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20:1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栽培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芹菜适应性强,可以排开种植,多茬栽培,是春、秋、冬季栽培实现周年生产供应的重要蔬菜,产量也很高。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技术
1.1 茬口安排
芹菜属于较耐寒性蔬菜,要求较冷凉、湿润的环境。
1.2 育苗
1.2.1育苗土消毒
实行产业化免疫化育苗,建议穴盘育苗。于播前21d用40%甲醛100倍液喷施于苗床土中,用量为40mL/m2,具体用量视土壤墒情而定。用塑料薄膜覆盖5d,除去覆盖后14d,待药充分挥发后可播种。或用15%土菌威5000倍液,按2L/m2喷施,用塑料薄膜覆盖2d,即可播种。
1.2.2营养土配制
将腐熟的马粪1份、腐熟的猪粪等农家肥1份和消毒苗土1份,混匀过筛备用。
1.2.3播种床和穴盘准备
选择地势高、易排水的地方,做播种床,畦宽1.0~1.2m,长6~10m,埂高10~15cm,畦面铺10cm厚的营养土备用。需育苗床面积750m2/hm2。如用穴盘育苗,则用126孔的塑料穴盘,装入体积比例2:1的草炭与蛭石配合的基质备用。
1.3 种子选择
选择籽粒饱满、纯度好、发芽率高、发芽势强、耐低温、耐弱光并抗病能力强的种子。
1.4 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用清水洗干净,再用48℃热水浸种30min,不断搅拌并保持温度。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5~10min,再用常温清水浸泡24h,出水后洗几遍,边洗边用手轻轻揉搓,搓开表皮,直到手感种子散落时为止。摊开晾至老路 子表面半干时,拌入种子体积5倍的细沙,装入清洁的盆中,盖塑料薄膜,在18~20℃下催芽。每天翻动1~2次,以增加通气并让种子见光。同时,每天用冷凉的清水洗5~7次,当80%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1.5 播种
建好苗床,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播种前将畦床拍平,然后浇足底墒水,待水全渗后播种,每70m2苗床撒播种子100~150g。由于种子细小可拌细沙,然后覆3~4mm的营养土,因种子顶土力弱,覆土不能过厚,播种后覆1层地膜,要注意管理,以免伤苗。高温期间育苗的大棚上要用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和大量雨水进入苗床,及时覆盖遮阳网。
1.6 定植
定植前6~7d要进行幼苗锻炼,逐渐去掉遮阳网。移栽前7d施1次送嫁肥,施硫酸铵或尿素10~15kg,在定植前1d浇水,以利于起苗,实行带土移栽,一般穴栽,可栽2~4株,要分级移栽、宜在晴天16:00后移栽。定植深度以不露根、不埋住心叶为准,栽后立即浇定根水,以利活棵。
1.7 田间管理
1.7.1苗期管理
芹菜虽然根系发达,但分布较浅,耐旱性较差,必须小水勤浇,保持畦面湿润,当幼苗1~2片真叶时,浇水后应向畦面撒1层细土,将露出地面的苗根盖住,每次浇水应在早晚进行(高温季节),气温低时要在中午浇水。
1.7.2肥水管理与生长调节
施肥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80%左右。施腐熟有机肥60~75t/hm2,兼施叶菜类用复混肥1.5~1.8 t/hm2。实心芹根系浅,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此外,适时喷施生长调节剂。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采收前30d和15d左右对叶面各喷施1次赤霉毒,浓度为10mg/kg,并结合水肥。在遇到干旱、低温、弱光或短日照等环境条件不利于生长时,喷施赤霉素往往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1.7.3追肥
勤施薄施追肥,株高15cm时第1次追肥,追施豆饼150g/m2、尿素25g/m2。定植后40d,芹菜生长加快,再追肥2~3次,追施豆饼4kg/m2、硫酸铵40g/m2、硫酸钾7g/m2。同时可施二氧化碳肥。
1.7.4温度管理
芹菜叶丛生长期受低温影响,植株易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当旬平均气温低于13℃时,或秋栽于11月上旬以后,需大、小棚进行覆盖保温,春栽随栽随盖,从而提高栽培产量与品质。利用赤霉素处理后的植株虽然生长迅速,但极易冻害。因此,当气温低于-5℃时,除了大棚加小棚覆盖外,小棚外还需加草帘覆盖,或盖1层遮阳网、旧薄膜、纺布等于植株表面。至芹菜成熟采收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西芹应植在大棚内。芹菜性喜冷凉,不耐高温,在高温下易出现烂心现象,品质变劣,春栽芹菜,凡大、中棚栽培的到5月中旬加盖遮阳网,在高温来临之前即6月上旬及时上市。
2 病虫害防治
病毒病防治上,发病初期用0.1%高锰酸钾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人满为患,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等喷雾。芹菜斑点病防治上,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芹菜斑枯病防治上,可用75%百菌清呆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炭特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交替喷雾,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左右喷雾1次。蚜虫可用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湿室白粉虱,可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对成虫、卵和幼虫均有效果),或21%灭杀毙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篇2
关键词 枸杞;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92-01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为茄科枸杞属多年生小灌木,枝繁叶茂,花期长,入秋后有缀满枝头的红果,是极好的园林绿化树,也是传统的珍贵保健及药用树种,果实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1]。又是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它不仅滋阴益阳、延年益郏还是体弱气虚、劳累过度、精血亏损以及年老体衰者的补益佳品。由于其显著的药用、保健价值,枸杞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不仅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这给枸杞发展带来了机遇。现总结枸杞栽培管理技术,以提高枸杞种植水平,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1 建园
1.1 园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排灌方便、土层较深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地块为宜。
1.2 整地
整地时间以秋季为宜。深翻后,整细耙平,做畦,划行定点挖穴,定植穴规格为30 cm×40 cm。
1.3 定植
一般株行距为1.5 m×2.0 m,土质肥沃地可按2.0 m×3.0 m定植。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苗木发芽前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秋季栽植在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2]。
2 土肥水管理
2.1 中耕除草
为了增强土壤通气性,防止板结和杂草滋生,应及时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从而为枸杞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分别在5月、6月、8月灌水后各进行1次。
2.2 灌水
配合春季追肥全园集中浇1次透水,6月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水,如发生伏旱,则必须进行1次透灌。7―8月雨季一般可不浇或少浇水,落叶封冻前灌最后一次透水。
2.3 施肥
2.3.1 肥料种类。追肥种类以果树专用速效肥(即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同时根据枸杞的不同生长期需肥特点兼施以单一氮、磷、钾为主要元素成分的速效化肥[3]。
2.3.2 施肥时间和肥料用量。在4月初枸杞新枝叶生长和老枝花蕾形成前期进行第1次以补施氮肥为主的追肥,施肥量为尿素50 g/株+复合肥30 g/株;第2次追肥在6月初至7 月底大量新枝生长、花蕾形成和开花结果高峰期进行,追施复合速效肥 100 g/株,补充全面营养;第3次在9月初,枸杞仍然开花结果,为促进秋果发育和根系生长,追施尿素50 g/株+氯化钾20 g/株(或直接施复合肥60~80 g/株)。
2.3.3 追肥方法。采用根部沟施和叶面喷施2种方法。一是根部沟施。即沿枸杞栽植行两侧各20 cm处开沟,沟深10~15 cm,将单元素化肥或复合肥混匀施入,沟内灌水后覆土。提倡施肥必浇水、浇水必施肥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法,提高肥效,节约成本。二是叶面喷肥。在7月枸杞盛花及春果膨大期进行,用尿素或磷酸二氢钾配成0.3%的溶液喷施枝叶。也可直接将复合肥配成0.5%的水溶液喷洒树冠。喷肥时间选在阴天或早晨[4-5]。
3 整形修剪
幼树定植当年,在距地面高50 cm处定干,每个枝上留芽4~5个,第2、3年再对侧枝和延长枝在20 cm左右短截、掐梢,以促进枝条发育,保证树体透风透光良好。修枝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剪去过密枝条,使株丛内有骨干枝10~15个,保证其光照条件良好;二是剪去基生枝全长的1/3~1/2,将其培养成骨干枝,然后依据生长势的强弱对骨干枝上的延长枝和新梢顶端去芽3~5个;三是将基部的芽抹去,但留作更新的芽保留;四是及早除去有虫害、受伤或太弱的枝条,同时留新枝补充。
4 病虫害防治
枸杞主要病虫害有黑果病、根腐病、枸杞蚜虫、木虱、锈螨等,应以统防统治为主,交叉用药,安全间隔期为5~7 d。具体防治措施如下:3月下旬用29%果园清500倍液或5 °Bé石硫合剂喷雾进行芽前封闭,杀死越冬害虫的成虫、幼虫、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用20%螨死净 2 000倍液或哒螨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木虱、锈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用硫悬浮剂150倍液喷雾防治瘿螨、锈病。当发生黑果病或枯萎病时可用春雷霉素400倍液防治。
5 采收与制干
5.1 采收
6月下旬至7月,果实呈现鲜红色泽且质地变软时,第1批果实即已达到采收标准,此后采果工作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批秋果采尽。一般每隔5~7 d采果1次,过早或过迟采果,都会使干果色泽不红,从而影响质量,忌在有晨露或雨水未干时采,以免在制干(日晒)时引起霉烂。
5.2 制干
采后可用晒干或烘干2种方法。晒干法:在鲜果中加入0.5%的碱面,拌匀,停放30 min,再摊在果栈上晾晒。采回的鲜果在前1~2 d忌曝晒,忌手翻动。烘干法:三阶段烘,第一阶段温度在40~45 ℃之间,历时1.0~1.5 d,至果实出现部分收缩;第二阶段温度在45~50 ℃之间,历时1.5~2.0 d,至果实全部呈现收缩皱纹,呈半干状;第三阶段温度可在50~55 ℃之间,历时1 d左右,烘至干燥,干燥后要进行脱柄。
6 参考文献
[1] 韩多红,朱杰,王向东,等.盐碱地中宁枸杞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2(2):33-35.
[2] 雒维萍,芦广元,祁贵明.格尔木枸杞作物气象条件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67-3469.
[3] 张振国,安巍.枸杞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3):46.
篇3
茄子喜温怕冷,遇霜冻即死,适温是22℃~30℃。低于20℃时,就会妨碍授粉和果实的生长,低于15℃,生长迟缓、落花以致果实生长停止。低于11℃,生理失调,停止生长。但高于35℃时,植株生长弱,结果少,品质降低。因此,露地栽培茄子要在保护地育苗,晚霜过后栽植,霜前收完。保护地栽培温度要比黄瓜、番茄、辣椒高。茄子苗适宜高温,苗期长(70~85天),生长慢,应注意提高苗床的温度。茄子育苗中易发生猝倒,应当用药土下铺上盖。
2 茄子的整地与定植
茄子对定植地要求高。适于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地势高燥、保水保肥力强、微酸到微碱性的壤土或沙壤土地栽培。在干旱或瘠薄的土壤上,果小,皮厚肉硬,易落花。土壤积水,则有碍生长,易引起病害。茄子忌连作。要求基肥要充足,一亩应施优质混合肥4吨以上,结合打垄集中使用。应在日平均温度高于15℃,晚霜已过的5月下旬定植。茄子喜光,植株开展,叶片肥大,要合理密植,使植株有充分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一般为行距1.5~2尺,株距1.2~1.5尺。大圆茄类植株高大,采用较大的行株距,卵茄类早熟,植株矮小,可用较小的行株距,长茄类居中。
3 茄子的田间管理
茄子在现蕾后开始杈状分枝,以后每隔2~3片叶出现一花,分枝一次,因此,茄子的结果有一定规律,以果实出现的先后次序,群众分别称之根茄、对茄、四面斗、八面风、满天星。栽培可根据果实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管理。根茄现蕾期是植株成龄生长开始期,营养生长占优势。此时为定植适期。定植后,勤中耕,提高地温,促进发根缓苗。缓苗后开始生长时,浇缓苗水,浇后中耕培土保墒,进行“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根茄坐果以后,植株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养分主要供给果实发育。此时要适时追肥灌水,灌水后中耕培垄,以保证茎叶持续生长,促进果实迅速发育,防止出现“僵果”、“坠秧”。在对茄、坐果期也应追肥灌水。生殖生长量大增,茎叶生长显著减弱,这时应通过施肥、浇水、适时采果等措施,调节和控制果实发育与茎叶生长间的养分分配关系,否则,植株早衰,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篇4
[关键词]: 乌桕;栽培;管理
[引言]:乌桕别名木蜡树、蜡子树,是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喜光,耐旱, 也耐短期的积水;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P H是5-8的各种土壤之上都可以进行栽培。乌桕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木本油料树种。乌桕的树冠整齐,叶色秀丽,在入了秋之后它的红艳美观是不亚于丹枫的; 在冬天白色的种子是簇生枝头,且经久不落, 非常的很美观。近些年来,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乌桕凭借其比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越来越受到重视。
1、繁育
1.1采种
乌桕种子的采集是在十一月份的中下旬的时候,在果实露白的时候进行采种。要选择十五到三十年生的健壮的母树来进行采种,要求结实要多、种粒大、种仁要饱满、蜡皮厚,千粒重是在二百五是克左右是最好的。对于采种的方法是以短截十五到二十厘米结果枝的方法是比较的好的。对于采下的种子是需要晒一到二天再进行贮藏,贮藏的过程之中是要防止发热与鼠害的。
1.2育苗
1.2.1圃地选择
进行育苗的地方应该是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与阳光充足的地方。
1.2.2整地作床
在入冬了之前要进行深翻土壤,结合整地要用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要施入已经充分的腐熟的农家肥料作基肥,进行整地作床,床的高度是十五到二十厘米,宽度是一点二米。
1.2.3种子的处理
乌桕的种子之外是被蜡质层的,所以会吸水发芽困难,在播了之前是要进行脱脂的处理。用草木灰或者是食用碱进行揉搓种子,接着把揉搓之后的种子放入到温水之进行清洗干净了。在播了之前要用高锰酸钾进行浸种来消毒,对于春播是要进行催芽处理的。
1.2.4播种
播种的方式是采用条播的方法,它的行距是四十厘米左右,每 667m2播种的量是八千克到十千克。覆土的厚度是种子的直径的二到三倍。对于播种的时间是选择冬播或者是春播都是可以得,在冬播(是11 ~ 12 月份的时候)进行采种了之后就可以进行了,在次春的四月份的中下旬的时候进行出苗;在一般的情况之下用春播(是在2~3月份的时候)来进行播种,在播种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候可以全部的出苗。在幼苗出土了之后,进行间苗 二到三次。最后的一次是按照株距是十五厘米左右来进行定苗。在苗木进入了速生的阶段之后,要及时的除草、松土与施肥。五到七月份的时候追肥一到二次,每次每 667m2施加农家肥 700 kg 或者是硫酸铵等化肥十千克左右,磷肥以及钾肥要增施,目的是促进苗木的木质化,以防止冻害。在培育园林绿化用苗的时候是用实生苗。经济林用苗是采用嫁接苗的,苗木的地径是一厘米以上,就可以进行嫁接。
1.3嫁接
嫁接的时间是以树液开始流动了但是芽还尚未萌动的时候是好的,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在二月份的中下旬的时候进行。嫁接的天气,是以阴天的时候为好的,忌雨天与大风干燥的晴天进行嫁接。小苗的嫁接是以切腹接比较的好,它的优点是砧木的切口夹力是大的,无须严格的进行绑缚包扎的,在嫁接了之后苗木生长得直立。在嫁接了之后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度,在抽梢了之后要把一个粗壮的新梢选留下来,其余的萌条要全部的抹除
2、栽植
栽植是要选海拔是六百米以下的平地、丘陵或者是缓坡山地的中下部以及向阳背风的南坡作造林地。是带垦整地的,它的带宽是两米,挖大穴,穴的规格是1m×1m×0.7m。进行栽植的密度因为经营的方式以及目的而决定。一般的情况之下纯林经营的密度是450株/hm2,桕农间作林或者是桕的混交林是225株/hm2,农田或者是沿海的防护林是600株/hm2。
3、抚育管理
3.1土壤管理
桕农间作林或者桕茶混交林常常是以耕代抚的。纯林常常用“冬挖、伏天铲、春施肥”这些抚育的措施,就是在冬天深挖土壤三十厘米并且把施用有机肥结合了,目的是改良土壤的结构与营养的状况,以促进根系的更新。春天在春梢进行萌发之前或者是初期的四到五月施入速效肥,目的是促进春梢的生长与花序的形成。在进入了种子的发育期(也就是7月份以后)应该增施磷以及钾肥。果实在肥大期的时候,也就是是在七月份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铲山、除草以及松土,目的是减少地表的蒸发,把土壤水分的消耗降低了,目的是保证果实的肥大生长。
3.2树体管理
对于幼树的整形主要是注重矮化丰产的树形的培养。可以用截干、抹芽以及修剪的方式,让主干呈现出自然开心形的,控制住树高的生长、二到三级分枝的数量与伸展的方向,是形成以圆头形的树冠为好的。成年树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是不进行专门的修剪的。可以结合果实进行采摘的时候,把结果枝短截了,同时把重叠枝、下垂枝、枯枝与病虫弱枝剪除了。
4、采收
乌桕的果实大多数是在十月份的下旬到十一月份的下旬的时候会成熟。它的成熟的特征: 果壳会脱落, 会露出洁白的种子。在果壳脱落的时候就是采收期的时候。在采收的时候应该把果穗连同结果的枝的上部一起剪下来, 仅仅留下果枝的基部的一段作为明年的结果的母枝, 既可以保证每个的结果的母枝在来年能够发出一定的数量的结果枝, 又不会让结果枝生长得过旺或者是过弱, 让每个结果枝都是能够正常的结果。乌桕的结果枝是以长势中庸以及组织是充实的结果是最好的; 生长得太旺的话是容易生“夏枝”的, 结果不多而且发育的是不良的 ; 而生长得太弱的话则结果得少, 并且容易落果。在进行采收的时候截枝的强度应该根据它的树龄、树势、树冠的部位以及结果枝的不同的粗度, 来掌握弱枝的强剪、幼壮树的弱剪、老弱树的强剪、树冠的的强剪、下部以及内部进行强剪的原则来进行。对于不结果的成年树, 对它的枝条也是应该适当的修剪,目的是促进它的结果。
5、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乌桕的病害是少见的,比较的严重的虫害有乌桕毛虫、蚜虫与乌桕卷叶蛾。乌桕毛虫会对树叶以及嫩枝进行危害。树叶是乌桕卷叶蛾主要为害的部位,会让树叶卷曲。可以用人工进行捕捉幼虫或者是摘茧,用灯光诱杀或者是用25%的滴滴涕乳剂200-300倍液进行杀灭二到三龄的幼虫。在冬天结合深翻的土壤与修剪把越冬的虫卵消灭了。
篇5
关键词 萝卜苗;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91-01
1 种苗保管
接到种苗后,在萝卜本田附近或园田地挖2块约一锹深的平土坑(大小应根据种苗数量而定),将种苗父母本分开放置,根部向下整齐码放,禁止上摞,喷少量水,用玉米秆或稻草等盖上,防止上热。要求始终保持新鲜。
2 制种地块的选择
制种田要选择背风向阳、有充足水源、涝能排、旱能灌、土壤肥沃、通透性好、中性或微酸性、耕作层在40 cm以上的地块,并且坡度不宜太大[1]。
3 定植
3.1 施肥整地
春季化冻后,尽快及早整地。清除上年残留地膜、茬子、杂草等。把原垄破开或原垄沟深耕25 cm以上的深度。施入农家肥30 m3/hm2(施用腐熟细质松散的猪、鸡、羊粪作基肥最适宜,牛粪易生大量蛴螬,又是迟效性肥料,故不提倡使用)、生石灰750 kg/hm2、45%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50 kg/hm2、五氯硝基苯30 kg/hm2、甲拌磷或辛硫磷30 kg/hm2等。1 kg硼砂(把五氯硝基苯、硼砂和甲拌磷拌4~5 kg土撒施),施入后合垄,趟2次,轻打顶耙,将大土块和玉米茬碎片挠入垄沟,保持土壤水分。
3.2 定植
将攫头顶部固定一铁丝(起到米尺的作用)刨埯或采用其他方法固定等距株距。具体方法如下:①一定要按要求株距刨埯。②刨埯深度要根据种苗根的长短,避免根部接触化肥或未腐熟的农家肥而烧苗。③2∶1定植(即二垄母本、一垄父本),整个地块两边行都是父本为宜,或根据垄数及苗数调整边行定植父本或母本。④一般先栽母本,后栽父本,绝对不允许一垄当中父母本混栽。母本、父本往苗埯里放苗时,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放苗。⑤一般行距按原来垄的宽度不再改动,株距应根据下发的苗数确定,本着薄地宜密、肥地宜稀的原则,合理栽培[2]。在实际栽培中,理论计算株距往往栽不够数,一是因为每垄顶头一般多栽几棵;二是因为每个地块没有精确核量面积;三是因为行距不规则,往往实际面积大于理论面积。应根据具体品种栽培密度来确定。母本2.7万株/hm2,父本1.8万株/hm2,2∶1定植(即二垄母本,一垄父本)。
定植时注意事项如下:第一,在地里放苗和在苗埯里栽苗,一定要注意一次性不要拿太多苗,不能让种苗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用口袋或其他东西遮盖住筐里的苗,以防止萎蔫。栽苗时,将苗摆在埯一侧,并稍带土压根,以防浇水时漂苗,浇水在埯的另一侧,覆土时一定将小萝卜的肩用土埋严,不露根,不压苗,覆土的同时把苗扶正,尽可能不蜷根,浇足底水,浇水量依墒情来定,一般每埯浇1.5~2.5 kg水为宜[3]。第二,栽时小萝卜肩膀要与封埯后的垄平面相平或稍低1~2 cm,不压心,不露心。第三,一次摆苗不能太远,摆苗后立即浇水和覆土,随即覆盖地膜,将苗覆盖在膜下,严防风吹日晒使苗萎蔫,导致成活率下降,田间缺苗、断条,影响产量。要把握放苗、浇水、封埯、覆膜环节,尽可能把水分留在地膜下。栽完后,要检查地膜,凡是地膜有破损的地方用土块或石块压紧,防止被风吹开。第四,栽苗时,将母本个别小苗挑出,单独栽到一起,父本大小苗均匀栽培。封埯时,一是用土把苗根压紧,让水、土、苗根部充分结合;二是绝对不能压苗心,让土埋住根部即可;三是苗窝不能深,苗根的肩膀与垄面基本平行即可[4]。覆地膜时,将地膜两侧用土压住、压紧,然后把两垄中间的地膜用土顺垄压实,让整个地膜紧贴地表土,既能有效防草、压草,把草消灭在幼苗当中,又能防风吹开地膜。拽地膜时,用直一点的细木棍穿过地膜纸筒,然后把木棍两头系上绳子,可方便快捷地拽动地膜。有条件的,可使用覆膜机。
4 放风、引苗
缓苗后,在心叶发出,顶实地膜,或用手触摸苗心,感觉硬实时,在苗心正中用木棍或手指挑出鸡蛋大小的洞,待苗适应3~5 d,即可引苗封埯,引苗用二拇指在苗叶下,勾住叶片围绕苗心轻轻转1周,顺势把苗叶带出地膜外,但要防止根部松动,用一只手轻捂住苗叶一侧,另一只手拿小铲取土封地膜,捂苗手外压后移另侧捂苗和取土封膜,同时将露萝卜肩膀的用土盖严,切记不可压苗心。放风引苗视天气情况而定。
引苗封埯时,一要用土把苗埯封实不压心,又要防止地膜接触种苗根部。在引苗等田间作业时,由于早春天气寒冷,温度往往在0 ℃以下,叶片处于冷冻状态,所以这时千万不要用手触碰萝卜苗,冷冻缓解后再接触苗,以防烫伤破坏萝卜细胞组织结构。在引苗时,注意观察父、母本的长势、天气状况、地力状态、时间早晚等因素[5]。
5 参考文献
[1] 黄荣浩,谢清传.优质萝卜苗的栽培与加工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6):42-43.
[2] 张晓舟,刘亚非,张永军.萝卜苗无土栽培技术[J].农牧产品开发,1999(10):26-27.
[3] 邹云锋.萝卜苗无土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1(2):20-21.
篇6
摘要:灰树花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介绍了灰树花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原料的营养要求,生长环境条件的温湿度、ph控制,以及配料、灭菌、接种、发菌等操作步骤,重点介绍了灰树花仿野生出菇管理方式,该方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关键词:灰树花;出菇管理;栽培技术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又名千佛菌、贝叶多孔菌、莲花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不仅味道鲜美、嫩脆,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日本被视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多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等[1,2]。此外,它还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树花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种植,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灰树花(图1)子实体肉质,有柄,多分支,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重叠成丛,最宽可达40~60 cm。菌盖直径2~7 cm,灰色至淡褐色,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色,厚2~7 mm。生于栎树或其他阔叶树木桩周围,造成白色腐朽。
2 生长发育条件
2.1 营养要求与栽培原料
2.1.1 营养要求
2.1.1.1 c源:对葡萄糖利用最好,果糖较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糖类也能被分解利用。
2.1.1.2 n源:对蛋白胨、玉米浆、黄豆饼粉等有机氮利用最好,不能利用硝态氮。
2.1.1.3 矿质元素:需要大量元素k、na、ca、mg、p、s等,微量元素fe、zn、cu、mn、mo等。
2.1.1.4 生长素类:维生素b1为必要物质,另外,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使用最多。
2.1.2 栽培原料
木屑(最好是栗子树的木屑)、禾谷类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纸浆渣、葵花籽壳、油菜籽壳、大豆秸秆、葵花盘、花生壳等,凡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生产灰树花的培养料。
2.2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2.1 温度
菌丝在6~37 ℃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1~27 ℃,42 ℃以上菌丝开始死亡。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27 ℃,最适温度为18~22 ℃ 。
2.2.2 水分
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100 kg干料加100~120 kg水)。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3%。
2.2.3 空气
灰树花菌丝体对氧气的要求与平菇相似,在子实体形成时需要大量氧气,应加强通风。灰树花子实体对co2敏感,co2浓度过高时子实体生长迟缓,不分化,并易造成杂菌污染。
2.2.4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辅以50 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分化发育期要求200~500 lx的光照,光照能使子实体颜色变深。灰树花子实体具有向光性。
2.2.5 ph
灰树花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4~7.5,最适ph为4.4~4.9。子实体生长阶段ph以4.0为宜。
3 栽培场地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远离垃圾堆、禽畜养殖场以及油漆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的区域,以果树林下空地最为理想。
4 配料、装袋、灭菌
栽培料配方可因地制宜确定,尽量选用当地的原材料。
4.1 配料
4.1.1 配方一
阔叶树木屑(或棉籽壳)80% 、麦麸18% 、蔗糖1%、石膏粉1%。
4.1.2 配方二
栗木屑45%、棉籽壳45%、麦麸8%、蔗糖1%、石膏粉1%。
4.1.3 配方三
阔叶树木屑26%、玉米芯50%、麸皮20%、黄豆粉3%、石灰粉1%。
4.2 装袋
采用袋式栽培,将培养料配好后装袋,用皮筋或绳将袋口扎紧,装料松紧适度。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规格为20 cm×33 cm,厚度0.05~0.06 cm。
4.3 灭菌
熟料栽培是指用经过常压或高压灭菌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夏季杂菌密度大,繁殖率高,需要将栽培料全部灭菌。
4.3.1 高压蒸汽灭菌
在0.14 mpa、127 ℃的条件下保持2 h。
4.3.2 常压灭菌
在100 ℃的条件下保持10~12 h。
5 接种、发菌
5.1 接种
当菌袋温度降至25~30 ℃时开始播种,用手将栽培种掰成直径约1.0~1.5 cm的小块,菌种量为5%~10%,在袋的一头播种。要求接种室内彻底消毒灭菌,接种时一锅消毒的菌棒一次性完成,接种动作要迅速,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菌袋产生微孔,有微孔的要用胶带迅速粘好[3]。
5.2 发菌
是指接种后菌丝在培养料中定植、生长、繁殖的过程。将菌袋码放在培养室内,可码放6~8层,每3~5 d翻堆1次。当接种端菌丝体封严料面后,应立即在长满菌丝的地方打孔通气,以利菌丝快速生长。发菌期要求避光,前期温度22~26 ℃,中后期温度21~25 ℃,空气湿度65%~70%,一般25~30 d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再后熟7~10 d,35~40 d时开始育菇。
6 出菇管理(仿野生栽培)
使用木屑作培养基的栽培菌袋,在菌丝满袋后脱去塑料袋,将菌棒整齐排列在事先挖好的畦内,菌棒间留适当间隙,在菌棒缝隙间及周围填土,并在表面覆土1.5~2 cm厚。该覆土栽培形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6.1 覆土出菇
发满菌后,将料袋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畦内,准备进入出菇管理。一般畦宽60~80 cm,长度随栽培地点和栽培量而定,深度40~45 cm(菌棒覆土后距地面有20 cm的空间),在畦底撒石灰粉灭菌、防虫。
6.2 架设小拱棚
用沙土覆土1.5~2 cm后浇1次大水,然后做小拱棚,棚膜朝北或东北,向阳处用草帘盖住,起到降温的作用。
6.3 子实体生长发育与管理
出菇期保持温度在18~25 ℃。原基没有出土前,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以促进菌丝后熟及联合;发现菇蕾后,通过喷雾增加空气湿度至85%~90%。出菇初期,从原基产生到子实体
分枝放叶前的8 d左右是关键时期,以喷雾状水为宜,保持空气湿度90%,温度20~23 ℃,减少通风量。
6.4 铺砾
出现幼菇后,在幼菇四周撒一层1~2.5 cm厚的小石砾,或出菇前整个撒一层小石砾,作用是托起子实体,减少子实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使子实体干净,提高其商品性。
6.5 增加通风和光照
从菇体开始放叶到成熟期间要增加通风量,并延长棚内散射光的照射时间,一般要保证早晨7-8时和下午16-17时棚内有散射光,以利于菇体形成灰色或浅灰色,提高产品质量。
7 病虫害防治
7.1 蝇蛆
蛀食子实体,引起子实体枯萎死亡,在气温较高时为害更重。防治措施:一是在栽培室通风口处装上细纱网;二是发现成虫后用5%氟虫腈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隔1周后再喷1次,连用2次,注意不要喷到子实体上。
7.2 青霉菌
灰树花抗杂菌能力弱,常被青霉等霉菌为害,影响出菇率。发病后,可用滴管将500 mg/l的强力安液滴在染病部位。
7.3 黄粘菌
受害子实体呈污黄色胶糊状。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通风换气,菇床不能渍水;二是用200 mg/l的强力安稀释液(原液为2 000 mg/l,按10∶1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再稀释成1 000倍液)喷雾发病部位。
8 适时采收
出现原基后12~16 d(冬季16~25 d),当菌盖大部分展开,菌盖边缘白色变淡时应及时采收,等到菌盖边缘白色消失后再采收就不能食用了。可连续采收三茬菇。
参考文献
[1]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5-17.
篇7
关键词:碧桃;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识码:A
碧桃又称千叶桃花,是桃的一个变种,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人们习惯将属于观赏桃花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统称为碧桃。碧桃为小乔木,常种植在各种绿地中,不但可以栽植成碧桃林,也可以孤植点缀在草地坪之中,还可以与一些花灌木进行配植,以达到百花齐放的景象。
1 基本特征
碧桃为落叶小乔木植物,树高生长可以达到8m。在栽培中,通常经过整形而控制在3~4m,小枝无毛,呈红褐色,芽密被灰色绒毛。叶呈椭圆形披针状,长7~15cm,先端渐尖。花单生或两朵生于叶腋。碧桃喜光、耐旱,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不耐水湿。
2 水肥管理
2.1 水分管理
因碧桃较耐旱,而怕水湿,对水分要求不那么明显。因此,通常在早春及秋末各浇1次消冻水和封冻水,在其他季节一般不用浇水。若是在夏季遇高温天气,并持续干旱,应适当的浇水,也是很有必要的。如遇雨天还应积极做好栽植地的排水工作。
2.2 肥料管理
碧桃比较喜欢肥沃的土壤,对肥料也较喜欢,不宜过多应适宜为好,可施入腐熟发酵好的牛马厩肥来用作基肥,也可于每年的入冬前,施入一些饼肥,6~7月,可施1~2次速效磷、钾肥,以促进花芽的分化。
3 栽植
根据碧桃的习性,栽植地的选择要略高,以通透性好的呈中性或微碱性的沙质壤土地,通风透光向阳,避免栽植于河岸边及池塘周围,也不要栽植在树冠浓郁的乔木旁。
在栽植前,预先整好地,按施工图纸要求放线,挖穴;穴的大小以1m见方为佳;表土和底土分开放。在回填时先填表土,并施入有机肥。可于早春或秋冬落叶后栽植。栽植地选在背风向阳及高燥处,栽好后要浇透水,确保成活。
4 树体管理
4.1 树形选择及管理
在常见的栽培管理中,碧桃的树形主要有自然开心形和杯状树形。而自然开心形的整形修剪与桃树的管理基本相同。杯状树形顾名思义像个杯子形状,树冠较开张而中空。栽植后的定干高度一般在40~50cm。第2年冬留3个主枝,使之均匀地分布于主干周围,基角以45°~60°为好,剩余枝疏除。第3年冬3个主枝每个再选留2个枝做主枝,就形成了6叉。第4年冬6个主枝每个再选留2个枝做延长枝,就形成了12个头,每级主枝截留长度为30~50cm。经过4a的整形就形成了3股6叉12头的杯状树形结构。侧枝留背斜侧,侧枝背上不留大枝组。
4.2 修剪时期
分冬剪和夏剪。以冬剪为主在休眠季修剪,夏剪为辅,在生长季修剪调整生长量。
4.3 修剪手法
碧桃的夏季修剪常采用抹芽、除萌、摘心、扭梢、拉枝等技术手段。
4.3.1 抹芽、除萌
就是及时抹掉树冠内膛的徒长芽、骨干枝上的背上芽、剪口下的竞争芽以及花后枝条上部的芽,对嫩双梢“去一留一”,幼树除强梢留弱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无用的新芽、梢,节省养分,改善光照,并减少冬剪时因疏枝而造成伤口的数量。
4.3.2 摘心
即摘除枝条顶端的一小段嫩枝。通过摘心,可以控制枝条的加长生长,促使枝条下部形成较饱满的花芽。在新梢生长前期,摘心还可以促使早萌发副梢,这样的副梢可以分化较饱满的花芽。
4.3.3 扭梢
即把未木质化且直立的旺长枝的上半部扭转180°,掖在下半侧的叶腋里(注意防止其重新翘起)。通过这种方法来改变其生长方向,控制生长,促其转化为花果枝,同时还起到改善光照的作用。
4.3.4 拉枝
即将主枝或侧枝按树形所需的角度拉开并固定,最为适宜的开张角度约为80°,如果角度开张不大,容易出现“上强下弱”的现象,也不能拉成弓形,否则会在弯曲部位抽生旺枝。通过“拉枝”,可以缓和树势,防止枝干下部出现“光腿”现象。一般对于3a以上生的大枝可在5~9月进行,幼树的主枝要在6~7月才能拉开。碧桃的生长期修剪,常根据品种、树龄、树势、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应结合栽培地的实际条件安排修剪时间和次数,一般在花后到8月前后进行,可修剪2~5次不等。同时,在5~9月将骨干枝按树形要求进行拉枝,以平衡树势。
5 防病治虫
5.1 病害及其防治
碧桃常见病虫害主要有根癌病,要加强检疫,做好防治。流胶病要避免伤口,可在发芽前将病部刮除,涂以波美5°石硫合剂,然后以其他保护剂保护。发病初期,可用50%复方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或70%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0d 1次,连续2~3次即可得到控制。碧桃缩叶病,可在病叶初现时,未形成白粉状物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越冬菌源;药剂防治可喷施波美2°~3°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或70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2 虫害及其防治
篇8
2009年以来,我们在陕西渭南葡萄主产区连续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防雨、防病效果非常显著。
1)避雨棚的搭建。①老葡萄园。在现有葡萄园的水泥桩上续接0.5~0.7 m长的立柱,两行水泥桩顶部与行向垂直固定1道竹竿或较粗的钢丝,在水泥桩续接的立柱顶部顺行向绷1道钢丝,行间竹竿或钢丝上顺行向绷两道(间距0.5~1 m)钢丝,在钢丝上每隔1 m左右绑1道2.5~2.7 m长的竹片或铝塑钢管,竹片(或铝塑钢管)上覆盖3~5丝的抗老化农膜,膜上加压膜绳并固定好。②新建葡萄园。建议规划3~3.5 m的行距,直接预置3 m的水泥桩,在两行水泥桩顶部下0.5~0.7 m处与行向垂直固定1道竹竿或较粗的钢丝,在水泥桩顶部顺行向绷1道钢丝,行间竹竿或钢丝上顺行向绷两道(间距0.5~1 m)钢丝,在钢丝上每隔1 m左右绑1道2.5~2.7 m长的竹片或铝塑钢管,竹片(或铝塑钢管)上覆盖3~5丝的抗老化农膜,膜上加压膜绳并固定好。
2)避雨管理要点。①葡萄园搭建避雨设施后,一般发芽后(5月份)覆膜,采果后至落叶前将膜去掉,以防冬季下雪把棚压垮造成损失。②避雨栽培的葡萄园日常管理与露地栽培基本一致,但防病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幅降低,一般20~30天喷1次杀菌剂即可,虫害的防治根据田间观察灵活掌握。③避雨栽培能有效降低葡萄叶、果感病率,但对光照稍有影响,建议适当疏果,合理负载,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尤其要叶面多喷磷、钾肥。
(贺莉莉 714000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究所)
篇9
关键词:板栗;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46-02
1引言
板栗属落叶乔木,是木本粮食树种之一,寿命长,有“铁杆庄稼”之称。板栗的适应性很强,抗旱耐寒,也较耐瘠薄,在丘陵、山区、荒坡、沙滩均可栽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板栗是我国重要的干果和木本粮食树种,根深叶茂,不仅能为农民增收,而且能够调节气候,沃化表土,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年板栗种植在仁怀县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就板栗栽培管理技术发表一点浅见,以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栗农提供参考。
2 育苗地的选择与整地
2.1育苗地选择
选种是关键,应选择栗果均匀,大小在140~160粒/kg的种子;板栗播种育苗成本高,如个体农户经济条件差,可选用板栗加工点上不合格的虫眼栗作种籽,选择单粒重 7g以上,去除霉烂栗、顶部胚受损的栗。种栗只要胚完整,即使果肉部分被虫蛀,仍可正常发芽,经调查出苗率可达80 %以上。
2.2整地播种
栗树适宜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切忌在土壤粘重,低洼易涝或盐碱地上育苗,苗圃应结合深翻施足底肥,整地,作平畦播种。
板栗播种春,秋均可,但为了减少鸟兽危害,保证出苗整齐,一般多在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挑选,把霉烂,破伤,干瘪和病虫栗除去。当地温达到10℃时播种,一般常用开沟点播法,行距30cm,株距,种子横放,覆土。播种圃度墒一定要好,出苗前不过分干旱,一般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
3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壮苗
仁怀市经过30多年的栗树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在选育新品种方面已选育出很多优良品种,其中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安栗一号”、“安栗二号”、“金丰”等。这些优良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抗虫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等。
3.1.1安栗一号
该品种树冠自然园头型,枝条分生角度较小,结果枝较长,结果枝率85%。芽体近三角形,顶端尖锐,总苞重87g,刺束中密、斜生。每个总苍内平均有坚果2.67粒,种皮浅棕褐色,油光发亮、色泽美观、内壁有灰白茸毛,最大单果重12.6g,86.2粒/kg,果肉淡黄色,香味浓,种皮易剥离,出籽率45.2%。该品种具有早产、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大砧嫁接4年亩产可达200kg以上。适宜于海拔1200m以下地区栽培。
3.1.2安栗二号
该品种树冠自然开心形,树姿极开张,芽体近似锥形,刺束稀,短而硬,每总苞内有坚果2.72粒。种皮深褐色,光滑无毛、色泽美观,平均单果重9.3g,出籽率45.7%。该品种具有成熟早、稳产、高产、抗逆性强、耐脊薄等特点。在栽培上应加强水肥管理,山地建园密度应控制在56~74株左右,适宜于海拔1200m以上地区栽培。
3.1.3金丰
幼树生长势较旺,树姿直立,树体紧凑。出实率38%~42%,单果重8g左右,每500g有55粒。中果型,味香甜,品质佳。早实丰产,成熟期9月中下旬,耐贮藏。但大量结果后,如肥水跟不上,树势易衰弱。
3.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本措施.平地按照株行距3m×3m,每亩种植75株。坡地按照株行距3m×2.5m,每亩种植89株,计划密植栗园每亩可栽111株,以后逐步进行隔行隔株间伐。
4管理技术
4.1整形修剪
常采用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主枝3~4个,每个主枝上各配2~4个侧枝,构成不平的半圆形树冠。修剪上,生长期健壮、发育良好的枝梢一般保留,过多过密时可适当疏除、回缩衰弱的结果母枝,促进下位枝转化为结果母枝。生长势弱的结果母枝,应剪去附近的细弱枝,促使母枝转强。幼树的徒长枝要及早除,成年树或衰弱树的徒长枝,应通过早摘心,冬季短截调整方位和分枝角度,使其转化为枝组结果和重新形成骨架枝干代替衰弱枝组。
4.2施肥与灌水
4.2.1施肥技术
(1)基肥。在10月中旬或板栗采收后施有机肥,施肥量密植结果园每亩2m3,可采用条状沟施、环状沟施,也可采用全园撒施在树下,结合松土翻入地下。开沟宽40cm,深60cm。
(2)追肥。追肥采用的是速效性肥料,在生长期使用。山地没有水浇条件的以雨季(7月中旬~8月中旬)结合扩埯压肥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株2kg左右,施肥深度20~40cm。如有条件最好使用板栗专用肥。有水浇条件的板栗园追肥可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新梢开始生长期,也是雌花分化期,以氮肥为主,可增加雌花量和促进枝叶生长;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追施复合肥或板栗专用肥,可使果实饱满,增加产量。施肥后必须结合灌水。施肥量要根据密度、产量的不同来确定,一般第一次每亩施尿素20kg,第二次每亩施复合肥40kg。
(3)叶面喷肥。5月下旬、6月中旬各喷一次0.3%的尿素;8月中旬、8月下旬各喷一次5000倍的灭菌肥或腐殖酸高效喷淋肥;板栗采收后在喷一次0.3%的尿素。
4.2.2灌水技术
板栗虽较耐旱,但也必须适时、适量灌水才能高产稳产。板栗的主要需水期是在萌动期、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采后至封冻前。
4.3防治病虫害
板栗生产中常发生栗苗立枯病、栗果炭疽病、干腐病、属鳞翅目刺蛾等危害。这些害虫有的为害幼芽嫩梢,有的为害枝条树干,特别是有的还为害栗苞果肉,不仅可削弱前中期生长势,而且还可造成产量和食用品质下降。因此,应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害虫的形态识别、发生特点和农药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4.3.1 栗苗立枯病
幼苗出土后,根茎部尚未木质化以前,在根茎地表处出现褐色凹陷长形病斑,病皮呈黑褐色,病部以下根部正常,地上部叶片失水萎蔫,后期枯萎,病株直立。防治方法:及时加强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不要过量施用氮肥,田内发现初发病苗时,用绿亨一号3000倍液灌根。
4.3.2栗果炭疽病
主要表现为初期栗蓬表刺有部分褐色干枯,剥开栗蓬有褐色至深褐色组织坏死。后期整个栗蓬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可用果康宝1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3.3 干腐病
此病从定植至10年生的幼树易发生,开始在基部结合处发病,初期为铜红色,后渐转黑褐色,病部发展至环绕主干一周时幼树死亡,绕侧干一周时侧干枯死。
防治方法:用果康宝或9281兑水10倍液涂抹病部,在生长季节不须刮皮。用果康宝100倍液喷雾防治。
4.3.4属鳞翅目刺蛾
属鳞翅目刺蛾科(Limacodidae),又称毛辣虫,主要为害各种果树及林木花卉。常见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a(Walker)),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和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幼虫,低龄幼虫群栖为害时,摘除虫叶;冬春结合修剪,去除虫茧。在幼龄幼虫期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7.5%鱼藤精8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8000倍液进行防治。7月份为幼虫为害盛期用杀虫双乳剂5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20倍液涂干,然后用塑料布包扎好。
4.3.5栗瘤蜂
栗瘤蜂又名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主要为害栗芽。在日本为毁灭性害虫。我国栗产区均有发生。成虫体长3cm左右,全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翅透明。卵椭圆形,乳白色,一端有丝状卵柄。幼虫乳白色,近老熟时黄褐色。
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时,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消灭芽内幼虫。②选育抗(耐)虫品种。③6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期用20%乐果2500~3000倍液等喷杀。
5采收与贮藏
板栗采收的适期,应以总苞由绿色转黄或黄褐色,并有30%~40%的总苞顶端微呈十字开裂时采收为宜。采收以晴天进行为好。采收方法有两种:拾落果和打总苞,最好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较早熟的采用拾自然落果采收,余下不多的果实就一次打落采收。采下的栗球在室内平铺堆放,待栗球自然开裂即可取出坚果。
5.1砂藏法
在阴凉的室内地面上,铺一层高梁杆或稻草,然后铺约2寸厚细砂,其上堆放栗果,或以一份栗果二份砂混合堆放,或栗和砂交互层放,每层1~2寸厚,最后覆砂2寸,上面用稻草覆盖,总高度约1m,每隔20~30d翻动检查一次。砂以手捏成团放下即散为宜。
5.2薄膜帐、袋贮藏法
经发汗与散热的栗果,用500倍的50%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果10min,凉干后装帐(袋)贮藏,先每袋不超过50个。袋两侧各打上直径2mm的小洞,以利通风透气。在气温高时要勤翻检。
参考文献:
[1] 余加跃.板栗栽培管理[J].中国林业,2008(20):59.
篇10
关键词:花椒;定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3.9 文献标识码:A
花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收益高、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等优点。
花椒(Zan thoxylun bungeagum Maxim)为芸香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果皮、种子为调味香料,被誉为“调味品”之一,主要成分有花椒烯、水茴香萜、香叶醇、香茅醇等,精制处理后可用于调配香精,种子富含脂肪,可做工业用油,果实有助消化、止牙痛、腹痛、腹泻及杀虫等功效。是家庭常用烹饪调料和中药配料。
冕宁县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立体差异明显等气候特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适合花椒的种植。花椒生产初具规模,现有投产椒1000万株,年产干花椒120万kg。冕宁县出产的花椒色泽鲜艳,香气绵长,口感好,极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使广大农户能更好地发展花椒产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率,现将本人收集的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给大家,望对大家的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1 繁殖方法
花椒的繁殖方法有种子播种、嫁接、压条、扦插等方法,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简单易行,繁殖系数大,适于大面积生产需要。
1.1 采种
选择生长旺盛、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树为采种母树。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果实呈紫红色、内种皮变黑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将果实摊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果皮晾干裂开时筛出种子,去掉杂物,放置干燥阴凉室内。
1.2 种子处理
花椒种壳坚硬,富含油质,不易吸水,发芽比较困难,必须进行脱脂处理,将种子放于碱水或洗衣粉中浸泡2d(5kg水加碱面或洗衣粉50g),加水时以淹没种子为宜,除去秕粒,然后搓洗种皮的油脂,直至表面油脂完会脱净为止,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拌上草木灰即可播种。春播用的种子,脱脂处理后用草木灰拌均匀,装入布袋内挂于通风背阴处进行贮藏;也可进行少藏处理,将种子与3倍湿沙混合后,选排水良好的温暖地方,挖坑放入种子,堆10~15cm厚,再覆盖土10~15cm,浇水渗透,上盖湿土,在土壤解冻后应及早播种。
2 选地整地
2.1 育苗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
整地前应施入有机肥料,细致翻耕,耙地整平,做成宽1.0~1.5m,长10~15m的苗床,施入氮、磷、钾均等的底肥,播前施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盖上1cm厚的细土再盖上稻草或桔杆等保持苗床湿润,出苗时揭去覆盖物,也可以用薄膜覆盖,四周用土盖严。
2.2 定植地的选择
定植地根据花椒喜温向阳,较耐干旱的特点,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埂、荒山荒坡均可栽植,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最适宜栽植,但不宜栽植在低洼易涝或山顶风口处,栽植带要环山水平,内平外高,以蓄水保墒,有利于逐年培土,以防冲刷。
3 定植
花椒苗高3~8cm,春秋两季均可定植,在整好的定植地上按株行距1.5m×2m挖穴,通常采用正方80cm×80cm的定植穴,每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kg,放一层熟土覆盖,再栽植。栽植时苗要放正直立,根要舒展,先埋熟土,埋至一半深时,将苗轻轻上提再踏实垫土,埋土深度低于原地基土二指为宜,浇透水。干旱时可以先灌湿土,湿土不够用客土。
一般采用边起苗边定植的方法,成活率较高,如果远距离运输,根系要多带土不能泡水,尽量不要损伤根系和枝条,以利缓苗,促进成活。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花椒的管理中要强调中耕除草,俗话说“花椒不除草,当年就衰老”。花椒根系浅,除草要浅,深了根系有损伤,一般每年至少进行2~3次,避免杂草与花椒争水争肥。除草的同时,要在根颈部适当培土,以保持根系所需水分,又避免积水而抑制根系生长。
4.2 施肥灌水
栽后每年秋季施用农家肥为保花结果,开花前可追施氮肥,结果前追施磷肥,钾肥。一般采用环型施肥,依树冠的大小,在树冠外沿开挖深50~60cm的环型沟,遇到树根勿挖断,然后施入肥料,盖土。在新梢生长、开花座果时,如遇土壤过度干旱,应及时灌水,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4.3 整形修枝
定植后,第1年于茎高80~100cm处剪顶,第2年在发芽前除去主干基部30~50cm处的枝条,并均匀选留4~5个侧枝进行短截;结果阶段修剪多余大枝,同时剪去病虫枝、重叠枝、徒长枝,使树完通风透光,形成大量结果枝群;老树阶段,以剪短为主,以利于改善光照,抽生强壮的新梢,更新复壮培养结果枝群。
5 病虫害防治
花椒锈病主要危害花椒叶片,用3~5℃的石硫合剂进行叶面喷洒防治;煤烟病,用5℃的石硫合剂、百菌清等药物进行防治。
虎天牛主要危害花椒的枝杆,受害后常发生枯死,除休眠期刮除老翘皮,消灭卵块外,可用内吸型和触杀型的杀虫农药配制成高浓度1:200~300倍液,用棉球蘸药液塞入蛀食孔,然后用胶布或泥土封口即可;蚜虫、跳甲虫等,可采用40%的乐果1200~1600倍液喷洒防治;金龟子、红蜘蛛、黄凤蝶、瘿蚊等均用800~1000倍的敌敌畏防治;蜗牛可用10%多聚乙醛颗粒拌土防治。
花椒种植是实施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开发山区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许多地区将花椒生产列为“短、平、快”脱贫致富项目大力发展。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大对花椒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强对花椒的栽培管理,才能更好地发展冕宁县的花椒产业,使冕宁县“惠农增收”项目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