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机制范文
时间:2023-03-16 04:5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反馈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防洪预案是各级防指进行防汛指挥调度的基本依据,是防汛抢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主动防洪的行动指南,历年来,在防汛抢险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防洪预案的管理水平,全面掌握防洪预案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应建立并实行防洪预案管理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对防洪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有效指导防汛工作,减少灾害损失,保障防洪安全。
1、防洪预案的实施
1.1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防洪预案由各级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防汛责任制是实施防洪预案的关键环节和有力保证,要建立权威高效、坚强有力、统一和谐的防汛指挥体系,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全面实行防汛责任化,要切实加强对各项防洪预案的管理,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学习防洪预案,真正使各级领导和防汛人员都要熟悉掌握,各级地方行政首长从防洪预案的编制修订到防洪预案的实施、反馈和完善,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建立防洪抢险技术专家组织,完善指挥调度程序,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对待和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及时解决防洪预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保证防洪预案的顺利实施。
1.2加强洪水预警预报,争取防洪主动。及时准确的水文气象信息是防洪减灾的首要环节,要随时掌握雨情、水情、河势、工情变化,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的洪水险情。在接到洪水预报后,要及时组织专家对雨情、水情等进行会商,研究落实各项具体防御措施,根据洪水预报立即启动相应的防洪预案,对迎战洪水的各项工作及时进行全面安排、周密部署,各级领导和防汛人员按责任分工立即上岗到位,黄河河务部门岗位责任人应在洪水到达前8小时驻防所包工程,县、乡(镇)人民政府防汛责任人应根据责任分工,在洪水到达前6小时驻防所包工程,组织群众防汛队伍在洪水来临前4小时到达所承担的查险堤段(工程),并将所需防汛物料设备及时调运到位,切实做好迎战洪水的一切准备。
1. 3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巡堤查险工作,落实队伍,明确
任务,夯实责任,严格制度,奖罚分明,包干到人,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查险,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护。
1. 4防洪预案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控,统筹协调,主
动防洪,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防洪预案反馈系统
在本辖区内,要以各级防汛指挥机构为核心,自下而上逐级建立防洪预案的管理反馈系统,实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分部门责任制,各级防汛办具体负责防洪预案的信息反馈工作。在抗洪抢险中,各级防汛包干领导深入实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分别负责所包区域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本级防指报告防洪预案的执行情况。各防汛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防汛职责和防汛专项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并负责向本级防指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各级防指委派的防汛督查组织,负责监督防洪预案的具体实施。各级防汛办要将各种反馈信息及时汇总后,逐级上报。
3、防洪预案反馈的内容及要求
3.1本辖区和上级防汛指挥部门的黄河防洪、防凌预案、防洪工程抢护预案、“揭河底”对策及反恐怖预案等各种防汛预案,在编制、报批、执行等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实际运用情况,都要及时进行反馈。
3.2各级各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实施防洪预案的信息反馈工作,在洪水来临前2小时,向各级防办上报防汛领导上岗到位、防汛队伍和防汛料物上坝情况,防汛工作部署情况,交通、照明等后勤保障情况、迁安撤退情况,迎战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等情况。
3.3洪水来临后,要随时报告雨情、水情、河势、工情、灾情(险情、漫滩淹没情况)等实时信息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跟踪监测并上报洪水演进的全过程和“揭河底”冲刷情况。险情灾情要在10分钟内电话报至县级防汛办,在30分钟内电话报至地市级防汛办,1小时内将险情灾情书面报告报至地市级防汛办,地市级及其以上黄河防汛办在接到险情灾情书面报告后,应立即报上一级黄河防汛办。同时,要及时上报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并严格险情灾情统计上报制度,未经上级防办核实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对外险情灾情。
3.4每次洪水过后,要在3天之内对防洪预案的实施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并向上级提交总结报告。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足之处和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对防洪预案中预报(预估)的洪水位和洪水淹没等情况要及时加以修正,使之更加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执行,有效的指导防洪抢险工作。 4、防洪预案反馈的保障措施
4.1各级防汛办要切实加强防汛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和防汛管理工作,大力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递处理各种防汛信息、指令,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各级防汛领导当好防汛参谋,并落实专人负责防洪预案的管理工作,建立实施防洪预案的信息反馈网络,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通讯联络和沟通协调,及时收集整合防洪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断提高防洪预案的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手术室护理;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实习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的最好时期,手术室护理较为特殊,带教中技术要求高,在实习带教要求更加严苛[1]。在传统教学中,手术室的紧张工作氛围导致实习护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且教学评价机制较为片面,不够严谨合理,教学后学习质量仍有待提高。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是建立在带教老师和护生双向反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目前已应用于新生儿科护理教学[2]。但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尚不明确。本次研究将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带教,一共260名实习护生参加,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手术室实习的260名护生,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119名护生为对照组,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教学的141名护生为实验组。纳入标准:纳入对象均为手术室实习护理人员;纳入对象均具备配合本次实验拓展的各项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对照组,男16名,女103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6±0.52)岁,文化程度:中专36名,大专63名,本科19名,硕士1名。实验组,男21名,女12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15±0.61)岁,文化程度:中专31名,大专80名,本科30名。两组实习护理人员基础信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二)带教方法。1.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先是带教组长带领实习护生了解入科教育及科室常规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后,再分配给带教护士详细讲述手术室护理日常操作的方法及过程,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带教实习,为实习护生讲诉护理内容及操作技巧,每周对实习护生进行从理论到操作、包括核心制度等学习情况进行测试。2.实验组实施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1)综合以往带教要求及带教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制定师生相互评价标准,在护生实习中除了规范对实习护理人员的评定包含但不止于学习能力、仪容仪表、工作态度、操作是否规范、无菌观念、每周学习计划实行情况等,对带教护士的评定包括工作的职守、慎独精神、工作步骤的标准性、测试是否认真等指标;(2)双向评价反馈机制:①带教老师评价:定期组织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计划进行调查,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完善,案例讨论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教学中有无引导护生多提问题,是否将教学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等,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帮助带教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②护生评价:由带教护士长及带教组长在固定时间或不固定时间检查带教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帮助带教老师调整教学重点,帮助护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护士带教流程的效率,保证护理带教胜利开展。3.判断标准。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和带教老师双方的满意度及带教质量。(1)护生满意度评价: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成果,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一般,60~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2)带教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带教效果考核表调查两组护生的带教质量,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作为评价标准,每项分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教学质量越好。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工具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人数(%)表示并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情况。实验组实习护生对护理老师带教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二)两组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习评价。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论
极强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技能水平是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所具备的必要素质,手术室常常接触到重症患者,实习的护生则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素养[3]。因此,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显得格外严苛。而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之间的带教结果基本上是决定了实习护生对于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本研究对实验组护生采用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带教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护生对护理老师带教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带教后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带教质量,提高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宇,张增梅,魏薇,等.基于同伴互助的缺陷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0):4274-4277.
[2]刘兴琴.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对新生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167-169.
篇3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反馈;机制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结合岗位特点,科学实践绩效考核制度。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概述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是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中的探索应用。绩效考核是组织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表现效果做系统性的评定,即依照一定的衡量因素或评价标准,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成绩和收效,审视个人的贡献程度,以及个人未来的工作发展状况。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周期、内容等因各自实际略有不同,主要以一个学期为考核周期,以辅导员个人的日常工作业绩,个人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创新性等方面为主要考核内容。高校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技能日渐成熟完善,考核过程完整连续,考核的结果作为学校进行奖惩激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有以下特点:
第一,全面科学性。辅导员在工作中承担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双重任务,工作内容繁杂,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较大。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要充分联系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实际,合理设置评价标准体系,做到全面考核、科学考核相统一,使绩效考核真正全面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表现。
第二,公开公正性。绩效考核关系到高校辅导员的奖惩、晋升等方面,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考核的主体要公正合理,考核的评价标准要透明公开,考核的过程要公开公正,考核结果要公开。要设置公正的申诉程序来处置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异议。
第三,沟通反馈性。辅导员绩效考核不仅具有评价个人工作绩效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个人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的作用。辅导员绩效考核要设置合理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科学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促进考核主体、被考核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绩效考核对于辅导员发展、完善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
1、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其核心工作之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
(1)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差异性。高校辅导员是相对特殊的一支队伍,其既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承担着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其双重身份导致辅导员角色定位难以精确,对于他们的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过分注重工作量、教学成果、获得荣誉的考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指标较少,没有真正做到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辅导员之间在工作能力、擅长领域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有关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为校内统一,没有体现针对个人的差异性考核。
(2)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团体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个人德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方面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绩效考核的目标,但是没有涵盖到辅导员工作的全部内容,缺乏全面性。辅导员队伍是一个团体,很多工作需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当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对于团队性的考量。
(3)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缺乏激励性、反馈性。绩效考核具有双重目的,即考核性和发展性。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流于形式,对于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够充分,部分高校甚至存在走形式的问题。绩效考核制度没有与奖惩科学结合,没有真正的发挥其激励性作用。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虽有公开公示,但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无法积极的发挥对于辅导员个人的改进提升作用。
2、完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1)确立科学指标,注重个体差异。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是衡量辅导员工作的效果的重要尺度,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风向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确立应该积极立足于辅导员的岗位工作实际,做到科学合理,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予以公开。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对于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内容合理设置权重,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筹教学科研与日常管理。对于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考查,在评价指标的确立上进行适当的协调,不同年资或职级的辅导员可分类考察。
(2)实现全面考核,兼顾团队合作。学生工作内容事无巨细,辅导员都需要进行了解处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展考核内容,增加创新性,实现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将领导、同事、学生和本人都纳入考核的主体,实现考核主体的全面性。团队合作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辅导员队伍是一个团体,需要相互的协作配合。辅导员绩效考核应该在主要针对个人绩效的同时,增加关于团队绩效的考核评价。
(3)发挥激励作用,完善反馈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之后,应该以此为依据,积极发挥激励作用,确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赏罚分明,赏罚有据,增强辅导员的竞争意识,积极对优秀的辅导员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进一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传统的单向公布考核结果的反馈模式,积极进行双向的沟通反馈,同事间、上下级之间通过良好的沟通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工作能力。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是一种界定、衡量与发展人力资源绩效之持续性的、系统性的考察过程。它不仅仅针对员工当前的表现,也注重未来工作绩效的改善与增进。绩效考核具有考核性的目的和发展性的目的。考核性的目的包括:了解员工工作绩效;提供奖惩、晋升等措施的依据;提供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资料。发展性目的包括:指导员工改善绩效,开发个人潜力;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改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发展性目的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反馈机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及时提供行为结果的反馈有利于人们及时调整行为方向,有助于激发人们进一步行为的动机。
良好的反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更有助于高校辅导员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应该贯穿整个考核过程的始终。在考核开始前的评价体系确立过程中,积极建立相应的沟通反馈渠道,积极听取辅导员的意见,做到考核评价体系的合理化、科学化。在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流程,积极接受监督,做到考核过程的公平化、透明化。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布上,应该及时公开,建立绩效考核的异议申诉制度,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在绩效考核结果的激励应用中,应该积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进行适度的奖惩,在进行职务晋升、岗位调动、评奖评优等变动时,将绩效考核结果纳为必查项目。积极探索同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以绩效考核为契机,分别从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反馈,互相帮助,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个人工作能力,提升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辅导员绩效评估制度不仅只是考核,更应该注重其发展性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确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使辅导员个人通过绩效评估制度得到激励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红梅.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分析[D].中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 顾蓓熙.成长与沟通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2).
[3] 魏国,杨学玉.高校专职辅导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08(04).
篇4
[摘要]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数据时代,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增进毕业生与母校的感情;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市场转型研究,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建立网络系统进行跟踪调查,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数据机构的参与,对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关键词 ]大数据毕业生就业就业跟踪反馈
[作者简介]臧其林(1968-),男,江苏宿迁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硕士,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与旅游、教育公共管理。(江苏苏州 21510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36-03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学校从毕业生就业统计数字中快速获得有关人才培养价值信息的内容,诸如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等,都是学校教育需要及时了解的信息。教育部办公厅早在2004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号),明确要求学校要准确统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而学校如果针对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数字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跟踪,将有利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整体的良性发展。
大数据时代,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全面开放,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再次冲击着各个学校,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将凸显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学校构建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使毕业生就业不能再停留于就业数字的简单上报,而是要切实做好跟踪信息的数字收集分析,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情况。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数字和数据的区别。比如:毕业生就业率95%,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学校把95%背后的因素,像专业对口情况、就业满意度、学以致用的情况、性别差异、供需比率等考虑进去,将其和95%联系在一起,数字就衍生成数据。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与之前的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数据是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虑,数字则是相对静止的和单方面的。
一、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
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两次全面统计,主要是统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包括每年9月1日的初次就业率和每年12月30日的年终就业率,由各校的就业工作部门依据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签订和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上报,最后由各省招生就业中心负责汇总,在一定范围内,并以此作为对学校的考核排名依据。如据江苏省招生考试网(js-edu.cn),2014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例行新闻会上,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对2014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当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54.1万人,初次就业率89.55%,同比增长2.41%,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下达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qo的工作目标。可以看出,统计的结果都是静态的数字,而不是动态的数据分析。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和就业质量、毕业生后续的发展情况也不能通过数字直观反映出来,并因此得出就业情况的结论,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只公布一个就业率的数字,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是严重脱离的,这种统计方式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一)就业时间统计点的设计无法全面反映就业状况
为统计应届毕业生就业而设立的9月1日和12月30日这两个时间点的数字报告情况,只是简单反映了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的去向,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目标,不少学校采用了要求毕业生提供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换毕业证书的不当做法,违背了学校的正常办学理念,弄虚作假,贻害无穷。而且这种统计也轻视了学生的自主创业情况,缺乏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的信息反馈。两个时间点的统计似乎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学生就业情况一直都是动态发展的,可能在3个月中,9月1日已经就业的学生有的已经离职,可是12月30日的统计对此却无法客观反映。
由此可见,对毕业生就业跟踪的信息反馈非常重要,各校是否掌握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和对社会的适应度?能够真正了解情况的学校恐怕很少。而对于就业,毕业生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都是各校要特别进行研究的。
(二)目前的就业统计率重视量的分析,缺少质的研究
教育部曾经表示过各校的就业状况要与招生相联系,对就业不理想的专业要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特别是对连续3年就业率达不到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或者停止招生。如果停留在表面上的统计,各校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出各专业理想的就业数据,出现毕业生“被就业”的情况,社会上对这样的做法也颇多微词。显然,真实统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关键。以2014年江苏省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为例观察,统计数据是以应届毕业生的初次签约率为准的,不过初次签约率主要还是一个停留在量上的数字,没有具体的质的分析,如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学以致用的情况、性别差异的情况、供需比率等均无从知晓。缺乏系统而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指标,单纯进行就业数量的统计,对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尤其要分出各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高下是缺乏说服力的。尤其在一些已公布数字的可靠性受到了社会质疑的情况下,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
二、构建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的意义
(一)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化程度是衡量学校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校企深度合作,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定位。大数据时代,利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数字进行跟踪调查会更加有的放矢,可以从中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职业生涯发展情况,也可以很直接地分析出每年毕业生的实践情况与企业用人制度、评价标准之间的贴合度,通过比对找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并随时纠正。现在有一些专业数据机构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分析,如麦克思研究院就是一家教育数据研究与咨询机构,为中国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就业能力评估报告,从2009年起,连续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其中就有毕业生毕业3年后就业现状的满意度数据分析,而且是从总体内容出发的分专业分层次的分析。每所学校也可以对自己的毕业生进行经常性的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要求,提高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另外,企业发展也受到人才的制约,毕业后职业发展良好的学生在每次学校与企业人事部门交流的时候都会被津津乐道地提起,学校就要以此为样板分析研究,寻找这些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的闪光点,编辑优秀毕业生案例,作为在校生的学习榜样,这同样需要固定的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推动企业与学校的互动常态化。
(二)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各校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否则就会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大数据时代,要学会利用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决策。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淘汰落后的专业,兴起新的热门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也会因此呈现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而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也有赖于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的建立,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现有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分析各专业的发展前景。如旅游类专业,以往的普通导游、涉外导游,目前就不能胜任大旅游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现在旅游出现了私人订制的趋势,学校要培养有分析能力的旅游策划师、旅游咨询师,课程设置就需要学校相应地进行完善,否则学生毕业后进入旅游行业可能会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按照市场要求随时调整方案,使专业教学与市场发展相一致,使毕业生走上社会时,能很快谋求到更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可以实时关注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了解毕业生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情况,这对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三)深化市场转型研究,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研究市场转型的动向,掌握毕业生综合素质、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动手能力等相关方面的情况,就要获得第一手的各项信息,如企业都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说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扩大,学校各专业就要加强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调整专业设置、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通过对毕业生跟踪信息进行反馈,也是为毕业生走上社会转变为劳动者角色的客观评价提供佐证,同时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毕业生的某些素质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学校就必须提出改进意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由此可见,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对于学校研究市场转型极具必要性。
三、构建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的路径
大数据时代,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就是要完善学校与社会、企业、毕业生本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利用现代网络等各类技术,指定学校就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要板块的网络系统
各校的招生就业部门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建立网络平台,一是可以随时为企业服务,快速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也可以让毕业生进行网上应聘,企业直接在网上进行招聘,省时省力,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策略。通过数据库建立信息的数字统计、网上应聘人数统计等,直接可以利用这些数字进行当年毕业生就业需求分析,包括哪些专业需求量大、哪些专业比较冷门等。目前各校都有校园网络,在就业板块下建立独立的网页,学校每年的就业工作数字统计也因此变得简便易行,全年365天都可以进行就业推荐工作。当然在这一系统中更主要的是对校企合作企业中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有了网络,与企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现在,学校通常都有与之签订校企合作的上百家企业,这是非常重要的反馈途径。可以每年进行两次数字统计,即上半年放在6月底,下半年放在12月底,直接通过网络生成数据,也较科学可信。在网页中还可以建立各企业网页的链接,使毕业生更加方便地了解企业相关情况。
(二)建立以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主体内容的网络系统
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应届毕业生都需要做好相关信息的上报,对于这些信息,同样可以在校园网的就业栏目下再建立一个网络系统,要求毕业生自行登录,查询、修改有关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统计当年的数据信息,第二年、第三年同样能够继续跟踪下去,毕业生在网络上填报自己的就业异动情况也很方便,随时有变动随时在网上填报,不需要亲自到学校,也不需要老师一一填入。同时,通过登录校园网,毕业生还能够更多地关注母校。特别是对往届毕业生而言,就业板块中加入毕业生跟踪反馈菜单,学生每填报一次就业情况的变动,就是跟学校的一次互动。如有个别毕业生遗忘,原来班级QQ群设置的提醒功能也能派上用场,从而使校企合作不产生疏漏。学校也可以依据毕业生按照一年填报两次的信息来统计,以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填报时间一致。学校招生工作部门负责人员要经常上网浏览信息变动情况,对有用的信息及时分析并提供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托。
(三)每年设立毕业生固定回母校日
学生毕业离校后,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会逐渐减弱,但是班级同学之间会相互联系,经常聚会,一般还会5年、10年举行大的聚会,也会邀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毕业生聚会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暑期,各校可以设立每年的毕业生回母校日,让毕业生看到母校的发展,探望教过自己的老师,增进与母校的感情。这期间,就业部门就可以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要注重指标的内涵和质量,如更多关注毕业生工作的稳定性、工作收益、工作满意度与工作领域等,全方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真实情况和长期职业发展的走势,进而也引导学校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同时挖掘优秀毕业生的事迹,邀请他们为在校生作职场演讲,然后将优秀毕业生对在校生的影响做一些数据分析,还可以联系教务部门调出优秀毕业生在校的一些学业成绩等数字进行分析,为学校所用。
(四)引入第三方专业数据机构的参与
大数据时代涌现出了很多专业的数据研究机构。要使毕业生跟踪数据更加真实可信,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请专业的数据研究机构帮助学校一起完成跟踪数据。引进第三方数据机构做专业的数据分析也是大势所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分析量越来越大,要使跟踪数据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专业公司会做得更完善。繁琐而庞大的统计,可能需要专业的统计软件,会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校自己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存在缺乏监督系统的情况,所以,逐步把数据统计推向市场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而且,通过前三项的措施还能够监督专业数据公司的信息是否准确.保证毕业生跟踪信息的科学和严谨。
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是一项涉及面广、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毕业生就业率日益提高,而且也是学校、企业、毕业生和社会各方面进行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回应。大数据时代,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反馈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学校、企业、毕业生和社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升学校的办学服务水平,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
[
参考文献]
[1]庄琪,李海榕.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
[2]安德志.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方法和数据解读[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6).
[3]王有春,王庆林.大学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9).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反馈机制 构建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本校教育目标,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的表征信息综合评定作出量值或价值的活动[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论是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水平综合评价的结果,很多高校以该成绩作为各项优秀评比的依据,用人单位也会将此结果作为考量一个大学生在校各项表现的标准。因此,各个高校都致力于研究出一种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大学生在校综合素质水平的评价方法,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对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对用人单位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作出正确的、有益的引导。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用来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作出等级评定及量化的鉴定。其内容包括各项评定的指标、综合测评工作程序、测评结果的使用这几个方面。其中指标是由德智体成绩和附加附减分构成。测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导师、班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测评小组来执行,每学期累计一次成绩,每学年总评一次。测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的定量依据,也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
当前的测评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但是这样的体系显得孤立、静态,难以构成循环。大多数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反馈机制[2]是缺失的,即使有也大都不够全面完整。
二、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往往体现的是专家组、教育工作者等测评体系设计者的理念,这种状况,不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了解。
1.不利于体系的完备化、合理化。
目前的测评体系往往仅仅是先对学生进行各项考核,然后定性定量的给个评价,一测一评就结束,系统本身的一些诸如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哪些需要改进等问题却不得而知。这样的测评方法导致体系没有自愈能力,难以纠正偏向与失误,一些新的方法、理念也难以注入体系中,导致体系难以优化、合理化。
2.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测评体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体系中的问题依旧留存着,这就会导致在给学生进行下一轮测评的时候依旧沿用带有“缺陷”的测评体系,难以给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立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方法是在原有的体系中增设一个反馈单元,这样测评体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而是一个“测评反馈修正完善执行测评”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体[3],如此既使体系更加完整又有了自愈能力。
1.反馈的主体
反馈的主体应当是多样化的,应当包含与测评体系有关的各类人,如学生、老师、专家、用人单位,等等,覆盖面广,所汇集的反馈信息才更加具体。
学生是受测评者,是与测评体系关系最紧密的群体,他们对测评体系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因此他们应为反馈主体的主力军,其中学生也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受评的大学生,一类是已经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4],在校学生对于测评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他们熟知体系的优缺点,而毕业的学生有过受测评的经历,加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测评体系中的各个项目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能结合工作经历给出独到的反馈意见。
老师是测评的实施者,在其多年的测评经历后往往能发现体系的不足,能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专家是测评体系的制定者,他们能宏观地把握整个体系,从大局大方向着眼,提出“革命性”的反馈。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招收来的学生的素质情况,结合测评体系指出体系中所缺失或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反馈。
2.反馈的内容
反馈是经过测评后各方面的人对测评体系所给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应当是对测评体系的评价,切实中肯地对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明确其优缺点,指出哪些为优势应保持,哪些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哪些有弊端要舍去,不光对测评中的内容提出意见,还有测评的方法、操作程序等一系列的项目。只提出意见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之相关的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把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来,写到测评体系中作为测评指标项目进行考核。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聚沙成塔,综合起来就能对体系产生莫大的影响。
3.反馈的形式与操作
首先反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其主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建议书
学生在受测评和老师在实施测评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或老师将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起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建议书等书面材料交与测评中心审核。用人单位根据招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结合其平时的工作表现提出他们对测评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把这些整合成建议书交给测评专家组。这种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2)即时反馈
有时反馈的方面和内容不多,没有必要形成书面材料的时候,可以采取即时反馈的方式。学生一旦有了想法或建议就可以立即找到相关老师,当面向老师反馈,老师有了想法和意见时也可以及时当面反馈给测评小组。这种反馈方式比较直接,也比较快捷。
(3)间接反馈
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某个或某些同学有了好的想法却难以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可以召集一些同学和老师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进言献策,最终形成方案。这种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却比较容易形成有价值的反馈。
4.测评组的工作
一方面测评专家组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测评小组本身也要展开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召开师生座谈会等相应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反馈信息。得到反馈信息后测评小组要注意及时收集、整理、汇总,然后对汇总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和研究,将其中的反馈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反馈信息,交付给专家组,由专家组专门开展研讨论证会议,把这些反馈信息整合成正式的书面材料写入现有的测评体系中,将不合理的内容合理化,不公正的操作方法公正化,并在下一轮的运作中投入实施。
四、反馈机制为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带来勃勃生机
加入了一个反馈机制,就像给一湖水引入了一个泉眼,从此不断有新鲜的泉水注入湖中,使得体系处于不断自我更新中,充满勃勃生机。
1.有利于体系日臻完备。
引入了反馈,使得体系能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得到解决,使它处于常换常新、不断升级的状态,这样的体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良性循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有利于监督测评的运作。
引入反馈机制,让各方面的人都介入进来,使得测评工作处于公众监督的状态下,这样的测评体系会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3.有利于提高师生群体对待测评的积极性。
有了反馈,师生与测评体系贴得更近了。以往,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实施测评和接受测评,体系一成不变,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了积极性。现在加入了反馈,师生都成为测评体系的主人翁,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测评体系的发展。
“要看明天的社会,先看今天的校园”,先生的这句名言,揭示了学生的素质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带有反馈机制的测评体系是一个健全的测评体系,它是对原有体系的改进和升华。当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此时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反馈机制不断地注入到测评体系中,使得体系能不断更新自我,有了自愈能力,自始至终处在前沿,站在高处,从而系统、合理、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为培养更合格出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综上所述,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确实起到了优化体系和完善体系的作用,它始终发挥了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加与时俱进,更出色地执行其测评使命,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改革进度。
参考文献:
[1]喻华杰,颜冠群.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弊端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6.12,(中旬刊),(28).
[2]廖善才.建设灵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理论界,2005,(12):49-50.
篇6
【关键词】教学设备;采购;反馈;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设备采购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渠道之一。公办院校教学设备采购是政府采购行为,学校用的是政府财政拨款,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设备采购的水平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然而,教学设备采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设备使用率不高,教学设备前瞻性不强,教学设备对教学质量支持不明显。从一般的采购情况来分析,当前教学设备采购带有决策的“单向性”特点:教学设备采购形成自上而下的“单向性”,从可行性分析、审批、采购到使用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其结果导致教学设备采购与专业教学偏离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程序因素。 论证依据不充分,先决策,后论证,论证过程出现异议不能终止研究。论证或评估专家对教学设备采购没有深入了解,有的专家对相关专业教学不了解,评估专家团队没有代表性。
2.决策因素。 在教学设备采购过程中,领导往往采用经验型决策,偏重于领导主观意识,偏重于领导个人意愿,偏重于领导个人分工。在教学设备采购过程中,如果领导决策类型是经验型决策,比较容易出现教学设备采购的偏离情况。
3.招投标因素。 有的采购项目在招标文件中只笼统地列出价格以外的其他有关技术标准,给招投标带来麻烦,无法界定采购方的需求情况。
4.反馈因素。 采购与使用分属不同的机构,采购与使用没有信息沟通渠道,也没有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的反馈机制,造成采购方和使用方的各自独立。即便采购出了问题,教学部门也没有及时向设备采购单位反映。
三、建立教学设备使用对采购行为的反馈机制
1.应建立教学设备采购的科学机制。首先,教学设备采购是信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其次教学设备采购的决策应是科学的和民主的。领导要采用科学型决策,而不是经验型决策。所以,要建立起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决策机制。领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够最大限度地吸纳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多听取教学设备使用者的意见。
2.应制定教学设备使用情况信息采集系统。教学设备投入使用后,在一段时间内应组织第一线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情况做出评价。要对使用教学设备后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变化情况做出评价。运用教学设备使用情况信息采集系统,汇总师生的意见,制定教学设备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形成教学设备采购行为的最终总结报告。设备采购部门要将这些信息汇总,并做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供货方提出意见,可以在教学设备试运行阶段解决问题。也可以将信息做为下一次采购决策时的参考。
3.要建立教学设备使用情况对采购行为的调控机制。应根据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及时修改整个采购规章制度,要形成对教学采购行为影响的反馈机制和调控机制,逐步完善教学设备采购的制度。如果对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的采购行为,应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如果对教学促进作用不明显的采购项目,应要制定工作流程,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设备采购内容。
4.应制定教学设备采购决策的科学手段。为了科学地对采购行为评估,防止盲目上项目,应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评估数据的采样和分析,科学决策。在财政预算有限的条件下,针对诸多专业教学需求,应科学选择优先开展的项目,要通过严格的程序和严格的数据分析。针对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分类分权重进行建设项目评估。
四、基于反馈机制的教学设备采购流程分析
基本流程如下:
1.需求报告。需求报告是教学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提出的教学设备需求。主要包括教学设备现状,欲采购的教学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和价格,国内是否有同类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设备对专业教学的支持情况等。
2.前期调研。主要有本地区的调研和外地调研。本地调研一般通过走访和座谈会两种形式,对本地区高校同类教学设备的调研。外地调研一般是走访外地同类型学校,通过现场考察和访问来了解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调研,了解和掌握其它学校使用教学设备的情况,最终要写出调研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教学设备采购之前,从经济、技术、建设、使用、维护直到教学效益等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4.建设任务书。建设任务书是建设单位教学设备采购项目的依据,是申报和立项的主要文件,是指导后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建设任务书主要包括采购的意义,建设目标,建设基础和条件,教学设备建设内容,建设步骤,技术要求,人员和时间安排,预期效果,采购经费预算等。
5.项目答辩。建设项目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项目论证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漏洞和风险。主要是从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条件、措施保障等主要环节提出问题,考察相关建设单位的综合建设实力,项目建设的完整性,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的真实性。项目建设答辩时,答辩专家首先要求简要叙述建设项目论证内容。答辩中要表述清楚项目名称、建设背景、建设依据、建设方案、保障措施等。答辩专家通过建设单位的叙述,并结合事先对项目建设的论证材料的阅读,对建设项目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咨询和问题。同时,也能提出关于项目建设的宝贵建议和意见。
6.学校领导及上级财政部门批准。
7.采购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的前期是由项目建设单位编写项目申报书,对项目的用途、技术要求、投标人资格要求等内容提出要求。项目建设设备招标文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投标人须知,合同一般条款,技术要求,评分标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法律条款。按照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合同的主要条款。建设工程招标文件是由招标单位或其委托的咨询机构编制的。它既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招标单位与将来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基础,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对整个招标工作乃至承发包双方都有约束力。
8.开工建设。投标方中标后,双方签订合同,开始供货安装和调试。这个过程需要校方技术人员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9.运行情况评价报告。教学设备调试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管理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必要时要进行修改和调试,在这期间要形成《运行情况评价报告》。主要有以下内容:确定调查方法,确定数据分析与诊断方法,包括功能模块是否健全,内容是否丰富,运行稳定性,可用度,方便性,后期维护等。还有用户分析,访问频率,用户满意度,功能分析等。
10.项目验收。制定《项目验收报告》,《项目验收报告》主要是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的总结性分析。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基本情况,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建设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相关产业的支持,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后续推进计划等内容。然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教学设备运行评估,填写项目验收报告。
11.投入使用。教学设备投入使用后,最好在保修期内安排高密度的使用频率,让其充分运行,早日暴露其问题,以便及时解决。要制定新的教学设备使用手册,或制作网络在线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应能及时反馈到教学设备采购部门,以便维护和调整,还可以对后来的采购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五、结论
基于反馈机制的教学设备采购能够提高教学设备使用效果,其中关键环节是使教学部门的信息能够送达教学设备采购部门。这需要科学决策,机制体制建设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作者简介:
张厚杰,男,1963年7月,汉族,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
篇7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创建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74-02
一、志愿活动的发展
2001年8月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就有由大学生为主的4万名“彩虹志愿者”参加,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七种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化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被誉为“本届大运会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2001年11月广州第9届全运会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体育志愿服务, 2003年第5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中有5万名体育志愿者参加服务。2007年8月份“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共有7000余名来自高校的志愿者参与了赛事志愿服务工作。直至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队伍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体,在录用的74615名志愿者中,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53000人,占赛会志愿者的70%以上,其中参加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共有21000人,占总志愿者服务人数的80%以上,我国大学生体育志愿者服务达到高峰。
二、志愿者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的总和,是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志愿者服务质量是指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如扶贫支教、社区服务、文化建设等满足与获得被服务者认可的程度。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评价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也没有其它科学评测的方式,志愿者提供服务和服务质量评测脱节。有学者在用“满意度”这个概念进行一些研究。志愿者满意度,是志愿者对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感知和期望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小,满意度越高;差值越大,满意度越低。
三、建立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的必要性
第一、对主办方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的创建能提供一个普遍的运作程序,通过意见反馈、绩效评估、奖励激发、结果运用的综合运用,能有效解决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大型体育赛事质量,打造品牌赛事,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对志愿者而言。满足了其利益诉求意识,大大增加了赛事参与程度,他们的创新性在主动思考中得到发挥,也增加了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能大大提高工作热情,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第三、对观众而言。观众反应意见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影响他们观赛体验的问题得到解决后能使观众的现场体验趋近完美。赛事质量的提高使观众对该项赛事的忠诚度大大提高,成为该项赛事的拥虿。
四、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为控制论中的概念,是实现控制系统功能的基本途径。维纳称反馈为控制论的“灵魂”,认为“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即将系统的以往操作结果再送入系统中去的过程。”控制的实质是通过反馈调节将被控对象引入预定目标的过程。反馈机制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获得信息并及时传给控制器;处理信息,作出判断,然后给效应器发出指令;执行指令,进行操作,所得结果是否达到指令要求,需要进行检测,然后将结果和检测意见通过感应器再反馈给控制器,以便消除误差,达到预定目标。
五、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的运行渠道
参与过赛事服务的志愿者与到现场观赛对赛事有一定感知的观众在现场、网络、其他三种渠道中选择自己喜欢或最易获得的方式反映所有的意见。
六、志愿者反映渠道
现场:电子小板。在志愿者休息区设置电子小板,志愿者在工作闲暇或休息时输入自己的工作编号后可电子录入进行当天意见反馈,意见将进入电子数据库归档备案,以便于之后的信息分类与查询。
网络:网络有三种渠道:电子邮件、微博和论坛。
第一、电子邮件。信息收集部要建立一个服务质量反馈机制志愿者专有邮箱。大赛初志愿者填写的表格除各种基本信息外,还应在邮箱地址处加一栏“是否喜欢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意见”,信息收集部将选择了电子邮件的志愿者汇总。
第二、微博。微博凭借其操作方便、信息输入量与获得量的广泛、灵活时尚的特点发展迅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有成长为主流的网上信息交流平台的趋势。
第三、论坛。作为传统的网上交流平台,论坛还是赢得了一些人的亲睐。此种方式将与现场电子板连通,共同记录志愿者反映意见的情况。
七、观众反映渠道
现场:观众在现场反映意见的渠道有两种:主管人员收集和意见簿。
网络:与志愿者一样,网络渠道也是电子邮件、微博和论坛三种。
第一、电子邮件。有资料显示,观众以中、高等收入的白领居多,因为他们的地位及工作习惯,电子邮件是这些人经常使用的交流方式,而选择电子邮件的观众也是最多的,因此电子邮件是观众最主要的信息反馈渠道。
第二、微博。它的扩展面广、信息交流简便,随着社会各界名人、知名电视台、主流平面媒体等开通了微博,在大众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中年人中间也有一定影响。
第三、论坛。观众在大赛的官网论坛注册时,宣传观众如在填写电子邮件反馈的地址作为论坛帐号的联系邮箱,将与电子邮件反馈方式一起记录观众的反映情况,到达一定次数可参与抽奖活动。
八、反馈机制的完整性
我们创建的这一套反馈机制是完整系统的,因此反馈不仅是对赛事运作有一定了解的志愿者和对赛事服务有一定感知的观众向主办方反映意见,主办方采纳经过处理得到的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后也应当告知反馈者,并且应当给予积极反馈者一定的奖励,表达对他们为赛事做出贡献的感谢,并能给社会营造更加积极的反馈意识氛围,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信息反馈机制中来,为赛事质量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九、结论
第一、随着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增多,志愿者服务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但是目前志愿者反馈机制非常不健全,既零散又单一,反馈机制的缺失成为大型赛事持续发展的短板。
第二、从改进赛事不足提高赛事质量、满足志愿者利益诉求意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有效调动广泛的社会体育资源等方面来看建立健全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的意义是十分必要,十分深远的。
第三、创建出的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质量反馈机制在总体思路、运行路径、运行渠道和奖励激励方面都做出了系统完整的方案,能高效地处理赛事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作出改善,促进赛事质量的提高与加强大众积极参主动反馈的意识,促进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荣芳,王佳.高校大学生体育志愿者发展现状及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3).
篇8
一、症状
1、幼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
2、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长度可达一至数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穿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菌脓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状物,后茎内变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可一直延伸到时果内,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使种子不正常和带菌,有时从萼片表面局部侵染,产生坏死斑,病斑扩展到果面。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
二、发生规律
该病由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引起,病原属细菌。菌体短杆状,无鞭毛。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病残体上存活2——3年。该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茎、叶、花柄、幼根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带病。本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特别是带雨水作业,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一旦侵入,通过韧皮部在寄主体内扩展。该菌发育温限1—33℃,适温25—27℃,53℃10分钟致死。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及暴雨多,发病重。偏碱性的土壤利于病害发生。
三、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严防病菌附着在种子上传播蔓延。
2、种子消毒
种子用55℃热水浸种25分钟后,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防止土壤结板,提高出苗率。
3、合理轮作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倒茬,避免与茄果类蔬菜连作,可与甘蓝、大白菜、大葱、大蒜等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4、建立无病留种地,从无病株采种
选用新苗床育苗,如用旧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喷洒,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
5、土壤消毒
每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或者盖地膜前地面喷雾消毒,每亩用水量120—200斤水,对病害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6、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在番茄生长及时中耕除草,平衡水肥,追肥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钾肥。适时通风透光,有利于西红柿生长,提高抗病性。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权,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施一次菜果壮蒂灵,可提高授粉质量,增强循环坐果率,使番茄连连稳产优质。移栽时尽量减少伤根现象的发生,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
7、化学防治
篇9
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随访;疗效
功能性便秘在消化系统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排便困难、排便不尽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生活节奏,改变了饮食结构,增加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但是产生的并发症较多[3]。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6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效果,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6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4-5]:经过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排便困难、排便不尽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经过消化道钡餐和电子肠镜等检查对于直肠器质性病变患者进行了排除;通过生化检查显示对全身性疾病能够对胃肠道动力造成影响的患者进行了排除。1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男性患者占68例,女性患者占74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4岁之间,病程在1年到20年之间。回顾性分析1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效果。
1.2方法
1.2.1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均停止使用一切能够对肠胃动力造成影响的治疗,针对3天以上无排便的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治疗,避免粪便对直肠压力的测定造成影响,使用单囊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仪器对患者的直肠压力进行测定,观察的指标主要有和直肠间的抑制反射、肛管和直肠间的静息压力、肛管最大缩榨压、模拟括约肌的收缩情况等;给予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使用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的仪器主要有柱状电极、压力测试传输管道以及生物反馈治疗机。接受治疗前让患者了解解剖挂图、肛管直肠的解剖和粪便排出的过程,对生物反馈治疗的操作程序进行了解,能够让患者进行心理自我调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取治疗,使机体放松,塞插电极,引导患者按照平时的习惯做模拟排便的动作,按照屏幕的动画提示让腹肌群与肛周肌群进行协调配合,让患者了解异常肌电信号,对于错误的排便动作能够进行更正,经过反复模拟,让患者能够达到正确排便的效果。在胃肠动力中心所有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天治疗的时间持续30-40分钟,每天治疗2-3次,每个疗程治疗5-10次。指导患者接受治疗时保持舒畅的心情,养成正确排便的习惯,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和饮水量。患者在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都可以在家中按照医院训练的动作进行自行训练,每天训练2-3次,每次持续的时间为20分钟。
1.2.2通过随访对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影响进行分析,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自拟调查表,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排便情况、之前检查治疗的情况、病程、体力活动情况、饮食情况、对疗效的评价、对便秘的认识、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信函、电话和家访对调查的情况进行随访。通过回顾性分析1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效果。
1.2.3判定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指患者经过治疗排便的次数恢复正常,大便的性状也恢复到正常;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大便的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有1项恢复为正常;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排便的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都没有恢复正常,但是和治疗之前相比有所改善;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排便的次数以及大便的形状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
1.2.4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1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经过治疗,治愈患者占22例,显效患者占54例,有效患者占48例,无效患者占18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3%;从结肠传输的实验分析,24小时钡条的排除例数在治疗之前为25例,排除率为17.6%,治疗后24小时钡条排除的患者占88例,钡条排除率为62.0%,在治疗前后,功能性便秘患者在钡条排除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排便困难、排便不尽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生活节奏,改变了饮食结构,增加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部分慢性便秘患者没有出现肠道器质性病变,被称为功能性便秘,属于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但是产生的并发症以及毒副作用较多。生物反馈治疗指的是把松弛疗法和生物反馈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不易或者不能够被人体所感知的病理和生理活动转化为图像和声音等容易被感知的信息[6]。生物反馈机制能够让患者感觉到自身的生理活动信息,有利于对自身的生理活动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生物反馈治疗能够通过对患者无数次的反馈,以及不断更新和锻炼,达到对生理活动进行控制的效果,患者对生物反馈治疗所具有的依从性,能够对临床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前要让患者了解解剖挂图、肛管直肠的解剖和粪便排出的过程,对生物反馈治疗的操作程序进行了解,能够让患者进行心理自我调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应用于治疗便秘中效果确切,具有无创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以及毒副作用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7-8]。降低了通过上述结果显示: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1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经过治疗,治愈患者占22例,显效患者占54例,有效患者占48例,无效患者占18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3%;从结肠传输的实验分析,24小时钡条的排除例数在治疗之前为25例,排除率为17.6%,治疗后24小时钡条排除的患者占88例,钡条排除率为62.0%,在治疗前后,功能性便秘患者在钡条排除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王燕,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周丽荣.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4(02):113-114.
[2]林琳,朱芬芬,林征,王美峰,丁美红.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胃肠病学,2008,03(02):98-99.
[3]刘彦琦,苏秉忠.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2(09):253-254.
[4]孙光军,林爱珍.益肠通秘汤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6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5(02):121-122.
[5]廖江涛,李娟,范树元.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21(31):352-353.
[6]李荣先,尚秀娟,张波,吕保洲.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的治疗[J].中外医疗,2009,26(24):289-290.
篇10
关键词:睡眠障碍;脑电图;回归复杂度;神经反馈
中图分类号:TP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21-167-04
Novel Therapy Device for Sleep Disorder Based on Nuerofeedback
ZHANG Yuxiang1,ZHU Tianqiao2,HUANG Liyu2
(1.Earthquake Monitor Center,Shaanx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Xi′an,710068,China;
2.S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Xidian University,Xi′an,710071,China)
Abstract:Sleep disorder torments many peoples.Side effect obviously exists by using drugs for therapy.No doubt novel methods or devices capable of correcting insomnia would be of great value.A promis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of computer and the brain is presented.Firstly,the weak electroencephalogram is extracted and the recurrence complexity is computed for estimating depth of sleep.Then stimulation patterns are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sleep level.Clinical experiments show the proposed system is effective for therapy of sleep disorder.
Keywords:sleep disorder;electroencephalogram;recurrence complexity;nuerofeedback
0 引 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睡眠障碍。研究表明,睡眠效果的判定,不仅要看睡眠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看睡眠的深度[1]。
治疗睡眠障碍的首选方法无疑还是药物,但用药物纠正睡眠障碍对人体形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关注。除药物副作用外,药物依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非药物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得到重视,目前,非药物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中医理论的穴位刺激法、大脑电磁刺激法、大脑声光刺激法等[2]。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治疗中刺激的参数对所有患者都是一样的,很难针对特定患者个体确定合适的刺激参数。另外,由于这些方法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因不同的个体而异,确切疗效尚待进一步证实。目前,还未见有一种仪器能根据患者的睡眠进程状态和睡眠时所表现的个体差异产生自适应的刺激模式,从而改善睡眠的报道。
本文提出一种由计算机与脑信息交互实现对睡眠障碍的神经反馈治疗装置,试图研制一种个性化睡眠障碍矫治仪器。
1 方法
1.1 系统概述
近年来,睡眠脑电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睡眠脑电的分析,已可定量判断睡眠的质量。人们通过不同方法,如时频分析、小波变换神经网络、信息熵等理论对睡眠脑电进行了处理,发现随着睡眠深度的增加,睡眠脑电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3,4]。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睡眠分类,就是按照脑电图的特征将睡眠分成所谓的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和非快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两大类,而NREM睡眠又可分为程度不同的四个期,按其深度分别标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加上睡前清醒期,睡眠共可分为六个不同的状态。最近的研究表明,随着睡眠的加深,睡眠脑电的回归复杂度持续下降,睡眠脑电的回归复杂度可作为衡量睡眠质量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指标[5]。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睡眠深度定量分析的个性化自适应神经反馈电刺激睡眠障碍治疗装置。第一,用安放在人体头部的电极提取受试者12 s的脑电信号,并进行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第二,提取受试者不同睡眠期四道脑电回归复杂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是睡眠深度的量化结果;第三,根据受试者睡眠深度的定量值,经过分析生成下一次电刺激的刺激模式,包括刺激波形和波形参数;第四,在该模式下的刺激信号通过与脑电采集时的同一组电极,作用于脑部,60 s后停止刺激,开始再次采集12 s脑电并计算回归复杂度,了解新刺激条件下睡眠质量的定量值,对比本次刺激与前次刺激对睡眠的影响情况,决定下一步刺激模式的调整方案。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流程图
1.2 脑电提取与放大
脑电提取所用电极是采用Ag/Cl圆盘电极,分别置于头皮顶叶的四个部位F3,F4,C3,C4处,参考电极A1和A2则置于耳垂。借助于一个双向电子开关74LS245,利用放置在受试者头皮的同一组电极,交替执行12 s脑电采集和60 s大脑刺激任务。双向电子开关74LS245开通的方向是由CPU的一个输入/输出端口控制的。
脑电放大器的第一级由运放电路构成电压跟随器,以提高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和输入阻抗。考虑到供电与功耗的问题,放大电路可选用微功耗可低电压工作的四运放运算放大器芯片LM324,其结构紧凑,功耗低。放大电路的第二级选用了功率放大芯片LM386。后级是一个带通滤波器,通带为0.5~70 Hz,可以滤除脑电的高频分量和一些高频干扰信号。电路中应设置60 Hz工频滤除电路,即工频陷波。经过放大调理后的脑电信号,幅值应在0~5 V之间。
1.3 回归复杂度
对于N点的原始一维时间序列,如脑电图时间序列 ui,通过时间延迟的方法,可以重建得到一组相空间中的向量[6]:
i=(ui,ui+τ,…,ui+(m-1)τ)
(1)
式中:τ是延迟时间;m是嵌入维数[7,8]。
将上述向量采用如下所述的的算法在二维平面上展示出来,进而分析该序列的相关特性和二维图中每一点表示的时间i和时间j之间是否存在着复原关系,这样的二维图称之为回归图。
在数学上,回归图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9]:
Ri,j:=(εi-i-j), i,j=1,2,…,N
(2)
式中:εi是截止距离;•表示范数;(x)是Heaviside函数((x)=1,x>0;(x)=0,x≤0)。
本装置所进行的计算中,嵌入维数m和时间延迟τ均取3,截止距离εi取所有向量距离中最大值的5%。在按上述方法得到脑电的回归图后,定义回归复杂度为回归图上回归点所占的比例[10]:
RR=1N2∑Ni,j=1Ri,j
(3)
该回归复杂度的取值在0~1之间。根据回归复杂度与睡眠的深度基本成正比的关系,可判断睡眠质量越好,回归复杂度越小;睡眠质量越差,回归复杂度越大。图2(a)为睡眠质量较高时,回归复杂度为0.17的回归图;图2(b)为睡眠质量不高时,回归复杂度为0.71的回归图。
根据计算的脑电信号的回归复杂度指数值,直接将睡眠的深度量级用回归复杂度指数代表。即提取受试者不同睡眠期四道脑电回归复杂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是睡眠深度的量化结果。
图2 睡眠质量较高和睡眠质量不高时的回归图
1.4 刺激波形的产生
本文提出的个性化神经反馈失眠治疗装置,是由一个CPU为C8051的单片机控制的。C8051单片机内部集成了一个12位模/数转换器、5个通用16位定时器、内部可编程振荡器、低功耗128 B的非易失数据存储以及丰富的输入输出资源,扩展系统中还包含64 K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64 KB的只读存储器ROM[11]。运用系统中的数/模转换电路通过编程可以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等不同波形和参数的刺激模式,通过在程序中加入延时程序可以改变刺激波形的频率,通过改变数/模转换的数字信号值调节刺激波形的幅度。
利用单片机内部可编程振荡器作为单片机系统时钟,内部的参考电压作为数/模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其中数/模转换电路的寄存器的值分别在定时器的中断服务程序中设定,并启动转换,转换结果经过由功率放大器进行幅度放大。
1.5 刺激模式的确定
根据睡眠深度的定量评价值,可以采取不同的刺激策略。
(1) 如果是首次刺激,预先确定一个固定的刺激模式作为起始刺激。该起始刺激根据回归复杂度的大小来确定,当回归复杂度小于0.2时,无需刺激;当回归复杂度大于等于0.2且小于0.4时,采用1 Hz,1 V的正弦波作为起始刺激;当回归复杂度大于等于0.4且小于0.6时,采用5 Hz,5 V的正弦波作为起始刺激;当回归复杂度大于等于0.6时,采用10 Hz,10 V的正弦波作为起始刺激。
(2) 如果目前实施的刺激不是首次刺激,则通过将本次刺激与上次刺激产生的睡眠效果相比较而确定。
① 如果发现本次刺激随着刺激参数的改变,第一次判定为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则维持这个刺激模式。
② 如果在本次刺激模式条件下已是第二次判断为改善,则对该刺激模式进行步进递增,该步进递增,是指在容许的刺激参数范围内对刺激频率和刺激幅度分别增加1 Hz和1 V,如果对该波形使用的刺激参数已到容许的最大值,则换下一种波形从1 Hz,1 V重新开始。
③ 如果发现本次刺激随着刺激参数的改变,第一次判定为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则取消这次参数调整,回到先前的刺激模式。
④ 如果在本次刺激模式条件下已是第二次判定为睡眠质量下降,则对本次刺激模式进行步进递减,该步进递减,是指在允许的刺激参数范围内对刺激频率和刺激幅度分别减少1 Hz和1 V,如果对该波形使用的刺激参数已减到允许范围内的最小值,则依次换一种波形从允许的最大值重新开始。
(3) 按照确定的刺激模式,对受试者实施新一轮的60 s电刺激。
上述刺激也可以采用图3说明。刺激模式包括波形和参数,本系统所用的波形共有三种,依次为:方波、正弦波、三角波;参数每调整一次,就要在刺激60 s后反馈采集12 s脑电信号,分析了解刺激模式调整对睡眠的影响,即将本次刺激与前次刺激对睡眠的影响进行对比,决定下一步刺激模式的调整。
图3 刺激策略流程图
2 结果与讨论
经两例实验测试表明,系统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系统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原因包括:
(1) 电极在头皮上的分布位置安排是综合考虑了脑电采集、刺激效果和临床应用的便利等多个因素的;
(2) 采用脑电回归复杂度计算算法确定睡眠质量,耗时少,可达到实时处理脑电的要求;
(3) 脑部电刺激和脑电采集是通过同一组电极完成的,使放置在受试者头皮上的电极大幅度减少,更切合临床应用实际;
(4) 比较刺激参数调整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变,决定刺激参数的调整策略,这个反馈治疗方法与装置完全是个性化的,克服了过去失眠治疗仪刺激方法和参数千人一律的不科学状况;
(5) 本文所提方法是用脑电来定量监测睡眠质量,在睡眠好时,可能不产生刺激或产生的刺激会进一步维持这个好的睡眠;在睡眠不好时,会有多种刺激模式可自适应改变,包括刺激的波形(如三角波、矩形波、正弦波)和刺激参数(包括幅度、频率等),脑刺激的效果随时受脑电监控,矫治效果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本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措施予以保证。在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该差动放大电路有良好的共模抑制比,一般达80~90 dB。在程序设计时,多采用单字节指令,并在关键地方人为插入一些空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复书写;在双字节和三字节指令之后插入单字节空指令操作,来保护在单片机CPU受到干扰时,程序可能出现的错误转移。当程序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可能转移到非程序区,指令冗余不再起作用,而软件陷阱可利用一条引导指令,强行将捕获的程序引向出错处理程序。软件陷阱一般安排在未使用的中断向量区,未使用的大片只读存储器ROM空间、程序区的断裂点处。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干扰对本系统的影响。
当然,本文提出的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其进一步完善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于兰,贾占玲.睡眠与睡眠障碍[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池田谦一.医用电子技术[M].梁华,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黄力宇,王伟勋,程敬之.基于大脑皮层互信息理论的睡眠分级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 2001,17(1):98-104.
[4]刘建平,郑崇勋.基于BP网络的睡眠分阶方法及睡眠质量评估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33(6):281-284.
[5]黄力宇,王伟荣.失眠的神经反馈治疗方法与装置[P].中国:200710018070.X,2007.
[6]Takens F.Determing Strang Attractors in Turbulence[J].Lecture Notes in Math,1981(898):361-381.
[7]Cao L.Prac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Embedding Dimension of a Scalar Time Series[J].Physica D,1997(110):43-50.
[8]Kennel M B.Determining Embedding Dimension for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Using a Geometrical Construction[J].Physical Review A,1992,65:3 403-3 411.
[9]Eckmann J P,Kamphorst S O,Ruelle D.Recurrence Plots of Dynamical Systems[J].Europhys.Lett.,1987,4(9):973-977.
[10]Trulla L L,Giuliani A,Zbilut J P,et al.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 Equation with Transients[J].Phys.Lett.A,1996(223):255-260.
[1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