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8 03:1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课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技校;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操作,发展认识的过程。怎样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技校老师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为一线的实习老师,在理论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在实训方面是学生的师傅。那么实训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怎样让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
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转换,随时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
1.1、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实训课开始前,就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得多。
1.2、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系统的实训以前,老师先鼓励并带学生去作简单有代表性实物,鼓励学生只要好好地学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赶上和超过老师,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心备好实训课
实训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备教材,备方法。
2.1、备教材
正确理解实训大纲和实训教材,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实训内容;要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出:论点、论据、概念、观点、层次逻辑,同时,应阅读一些参考资料以补充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动手操作内容,从中归纳出:方法、步骤、动作要领和技巧及注意事项。要确定实训目的,确定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如概念、原则等,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
2.2、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好的教法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聪明智慧的结晶。掌握一套好的实训教法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
一个成功的实训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个完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目标都必须合理把握。
3.1、进行实训前的考勤
在钳工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场地,教师首先要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由于钳工训练场地比较分散,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
3.2、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
钳工的实训内容,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一个具体的零件,此时,就要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操作、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以使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3.3、强调实训安全与注意事项
在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实习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实训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思考,这是实训课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实习教师介绍实训所用工量具、刀具和设备的名称、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并通过示范操作再次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3.4、布置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
当分析、示范、强调之后,学生进入操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对每位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如按图样要求完成具体零件的加工。并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训练。
3.5、进行个别的辅导
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训练后,即进入个别辅导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要及时终止操作,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训操作安全。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对极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漫表现要给予批评,督促其完成任务。
3.6、对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实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实习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3.7、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实习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3.8、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这一阶段是实习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作业的过程。实习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说明。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本次实训的重要环节。
探讨、研究技校学生实训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源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心,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2]机修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版)2005年出版
[3]机修钳工工艺学(第二版)2005年出版
[4]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2002(3)
篇2
关键词:“服务类”英语;实训课;教学模式
一、中职“公共基础英语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方法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局限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中心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目前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做了一个统计,数据如下:A班(32人)、B班(30人)、C班(33人)、D班(32人)、
E班(34人)、F班(30人);参与听课人数分别是:16,17,18,17,15,17;睡觉人数分别是:6,5,5,6,7,5;玩手机的人数分别为:3,4,3,4,4,4;说小话人数分别是:3,3,3,4,4,3;看其他书人数分别为:4,1,4,1,4,1。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每次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却有一半学生在做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改变我们“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历史追踪和概念界定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
的一种新思潮,是从传授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使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能系统地考虑问题,了解完成工作的意义,明确下一步内容和时间安排,具备独立计划、实施、检查能力;以对社会负责为前提,能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工作积极主动、仔细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在专业技术领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法。”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技术有下列几种:项目教学、模拟、表演、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其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可灵活变化。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笔者尝试了两种循序渐进的实训课教学模式以适应英语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如下:
1.教室模拟实训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模仿为基础,师生共同收集信息、完成任务、检查评价。上课模式:选定某一主题,根据学过的专业词汇、短语和句式组织对话,全班分为7个组。首先,教师辅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对话,然后从每组学生中找出优秀者做表演,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该模式的优点: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对话,可以接触实际工作,尽管是模拟环境。但毕竟该活动引导学生向岗位情景迈进了一步,向工学结合迈进了一步!缺点在于:环境还不真实,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不能完全融合。学生学习仍带有被动性,积极主动性发挥不理想。
2.实训室实训模式
该模式是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中职英语教改中运用得最理想的实训课教学模式:教师给出任务,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学生自我检查、评价和反思,教师引导并评价。操作步骤为:教师就某一情景给出任务,同时制订工作页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指导和依据;学生按照工作页和教师给出的任务去独立收集信息、组织情景;教师帮助学生更正不恰当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然后在教师的辅助下背诵对话;在班里以7人小组为单位表演对话,模拟场景;在熟练掌握对话的基础上,去实训室实际操作,在仿真场景中接待和服务外宾。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起着引领方向、把握大局、评价和辅助的作用。
3.课堂教学评价
英语实训课教学评价标准共分四项:语言的准确和流利程度、动作和表情、礼貌礼节、热情好客;分别占分值:3分、3分、2分、2分;1至7组的表演分别被其他组评价、自己评价、教师评价,被评价的总分为30分。
经过一年多英语实训课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边操作边讲英语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英语真正成为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真正延伸到了将来的工作岗位。
两个学期的“服务类”英语实训课实施后,我们对A班(32人)和B班(30人)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认为英语实训课提高了实践能力的分别为:30人和29人;认为提高了口语能力的分别为:32人和30人;认为避免了学生不参与学习的分别为:28人和27人;认为锻炼了交际能力的分别为:32人和30人;认为评价标准可行的分别为:30人和28人。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充满信心地把英语实训课教改进行下去,并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中职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大卫.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研究和实践,2006(09).
篇3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结合相关学习理论,以及平顶山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基于项目学习的影视制作实训课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项目学习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其关键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过程的组织控制。项目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设计的任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既要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通过学生努力可被完全实现,又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难度,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这一模式中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监控者和协调者,其角色不是固定的,要灵活处理教学中产生的新问题;教师要站在专业的高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讲解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影视创作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观摩教师提供的各种题材的案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组建兴趣小组,选定DV短片的创作题材,查阅网络相关资料,并和老师一起论证拟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学习法的一般步骤中,对学生来说比较关键的一环是项目任务分析,分析的内容依次包括岗位需求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小组成员根据岗位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行项目分工,协作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任务解决所必须进一步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那些老师没有讲解过的知识。项目完成后有明确而具体的结果或结论并可以相互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于项目学习的影视制作实训课教学设计
1.设计原则
影视创作课进入实训阶段,教学目标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理论和影视创作实训课的特点,提出教学过程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创造性。基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积极探究,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2)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转以教为主的教学观念,要灵活应对项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调控学生学习进程,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组织学生协作交流,和学生一起评价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同时,项目学习法顺利实施的条件包括任课教师具有规划、组织、管理和调控项目学习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企业从业经验。(3)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选取项目。影视制作实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包括剧本写作能力、拍摄能力、后期电视节目制作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选取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依据,既不能过难,打击学生影视节目创作的积极性;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创设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既包括影视制作硬件平台建设,又包括网络学习资源、学习指导材料等软件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影视节目创作需要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这就要求实验教学管理部分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开放的实验环境,而不仅仅是只提供必要的实验时间。(5)变革评价方式。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还要变革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按照评价标准,采用教师评价、组内成员评价、小组互评相结合。
2.教学前期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目前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以平顶山学院两年制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影视制作实训课开设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影视技术概论》、《影视动画剧本创作》、《影视后期合成》、《Premiere非线性编辑系统》、《Photoshop图像处理》、《三维动画制作》等前期课程,要完成一部校园DV短片创作,学生还需要学习《电视摄像》和《影视剪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2)教学目标分析。影视制作实训课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影视节目创作能力。从平顶山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要达到课程目标,还需要学生掌握电视摄像能力,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影视剪辑学理论知识进行校园DV短片的制作。(3)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相比较弱,他们理论知识体系没有本科生完善,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动手实践类课程更感兴趣,更喜欢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DV短片创作的软件操作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够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
3.教学策略选取
(1)协作学习策略。协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分享学习成果的学习形式;其学习过程注重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学生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影视制作实训阶段的学生,不仅是由于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更是由于学生知识结构所决定的。项目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许多影视制作相关知识,组内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储备负责相关的项目任务,可以提高项目成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上中学”转变为“做中学”。(2)师生交互策略。依据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理论,结合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在影视制作实训课中采用项目学习法。教师提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项目任务,使学生按照真实工作要求开展学习,适时激励和帮助学生。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并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师生围绕项目展开教学工作,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将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随着项目的深入展开,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动手操作应越来越少,学生的动手操作则越来越多;项目任务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需要学生逐渐付出更多的智力资源。如图2所示:(3)媒体选择策略。项目学习过程中,师生选择的媒体依据不是“择优”而是“择宜”,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媒体,没有任何研究表明一种教学媒体永远优于另一种。对媒体的选择,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图2任务1学习阶段中,学生要完成影视剧本写作,需要他们参考网络资源,也需要教师讲解剧本写作相关理论知识,所选择的教学媒体就包括传统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机、网络资源等。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展开项目学习,不仅是对教师理论知识的补充,也开辟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学习法要求学生在项目活动结束的时候必须有可展示的学习成果,传统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说了算,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造成学习成果的质量可能也不一样,在教师专权式评价模式下,评价结果有可能挫败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项目学习法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成果,更在意的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对影视制作实训课学习成果的评价采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真实地了解自己。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影视制作实训课教学实践
1.实践对象
本研究工作是在平顶山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大二年级进行的。在学期末,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笔者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该专业《影视制作实训———大洋非编》课程目标已不再是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而是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影视剪辑理论知识和掌握的软件技能进行电视节目制作,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以进一步提高其在剧本写作、影视剧拍摄、影片剪辑和影视包装等方面的技能,重点已是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影视制作实训———大洋非编》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学习法,学生基于项目开展学习活动,这里的项目指的是DV短片制作。
2.调查结果分析
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训课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31-03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还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即“分离式教学”。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分离:一是管理分离,设有系部和实训中心;二是教师分离,表现为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分家教学;三是教材分离,有理论课教材和实训课教材,教材内容重叠,浪费有效课时。这种分离式教学的弊端是一个专业两套教学管理机构,浪费人才且工作效率低;两套师资队伍重复性讲授浪费课时;两套教材不统一,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从现实角度来看,老一套教学模式必须彻底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应向“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化,即“管理一体,教师一体,教材一体”。
笔者在多年高职实训教学中深有体会,要解决现实需要,就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赢得社会认可,要有发展后劲,必须提高认识,确立一种模式,带出一支队伍,建好一个基地。
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一)思想认识
要想解决现实需要,就必须与时俱进,要正确认识形势、任务、目标。现实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重技能,企业最急需的也是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把培养目标定在专业技能上,定在市场需求上。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把握“基础课够用为度,专业课扎实为准,实训课能力为主”,形成一套不脱离现实的系统化教学管理体制。多年来,分离式的教学管理阻碍着实训教学的深化改革。具体表现在课时利用率低,教研活动开展不通畅,实验课开设管理不善,实训课内容定位不准,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形成“各唱各的调,各开各的药,一道菜两人做”的局面。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局面的存在与发展,直接阻碍着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削弱了我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二)实训教学模式
模式决定工作效果和效率。当前在实训教学方面,各个院校有着不同的模式,既然模式决定效果,因此,我们探讨模式非常必要。笔者在多年的实训教学中发现我校实训模式并没有跳出课堂训练这个圈子。旧的训练模式表现在训练效率低、实用性差、应用性不强,更缺乏生产意识,还停留在书本、黑板、讲、演、练的结合上。要跳出这个死板僵化的圈子,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改革。
实现“分槽喂养” 要在设置好基础训练平台的同时,分出不同层次的课题供学生选题参加训练。不同的课题技能难度不同,分值不同,经训练后分化出不同层次技能的学生。这样可提高实训课的效率,加大课时与设备的利用率。具体操作应打破班级训练制,实现“分槽喂养”,解决各班学生能力差别大与进度要求一致的矛盾,解决设备少与课题一致的矛盾,解决课题特点与教师特长的矛盾。充分利用好场地、师资、设备,使其发挥最佳优势。
向产学研结合方向发展 实训教学要从消耗性实训向效益性实训发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跳出教室式的实训,走向车间型的实训。要做到这一步,必须面向市场,向市场要课题,向市场要效益。实现这一步的最有利条件是我们有低价的劳动力,有专用的设备与场地,这就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不利因素是现有的体制与机制不灵活,“双师型”教师与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是制约实训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基本功训练与思维创新式训练相结合 笔者认为,实训教师也要模仿教练员。既要教基本功,又要给学生创造创新空间。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题模块的设计上,要打破以往一个计划一个课题的模式,而改为一个课题多个模块,方向不同、发展空间不同的模式。特别注意培养特长生、尖子生,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本专业特色。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其在实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应用电教设备的同时,必须讲究它的实效性,反对为了应用而应用,而占去大量训练时间的做法。要科学使用,使其在实训的关键点上发挥作用,解决示范难度大、直观性差、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训练。课件制作要有实践性,最好在生产实践中采集编制。
采取分组式训练方法 有些课题不必每人一套,可以组织课题小组集中大家的智慧与能力,可以把一个课题交给不同小组讨论,选出小组课题带头人负责组织。课题的制作从分工到合作做到以点带面,强弱结合。这样做,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发挥团队精神。
注重定单式培养 要把专业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与企业建立长期关系。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做到不求数量求质量。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教师授课前必须做到多参加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备课。把生产与专业实训课教学的训练课题紧密联系起来,有部分训练课题可以放在企业里进行。笔者多次参加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工作,收效良好。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深入实践去调研,把企业需求与专业训练课题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确定模式至关重要,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找到专业训练课题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实训教学模式会自然确定。当前企业急需“实用型”人才,只有在实训教学中抓住这三个字,一切教学课题内容都围绕“实用型”这三个字,真正做到有用的东西就讲,无用的东西不讲,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把专业建设好,得到企业的认可。
(三)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制约着专业建设与发展。从现实来看,各院校的理论课教师偏多,实训课教师偏弱,双师型教师短缺。要带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教学的急需。笔者认为,要真正搞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应从三个方面抓紧落实。一是培养,二是引进,三是结合。培养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有对象,不能全面开花;引进必须做到选用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采用新的用人机制,走一校两制的道路;结合就是专业课与实训课教师强强联合,共同教研,讲练结合,形成理论实训一体化的实体。通过这三条途径,才能壮大师资队伍,真正成为一只实力强、有特色、“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有特长和专业强项的教师的培养与使用,使其发挥好作用。另外要鼓励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只有抓好以上几个方面,师资队伍才有实力、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对日常教学训练效果十分重要。基地建设应把握模式、实用、现代、现实、空间等几个关键的问题。否则,只见投资,不见效果。笔者认为,以上几个问题需要上下结合,共同协商,加以论证。要走出去,请进来,认真思考,不能异想天开。在基地建设中,一定要做到模式与实用结合起来,或者说是“确定模式别忘了实用”。基地训练不是用来展览的。笔者认为,目前教学训练模式应从教室式改为车间式。真正做到实训、实验两个样。在构建思路上要模拟生产,让学生建立一种生产意识。不能换个位置还是教室,换个教师还是讲课。只有改变基本模式,教师的意识、管理的意识、学生的意识才能发生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展示真正的实训。
基地必须有现代化的设备,但它也绝不能脱离现实。“现实”就是我们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现有经济实力。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到位。在设备选择上一定要把握住够用、实用,而且要有空间的概念。空间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场地面积要有空间,为发展留有余地;二是设备选型要有空间,要为专业的发展、改革、创新留有余地。
对开放性实训课的思考
(一)正确理解开放性
正确地理解“开放性”是做好开放性实训课的前提。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训教学的开放不是时间上的开放,更不等于占用课余时间。真正的开放应是用活实训基地,搞活实训课程,让实训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放性实训要为学生创造课堂以外学习与实践的条件,沟通学生与教师的课下交流,以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学、创新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使用开放时间
实训课的开放,首先应安排好好课堂内容。既要避免无针对性的训练,更要防止“时”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为确保实践基地在开放性实训中有效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对开放时间做合理安排。首先,要保证实训课的正常进行,开放时间可利用课余时间(如晚上、周六、周日);其次,在开放时间内一定要有充实的课题、任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实训课题的确立
要想搞好搞活开放性实训课题,合理安排课题是关键。任课教师必须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笔者认为,进行开放性实训的目的是提高与创新,要提高就不能老调重弹,要创新就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因此,课题的设计应遵循三点:(1)要与教学大纲相吻合;(2)从实际出发,与新技术相结合;(3)使学生有创新思维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想利用开放的条件搞一些创造性的课题制作;有些学生课堂学习认真,但缺少实践经验,想利用开放时间参加实践锻炼;有些学生需要通过开放时间对自己的技能加以巩固、提高等。对于方方面面的需求,教师都应有针对性指导,做到课题随着需求变,把服务、启发、创新作为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放的目的,才能将课题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才能把开放性的课堂搞活,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总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开放性实训课,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上都有所提高。
(四)指导教师如何发挥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因此,课前指导教师既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又要有心理上的准备;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指导教师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到,开放性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不是“走形式”;(2)要有责任感,课前认真备课,保证课堂容量与课堂效果;(3)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灵活;(4)知识储备量要大,掌握新技术。
因此,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要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开放式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思想也要开放,要防止授课的随意性与单调性。
(五)教学质量的保障
搞开放性实训必须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保证教学质量。
课堂秩序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的保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是一句空话。对于这一问题,不仅学生要认识到,教学管理、任课教师也要认识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关于开放性教学”的思想教育,讲明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开放性”。开放性教学不存在任何不确定因素,应按指定的时间、班次有序开展。学生管理部门要参与管理,对在课堂上不按要求去做或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管理部门要给予教育。任课教师有权取消学生的实训资格,形成从学管部门到各系部班主任,从实训中心到任课教师一条龙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开放性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基本素质 从事开放性实训工作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心,掌握本专业教学大纲,能把握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有独特的教学思路,敢于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予正确的示范、纠正。在讲授与演示中,应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对合理展开重点知识,具备向学生传授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和应用技巧的能力,并能组织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创作课题,丰富学生课余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开放与常规实训课协调发展
在做好开放性实训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常规的实训教学。“开放性”教学应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常规教学。基础性实训是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的,开放式实训应成为它们的补充与提高。因此,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按大纲要求完成常规的实训课内容,为“开放性”实训奠定基础,走双轨并存的发展道路。另外,为防止有些学生利用开放性的实训条件搞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必须加强两方面的考核。把完成常规实训课题的成绩作为参加开放性实训课的参考,凡不具备条件的不得参加。
(七)如何做大、做强开放性实训
要把开放性实训做大、做强,笔者认为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必须有充足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应联合企业办学,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2)应把消耗性实训转化为效益性实训;(3)教学体系要适应开放需要,适应高职特定的教学模式;(4)要建设自己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构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开放性的特色,就是做大、做强开放性实训的基础。
(八)开放性实训设备共享是方向
对于开放性实训,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设备不足。同一专业共享实训设备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条思路。笔者认为要共享,关键要建立新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在使用时间上给予保证。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共享设想。
设想一:专业课教学可模块式,按模块考核。学生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选模块,学校根据学生选出的模块,编排实训教学计划及设备共享的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地利用设备与场地,使设备随教学需求动态调整,达到一室多用,一台设备多个课题共享的效果。
设想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可在一个教学场地下完成,真正达到设备的共享,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完成这一改革的关键,一是解决思想统一认识问题;二是要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
(九)开放性实训的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课题建设都存在一个障碍,那就是教学管理不统一。理论课教学管理与实训课教学管理的不协调给日常教学工作,特别是实训基地的管理、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管理模式一定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针对搞好开放性实训提出两点要求:(1)教学管理必须统一,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设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有利于结合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2)管理人员要精通教学,并且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状况和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教材的选用与师资的配备等)并能把握住教学进度,督导教学改革。
总之,无论是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还是开放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均受到了教学体系的制约。因此,必须改革教学体制,用“科学发展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找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英大.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
[2]孙斌.贴近市场需求提升职教吸引力[J].现代教育,2011(1).
[3]马蒙蒙.新世纪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魏文胜.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过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及启示[J].当代职业教育,2013(2).
[6]邹瑞睿.美国高职社会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
[7]席东梅.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篇5
【关键词】服装实训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企业实习;教学考核
纵观现在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定位,主要是设计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设计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服装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的意识、灵活的思想,这类人才能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能为企业不断创造全新的产品;而技术性人才是企业创造产品的中间力量,是把设计师作品转化为企业产品的重要技术人才,是企业在行业中生存下来的命脉。
目前中职校服装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岗位要求。因此中职校服装专业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锐利战略性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人才的发展趋势,针对性的进行服装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以下是笔者对中职校服装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
一、完善实训课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作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有着实践性强的综合特征,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教学中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是侃侃而谈的空话,而离开理论的实践我们培养的只是一个流水线车工。
服装教学的改革首先从培养目标上着手,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以此调整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笔者认为服装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二、修订实践教材内容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始终未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整,特别是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方法传统陈旧,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刻不容缓,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和校本教材的形成变得尤为重要,以调整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适合企业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属于结合企业需求,具有学校专业特征的校本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的原有教学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强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生带学生的课堂氛围。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学生助学生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录像、仿真系统、实物展示、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示范,学生跟学。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在学生中开展课题研究是直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教师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研究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全国大赛训练中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案例。实践证明教师决定学生课题研究的内容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对某一学习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研究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这在服装教学中非常有效。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真正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四、企业实习应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职校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企业和学校仅仅是牵手的层面,并没展开实效性的深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中职校的学生来讲已经迫在眉睫。服装企业教学实习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企业化的主要体现之一。整理一下实践性实习教学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此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是真正融入企业的直接通道。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篇6
【关键字】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三段式实训课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为适应市场的强烈需求,最近几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因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职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但是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层次性差异以及计算机信息发展飞速的特点等因素,使得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和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思考的问题。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如果说思想道德是学生就业的根基,那么实践技能则是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羽翼,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提升内涵发展的水平的关键所在。专业实训课是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加强实训课教学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比较简单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1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就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温故给新课做好知识铺垫,执行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完成新课的任务,后总结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系统的知识。
2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是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模式。
3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提问学生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演练相关的基础技能,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为新课做好知识铺垫,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方法:讲述、板书、基础技能练习。比如在学习WORD中不同页的页眉和页脚设置要求不同时,教师设置复习内容,要求学生给某文档对字体、颜色、页面设置等操作,进行相同的页眉和页脚的设置,引出不同的页眉和页脚怎样设置的问题。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复习的习惯,给课程教学的展开以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阶段:实训
3.1定项目、明确目标。
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实训的项目、实训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实训项目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实训课的高效率,数目一定要适度。
实施方法:讲述、板书。新授的内容需要板书的强化才容易记忆。
3.2明程序、感知方法。
3.2.1向学生讲明实训步骤、理论依据、安全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3.2.2教师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操作、动作要领,对重点、难点重点讲解、示范,并让学生模仿。
实施方法:讲解、板书、演示、示范。教师逐步演示完成一个趣味性的或者精美的作品的步骤,从中穿插理论的讲解,以“任务完成”体现教学。新授的内容步骤板书很必要,可以照顾到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相对而言降低了难度。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注意:传授一种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例如在WORD的讲授中讲解的是根据文字编辑的需要,以及操作中出现几大类的问题,在哪里,在哪个菜单栏或者对话框,或者哪个按钮上得到解决。
3.3多训练,形成技能。
教师布置出具体的任务,学生模仿完成。加强训练:采取先合后分、先分后合、分步实训,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学生自评纠错等多种方法,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切实掌握操作方法,达成实训目标。
实施方法:实训、点拨、矫正。在教师引导和讲解后,提出具体任务,并分析问题,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层次性,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
3.4探变化、活化思维。
探究变化: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一是实训题目的演变,二是操作步骤的变化,三是达成实训目标的方法变化。拓展的运用知识,多思考,并总结,学以致用。
实施方法:变式讲解、师生探究。学生基本掌握教师所讲和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后,教师再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的前提下,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PhotoShop中,讲解了给图像做部分选区时,可以用到很多工具,多边形套索、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在选取图像中用哪个更方便,在比较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
3.4.1对学生的训练情况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3.4.2总结出本节课实训的要点和关键。
实施方法:讲解、板书。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注意层次性,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总结中教学语言要简约、明晰、有趣味,突出重点、照应难点;加强类比,增强可接受性;要有机的渗透德育,向学生进行教学思想教育。
4 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实训课;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43-03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借助规范、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工学结合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课占比已经超过了50%。然而,高职实训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训课教学因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几近监控盲区,教学质量堪忧,严重影响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则,围绕教育质量评价这个核心而设立的各种机构和进行的各种活动。抓住教师、教研室、系部三个层次,建立并运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公正、实时动态的监控,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实训课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近几年才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实训课对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已经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部分研究成果初现,但真正意义的高职院校实训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国外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一般是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来进行的。就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来讲,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一般是教育的投资者与学校共同成为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体。如澳大利亚TAFE学院是由政府投资的,其监控与评价由政府委托行业协会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和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企业方的职业培训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由政府重点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发达国家较为典型的高职高专类院校,也是在教育投资方的监管下运行,加上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保障。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层次:政府――社会――学校。其中,以学校自我监控为核心,以政府监控为指导,以社会监控为评价依据。
综合各种资料显示,我国高职教育尚缺乏一种既科学规范、又适合国情现状、简便高效、可操作性强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二、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流程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高度自律、敬业及奉献精神。但也不可否认,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尽如人意者,管理制度和监控评价机制设计的关键是怎样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营造一种使优秀者更优秀,落后者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要达到上述目的,管理制度是关键,监控只是手段,是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因此,监控不能繁琐复杂,否则就会因执行困难而流于形式。配合严格的管理制度,探寻一种准确高效,简便易行的监控方法,避免监控盲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结合多年实训课教学管理经验,对实训课教学质量监控流程,评价指标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123管理监控法”,其教学质量监控流程如图1。
“123管理监控法”内涵说明:
1 是指一级保障:实现全院一盘棋,统一管理制度、监控、评价体系;统一奖惩标准:明确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真正落实教学质量一级重点保障。
2 是指二级管理:为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确保可行,主要依靠教研室和院,系(部)二级管理,覆盖全员(包括行政兼课人员)。院/系(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教研室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线团队,他们担负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安排及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管理和考核等任务;承担着具体的教科研工作;负责本系的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及教研室建设。以及对教师业务进修,教学水平,教学纪律,教学态度,教书育人等各环节的管理。教研室和院/系(部)也最了解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院/系(部)及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管理和监控覆盖全员,必须牢固树立和提高院/系(部)、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权威,切实发挥院/系(部)、教研室二级管理和监控的主要作用。
教研室主任是教师的最直接管理者,必须、也应该最了解本教研室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情况。排除个人情感因素,教研室对教师的排序也最准确。所以要充分相信和依靠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监控和评价。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简化监控过程。
3 是指三级监控:为了明确职责,确保落实,必须建立完整的教研室、院/系、校三级监控体系。教研室具体实施和完成对本室老师的常规检查与评价:院/系(部)监控与评价依靠专家组和管理团队,其职责主要起仲裁和纠偏作用,确保本单位各教研室对教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校级监控依靠教务处与评建督导处及专家委员会。主要在于平衡院,系部之间的评价标准及宽严程度,以监控院/系部整体为主,教师个体为辅,监控对象包括各院,系(部)首、末位教师及对二级监控争议仲裁。借助科学的监控与评价手段给出院,系部整体评分及排序,为实现院,系二级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如若不然,校级监控将陷于庞杂的具体过程而无法履行其应尽之责。
三、监控点选择
监控点应该根据实训课的教学特点和共性来选择。虽然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任何教学活动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一般包括:准备、过程和结果三大环节。这三个环节的落实与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监控内容及评价方法
1 监控内容。对教学活动准备、过程和结果三大环节的具体监控内容需要认真研究,仔细确定,避免出现监控盲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表,如表1。
2 评价方法。从第一级教研室监控开始,对教师的评价不能笼统地评“优秀、良好……”必须给出具体的分数并排序。从以往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大家都一样优秀或良好的形式化评价,才能真正产生激励和鞭策作用,实现监控与评价的预期目标。各监控点选择合理的分值及权重,适当鼓励方法创新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每项监控内容的评分细则要制定完善,合理有度,便于把握(此项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监控评分的结果每学期末公布,并作为奖惩、晋升的直接依据。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思进取,本学期的优秀很快会沦为后期的落后直至末位。反之,如果不懈进取,奋力追赶,今天的末位就会成为明
天的明星。借助监控与评价手段激发教师比、学、赶、超,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只有每一次课都经得起抽查并得到较高评分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随机抽查的结果可以作为对一个教师的评价结果。启动监控与评价之初,要通过广泛宣传,使每一个老师都熟知这一政策和理念。也只有基于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简化监控与评价程序,使监控与评价高效,简单、可行。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可信、服众,院/系部教学管理专家可以对教师直接随机抽查评分、据此核实教研室对教师评分的可信度,修正各教研室对评分标准把握的宽严差异。校教务和评建督导专家主要抽查各个系的首/末位评价结果,依据二次监控评分的结果修正各院,系把握评分标准的差异,并最终确定各院/系排序和校级首,末位教师。
五、奖惩措施
再好的监控手段,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也会劳神费力,形同虚设。借助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流程得出的结论,制定由轻到重的三级奖惩措施――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最终促进教师自律、敬业、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形成催人奋进的良好校园氛围。对教研室评出的首,末位教师适用一级奖惩措施,对首,末位教师可以在教研室内分别进行表扬和视情批评,限期整改。对院,系部产生的首/末位教师在系内处理,与年终考核和晋升挂钩。对首位教师给予表彰,授予院/系优秀教师称号,进行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对院/系末位教师根据其分数情况,在院/系内进行通报或批评(良好以下),限期整改,必要时减、停课,促其学习提高。对学校产生的首/末位教师在学期末进行表彰和通报。对首位教师授予学校明星教师称号,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对院级不合格的末位教师停课一学期、停课期间听课、自学,根据其态度和改进提高情况再决定是否转岗、辞退等进一步处理。对连续二次被评为校级末位的不合格教师进行转岗或辞退处理。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控措施,经过一定的时期,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得到明显提升。不难预见,等到校级末位教师的评分达到良好以上的时候,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就提升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新高度。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可喜的现实,学校教育也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刘淑兰,教育评估与督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8
论文摘要: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课教学体系改革,是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新任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课教学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从适应时展的角度来分析,建立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实训塞地和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型,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000年,又提出并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这两个计划(工程)所立项目覆盖了本科教育的各个学科专业,极大地促进了各学科专业层面对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问题的微观研究,出版了一批研究报告,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报告在对本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似乎都对应试教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批评意见,并提出了新实训课教学的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把国际经济与易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且受到较严格的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运用外语从事外贸业务,并且有能力向经济学相关学科领域拓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新实训课教学在高等学校本科培养中的中心地位,已经普遍形成共识,但是必须看到,实践教学是一项不同于理论教学的活动,它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从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合适的实训基地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以国际贸易合同内容为基础、以签订合同及履行合同的业务操作为轴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手段,以外贸出口具体业务的模拟操作为目标。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外贸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增强外贸业务的感性认识,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实务与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教学,使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地熟练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人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院校自建模式。院校自建实训基地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在这种模式里,实训基地由院校自己投资建设、由学院自己管理,院校自建国际贸易实训室的最大好处是一次性投人,使用周期长,便于管理,不用求人,实训室使用频率高,受训对象多。但是,院校自建实训室也有一些缺点。由于实训是通过软件模拟国际贸易的流程,扮演贸易中的各方当事人,而外贸软件只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与表格晋录、转换,没有业务流程操作的实务要求,没有具体的外贸产品生产跟单形态。因此,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还有较大的差距。
2.校企共建模式。按照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校企共建的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可分为两种。第一,浅层次的合作。企业只是院校的实训场所,院校以付费的形式安排学生实训,或者企业通过院校获得廉价劳动力。近年来,由于外贸公司纷纷改制为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而学生给外贸公司带来收益的能力尚暂时欠缺,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外贸公司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明显不足。同时,从2000年开始,高等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而与此同时各外贸公司为提高经济效益,人员不断精减,办公场地相对缩小,因此,各外贸公司也不具备大量接受学生实训的能力。此外。外贸公司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重要的外贸业务一般也不让学生参与。在一些外贸公司,因为责任风险的明确划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外贸业务,例如制作单据、发送E一mail等,公司员工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学生到这类外贸公司实习,形式意义已大于实际意义[3]。第二,深层次的合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并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人才输送等,为企业带来实惠。这种合作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来讲,具有稳同性和长效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大经贸的经济环境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并非要局限在传统的外贸公司,一些生产性企业或者外资零售企业都可以作为实训基地,如沃尔玛企业,它既有国内零售业务,又有跨国采购业务。与这样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深人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技巧,熟悉外资零售企业在采购、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方法。
3.院、校联建实训基地模式
院校联建实训基地一般是两所甚至更多院校根据资源共享、成本分担等方式,联合共建的实训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各院校在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在这种模式下,往往要求合作院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方案,包括如何去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和效益最大化。这一模式的最大挑战是实训基地建成之后对它的运营管理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实训基地的生存与运营效率问题。科学的管理方法还是应该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比如,由各个院校出资兴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外贸企业,企业运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各个院校按照出资额多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学生的实习可以直接付费或者从出资额中抵减等,具体可根据公司成立时约定的条款确定。
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本科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的框架和教学程序。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交互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立体化、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借以发挥整体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各要素内部的功能。
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运用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
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教学要素组件,实施立体化教学,以完整的要素手段进行人才共育。
国际贸易实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之间始终保持内在的统一性。
1.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教学原则
以课前课中课后形成立体空间为原则,以教学要素配套组合为原则,形成各教学要素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相互支撑、集合发力、全天候运转的立体化体系和结构。 2.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运行系统
(1)教学内容: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内容为基础,以进出口合同签订履行的业务操作程序为轴心,形成二元(理论知识体系和模拟实训)三块(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的结构体系。理论单元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能力模块:一是对国际买卖条件的把握与运用;二是整个贸易过程的操作方法与技术;三是防范与处理贸易纠纷的能力。模拟实训采用两种环境和方式,一是传统情境模拟,二是网络环境模拟,使学生在仿真状态下展开业务活动并进行相关的意义构建。
(2)内容载体:教学大纲、实训大纲、EDI模拟大纲、纸介质主教材、实训教材、教案、电子教案、业务情境范例、光盘、软盘、硬盘、网络课程。
(3)传输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企业及市场、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
(4)辅助教具:投影、图表、数据、单证实物、黑板、白板、录音、电视、电脑、计算机、电子助学课件。
(5)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贸易案例库、贸易数据库、贸易网站库、经济论文库、自编试题库、自编案例库。
(6)教学手段。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三套INT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
(7)实施程序。模式规定了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使师生有序展开教学做活动,按步骤完成设定的任务。操作程序:讲授一阅读教材一体验范例一情境中的模拟操作及现场实训一当面或网络辅导、自测与评价一操作及知识点综合考核。
3.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教学效果
多重组合的“教、学、做”手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课前课中课后互为支撑,使学生获得全天候的充实和补偿;师生互动及学生自助辅导,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教材和课程的设计结构,使学生通过持续的情境模拟,获得业务岗位描述的操作技能。
4.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实施建议
考虑到国际贸易实务本科及实训课程在不同专业(或学科)的不同定位(导致出现的教学内容、重点、课时、教学条件和师生情况的差异),在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使用者应对可供选择的要素和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网络资源以及不同版本的教材和模拟软件平台等),以体现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主动适应。可以对提供的电子教案进行适应性修改,在提供的两套情境范例的基础上提炼和编制新的范例,以提高针对当地外经贸特点的适应度。在全国多所学校开通“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平台”的情况下,各相关学校的师生可以在因特网上进行校际混合的多角色的模拟仿真实训,使校际师生间展开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可以通过网络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助学系统、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BBS等,直接进行教师间的互动沟通,以即时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本科实训课教学的实施建议
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的实训基地可以有三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资源情况、招生情况、外围企业及外围院校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如果高等院校自身财力有限,那么,可以考虑院校联建的形式;如果高等院校实力较强,招生规模很大,那么,可以考虑自建和与企业共建两者并举的形式;如果高等院校地处外贸活动极为频繁、外贸人才极为短缺的地区,可以考虑校企共建的形式,尤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计划到大纲再到指导书、从协调实践课程排序到技能考证、从理论型毕业论文选题到实践型毕业论文选题等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
1.实训课教学内容设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课程实训之间的关系。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之间的实训内容应避免重复,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外贸函电、进出口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实训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浪费了教学时间。在这个问题上,相关教师应该充分沟通,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
2.实训课教学是综合实训与课程实训之间的关系
虽然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综合实训并不等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在综合实训中,以团队建设为中心,通过团队的形成、工作方法、沟通技能、时间管理等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包括角色扮演、案例引导、小组讨论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宏观政策的敏感、商机捕捉、沟通谈判、纠纷处理等能力。
3.实训课教学应把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考证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专业考证的意义。一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某领域实际问题;二是对国际经济领域某些现象进行理论探讨,主要集中由此可见,学生选题虽然符合专业要求,但是进行理论探讨的比较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既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毕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素材,选题来源相对广泛,资料收集也比较容易,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所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创新知识,提高技能。
篇9
【关键词】高职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4-02
将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1]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为焙烤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有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依托焙烤食品加工校内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线,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钻研”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设计思路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烘焙食品企业的调研,按照焙烤食品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糕点、面包烘焙工”职业资格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旨构建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以生产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载体的生产过程作为教学的组织过程,以生产中的技能强化训练带动专业知识和良好操作技能的学习,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2]同时有选择性的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生产中潜移默化的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教学中所选项目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最终以产品形式呈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1.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依据食品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需求,确定《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焙烤设备和用具,能够正确选择和处理焙烤食品的原辅料,能够进行各类典型焙烤食品的生产和品质管理,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
2.确定就业岗位
通过焙烤食品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焙烤食品生产的典型工作岗位包括原辅料检验与验收、生产操作、设备控制与操作、新产品研发等岗位。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焙烤企业的调研,本课程共构建生产性项目24个项目。在每种产品的加工中,构建了“原辅料选择、预处理产品加工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贮存产品销售”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各种原辅料工艺特性及焙烤食品的生产原理,掌握焙烤食品的工艺流程和工序操作技能,能对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控制,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组织实施设计
1.选择性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质。选择性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营造职业氛围的环境,学生可以提前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毕业后更易于接受企业管理。如通过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通过设置项目小组间的比赛,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考勤,培养学生时间秩序观念,即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查找文献等环节来完成作业的情况,培养学生时间效率观念,其重点应体现在对每一个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上。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有良好时间管理能力的人,能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他们拥有良好的业务管理能力,能在工作中迅速成为岗位能手。
2.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引导他们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3]从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能更有信心的就业。所以实训中培养学生用一种“选择”的思想正确看待自己脚下的路,养成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成才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取得成功的自信,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本工种、职业前沿信息较强的收集和吸收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从而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渐进式达到教学目标
实训教学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
(1)视频、图片、实物展示法。通过实物、图片、观摩、视频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形象认识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更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用这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2)对比教学法。通过设计对比项目,使学生验证理论知识。首先选取需验证的理论知识。如:食品加工的配方重要吗?海绵蛋糕的烘烤只有分两阶段进行才能利于膨胀和上色吗?蛋白与蛋黄分开搅打比全蛋搅打做出的蛋糕体弹性和韧性更好吗?然后设计对比实验组。如:用不同的配方生产海绵蛋糕,对比产品验证配方的重要性。用相同的配方生产海绵蛋糕,设置三组烘烤温度,来验证分两阶段控温产品的效果会更好。用分别打蛋法和全蛋打蛋法生产蛋糕,对比糕体的组织状态验证不同打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对比结果,验证理论知识,学生进行评价总结,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3)现场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准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教学前准备原料的选购组织现场教学课后讨论引向深入的步骤进行。如以装饰蛋糕的生产为例:首先将植脂稀奶油提前从冷冻室转到冷藏室,设备检查能否正常运转,同时准备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现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在现场把该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讲解,接着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快速将理论与实践相衔接,边做边理解刚才讲的知识,准确把握讲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操作设备、熟悉工艺原理及流程。
(4)四阶段教学法。此法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具体教学活动是:准备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结。如通过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对装饰蛋糕的裱花过程演示,学生生动认识,边模仿边理解,从而掌握装饰蛋糕抹面和挤花的方法及技巧。目的在于使学生快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
(5)任务驱动法。给各小组布置具体项目,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新产品的生产方案,寻求完成生产任务的方法,尝试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等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综合考核体系
具有较强正面激励效应的考核体系, 可以大力促进学风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考核过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考核结果运用的有效性是考核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综合考核体系至少应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各工序操作的熟练程度考核、职业素质考核、实践总结报告考核、小组互评、奖励与处分等。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周文毅,雷继鹏,等.发展农牧业优势建设食品工业强区[N].内蒙古日报(汉),2010-07-14
[2]田晓玲,胡克伟,黄克强,张海涛.《焙烤食品生产》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3]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
篇10
【摘 要】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同样是一项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实际的专业教授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实训课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1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数控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编号:
2014zy108) 和2011 安徽省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示范中心项目“数控技术实训中心” (编号:2011sfzx002) 的研究成果。
根据市场需求和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各个专业课程都含有较大比例的实训课程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同样是一项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实际的专业教授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实训课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进而加强这一专业中职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整体专业水准。
一、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为实训做充足准备
虽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其操作性强为特征,但是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才是专业实训课程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这一专业课程的开展中,要首先注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如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餐饮管理的发展历史、基本餐饮管理理念,让学生能够对整个专业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为了给实训课程做充足的准备,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对学生讲授必备的理论技巧,如托盘、摆台、餐巾折花、酒水服务、菜肴服务等技能知识,让学生先掌握理论技能并通过实训课程来运用这些技能,从而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储备比较少,可能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的程度相对比较浅显。教师在理论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主要以实用性为主,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向学生讲授课程知识。如在菜单的制作与选择这一章节课程中,教师在课程中要以菜单的制作步骤以及相关颜色搭配为课程的重点,相对减少如设计原理、色度调配等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课程内容,并牢固记忆,在实训中可以有所用。
二、规范实训场所,为实训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硬件设施
实训场所的优越性并不是只指实训教室的豪华装修或者配备现代化的设备等,而是指实训教室要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完全能够达到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效果。学院在设计实训教室时,可以通过企业指导或者是校企合作的方式,让一些规范化操作的酒店来与教师共同布置实训教室,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准备。
作为专业化的餐饮实训教室,学院应当为这一专业提供100平米以上的教室进行专业的布置,例如餐饮大厅、餐饮包间、卫生间等等,同时配备必须的桌椅、吧台、餐饮用具等等,使得在实训课程开展时学生能够真切体会餐饮类酒店实际运营时的情况,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服务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合理设计实训教师队伍,让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组队强化专业建设
高校具备有非常多专业素质过硬、教育水平高的课程教师,学生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往往能够很快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有所长。但是由于高校教师长期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时候教师不能亲自走入企业去感受某一专业领域的进步或者是对人才需求条件的变化。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以前简单的托盘、摆台的要求现在由于餐饮行业发展要求的变化,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逐渐更新为对各类餐点操作技能要求、对语言要求、西式礼仪要求等等。因此如果不能和企业互动,不能和社会挂钩,学院内的专业建设以及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会逐渐落后于社会的需求,实训课程的开展也只是空泛的进行一些基础技能的锻炼。
相对于高校信息的滞后,在一线的餐饮行业从业管理人员则具备了最新的市场信息,尤其是大型酒店的部门经理,一方面掌握酒店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最新技能的运用和培训也了如指掌。如果将这些企业人员与高校的教师对接起来,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专业教师队伍,则无论从教育技能方面还是从专业知识更新程度方面,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实训课程,并与时俱进,随时与社会需求的发展一同进步。
四、多样化实训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实训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和强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职业教育类院校的高度重视。但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往往只是让学生在实训室内进行简单的操作来熟悉整个专业的流程,学生对于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认知水平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传统课程实际并没有完全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为了提高中职教育中餐饮行业实训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打破常规的实训模式,以多样化的手段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一方面在实训室内,教师可以开展规范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的基础技能得到训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实训课堂搬迁到实际的一线工作区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餐饮服务行业的实际操作情况。最后高校也可以与餐饮企业实现对接,让企业提供部分岗位作为学生实际训练的课程,通过实际领班的指导和带领完成一次餐饮服务的作业,加强学生在餐饮服务技能方面的锻炼。在这些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其专业素养、职业意识等也不断的得到修正提升,进而在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五、科学考核制度,提高实训课程的质量
良好的课程需要科学的考核来进行检验,从而才能保障其教学效果。参与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也需要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训课程要建立课堂表现、操作水平考核、课程最终考核三方面的考评机制,并通过精细化的条款实现量化考评,将学生的表现以最终的分数体现出来,才能督促学生在实训中认真学习、积极表现自己。而对于教师来讲,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教师能够随时的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漏洞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并进行及时的修正,来不断的完成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而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餐饮企业对于员工绩效考评的条例来建立实训考评的机制,对学生上下课准时、摆盘标准情况、托盘姿势与速度、服务礼仪、外语水平等方面建立量化的考评条例,并采用教师评定、小组互评、企业兼职教师评定等形式从多方面来考核在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得出最科学的考评结论。而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又可以对实训课程的实际效果做出考核,并不断根据反馈结果做出调整补充,使实训课程的内容不断得到更新,从而实训课程的质量不断的得到提高。
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一类专业,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对于专业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同时根据社会实际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情况来同步布置专业实训教室,并与餐饮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合作提供具有时代特色的实训课程;为了强化实训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技能水平,并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来督促学生学习,并不断改善课程内容。在各项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才能有效展开,并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陈梅.从餐厅服务专业实训教学看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