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5 21:3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结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结合教学

篇1

【例题】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三角形,有几种分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解析】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三角形,有多种分法,要保证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必须把S=ah÷2这个求三角形面积的代数公式作为参照。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三角形,其实就是要对三角形的底边a和(或)高h进行拆分,所得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4。

1、单独拆分底边a高h是顶点到对应底边的距离,为一定值,容易想到拆分某一底边(图1)。

2、分步拆分底边 以图1为基础,将大三角形先拆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较小的三角形,即DCB和ACD,再将这两个较小的三角形,在不同的底边上进行平分(图2),有多种具体分法,其中有一种同图1。

3、分步拆分底边的变化 以图1为基础,提示学生按1:3拆分为一小一大两个三角形(GCB和ACG),再将较大的?荪ACG拆分为3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可以直接将某个底边三等分或分步拆分,又有许多具体拆分法。

4、单独拆分高h的可行性分析 如果拆分高h,底边的位置和长度就会发生变化。虽然单独拆分高h行不通,但可以启示学生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

5、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大三角形的面积为ah÷2,把底边a和高h分别平分后,所得小三角形的面积为a/2×h/2÷2=ah/4÷2,正好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4(图3)。先用三角形的中位线DE平分高h,得到ADE,再平分底边BC得到点F,连接D和F、E和F,可得另外三个符合要求的小三角形。此处的拆分底边a实为缩小并移动底边。

小学生没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作支撑,图3的这种拆分方法还需从图2中的BDF与ABC的数形关系S?荪BDF=S?荪BDC/2=S?荪BAC/4得到印证,即D、E与F分别为AB、AC与BC的中点时,ADE、DBF、EFC的面积相等,且为ABC的面积的1/4。

或者说,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的这条思路,可以引起对图2中DBF的特点的关注,提示取各个底边的中点相互连接,亦可得到图3所示分法。

几点思考:

1、图1所示直接将一条底边4等分的分法,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的。以图1所示分法为基础求变化,在老师提示下,多数学生也能解决,变换角度和分步进行而已,在老师的指导下,绝大多数学生能画全相关的各种分法。

2、在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做单独拆分高h的可行性分析时,多数学生能判断其不可行。但由于小学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不作要求,学生没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做支撑,难以想到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的分法。立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分高h产生图3中的平行于BC的DE线段,可以生出“DE等于BC的一半吗”这一问题,引起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关注。

从数的角度切入形的情境,产生这一关于数的问题,激励学生依据图2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对应底边的一半,并解决关于形的问题,在思维层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篇2

介休五中 李秀萍

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本册教材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我认为,结合教材特点,巧设教学目标,能达到使学生乐学、好学、学好、学通之目的。

一、设计激发兴趣的目标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的特点,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基本的教学内容。即使如此,要使学生乐学、好学,仍然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挖掘他们最常见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解决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处理他们最渴望解决的心理矛盾。如果在每课开始,都能抓住这一指导思想设计教学目标,那么,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就正式启动了。

学习《磨砺坚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意志力测验。根据测试结果,对照测试评价表,得出每个学生意志力测试成绩。

附:

总分

意志力

20—35

很薄弱

36—51

较薄弱

52—68

一般

69—84

较坚强

85—100

很坚强

接着,每个同学都在课本上记住这样一句话:我的意志力测试成绩为( )分,等级为(  )

然后告诉学生,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意力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坚强意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通过测定学生的意志力,引出这一课的新内容,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这些知识是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善于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心态》,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啊,先测试学生的情绪稳定度。根据测试总分,分别给学生一个情绪评定,是情绪稳定,还是基本稳定或是情绪激动。

二、设计提高觉悟的目标

初一思想政治是从德育的高度,集学习品德和心理知识,培养行为能力于一体,重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要在课文中搜寻或补充有关的知识目标。

学习第五课“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时,有一条是“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学到自己,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他们经常感到不被尊重。我认为,在这里必须解决这个矛盾,并且使他们懂得“得到别人尊重”的“秘诀”。于是,我先让同学们把自己不被尊重的事例说出来。有的说:家长不尊重我交朋友的自由,在朋友面前大声训斥我,使我丢尽了面子;有的说:家长在星期日给我请了两个家教,使我在星期日没有一点自由的时间。

然后,我给他们分析了他们不被尊重的原因。这些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他们主观造成的,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客观造成的。针对这两个方面,我提示他们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是要不断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优秀和完善;二是要主动与不尊重自己的人进行沟通。

总之,学习“青少年要求他人尊重自己”,最根本的是要学会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才能在这个问题上真正起到提高觉悟的作用。

又如学习《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第一个教学目标“列举事例说明培养有益的正当的兴趣、爱好对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这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明白这个问题,他们更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培养正当的有益的兴趣。比如星期日去踢球,这是正当、有益的兴趣。可是回家后受到家长的责骂。这是因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时,突破了一定的限度,没有正确解决需要与爱好之间的矛盾,没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目标:正确培养正当的有益的兴趣爱好。

三、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形势是发展变化着的。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场竞争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交友要讲原则》,有一个教学要点是“克服交友中的不良倾向”中列举了中学生交友中存在的三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远不能把学生交友中的其它一些问题都反映在里面。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表述格式,把自己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摆出来。同学们总结到:不加倍珍惜易失落友谊,居高临下难获友谊等等。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样既使教学的针对性、教育性加强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音舞结合 趣味化 儿童化 游戏化

中小学是学生系统接触音乐和舞蹈的初始阶段,中小学音舞教学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审美思维、艺术修养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认识水平较低、知识储备有限,身心素质不高,在音舞学习过程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怎么降低音舞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阻力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笔者认为,音舞教学的趣味化、儿童化、游戏化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策略有:舞蹈编创进行趣味化处理、民族舞蹈进行儿童化处理、国标舞进行游戏化处理。

一、实现舞蹈趣味化编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舞蹈编创的趣味化,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趣味为驱动力的教学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舞结合教学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快散失,而舞蹈是音舞结合教学的重点,所以舞蹈在编创的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舞蹈编创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舞蹈动作尽可能地简单有趣,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即兴编创,让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舞结合教学中,在增加教学材料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舞蹈强调眼神与手势的配合,而生活中的“摘果子”是一系列眼神和手势的完美组合,一个果子从发现到采摘下来经历眼神的寻找、对比,然后伸手拨开枝叶,最后单手或双手摘下。我们可据此对学生进行眼神与手势的配合训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舞蹈的魅力,避免单纯舞蹈动作教学的枯燥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舞蹈动作,对动作和眼神的掌握更加准确。

二、提高民族舞蹈儿童化

尽管汉民族不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我国其他民族却有着优秀的音乐和舞蹈,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朝鲜族歌曲《桔梗谣》、新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蒙古族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彝族乐曲《快乐的嗦》、土家族歌曲《乃哟乃》等,每一首歌曲对应一套民族舞蹈,虽然中小学生很难分辨出每一套舞蹈或每一首歌曲的特点,但如果能对歌曲或舞蹈进行儿童话处理,相信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舞蹈的特点。此外,各民族的舞蹈也是其历史、文化的沉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借鉴价值,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成为舞蹈编创的素材。民族舞蹈的儿童化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截取其中相对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教学素材;二是对复杂的舞蹈动作进行简化处理,也可在不破坏整体协调性的基础上以重新编创的简单动作代替原有的复杂动作;三是对舞蹈进行分段教学,直至学生学会整套民族舞蹈动作。

三、实现国标舞蹈游戏化

在社会生活中,国标舞最为常见和普遍,是中小学音乐音舞结合教学的重点。学习国标舞能提升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仪容仪态的认识。不过,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国标舞动作更适合成人,必须经过改良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在音舞教学中,通常会对国标舞进行游戏化处理,使其能适合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习的游戏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创造更多的学生合作机会。比如,踢踏舞,其典型动作是踏步、踏点步、抬跳步等,集热情、优雅、精致于一身,我们可根据踢踏舞的特点,把其典型动作编排成一个学生都喜欢的游戏性集体舞,让学生在寓乐于学中掌握住踢踏舞的动作要领,把握住踢踏舞的精髓。比如,集体舞《找朋友》《校园多美好》,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舞步和歌词,实现音乐舞蹈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总之,在音舞教学中,可通过减低舞蹈动作的频率,删减复杂动作来降低舞蹈的难度,以确保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只有这样,老师才有可能带领中小学生去探索音舞、欣赏音舞,感受音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国际商务;工学结合;分析;教学模式

随着学校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中职学生,更需要掌握专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要解决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文章以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例总结经验。

1国际商务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

国际金融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该专业内容较多,对学生要求比较高。重点学习内容包括英语、金融知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网络营销等、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然而中职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在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虽然拥有多种专业技能,但无法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在整个表达和口译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这种空洞的基础知识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记住技术性专业知识,而不能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项目中。

1.2教学内容升级缓慢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出口贸易行业政策和方针也在不断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的环境也在不断演变,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国际金融技术教材的内容应根据进出口贸易行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中职教材的编订要及时跟上时代,多方面修订,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出口外贸实践相一致。

1.3学生就业竞争力弱

从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现状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欠缺一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岗位对资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员工不仅要具备多种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难以进行深入的学习。这个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劣势。在校期间,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还有其他专业课程,这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的深度学习。

2国际商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

2.1鼓励教师就行出口贸易岗位培训学习

在当前进出口贸易自然环境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教师也应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学校要及时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进出口贸易的新发展。学校除学习外,还应及时为外贸企业指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外贸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从中得到大量有效的实践活动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和课堂内容。

2.2学校和企业合作编写教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内容外,其他专业知识和信息内容都是从教材内容中衍生出来的。学校编写的教材内容很重视专业技能,但往往忽略当前进出口贸易的最新情况,学校在撰写教材的整个过程中很可能使内容缺乏实践性。如果学校和企业一起写教材,可以在出口贸易行业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专业知识。同时,可以在教材内容中加入大量具体的例子,使教材内容更容易理解。为更好地推动中职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落实教育部相关中职院校教材基础建设工作的精神实质、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自主创新人才,与企业合作规划发展方向,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共赢。例如,某中职学校根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包括校企合作在学校开发和合作办学教材的编写,确定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就教材编写的框架、内容,企业能够提供的案例、素材与数据等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对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流程有更强的把握。企业以材料的学习为基础。根据与学校的进一步对接,企业和学校相互消化、吸收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拓展教材开发、设计和编写的理念,双方成功签订校企合作教材内容合同,促进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的发展。

2.3出口外贸模拟仿真培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更好地让学生将在校期间积累的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切实做到专业技能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要充分运用出口外贸模拟培训。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实习实训的有效性,应安装目前比较新的、易于使用的学习软件,以便于学生掌握实践活动的本质。比如利用TMT4国际贸易实务系统模拟项目主管、师生之间的互动,从创建模拟商务谈判自然环境、业务流程的谈判、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到购汇的最终结算,涉及国际货物运输交易的过程,每个阶段实际上都包含实际操作规程、操作提示、答复、业务流程意见等部分反馈(如海外客户来信及其回函、中国海关、船企业、车险、金融组织等组织的文件)顺利完成模拟外贸上的训练计划。同时,管理老师在进行外贸模拟的同时,从相反方向对软件进行相应的进口贸易模拟扩展。

2.4自主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选择“工程替代”培养方式。该方法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学校需要与相关单位签订合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相关企业开展实践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实践项目。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时间分配,学校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活动时间,并进行有效分配,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对工作有所了解。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提高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学习出口和外贸实务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比如学校的工学联合实习可以分三步进行:(1)认知实习。第一学年,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专业知识。学校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通过走访、调查、参观实习岗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内容和简单的工作流程掌握和培养自学能力等,为以后的技术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认知能力。(2)专业实习。第二学年,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每个学年,每个人都会被分配一个专业试用周。班主任和实习学院辅导员将带学生到相关公司实习,公司将指派专职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从实习来看,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其做好了实习的准备工作。(3)岗位实习。第三学年,学生根据前两学年的训练,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每个人都与公司签订了实习合同。建议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公司,享受公司实习生的工资,实习由公司部门统一管理和分配。各学校按时到公司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跟踪。学生每学年提交实结,考核以学生的工作心态和专业技能应用、考试成绩和学生就业质量为关键指标。

3结语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家企业对国际金融科技优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教师应认识到,仅靠传统的专业技能教学策略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专业技能应与出口和外贸实践紧密结合,充分选择工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全方位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巍佳.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和课程重构调研报告:以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校学报,2020,37(7):133-134.

[2]陈进军.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职院校航海类专业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学校,2017.

篇5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够获得一些难以亲眼见证的东西;写作是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而进行表达、交流的方式。这两者都很关键,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读写的结合,通过读写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没有更深入的认识读写结合,因此这篇文章对其进行研究。

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

1.1阅读品质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现状

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来,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令人担忧。

(1)我们应重视阅读品质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于阅读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教师们也在为自己的学生推荐比较有价值且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其中包括童话作品、优秀的名著和其他的一些少儿读物和报刊等。学校也会组织一些读书活动,由教师们推荐给学生他们反复斟酌与筛选的优秀的书籍。我们在推荐书籍时首先要关注的是书籍内在的价值观,必须是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必须是对真善美的认知与追求,而且要涉及到人文、科学和文学三类作品,将文学艺术、科技成果和人文都结合起来;推荐书籍时也要充分重视孩子的兴趣,在选择书籍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引导,让学生更加有主动性地融入到读书中来,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共同读书,共同写作,在进行阅读之后,大家可以彼此产生共鸣与交流,提高读书活动的质量。

(2)我们也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鼓励学生多阅读的情况下,也要强调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引导,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汲取养分,如何进行积累,最终使得自己的写作也能优秀。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面已经拓宽了,现在随着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面也越来越广。另外,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此情况下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进行阅读对于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大量的阅读,小学生可以不断的积累词汇和语言,有益于将其转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1.2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有着太多的读物,其中有很多都是针对小学生进行改编而来的,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的改编都是对原版的删减之后而得来的,其中有很多优美的细节都被删减掉了,留下的只是故事的梗概,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养成。新课改的要求中包括读名著,读名著可以提升人们的人文价值,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质。其次,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生的阅读给予了错误的引导。虽然,教师们推荐给学生的书籍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学理念却有一定的弊端。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之下,小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只汲取知识,却没有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强烈的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很少主动阅读,大部分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强迫下阅读的,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在此,在阅读过程中重外轻内。学生只注重文本的外在,并没有体会阅读的内在。最后,阅读重读轻写,缺乏写作练习。

2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

2.1营造读写氛围的策略

进行读书写作需要一定的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此营造读书写作的氛围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创建家里读写的氛围,由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读写的兴趣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培养成的,营造一种家庭读写的氛围很重要。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块进行阅读,去买书,使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家长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在家长的熏陶下也会逐渐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孩子记下自己的感想。在家庭中养成这种好的读写习惯持续的时间更长,对孩子的读写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我们应创建校园中读写的氛围。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并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推荐给学生适合他们进行阅读的书籍,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想法,并进行交流。

2.2读写结合有效指导的策略

首先培养读写结合的习惯,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是读写结合的关键,将阅读中的积累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教师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做笔记,通过做笔记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言,重视读后感的写作,写出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模仿写作,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其次,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写活动可以更好地巩固小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还要鼓励学生读写思维的养成,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养成。

篇6

一、读中拓展,走进生活,丰富物象

儿童诗凭借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纯真的童趣,美好的愿望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在读诗的过程中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往往都是平面的、静止的。因而教师应注意读中拓展,融入生活,让学生进入一个广阔而丰富的生活天地。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中的《我想》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

在学生充分朗读儿童诗,理解儿童诗和领会作者美好心愿和情感的基础上,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想把‘什么’放在‘哪里’?”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容易想到,纷纷说出了头发、衣裳、鞋子等答案。但对于后半部分,孩子们有的陷入茫然,一时说不上来,有的所答搭配不当,不符合事实或逻辑。见此情景,我并不急于用进一步的指导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期待生活能擦亮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便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和作者高洪波爷爷一样都有着一个个美好的心愿。你们的美好心愿应该能更好地解决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那么,请大家仔细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令人揪心的问题呢?”孩子们的思维被引向现实生活:“一些地方的儿童生活贫困。”“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山上的树木长得不好。”……紧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我想》,再次感知儿童诗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还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想象要大胆,语言表达形式要注意前后一致。此时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们写出了下面这样的儿童诗:

我想把头发/植在光秃秃的山上/伴着成长的气息/引来无边的绿色/长啊,长/长出一片片茂密的森林。

我想把鞋子/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带上热忱和问候/让灾区的小朋友/穿上我的鞋子/走啊,走/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

……

生活是诗歌的源头,只要孩子们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各种有趣的生活现象甚至人们虚幻的想象都可入诗。所以,在儿童诗读写结合训练时,必须有意识地依托文本,进行拓展练习,把学生的思维的触角引向生活的深处。

二、读中感悟,发现特点,大胆想象

小学阶段学习创编儿童诗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也能营造浓郁的读诗写诗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想象、表达,享受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其实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对生活要有感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创作出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诗。可以先让孩子们在读中发现儿童诗的特点,比如读下面的儿童诗:

《橡皮》

爸爸送我一块/翠绿的橡皮/我瞌睡的时候/它偷偷变成青蛙/在我作业本上/飞来飞去/捕捉我的错别字。

妈妈给了我一块/粉红色的橡皮/疯了一天的作业本/想好好洗一洗/擦过粉色的香皂/哇!浑身透着香气。

通过读诗交流,孩子们很快便发现了诗歌分行分节表达、句式整齐有序、句末还有押韵,读来朗朗上口的特征。孩子们也发现儿童诗中丰富的想象力,作者善于抓住事物(橡皮)的特点,通过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把自己的想法、愿望、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接着可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比如,让他们看看下面的图形像什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为写童诗奠定了基础,这时,我就以视频引路,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视“脑白金”产品广告创意中的想象力。(看视频)大胆猜测产品“脑白金”和“舞蹈”会有什么关系?有了这些热身运动和创作铺垫后,学生的想象被充分唤醒,安排写作任务再让学生创编童诗就顺理成章了。我就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主题,创编一首儿童诗(屏幕投出提示和要求):

孩子们,想试一试吗?

三、读中评改,巧妙表达,生动形象

精心安排“随堂评改”的环节,并给予及时精当的点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儿童诗的水平。

1. 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自己的诗歌,找出自己的得意诗句,用波浪线画出,再边读边改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给自己一个总体评价(最高五颗星,最低一颗星)。

2.自己读完、改完满意后,在小组内交流展评,把写的和画出来的精彩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醒学生注意在读他人的作品时首先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学习,圈画出好词好句,再把自己的建议跟对方交流。如果你认为同学提得正确就要及时修改。每组推荐一个写得最好的同学全班展示。

3.小组评改完后,教师组织反馈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进行集体评改。此时教师可选取一组优、良、中等水平的诗歌引导学生赏、评、改。(童诗略)

①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四颗星或五颗星的?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交流?

②投影出示:由作者朗读,赏、评、改。

③集体点评。大家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你们说这三首诗歌能拿几颗星?为什么?(提示: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至少被评为四星级,如抓住特点、想象大胆、语言优美的,感情真挚的,书写工整的,讲究押韵的……)

篇7

设计是按照计划对服装进行创作,工艺是指对服装的材料按照设计的样子进行加工,做成一件成品供人们利用,说到底,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们服务,工艺的目的就是可以使这些设计被人们所使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得目前服装设计教学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实现服装设计教学与工艺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服装设计是属于实用美术的,它所具备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艺术和手工技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服装工艺就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服装设计教学与服装工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3.构建服装设计与工艺相结合教学模式对策

3.1明确教学与工艺结合的主要内容

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对服装地市场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决定自己服装设计的方向,然后参考一些市场上和流行的图案表现形式和流行的色彩搭配,把这些最新颖的东西渗入平时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接受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服装的结构设计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以灵活利用结构制图的方法,让学生在提升结构制图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制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一些版式的不同对学生们提出不同的放缝和打版工序的方式,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可以提高。对于服装结构设计的难度要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增大,兼顾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技能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以更好地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就要把服装材料的知识“灌入”到学生的脑海里。把服装材料工艺教学融入到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的面料辅料这一类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把不同面料的性能、不同面料设计出来的服装的风格以及这些设计成型时表现出来的状态都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3.2模糊设计教学与工艺之间的差异性

服装设计教学就是要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使他们对于形象地敏感程度可以不断提高,利用所学的知识可以把心中所想的东西变成模型。而服装工艺要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来设计服装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可是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审美又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就要求设计人员在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有非常强的洞察力和对市场流行元素的预知和判断能力,所以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设计者所必备的。对此,服装设计教学应该采用逻辑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的原则,将服装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和工艺相结合,把设计和工艺的学科差异模糊化,在培养学生良好艺术气质的同时也使其具备熟练的工艺技术。

3.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服装设计是属于实用美术的,它所具备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艺术和手工技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设计的衣服在班上进行评分,提高学生设计服装的热情,让学生在自己与同学的设计中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提高设计服装的水平;还可以把学生设计的成品和成衣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设计按照一定的比例制图裁剪,真正做到设计出可以实际利用的服装,使得学生对成衣制作过程的难易程度有所了解,积累下一次独立制衣的经验。再漂亮的设计图都要经过工艺才能够为人们所利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设计的服装自己来选择适合的材料,并且按照流程来自己进行动手制作,深化学生对服装材料和工艺的认识。

4.结语

篇8

我校在进行课题研究以来,要求学生多读多背,

一、读课外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要塑造学生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读课外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一本根据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改编的电影,竟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男女老少,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学生读大量的富有人文精神的课外书,内心世界很容易引起震荡。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学生在读这些课外书时,能体味爱国、友谊、忠诚、勇敢、正直等人类永恒的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语言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许多同学在写作时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写作时就会呼之即出,信手拈来。所谓“熟读唐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读课外书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当前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爱读的书,能极大地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去探求、去获取、去寻觅,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所以说读课外书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四、读课外书有助于增长见识

学生多读课外书,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学生不出国门也知天下事。在重视素质教学的今天,“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我们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充满了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让作业更为有效,要更新观念,重视疏导。

一、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篇9

(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产教融合,为构建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我校根据市场对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成立了由学校、院或企的学科带头人、检验专家、骨干教师或技术骨干组成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进行实施,与省内外共60多家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检验试剂厂等检验检疫机构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了具有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校企合作,构建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3445”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四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五项教学评估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构建了“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传统的课程设置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实践技能课程,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发展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校根据近几年中职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设置。

2.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将四级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贯穿于三级理论教学与四级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校依据企业要求和学生实际,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培养贯穿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入育人环境,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构建“五项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项教学评估体系”包括教学检查与听课、教学督导、考试管理、学生评教、院(企)评价五项,一方面,此评价体系便于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可以查阅学生及院企行家对自己评价的结果及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校企合作,共建一支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有效实施“四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我校过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多数由医疗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而且又缺乏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认知,仅凭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导致与临床工作任务明显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改革为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促使我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5.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让学生能感觉到“学有所用”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与实训教材,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由于生源质量下降,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开发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校本与实训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岗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了“学会所用”,从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6.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同时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校试行“一课多人、一人多课、一课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但加强了实践技能的训练,而且催促专业教师不断参加企业实践,提高了专业教师检验技术岗位素能,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实施“3445”“四步模式化”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思考

1.在实施“3445”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中,应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深化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因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已由过去单一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技术岗位,已扩展到个检验部门的检验仪器维护与维修的岗位,故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是培养既有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又有仪器维修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关键之一。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舞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45-02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对学生“音乐实践及音乐创造”的能力培养,而学生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亲身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从实际音乐活动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而这种实践活动的实现,完全可以通过音舞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下面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下音舞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一、音舞结合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传统地教授一些基础音乐文化、音乐技巧了,已发展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等。而舞蹈的发展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它已由原来单纯的美化肢体动作、完善情绪表达扩充到协调形体气质、体现情感表达、愉悦身心健康体魄。其继续活跃在人们视线里的根本原因而在于它满足了人体需要,达到深层次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健康体魄的作用。

2.丰富学生情感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较少部分是非语言形式。在一些场合,非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甚至要高于语言表达。现如今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和表现力。在语言产生以前,人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肢体表现,而舞蹈则是这种肢体表现的艺术升华。具有与音乐一样的性质――体现某种情感。古人云:“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即是说当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时,就通过朗诵的方式补充表达,当朗诵也不能很好表达时就借助舞蹈动作来体现想表达的内容。舞蹈动作有自身的情感表现和文化内涵,若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舞蹈动作,便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方式。此外,学生要想掌握好舞蹈动作就必须增加自己对舞蹈的体悟和创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是能结合舞蹈,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展潜力。当学生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就能获得自信,并且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方法。

3.提升学生综合气质。舞蹈,是人类动作的艺术化。舞蹈教学即是教导、训练人的身体动作,此外还需要投入自身情感和精神,以达到协调一致的舞台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消耗体力,还要消耗脑力,在无形中就刺激了舞者中枢神经,训练了其支配意识。动作的训练还锻炼了韧带的柔软程度和肌肉对骨骼的牵引密度,能够改善骨质、稳固关节、提升身体各部分的配合度。此外,好的舞蹈要以准确的舞蹈动作(如收腹、挺胸、提臀、低头、回眸等)为基础,所以舞者需要长时间、高频率地做这些动作,于是就逐渐改正了那些不雅的形体姿势,培养了优雅的气质。

二、音舞结合教学形式在小学课堂开展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素质、年龄层段、实际需求,采用相符的舞蹈动作,将其尽可能地趣味化、儿童化、游戏化。降低动作变化的频率,同时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对音舞的兴趣。如此才能达到音舞结合的最大益处,带领学生欣赏音乐舞蹈、学习音乐舞蹈、编创音乐舞蹈。具体策略如下:

1.舞蹈编创趣味化。兴趣是一切活动的不竭动力,使学生主动进行某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标较之于过去进步的地方则在于它将主动学习的权利赋予学生,由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由吸纳式学习变为探索式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音舞结合有众多的优点,但若是脱离学习主体这一客观实际,所有的优点都将转化为不可忽视的缺点。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对参与音舞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兴趣是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增加舞蹈动作编创的童趣性,把舞蹈动作教学的简单化、趣味化、儿童化、游戏化,让音舞结合教学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特别是让部分动作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较差的同学以及大多数男同学积极的参与舞蹈动作即兴创编。那么,在音舞结合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怎样才能增加其童趣性呢?如:舞蹈动作中强调眼神与手势配合的,在音舞结合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模拟“摘成熟的果子”这一生活实例来训练。这是因为摘果子是一连串的动作,而摘成熟的果子就是一连串动作和眼神的结合,需要通过眼神去寻找,在差不多找好的时候伸手去摘。在这一模拟过程中将舞蹈动作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既避免了舞蹈动作教学的枯燥性,还降低了教学难度,调动了学生表演的欲望,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模拟创设某种生活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既能展现天真活泼的本性,又能增添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民族舞蹈儿童化。纵观整个音乐教育的历史,虽不断改革创造出众多新体系,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仍是殿堂级人物,他们创造的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的音乐教育都具有引领作用。他们都发源于其民族优秀文化,且符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对整个世界的音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理论之,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56个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民俗文化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我国的民族舞蹈大多都保留着原始风貌,朴实豪迈、热情自然。教材中有很多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表演与聆听。比如:蒙古族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土家族歌曲《乃哟乃》;朝鲜族歌曲《桔梗谣》、彝族乐曲《快乐的嗦》、新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等,虽然小学生受其年龄局限并不是很了解各民族舞蹈的典型特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舞蹈成品赏析内容,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帮助学生积累舞蹈编创过程中所需要的舞蹈元素。通过欣赏优秀舞蹈,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舞蹈动作的即兴编创打下基础。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性,其舞蹈动作应尽可能的儿童化、典型化。

3.国标舞蹈游戏化。舞蹈种类众多,国标舞、芭蕾舞、民族舞均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国标舞还具有大众性特点,在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在小学音舞教学中加入简化的国标舞动作,能够在学生间提供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日常仪态。但国标舞较小学生而言相对成熟化,不大容易接受。所以,可以在国标舞的中融入游戏教学,来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爱尔兰民族的踢踏舞,既有弗拉戈舞的热情火辣,也有古典芭蕾的优雅和现代舞蹈的精致,动感十足。教师就可以抓住其典型动作:踏步、踏点步、抬跳步等,将其组合成一个小朋友们熟悉的带有游戏性质的集体舞,比如:集体舞《找朋友》、《校园多美好》之类的,规则根据具体舞步而定,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舞步并记忆歌词,完成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再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独特的国标舞情景游戏,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一段国标舞的形式,学好后跳给其他学生看,并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跳得最好的一个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国标舞的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让家长参与,比如在班级期末音乐会中,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起感受音乐与舞蹈结合的魅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常态化,涉猎更多的音乐舞蹈领域的知识。在音舞结合的教学中,教师针对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进行多方面系统的查阅,了解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音乐的本体出发,研究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我们知道音乐是听觉艺术,而舞蹈是视觉艺术,只有两者完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声与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只要搞清楚这些,音乐课堂中的音舞结合教学就可以进行下去了。只有大量的阅读借鉴,多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将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研究的有深度,有底蕴。将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的具体课程圆满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婉铮.乐舞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