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0 03:0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光伏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股份制校企合作;定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98-02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可再生能源的极大流失,环境的极大污染,人类为了更好的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探索、追求新能源,为人类所有。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根据社会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以发展光伏产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让学校与企业进行互助、互带、互帮、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带动学校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一、现状与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在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严重的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开发企业,更是存在着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经过爆炸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随着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技术型人才却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1]。如何将光伏产业与各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本科高等学校通常把学术价值放在第一位,而是定位在注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宗旨。因此,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光伏专业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交学生机械的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实战型,培养教师、学生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为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实践的思维方式。我院的光伏专业就是在院校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定位目标下建立的一个适合注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新专业[2]。此专业呼应了当今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的趋势,培养能适应光伏行业的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与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科学安排教学
对于光伏专业的教学安排,秉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做如下的安排。
1.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光伏专业的教学大纲针对开设的课程,应强调在不影响理论知识的完整度的情况下多加入实践教学,对于某些特殊的课程可以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即让某些特殊的课程放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例如小系统设计课程,可以将其放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理论和实践对半上,在大纲上可以安排四节课连起来上,即让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听老师的理论教学,熟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其中就需要老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将精华部分总结后再传授给学生,避免枯燥的照本宣科,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重点知识的能力;后两节可以选取与上面两节课有关的实验或一些仿真,针对上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无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增强直观教学。对于一些难以在实验室进行的课程,大纲应尽量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及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比较强的课程,特别对新生来说,刚从高中的模式走过来,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动手能力上都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这就需要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扩充,以及进行一些视频演示,让学生更快、更易学习所学的东西,并为后面的课程做好铺垫。
四、校企合作
1.举办股份制合作办学。学以致用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特征,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了解专业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把与未来职业岗位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引入实践教学。针对光伏专业在这方面要求更加强烈,随着清洁、环保的太阳能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我院的光伏专业的课程则需要跟上科技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知识,需要企业和学校以股份制的形式形成教学环境,即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践场地[3],学校给企业投资金(这样可以给学校节省资金,不需要投资全部的设备,而是利用企业的设备),让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直接在工程里面进行,让学生可以看到更为直观的操作过程,例如光伏电池的生产过程、光伏发电过程以及光伏专业相关的程序。
2.去企业定岗实习。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操作的学习,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我院光伏专业在在三年级及其暑假对学生进行去企业定岗实习,专业通过制定定岗实习计划,明确定岗实习各项制度与要求,下发定岗实习相关资料。这就使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深入到实践岗位,自己动手操作,了解、熟悉光伏生产的流程、生产各个环节应该怎样操作。在实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企业员工的讲解、指导进一步深化知识体系。
五、考核体系
在整个光伏教学中,考核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体系可以评价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等。现有的考核方式是老师出试卷,学生机械的答题,对于光伏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该采取两份试卷的方式(各占50%)。一份为笔试答题的环节,即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考核;一份为应试答题环节,即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一个考核,最终的考核成绩是将这笔试和应试考核成绩进行综合来得到学生的一个综合评定[4],让老师更好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一个专业,考核的目的不是要用知识难住学生,而是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为了过科而应付考试。对于实践考核方式,特别是定岗实习的考核方式,学生在定岗实习期填写实习记录,指导教师同企业、企业指导教师按照考核标准共同完成实习成绩评定。接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在整个学习期间,可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同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技能模块学习,主动参加全国或地区行业的职业技能资格的认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教学改革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永恒主题,一个专业要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够适用企业的需求,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专业发展好了,一个高职高专院校才能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教学体质,注重理论的研究,而是要深化自己的教学改革,建立一个适合注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新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彩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11).
[2]曾珠,叶家飞.关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程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05).
[3]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
篇2
由于我校已经有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了高分子、化工类材料、金属材料等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专业的方向就只有往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靠,而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与物理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物理系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半导体材料的形成原理、制备、检测手段都与物理有关;其次,光伏技术中的光伏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物理现象,所以只有懂物理的人,才能将物理知识与这些材料的产生、运行机制完美地联系起来,进而有利于新材料以及新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从半导体材料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条来看,硅原料的生产、硅棒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等,这些过程都包含物理现象和知识。如果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懂得这些现象,就能够清晰地把握这些知识,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不仅可以在我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而且应该把它发展为我校应用物理专业的特色方向。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
(一)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过程
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当时只是粗略地分为光电子方向和传感器方向,而课程的设置大都和一般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设置一样,只是增设了一些光电子、传感器以及控制方面的课程,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随着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周边高校的互访调研以及自贡和乐山相继成为国家级新材料基地,我们逐步意识到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应该是一个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从2008年开始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用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取代传感器方向,成为应用物理学专业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逐步形成了我校现有的应用物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得到相关领域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技术适应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在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都分别设有这方面的课程,另外还在实践教育平台也逐步安排这方面的课程。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
为了实施新的培养方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我们引入学过材料或凝聚态物理的博士,他们在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从已有的教师队伍中选出部分教师去高校或相关的工厂、公司进行短期的进修培训,使大家对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有较深的认识,为这方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在教学改革方面。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准备把物理类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将关系紧密的课程合成一门。另一方面,我们将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两个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光电子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有意识地开设了一些课程,让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的学生能够去选修这些课程,让他们能够对光伏产业的生产、检测、装备有更全面的认识。最后,在实践方面。依据学校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材料科学实验和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检测手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开设材料科学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 应用型 工学结合 新能源 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问题,人们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太阳能将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到2008年年底,全球光伏累计安装容量大约18.5GWp,但其主要市场在欧美和日本。欧美和日本已经形成了光伏应用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的新兴产业队伍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而我国虽然是光伏组件的生产大国,但光伏的安装总量包括光伏电站的安装占世界光伏安装总量的比重很小,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产业队伍尚未形成,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建立。
根据我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均新增55MW,到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50MW;而到2020年年需新增1350MW,累计装机将达到1600MW。因此我国光伏发电应用的潜在市场非常巨大。面对国家推动国内光伏发展的政策到位,国内光伏市场即将规模化发展,人才制约瓶颈将很快显现。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迅速建立和完善我国光伏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南昌理工学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08年成立了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在应用型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学校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厅重点学科优势和应用型光伏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并率先摸索出光伏专业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此为案例,本文力求总结与阐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光伏应用专业教育中的成效性。
一、工学结合,依托行业、企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是是教育教学思想、理论转化为创新教学实践, 实现培养目标的物质力量的中介[1] ,它包含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几个基本要素[2]。为适应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和工科院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南昌理工学院联系我国光伏产业现状,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根据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应“光伏产业应用性人才教育基本要求”为目标的教育教学体系。力争在省属工科本科院校中培养具有国际光伏产业发展思维,能够胜任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研发以及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等工作,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与创业思维的新一代光伏产业复合型人才。学院与国内大型光伏企业如赛维、晶科能源等高科技企业强强联合,建立起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有光伏电池片制造工艺、光伏材料与检测、单晶硅/多晶硅制造工艺、光伏组件加工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发电设计与施工等核心专业课程,并到企业实训,强化技能素质培养,掌握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加工技术,使学生在就业初期就能够在技术岗位上脱颖而出,从而获取更多的升职机会;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生产过程的原理与工艺要求,掌握光伏发电及相关供用电技术,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撑条件。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新能源产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新能源产业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新能源专业本科生生产实践课程的教学,以创业型、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科研教学型人才培养为辅。
1. 修订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打破专业和学科的界限,合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优化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和过深过难的内容,吸收前沿科技成果,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应用新的实验技术,在教学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2. 增开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施学生开放实验室建设
学校建有实验实训中心1个,其中包含6个实验室(机房、操作平台),教学机房、电子电工实验室、光伏基础实验室、光伏发电实验室、光伏材料实验室,多晶硅铸锭实验操作平台。实验实训中心平时对学生开放,66.67%的实验室为开放性实验室。制订实施了《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对实验室开放做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有效改变目前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同时,在开放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科研兴趣小组还能设计专题实验。
三、 改变既往单一的实习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加强新能源专业本科生假期专业技能社会实践的有效模式
学校还建成由实践教学设备配套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含专业实训室)[4],能对行动体系课程[5]的教学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6],因此, 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工学结合教学情境实现的关键。学校还先后与江西上饶光电、江西上饶晶科、上海正泰、泉州百来等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参与实训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改变新能源专业学生实习模式,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充分认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倡导个性发挥的教学。
短短四年来,学院立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努力提升符合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在光伏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突出地方性,发展应用性,着力实践性,强化专业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主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相结合,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工学结合教学的成果,值得推广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峻, 刘亚军.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 J] .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8, ( 2): 5-12.
[2]王振洪. 构建新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J] . 课程・教材・教法, 2004, ( 9): 75-79.
篇4
专栏:哈市产业园区分档管理重点扶持
重点产业园区的分档标准。一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含100亿元);二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三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
建立园区晋档达标奖惩机制,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分档和提档晋级的产业园区,从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按以投代奖方式给予适当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鼓励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奖励资金等。其中,奖励服务、招商等有功人员的奖励资金不超过30%。
――引自《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11月23日印发
8月26日,广东出台《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依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省市联动,协调推进;创新机制,共建共赢;完善政策,强化支持”等五项原则,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通过明确重点扶持范围,争取“培育发展1-2个区域产业合作新机制的示范典型”、“重点打造一批产值规模超500亿元的园区”、“重点形成若干个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加大土地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产业转移园区用地指标难落实的情况,广东明确表示要加大土地政策扶持力度。《意见》指出,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对急需发展用地的重点区域,在制定全省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予以倾斜;省专项统筹安排重点园区的年度土地利用指标(不占已分配各市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单列定向下达重点园区。另外,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支持重点园区根据发展需要依法进行调整或拓展园区空间。省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切实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对园区用地审批、调整及拓园等工作依法开辟绿色通道,予以优先办理。
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在财政扶持资金运用上,广东三年来已陆续投入75亿元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定向扶持13个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设立8亿元专业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竞争性扶持资金。而在这份《意见》中,省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将安排20亿元资金,其中3亿元专项用于支持重点园区建设,每个园区3000万元,在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的前提下可一次性集中使用;其余17亿元,连同珠三角合作共建市和顺德区在“十二五”期间相应安排的13亿元配套资金(不含珠三角各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建设的资金),省市共3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产业的贷款贴息等。
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意见》还特别注意鼓励珠三角地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和引导重点区域与珠三角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通过利益共享构建园区建设发展长效机制。鼓励珠三角地区企业为重点园区提供商贸、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法律、财会、审计、信息化等配套服务,在重点园区设立专门配套服务机构的,可参照工业项目申报享受产业转移有关资金政策扶持。同时,强化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倒逼机制,珠三角产业转出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要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于2011年底前向社会公布分行业环保、最低工资、土地产出率等标准,适当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9月14日,广东召开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抓住突出特色、形成集聚两个关键环节,在优先扶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提升园区建设和服务水平、促进园区集约节约高效发展、强化园区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完善检查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下大决心实施“末位淘汰制”。
篇5
关键词: 社区康复 人才需求 培养情况
社区康复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1]。笔者就广东省内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提出见解:
1.社区康复行业发展前景
(1)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作为一支医学新力军,正蓬勃发展,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寿命的延长、环境污染的发生,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等康复对象在社会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康复和健康的愿望、要求和需求都会越来越大[2]。功夫熊、点妙手、点到等上门推拿服务的兴起也提示人们对家庭康复、社区康复的行业需求。
(2)社区医疗的发展:按照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康复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比还达不到国家要求。国家目前正对医疗资源进行分级改革,将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分流作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比三甲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这必定使社区医院或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有所发展,由此带来对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大。
(3)我国社区康复行业现状:供需严重矛盾。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94亿[2],约占总人口14%,远超于老龄化社会的10%标准。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3万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目前康复的主要工作以三甲医院康复科为核心,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我系2015年开展了社区康复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的社区康复或基层康复部分从业人员是由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兼职,普遍存在康复概念模糊,专业水平有限,且人才短缺的情况。
(4)广东省对社区康复的重视: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25号),要求“各地要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或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试点,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有多位委员的提案涉及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如5083号(附件2)提案建议:职业学院定向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在学期间考取养老护理资格证等。5090号(附件3)提案建议:依托职业学院做好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些无不说明了广东省内社区康复、养老服务人员目前处于人才缺口,加速发展的状态。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提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情况的通知》(穗教高教〔2015〕15号)文件,市教育局更对此提出了人才培养摸底调查。
二、广东省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况
目前,广东省内设置有康复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康复人才培养的院校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等。其毕业生多数在机构康复就业,较少流入社区医院或养老行业。省内高职高专水平院校暂时没有开设社区康复专业。有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其就业方向主要针对运动对队医、保健按摩师等职位。省内河源卫校、东莞卫校等中专院校开设的康复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基层康复和保健企业。因此,目前广东省内还缺乏社区康复高职高专学历培养。
由于广东省内开设社区康复专业的高职院校暂时没有,因此没有招生就业的参考数据。通过我系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调研,社区康复专业招生情况较好,社会对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特别是养老服务机构对该专业需求巨大,企业都愿意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专业都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社区康复专业毕业生多到民政部门下属机构如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对养老服务机构青睐度较低,但只要愿意,就业就基本不成问题。总体上,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乐观,但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改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
综上所述,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快,社区康复服务需求较大,要求较高,目前高职高专社区康复学历培养仍存在严重缺口,有基础的高职院校可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以满足社区康复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卓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2,2(2):16-19.
篇6
专业高等教育教材的人员推广与服务的一项长期工作是建立与维护专业作者和读者数据库。出版社人员推广和服务时应注意院校课程设置推荐图书;需通过多种渠道定期发送图书信息,形成“点对点”推广、“点对面”推广、“面对面”推广;需上门推广与沟通,增进与院校的联系,建立良性互动;需根据出版社的教材出版情况,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材使用情况,逐步对出版社在重点院校、产业集群、驻外机构所设样书专架进行样书配置和补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反馈信息。
关键词:
人员推广与服务 专业高等教育教材
专业高等教育教材是服务高等院校师生的专业教材,对应于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的专业课。不同于统编教材的普适性,由于地域、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专业读者对专业教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故而专业高等教育教材格外需要全面和精准的营销。出版社人员的推广与服务是专业高等教育教材营销的有力、有效方式。人员推广与服务,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出版社人员不仅在每年两次的教材征订季前进行推广,在平时也要做好院校联系和服务工作。
一、建立并维护专业作者、读者数据库
贯穿于专业高等教育教材的人员推广与服务的一项长期工作,是建立与维护专业作者和读者数据库。出版社通过各种渠道,如院校拜访、出版社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出版社网上书店、读者邮寄信息、已出版图书信息、网上信息查询等收集专业人才信息,建立作者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作者和读者涵盖行业、企业和院校的专业人才。数据库中的信息应尽量完善,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文化程度、单位类型、单位名称、专业方向、学制、地区、通信地址、邮编、座机、传真、手机、EMAIL、QQ、MSN、所在专业教师人数、所在专业学生人数、所授课程、本社已出版作品(列选)、外社已出版作品(列明作品名称、出版社)、拟写书方向、备注等。数据库分总库和分库。分库是出版社根据图书推广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筛选、分类需求,建立的子库。数据库作为出版社的重要资源,在此平台上可实行“点对点”的图书推广。
二、根据院校课程设置推荐图书
出版社人员对院校进行教材推广时,需根据院校课程设置和专业特点推荐图书,而不是不加区别地一股脑地推荐。从学校网站查找课程设置信息,或从学校专业负责人处或教务处要来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授课内容、学时安排、学生人数、目前所用图书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有的放矢地对学校进行教材推荐。重点平台课、专业课可推荐两种以上可供选用教材,供学校老师参考。如果院校使用的是本校未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质量、院校学生人数、图书市场情况等,可联系院校作者出版为可发行的正式教材。根据院校需求推荐的图书可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参考书、学生教材、学生教辅。出版社可提前做好此分类,学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分类。出版社的优秀教材若因各种原因无法作为部分院校学生教材使用,可荐为学生自由自主选用的教学辅助用书,院校师生可自由选用到最适合自己的图书,实现共赢。
三、定期发送图书信息
出版社人员需定期发送图书信息至目标客户,做好推广与服务,具体方法有三:1.“点对点”图书推广。出版社人员将数据库中的作者和读者按照推广需要进行分类、筛选和汇总,分类方法自由随意,如根据地域、专业、所授课程、所学课程等,针对不同的作者和读者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邮寄,定期发送电子书目或纸质书目、MARC数据和重点图书征订单。电子邮件营销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费用低,适用于大量群发。邮局邮寄营销的特点是费用高,适用于小量重点客户的推广与维护。还可通过出版社短信平台,将图书信息编辑成短信或彩信形式,发送到重点目标客户的手机上,形成类似“手机报”的图书推广消息。短信营销的特点是及时、直观,但费用高,同样适用于小量重点客户的推广与维护,并要注意不要使重点客户对手机不断推送的图书信息产生厌烦感。2.“点对面”图书推广。通过出版社专有平台发送图书信息至目标读者,如出版社微博平台、出版社专业作者QQ群、出版社专业读者QQ群、出版社专业作者飞信、出版社专业读者飞信等。出版社专有平台营销特点是可形成出版社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可以转发,可以有专题链接等,做得好较易提升出版社的美誉度,并形成口碑营销。3.“面对面”图书推广。在出版社自有网站,或当当、卓越、京东等第三方图书网站,进行图书展示和售卖。网站营销特点是图书信息全面,可供品种、可比较品种多,可即时形成销售,若读者反馈口碑良好,可对图书推广和销售形成良好促进作用。
四、上门推广,与院校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上门推广的最佳时机是每年两季教材征订季前。理想模式是策划编辑同市场营销人员一起进行院校走访和教材推广,策划编辑对专业和教材的精通加上市场营销人员对市场的把握,教材推广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方在进行上门推广前,需根据院校课程设置和专业特点提前将推荐样书寄送至专业院校;上门推广时,请院校负责人尽可能多地组织专业教师,现场展示推介图书,并听取院校教师对教材建设和使用的意见,使院校教师建立联系、加深印象;上门推广后,及时就上门推广时收集到的问题、意见和选题进行快速反应,留给院校教师专业、负责的良好印象,使教材推广达到较好效果。出版社人员上门推广的优势和便利有:1. 与院校教师建立直观感受,有效增进联系。见面比远程联系能更快、更深地加强印象,沟通便利,收集信息更有效。2. 老客户带动新客户。社方在院校走访中要留心开发新的院校,通过老客户的介绍收集同一地域的其他专业院校信息并拜访新的客户,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的有效快速拓展。3. 拜访院校老师的同时,可拜访院校图书馆采编部,了解其专业图书配置、每年采购经费等动态情况,再进行有效图书推介。4. 院校拜访过程中,通常会回收一部分选题。
五、设立样书专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反馈信息
出版社人员需根据出版社的教材出版情况、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使用情况,对样书专架进行样书配置和补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反馈信息。样书专架是出版社在学生人数较多、学科发展水平较好的院校设立的重点图书展示。院校样书专架的理想运作模式是有专人管理,每本书附一份或多份调查问卷,针对图书内容、篇幅、定价,实用性、易用性、科学性等提问。借到这本书的教师或学生,读完书后需填一份问卷,问卷和书一并还回学校样书室。出版社定期回收填好的问卷,对问题分类汇总整理,将结果记录,需同作者沟通的要反馈作者,为重印、修订再版,或申报新的选题做好准备。在为院校做好服务的同时,维护专业图书的长远发展。
结 语
篇7
经销中,有的经销商凭借产品神奇功效和公司运作指导进行销售,有的凭借妇科检测仪器和培训大量优秀促销员,拦截其他广告受众者推销藏妇康,有的开专卖店并开展免费体验后购买的营销方法。然而也有一些经销商因为资金实力和能力的问题,销售成绩不很理想,为了让每一位经销商都能快速赚钱,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傻瓜式营销模式,经过试点验证获得成功。采用此方式,经销商不用打广告,不用在销售上投入资金,只要经销商不怕吃苦就能赚钱。
江西省鹰潭市陈东亮(电话:13970166461),以前是做木材生意的,后来生意不好做只能另寻项目。看到藏妇康的招商广告后很感兴趣,但是为了确保不被骗,他首先电话咨询相关媒体,得知藏妇康产品始终无投诉,而且宣传中成功经销商后面都留有真实的电话。陈东亮连续打通几个经销商电话,大家都对产品效果给予肯定,陈东亮这才放心地赶往厂家实地考察。听完总部最新的营销方法后,他果断拿下鹰潭和上绕两市的总。按照公司的运作方法,陈东亮全面做市场现月纯收入已达六万多元。
河北邯郸市朱树贵(电话:15833037550),最初看到藏妇康产品的介绍后,就不相信产品对女性阴道炎、子宫肌瘤、盆腔炎等会有那么神奇的功效。考虑到虚假广告多,他便关注产品几个月,看到宣传文章上先后公布了经销商的电话,他首先想到是不是“托”。为验真假,他不但打电话咨询还亲自去考察,最后才放心和厂家签了总合同。朱树贵按照厂家的营销方法去做,当月投资当月见收入,且销售量不断攀升。
河南漯河市武大伟(电话:13673826586),最初以传统方法经销藏妇康产品,在当地报纸上做广告,又发传单,但是收入很少。他只好求助厂家,听说厂家正准备推出全新的营销模式,武先生主动要求试点。此方法不用投广告费,销售顺畅。现在销售收入逐步递增,利润颇丰。
相关链接:对于有意合作者,厂家承诺产品质量有问题退货退款,功效不好退货退款。县级总经销一万元签约提货,地级市场(含区、县市场)总经销三万元签约提货,不收其它费用。详细运作方法免费培训,来公司考察、培训免费食宿。备有产品资料短信索取。
西安宇陀藏医药研究所
地址:710021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八路雅荷城市花园117栋二单元一层
电话:029-86402337 86531181
13991249977
13572860531
篇8
2007年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行频道制改革的第一年。作为湖北电视媒体中的领军频道.正处于成长期的湖北卫视.在一年的媒介经营实践中,整合频道资源,深挖频道潜力,拓展经营思路,创新营销策略.全年广告经营创收同比增长66.7%.增幅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名列前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
一、以开发、拓展业务为重心,不断创新营销策略
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发现.支持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真正推动力是竞争和创新.而不是信息技术。随着媒体经营市场化程度的加剧,旧有的媒体经营理念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卫视频道经营创收的突破式发展,必须从旧有的经营框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按照创新、有效、发展的要求,实现传播效益的快速增长。围绕经营创收目标,我们通过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在稳定一批湖北卫视的忠实老客户的同时,把新客户的开发、拓展放在广告经营工作的首位。
针对频道收视状况.确立以直接客户为主的业务开发策略。2007年1月正式分频道经营之初.卫视频道的媒体状况尚处于谷底,而广告公司投放的广告主要以收视数据评估为基础,我们不占优势。采取直接客户为主的业务开发策略正是为了扬长避短,有利于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实施这一策略,使我们取得了显着效果,特别是大客户结构明显变化,一些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始与我们直接、紧密地合作。
规范广告价格,四次提价令频道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白天的电视购物专题广告是大多数省级卫视广告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业务竞争的焦点。
白天专题广告的经营最关键就是要严格控制价格,防止市场体系混乱。品牌广告更是广告经营的重中之重。品牌广告占整体创收的份额多少.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广告经营能否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分析了卫视频道过去的经营状况,只有重新规范、提高广告价格.才能突破广告经营的不利局面。
2007年初.卫视频道只有区区十几家客户投放广告.广告经营十分艰难。我们顶着压力,坚决停掉了哈药六厂等几个业内公认的低价客户,广告损失总额达2000万元。经过广泛深入地与客户沟通洽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首次提价。4月1日频道节目改版.我们再次对广告进行了提价。下半年随着卫视频道收视的稳步攀升。我们又及时进行了两次提价。累计下来.白天专题广告单价比2006年提高了40%以上.晚间品牌广告单价也平均比过去提升30%以上。一年内连续四次大幅提价.这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并不多见。事实证明,我们忍住阵痛连续的提价决策,不仅没有吓跑品牌客户.而且通过提价,减少了广告用时,提高了单位广告的含金量,保证了客户的广告播出效果.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品牌客户来投放。
通过提价.卫视频道晚间广告用时至今都未饱和.仅使用了约70%,为品牌广告长期的持续增长预留了较大的空间。
调整广告结构,营造良好的广告传播环境。良好的媒体环境不仅是大众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媒体公信力和品牌形象的需要。而且是客户最大限度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需要.更是吸引、开发优质品牌客户的重要条件。2007年.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广告”理念,积极调整广告结构,净化屏幕形象。为广告经营的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没有为了频道创收的短期利益而对客户来者不拒.任由低价广告和虚假违法广告泛滥。一是大幅度压缩了白天电视购物类专题广告用时,同时提高了品牌广告在全天的播出量。与2006年相比.频道专题广告用时减少了近一半.从而也带动了频道白天收视率的快速提升。经过不断调整.2007年品牌广告创收额度所占频道广告创收总量比例由过去不足40%提高到近60%。二是优化品牌广告结构.淘汰了一批业内公认的低价品牌客户.腾出了宝贵的广告时间.逐步开发引进了一大批优质的品牌客户.从而保证了频道在广告用时明显减少的前提下全年的广告创收却大幅度增长。
2007年上半年.因为我们不断调整广告结构,清理广告环境,固守一方净土.湖北卫视受到和国家工商总局“广告零违法率”的通报表扬。
加大省内业务开发力度.逐一突破品牌大客户。作为湖北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卫视频道是湖北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电视媒体。如果本省大客户广告投放占不到一定比例.广告效果也值得怀疑,同时也很难吸引外省客户来投放。2007年,我们加大了省内业务的开发力度.相继突破了金龙泉、枝江大曲、丝宝集团、健民集团、中联制药等省内品牌大客户.从而树立起卫视频道的威信和形象。
筑巢引凤。正因为采取了种种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举措,湖北卫视逐渐成长为打造大品牌的最佳传播媒体之一。随着新的品牌客户不断地引进,与过去仅十几家品牌客户播出相比,2007年卫视频道常年投放的品牌客户数量已达到40余家.增长了近两倍。立白集团、太极集团、羚锐制药、汇仁制药、丸美、白大夫等一大批优质客户中.大多数多年来一直未在湖北地区投放过电视广告。
二、以夯实企划工作为基础。大力丰富服务手段
经营创收要上台阶.必须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营销传播则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imc(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唐·舒尔茨甚至认为:21世纪营销创新的重点只有两个.一个是传播.一个是渠道。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构建成功的营销策略取决于高效、合理的企划方略。2007年,我们着力加强了企划工作,不断创新并丰富服务手段。
湖北卫视在频道制运作伊始,我们就提出“媒体服务不止于广告”的理念.并引入专业人才创办了一份高质量、专业化的媒介资讯月刊《赢在湖北》。不仅及时向广大客户传递了卫视最新的节目介绍、收视分析、覆盖状况、广告价格政策等媒体动态信息,还对湖北的区位优势、市场资源、行业资讯等做了全面的权威解析,从而使我们的合作伙伴能时时掌握湖北卫视以及湖北的市场状况.为媒体与客户、客户与市场架起一座信息桥粱。
此外,我们还创建了湖北卫视媒体推介的p演示文件,内容涵盖了湖北市场及湖北卫视的介绍与分析等,定期进行充实和更新,并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人人过关.每个业务人员打开电脑就可以完整地对客户讲解、介绍。ppt演示改变了业务人员过去仅凭一张价格表洽谈业务的方式,更具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为业务开展提供了重要且有力的新手段。
正确的策略规划离不开调查。提供媒体的收视数据只是媒体传统服务的一部分。专业的行业市场调研数据和市场决策参考意见,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更精准有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点。2007年,我们的市场调研工作开始起步。相信今后市场调研服务会进一步丰富我们业务开发的手段。
媒体要想吸引客户.在做好常规营销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强化自身推广,找准卖点,将最具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客户,因此,会议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007年下半年,利用频道即将推出三档综艺娱乐节目的契机.我们勇做湖北省级电视媒体第一个“吃螃蟹者”,率先走出湖北.在全国范围内先后举办了四次媒体推介会及客户联谊会,与客户进行直接而又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客情关系.扩大了湖北卫视在业界及客户中的影响力。
三、以真诚服务为本。打造专业的营销团队
传媒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电视媒体来说.明星主持是人才,一线优秀的编辑、记者是人才.栏目制片人、导演是集创作与管理于一身的人才,而广告经营更需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此,人才战略被摆在经营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
优秀的人才从何而来? 一方面靠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靠培养人才、留住人才。2007年,我们先后引进了一批懂节目、懂受众、懂市场、懂策划的广告营销人员,吸收了一批学广告、学营销、学公关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队伍中来:通过不问断招聘、试用,淘汰了一批不适应事业发展的人员;通过定期业务学习、培训,广告部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完成了向策划型、市场型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媒介资讯专业化、对外推广谈判标准化。
以“绩效优先”、“多劳多得”为导向,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严格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部门上下目标明确,竞争有序,增强了创收的动力和活力.以实现广告经营创收的持续发展卫视频道厂告部日益成为一个年轻的、专业的、能征善战的营销团队。
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想客户所想.在客户服务工作中大力倡导“增强主动性、提高针对性、追求有效性”的理念。正因为脚踏实地的真诚、优质、专业的服务.客户纷纷赞誉我们真正是“用心在服务”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频道整合传播
在电视媒体份额竞争时代。媒体的经营方略不仅仅是简单地卖时间、卖广告时段,而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以市场、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内部各项资源,加快反应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实现对广告经营的推动.从而带来经营观念、经营效益的双重突破。
传统的媒体经营理念,广告经营是滞后于节目制作的.往往是节目部门把节目制作完毕后,广告部门方登台亮相,进行广告的销售。由于各自为政,媒体的产品有时并不适合企业品牌的传播,从而导致媒体经营效益上不去。2007年,我们与频道节目部门有效互动,积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编排中,对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节目和广告产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增值。
综艺娱乐节目《恋爱大篷车》与拉芳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范例。该节目还在形成构思、策划阶段时.我们就去咨询广告商.考察这个节目是否具有市场前景,与客户产品是否有结合点,最终促成了客户与栏目的战略合作,在该节目前期拍摄、制作期间。拉芳集团一直派专人参与其中。
篇9
摘要:以广州民航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在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探索、改革以及所取的成效,寻求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邓永萍,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22-03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依照中国民航发展规划,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撑,而人才战略则成为民航业快速、持续、健康、长远发展中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民航业的新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其中作为新兴专业的航空服务迎来了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集中力量办好民航特色专业,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近年来,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以国家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达到培养优质航空服务人才的目的。
一、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性,即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根据航空运输市场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进行了广泛社会调研、专业调研以及职业工作分析,结合专业教学特点以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凝练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以岗位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为主线,针对航空服务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制订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探寻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确定面向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
作为一所民航大专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将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专业性强、职业素养较高、职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同时,根据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科和就业方向,将本专业划分为空中乘务、航空安保、航空(旅游)会展三个专业方向,针对每个具体的专业方向细化培养目标,使之与就业市场要求和未来发展相适应,充分体现行业对理论知识、道德规范、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
(二)以目标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突出航空服务职业能力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我们确定应该分析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知识、态度、技能),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中岗位的划分,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重新排序;将工作岗位的要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设计、整合所需的学习领域及情景模块,融合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1]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践化,构建以航空服务(地面、空中以及会展)为中心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情境组合的方式,按照情境进行教学,反复强化,使学生最终具备岗位素质要求。
科学的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的弹性模式,既要注重知识理论传授,也要注重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院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为切入点,以国际合作为特色”的专业建设理念,创新并实施“2+1+1实践教学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将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2项专项技能训练、1项职业素质专项训练和1年真实岗位技能训练”。[2]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推行“双证书”制,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
行业证书是行业标准的体现,行业证书的考试要求是借鉴行业标准最直接、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按照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把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纳入教学计划中。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充分考虑行业面向行业证书的要求,把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及相关法规的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所列的专业课程之中,学生除了可以获得毕业证、乘务员培训合格证(被航空公司录用并通过初级乘务员培训的学生)以及民航国内客运上岗证外,通过相关课程的培训,还可以获得医疗急救员证、中国手语培训结业证。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就业增加砝码,学生还可以选择考取民航客运员、民航售票员、会展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行业证书培训,学生可以加强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建设、完善层级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落实课程体系中相关实践内容,建成融教学、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专业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建设、完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配套并向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
(五)加强校企实训合作,建设功能强大的实训实习基地
为适应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院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目前,航空服务专业建成的实训实习基地包括:空中乘务专业模拟舱训练中心(含B737-800紧急撤离训练舱、B737、A320的舱门训练器和翼上应急出口、灭火训练舱等)、空中乘务专业基本素质训练基地(含航空卫生与体能训练室、餐饮文化训练室、形体训练室、化妆室等)、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场、民航计算机订座实训室、民航旅客服务实训室、贵宾服务室、会展展柜等10多个校内仿真实训室。[2]同时,学院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训项目,确保“教、学、做”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六)融合校企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的是航空业的一线员工,这一特点要求学院应建立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职业角色转变。
民航安全文化是民航行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保障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主题。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之际,我国提出的“持续安全理念”,更是将安全工作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在这一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催生了持续安全文化。[3]持续安全文化是民航安全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延伸,成为引领民航行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因此,加强树立和传播民航安全思维、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法制等观念,使得学生把“安全”贯彻于学习与生活中。
作为直接面向消费大众的民航业,长期以来都重视服务质量,“改善服务质量”是我国民航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民航服务文化更是民航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在航空服务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将民航行业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根据航空服务行业“一切以乘客为中心”的特征,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自身价值取向上能不断强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根本理念,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在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本着按照“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民航职业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方针,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真诚服务、规范服务、服务至上、公众至上等先进服务理念,培养他们热爱民航服务业,进而热爱本专业,并能够在专业的学习中体验到由衷的快乐,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浓厚的职业兴趣。
二、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近几年,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探索、改革和创新,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初步形成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的专业技能明显增强
通过层级递进的技能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增强。近年来,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空乘专业推介展示会”上共夺得“团体综合季军”、“团体技能操作银奖”、“优秀表演奖”三项全国大奖。此外,在校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空乘印象”、“茶艺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方法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专业知识进一步夯实
在酒店实习和顶岗实习中,学生接触到一个个真实的人和事,面对着众多的顾客的不同需求、不同问题,他们都必须想方设法为顾客排忧解难。因此,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勤动脑筋,多观察,细心体会顾客感受,学会聆听、主动沟通、解释、提出解决办法,等等。使得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和夯实。同时,学生掌握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解决眼前遇到的现实问题,又能使其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三)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高
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依托行业办学,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9.46%。毕业生在工作上表现出较强的首次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良表现,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对本校航空服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专业基础扎实,文化素养高,定位准确,吃苦耐劳,安心一线工作”。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充分发挥了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峰.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1):20-22.
[2]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系列展示(十六).基于行业标准 打造民航高职教育重要基地 积极探索现代民航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R].2011-12-15.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