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31 01:4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医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医学教学

篇1

核医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其检查项目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系统,同时还涉及核物理、辐射生物学效应、辐射防护等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核医学功能影像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尤其在肿瘤学、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及时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同时紧扣临床实际应用,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核医学功能显像优势,在有限的学时内,精简内容,重点讲述核医学优势项目,如:(1)内分泌系统核医学。(2)临床应用广泛的核医学技术,如: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3)在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核医学技术,如:肿瘤核医学、心血管系统核医学、神经系统核医学。(4)临床价值重大的核素治疗,如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的核素治疗等。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从核素显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点、常见的异常类型、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核素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后的防护,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给出实际病例,进行课堂讨论,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考试命题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核医学的临床实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多模式教学

过去由于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数少的矛盾,教师们更多进行了“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疲于接受教学内容,而难以及时消化吸收,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核医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动画、视频及文字资料生动逼真的融于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予以模拟,给学生们更为直观、深刻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幻灯,将核素示踪过程完全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学互动,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3将核医学影像与其它影像学进行比较,体现出核医学功能显像独特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以放射学得理念学习核医学,特别强调解剖学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时,常用放射学概念,如“密度”、“信号”等,因此,授课时,我们特别将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进行对比,在总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论教学时再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心肌灌注显像是核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目的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简称冠脉CTA)也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我们将二者进行比较教学;冠脉CTA检查的是冠状动脉的解剖学改变,即冠脉有无狭窄、钙化及肌桥,并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理论上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由于机体有着强大的代偿机制,并不是所有冠脉狭窄、斑块及肌桥都会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脉CTA并不能显示冠脉疾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然而这恰好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特长。心肌灌注显像观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与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与少,而心肌细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决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显像反映的是冠状动脉狭窄这个病因所导致的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从而判断预后,并可评价冠脉支架的疗效。这好比是水渠与稻田,冠状动脉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问题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稻田里的麦苗是否长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见冠脉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学信息,心肌灌注显像提供的是功能学信息[2],二者分别反映了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评估,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紧随现代医学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核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进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发展为形态与功能成像并重,并着眼于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分子影像学代表了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核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带动了肿瘤核医学、核心脏病学及神经核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核医学图像模糊、解剖结构欠清晰的难题;PET/CT、SPECT/CT图像融合一体机的使用,使核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另外,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些传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时,随着核医学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中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及时跟进核医学的发展,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突出核医学先进性及实用性,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例如:随着PEC/CT的广泛使用,正电子显像成为了核医学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正电子显像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就成为了新的重点内容;这样更贴近临床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们及时跟进学科发展新动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更合理自如的运用核医学知识为临床服务。

5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促进教师知识扩展

篇2

摘 要:影像核医学是一门非常抽象且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应用学科,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像核医学的仪器也不断推陈出新,所以原有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教学需要,为了培养具有临床思维、高素质的影像核医学人才,更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我们自2009年初开始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应用于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中。本文即是笔者探讨探究性教学方法作为“由单一被动学习转化为多元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影像核医学

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新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影像核医学本身非常抽象,影像核医学的仪器也日新月异,所以原有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形式简单,内容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教学需要,为了培养具有临床思维、高素质的影像核医学人才,更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我们自2009年初开始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中。

以往在影像核医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填鸭式”讲授。教学环节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影像核医学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影像核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对目前较受我国各大高校推崇的较为新式教学方法(包括PBL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可行性分析,特别侧重于各种教学法对于提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的效果对比后,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最为适合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的方法。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对我院06级影像诊断专业二表的6个班171名学生按班级随机分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试点,其中干预组学生83人,对照组学生88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入学平均成绩、年龄、性别、影像核医学理论教学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1]。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2],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教师给学生提供患者病案及各种包含PET的多种影像学检查图像,学生分析诊断结果,即建立假设诊断,并提示学生对病患在PET与其它影像诊断方法得出不同诊断结果的现象,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对比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根据提出的假设诊断进行论证,得出经过修正后的最终假设诊断,形成文字材料。 教师批阅学生的论证材料后,找出论据的缺陷,根据易出现问题的论点利用引导式、总结性语言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疾病的核医学图像表现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1.2.2试验方法

干预组学生利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而对照组学生仍旧沿袭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影像核医学实验教学结束以后,将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分为核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分析能力、实验报告书写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分析,并将结果分析、讨论,研究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3考核评方法

在06影像诊断学生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从影像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分析能力、实验报告书写能力4个方面共20问题设计题目进行测评,包括。每个项目答案1分。

1.4结果的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采用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表示。

2 数据分析

2.1 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181份,1人由于病假缺考,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9.48%。181份有效问卷中干预组83份,对照组87份。 转贴于

2.2 两组学生能力情况比较

干预组学生在总体得分、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分析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学生在临床应用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影像核医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尝试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3 讨论

3.1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有明显效果

根据数据显示,干预组学生的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分析能力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某些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对病例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已接近于临床实习结束后学生水平。足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法对影像核医学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3.2探究式教学法在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中的优越性

3.2.1增加学生自主参与核医学教学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要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注重核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核医学新进展、新理念的及时更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资料、在课堂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作为问题的发掘者、探索者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

3.2.2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分析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通过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过程,学生更加容易形成临床思维模式。虽然起初学生的想法、问题略显幼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的思维日益成熟,他们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问题,思维更加独立、灵活,并且具有创造力。教学结束后学生对于临床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4 结论

影像核医学实验教学是影像专业学生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化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实验教学过程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3]。探究式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及实践分析能力方面,这种教学法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探究式教学在影像核医学实践教学中有很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吉强,杜璐,邓其跃,赵承军,张冬梅,蔡文琴,阮怀珍.试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5.

篇3

 

本文主要通过对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专业推行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从学生、教师、教材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核医学推行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条件。通过在核医学教学中推行全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阅读英文原始资料、英语交流和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致力于推动核医学方面的专业化国际性高等人才的培养。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较快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英语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英文经典文献与最新医学发展方向结合的原则,提高医学教学的工作效率,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国际先进经验接轨的程度。核医学专业作为一门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全英文教学方法,提高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质量,是推动我国核医学专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一、研究生核医学教学开展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际化交流进程的加速。我国对于高等教学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开展全英文教学已经成为和国外先进医学接轨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全英文教学。尤其是针对高学历的研究生,更应该首先考虑开展全英文教学,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全英文教学,选择合适的课程对于全英文教学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核医学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治疗以及放射性体外检测等内容。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核医学专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医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联系医学基础研究和医学临床诊断的桥梁。我国研究生的核医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等几个部分。而核医学学习工作对于了解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现,都是通过英文形式进行发表,因此,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是学好核医学专业的重要前提。所以,导致有些院校开始针对核医学研究生教学开展了全英语教学[1]。

 

二、在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中运用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原因

 

1.基础核医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基础核医学的研究方面,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往往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甚至出现重复叙述国外研究现状的情况。因此,形成了有开创性、创新性的研究,主要多由发达国家研究完成的局面。此外由于我国的核心医学期刊没有国际公信度,因此,形成了核医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外期刊之上。在研究生核医学教学中,基础核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基础核医学的学习,理解临床核医学的基础,同时也掌握未来核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就必须应用外国研究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此时,采用全英文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全英文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推动国外研究动态的引进。

 

2.核医学仪器设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目前的核医学设备制造行业,主要的制造商几乎都为国外大型集团公司,例如,GE、PHILIPS等,这些跨国企业的技术优势,推动了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其依靠质量、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占据了我国超过90%的市场份额。在这些设备中,技术构造、使用说明、配套设备都是英文形式进行描述的。而国内目前没有专业化的中文翻译机构,进行医学专业翻译工作,因此要想对仪器的正确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就必须对英文字手册、图表的内容进行充分理解。这就要求在核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设备方面的内容穿插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全英文教学的推行,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专有名词、设备构造图、配套手册内容。因此,医学仪器的发展也为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全英文教学提出了要求,通过全英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核医学设备的内容[2]。

 

3.核医学学科的交叉性特点要求。要实现充分了解核医学的内涵,就要求具备较为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来作为依托。例如,利用物理学的知识理解放射生核素的衰变代谢规律;利用化学知识理解放射性核素的工作原理;利用超声医学、放射诊断学进行图像的诊断和鉴定工作。只有对多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才能推动核医学学习的深入和发展。但是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和最新动态大多来自于国外,且多为英文文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全英文教学的方式,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核医学教学内容相结合,推动研究生学生掌握核医学专业知识的效率。

 

4.核医学的实践性特点。核医学和临床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分析心肌灌注的显像分析是,需要对冠心病的病理、病情、诊断方式鉴别方法,都需要较为全面的掌握。此外,核医学是一门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能够推动学生对核医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而国外对于患者就诊情况有着较为完善的存档,在国内的相关工作却往往很难实现。因此,通过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核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3]。

 

三、全英文教学在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的应用措施

 

1.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采用不同的全英文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英文水平的具体情况,全英文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3种教学模式:(1)浸入型全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使用全部的第二语言教学工作;(2)保持型全英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通过部分使用本族语言,逐渐使用全英文模式;(3)过渡型全英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全部使用本组语言入门,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模式。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全英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最合适的全英文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考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浸入型全英文教学方法;考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保持型全英文教学模式;未能考过四级的学生采用过渡型全英文教学模式。这样也有利于他们进行临床实践和课程实习,同样采用内容依托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通过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国外先进研究动态和课堂的完美融合,方便学生对先进技术和前沿动态的了解。然后,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4]。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研究生核医学教学的全英文教学的实施,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中要求应用全英文进行知识的讲解,因此,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同时,由于要求是通过全英文进行授课,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众所周知,相同的授课内容,英文的备课量远远大于中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对中文内容了然于胸,还应该熟悉案例实施过程中的专有名词和操作步骤的英文表达。在全英文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学生熟悉和常用的词汇的运用,方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的授课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发音,避免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教学的质量。

 

3.选择恰当的教材。教材作为传播知识最好的载体和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对于全英文教学而言,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效果不错的教材大都为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更符合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单词和语法的使用更加规范,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而且对于核医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专业词汇的更新工作也较为及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核医学专业知识,还能够推动他们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5]。但是对于核医学专业而言,很难找到一本和大纲完全符合的原版英文教材,这就要求相关专业认识加大这方面教材的编辑工作,为广大核医学研究生编写出一套专用的全英文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专有词汇进行中文注释,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推动学生学习全英文教材的兴趣和热情。

 

结束语: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全英语教学带入到医学教学之中,但是具体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还不完善,仍旧处在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阶段。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的全英文教学的开展,会受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教材要求、教师素质、学生情况等三个方面,分析全英文教学的推行方法,为七年制研究生医学教学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提升我国的核医学专业化人才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篇4

【关键词】 核医学;恐惧;心理干预

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很多患者及家属甚至一些医务人员都把“核医学”“放射性同位素”与原子弹联系甚至等同起来,产生恐惧,因此有必要分析和了解恐惧产生的原因,及时有效的对患者及家属等进行心理干预。

1 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分析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是产生的情感体验,其产生不仅仅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排除危险的能力和应付危险的手段有关[2]。

1.1 对核医学的恐惧主要是对核技术的恐惧,属技术恐惧范畴[3]。产生原因如下:

1.1.1 技术本身的因素 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或不确定性是造成技术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任何技术都有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周期,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发展初期,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并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4],每次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都会引发公众的强烈心理震动,进而影响到对技术的认知和应用。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分离出放射性核素镭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死于白血病,而接受Ra(镭)治疗的肺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的人群有较高的癌发生率;1945年广岛、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大批人员死于放射病,而幸存者很多都出现严重的辐射效应。还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他误用放射性物质致癌等辐射效应……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防空、防核”宣传以及一些书籍在介绍放射性损伤及放射防护知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使射线危害身体的概念根深蒂固,甚至“谈核色变”。而忽视了X-ray、CT及肿瘤放疗、核医学等在医学诊疗中重要而有利的一面,导致患者对核医学等产生技术恐惧。

1.1.2 技术认知的因素 由于核医学的设备较昂贵,特别是放射性药物、试剂存在物理衰变等特性,使得很多医院无法配置核医学人员和设备,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技术,或仅知道核医学的很多诊疗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放射性药品后才能完成的,于是自然想到引发白血病或致癌等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产生恐惧,进而联想到自身健康和生存死亡等与生俱来的敏感问题,特别是当放射性核素已经引入体内,而患者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时,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会被自我放大并迅速地以非理性的方式蔓延扩展。

1.1.3 患者心理定势因素 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技能和环境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和安全感,而对新问题、新情况总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困难,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射线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与日常的物体不一样,患者感到神秘莫测和难以琢磨,在想到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能穿透人体、墙壁甚至一定厚度的钢板等,“杀人于无形”的恐惧心理油然而生。

1.2 患者自身及相关因素引起的焦虑和恐惧

1.2.1 疾病忧虑 每位接受诊治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矛盾心理:当机体不适的时候,总希望通过检查尽快查明病因进行治疗,但又担心真的查出什么严重病变甚至“绝症”;而当病变已确诊,选择哪种治疗时更是疑虑重重,既担心选错了治疗方法,又害怕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误或不良后果。这些心理在核医学这种大家认知较少的诊疗技术应用时尤为突出。是否诊治和结果如何的矛盾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对核医学诊疗的配合。

1.2.2 经济担忧 核医学诊治的患者大多为久病患者,做了很多其他诊治,或其他医院没有核医学而转诊的,自然就会想到这种神秘的、“高档的”诊疗是否很昂贵,心理负担也较重。

1.2.3 诊疗等待 放射性核素显像整个过程一般都比较长,而且是在注射显像剂后一段时间才进行,患者及家属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作用的担忧会加剧等待的焦虑,如果需做多时相的延迟检查,时间会更长,受检者往往对延迟检查不理解,以为是疾病严重的表现,更为紧张;治疗也是一样,为了减少对放射性药物摄取的影响,一般在诊疗期间没有太多的其他药物和处置、而治疗后显效又相对缓慢,患者常会怀疑治疗是否有效;同时进行放射性药物治疗后一段时间患者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这些都无疑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1.2.4 精神与环境 患者对核医学一知半解的状态下,非常紧张放射性核素的不良反应,容易产生心理应激,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以及自身内环境的稳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恶心、颜面潮红和苍白、心悸、头晕、血压及心率的波动等,同时机器设备的噪声或病房对辐射防护的特殊环境都可能使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特别是对有幽闭恐惧的患者。

2 对焦虑、恐惧心理的干预措施

核医学诊疗中的焦虑和恐惧主要是缺乏正确的认知而产生的技术恐惧,从Weil和Rosen[5]所提出的技术恐惧构成公式(技术恐惧=0.194技术焦虑水平+0.566对技术的态度+0.223消极认知-0.129积极认知)可以看出:对技术的态度对技术恐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消极认知和技术焦虑,而对新技术的积极认知与技术恐惧负相关。因此,针对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面的知识普及和心理干预,并贯穿诊疗的全过程,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核医学的积极认知,减少消极认知,改善对核医学技术的态度,克服和缓解焦虑和恐惧。

2.1 做好窗口形象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核医学诊疗中存在辐射的特殊性,特别是基于对长期处于放射性环境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的要求,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医患关系是一种相对短暂的、松散的。因此诊疗前的心理干预是关键的一步。医护人员应不断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树立心理护理意识,在接诊患者时,应着装整齐、仪表端庄,举止沉稳,面带微笑、热诚、主动而体贴地与患者交谈,倾听他们的诉说,体会他们的心境;并做到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患者的心态特点、年龄、文化程度等,耐心细致地告诉患者诊疗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说明核医学诊疗是无创伤、无痛苦的,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对人体无明显的不良作用及过敏反应,所受辐射量小于或仅相当于行一次胸部摄片所受的剂量,同时向受检者及家属简单讲解诊疗的原理、步骤、应注意的事项、大约所需的间以及诊疗过程如何配合,包括诊疗目的和价格等,并在整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应用保护性语言,让受检者做到心中有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陌生的环境、周围噪音水平、有不相干的人在场,很容易对患者产生消极作用,影响患者表达自己思想,造成医患沟通障碍[6],当医患之间接触时间短时,这点更为突出。其心理干预也具有特殊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慰和鼓励,细心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满足其的合理需求。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适当做出承诺和保证,解除不良心理因素;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患者,医师应常规询问和补充病史、做体格检查、查阅相关检查资料。通过我们的态度、言语、行为,使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并感到医护人员很关心和重视自己,迅速产生信任和依赖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升医从性,从而主动配合和理解诊疗过程。

2.2 多种形式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 对相关知识的积极认知是降低和消除技术恐惧的一个重要手段,单凭医护人员口头解释,工作量较大,也无法系统详尽,而且可能产生一些歧义。通过板报、宣传栏以及小册子图文并茂的介绍,会让患者及家属对核医学的诊治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另外,在候诊厅循环播放一些核医学诊疗的实况视频可以让患者更真实的了解和理解诊疗的步骤、设施和环境,从而提高其对核医学技术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分散患者及家属对核辐射及候诊时间的“专注”,降低或消除焦虑和恐惧;再者患者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诊疗完成或复诊的患者可以介绍亲身体会,通过相互的正性影响缓解紧张或恐惧心理。同时对科室工作人员专长、三级医师负责制及团队组合等做一些适当、客观的介绍,使患者对诊疗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严格管理有一定了解,也能增加其对诊疗结果可靠性的认可。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医学学科起步较晚,普及较低,而且目前只对本科以上部分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有一定的教学,使得很多医护人员,包括一些从事放射或相关专业的人员,因为研究和使用的侧重点不同,对核医学的认知也往往相对不足,甚至在向患者介绍核医学诊疗时会把损伤、致畸、致癌等副作用过度放大,使患者的心理恐惧增强。这不但阻碍了核医学的临床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及家属对核医学诊疗的认知和接受。因此与相关科室的密切联系、积极宣传不但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影响,也有利于患者诊疗时的心理疏导。

2.3 诊疗过程的心理干预 陌生的环境、人群以及仪器的光线、声音等,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害怕、孤独感,更加担心操作者因操作不熟练、动作粗鲁产生疼痛或发生意外。因此首先必须保证诊疗场所整洁明亮,医护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以和蔼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用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每项操作动作要轻柔、迅速而又有条不紊,并让患者了解所做各项操作、检查的意义,同时减少暴露患者的身体,避免物品的碰撞声、仪器的报警声等刺激性声音增加患者的紧张心理。在患者摆等准备时,询问身体有无不适,再次讲解诊疗步骤和配合方法等,进一步宣传疏导;个别对噪声高敏感的癫痫和幽闭恐惧的患者可以让其先参观诊疗环境及设备,使患者对安全性有一定的确认,诊疗时让患者闭上眼睛,用耳塞(机)或棉球堵住耳朵,而且要告之检查所需的时间,对有头晕、胸闷、心悸者可少量吸氧;对精神过于紧张者,必要时鼻腔内滴注咪唑安定或提前口服适量镇静药并随时监视患者的反应;必要时在防护要求允许的情况下让家属陪伴并让家属用手握住患者的手或抚摸患者的肢体使其有安全感,配合医生检查。在需要做延迟显像或增加诊疗项目时,患者及家属会认为病情很严重,也可能会疑心医生诊断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或是为了增加收入所致,表现出紧张、不信任、不配合的态度[3]。对上述患者应耐心解释延迟显像或增加项目的意义,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给予精神宽慰,取得信任,确保诊疗顺利进行。诊疗结束应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告知患者取检查结果的时间或诊疗后的注意事项,并留科室工作电话给患者及家属,如有不适及时随诊或来电直接咨询。

2.4 家属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受检者大多心脆弱,身体状态欠佳,往往忧心忡忡、惶恐不安甚至愤怒等,认为自己生病很可怜,很痛苦或给家庭增加麻烦和负担,思想负担重,有时会不配合检查。除了对他们采用宽容、理解和同情的态度,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照顾以及心理安慰,尽量解除心理负担外,应充分调动家属的疏导作用。患者家属缺乏关心体贴和及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导致上述心理的主要原因。通过解释和健康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的规律,减少他们对患者的负面影响,甚至起到一定的正性作用。对一些低辐射剂量的诊疗,家属无怀孕者可适当陪伴,给以患者心理安慰、缓解其紧张心理,增加耐受性。并如实告知家属这样的偶尔一次低辐射剂量对身体无明显影响,同时帮助家属做好适当的放射防护。

2.5 患者自身和公共防护的健康教育 通过交谈和各种宣传媒介准确而恰当的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诊疗中放射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辐射在诊疗过程中的利弊关系,既不要过分紧张和放大其对身体的辐射影响,也不能忽视辐射的存在,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根据药物的不同告知患者给药后多饮水或含服酸性食物或进食脂餐而加快“非靶”组织器官放射性物质尽快排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由于诊疗中放射性药物可能随唾液、尿、便、汗等排出,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因此,应应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及大小便后用大量水冲洗厕所。使用剂量大的患者应住防护病房隔离观察,当体内剂量通过排出和衰变

3 小结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必须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心理干预是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知识,增强责任心,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多层面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逐渐获得患者的信任,甚至形成医患同盟关系[7],可有效缓解患者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保证诊疗的顺利完成及质量控制,而且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及投诉。

参 考 文 献

[1] 王世真.分子核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

[2] 李红.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2-153.

[3] 陈红兵.国外技术恐惧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4):16-21.

[4] Campion M G.Technophilia and technophobia.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1989,5(1):23-36.

[5] Weil M,Rosen L D.Adult and Teenage use of Consumer,Business and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potholes on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1995,29 (1):55-58.

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做合一 计算机基本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51-02

一 何为“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陶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作了多次表述。其中,较为严谨的表述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各级各类教育,其教学脱节、教学做分离的现象大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变职业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教育教学现状,教育部启动了高职示范建设工程。明确指出:“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的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顺应展开,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可喜的成绩。

二 一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的教学过程

本次课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次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教学内容:Word 2010图文混排。上课地点:多媒体机房。

1.课程技能与学生专业岗位要求分析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现代医疗卫生单位大部分管理方式都实行医学信息化管理(无纸化管理),这样既节约资源,同时也能提高办事效率。如医嘱执行单的书写、护理记录书写、三测单的书写以及医学简讯和相关报道等都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医疗机构急需大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医院业务的护理人员。故本次课要求学生在掌握Word 2010字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Word 2010图文混排技术,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2.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展示

首先,教师通过屏幕展示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由教学目标分解出的教学任务:(1)能合理运用绘图工具修饰文档;(2)会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3)能熟练地编排对象,实现图文混排。

任务一:现在你是住院部某病房的一位护士,你的病人中有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对医生和护士感到害怕,不配合治疗,现在你要对她进行心理护理,请用Word 2003的绘图功能制作一幅可爱的图画,其包含简短的文字说明,标题请用艺术字表示,通过图画给她讲故事,从而取得小女孩的信赖。

任务二:现在护理部要办一份简讯――电子报,报道护理部的感人事迹以及近期医院对护理部改革的一些

措施等;或帮医院办公室做一份医学宣传――电子报,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请你选择一种完成。要求用A4纸型,电子报内要有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元素,要做到整体和谐漂亮。

分析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教师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文字及图片素材,并提供给学生一个范例。

3.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行新课教学(实际上是对完成任务所需技能进行示范操作):

第一,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形状”,画出各种图(线条、基本形状、箭头、流程图、标注、星与旗帜等),在自选图形中加文字、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填充颜色、叠放次序、自由旋转、设置图形的阴影和三维效果、多个图形的组合等。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8分钟)

第二,介绍插入艺术字: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艺术字”,讲解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如何利用艺术字工具栏改变艺术字的版式、形状、摆放以及重新填充颜色等。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7分钟)

第三,综合操作练习。完成一幅具有中国元素的图片:在一个页面上画出一个红色的菱,上面插入一个黄色的艺术字“福”,并且要求字是倒着的。给学生展示一个范例(如图2所示)。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很快完成了此操作练习,老师通过大屏幕展示几位学生的作品,并表扬很有创意的一位学生,因为这位学生不仅完成了指定内容,并且在图片周围还加了一对春联。(8分钟)

第四,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完成任务一。(13分钟)

第五,老师展示并评讲学生提交的作业(任务一)。(8分钟)

第六,介绍插入文本框: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文本框”,讲解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横排、纵排、版式、颜色与线条等。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7分钟)

第七,介绍插入图片:新建Word 2010文档,点击“插入”菜单,点击“图片或前贴画”,讲解插入图片的方法,图片可以是剪贴画,也可以来自文件,设置图片格式、版式、位置、大小、颜色等。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听讲,一边跟着做。(8分钟)

第八,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完成任务二。(给学生展示一个范例)。(15分钟)

第九,老师展示并评讲学生提交的作业(任务二)。(10分钟)

三 结束语

纵观这次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是单纯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更深层次上整合、挖掘其职业资源,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所学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内涵和外延的发散,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受职业情境,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职业性和实用性。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间相互指导、比较各自的作品,融洽了同学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职业资格性和专业应用性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现代农业的紧密结合与合作。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其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标志性的特征与突出特点,其教学内容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科学与技术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的特征是呈现教、学、做合一,边教、边学、边实践、边生产、教学和生产一体化等特征,从而使其教学组织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强调个别化教学,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结合。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倡导学生实际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相关的社会形态里学习。所以其教学方法主要有:行为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等,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于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或称为“行动导向”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师既是企业岗位能手,又是合格的教学老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同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贯穿行动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临床实习;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问题学习;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生完成必要的西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知识学习后进入关键的实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效决定了医学生能否成功的转型为医生。如何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上好实习课,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直都是临床实习教学的关注点。本课题组将现今临床中应用广泛的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联合问题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顺序分为3组,每组40人,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分别实行PACS联合PBL教学、单纯PBL教学和传统临床教学。3组学生在性别比、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均由一位非课题组教师统一带教,具有可比性。

2.分组具体方法。(1)PACS联合PBL教学教学组:教师在临床见习过程中通过电脑终端进入医院PACS系统,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患者信息,在读片之前现查询临床医生开出的电子申请单,了解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做该检查的目的,然后在专用显示屏上进行读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调节图像的大小、灰度、摆放位置、测量相关参数、做后处理等等。全方位地进行阅片,需要补充病史或者其他检查信息的,让学生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然后进行讨论、答疑。(2)单纯PBL教学组:学生对精心准备的临床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形成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患者信息的梳理,最后进行问题的解答及总结;(3)传统临床教学组:教师围绕学生,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

3.研究方法。采用台湾中山医学院PBL双向学习评价表,PACS联合PBL教学组和单纯PBL教学组每次课后均予填写,传统教学组不参与,序号1~6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序号7~10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设满分100分,详见表 1。对每一位同学在外科实习结束时予出科考,采用考教分离实施单盲,分别从标准化病人(SP)考核、病例影像分析2个方面进行考核,每个考核点各设满分50分。三项考核指标满分共计200分。

4.统计学方法。全部研究数据均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二、结果

本研究3个组参与学生共120人。所有受试者均参加评估和考试,成绩有效。

在教师对学生的PBL学习评价中,PACS联合PBL教学组在发现教案重要事实资料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优于单纯PBL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目前国内现状研究

国内传统医学教学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实习阶段传统医学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见习教学及实习教学。实习教学主要为实习生参加科室的日常工作,也包含参加科室业务学习、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虽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讲授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和充实,加入了自学、讨论、小结等多种方法, 但在临床医学实习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实习时间短(一般为2周、与理论课间隔时间长);(2)临床实践操作少;(3)思维能力培训欠缺;(4)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5)对于带教者而言,由于繁忙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6)学生仍是被动地发表意见,缺乏互动及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同时,客观层面上,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是毕业生质量最重要、最直接、最客观的反应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近两年通过率较前降低,用人单位也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医师资格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相关内容方面的教学和培训。因此,如何在临床医学实习中做好教学工作及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PACS联合PBL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方法,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它是把学习的过程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真实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目标知识蕴含在问题的构建、讨论、解决的过程之中[1,2]。在这过程之中也训练了学生多项技能,包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文献检索的技能;批判性应用信息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自主学习和教育同伴的技能等。同时,PBL教学模式也需要很好的教学资料和病例,在临床医学理论学习阶段广泛实施有困难,但进入实习阶段后,学生几乎在每个轮转科室都有很好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比如发展迅速的医学影像学,其包括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两大部分,涵盖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US)、核医学及介入等亚专业,这些都是建立在图像的基础上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可沟通理论课和见习课的桥梁课,是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备技能。因此,联合PACS的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实习阶段中是更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研究,教师不直接展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只起导向作用,强调教与学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影像学理性的认识,养成自己会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4-6],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优秀的素质,最终达到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领。

3.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在本次的研究中,从PACS联合PBL教学组和单纯PBL教学组的PBL双向学习评价表比^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两组在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熟悉网络信息或循证医学搜寻、口头表达清楚易懂等个人素质及基础方面没有差异,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客观性,但PACS联合PBL教学组的学生在教案重要事实资料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SP考核、病例影像分析成绩都比纯PBL教学组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应用新的PACS联合PBL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如果简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PACS联合PBL教学法比单纯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初步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出好成绩。同时该研究也存在相应的不足,比如样本量较少,调查的范围相对较小,评估和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通过PACS联合PBL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完善知识结构,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高等临床医学教育的新途径,培养不但具有扎实的西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知识,而且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Preeti B, Ashish A, Shriram 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 medical teaching [J]. J Clin Diagn Res, 2013, 7(12): 2896-2897.

[2] 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7):575-578.

[3] 陈 柱,马 聪,肖恩华,等.医学影像学见习应用PACS教学法与传统读片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495):86-88.

[4] 宋 段.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1):185-186.

[5] 闵卫利,赵 阳,单昌友,等.PACS影像系统与PBL、CBL教学在肿瘤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的价值[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73-676.

[6] 董婷,杨文明,汪瀚,等.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在Wilson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12-1114.

篇7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北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使得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之倾倒,今天就让老师作一回导游,循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观看颐和园的风光片,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说说观后感:看了颐和园那如诗如画的风光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读首尾段,疑中生情

1.过渡语:多美呀!作者在游赏完后也不由自主地大加赞赏,你们看!

出示首尾句:A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B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质疑: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三、整体感知,合作学习

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说说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每一段是怎样过渡衔接的?

四、欣赏美景,感受自然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想想能用哪一个字来分别概括长廊的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体会长廊的“长”“美”“奇”,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长廊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画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出示句子: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6)指导朗读:是啊!一条长廊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一条长廊就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叫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让我们一齐来回味。(齐读整段)

2.欣赏“万寿山”部分。

过渡语:走在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你们接下来看。

(1)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2)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互评朗读的效果。

(3)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有什么特点?

(板书:佛香阁排云殿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4)出示课件。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葱郁”“掩映”的意思。

(5)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大景点。(板书:雄伟壮丽)

(6)出示课件:生填空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______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_______。正前面,是_______,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_______和_______。

(7)品读:这就是万寿山,美吗?那请你们美美地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8)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自学“昆明湖”部分。

(1)小结学法。课件出示:A读中悟――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B赏生情――利用书本、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C说中练――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同学。

(2)设疑:从万寿山下来又来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画出有关词语。

(3)出示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板书:昆明湖物多景美)

(4)齐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同学。

4.总结写法。

(1)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画出过渡句)

(2)小结: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

五、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1.复述课文内容。(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大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做合一;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当人们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满足学生需要时,不难发现,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表现出两个极端,即会用手的不会用脑,会用脑的不会用手。因此,需要借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学理论,培养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毕业生的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很快适应生产建设需要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论意义

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涵义,陶行知先生在不同的论述中有不同的表述。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对“教学做合一”的系统定义是:“教的法根据学的法,学的法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1927年11月2日,他在“教学做合一”的演讲中进一步作出明确解释:“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1931年8月,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别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对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这种融教育法于生活法中的理念更加突出了以做为中心,强调了“行是知之始”的实践第一性。显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习者要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知识,肯定感性认识和直接知识的重要性,重视“劳力上劳心”、“动手的基础上动脑”。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意义丰富而深刻,是实践性教学思想、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创造性教学思想的基础。首先,“做”是“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与“学”均以“做”为基础。尤其是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高职学生而言,实践是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饶有兴致地学习知识,才能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真实意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凸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人的主体性。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支配自我、发挥自我,使他们的主体性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次,“教学做合一”强调用思想指导实践行动,是思想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的创造性教学。教与学在“做”上进行,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并且能通过实践对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验证、怀疑和否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动手能力,又可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做合一”对高职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指导

“教学做合一”的落脚点在“做”,重视通过“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发展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特征有巨大差别的高职生而言,获得表现的机会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实现了真正的自我支配,自我能动性得以充分挖掘,从而可以发挥其主体性。要使学生在接受复杂事物和知识的同时,提高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正确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多用眼看——做之前提首先是课前预习,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查阅网上资料和其他报刊书籍等。课前预习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效率地接受消化新知识,并能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参与讨论,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针对某个理论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另一种是与课堂教学没有常规联系,但可以通过预习获得丰富视野、拓宽知识面的资料,获得同位、同类型的知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内容。譬如,在讲催化剂MnO2的性质时,先让学生预习MnO2可以催化哪些化学反应的进行,试着查阅其他的催化剂名称和催化的化学反应,然后总结催化剂的性质,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这不仅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其次是实验、实训课堂中的观察,这是自觉性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高职院校开设的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在学生的成绩考核中也很重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认真自觉地观察,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获得感性认识。一是要注意观察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看清楚实验细节,尤其是安全系数较低的实验;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概括;三是要质疑、反思、分析实验结果,透过表象认识本质,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做电路实验时,电线反接、错接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该结果如何解释,电灯未亮的原因有哪些等。

多用脑思考——做之提升“教学做合一”不提倡盲目行动,而是强调思考之后进行的创造性行动。只有大胆思考、大胆质疑,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现成的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分析比较小组成员提出的观点,自己可以提出补充或质疑。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考,既要联系原有知识,又要涉及新知识,将易混淆的知识在无意识中找出来,通过讨论争辩,使新旧知识构成新体系,掌握它们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使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涵义。这样做还有助于学生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训练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其次要主动提问,既问自己,又问他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高职学生要克服惰性心理,善于提出问题,而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潜能,自主提问,然后利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多种解决方案和可行性检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出更多疑问,形成良性循环。

多用手做——教学之归宿“教学做合一”重视“做”,强调“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即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是否成功,用实践深化理论学习。首先,高职生在实训实验课堂中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认真做演示型、验证型和创造型实验。这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是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基础操作,只有理解掌握了这些实验原理和步骤,熟练地做出最准确的实验结果,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其次,高职生在实习期间要主动参与其所在单位的项目和课题研究,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地思维和实践,将主体性发挥到极致。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主走入社会、观察和了解社会,在社区中做相关实践,同时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期望,为以后融入社会真正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譬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带着测量工具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做课题研究。

“教学做合一”对高职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指导

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高职教师不仅要本着“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的态度,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倾向,了解他们的个性,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实现高职教学中的“五个结合”,还要改变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为主。此外,高职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职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实现高职教学“五个结合”一是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的专业性、实践性学习造成了障碍,而非课堂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教学场所多样、教学形式灵活及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特点弥补前者的不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被咨询者,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是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的,借助于有效的教学设备参与的,从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环境、素质培养四方面着手的全程式实践教学,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一对应,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指导者”,在全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三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高职教育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点,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用讲授与探究相结合的双边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枯燥单调,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极低,而利用便捷、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给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提供可能,还可形成完善的实训内容资源库,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在实训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判断学生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是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五是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氛围相结合。在高职教学中,教学组织贴近岗位,有企业的味道;教学评价贴近职业资格鉴定,有职业培训的味道;教师作为“企业”的“领导”,要监督“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有仿真的味道。

实现高职教师角色转变首先,教师要由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动手能力也较差。随着“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理念的提出,教师要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贯彻“教学做合一”思想,参与到学生中去,给学生以主动的、有启发性的点拨、指导和鼓励,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其次,教师也要由教学方法的“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学生不能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高职教师也要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实践中研究教学方法,并从实践中研究学习者的思维,从而发现更好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模仿应用逐渐发展到将各种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再次,教师要由教学课堂中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联系密切,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中的每个人,尤其是被称为“教育资源核心”的教师,都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的大潮中,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操培训,才能紧跟时代和科技的潮流,熟练操作先进的设备,了解市场目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动力和支持,真正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的科技、工艺,联系实际需要,饶有兴趣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按一标准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教学法具有正向的相互依赖性,个人表现会影响到小组表现,充分体现人际沟通技能,面对面的互动性等特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地因地制宜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合作学习式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运用此种方法的教师,要结合自已的工作实际和特点,恰当运用。①分配任务,教师对全班进行引导教学,说明教学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②进行分组,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应采取异质性的分组,包括学习能力、先备知识、动机等,甚至应考虑性别的差异。③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④小组报告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⑤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这也是合作学习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对于个别学生的表扬,可以根据其进步情况或特殊表现等具体说明。

二、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教学要求

(一)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只顾自己思考,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观察发现有三类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他们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想参加都力不从心,于是干脆置身事外,久而久之就变的厌学。另一种是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和同学交流,习惯于独自琢磨,喜欢独处,更不善于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却往往保持缄默。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不乐于参与集体活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学习的机会。平时哪怕他们有丁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就要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后经常谈心教育,课堂上积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他们逐渐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当然,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二)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教学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务必要更新观念,真正领会“小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话题的设计者和活动的指导者。小组活动不能只留于形式,走过场。比如有时由于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旦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让许多本来准备很好的学生感到失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自己一定要少讲、精讲,并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三)不断学习,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注意吸收,合理运用。①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分配是否得当,是学生合作是否成功的基础。比如每次的小组活动都是同位或前后位交流,难免会缺乏新意,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注意使学生有信息差,要根据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均衡分配。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比如可以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要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教师对于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时间多少都要了如指掌。而且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②选择适当合作课题的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与合作课题选择密切相关。比如选择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趣味性、可行性与探究性,让学生有话要说并有话可说。切忌话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比如初中学生对模仿购物、打电话类等活动比较感兴趣,而高中生就会觉得其过于简单。因此话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另外,选择的话题还要具有开放性,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维。③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和引导的技能。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要及时发现那些语言基础差或缺乏自信而跟不上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从已学的知识中寻求解决交际问题所需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比如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如果不学习,知识不更新,就会落后于时代。设想自己都不会表达,如何能去指导学生。

(四)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只有合作过程,而没有反思与评价同样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表现。评价还可以是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合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目标和活动的设计,以便做出及时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在评价时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具有鼓励作用,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样。比如: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和常见方式

(1)小组的划分

划分小组方法较多,一般可按下面

方法进行划分:依特质划分,依任务难易度划分,依学生兴趣划分,随机抽签划分等。

教师也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例如:①在同一节课中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与异质或同质伙伴所进行的合作学习经历。②将分组方式化归为“长期性、周期性、暂时性”三种。③课内和课外不同或者相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常见的方式

①小组分工。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讲授新内容,并对练习作业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练习,然后对所学材料进行测评,测评需要独立完成,练习由教师当堂批改,并将个人得分转化为小组得分。每个学生对于小组做出的分数贡献,是由该生此次测验分数超过自己过去测验平均分数的部分决定。这种评分方法在于鼓励每个学生都提高成绩,以使整个小组获得奖励,尤其防止那些所谓的“差生”被排斥在小组之外。学生受到肯定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学业的成功,任何人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争取进步。

②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对某一单元做出初步的讲解,然后将作业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互相提出问题,直到每个人都掌握为止。之后,展开竞赛;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其成员从各个学习小组中挑选,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前一次竞赛或者竞赛成绩最高的3名学生安排在1号桌,积分次之的三位安排在2号桌,以此类推。每张竞赛桌上的优胜者均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就是说,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均有机会取得成功,并为其所在小组做出贡献。参加游戏的学生在竞赛中的所得分数转化为团体总分,并由此来决定小组的优胜名次。

③小组调查。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由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学习课题,再由小组将子课题分解到每个学生身上,小组成员要通过合作成功地收集资料,制作卡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准备向全班汇报或呈现学习结果;汇报方式要采用短文、演示、实验、展览、小测验、竞赛等生动有趣的方式,以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与好奇,最后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就各小组对全班的贡献做出评价。此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④切块拼接。此法有两种模式,其一是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将一项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之后,将在不同小组中担负同一部分工作的同学集中起来,组成若干个“专家组”,对所承担的共同部分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全部掌握;然后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把所掌握的内容分给同组其他同学,由此,而实现对整个学习任务的全面掌握。一部分内容学完后进行测验,验证每个人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成绩单独计分,小组间不进行比较。其二是先要求全体学生了解学任务,但他要解决的仍然是从整体中分解出来的子任务,保证学生既有整体把握又精于局部,之后,利用“小组分工”的计分方法,将分数归组,鼓励小组间的竞争,强调个人不断超越自我极限。

篇10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小学合唱要选择相应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

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美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音响效果,体验音乐所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投入合唱作品情境中。

四、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

人的声音先天有别,只有顺应它去训练,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否则会损伤嗓音。在合唱教学中简单地把全部男声划分为低声部,全部女生划分为高声部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唱低音较易的为低声部,位置较高的为高声部,胸腔共鸣好的多为低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年龄较大的则放在外声部。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声部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增强外声部,最好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

五、对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