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7 16:4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素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文素养教育

篇1

【关键词】人文素养 德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8-02

一、实施背景:

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各国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突出位置,重视学生的人文世界与心灵的体验,努力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沟通与融合。”[1]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视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2001年5月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说明》中,我们可强烈感受到这一点:“新教材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因此,绝大多数的教师只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职教育原有的只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技能技法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展的需要。如今,在科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因为新时代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力,更需要的是职业道德、责任感、信誉感、高尚人格以及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我校顺应时代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德育实践周”活动。

二、活动目标: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文明校园。

三、工作过程:

(一)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班级轮班值周制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校园卫生、文明礼仪、安全保卫防范三大项工作,订员订岗。

(二)建立学生卫生监督岗、文明监督岗、安全监督岗岗位职责,班主任值班周职责,文明校园督导队职责。

学生岗位职责:

1.文明礼仪督查:

(1)引领、接待好每位来访的家长、客人,发挥优质服务窗口作用;

(2)负责检查在校学生是否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是否佩带胸卡;

(3)使用礼貌用语,遇见师长主动点头问候,并及时制止在校内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言行举止;

(4)在食堂维护好学生用餐秩序,不争先恐后,不插队,并及时提醒学生卫生用餐,节约用餐。

2.环境卫生督查:

(1)对校园内所有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保洁;

(2)维护校园秩序,制止乱丢果皮纸屑杂物、乱泼乱倒脏水、随意践踏草坪、损坏花草树木等现象。

3.安全保卫督查:

(1)维持校园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和校园治安秩序,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2)协助校保卫科、生管做好学生安全、保卫工作;

(3)制止小商贩、拾荒者进入校园内;

(4)制止校外人员随意出入学校;

(5)制止本校寄宿生外出(星期六、星期天及请假者除外);

(6)注意防火、防盗,生活区值日同学要协助生管老师,及时督促本幢楼学生去上课以及卫生检查评比等工作。

所有值日学生应做到恪尽职守,不脱岗、不闲聊,注意工作方法,态度和气,坚持原则,机智灵活,做到情况反映快,问题解决好。

班主任工作职责:

1.班主任必须带领参加实践周的学生,认真完成学校所安排的工作,并于实践周前领取工作安排表,定人、定岗、定时上交政教科;

2.班主任应配合政教科及学校督导队检查落实学生值日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突发事件;

3.班主任必须在上课前10分钟到位;

4.班主任周末上交本班实践周工作小结,及时表扬本班文明典型,并查找问题与不足。

学校成立由领导带头的“文明校园督导队”,负责检查、督导“德育实践周”活动情况。

文明校园督导队职责:

1.检查学生上岗情况:值班同学于正常作息时间提前10分钟到岗,推迟10分钟离岗;

2.检查、督促校园卫生保洁情况;

3.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情况:班主任周一至周五上午必须到政教科查看前一天本班的评分情况,及时反馈并总结;

4.每天对值周班级进行考评,评价并打分。评价基础分为80分,政教科每周汇总,按分数高低取前两名,并颁发奖状予以表彰;

5.每班按学生数的10%评出“德育实践标兵”,每月汇总,按月表彰。

四、取得的成绩与反思:

“德育实践周”活动开展十年来,共有五千多名学生、近100个班级参与,涉及学前教育、通信服务、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等二十多个专业。学生们通过实践周活动,逐步规范了自己的言行,学会了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并服务他人,逐渐学会摒弃小我、接纳大我,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责任心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如今校园环境整洁、学生彬彬有礼,参与德育实践周的同学礼貌待人、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身影,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德育实践周”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最终形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共识。

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全体师生长期坚持努力的结果。

要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还必须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教育,才能卓有成效。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用勤劳、智慧创造的一部悠久而丰富多彩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民族智慧。中华文明要传承,中职生的人文素养要提高,必须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基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及人类思维的源头活水,它以其永恒的睿智,逐渐地影响并改变着当代的中职生,使他们拥有平和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文素养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中主要强调的仍然是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人文素养教育则备受冷落,以至于近年来职校生创业的稳定性较差,发展的潜效性太弱,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还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面对上述局面,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周”活动,把传统文化经典引入教学,力求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水准,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是学生成长的两翼,只有羽翼强壮、平衡协调,才能自由地遨翔于高远而广阔的太空。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第11页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说明》,《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第一册(基础版),2001.5版

篇2

(一)提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懂得更多的思想内容,使语文这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学会生活。

(二)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和语文学习潜能,加深学生对人性化意识的重视,形成一定的体验感悟。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人文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中出现了太多的物质诱惑和思想诱惑,使人易于产生浮躁的心理情绪,使人陷入思想的迷途。当前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肯德基、麦当劳、香奈儿等内容较为熟悉,而不能清晰地说出我国优秀思想哲学家孔子的理论。大部分学生属于独身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奉献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强烈。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应用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作品或者名言,使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当时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恰同学少年》等相关电视剧的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的直观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引入杜甫的《春望》,温故而知新,引领学生对古代诗人爱国思想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人文情景,引发人文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创建情景模式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的掌握知识并提升自我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的方式,感受当时马丁·路德·金的慷慨情绪。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朗读的形式,使这首文章能够更加富含魅力和趣味性,加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深入领悟当时马丁·路德·金渴望黑人自由、权力平等的愿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坚定意识和对梦想的不断付出。

(三)应用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真切检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方式,在学生进行愉快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不断丰富自我语文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学生进行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并加强团队之间的配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实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小组内明确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活动,在学生对课本内容完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本篇文章共有多少个偏义复词?”“这首诗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负责深入思考一个小问题或者小部分,从而形成完整的答案整合,加快学习的效率并能够保证质量。在不断的小组协作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篇3

一、相关概念的认识

1.人格

人格是素质之基,是创造之源,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关于什么是人格,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社会学家主张把人格放在人际关系中去研究,强调“人格永远无法与个人生活于其中并因此具有本质的人际关系的背景相脱离”,人际关系是在人际背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是人际关系相对持久的模式,是一个人在与人相处的社会情景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

2.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其心理学解释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具体的说,就是要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包括他们的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手段以及改进或补救其人格的缺陷,促进其优势人格的发展,并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格特征,使学生的人格平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社会学解释是通过人格发展的正确引导、对人格发展不健全的进行辅导、监督和纠正等措施,使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达到健全的程度。综合两者的解释,我们认为,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品德、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和身心健康的人。

3.英语视阈下的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在不同的学科课程中,由于着眼点不同,具体说法也不尽相同,如社会学人格、哲学人格、心理学人格、伦理学人格、法律学人格等等。既然是英语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那么就应当就事论事,在英语维度中加以研究讨论,也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人格教育是以英语学科为主导的英语视阈中的人格教育。英语课程开展的人格教育,该是籍由英语课程教学中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英语化的性格、气质和能力,它是借助英语教学中的多种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所需的稳定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以及“诚实、乐观、宽容、善良、谦逊”等良好的品质特征。只有将人格教育纳入英语维度和英语视阈中,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英语课程的功能,尊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将两者统一起来,合理利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切实将人格教育落到实处。

二、开展人格教育的意义

1.人格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但由于若干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氛围比较差,造成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人格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相一致。新时代的中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具备健康、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材、教法对学生进行美学、情感等方面的熏陶,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2.人格教育是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教育

健康、健全的人格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个性成长的需要。而我国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能把人格教育体现在教学中的学校实在很少。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学内容可以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独立健康、健全的人格的要求,使他们的身心等得以和谐发展,从而成为具有高尚情操、高雅人文素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3.人格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的长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涤荡,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主人格、沟通合作人格以及跨文化交际等健全的人格,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格教育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绩效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在跨文化潮流中涤荡、更新学习英语和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我们英语教学的提高。

三、开展人格教育的内容

英语课程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不到和谐统一,许多学校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人格教育。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唯一标准,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培养远远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格教育。我们应在人格教育的现状、目标、资源开发及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

1.中学英语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现状研究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健康人格,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目前状况是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严重缺失。我们欲对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的这种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2.中学英语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目标研究

人格教育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学范畴,有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等社会学人格,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人格等等。在英语教育中开展人格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助于学生学会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多种修养及沟通交流的能力。我们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的研究,达成具体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体验。

3.中学英语教学中人格教育的资源开发研究

资源作为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载体和重要条件,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人对资源认识较为狭隘, 认为课程资源即英语文本知识,确实这是一种主要的课堂内的课程资源,但还应包括丰富的学生、教师本身资源,开发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形成自主人格的条件,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发展独立、独特的人格。我们应对有利于培育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资源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重新的构建和研究。

4.中学英语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校美术教育;培养

人文素养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就会使学生失去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活力,难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并不容乐观,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

在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现象。一些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排课时,人为一些基本素养课程无关紧要,对其进行随意的删减整合,将大量的教学时间都安排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上。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学校美术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艺术水平的提升。还有些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培养时,认为基本素养课程不是高校美术学生的专业课程,存在着严重的应付了事现象。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还没有走进社会,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常常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由于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有限,难以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规正,使得相应的教学课程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而且高校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时间,这就为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高校一般采取开放式管理方式,经常会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走进校园,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腐蚀着高校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念,为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带来困难。

(三)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当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制约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由于高校对学生基本素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也忽略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时,出现了学生逃课、翘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美术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使得学生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没有时间进行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在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面难以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改进高校美术教学模式

面对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创新美术教学模式的方式,强化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高校应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人文素养以及基本素养课成进行合理排课,防止学生翘课、逃课等现象的出现。其次,高校应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与美术教育合理结合起来,并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进行合理整合,这样既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最后,高校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我养成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自我培养。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不良生活习惯,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针对这种的现象,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走到户外,积极参与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校园风气的熏陶,从而提升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开展校园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校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校园运动会等。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影响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强化学校么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以扩充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同时引进先进人才能够为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高校的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高校还应强化对现有教育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教育人才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美术作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少哲.美术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35-135.

篇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就英语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英语是不同于我们母语的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亦如汉语一样,有她厚重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性特征。英语教材内容蕴含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作为英语学科的教师,不只是为了教一种语言,而是领会这种语言,走进这种语言。语言的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性的。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发掘教材中能体现人文精神的素材,使人文素质教育与课堂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以个人境况得出要实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可从以下方面来关注。

 

1.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注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素养”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和思想修养的总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即从教师而言,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从学生而言,那就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精神。我们对学生最起码期望值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成人”,也就是“学会做人”。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因此,教师要能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从而能掌握交际最基本的工具——语言。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时,要把立足点放在人上,重视面向“使用语言的人”,关注他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对语篇的把握。弗朗西斯?培根曾说:“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这正是完成交际手段的有效方法。为此,笔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就一些当下的热点问题用英语进行讨论:“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人教版九年级十三单元)直击环境保护,“Save the Sharks!”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珍贵呀。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When the buying stops, the killing can too!”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正是他们“成人”的号角!

2. 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英语学习要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受学生生活环境和语言习惯的影响,这种“交际”是很有难度的。倘若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这样的“跨文化”的交际,必会事半功倍。何谓“文化”,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教师可根据所要学的内容创设一个近似那样的环境。因此需要从很多的背景资料里精选符合内容特征的场景。这样的课堂环境能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里,能使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时,首先构建一个温暖的场景,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妈妈和爸爸画像。“D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two special days for parents in America?”然后点出两个西方最温情的“Mother’s Day”,“Father’s Day”两个节日。通过这样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西方是用“母亲节”、“父亲节”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再让学生观看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电影《金色池塘》,既让他们接触了原生态英语环境,了解了外国文化元素,也使他们能更加理解父母,学会怎样与父母、学生、朋友相处。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3. 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展现学生自我、悦纳他人、张扬个性、健全人格,成为“完整”的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英文名著,观看英文电影、新闻,关注外国文化信息(笔者认为先由教师自己阅读英文名著,观看英文电影、新闻,和外国文化信息,然后适量地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的悲欢与痛苦;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事实,才能反思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只有懂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学生的人文关注能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展现自我、悦纳他人、张扬个性、健全人格,成为“完整”的人。

 

在英语教育中,只要能有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注,以学科知识完善他们的心智,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就能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里,形成稳定的人文个性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是英语教育的目标,更是笔者作为英语教师的最大教育追求。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实施对策

【Abstract】With Chongqing Zhengda Software Polytechnic College, for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uman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humanities, humanities education, vocational exploration summary and reform in the results.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s; humanities; educational statu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8-0056-02

一、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当前在“重技术轻素养”、“重专业轻通识”、“重短训轻积淀”等错误教育理念的导向下,高职教育往往被误解成通过短、平、快的集训方式,将学生批量化地训练成单单为了就业上岗的“工具人”。在高职院校简陋的“加工车间”里,学生们就像是通过统一生产流水线加工出来的“工具”,他们仅仅具备单一的技术和单薄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匮乏,通识教育欠缺,更谈不上具备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

为提升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研室专门针对本校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状况,以及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冷淡和浅薄。

2、人文技能低下。经调查,有85%的学生不知道科技论文、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甚至有近60%的学生在“感到困难的写作文体”栏中,填写了思想汇报、计划总结、读后感、演讲稿、求职自荐信等实用文体。

3、人文情感冷漠,人文价值残缺,人文责任失落。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二、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实施对策

1、做好“两个结合”,科学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①知能结合,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即从知识和能力上同时展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培养。在人文知识的教学上,实行必修课、选修课、系列讲座、社团活动、咨询指导五位一体的人文教育模式,在人文能力培养上,采取校内训练加校外拓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训练。

②共性与个性结合,构建人文素养课程库。将学生应知应会的人文通识和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行业文化特色。从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综合构建高职人文素养课程库。我们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有:职业规划、心理健康、中华传统节日文化、IT行业文化、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普通话训练等。此外,我们还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个性课程的设计,学生可通过个性类自选课程获取与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相关的素养知识。如:网页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可选修“视觉艺术鉴赏”、音乐鉴赏等课程。我们旨在通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成为既懂IT技术又具有人文素养的复合性人才。

2、坚持全方位育人原则,构建“全程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全程”即从学生一跨入校门开始到毕业离开校园为止,做到全程人文素养教育不断线;“全面”即注重人文素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联合校团委、学生处、就业办等部门构建高职学生素养提升平台。同时,以课堂讲授、课外活动、专题讲座等为载体,强调“知能结合,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

针对人文素养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将校外名师请进来、本校教师深入外校调研学习的方法强化师资力量。目前,我校人文素养选修课邀请了数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开阔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同时,本校人文素养教师深入到知名高校,通过观摩、调研、交流的方式向他校人文课程建设“取经”,并结合本校实际着力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探索和改革。

4、“以点突破”,打造亮点活动“正大人文讲坛”。

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浓厚校园人文氛围,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人文教研室设立了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经常性的人文、社科知识系列讲座,暂定名为 “正大人文讲坛”。

“正大人文讲坛”旨在通过讲座帮助学生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 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个人内在品质,并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正大人文讲坛设有传统文化、商务礼仪、职业指导、心理健康、创业之路等板块,所有讲座分为必选讲座与自选讲座,学生通过参加讲座的方式取得相应学分。目前正大人文讲坛已举办了“从大学开始准备人生的盛宴”、“国学经典与个人修养”、“收获金色的人生岁月”、“自信的风采”、 “大学生法律素质与法律思维培养”等多期讲座,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亮点活动。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人文精神。

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以 “自强、 乐观、执著、 奋进的正大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人文素养拓展活动,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职业形象大赛”、“经典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为学生加强自我形象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指引了方向。通过大量的素质拓展活动,还启迪了学生思维、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6、联合学生处、团委、图书馆等部门,积极开展“读书月”活动。

为辅助第一课堂的人文知识传授,人文教研室联合校学生处、团委、图书馆以及各系部,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文、史、哲、艺术等经典文献,感悟优秀的经典文化。同时,针对馆藏不足、开放时间短等问题,我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科学规范管理,力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读书服务,让健康有益的书籍占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文化营养。

三、高职人文素养教育探索和改革中的成效

1、建立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通过知识课程和能力课程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建立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激励保障体系。将人文素养教育(选修课、素质拓展讲座、社团活动)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等挂钩,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知识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人文素养系列讲座――正大人文讲坛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通过与名师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7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模式

艺术类人才在社会中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的需求。艺术院校作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艺术人才重任的“高等教育”院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家的基本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对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影响起到了风向标的指示功能,因此,探讨出一套适和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解决方法势不可挡。

1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素养教育的理论差别和联系

在众多的研究中,人文素养教育无论是在被定义为人的价值,感受和尊严的人生修养,还是指由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的技能变来的内在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在对“人文素养教育”定义的各种阐述中,不乏提及其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本文认为艺术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彼此之间互为联系,相辅相成,知识和精神层面的涵义都需要包含进去才是真正的“人文”。通过艺术的人文素养教育才是符合科学的人文素养教育,将艺术的史论,批评和美学为代表的加强学生的思考人与社会的深刻反映,对以往艺术家的欣赏中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在对社会和作品的批评中学会思考和反思,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这才是人文素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内外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设置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单纯地偏向于专业课,却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介入,导致“重能轻德”现象的出现。在国外,很早古希腊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学生的职业目标为前提,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发达国家如美国早就在小学阶段就通过法令把艺术列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墨西哥还进行了以通识教育为目的的改革,把人文艺术教育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2.1国外人文课程设置

美国以往一直轻视人文教育,现在大力加强人文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比例。出名的康纳尔大学的室内设计教学,有下列人文课程:行为科学或心理学、艺术史或建筑史、人与环境导论等等,它们有30个学分,占总学期学分的比例近1/3。纽约室内设计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富含人文内容的课程有:设计艺术史、建筑艺术史、历史风格、人类文化学等,它们有近40个学期学分,占总学期学分的比例近1/3。从学校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艺术类学生教育,不仅体现在时代的进步,更大的特点是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学校的教学理念强调的不再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全面思维能力。

2.2国内人文课程设置

从中国知网查询,关键词为“人文素养教育”“艺术学生”的相关文献记录有237074条,普遍认为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程的设置上也偏知识轻道德。如四川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系的四个工作室里,基础人文课程只占到所有课程的17%。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本科课程共有32门课程,人文课程只占到9门,不到总课程量的1/3。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本科课程设置里人文学科有:英语,语文,体育,政治类课程,作品赏析等,占到总课程31门约20%。我国艺术院校里开设的人文学科的课程所占比例小,学校的人文氛围较低,人文课程的设置反映了艺术类院校的教育理念,只重职业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人文底蕴的培养,而人文素养教育是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好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丰富学生的精神,培养美好的情感品质。在目前的国内教育体制面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改革和实践。

3教育模式改革

本文认为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改革需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3.1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

艺术类大学生的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意志的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自立自强,良好的气质修养等健全的人格,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潜能,积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打造未来高素质的艺术工作者,实现以人发展为目标的“角色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增加人文教育的课程

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需适当的增强比重,调整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开设一定的人文专业必修和选修课,使人文素质教育规模化地占据课堂,以培养人文素养为目标,重新明确艺术类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气质修养,从人文精神和思想,专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出发来完善课程设置。

3.3渗透“人文艺术”专业教育

现代的艺术教育中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程接纳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艺术专业作品欣赏,建筑,影视赏析,课外实践任务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修养来产生影响。其次,在专业课堂教育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艺术文化底蕴,多维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4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需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定位。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下,教师不是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引导者。新的教学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深入学生内心。在实践中,鼓励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和每一个授课教师的理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3.5加大学校政策支持

学校政策对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基础性影响,对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师和人文课程教师如何选择与组建,校内课程资源如何充分深挖、利用和完善,不同的高等院校采用何种力度互相扶持艺术人文教育,必然对艺术类人才培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

4结语

教师素质高尚才能把智慧和良好的道德观念传播给学生,教师的传授,学校的重视加上课程设置的改革,才能为人文素养的传递提供保障制度,为良好的环境氛围打好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把德育教育改革深入到底。

参考文献:

[1]冯佳妮.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探究[J].教育时空,2015(3):142.

[2]尚佳.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21.

[3]杨柳.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7.

篇8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当代大学生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其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等在情感、理性以及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不管神话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漠视生命,道德缺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低素质现象的发生。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大学生素质直接与人文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人文旭阳教育,忽视健全心理素质。当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的取向,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眼里只有自己,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脆弱心理和极端,根本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缺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

就目前情况分析,绝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比较缺乏,一些理科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只能通过应付学分,对自身的人文修养根本没有作用,其教育也是脱离实践,根本不能提高其礼仪素质。很多学生缺乏礼仪修养与人文素质的知识沉淀,没有基本的书写、表达的技能,更缺乏用人文知识进行实践、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人的传统美德进行了解和无法深入,根本没有系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哲学思想进行指导,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高尚、积极的爱好与习惯,精神虚无,再加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功德意识。

(三)当代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代社会,是一个自由言论的时代,整个社会情绪浮躁、眼球文化非常流行。当代大学生无论美丑、是否符合公众的秩序,只要有利于炒作,就可以引起人们的围观,红极一时。这种浮躁的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中国传统的美德不能被人们所借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现初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自负、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被人们哗众取宠。比如在一次歌唱比赛的选秀节目中,一些大学生五音不全的参加歌唱比赛成为实力明星的行为,让人们不断感慨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当代社会传媒的影响可能直接影响了思想和文化的沉淀,对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根本没有一点帮助。

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措施

(一)改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当代大学生对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充满热情与期待,渴望通过加强人文素质修养来不断提升自我的礼仪素质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渠道来源,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方法等方式,强化对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礼仪素养教育。在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方面上,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转变,采用互动教育的模式,大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

(二)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在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统一规划并突出其重点,把握校园文化的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活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在注重开展深收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其次,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承载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不仅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教师能给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教师的学识不仅仅包括其在专业课研究上的深度与广度,其中还包括对人文精神和礼仪素养的深刻理解,对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折射出来的社会文化价值,审美情感,都可以在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照作用。教师要多读书,研究社会,与时俱进,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和人生经验要高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品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初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大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取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是非常关键的。

篇9

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抢抓发展营造的机遇,职业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放在育人工作首位。贵州职业教育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成为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在高、中职的人才培养方式上,也逐步体现出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9+3”计划提出后,各地均加快了“职教城”建设步伐,学生规模将成倍增长,预计到2015年,仅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就将达到85万人。

需要注意,在当前高、中职学校扩招与就业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职业学校不能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市场”就盲目扩招。即使是新增新建学校,也要控制好规模,在注重教学质量、提高育人水平、办出职校特色上下功夫,真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确保职校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重视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风气。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暂过程,作为“软指标”的人文素质培养更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和唯“眼前就业率至上”的思想。应该探索养成教育和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的评价机制,提倡现代教育方式,培育良好教学氛围,培养技能较高、人文素养较好二者兼备的学生。

教师的素质很关键。职业学校教师需具备三大素质:学高、德高、技高。学高为范,师德为上。对学生、同事、工作、社会的正确态度是教师德行素质的基本表现,爱心、责任心、公允心等透视出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折射出其人文素养积淀。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传习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训,造就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才能在课堂内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濡染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职校相继成立了思政部,思政课也开始在实践性和生动性方面做探索,但总体来说,思政课仍然缺乏生机和吸引力。职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迫于纪律考勤要求,对枯燥乏味的思政课的学习态度是“见其人而不见其心”。没有学习动力,也就没有思考活力;没有关注意识,也就没有创新思维。所以,必须改革思政课授课方式,让这块引导学生价值观、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切实发挥作用。

篇10

大学语文 教学 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人文素养据《辞海》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既蕴涵着历代人的宇宙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理想和终极关怀,同时也蕴涵着他们为了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执著追求的精神。用通俗的话讲,人文素养应当是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气质、修养、精神、意志等的总和。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国民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全民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极大的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人人都遵守秩序,人人都依照社会规范行事,那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会大大加快。而一个国家国民人文素养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而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学生时代抓起,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

可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最富有人文特色的载体,更是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就像一条清甜的河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所以,人文素养的教育正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特长。

三、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1.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语文》所选的作品本身都负载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能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我在教授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以古人在作品中所体现的高尚理想和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来感动学生。西汉时期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凭着“古之成大事者,非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史记》,为人类留下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思想形象,有效地进行思想熏陶,以激励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及心理品质。

2.通过大学语文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我们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真假、善恶的能力。通过对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的欣赏,培养审美能力,使人热爱真善美,厌弃假恶丑,陶冶情操,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优秀文学作品。王维的《山居秋暝》构成的是一幅清新、明净、恬淡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热爱自然和渴望回归自然的朴素情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构成的是一幅壮丽的自然奇景,表达的是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通过分析、欣赏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在美的感染中既能理解词意,又陶冶心灵;使他们面对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感受它、赞美它。

3.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大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对历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的礼赞。利用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样以悲痛忧郁的笔触描写祖国的贫穷,及侵略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表现诗人对祖国人民真挚而深沉的爱。

利用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学语文上下几千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闪烁着哲理与智慧的光芒。翻开大学语文,一个个仁人志士,一团团智慧的火花,一座座道义的航标,一句句至理名言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孔子“以仁为己任”;屈原为坚持真理“虽九死而未悔”;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鲁迅坚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观;……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在他们胸中激荡,炽烈的爱国之情使他们热血沸腾,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与使命感使他们为之付出年华和生命。他们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是非荣辱和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比起单纯的政治说教来,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在课外阅读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文学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发展个性。大学语文应借助精选的范文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经典文学的精神养育作用,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