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素养范文

时间:2023-04-04 19:2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音乐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音乐素养

篇1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情感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要提高每个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应当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音乐是高中学龄青少年思想释放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生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个中原因,是他们对音乐教育大多缺乏必要的情感,对音乐文化教育普遍缺乏一定的认识,音乐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这就成了音乐教育者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激发音乐表现魅力,促使学生主动亲近音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教育往往片面重视并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学习和成长中的地位。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来理解,从而为课程目标明确了价值取向。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尤为鲜明,它的审美本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不可动摇的首要位置。

所谓情感,是指人在对事物或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热情和肯定心态。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显现音乐的表现魅力,用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此激发他们主动亲近音乐,从而催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高中音乐课程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形式来触摸学生的情感,敲打学生的心灵。当教学乐器时,尽可能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自选乐器的简单演奏,通过听、感、想等手段形成审美体验;抓住学生用感官直觉和心理感知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他们逐步喜爱音乐、享用音乐和热爱音乐。如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我先是让学生们聆听欣赏那依依惜别的动人旋律,再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惜别场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不同的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感受古人创作的意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挖掘音乐文化,扩大普通音乐教育内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这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良莠并存的思潮,这对正处于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期的高中生来说更令人担忧,这样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上。学校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我们应当遵循其规律,抓住音乐与素质教育的紧密关系为契机,以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要有宽阔的心怀,接受优秀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成为以爱为本的文化传递活动,使音乐课堂成为培养人格精神的乐园阵地。

与一般学科相比,音乐课程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感性入手,再由感性的发展进而到达理性的确立,最终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实行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理解。现行高中教材歌曲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二度创造,调整分析和挖掘音乐教材内容,借助于不同体裁,使学生从歌词和乐曲的节奏、旋律中直接体验到作品的丰富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个性特征和积极向上的行为品德。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用丰富的文化观点,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既要运用好学科知识,又要走进社会生活,让他们全方位地接受多种信息,较完整地认识各种事物,努力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魅力。例如在教学《亚洲音乐舞蹈欣赏》时,我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到“天方神韵―阿拉伯舞风”系列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民俗风情、从不同人群的与民族服饰等文化大背景来加以综合分析,对音乐与舞蹈还有器乐知识进行相应的牵移、融合,让学生充分关注、理解亚洲整体乐舞的特点,深入感受其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注重音乐教育方法,推动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音乐

高中生已经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相对成熟阶段,他们追求独立,善于争论,喜欢怀疑,敢于发表认识和看法,感情丰富而且热烈。这就要求我们变换审视的眼光与角度,改进教育方式,不断推动他们从学会音乐向会学音乐发展,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文化服务。

传统高中音乐课程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课程定位不够完整,与课改内容相差较大,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能衔接,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实际开课率不足,加之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甚至不开课;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人为地偏离了音乐教育目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去讲解和分析音乐,甚至是在解释音乐,这种以自身感受替代学生体验、以间接经验替代直接经验的教学实在是抹杀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篇2

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性情、培养艺术情操、思维创新等帮助,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其人文修养素质教育。高校应注重如何利用教育活动平台发展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养;音乐教育;艺术

人文,可以确定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等;素养,则是“能力”和“精神”相结合。故,“人文素养”,则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水平,知识层面,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品质。音乐素养是提升人文的重要部分,近现代教育科学认为:音乐是最大化、最富于感染力的美育艺术方式。对于如何在人文素养中培养其音乐素养这个论题,开设音乐欣赏课、组建校合唱队、舞蹈队、管乐团和民乐团等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究现状,重整教育

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在国内,专业教育以及专业课程的繁重,导致大学生在没意识的情况下,对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礼仪、音乐欣赏等一系列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极度缺乏重视。高校对于审美艺术类型的培养不外乎以下三方面:公共选修课,社团训练和学校组织的文艺晚会。审美艺术,既要有理论基础做铺垫,又要高于一切基础,而高于理论基础则意味着要结合历史背景、作品方向、作者意图和个人情感等各方面因素,升华成感受者的个人体会。所以审美艺术,既要基于理论,又要高于理论。关于如何让大学生体验审美艺术,这个课题对于音乐老师一直是个难题。任课老师在课程中安排专题性艺术讲解,利用多媒体和电影的结合运用,让学生对这个专题有多面性的理解。例如,关于芭蕾这个主题。从芭蕾的历史,图片,现况等,让学生有大体的概念;而后,视频说明芭蕾的分类,学生可以从“芭蕾”的名词形态过渡到动词形态;结合主题电影,透过伴奏音乐,在剧情基础上加以分析,让学生对“审美艺术”进行多方面的理解。

二、结合研究,探索创新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当人脑以α脑电波为主时,大脑的潜意识大门打开,潜意识和意识的大门敞开,注意力集中;数十年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实验结论就给予了强有力的证明:即以优美的音乐使左大脑半球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倍至2.5倍。以上种种研究发现,α脑电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神奇功效:激发潜在能力、提升记忆效果以及发挥灵感及创造力。对于在学生涯探索的学生来说,社会每一天都在更新,每一天都有进步,然而在新发现的问题面前,他们需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记忆效果和创造灵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作出贡献。

三、团体合作,协调同步

现代的大学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合作协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的工作平台需要的是利用合作协调的关系来维持正常工作运作,而非自己一人独立完成。关于协调的训练方式,一般来说,平时不管做什么,都是以右手为主,甚至只使用右手,左手的利用率不高,协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左手乃至全身的平衡协调能力都存在缺失的程度。而对于合作而言,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合作性的重要一员。在社团排练当中,任课老师开始会以左右手一起运动,还要注意相互配合,同时开发了左右脑,也锻炼了协调能力。排练是一个整体,而非个体练习,每个学生对节奏、节拍的定位不一致,导致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一般较低,故而在开始的训练当中,任课老师需要和学生有一个对起拍的共同节奏点,而且在多种乐器或声部的合作当中,如何配合,协作更是对非专业类的学生有着一定的难度,而这些,都需要老师前期指导过程中,从慢到快的过渡,学会在演奏的同时分出一个耳朵去聆听整体的节奏和乐段。

四、协调配合,精神集中

在学习乐器初期,学生的整体表现多以把握简单音符组合的练习曲为主,随着练习时间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松散,节奏不稳,错音出现等情况间接影响整体的练习。技巧熟练取决于不断地练习,一个错误可能需要上千次的重复的正确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做到“得心应手”。在演奏时,眼要看乐谱,耳要听音乐,手指乐器上准确的移动,身体需要支撑手部运动,带动手臂的运动。演奏时既要记谱,还要掌握力度、节奏等。这种思维多向性的艺术练习以及对脑、眼、手的协调配合最终可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序。弹奏时由于音乐曲目的无穷变化,都能起到训练听觉敏锐和思维反应的良好作用,同时就能刺激大脑感应细胞以增进注意力的集中。美国早于1967年,著名的唐歌伍德发表宣言,宣言称“教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构建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实现这些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倡议把音乐置于学校课程的核心”。反思现代教育理念,不再只重视于对专业技术的培养提升,人文素质培育更是与其息息相关。如何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让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寻求帮助,以达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和.浅谈音乐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探索.2001(10)

[2]马兰霞.音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J].宁夏教育.1999(10)

[3]张立驰.试析艺术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4]席向阳.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音乐天地.2005(02)

[5]王红政,陈乐英.活动教学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J].校园歌声.2009(12)

[6]朱红雯,卢宗平.音乐天空中的另一片蓝天——音乐课外活动之管见[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03)

[7]朱咏北,郭声健.音乐为什么能够开发右脑[J].中国音乐教育.1999(06)

[8]李靖.开发右脑的灵丹妙药——音乐教育[G4].吉林教育.2008(05)

[9]卢雪珊.唤起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J].音乐天地.2005(08)

[10]刘元平.偏失与重构:对高校音乐教育若干问题的再探讨[G4].教育与现代化.2007(04)

篇3

关键词:律动;音乐语言;双语教学

一、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精致化,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1.课堂行为精致化,塑造学生艺术气质

苏霍姆林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行为是人的基本素养的外部体现,学生的坐、站、行处处体现其基本素质。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坐(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正确的坐姿非常重要,同时,正确的坐姿也是运用正确方法歌唱的前提);站(包括拿书、拿口风琴的姿势);行(要挺胸抬头,不能驼背弓腰),这些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2.律动曲目精致化,做好新课铺垫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主要观点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音乐教育应该从身心两方面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复习歌曲之前,学生需要熟悉歌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我精心设计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律动,或者让学生创编动作,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律动,为他们更好地复习、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3.音乐语言精致化,创立最佳教学效果

维克多·雨果说过:音乐地表达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沉默的东西。我认为合理运用精致化的语言驾驭课堂教学(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是很关键的。

好动、好奇、好玩是学生的特点,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当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坐好”“把腰板挺直”时,总有学生做不到,因此,我就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小的教学机智——音乐语言(这是我的音乐课特有的音乐语言,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的语言,也是我和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默契。)课堂中我弹一段《大家快坐好》全班学生会自觉地围成四组,安静地坐好,等待教师提出要求,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使用独特的音乐语言组织教学,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

4.双语教学精致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音乐课堂中的使用双语教学,可以使课堂用语显得丰富有趣,富有变化和色彩,有较强的吸引力。

如课的开始和结束:“(师唱)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morning children.(生唱)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teacher.”

评价和赞美学生的话:“Hey,hey,very good.”(你非常棒)”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话:“Who will try(谁来试试)?

学生跃跃欲试的表示:“Teacher,me.Teacher,me.”

Beginning class 开始上课

Stand up,please. 起立!

Sit down,please. 请坐下!

Let’s start now./Let’s begin our class/lesson.让我们开始上课。

Let’s get ready for class. 准备上课。

Have you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class? 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How are you today?你(们)今天好吗?

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今天你们学了些什么?

此外,教师要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双语教学,我在教学生说“Let’s sing”时,将英语的发音与音乐发声时脸部的积极状态联系起来,配上表示面部五官的动作,使讲述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音乐课是建立在原来的音乐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基础上,有助于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内容的多样化。两种语言的出现和交替使用,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语言和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歌词意境情感精致化,着力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情操

1.注重歌词意境体验,着力提升学生唱功美

我们知道,唱歌的基础是声、情、字、味、表、养等多个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更纯、更美,教师就必须在发声、咬字上多加以训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唱歌时声音甜美、吐字清晰呢?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我采用做法是:着重意境体验,练好唱歌基本功,使学生把歌曲唱得美。一是让学生在唱歌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这项练习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学生唱歌时吐字不清晰、字音走样的问题,以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晰。

2.注重范唱激发热情,着力提升学生音色美

教师注重范唱,激发学生热情,让他们在享受中唱好歌曲是势在必行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随时为学生做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无限的,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就一定会有所进步。教师的教学态度、声情并茂地演唱以及富有魅力的语言都会诱发学生的歌唱热情,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激发起他们通过唱歌表现情感的兴趣,从而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

3.注重方式唱活歌曲,着力提升学生情感美

在歌唱教学中,我常采用多种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歌曲演唱中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歌曲的情感中来,并为他们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唱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的演唱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授新歌时,我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内容,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朗读更有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之后,我运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打动学生,并为歌曲配上舞蹈动作,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在学唱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聆听,使他们熟悉旋律,之后采用接唱的方式使学生快速学会歌曲,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在此过程中我常不失时机地用激励赞赏的话语、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歌唱兴趣,使他们的心情越来越轻松、愉快,从而使学生在歌唱中充分享受快乐。

4.注重学生心理特点,着力提升学生表现美

篇4

【关键词】戏曲文化 小学音乐 素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5-01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学习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学习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其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戏曲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热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种繁多有趣,它将歌唱、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通过引入戏曲文化,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热爱,更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链接戏曲文化,可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增添多元化的色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都是采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学生进行跟唱。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进行音乐知识方面的讲解,但是学生会感到教学中没有新鲜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通过链接戏曲文化,小学音乐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的活跃。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戏曲文化方面的模仿,让学生通过戏曲文化中的唱、念、做、打来感受到戏曲文化中的魅力。戏曲文化中的唱就是音乐学习的一种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而言,高涨的学习热情是他们积极进行相关学习的基础。戏曲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使小学生们更加愿意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二是通过链接戏曲文化,可以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多思考、多总结,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何将戏曲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能够选择优秀的曲目,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所谓选择优秀的曲目,主要指的是要能够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够与小学音乐课程相结合的曲目。如果教师随意的选择一些曲目,比如一些很难的京剧曲目、豫剧曲目等,学生不仅仅会对戏曲方面的文化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更会阻碍学生对于戏曲中一些表演形式深入探讨的热情。这样不仅仅影响了小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课程,也会影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信心。教师通过引入京剧《铡美案》、《红灯记》,豫剧《花木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等影响力大、容易学唱的唱段时,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学会相关唱段。这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于戏曲的热爱,另外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演唱戏曲相关选段来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使他们更加愿意进行音乐学习。

三是通过链接戏曲文化,可以促进教师更好的将戏曲中唱的方法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戏曲中有一种拖腔的演唱方式,由于其一字多音,半天都唱不完一句。采用传统的听唱或者是视唱的教学方式来演唱,学生会感到枯燥。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教学的诀窍,即将学唱和动作表演相结合来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一些音乐选段的演唱时,教师要能够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学习到相关音乐知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戏曲文化方面的引入使得教师必须首先提升自身戏曲文化方面的素养,并将音乐文化的理念与戏曲文化的理念更好的融合,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整合相关音乐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于戏曲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戏曲相关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充实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扩大相关音乐视野,增强音乐与文化的修养,使小学生的音乐自我学习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红.以传统文化搭桥,让戏曲与音乐联通[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6).

篇5

一、勤思考

思考是人们获得一切智慧的源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仅仅把思维局限在音乐本身的知识性、技术性上是片面的,应当活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思考与音乐相关的诸多问题。如,了解音乐文化内涵,音乐发展史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人文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能单靠空乏的音乐解释音乐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思考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思考使我们有了提高自身的空里,思考使我们变得睿智。

二、多体验

音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它比别的艺术更贴近我们的心灵。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经说过:“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比如说一首歌曲,只有深情并茂地表演,才能赋予它生命的活力。一首情歌不需要歌词,在声乐里就可以表现。在无声电影时代,某种基本的情感——爱、憎恶、嫉妒、痛苦和恐惧等都有音乐伴随。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音乐的美有赖于亲身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体验,一是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比如,在教授《草原》这课时,我告诉学生今天要带他们到大草原去旅游,以“游”贯穿整堂课,先来到草原上,听蒙古族的人们用歌声给我们介绍,然后到牧场看挤奶,再来到草原牧场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和音乐。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都处于“旅游”的情境中,学得很轻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美首先是被我们的听觉感知,作为音乐教师只有重视对作品的听觉体验,才能更好地为情感体验打下基础。二是对作品文化、内涵的体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定有孕育她的土壤,那就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很多音乐教师往往忽视对音乐作品文化的体验,而导致课堂语言空洞,没有说服力。

三、博览群书

人的知识来自于长期的不断积累。这种积累必须建立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历史之长,世界之大,人类思想之丰富,我们不可能一一亲身体验,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去体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当然“行万里路”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了解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我们会惊叹蒙古歌曲的悠长、豪放,江南丝竹音乐的雅致、细腻,以及歌剧、清唱剧丰富的表现力,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才不会在博大精深、气吞山河的交响乐前伫立徘徊。只有当我们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时,才能体会到他的音乐的内涵。如,我们在欣赏巴赫的作品时,我们会感觉就像进入一座阴暗的、中世纪的大教堂,起初,除了黑暗的四壁什么也看不清楚,里面冰冷、空寂而昏暗。然而,只需要过一会儿,你会注意到光会从彩绘的窗户透入,轮廓变得清晰,这座巨大的教堂中充满了光、热情和美。你会看见圣徒的塑像和圣坛上柔和的烛光,你会感觉到放松和宁静伴随着你……这种风格跟巴赫的生活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巴赫10岁时失去双亲,由哥哥带大,他的一生经历坎坷,事业婚姻都带有悲剧色彩,晚年的他因为长时间地写谱,视力下降几乎成为一个盲人,这些对他的音乐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科技社会。丰富、多元的信息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于已经悄悄来到学生的身边。学生从课外接触到很多音乐,网上音乐、电视音乐、各种媒体的传播,让学生兴趣大增。因此,学生对音乐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唱歌、识谱。他们喜欢现代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说唱音乐等,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还只限于书本上传统音乐的话,学生会因为失去兴趣而厌学,他们希望用有趣的音乐形式接受音乐,从而潜移默化地增长音乐知识。作为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爱上音乐课呢?其实作为现代的音乐老师,不必怕流行音乐,只要我们将好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将它有机地融入教材中,我们的音乐课就会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责任重在教师。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地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图文并茂、音画同步的多媒体软件中感受民族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现代气息。

五、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常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他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篇6

关键词:音乐素养;大学生;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各类高等院校日益重视音乐素养教育,普遍把音乐素养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模块。

一、重要意义

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大学生德育、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l、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育。音乐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声音的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百态。通过指导学生恰当地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融入情境,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感情真挚,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中老年听众的欢迎。因此,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既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要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音乐等综合素养。通过引导大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大学生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而提高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3、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高校学生因就业压力、相互攀比、情感波折等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不断显现,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代名篇《乐论》中论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热爱生活,增强自信,敞开心扉,舒缓心理压力,逐步培养坚毅、乐观、豁达的性格。

二、存在问题

当前,各高校将音乐素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等普及性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对照社会各界对音乐素养教育的较高期望以及课程的内在潜力,还存在不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其一,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有的音乐素养课程安排的内容包含程度较深的专业知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其二,部分高校对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资金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三,由于专业师资比较缺乏,有的音乐鉴赏课同时安排几百人大班教学,甚至随便选派音乐爱好者开课,采取播放碟片的形式进行教学,既不分析作品,也不讲授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效果难以乐观。其四,有的非艺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师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几个专业领域量体裁衣,安排的教学专题覆盖面不够广,内容不够全面,难以符合音乐欣赏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

三、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音乐素养教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音乐素养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着眼学生成长明确教学定位。针对不同专业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求,谋划具体的教学定位。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一般以培养音乐爱好,普及音乐常识,提高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类学生,一般以普及音乐知识,发掘自身音乐潜力,掌握进一步自学的方法为主要目标。对于影视、播音、文化创意等与音乐学科专业比较接近的学生,要求学习程度相对较深,一般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表现力,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主要目标。

2、以人为本安排教学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在代表作品的选择上,适当选取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通俗易懂的片段进行赏析,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组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从小练过乐器、参加过合唱团,有的学生先天音乐感知能力较弱,有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但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因此,不同的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潜力不同,需要统筹兼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课堂观察、课余交谈,增加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能因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地加以简单评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现今部分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较陈旧,单纯介绍作品,然后欣赏作品,课堂互动较少。教师可以拓宽思路,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一,专题式教学,把课程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启发式教学,在欣赏古典作品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当代流行元素,如,在欣赏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S.H.E的《不想长大》中的部分旋律正是出自这首经典交响曲,韩剧《My Girl》中的主题曲《Never Say Goodbye》是Hip Hop的风格,但是它的主旋律也是出自于此,等等。其三,讨论参与式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谈论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形式或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朗诵、演唱、论文、表演等等,可以发现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等。

参考文献

[1]马蔚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5).

[2]张亦军,魏士林.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现状与对策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4).

[3]刘文,闫.张家口地区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的教学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1,(12).

[4]徐桂琴.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究[J]. 电影评介,2008,(20).

篇7

关键词:高中教学音乐;音乐素养;培养

一、音乐素养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良好的音乐素养对音乐学习和乐器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是表达情感,放松,拓展思维,改善身心健康的好方法。 对于叛逆期高中生来讲,良好的音乐素养对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利,提高音乐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放松学生的身心健康,让海内外广大音乐学生旅游,享受放松,健康成长。

二、在高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1.从教育机构和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校普遍以升学率为主要对象,我们目前的高考体系将排除音乐课程,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老师和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热情度不高。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太短,大量的课程任务需要完成,或者只是专注于培养单一的乐器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的重点培训,所以就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音乐教学,而对音乐的内容没有理解,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增加了学习压力,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受目前高校考试制度的影响,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音乐课程是副科,所以对音乐课程没有重视。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反映,音乐课只想学习乐器,希望孩子多学些专业,对是否能提高音乐素质不感兴趣或没有意识。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音乐素质,教师应重点放在学生喜欢的音乐上,拓宽音乐学习思想,与音乐相关的名人轶事,寓言等,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现象。

2.提高音匪刂实那疤崾翘岣呱竺酪馐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的提高关键是对音乐的审美意识的提高,只有学生提高了审美意识,观念改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才得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处于主导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表演,创作多角色活动。在音乐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对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热衷的特点,因势利诱,尽最大限度的关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流行音乐,积极而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音乐,学习流行音乐中有益的元素,,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致力于音乐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中,我们要以音乐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分析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的特性,提高他们鉴赏流行音乐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获取与音乐相关知识。教师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导,根据学生追求音乐的不同需求以及现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规划。

3.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条件不均衡,高中前接受的音乐教育是不同的,导致对音乐的理解不一样,但老师的音乐素养教育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挖掘不同学生的音乐潜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不同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的目标,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使用对比方法分析和欣赏音乐,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成就。要由易渐难,一步一步地深入。如从乐曲到器乐曲的过渡。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诠释开始,逐渐过渡到乐器作品的欣赏。以及从民间音乐到西方音乐欣赏的过渡。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将以一定的顺序将民间音乐作品引入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西方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等。乐器独奏逐渐过渡到交响乐。乐团独奏表演的单曲,风格相对比较简单,等到学生初步了解后,然后再转变为管弦乐,多主题和歌曲结构更复杂的交响乐,学生掌握音乐欣赏方法和规律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

四、结语

音乐的表现是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是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手段和方式,是人内心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版块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高中生全面、均衡、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丹丹. 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

[2] 王雪峰、论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J].华中师范大学. 2013,(2).

篇8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饲养;措施

实际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与弹奏技巧,还要让学生具备音乐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发掘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热爱钢琴,愿意投入精力到钢琴学习中。为此,深入探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对全面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要素

1.音乐听觉素养

钢琴演奏中,学生首先是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魅力,通过钢琴演奏出的音乐来帮助学生了解钢琴的音乐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听觉能力方面入手,让学生不断进行听觉训练,掌握钢琴音乐的音高与音色。同时,不同的乐曲通过声音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培养学生钢琴音乐听觉素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听力训练来了解钢琴曲面所表现的情感特征,力求在后期的音乐能力训练中,学生能够真正将感情融入到音乐演奏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音乐感知素养

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的练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觉素养,知觉能力是学生心理感悟的具体表现。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就必须获得一定的感知能力,通过分析琴谱,掌握其中的音乐术语,读懂音乐所要表现的风格。

3.音乐情感素养

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不单单是指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是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情感的提升,要求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够与音乐本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钢琴教学的本质上来看,学生音乐情感素养建立在听觉素养与感知素养基础上,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聆听与感知,才能获得情感上的认识,然后将其转变为自我能力的一部分。

二、当前钢琴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钢琴教学依旧沿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严重下降,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提升。

2.对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视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不熟悉,之前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理论培训,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存在不足。针对学生这种知识组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会以为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较好的音乐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重点内容的讲解,忽略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必然导致学生音乐能力长期不能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实际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学生实践培养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个人伴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掌握理论后即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很难形成音乐思维。

4.对学生即兴演奏的重视度不够

教师即兴演奏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课堂即兴演奏,而是更多地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曲目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演奏水平,学生的即兴能力严重不足,这样使得学生需要即兴演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足失措的情况。

三、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主体验钢琴学习的心得体会,全身心地投入至钢琴创作的海洋中,让学生产生足够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钢琴音乐会,让学生准备钢琴弹奏项目。

实际钢琴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理解水平与钢琴基础存在严重差异,这必将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钢琴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钢琴理论讲解,学生很难感受到钢琴音乐的真正魅力,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所以要求教师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添加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内容。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为课程导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挖掘钢琴音乐内在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欣赏音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比如让学生体会音乐感知的过程,对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钢琴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钢琴音乐理论后进行示范性的表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演奏的盲区,为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后,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曲面的与基础演奏技巧后,让学生体验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努力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做到融情感于实际学习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摆脱传统单一的复制与弹奏,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奏风格,达到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目的。

4.注重钢琴手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

钢琴音乐表现主要依赖手指的弹奏,钢琴演奏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每个手指,并且手指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能够有效把控钢琴弹奏曲面的音符流畅度、均匀度与清晰度。因此,在钢琴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手指能力,比如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练习滚硬币,提高手指的灵活能力;手指力量的提升可以采取按压桌面与墙壁的方式;手指独立性的训练可以使用皮筋将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绑起来,经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将慢慢获得手指独立的能力,这样演奏起来更加流畅。

另外,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让学生控制好演奏情绪、速度与效果。在钢琴演奏中,情绪的融入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个人情感与作品情感联系在一起;即兴表演中,对学生演奏速度要求较高,速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好即兴演奏的节奏,使演奏效果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只有把握好情感与节奏,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

四、结语

总之,钢琴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情感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慧.浅析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黄河之声,2014(05):74-75.

[2]张鑫鑫,王建坤.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206-207.

[3]景鹏.谈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音乐时空,2015(11):140.

[4]刘春序.刍议大学钢琴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5(08):58-59.

篇9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 兴趣 认知特点 教法

钢琴被我们誉为是音乐上的明珠,一直受到音乐家的推崇和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也开始走进了平常人家的家庭。体验、感知、融入才是音乐世界的敲门砖。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完美的品格所要建立的基础,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了完美的人。

一、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

(一)儿童以直观表现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

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期,身心发育和性格发育都不成熟。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能改变的。2—7岁得儿童经历的是一个动作感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各种感觉运动形式来转化为一般的表象或是形象思维。他们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开始频繁的运用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渐渐出现了表象思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4—7岁为知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经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7—11岁的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的运算能力,先后会获得各种守恒的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二)儿童个性倾向的发展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动机是个性发展的内驱力;兴趣是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意识到的需要系统,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导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个性倾向性中各种心理成分从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共同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因此,个性倾向性也叫个性的动力系统。

儿童的个性倾向发展,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2—3岁得儿童,在性格上倾向于自主和羞愧。这个阶段的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以及开始注意到身体的能力恶化限制。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孩子就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反之,如果这个阶段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容易产生害羞和羞愧的感觉。当年龄到了4—5岁得时候,孩子的个性倾向开始导向主动性上面。这个时期,孩子喜欢幻想、创作和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有很强的主动性。如果这正主动性受抑制和得不到家长的鼓励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有内疚感。6—11岁,儿童的性格开始有勤勉和自卑的倾向。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与别人比较和竞争。

二、运用正确的教法,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一)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针

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教育中也存在着多元性,即音乐教育与语文、数学、政治、前史、物理、化学、地舆以及道德、体育等课程都有着严密的联络。其实音乐课程完全能够和其他课程的教育相结合。比方说教育生唱一些简略的英文歌曲,这要也能够使学生学学英语单词;再比方说能够让学生朗诵歌词,这要就能够进步学生的文学涵养,进而有助于语文课程的教育;还比方教授一些爱国主义的歌曲,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思维情趣,这也是思维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教育》副主编吴斌在《中小学音乐课程变革设想》一文中从前指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大概经过引导学生自动参加音乐活动,进步学生的音乐体现和鉴赏才干,使其取得审美的体会和享用成功的欢愉,以培育学生的音乐喜好和喜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用音乐、开展音乐才干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经过音乐教育,着力培育和开展学生的发明力和意志力,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发明有利条件,以推进学生的全面开展。”经过采纳音乐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机交融的教育方法,进而进步学生的归纳本质和才干,只要这样,才干真实完成本质教育的意图。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课堂教育中要灵活安排展开一些文化艺术竞赛活动及评比,并对每项活动都进行进程和成果的评估,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体验到自身成功的高兴,得到活跃的自身认知,并在这以后的行动中得到更快的展开。面临学生五颜六色的特性,需要在教育中注重每个学生的特性,尊重他们各自的喜好、喜好、专长和选择,使他们的特性得到充分的个性体现,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推进学生身心的调和、健康展开。老师在教育进程中,要根据不一样学生的特性,分类引导,多管齐下,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法来进行教育实习。例如:需要经过恰当的方法对教育内容和形式加以改进,加强音乐教育的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并注意联络社会现实生活,防止空泛机械的说教。要注重情感教育,要以情教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要活跃安排展开一些有利的教育活动,例如安排音乐竞赛、才艺展现等活动,活跃引导、激起学生自动认知,学会分析疑问、认知自身,培育活跃向上的情感,经过音乐教育推进个别学生的全面展开。

三、结语

低年级学生的钢琴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音乐性教育活动,它是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幼龄儿童教学。当下的儿童钢琴教育,应该摒弃商业化、利益化的教育倾向,走更健康、更适合儿童钢琴教育发展的路线。家长们也应该结合儿童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倾向,引导儿童正确的走进音乐的世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郭莉浅.谈儿童钢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J].大舞台,2008,(02).

篇10

关键词:教师素养 兴趣培养 音乐素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各个年级段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小蜜蜂》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花的世界,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天空,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我打开灯的瞬间,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小蜜蜂》这首歌的歌词,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小树快长高》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好大一棵树》,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5.教师要及时加以示范,而且示范要生动形象。教师的示范可以是完整示范、重点示范、难点示范。尤其是涉及一些舞蹈之类的课程,音乐教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示范到位、标准,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好的示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