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范文

时间:2023-03-24 01: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肝胆外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肝胆外科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温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1954

国内刊号:33-1196/R

邮发代号:32-10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2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投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87-02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患者自身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不断提升,而护理投诉是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反映,应当受到各方的关注。肝胆外科的患者一般病情重,大多需要反复接受治疗,患者的经常会产生一些消极和悲观的清晰,容易激动。如果在护理工作中不够到位就很容易引发病人的投诉和不满。本组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对于肝胆外科口头投诉的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引发肝胆外科投诉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对于肝胆外科口头投诉的资料。

1.2方法科室的护士长进行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对本组24例投诉所引发的投诉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投诉的原因,并就今后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内容与应对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2结果

2.124例肝胆住院患者的口头投诉原因分析表见表1。

执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所引发的投诉本组7起,占到了29.2%。本组投诉中有3起是因为当班忽视没有按照医院的规定开展必要的巡房工作,没有对于病人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的进行帮助。同时还有4起投诉是和康复教育有关,主要是护士没有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进行关注,特别是对于饮食方面宣教不够到位,导致患者因为没有正确的饮食而发生一些错误。

护理的技术不够娴熟也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本组中有8起因为护理技术不够娴熟导致的投诉,占到了33.3%。这8起投诉中有多次穿刺不成功而导致患者疼痛所引发的投诉,也有因为静脉输液中出现外漏而导致的投诉,同时没有将引流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讲解给患者,而引发引流管的折叠和扭曲,因此导致各种投诉。

服务态度生硬也是引发投诉的愿意,本组有3例因为服务态度问题而引发投诉,占到了12.5%。医院的护士在接待患者住院的时候态度不够热情,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语气比较死板,对于病人所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没有进行随机应变的处理,工作中表现的比较冷漠,特别是一些需要照顾的特殊病人在工作中表现的不够专业,没有充分地尊重患者,这也是导致投诉的主要原因。

法律意识不强和其他原因各有3例,均占到了12.5%。护士在公共场合对病人进行议论,对于病人的权益重视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病人的护理方面过于欠缺,这些都是法律意识不足而引发的护理投诉。另外医院的后勤不够完善,病区太过于嘈杂,严重的影响到病人的休息,或者病人的一些贵重物品丢失,这些都引起护理投诉的其他原因。

投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有一些事因为患者自身的因素所导致的。肝胆外科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重,且住院的时间都比较长,治疗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患者都会对医护人员的各种医疗行为产生怀疑。所以在工作中护理服务一旦出错,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满。另外,肝脏病变还会使得患者自身出现一些精神障碍,使得病人不能够很好地配置治疗,有时候还会出现辱骂医护人员的情况,部分患者认为护士会泄露自己的因素,因此各种纠纷经常发生。

3讨论

3.1端正对待投诉的态度当本科室发生投诉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地核实,积极地寻找可能发生错误的原因,以争取的态度应对投诉,最终将投诉处理的结果通报给患者。如果经过查实,产生纠纷是因为护理人员的原因,护理人员就应该积极主动地给患者道歉,对于病人所提出的建议则要虚心地接受,积极地消除误解,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当发生纠纷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辩解,不管是否是自己的原因,首先要做的是倾听而不是辩解,只有倾听才能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也才可以缓解患者所产生的激动心情。

3.2强化日常培训,提升对于患者的护理水平医院的科室要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定期地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进行探讨,经常开展一些知识的讲座,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护士自身的护理技能。护士自身也要认识到提升护理技能的重要性,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提升自身的急救技能操作和护理技能操作。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神饱满,对患者的健康负责,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产生的一些差错。

3.3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医院的护理人员要改善自身的服务观念,处处为病人考虑,积极满足病人的各项需求。以超越病人要求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和患者多沟通、注重沟通的技巧,语言要亲切,对于病人所提出的要求要及时地进行解答。

肝胆外科是临床出现投诉比较多的科室,护士要在服务中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理解病人,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正确认识出现的各种投诉,寻找出现投诉的本质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春风,郑玲.探讨护理安全的管理方法及有效性[J].临床误诊误治,2010(04.

[2]顾兰,金文秀,王红岩.医疗投诉原因分析及职工培训对医疗纠纷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08(11.

[3]嫦莲.护患纠纷分析与防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

[4]宋玉芳.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9(06.

篇3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腹腔镜

肝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的一个类型,具体指的是患者左右肝管汇合区域以上分支胆管内存在结石,此病能够单独存在,临床中一般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内胆管出现狭窄和扩张,胆道感染、肝损害以及胆道机械性梗阻,病情处理相对比较棘手,患者出现复发的几率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胆管炎,患者存在腹痛、高热以及寒战症状,肝胆管结石的病情比较复杂,经常会导致患者严重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属于我们国家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1临床病理分型

中华医学会将肝胆管结石分为下述几种类型:Ⅰ型,区域型,患者的结石按照肝内胆管树分布在一个或是多个肝段内,一般合并病变区域肝管狭窄,受累肝段出现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显示为静止型、胆管炎型以及梗阻型;Ⅱ型,弥漫型,患者的双侧肝叶胆管内全部存在结石,按照肝实质病变,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亚型,Ⅱa型,患者不伴随肝萎缩以及肝纤维化;Ⅱb型,患者伴随区域性肝萎缩以及肝纤维化,一般合并萎缩肝脏区域主肝管狭窄;Ⅱc型,患者伴随肝广泛性纤维化继发胆汁性肝硬化以及门静脉高压症,大部分伴随左右肝管严重狭窄;E型,附加型,患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

2外科手术治疗

现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目的为彻底治愈肝内结石、恢复患者胆道系统解剖生理、预防结石复发,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治疗原则为矫正狭窄、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取尽结石、避免复发,手术治疗分为下述四种:肝部分切除术、肝移植术、胆管切开取石术以及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

2.1肝切除术 肝切除术不仅能够彻底清除结石,还可以将并存的胆管狭窄和肝纤维化以及肝萎缩一起切除,能够有效避免结石复发,降低出现胆管癌的风险。肝胆管结石切除范围依照患者结石的分布和毁损性病变范围决定,针对Ⅰ型结石患者,一般将其包含结石的肝叶切除可以得到根治性效果,针对Ⅱa型以及Ⅱb型结石患者,一般需要结合多种术式以及辅助方式实施治疗,针对Ⅱc型结石患者,需要依照其胆道病变具体情况、门脉高压症程度和肝硬化程度选取胆道手术和门脉减压手术对胆道、门静脉以及肝脏病变进行处理。

2.2胆管切开取石术 胆管切开取石属于肝胆管结石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基本方式,指的是通过高达肝门的肝总管切口实施取石,其中包括经肝实质切开肝内胆管取石,手术创伤比较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比较短,能够快速缓解胆道压力,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对胆道感染进行控制,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多用于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但是残石率相对比较高。

2.3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 肝切除并不可以完全的预防结石复发,肝内胆管结石进行再次手术的几率比较高,其主要因素和结石并存的肝内胆管狭窄没有获得解决相关,引起结石残留或是出现复发,有文献报道显示,肝胆管结石患者中有24%左右合并肝胆管狭窄,没有实施矫正的肝胆管狭窄以及结石残留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域型肝内胆管狭窄患者能够实施肝叶切除以及肝段切除得到解决,但是针对肝内广泛多发结石患者,治疗主要目的为保证主肝管畅通[2]。

2.4肝移植术 当肝胆管结石患者已经发展为终末期也就是Ⅱc型,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的时候,治疗难度相对比较大,患者的预后效果差,针对此类患者可以实施肝移植术,但是因为手术风险高、排斥反应、费用高、缺少供肝以及对手术操作者技术要求高等,导致肝移植术很难成为常规手术。

3腹腔镜下手术

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的成功,为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奠定的基础,采用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适应症包括Ⅰ型以及部分Ⅱa型患者,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整形以及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管切开以及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大部分肝胆管结石患者需要进行以腹腔镜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目前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主要以左半肝切除和左外叶切除为主[3]。

4辅助手段

以往的胆管探查术存在局限性以及盲目性,手术之后的残石率非常高,胆道镜能够对患者胆管内部情况直视,纤维胆道镜能够进入到患者的二级胆管,在胆道扩张的时候能够进入到三级胆管。胆道镜联合B超、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以及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取石都能够明显减少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残存几率。有文献报道显示,胆道镜手术过程中和B超联合使用,手术之后残石率能够下降到9%[4]。液电碎石是通过高压电高压震荡波,将高压脉冲火花在液体中产生震荡波将结石击碎,此项技术的输出功率比较大,碎石时间相对比较短,由于在碎石过程中出现热能,能够导致胆管穿孔以及出血等。钬激光是现在最新的外科手术激光,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以及胆道结石的碎石中使用比较广泛,通过钬激光能量激昂结石与光纤之间水汽化,出现气泡使能量传达到结石,将结石粉碎,具有凝固止血、有效切割以及粉碎结石的特点[5]。

5总结

尽管现在肝胆外科技术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残石率和复发率依旧比较高,手术之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存在恶性的风险,仍旧属于胆道外科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肝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针对各类型肝胆管结石找出有效的治疗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绍强,梁力建,华S鹏,等.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6):780-783.

[2]阎玉矿,赵守和,刘继东,等.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3(3):272-274.

[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专家共识(2013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1-5.

篇4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方法;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肝胆外科常涉及重大复杂的病例和手术,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多发性腹部外伤,肝癌切除术等。这些病情都比较重、变化快,有些病情还会反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临床医学上,肝胆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在肝胆外科中,危急病人和老年患者的比重偏多,存在的护理风险比较高,如果护理工作疏忽大意,就会产生医护纠纷,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在当前阶段,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对护理安全认识不深,又因为受到医院现有医疗设备和环境的限制,肝胆外科的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受到了阻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本文在此根据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此作如下分析:

1肝胆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肝胆外科护理比较繁琐,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经常会伴发并发症,护理起来也更加有难度。有些护理人员对待护理工作没有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在工作上没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工作压力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对待患者常常存在不满和发泄的情绪,没有和患者取得良好沟通,不了解患者的需要,而且在书写护理文书时也马虎了事,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另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够高,操作不够娴熟,会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时间。还有的患者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灵活用药。这些护理人员存在的因素都会让护理质量大大降低,让患者满意度下降。

1.2患者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肝胆外科,很多患者都是重症患者和高危患者,而且时间都比较长了,护理风险就比较高。这几年人们的健康和法律意识逐步提高,护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和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情绪反应就会特别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就会产生纠纷。

1.3医疗器械和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医疗器械和护理管理不完善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医疗器械的落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效果。而且医院的护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就无法明确责任,如有突发事件发生缺少有效的应急措施,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

1.4社会方面的问题在新的医疗体系中,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来,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医疗事业科技不断进步,医疗风险越来越高以及无法预测后果,受到这几方面影响,对于患者和家属很难达到百分百满意,和医护工作者很难达成共识,不可预见的事情也就会发生。

2护理对策

2.1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如果缺少责任感就无法做好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她们的责任意识,一切为病人考虑,不但要做好他们身体方面的护理工作,在心理上也要多给予安慰和关心,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另外,医护人员有责任保护患者的隐私权,要对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医疗存在的风险、治疗措施和药物的不适应症,让他们心中有数,才能和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另外,医护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对于肝胆手术之后的T型管理,操作方法要熟练掌握,否则容易造成患者发生感染和并发症,对于突发事件,还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2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工作在肝胆手术中,引流管护理是个很关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引流管还可以提高疗效,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和引流管的护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引流管护理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2.1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引流管的高度要比出口平面低,这样才能避免逆行回流导致患者发生感染。

2.2.2引流管的位置要固定好,避免受到扭曲、受压和折叠。

2.2.3要仔细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味和质,在手术前期一般颜色为淡红色,后期转化成黄色。如果颜色不清、清亮液不正常就说明患者身体情况发生异常,要马上告知医生。如果引流量每小时在五十毫升以上,而且连续三个小时都呈现红色就是发生了异常。但是,如果引流量突然减少,而且患者发热并伴有腹胀感,就应该马上检查引流管是否发生堵塞或者脱落的问题。

2.2.4对待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和性质要认真作出评估。一般来讲,患者引流管发生疼痛都是受到引流液的刺激或者引流管太紧,受到引流管的压迫而引起的。那么,在引流后其他部位发生疼痛感,就可能是迁移脓肿造成或者发生继发感染所引起的。如果患者突然腹痛减轻,就要考虑是不是脏器发生破裂或者脓腔,要立即告诉医生。

2.2.5在通常情况下,引流管在停止引流管试夹的二十四小时无异情况后拔除。

2.3要提高患者方面的防范意识遇到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耐心解答,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消除他们的偏见和误解。

2.4要提高护理风险意识经常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在上岗之前对她们进行培训,用发生过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要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护士长更要注意护理安全防范,每天都要跟护理人员提醒容易发生的问题,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不能麻痹大意。

2.5对护理记录进行规范护理记录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它不仅是护理文件,也是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在对文书进行记录时,要保持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6要转变护理观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改变传统观念,从被动变主动,对患者从生活上到心理上都多加关心,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治疗患者的具体操作中,要顾及到患者的自尊,而且还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取得患者信任,才能和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篇5

面进行列表,将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从而找寻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结果:胆部操作比肝部操作易导致胆漏,60 岁以上

患者比60 岁以下患者易导致胆漏,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易导致胆漏。结论:综上所述,胆部操作以及年老等是胆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提高

医生的手术技能、增加医生责任心、对医生进行系统手术操作培训,减少手术对肝胆的损伤,是减少胆漏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手术过

程中,进行胆管手术时,未及时发现以及处理胆汁渗漏;对于外伤导致的胆管断裂未进行及时的结扎或结扎不牢固;胆道T 型引流管未放

置正确导致未形成良好窦道等因素是造成术后胆漏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胆漏发生率;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671-8725(2014)07-0180-01

肝胆系统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有内

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1]。外科治疗常常涉及胆道的切开、缝合以

及引流等,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胆漏,带来严重的并发症[2]。

探究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能有效指导医生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为研究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现对8 例胆漏

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肝胆外科手术后8 例胆漏患者的资料

8 例患者为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肝胆疾病患者,男5 例,女3 例。年龄50 岁~66 岁,平均年龄

(60.45±0.37)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对

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8 例患者,手术为胆部操作的患者数为7

例(经调查,接受胆部操作的患者总数为650 例),肝部操作的患

者数为1 例(经调查,接受肝部操作的患者总数为150 例);8 例

患者中小于60 岁的患者数为2 例(经调查,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小于60 岁的患者总数为420 例),大于60 岁的患者数为6 例(经

调查,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大于60 岁的患者总数为380 例);8 例

患者中,因主观因素(如: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胆管损伤等)导致

胆漏的患者数为6 例(经调查,患者总数为800 例),因客观因素

(如:双胆囊管畸形导致的胆漏等)导致胆漏的患者数为2 例(经

调查,患者总数为800 例)。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将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组列成表格,从而进行分

析总结,以便寻找寻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

3 结果

3.1 手术部位不同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胆部操作组胆漏发生率(1.08%)比肝

部操作组胆漏发生率高(0.67%),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胆漏发生可

能与手术部位相关。

表1 不同手术部位手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胆部操作组 肝部操作组

患者总数(例) 650 150

胆漏患者数(例) 7 1

胆漏发生率(%) 1.08 0.67

3.2 患者年龄不同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60 岁以上患者胆漏发生率(1.58%)比

60 岁一下患者胆漏发生率(0.48%)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胆漏发

生可能与年龄相关。

表2 不同年龄手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60 岁患者组 >60 岁患者组

患者总数(例) 420 380

胆漏患者数(例) 2 6

胆漏发生率(%) 0.48 1.58

3.3 主、客观因素不同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主观因素组胆漏发生率(0.75%)比客

观因素胆漏发生率(0.25%)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胆漏发生可能

与主、客观因素相关。

表3 不同因素影响手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主观因素组 客观因素组

患者总数(例) 800 800

胆漏患者数(例) 6 2

胆漏发生率(%) 0.75 0.25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随着交

通方式的改进,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外伤等的人越来越多,导

致发生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概率越来越大。内科保守治疗以及

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外伤以及严重

的肝胆疾病,如:肿瘤等,则主要依赖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胆漏,其会引发腹膜炎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预后,正确找寻胆漏的发生原因则

能指导医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胆漏是一种区别于有瘘管形成的、只有胆汁从胆囊中渗漏到

腹腔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常在术后短期内出现,起病急骤,后果

严重,若没及时诊治,常常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预后,甚至导

致患者的死亡。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经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外科手术治疗时,由于对组织的切开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导致胆囊组织周围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微环境改变,使胆

囊周围发生炎症、水肿以及血供障碍等,都导致胆囊等组织发生

炎症以及愈合延迟等,增加胆漏的发生机会。而内科保守治疗则

不对胆囊三角等部位进行人为改变与损伤,使得胆漏的发生率大

大降低。

2. 一般涉及胆道的手术,都会进行切开、缝合胆道以及对胆

汁引流等操作,常常改变了胆道的结构,容易发生胆漏。

3.年老患者身体素质大大降低,伤口恢复慢,免疫力较为地下,

创伤面不易愈合且易发生病变,最终导致胆漏的发生。

4.有些医生对胆囊三角等胆道系统解剖结构不甚了解,手术过

程中常常操作不当,且有时为了追求手术速度,一味加快手术过

程,导致手术过程不够细致,常常造成胆囊的医源性损伤,导致

胆漏的发生。有些医生未经系统的腹腔镜操作培训就进行腹腔镜

手术,或是为了减小窗口则将切口开的很小,导致视野不清晰,

或难以精确的支配手上的动作,导致肝胆的损伤。胆囊三角解剖

不清时强行行胆囊切除术,或是当胆囊部位已经发生水肿、粘连

等解剖层次不清时,仍实施常规手术方式,导致肝胆的损伤。

手术过程中:进行胆管手术时未及时发现以及处理胆汁渗漏;

对于外伤导致的胆管断裂未进行及时的结扎或结扎不牢固;胆道T

型引流管未放置正确导致未形成良好窦道等因素也是造成术后胆

漏发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中胆部操作以及年老等可能是胆漏发生

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数据提取量较少,所以如果想要进一步分析

相关程度需要做深入探讨研究。但是,提高医生的手术技能、增

加医生责任心、对医生进行系统手术操作培训,减少手术对肝胆

的损伤,仍然是减少胆漏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军,张生斌,宋士鹏,等.35 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68):67-69.

篇6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漏;治疗

肝胆手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但由于手术中涉及到患者胆道系统的显露、切开、引流、缝合或吻合,从而术后容易引起胆汁的排出通道发生渗漏、狭窄或愈合不良而导致胆漏。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处理的对策也不完全相同。临床医师应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进行有效治疗,若治疗不当常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楚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从而引起医疗事故纠纷。由此可见,临床上认真分析研究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总结其处理对策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近年来,本人从医多年对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患者的资料进行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分析和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3岁。在临床病例中8例患者都用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其中包括2例女性患者。剩余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胆管造影均发现造影剂外渗,且腹部的伤口或腹腔引流管发现有胆汁样液体,并已时间持续1w以上,再次进行手术或腹腔穿刺发现胆汁。

1.2诊断标准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诊断标准:①腹腔引流管术后连续3d有胆汁引出或单次引流胆汁量≥100ml/d。②未置腹腔引流者,术后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出胆汁。③胆管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渗,本组临床患者均符合肝胆手术后胆漏的诊断标准。

1.3临床表现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胆手术后出现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异常胆汁从引流管或伤口处流出,结合腹穿、B超、CT检查结果可以确诊。本组胆漏发现的时间:术后3d之内9例,术后4~7d 2例,拔除T管后1例。

1.4分析原因 本次所选12例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2例肝外伤手术后发生胆漏,2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3例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

1.5治疗对策 12例胆漏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8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4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3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

2结果

12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9例,其中8例进行常规引流,给予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4w左右后痊愈;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5w内痊愈;3例患者行手术引流,5w内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中任何因素引起胆道损伤都可能导致胆漏的发生。胆漏始终受到临床极大的重视,其原因在于若临床医生未能及时发现胆漏并给予及时处理则易导致严重感染,最终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

本文最终分析结果表明: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可以为如下几种:手术中存在胆管损伤但未及时处理;胆管创面发生断裂并未及时结扎或结扎不牢固发生滑脱;手术创面发生感染使胆管缺血而渗漏;"T"管放置不恰当,引起胆管梗阻进而导致胆管内压增高;副胆管损伤等[2]。

治疗方面,传统治疗有充分引流、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若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且无梗阻时,多数病例在3w内均能治愈。这一结论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应重视不同的胆漏引流量,小量胆漏给予引流治疗,但若胆漏流量较大,超过300 ml/d以上者,应注意是否有胆管主干道损伤,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修补或充分引流[3]。此外,治疗时还应注意胆盐、水电解质的平衡并对可能出现的代谢性酸中毒、消化不良等进行处理。

由于胆漏在肝胆手术中较为常见,必须不断提高医生对手术的认知与操作技能,对胆漏进行有效预防,其基本策略为及时、有效地进行充分引流以减少肝胆术后的胆漏。

参考文献:

[1]冯小青.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3(15):89-90.

篇7

胆漏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51%-2.40%,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1]。现收集了我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共收治肝胆手术后胆漏的2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对其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均为本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收治的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4~78岁,平均47.6岁;本组发现患者胆漏的具体时间术后2-4d11例,术后5-7d15例,拔除T管后2例.

1.2胆漏的原因

本组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开腹胆囊切除术后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9例;肝外伤术后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后1例。

1.3临床表现:

①手术后或T管拔除术后逐渐或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和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伴畏寒、高热、黄疸。②B超检查显示膈下或周围有积液。③患者的伤口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过多的胆汁。④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其中13例患者经腹腔引流管或瘘口泛影葡胺造影后确诊。

1.4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要给予患者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状态,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抗感染、抑制消化酶分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3]。全身症状轻微,腹腔引流通畅且引流量逐渐减少,胆总管通畅,B超或CT提示肝下积液不多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没有腹腔引流的患者,则要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4,5]。

1.5治疗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原有腹腔引流管且引流通畅者19例,拔T管后重新经T管瘘道置管引流者2例,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者4例,再次手术者3例。手术治疗组3例于术后14—18 d出院.平均住院16 d;非手术治疗25例,住院时间8~26 d,平均13.5d,除1例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带管出院外,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

2形成胆漏的原因

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①胆道T管引流术后窦道形成缺陷。②胆管损伤术中没有及时发现,导致胆管损伤。③严重肝外伤手术创面断裂的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松脱,等[6-8]。

3胆漏的处理

对于处理胆漏的问题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作出具体措施。从大致上来说,主要分为基本治疗原则必须确诊引流是否充分和通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次手术,通过二次手术的修复,帮助患者摆脱病痛。其次就是利用腹腔穿刺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9]。

4 讨论

胆漏是指胆汁或含有胆汁的液体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肝胆术后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是:①胆道术后拔除T管时窦道形成缺陷发生胆漏[2]。T管窦道是由异物刺激引起的一种增生性组织修复过程,术后14 d拔管不会形成胆漏,但多种因素可造成窦道形成缺陷或破裂。主要为:全身性因素.如患者体质差,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肝硬化、糖尿病、高龄、长期应用激素等及免疫功能缺陷都会影响T管窦道的形成。医源性造成的局部因素,如胆总管血供障碍、术中解剖过度、T管过粗过硬等。②术中没有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造成胆管损伤的原因除显露、麻醉不满意、解剖变异和病理因素外,术者操作的不规范和思想麻痹也是重要原因[6]。③严重肝外伤手术时,创面断裂的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松脱导致胆漏。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3%[3]。主要原因是[4]:严重肝破裂伤时常合并有多脏器损伤,术中偏重于快速有效的止血,而忽略了胆管损伤的存在;对于深在的裂伤,往往只作单纯缝合,从而遗漏较大胆管未予结扎。

胆漏的预防措施概括起来不外乎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处理三个环节。①增强术者的责任心,主观上高度重视,术前应熟悉胆道解剖,注意胆道变异,对手术的困难程度应有充分的认识,小心操作,尽量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②术前仔细检查,并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适当采取其他综合支持治疗。③在行胆囊切除时应尽量保留浆膜以便能缝合胆囊床。遇到术中出血时,可用纱布压迫,尽量少用钳夹,以免损伤胆管,对解剖不清者,可常规腹腔引流以利于观察。④手术完成后创面留置合适的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对营养不良的患者要加强补充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

总之,术者在术前熟悉肝胆的正常解剖关系及解剖变异,并掌握肝胆术能正规模式,手术时机的选择、适宜的切口,术后并发症预测,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预防术后胆瘘的关键。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选择正确有效的措施是治疗术后胆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钟峰,林建生.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与预防[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20(2):112—113.

[2]刘昌阔,吴志鹏,孙礼侠.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5):562.

[3]张学功,李洪波,李志宏.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36.

[4]洪勇,胡虞乾,廖文胜.肝外伤术中胆漏lO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906.

[5]樊嘉,王晓颉.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 (4):243.

[6]石建平,朱勤.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体会(附23例报告)[J].海南医 学,2008,19(7):42.

[7]李波。朱百鹏,粱震.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及预防[J]. 安徽医药,2010,31(10):55.

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风险管理;肝胆外科;不良事件;住院时间

护理工作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始终,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造成部分,当前随着人们对医疗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必须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护理管理工作内容,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就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而言,护理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只有做好潜在风险预防工作,才能降低甚至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有报道指出,肝胆外科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价值突出,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工作风险,保证患者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12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进行护理分组,总结护风险管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癌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参加研究。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2.50±5.50)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3.25±3.5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首先,建立管理小组。从科室抽出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护理人员、责任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风险知识培训,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均明确风险管理的实施目的,并结合患者情况、既往工作经验制定干预方案。其次,护理风险分析。就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记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工作不足之处,分析不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不断优化护理干预方案。再次,护理监督。医院组间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考核小组,小组人员不定对科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知识考核工作,为科室人员安排风险护理知识培训以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意识。创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向其及家属讲解疾病治疗知识、注意事项,并在了解患者心理负担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最后,风险标示管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做好患者病房通风、消毒工作,并在易滑、摔倒处张贴警示预防标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给药错误、患者跌倒/坠床、管理脱落)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问卷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20,P=0.0006)。见表1.

2.2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80±2.55)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50±3.50)天。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1.9845,P=0.0000)。

2.3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63,P=0.0044)。见表2.

3讨论

外科手术中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以及围术期护理工作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综合既往工作经验、患者病情情况、临床表现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涵盖护理工作风险分析、评估以及计划制定的对策,力求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将护理风险控制到最低[5]。结合本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住院时间为(7.80±2.55)天;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住院时间为(14.50±3.50)天。结果充分说明,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符合患者临床护理所需,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玮.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6):503-505.

[2]于倩.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0):21-23,47.

[3]王若梅,黎艳芳,黄碧萍,等.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肝胆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161-162.

[4]谢丽.探究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5,(9):190-191.

篇9

六盘水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省六枝特区 553400

【摘 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 年1 月~ 2013 年12 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80 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患者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患者满意率为72.5%。经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措施,临床收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程护理;肝胆外科;应用效果

肝胆外科是临床上的重要科室,所收治患者类型多样,且病情复杂,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炎、肝硬化和肝癌等[1]。我科针对肝胆外科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发现临床收效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 年1 月~ 2013 年12 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80 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范围为25 ~ 68 岁,平均年龄为(43.2±4.1)岁,病程为3 个月~ 6 年,平均为(3.7±2.5)年。其中急性阑尾炎10 例,急性胆囊炎15 例,急性胆结石12 例,腹部外伤3 例。在这40 例患者中,小学文化程度8 例,初中文化程度12 例,高中文化程度5 例,大专及以上15 例。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范围为27 ~ 70 岁,平均年龄为(44.8±5.2)岁,病程为3 个月~ 5 年,平均为(3.5±2.9)年。其中急性阑尾炎10 例,急性胆囊炎17 例,急性胆结石9 例,腹部外伤4 例。小学文化程度6 例,初中文化程度15 例,高中文化程度6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2]。

1.3 评价标准

对临床疗效加以评价,包括治愈、有效和无效等3 个标准。治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后机体功能和相关指标均正常,并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检查后机体功能和相关指标明显好转,但正常工作和生活仍会略受些影响。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发生变化,经检查后机体功能和相关指标未获得改善,甚至加重,仍然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计算总有效率,并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全程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首先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尽快熟悉治疗环境和医院要求。针对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凝血时间和重要脏器功能等,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鼓励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叮嘱患者术前应禁饮食,并做好皮肤准备和肠道准备。手术完成后,针对尚未苏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舌后坠及呼吸阻塞等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待患者苏醒后,根据患者情况,合理搭配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 检验, 并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如表1 所示,观察组治愈18 例,有效19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11 例,有效20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77.5%。经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患者满意度

两组患者满意度如表2 所示, 观察组非常满意20 例,满意18 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5.0%,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7 例,不满意11 例,满意率为72.5%。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手段的更新,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预期。我科针对肝胆外科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措施,临床收效显著,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均远高于常规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73-02

目前在肝胆外科的手术中,最长见的是手术后的病人放置引流管这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放置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1年1月-2011年7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后病人9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7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引流管病人98例。年龄18-79岁,其中男60例,女38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40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58例。

2 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①手术回来后的病人接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引起感染。②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及量。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呈红色,引流管用手接触有温热感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及时处理。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更换引流袋严格执行无菌操。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2.2 T管:①T管一般置于胆总管下段,由戳口穿出后缝于腹壁。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引流袋的位置在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③观察记录胆汁的量、色、质及有无沉淀物。胆汁正常为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术后初期,由于胆道炎症、水肿、胆汁分泌功能低下,每天引流量维持在150-200ml左右,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分泌功能逐渐恢复,引流量也随之增加,可达300-600ml,至胆道下端梗阻消失时,胆汁流入肠道部分增多,而排出体外部分减少[2]。若引流量仍然较多,说明胆道远端仍有梗阻,长时间大量丧失胆汁特别是老年、健康状态较差的病员,可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或出现低血糖,及其它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若胆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时,应疑视“T”型管脱位、阻塞。也可用盐水500ml加庆大霉毒16单位,经“T”管逆行冲洗,冲洗时避免暴力抽吸及立即行“T”造影。“T”型引流管引流胆汁的颜色根据胆道炎症和消退由棕黄色转为金黄色,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变为澄清,沉渣减少。有时胆汁引流量很大,甚至超过1200ml,可适当抬高“T”型管末端。如果由“T”型管引出新鲜血液较多,大多数是由于“T”型管压迫胆总管壁,使血管破裂所致,可给止血药,用加有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并严密观察。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若呈褐色,混浊,则可能有出血,感染应报告医生。术后10-14天,患者无腹痛,黄疸等,可先夹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段是否通畅,若通畅考虑拔管,拔管前在餐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饱胀,腹痛,发热,黄疸等出现,1-2日后拔管,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24-48小时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等情况。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患者需要带管出院,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示范T管的护理直到掌握为止并强调带管者要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拔管后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3 并发症护理

3.1 引流管脱出:

为防止引流管脱落,T管接无菌引流袋后,即检查引流管在体外固定情况,一般引流管上有缝皮缝线结扎固定,另在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将引流袋挂于不影响翻身的位置,一般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交代患者陪护,当患者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行活动,并且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处。对肥胖患者,因术后腹壁脂肪迅速消耗使腹壁皮肤松弛,取坐位或站立时皮肤呈布袋状悬垂,引流管处的皮肤随之明显下降抽动,易发生引流管脱出。这类患者要充分利用胶带的作用,随时调整胶带松紧度,避免引流管脱落。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3.2 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在术后可能被胆液,血凝块和坏死的组织堵塞,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应严格无菌操作,胆管有出血者,可用1:1000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胆管壁,切忌用凝血酶等促进凝血块形成的药物,确定凝血块堵塞,冲洗后引流不佳者,可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血凝块可自行脱落。长时间置管者应注意检查和定期冲洗,冲洗液和压力不宜过大。

4 讨论

所以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起到了引流和支撑的作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鼓励病人以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引流管周围皮肤变化,并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引流管的护理.外科护理学,2006,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