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29 07:1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建筑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6.039
1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转型升级,建筑业也不例外。依托信息化、产业化,房屋建筑业必将产生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房屋建筑业的新热点方面,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式建筑、被动式建筑、建筑维修加固等领域。
2人才需求规模分析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房屋建筑行业在未来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发展。但在规模上将呈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在人才需求规模上也必将有所减少。产业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大型建筑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兼并合并中小型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相应的中小型房建施工企业生存艰难,将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随着行业的发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需求规模将会进一步压缩。
3人才需求能力和素质分析
综合建筑行业的人才招聘标准和要求,结合专业调研,房建企业对于人才需求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功底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到企业后快速上手的保障,是快速融入施工现场环境的基础。同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也是后期不断成长的基础,使人才的成长有后劲。
3.2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除了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外,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是非常看重。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的毕业生特别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去到用人单位后成长的也非常快。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3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实习经历
房屋建筑工程实践性较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都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方面只能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学校积累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的就是实践经验。专业实习经验的多少、实习经历的好坏,对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有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职场。
3.4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行和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要踏实能吃苦,肯付出,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工作态度是指负责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更应如此。
4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结合前述分析,对于人才培养应“立足房建、紧跟热点,夯实专业基础、深化内涵建设”。
4.1人才培养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依然是以房屋建筑为核心的、服务于项目建设的、面向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4.2人才培养规格
4.2.1培养目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房屋建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2.2就业面向①就业企业面向: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②就业岗位面向:施工员、质量(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造价员、试(实)验员、资料员等。4.2.3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四项专业能力,即“精识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具体包括十项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和验收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的设计能力、建筑施工测量与放样能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控制能力、安全施工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检验能力、技术资料管理能力。同时,应紧跟建筑行业的热点,加强BIM技术的应用能力、集成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被动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建筑维护加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4.2.4职业素养要求由于房建行业比较艰苦,入职门槛不高的特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往往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对于毕业生长期的职业生涯成长也有很大的益处。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获得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应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及工作态度,能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付出。
5结束语
篇2
1.重视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作为班级学习和活动的核心,班干部是开展德育活动及实施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工作能力,需要选拔思想品质过硬的班干部,让其为班主任分担一些工作。在具体的选举方面,应讲求共同参与和民主测评,鼓励学生去选出自己认为更好的“带头人”,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在班级中树立起榜样,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班级德育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教学实施中,班主任应当借助正面教育及大量实例等,通过举办相应的集体活动,真正意义上协调好学生个人行为及班级集体行为,使得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得到增强,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使学生从自身的成长出发,结合在集体中的定位,设立相应的奋斗目标,此外,班主任应引导并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其既符合集体期望,又满足自己的期望,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其真正融入集体,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并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摆正其与教师和集体的关系,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以此来激发他们新的追求,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3.组织有效实践活动,构建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施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旨在教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方面的各个工种、工艺等等,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基于此,应当多与施工实践相联系,并使学生在其中领悟德育和接受德育教育。如,对于“抹灰工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带领到建筑工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对此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其亲自动手完成抹灰工程,并让他们学会在施工做到对施工中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乱丢弃,不浪费,这种施工位置的变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体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此外,还能推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将来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对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也更易于上手,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德育教育的成果也显现了出来。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德育教育实施
对于学生的情绪及思想而言,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应以威严镇服学生,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这是加强德育教育实施的前提,应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将班主任看成他们中的一员,架起师生们心灵相通的桥梁,在点滴事务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学相结合
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实施来看,德育活动应有明确的中心目标,切忌盲目开展活动,应当使整个德育活动过程体现出趣味性、教育性及科学性,并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此外,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尽力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起自信。最后,班主任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内容及方法,将其运用于德育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掌握工作艺术,促进学生的更完善发展。
二、结语
篇3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概述
1.顶岗实习的产生背景
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及示范院校建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人心,传统教育体系正在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毕业前的综合实习,越来越重视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重视到生产一线去,以缩短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我们称之为“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优势专业,但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它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技术革新快、施工工序多,使得毕业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需要较长一段的适应才能找准自己的职业切入点。而顶岗实习恰恰是对这一缺陷的良好补充,让学生毕业前提前走上工作岗位,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大大缩短了岗位适应期。也提高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顶岗实习的效果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人才,高素质体现在多方面,如:敬业、负责、诚信、稳重等。而学生长年在学校生活,当变换一个环境后,要逐步适应,才能不被现实淘汰。而顶岗实习恰恰让学生提前到工作环境中,早接触早成长,较早的培养了爱岗敬业的素质;在处理各种工作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等。
(2)将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虽进行很多校内实习,但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很多知识受实训条件限制,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主动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综合运用起来,用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得原来看似烦躁的理论知识,在一个个真实工作环境中,迅速转化为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具备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要想毕业后迅速进入角色,需要能胜任各种工作岗位。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于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监理员、安全员等各种岗位能力要求有了切身体会,学生通过学习、操作、成长,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某一个或两个岗位作为目标,主动达到岗位技能要求,毕业就业时“零距离”上岗。
二、顶岗实习的实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教师层面。作为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以适应顶岗实习对自己的要求。时刻树立培养合格人才思想,克服各种困难,为顶岗实习让道,为学生成才贡献。
(2)学生层面。要通过专业教师、辅导员、优秀毕业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的顶岗实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合格顶岗。可以通过专题报告、毕业生事迹汇报等各种方式做工作。
(3)家长层面。要让家长参与到顶岗实习的监督评价工作中去,支持学生到艰苦的岗位上打拼,如实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工作。
2.组织与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教学系部要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部门负责人任组长。落实实际工作,责任到人。发动全体人员的社会资源,寻找优秀的实习企业,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同时,要指定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并统一管理。指导老师要遵守相关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及方式进行指导工作,服务广大学生。
(2)制度保障。制定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体制,科学制定一整套的管理办法,要涉及到顶岗实习中各个主体。要尤其重视双指导教师的实施保障。校内指导教师应保证充分时间和精力到现场指导学生,以及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加强实习指导。而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工地上,所以,要充分调动企业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应制定针对企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和聘任制度,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以达到校企双赢。
3.注重安全管理
建筑工地环境相对比较开放,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无此环境经历。他们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投入到真实工作环境中去,成为了高危作业群体。因此,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各教学系部院签订安全责任书。各教学系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督促全体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2)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在顶岗实习实施中,如学生实习岗位是由学校联系落实的,则学生按有关程序和标准,必须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书。如果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填写《顶岗实习申请书》,经家长签字同意,企业盖章。并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报教学系院及教务处批准备案。
4.完善评价体系、合理评定成绩
要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就必须要建立针对顶岗实习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此来准确评价每个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
(1)完善评价体系。首先,学校及教学系部在制定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制度时,应该针对顶岗实习回有的特点,对顶岗实习手册(学生用)、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教师用)、顶岗实习报告等进行规范,建立科学的顶岗实习考评标准,建全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做到评价的规范化、合理化与标准化。
(2)合理评定成绩。顶岗实习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实习协议书、安全责任书、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论文、实习资料、企业评价、实习答辩及教师过程考评等,综合学生、企业、学校指导教师的情况进行考核,合理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三、结束语
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直不断尝试以顶岗实习代替传统的毕业论文,摸索出了一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理论和方法,并付诸了实践。我们发现,只有充分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切实找到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的顶岗实习实施办法,才能真正的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赢。
参考文献:
[1]张会彦,霍云谦.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胡瑛,杜绍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
[3]耿保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施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上没有或只是简单介绍,比如大篇幅的讲经纬仪的构造、检验与校正及钢尺的精密量距等内容,而对全站仪、测距仪、铅锤仪等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却很少提及,学会将来的岗位上根本涉及不到的内容,却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增加路桥、管道、钢结构等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对一些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和精简,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并在教学中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是高职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加强实训环节,课堂讲授和课间实训穿行,能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改革,使测量课程中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之比超过1:1。采取由校内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还要多收集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实训内容和实际工程建设脱节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仪器数量有限,分组多,部分学生对实训不认真,实训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要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实训变成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各实训项目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流程能充分了解。
四、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操作、记录方法以及成果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举办测量的技能比赛,参加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5]汤庆霞.《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篇5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培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83
我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要培养符合当前建筑行业一线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高职院校的肩上。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中支出,各高职院校都要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确保院校培养质量,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保障,更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最关键。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总产值从1952年至今亿增长一千多倍。建筑业从业人员目前已达到3000多万,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仅占11%,建筑专业教育远落后于实际需求的现状为高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培养优秀的建筑类人才的重任便落在了教师身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的的骨干专业。是为建设工程一线培养最基层的技术管理人才的核心专业,其特点是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该专业是支撑建筑业发展的急需专业,因此始终是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热门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门重点扶持的专业之一,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点已达514个,在校生将近20万人,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建筑行业,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近年来,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带动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积累了相对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就该专业的全国总体办学情况而言,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体现岗位需求。
(2)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化、雷同化,多数院校仍然带有浓重的本科教育的色彩,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而忽略实践能力的系统化。
(3)课程标准不能体现情境式、模块化,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真正参与的需求。
(5)没有真正实现双证融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归根在于师资团队的教学理念没能达到统一,没能完全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进行教学设计。而教师素质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保证,只有构建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建筑施工管理人才。
因此,在完善建筑建筑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度保障,构建合理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不同教师的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要求,对教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者直接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技能人才是建设双师结构队伍的最根本的途径。学院应制定保障措施,以“送出去,引进来”为根本培养模式,同时一定要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每年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很多教师又是从“校门走出后又进入校门”,缺乏现场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便不能很好的带给学生精髓的专业技能,所以一定给教师合理的安排授课任务,尤其是新进教师,授课量不宜过大,同时要鼓励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锻炼,结合所授课程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相应岗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制度保障,这样便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2 按定位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2.1 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带领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建设途径主要为自行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二是从企业引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根据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判定。
2.2 骨干教师
通过学院建立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制度进行骨干教师的选拔,骨干教师应为业务能力强,有工作热情,除能够承担常规教学任务以外,还能带队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从事和专业技能相关的其他工作,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3 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目前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但其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均不足,需通过“传帮带”等一系列方式对其进行培养,使其成长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具有虚心好学的精神,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同时通过各项技能对其进行考核,保证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2.4 兼职教师
为保证各类课程有序教学,使教学团队多样化,则需要有针对性的聘请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正常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
3 利用企业资源打造教师队伍
服务地方经济、为行业输送优秀人才一直以来是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不但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学生,同时也可为企业承担培训、科研等工作任务,以此来进一步打造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了解企业第一线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技能训练。
篇6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要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所需教学条件以及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但是传统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先上完理论课,再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相关知识未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往往学生实训时,理论课内容已经忘记。第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根据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老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第三,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与职业岗位工程内容相一致。所以急需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基于工程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应当如下。首先,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行业情况调研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与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比例、工作岗位及专业知识需要等情况;2. 请企业老总们来校参加专业设置的研讨会,提出本专业课程设置看法与对学生的要求等;3. 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走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及急需专业人才。其次,专家及专业教师根据对行业调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本校建筑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职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确定
通过专家分析该岗位群的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归纳形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此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领域及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行业专家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再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与确立施工员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比如: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阶段的“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成施工员岗位行动领域。
3、根据行动领域确定专业学习领域
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教学价值的并考虑建筑工程的施工特殊性、复杂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影响,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了“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专业学习领域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本能力课程,二是专项能力课程,三是综合能力课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实施中实训室建设是关键。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统筹规划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力支撑。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在项目建设期内规划设计校内实训基地(下设4个校内建筑实训中心),使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3000㎡。建立一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满足岗位实境训练的需要。其中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建筑识图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中心满足专门技能训练的要求;建筑施工管理实训中心满足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还建设了25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一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结束语
基于工程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是按照行业调研、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等流程进行的。从2008年开始我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筑工程专业几门课程分别获得省、市级精品课程;发表关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论文数篇,申请校级课题1个。大部分的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篇7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 改革
Abstract: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and pricing" course i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a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aim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adhere to the "ability as the core", "employment oriented" principle,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Not only to teach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teach practical skill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to talents technology specializ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a high qualit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面向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等行业,培养合格的基层造价人员,是造价员、造价工程师职业岗位的重要知识支撑。
1.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 区域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是在《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应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之后,才能学习本课程。要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能融会贯通前期所积累的专业技术知识,尤其对综合识图、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较高。另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
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客观现象就是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太好,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再加上学生们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平常接触建筑市场、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造价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较少, 要求其全面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与此同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 专业课教学学时数日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2.1针对岗位课程,编写与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属于专业岗位课程, 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课程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的要求,课程内容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而现行的教材存在知识更新慢、缺乏岗位针对性等缺点,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对岗位针对性、适应性的要求,因此,要确保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界相吻合,迫切需要编制和使用有地方特色的陕西省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校本教材。
2.2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由于该课程是造价员、造价工程师职业岗位的重要知识支撑,因此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应该以造价员岗位为依据,归纳出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
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归纳出学习任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构建该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具体划分为定额与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工程量的计算、计价文件的编制及工程结算、决算编制与审查五个学习领域,在五个学习领域中有具体划分出学习任务和实训内容,通过学习任务及实训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改革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传统授课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鼓励学生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和监控之下, 通过智力劳动或智力创新活动, 达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3.1案例教学法
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同时内容较抽象,讲授过程中要借助大量图形及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计量与计价的一般程序,搜集典型工程图纸编制成册,以实际工程串联起整个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课程组尽量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对所学各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3.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造价员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岗位技能,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3.3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简单的说,就是设置一个任务,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讲,“任务驱动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2.4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实践辅导时间
制作适合该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授课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压缩课程学时, 增加课外辅导内容, 重点加强实践训练;多媒
体课件的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为使其更加适合于教学,可以增加图片、动画及音乐效果,调整课堂气氛,缓解课堂压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互动,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一些学生不了解的新技术新工艺,我们及时上网查询,学习,用图片、施工现场照片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施工工艺、特点和优点,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静物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可以深入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比照实物,介绍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或不能很好讲解或掌握的内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而且又比较枯燥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考试,就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这就需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摸索出适合我院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高职类院校 校企结合 模式探讨
实现校企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对校企结合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然而,校企结合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表现为结合力度不够,模式单一。如建工类校企结合,仅局限于学生到建筑企业中去实习、实训,做毕业设计等,校企结合的深度不够。另外现在一般是学生到建筑企业中去,是单向的。对教师而言,跟建筑企业的结合则不是很密切。下面就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校企结合模式做一些探讨:
一、校企结合的模式之一: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教师到建筑类企业兼职
现建筑类企业数量很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需要利用高校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有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现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应鼓励教师到建筑类企业任技术顾问等,通过横向课题合作的方式,既能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的技术服从务水平,又能逐步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如果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现代实用技术,以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则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校企结合模式之二:建筑类企业支持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和师资
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特色教学活动。这对大都充实到建筑施工企业第一线的建筑高职类院校学生尤其重要,都离不开建筑类企业的支持。这是当前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校企结合,主动权在企业一方。但对建筑类企业来讲,在保证学生实习安全的情况下还是乐于接受的。原因在于现有建筑类企业需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实到第一线,借实习的机会,可以培养和观察学生,借以引进人才。故采用这种模式的校企结合方式比较容易做到,对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来讲,实际操作难度也不是很大。
三、校企结合模式之三:建筑类企业与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双方互为对方服务
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为建筑类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以及解决建筑类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筑类企业为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提高学生实习条件,配置带教人员,精心安排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等。这种校企结合方式,需要双方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也可看做是一种紧密型的结合方式。许多建筑类企业还向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提高专业奖学金,从而使双方关系更加密切。
四、校企结合模式之四:由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专业教师到建筑类企业锻炼后获取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建筑工程类职称),也可由建筑企业中有较高学历的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培养后获得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教师资格
高等职业教育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职业教育,而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企业,关键在于学生在高职院校期间接受必要的职业技术培训,而这一过程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充实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现有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由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担任,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只有少部分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资格证。相对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来说,要获取建筑工程类职称和资格证,需要几年的职业经验,而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必须要有职业环境。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深入到建筑类企业中去,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积累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
另一方面,已经获得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如果长期脱离建筑类企业,经验会淡薄,技能也会退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情况也会缺乏感性认识。因此获得职业资格的教师,也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建筑类企业去锻炼。
“双师型”教师也可从建筑类企业直接引进。当然,从企业中引进的人才,要接受岗前培训以获得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校企结合模式的多样化,对学生和教师的培养和锻炼都是非常重要的。应鼓励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教师到建筑类企业去兼职;建筑类企业向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提供实习基地是当前校企结合的主要模式;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与建筑类企业实现紧密型的校企结合方式应该是以后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充实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也离不开“校企结合”。
参考文献:
[1]徐昭.产学研结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2]单嵩麟,范网田.工学结合模式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质量监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
篇9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特征
1引言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就业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行业性质、现场环境、安全因素等,用人单位一直不愿意接收女性毕业生就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目前的状况值得关注。在调查近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希望能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2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见表1所示。由表1可见,女性毕业生在“房地产/建筑”行业就业的占比达到了80.70%的绝对多数,其他行业就业的占比不足20%。女性毕业生虽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就业处于弱势地位,但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比例却不少,这是由于女性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挑剔性差,初始就业要求不高。
3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见表2所示。由表2可知,完全对口和比较对口累计占比达到了80.70%,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占比一致。不太对口和不对口的累计占比不足20%。这说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女性毕业生基本上依然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4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见表3所示。由表3可知,约2/3的女性毕业生进入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约1/4,国有和私营企业累计占比达到了85.96%。今后,还应引导学生到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
5工资收入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工资收入情况见表4所示。由表4可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数占比约1/3,比例比较高。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的占比均为24.56%,约为1/4,4000元以上月收入的占比为19.30%,约为1/5。可见,结合目前行业工资情况,女性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不高,且低收入的占比较大,这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女性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小及自身对待遇要求不高有一定关系。
6就业满意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满意情况分布见表5所示。由表5可知,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程度为满意的占比有43.86%。不满意的原因中工作环境差和发展空间小两项因素的占比都达到了10%以上,其他情况均不足10%。由此可见,女性毕业生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空间较小,不少女性毕业生感觉土建行业的工作环境不太适宜女性在现场工作。薪资较差的占比只有5.26%,但女性毕业生低收入人数占比较大,约为1/3,可见女性毕业生普遍对目前的工资待遇还能接受,这也是受女性就业现状的影响。
7结论与建议
篇10
【关键词】建筑;人才;培养;培训;实践
1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市场分析
1.1市场需求比例大
据统计,全国从事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有4000万之多,其中包括80%的农民工,其它有8.75%的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人员有350万,而令人感觉吃惊的是在这之中有150万的人员是有中职或中职学校以上学历以及具有初级或者初级以上职业技术职称的。各省各市近几年的建筑劳务需求人数急剧增加,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上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在这之中对大专学历层次的需求占到50%以上,如此旺盛的就业前景给众多的大专高职学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挑战。
1.2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少
目前学校教育存在“普高化”“职高化”两大误区,前者只是注重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后者只是注重操作技能人才。这两种都是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的真正的建筑业人才是要双修的,既要有理论依据为前提,也要有实战技能去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但是学校这种片面化的教学培养出来的不均衡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陷入一种尴尬的两难境地。
2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训方法
2.1学生是人才的主力军
2.11提高上课积极性
在校期间,学校开设的各种专业课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学生在校期间过分强调就业的前景,都认为以后要从事施工员、造价管理员、质检员的机会较大,而从事设计人员的工作相对较小,所以对于建筑行业要用到的知识比如测量、绘图以及实习等实践课学生都没有充分意识到重要性,造成学生缺乏完备的只是理论体系而不能实际操作不能达到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
作为学生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在上课期间统一遵从学校的安排计划,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积极参加所有的课程实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各方面都做到熟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2.12 注重技能培训
技能是学生毕业能够进入有关行业从事其职业的前提保证,但是现代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培训。而这些也是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误区,一向习惯于学习的他们很难转变观念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结合理论实践,而这些恰恰是社会需求的重心,现代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随着许多新型建筑工艺的出现,对专业人才的高新产业开发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注重平时的实战技能操作,理论联系实际,除了学校的实践课之外还应该走出学校多看,多学习,顺应时展需要,掌握最新的建筑业发展动向,定期参加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2.2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2.21提高办学条件
建筑工程是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的实战技能过硬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保证,但是现在好多的高职高专由于教学经费达不到标准,没有稳定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没有稳定的教学基地,缺乏教学硬件设施。再加上传统的高职院校都是注重理论轻实践,好多实训场地和设施都没有很好的落实,较为落后的教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要,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去适应新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作为高职类的学校,最重要的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训,给学生一个谋生的本领,尤其是建筑行业这种瞬息万变的行业,最应该强化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学校实训基地进行定期更新,跟上时代的变化,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22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技术教育机构,其目的是进行职业教育,旨在为生产一线提供高级技术人才,所以其人才的培养方向就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能够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高新技术型人才。作为建筑类的院校,课程合理规范的按照培养相关专业知识、提高相关技能的目的去设置。建筑业作为服务类的一种行业,要时刻进行自身的调整,建筑行业要培养的就是这样的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要摒弃以往的重理论轻实际的办学理念,调整办学宗旨,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2.23优化师资队伍
在学生的发展教育中。老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的总体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以后专业水平的高低,一个好的老师会有充足的教学经验,能够充分的引导学生进步。但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职工的综合素质不高,一个水平不高的老师很难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学员。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既是理论课讲师,又是工程师。在办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老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教师企业挂职,同时招聘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高级技工。
2.3社会是人才培养的保障
2.31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植力度
技术人才的培训往往离不开实训课的积累,实习实训是所有的高职院校一个不可或缺的实战课堂,而硬件设施是实训课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保障。在实训课堂学生才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同操作技能联系起来,在仿真的操作中与实践“零距离接触”,对于学生来说,要随时走出学校去实习演练没有充分的时间,所以其中的主战地还是学校,所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办学的重中之重,对于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扶植力度,加大财政投资,促进教学设施完善,这不仅是该校教学的一种重要的鼓励,更是为社会的建设一种提前投资,为以后更多人收益提供的一种保障。
2.32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
社会应该多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在建筑类行业,各种相关的证书是学员基本技能的一个充分证明,学生在校期间各种技能的综合培训虽然重要,但是其目的还是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还是需要多多鼓励学员考取相关的证书。在建筑类行业,比如测量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资料员这些中从业资格证等。虽然证书只是一种形式,但是毕竟是能力一种社会认可。
2.33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实战机会
虽然建筑行业的前景尚好,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对于刚毕业的新生来说没有具备熟练地操作技巧,在学校只要是知识技能的培训,好多经验有待完善,技能有待提高,所以需要一些实习岗位去磨练在校学习的各种技能,但是社会往往重视熟练操作工,对于刚刚毕业的高职学生来说求职和实习成为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社会扩大对毕业生的招聘,降低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能够实习的机会,学生也要放低姿态,在社会上多学习,多观察,在以后的职业中生涯中逐步提高技能。
3总结
以上的讨论都是对于高职工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在实践还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是这几方面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到各种高职院校,到社会都应该完善不足之处,以期共同实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推动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与各行各业一起进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石振秋.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院校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