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化范文

时间:2023-03-29 18: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生态绿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生态绿化

篇1

【关键词】城市绿化 植物 生态系统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也同时处在高峰期,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氧气被大量消耗;烟灰、粉尘、放射性物质、强烈致癌物漫天飞舞;光化学烟雾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上升到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有些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污染的大气不易散去,形势更加严重;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骤增,汽车尾气的污染火上加油。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广大市民群众对拥有良好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若再不痛下决心进行综合整治,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效会被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所抵消。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最终解决尚需一定时间和一个过程。

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现在,植物又被作为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城市绿化必须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城市绿化的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个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达到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至今仍有很多人把城市绿化作为观赏和装点城市为目的,城市绿化工作者要挖潜增效建设城市绿化最本质的内涵,而不是形式,即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最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这一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斗争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城市绿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土地。我们要在用地上保障城市发展形态,控制城市的无效蔓延;根据国内外大量材料证明,不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对其生态平衡具有临界幅度的意义,即达到或超过这一幅度,生态环境有望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要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只有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用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十分紧张,这一方式在当前来说显然是很有限的,不能满足实现生态平衡所要求的绿地面积,改变生态效益增长方式就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建成区内绝对没有可能增加绿地面积。现在,城市中高大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屋顶质地构成对城市生态的恶化起着很大作用,尤其夏季高温天气屋顶大量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增加了室内外的温度。有些国家把屋顶绿化也纳人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无疑也是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各地只需结合各自城市情况进一步研究政策和进行试点推广。屋顶绿化不仅见效快、成本低,绿化效果好,当然更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改善城市生态效益明显,它不仅减少了恶化环境的面积,而且增加了同样面积的绿色植物。

绿地在城市中的规划位置对其作用的发挥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特色,同时受气候影响,有季节变化,虽不同时间,不同光照,而产生绚丽多彩的景观。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化,按照城市卫生、安全、环保的要求建设防护绿地,防止风沙灾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搞好特殊地段的绿化,既能够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篇2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化;可持续发展;榆林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11-0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与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绿化生态的城市,不仅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衡量标准,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与规划,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态绿化环境,协调人类、自然、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多方面关系。榆林市,又名“驼城”,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带,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从2000年开始,榆林市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能源、城市、生态、区域为4大经济发展板块,打造绿色生态名市,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森林面积,增加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调整公共绿地均匀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走城市可持续道路。

1 城市生态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1.1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城市基础设施中包含道路、通讯、桥梁、绿化、水、电、气等,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与其他基础设施一样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城市生态绿化根据城市功能和布局位置可分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道路中间的分隔带、公园及各类广场绿化、小区绿化建设、工业区绿化隔离带等,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舒缓了人的身心,更起到了美化环境,营造美好生活氛围,净化城市空气,防风防沙,固水稳土,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因此,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1.2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衡量指标 随着国家能源、重工业、化工基地的确立与建设,煤、汽油、盐的大力开采和利用,榆林市凭借自身拥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48种能源矿产资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快速轨道。但是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也就越严重,而生态问题则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城市绿化从根本上决定着着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状况,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广大居民身心健康的保证,是现代化城市良性循环的保障,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城市绿化系统的完善和发达则成为人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必然方式。为了避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设定已经成为城市绿化水平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建立和建设适宜城市生态和人类居住的环境,调节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因此,城市绿化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指标。

2 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绿化建设

2.1 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化是充分利用种类繁多的绿化植物,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结构复杂的生态进程以及多样化的绿地系统。城市生态绿化根据生态结构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广场、公园、花园、庭院、小游园等镶嵌体,街道绿化带和城市周围绿化带等廊道式,城市其他部分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社区等基质,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城市生态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在谋求经济发展和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道路中走出的一条新路,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人们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着手去建设绿化系统时,遇到问题和困难,例如生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城市生态失衡;绿化建设不合理导致绿化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仅没有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反而造成城市空间的紧缺与浪费。因此,人们逐渐发现城市绿化应该侧重城市规划设计和绿化设计,走绿化生态环境的路线,将人们重新与城市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榆林全面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计划3a投资23.35亿元,开展城区园林绿化和郊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昌汗界空港生态区,加强了榆林城区西北主风向区和榆林机场周边的生态治理,规划区域建设投资达15亿元;加大了公路、铁路、街道的绿化治理力度,已完成绿化面积2 800hm2,投资达3亿元;扩大环城周围生态建设,完成绿化面积400hm2,投资达6亿元,为榆林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休闲憩息场所。

2.2 城市生态绿化建设 城市生态绿化在满足改善城市的小气候、净化城市环境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欣赏价值。人们需要在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和绿化设计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构建多样性景观,以起到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作用。绿地格局应结合气候特征、城市位置、城区功能分区,客运量、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布建生态绿林,应考虑建设在城市长年主导风向上。根据城市的土质特征、气候条件、地质水文、历史文化对城市实地绿化进行建设,通过对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安排,以增加自然生态要素,增强生态生产与调节能力,应考虑叶面指数、叶面宽厚、营养面积、光合效率等因素。还要根据城市主要污染源、功能区特性,环境污染程度、生态绿化需求程度等进行规划,以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减少持续性生态污染,应考虑使用耐污染、吸收和同化功能强、生命力旺盛、适生能力好的绿化作物。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绿化还应重视种群和群落的设计。从生物的本性来说,植物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植物与地质水文存在着制约与适应的关系,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度与频度的制衡关系,结合生物特性调节群落间、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关系,既能避免生物对营养元素的基本需求,又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土壤、地力、人力等资源,通过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从而实现生态绿化的生产力、自我更新能力、发育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稳定性、抗逆性、规律性,最终实现生态功能的完善。生物的多样性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物进化的要求,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构建合理植物群落。在既保护乡土植物、珍贵物种的同时,还可适当引进国外或外地的适生优质、特色品种,丰富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绿地自然化、生态化,保持生态平衡。从榆林城址的大环境来看,榆林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了“一河两山”的生态格局。以西沙大墩梁、东沙石庄梁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区和榆溪河湿地公园景观区,北有红石峡水库及周边的水源涵养林,这个良好的生态格局为榆林城区的空气净化、水系循环提供了可能。榆林城区内部分区来看,已建成广场公园3个,生态景观游园3个,共完成绿化面积720hm2,其中,园林绿地面积158hm2,建成河岸、道路防护林564hm2,行道树绿化逾90km,园林绿化栽植的植物共有25科45属55种86个植物品种,品种不断丰富,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初步显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要走可持续道路,而城市生态绿化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拥有丰富能源而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市,正在建设成为国家能源的重化工基地,实现科技融入资源型的中国“能源硅谷”。经济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大面积的开采与挖掘,但是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榆林要可持续发展,更要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要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营建城市的生态绿化,改善城市人文居住环境,促进城市良性生态系统循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万瑜兰.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C].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2003.

[2]严玲璋.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J].中国园林,2003(5).

[3]卢素英,刘靖.现代城市应与自然共存――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5(1):77-78.

[4]沈清基.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城市生态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6(5):33-38,65-66.

篇3

【关键词】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绿化公司日益增多,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形势喜人,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慢慢步入正轨。但在内陆各中小城市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一、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调节温度,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更有吸引力,能促使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缓解精神压力,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所以要在城市开展高标准园林绿化带,在近郊建森林公园、风景林、防护林、公益林,以此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

二、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致使一些绿化工程不达标,如住宅小区内绿化,开发商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同时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必须要绿化,但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2.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

3.“重建设,轻管理”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大投入,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小区开发商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房价,增加企业效益。

4.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

三、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资。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首先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领导,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常抓不懈,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2.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体现在地方特色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规划往往只注重建筑物,很多城市未将园林绿化纳入其中,2001年总理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

3.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结语:注重和加强小城镇和城郊绿化。因地制宜地抓好小城镇、县城、村镇的绿化,提高覆盖率,让高质量的绿色生活惠及更多人。高度重视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建成一批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管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开展节水、节地型绿化,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多培育和种植一些耐旱的节水型植物。

参考文献

[1]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2004,(3):8.

[2]张志东.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J].现代农业,2007,(4):10.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镇绿化的面貌,直接影响到车问你个是绿化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效果。

1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1.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

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的树叶表面粗糙,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量飘尘,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会大大降低。

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

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1.2防灾避灾的作用

全面建造好城市防风林带,对多风害的城市来讲十分重要。应在城市远郊、近郊直至城内,营造不同树种、不同面积的大片林带。可在主风方向的远郊山地造大片森林、近郊造林带,市内于公园、居民区、道旁、庭园广植树木,以此消风降尘。在有河流泛滥或地震发生的城市,城市绿地及公园则是救命安身之地,其作用不可低估。

1.3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的功能。

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2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习性也随着人居环境的恶化,显得尤为重要。

2.1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小气候;利用植物,衰减噪声等作用。因此,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2.2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2.3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从生态学原则出发,就不同区域的群落配置与植物材料选用提出以下几个模式

3.1近郊区绿色隔离带的建设模式

采用雄株窄冠毛白杨与刺槐行状或小块状混交,或者用油松、白皮松与窄冠毛白杨、元宝枫、栓皮栎等混交。混交林下引入暴马丁香、杜鹃,绣线菊等灌木;或在林下引入铃兰、玉竹、苔草、重楼、百合、射干等地被物种类,形成类似天然林的生态系统。

在地形平坦、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段营造柿树、大枣或核桃之类的干果林。还可建立山茱萸或金银花的药圃。

在绿色隔离带通过交叉路口处,可栽植多种丁香、樱花、山楂、柿树、灯台树、玉兰、海棠花、稠李等观花看果的树种,这些树种构成的群落不会高大、不碍视线,群落采用块状混置,在路边一侧宜栽植3-5行迎春与连翘.以便早春看花。

3.2中心区与城郊过渡区游乐园、花园与森林公园群落配置模式

游乐园,可采用白皮松、油松、国槐、刺槐构建群落于草地。一般说来,群落的不大的地方林木下的四周围栽杜鹃、小檗等灌木,还需要建立白桦、椴树、杨树混交的群落,林下不种灌草,进行人工整枝,可置放椅凳供游人休息,也可在林下晨练。

花园,可将雪松、马褂木、揪树、杜仲、油松、白皮松等散植于草坪中,四周配置灌木花,路边配置二月兰、紫花地丁、马兰、射干与地被菊等地被植物。

森林公园,选用树种一定要具有多样性。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段,采用油松、杨树、国槐、刺槐、栎类建立群落;在地下水位高并且土壤pH值较高的地段采用垂柳、旱柳、沙枣、沙棘、紫穗槐等建立群落。

4结束语

因此,城镇居住绿地的生态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居住绿化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功能的认识,已经由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装饰提高到具有城市形象的美化、文明的象征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种功能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城市绿化也因此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它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绿化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本质上。来认识,才能有助于对它正确定位。

城市绿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破坏自然的过程的逆向过程;因为原有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大量农田被占用,代之以柏油马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桥梁,这些无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了城市人群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绿化是把被破坏的自然通过人工再创造的‘“第二自然”,也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同时产生的逆向过程,所以绿地系统应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植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中起着最活跃、最积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城市绿化最主要的功能应该定位在生态上,而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绿化也必然能展示其形态美和动态美,成为美化城市的有生命的景观;在文化领域中缘文化早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的及地方的特色,成为当前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生态上,同时兼有其它多种功能,是完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方向的。

二、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绿化的发表思想

100余年前(英)霍华德发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文,该文是作者在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对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出了为了人民必须城乡协调发展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和农村要给予人民社会的爱和自然的爱。霍华德认为一个中心城市必然有与它相联系的卫星城市群落,即大都市圈的规划构思;认为城市各分支系统一住宅、工厂、道路、绿地、学校等通过重新有序组合,更能自我完善,自我生存,更具活力;城乡应视为一个整体,城市周围的农村则是其支撑系统,它们的土地分配比例应为1:5,城市为1,农村为5.由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参照上述思想,使农村在绿地建设面积上、数量上大于城市数倍才能同样成为城市的支撑系统,同时在城市或城镇以永久性绿带来隔离,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展,而城市中央应有大型的绿地,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伦敦中心自然公园等思想。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不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有实用价值,也对绿化的规划有直接的和现实的发表意义。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网为缓解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别是热岛效应。

发挥城乡绿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功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应以绿色廊道(简称“绿廊”)建设为主体。绿廊指的是从农村开始,经过城市的中心区穿越热岛再进入农村;沿途将“园”(指块状绿地)、“楔”(指楔形绿地)、“环”(指环状绿带)、“廊”(指绿色廊道)连接成生态绿网。绿廊的宽度不小于50m,其中可包括建筑物(但不含成群的高层建筑)、道路和河流;绿廊应以常缘阔叶树种为主、有建筑物处应有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屋顶的及垂直的绿化),使之成为高绿量的绿带,其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绿廊间距以2~3km为宜;绿廊的布设原则,一是整体性指城乡一体化,二是方向性绿廊应顺应本地区盛行的风向设置;三是针对性一方面绿廊应把现实的和规划的大型绿地(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应有意识穿过城市生态环境负荷重、热岛效应严重及旧区改造等地区,使之真正担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四是可行性绿廊布设应沿河沿路,可操作性强且可水绿结合推动河道及道路的整治。通过绿廊纵横布设形成的生态绿同才能发挥农村对城市的支撑系统的功能,达到以绿制热、以绿净污,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是落实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举措。

以上海为例,在外环线以内的绿廊布局,其方向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交织成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绿廊各9条,主干绿廊共6条,内环线以内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一致,应首先实施。绿廊纵横于城乡、浦西浦东、环内环外,绿廊相互交织成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的生态绿网,它们的建成将把郊区和海上的冷湿空气带进城市,又能对城区热中心进行分割疏解。

四、区系结构和群落结构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植物,而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何运用植物材料再现城市中的“第二自然”,是长期存在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谁都能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但在城市绿化的实践中,是人居于自然之上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真正做到人和自然关系很和谐呢?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植物生长的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地带性,它随地理区域、气候带、地貌等不同而有区别。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中国的植物分布(简称植挪就可分成温带、暖湿带、亚热带、热带……等八个植被区划,我国各个城市均处于不同的植被区划地区范围之内。所选用的植物应该尊重其具有地带性的特性。然而在城市绿化的历史上却常常发生跨越地带的错误,大量引种最后遭到多次失败的教训,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并不少见。以上海为例,大规模引种了适应在较高纬度的华北地区生长好的加拿大杨及二次引种适应在低纬度华南地区生长的检树,结果均全军覆灭。事实上,上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根据前几年对上海城市绿化最常见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调查,前者有68种,后者有105种,上海可用于绿化的植物材料都是很丰富的,当前应该深入到江、浙一带属本地带的区域去挖掘、去发现,先引到城市环境中来种植,成功的就可推广应用,这样才能体现上海城市绿化的特色。

植物在城市绿化的立地条件中发挥其功能,还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必须应用地带性植物;二是指必须适应城市特殊立地条件的植物种。这里重点指后者。如行道树先要按地带性原则选定树种,再要它在立地条件最差环境生长发育,但对它的功能要求却最高。人们常强调后者,而不注意创造有利于行道树生长发育人工可以改善的立地条件,对于因此而生长欠佳的树种又不能用两分法评价,而是一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所以,在一些城市存在着随便更换行道树种的问题,如在上海的一条道路,解放以来换的树种就达十余种之多,甚至连世界著名行道树种之一的法国梧桐,也因其“冠”“法国”两字在五十年代末被认为是崇洋了,曾一度被否定,当时外省市公。郑付情地大批运走,在那里发挥了良好的绿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种从南到北不少城市几乎都以“四大件”当家,即法国梧桐、雪松、广玉兰、香樟,使城市绿化面貌显得很单调,而长成大规格的行道树却寥寥无几的根本原因,历史事实证明,只要对城市特殊立地环境及养护管理稍加改善,在一般的城市中,可以选种的行道树种至少有十余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绿化功能。再有,从园林绿化设计风格上也很难看到各地‘曙二自然“的特色。近年来;建筑业的欧陆风刮到了城市绿化中来,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风行从国外进口草种大铺草坪,在有的地方甚至拔掉大树铺草坪,在人们心目中城市绿化的现代化就等于铺设草坪。我们不否认城市需要一定数量的草坪创造开敞绿色的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这是必要的。经过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多的草坪不仅因其生态效益小于同面积上种植的树木,而且投入和以后的管护工作量均大大超过后者,因此,多种乔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还要在主要景点移栽些大规格的乔木以显示大城市美丽的形象,也是需要的。但是,大规格甚至特大规格的乔木是在自然界人。十年才形成的自然资源,将其移栽到城市的特殊环境中来,要求保证成活而且还要求保持原来高大的树干和宽阔的树冠的外形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技术措施和足够的资金。因此,根据我国的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应该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再次刮风。

当前,有些城市提出把“森林引进城市”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个口号更加贴近‘自然“,更易被城市的人们所接受。”森林“不是一株株大树的机械总和;而是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组成的植物群落,它们与微生物、动物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和有机的整体。这种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占用土地少,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自然资源(如光、热量、水分、矿物质等),在同样的空间叶面积指数最多、绿量最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在人多地少的大城市中是最适宜的。

如何实施把“森林引进城市”的措施呢?不是真的把一座森林搬进来,而是应该到属本地带的自然界去调查植物群落的种间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再在城市内调查保留有15年以上历史的人工或自然植物群落;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符合项极群落原理的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中逐步形成以稳定的、优化的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因为它们不仅有本区域41植物地带性的特征,而且,绿量高、生态效益显著,又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繁植的场所,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还为城市中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

在整个城市中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应是主旋律,它与开敞的草坪及形态雄伟的大树构成一个有节奏、有韵律的城市绿化整体。

篇6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学

1 前言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结构的软载体,是自然和人工创造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健康并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减缓环境压力,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保证系统,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的绿色环境空间体系。当前,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开始不断地恶化,这也使众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2001年,我国在各大中小城市掀起了以细化绿地控制、提高生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的,但由于所借鉴的模式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其存在着很多操作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改善城市环境,我国引入了生态学理论提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创新理念。

2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2.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旅游环境规划,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优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农田、山体、水体绿化,结合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协调绿地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2.2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规划,是研究各类绿地内容、指标、空间布局、文物古迹、名木古树、植物规划等。

2.3 城市垂直空间绿化规划,是指建筑外墙面绿化、高层及多层建筑屋顶绿化、庭院阳台建筑室内绿化等。

2.4 城市边缘绿地建设与城市扩展关系规划,是既要为将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又要为城市的环境改善提供充分的绿化支持,才能使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

3.1 植物群落学理论:确定生态绿地系统中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垂直结构及植被类型,不同树种的组成决定了群落外貌和色彩,在位置安排上可依据于生态演替理论基础,使不同系列群落能具有各自的生态位,从而最终形成稳定发展的生态绿地系统。

3.2 景观生态学理论:这里的“景观”是指多个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空间尺度在几平方公里至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应用景观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景观及其变化动态,从而更好地实现景观管理。

3.3 可持续发展思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自然潜力和自然美,又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科学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3.4 环境规划理论:(1)生态伦理观:确定物种和生态环境有存在的权利,并自主担任起维持自然环境自我更新的责任;(2)生态规划。

3.5 环境行为理论:环境行为是指人类行为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特殊的需求,即:(1)共性需求,即包括社会性、安定性、独处性和自我显示性。在规划时,应该考虑并满足人类的这种共性需求,既有宽敞通透、便于交往、游憩的开放空间,又有曲径通幽的隐蔽空间。(2)个性需求,即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环境的生态需求和文化需求。在规划时,应该考虑并满足人类的这种个性需求,规划风格各异、特点鲜明的不同绿地类型。(3)人类的休闲行为,即在规划时可把绿地系统分为居住绿地、公园绿地、生态景观绿地和市区景观绿地等。

4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4.1 多维性与连续性结合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可以建设成多维实体,即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植物的水平生长、垂直生长、垂直绿化以及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植物群落结构都构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多维性。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可通过设置绿色廊道(如环城绿带)、规划带形公园、设置“踏脚石”等手段加强孤立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加强绿地间生物物种的交流,使城市的生活区、工业区中的绿地通过廊道连接成一个连贯紧凑的绿化系统,形成连续性的城市景观,使城市绿地具有良好的连接度。这也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4.2 定性与定量结合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一定要明确各类绿地的性质、功能,同时还要根据相关研究来确定其绿地规模。据测算,要使城市生态绿地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减弱噪音等生态效益,城市绿化覆盖率至少应达到30%。

4.3 斑块大小结合

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小型植被斑块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所以小斑块是大斑块的补充,二者应有机地结合。由于土地的集中布局,在建成区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同时在人类活动的外环境中,沿自然廊道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斑块,都为形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4 生态与可持续性结合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把城市与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视为一个有机体进行综合规划,使其在平衡中持续稳定发展。如在城市远郊建立森林生态系,这是实现城市生态绿地稳定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要制定远景发展目标,又要兼顾当前环境质量差的绿地建设问题,使之形成一种可持续景观,并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5 乡土与生物多样性结合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一,遗传多样性,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植物品种来进行提高;二,物种多样性须以乡土物种为主,模拟当地自然植被的顶级群落类型来进行提高;三,景观多样性表现为绿地景观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多样性和格局的多样性。如在城市中,绿地按其规模分为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小游园等;按形状结构分为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等;绿地景观格局上有大小绿地镶嵌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绿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

由于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而乡土生物又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应在总体扩大绿量的基础上强调绿地均衡分布,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补充自然成分,既发挥乡土物种特色,又努力形成物种的多样性,以利于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实现绿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4.6 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做到园林绿地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

4.7 与城市景观规划结合,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4.8 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要与城市功能的建设相呼应,并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布局相配合。同时,结合河流水系进行绿地配置,创造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景观。

5 有关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探讨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时要使城乡绿地与城市结构有机结合,要因地制宜的开展空间、大气、水体、土地、生物于一体的综合建设,形成“城市―绿地―乡野风光”相结合,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景观。

5.1 建立绿地网络系统,形成绿色空间体系

城市要持续发展,就要健全气流通道,恢复城市外部生物的正常输入和主城区生物的自然调节,使城市的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因此,建立绿地网络系统,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

5.1.1 建立环城林带

环城林带是城市的“绿色项链”,它不但为城市提供大量绿地,也为都市人带来一个绿意盎然的休闲世界,同时,它对防止城市无节制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将城市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成为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

环城林带建设一直被世界各城市重视,如伦敦、巴黎、莫斯科、渥太华的环城林带就很出名。如英国伦敦的环城绿带宽度13~24公里不等,涉及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而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也相继提出了环城林带建设的理念。如2010年,上海市远景规划紧贴外环线道路外侧,蜿蜒环绕整个上海市区一圈建立了环城林带,总宽度500m,全长97km,总面积7241公顷。

5.1.2 建立绿色廊道体系

绿色廊道是指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它不但是城市的重要自然景观体系,具有景观视觉美化功能,而且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也能将人引出城市,进入大自然,使城市居民可以体验自然环境之美。

5.2 选择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

选择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又是绿地系统规划中一项重要工作。在绿地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的布局,使其生态作用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根据其规划原则之一―连续性,在布局时应保持绿地的连接度。在城市生态绿地规划中,要适当加宽带状绿地的宽度,注意其群落厚度的建设,同时注意系统之间要很好地连接,强化生态廊道的作用,尽可能使整个城市的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5.3 加大块状绿地,减少分散的零碎绿地

根据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中,绿地的面积越大,生长在上面的植物群落越容易达到丰富的程度,种群的稳定性越高。在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上,由于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应从整个城市的层面上统一规划其绿地。

5.4 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

树种的规划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承担着,承担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树种越丰富,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种群的生命力越旺盛。城市的气候、土壤等植物所需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树种的选择应该考虑树种的丰富性,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增强其整个群落的生命力。

在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苗源多,易成活,有地方特色,且易于临近区域的群落能流、物流、基因流的交换,形成本地原生生境或近似地原生生境,这也是生态学所极力推崇的。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在规划建设城市的过程中,须站在整个城市环境的层面上,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地段的平衡,而忽视整体。

参考文献:

[1]朱红顺.城市景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

篇7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和绿化 功能和作用

【 abstract 】 : 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aving and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deas already thorough popular feeli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gre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and greening role, urban planning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green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city planning and the principle of green.

【 key words 】 :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green function and rol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发展给城市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在可持续发展方向指引下,生态城市的理念被提出——城市的发展必须和自然生态相结合,把城市发展纳入到环境生态体系中。同时,在做城市绿化规划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卫生、环境、住宅、市政工程等。

生态城市建设复杂的、繁琐的、系统的综合体,其目的是建设一个节约型的、和谐的、高效的、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调整经济结构等。其中,城市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化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均衡、稳定、和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绿化就相当于城市的绿洲,承担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噪音,改善环境作用,给人以希望、活力和激情。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自然法则、人文心态的完美融合,从而为人类的生存营造一个最优的城市。【1】

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资源和城市生态的系统支撑力,城市绿化是维系城市资本和生产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是密不可分的。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应该通过科技的进步改变经济构成的组成和增长方式,同时应该兼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不言而喻,城市绿化和城市规划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的功能

城市规划的功能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规划起着桥梁和阶梯的作用,兼顾城市绿化服务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也兼顾废物的污染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最后兼顾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绿化的核心是规划,有效的利用原有的生态资源,配合人为绿化工程,使整个城市绿化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为城市带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城市绿化的功能主要包括:净化功能,绿化植物能够很好的吸收有毒气体和灰尘,并且能隔音、消声。例如:罗汉松、槐树能够吸收SO气体,樟树能分泌杀菌素。防护功能,固土防风、涵养水源,降低风沙,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功能,植物可以阻挡辐射能,增加空气湿度,是周围空气降低。景观功能,绿化能够营造出优秀的植物景观,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历史积淀,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和名片。社会效益,良好的绿化可以提升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以及生活的幸福感。经济效益,城市绿化在一定层度可以减轻自然资源的压力。【2】

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在一个生态城市的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重大的,但现阶段,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和绿化存在的问题

(1)规划绿地面积不足,难以形成有规模生态系统。由于城市建筑的疯狂扩建,留给城市绿地面积过小,而且数量少,很难形成独立的、完整的的城市生态系统。

(2)城市规划的绿化形式单一,毫无创新。单一的引进并采用西式城市园林绿化形式——草坪为主配以少量的灌木或者其他景观小品的简单风格。这种绿化方式违背了景观多样性和生态所样性的设计理念,同时这是一种稳定性较差的生态系统。【3】

(3)城市绿化规划没有构成完整的体系,显得凌乱。例如:许多城市绿化和城市水系没有完全的结合,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应该依托水系建造一些湿地植物群落,增加绿化景观的多样性。

(4)市民的保护城市绿化意识不强,护绿意识薄弱。仍然存在一些恶意破坏绿化植物的行为,没有以主人公态度去爱护和管理。

(5)资金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的系统工程。对现阶段发展中的城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这是一个持久的工程,应该坚持并纳入长久规划中。还有一些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造成养护不合理。

(6)只重视绿化建设而忽视了后期的绿化管理。一些地方经常忽视城市绿化的后期维护,导致这种绿化植被很快死去,不仅没有达到城市绿化的效果,还导致各种资源的浪费。

虽然现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规划和采用一些优化措施改进,我们坚信生态城市的建设会越来越美好。

四、生态城市绿化规划的原则

(1)增加绿地面积。在进行城市建筑规划同时要配套留出绿地空间,是建筑和植物构成点、线、面的立体绿化系统。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和观赏需求,维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利用城市水体,丰富植物多样性,构建完整的、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

(4)坚持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在能达到同等效益的植被选择上,选择那些经济、美观、实用、节约的植物。【4】

(5)科学的原则。植被的选种、种植和养护都应该严格遵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例如:选择的植被应该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种植时候科学的做好挖穴、施肥、填土、包装等工作,养护时候,注意浇水、病虫害的防治、修剪形状等。(6)整体性原则。整个城市的绿化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统筹,使整个城市的绿化有延续性、拓展性和伸展性。

五、优化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

(1)城市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要合理规划。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城市绿化建设用地,使绿色气息萦绕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2)增加责任意识,健全绿化后期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技术娴熟、责任明确、协调合理、任务明确的后期养护队伍,并设置一个奖励制度。

(3)绿地植物种植多样化、合理化。绿地树种配置布局要合理、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植物混合绿化模式,对城市建筑的屋顶、阳台、墙体、天台采取立体化绿化。

(4)加强城市绿化教育宣传和法制建设,提升市民护绿、爱绿意识。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城市绿地的重要性,让市民明确自身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一些严重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给予法律的制裁。

(5)培养专业的城市绿化人才。对城市绿化规划做到科学合理,例如:公园绿地多采用效仿自然或依托自然构建绿化;道路绿化多以乔木为主,再配以草坪,这样既能够满足视觉效果,又可以遮阴;沿河绿化应该以水生植物为主,满足休闲、观赏需要;居民区绿地植物的选择应该与建筑相协调;防护林绿地多以乔木为主,是城市绿地一个重要补充;风景园林用地尽量保持原貌,减少人工痕迹的干预,维持它的多样性和稳定性。【5】

结语

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城市绿化规划以及绿化后期的养护,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市民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共建和谐、健康、稳定、舒适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李倩.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J].城镇规划与发展,2009(6).

[2]C.A.DoxiadiS.Ecology and EkiStics.E1ek Books Ltd.,2007,P3.

[3] 封新茹. 城市绿化要走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J],2011(4).

[4] 沈基清。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4-66.

篇8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 道路绿化; 景观; 效果

【文章编号】1627-6868(2016)01-0006-02

1.生态型城市道路的形成、类型、功能

1.1生态型城市道路的形成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朝代的更替,道路绿化景观不断丰富,栽树不仅给道路增加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给城市带来了美观。目前生态型城市发展要求,城市道路也是生态型的,不仅具有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城市绿化景观效果,而且还要增加文化景观、自然生态等元素,使城市的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青睐。

1.2城市生态型道路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城市道路由于用地的限制和功能不同,产生了四种类型。即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功能是改善环境,净化空气、防减噪声、调节气候等功能,还具有遮阳、降温等效果。在道路交通方向,绿化还可用来分隔与组织交通,诱导视线并增加行车安全[2]。

2.城市生态型道路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态型道路景观,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2.1重展示、轻功能

只重外观,规划中过分强调道路绿化景观的形式,例如以宽大为优,以奢华为美,以构图为手段。把豪华当景观,把气势当形象,使道路华而不实。却忽视或弱化道路交通功能和人的便捷性要求。

2.2重个性、轻关系

只考虑道路红线范围内的设计,忽视道路与不同性质用地的关系,比如城乡差别以及城市居住、行政与商业对建筑后退红线都有不同要求,以及道路周边不同的用地性质对道路功能和组成要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2.3重绿化、轻设施

把道路景观规划误认为绿化或绿地规划,忽视道路绿化与道路内及周边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关系以及设施本身的规划建设和在道路中的角色与地位。例如绿化与地下管线的关系及其埋深的影响、道路中人行天桥、地铁站、地下通道、变电设施的安排原则与布局方式等都不被考虑。

2.4重线形、轻节点

只考虑规划道路本身的线形景观,缺少与之相交口衔接的研究,相互规划不重视节点设计,往往在规划形成空洞。例如道路平、立交叉口,广场节点等。

2.5重表面、轻内涵

忽视道路景观各要素的联系,缺乏全面、科学、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在要素的安排上不考虑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例如把很好的自然环境改造,去做人工绿地等,既增加维护成本又破坏了生态。在北方使用南方的树种等等;在总体气氛的塑造中不研究地方文化的背景,张冠李戴,东抄西借等。

3.城市生态型道路的特点

城市生态型道路的设计原则:一是巧妙地把自然景观、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二是通过巧妙地构思,树立城市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三是具有独特地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节约型园林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3.1结构的合理性

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

3.2功能的全面性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以营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3.3关系的协调性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3.4植物配置的生态性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配置以及群落的营造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

3.5景观的多样性

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3.6管养的自然性

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4.湖州市三环北路城市生态型道路隔离带、桥梁及节点区域景观的特点

湖州市三环北路全长5.5公里,西起太湖路,东至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连接线。道路设计等级为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其中中央隔离带宽10m,主车道宽12.25m,机非隔离带宽2.5m,两侧绿地各宽10m。道路绿化面积约16.25万平方米,绿地率38.2%。

三环北路设计时就考虑这是一条林溪相间型的绿化景观。由于三环北路跨越小梅港、长兜港和大钱港等河流,有相对开阔的水面。中间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宽度各在10米,适当堆造缓坡。经植物高低、色彩及不同特征的配套组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景观空间开闭有度,呈现出静寂的林荫风光。林冠线与城市背景融合,高低错落,起伏有度,虚实相合,升合有致,使路内外的景观相互融合。

三环北路的特点是构图简洁有序,线条流畅,整体性、导向性、图案性明显。植物的色、香、姿、静搭配合理,达到最佳滞尘、降温、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4.1绿化隔离带是道路景观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三环北路以活泼、柔美流畅曲线分割带状空间,具有明显的趋间性与动感性。采用大乔木、开花小乔木和灌木齐植的形式,形成整齐、规则和大气的氛围。(见附图一)

4.2路基两侧绿化景观

沿路基两侧绿地布置疏密有致,植物种植重视间距问题,使过路行人有机会欣赏沿路水乡风光,齐灌木以成片 的形式,采用间隔交替栽植,双面调节司机的视觉疲劳,经过两侧绿化景观的营造,起到了吸尘防噪、净化空气的作用。

根据节约园林和现状的实际,两侧绿化景观竖向采用留1米宽水沟宽度结合1:2的边坡放坡形式。绿地边界采用排水沟与分割。

4.3桥梁区绿化景观

桥体区域采用悬挂及垂直绿化的方式柔化整个道路空间,桥下绿化采用在人的视线区域范围布置地被及小灌木,布局强调整体性与图案化,植物多选用耐荫类品种。

主要植物材料:蜀桧、八角金盘、桃叶珊瑚、金叶女贞、海桐球、迎春等。

4.4交叉口绿化景观特点

交叉口绿化景观为道路绿化景观空间的主景区区域。在确保与带状绿化景观及路基两侧绿化景观风格统一的前提下,突出交叉口区域的景观特色。以营造出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觉空间,并使来往车辆在叉口区得到安全提示。

太湖路立交叉口区绿化景观以抽象的浪花状构图为特点,意喻湖州水乡的文化特色,通过常绿、落叶及开花乔灌木的合理搭配,借以烘托繁荣的气氛。整个构图简洁、大气,与道路整体景观相呼应。(见附图二)

继木等。

还用大树、景石、球灌木组合的方式组景,作为视线上的点睛之笔。

5.结语

篇9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园林,设想,生态效应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所以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曲靖市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曲靖市生态绿化城市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绿化城市的功能进行解读,从而来实现我国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伟大宏图目标。

一、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由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的发展需求,再加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刺激因素作用,据统计我国从2001年到2005年,绿化苗木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这表明,2000年-2005年,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的平均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07%、44.63%,要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观赏苗木更加明显,说明我国绿化苗木市场已经开始接近饱和。近年来苗木花卉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到目前为止,曲靖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1786公顷,绿地率达33.3%,绿化覆盖率达36.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4平方米,各项主要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并于近日通过了省考评组的验收评审。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绿化生产经营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由于不同省份之间城市生态绿化起步时间不同、产业化发展水平各异、规模差异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目前,我国形成了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四大主要产销中心,分别为:一是以浙江、江苏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河南、山东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北京、天津地区;三是以广东、福建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是以四川、江西、云南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西南地区。因此,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园林生态效应

曲靖市在园林绿化城市创建过程中,着力通过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城市来改善居住环境。以公园、街道、居住小区等园林绿化为重点,建成河滨公园、翠峰休闲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公园广场,正在建设玉带公园、东城区水体公园、南城区水体公园。从以下几点论述一下建设生态绿化城市的功能: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吸收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虽对植物生长不利, 在一定条件下, 有许多植物对他们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例如植物叶片表面可吸收SO2。正常植物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S, 当植物处于被SO2污染的大气中时, 其含量可为正常含量的5~10倍。一般地说, 对SO2抗性越强的植物, 吸收SO2的能力也越强;阔叶树对SO2的抗性比针叶树强。臭椿吸取SO2能力特别强, 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

2.吸滞烟尘和粉尘

有些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这一方面由于枝叶茂密, 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叶子表面粗糙、有绒毛或黏性分泌物, 当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 便附着于其叶面及枝干上。经过雨水的冲洗, 又能恢复其吸滞能力。草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 并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如表1,部分植物单位面积滞沉量(单位g/m-2)

表1,部分植物单位面积滞沉量(单位g/m-2)

3.净化水体、土壤

据研究,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的物质, 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如在通过30~40m宽的林带后, 由于树木根系和土壤的作用, 1L水中所含细菌的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 在栽有芦苇的水池中, 悬浮物要减少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减少60%, 磷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少33%。同时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从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些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中的大肠杆菌死亡。

4.降低气温,调节空气湿度

经气象部门测定表明, 在炎夏季节林地树荫下的气温较无绿地低3~5°C。有垂直绿化的前墙表面温度比纯粹红砖墙表面温度低7°C左右。炎热夏季时, 人在树荫下和在直射阳光下的感觉差异很大。这种温度感觉的差异不仅仅是3~5°C的气温差, 而主要由太阳辐射温度决定。茂密的树冠能挡住50%~90%的太阳辐射热。当空气湿度过高, 易使人厌倦疲乏, 过低则感干热烦躁。一般认为最舒适的相对湿度为40%~60%。绿化植物能大量蒸腾水分, 可以提高空气湿度。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36%, 公园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即使是在树木蒸腾量较少的冬季, 因为绿地中的风速较小, 气流交换较弱, 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 所以绿地的相对湿度也比非绿化区高10%~20%。

5.通风防风

一个区域有大片林地的存在, 可以造成绿地与其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 进而造成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绿地中的凉空气不断向城市建筑密集地区流动, 从而调节气温, 输入新鲜空气, 改善通风条件。2)带状绿地的作用与其设计密切相关。如带状开敞绿地, 若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 则具有良好的通风效应。若绿化林带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 则具有良好的防风效应, 既可降低风速, 又可减少风沙, 改造局地气候。

6.降低城市噪声

树木能降低噪声,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树枝上后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减轻噪声效果最好的树种是那些枝叶茂密,叶片较肥厚并具有较长叶柄的乔木和灌木。这些特征的结合,有助于叶片的摆动和振动。粗大的树枝和树干也能够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就平均情况而言,30m宽的林带可减弱频率为1000Hz的声波6~8dB(A)。

7.城市园林植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城市园林植物与野生植物一样,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间相关极为密切,因而可被用于指示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园林植物指示体大多为植物群体,根据他们对环境因子影响的反映特点,可将之区分为两类:外显型和积累型,前者以体表可见特征反应环境条件的指示体;后者植体本身虽无受害特征,但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大大超过一般植物。

三、结语

总之,为了顺应当代人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绿化建设要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绿化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把城市建设成为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石崧,宁越敏.平衡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基础:都市区绿地系统[J].国外城市规划. 2005(06)12-14

[2] 胡嘉滨,毕波,郭伟. 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的重构[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02) 5-6

[3] 冯长春,杨志威. 欧美城市土地利用评述究研论理[J].国外城市规划.1998(01)16-19

[4] 肖国清.美国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J].城市规划.1991(05).22-25

篇10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系统;运用

Abstract: the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spac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interaction. Some of its basic principles such as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principle, patch-corridor-matrix principle, the landscape pattern such as principle for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guidance.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will be applied to,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s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不仅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规模也在显著扩张[1]。城市化过程对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同时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显而易见。如环境污染、水土资源破坏严重.城市热岛效应等[2]。这些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社会形象和区域生态质量也受到影响。因为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塑造城市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3],人们对其越来越关注。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采取形式和达到效果,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可以减轻城市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重建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思路[4].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学者Troll通过航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正式提出的,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产物[5]。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6]。简而言之,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7]。

景观生态学原理优势在于集中了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精华,克服了两者的弱点,把地理学研究空间相互作用的水平方法与生态学研究功能相互作用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探讨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及对空间异质性的管理[8]。

2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2. 1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之一, 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 是指一个景观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 或某种形状) 在空间( 或时间) 上的变异程度( 或强度)[9].景观异质性包括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以及功能异质性, 异质性大、则密度高、稳定性大[10]. 在景观这个层次上, 异质性的主要起源于自然干扰、内部演替和人类活动[11]. 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景观的异质性使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抵御干扰的柔韧性[12].

2. 2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三种: 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类型、大小、形状、边界、动态及内部均质程度对城市绿地系统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13]。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对生物的迁移、觅食、灭绝等有重要的影响。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14]。斑块的形状则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15]。

廊道是景观唯一的线型要素,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16]。廊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17]。根据廊道的起源人类的作用及景观的类型,廊道可分为三类,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及河流廊道[18]。在城市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廊道分为蓝道(blue way)、绿道(green way)和灰道(gray way)。蓝道即河流廊道它不仅指河流的水面部分,也包括沿河流分布的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19]。绿道主要是指城市中以植物绿化为主的线型要素,即种植廊道如林荫步道防风林带等[20]。而灰道就是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21]。

基质,又称衬质或模地,它是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具有面积大、连接度高和对景观动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等特征,是景观中最广泛连通的部分[22]。

2. 3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 往往是指空间格局, 即斑块和其它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与格局不同, 过程则强调事件或现象发生[23]. 格局从结构上可以分为: 点格局、线格局、网格局、平面格局、立体格局[24].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 景观的空间格局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景观的组成和结构即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2)景观中斑块的性质和参数和的空间相关性即空间相互作用; (3)景观格局的趋向性即空间规律性或梯度;(4)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即格局的等级结构[25].

3.城市绿地系统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多种绿地类型与规模的绿化用地的整体。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多种要素[26]。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开放空间并具有相对同质性,因此城市绿地系统可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景观元素[27]。而将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时, 城市绿地中的不同绿地类型可认为是绿地系统的不同景观元素[28]。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4.1 理论缺乏生态性思考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只强调了“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却相对忽视了生态性的思考[29]。

4.2 绿地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绿地生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分为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4 项[30],单以4 项定额指标评定一座城市绿化的水准,缺乏科学理性,难以反映真实性[31]。

4.3 受城市建设用地制约及忽视绿地生态性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往往依附于城市结构,而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结构应依赖于生态系统,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并未因生态性需要而优先考虑城市绿化用地[32]。

4.4 城市绿地系统编制、法制不健全,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生态城市有着战略决策性作用。但是有些城市贯彻实施力度不够,法规条例不健全,执法不严格[33]。

4.5 城市绿地系统缺乏城郊之间的完整统一结构决定功能,绿地系统布局不合理,必然限制其功能的发挥。许多城市的绿地规划只注重围绕城市中心做文章,而忽视了郊区、干道和河道绿化,未能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34]。

4.6 缺乏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城市绿地在提高环境质量上起着很大的生态效益,绿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却往往被忽视[35]。

5.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区域范围城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斑块;在较小的尺度上,城市是一个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构成的景观单元[36]。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城市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3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等,以点―线―面的形式共同构成城市的绿色体系[38]。站在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在城市范围,公园、风景区、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等都是以缀块的形式存在,河流、道路绿地等有望起到廊道的作用,而城市就是这个景观单元的基质[39]。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非独立性的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充分强调景观的自然属性,本质上是对资源进行空间配置[40]。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对保持绿地系统的景观特色、景观质量以及确保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十分有益。主要包括三方面。将景观生态学上的“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概念运用到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中,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按照“环、楔、廊、园”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布置,保证绿地景观的完整性[41]。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可以用生态廊道将绿地斑块有机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绿地生态网络;在公路、铁路等城市轴线上,通过绿地分割作用产生一系列间断的分散集团、飞地、子城或卫星城,在各星状长轴之间形成插入市中心的楔状绿地,构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有机分散的景观格局[42]。这样的绿地廊道规划使得绿地真正融入城市内部,充分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43]。数量模型着手,建立城市绿地系统与其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之间的回归模型,或者利用GIS 进行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的研究,根据城市绿地的三维特征,基于遥感技术建立相应的“绿量”模型,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定量化[44]。

5.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5.1.1 整体优化原则。即把景观作为系统来思考和管理,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理是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45]。生态整体性认为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征和明显的视觉特征[46]。景观要素的时空分布总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构成了景观的异质性。异质性同景观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47]。

5.1.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地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循环过程作为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应将认为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道路[48]。

5.1.3 独特性原则。每个城市绿地景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不能简单套用、沿袭旧模式,否则个性的魅力将散失殆尽。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城市绿地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达到与周围的环境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要[49]。

6.总结

基于生态学的相互关联思想,运用地理学的规划方法,综合在城市绿地规划中,既是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50]。运用景观生态学与绿地规划融合原理对城市绿地各种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组合原有景观要素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绿地景观格局,对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1]。

参考文献:

[1] 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滨谊,张国.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06):25- 28

[3]徐乃雄.城市绿地与环境[M].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4]肖笃宁,高峻,石铁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1(12).

[5]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1)

[6]R・福尔曼. 景观生态学[M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7]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李哈滨. 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框架[ J] . 生态学进展, 1998, 5( 1) : 23- 33.

[10]王仰麟.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发展[ J] . 自然资源译丛, 1991, 36( 4) : 43- 49.

[11]李海丽.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关注公路景观设计[J]. 现代企业教育 , 2008,(12)

[12]肖英, 刘思华. 城市森林建设的景观生态学思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09,(02)

[13]翟辉.斑块・边界・基质・廊道[J].华中建筑,2001,19(3):59~60

[14] 隋艳.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08)

[15] 郭玮, 张硕新.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6,(01)

[16] 卫凌志, 牛月波.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 民营科技 , 2008,(07)

[17] 傅立群.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葫芦岛市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 , 2007,(04)

[18] 吴兴琼, 张绿水. 浅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04)[19] 刘纯青, 陈飞平, 张绿水.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宜春市绿地系统规划[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8,(02)

[20] 夏娃, 黄守敏.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趋势[J]. 中国林副特产 , 2007,(05)

[21] 宗跃光.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1999,19(2).

[22]唐东芹,傅德亮.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地关系的探讨[ J ]. 中国园林, 1999 (3) : 40 - 43.

[23]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5]高峻,杨名静,陶康华.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 J ]. 中国园林, 2000 (1) : 53 - 56.

[26]刘滨谊.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理论基础及实践的探索[J ]. 华中建筑, 2005, 23( 3) : 88- 90.

[27]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8]吴效军. 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J ]. 现代城市研究, 2001,( 1) : 9- 14.

[29]刘滨谊.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理论基础及实践的探索[J ]. 华中建筑, 2005, 23( 3) : 88- 90.

[30] 王煜倩. 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8,(07)

[31]李敏. 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J ]. 建筑学报, 1995,( 2) : 148-157.

[32]许克福.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2007,5(2):39~41

[33]张式煜.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6).

[34]舟廷刚,陶康华.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2).

[35]俞孔坚,段铁武,李迪华等.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

规划,1999,23(8).

[36] 姜允芳, 刘滨谊, 石铁矛. 城市绿地系统多学科的协作研究[J]. 城市问题 , 2009,(02)[37] 刘婧, 张培, 孙峻峰. 成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03)[38] 刘纯青, 陈飞平, 张绿水.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宜春市绿地系统规划[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8,(02)

[39] 李小龙. 金溪县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 2008,(12)

[41] 江阜家.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 2008,(11)[42] 郝本泉, 杜潇, 赵磊. 浅析现代居住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 , 2008,(24)

[43] 夏林. 浅析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的体现[J]. 国外建材科技 , 2007,(02)[44] 陈连波, 张国军. 浅谈生态位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 山东林业科技 , 2008,(02)[45] 王萍. 景观设计须遵循自然辨证法[J]. 艺海 , 2008,(03)

[46]林耕, 夏青. 创造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深圳特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J ]. 建筑学报, 1997,( 12) : 37- 39.

[47]李嘉乐. 生态园林与园林生态学[ J ]. 中国园林, 1993 (4) : 42 - 43.

[48]赵慎,陈尔鹤. 园林生态学刍议[ J ]. 中国园林, 2001 (3) : 8 - 10.

[49]谷康,江婷,苏同向.城市绿地系统的地方特色初探[J].中国园林, 2005(12):36- 40

[50]张惠远,倪晋仁. 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 J ]. 城市规划, 2001 (7) : 1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