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03:5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护理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护理专业

篇1

健康照护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环境为医疗环境,运用与工作情景有关的医疗术语,与客户、医疗保健团队成员及其他人有效沟通;参与跨学科医疗团队,帮助客户达成预期健康结果;收集、组织和解释来自各种渠道的相关必要信息;准确书写医疗文书及报告;收集病人病史,以协助病人进入健康保健系统;解释本地健康保健系统流程及服务;运用各种体格检查工具及技巧协助病人及医疗团队;确认客户提供的健康信息,指导病人获得适当的医疗资源。护理专业毕业生则是运用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二、加拿大健康照护专业与护理专业交叉课程少,整合后的课程负荷大

经过对比分析,两个专业项目的课程有一定的交叉,主要是人体解剖与机能、计算机、健康照护技巧和程序、人际沟通、求职等。其课程设置的差异远远大于共性基础,双方商议整合后的课程实施难度很大。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加方要求健康专业的某些核心课程须用英文授课。高职层次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学生很难达到双方的课业要求。该项目合作了三届学生,课程设置的负荷和薄弱的英语底子使得大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最终没能达到合作的预期效果。

三、关于高职层次的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途径的几点思考

1.明确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向,逐步提升办学水平开展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要从严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鼓励高职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的高职机构合作办学,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要以职业技能教育项目为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的健康照护专业不适合联合办学,也没有促进办学水平,造成了此合作项目的停滞。前期对合作方向领域的调查研究是能否合作办学成功的基础。

2.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护理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西方发达国家对注册护士的要求,高职层次的学生很难达到,但是比注册护士低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如:新加坡的登记护士资格证书、沙特的注册护士证书,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美国的助理护理和护理员证书等。通过外方提供培训,使学生获得此类证书,既可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3.组织学生国际访问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踏入护理国际舞台的信心高职层次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不敢奢望进入国际护理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交流,能更好地推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形成国际意识,为各种形式的合作提供可能性。

篇2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医学护理模式以疾病的治疗为目的,新形势下的医疗护理模式提倡以人为本,护理人员除了护理疾病外,护理内容还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护理模式的转变向护理实训教学提出了挑战[1]。为适应新形势下护理人才的需要,本校依托临床实践,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巩固实践教学效果,改进实训教学方法,让培养出的护理专业学生能真正服务于临床,以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护理实训教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必经的课程,是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最基本途径。

1分析存在的问题

1.1实训教学方式呆板 目前实训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训课前由专职实训员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演练,实训教学方式呆板,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式模仿,强调对操作流程的记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1.2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重视课堂上操作要点的讲解,强调操作的程序化和规范性,教学目标以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护理操作为主,忽视了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没有涉及人性化服务和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学生学习犹如纸上谈兵,缺乏仿真环境,无法体会个性化、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教出的学生呆板,缺乏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2]。

1.3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 护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护理人才,以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护士的工作就是把护理操作技术应用于每一位患者身上,以解决患者的不适。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护理院校接受全部基础课程后,统一安排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实训教学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实习前实训教学中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会给学生造成患者都是无生命、无感情的一类群体的错觉,无形中降低学生今后工作中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1.4实训器材及内容落后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临床治疗护理中,要求护士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3]。但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器材落后,教师的护理教学内容老套,跟不上临床技术的发展,使教出来的学生无法掌握新技术,更谈不上使用新材料,降低了护士的护理质量。

1.5考评标准不完善 传统的护理实践考核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注重患者的疾病护理;现代护理操作强调人文关怀,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提倡整体护理,考核标准发生了较大改变。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使学生片面注重操作技术,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因此要完善考核标准。

2改进措施

2.1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落后的、填鸭式的护理实训教学方法,代之以角色互换、分组互动、情景模拟、开展护理技能竞赛等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制作PPS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临床应对能力。

2.2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改变护理教学观念,提出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训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把护理实训教学从课堂教学延伸至临床实践。学校实训教学强调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更培养学生新护理服务理念,把人性化服务、人文关怀贯穿于实训教学中。在增强学生护理服务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对患者的痛苦和心理有切身的感受,在护患沟通及处理应对中不自觉地做到了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将护理服务理念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出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3教学结合临床实际 实训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护理观念,掌握医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并适时将新护理观念、护理技术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早期参与临床见习,在见习过程中多看、多问、多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护理问题,并组织学生集中讨论,锻炼学生方散思维,以解决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2.4加大投入,改善实训条件 护理实训离不开场地和器械,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室,完善培养目标,补充教学资源,保证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同时顺应护理学的发展,顺应护理教育的趋势,增添护理模拟教学新器材,护理教学环境力求真实,缩小学校实训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2.5完善考核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训考核是对学生的检验和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在实训考核中,不仅考核传统的护理操作能力,还综合考核学生护理礼仪、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心理学知识,使护理专业学生成为护理人员后能适应新时期的护理工作需要。

3结论

护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学,高职院校是培养护理人员的主要场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训方法直接关系到未来护理人才的质量。因此,应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以适应新时期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桦,优化护理实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护理研究,2003,17:1226.

[2]朱海利,任小红.实训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593-594,605.

篇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77-01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培养人际调适能力和道德良心,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

一、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未来职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护生入校的第一年,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护士职业基本职责和社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一时期德育教师的重点工作。

在护生入学教育之初,要反复进行生命教育:强调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培养“仁爱・精诚”的治学态度,在敬业奉献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定期组织护生学习与护士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护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以实践推进专业成长与道德养成

护生进入二、三年级,逐渐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课程。在这一阶段,可以借助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提供的实践机会,进行角色转换的体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赛项的比赛设临床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两大模块,操作模块包括四项子模块,分别为: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置胃管、口腔护理。为体现护理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特点,比赛采用模拟患者进行真实操作,因此,需要大量的学生志愿者充当真人患者协助考生完成操作来进行。此时可以让在校护生进行充当真人志愿者志愿活动,一方面,通过向高水平选手学习,见贤思齐;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换位,切身体验病患的心理感受与实际需求,提高从业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在职业场景中感悟生命尊严与职业价值

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性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接受三年半的理论学习后,都需要到三甲类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室流转实习,这期间学生需接受实习医院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在实习中我们发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经不住带教老师的提问;技能操作不扎实,经常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无菌原则、“三查八对”制度等;欠缺服务意识和护患沟通技巧。我们对学生在实习中发生的差错要采取“零容忍”态度,通过个别反馈与集中总结的形式,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高度戒备,防微杜渐。因为,实习差错会直接引发医疗事故,或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或损害病人的生命健康,甚至激发病人与家属的不满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生命是不允许马虎与试错的。

篇4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翻转课堂;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高职护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能够帮助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发展。翻转课堂还有助于学生对照自身情况,对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与内化。第二,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书本和强调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翻转课堂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环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学掌握并内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特别是对于需要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灵活的思维及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等的护理专业实验课程,翻转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知识的关联性,并能够通过实例对知识学以致用。最后,翻转课堂也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二、高职护理专业实施翻转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

从高职护理专业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笔者在该校还没有推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随机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教师也认为学生普遍没有学习积极性,且缺乏创新思维和岗位实践技能。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课前预习的方式,甚至有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是对学习的加压,翻转课堂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教师方面

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不能全面认识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延续学生是客体的思路,单向、枯燥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计划设计水平十分有限。很多教师没能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也不管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过于重视“教”的过程,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而且教师对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也比较单一,方案制定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总之,职业院校教师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和系统的培训,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是教学经验和护理临床经验还十分欠缺。

3.资源方面

首先,在护理专业相关的配套教学资源中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欠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翻转课堂后,学生们可以在课前借助网络技术、其他终端来查阅文献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找出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或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和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教学或者课题分析等方式,对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并逐渐吸收和内化,而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需要现代化的先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补充和提升。其次,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翻转课堂的要求。比如多媒体相关设备比较陈旧,不利于有效开展相应的情景教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仪器老化,使得实验课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4.管理方面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翻转课堂时,没有做到科学地统筹安排,而是一股脑地对所有课程都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或许有些“激进”,因为学生需要同时适应多种课程改革,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骤增,心理负担加重,更不利于翻转课堂作用的发挥。另外,学生课堂评价体系匹配度不合理,过程性评价少,且缺乏综合、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标准,现有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评价依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低。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院校也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大大挫伤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积极性。

三、优化高职护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根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对学生角色、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其护理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1.重新定位学生角色

学生首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也是翻转课堂改革的“主角”。翻转课堂摒弃了传统单一的课堂环境,帮助师生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意开展学习和交流,而应当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遵从相应的课堂活动标准。在翻转课堂改革过程中,应首先让更多的师生认识并了解翻转课堂的优势,然后再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灵活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教师也应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转换多种角色,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积极通过合作探究参与到学习中来。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应当更多地做学生的解惑人、引导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只有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教师应当摒弃落后的“授业”角色定位,多观察学生,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尤其是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视频的录制、学习目标的设定、课后任务的安排等方面。同时也可通过教师专业素质大赛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优化资源搜集与使用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增加与课程学习相关的现代化设备,开展护理专业终端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积极通过微课或其他视频教学方式,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评价。教师要深入挖掘同方或者知网等专业数据库,丰富教学资源,并通过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来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按照计划引导学生使学习渐入佳境。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护理学相关资源,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内化、巩固和复习知识,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重点和难点,个性化地提升学习水平。

4.强化管理措施

首先,要合理限制翻转课堂改革的课程数量,一般应当首先以1—2种课程为试点,并针对这一两门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记录和总结,然后根据情况再逐步规模推行,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反作用,同时也给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翻转课堂的应用还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健全评价方式及标准,通过多方位、全角度的评价来促进翻转课堂的改革与推行。对于涉及到的教师,也应当利用个性化的教学考评体系,鼓励教师多参与,多提建议,提升教师的课堂改革热情和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翻转课堂构建方面走在了同业的前列,并将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尤其在高职护理方面,更加需要翻转课堂的应用,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关教师和院校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翻转课堂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戈瑶 陈玉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2]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3]刘萍,薛梅,马连娣,李晶.翻转课堂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6,(2):109—112.

[4]景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7):98—101.

篇5

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有33.2%,职业认同度不高;护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开设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仅有29.1%的学生表示满意,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生占81%;护生对教师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较低,仅有47.4%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很满意;有95%的同学愿意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参与度高。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的现状,课题组教师经过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1345”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大课堂、四项任务、五大平台。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务,全力打造课程平台、师资平台、管理平台、基地平台、考核评价平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护生的培养

目标近年来,医疗服务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为此,课程组通过对护理岗位第一线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鲁南地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和康复保健护理岗位(群)。

(二)把握三大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从“听”到“信”到“行”的转变,护理人文课题组在两年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帮助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护理人文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除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情境模拟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绎、领悟、贯通、实践。同时各课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有力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形象化、生动化、完善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第二课堂即学生的人文实践课,实践活动覆盖面广,由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工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动上的改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课题组以护理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联合课程网站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互动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优化,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注重的是关爱和照顾,这是与其他专业所不同的。影响病人身体康复进程的,除了娴熟的护理技术,还有人文关怀。而当前的护理教学更多的重视技术的训练,忽略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课程组深入到护理岗位第一线,认真调研了鲁南地区医疗服务单位对护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与护理行业专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拓展学习领域的知识所占比例低,使得许多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课程组从护理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打造“忠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融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气质形象、健康的心态表现==和谐护理职业人”的全新课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体,以《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为三翼,建立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决学生思想的总开关,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生从护生过渡到职业护理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

(四)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和人文两栖的师资队伍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较复杂,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生物等十几个专业。除部分人员接受过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缺乏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得并不彻底,因此,学校应为这支队伍创造条件,投入专项经费,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社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主导联动,探索常态下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课题组实施建设以来,建立了系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教务科、护理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系学生科为主导,院、系其他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的顺畅运行,说明这种主导联动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实际的,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六)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

篇6

关键词:新理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

高护专业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属于新兴专业。创办者多为卫生学校或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其中,大部分卫生职业教育学院是近几年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成的。因此,高护专业不同于中专护理专业,它不是后者在学年上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高职特点的护理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新理论,对高护专业给予充分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本专业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科学定位

1.社会的定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型技术类专业,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普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上虽略低于本科生,但在动手能力上要应高于他们生,而且在薪酬要求上通常会低于本科生的期待底线。此外,本专业学生的学历高于中等护理专业,在整体素质层面,他们属于大学生这一层次。这种看法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具有“高”的特性,即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低层次的护理人才,将学生定位在专科层次上,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护理理论又具备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职”的特性,即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职业技能,是一线用人医院在生产、管理或者服务工作上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2.学生素质的定位。高护专业的学生自入校时起,就不同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该专业学生的分数线较高,表明他们在知识、能力的水平上高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次,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较良好,这为高护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3.学校应克服教育层面的认识误区。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高护专业教学应区别于中专教育教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历史沉淀下来的心理误区。第一,克服用学科教育方式取代职业教育方式的误区;第二,克服专业知识取代岗位技能培训的误区;第三,克服将技术性教育等同于技能型教育的误区。

4.培养的目标。高护专业的学生应达到认识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文化素养较高等要求,要有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专业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在环境转换的情况下,对新岗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与动手分析的能力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将理论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学校在高职护理专业上的教育教学观念

1.转变培养模式方面的落后观念。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在学生培养观上,不应把培养目标确定为简单的护理技术人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必须转变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观念,摒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观,不再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专业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树立男性同样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新观念。护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男性护理专业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学生也应得到社会的认可。男护的不可替代性,特别体现在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所给予的人文关怀上,能够让男性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学校应基于男性护理服务的特色,扩大男性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重组相关教材,改革相应教学内容,尽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在男性护理上的需求,完善护理队伍的建设。

三、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

1.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模式,提升护士素质。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其素质的培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发展。学校应在护理专业的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上安排课程,同时开设社会学、美学基础、语文等学科,不仅对学生的仪表、举止、态度、气质与品格等方面进行培养,还要教育学生具有钻研和奉献的精神。

2.以能力为基础,培养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应打破陈旧的教学体系、考试方法与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笔试、技能考核与面试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学生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领悟能力便会存在差异。因此,学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专业知识较强和实践技能较强两个集体,开展交流活动,设定交流生机制,以实现两个集体的共同进步。此外,基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合医院一线需要的人才。

3.加强与卫生类高校的联合。高等卫生类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在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软硬件上较为完善。加强与这类院校的联合,可以为高护专业的学生创造专升本的有利环境,同时为各科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进修机会,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卫生类高校联合并不完全依附于他们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等,而是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在联合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对继续深造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这个层面讲,加强联合可以为高校输送人才,同时也能提高高护专业学生在专业和技能上的综合水平。

4.利用相关部门,实现特长教育。利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有利条件,举办书法、歌曲、朗诵、舞蹈或写作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毕业时,他们须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此外,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在课堂或是生活中,都应具备高护生的服务观念和礼仪规范。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多是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改革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尤其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程实践操作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将其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文献或图谱等,以开放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互动。在学生学习操作规范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究和总结,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临床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的提高,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贯彻民主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相互交流心得,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立研究性课题,指导他们在计算机资源、图书馆书籍等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以“导师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适当地走上讲台。高护专业的改革,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长期配合和坚持,才能取得成果。在新理论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护专业的全能型人才,使高护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朱林美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 病原生物学 教学探讨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等内容,目的是控制和消灭有关疾病。一方面,病原生物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后续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很多疾病都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关,它们或是疾病的病因,或参与疾病的发展[1]。另一方面,近年来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危害巨大的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二是一些原已得到控制的传统传染病死灰复燃;三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导致一些变异的超级耐药菌的出现。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非常有用,只有熟悉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鉴别出是哪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只有明确病因、掌握其致病性,才能对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对于将要工作在防病治病一线岗位上的高职护理毕业生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抽象且枯燥,加上该课程开课时,学生接触临床疾病较少,很难体会本课程与临床实践的关系,学习时难以产生兴趣。再加上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临床医学等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教师应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最大限度地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优化教学内容,变枯燥为生动

我们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教学,突出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医院感染等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对人类危害性较大的病原微生物的新内容,简单介绍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密切的病原微生物。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大多数比较活跃。在每一章的教学中,学生对有着大量需要死记硬背内容的生物学性状部分兴趣最低,对致病性和预防治疗策略部分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正好与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为此,我们因势利导,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力求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如在学习动物源性细菌的鼠疫耶尔森菌时,给学生穿插讲述在抗击我国东北鼠疫中以“鼠疫斗士”名扬世界的华侨医生伍连德的故事,他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通过尸检,伍连德认为此次流行的是肺鼠疫,而不是以往的腺鼠疫,其传播方式是通过飞沫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而不是间接地从老鼠到鼠蚤再到人。这就要求防疫工作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腺鼠疫应采用灭鼠方式切断传染源,肺鼠疫则是通过隔离疑似患者。伍连德在调查中还发现东北肺鼠疫的疫源是旱獭,接下来我们结合旱獭在新疆广泛存在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在新疆防治鼠疫的策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此过程中,这个发生在我国东北的真实故事生动直观并且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学习了该菌所致疾病的不同类型及应采取的相应防治策略,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2.引入案例式教学,紧密联系临床

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不同病原的特点易混难记,用传统“填鸭式”讲授模式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案例式教学法以生动的病例为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效果。如在讲授化脓性细菌的葡萄球菌属时,通过引入案例“医院烤死婴儿”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4S综合征,即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这是一个近年来发生在我国某医院的真实案例,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媒体报道后对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先通过该案例,向学生展示该病的症状,即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露出烫伤样的鲜红色创面。但是病因并非真的是烫伤,而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发病后病情恶化快。如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相关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更快地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患儿确诊后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苯唑青霉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终止细菌毒素的产生;视情况加以短期少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减轻毒素作用;采用无刺激性并有收敛、消炎和杀菌作用的药物硼酸溶液或莫匹罗星(百多邦)外用。在患儿护理方面,根据入院时对红斑及皮肤糜烂面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2]:①加强消毒隔离,限制患儿活动范围,患儿用过的物品均经消毒处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②加强对皮肤、粘膜的护理工作,以避免表皮的进一步剥脱,如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防止搔抓造成皮肤破损,如反复发热,还应予以冰袋或者药物降温,预防皮肤破损感染。③密切观察病情,因患儿年龄小,通常不能确切描述病情,这就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饮食护理,婴幼儿免疫力较低,易继发感染,因此鼓励患儿加强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鼓励患儿多饮水,加快毒素的排泄。⑤心理护理,尽快安抚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该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该案例中逝去的小生命又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触动,加强了他们对院内感染和严格无菌操作的重视,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养成,可以作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

总之,我们在高职护理专业的病原生物学教学工作中,应该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职医学护理专业的逐渐深入,相应的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可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坚持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相关的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扩招,造成就业压力大,表现形式就是反映在在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水平上,因为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导致一些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进而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高职医学护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效能,使之切实的为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舒适服务。

1传统教学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护理教学主要还是采取实习、操作演示、临床见习和课堂讲授等教学方法,在教授基础理论方面大多存在被动听讲的教育问题,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往往学习兴趣不高,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关的带教老师应该恩威并重、因材施教,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争做学生的指导者。与此同时,学校有必要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学生,告诫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文化层次。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以至于护理本、专科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进而极大的增加了就业压力。

护理学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技能的训练,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只能作为医生的助手,所做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落实治疗措施和医嘱,无法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观察和判断及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这与新形势下医学模式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在很大程度上,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不易理解,致使学到了老师教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总之,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习以后,不能将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和主动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能与专业知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对疾病有一定的健康宣教能力、评估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与中学阶段有很大差别,而且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年龄偏小,导致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转变学习观念。

2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建议

现阶段,针对上述当前我国医护教育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重点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扮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更好的实现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多媒体教学法。

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实现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视频、图像、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把抽象而枯燥的病情表现、疾病机理和概念以及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仿真、多渠道和直观性传递地展示给学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内涵,使外科护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更好的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2.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将教与学、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以及认知与情感巧妙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例如将护理实验室布置成模拟病房的形式,像设置护士站、治疗室、普通病房、处置室和监护病房等,使学生首先对医院病区的环境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将枯燥无味的知识溶入医院环境中进行学习,让课堂更充满趣味性。

2.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例如,让学生扮演患者,针对不同“患者”的操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和应变能力,让学生体验护士和患者的不同感受,加深对患者的理解,实现了护患沟通无障碍,为进入临床实习和今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讨论,并利用多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如何决策,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4启发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表面知识,而是要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获取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格拉底的这种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或“苏格拉底法”,它是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源泉之一。总之,该方法的逐步实施,相关的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在对高职医学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篇9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PBL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就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1,2]。医学类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进行PBL教学方法试点研究的过程中结合病例模拟、操作演示,可以满足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3]。

1 对象与方法

1.1 授课对象 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高职专业2006级全体学生,共136名。学生自由组合,每5~10人为一组,共分15组;授课期间生活区域、学习环境、管理程度一致,避免了非实验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1.2 授课人员 具体实施前对授课教师实行统一的PBL教学培训,采取相应一致的教学法,避免授课人员水平差异过大的影响。

1.3 授课内容 选择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以《护理专业技能》作为试点课程。《护理专业技能》是在学生学习了《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的基础上开始教授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专业课,便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加以融会贯通。

1.4 实施方法 PBL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操作-总结”四段式教学方法。

1.4.1 提问 即病例的准备。在《护理专业技能》的课堂讲授之后,经全体教师研究决定选择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吸氧”、“肌内注射”、“静脉输液”、“大量不保留灌肠”作为讨论病例。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病例,分别布置给各小组。要求各小组在一周内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资料阅读、网络搜索等方式研究病例,制定病例护理方案,确定护理方法,总结病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4.2 讨论 以病例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各小组推选学生代表发言,阐述其对提纲中若干问题及所选临床病例的看法,各组可畅所欲言,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控制讨论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活动,各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学习哪些知识及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并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围绕各自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再利用一周左右的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组内讨论、请教教师、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关信息,鼓励不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1.4.3 操作 综合各小组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病例并实际操作护理治疗过程,以评估、护理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重点。操作演示后,各小组分别总结护理治疗过程。

1.4.4 总结 由各小组分别总结病例及学习过程与心得,教师针对每个病例,作出综合分析,对一些共性问题和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作详细分析,归纳重点、难点,引导复习基本概念、临床特征,介绍最新进展,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

2 效果

2.1 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评价在课程完成之后,由学生填写教师自行设计的《PBL教学反馈表》,并进行分析、统计。《反馈表》共包括五部分内容:对PBL教学法的评价、对病例设计的评价、对教师组织的评价、对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价。

2.2 教师对PBL教学法的评价由主讲教师对所组织的课程进行总结,在教研室内进行讨论,分析PBL教学法的优缺点、教学效果、学生反映等问题,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果

共回收学生填写的《PBL教学反馈表》132份。学生对PBL教学反映良好,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新颖、生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学习兴趣,为将来步入社会增强信心。部分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例如整个教学过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过多、教学病例如果改为真正的病患者则更有说服力等等。

教师讨论认为,实施PBL教学法的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4 讨论

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PBL学习过程,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与创新的能力等,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成为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PBL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而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方法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进取的精神。而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与自主学习的能力[4]。

PBL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PBL教学中,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工作,但教师与学生的分工各有不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引导、帮助学生积极思考;而学生是真正的主角,从接受问题到解决问题,始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素。

5 结论

总之,PBL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鼓励自主探究;强调社会交流与合作的作用,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5]。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可以说,PBL教学法尤其适合高职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流与合作、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80-1483.

[2] 刘颖.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医部医学,2009,21(12):2203-2204.

[3] 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16-17.

篇10

[关键词]高职 卫生护理专业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么金平(1974- ),女,河北唐山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外科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学教学。(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56-02

医学临床课是高职卫生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桥梁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课实践教学现状,按照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实际要求,试探讨如何提高临床课实践性教学质量。

一、卫生职业院校临床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①,能力培养是其核心,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进入生产实践,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这与普通本科教育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为主、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目标截然不同。而卫生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在我国新医疗体制管理下主要面向乡镇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服务培养实干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完成从人出生到终老和全方位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的转变②。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的则是培养学生以整体护理为根本,以能为各科患者有效提供疾病预防、评估、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协助患者接受各种诊断性检查、各项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协助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和预防残障为目标的新型护理人才,③使其能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而目前临床课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仍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考核仍以一个试卷分数为准则,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弱、适应工作能力差、发展潜力小的结果。

2.教学模式落后。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仍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目前的教学情境是注重照文理解,忽视怀疑求新;注重知识积蓄,忽视能力素质;注重概念内涵,忽视形象直观,很不适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此外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动力,也影响了教学实施。整个课堂基本以教师陈述性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缺乏工作情境的思考,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不能学以致用,课堂实效性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学习的动机,而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学情境和教师角色的转换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3.临床课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目前医学院校教师主要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从学校毕业直接加入了教育行列,虽然毕业前有过一年的临床实习,但真正独立处理患者的能力还很差,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都是在临床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起来的,因此部分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弱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完成效果。其次,医学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医学专业教师未经过师范学院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及讲课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因此讲课更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和效果,长此以往难以形成教育技能。

4.考核评价与技能培养目标不适应。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考核应着重于实践技能操作和职业素质培养。目前多数职业院校考试仍以理论测试为主,一卷定胜负,技能考核只占很少比例,而且考核方式不规范,实施程序不严密,只测试模拟操作,摆架子,评定不严格,以致考生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另外,考后评价反馈不及时,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反馈激励作用,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导致毕业生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影响其就业,也降低了职业院校的形象。

二、实践性教学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新型医疗体制下,卫生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基层医疗服务的行列中为社会所用,因此在校期间要完成系统的医学体系学习,熟悉社区人群中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并掌握其基本的处理措施。医学知识体系庞大,知识面广量多,而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改变教学观念,以职业行为作导向,并与职业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学中做,做中学,先知其然,再知所以然,积极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临床课知识量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筛选,精简学习要点,根据学生情况联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做到所授知识实用、耐用。

2.依照工学结合模式设计教学环节。第一,教学模式的采用。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在行动中教与学”的过程,目的在于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行,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融为一体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搭建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重在培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各种职业技能和岗位实践经验;通过对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提升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这对于目前的医疗环境来讲非常重要,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纠纷频发,除了患者和家属因素外,医护人员本身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也是部分原因,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们应先摒除自身因素,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就是提前让学生进入工作环境,熟悉操作规程,完善技术,培养责任心和职业态度,把从学校向医院这段过渡期提前在学习中完成。

第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烈,它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做出自我调整,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⑤。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

首先,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目前的教育条件是在理论教学期间与临床患者之间联系较少,无法让学生体验患者的情境,而实习期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患者的救治中,使得部分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会不断出错,心理恐惧,甚至面对患者手足无措。这时实验室就成了沟通课堂和临床岗位的桥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之相关的职业情境,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和过程。如模拟病房、处置室、抢救室、换药室等,学生着职业装上课,使学生一进入“病房”就有种严肃、真实感,既提高了学习的好奇心,也增强了责任感。例如在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的实践课上,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患者”极尽表现术后呕吐、头晕、疼痛、发热等不适,而“护士”则尽自己所学处理随时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求做到临危不乱,耐心细致,态度亲和,直到患者满意,然后双方互换角色。这样,每位同学既能体验到患者的痛苦,又能领会护士工作的琐碎、细腻和护士工作的不易,增进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理解,也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奠定了基础。在一个真实并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向实际工作中迁移,真正达到理论向技能的转化。

其次,转换教师角色,改变以往传授者的认识,把自己定义为引领者。实践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负责地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筛选知识要点,设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情境,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寻找知识,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再次,案例导入教学,把知识技能目标化。在以往的传授性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重复听课、作业、考试的过程,往往不知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因此也就缺乏主动性。医学护理生临床专业课主要讲授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缺乏直观性和衔接性,常造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脱节,学生之前积累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不能适时地应用于患者。运用案例导入的方法,选取真实典型的病例作为知识载体,把理论知识融入其中,结合传统讲授进行分析探讨,再把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巧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运用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即任务驱动,并讨论其可行性和改进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开拓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感到学有所用。案例教学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鼓励教考分离,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考核根本。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前都有一年的实习期,可以以实习成绩为主导,改变以往任课教师一卷定结果的习惯,让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为考核官,重点评价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对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做一综合评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清职业方向,促进职业发展,也使考核更具客观性。

3.加强实践教师的水平培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完成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的根本。卫生职业院校教师多是医学院校毕业,没有经过师范学院的专业教学能力培训,不善于琢磨学生心理,教法不清,所以存在一定的教学能力不足的情况;平时教学任务又繁重,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和知识的更新速度缓慢,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高于实践能力,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加大投入,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具体做法包括:(1)自主培养,通过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学校给予高度自,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其到相关医院兼职,参与社会服务,积累实践经验,并依据相应绩效标准给予监督和奖励⑥。(2)院校联合,定期进行进修培训。医院和学校加强合作,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临床第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增加临床经验,提高操作技能。(3)增加师资途径,聘请临床一线中有教授能力的医护人员来校上课,制定激励措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三、结语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要突出实践技能,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理应了解专业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形式,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入教学活动中,与时俱进,为教学改革不懈努力。

[注释]

①李永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127.

②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③熊云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④刘伟忠,张宇.高校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