,得出了完全不理解的实验结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验课的最基本意义,不利于锻炼独立实践的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加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3.1 预习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自己事先预习实验讲义,并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并用来指导及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自学相关背景知识,以了解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2 实验设计与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实验用液的配制、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从营养液、药液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都必须能独立进行。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控,请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和步骤,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学生学会掌控时间,使实验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转贴于
3.3 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规范操作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给药方法、常用手术操作等,提高动手能力,以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3.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发表,需要将成果展示给同行,为自己和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积累和可能的思路,因此,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报告中体现思考的过程。
3.5 讨论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讨论在实验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实验结果,简单的结论,没有自身想法和新意。科研实践归根结底是为解决科学问题而进行的,讨论应与实验研究的问题相呼应,讨论通过该实验是否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若解决了,其成功的因素是哪些;若没有解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3.6 设计性实验[5]与科研思路的启发
针对中药中有许多尚未阐明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实验课的内容中安排2~3次综合设计性实验。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室条件设计合理的综合性实验方案来解决该问题。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中药药理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医药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加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的利用,拓宽视野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广泛,涉及内容多,并且可以利用任何最新的分析和检测技术,教学学时内安排的实验内容只能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难以开阔思路、举一反三;另外有些实验内容周期较长,学生仅能通过示教教学接触,不可能了解到实验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拟添置或拍摄录像片进行实验的辅助教学,比如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周期较长的实验等。通过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学会灵活运用药理实验方法及现代分析和检测技术。
5 开展双语教学,提高专业交流能力
由于英语在专业领域内是通用语言,我们采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可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提高学生日后的专业文献阅读及与同行专家的交流能力,英文文献阅读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以便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并且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渐增多,需要我们具有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问题交流的能力。因此在中药药理实验课中,我们拟采用双语教学,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提高专业交流能力。
总之,中药药理实验课的教学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尤其是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
[2]周大兴,李岚.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论中药特色[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68-69.
[3]陆茵,方正.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医教育,1999,18(5):18-19.
篇7
【关键词】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护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及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的一门桥梁学科。学习好护理药理学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合理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观察药物疗效及防治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属及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和用药咨询。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改革的措施和成效,探讨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1.提升教师临床实践技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药物和药理学理论不断问世,其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难度。作为药理学教师,应实时关注药理学的前言研究,关注疾病及临床研究的现状,把新信息、新成果、新进展引入课堂,将一些临床中正在使用而教材没有的新药介绍给学生,弥补教材的不足,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用药思路、药物最新的临床使用情况等内容带到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我校教师每五年会到临床轮训一次,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给课堂带来新的血液,提高课堂魅力。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主动积极学习,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中应摒弃传统“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及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在讲到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时,可以抛出问题科学最大奖项的创始人是谁,学生会想到诺贝尔。诺贝尔是炸药的发明者,而炸药的原料是硝酸甘油,诺贝尔本人也是死于心绞痛,但是拒绝服用硝酸甘油,插入这个小话题,会增强学生对硝酸甘油的印象,也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在课堂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
2.1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参与度
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师以临床案例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借助蓝墨云班课、用药助手、padlet、等信息化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展示,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一次镇静催眠药物的教学,课前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上发放课件和预习检测题,学生可以在手机APP上登陆学习,班课也会即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经验值排名并给出具体的分析图。然后根据预习检测题的结果,分析定位出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薄弱区。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检测反馈的知识薄弱区,在课堂上设置临床案例、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针对不同病症,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在使用上有何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药物的剂量和病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组织学生做实验自主探究,小鼠在地西泮不同剂量下的反应,上传至padlet。各组实验完毕,组织学生观看上传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对视频内容展开讨论互动,接着学生分组通过蓝墨云班课即时提交问题的答案,班课系统结果分析显示,三个小组均掌握了知识要点,顺利完成目标!
通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展开以临床案例为主线,理实一体化,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全方位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2.2运用微课因材施教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难理解、难记忆、容量大是其学科的主要特点。任课老师均有内容多而课时少的感受。常常有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不仅造成教师讲的多,学生得到少;而且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不清,结果事倍功半。随着新型教学技术的介入,我校开展微课教学技术,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短小、趣味的小视频,不仅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自主学习,对于课堂上无法完全了解重难点的学生更是起到私人教师的作用。
例如高血压一线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作用特点等是降血压药物章节的重点内容,我们运用微课视频录制,将该内容形成小视频,视频中运用四个动画人物,生动风趣的自述模式,代表了一线降压药物的四个类别: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离子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微课小视频时长6分钟左右,是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力集中的可控时间内,对于不了解的地方,学生可暂停、反复自主的学习。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3.加强学生实践运用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如常用药物由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该药资料,然后办宣传栏,或者做街头宣传,加深加宽学生理论课内容,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入学生QQ群。教师对药物有什么新的认识,对网络上药物事件的看法,可以与学生共享,学生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也可与教师探讨,共同学习药学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还会经常将家人的一些用药问题拿出来跟老师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药物的理解与记忆。学校还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去医院、药房见习,对一些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进行调研。让学生对今后实际工作有一定认识,同时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带着一个目标更刻苦地学习。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申请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参与进来,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良品格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要求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的偏重灌输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医药学事业的发展,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与改革,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结合和统一,才能培育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桂华.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 [J]. 中国药房,2011,22
[2]马行,谷淑玲,夏安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2(26):57.
[3]李娟,朱深银,邱峰,等.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2,23(4):379.
[4]张力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16) : 202 - 203.
篇8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药理学;教学方法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极为重要一门的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具有枯燥繁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涉及学科面广、知识要点多等特点:再加上开设这门课程时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的专业课知识,理论与实际脱节;所以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且易混淆。以至对学好该门课程丧失兴趣和信心。
如何真正把握药理学的教学特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喻教学法、以点带面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希望能够对药理学的教学有一些参考意义。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或目标进行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事实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例来说,比如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实验“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中,实验组课前布置任务:(1)设置临床案例,让学生查找资料后了解有机磷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中毒机理;(2)要求学生根据病情及诊断选择治疗药物和决定给药方案,尽量列出可选用的各类药物,并说明其优缺点,(3)自行设计实验所用动物、药物、仪器、给药方法等。实验课上将学生分组,5-6人一组,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及讨论,然后由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该组陈述讨论结果及理由。用30分钟的时间,教师进行讲评与总结,对不同的观点分析优缺点,最后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优点很明显:(1)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改变教学指导思想,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高职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3)“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于素质教育,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协作中学习的人才培养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紧密联系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使药理学抽象内容感性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介绍胰岛索的不良反应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笔者先以案例导入:有一老年糖尿病患者。已注射胰岛索多年。一日近午,突感心慌、出冷汗、饥饿、头晕、肌肉震颤等;并由该案例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该患者用药后发生了什么反应?(2)此时应采取什么治疗措施?然后笔者才开始讲授该部分内容。在该法的实践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正确的职业导向去引导学生掌握实用技能,从而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有:利用课堂教学的讲解式案例教学法、利用医院见习的临床案例教学法、利用实验教学的操作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样式。
3.比喻教学法
比喻法就是将两个本质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建立联系,通过一个熟悉的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从而达到让学习者更好地熟悉新事物的目的。恰当的比喻可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浅易化、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在药理教学中灵活利用比喻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反跳现象”指长期地使用某一种药物,如果突然停药,会使所治疗的疾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可比喻为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前进的汽车,如果突然停车,会出现翻车、人员伤亡的现象。故高速行驶的汽车如需要停车,应逐渐减速,然后停车。因此,长期地使用具有“反跳现象”的一些药物,比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糖皮质激素类药、洋地黄类、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纳镇静药如安定等,如需要停药,应该逐渐减量,然后停药。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使难懂、枯燥的药理学术语转化成形象、易懂的知识。
再如,在讲到药物跨膜转运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二种时。先介绍被动转运就像小船从山上往山下开,从高处到低处,是一种顺坡度的转运,很轻松.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也叫“下山转运”。而主动转运则像小船从山下往山上开,从低处到高处,是一种逆坡度的转运.很费劲,需要能量。所以也叫“上山转运”;并且用小船载人,最多只能搭十人或二十人不等,载人数量是有限的。这就是载体转运的饱和性;如果这艘小船优先让本村的人搭乘。这就引出主动转运的对象之间有竞争性抑制关系。通过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两种转运方式的特点与区别而且记忆深刻。
4.以点带面教学法
绝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都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原有生理生化功能产生的,我们在讲有关章节的课程时,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复习本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可能造成病理状态的原因来帮助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而帮助理解记忆。
例如在讲传出神经系统药一章时.首先要求同学课外预习传出神经系统生理及解剖学,把神经、受体、递质、生理效应及相应效应器官等基本理论搞清楚,在课堂帮助同学简单复习后。把传出神经系统药的基本作用:拟似作用――促进或加强生理效应,拮抗用――抑制或降低生理效应,一一列出,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小节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就清楚易懂了。特别是这一章的拟肾上腺素药,书上分了3类:(1)作用于α、β的拟肾上腺素药;(2)主要作用于α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3)主要作用于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3类药都主要表现在对血管、心脏、血压的影响,但又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一点:兴奋什么受体就产生什么效应。对应就把看似繁乱的3类18种药弄懂。阐明药物的基本作用、相应的用途、不良反应。每一章节结束后,对分类较多的、药物较多的章节,再让同学疏理一遍,找出异同点,归纳一个简表,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5.结语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参考文献:
篇9
药理教研室通过加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设计制定教学计划,构建科学的药理实践课程体系。将药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操作模块、模拟药房教学模块、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块,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基本操作模块
该阶段主要是完成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其内容包括:家兔、小白鼠、蛙等动物的捉拿及给药方法,注射器的使用,生物记录系统的使用,药物剂量的换算等。首先选取部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对实训内容认真讲解、示范后,学生独立练习操作完成,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认真书写实验报告,从而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技能。
2.模拟药房教学模块
社会药房和医院药房是药学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基地。为使学生充分体验职业环境,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学校按标准规格建设了模拟药房,收集了大量药品包装盒及药品说明书,建立药品展示柜台。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熟悉药物的分类、剂型、贮存与保管,学会药品的摆放与分类管理。然后,收集一些常见疾病的案例,通过医患角色扮演(即分别扮演“患者”和“药师”角色),开展问诊和用药推荐活动,从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用药指导和用药宣教的能力。另外,收集一定数量的医药处方,聘请当地药学行业的专家参与处方审核和处方分析,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分析处方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深度剖析,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思路。
3.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块
开展此模块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先给学生进行全面辅导,让学生学会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处理等。然后根据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对进行选题,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写出报告和实验分析,汇报实验结果并接受师生的提问和答辩。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改进实验考核方法
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科学的考核方法可促进学生形成良性循环。以往药理学实验考核方法简单,主要是按考勤、纪律和实验报告情况进行评定,考核的范围狭窄,不利用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我们对药理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除了考虑传统的考核项目外,增加了基本操作考核、处方分析和实验设计等内容,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了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投入了专项资金,在建设普通药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建了药理机能实验室和模拟药房,添置了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F-6无创血压测量系统、PL-200热刺痛仪、脑立体定位仪、足趾容量测量仪、动物手术显微仪等现代化设备,配全了模拟药房的辅助设施,完善实验室的功能,确保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实验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不断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体现办学特色和人文修养,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四、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药理实践教学实行“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固定模式,根据当今社会药师的素质要求,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入手,即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外,还尝试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另外,在模拟药房的实训中,通过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永远是学校办学的主题,也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根据学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提高业务素质为核心,改善学历结构,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富有活力、适应学科发展、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引进与培养并重为原则,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核心,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提高实验教师学历层次为重点,建设医药互补、学缘结构合理的药学实验教师队伍,切实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药理教研室有6位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级实验师1名,硕士研究生3名,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药理学实训教学的建设与改革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药理学;教学方法;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初中毕业生,其特点是基础知识相对较差,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落后且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中等职业学校的药理学课程在绝大多数医学专业里是必修课程,药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其课程内容与药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等各学科智联都有密切联系,牢固扎实的掌握药理学学习内容不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更合理的应用药物,从而提升其专业技能。如何让中专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典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特殊不良反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成为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摒弃以往的传统观念,老师辅助学生学习,互相讨论且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例如,针对药效学这一章节,老师在讲课前要安排学生对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进行查询,且就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周围人群进行调查并整理,这样学生就对平时生活里出现的用药问题产生兴趣,能够挖掘出很多相关的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畸等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完善。在此环节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提出不恰当的问题,要正确引导,决不能进行批评指责,避免创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病例与教学理论相结合
病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所学知识基础上,通过典型病案来举例,在讲解过程中提出有关问题,根据问题的询问来过度到课堂知识内容讲解中。有研究表明,具体的病例式教学实践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讲解解热镇痛这一类型抗炎药,老师先举出一个实际病案,某女,年龄是55岁,腿关节疼痛、肿胀,已经有三年病史,在最近的几个月,病情比较严重,早晨起来关节感觉僵硬,已经影响到全身,并住院治疗。医生用药:饭后口服阿司匹林,每天3次,每次是0.3~0.6g;同时服用柳氮磺吡啶,每日两次,每次是2g。病人服药后的第二天,出现恶心、胃疼、腹部不舒服等症状,但早晨关节疼痛和僵硬感觉明显减轻。正对上述病例老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哪些原因造成关节肿胀和疼痛的?为什么饭后才能服用阿司匹林?病人为什么产生一些像恶心、无食欲、胃疼等不舒服的症状?这经过样的实例分析后,学生能深刻的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进行理解,且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3 教学中的讨论教法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一种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授课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讨论学习,关键是防止无准备的讨论,出现冷场,因此在讨论前要提前让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积极为讨论做好准备,而讨论的信息源不仅是老师也是学生。老师计划一周以后讨论的问题预先通知学生,让学生为讨论的问题寻找资料,例如:课上要讲解医生治疗过敏性休克病症的首选药是肾上腺素这一内容,老师可以举实际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过敏性休克在病发过程中的症状是什么?休克这一症状是什么病理机制?治疗过程中最好选用什么药物?让学生在课前组合成学习讨论组,通过各种工具查找有关资料,在讨论过程中找出答案。最后在上课时进行分析,探讨各组讨论出的答案,针对发现的问题在课上交流学习,形成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互相争论的局面,共同扩展知识面。答案讨论过后,老师对每组学生的讨论结论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并及时的做出解答和修正。
4 增强实验教学
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理论的创立离不开实验的发现,而理论的预见又需要实验的验证。通过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严谨科研态度。经过对我校三年制中专护理班198名学生实验考核发现,经过综合实验操作,在实验完成后的总结中,有82%的学生能准确描述药物的作用,通过老师的深入讲解,有56%的学生能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未进行实验验证的药理学理论学习相比,实验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 总结
老师在课上讲授知识过程中,针对专业的不同,采用以上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有所侧重的讲授药理学专业知识,安排课后作业及课前预习等环节,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扩展,丰富药理知识,强化教学内容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拾以萍,王再学.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