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21:2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输血医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等。输血可以针对不同血液成分进行输入,包括了全血、红血球浓厚液、洗涤红血球、白血球浓缩液与血小板浓缩液等,视病人需求做出选择。医学上对于输身的应用与研究一直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输血临床运用知识,是课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输血 配血 原则 症状
一 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临床上输血时首选血型为同型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称为主侧(直接配血); 同时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相混合,称为次侧(间接配血)。如果两侧都无凝集反应,方可输血,如果出现凝集反应,特别是主侧凝集,绝对不能输血。
手术及创伤,严重的创伤或外科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都可能导致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早期的有效扩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1 紧急复苏:晶体液20~30ml/kg或胶体液10~20ml/kg加温后5分钟内快速输注,根据输液效果决定进一步如何输血。
2 先晶后胶: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时可以考虑胶体液,晶:胶比通常为3:1。
3 红细胞输注:扩容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肺功能良好,未必都要输血,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通过输注红细胞纠正组织缺氧。
二 烧伤科输血原则
1 烧伤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波及全身的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少尿或休克),而血液浓缩会导致微循环淤滞,影响组织和器官的灌注,因此复苏仅用晶体液是安全有效的(晶体液和胶体液的使用方法可参考本章第一节的输血原则)。
2 烧伤患者短期内发生的贫血一般不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的实施贫血日益明显,可以考虑输血。
3 烧伤早期不宜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或促进伤口愈合剂,在后期治疗中因凝血因子损耗而没有替代品时,方可以考虑输注补充。
三 适应症状
1 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发作,伴有缺氧症状的各种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发作,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时。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葡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在接触氧化剂药物或化工毒物或进食蚕豆后,及多种其他溶血性贫血者可以发生急性大量溶血,血红蛋白很快降至很低水平,缺氧症状很明显,生命受到威胁。这种病人急切需要输血,以减轻缺氧状态。AIHA和PNH病人输血后溶血和黄疸可能加重,但为了抢救生命不得不冒一些险,至于输什么样的血要考虑。G6PD缺乏者大多能较快地自行恢复,不一定需要输血,但部分病人贫血可以很严重,处于循环衰竭的边缘,往往输血一次,可帮助其渡过危险期,以后就能很快恢复。某些溶血性贫血有时突然发生再生障碍危象或溶血危象,一般亦需要输血。
2 伴有缺氧症状的各种骨髓增生低下的贫血,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骨髓纤维化症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贫血等。这些贫血的治疗大多不易见效,只有依靠输血以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来维持生命。这些病人大多已适应于血红蛋白低水平的状态,而输血对骨髓造血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如果血红蛋白在60~70g/L以上,又无缺氧症状,即不宜输血。
3 患有难治性贫血等病人,患有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难治性贫血等的病人,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或病之晚期治疗无效、贫血较严重时,往往需要输血,最好是成分输血。
4 贫血较重,重型β海洋性贫血、贫血较重的中间型β海洋性贫血、镰形细胞贫血等,贫血常很严重,一般依靠长期输血以维持生命。输血对这类贫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用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减少不正常红
细胞的生产和破坏。有人主张对重型β海洋性贫血的患儿从婴儿时期开始即给以“高输血疗法”,可以使很多典型的症状体征不出现,并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最后仍不免死于继发性血色病。亦有人采用“新生红细胞”输血的方法,以延长输血的效果、减少输血次数,从而延迟血色病的出现。输血也用以抑制骨髓产生易溶血的PNH细胞,以减轻溶血。
5 急性大量失血,在液体大量进入血流之前,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变化不大。而血液总量减少的后果如血压下降、发生循环系统休克,比红细胞量的减少严重得多。当一次失血量估计超过全身血液总量的15%时,就应输血或先输液。失血量不易准确估计,应多注意病人的血压、脉搏,是否有出汗、恶心、烦躁等症状。在输血尚未准备就绪时,应先予以补液。以全血输血最为适宜,但也可用浓集红细胞加晶体溶液及血浆或白蛋白溶液。
6 烧伤病人,丧失大量血浆,烧伤病人在最初几天之内皮肤烧伤面丧失大量血浆。这时最需要补充血浆和晶体溶液,以恢复血液总量。以后溶血性贫血逐渐加重时,可输以浓集红细胞或全血。
严重出血和贫血
7 因血液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或血小板缺乏而有严重出血和贫血时,亦需要输血。通常都用新鲜全血,因除了补充红细胞,还能补充血浆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但如果贫血不很严重,主要的目的是止血,则还不如用新鲜血浆或血浆的生物制品――浓缩的凝血因子,效果更好。如血友病即可用因子Ⅷ的冷沉淀或高度浓缩物;血小板缺乏的出血可用浓集血小板的成分输血。
8 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即使贫血较严重,一般不需输血。因为用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后,自觉症状很快改善,血象进步很快,就没有必要输血。
结语: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输血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熟悉和掌握输学的医学知识对于将来的临床应用起着推动性的作用,了解它的本质,应用要点,做好专业分析,在医学不断进步的现代,我相信,医学对于输血领域的研究也将更进一步,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杨世明.加强输血科建设及其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
篇2
输血医学是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涉及免疫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物理、血液检验、血液管理、单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等多个科学领域,随着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输血医学也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1992年开始一直承担检验医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带教工作,经过10余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1 方法与经验
1.1 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并对来科室实习的学生做出明确的规定,确定实习后学生应达到的目标:(1)掌握输血科常规技术操作,输血医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在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反复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技术操作做出严格的要求,务必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三查七对,在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中坚持做到三查七对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第一步,坚决杜绝粗心,麻痹大意,不仅要强调老师的责任心,也要求学生严守操作规程,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二是坚持做到严守实验室规范,血液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载体之一,尤其是肝炎及全球性疾病――艾滋病经输血感染的日益增多,必须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四项检查,使血液更具安全性[1]。在进行血液采集和血液血清学检查时,务必严守实验室规范,这里强调一个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养成戴手套和勤洗手的好习惯。三是坚持工作中的重复性,在进行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做到重复鉴定,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2)掌握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成分输血具有制品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注相应的血液成份。要求学生掌握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适应证,及血液成分保存的相关知识。(3)掌握血液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白细胞过滤和辐照血的应用,以及血液血清学检查。了解白细胞过滤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以及传播病毒的危险。要求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做到安全输血。(4)了解输血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了解干细胞的应用前景、自体输血、亲属献血、器官移植术中的输血,由于输血易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因此,在临床中提倡自体血回输,或是预约手术的术前储血,这些都是今后临床输血的新方向。
1.2 理论和操作的互动:在带教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教老师在进行技术操作的同时,应该首先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多提问,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阶段性的实习任务结束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开展多媒体课堂,形象系统的讲解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吸收和消化课堂上枯燥和单调的理论知识。
1.3 教学过程的评价:在带教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教学医院,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就是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和鉴定。这一部分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通过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观察和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带教老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总结性评价,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能否掌握各项常规操作,了解输血的新方向,是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标尺。
2 体会
2.1 进修与实习学生特点:实习进修学生对输血医学有一定兴趣,相当多的进修生积累了许多输血实践经验,迫切需要提高理论水平,增加新的认识。部分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强,掌握基本技能快,但他们也承认对输血医学了解有限,对输血的认识过于简单,没有认识到输血医学的重要性。
2.2 实习与进修学生带教体会
2.2.1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教学双方相互提出问题的方式,模拟输血实践的难点和热点,通过联系理论与实际,避免枯燥的讲解,可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2.2.2 交流:生命科学近年来交叉融合的趋势加剧,输血医学也不例外。输血医学如今已和很多学科交叉,单纯依靠单一科室的教学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应采取向实习、进修人员推荐相关书目、网站的方式,鼓励根据需要学习交叉学科知识。此外,采取请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一些知名教授来我科作新进展、新业务的报告或演讲,促进交流,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条件下输血医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2]。
2.2.3 输血安全教育:输血安全是世界和我国关注的焦点之一,灌输安全输血理念是输血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在教学中结合输血科的特点,经常性地设定某些关键环节强化输血安全,反复举例讲解不安全输血给伤病员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发生的医疗纠纷,就能加深实习学生、进修人员对输血安全的认识,基本达到了安全输血教育的目的。根据重庆市的临床输血工作现状,加强对教学对象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以确保临床安全输血及新技术的开展。
教学医院在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学术和理论水平,还可以完善自身的行政管理,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和老师都是这一过程的收益者,学生掌握了新方法和新知识,强化了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获得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促使带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新的技能,了解更多的输血信息,完善理论与技术操作中的不足,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在带教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1] 蒋就喜,徐镛男,杨 刚.提高传染病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广西高教研究,2001,1:56.
篇3
怎样知道红细胞上有无A或B抗原呢?可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确定。经研究发现,A型人血清中天然含有抗B抗体,与B型人红细胞(含B抗原)混合时发生凝集。与A及B均凝集的红细胞,定为AB型;与A及B均不凝集的红细胞,定为O型。人们使用这种办法确定ABO血型后,给病人选输同型血液,大大地避免了致命的输血反应。
目前已发现15个血型系统,按发现时间顺序排列,有ABO、MNSs、P、Rh等。
配血与输血 由于血型十分复杂,通常以ABO血型最重要,次为Rh因子,其他血型意义较小,但也应关注。在输血前,除检查ABO血型外,还要进行配血试验。配血试验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是否能破坏献血员的红细胞。如果不能,称配血相合(无配血禁忌);反之,称配血不合(配血禁忌)。
血型的遗传 社会上,由于父子血型不符,不知造成了多少夫妻、父子之间的不合,甚至酿成悲剧。通常所说的血型为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血型除与输血及器官移植有关外,在法医上判断是否亲生子女等方面也很有价值。生物在第二代里可以获得上一代的某些特征遗传,血型的遗传也不例外,人类ABO血型系统就是由、A、B、O三个基因控制。每个人的血型有两个血型基因。分别继承其父母各一个。但在遗传基因中有显性因子(表现型)与隐性因子(非表现型),A和B是显性因子,O是隐性因子。这样,A和O组合在一起只表现A,B和O组合在一起只表现B,A和B组合在一起表现为AB,O和O组合在一起仍表现为O。因此,同一父母的子女间血型不一定相同,取决于双亲4个血型基因的随机组合。
篇4
关键词 输血前 医院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2005年5月~2007年5月本院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共5846例,均于输血前抽取静脉血。
仪器与方法:HBsAg、抗-HCV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用北京普朗DNM-9602酶标仪检测,以标本吸光度/阴性对照吸度≥2.1者判为阳性;TPPA用凝集法,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抗-HIV用胶体硒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有限责任公司和美国雅培公司提供。
以上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抗-HIV阳性标本送省防疫站做蛋白免疫印迹确证试验。
结 果
5846例受血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者为567例(9.7%),抗-HCV阳性者为42例(0.72%),TPPA阳性者为26例(0.45%),抗HIV4例(0.07%),其中抗HIV与抗-HCV同时阳性1例,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3例。
讨 论
临床输血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又有可能导致传染病感染,为了判断和分析血源性疾病的病因,划清感染疾病的责任,减少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近几年本院严格按要求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血液传染病的检出率为HBsAg阳性9.7%,抗-HCV阳性0.7%,TPPA阳性0.45%,抗HIV阳性0.07%,可见患者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不容乐观[1]。
尽管目前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感染血液传染病的风险。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健全,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务院卫生部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因输血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应诉医患纠纷的问题时,法律上采取的是举证责任倒置[2]。所以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备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发现经血清传播的疾病感染,可明确是输血前已感染还是因输血而感染的,责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医院及采血机构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输血前检查血液相关传染病能够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隔离防护[3],能使医疗全过程中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更加科学合理消毒、灭菌等处置,避免院内感染,预防职业暴露而造成严重后果,万一有闪失,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预案、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玉丰,刘斌,黄与双,等.输血前和手术前4种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必要性.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3-424.
篇5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手术
自体输血是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采集后在必要时再回输给自己,自体输血是最安全的。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自体输血方法有三种,即保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1]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是将患者在术中的出血或体腔积血经回收、过滤、离心、洗涤后再回输给患者。手术中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也广泛应用于临床。
1 医院用血的现状
1.1 血荒
现在全国各地献血人数减少,血液不合格者增多 ,中心血站血液库存紧张。
面对这种状况,医院无奈,患者痛苦,家属焦虑。
1.2 重大手术增加,用血量增多
现在大型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由于手术数量增多,复杂性增大,高难度的重大手术也增多,如心血管手术中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冠脉搭桥手术,脑外科的脑膜瘤手术、动脉瘤夹闭术易出血,骨外科的椎间盘手术、全髋置换手术,各种外伤大出血手术,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手术,需要备足血制品,库血供应量不足已经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必须解决这一难题。
1.3 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必要性
用血紧张和输血风险是个世界性难题,并非中国独有,各国均在寻找更安全、更科学的用血方式,其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就成为了医学专家共同的期待。相信在患者和医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用自己的血来救自己”这种安全经济的输血方法会成为缓解“血液紧张”的良方。早在1998年《献血法》颁布时,自体血回输就被提倡,10多年来在技术上也已经完全能够实现。
2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演变
1818年始于英国,1970年美国生产第一台ATS100自体输血机,1974年由美国Haemonetics公司研发的CellSaver血液回收机问世。
我院的现状是最初用到自体血回输这个方法,是医生用吸引器吸引血液到一容器内,护士经漏斗用纱布过滤后开放式输给病人。那个时候技术非常简单,纱布非常粗糙,好多小的微栓过滤不到,输回病人体内以后,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90年代自体血回收技术进步了一点,采用改良的自体血回输装置[2],是将血液回收到一次性的储血器内,储血器内有两层过滤网过滤,无菌程度提高了,过滤效果精细了。
以上两种方法是简单回收系统:它是术中和术后最简单的自体血回输方法,通过吸引收集术野血和术后引流血,经简单过滤和抗凝,然后再回输给病人。因未经洗涤,易发生溶血,微血栓,肾功能衰竭,DIC等并发症,现在临床上已不主张使用。
现在,最先进的技术是自体血回收机的应用。2006年我们应用了血液回收机。将术野血或引流血经离心、清洗加工祛除血浆和有害物质后可得到红细胞比容为50%~65%的浓缩红细胞,然后回输给病人。此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大手术的顺利开展,保证了用血的方便、安全。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3 技术指导,应用培训
新的仪器设备应用有个过程,它是由接触,使用、熟练操作的过程,开始使用嫌麻烦不愿用,包括外科医生在内,对价格比有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提高了,优缺点明确,使用得心应手。自体血回收机有国产、进口两种。进口机安装操作简单,不易损坏,回收、洗涤、一系列操作可以自动完成。而国产机安装时离心杯的安装要到位并锁紧,否侧易损坏,高速转动后离心杯破损血液漏出(北京京精生产),操作为手动操作,回收中要调低转速,回收、洗涤、排空用手动按钮,需要牵扯麻醉师的精力。使用培训包括:专业人员实地讲解,手术跟台,使用要点反复强化,在技师指导下操作,有问题及时反馈,达到熟练程度。操作熟练地同时要掌握自体血回输的适应症、禁忌症。估计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出血毫不犹豫的用机器回收。
4 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在国外,自体输血已经运用得非常广泛。目前,美国80%以上的手术采用自体血回输,日本更高达90%,而我国自体血回输比例还不到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潘永谦高梁斌[3]等指出:术中自体血回输是骨科手术安全有效补充失血的方法,对减少输库存血的机会具有临床意义。
邓兰芹[4]认为,在骨科重大手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可减少异体血量,节约用血,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我国近二十多年来很重视自体输血,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指出要正确应用自体输血。临床应用实战证明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地输血方式,是无偿义务献血的补充,同时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5]
我国的自体血回输技术和设备已相当成熟。有条件的医院手术中充分的应用这项技术吧。
参考文献
[1]孙玉娥;赵宝兰;孙学斌; 术中自体血回输方法临床研究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第13卷16期 108-109
[2] 邹海英 改良自体血回输装置在手术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11月第9卷11期865
[3] 潘永谦 高梁斌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44
[4] 邓兰芹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顾客重大手术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卷.8期17-18
篇6
患者输血后,新发疾病有些会立即表现出一些染病现象,从这些现象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认定输血是导致新发疾病的直接原因和惟一原因,此时,患者可以要求有关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些新发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患者自以为痊愈数月甚至数年后才突然得知自己患上了一种以前从未患过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等,患者根据病种的传播途径,往往会首先猜测于输血时感染疾病,并进而要求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医疗机构会提出患者不能证明输血与染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能排除患者在输血后从其他途径(如针头的交叉使用、性生活不洁等)传染,故明确拒绝承担民事责任。法院审判时,也往往身陷两难境地,因为原始血液的残液已不存在,无法通过化验鉴定确定血液是否疾病传染源。许多法院在审理类似情况的医疗纠纷时,往往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就输血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举证不能时,则判决医疗机构败诉。由于前几年医疗机构输血、采血行为不规范,或化验项目没有原告感染疾病的种类,医疗机构常常败诉。然而从原告患病的传播途径来说,实际上很难排除从其他途径染病的可能性。确定的因果关系产生实质的赔偿义务是法律的应有之义,在因果关系不确定或无法确定时,强行要求当事人承担义务对其是不公正的。在因果关系不确定或无法确定时,应当怎样确定责任呢?原、被告应在多大范围内各自承担举证义务呢?
就原告而言,首先应当证明患者曾在某个医疗机构就医,而医疗机构对其实施了输血的医疗行为;其次,应当证明其所患新疾与输血行为之间存在可能性的因果关系,即输血是导致感染病症的主要途径,且这种传播途径是医学界公认的,无疑义的,或至少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持此观点,并有大量的同类事实引证;第三,应证明患者在输血之前未患此疾病。
医疗机构在原告提出以上证据时,应当承担以下证明责任:(1)自己提供的血液来源合法,经过了严格的检验程序,且经检验该血液中不含能导致原告疾病的病毒。如果医疗机构不能或拒绝提供血液采集和来源合法且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的证据,则医疗机构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视为输血与患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血液来源合法,也经过了检验,但检验项目中不含对导致原告疾病的病毒的检验,且没有法律或法规规定此检验是必须的检验项目,则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确认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3)如果医疗机构能够举证证明血液来源合法,且已经检验不可能导致患者的疾病,在患者不能提出充分反证的情况下,应当依法确认输血与患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输血医疗纠纷中被告主体的确定
输血医疗纠纷中,实施输血的医疗机构应承担直接责任是没有异议的,但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提供血液的血站或血液非法采集人的民事责任。当医疗机构非法采集血液,成为非法采集人时,医疗机构应成为完全民事责任的承担者。如果医疗机构使用的血液来源于非法采集人,而医疗机构在使用时也未进行严格的检验,此时医疗机构与非法采集人均有过错,均可成为医疗纠纷的被告。如果原告只以医疗机构为被告,医疗机构在赔偿后有权向非法采集人追偿。如果血液来源于血站,因医疗机构的输血行为没有过错,此时原告应以血站作为被告,以血站在采集血液和检验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确定其应否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血站提供的血液经过了严格的检验,但检验项目中未包括对原告致病病毒的检验,而也无强制性规定此项检验是必须的,此时医疗机构、血站与患者之间均无过错,应按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由三方分担责任。如果原告只起诉医疗机构而拒绝起诉血站的,法院可判决医疗机构在一定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血站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应由医疗机构先行承担,而由原告另行起诉血站。
(2)血液提供人的民事责任。血液提供者是血液传播病症的源头。从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来说,阻断血液提供者向非法采集人非法卖血的行为,也极有必要。笔者认为,可以让非法卖血者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即赋予受害者诉权,使其索赔权不仅可以指向医疗机构、血液采集者,也可以向卖血人索赔,但只能限于非法卖血者。对于向血站无偿献血的人,因其本人不负有检验血液的义务,即使其血液存在致病病毒,受害人也无权要求献血者赔偿经济损失。
三、输血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
输血医疗纠纷案件作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种类之一,其诉讼时效应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即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在输血医疗纠纷中,由于错综复杂的病发现象和当事人主张权利的实际能力所受的影响,当事人往往在许多年后才提起诉讼。如某人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数年后才得知患病,但并未提起诉讼。家属在其死亡后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从原告确认感染艾滋病时计算诉讼时效,则患者家属已丧失了胜诉权;如果从患者死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则其家属尚有权获得民事赔偿。笔者认为,从充分保护受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对原告的诉讼时效期间标准不宜掌握过死。因为原告虽知患病,但其可能无法得知致病原因和侵权人是谁,这可能妨碍其正常行使诉讼权利,而且患者患病时,侵权人损害的是其健康权,患者死亡后,侵害的是其生命权,二种权利并不完全一致。故患者家属在其死亡后才提出赔偿请求,应从生命权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篇7
死者金××,男,57岁,上海青浦人,农民。1988年9月14日中午因突然吐血送××县人民医疗,诊断为“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病者于1988年8月15日曾在该县人民医疗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华罗氏Ⅱ式)。9月10日愈合出院。
既往史有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1961年作过脾切不可除术。
入院体检:T37℃,P80次/分,BP100/60,神志清晰,对答切题,一般情况欠佳,全身皮肤粘膜苍白,颈软,心肺(一)腹平面图软,剑突下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NS(一)。
入院后当天下午5时吐血鸡300毫升(血呈暗红色)。经过补液、输血(入院时紧急输血600毫升)应用垂后素及年轻腔插三腔管压迫止血等治疗后,血压稳定在90/60mmH.15日上午又输血200毫升和补液;下午2时50分,病情稳定,血压一直保持在100/60mmHg之间,体温、脉搏正常,无异常现象。
9月15日下午3时5分,当日上班护士张×将办公台上15广西壮族自治区顾×דA”型血与输血单核对后准备给15床输血。当她走出办公室时,正巧遇上加2床金××家属而对张×说:“加2床盐水没有了,张×即跟家属去加2床处,因加2床上午输过血。吊有输血皮条,张某拿着15床的”A“型血示经核对而给加2床金××输了(金是”O“型血)。见血开始滴了,就返回到治疗室准备4点的注射药。此时为了3点1`5分左右。过了一些单,15床家属向另一位护十杨××反映,为什么还不给15床输血。杨×见少了一袋血,便函问张×15床的血压计给谁输了?张××听了大吃一惊,马列上讲”不对,我错给加2床了。“(事后推算输血时间已输7~8分钟)即拔去输血针头,接上5%葡萄糖盐水,观察病人时已见者发准发抖。张与杨一起向另一位护士徐×汇报输错血的情况,徐到加2床处看了病人后,即到办公室向苗××医生汇报。苗即口嘱用非那更25g肌注,葡萄糖酸钙一支静推注,地塞米松10mg加入糖水20谋取毫升静推,并问病人”有何不适?“病人说”肚皮里难受想吐。“到4点钟左右患者发冷发抖另剧,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脉搏快,血压测不出,病情明显恶化。即将功赎罪静脉切开,见血管壁苍白,血管内无血。三联针从静脉内推注,同时又施行胸外心按摩,终因抢救无效于4点30分死亡。
9月16日下午4时从尸体心脏抽出尸检验结果证明为“O”型血,RBC446万/mm3,从膀胱部位抽出尿液30毫升,化验检查结果血红蛋白尿(一)。
该院术委员会对金××的死亡案进行临床恙例讨论:分析死亡与输血的关系,认为输错异型血是事实,但是病人本身休质差,胃切除术后尚未复原,又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错输异型血促进休克发生而导致死亡。家属对此死亡结论不服,而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青浦县人民检察院委托我所法医学鉴定。
[评析]
篇8
【关键词】输血;去白细胞;肿瘤患者;免疫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61-2
自从Landsteiner发现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开始,输血逐渐成为了临床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近二十年来,随着输血技术日臻完善及多学科技术领域的融入,使其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由多学科交叉构成的新兴医学――输血医学[1]。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和公认[2,3]。输血引起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副作用,都可能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伤害。特别是近些年输血引起的受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尤其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预后影响倍受医学界关注。有关研究指出输血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主要与白细胞及其分解产物有关,其中白细胞表面抗原MHC-II及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在诱发HLA同种免疫反应中可能发挥着主要作用。供血中的白细胞在许多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得到重视,并有相当部分研究得出两者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相关的不良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同种免疫、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亲白细胞性病毒传播及潜伏病毒激活、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等。因此,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减除或灭活血液中的白细胞在国内外已成为预防输血副作用的最有效手段[4]。
1去白细胞输血定义
即输血前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或灭活血液中的白细胞的一种输血技术和方法。主要方法有:离心去白膜法、洗涤法、冰冻去甘油法、过滤法、血细胞分离机机采少白细胞成分、紫外线照射血液或血液成分、丫射线照射血液或血液成分。其中过滤法为迄今最有效、最常用的清除白细胞的方法,其特点是清除率高、残留白细胞少、有效成分回收率高、操作简单、价格适宜,可有效预防FNHTRS HLA同种免疫及亲白细胞病毒的传播。
2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输血可导致肿瘤患者免疫抑制,进一步加重了肿瘤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率及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术后复发,影响预后,降低5年存活率。研究还表明输血的这种副作用主要与异基因中的白细胞有关。
白细胞与肿瘤生长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上用荷瘤小鼠及荷瘤兔,分别为其输注异基因全血、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观察不同种类的血制品对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结节的影响。结果发现,输注异基因全血的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数较输注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的荷瘤小鼠肺结节数明显增加;接受同基因全血与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输注的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数无明显差异。将异基因全血、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分别输注给非荷瘤小鼠/非荷瘤兔,分离其脾细胞,再分别输注给未接受过血制品的荷瘤小鼠/荷瘤兔,比较后者的肺结节数发现,接受异基因全血的非荷瘤小鼠/非荷瘤兔的脾细胞所致的肺结节数明显高于接受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异基因血的非荷瘤小鼠/非荷瘤兔的脾细胞再输注所致的肺转移结节数。作者认为异基因输血有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且该作用能被动的传递给未接受过血制品的动物,这种作用与异基因血中的白细胞有关。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异基因输血有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白细胞与感染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对多例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发现去白细胞成分输注组术后腹腔脓肿、肺炎等感染率均较含白细胞输注组明显降低;去白细胞成分输注减少了输血免疫抑制反应,使术后感染率降低。另外,通过对心外科病人研究发现,去白细胞成分输注使术后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一些学者对同种同系和同种异系小鼠的感染模型进行输血与存活率的关系分析后证实,同系小鼠输血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异系小鼠输血后的存活率,井认为输血后由白细胞携带的MHC抗原的提呈再免疫调节和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上起相当大的作用。
汇集近年6篇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肿瘤外科围手术期输注异体血液后细菌感染明显增加,与输注血制品的种类及输血量有关。输注少白细胞的压积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感染率明显低于输注全血。输注自体压积红细胞感染率低于输注异体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输注自体全血与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而输注少白细胞贮存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感染率明显低于输注全血;但输注新鲜少白细胞的压积红细胞3-4单位以上,则术后感染率与输注全血无差别。笔者认为感染率增加的原因与异体血液中白细胞成分及其分解产物引起受者免疫抑制有关。
3白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地防止主要寄生于受感染白细胞中的亲白细胞病毒。一些科学家将潜伏感染HIV的淋巴细胞((LC)与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一起混合培养时,没有病毒活化的表现,而与白细胞一起孵育时,发现培养液上清液中HIV抗原浓度升高,几天后有HIV释放,而且释放量与白细胞剂量有关,释放出的HIV又感染先前未感染的培养细胞。
以上研究表明,输注异基因全血可使受者免疫功能发生抑制,从而导致受者输血后感染率较未输血和输注去白细胞异基因血及输注同基因全血者高,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较未输血和输注去白细胞异基因血及输注同基因全血者高,且这些副作用主要与异基因全血中的白细胞密切相关。
4围手术期输血与肿瘤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围手术期输血与肿瘤的关系均进行了研究,围术期输血促进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复发的报道首先见于结肠癌,随后相继报道发生在肺癌、乳腺癌及肾癌等恶性肿瘤。一些学者认为围手术期输血可抑制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患者预后不良,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亚群来检测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学者提出是否可将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肝癌术后随访指标,用于监测肝癌复发IAP己用于头颈部肿瘤、胃癌、肾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等的辅助诊断、监测肿瘤的复发和预后,肿瘤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而用于监测肝癌的复发和预后未见报道。细胞因子SIL-2R在恶性肿瘤中有异常增高现象,常用于反映恶性肿瘤治疗前后的免疫状况,很少单独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总之,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IAP,T淋巴细胞亚群、sIL-2R及IL-6,了解围手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手术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总之,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优缺点倍受医学界关注。输血引起副作用与供血中的异型白细胞相关性,已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有针对性的成分输血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等措施来减少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输血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还会对机体产生某些有利影响,如输血后异体移植排斥率降低,习惯性流产减少、克罗恩病及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降低等。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Popovsky MA.Atu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1990s.Where is it heading?Am J Clin Pathol,1992,97(3):297-300.
[2] Rutherford RB.Uascular Surgery 3rd Edition Pennsylvania[M].W B Saunders Company,1989:375-382.
篇9
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相对较少,课后学习也以复习课堂内容及相关知识为主。目前国内大中型(三甲及以上)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中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已基本饱和,但市县级以下医院仍以大中专学历专业人员为主;医疗器械生产、营销及技术支持行业对检验本科生的需求量较小;四年制检验专业的本科生不能报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能转向临床、口腔、预防等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中小医院、血站或疾控中心的临床检验机构。
二、改革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增加培养方向。
目前,我国输血、病理及其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任职前大多未接受专业教育,他们绝大多数来自检验科及临床相关科室,而医学院校关于输血和病理的教学内容很少,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非系统的培训,学生对输血医学和病理技术的认识已不能适应输血医学和病理学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工作需要,急需医学院校培养一大批高学历的输血医学和病理技术专业人才。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以临床检验方向为主体,增加输血技术、病理检验这两个培养方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力求探索出适合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输血技术和病理检验人才的教育模式。
2.以精品课程和考试平台为依托,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在已有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积极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精品课程群,将课程群的大纲、PPT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校园网服务器,建立课程群网上平台,并尝试与学生在线交流与答疑。同时,通过制作专业课的网络考试平台,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每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先自测,再集体测试,教师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与速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3.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小组讨论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法,结合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专业课教学中试行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4.建立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技能培训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50%,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进一步完善基础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显微互动等专业实验室,安装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使形态学教学更加丰富形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仪器利用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练习平台。同时,建立医学检验实训中心,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临床工作的实用性技术,遴选100项实验技能,按难易程度分配到每个学期,并开设检验技能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结束时对每项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且每年举行专业技能大赛,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挑选大型三甲医院作为临床实习基地,提高临床教师实习带教水平,并拓展北京、上海等地三甲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需求。
5.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是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重点学科,科研氛围浓厚,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企业提供资金,学校教师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教师课题组吸收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充当教学和科研实验助手,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挑选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课题,遴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组成科研小组,撰写课题申请书竞标,中标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题、实验、结题等程序。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和创新能力,也被激发了科研发展潜能,为顺利开展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形与医学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临床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践行人文关怀。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既可以丰富枯燥的医学专业知识,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职业道德。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人文讲座和读书活动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潍坊医学院每年举办“科技文化活动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社团组织。2013年开始,学院定期举办潍医大讲堂,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讲学,讲学内容广泛新颖,切入社会热点,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医学检验学系开展“我读经典”活动,并长期坚持,将集体统一组织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经典原著,培养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三、结语
篇10
(1.浙江省宁波市献血办公室,浙江 宁波 315040;2.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 宁波315040;
3.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 宁波 315040)
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审,是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推行的一项规范医院管理工作的新举措,不同等级的医院除其规模、综合管理及技术水平有着不同要求外,医院的自体输血工作也应与之相适应[1]。为了解本市不同等级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旨在更好地探索和促进自体输血工作,笔者对24家医院2002―2007年开展的5 036例自体输血病例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2―2007年宁波市24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8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10家)开展的自体输血共计5 036例;男性2 790例,女性2 246例,年龄4~81岁,平均40.7岁。
1.2 调查方法 由市献血办公室统一设计自体输血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疾病名称、开展方式、采集血量、回输血量、医院名称及等级等)。各医院填写后上报本办公室,所有自体输血病例均由本办公室派专人负责复阅、核实确认后按医院等级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等级医院所采用的自体输血方法
24家医院共开展自体输血5 036例,添置血液回收机18台。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展自体输血例数分别占总例数的57.4%(2 893例)、39.4%(1 984例)和3.2%(159例),平均每例回输血量分别为603.9mL、716.7mL和413.6mL(表1)。
2.2 不同等级医院自体输血应用情况
三级医院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除用于骨科(32.1%)、妇产科(12.4%)、腹部(11.0%)等手术外,还在心脏(13.3%)、肿瘤(9.6%)及器官移植等手术中开展了自体输血;二级医院以骨科手术(61.1%)为主,其次是腹部手术(14.3%)和妇产科手术(8.0%),无一例器官移植手术,心脏手术(0.4%)和肿瘤手术(1.5%)也较少应用自体输血;一级医院主要用于骨科(54.1%)、妇产科(15.1%)和腹部手术(9.4%),见表2。
3 讨论
自体输血不仅可以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能有效节约血源,减轻患者负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2]。目前,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5]。自实施《献血法》以来,本市医疗用血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缓解医疗用血紧张,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我市加大了对自体输血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具体措施有:① 加大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在输血观念上的转变教育,尤其是输异体血的危险性和并发症;② 完善自体输血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各科室间的协调和配合,为自体输血工作创建绿色通道;③ 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自体输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签署自体输血同意书后执行;④ 严格掌握自体输血适应证及禁忌证,根据病人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确定自体输血类型,制定相应的采血计划;表1~表2数据显示,该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等级的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临床用血的紧张局面。
医院等级反映其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和质量[1]。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医院等级越高,自体输血开展就越好,且在临床应用范围也越广。①三级医院开展最好,在例数和方式上都领先于其他等级医院,且能较好地应用在一些医疗技术难度偏高的手术中;②二级医院以骨科、腹部疾病、妇产科手术等大出血抢救用血为主,医疗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多以回收式自体输血(87.0%)为主;③一级医院开展最少,但自体输血的3种方式在临床中也都能有所应用。笔者认为,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有:①医院等级越高,其医疗技术水平越高,因此就医者越多,手术量和手术难度也随之增大,且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6];②二级医院以县(市)、区级人民医院为主,急诊伤害原因中以运输事故和机械性损伤为最多[7],适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机会就越多;③二级以上医院初步具备大量开展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技术和硬件设备,且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方便、流程短,易被临床接受;④我办根据医院不同等级、用血量等因素制定年度自体输血目标,并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和输血管理信息通报体系,促进各等级医院共同做好自体输血工作。因此,结合本市实际,笔者认为不同等级的医院自体输血工作应有所侧重:三级医院应常规开展自体输血,尤其是对高难复杂手术大出血的应用;二级医院则应在熟练应用回收式的基础上,提倡和推广稀释式、贮存式自体输血;一级医院因手术相对较小,用血量少,应开展稀释式和贮存式自体输血,同时应根据医院的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回收式自体输血。
4 参考文献
[1]杨泉森. 浙江省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4-155.
[2]李春华,任艳丽,陈美金,等.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58-359.
[3]黄长顺,单闯,徐炜烽,等.心内直视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份血回输的可行性[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1):875-877.
[4]柯惠珍,陈光忠,柯以栓.自体输血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1):1173-1174.
[5]陈志良,任培土,阮新贤.自体血液回收在腹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71-472.
[6]庄 立,董国飞,朱兴德.宁波地区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 重庆医学,2006,35(23):2193-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