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范文

时间:2023-03-31 02:3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专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专科

篇1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内很多一线教师致力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也尝试将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收效不大[2]。笔者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在课程结束后了解临床医学专科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与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并加以分析,以期从学生角度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3个自然班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预防医学的认知与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师集中讲解填写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为保证调查质量,控制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2.2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并对数据仔细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发放问卷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龄(19.58±0.36)岁。

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及学习态度

2.2.1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有用,43.3%的学生则认为很少用或无用。对于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内容,75.0%的学生认为环境卫生内容有用,90.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2.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62.2%的学生学习兴趣强,14.0%的学生无兴趣,2.2.3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55.5%的学生认为板书教学有必要,79.9%的学生认为PPT教学有必要,95.1%的学生认为增加实验课程有必要,93.9%的学生认为增加平时作业有必要2.3影响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动机不足(52.4%)、课程难度系数较大(50.5%)、教学过程趣味性不够(47.2%)、与专业联系不紧密(45.0%)、案例使用较少(33.8%)。另外,学生认为影响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还包括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课时安排偏少、课堂人数偏多等.

3讨论

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内容较多,而现有学时安排较少,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压力较大,学生学习负荷较重,不利于保证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增加学时数十分必要。此外,本课程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筛选重要知识点,突出实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另外,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职业与劳动卫生、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内容无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可考虑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学生认为有用的、愿意学习的内容和其他内容穿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3.2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动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而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或维持已有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进程及学业表现[4]。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强时,学生学习动机较强,听课效率更高。根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特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增加教学趣味性:(1)设计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学习职业与劳动卫生内容时,可搜集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播放视频。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可选择环境保护的宣传片、环境污染导致的灾难视频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动画设计。如学习卫生统计内容时,可尝试设计动画游戏以及动态图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3.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支持板书教学和PPT教学的学生占比较高,表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有一定适用性,但PPT较板书更生动,故学生更倾向于此种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为加深学生感官认识,可利用PPT播放图片或影像资料;学习统计学部分内容时,由于假设检验的步骤性较强,内容重要,如用PPT讲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掌握,可用板书讲解,降低讲授速度,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以符合学生特点为宗旨,以展现课程魅力为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娟,黄月娥,陈柏锋,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99-103.

篇2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非计算机类的在岗教师。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其中教育类专业教师13人,占15%;卫生类专业教师59人,占70%,其他12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从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3月结束,采用随机抽样的匿名问卷方法。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信息意识现状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态度、情感、意识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重要动力。具体内容包括: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了解信息源并经常使用信息工具;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工作手段;相信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局限及负面效应从而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认同与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约定。目前我校教师现有信息意识的部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我们从信息意识模块的调查结果了解到: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仅10.71%的教师熟悉,超过60%的教师对这个概念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50%以上的教师对“循证医学”这个术语不了解;从未听说过HIS的占20.24%;64%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只有91.67%的教师认同在科学研究中应该详细标注出参考和引用文献。以上数据说明教师的信息意识较薄弱,缺乏了解专业新生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在调查表中体现出绝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92.86%的教师愿意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85.71%的教师希望教研部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培训,超过60%的教师认为在Excel数据处理、Photoshop图片处理、FrontPage等网页制作、方正奥思、Author-ware课件制作和Flas制作等技术上亟待提高。

2信息知识现状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养的基础。从调查结果看,90%以上的教师熟悉如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应用,而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将近80%的教师只采用了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虽然在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收发邮件、文件上传下载等知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设计以及信息技术文化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3信息能力现状

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软件的应用、评价、开发的能力,对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的鉴别、检索、开发、评价、利用、交流、创造的能力,它是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生存技能。

我们设计了相关内容的其中两个问题的选择情况如表2所示。通过对信息能力的调查统计发现,当前教师的信息能力并不令人满意。首先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低:大多数教师只会用Office软件制作技术含量不高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55.95%的教师由于操作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软件应用不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是从表2反映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处理能力一般,特别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能力较弱,仅22.62%的教师能较熟练使用excel统计医学数据;在问题“若您申报成功了一项精品课程,您能制作网站并将其教学资源上网吗?”的回答上,仅7.14%能独自实现该操作。当然,教师的信息能力在逐步增强,大多数的教师自己设计开发电子教案和部分教学素材,与学生的交流虽然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但电子邮件、BLOG、BBS等也渐渐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发展趋势。

讨论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促进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培养高等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信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针对我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1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开设不同类型、不断线的培训班,可根据年龄段、专业类别、不同技术基础等方面为区分度,建立由专人负责的、系统的长期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可以采用以下六个模块进行金字塔式的培训,每个模块对应于多款硬件、软件和知识点的教学。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只有掌握了低一级模块的内容才能实施更高层次模块的培训。同时,培训的模式也因层次的提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层次越高,越要引导教师与其教学实践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可以选择较底层的模块进行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避免对教师进行同一层次的低水平操作技能的重复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才会因此不断提高。

2营造氛围,促进应用

通过建立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环境,促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近年来,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开通,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教师通过对FTP、成绩管理系统等的使用,教师的信息意识明显有所增强。所以,学校应提供信息环境和平台,同时,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授课比赛,尤其是医学课程抽象内容的课件制作,聘请专家进行医学信息讲座等,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改变观念,自我培训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素养的提高仅仅依靠外来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或许会出现培训的知识在你掌握之后,该知识已经过时,所以单纯培训的方式,既不利于解决教学中即时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满足现实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法则或许可用“熟能生巧”来概括,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怕出错、怕硬件出问题的畏惧情绪,建立相应的自我培训机制,才能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上做到与时俱进。

篇3

桂林医学院专科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包括全科,口腔,麻醉等,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剂专业,国护,护理,公共管理,生物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

桂林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坐落在桂林,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5年的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1958年更名为桂林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建制的桂林医学院,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即乐群校区,东城校区和临桂新校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1医师队伍的不稳定

由于儿科专业的特殊性,亚专业分科细致,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往往需要比成人临床医学更多的时间。从目前儿科医师的主要来源来看,由于取消了儿科全日制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的学生由于在学习阶段的儿科学教学和实习时间安排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毕业后还要到儿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面对目前如此高的社会需求,在儿童专科医院工作的儿科医师,长期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医疗风险高,加上与之不相适应的劳动报酬等原因,流失现象日渐严重。此外,临床工作压力大,势必影响教学时间和质量,给儿科的实习医师带教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带来负面影响,缺乏稳定的补给源,最终导致儿科医师队伍的不稳定。

1.2医学教育的高要求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儿科医师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目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本都设立在儿童专科医院内部,这就要求儿童专科医院提供直接的临床轮转教育,开发新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来满足新的教育环境要求,尝试新的考核制度来满足规范化培训要求等。传统的儿科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迅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需求,加上儿科病人的特殊性,某些疾病发病有季节性,导致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的临床病例见识少,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严重影响儿科学的教学质量。此外教育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教师专业素质、教材等的限制,教学中的个人经验和书本知识难免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还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在现代医学模式中,不掌握一定程度的循证医学知识,将影响自我探索的主动观念、解决问题的后备支撑力量等,这样很难使医疗技术有所突破和创新,医学教育效果也不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2优化资源,改革医学教育

2.1充分利用医院病源资源

儿童医院亚专业分科细,专科特色突出,在医教研各方面发展迅速,与综合医院儿科发展困境相比,专科化诊治是儿童医院巨大的优势,也成为医院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这一巨大的优势不仅吸引了大部分患儿和家长,成为儿童就医的主力军,也成为儿科医师成长的心中殿堂,儿科医学的发展必将从这一殿堂起航。从目前的医疗体制来讲,专科化医院是医疗模式发展的趋势,儿童专科医院模式可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儿童健康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病源资源丰富,这是医学教育,特别是毕业后临床教育的重要优势之一。病种多样化,疑难和危重病例的临床教学将会使儿科医师的培养大大加速。另一方面,社会经验和临床经验缺乏是年轻医师培养面临的普遍问题,充分利用病源资源,进行医患交流技巧和素质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刚进入临床的儿科医师充分了解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学会在交流中发现临床问题,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能帮助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杜绝医疗纠纷的产生,这将对一生的职业生涯带来益处。

2.2稳定教师队伍,加强人才建设

教师队伍人才是医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目前儿科医师匮乏的局面下,如何稳定教育队伍人才是医院开展医学教育的前提。首先应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认识和理解儿科现状的前提下制订改善资源配置政策,合理配置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保证儿科医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医学教育。另外应加大医学教育培养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此外,还应在医院内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教学激励机制,提高儿科医生待遇。由于高医疗风险、高负荷工作和低报酬,长期工作和收入不匹配必将导致儿科医师的心理发生改变,影响儿科专业的择业,导致人才流失。儿童专科医院应争取政府投入,在医院内部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保障经济待遇的情况下,让儿科医师在医学教育的征途上同时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避免儿科临床人才的分流和转行,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儿科医师队伍充实儿科医疗资源,从而保证医学教育的后备力量。

2.3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方式逐一学习临床各学科知识,各学科之间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临床和基础不能有效联系,有研究显示,传统教学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于2012年已开始对八年制学生进行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系统整合模块,这样的教学体系将临床和基础有效结合,能提高八年制学生的学习技能。目前儿科专业还未形成系统整合模块,这将需要医院组织教师队伍进行教材编写,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此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视频反馈教学法、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asebasedlearning,CBL)、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的综合改革等都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教学改革尝试。

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从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到知识,独立学习、终身学习,是使知识到能力转化过程缩短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循证医学等观念,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努力创新,不断发现新的最佳医学科学证据。因此,探索有效的儿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会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此外,目前全国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本建在儿童专科医院,是医学生方发达国家,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也仅有70%左右,即有30%的误诊率。所以对于医生而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非常不现实的。更何况在我国现阶段,约600万医务人员要维护13亿以上人口的健康,有的医生一天要看上百位患者,要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难度可想而知。承认医生会犯错,并不是盲目地纵容他们的错误,而是需要各方面的理性的正视、协调努力。媒体与大众,患者和家属等都应该多面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疗效的不确定性、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以理性、宽容的态度对待医学的得失。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体系,其正常运作有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完美表现,而医疗过程不是在重复生产流水线的简单操作。医生负荷过重、门急诊事发现场混乱、医疗团队成员沟通不足都有可能使得医疗体系百密一疏,埋下潜在错误的根源。有关医疗纠纷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把医疗过失过分放大,丑化医生形象、将其视为不可饶恕的问题,动辄索赔打杀,那么这种扭曲的制度势必引起职业倦怠、造成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激化。

篇5

关键词: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42-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医学专科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在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被忽视,这是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今后发展、提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自主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能力和水平。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忽视了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极大的妨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成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不仅学生的阅读教学缺少科学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督促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而处于放任状态

在目前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环境当中,所有的医学院校都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诊疗护理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在课程设置上也开设了一些语文课程,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时间。在医学专科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阅读交上流于形式,还不是将阅读教学作为“一个理解的过程”来阐述阅读的真谛,导致阅读教学变成了知识的堆累教学,起不到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1.2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评价而处于放弃状态

在阅读教学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但是从当前医学专科生的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的重视所谓的“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想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章的阅读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受此影响,很多医学专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而是将阅读面限制在教科书、与考试有关的书籍上面,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评价机制根本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说功利式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现在学生的阅读活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2 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应该围绕医学书籍刊物进行,在阅读能力培养上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制定详细的阅读评价机制,以督促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主动提高。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要注重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培养

俗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与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医学专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一些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进展,一些医学故事和重大医学事件,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医学有关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适时的穿插一些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不断掌握阅读的技巧,使阅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时效阅读法、信息式阅读法,不同的阅读内容适合不同的阅读方法,如一些医学科技文章最好使用信息式阅读法,对于医学专业文章可以使用研究式阅读法等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这些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方法的要领。

2.2应该建立起科学的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评价机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督促、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从医学专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总结医学专业的阅读要求,将医学专业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主要考察对象,建立起医学专业阅读考评体系,对学生阅读知识量、阅读方法、理解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的考察形式上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测评方法,即教师给学生一段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尽情的去阅读、去分析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新式阅读”,从思维和理解两个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化阅读技巧的过程,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发展。

总之,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篇7

【关键词】专科学校 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

英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相关的医学专业。进行沟通与交流。医学专科学校加强英语教学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全世界科技出版物七成以上用英语发表;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90%以上的国际会议用英语召开),英语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间人员往来日趋频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具有独特专业背景的外语人才。医学专科学校加强英语教学,认真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将有利于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专科学校作为普通专科学校,其英语教学既有一般专科学校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当前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正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1.英语教学与医学相脱节

医学专科学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医学英语对他们来讲难度更大,而且学校仅在大一开设英语课程,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在中学时期所学的英语知识,为今后英语的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此阶段学生还没有,或较少接触医学知识。学生的医学知识相当欠缺,英语教学与所学医学专业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学生学习很吃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同时,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把英语等级证书作为接纳大学生的一个必备条件之一,有些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把取得英语相关证书作为学习的目标。这就导致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证书通过率,而放弃或者是压缩医学英语的教学时间。从而使得医学英语教学被弱化。

2.医学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医学英语专业性强,既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同时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这给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现实往往是医学英语教师要么是医学专业毕业,要么是英语专业毕业,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占大多数。这两种专业毕业的教师在进行医学英语教学中容易导致两种极端。医学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在讲授医学英语课程往往会更加熟练,但往往容易走进“专业”英语的“死胡同”,而偏离英语教学的轨道。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具有良好的英语教育背景,对学生英语知识、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更加专业、更具优势,但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往往会使医学英语的教授往往会是浅尝则止,使英语与医学之间多了一条鸿沟。

3.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医学专科学校由于更加关注学生医学知识、医护技术的提高,而对医学英语教学往往重视度不够,导致英语教学投入少,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师很少有经历和时间与每名学生进行良好互动,老师只能是疲于应付每一堂课,依旧延续过去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课后扔笔记的怪圈。教师在课堂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而教学内容也是依照老套路讲授医学词汇,讲授课文和练习,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落后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

二、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改进探讨

医学专科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医学工作者的重任,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要立足于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针对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创新和改进,促进教学相长。

1.提升医学英语教学认识

医学专科学校对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要坚持同等对待,切忌“一手轻”、“一手重”。我们对公共英语的重视无可厚非。因为扎实的基础必然有助于专业英语学习。在抓好公共英语教学的同时,也要认真抓好专业英语教学,在时间安排、内容部署、力量调配等方面,坚持同等对待。同时。要设置更加科学的医学英语水平考试,通过严格的考试来调动方方面面的参与医学英语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重视程度,促进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2.强化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医学英语的特殊性,其对老师素质要求很高,比较既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为此,必须创造一切条件,强化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英语教师与医学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实现英语知识与医学知识的相互促进。适当安排英语水平较好的医学专业教师要参加外教英语听说班,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训,扩充医学英语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医学与英语专业“双师”人才队伍建设。真正实现专业融合、素质提升。

3.创新医学英语教学模式

要尽可能改变原来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上听的被动式教学械,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学习环境,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之中,从而最大效能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它们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图式、经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处于各种主动的、积极的交际情景氛围中。模拟相关工作岗位,如门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环境,利用相关的。如听诊器、手术刀等一些仪器及模拟病人。创设一个模拟情景环境,课堂中融入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医学英语的应用。同时,发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交互作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篇8

思想教育医学专科生就业形式影响随着高职医科院校事业的快速的发展,医科院校逐渐扩大了其教学的规模,导致学生的数量随之不断的增加,由于就业导向的不明确和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医学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发生。所以,讨论医学专科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了解到相关的就业知识,从而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将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结合在一起,可充分发挥出思想教育工作在就业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一、医学专科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失

医学专科院校主要的是培养专业的医务人员,大部分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就会选择医学专业的临床方面的工作,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医学科中专业性的技术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这样就会造成其医学专科生对相关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不强现象的发生,主要的表现在医科院校学生自身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相关的学校的领导以及院系的教师也不注重学生就业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这样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2.诚信匮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面临当前就业难的情况,有部分的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如简历造假、伪造证书等,这样缺乏诚信不仅影响到自身就业的问题,同时还影响着其他人在招聘者心中的形象,从而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就业。学生在就业时候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扰乱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秩序,同时还会损害学校的声誉,这样不仅给自身就业带来了影响,同时还会对学校其他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3.心理脆弱

当前,部分毕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弱的,在面临被用人企业拒绝录用的情况下,很多的毕业学生就会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会经常的抱怨,更有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就业的选择。学生在就业遭到打击之后,其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缺乏就会导致出现焦虑、怯懦、自卑以及紧张等负面的心理因素,所以,应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针对其自身的缺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教育对医学专科生就业的影响

1.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在实施的时候对于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其归宿点上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紧密的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就业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取得实效性的前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缺点,以及当前就业中所需要人才的特点,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认真务实地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特点,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保障就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2.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教学始终

就业思想教育工作不只是在学生就业之前进行的就业指导,其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是专业适应以及职业规划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专业的就业方向,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其专业就业的前景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就业参考。其次是职业体验阶段,在学生进入到临床以及实验室的阶段,此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其职业有了相关的认知,其会体验到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职业生涯,此阶段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今后择业观念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严重的影响着学生日后就业的选择。第三是就业指导和就业去向发生阶段,此阶段是学生面临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会出现不安、焦躁等情绪,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到学生择业管引导以及心理调试上面,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认清就业的形式,为学生就业做指导,避免就业盲目性。

3.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应该从分的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就业的形势、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学生自我的认知等问题,其可以为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出网络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主要的媒介,网络已经逐渐的成为医科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的途径,针对这一特点,应建立专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者是将相应的就业信息网开设相应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以便于思想教育新途径的建设,保障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就业的信息,并且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留言,把不明白的问题发到网上,专业的教师就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保障学生能够及时的得到所需信息,帮助学生就业。

三、总结

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日后就业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保障学生能够取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所以,应该积极的增强医学专科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在遵循医学专科学生教学规律的前提之下,要通过各种的途径和形式,努力的提升医学专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保障医学专科生能够顺利的就业,促进医学专科生就业率的提升,为国家未来医学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跃,刘新跃,魏骅.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3(4):12-21.

[2]翁炎泉,文锦枢.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研究.科技传播2010,7(6):187-193.

[3]赵建敏,张东红.想就业:诚实为先守信为要――上海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0,10(6):46-52.

篇9

关键词: 医学专科教育;临床思维;培养短板;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29-02

0 引言

临床思维,是指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师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而临床思维的萌芽则始于个体接受医学教育的学生时代。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rrun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从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大领域60条标准规范了全球医学教育,其中临床技能领域方面设10条标准,强调能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处理病人[1],即强调了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全球医学教育基本标准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专科学校教育,无论从理念、教材还是教师方面,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链”,出现了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短板。

1 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形成的短板

1.1 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师沟通学生、传授知识的根据,目前使用的医学类专科教材,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

1.1.1 基础课教材 这里所指的基础课,不仅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它还包括许多与之纵向和横向联系的边缘学科。基础课教材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将“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主导思想贯穿于教材编写过程中,以至在教材中很少以病例作为知识链接,直观地向学生表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联系。这与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教材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2]不相吻合,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不相吻合。

1.1.2 专业课教材 目前使用的专业课教材,主要存在几个影响医学生良好临床思维形成的因素。其一,在教材中缺乏病例作为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形成临床判断的内容。其二,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注意对最新的诊断标准、“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查阅,以至知识点存在滞后,同样影响到疾病的正确诊断及用药的思路;其三,缺乏综合病例的诊断和用药的知识链接。临床医生面对的个体可能不仅患单一疾病,往往几种疾病并存,如何正确有效调整临床思维,是迅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及时合理用药的基础。

医者要有“灵性”,这种灵性即是一种顿悟,是形成临床思维的过程,其源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而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转变过程,远远不是医学专业知识能达到的境界,需要人文知识的渗入,需要有利于医者个体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评判性思维形成的诸多人文精神的内涵。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知识欠缺和其他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匮乏,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1.2 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医学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但目前专科层次教师中真正从事过临床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基本情况不容乐观。

1.2.1 医学基础课教师 医学基础课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教师毕业于非临床专业,对疾病的认知缺乏,而即便是临床专业毕业者,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为数不少。因而,如果教材没有相关知识链接,要让教师自如地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临床表现相联系,难度确实不小。

1.2.2 临床专业课教师 医学专科教育中临床思维培养是临床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目前医学专科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中,多数仅仅进行了8个月的毕业前实习,严重缺少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于没有附属医院的学校而言,这一问题相当明显;另外,即使一些教师到医院学习过,也是从教多年后才有机会;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更新知识理念和能力,最终出现了学校与临床的脱节。

1.3 临床思维技能培养的不足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在一些学科,如内科学,基本占了三分之一的学时,但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出临床思维技能培养的思路和做法。如何开展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诊断路径,应是相关学科教学中必需考虑的内容。

1.4 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一样的授课前提下,不同个体悟性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性。今天的医学生是否能成为良好的医者,与其个体的“灵性”和基础教育密切相关。其实,无论是何种层次的医学教育,若是时间和空间条件允许,最好对生源进行必要的遴选,让真正喜爱和具有医者潜质的个体学习和从事医学专业,更有利于医疗队伍的构建。

2 对策

要在教学阶段培养医学生一定的临床思维技能,必需坚持“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课服务于临床实践”的总原则。

2.1 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整合了基础科学教育和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强调小组学习、讨论式学习、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重视医生与病人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也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第一、二学年的整合课程包括医学科学基础;病人、医生与社会,含医学史、伦理学、职业行为自我保护、医学学会等内容;临床基础,含问诊、交流技巧、体格检查等内容;从基因到社会I,整合了人体各系统“正常”与“异常”的内容;从基因到社会II,整合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肝胆、生殖系统、内分泌和运动系统等内容;病房见习培训,包括心电图、影像学、临床病理生理学、安全、药理、信息系统、社区资源等内容;纵向临床见习,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况、成人和儿童的预防医学、各系统常见症状等内容[3]。

我国在一些大学,对医学课程也进行了整合,如复旦大学医学部建立了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相接轨的课程体系,注重通识教育、课程整合、科研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革和全程预防医学教育等。其中课程整合侧重在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包括正常人体形态和功能,疾病机制,疾病概论以及各系统疾病等内容;预防医学整合课程涵盖卫生统计、疾病预防和流行病等必修课内容及生命全程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疾病风险与健康保险、健康未来学等选修课内容[4]。顾鸣敏等[4]通过比较发现,中、美、英三国8所医学院校的课程整合,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的结合。由此看出,医学专科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整合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2.2 教材融合性与实践性 教材编写应该严格按照“总原则”,力求在医学基础课教材编写时强调融合性与服务性,在专业课教材编写时体现实践性。要求医学基础课教材既能充分表达其知识点,也能流畅地与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诊断与鉴别诊断、健康干预等融合。专业课程教材要求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性,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拓展,充分展示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用药的推导。这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很高要求,即对遴选主编及参编人员提出了标准。如果组织的参编人员中没有来自临床一线的“双师”型教师,可以聘请一定比例的临床医师参加教材的编写,或要求部分参编人员到医院观摩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编写工作。

2.3 强调教师专业实践 对于医学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力求3~5年到医院轮转观摩学习一次,不断为教师充电,提高教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创建学习性校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更能成为寻求知识源泉的引路者——学习方法的传递者。

2.4 临床技能培养 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10条标准设置实验课内容,提高对见习的认知程度,注重实习能力考核,使医学生毕业时切实具备“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临床技能。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33.

篇10

关键词:专科;教育;纪律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在医学热的影响下,报考高校医学专科的人数也日渐增多,因此课堂纪律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堂纪律的管理,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方法。

一、专科教育课堂纪律问题的起因

第一,学生自身问题。相对来说,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有所差距,从学习成绩就能有所表现,本科生的平均学习成绩比专科生较高;个别学生从小就学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对前途缺乏信心,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学生上课时听不懂时,就与周围人说话、睡觉、玩弄手机等。

第二,教师问题。个别教师面对繁重的医学教学任务,表现出一种怠慢的态度,没有认识到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个别教师只知道了前一部分―教书,只感觉把自己该讲的讲了就行了,对学生是否真正懂得知识其中的含义以及课堂效果不管不问,一味的教学,却不懂得育人的重要性,至于学生听不听课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

第三,学校管理理念陈旧,监管力度不大。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性,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制定的制度没有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只重实效不讲形式,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做了事情,而无记载的现象。这反应出工作作风不扎实,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对于学生和教师监管的相关措施不到位。

二、专科教育维护课堂纪律问题的重要性

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建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使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的养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实际操作。

第一,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重点。专科生本身就存在知识底子薄弱,再加上医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内容多,因此维护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上课时老师讲的医学重点一般都是在临床实际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临床中比较重要一部分,或者是高发疾病相关的病理,或者是医学界的争论等等,如果上课纪律不好,课堂上闹闹哄哄,这样的环境培养出的医生,怎么能够治病救人,怎么拯救生命!

第二,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当中。在大学学习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靠自习完成,而在课堂之外诱惑的东西更多,再加上绝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学生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是在课堂中完成,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感染学生够好的融入学习当中,在这样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效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良好的课堂纪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经过时间累积而形成的,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够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一直坚持,这样的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班级才能纪律良好,而每个学生日后也能够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医务工作者,进而才能在医院中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三、维护良好课堂纪律的管理对策

教师促成的纪律。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是教师的督促下形成的课堂纪律。这类纪律在不同时候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大学的学生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大学中学习,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一个较好的课堂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时间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维护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自我促成的纪律。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通俗来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而自我促成的纪律也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培养学生的自律,使得课堂纪律变得更好。

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引起并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他们就不会分心,不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

非直接提醒的运用。教师要随时主要学生们是否注意听讲,当发现某一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 就要立即采用非直接提醒的运用,给学生一个隐晦的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一下。这种非直接提醒的方法,既可以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为了预防课堂内违纪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对某些学生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班级里哪些学生的行为容易越轨,教师心中是有数的。因此,在课堂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 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就获得了成就感,他的正当行为受到了强化,实际上就抑制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有言在先,打好预防针。课堂纪律要靠预防为主,尽量避免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生,那就是要采取补救措施了。为了更好地预防,可以先制定好纪律制度,分清奖励与批评措施,请负责教师在班会课上由班干部当众宣读。 班委可以向班级负责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当时机开一次班会课,进行一次搞好课堂纪律的讨论,讲清楚课堂上是哪些事该做,哪些是不该做,哪些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哪些则是允许的,并将课堂讨论的结果写成条文,在班级里粘贴出来。班委会在课前做好提醒工作。最后从平常抓起,借助新媒体的宣传,让学生们养成好的课堂习惯,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混乱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蔡敏,徐楠楠,张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1):41-50.

[2]赵洪霞.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8(2):189-190

作者简介:

冯松(1996―),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本科学生;

陆丹阳(1995-),女,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