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论范文
时间:2023-04-07 03:5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免疫系统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审计作为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进行审核和检查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其以独立、客观的视角向审计报告需求方提供审计报告,从而成为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组织绩效的重要依据。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可以分为企业审计和公共审计。在现实中,企业审计多半由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定期由外部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而公共审计则是对公共项目或公共项目管理机构进行的审计活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公共项目的资金来源于公民和企业所缴纳的各类税收,这些不同类型的税收上交财政后,经审批机构审批交由相应的投资机构投资于不同的公共项目,因而从所有权视角来看,公共项目的所有者应为全体公民,而公共项目则为全体公民所有的一个公共品。
根据奥尔森的观点,所谓公共品是指在一个集团中,任何一个人能够消费它时,不影响集团中其他人的消费。如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当通过这一项目有效的提高粮食品质时,所有的公民都能从中获益,这类产品就具有明显的公共品特征;在公共项目中,有些项目兼具私人品和公共品特征,如企业信息化项目,这类项目通常由某些企业承担,当项目完成,该企业将获得成果的使用权,但同时由于这类项目由国家投资,其又具有明显的公共品特征,国家通过相应的应用示范项目基地来推广,从而提高全国企业信息化水平。
(二)
在公共项目中,由于公共项目所有者为全体公民所有,所有者集团人员众多, 而一个集团在没有强制或外界诱因的条件下,为集团提供公共品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中成员的数量。成员数量越多,集团中单个成员越容易从他人那里免费得到公共品,从而产生“搭便车”行为,这会进一步降低其支付成本提供集团公共品的动力。因此,集团越大,其提供的公共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从而产生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
由于社会公共项目投资巨大,受益面广,只有国家行政命令才能促进这一公共品的供给,因而对于社会公共项目而言,其供给不足问题基本上是由行政命令规定,由相应的部委等机构来具体实施。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汇总和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等。发改委投资的目标就是初步将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统筹安排,集中力量办大事,调控投资的综合平衡。继续调整和优化中央政府投资使用结构,充分发挥中央政府投资对落实“五个统筹”、加强薄弱环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与私人品由所有者直接供给相对,公共品则是在国家行政力量下由相应的部门供给,根据詹森、梅克林的观点,他们认为即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因而公共品的所有者(全民)和者(相应的部门)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
在委托机制下,由于委托人的目标在于公共品充足供给,并且按各自需要进行分配,而者或机构的目标则往往受到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从而有时出现两者目标不一致的情形,这就产生了风险。在风险中,既包括人利用信息优势,侵害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也包括由于人机会主义倾向而造成的委托人利益损失的逆向选择风险。而要消除或降低这种风险,则必然增加相应的交易费用,对于交易费用,法玛、詹森等人认为除了包括在利益冲突的各人之间建立监督和组合一系列契约关系的成本外,还包括契约事实的成本超过收益而造成的损失。而巴泽尔则认为产权的界定、转让及保护的费用即为交易费用。在私人品下,委托人(主要是股东),为了试图确保人做出全优决策,只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激励和监督,激励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奖金和额外津贴,监督的方式则包括与管理者签订合同,有计划的监察管理者的额外津贴、审计财务报表以及限制管理者的决策权等。有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委托人,如目前比较兴盛的私募股权投资而言,为了降低其与标的公司管理层之间的风险,这些大额投资者(股东)往往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来有效的降低委托风险,使投资者与经营者目标一致,并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而产生公共品的公共项目则不同,公共项目所有者集团人员众多,分布非常广,同时每一个公民存在自身利益目标的多元化,从而使得“搭便车”行为盛行,因而仅靠所有者群体本身来设计一套制度来克服高昂的交易费用的障碍,并降低委托人或机构的风险的难度极高。由于公共项目产生的公共品供给的必要性以及风险的天然性,必然要求设计一套机制来提高公共品供给和降低委托风险,这种机制就是公共审计制度。公共审计制度实质上就是在人或机构面前建立一套防火墙,使其部门或个人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相互分开,通过这种防火墙,来提高委托人利益目标的免疫性,从而促使人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分配机制。从这个角度上看,公共审计就是一套降低公共品委托人风险的制度安排。
在实践中,公共审计在加强公共项目投资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如在审计中发现的公共项目投资部门之间协调问题、公共项目资金及时安排拨付和及时使用问题、对同一项目的重复投资等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相应的审计建议,都有利的提高了委托人资金的免疫能力,也提高了公共项目投资效果。
(三)
从委托关系来看,风险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公共审计作为委托人资金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免疫力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公共审计实践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提高公共审计效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公共审计人员应该长期进驻被审计部门,了解被审计部门的业务流程。从私人品来看,能够降低委托风险,最重要的就是委托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大小,委托人参与公司治理程度越深,则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就越大。这正如对于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投资一样,中小散户由于很难参与公司治理,因而投资风险就很大;而公募基金由于是离散型参与公司治理,其投资风险就大幅度降低;对于大额投资的投资类公司而言,如巴菲特式投资,其最大的特点除了价值投资外,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参与公司治理,把离散型监督调整为连续型监督,从而其更能把握投资标的发展方向。借鉴私人品降低委托风险的思路,笔者认为提高公共项目投资效果,公共审计部门就应该长期进驻被审计部门,把过去离散型监督调整为连续型监督,这样审计人员更能够熟悉被审计部门的业务流程,提高审计效果。
第二,加强公共项目审计分工,实行专业审计。在公共审计中,由于涉及的公共项目众多,各类项目之间差异性较大。如果审计人员在不同大类的公共项目中来回调整,那么审计人员就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性质,而当审计人员较为熟悉某一类别公共项目业务时,如果被调整到其他类别的公共项目审计,那么其就要重新熟悉项目的流程和性质。这不仅降低了审计的效率,而且不利于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公共项目投资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公共项目审计中,我们建议采取按行业或项目类别对审计人员进行分工,每个审计人员主要负责一二个大类的行业或项目类别,实行专业审计。由于审计人员长期在少数几个大类行业或项目类别审计,其就会较为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做好公共资金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公共项目中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和效果。
篇2
关键词: 林风眠 中西融合 彩墨画
“我是睁着眼睛在做梦,我的画确是一些梦境。”
――林风眠
林风眠对中国画造诣很深,他早年仔细研究了中国的传统绘画,诸如隋唐的青绿山水,临摹敦煌的石窟壁画,还喜好战国的漆器、汉代的石刻、宋代的瓷器、民间木版年画和皮影戏等。他重视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反对因袭前人的程式,主张以中国的民族艺术为基础,吸收西方艺术之所长,发展中国的新艺术。他重视形象思维的规律性,认为艺术创作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艺术要通过作品视觉形象的效果给人精神上的感染,才是有生命的。
一、林风眠的美学思想
综观林风眠的人物、花鸟、山水画,可见其绘画造型比传统的文人画更具生动气息,他强调从写生观察中对客观物象进行取舍和提炼,而不是完全按照前人的程式和西方的素描方法去画,从而突出作者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达到以形写神的效果。借鉴不是单纯摹仿,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唐式“流动如生”线描的影响,看到民间剪纸和皮影戏的造型,看到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式人物姿态的痕迹。林风眠强调造型,他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但在主导精神上却是与传统形神论一脉相承的。
“绘画的本质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也无所谓中西。”林风眠反对中西艺术的相轻相斥,他要调和中西绘画的长处,达到呼应画家内心的需求。因而,在他主持国立艺专的工作时,便要求学生既学中国画,又学西洋画,以便吸取两者之长,他将西画和国画合并为绘画系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林风眠亦受到美育思想的影响,借“五四”的声音,倡导新艺术运动,担负起传播艺术和用艺术来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进而促成社会文明进步的重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了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变革精神的先驱。
他认为创作者的情绪决定了画面造型:“艺术原本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造型化,换句话说,艺术是要借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说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古人所谓心声心影即是,而所谓外物之形,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形体。艺术假使不借这些形体以为寄存思感之具,则人类的思感将不能借造型艺术以表现,或说所谓造型艺术者将不成其为造型艺术。”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启蒙者,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他在复兴中国画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虽然,徐悲鸿创建了一个新的西方学院派的绘画基础,刘海粟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带入到中国,林风眠却有着更多建树,他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面貌。用充满生命力的画笔,将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与西方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表现形式融合起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进行研究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这种探索对当代艺术家从事美术创作、理论研究、艺术教育,以及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艺术主张与作品风貌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革新潮流是走中西融合的发展道路,林风眠就是这股改革潮流中的艺术家之一,他为中国画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画面的构成有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作品仍充满着诗情画意。
他通过学习运用欧洲传统绘画中表现自然的方法,来增加自己创作面貌的多样性。林风眠用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个性与人格,表达对自然的感受,而不是玩弄笔墨趣味和追逐技巧,他运用印象派攫取自然的方法,注重画面中物与物的关系,把握作品的整体性。构图上他偏爱方形,画面讲究构成,别树一帜,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感,作品单纯简练,强调装饰性,莫迪里阿尼的人物造型、莫奈的色彩、塞尚的结构、中国传统的用线方式、笔墨、民间艺术和个人的审美格调,构成了他作品的基本风貌。其绘画的特点是色墨结合,有创新性,为了让作品更具表现力。他确立了中国画色彩表现的逻辑层面,保留了中国画随类赋彩的传统,开拓性地将墨与水粉水彩交替使用,彩墨画由此而来。林风眠的线条丰富耐看,他不追求传统国画沉迷于金石与书法入画之风,吸收了油画的表现方法,粗放的用笔不同于传统国画多强调笔性的做法,画面气息生动,细笔表现受到中国古代宋瓷纹饰的影响,细线流畅典雅,瓷器的造型纹饰、温润清冽的色泽和它光滑又半透明的质感都反映在林风眠所绘的白鹭及仕女画上。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再进行创新是林风眠所擅长的,留法背景让他更加关注本民族的艺术精华,对中国传统绘画、汉代石刻、戏曲、皮影、剪纸、瓷器等都细心研究体会。他画了一些戏曲中的人物,吸取了皮影的造型艺术,借鉴了传统艺术造型夸张的特点,大刀阔斧地造型,寥寥数笔便把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像一首抒情诗,具有着诗意美感,让观者为之感动。
林风眠就这样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道路上奔驰一生,追求着和谐与平衡。其画风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吸收民间艺术和文人画精神为主导,如《凝思》、《莲花》、《宝莲灯》等,另一类有些借鉴西方的现代艺术形式,如《闪光的器皿》、《黄花鱼盘》、《川条鱼水壶》、《静物》等作品。
早在20世纪初期,林风眠就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中西融和的主张。他所说的融和,一方面,在技法上是主张中西艺术优势互补,取西方绘画造型能力之长,以补中国画对自然和人物形象客观塑造方面的不足,避免西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绘画过于客观的描写对象而在主观表现上的欠缺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有时脱离了对民众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在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中是以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为主,因而他所倡导的艺术的现代性、个性和民族性是相互结合的。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寻求艺术救心之道,为怎样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时代性的作品而努力。其学生吴冠中说:“林风眠是用西方艺术的解剖刀来解剖东方艺术,再加上他本身的艺术家气质,使他解剖得比较深透。”林风眠启发中国年轻一代的画家去探索和创造,为中国的众多后继者诸如吴冠中、赵无极,群等人提供了可以借鉴和深入的课题,从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中得到解脱。
东西方两条艺术河流源远流长,林风眠拓宽了水墨画的领域,把古老的笔墨赋予新义,为国画拓开了一条新道路。他的绘画既否定了传统文人画中太过程式的部分,又较好地吸收与保留了传统文人画重神韵的美学精神;他让古典精神与现代技巧之间的矛盾相包容,强调色与墨的趣味性;他以中国的气韵生动为基石,吸取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形与质,使中国式的线与西方式的面,形成二重奏。他把东方式的写意与西方式的技巧在画面上相统一,实现了艺术上中西合璧的追求。
三、结语
林风眠认为我国现代的国画应当是个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是真诚、生动传神、创新的。他反对一味模仿传统、完全沿袭前人的老路。调和中西艺术,扬长避短,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传统,是林风眠发展中国绘画的基本主张,创新则是林先生国画发展论的灵魂。
长期以来,我们对林风眠的研究学习偏重于中西合璧的画面形式及探索创新精神,对他作品的内在精神意蕴缺少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的艺术真正价值在于精神的民族化,当我们研究林风眠的艺术道路时,应该学习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开拓者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郑朝,金尚义编.林风眠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
[2]郎绍君.中国名画家全集・林风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0.
[4]顾辰峰主编.黄丹麾,刘晓陶著.徐悲鸿与林风眠.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 PLC;输入接点;输出接点;梯形图;程序。
目前市售集群式防盗系统一般都是以单片机或单板机为核心的控制部件加上外围的探测部件所构成,此类系统集成度高,功能全,可以相互联网等优点。但缺点是程序编写困难,需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维护,抗干扰方面需有较好的屏蔽措施,否则甚至一盏日光灯的开关都有可能引起系统的误动作,即抗干扰、和可靠性等问题不如PLC。PLC防盗系统正是对上述系统的补充,它具有程序编写简洁、系统的适应性强,对系统的维护量小,同时,PLC与PLC之间以及PLC与单片机之间易于兼容和联网,使用更灵活,因而对需防盗的埸合更能获得广阔的运用。
1 系统构成
1 系统框图(见图1) 探头(1)至探头(n)根据需防盗的埸所放置于防盗点,探头的输出端与PLC的输入接点相连,PLC的输出接点与对应的指示器(由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组成)相连,当某一探头探测到人体信号后,内部继电器吸合,相当于输入一个开关信号给PLC输入接点,PLC经过运算处理,输出一个驱动电压给相应的监控埸所指示器,此时与监控埸所探头相对应的指示灯亮,同时蜂鸣器叫,提醒值班人员去相应的地点查看。
图(1)中防盗线和后备电源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技术类小偷采取剪断探头连线或破坏电源再行偷窃,后文将再行讲述。
3 系统各部件说明:
探头:
本人的实验机型选用探头属PIR(热电红外传感头)及其附属电路,附属电路采用的是T - 7603E,其显著特点是功能齐全。该IC具有三路独立的输出,能分别驱动继电器,双向可控硅,由于控制部件PLC能够控制较多的开关量和少量的模拟量,所以建议使用带继电器的探头来实现输入量的输入。另外T - 7603E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又由于PIR探头的检测红外波长与人体的红外波长非常相近(9—10μm),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其它小动物的误触发。所要注意的是,PIR前一定要装上菲涅尔透镜,控制距离可达7—10m。如欲增大探测范围只需对T—7603E进行增益调整即可。
根据情况和需要本系统也可采用其它种类的探头(雷达、微波、感应类等)只要能驱动继电器都可采用。有关探头内继电器与输入接点之间的连接方法见图2。
由于探头种类繁多,工作电压也多种多样,如能买到24V的探头最好,如买不到只需在探头内加装一块与探头工作电压相对应的三端稳压块即可。
防盗线:
防盗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技术类小偷,采取先剪断探头线,而后再行窃而设置,当小偷剪断探头线时,必将联带防盗线一并剪断,PLC所控制的蜂鸣器将鸣叫,监控埸所指示灯也将闪亮警告守卫人员有人闯入有关埸所。
防盗线的设置需占用一个输入接点,安装方法见图3。两根导线的一端短接,并做好绝缘安置在探头内,另一端与输入接点连接。
防盗线,电源线和控制线建议用六芯铜线传送和连接。
PLC控制器: 电源:
PLC上自备一组24V电源,为防止停电等因素使防盗系统停止工作,需制作一个后备电源与原电源并接,由于PLC内部电源电压等级多样,大致有+5V、+24V、+12V等,所以后备电源必须采用UPS或可充电逆变电源与PLC连接,以维持系统正常工作。
监控埸所指示器及蜂鸣器:一般的PLC控制器在输出端均带有输出指示器(由发光二极管制成),可以直接使用,蜂鸣器有一些机型不带,自行购置加装也很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2 梯形图及程序
下面是一个八单元的监控程序
梯形图
该监控系统梯形图如图4所示。
程序: 2、OR NOT 0001 13、LD 0006 24、OUT 0505 4、OUT 0500 15、OR 0503 26、OR NOT 0013 OR NOT 0003 17、LD 0008 28、OUT 0506
OR 0501 18、OR NOT 0009
sp; 29、LD 0014
OUT 0501 19、OR 0504 30、OR NOT 0015
LD 0004 20、OUT 0504 31、OR 0507 OR 0502 22、OR NOT 0011 33、FUN(01)
3、结论
综上所述用PLC开发的防盗系统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PLC防盗系统结构简洁,方便施工,程序灵巧,易于开发,所以也更容易适应防盗要求不同的埸所。而单片机系统与此相比较:结构简洁,方便施工,但程序很复杂,开发不易。不同的防盗埸所适应性欠缺。
(2)、PLC防盗系统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傻瓜控制, “复位”只需关开一次电源即可。单片机系统操作则略逊一点。
(3)、PLC防盗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而单片机系统与此相比差距较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也稍差。
PLC系统的缺点是:由于“防盗线”的设置,占用了宝贵的接点资源,探头与PLC接点以及电源的连线需达到6根。而单片机系统接口与探头连线只需3~4根。原因是单片机系统在编制程序时,在指令的作用下可以用“回扫脉冲”每隔一定的时间对探头进行“脉冲”扫描,一旦探头与接口脱离则报警。如果将来能开发出一种带“回扫脉冲”功能的PLC系统,那么不仅节约了接点资源,而且探头与接点的连线也将由6根减少至3~4根。
尽管如此,由PLC组成的防盗系统仍然不失为一个性能价格比较高的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在“安保“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常斗南 刘立夫,《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实践》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OMRON C120
篇4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这句话对吗?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对此各执己见。综合不同的观点,问题焦点集中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否包含重合”。主要的观点有三个:一是“无视重合”论。认为两条直线重合后就是一条直线。如果重合后仍算两条直线,那么“经过两点就可以画两条(甚至更多)直线”,这与“两点定一线”是相悖的。所以,重合后就是一条直线,若有两条直线,就不包括重合。因此,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关系。二是“重合特殊”论。持这种观点的老师,从教材结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出发(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6页),认为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而关于“重合”,一部分老师认为这是特殊的平行,即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0的平行;另一部分老师认为这是特殊的相交,即两条直线的交角为0度或180度。三是“重合单列”论。认为重合就和相交、平行一样,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正常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列为三种:相交、平行和重合。
二、问题辨析―同一平面两条直线可以重合
众说纷纭中,我认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应该包括“重合”。
1.操作验证
在教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很多老师都会从操作引入。如用两根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或用黑、灰两条线段,表示两条直线,然后在纸上画出不同的位置关系。无论是实物操作,还是画图,都有很多同学把两条线段(表示直线)摆(或画)在一起(如图1左),或是把它们摆(画)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右)。这不都表示两条直线的重合关系吗?
2.经验迁移
“无视重合”论的老师认为,两条直线重合就成一条直线了,所以,提到两条直线,就不包括重合的关系。果真“合二”就“为一”了吗?不是的。两个物体虽然重合了,但不能因为位置的单一性而否定同一位置上事物的多样性。这与“两点定一线”也是不相违背的,因为“两点定一线”研究的是单一的位置,而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两条直线既然已经前提存在,可能重合就应该是一种正常的位置关系。
3.集合分类
从实践和经验层面看,重合都是确实存在的,但可否列为特殊的平行或相交呢?这要联系到事物的分类,根据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0、1和无限。当交点为0时,两条直线平行;当交点是1时,两条直线相交;当交点为无限时,两条直线重合。类似的三分法,在小学阶段也不少见。因此,重合与平行、相交应该是相对的,并不是包含关系。
综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重合、相交、平行。
三、教学处理
1.理解教材意图,突出教学重点
在众多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没有明确涉及两条直线的重合关系,甚至在初中、高中也鲜有涉及。在教学中,重合作为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一般不作研究。但这并不是否定“重合”的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重合关系不作过多渲染,而把重点放在平行和相交(垂直)的认识上。但如果学生提出,我们应该作出肯定的回应。
2.正视重合关系,促进迁移比较
重合,作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在教学中往往不可避免。我们要正视这种关系,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引导。尤其是重合关系在小学阶段有许多类似的迁移引用,因此,认识两条直线的重合关系,再迁移比较,可以为学习同类知识作铺垫。如学生提出并认识了重合关系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以前的学习中,哪里有过类似的重合关系?通过联系比较,学生不仅认识了重合,还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尝试
(1)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两根小棒表示直线,在桌面上摆出不同的位置,然后用图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对比整理:学生汇报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整理并列出常见位置关系图:(如图2)
(3)引导学生分类,认识重合、相交和平行。
师: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吗?
生1:可分成两类:一种是有交叉的,还有一种是没有交叉的。(如图3)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觉得①和⑦也是交叉的,因为这些线段表示的是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以后它们就交叉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调整分类图如图4)
生3:我觉得⑥也会交叉。
生4:不是交叉,⑥的两条线段延长后会重合到一起。还有⑧也是这样的。
师:也就是说,(调整分类图如图5)要这样分类?
生4:是的。
师:⑥和⑧是交叉吗?
生5:不是,交叉时,中间只有一个点,而⑥和⑧是完全重合在一起。
师:哦,是的,这两条直线重合在一起了,就像我们认识时间的时候―
生6:12点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师:还有,我们在量线段长度的时候,直尺的边要与线段―
生7:对齐,哦,是重合。
师:对的,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像⑥和⑧这样,两条直线重合在一起了,我们把这种位置关系叫做重合;而像①②⑤⑦这样,我们把这种位置关系叫作相交,交叉的一点叫作交点;像③和④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因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就可能是―
生:重合、相交、平行。
篇5
关键词:嵌入式PLC;隧道窑;CAN总线;人机界面;集散型控制;
1引言
隧道窑是一种连续式窑炉,由预热区、高温区、急冷区和缓冷区组成,主要用于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等烧制。隧道窑的控制涉及传动控制,温度、压力的检测、控制以及其它控制。我们采用科威EASY系列PLC开发出的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隧道窑控制系统,已于2005年7月成功应用在湖北华窑集团中亚窑炉公司承建的越南某隧道窑中。下面介绍此窑的控制方案。
2用户要求
1、温度控制区8组。
2、温度显示区10组。
3、热电偶:18支。 其中: K分度11支 S分度7支
4、风机选型
排烟风机: 15kw 一开一备 要星-三角启动。
助燃风机: 15kw 一开一备 要星-三角启动。
急冷风机: 11kw 一开一备 (变频)
抽热风机: 15kw 一开一备 要星-三角启动。
快冷风机: 7.5kw 一开一备 直接启动。
轴流风机: 0.18kw 8台 直接启动
5、 安全连锁。
开关量互锁:必须是硬件互锁和软件互锁。在设计时进一步落实工艺互锁要求。
6、使用人机界面控制
现场设人机界面,所有操作均可在人机界面上完成;
面板按钮与人机界面按钮互为备份。(集中分散型控制)
7.关控制信息能传到计算机,计算机只作信息管理用,不参与控制。
计算机画面应含有:现场模拟图、温度实时曲线图、控制设定曲线图、历史趋势曲线图、并完成报表打印功能。
3 解决方案
3、1系统分析
3、1、1温度采集部分
10支热电偶,K、S两种分度号。 18点温度中,其中8点(设计时需指定)用来作温度控制用。在这8点温度控制中,其中7点是控制执行器阀位值,改变燃料注入量,从而使温度稳定。另外一点是控制急冷变频器输出频率,改变急冷风机运行速度,从而调节急冷区温度。其它因素由人工调整(如助燃风、燃气压力等)。
每个控温点占用一路模拟量输出,急冷变频器占用一路模拟量输出,执行器采取开度定位方式。
因此温度控制占用:
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
3.1、3相关风机部分
3.1.3、1 排烟风机控制
排烟风机一用一备,二者逻辑上互锁,电气控制采用两套独立的星-三角控制,每套占三个开关输出点(主、星、三角),占三个开关输入点(启动、停止、故障),因此排烟风机控制占用:
6点开关输入:(启动、停止、故障)*2。
6点开关输出:(主、星、三角)*2。 助燃风机一用一备,二者逻辑上互锁,电气控制采用两套独立的星-三角控制,每套占三个开关输出点(主、星、三角),占三个开关输入点(启动、停止、故障),因此排烟风机控制占用:
6点开关输入:(启动、停止、故障)*2。
6点开关输出:(主、星、三角)*2。
3.1、3.3急冷风机控制
急冷风机快慢由变频器调整,通过PLC内部PID运算输出4-20mA标准信号,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同时在人机界面上也可以实行手自动切换进行控制。因此急冷风机占用:
5点开关输入:急冷A启动、急冷B启动、急冷停止、急冷A故障、急冷B故障
2点开关输出:(运行控制)*2。
1点模拟输出:频率调节(手自动调节)。
3.1、3.4抽热风机控制
抽热风机一用一备,二者逻辑上互锁,但电气控制采用两套独立的星-三角控制,每套占三个开关输出点(主、星、三角),占三个开关输入点(启动、停止、故障),因此抽热风机控制占用:
6点开关输入:(启动、停止、故障)*2。
6点开关输出:(主、星、三角)*2。
3.1、3.5快冷风机控制
快冷风机一开一备,直接输出控制,因此占用:
6点开关量输入:(启动、停止、故障)*2。
2点开关量输出:(运行控制)*2。
3.1、3.6轴流风机控制
轴流风机:0.18kw 8台,直接输出控制,因此占用:
3点开关量输入:启动、停止、故障。
1点开关量输出:运行控制。
3.1、3.7安全连锁
开关量互锁:必须的硬件互锁和软件互锁。在设计时进一步落实工艺互锁要求。
3.2控制器件选型
据以上统计,有温度采集8点;
开关量输入:49点 模拟量输入:8点
开关量输出;34点 模拟量输出;8点
故需选用:温度采集模块:CAN—AD1216 1台
温度控制:EASY—M0808R—A0404NB 2台 另需做主站的PLC(Easy-M1608R
)1台,用于控制拖车部分的PLC(Easy-M1608R)4台,
显示控制的人机界面一台(10.4英寸,真彩色),用于监控的普通计算机一台。其他电器部分:变频器,开关电源,空气开关,接触器,继电器,按钮,指示灯,报警器,柜体等。
CAN-AD1216:
有16路温度输入
有与CAN网连接的现场总线接口,可与各采集模块、Easy系列的PLC互连组成网络。
Easy-M0808R-A0404NB:
有8点开关量输入、8点开关量输出。有4路模拟量输入、4路模拟量输出。
有与CAN网连接的现场总线接口,可与各采集模块、PLC互连。
有与通用人机界面相连的RS0串口,便于现场监视和操作。
有与计算相连的RS1串口,便于计算机记录管理。
Easy-M2416R:
有24点开关量输入、16点开关量输出。
有与CAN网连接的现场总线接口,可与各采集模块、PLC互连。
有与通用人机界面相连的RS0串口,便于现场监视和操作。
有与计算相连的RS1串口,便于计算机记录管理。
每台块Easy-M1608R:
有16点开关量输入、8点开关量输出。
有与CAN网连接的现场总线接口,以便于各采集模块相连。
有与通用人机界面相连的RS0串口,便于现场监示和操作。
有与计算相连的RS1串口,便于计算机记录管理。
3、3控制结构图
3、4 PLC接线示意图
1#从站接线示意图
2#从站接线示意图
3#从站接线示意图
4#从站接线示意图
5#从站接线示意图
注:其中主站与拖车部分(6#从站-9#从站)的PLC接线示意图略
4、系统控制的实现
4.1所有的风机控制和电磁阀以及拖车都是由PLC的开关量控制。
下面是排烟风机A的星--三角控制程序的梯形图程序:
4、2 模拟量温度采集由一台AD1216采集。
4、3所有的模拟量控制都由Easy-M0808R-A0404NB完成,温度由Easy-M0808R-A0404NB经过PID调节输出(4-20mA给执行器和变频器),控制执行器与变频器,从而控制窑炉的温度。
下面是其中一路PID输出控制执行器的梯形图程序:
4、4所有的控制设备组成一个网络,整个CAN总线网络互联由CANSET软件来实现,它是图形化界面的软件,设置起来十分简便。设置内容包括:网络设备总数、网络设备地址、网络通讯数据的内容、网络数据通讯速度等。它还能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设置每个设备的任务级别,以保证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
下图是在CANSET下设置的本系统CAN网络配置:
5相关信息通过RS485网络传到计算机,计算机只作信息管理用,不参与控制。
在计算机中包含有:现场模拟图、温度实时曲线图、控制设定曲线图、历史趋势曲线图、并完成报表打印功能。计算机中的各个曲线图每隔2分钟自动保存一次。
4、6 人机界面操作说明
上图是主画面,由四部份组成。最上面是日期时间显示与警报走马灯及中英文切换按钮。其中时间日期可以在“画面四”中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无须设置)。警报走马灯显示11台风机的运行故障与燃气超限(上下限)以及9个从站掉线显示。当系统无故障时,报警走马灯显示设备运行正常。
中间上半部分是现场模拟图, 从中可以观测到现场设备及工艺运行的一些情况,如11台风机的运行指示灯,在风机运行时,相应的指示灯会变成绿色;主电磁阀以及各支电磁阀开启时其对应的指示灯会变成绿色。
中间下半部分是11台风机的启动、停止按钮以及主电磁阀的开、关按钮,根据工艺及安全连锁要求,只有排烟风机(A或B)启动后才能启动助燃风机(A或B),助燃风机启动后(A或B)才能开启总阀,总阀开启后才能开启各支电磁阀。以上各设备的连锁要求依次是排烟风机——助燃风机——总阀——各支电磁阀。在没有启动前级设备的情况下,是不会启动后级设备的,反之如果停止了前级设备,后级设备也相应的自动停止。上述各设备之间的启动顺序在程序上进行了连锁,同时在硬件配线上也进行了连锁。
最底部是四个换面按钮与警报解除按钮以及按键锁按钮,按压各个换画面按钮可以进入其对应的子画面。“警报解除”按钮是一个交替型按钮,按压“警报解除”按钮可以解除发生故障时的声光报警输出,它只能暂时解除当前的声光报警,报警走马灯上还会显示相应的故障,如果故障没有排除,在下次PLC启动运行时还会发出声光报警。“按键有效”按钮是一个交替型按钮,“按钮无效”键是为了保护界面按钮不被误按而设置的,当“按钮无效”时,按压风机启停按键及总阀按钮是不会产生动作的。
5总结 &nb sp;
本控制系统采用EASY系列PLC,硬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很方便地进行扩展,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现场使用表明,其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参考书目
[1]科威自控嵌入式PLC《EASY编程手册》
[2]科威自控嵌入式PLC《EASY原理及应用》
[3]科威自控《混合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4]科威自控《AD1216使用说明书》
篇6
【关键词】政府审计;国家经济安全;免疫系统论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在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的同时,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相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政府监管基本手段的政府审计任重而道远。
政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旨通过审计检查,识别和分析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不利因素,提出审计处理意见,确保经济高质量运行、健康发展。自2007年国家审计长刘家义提出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论”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阐述人体的免疫系统与政府审计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政府审计应如何借鉴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以更利于政府审计的“免疫”功能的发挥。但绝大部分都是从免疫系统的功能角度进行阐述的,过于笼统,没有细致地展现政府审计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似点。本文试从“免疫系统论”视角,特别是从人体免疫系统结构角度看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并对如何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一点看法。
一、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真实性、公允性,公共资源运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的审计,又称国家审计,维护国家安全是其第一要务。
对于研究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首要任务是要确界定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就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它必须知道哪些是外来入侵的病原体,哪些是体内的正常细胞,以便有的放矢。政府审计也必须分清何为国家经济安全,从而明确维护的目标和范围。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指的是国家的经济生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和化解潜在风险,抗拒外来冲击,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经济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国内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因而,国家既要保护、调节和控制国内市场,又要维护全球化的民族利益,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实现国际经济合作。
二、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来源于刘家义对现代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功能的一个形象比喻,即政府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其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以及所有者受托后的“不放心”心理,因此就需要委托独立的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监督,从而使审计嵌入到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因而,审计能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也能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关系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具有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1]。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等认为,社会契约论和受托责任观是构成政府审计介入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依据[2]。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在永不停留地抵御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制、改进机制、筑牢防线。
阎德玉认为,“免疫系统论”运用科学发展观,借鉴了医学免疫系统概念,形象生动地喻义了审计的功能[3]。政府审计可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地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通过促进其他系统的功能平衡,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安全,具有类似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效。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免疫”作用:它可以通过审计所特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来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4],最早地意识到病毒侵蚀的危险,密切关注该病毒可能引发的疾病,更早地揭示病毒侵蚀带来的危害,也便于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同时,还能及时地提出针对性策略,促使政府或相应的权利机关,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以防小病变成大病,局部性疾病演变成全身性疾病。从而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从“免疫系统论”视角看政府审计和国家经济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经济安全就好比是一个人身体的健康,而政府审计就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免疫系统”。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正常时,就有利于维护人体健康,而当其异常时,就不能很好地担当起维护人体健康的使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人体健康状况良好时,免疫系统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而当人体健康状况下降,身体虚弱时,免疫系统也相对较弱,这时人体就抵挡不住病毒的侵袭,很容易得病。国家经济安全和政府审计之间也具有类似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政府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当国家经济安全得以有效维护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审计内外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政府审计的发展;而当国家经济安全得不到保证和维护时,会导致政府审计环境的恶化,不利于政府审计的良性发展。
(一)政府审计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的实现
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政府审计依法负有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政府审计功能发挥的越强,就越能实现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关注国有资本的安全完善,关注金融投资的风险与安全,关注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关注社保资金和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与效益,关注经济秩序的维持,所有这些无一不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5]。因而国家经济安全离不开政府审计的支撑。政府审计只有依据法律政策,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制约和监督经济权利,从经济安全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国家经济安全程度的提升促进了政府审计监管的完善
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从根本上而言取决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强弱,而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金融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教育与环境竞争力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能力。而政府审计是通过监管的方式,从制度方面培植和提高这些竞争力[5]。只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得到维护,才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才能优化政府审计的外部环境[6],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完善政府审计,形成良性互动。
四、从“免疫系统论”视角看政府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该作用
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同理,政府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的“免疫系统”,就如同一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警卫”,其“免疫”功能对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政府审计也同样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个功能。免疫防御是指政府审计应该具有使经济社会免于内、外部组织和个人侵犯的能力;免疫稳定是指通过政府审计,能够不断健全、完善经济社会的各项管理机制,通过机制自动发现和清理不法分子和违纪问题;免疫监视是指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预警建议,避免危害加重的功能。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相应地政府审计也应该建立多层防线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一)政府审计要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第一道免疫防线”
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并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我们的政府审计也要改变原本仅仅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做法上,更应注重事前和事中预防。因此,政府审计需要建立第一道“免疫防线”,即构建审计预警机制,构造国家经济安全的“完美肌肤”,充分发挥“屏障功能”。政府审计应该充分发挥其“免疫预防”功能,自动阻挡、拦截“病原体”入侵,抵御“病原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袭扰、腐蚀和侵染,从根本上杜绝“疾病”发生的可能。
政府审计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就是要对国家经济安全构建审计预警机制。政府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其掌握的强大的综合经济信息资源库优势,运用审计分析与评估,及时将各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病原体”进行识别并有效地阻挡。检测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因素,分清哪些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而哪些有损于国家经济安全,及时预警并迅速作出反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功能,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其他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信息,设计一套经济安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包括金融安全、财政安全、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经济信息安全、民生安全评价指标等[7]。
(二)政府审计要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第二道免疫防线”
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当部分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内,人体就马上启动第二道防线,消灭病原体,并进一步启动第三道防线。同时第二道防线也负责清除体内的一些衰老细胞,进一步维护体内平衡。第二道免疫防线时刻执行着监督职能,一旦发现体内出现异常物质就会触发一系列反应。类似的,我们的政府审计也不可能在防御阶段预防所有的潜在危险。一方面各种“物质”进入“体内”,对国家经济安全可能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运行,“体内”总会产生一些衰老变异细胞。这时,就亟需政府审计建立“第二道免疫防线”,发挥监督职能。
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清查系统,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提高审计队伍素质,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切实提高审计免疫系统的审计、清查、纠偏等功能,打击金融犯罪,保护国有金融资产安全。
监督国家经济活动是政府审计的重要职能,政府审计要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一方面,政府审计要根据法律赋予的审计职责,识别、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经济犯罪和腐败等问题,并在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理,确保财政资金和公共性资金的安全使用,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发现和清除其中存在的经济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政府审计要通过监控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识别和发现很多重大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等问题,并修补我国部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或者制度性缺陷[7]。
(三)政府审计要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第三道免疫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引发免疫反应后,在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中会产生部分记忆细胞,将相关致病微生物的一些特征及反应过程具体地记录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病原体入侵,免疫系统就能认出它们,因而能够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将入侵者消灭。
借鉴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特征,我国的政府审计也有必要建立第三道免疫防线,特别是像人体免疫系统一样,保存“记忆细胞”,建立“记忆库”,以便日后面对类似审计状况时能迅速处理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审计需在以下五个方面保存“记忆”:1.审计人才“记忆库”,将每一位审计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忆”,如按专长,以便届时能迅速调配最适合的人员处理相应问题;2.审计法规“记忆库”,准确“记忆”中央、省、市等政府审计工作的法规制度,便于在审计工作中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便捷地查阅、引用恰当的法律法规;3.质量评价控制“记忆库”,“记忆”政府审计内容范围、违纪违规责任划分、评价依据、定性标准等;4.已实施审计项目“记忆库”,对历来开展的审计项目进行“记忆”,以便日后对类似审计项目可以作出快速反应;5.被审计单位“记忆库”,“记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便于审计人员及时开展工作[8]。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J].审计研究,2009(1):2.
[2]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和作用途[J].审计研究,2008(5):29-32.
[3]阎德玉.“免疫系统”论将重塑审计新形象[J].中国审计,2008(16):25.
[4]刘博,安广实.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0(6):71-72.
[5]乔瑞红.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关系[J].现代财经,2009(6):68-71.
[6]符畅.浅议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51-54.
[7]张庆龙,谢志华.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审计研究,2009(4):12-16.
篇7
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在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增加了“内环境与稳态”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稳态概念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增加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难以充分理解稳态的本质内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1 增加“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
“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对于学生理解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本质及意义有一定帮助。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伯尔纳(Claude Bernard)发现,一切生命组织都有一个奇妙的共性,这就是它们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保持稳定不变。伯尔纳认为:“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所有生命机制不论如何变化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条件的稳定。”他的这些观点在50年后被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坎农认为:内环境并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可变的、可动的相对稳定状态,并且用稳态(homeostasis)这一术语概括。在教学中增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稳态概念提出的前提条件,理解稳态概念的动态实质,在有所铺垫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涵,将有利于学生有意义学习。
2 降低知识难度,突出稳态的概念内涵
新教材中用缓冲物质对内环境pH值的调节作用来说明稳态现象,可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缓冲物质的作用机理,但不必研究过细。由于课时有限,必须把重点放在对稳态概念内涵的理解上。其实,稳态概念内涵在于突出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和机制。稳态现象是十分丰富的,新教材在前一节中所探讨的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状态和肝脏活动之间的动态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传统的生理学观点认为,稳态的形成机制是在神经系统和以内分泌系统为主的体液调节的共同协调作用下,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统一活动而达到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但现代生物学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网络才是使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因此,笔者认为,突出机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和网络调节作用,其意义更为重要。
3 在教学中渗透机体整体性、开放性以及系统观、信息观等现代生命科学思想
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不断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使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在稳态现象的机制问题上,现在已经证实,机体至少有三大调节系统参与到稳态调节中,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前两者的调节作用早已被公认,成为经典的传统的生理学对稳态机制的解释,而后一种调节作用正是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研究范畴。免疫系统通过游走的免疫细胞感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不能感知的其他类型的刺激(比如异物或外来抗原之类的刺激),并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CK)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消除这一类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现代分子生物学揭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共享,这些信息分子除了体液因子之外,还有许多生物活性分子(比如多肽激素等等),它们参与机体稳态调节,各自发挥着自身特有的作用,各系统之间通过反馈调节协调一致,维持机体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篇8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审计从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深化到国家的“免疫系统”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是审计工作发展的里程碑。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则必须要从基层做起,从体制入手。
我国现有2862个县及县级市、市辖区,有333个市。基层审计辐射面广,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最为广大民众所关注,基层审计机关免疫系统的建立,直接决定着审计免疫系统能否顺利建立及有效发挥应有作用。只有这3205个市、县成功建立了审计免疫系统,才谈得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建立,才能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要在基层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首先必须正视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部分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工作要求。随着《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行,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层审计机关大都存在人手少、工作量大,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和审计办公系统(oa)的实施运用,更让大部分审计人员无所适从。尽管审计署、审计厅不断地组织培训和学习,但这些系统和各项法律、法规的熟练运用和熟悉不是几次培训或短期学习就能达到目的,需要的是大量的实践和学习时间作保证,由于工学矛盾突出,不少审计人员仍采用老的审计方法。同时,现有审计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不能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审计人员年龄偏大,有的县10几年都没有进过人,业务上除了几个50多岁快要退休的老同志外,就是30来岁的年轻人,审计工作是具体的业务部门,要求高、适应时间长,作为新手,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成熟起来的。而现在的审计工作要求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还要能熟练操作电脑,老同志业务精却不懂电脑,年轻人电脑知识过关却业务不熟,如果短期内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将严重影响基层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现有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系统除各特派办和派出机构由审计署直管外,其余厅局均由地方政府管理。作为地方政府的监督部门这是符合宪法规定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体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有的人事管理方式束缚了审计工作开展
《审计法》第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审计机关负责人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负责人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尽管这是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政府都将之束之高阁,这一条规定形同虚设,有的区县审计局长换了上级审计机关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征求意见。同时,基层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命和审计人员的调动权都在地方。而基层审计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审计人员不仅工作压力大,涉及到具体人和事的时候精神压力更大,如坚持原则则很可能位子不保,如一味让地方满意则审计风险同样无法规避。审计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神经衰弱,失眠、早衰等症状,严重的不到50岁就申请退休。更恶劣的是有的审计人员还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报复,如某县审计局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查出重大违法、违纪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后,犯罪嫌疑人让他儿子给他报仇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我们的审计组组长,这样的现象对开展审计工作来说极不利的。
(二)、基层审计人员政治前途渺茫
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审计对象的特定性。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经常处在领导不满意,审计对象不理解,社会不明白的尴尬境地。而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根本不利于审计干部的成长,审计干部获得提拔或提名的机会极少。所以基层审计人员政治上没有奔头,能平安过渡,不被问责,不被报复就相当满意了。
(三)、审计工作领导不了解审计业务,存在外行管内行现象
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权是地方说了算,因此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调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审计部门又是业务部门,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大量存在。如果是好学谦虚的领导问题还不大,他会征求和尊重业务人员的意见,并主动学习。相反哪些作风霸道,听不得不同声音的领导,则只会绕乱审计工作,乱执法、滥用权,造就大量的审计风险。
(四)、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经费不足
《审计法》规定审计经费由地方财政保证,但基层审计机关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地方财力弱,有的县机关办公经费每人一年只有20__元,就这点钱如何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审计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财政支出重点为保障重要部门和重点工程,审计工作经费被勿略常事。在审计“八不准”和行政执法“十禁止”规定出台之后,审计机关经费来源更加单一,审计经费的严重不足和审计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对审计工作来说人员和经费是审计工作的两只手,人员和经费的问题决定着这两只手是否伸得直、打得开、打得准;决定着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是否敢查问题、查得出问题并大胆依法处理。
如果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比喻成医院和医生的话,那么所有被审计的对象就是我们病人。我们的审计过程就是由体检(查出问题)——找出病因(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病人治疗恢复健康(督促审计对象整改,解决问题)组成。而现在我们基层审计的作用更多地停留在体检上,对找出病因,采取有效手段让病人接受治疗这方面则相对不足。这 既与审计系统的管理体制有关,也离不开审计人员水平的高低。不解决这些问题,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必将大打折扣,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基层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落实力度
上级审计机关应重视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生存现状,并进行必要的调研,制定相应措施,以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 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机关要纯粹靠自己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借助于外部力量难度极大。李金华审计长曾说过“对不起广大基层审计人员”,作为基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上级了解审计人员的现状,更需要上级审计机关能为基层审计工作创造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二、积极推动审计系统垂直管理
垂直是包括审计系统在内的社会各界呼吁较强的事项之一,在历次两会上都有代表和委员提出相应议案,但由于涉及修宪及其它相关事项,一直未能实现。而实行垂直管理又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审计署的派出审计局和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敢办案、能办案、办得成大案的主要原因,只要有了经费保证和解决了人事上的后顾之忧,放开经费和人员这两只手,基层审计工作必将产生质的飞跃,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审计系统自身建设和管理。
近几年审计系统内部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暴露出了审计系统内部管理的缺失和自身建设的不足,而要建立审计免疫系统,首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作为监督机构审计机关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政治思想建设和人员建设,完善系统内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加强业务建设。作为业务部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随着审计理念的更新、审计方法的改进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实践、总结、交流贯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要不断完善工作机构、补充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保障学习时间和经费,审计人员要解决好工学矛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审计工作现状,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讲政治、讲奉献。面对审计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和工作待遇及工作环境差、各种诱惑多的现状。审计人员必须服从工作需要,经得起诱惑、受得住考验,不和别的部门攀比、不泄露工作秘密、切实履行好国家经济卫士的神圣职责。
(三)、加强制度建设。这几年审计系统的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各种各样的审计工作制度、审计问责制、审计内部监督机制等制度的建立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行为,减少和避免了审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审计系统还应加大审计学习制度、审计评价制度、审计人员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建设,形成审计系统内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多开展一些交流、学习和系统运动会等有益的活动,形成审计系统特有的审计文化。
四、转变审计理念,更新审计观念
审计是手段,目的是规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规、违纪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对违规、违纪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罚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经审计处罚的金额和处理的人员并不是审计工作成绩的最终体现。所以,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审计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审计观,才能得到被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得到更好发展。
五、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同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不论审计垂直与否,当好经济卫士,服务地方经济都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而要做好这些工作,离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上级审计机关在履行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监督和业务领导职责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掌握下级审计机关的情况,就下级审计机关的发展和人员任命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变被动为主动。要积极主张《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规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如果说现有的权力都不去主张,那维护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权益又从何谈起?下级审计机关也要处理好上极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好业务要求和地方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地方实际,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六、加强审计执行力
审计执行力是建立审计免疫系统的关键,审计建议和意见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开出的药方,但根除问题的关键是病人必须按药方进行治疗。如果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不予理采,应付了事,那么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会多次出现,审计目的并没有实现。这也是审计工作目前最缺失的地方,是建立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所以,必须要加强审计执行力,并制定相关规定,以制裁和约束审计对象执行审计建议和意见,增强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卫士的权力。
七、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建立基层单位免疫系统。
篇9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银行内部审计 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它为审计人员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评价企业经营的风险状况,为企业提供增值性审计服务提供了基础。它不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审计理念上质的飞跃。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行业,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丰富,银行的内部审计日趋重要。银行业应树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改进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借鉴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对于银行内部审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的思想,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审计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的审计模式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强调审计风险。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战略定位和关键经营环节进行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高低程度,从而把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审计领域之中。
在对审计对象风险排序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计划,围绕重点高风险领域展开审计,便抓住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对象置于经济、法律、行业、内部制度、组织建设,甚至企业的经营哲学等内外部环境中,从各个方面研究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并将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具有以战略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将审计重心前移并着重运用分析性程序等几大突出特点。
二、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可行性分析
首先,内部控制的实施为倡导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正式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其用意是促进我国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对此,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宣传,对各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把强化内部控制作为防范内部控制风险,提高履职水平的保障性手段,风险管理逐步深入,初步形成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无疑,内部控制的实施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顺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
其次,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宽和多样性为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银行业务经营的高度信息化,以及数据的集中运行,为审计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银行业具有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国际银行业通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级方法,为风险导向审计开展风险评估,有效识别风险,找准审计的切入点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借鉴。
最后,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平台扩大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空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银行各项业务操作逐步借助计算机来实现,这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搜集审计资料、实施审计抽样等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台。借助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能够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供技术支持。以信息手段评估银行风险,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便利的环境,使得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空间扩大。
2、必要性分析
首先,能够降低经营风险。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其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和经营模式的高负债性,使得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当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着内部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的情况,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诞生,恰好可以解决审计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从而提供内部审计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能够防范操作风险。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操作不当的风险也面临着加剧的局面。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基础,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始终关注影响风险的因素,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银行业务操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进行有效分析、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操作风险,并且给予有效的防范。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
1、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
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一是强化控制、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发现和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二是督促银行各项风险管理目标和措施得到落实,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审计,分析和评估战略目标中不符合风险与收益原则的部分,提出调整战略目标的建议。
3、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
银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是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针对银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对策性建议,并就如何降低风险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实现银行发展目标。比起以内控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使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银行来讲更为科学合理。
四、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1、揭示运营中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
银行业务经营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等特点,面临着国家严格的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督,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揭示运营中的重大风险隐患,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在传统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全面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重要风险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从而能够揭示运营中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有效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银行业务量大、业务环节复杂、涉及领域广泛,而与之相对应的内部审计资源表现匮乏,在有限的审计资源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成为审计部门的当务之急。审计资源配置是指审计资源在既定的条件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审计资源配置以效益性为核心,有两点要求:一是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出最大的收益;二是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消耗审计资源。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风险评估,能够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主动控制审计风险,将资源用在高风险领域,能够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3、促进银行治理结构的重构和完善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实行总分行制,每一层级经营管理架构根据职能情况进行设置,在总行级,内设的经营管理机构、部门一般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相关委员会、业务管理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职责分工因经营管理特点各异而不尽相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对组织经营目标实现风险状况的分析评价,深层次寻找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依赖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出相应审计建议,能够促进银行对管理架构的反思与调整,使组织治理架构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得以进一步的重构和完善。
4、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风险因素,警惕潜在的重大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阶段,将风险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整个审计过程贯穿对风险的关注,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5、推动银行高效发展,实现银行企业价值最大化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科学和精细化的方法、模型,及时检测并揭示金融风险,约束经营行为,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经营行为的理性化,实现风险可控下的高效发展。有助于全面风险管理作用的最大化,并实现银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银行资本、规模、效益持续动态平衡,确保风险计量与监控、资本分配、绩效衡量与考核的质量,并能够增强资产定价的合理性,使风险管理战略更加符合股东、管理层、员工和客户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银行自身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6、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银行作为国家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免疫系统论”理论认为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论”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对内部审计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银行内部审计而言,通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在内部审计管理与实施全过程紧盯风险、关注危机,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的审计意见,提出预防、控制、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从而帮助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稳健整个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多样,银行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经营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去,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实用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充分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高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银行风险管理与经营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4).
[3] 王迈利: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探析[J].经济师,2009(3).
[4] 江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对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J].时代金融,2007(2).
篇10
一、内部审计概念的演变
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它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经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需要。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服务对象、审计内容和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以来,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七次定义,每次定义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监督发展为确认、控制、咨询和治理,渗透到了组织运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的内容由财务审计到经营审计,再到治理审计,关注企业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理念由消极防弊到积极兴利再到价值增值,为企业创造价值。内部审计概念演变体现了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挖掘。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新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实施,内部审计概念得到革命性的发展,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次定义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增加了咨询服务功能
把内部审计设计成主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活动,其关注的关键问题是控制、风险管理与治理,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二)明确了内部审计着力点
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延伸到包括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程序,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三)升华了内部审计的目标
将内部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通过清晰地陈述内部审计旨在增值与改善组织运营,强调了内部审计对组织的重要贡献,即“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念
国家审计署石爱中(2007)副审计长提出内部审计的理念主要包括:重监督,也重服务;重结果,也重过程;重事后,更重事中、事前;重财务,也重业务和管理;重合规,更重3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重审查,也重建议;重当前,也重战略性和长远性;重静态,更重动态;重内部控制,也重风险管理;重独立行为,也重互动①。
王光远教授(2007)提出了根植于受托责任和内部控制的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他认为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执业秘诀;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内部审计是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内部审计是企业变革人;内部审计高度重视客观性;建立健全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是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内部审计可以实现价值增值。
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主席陈华也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念。他认为:内部审计产生于经济危机中,每次经济危机都给内部审计带来机遇和挑战;确认和咨询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组织应根据不同环境,相继形成不同比例的服务组合;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是委托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方法论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其两大属性;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应当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变革传统的内部审计角色;内部审计师应当做好企业的系统工程师,内部控制师,风险评估师以及信息人。
龙罡(2008)在其《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一文中将内部审计的十大理念表述为:内部审计职业化和专业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是一项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活动,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但更需要企业特色;内部审计要实现“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的良性循环;时代的呼唤,使内部审计从幕后走向前台;“防范胜于查处,审计寓于服务”,内部审计要担当“公司顾问”和“经济良医”;内部审计要学会发挥“营销”作用;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孤军作战”到联手管理,提倡借脑运作,采取参与合作的工作方式;内部审计人员应学习哲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现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价值增值、管理+效益和免疫系统。
(一)价值增值
在内部审计第七次定义中,第一次提出了“增加价值”这一目标,这表明内部审计进入价值增值阶段,价值增值成为引领内部审计前进的方向。
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包括组织增值和自身增值。组织增值体现在两方面,内部审计一方面通过咨询、建议、服务和书面报告等形式传递各种信息,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增值;另一方面,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确保组织的控制对防止价值遭到损失,帮助组织减少损失。内部审计的自身增值则建立在组织增值的基础之上,即通过发挥自身作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实现自身的增值。
(二)管理+效益
国家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同时内部审计要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主。相对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而言,内部审计的发展空间是最大的,领域是最广的。
管理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和评价,以帮助企业改进决策、提高经营能力和完善企业管理。实行管理审计,就是对管理的再管理,对监督的再监督,是从宏观上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目的是堵塞管理漏洞,规避企业风险,改变组织运营状况,确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效益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对照选定标准,以评价、衡量和鉴证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促进改善经营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三)免疫系统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②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2008)上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观念,也是一个新的理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审计免疫系统论利用仿生学原理,提出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也应具有生物肌体中免疫系统的三种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是指审计应该具有使经济社会免于内、外部组织和个人侵犯的能力;免疫自稳功能是指通过审计,能够不断健全、完善经济社会的各项管理机制,通过机制自动发现和清理不法分子的违法违纪问题;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预警建议,避免危害加重的能力。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经历了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到现在的风险管理审计、公司治理审计,其视野不再仅仅停留在财务审计上了。内部审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几乎涵盖了公司治理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经营审计、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等方面,一些新兴的审计学科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目前内部审计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前沿问题:战略审计、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IT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
(一)战略审计
企业战略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南,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而现代企业管理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性质、模式、运行和发展,因此,内部审计越来越多的将战略审计作为重点。
战略审计是一种具有公司整体观的管理审计,可以提供对于公司战略态势的综合评价(Wheelen,T.L.Hunger,J.D.1987)。战略审计应能覆盖战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全过程,因此,企业的战略审计内容应当包括企业战略管理体系审计、战略行为表现审计、战略条件审计和战略态势审计。
(二)治理审计
大量的财务欺诈舞弊案例促使人们追寻更高质量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定位也从“属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上升到了治理的高度。治理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独立、客观地对本组织公司治理环境、状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意见或建议的行为。
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极具价值的资源(王光远,2007)。可见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内部审计应该是内部治理审计,其主要工作任务是绩效评估,即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绩效评估,这种工作最终体现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张伟,2004)。
(三)风险管理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及管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审计方式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功能。
风险管理审计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阶段和风险评估阶段进行审查和评价,并给予相关建议及解决方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恰当的确认,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时应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四)IT审计
IT审计是独立于信息系统本身、信息系统相关开发、使用人员的第三方――IT审计师采用客观的标准对信息系统的策划、开发、使用维护等相关活动和产物进行完整的、有效的检查和评估。IT审计内容包括:业务计划审计、业务开发审计、业务执行审计和业务维护审计。
IT审计最早出现在IT应用比较深入的金融业,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IT审计的目标是协助企业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其责任,以达成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该企业的业务战略目标,提高企业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的相关要求。
(五)计算机辅助审计
IT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内部经营和外部主体联络的方式――重新定义合作的界限(Elliott,1994),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P)、财务电子数据交换(FEDI)等使组织能够共享信息并提高经营效率。IT的发展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审计管理活动中,以计算机为工具,来执行和完成某些审计程序和任务的一种新兴审计技术。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各种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及技术(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ools and Techniques,简称CAATTs,即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电算化工具和技术)。CAATTs最初支持制度基础法(system-based approach)审计,该方法使用复杂的、嵌入式的技术和并行模拟对控制进行测试。CAATTs包括各种软件工具,也包括更先进的技术,如可以进行连续审计的数字(digital agents)、嵌入式审计模块和神经网络。数字甚至可以向客户进行销售验证,并通过电子邮件向审计人员发送确认函(Searcy和Woodroof,2003)。
(六)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在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审计效率、节约外部审计资源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得以实施。内控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指标的设计应当围绕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及运行的有效性这两方面进行。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普华永道2007年“内部审计2012”及“内部审计2012――亚太地区补充篇”两份调研报告,调研结果表明:五大密切相关的趋势推动着内部审计由控制导向向以风险为中心转移,它们分别是:全球化、内部审计角色的不断改变、风险管理的变化、审计人才的短缺、技术改进。未来所适用的内审模式将以风险管理为中心来促进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挥。
安永2008年对全球35个国家的348家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了调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更加关注企业战略;更加关注公司治理;更加关注人力资源;更加关注控制活动。这五点基本能够反映现阶段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ACIIA)2009年发表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评价到确认与咨询;内部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增加显性价值到改进管理、完善内控、预防错弊而增加隐性价值;内部审计重点从多种审计类型并存到风险导向的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技术从传统手工作业和经验判断到风险分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著名学者Andrew D. Bailey, Jr.在《内部审计思想》(2006)一书中阐述了自己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咨询与确认并存;合作外包将日益受到青睐;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治理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服务于多个利益相关者是未来内部审计的出发点;传统审计和现代审计共存是未来内部审计实务的基本格局。
IIA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钱伯斯(2008)认为未来内部审计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审计、价值增值、效益与管理、责任与控制、内部审计外部化、合作内部审计模式。
秦荣生(2009)在其《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一文中指出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拓展风险管理新领域;深入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职责的更新。
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推进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从强调控制逐渐向关注风险管理。过去的内部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组织本身的目标。KPMG的一项针对高级主管及内部审计经理的调查显示: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主要监测政策和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已经过时,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采取面向未来的、风险导向的思路来衡量企业成长并提高股东价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置的一个职能部门,理应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应对风险,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从而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二)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IIA 规定的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包括:对公司运营与公司项目进行评价,以确保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保持一致;开展有益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咨询业务。内部审计应该以公司的治理活动为评价对象,如风险管理评估、内部控制评价等,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做出贡献。
内部审计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改进以应对今天的挑战,满足公司治理主体包括股东、董事会、高管层等的需要,通过深入到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调整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内部审计作为辅助公司治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它需要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为组织提出好的建议,供企业最高管理层参考,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三)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
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中已经明确指出,要通过确认和咨询两种形式来实现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现代内部审计的确认是对传统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拓展和延伸。IIA对确认服务的定义是:通过检查相关证据,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确认服务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系统安全审计、遵循性审计等等。咨询职能是从传统内部审计向管理层提供建议延伸而来的,它拓展了内部审计的服务内容。咨询活动主要是向管理层提供建议或提供客户服务等活动,具体包括提供管理建议、职工培训和流程设计等。
(四)采用现代科学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目前,国外现代内部审计大多采取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紧紧围绕风险防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风险测定,对重要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缺陷的机构进行重点、深入的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使用更有效的审计方法,提高证据采集的独立性和分析处理的可靠性,增加审计时效性。应当注意的是,在引进现代科学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缺乏复合性,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其知识及技术技能难以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培训的质量;二是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五、企业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一)企业内部审计定位被错位
1.“助手”还是“参谋”。1999年的内部审计定义中新增了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针对组织所遇到的来自内外各方的挑战,通过向管理当局提供诸如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咨询服务,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从处于从属地位的“助手”转变为注重参与的“参谋”。
2.“警察”还是“医生”。免疫系统这个理念反映了内部审计的重心从“治”到“防”的转变,“警察”和“医生”也反映了传统的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定位的区别,这就需要内部审计的重心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移。
3.“监督”还是“服务”。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中已经明确指出,要通过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两种形式,为组织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现代内部审计的确认职能和咨询职能是对传统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内部审计的定位要从单一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存”转变。
(二)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被强调
传统的观点认为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造成了独立性被过分关注或强调。IIA认为,客观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不影响恰当地评价、判断和决策的精神状态;而独立性则是指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也就是说,客观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的评价、判断和决策活动的质量有关,而独立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此,在环境(即利益冲突)确定的情况下应当更多的关注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服务的质量,将客观性视为审计的灵魂。
(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被拓宽
为了更好地对受托方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管理约束,内部审计的职能也需要不断拓展。受托经济责任的拓展是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动力,表现为内部审计具体服务范围和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经囊括了战略审计、治理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工程审计、合同审计、比价审计、IT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审计等。内部审计的范围被拓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找到内部审计的重点。
(四)企业内部审计要求被提高
1993年,IIA“一个称职内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0余项公认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归纳起来,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逻辑推理、沟通、审计、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统计抽样等。
随着内审人员逐渐向更高的咨询和评价角色拓展,内审人员必须掌握与经济、金融、信息技术等相关联的各项知识技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2010年连续三年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2008年的调查结果为一般技术知识能力(25项)普遍偏低,除了税收法规(适用于相关区域/国家)以外,其他各项能力得分均低于3分(5分制)。
2009年的调查结果为一般技术知识能力(32项)普遍偏低,得分均低于3分(5分制)。
2010年的调查结果为一般技术知识能力(32项)普遍偏低,得分均低于3分(5分制),能力水平最高的是“COSO内部控制框架”(2.9分)。
调查结果显示,连续三年的能力水平总体表现差强人意,从2008年到2010年依次为:2.38、2.22、2.22,知识技能得分普遍偏低。该调查对受访者评估的知识领域多达32项,这也说明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过高。
六、企业内部审计的再思考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相对独立的经济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共同领导,实行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监督职能。需要强调的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能过分地被强调,否则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对立。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经济监督。
(二)内部审计的导向:以风险导向为主的混合导向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主要的审计类型是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融于一体的综合审计。风险作为核心理念,在整个内部审计中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这种综合审计体现在十分关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风险的发现和管理,关注管理者及其经营管理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组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的决策风险和经营风险。此外,任何一种审计模式都有其他审计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应当允许多种审计模式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风险导向为主的混合导向审计。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三大职能
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但随着内部审计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责不仅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防弊,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进行调查分析,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建议。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由内向外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咨询职能是从传统内部审计向管理层提供建议延伸而来的,它拓展了内部审计的服务内容。因此,除了监督和评价这两项传统职能,还应当包括咨询职能。
(四)内部审计的范围: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全面审计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被拓宽,审计范围已经渗透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文化整合、决策执行等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并非无所不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管理需要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寻求内部审计的重点。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300条“工作范围”中对此做出了界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必须包括对该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其完成所指定职责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的检查和评价。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应当突破“查错防弊”的使命,内部审计的范围应当包括: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
(五)内部审计的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
由于计算机审计工具的智能化发展,现代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常用的计算机审计工具和技术有:嵌入式审计模块(EAMs)――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简称 GAS)――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除此之外还有电子表格分析技术、数据提取技术和自动化工作底稿等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内审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当代财经,2009(10):110-115.
[2]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24-30.
[3] 龙罡.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2):73-74.
[4] [美]贝利,格拉姆林,拉姆蒂.内部审计思想[M].王光远,等译.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5] 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J].财会月刊,2003(2):3-5.
[6] 毕旭云.内部审计职能拓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孙立.治理型内部审计相关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