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创业范文

时间:2023-04-11 05:3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女大学生创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女大学生创业

篇1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女大学生

自从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女生比例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同时,大学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不单单是高等教育行业关注的难点,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女大学生由于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就业尤其难,随之在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措施中,创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一、女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1.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考入高校接受国家的高等教育培养,无非是想学有所成、成为所用,就业是实践的过程,是检验学有所成的效果,也是检验是否成为所用。而创业也是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与其坐以等待各个企事业的挑选,甚至干脆连被挑选的机会都没有,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自己的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去自我创业。

2.挑战自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业虽然也是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但相对就业而言有更多的难度。就业之初无非是按各个单位的计划安排和自主意识去实现计划内的单一任务指标,远没有创业复杂。而创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结合才会出成效,比如资金整合能力、长期创业的热情和坚持创业的毅力、综合的企业管理能力、财务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以及人员管理能力等要面面俱到,面面想到。所以,选择创业的同时也是选择了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具备这些能力,这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有利于健全女大学生的人格

面对就业难的形势,尤其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情况下,一些女学生完全靠等过日子,等待家人和朋友为自己奔波忙碌,一副小女人弱不禁风的态势;也有的女大学生心存抱怨,一味地抱怨社会不公、男女不平等的旧社会观念,不曾记得巾帼也能不让须眉。所以说就业和创业本来就没有男女之分,主要在自己,在于自己的自信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而创业会使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也会锻炼她们更突出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摈弃主动放弃、怯懦、退缩的不良情绪,从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

二、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业资金

资金是启动创业最基本的条件,部分创业者正是由于缺乏必需的资金而放弃了创业之路,从创业的实际过程看,资金也是制约创业规模的重要因素[1]。女大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家庭甚至连支付上学费用都很艰难,更别提资助她们就业和创业了。

2.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角色期待不同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植于人心,使得人们总是把女性定位于贤妻良母,社会对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这种影响制约了女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3.创业政策问题

目前各地政府对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行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尤其在对于女性创业方面,几乎没有倾斜政策,鼓励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还不到位[2]。大部分高校只是开展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培养创业意识,并在就业指导课上讲授一些创业理论知识和一些创业成功的例子。

三、女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

1.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意识

想要创业,必须树立创业意识,只有提前加强意识和清楚地认识,才能有意识地去刻意培养自己和锻炼自己,提前培养创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创业经验的积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培养和锻炼自己。比如在大学期间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挑战杯活动、听取关于创业的各种报告等来启发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创业知识的储备

在自己有创业意识的前提下,就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创业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因为创业知识是学生创业的基本要素[3]。而创业知识又包含着方方面面,比如创业的专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知识包括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创业前必须把这些知识通过书本学习、其他人言传身教等方式储备起来,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才能有备无患。

3.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在前期的创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广泛的积累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创业成功几率增大,是很重要的。而创业成功很关键的因素又在于创业项目,只要创业项目有好的市场前景,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说女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首先条件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目前女大学生创业多从事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以及以高新技术为工具的现代服务、知识服务业等。利用自己的前期创业积累和对创业的自身优势及特长,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及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创业项目,会使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例如笔者所带的一个学生就抓住大学生需求较多的打印、复印和网购业务,自己组织几个学弟学妹开了一个复印社和一家网店,利用在校期间课余时间既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同时也靠这种创业解决了自己学习生活所需费用,使父母减轻了经济负担,自己不仅感觉自我价值有了体现,也对未来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关注创业政策,合理利用周边资源

大学生创业要经常关注创业政策,因为国家或当地政府都有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这些政策,会使自己的创业借东风之力,更易进入正轨。另外,也要合理地利用自身的周边资源,比如寻找亲朋好友的帮助以及成功创业者的丰富经验等周边资源,也是使创业之路走向成功的有利因素。

总之,女大学生创业虽然是就业的另辟蹊径,但创业的道路仍很艰难曲折,这就要求大学生自己在大学期间就要培养创业意识,进行创业知识储备,并能寻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依靠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的精神,才会既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又能在创业中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惠.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8,(10):93.

篇2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创业胜任力 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7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female students can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targeted promo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swot analysis method

1 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swot分析

1.1 S(strengths)――优势

1.1.1 女性具备较强的心理品质,能够更好地应对商场的变化莫测

抗压能力主要指的是面对困难能否积极应对,能否经受得住高强度的工作,面对糟糕的工作状况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处理。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女性抗压能力明显强于男性,原因在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向大脑发出信号,阻断了压力带来的有害物质对大脑的影响,有效的减少了抗压能力的伤害。较强的抗压能力、坚韧性,能够让女性勇敢地承受来自内部和外界大量未知的风险,承受创业的失败和人生的低谷,这种心理品质是决定创业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

1.1.2 女性具浣虾玫娜烁裉刂剩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

创业者所具备的人格特质维度主要是指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和个性品质,包括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道德品质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指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女性相比男性,右脑更为发达。因此,女性情感细腻,待人处事有耐心,富于同情心,在商场中往往更有亲和力,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尤其在服务、流通行业,女性往往较于男性更能获得成功。

1.1.3 女性创业考量更加全面、具体,更能以稳求胜

自我认知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身的能力、品质、优势及不足进行正确认识及评估,明确职业成功的目标。二是对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认知和评估,包括独有条件、人脉关系、信息渠道等。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她们在自我及社会认知方面要强于男性,她们不冒进,不冲动,当她们做创业选择时,为避免无谓的失败,会通过多种途径对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周围的人脉关系、社会资源等进行考量。对于创业者而言,这种创业认知维度越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1.2 W(weaknesses)――劣势

1.2.1 传统性别意识与传统文化的束缚,影响女性的创业热情

基于中国漫长的父权社会形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夫为妻纲”的观念存在。《易经》中就曾说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周易・系辞传》)也就是说,自万物伊始,天地初分,男女就随之区别开来,男为乾,女为坤,乾道为天,坤道为地,天是尊贵的,地是卑下的。“坤,顺也”。因此,女性要顺从男性,要做贤妻良母,要柔弱,要顺从,要以家庭为重心。而在女性创业过程中,她需要在商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难免会顾及不到家庭,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往往会因此消弱女性的创业热情,影响创业效果。

1.2.2 社会关系网络单一,影响女性的创业资本

在社会环境方面,相比男性,女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较为单一。传统文化限制了女性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的可能性,她们的时间多数奉献给了家庭和工作,获得教育、培训和生产资源的机会有限,导致她们无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获得未来发展资源上,都落后于男性。因此,在面临创业时,女性社会关系网络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其创业资本不足,无法获得关键性的发展资源,严重影响她们的融资情况,增加创业难度。

1.2.3 竞争意识差、保守、自我效能感低,影响女性的创业规模

在个性特征方面,女性竞争意识弱于男性,遇事求稳,冒险精神差,风险偏好也低于男性,在面临创业过程中的高风险选择时,往往趋于保守,影响创业规模的扩大。此外,女性保守的个性,还会影响女性的自我效能感。她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自我的评价偏低,容易把困难估计得比实际更大,在问题与困难面前,紧张、抑郁、思路狭窄,影响创业的行为选择和创业规模的扩大。

1.3 O(opportunities)――机会

1.3.1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性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家也将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第一、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相对女性而言,其亲和力、观察细致、认真负责、富于想象力等个性品质在服务行业创业也更易获得成功。

1.3.2 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

“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普及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据统计,在互联网领域,女大学生的就业比率达到55%。阿里巴巴集团曾《互联网+她时代:女性创业报告》,指出阿里巴巴一多半的“掌门”都是女性。随着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女大学生可以开办网店、微店等,利用自己的心理优势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开创出比男性大学生更为广阔的天地。

1.3.3 政府政策积极扶持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战略层面以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积极营造助推大众创业的制度生态和社会氛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大众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逐步建立,各种向创业者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贷款、投资基金不断出现,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在技术上的扶持优惠,为女性集聚创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4 T(threats)――威胁

1.4.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形势严峻

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各个领域也随着呈现出新常态的现象,就业领域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新增的就业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女大学生的就业更是深受影响,不少大学生也加入到大众创业的热潮中。然而,国家虽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因经济低迷、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创业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局限,又受到来自男性大学生创业的强有力竞争,有利于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及市场环境仍亟待优化。

1.4.2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虽开展了创业课程,但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曾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 对于女大学生而言,这个“软肋”就是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差,无差别的课程设置和信息指导,无法对女大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创业指导,使得女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愈发艰难。

2 众创时代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策略

2.1 积极发挥女大学生个性及心理品格优势,在互联网平台大力作为(S-O)

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在互联网平台创业更具优势。女性天生的友好、易于沟通等个性品质,使得她们能够迅速在互联网平台积累用户,拥有更多的消费群体。一旦发生商品纠纷,女性的柔和和耐心也能够最大程度消解消费者的烦躁情绪,采取更为合适的方式解决争议。此外,在互联网平台,女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作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比较了解消费者心理,在互联网平台创业较男性大学生更具优势。

2.2 构建多渠道帮扶资助体系,优化女大学生创业环境(W-O)

创业环境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与成效。首先,要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应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两性文化,积极宣传女性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帮助女性优化创业的家庭环境。其次,要优化社会环境,汇聚女大学生的创业资本。应进一步优化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深化女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最后,要优化融资环境,扩大女大学生的创业规模。应逐步完善女大学生创业的多层次多渠道融资帮扶体系,加大创业基金投入,扩展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2.3 加强高校创业技能培训,为女大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创业指导(S-T)

高校的创业培训,应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任务。一是在创业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二是在创业培训上,开展意在针对女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心理培训,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机会捕捉能力、市场辨别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是在创业实践上,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现有资源,按“创业机会识别――项目设计――公司运作”的训练体系,借助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为女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有效平台。

2.4 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W-T)

自我效能感是主体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操作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与行为任务的选择,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重要任务。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与培训,一方面帮助女大学生理性的认识自我,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建立自信,找准创业方向;另一方面,应当注重榜样激励的作用,提升女大学生对女性创业的信心和动力;最后,应当极力消除女性的创业顾虑,如性别歧视、家庭认可等,增强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篇3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一剂良药。通过自主创业,一方面大学生从原来的寻找岗位和竞争者成为岗位的创造者,不仅通过自食其力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自主创业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更是大学生磨炼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尽管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仍有一部分女大学生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读书之余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创业实践。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河南某大学13个专业的大三和大四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37名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她们的创业经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适合于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 女大学生创业行为实践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创业形式较为单一,以在现实或者网络中销售产品为主。由于创业资金和基地的限制,调查人群中摆摊销售的比较多,出售的商品主要包括日用品、旧书、服装、卡套、小饰物、鲜花、蜂蜜、香料、围巾、海报和挂画等。(2)创业所选择的行业较多与女性生活相关。在众多商品中,选择出售小饰物、鲜花、香料、围巾和服装的女大学生比较多,而且在这些行业中成功赚到钱的较多。(3)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进行创业的女大学生较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而其他专业的女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选择的多是技术含量或门槛较低的服务行业。

以下呈?F两个较为典型的访谈案例。案例一:美术学院的一位女生在某社区内开设了一个手绘鞋子的店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鞋子上面画上精美的图案,在顾客中很受欢迎,但最终却因为缺少长期规划而转让给了别人。她认为这个过程促使她对创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创业并不是简单的买卖,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创业资金、基地以及市场需求的转变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就很容易因为缺少事先规划而陷入瘫痪。另外,她觉得自己的胆量和谈判能力也在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案例二:一名化学院的女生谈到她在大二时开办家教中介的经历,她认为收获很多。最重要的体验之一就是团队合作,她们的团队一共八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分管财务、接听电话、联系家长和学生等,大家各司其职,在遇到困难时共同商量一起解决,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她本人也从团队合作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比如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在于原则性强、处理事情不感情用事,领导能力强,而缺点在于过于急躁、沟通方式不当,有时候过于主观臆断,这些认识会帮助她更好地管理、完善和超越自我。

二 性别对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消极影响

81.3%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认为性别角色会对创业造成不利影响。调查中,女大学生列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性别角色期待造成的压力。女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女主内,男主外”这一主流的性别角色期待模式,这会导致女大学生创业者不被周围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所理解、接纳和支持,进而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2)性别刻板印象造成的压力。如有人认为女性性格不如男性豪爽和放得开,有时候会过于细致,顾虑太多;有人认为女性较缺乏胆识和魄力,难以承担风险;有人认为女性的挫折承受力不如男性,天生是应该受到保护的;还有人认为女性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如男性,不能掌控全局等等。而事实上,这些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不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3)其他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有女性体力上不如男性,在生理上多属于劣势;女性创业遇到的危险比男性多,女性相比而言更容易受到伤害;女性社会交往不如男性方便,女性会受到自身的很多限制;女性的思维方式不如男性理性,容易感情用事。

三 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对创业外部情境不利因素的知觉

访谈中,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创业时会遇到的最不利因素是市场信息、资金和社会关系的缺乏,分别占总人数的45.9%、43.2%和34.1%;其次是缺乏时间和精力(仅在大学时期)、团队合作困难、市场竞争激烈,所占百分比为24.3%、24.3%和13.5%;其余还包括缺乏恰当的合伙人、父母阻拦、社会环境的复杂、缺乏创业基地等。当进一步问道,有哪些外部阻碍是最难克服时,有16.2%的学生提到资金不足,13.5%的学生提到社会关系不足,还有2.7%的学生提到了缺乏市场信息和社会环境较为复杂。

从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缺乏资金、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是目前女大学生所知觉到的外部情境中最大的不利因素。(2)时间和精力的缺乏、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也是女大学生比较担心的外部因素。访谈中,很多学生提到大学应该以学业为重,而创业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两者之间很难平衡,而市场中的竞争是比较残酷的,优胜劣汰是很平常的事,面对着社会中复杂的人和环境,学生在其中并不占优势。(3)父母阻拦很可能是阻碍女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社会支持

访谈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亲朋好友的资金和心理支持;社会关系帮助;有经验者的专业指导,具体包括创业前辈的认可和资金帮助,基本的经验模式和创业技巧的传授,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以及关于市场的一些独到见解;社会人士和相关机构的帮助;国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团队合作伙伴的支持和理解;学校的帮助和指导。在众多支持中,提到比较多的是资金援助和心理支持。

五 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期待

访谈中,有创业经历的女大学生有78.4%认为有必要在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女大学生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授女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知识(营销、策划和管理等)和技巧;介绍与创业相关的社会规则及法律知识;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基本能力(包括组织、管理、沟通、市场分析等)和技能;树立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起对创业的正确认识和心态;增强女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女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借创业教育之机提高女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模式。

对于如何达到以上提到的目标,女大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开展创业问题咨询(包括个体和团体);举办经验交流会,开专题讲座;设置相关课程;提供相关信息;提供人脉关系;联系一些企业提供资金上的赞助;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创设创业咨询的专门机构或专用电话、邮箱等;提供创业项目,举办模拟创业大赛等。

六 女大学生创业行为实践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从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实践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这可能是由于历史、社会、家庭及其自身的原因导致的[1]。因此,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必须结合女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点,开展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体策略如下:

(一)促进女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创业实践中扬长避短

高等院校中的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女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在此基础上,改变女大学生对自我的来自传统的消极认识,使女大学生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创业优势,增强其创业信心。同时也应让女大学生理性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创业的因素,在这些不利因素中,有些可能很难克服,但是仍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途径减小这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使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提高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二)增长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拓宽其创业思路

增长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是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有关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课程,重点传授创业的综合知识。同时,要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既能保证女大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促进女大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为创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创业宣传周或者宣传月的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创业有关的活动,例如邀请女性创业成功者做报告,开展女性创业设计大赛等,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创业氛围。

(三)高等院校应做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扶持、指导和监督工作

篇4

关 键 词:社会性别理论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高校作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女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急剧上升。在一些综合类高校,男女大学生比例相当;文科类高校,女生比例大大超过男生;理工科高校,女大学生比例在大幅上升。①按照社会性别理论,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越高,对推动社会经济进步越有利。②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是政府、社会和高校面临的重大社会责任。但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界无论如何努力,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须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试想,假若我们培养的女大学生具有敢于闯荡、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创新精神,具备识别、发掘商机的创业意识和知人善任、善于协调沟通、精于决策控制的创业能力,那她们愁的就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通过创业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和提升,就历史的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遵从社会性别理论,树立女大学生差异性创业教育理念

梳理国内外关于女性创业特征的文献,不难发现,作为企业家,无论男女,其个体特征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但在创业动机和管理风格上男女差异明显。⑶现实中,女大学生受传统思想和先天性别的影响,勇于选择创业的为数很少。这与高校缺乏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有关。

所谓社会性别意识,是指既要承认男女生理上的先天差别,也要承认作为同一性的人,男女性在尊严、人格及待遇等方面应是平等的。⑷在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纳入性别意识,指的是既要考虑到男女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又要考虑其思想观念及承担的家庭责任的不同,同时还要认清女性创业中的优劣势。但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及其研究,还未针对男女性创业的差异特征,还未专门设置兼顾女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使得女大

*基金项目:江苏高教学会课题KT2011563。

作者简介:汪云香(1964-),安徽安庆人,江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符永宏(1965―),江苏南通人,江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张菁菁(1988―),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学生创业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首先树立性别意识差异性教育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她们认识自身创业的优劣势,以后天教育使其扬长避短, 树立创业信心。同时还帮助她们认识到自身创业的特点及适合创业的行业, 以助其正确创业和创业成功。并营造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实实在在的创业教育过程。

二、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女大学生创业动机

大学生的社会化主要在校园中完成,大学校园文化对他们思想观点、道德修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素养,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有意识营造男女平等、鼓励女大学生自强自立、敢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女性自主创业光荣的思想根植到女大学生的脑海中。

据笔者调研,女大学生创业动机最主要的源自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理论,这是人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它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上。因此,要使女大学生有较高自我评价,必须是大学文化教育氛围能给她们足够的鼓励,使她们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中,获得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创业并获得成功,赢得社会认可。

为此,高校必须营造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其创业动机。

(一)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受教师影响最主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还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使其富有时代性和新颖性,与现实和市场紧密结合;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型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专业特色的科技创业。尤其是教师不经意中提到的创业故事、案例,以及在这其中传达的欣赏、认可的态度,都会给学生深入骨髓的影响。

(二)发挥创业成功校友渗透影响作用

学生从课堂获得的知识多是显性知识,而创业知识有些是隐性的。它是创业者在长期创业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是一种融入了创业者本人的投入、精力与态度,能带来创业收益的知识体系。这些隐性知识更适合创业成功的校友亲口传授。将对有意创业的女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三)发挥社团组织的激励引领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通过校学生会、团委,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组织,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与实践。但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组织很少。高校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女大学生创业二级社团,如女大学生创业协会、女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女子创业学院、女子创业沙龙等,为有创业意向的女大学生提供信息、政策、资金等的支援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给予创业情感支持。助女大学生不仅要敢于创业,且能创业成功。

更重要的是,高校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校内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为有意创业的女大学生提供资金援助。

(四)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舆论像一只无形的手,能引导人们朝着它引领的方向发展。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自然会受到所在大学校园文化的舆论浸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为此,高校可以做到:

首先,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体,宣传各级政府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报道本校校友及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及时传播兄弟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学生创业工作的经验;报道本校大学生创业动态等。形成鼓励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

其次,通过组织女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女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她们树立现代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第三,通过师生、生生的口头传播,形成尊重和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正面舆论氛围。引导更多女大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赢得老师、同学的认可和尊重。

(五)发挥大学的人际资源积累作用

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会为女大学生创业积累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源。高校应该引导、教育大学生同不同背景、性格的老师、同学交往,在大学校园关系网中拥有多个关系节点,拥有广泛、复杂的社会网络,为创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关系基础。

三、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女大学生创业素养

女大学生创业素养包含创业意识、知识与能力。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不仅要有创业意识和信心,萌发创业动机,关键还要有创业知识,具备创业能力,这样才有可能付诸创业行动,并取得成功。这需要高校设计并组织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针对女大学生性别特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女性具有异于男性的创业心理和特征。高校必须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女性创业素质养成的角度,把创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针对性的纳入到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中。

1.性别意识类课程模块

按照社会性别意识理论,作为社会的人,女性与男性拥有同等的社会责任和权力。但现实中,多数女性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小女人心态,认为女人职责主要在家庭,只要嫁个好丈夫,经营好家庭就行了,对自己缺乏足够的创业自信,依赖思想严重。这种心态在许多女大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其实,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女性拥有一些男性无法相比的创业特质。如善于观言察色、细心、体贴、温和、善解人意、忍耐力强等,都使她们一旦创业,即便遇到挫折也具有决心和勇气坚持,并能通过自己的人际沟通和柔性的管理技巧妥善化解矛盾,渡过难关。⑸

因此,高校要针对女性特征,设计性别意识类课程模块(含公选课、专题讲座与活动)。课程类如《女性创业心理学》、《女子教育史》、《女性创业人生》、《女性创业的动机与投入》、《女性与人力资本》、《女性创建管理团队》等,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训练,帮助正确认识自我。专题活动类如组织女大学生观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阅读创业者传记,参观女企业家创业工厂,采访创业成功女性、邀请创业前辈谈感受等等。以此增加女大学生与前辈女性创业实践者交流沟通的机会,消除对创业的敬畏,了解创业的不易,分享成功的喜悦与甘甜。树立“职场无性别,创业凭能力”的理念,增强使命感和事业心,提升创业自信心,培养积极上进、勇于创新、不怕艰辛的品格。

2.通识类创业课程模块

创业不仅需进取心和意志力,更需要知识和能力。对创业的知识需求,男女大学生是相同的。高校可以通过通识类创业课程模块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创业资本运作》、《创业营销学》、《创业管理学》、《创业财务管理》、《创业经济学》、《创业法律法规》等。主要以必修课、选修课加讲座的形式开设。

3.实践类创业课程模块

创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是在一次次实践中练就的。创业相关技能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捕捉机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它需要通过实践类创业课程模块实现。

(1)创业计划大赛

女大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以集体的智慧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具体、可行的创业计划,参与比赛。获胜者可获得学校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它不仅使女大学生了解创业全过程,还能培养其沟通、协调、说服、组织能力,增强创业勇气和信心。

(2)体验创业

组织学生以见习的方式,了解创业成功者创办企业的真实过程,知晓创业的酸甜苦辣。或者让她们到社会企业实习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3)模拟创业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通过沙盘推演的方式,模拟创业训练系统或虚拟创业公司,学生通过从创业团队组建、项目选择、计划制定、资金筹集到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创业全过程的模拟操作,获得创业体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4)实体创业

对在创业大赛获胜的项目,在创业风险基金支持的基础上,配备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她们自主经营项目,条件成熟后直接进入市场。

对一些虽未参加过大赛,但有成熟的创业项目和计划的创业团队或个人,经本人申请,学校创业组织研讨、审批立项后,视情况分别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如像网络、服务类小型创业项目,学校可在校园内提供办公场所、指导教师等给予支持、。对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学校在进行过可行性研究,给予立项后,可在高校科技园区为她们提供办公场地、免费办理创办企业的相关手续,并提供一定启动资金,争取优惠贷款,给她们争取一至两年的创业种子孵化。待条件成熟后,可寻求地方政府妇女组织或创业协会支持,获得创业优惠扶持政策,逐步推向正规市场。

(二)建立协同培养机制,落实好教学、实践过程

课程设计是前提,而组织落实好教学、实践过程则是关键。这需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协同的机制加以保证。

1.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女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育,需要一支既具有创业理论知识也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可以借助高校协同创新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构建。一是把高校承担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交流到协同合作的企业锻炼,丰富创业经验;二是聘请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专家担任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某方面课程的任课教师;三是聘请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或成功创业的女企业家担任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她们可以通过开讲座、授课、传授创业经验、创业实践指导等方式,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锻炼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

2.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创业教育的实施,倡导教师要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她们尽快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在探索中提升创业素养。

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去组织创业教育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保证创业课程的教学风趣有味,能吸引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并有效激发她们的创业意愿,增强创业自信,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这要求教师具备企业从业或者亲自创业的经验,并与企业有良好的互动。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才有可能以一个企业创业所处的现实环境作为切入点,根据企业创业全过程,来营造寻找商机、组建企业、组织生产与经营的逼真的运行环境。在教学中,教师才有可能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与创业相关的经济、社会等问题,并有效利用自己与企业的人脉,为学生争取到创业实践的机会。这样让学生置身于创业的真实情境之中,品味创业的酸甜苦辣,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增强对创业中所遇问题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创业欲望,培养创业思维与素养。

3.借力使力,推动女大学生创业实践

所谓“借力使力”,就是高校要充分借助协同创新平台优势,调动一切社会优势资源,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稳定的实践载体。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将教学、实习与创业三位一体,将实习基地办成能孵化学生创业实体的校内创业园区;二是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已经构建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使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了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体验和经历企业经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未来自主创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是建立女性创业者联盟,让有意创业的女大学生和已经创业或创业成功的前辈经常接触、交流和学习,使准创业者积累创业知识,培养能力。四是创建一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对一些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在创业机会与领域选择、创业融资、创业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给女大学生以专门的指导,帮助她们将已经比较成熟的创业想法进行孵化,使之提前品尝成功的快乐,获取自信,积累经验,更积极主动创业。

参考文献

⑴ 张琳、蔡蕴琦.高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 “和尚班”羡慕“女儿国”[N],扬子晚报,2012-09-12

⑵ 胡园园.教育视角下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32).

⑶ 李嘉、张骁、杨忠.性别差异对创业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

⑷ 李敏智. 以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2).

⑸ 李郁.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以南昌地区高校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5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董美娟(1977-),女,江苏宜兴人,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陈航(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全球化视阈下当代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2SJDFDY033)、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编号:KJZX2011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136-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女生比例也呈递增趋势,至2010年在校女大学生已占总数的47%。随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新就业制度的实施,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失去了国家行政力量的直接保护,开始与男性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但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用人单位利益最大化原则驱动、保障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并缺乏可操作性、男女两性在综合劳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的差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呈现“三高两低”的状态:高就业成本、高期望值、高依赖性,低就业率、低就业层次。[1]因此,高校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创业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对象

目前高校中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笔者选取南京6所高校近50个专业的46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女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以便更有效地探讨和提出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本次调查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开展。调查涵盖5项内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的兴趣、态度和需求;对创业目的和动因的认识;对自身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认知;对创业面临的障碍的分析;对创业支持的需求。本调查从2012年初进行,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98.3%。

二、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1.女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态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逐步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部分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创业持积极态度,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调查表明,当前在女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兴趣和态度上,约有82%的女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其中愿意尝试创业行动的占48%,如表1所示。可见,女大学生已不再把就业仅仅定位于找一份工作,而是开始以尝试自主创业的方式来证实自身的价值,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断增强。

2.女大学生的创业目的和动因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4.36%的在校女大学生正在创业,她们逐渐成为高校创业群体中最鲜明和活动的代表。为进一步了解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驱动力,我们对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做了调查分析。创业动机是个体在创业前表现出来的目标、愿景和期望,是激励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创业的动因有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两方面。

(1)内部驱动因素与个体特征和价值驱动两个子因素有关。个体特征包括个体的兴趣、性格、价值取向和行为能力等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独立意识和综合能力都较强,她们逐步确立了清晰的人生目标,渴望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的梦想,有63.1%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因为个人的兴趣,她们在选择确定创业项目时也首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价值驱动是个体产生的愿景和目标所带来的价值需求,可以区分为低层次价值驱动和高层次价值驱动。低层次价值驱动表现在女大学生为追求物质财富进行创业,有32.6%的女大学生创业为此。高层次价值驱动表现在女大学生为追求获得社会尊重、提高自身价值感进行创业,调查中有68.2%的女大学生是通过创业来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提高当代女性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的。[2]

(2)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就业压力、政策导向、实例激励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9.4%的女大学生是出于摆脱就业困境选择了创业,78.5%的女大学生因为有好的项目走上了创业之路,因为有良好的创业导向和环境而付诸于行动的女大学生则占26.9%,如表2所示。可见成功的创业,在女大学生自身具备创业兴趣和能力的同时,良好的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

3.女大学生对自身创业素质的认知

创业素质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品质、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它可以分为心理素质、创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调研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不愿意付诸于行动,“敢想”不“敢干”的原因从主观而言,主要是受创业心理品质不成熟、创业知识不健全、创业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

从表3中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创业的优劣势有较客观的认识,社会经验缺乏、市场意识淡薄、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欠缺、受挫能力差是影响她们创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她们也清晰地意识到在思维、性格方面,女性有着不可忽略的创业性别优势。女大学生们应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成功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女大学生是女性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高等学院当中开展女大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特别将女性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同女性人才培养密切联系,为今后女性人才的储备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是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探讨女性创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于创新教育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是笔者认为其核心都不是围绕“创新”本意的理解而言,而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的。

对于创业教育而言,从广义上来将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所具备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各项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创业,在于通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创意的创业。具体来讲,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教育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引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二)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等学校自身的教育体系,通过有目的性和有组织性的安排,让女大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培养女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二、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女大学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发展的今天,女大学生不仅是中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而且也是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力量。从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来看,在校女大学生占全国在校生的比例已经稳定在50%左右。中国在校硕士生比例当中,女性也接近一半。在校女博士的数量也从1986年不足500人发展到2009年的8万余人,约占三分之一左右。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等学校开展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从女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来看,18-28岁是生命周期的重要转折点。它即是女性婚恋和生育高峰期,也是女性作为青年人积累人力资本,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正是女性在校学习攻读本科、硕士、博士的时期,因此在此阶段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女性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其做好人生规划,是帮助其走向成功和幸福,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女大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式的需要

从普遍的社会现象来看,近年来学生就业难,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就更加困难。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生命周期以及婚恋、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在就业当中处于劣势。因此发挥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提升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

三、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女大学生在高校当中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因此在高校当中开展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性。

(一)树立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以生为本”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要体现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性施教,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实施正确的性别教育,针对女性特点培养女性人才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致力于女大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2.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树立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女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在精神层面,要培养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精神;在心理训练上,要让女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心智成熟;在知识储备上,要培养女大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理论,良好人文修养和较为广泛的综合知识。在思维训练上,要培养女大学生具有一定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能力培养上,要培养女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以女性人才培养为核心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篇7

孙梅上任的这个村庄位于江苏省北部的赣榆县,毗邻著名的“亚欧大陆桥头堡”——连云港。从正式上任那天起,孙梅便挽起一头飘逸的长发,把脚上的阿迪达斯鞋换成北京老布鞋,每天和村民一起下田种地。时间不长,孙梅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成了村民的贴心女村官。孙梅把自己上任后的情况发到微博上答谢网友的建议,一位热心的网友发给孙梅这样一句温暖的话:“也许,你没有貌美如花的容颜,却有最美女村官的风范,期待你的成功。”

从此,孙梅更加热爱微博了。她在闲暇时总会随手写几句话发到微博上,和网友们分享自己做村官的酸甜苦辣。

2010年6月中旬的一天,孙梅路过村民李姐家的红薯田。她被眼前绿油油的红薯秧吸引住了,便随手拍了红薯田的照片发到微博上,并在旁边附注了自己的感言:“大美农村,让人如何不陶醉?”

一个星期之后,一位来自南京的网友风仆尘尘地出现在孙梅的面前。经过网友一番自我介绍,孙梅得知这位网名“原野”的网友是南京一家高档酒楼的采购员。他看到孙梅拍摄的那片绿油油的红薯田,便立即寻来。

红薯田有什么稀奇的?在苏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大面积种植红薯。每年的六七月,绿油油的红薯田是村民早已司空见惯的风景。

“原野”告诉孙梅,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红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称其为“蔬菜皇后”,红薯叶在他们酒楼是热销菜,采购量十分大。

随后,在孙梅的联系下,“原野”按每公斤红薯叶5元的价格一次性和村民签下了1万公斤的合同。“原野”还付给了孙梅2000元中介费。

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想不到过去被当作牲畜饲料的红薯叶,通过孙梅的手指一点,居然摇身一变身价倍增,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蔬菜皇后”。村民们在数着票子哈哈大笑的同时,不忘孙梅和她的微博的功劳。

孙梅更加重视微博的作用。此后,村里产的小尾寒羊、皮薄汁甜个头袖珍的地雷西瓜,绿色无污染的红薯叶以及素有“黄金玉”之称的甜玉米……都成了孙梅微博上的“常客”。原先仅供自己宣泄心情的私人微博,变成了村里集体农产品的营销平台。

2010年9月,孙梅的微博又立了“大功”。孙梅拍下村子里的“黄金玉”甜玉米的图片上传到微博。时间不长,就有人主动向她咨询。通过几天的微博交流,孙梅得知对方居然是香港一家上市食品公司,急需大批新鲜玉米。孙梅向上级请示后,热情地邀请对方来苏北进行实地考察参观。

经过一系列严格检测,村里的所有玉米均无药物残留超标的现象,全部符合出口标准。这批玉米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高收入,还给了村民们长期的“金饭碗”。香港公司和村里签署了“合作基地协议”,由公司办基地,基地带农户统一选种、用肥、用药和种植管理,按无公害种植技术规程操作,建立起“公司、基地、标准化”一条龙管理模式的出口玉米基地。村民们赚了钱,孙梅也获利。按照香港公司开出的提成比例,孙梅仅这一次就赚取了5万元的提成。

一些村民看到微博的神奇力量,也产生学习上网、开通微博的强烈愿望。孙梅租赁了村里的小学教室,开办了“农民上网培训班”,吸引附近几十里之内的村民报名学习。

上任村官一年多的时间,孙梅的收入超过了在城市工作的同学。不少大学同学下乡向孙梅讨教“发迹”的秘招。

有一次,孙梅领着同学们在村里参观。面对一望无际的田野,有一位同学说:“如果在这里开办一个‘假日农场’,平时给城里人配送新鲜蔬菜,周末闲暇时让他们到农场劳动,亲自下地种田、种菜,享受劳动的乐趣,应该不错。”

同学的话启发了孙梅。征得现场几位同学的同意后,她把这个消息发在了微博上。网友“灰蒙蒙”留言道:“非常渴望去农村务农,重新找回那一份返璞归真的情怀。”还有一位网友写道:“我们家祖辈都是城里人,很想亲身体验。”

2011年春天孙梅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前的一片盐碱滩。经过一番深挖填肥的改造后,孙梅把这些土地划分成小块,以每平方米20元的价格对外出租。出租消息通过孙梅的微博发出后,一时间网上报名和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除了苏北周边的几个城市外,甚至还有来自山东、河南和江西的网友前来租赁土地。

有一位来自江西上饶市的网友承包了5亩地,准备大面积种植南瓜。因为路途遥远,这位网友在办理完了相关土地租赁手续后便返回江西,委托孙梅代种植。结果,由于种植经验不足,这5亩南瓜刚出苗不久就全部死苗。

孙梅愁眉不展地四处向农业专家和村民们请教补救的方法。而来自江西的那位网友却耐不住了,他在网上了一条“诽谤微博”。这条微博不亚于一磅炸弹,孙梅和她的农场陷入一片混乱。

孙梅决定把租金如数退还给网友,自己亲自打理这片“假日农场”,直到农场硕果丰盈之日,再把农场重新租赁出去。

篇8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建议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外界原因

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女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着不同于男性的特点,出于对日后工作效率、经济利益、用人成本以及安全等等综合因素的考虑,用人单位难免更偏爱男性,因为男性在体力和心理稳定性方面都公认优于女性。1这也就是自古以来在劳动中就会存在“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根源以及不可避免的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国家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女性保障体系,比如对于用人单位女性的生育问题,在没有出善的女职工生育补偿机制之前,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仍要由用人单位承担,这就不可避免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总会希望优先录用男性。

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当前毕业生已经远远超出了就业市场的需求量,为逃避就业压力、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女生在大学毕业时选择继续读研,当她们再次面临就业压力时,由于单一性别群体资源过剩,使得她们就业竞争中依然力不从心。

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匹配。用人单位倾向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女大学生由于自身一贯形成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以至于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暴露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增加了其就业的难度。2缺乏将理论的学习运用到实践工作的经验,是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障碍的关键原因。

2.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就业观念束缚。女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在择业时往往体现出过为理想化的心态。她们对职业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希望找到一份大城市安稳的国家企事业单位,轻松的同时福利待遇还要好,还要尽量避免压力和挑战。3此类单位招考名额十分有限,而且竞争异常激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得她们在择业时往往呈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现象。

身体局限性。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劣势。首先,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决定了其在体力和精力上与男性有着较大的差距。其次,女性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在工作之后面临着结婚、生育、哺乳等一系列问题,使企业在是否雇佣女性大学生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顾虑。

心理局限性。由于女生在家庭教育上相对于男生更容易娇生惯养,女生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的稳定性差,容易波动。而且与男生相比,女生往往缺乏吃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性格独立意识较差,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挫折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也是造成女生在就业时会遇到更多不如意的原因之一。

学校指导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的众多高校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使得很多在校成绩优秀的女大学毕业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4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很多高校限于经费和人力的不足,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略显不足,没有考虑到女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特殊情况而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极大影响到了女大学生的就业。

二、做好新时期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1.树立女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为女大学生开设专门的就业辅导类课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专门为女大学生开设专门就业辅导类课程,帮助她们梳理在择业中面临的困难,切实引导和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及时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培养她们科学的就业观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增强其就业信心,从而促进女大学生能够顺利、及时、充分、满意的就业。帮助她们尽量克制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目标模糊、盲目从众、攀比依赖、眼高手低、心态浮躁、自负自卑等不良心态。

加强对女大学生的“1对1”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当前,受社会大环境、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态较为复杂,就业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因此,仅有针对所有女大学生的授课式就业指导服务还是不够的,还应当创造一切条件,为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创造“1对1”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变“群体性指导”为“个性化指导”,变“就业技巧指导”为“就业心理指导”。寻求心理学老师的配合,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职业规划和择业定位的建议,尤其帮助女大学生克服容易产生的自卑自轻、自暴自弃等消极的心理以及怯懦、焦虑、狭隘、保守、脆弱等性格缺陷,帮助她们成功就业。

2.有针对性的开展女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

积极拓展女大学生就业市场。应当根据自身高校的专业优势,拓展女大学生在这些优势专业的就业范围。充分利用行业内信息,结合女大学生特点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同时还要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就业信息的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保证能够通畅地获取有针对性的女大学生就业信息。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在一些较为适宜女大学生从事的工作上给予支持,并进行重点推荐,增加其招聘成功的砝码。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还应该每年专门为女大学生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使他们能够更直接地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接触,有一个直观地了解,增加就业的成功率。

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女大学就业市场。以就业信息化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女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随着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的社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广泛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移动手机报、社区网络等多种渠道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完善就业信息共享、政策、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体系。

三、引导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据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实际参与率并不高,而且女大学生创业得到的帮助也较少,参加过专业系统的创业培训的比例极少。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当从创业队伍建设、创业意识的培养、政策的扶持以及专业知识的灌输四方面为提高女大学生创业质量而努力。

1.加强女大学自创业指导队伍建设

强化高校自主创业指导者的自身能力和专业知识。学校应当积极为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提供专业的创业资格培训,从多方面强化创业指导老师的能力和素质,确保持证上岗。

2.做好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工作

对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做就业心理指导时加强性别差异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女大学生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克服对性别局限性的刻板印象,摒弃一些固有的对性别分工的保守观念,树立“杰出女企业家”、“杰出女性”等的榜样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女大学生认识自身性别的优势,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树立自强自立的奋斗意识,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

3.完善女大学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平台建设

高校要积极争取设立女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孵化园。在必要的时候,为符合条件的女大学生提供启动资金的支持,积极协助和引导女大学生创业资本的积累。积极拓宽对女大学生创业知识灌输,开设创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模拟创业实践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定创业项目,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建立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积累实战经验和教训。

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和严峻考验,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应当结合本学校主流行业和学生的特点,分析女大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她们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充分有效的发挥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莉.大学生就业与性别歧视[J].学习与实践,2010.6

[2]任伟宏,周墨之. 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篇9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学生创业 对策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又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时展潮流和经济前行引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创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双创战略”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烟台作为多所高校聚集的地方,大学生创业风潮涌动,如何更好的提升创业的效果,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一、烟台大学生创业面临良好机遇。

(一)烟特的区位优势适合大学生创业。

地理位置优越。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全国文明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绿色食品城等荣誉称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农业水平较高,被称为中国北方水果之乡,苹果、梨、樱桃、葡萄等水果享誉海内外。文化繁荣,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大量的旅游资源。高校林立,有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大学生数量众多,创业市场广阔。

(二)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大力扶持。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烟台政府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各类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项目推介等。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行动,于2017年3月出台《关于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见》,通过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升级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积极构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新格局。为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烟台市妇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女大学生创业推介会,提供大量适合女性从事的创业项目,邀请知名创业导师、职业规划师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指导、政策咨询、素质测评、权益保护等服务。建立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能同时容纳400余家创业企业入驻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园”,被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被山东省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山东省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烟台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

各高校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采取一系列举措:制定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设立创业学分和资金奖励,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举办SYB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教育。烟台大学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设立每年百万元的“思源助梦”创业专项基金,奖励创业大学生。鲁东大学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招收创业学位。山东工商学院充分利用校友及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创业。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

(四)烟台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效果良好。

在政府和各高校设立的创业园里,活跃着创业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有的推介营销,有的提供服务,有的开发产品,不一而足,热情高涨。创业园之外,许多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成效显著。部分大学生开办实体店,经营餐饮、外卖、生活用品等;有的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平台创业,取得不错的业绩。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刘建坤同学注册成立烟文网络技术服务工作室,开办i生活网上餐厅和实体店,提供配送服务,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周围同学就业,其创业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二届山东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张伟康同学休学创业,先投身于电子商务服装销售,后来加盟58同城项目,成立烟陌科技有限公司,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烟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创业经验不足。大学生受制于自身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够敏感,在开发产品和投资项目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设计、论证和风险评估。虽然有创业激情,但在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还有短板,对政策和法律了解不够,不善于运用政策和法律。

(二)创业质量不高。许多大学生采取摆地摊、开办小吃店、上门推销等方式创业,层次低,效益不高。创业项目形式单一,多数创业大学生从事餐饮、外卖、服装销售、考试培训类行业。没有特色,不能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地域优势,创业产品和服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做大做强。

(三)创业资金匮乏。要想创业,必须有资金作保障。大学生一般没有资金来源,家长也很少给予支持,筹集资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外部融资,但仍面临诸多障碍,并且存在较大风险和隐患,校园贷让许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四)创业教育不到位。许多高校重就业轻创业,对学生创业缺乏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大部分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只会纸上谈兵。校企合作还不深入,企业家进学校不够经常,学生的经验阅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创业人数还偏少,驻烟高校学生近10万人,但据不完全统计,烟台高校创业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比例不到2.4/1000,这远远低于全国1%的水平,与西方国家20-30%的比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14-02

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够胜任创业角色、实现所创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等,是大学生识别、捕捉商机,将有创意的项目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失败以及成功案例的整理与探索,本文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进行了一定整合,提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五项创业胜任力。

1.创业创意

创业创意是指大学生创业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创业创意想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项目,指适合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创业活动;二是创业机会,指创业活动中对技术机会、市场机会、政策机会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三是创业计划,指所有创业活动事项进行总体的安排。

2.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省自信,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创业定位的把握程度;二是诚实热情,指创业活动中大学生求真、务实程度;三是发展创新,指大学生创业追求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渴求程度。

3.创业观念

创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创业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作意识,是创业过程中对创业伙伴选择、创业资源整合的认识程度;--是共赢意识,指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渠道拓展、创业利益分配的理解程度;三是冒险意识,是指创业过程中对创业风险评估、创业失败责任分担的把握程度。

4.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市场开拓能力,包括目标市场选取、客户关系维护、促销手段跟进的能力;二是沟通协作能力,包括对创业过程中处理内部、外部和内外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财务分析能力,包括对自身经营状况的有效控制能力;四是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对机会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的防范能力;五是自我维权能力,包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六是持续学习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转化和应用的能力;七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知识创办企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5.创业资源

创业资源是指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资源整合状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包括对创业活动中人脉关系的使用、维持情况;二是资金资源,包括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启动、增资的资金筹措情况;三是信息资源,包括对创业市场信息和创业环境信息的认识情况;四是技术资源,包括对本行业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化运作的认识情况。

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实证调查

为了做好调查工作,依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为每个胜任力特征提炼3-8个行为特征,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等3个方面的情况,其中专业涉及商科、理工科和文科,生源地涉及城市和农村。第二部分由20个问题组成,分别涉及大学生创业在创意、品质、观念、能力、资源等5个方面的情况。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总分为100分,5个指标总分分别为15分、15分、15分、30分和20分。调研组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共发放12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100%。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大学生创业总体胜任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平均得分41.1分,创意、品质、观念、能力、资源各指标得分分别为7分、10.8分、11.9分、13.8分、9.7分。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普遍不高,总体创业胜任力的各个指标均有很大提升空间。

2.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比较

(1)性别比较。调查结果显示,男大学生平均得分52.9分,女大学生平均得分29.3分。男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差异显著,说明男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强于女大学生。这可能是社会刻板印象和生理特点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分工,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形成不同的能力优势。

(2)专业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商科学生平均得分53.2分,理工科学生平均得分44.2分,文科学生平均得分38分。结果表明,商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得分略高于商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商科专业学生“从商”意识较强,在成长过程中将更多地培养商业能力;理工科专业技术性较强,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创业活动优势明显,自然在相关领域的创业能力更强;而文科专业,理论性稍强,与创业相关性较小,因此文科学生创业能力稍弱。

(3)生源地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平均得分43.8分,农村大学生平均得分38.4分。大学生在创业能力的各个维度上呈现城市大学生得分略高于农村大学生的趋势,不过除了在创业能力上有显著差异,其他维度上均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源于不同的生源地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认识程度以及努力程度有一定差异。

3.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各指标得分情况

(1)从创业创意的角度分析。只有46%的大学生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制定、评估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对于创业仅限于“空想”阶段;48%的大学生对于技术机会、市场机会、政策机会都没有主动地进行识别,仅有46%的大学生对创业计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总体来说,大学生对创业项目、创业机会、创业计划的相关知识相对欠缺。

(2)从创业品质的角度分析。40%的大学生能坚持自省,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生活缺乏热情,30%的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具备创业品质的要求,对待生活乐观向上,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

(3)从创业观念的角度分析。84%的大学生一致认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80%的大学生在处理事务上坚持共赢,只有34%的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冒险意识,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合作共高的理念,与其他指标相比,大部分大学生具备了创业观念。

(4)从创业能力的角度分析。32%的大学生学习了市场开拓的相关知识,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36%的大学生初步学习了财务管理相关知识,42%的大学生没有学习过风险控制相关内容,32%的大学生学习了创业的相关法律,44%的大学生能够坚持学习新知识,仅有26%的大学生具备了创业的专业知识。从数据中可发现,总体来说,大学生创业能力严重欠缺。

(5)从创业资源的角度分。38%的大学生拥有创业的人力资源,24%的大学生具备创业资金,46%的大学生关注并收集创业信息,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创业技术,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缺少创业的资源及其获取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建议

1.完善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创业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是知识水平比较高,同时也有一个同样明显的不足,即知识面较窄。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人际交往、管理、财务、营销等知识却知之甚少。这就要求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加强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满足创业对知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