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3 18:0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游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导游专业

篇1

关键词:导游专业; 生力军、实用型人才

旅游业是发展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它已成为标志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政治稳定、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批现代化并具有专业素质的导游从业人员、建立一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导游队伍,这是我们导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中职学校导游专业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专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为此导游专业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一、更新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空袋难以直立。”意即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很难有所建树。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作为未来的导游从业人员,在学习生涯中,应当象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以知识取胜,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导游工作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据我调查了解,尽管学生选择导游专业的目的各不相同,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被单纯的经济利益所驱动。他们认为,导游职业热门、走俏,“谋生”、“挣钱”比较容易,即“一证在手,吃喝不愁”。这种陈旧落后的观点,势必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了解到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以及从业人员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更新观念,高瞻远瞩,树立长远目标。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专业的求知欲望。俗话说,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求知欲就越旺,知识接受能力就越强,信息交流量也就越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会自然涌现,它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为此,我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发展目标及学习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知识。但不应当把传授知识作为终极目的,而应把教学过程作为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探索精神的一种手段。导游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语言表达能力

俗话说:“江山之美,全靠导游的嘴。”“一句话既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语言表达技巧对导游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导游专业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①平时注意让学生养成“说话”的习惯,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如课堂提问、自由讨论……②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比赛,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知识抢答……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善于说话,使学生逐渐“敢说”、“爱说”、“能说”。③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如致欢迎词欢送词、景点讲解、沿途风光导游、旅游商品导购……在训练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导游语言的审美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娱乐性等特点,巧妙地使用一些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二)思维创新能力

旅游活动中意外事故在所难免。导游一旦上团,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游客要求调换房间、购物后要求退货、旅游计划被迫改变、心脏病猝发、突遇行凶抢劫、游览景点时游客走失……可以说,处事不惊、临危不惧、灵活果断是导游人员处理问题时应具备的素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运用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来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发现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促进、诱导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比如学习《导游实务》“导游带团技能”章节时,我给学生这样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某旅游团游览一名山,当游到半山腰时,团队客人开始出现意见分歧:老年人声称自己体力不支,要求就地休息而拒绝继续爬山;中年人则坚决要求乘坐缆车上山;年轻人却执意步行登上山顶。面对团队的不同要求,如果你是地陪,该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提出问题之后,我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并自由讨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继而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其探索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同时,我会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索与提问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心中的疑问。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提出新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三)实践应用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游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形式,①课堂模拟:教师精讲之后,学生进入导游实训室进行模拟讲解,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目的。②观摩考察: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去景区参观,观摩景区各部门的工作流程,聘请景区优秀导游进行讲解,增进学生对行业的感性认识。③岗位见习:根据旅游景区“五一”、暑期、“十一”、春节等旅游旺季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到景区或旅行社进行见习锻炼,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有更直接的体验和感受。④强化训练:利用实习前两个月时间,严格按照景区或旅行社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技能的实操训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从而实现由学生到工作人的转变。通过这些阶段的“实战”,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篇2

导游人员是旅游服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要素,这一要素的培养直接关系着我国旅游业的生命力。在旅游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要要转变职业技能的教学观念,从的实际出发,加强技能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

一、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

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同样需要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而在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员人才培养目标时,我们倡导以“能力本位”为基本思路和核心,将培养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理念,掌握旅游管理具体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管理领域的适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定位。

二、培养导游人才重要作用

(一)导游员是形象大使

导游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这就充分说明,导游不仅仅是充当一个后勤服务员的角色,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景点的形象大使。他的一言一行,都向游客展示着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一个优秀导游带给游客的不仅仅是所游览地方的表面景物的简单介绍上,会把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风俗民情、轶闻趣事全部展示给游客,游客很多时候也会因为一个导游而记住一个城市、一个景点。

(二)导游员是游客信赖的向导和服务员

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由此可见,导游服务在整个旅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游客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对地接导游投以百分之百的信任,不但把食、住、行、游、娱、购全部交托给导游,更通过导游来解读一个国家,认识一个城市,了解一个地方。因而综合体现在导游身上的,是一个优秀的向导和服务员的角色。

(三)导游员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导游服务工作就是通过落实旅游计划来实现旅游产品的销售,通过做好接待工作,树立良好的口碑,增加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同时,游客在消费过程全部结束后,可以从对旅游产品的全面评价中,以及对优质服务的感受中强化其美好的印象,做出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产品的宣传。

三、导游人才的具备的核心能力

(一)导游讲解技能

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的核心内容。导游的讲解能力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导游讲解,使游客感到旅游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新奇性,对目的地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出色的导游讲解能力需要导游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包括语言的掌握、表达和运用技巧,正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二)导游服务技能

为了保证带团活动的顺利进行,导游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导游服务技能。所谓导游服务技能是指导游员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游客服务的方式和能力。导游服务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技能服务,而是一种复杂的高智能,高技能的服务。导游服务技能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也就是说导游员运用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带好旅游团。

(三)导游应变技能

所谓导游应变技能主要是指在团队旅游中,针对旅游者可能提出的特殊要求及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坚持一定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方式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合理地解决,以求达到圆满结果所具有的能力。

四、导游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首先应该以了解导游市场的需求为前提,按用人单位的标准积极开展教学,结合知识体系要求,加强与行业的联系,聘请旅行社的优秀导游根据带团的实际需要,与学校共同制定计划,设置课程,以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出能明显反映学科及导游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如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政策与法规。

(二)实践教学

导游实践教学是最能反映导游专业的教学特色,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导游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一方面可在校内建立各种导游培训设施,如多媒体教室、模拟导游实验室、礼仪和形体训练室等,在导游实训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采用“项目任务”、“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要与省、市、区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点、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建立导游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一个档次递进、地区分布合理的实习基地系统,为学生实习提供广阔的天地。

(三)师资配备

培养导游人才的教师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符合导游行业需求的人才。学校应加强导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兼职锻炼,以系统地获取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信息。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定期把业内成功人士、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请到课堂中作一些专题性的报告,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

(四)教材建设

加强导游系列教材建设。专业教师要根据旅游业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接受到本专业的最前沿知识和信息。编写既重理论又讲实用的专业教材。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如导游词,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导游词创作,包括书面导游词与口语导游词,最终形成适应地方特色的教材。

(五)导游员资格考试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导游;诚信道德

当今社会,旅游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人们都在计划着各种出游活动。导游是旅游服务的核心,旅游活动是否让旅游者满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而服务质量又取决于导游的服务态度。而在目前社会,人们对导游的评价一直欠佳,甚至有些游客对导游还产生一些抵触情绪。部分导游对旅游行程中规定的景点敷衍了事,一心朝“钱”看,强行给游客加点和进购物店,引起游客极大的反感和投诉,给旅游业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

中职学校是培养导游人员的重要基地,导游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导游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中,学校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服务意识和诚信美德,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职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中职学生从初中跨入职高,是人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人生观、价值观分析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指引人们走人生的正道,用自身的劳动去为人类造福,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会导致人背离正道,走到人生的邪路上去,甚至会成为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认识的不同,就形成了人们的不同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中职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价值取向,对其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2.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征分析

(1)多元共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稍逊一筹,这与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有关。进入职业学校以来,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茫然,对前途和未来的态度,他们是积极和消极并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是正确与错误混杂。

(2)直观、粗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对人生和社会往往是直观的就事论事,粗浅的理解,大多数以个人过去的经验去理解,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3.中职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中职学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转折点。他们即将迈入社会,时代要求他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他们在将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

教师是领路人,引导中职学生正视自身现状,引导他们对人生有个正确的、积极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崇高的理想,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对于导游职业学生来说,他们报名学习导游专业,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导游就是天天在游山玩水中,还能赚到较多的收入,素不知导游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有哪些素质要求,比如导游应该知识面丰富,天文、地理、历史等都有了解甚至精通;还得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应对各种各样的游客和多种多样的需求;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导游工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即使遇到多种困难和挫折,也在“宾客之上”、“合理而可能”的情况的帮助旅游者处理各种问题。

如何学好导游知识、做好导游工作,适应职业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采用得当的方法学习专业知识,根据职业需要进行自我塑造,做一名称职的导游人员。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导游工作综合性很强,工作范围广,责任重大,被称为“民间大使”,代表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导游除了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道德

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乃至泛指风俗习惯和尊重道德教育活动。

认为,道德是由一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知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职业道德是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的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不同的职业有其不同的职业道德,但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都必须与社会公德一致,而不应相悖。

3.导游人员职业道德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所有的导游人员在导游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即导游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在导游服务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提供服务,做法律和纪律允许做的事情。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旅游者规范服务。抵御住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诱惑,对违反导游职业道德的行为和现象,要坚决抵制。

根据职业特点,导游要为游客服务,充分尊重旅游者意愿,不欺诈、不诱导游客,真正做到诚实信用。善待每一位游客,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在讲解时不要情绪化,不要信口开河。注意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善之为善、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好。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尽量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把可能危及游客和国家、企业利益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遇到问题,不抱怨,不推卸责任,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遇到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游客时,导游员应站在道理上,行于感情中,正确从容应对,以确保团队顺利运行。

4.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促进导游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可以使导游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责任感,道德约束往往比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范围更广泛,影响更深刻。

(2)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之间是提供服务与享受服务的关系,要使旅游者满意,导游人员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3)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包括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且旅游业是面向世界的行业,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还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风气和国际声誉。

(4)抵制精神污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旅游是一种交流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某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者的消极或腐朽的文化或思想影响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导游人员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在涉及到关系到国家尊严等的原则的具体问题面前敢于义正词严的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反对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中职学校加强导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人才,人们有这样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的是。”而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也这样总结过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育用,无德无才弃之用。”可见职业道德是多么的重要。

中职学校以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为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1.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中职学校基本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等思想品德课程。这两门课程涉及了职业道德的内容,但所讲的只是普遍的、共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职业规范和要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导游职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职业道德的渗透,结合职业素养强调诚信待客,逐步养成学生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的思维习惯。

2.利用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与业务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导游专业课的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规范。例如,在讲授《导游服务技能》时应渗透有关吃苦耐劳、工作细心的职业要求;在教授《导游法规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知道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认知转变为职业道德行为,进而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进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教育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求得合法收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案例分析,尤其对于那些现实工作中一些不正当的导游行为和不正确的社会现象,比如“零负团费”、导游拿回扣等事情,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给予正能量。

3.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营造有利于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中;如有针对性地开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校网络、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请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进行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经验交流,激发学生爱岗敬业、乐业勤业、艰苦创业的意识。

4.通过实习过程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践行某一思想道德观念或信念的次数越多,它的固化程度也就越深,久而久之便转化为人的行为习惯。道德信念就是通过反复的践行而固化于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中,形成一种道德思维定式,从而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利用实践基地这样的平台,促进他们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通过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加深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实习单位通过严格管理,共同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把职业规范养成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篇4

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使用语言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顺利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交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对导游来说,口语表达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一名优秀的导游在语言表达上要准确生动、风趣幽默。要能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典雅规范的词句,引人入胜的讲解、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吸引旅游者。所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训练学生吐字清楚,发音标准,表达流畅的基本的语言功。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

1、每节课都让学生即兴发言,或者随便拿一张某个地方的旅游景点图,让学生现场讲解;

2、鼓励学生收集积累资料,比如古代的诗词谚语,笑话楹联等,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

3、举办各种语言类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掌握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不同的对象打交道的技巧。总之,要让学生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上知天文地理,下晓生活常识,以丰富导游语言。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要简练、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导游专业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

1.编写适合导游专业的语文教材

导游专业的语文教材必须体现实用性,比如加大说明文和一些优秀的写景散文的篇目,以及一些与导游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和文章。比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建筑烹饪、风土人情等等的内容。

2.课堂教学体现专业性

篇5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总理在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因此,要认真做好校企合作,这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虽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我国旅游经济迅猛发展,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我们要为它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要改变和突破传统的呆板的理论学科教育体系的模式,改变传统的围墙式的办学模式,寓学于教,寓教于用,寓用于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一种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开辟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探索一条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技能人才的新途径。想实现此目标,要力求做到校企合作“四化”。

一、人才培养基地化

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的合作。为了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特定企业员工,我们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企业岗位要求等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地导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认定。对此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步由企业派专人到校介绍旅行社业态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进而对企业的认同。第二步在三年级导游专业中设置冠名班,让学生自愿报名,企业和学校进行挑选。第三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教什么,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第四步学生到冠名企业定向实习,解决高职导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这种模式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相似之处。

二、课程设置企业化

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中的服务为宗旨包含两层含义:学校一要为企业服务,二要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就是要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满足其需要毕业生,为学生服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课程,用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不太受企业的欢迎,主要原因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归根到底毛病出在现有的课程上。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不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而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学生学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又没有教过。某旅行社老总反映有的学生发传真连纸都不会放,一个毕业生必须经过一年多的再学习才能上手工作。学校要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首先要做到课程设置与企业工作现场无缝对接;对高职导游专业而言,旅行社有那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这些都要调研清楚。有的旅行社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财务单据报表和结算方式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校本教材,特别是冠名班的教材。因此我们要大刀阔斧地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做到课程设置企业化,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接轨。

三、师资队伍专家化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教师行业和不同的企业所属的行业本质是不同的,但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对象毕业后将直接进入行业,如果教师没有行业经验,学校教育没有企业介入,那么职业教育就犹如隔靴搔痒。比如高职导游专业许多专业教师虽然既有教师证,又有导游证,号称双师型教师,但考证后既没有到旅行社做过计调,有没有当过地陪、全陪、带过团,缺乏行业经验,教师在讲案例的过程中,自身没有带团经历,不能将自己融入到案例当中去。对于案例的理解和讨论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当教师分析完案例之后不久,学生对这个案例就没有太大的印象了。教学实际与导游实际相距甚远。这也是我们的学生进入旅行社后不能马上就进入角色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职导游专业职业教育必须实现师资队伍专家化、行业化。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聘请行业的资深经理、员工作学校的兼职老师,让他们把行业一线鲜活的经验和操作实务直接教给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以师傅带徒弟形式,作学校没有行业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方面可以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以弥补行业经验不足缺陷。

当然旅行社行业有其特殊性,竞争非常激烈,各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绝招,轻易不肯示人。有的老总甚至担心把企业经营理念和操作实务教给学生后,学生会成为自己新的竞争对手。我们如果签订协议,将班级和企业挂钩冠名,那么学校今天的学生,就是企业明天的员工,给自己的员工上课,你还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因此,只有与企业实行深度合作,利益休戚相关,企业专家上课时才会象老师那样毫无保留将技能传授给学生。

四、教学实训实体化

教学实训是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职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实训的手段和平台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实训车间的机床上学会加工切削工艺,因其实训现场与工作现场基本相同,到企业车间马上就会运用。而高职导游专业就不一样,导游服务的对象是游客,学生必须学会对客服务,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常部分教师采用模拟导游的授课方式上课,让学生既担当游客的角色又担当导游,这样的授课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唱主角。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这种授课方式缺少实地气氛,学生没有陌生感,在练习时与游客交往交流等方面得不到锻炼,结果模拟导游变成了背导游词,达不到实地带团的效果。

因此高职导游专业的教学实训环境必须是真实的现场,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游客。进行全真环境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根据不少学校的经验,与优秀的旅行社合作成立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真实运作的旅行社实体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在这种实训实体中的训练,学生能够很好地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解决了在校生上团的心理障碍和带团技巧不熟练的难题,学生按旅行社业务开展游线设计、营销、组团、带团等导游服务经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带团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的角色从学校人向企业人过渡, 在企业氛围中学习和训练 ,加速使其成为企业人,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或进行自主创业。

篇6

关键词: 特色教学 职业道德 核心能力 导游方法 社会实践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它自“二战”后兴起规模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处于新世纪的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导游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导游素质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从高等院校到中等职校,都相继开设了导游专业,旨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合格的导游人才。一个优秀的导游,不仅要有优良的仪表仪容和精神风貌,更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导游专业应大力开展特色教学。

一、职业道德的教育是导游特色教学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我国教育制度历来奉行的宗旨,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导游基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具有优良思想品德、正确道德观念的合格导游。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不仅是每个导游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衡量导游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导游工作具有涉外性和代表性,外国旅游者习惯从导游的一举一动中来猜测、评估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人情关系,导游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形象。导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导游不仅直接面对种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还要同形形的人打交道,有意无意地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因此,导游教学应在思想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方面(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意识方面(政治意识、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讨论。通过教育应让学生明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有远大的事业理想。其次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文明礼貌,真诚公道。第三,要努力培养个人的文化修养,在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第四,要理解导游的角色定位,注重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

二、核心能力的训练是导游特色教学的关键

导游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应具备带团能力、讲解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和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导游专业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导游核心能力的训练。

1.导游带团能力

导游带团能力即导游根据旅游团的整体需要和不同游客的个别需要,熟练运用能提高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导游良好的自身形象是带好团的前提。导游在服务中,不仅要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做游客之所需,还要注意同游客进行必要的意见沟通和情感沟通,与领队搞好关系。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掌握塑造个人良好形象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素质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2.导游讲解能力

导游讲解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讲解,可以增强游览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知识,从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导游讲解能力的教学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语言、口语技巧等。

撰写导游词是导游人员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史、地、文学、艺术及相关书籍,以拓展知识面;导游专业教师也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然后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景点,结合有关材料,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导游词来。这样的导游词才不会拘泥于书本,并有利于形成每个学生个性鲜明的讲解风格。

导游的讲解方式主要是口头表达,而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口头表达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经验少,普遍存在胆怯、害羞的特点。因此导游专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口头能力训练。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模拟教学,在课堂上假设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在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词演讲比赛,并要求其他同学坦诚地指出台上演讲同学口语表达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形体语言上的多余小动作,逐渐培养起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并使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加强。

3.导游规范服务能力

导游规范服务能力是指导游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职责、服务程序与标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导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导游规范服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研讨辅导法

研讨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先前讲授内容的认识,澄清概念,通过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章的教学中,可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对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职责进行逐条研讨。研讨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研讨,学生往往能很快掌握书本上枯燥的内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指学生通过演练不同的角色,获得对导游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形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导游如何向客人致“欢迎词”、“欢送词”等,教师可采用此法。此方法对于学生导游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训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

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是指导游在服务中凭智慧带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周到,能够妥善、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对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使其真正适应将来的导游工作。

(1)案例法

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增进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导游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旅游法规知识和有关导游服务规范来分析解决旅游计划变更、错接、漏接、误机、旅游者走失等问题,还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

(2)现场观摩法

观摩教学的现场感强,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例如,专业教师带学生去苏州园林,使学生不仅对私家园林的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而且学生亲眼目睹了导游(专业教师)安排客人(学生)入住饭店、为客人分配房间、沿途讲解等情节,感受深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导游手法的活用是导游特色教学的法宝

古人曰:“施之以鱼不如施之以渔”。要提高学生对导游手法的掌握程度,可从两方面入手:

1.掌握系统导游手法

游览中,导游灵活应用各种手法,才能启发联想,触景生情,解疑释惑,引人入胜。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系统导游手法。如,游无锡蠡园时,导游让游客先看了四季亭中的春亭,并指着匾额说:“春亭中的匾额上是‘滴翠’,表达了春天的形象,有特色。那么,夏、秋、冬三个亭中会分别用什么匾额呢?各位朋友能否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游客边走边想,边猜边看,猜中的笑逐颜开,未猜中的纷纷敬佩题匾者的文笔之妙。这样的讲解方法自然很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其他导游手法,如点面结合法、类比法、虚实相间法均同。

2.采用现场模拟导游

在游览锡惠名胜区时,先将该景区分割成几个重要景点,如古华山门、听松石床、天下第二泉等,每一景点让一学生模拟“现场”导游,对模拟“游客”进行实地讲解。每一景点可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导游手法,并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每个景点之间的衔接技巧。因为导游讲解具有现场性,现场模拟游客的“发难”,往往还能锻炼“导游员”巧于应变的能力,使导游手法的活用更趋成熟。

四、社会实践的磨砺是导游特色教学的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游教学也要使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

1.让学生学有榜样

在专业实训周期间,可聘请专业导游员为学生做客座指导,让其带领学生实地走线并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导游工作程序和方法。

2.强化课外实践练习

选择小范围旅游区域(如锡惠景区、寄畅园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试导,并由组长组织评议,由指导老师当场集中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择机当好义务导游

篇7

关键词 中职导游专业学生 景点讲解能力 因素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与旅游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从各级社会培训班,到中职校以至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导游专业人才。中职导游专业毕业生在现任导游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导游专业能力包括讲解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其中讲解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其它能力常常通过讲解来体现。

1 影响景点讲解质量的因素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也做了相关课题,归纳出影响中职导游专业学生景点讲解质量的因素如下:

(1)学生的知识储备。主要包括:景点线路和景点知识、史地文化知识、美学和心理学知识。(2)学生的讲解技能。主要包括:讲解条理、语言表达、导游讲解方法的运用。(3)学生的讲解心理。主要包括:身心健康、导游服务意识、讲解时的情绪。(4)导游讲解的环境。主要包括:景点环境质量、讲解设备的准备、游客的配合程度。

这四大因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学生长期的训练和积累。

2 讲解现状和原因分析

表1中的统计结果综合了两项调查的结果,这两项调查包括:我校导游班二年级下半学期的48名学生,为学校48个班级参观中山纪念馆进行讲解服务后的自我调查;相关班级48位班长对该生的讲解效果的调查。表1中数字和比例是两种调查表平均结果。

通过调查表的结果和笔者几年的实践观察研究,中职校导游专业学生景点讲解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景点线路和相关知识不熟;讲解不够熟练,紧张;学生文化历史知识贫乏;实际带团经验少等。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1)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历史文化知识是导游讲解的重要内容,也是回答游客提问的重要内容,有的中职校旅游专业没有开设中国历史课。这显然与景点讲解需要极不相符。

(2)景点学习不到位。景点导游课根据教学计划要到去景点现场。由于学生外出存在偶发事件的风险,学校和相关教师不愿意冒这个险。有些学校并没有安排,学生对景点的公交线路、游览线路并不熟悉,景点知识没有和实际景物相结合,只停留在理论上。

(3)专业课较多沿袭 “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重视理论考试,轻讲解训练。以导游基础知识为例,该课程教学内容它涵盖了历史常识、自然景观,宗教知识、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烹饪名烟酒、工艺书画等方面,是导游专业的核心知识,也是导游讲解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考核时,往往通过理论统考来完成的。这显然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不利。

(4)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不到位。品德教育是中职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较多中职校品德教育重点强调学生的常规,主要项目为纪律、卫生、两操、仪容仪表等方面,却忽视了更为重要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意志、情感控制等方面的培养。

(5)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偏差。由于就业形势不佳,学生到了中职校,家长没有明确的期望,学生也普遍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学习动力。加上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不积极。

3 对策探究

(1)探究景点导游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培养讲解技能。景点导游课是培养学生讲解技能的主阵地,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学以致用的思想,笔者探索的景点导游课教学模式为表2。

(2)开设中国历史和地方史课程,景点导游课至少使用两种教材,加强学生知识储备。景点讲解的内容主要是景点知识、历史典故和游客提问的解答等,历史知识往往贯穿于始终,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要开设中国历史和地方史课程。景点知识最主要的来源是景点导游教材,多年的教学工作来看,一本景点导游教材显得景点知识很不全面。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 职校学生; 导游专业课; 实践; 思考

生本教育,即是以学生和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生本教育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本能作为根本任务,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尝试技能、感悟世界,自主地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生本教育”研究上颇有建树的郭思乐教授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儿童,我们的学生,是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而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是生命自身的生长过程,绝对需要而且可能通过人的自身的活动而实现。”生本教育正是由于对教育本质的把握,因而给教育实践者指出了一条在现代教育中如何让教育反璞归真、实至名归的康庄大道。

当前,许多职校的课堂教育目标更多地停留在怎样让我们的学生挺起腰板,离开一直让他们趴着倚靠的课桌,或者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离开学校的那一刻,能够再多拿到几本可以证明其职业资质的资格证书。这当然无可厚非。问题是由于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即职校的生源质量一直低下,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是一双双已经失去了生命激情的眼睛,一个个不再具有学习热情的生命个体。也许今天的职校教师最需要做的是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笔者认为,要想在职业学校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践行生本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学仍沿袭长期以来那种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那么思维长期受到制约的学生会越来越无法感受到学习求知的无穷魅力,无法体会到学习探究的无限乐趣,这对职校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职校教师应当秉持生本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生命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把属于学生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生动手动脑的自交给学生,在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启迪学生能力发展,给足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时空领域。

一、生本教育在职校导游专业课上的实践

笔者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职校导游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学生应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起自己对有关导游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因而提倡让学生在先做后再学,教师在学生先学后再教。其次,学生要以小组学习成员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研讨中去;因为导游职业的性质和导游技能的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职业技能的运用都是需要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加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全程主动参与中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1.学在教之前,师生共同准备课堂素材

在“生本教育”理念里,我们常说“课下做准备,课上早交流”。但这里所说的准备与传统教学的“预习”还是有区别的。“课下做准备”,意味着打破课堂45分钟的界限,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前调动。但这样的准备决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而是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对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并作较多的思考。同时,教师引领的方向应该考虑是否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为多数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只有重新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在学习一开始就像教师一样也来“准备上好一堂课”,才能使学生再度关注以后的学习、始终喜欢课堂。

例如,笔者在教授《导游基础》学科中的“浙江土特产绍兴黄酒”课之前,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绍兴黄酒馆和中粮绍兴酒有限公司。闻着黄酒的醇香,品尝着黄酒的美味,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绍兴黄酒的探索学习之中。回来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得到的最感兴趣的材料收集整理。专业人士的现场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使同学们对这一传统特色明显、享誉海内外的民族特色精品——绍兴黄酒有了感性认知。接着同学们开始梳理黄酒知识,有的小组整理制作手抄小报,介绍“绍兴黄酒习俗”、“名人与绍兴黄酒”,图文并茂 ;有的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黄酒酿造工艺的复杂流程,深入浅出;有的小组则寻觅了多种演示道具,准备在课堂上把自己收获的成果拿出来,一展风采。各小组相互沟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得益彰,这让同学们全都沉浸在自己能为课堂提供教学素材的成功喜悦之中。可以说,以上也是师生共同参与备课的过程,它能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不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更让课堂变得既生动鲜活,又备感亲切。

教学的行为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往的过程。实施“学在教之前“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对比、评价。当然,学生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已经比较深入地思考了问题,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求知的无穷乐趣。

篇9

论文摘 要:文章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导游专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导游专业当前主要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师资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要从改革与创新旅游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2000年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2000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2004年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该院导游专业课堂教学比重大,大部分时间是上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比重小,而且相对较弱,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教学安排方面,学校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由老师选取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管等景点带学生现场观摩一周即为所谓的实训周。在学校内进行模拟实训的教学工作应该说还都是属于训练的范畴,通常具有单项性、局部性和虚拟性的特征。但毕竟还是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学生只有到实际旅游环境中,深入具体岗位,感受实际的景点导游氛围,体验旅游环境、导游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实际旅游带团的劳动过程的组织方法及企业文化等具体的工作内涵,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互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产学合作就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产学合作,真正意义上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才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三、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转贴于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旅游专业; 实践活动;模拟;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先的教师领导整个课堂,变为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课堂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职业学校已被广泛地运用,在旅游专业里我们也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课堂有效教学应落实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上,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方面。

今年我所教授的是旅游专业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两门专业课。旅游专业属于文科,众所周知,文科学习的特点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多,要求学生理解的多,而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实现高效课堂,结合平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项目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身处理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自行根据握教学计划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让学生自行安排全部或部分教学内容的行为,不仅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灌输知识法,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理解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项目教学法给了学生很多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自由度很大,当然也可能会给课堂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因为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这时候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很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参与的一分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如《导游业务》中的沿途讲解中,我设定了项目的内容是介绍安吉概况、标志性建筑、安吉的发展,要求分小组整理准备资料,讲解时间在15分钟以上,线路是从生态广场的黄浦江之母——商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世纪之门。项目安排好后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行根据内容要求自主完成项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多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通过实践活动,把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旅游一线工作相对接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形象性与直观性是学生思维的重要特征,专业课教学更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性体验,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积累一些旅游景点的精美图片,并将自己亲历的旅游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实物照片向学生展示,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经历的有关景点照片,交流自己的真切感受,增强学生对从事旅游职业的感性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另一方面带学生去参观旅行社,了解旅行社行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并让学生与从业人员交流,让学生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认识。我课后经常带学生去竹子博物馆、大竹海、中南百草园等景点参加实践活动, 2010年10月份以来,我陆续带领学生参加安吉各大景点及旅行社的实践活动,学生导游共接待来自上海、杭州、温州及本地的共300多名游客,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实战中,并在实战中收获成果。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多变的需求,才能让学生完成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旅游一线工作技能的对接。

三、开展课前五分钟的“模拟讲堂”,训练学生的导游专业核心能力

我在教《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时,针对导游专业学生要有广泛的知识涉猎这一要求,课前总是留出5分钟开展“模拟讲堂”,或让学生将收集的有关风景名胜的诗词、对联相互讲解、赏析,或让学生上台演讲,由开始的自我介绍、致欢迎词与欢送词,到讲一个小故事,由一个词语汇编一段故事,到最后即兴演讲,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专业表达能力。

一名优秀的导游除了会说敢说,还要胆大自信。但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是很自信,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好,甚至很多学生坐在位子上敢说,但起来回答问题就变得扭扭捏捏,更有内向的同学连头都不敢抬,眼神飘忽不定。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除了引导学生敢说,我还注重学生天性的解放。课前我会指导几名学生准备5分钟的小节目在课上做表演,形式不限,只要能展示特长即可。学生兴趣盎然,准备得也很认真、充分,有时候全班同学可能会被表演同学的一句话逗得哄堂大笑,快乐的氛围不经意间渲染了整个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胆子和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明显的进步,更值得高兴的是所积累的知识量也日益多起来了。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添教学情趣,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证明各种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但吸收比率不同,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而如果视觉、听觉并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等直观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课堂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于特殊情境中的事件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思考、争论、判断以及解决问题中,提升对于客观现实的认知和感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听众而无法参与的状况。因此,我在《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这类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导游基础知识》中“中国名酒”时,就采用适时集中播放电视中茅台、五粮液、郎酒、剑南春酒等名酒广告,优美、新颖的广告词,生动、形象的名酒包装画面,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形、声、色、光彼此融合,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增添了教学情趣,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也由此大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只要我们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所在,确立优良的教风,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研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旅游局编.导游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