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20:0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模拟教学技术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学中得到推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浙江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实施了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同时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成果。模拟技术发展到今天,全世界已经建立了数百个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同时建立了世界性和地区性的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对于模拟教学的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虚拟技术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可以很容易的了解人头的内部各个器官的结构。借助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进行虚拟生物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较为复杂的手术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模拟,或者指导医学手术所涉及的各种手术过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同时进行手术技能训练、术中引导手术、术后康复等。
2虚拟医学系统实践研究
虚拟医学系统作为辅助实验教学的主体,它的开发直接影响最终的时间效果,因此通过对已有的医学教学资源进行分析设计,利用已有教学资源与软件平台相结合来开发虚拟教学系统,再结合相关的软件平台,利用模拟技术开发虚拟教学平台,使之更加形象生动的体现复杂的教学过程。而对于医学教学中不能开展的实验或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软件平台模拟实验过程或教学过程,最终使医学生掌握实践过程中的知识点。由于许多医学实验都需要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对于过程比较复杂,要求又比较高的并且需要反复锻炼的实验就需要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借助虚拟医学教学系统,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复杂的医学过程进行形象表示,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虚拟医学教学系统与其他教学方法和系统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计算机辅助的模拟技术可以把医学教学过程中复杂的试验及操作变成数字化,这种方式易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主动的学习环境,同时,计算机辅助的模拟技术具有较强的人机对话功能,可以建立人机交互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针对医学院校医用资源紧缺的问题,利用虚拟手术器等工具的模拟,使用操纵杆自主选择任意结构模型,独立于数字化模拟,从而进行更加精细的观察,而且这种过程可以反复练习,节约资源并且可以解决按现实中资源不能二次利用的问题。
3虚拟医学教学系统的发展前景
虚拟医学教学系统把新技术和新型理论以及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医学这种学科的特殊性,就需要医学生亲身实践的时间要多,而虚拟医学教学系统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种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当今医学研究中,虚拟医学系统也可以应用于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操作中,为实习医生和学生提供新的实验资源,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与此同时,虚拟医学教学系统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一个借鉴,其他学科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作为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4结语
篇2
核医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其检查项目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系统,同时还涉及核物理、辐射生物学效应、辐射防护等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核医学功能影像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尤其在肿瘤学、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及时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同时紧扣临床实际应用,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核医学功能显像优势,在有限的学时内,精简内容,重点讲述核医学优势项目,如:(1)内分泌系统核医学。(2)临床应用广泛的核医学技术,如: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3)在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核医学技术,如:肿瘤核医学、心血管系统核医学、神经系统核医学。(4)临床价值重大的核素治疗,如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的核素治疗等。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从核素显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点、常见的异常类型、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核素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后的防护,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给出实际病例,进行课堂讨论,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考试命题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核医学的临床实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多模式教学
过去由于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数少的矛盾,教师们更多进行了“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疲于接受教学内容,而难以及时消化吸收,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核医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动画、视频及文字资料生动逼真的融于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予以模拟,给学生们更为直观、深刻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幻灯,将核素示踪过程完全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学互动,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3将核医学影像与其它影像学进行比较,体现出核医学功能显像独特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以放射学得理念学习核医学,特别强调解剖学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时,常用放射学概念,如“密度”、“信号”等,因此,授课时,我们特别将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进行对比,在总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论教学时再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心肌灌注显像是核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目的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简称冠脉CTA)也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我们将二者进行比较教学;冠脉CTA检查的是冠状动脉的解剖学改变,即冠脉有无狭窄、钙化及肌桥,并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理论上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由于机体有着强大的代偿机制,并不是所有冠脉狭窄、斑块及肌桥都会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脉CTA并不能显示冠脉疾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然而这恰好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特长。心肌灌注显像观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与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与少,而心肌细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决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显像反映的是冠状动脉狭窄这个病因所导致的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从而判断预后,并可评价冠脉支架的疗效。这好比是水渠与稻田,冠状动脉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问题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稻田里的麦苗是否长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见冠脉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学信息,心肌灌注显像提供的是功能学信息[2],二者分别反映了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评估,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紧随现代医学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核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进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发展为形态与功能成像并重,并着眼于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分子影像学代表了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核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带动了肿瘤核医学、核心脏病学及神经核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核医学图像模糊、解剖结构欠清晰的难题;PET/CT、SPECT/CT图像融合一体机的使用,使核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另外,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些传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时,随着核医学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中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及时跟进核医学的发展,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突出核医学先进性及实用性,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例如:随着PEC/CT的广泛使用,正电子显像成为了核医学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正电子显像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就成为了新的重点内容;这样更贴近临床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们及时跟进学科发展新动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更合理自如的运用核医学知识为临床服务。
5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促进教师知识扩展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内很多一线教师致力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也尝试将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收效不大[2]。笔者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在课程结束后了解临床医学专科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与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并加以分析,以期从学生角度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3个自然班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预防医学的认知与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师集中讲解填写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为保证调查质量,控制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2.2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并对数据仔细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发放问卷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龄(19.58±0.36)岁。
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及学习态度
2.2.1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有用,43.3%的学生则认为很少用或无用。对于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内容,75.0%的学生认为环境卫生内容有用,90.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2.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62.2%的学生学习兴趣强,14.0%的学生无兴趣,2.2.3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55.5%的学生认为板书教学有必要,79.9%的学生认为PPT教学有必要,95.1%的学生认为增加实验课程有必要,93.9%的学生认为增加平时作业有必要2.3影响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动机不足(52.4%)、课程难度系数较大(50.5%)、教学过程趣味性不够(47.2%)、与专业联系不紧密(45.0%)、案例使用较少(33.8%)。另外,学生认为影响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还包括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课时安排偏少、课堂人数偏多等.
3讨论
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内容较多,而现有学时安排较少,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压力较大,学生学习负荷较重,不利于保证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增加学时数十分必要。此外,本课程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筛选重要知识点,突出实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另外,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职业与劳动卫生、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内容无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可考虑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学生认为有用的、愿意学习的内容和其他内容穿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3.2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动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而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或维持已有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进程及学业表现[4]。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强时,学生学习动机较强,听课效率更高。根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特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增加教学趣味性:(1)设计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学习职业与劳动卫生内容时,可搜集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播放视频。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可选择环境保护的宣传片、环境污染导致的灾难视频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动画设计。如学习卫生统计内容时,可尝试设计动画游戏以及动态图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3.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支持板书教学和PPT教学的学生占比较高,表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有一定适用性,但PPT较板书更生动,故学生更倾向于此种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为加深学生感官认识,可利用PPT播放图片或影像资料;学习统计学部分内容时,由于假设检验的步骤性较强,内容重要,如用PPT讲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掌握,可用板书讲解,降低讲授速度,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以符合学生特点为宗旨,以展现课程魅力为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娟,黄月娥,陈柏锋,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99-103.
篇4
目的:探讨中医学实训教学对不同专业医学生教学的方法。方法:针对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以应用为主的医疗定位,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制定相应实训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并对中医学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结果:调动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中医实训教学的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贴近、与职业标准对接。结论:中医学实训教学对不同专业实行的优化整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支致力于教育改革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关键词】
高职不同专业;中医实训教学;教学探索;教学体会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医学实训教学也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中医学实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医学,针灸推拿医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实践环节(过程)重要。中医实训教学也正是医者领悟中医针灸推拿学术精髓,形成并确立临证治疗的策略思路,制定具体、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对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改革[1,2]的基础上,于2012年9月-2014年7月又根据培养目标不同,针对不同专业遴选实训项目,规范实训课堂,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并对中医学实训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全面整改,且初见成效。现将我们在整改中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实训教学以应用为主,各专业合理增选实训项目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搞好实训教学。为了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更好地使实训教学贴近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三年制专科中医学实训教学的有临床、护理(ICU、麻醉、英语、康复)、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医学营养等专业,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要求不同,合理增选实训项目,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选课的原则是以应用为主,服务社会,在满足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潜力。各专业在学好针灸推拿手法的基础上侧重于本专业的医疗定位,如护理专业除学好一般的针灸推拿技术外,再根据ICU护理以针刺急救操作为重点项目练习,麻醉护理以针刺麻醉操作为重点练习项目,康复护理以疾病的康复针刺、推拿保健为重点练习项目,医疗美容以面部穴位推拿保健为重点练习项目,医疗营养以养生保健推拿手法加上中药膳食调养为重点项目辅导练习等,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实践及职业的典型任务相结合。
2实训教学以贴近专业培养目标为主导,规范实训课堂
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以应用为主的医疗定位,我们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以供各专业遴选。各专业遴选的实训项目经相关专家论证审核通过以后,再根据实训项目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操作流程以及详细的授课要求等。授课带教老师认真按照遴选好的实训项目及实训课程标准完成实训教学,填写《教师实训授课手册》,规范实训课堂,严把实训授课质量关。通过对实训项目的合理取舍,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过程
为了突出中医学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与各专业培养目标接轨,把中医学实训课考核纳入课程考核,同时制定考核标准[1,2]。实训考核分三部分进行:平时实训成绩占30%(平时出勤和实训报告书写);实训理论考核占30%(试卷考核);技能考核占40%(期末技能总考核)。强化考核过程: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制定考核方案、评分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从腧穴定位到功能主治以及针刺手法操作认真学习,做到人人过关。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对实训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规范操作,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实行督导听课制度,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反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组织督导听课,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各专业实训课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出课情况、实训课堂物品准备情况以及是否按照遴选的实训项目和实训课程标准进行开展。督导深入到实训课堂听课,对实训课堂设计、授课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训室老师和带教老师,对存在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把实训教学情况与教师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5体会
通过中医学实训课程对不同专业的遴选侧重,创新了中医学的实训教学模式,注重了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每个医学生都能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使每个医学生毕业后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顺利就业,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锻炼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从而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本课程的建设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1,2]
参考文献:
[1]曹晶晶.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2-13
篇5
1.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2011年《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要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特色等方面上,做出改革建设措施,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此政策背景下,培养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着眼点,是对检验医学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开设是实践检验医学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在此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从传授知识转向为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1.2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要临床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的核心内容,检验结果准确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以及检验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来,临床检验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多,已达1500余项,因此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众多检测项目中,如何选择其中最合理经济有效的项目,特别是如何组合多种最有应用价值的检测项目。由于实验室能出具量值报告,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并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同时我国颁布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这些已为建立完善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极好的支持指导作用,在我国若能实施,将会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设立,完善实验室自身建设,同时确保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与国际同步。
1.3补充和完善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目前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程分门别类,内容有联系,但独立行课,对应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学生若以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方法来学习检验专业课程,就会造成对医学检验各亚专业综合分析能力、整体提升理解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引入并系统规范全面地学习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对医学检验教育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并综合延伸分析检验医学信息学的内涵,指导学生理解并接受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树立本课程专业学习的正确理念,认识本课程实践的价值,并应用正确的评估方案获得有效的评估依据,客观地有理有据地评价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检验的流程控制是全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加强临床实验室海量数据,提炼出高于数据资料的临床诊疗信息,不断地巩固拓展延伸专业知识。
1.4提升英语和电脑网络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是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非常重要能力和素质。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查阅、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加强学生自觉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进而强化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程的实践还需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专业应用软件,HIS和LIS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网络应用知识,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掌握全面的临床资料,采用循证医学专业软件(ReviewManager,GRADEpro3.6等),应用于自己的循证检验医学和数据挖掘中,锻炼了学生应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
2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检验医学信息学内容广泛,涉及分析前、分析分析后检验医学信息等方面。《检验医学信息学》共有14个章节,但本课程的课时数极为有限,仅有教学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无法讲授全部内容。鉴于该课程的教学时间设在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第八学期,即进入实习前的最后时期,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接近尾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能与各专业课程很好地衔接、融汇贯通,本课程学习完毕,能尽快熟悉临床检验工作,缩短实习适应期。因此,以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质量提高为重点,安排了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基因信息库与蛋白组学)、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认可、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临床实验室能力验证、医学检验方法学评价、诊断试验的数据挖掘、循证检验医学及检验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应用等十个专题内容。其中“实验室认可”解释了除实验室结果互认的内在要求外,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是实验室认可的专业要求。“循证检验医学”主要针对不断增加的检验技术,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来规范检验医学的设计研究、文献评价,用当前最佳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LIS应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方式,密切结合医院临床检验特点,解释了LIS性能特点及应用,形成许多实践应用成果,也大大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确保了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数据挖掘”主要基于LIS的解释和咨询检验报告,找到检验医师工作的切入点,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发现检验项目新的应用价值。检验医学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诊断、医学信息学的统计、流行病学等研究实现了融合,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研究方向。据临床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反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快进入并适应实验室工作,具有强烈的检验流程控制意识,能够自觉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规范开展工作,具有明显循证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好评,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评价较高。
3探索多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检验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与临床检验紧密结合的系统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相较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课程,不够生动形象,较为枯燥。若照本宣科就流于教条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讲解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及研讨式教学法,内容不在深,在乎其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4结束语
篇6
1.1一般资料
2012年临床医学专业的4个班200名学生作为普外科教学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板书教学)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医学视频教学),每组各100例。所有学生均由同一老师授课。100例对照组学生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20.0~24.0岁;100例观察组学生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21.0~24.0岁。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板书教学方式,老师授课,学生听课、记笔记;观察组采用多媒体医学教学视频方式,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学。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医学教学视频教学的积极作用
①提高理解力和学习积极性[2]:医学教学视频的图文并茂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集中精力分析难点和重点,使教学思路更为清晰,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教学内容,通过超级链接方式,插入普外科手术检查和操作图片,生动地展示教学病例,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②节约时间、丰富内容[3]:医学教学视频内容可以随时变换,将教学内容量发生质的飞跃,大大缩短了教学实践,并将枯燥的普外科教学内容动态发展到丰富的视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教学资源共享,更新及时[4]:医学教学视频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备课,大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及时更新,保持最新的资源信息。
2.2医学教学视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①教学视频课件的质量不高:有些老师仅将简单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者过于追求外观渲染,使学生偏离教学的重点。所以,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恰当插入与教学相关内容,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为主。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到位:某些教师仅坐在讲台上点击鼠标,医学教学视频教学变成了录像课,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精力。所以,应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视频教学相结合,提高视频教学的优势。③教师计算机水平不佳:某些教师对计算机掌握水平不够高,不能熟练切换课件,或者不能制作生动的超级链接图片,导致整个课件平铺直叙,缺乏重点和激情点,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
3总结
篇7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篇8
1 预防医学的特点
1.1 研究内容广泛:按大的方面分,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三部分。卫生统计学又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居民健康统计和卫生资源分布与卫生业务统计。卫生统计学本身就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被广泛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环境与健康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泛,它包括了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生产环境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群。流行病学则侧重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预防疾病以及保健对策,是一种以人群为对象的方法学研究。
1.2研究方法独特:由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群,考虑的因素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各种有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因此预防医学研究总是从人群着眼而具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关系,在研究时往往不可能对整个人群进行研究,而只能选择抽样人群或某个特殊人群,也需要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微观技术的配合,即研究方法需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
1.3 与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卫生统计中所用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来自数理统计的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则除与统计知识有关外,还涉及许多传染病、非传染病的知识;而预防医学中环境与健康这一部分则涉及大量的基础学科,如生理、生化、病理、物理、化学、遗传、诊断,涉及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神经科、放射科等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是以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为基础,又与其相互渗透的一门学科。
2 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授课时机:由以上对预防医学特点的讨论中不难看出,预防医学的授课时机,最好是安排在学生将要完成临床课学习的阶段。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的差异,有些学校把预防医学视作基础课,有些学校则把预防医学的教学安排在所有临床课之后,作者认为这些都有失偏颇。如把预防医学安放在与基础课一起上,则学生因没有系统掌握临床知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必然感到费劲,许多问题不易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如把预防医学安排在临床课之后讲授,则会受到学生临床实习的冲击,在这个阶段学生难集中注意力投入预防医学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预防医学授课适宜的时机应是插在临床课程中间。
2.2 教学方法:预防医学本身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不是一门单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课程,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用于预防医学的教学显然有较多的弊端。其主要缺点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而难得到发展。学习预防医学需从多方面综合理解,不是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的,必要时需参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应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参考书。课堂上的讲授也应变“直灌式”为“启发式”或“简答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某些具体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扩展到整个人体的综合变化及某个人群的变化;从考虑某个具体的病因扩展到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从考虑对某个病人的对策扩展到对环境的治理,对整个人群的保护和防治。总之,预防医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从微观着手能跳到宏观分析,要使学生掌握研究健康的方法。预防医学的课堂实验不应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实验方法的学习,或某个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考虑插入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讨论题,并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来验证一些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就是一些活的知识,学生得到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再仅限于处理一个病人,而是为整个人群的健康考虑问题,而这一点恰是当前临床医生需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根据预防医学的特点,还应大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让学生观看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录像,一些典型的生产环境污染状况的录像等,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有关现场资料背景放到课堂上来,让同学如临其境。这样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尝试。
篇9
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也要及时的更新和改善,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临床医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
二、调整课程结构,修订教学大纲
紧扣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临床操作的基本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课程体系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适时修订,全面改善。(2)课程的宏观结构应以医学为主,德智体多结构发展。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时引入教学。(3)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的课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课堂讲授式、单向式、被动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2)教学方法向多元化发展。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只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采用启发式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3)减少大班上课人数,适量增加小班授课,开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临床技能中心,利用模拟病人开展情景式教学,增加学生的技能训练。
三、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
按照学分制要求,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学时,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1)重视教学基地建设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习期对于学生特别重要。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对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建立与完善各个实习基地间的交流、互惠互利,促进实习质量。(2)修订实习计划,提前进入实习期通过提前实习,可以减轻考研和就业对于实习教学的干扰,让学生专心学习,确保实习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年龄比例、学历比例都要达到一个正常水平。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优势循环。增加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破常规,建立以督导、学生为主体的评估体系。把学生也作为评估的一个主体,直接参与到其中,能直接反映出授课效果与授课质量。
五、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改革学生考核方法
篇10
1.1教学对象选取我校2012级基础和2012级临床本科两个班作为教学对象,其中2012级基础作为实验班,采用TBL教学方法;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等,按照教学环节要求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验组39人,对照组30人。两个班的教学内容、课堂测验试题相同。
1.2TBL教学设计
1.2.1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设计TBL教学课程,依据教学大纲,确定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掌握、熟悉、理解和了解内容),认真准备测试试题等。在授课前一周,教师告知学生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课前根据问题充分预习教材,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准备发言PPT等方式进行学习。期间,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引导其学习方向,可指导学生讨论和发言稿的准备工作。
1.2.2实施阶段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以演讲方式讲授课程内容,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由老师作简单小结。老师应对学生有疑虑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其一起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问题和全面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要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讨论和老师总结结束后,利用预先设计好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评。测试内容是预习内容的要点,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保证学生能基本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
1.2.3评估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课堂测试试题进行评分,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组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从而评估教学效果。
1.3统计对于学生成绩可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别。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分结果显示,TBL组的课堂测试平均分为(9.36±0.62)分,而对照组的只有(8.05±0.83)分(总分10分)。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成绩发现二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通过初步的TBL教学改革,高达82.05%的学生认为他们对TBL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选择,该调查问卷对今后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结果见表1。
3讨论
预防医学是一门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容忽视。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陈旧,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融会贯通的讲授式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进行讨论,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感到枯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主动思考问题,遇到问题选择自己解决或放弃。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从表1可看出,70%左右的学生认识到TBL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体作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可能与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关,TBL教学法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了小组的荣誉,组内成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课前资料查阅、预习、小组讨论、发言稿准备等方面的参与,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大致了解,课堂上更能有的放矢的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信心,提高学习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团队协作方式使学生愿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通过发挥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另外,TBL教学实践中巧妙设计讨论环节,不仅可带动课堂氛围,还能引发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71.79%),能促进课前预习(79.49%),促使他们查阅课外学习资源(69.23%),还能提高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58.97%),对其学习存在着积极的影响(76.92%)。TBL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学生成绩16.3%。由此可看出,T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不过,TBL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TBL教学法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以团队为基础,学生在参与程度和贡献等方面不尽相同,讨论也很难保证人人参与,但成绩方面则体现不出。而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TBL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教学资料,编订教学问题,在课堂顺利引导学生讨论,对课程进行总结、补充。而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资料查阅、发言稿的制作等都需要学生参与。有个别学生认为TBL教学方式占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增加了学习负担。这提示我们,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中会面临教学观念上的挑战,需一定的适应过程。教师精心的课程设计和准备工作,有利于减少学生的适应时间,这也必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任何一方无法从教学观念上很好的转变,终将无法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次TBL教学初探在创新性方面有欠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另外,在教育资源的使用方面,只有1/3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模式的应用会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资料查阅等方面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忽略了对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这提醒我们应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应做好宣传工作,从而让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切实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