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监控范文
时间:2023-04-10 16:1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监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资源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实时调度
1概况
由于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复杂的水文水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比较复杂,虽然各流域经过四、五十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还有日益严峻的趋势。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或缓解所面临的“水少、水脏”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流域水循环规律和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研究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发和建设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水利工程的内部潜力与整体综合优势,确保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力地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系统的构成与技术关键
研制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系统是以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为基础,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手段,以水资源优化调度和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微咸水)及外调水的联合高效利用为核心,追求节水、防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水资源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模型分析,及时提供水资源决策方案,并快速给出方案实施情况的后评估结果等,以确保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动态和科学管理,做到防洪与兴利、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调水、水质与水量、优质水与劣质水之间联合调度与管理,确保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一种动态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由水资源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实时调度、决策会商、控制和后评估子系统所组成,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现代水文水资源科学的有关理论,利用当代先进的系统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技术,通过有关专业模型计算、分析和知识推理、判断等,为决策者提供流域水资源实时管理、调度方案,并允许决策者或专家根据自己的智慧、知识、经验、偏好和决策风格等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直接干预方案生成及评价整个决策过程。
根据流域水文水资源特点和供用水特征,基于目前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研究和开发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
(1)水资源监测网的调整和完善,河流纳污能力及其环境容量,水库或水库群运行规则、技术参数的校核与调整,洪水资源调控、污水处理回用与地下水人工回灌,污水总量控制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防洪与兴利统一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运用管理等研究,以及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方案付诸实施后效益与风险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等。
(2)该系统由庞大而复杂的基础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结果数据库、专业模型库和知识库等组成。其特点是系统规模庞大、处理的数据信息量大,模型运算复杂以及数据传输接口多,如何实现信息存储、加工、传输的专业化管理,是一个技术难点。流域的水价政策及水权分配问题,也是影响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以及实时、统一管理的关键。
(3)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精干的执法队伍,以及如何制定科学的流域水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有关政策和法规条例等,以保障流域水资源实时管理、调度方案的付诸实施,指导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3系统的主要功能
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水资源(及水质)的实时监测、评价、预报和决策支持(实时预报、管理及调度)以及控制、后评估等(如图1)。
图1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3.1水资源实时监测
水资源实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水质、旱情以及其他信息等。在现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点)网或监测系统(包括雨量、蒸发、径流、水位、水质、水温、墒情等监测站点),以及各取水口取水量、开采机井抽水量等监测网,各监测网或系统之间互通有无、资料共享,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完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资料。
(1)雨量观测。目前采用的雨量观测手段主要是普通自记和人工观测,为了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需要适时更新现有的观测设备,装配翻斗式雨量计并配备固态存储器等,使雨量观测工作方式更新为无人值守,有人看护的观测方式,实现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及传递。
(2)水位观测。水位观测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多指河流水位和水库水位等,而地下水就单指地下水位。
①对于基本水尺在桥梁上(或附近有公路桥)的水位观测,特别是含沙量较大的站,建议采用气介质超声波水位计,再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水位信息传输到站房。
②对于山区性河流,或断面稳定,含沙量较小的水位观测,采用测井式水位观测,装配浮子式或压力式水位计,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水位信息传输到站房。
③水库站一般有自记井,只对其重新装配浮子式或压力式水位计,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水位信息传输到站房
④地下水位监测目前主要分为手工测绳和自动监测仪两种。自动监测仪主要通过固态存储、电话网传输、手机网传输和电台传输等方式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站。
总之,水位监测,建议均装配与雨量结合的水位雨量固态存储器,装配具有记录、传输、存储、分析等功能的自动监测系统,最终实现水位遥测自记,自动测报等功能。
(3)流量测验:在各中心站配备不同形式的桥测车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桥测及周围地区的巡测;缆道及船测站,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实现水文缆道程控自动化,配备机船,配备先进的测验仪器设备,全面提高流量测验的精度,充分满足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统一调配的需要。对水库站现有的水文缆道进行维修、改造,实现水文缆道的程控自动化,保证流量测验的精度要求。
(4)取水口及灌区流量观测:对水库各取水口分明渠和管道两种,水位主要采用超声波自记水位计,流量测验分不同情况,选择适用的测流设备。而灌区的水位观测主要采用超声波自记水位计等,流量采取不定期电波流速仪率定方式,用水位~流量关系线推求径流量。
(5)机井开采量实时观测:地下水开采机井抽水量的观测,目前一般只有一些机井安装了水表,大部分机井均未安装水表。为了能准确取得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数据,掌握准确的地下水开采量,需要逐步或有重点地在地下水开采机井上安装水表。
(6)水质实时监测:水质污染具有理化成分复杂、多样和点多面广的特点,不仅受污染源的大小和数量影响,而且还受汛期洪水、降雨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综合结果,水质参数在成分和时空上的变化非常复杂。传统的人工现场水样采集、化验方式周期太长,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水质变化的性质和过程,所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工作得不到有效监控与科学的管理。水质实时监测就是采用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远程传输设备、在线监控和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水质参数的连续采集、分析、存储,并在监测指标超过污染标准时,发出警报,做出污染类型分析等。
(7)墒情实时监测:主要针对大中型灌区的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为适时、适量的节水高效灌溉提供信息支持。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实时预报土壤墒情(中小尺度上)的可能性,即利用实时遥感信息,根据大中型灌区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与遥感解译模型进行联接和耦合计算,实时提供整个流域不同灌区的土壤墒情,为流域节水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2水资源实时评价
水资源实时评价主要是指在时段初对上一时段的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价,确定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等。
(1)水资源数量实时评价:根据雨量、河川径流、地下水位等实时监测资料等,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确定和评价水资源数量及丰枯形势等。
(2)水资源质量实时评价:根据实测的河流、水库、引水渠的水质实时观测和地下水质实时监测资料等,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污染态势。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污染程度、范围及主要污染物,水资源质量,重要河流污染负荷及削减量等。
(3)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时评价:通过对各取水口取水量、开采机井抽水量和地下水位等实时监测资料,对供用水量进行实时评价,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实时分析和评价各种水利工程的供水量、不同行业的实际用水量,供用水结构、节水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当地水资源进一步开发潜力,并实时圈定地下水的开采潜力区、采补平衡区和超采区等。
3.3水资源实时预报
水资源实时预报主要包括来水预报和需水预报两部分,来水预报又分为水量预报和水质预报。水量预报包括地表水资源量预报和地下水资源量预报,地表水资源量预报既可细分为当地水和外来水(包括引调水)预报,又可分为汛期径流预报和枯季(非汛期)径流预报。需水预报分为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报。
(1)河川径流量实时预报。根据河川径流的形成机理和产流规律,将河川径流量实时预报分为汛期径流实时预报和枯季径流实时预报两种。汛期产汇流机制主要是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超渗与蓄满综合产流模式:而枯季径流主要是遵循流域的退水规律。因此,汛期径流实时预报模型与枯季径流实时预报模型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建立预报模型对汛期径流量和枯季径流量进行实时预报。
(2)地下水资源量实时预报。首先分析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赋存规律;然后根据抽水试验等确定含水层的参数分区,并利用试验资料和长观资料确定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最后利用均衡法或数学模拟模型法,分析和预报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分布。
(3)水质实时预报。利用获得的实时水质监测和污染物排放量等信息,通过所建立的水质实时预报模型,实时预报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状况、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及时提供水资源污染态势等信息。
(4)需水量实时预报。根据需水量预报要求,本次将需水门类分为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四个一级类,每个一级类可以再分成若干个二级类和三级类。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还可以再细分为四级类。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可比较容易地合并有关各需水项,获得需水量过程。
3.4水资源实时决策支持
水资源实时决策包括水资源实时预报、水资源实时管理和调度,以及决策会商等。
(1)水资源实时预报。对于水资源实时预报,尤其是汛期径流预报和需水预报,由于受到诸多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很难准确预报,因此需要专家的会商支持、吸收和借鉴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便较准确地预报和确定未来的来水与需水过程等。
(2)水资源实时管理。利用水资源实时评价和实时预报结果等,通过水资源实时管理模型计算,结合领域专家或决策者等积累的知识、经验和偏好,分水协议、水价政策的经济调节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水资源的实时管理方案,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地行使其监督和管理职能提供支持,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水资源实时优化调度。通过前面制定的年度内水资源管理方案,确定水资源优化调度的规则和依据;根据各时段水资源的丰枯情况和污染态势,通过建立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确定水资源实时调度方案。
(4)水资源决策会商。决策会商是指通过对实时、历史和预报、管理与调度的各类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处理,为讨论和分析水资源的丰枯形势和污染态势,以及最终确定水资源实时管理和调度方案提供全面的支持。根据利用水资源实时管理模型和调度模型确定的若干管理、调度方案,以及提供的每一种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结果,领导决策层和领域专家,通过全面分析对比和协商、讨论,如认为其中一个方案合适则选择之,并付诸实施。如认为必须进一步做新的方案,则通过水资源实时管理、调度系统,计算和提出新的管理、调度预案,供决策者对新老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
总之,在面临重大的水资源决策时,决策会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有关利益冲突的各方,可以根据所提供的各种预案,包括水资源实时预报方案、实时管理预案和实时调度预案,分析其优劣,进行协商,确定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的方案。
3.5远程自动控制
控制可分为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等,主要是对重要的取水口和开采机井、引水闸门等的控制。根据需要和可能,有重点和有选择地建立一些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将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3.6监控管理后评估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需要对系统的重点功能进行后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实施效果以及预报方案的准确性、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估,重点分析导致调度、管理方案不合理和效益不好、预报不准确的原因等。
最后,将研制的有关部分内容和功能模块进行集成,最终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基于gis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并进行试运行;通过系统的试运行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正式交付使用,并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篇2
关键词:海河流域;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维护;措施建议
2012—2014年,海河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一期工程”)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形成了以重要河流省界控制断面、主要取水口、重要水功能区等重点对象的信息采集为基础、以水资源管理业务为核心的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建立了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部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支撑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信息化基础。而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技术系统为基础,以管理人员为核心的一个有机组成系统,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是一期工程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若干特殊性,具体来看:1)整体性强,若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2)支撑软件繁多,除了采集、传输和存储的硬件设施外,还有许多软件在后台以封装状态运行;3)数据更新快,系统在运行中将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或补充,是水利行业的大数据;4)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快,系统软件的升级改造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制约。因此,水资源监控系统平台的运行管理问题已引起了从水利部项目办到各流域及地方项目办等多方面的关注。
1系统运行现状及其原因
1.1现状分析
目前,一期工程所购置的水质监测设备、改造的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站点及建设完成的海河流域水资源监控中心均已在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特别是先进的水质监控设备在2013年初的天脊集团水污染事件监测与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初步的阶段性管理成效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即系统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对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平台尚存在着重要闸坝的监测数据尚未录入、海委及管辖区域内的重要取水口的全部信息尚未准确反映、各水文及水质监测站点数据联通不畅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在于运行维护和相关管理手段尚不完善。毕竟没有一个良好的运维跟进,再好的系统也无法发挥作用。
1.2问题成因很多
从事水资源管理人员谈到水资源监控系统时常说,想用的实时数据在系统上无法查到,最终还需要靠传统的方法去查看,久而久之,就觉得系统可有可无。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数据时效性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否保证数据及时地上传到相应的数据库是系统能够被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数据传输时效性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a.人工录入的时间应更准时,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进行关键时间节点的把控;b.自动传输设备在接入系统时存在故障,及时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查出原因是任何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加强数据的时效性保障程度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互联互通尚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无法全面实现是流域机构系统平台无法使用的又一个难题,其主要影响在于,无法(全面)掌握流域内各取水口、监测站点等其他重要管理环节的相关信息,对于流域内各省区的水资源管理信息无法做到实时的获取,从而给流域管理带来不便。3)用户和运维人员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对于一个运行状况良好的系统来说,用户和运维管理人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水资源管理系统通畅运行的核心环节。从管理层面来说,本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从事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那么作为管理人员要定期地查看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器是否正常运行。从运维层面来说,运维人员是本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除了要经常对系统进行检查外,还需要对于软件和硬件进行及时的修复及更新,防止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系统瘫痪。4)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尚不完善。由于系统平台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很多版块的应用效果与现实工作需求之间还有差距。究其原因在于:a.业务人员需要充分适应新的系统;b.定制工作要随着用户体验不断进行,特别是要提供适用于不同岗位的个性化定制。例如,委属各管理局的调度平台很多与其实际工作未能有效对接,重要信息点如重要取水口的取水信息尚无法直接点击查询。
2系统改进建议
2.1尽快开发基础数据
“维护界面”进行数据的传输目前数据更新速度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基础数据仍然是通过给后台管理员发邮箱的方式进行上传或上报,这就造成了很多数据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送到用户手中。因此,建议开发基础数据的“维护界面”并辅之以传统的上报方式。所谓“维护界面”即把通过Excel填报的表格融合于一个网页界面当中,各流域机构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通过账号登录实时填报,经该单位审核后提交中央平台,最终完成基础数据更新。此举既可以免去中间转换的步骤,使数据采集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2互联互通应加强监管,点面结合
系统能否形成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进而能否充当信息转换的枢纽,是该系统能否发挥永续利用效果的关键。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流域机构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进入中央平台的基础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对于基础和监测数据的上报和下达的“频次”要建立严格的规则,上级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建立考核机制;3)完善基础数据的关系,如测站与水库、水功能区间的对应关系等;4)互联互通切不可仅仅维持部分数据单向上传,而且在一定权限下,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数据应实现即时访问,例如,在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一定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应做到中央、流域及地方第一时间完成共享,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会商,部署下阶段工作。
2.3系统服务可涉及多角度,兼顾多领域
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应用管理系统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让系统多角度应用。从本次开发的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角度来看,除发挥常备功能外,还可以拓展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及管理年报的直报统计功能、《水资源论证报告表》网上审查功能、流域调水综合管理功能等,若能顺利实现上述功能,将极大地丰富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此管理系统还可以兼顾其他领域的工作任务,例如该系统的重要一个业务模块是水资源调度模块,该模块的开发软件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DHI洪水演进模型,因此,在汛期的重要闸坝及水库的调度决策上,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多角度实时仿真分析,进而优化调度方案。
2.4系统操作更加便捷
目前,多个领域的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实效与预期的效果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操作过于繁琐和复杂。针对该问题,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便捷化操作改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完善对于不同应用群体的个性化设计,这样方便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及时上手操作;2)开发手机App,并设置重要信息提醒功能,使得管理人员无需坐在办公室即可了解所需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流域内水资源实时变化情况。
3结语
一期工程的建设,为海河流域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流域水资源监控系统也已初步建成,能否让其成为未来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有力武器是二期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当中,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保证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对于二期工程也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系统运行管理在制度建设、经费保障、设备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还需要一批具有负责、求实精神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快速的,在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探索更先进、实用的软硬件更新换代技术途径,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对于本系统的管理和开发人员来说,要从细节、便利、可操作性入手,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程晓冰,石玉波.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J].水资源管理,2007(1):52-55.
[2]武刚.信息化管理与运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8-20.
[3]王哲.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在高校供电网络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1:50-51.
[4]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8):133-138.
[5]李永峰.甘肃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术探讨[J].中国水利,2016(9):43-45.
篇3
【关键词】龙游县;水厂扩建;工程投资;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工程的投资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关键性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进度目标和质理目标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科学合理投资控制管理,尽可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满足工期和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如果投资数额不能满足程的需要,则会降低工程的质量,影响工程投入试用时间。如果投资数额超过计划投资额度,则会降低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社会效益。所以,投资控制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关键性目标之一。
二、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原则投资控制的主要原则是: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决算不超预算。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以设计阶段控制为重点。设计阶段的控制对整个工程投资控制来讲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设计不仅可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同时可以达到降低投资,高效回收投资的目的。2、实施阶段的控制,主要以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经济与技术等方面的投资控制。
(一)实施主动控制。预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拟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动态实施,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发生偏离。
(二)经济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控制工程投资,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实力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满足设计规范、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谋求最佳的投资效益指标。
3、加强监督管理。要严格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设单位要根据外部控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内控制度。要坚持先审计后结算程序。根据《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使用国家投入资金的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报送审计部门审计。要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处理处罚规定,加大对建设工程中各种违纪违规的处罚力度。
三、工程投资控制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龙游县第二水厂扩建原水工程(以下简称原水工程)由龙游县发展和改革局龙发改中(2011)87号文核准同意建设,建设规模为铺设¢1000mm工程PCCP管,长度约8.7KM,属于龙游县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来自于县财政拨款。施工总工期要求为100天。
龙游县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8月16日下达了龙发改中(2011)87号《关于龙游县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核定总投资7979.55万元。其中本实施项目-原水工程投资2252.4万元。(未包括其他费用)
2、工程前期投资控制
(一)做好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其通过运用多学科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可靠性,财务可行性,并做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及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二)综合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多方案比选,如管线的走向、管型的选择等。最终选定了现行施工的管线走向,尤其是管型的选择将球墨铸铁管改为PCCP管,既减少工程投资又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三)选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当今,新型复合建筑材料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其在满足工程质量、节能等要求的基础上,改善了施工条件,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和节奏,还可直接降低工程的投资与项目整体维护费用。
3、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控制
(一)原水工程招标中,按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认真编制了龙游县第二水厂扩建原水工程工程清单及工程招标控制价,经财政审价中心审定的工程招标控制价作为招标的最终控制价。以保证招标中的投资控制有效合理。
表1 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计算表
表2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汇总表
此外,还对招标中的重要事宜做出了说明,以防施工中出现投资失控的情况。招标过程说明情况如下:
(1)PCCP管为直埋,胶圈接口,外水泥抹口。钢制管道或构件全部内外防腐,防腐做法详见工程量清单特征。
(2)表面耕植土0.35m厚清除、堆放并恢复由村里自行完成,本工程清单未考虑。
(3)表面耕植土0.35m厚由村里清除后,考虑挖一二类土后以下均为三类土,管线考虑一定的石方开挖。挖出的土可利用作为沟槽填土用,挖出的土方已考虑场内调配填土运距1km。三类土及石方挖出后全部利用作为全线田间段及溪流段回填施工便道用,挖出的土方考虑场内调配填土运距1km。待管道埋设完毕后,将便道全部挖除回填沟槽。多余土石方全部外运,运距由投标人自行考虑。
(4)破砼路并恢复仅计开挖管沟处按4米宽,工作面内其他部位不破砼路,破路后的建筑垃圾全部外运。
(5)管线经过池塘时考虑抽水后施工,经过罗家溪时考虑围堰后抽水施工,围堰尽量采用紧靠便道施工加强结构强度。
(6)便道的作用主要是各类履带式机械或工人通行及轻型车辆运输小型构件或材料,管道主材无法一次性运输到位,考虑运至原有混凝土主道路或沥青主道路边后用挖掘机二次搬运,行走吊运至全线堆管地点。挖掘机吊管二次搬运费由投标人自行考虑综合报价,中标后不再另行调整。
(7)管线经过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门口,因校门口人流量极大,初步考虑施工时校门口每半边施工,并考虑一定的安全围挡措施。
(8)管线通过省道S315、废弃铁路桥及电气化铁路时从下方穿过,不需考虑。管线在洪畈村经过石油管道(埋深6m)、天然气管道(埋深1.6m-1.8m),施工时注意管道立体交叉处理并确保安全,投标人在报价时考虑此因素。
(9)其余未尽事项按设计图纸要求。
(二)做好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工作。重点是:通过主要材料、设备的市场调研和招投标工作,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图施工,减少设计变更和工作量签证;优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节奏,工序之间交叉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等。实践证明,做好工程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工作,是工程投资控制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4、加强工程投资的监督控制
(一)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重视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程项目审计,是指项目投资经济活动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前,审计机构对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它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特征,是工程投资控制最有力的一环。工程项目审计不仅要重视被审项目的事后审计,更要重视事前和事中审计,即必须对工程项目整个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经常发生,材料的消耗、质量的真实性及工程量的确认受到影响。实践证明,如果只注重结算审计难以实现对工程投资的真实控制。事前审计(以投资方审计为主体),可使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更趋合理,并能帮助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提前“把关”,有效地防止或避免可以预见的失误。事中审计(项目管理部门审计为主体),即对施工阶段中若干个过程所作的审计,对于后阶段来讲,既面向未来,又属于事前审计,不过这种事前审计更具有针对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投资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果每个阶段的投资都经过严格的审定,那么投资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保证。
(二)资金管理与合同价款结算
在资金管理方面:项目法人单位设立专门财务机构,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严密的资金支付程序,严格依合同办事,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确保了资金安全。
合同价款结算方面:坚持资金使用层层审核,多级把关,工程款的支付实行四级把关,即首先由施工方提出申请,现场监理审核签字,再提交总监审核签字;然后报项目法人复审签字;最后由项目法人主管机关法定代表终审签字支付,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管理制度。
县政府及时安排原水工程资金到位,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因工程款支付延误引起承包商索赔的情况,全部工程款项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支付,至完工时合同均没有拖欠工程款现象。
四、原水工程投资控制的得失分析
1、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投资成本节约:
(一)跨河倒虹吸管道穿越罗家溪:根据优化设计方案增加单节钢管长度,减少钢管焊接节点,减少排水费用。
优化施工方案:
(1)避开汛期施工减少围堰施工工作量。
(2)因管道穿越罗家溪地段下游150米处有一农业灌溉堰坝,施工时避开灌溉用水高丰期施工,破开堰坝降低堰坝上游水位,减少围堰及导流费用。
(二)管道回填砂石料原设计方案为外购砂石料回填,后经设计及第三方检验,管沟开挖的砂石料可用于回填。
(三)优化原水管设计方案,特别是穿越天然气管道、国防通信光缆、高压电路、高铁铁路、电气化铁路、堤防等节约投资
2、因政策处理等不可见因素工程投资增加,堤防投资城乡公路、水系(灌溉渠道、排水渠)恢复,供电通讯线路迁移改建。
3、优化比选原材料的采购:特别是主材管道的采购。
4、通过招投标措施合理控制工程投资等。
七、结束语(结论,主要投资控制的成效,与前言呼应)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投资控制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工程实施的每一各环节,从招投标阶段开始,到项目具体施工过程,都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投资控制措施。
篇4
【关键词】无人值守;自动化;冗余系统
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徐泾泵站于2012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向上海青浦徐泾、华新两镇、闵行华漕镇等三镇提供优质的青草沙原水。徐泾泵站的投入使用改善了该地区近50万人口的用水水质。
徐泾泵站的设计日供水量为20万吨,在整个上海原水系统中是小泵站。企业出于减员增效的目的,泵站的设计目标是无人(或少人)值守。但同时供水安全对于上海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泵站必须有一套强大而稳定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使得较少的人力投入就可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泵站设备运行的安全、保证原水供应的不间断。
由于泵站的设计定位是无人(少人)值守,所以泵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必须具有以下的几点特性:
1.高稳定性与易维护性
原水泵站是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泵站,所以自动化监控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稳定性,才能给予生产活动有力保障。同时出于企业效益的考虑,系统还须具有维护简便和维护周期长的特性,这样可以减少后期人力成本的投入。
2.高度的自动化程度
由于泵站不配或只配少量的工作人员,要完成泵站内数量、种类众多的生产设备操作几乎不可能。这时如果依靠自动化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简便快捷的设备操作,甚至可以实现远程的设备操控。
3.完善的报警机制
自动化监控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报警机制,可以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悉问题并按照相应的预定流程去解决问题。
4.数据的可靠传输
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实时的生产数据监测是保障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将数据及时准确传输至上级管理单位以及原水调度中心,可以保证原水管网整体调度的安全性。同时也等于多了两双眼睛同时在关注徐泾泵站的生产活动,大大提高了及时发现问题的概率。
原水徐泾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完全满足了以上几点需求:
4.1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架构
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下位机选用了AB品牌的ControlLogix系列PLC,采用了双CPU双网络冗余架构。采集设备信号的I/O机架通过冗余的controlnet网络与冗余的主、副CPU机架相连接,而主、副CPU机架分别通过以太网连接网络交换机。当主CPU出现故障时,副CPU通过连接两机架之间的通讯光跳线获得讯息,立即接替主CPU的工作职责。故障的CPU排除问题后,自动变为副CPU工作。这种架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器无扰动切换,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controlLogix系列的PLC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友善的编程环境,易于学习、使用,使得维护工作的难度大大的降低。
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上位机选用了安装Intouch软件的PC。上位机有两台PC,1台作为工程师站、1台作为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安装Intouch的开发版本,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与修改并具有程序的运行功能。操作员站安装Intouch的运行版本,只具有程序运行功能。两台上位机互为冗余,独立运行,各自通过网络交换机向下位机ControlLogix PLC读取数据。两台上位机的同时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4.2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
徐泾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两大功能:设备的控制与数据的处理。
4.2.1设备的控制
泵站主要设备如下:10kV变配电设备,400V变配电设备,水泵变频器,水泵软启动,出口液控阀等。
设备的控制分为两层:就地层与远控层。就地层就是在设备本身的控制面版上进行操作,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别。远控层就是在计算机上实现设备的控制。就地与远控的选择切换通过设备上的选择按钮来实现。
徐泾泵站是按无人(少人)值守标准设计的泵站,泵组的开停可以在计算机端通过轻点鼠标而实现一步化的操作。原先需要在400V变配电设备、变频器、出口液控阀等三处地方安排三个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开停泵操作,现在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操作,将控制指令发往PLC,PLC按照预定的操作流程去控制相应设备,设备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联动运行,此种操作方式无论在效率和准确性上都大大超越了人工就地控制的方式。而且根据不同的权限授予,工作人员除了可以在泵站内的操作站,还可以在上级管理单位的操作站上对泵站内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泵站真正的无人值守。
4.2.2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徐泾泵站监控系统的数据众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生产工艺数据包括压力、流量、水质等。
(2)电气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开关位置等。
(3)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包括变频器开停故障状态,阀门开闭状态,水泵转速与水泵故障等。
(4)设备健康状态数据包括水泵、电机的温度与振动数据等。
由于数据量大,少量的工作人员无法同时兼顾这些数据,监控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报警机制,将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呈现给工作人员。系统必须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处理,除了数据本身还应该将可能的故障提示给工作人员。比如系统对泵站的出口压力进行数值的判断,根据预设定值,进行压力过低或过高的警报提示。又如系统对泵站的振动频谱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相关的国标,提示水泵可能存在的故障,或提醒工作人员设备老化的趋势。
4.2.3泵站数据的上传
徐泾泵站隶属于松浦原水厂管辖,徐泾泵站的生产系统数据通过服务器经由两条数据链路发送至松浦原水厂数据服务器。两条数据链路一条为点对点SDH数据专线,另一条为具有固定IP地址的ADSL。两条数据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互为备用。
松浦原水厂的数据服务器将本厂数据连同徐泾泵站的数据一起发送至原水调度中心,同样是通过两条冗余的数据专线。这样徐泾泵站的生产系统就构成了稳定可靠的三级监控:本地/上级厂/调度中心,三个地方都可以对徐泾泵站的生产活动进行实时的监控。不仅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一网调度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减少本地工作人员而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
篇5
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水灾害加剧、水管理薄弱等问题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成为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网络化,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能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创新之举和科学方法。
1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尤其是量化管理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考虑。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一直比较粗放,管理指导思想陈旧,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计量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水资源量化管理的需要,导致水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十分紧缺,而且对其利用效率不高、污染严重,其可再生性受到很大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变,即由过去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经验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分散的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研究和建设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依靠网络科技管理
进入21世纪,水利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相关文件里明确指出:水利现代化,首先是水资源调控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与高新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我国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1.2国外发展经验
国际上比较重视水资源综合管理及信息化,在传统的定点观测信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3s(GPS、RS、GIS)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水资源管理实现了事件动态化和空间立体化特征。监控范围包括供水水库、地下水源、自来水厂、80km长的环城供水隧道干线、11个小区供水泵站及总长度为31526km的新老供水管网系统,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其他有特点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还有:以色列、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的大型灌区优化配水管理系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税务局的流域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系统、供水公司的实时监控及自动调度系统、昆土兰州供水预警系统等。
1.3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路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水利部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提出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求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坏境保护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切实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在重视工程措施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非工程措施,强化科学管理的作用。这对于支持和强化我国水资源统一、动态、科学管理、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监督和管理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网络技术的支撑能力
当代高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施监控管理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前,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代表了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发展方向。
数字模型和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技术核心。以丰富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现代水资源管理数学模型,为水资源的实施管理、调度提供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核心任务。这种模型势必突破“就水论水”的局限性,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
3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根据特定流域或地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需要,以现代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遥感技术等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技术手段,建立的面向水资源实时监测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以实现实时、快速地进行水资源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存储,快捷、灵活、直观地提供反映水资源动态状况的实时资料、历史资料和分析成果等信息服务;提供水资源多目标管理、实时调度保护等辅助决策方案;提供水资源管理的咨询和决策支持;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话水平,从而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1)科学定位,目标控制。科学编制水利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综合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严格取水许可;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2)用水体系,安全集约。在用水总量控制上,依据上级分配的用水总量指标,根据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情况,实行计划用水,统一配置调度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并对采用地下水的单位实行“年计划、月调度、季考核”,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实现了以供定需。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对用水效率指标实行控制管理。
3)高效节水,工程助力。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的水情和节水教育宣传;大力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高效农业节水工程,现已实施节水灌溉面积1.82万hm2,节水3163万m3;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实行建设项目论证前的节水承诺制度,鼓励企业升级改造生产工艺,实现循环用水、重复用水。通过以上措施,促进了人们用水方式的转变,由随意、浪费式用水转向了计量用水、节约用水,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到位
全民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依然大量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建设的观念。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灌溉技术还是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依然存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未完全整改到位,依然存在污水直排、偷排现象,加之河流上游外来污水侵袭,污水威胁依然存在。
2.2预警预防和监控体系不健全
水涝灾害的预警体系不健全,供水体系监控系统不健全,农村供水系统,城区部分企业供水系统未实行远程监控,水功能区水质、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控不到位。
2.3水危机加剧
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20m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资源供需并没有多大矛盾,进入21世纪以后,缺水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出现了水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水危机将逐步加剧。2.4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已实现了水务一体化,与上级要求也进行了接轨,但尚需完善。部分居民小区实施地热井供暖,对深层地下水(承压水)的过度开采所产生的危害将更令人担忧。
3建议与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水文化论坛”为契机,大力加强水文化生态城市建设,为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市”做出贡献。
3.2实现信息化管理
1)对农村供水、城市供水水源地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对水量、水质、水压实施远程监控。
2)对关键闸及县乡边界闸进行更新改造,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3.3完善管理体制
1)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确保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不突破。
3.4全方位应对水危机
1)以治水模式的转型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中,既防御水旱灾害又规范人类自身活动,既开发利用水资源又维护水生态平衡,既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从对大自然的无序开发、无限索取向合理开发、节约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对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做出调整,减少新建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
3)做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
篇7
关键词:水情测报;水磨河;供水工程
Key words: water regime forecasting; river; water supply project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概述
水磨河流域地处天山北麓,乌鲁木齐东郊。南到乌鲁木齐县天山牧场的玛什那库都克,北到米泉市塔桥湾水库,流域面积281.4N2。水磨河是裂隙泉水溢出形成的河流,是水磨沟区、东山区、乌鲁木齐县和米泉市重要的工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因流域内明渠、输水管道较多,为了及时准确监测水情,合理调度,做到科学供、配、用水,水磨河流域管理处建立了水资源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强化流域内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配置、节约用水。
水磨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用了遥测、遥控、遥信、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整个系统及其子系统经济、实用、可靠;系统的可扩充性、可升级性、开放性和数据库的兼容性较好;系统设备可靠性高,易于维护。考虑今后灌区水资源调度联网运行的需要,给予相关部门留有接口。
系统结构及功能
系统设计为1个中心站,2个分中心站,4个子系统。子系统中有5个明渠水位监测站,20个管道流量监控站。可实现对22个管道流量的监测、5个集水池水位的监测及扬水水泵的自动开关调控、1个集水池水位和流量的监测、5个明渠水位的监测、21个交流电压的监测。系统管理范围及结构见下图。
中心站负责管理整个流域内的配水工作,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处理,生成报表。分中心站负责将各监测站、监控站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传至中心站,根据管理处调度指令监控指令,提供可供用户查询的2-3d的历史数据。
监控站接收水厂分中心站指令,采集数据,执行遥控指令,并将数据传输给分中心站。在监控站显示管道的瞬时流量及累计流量。监控站设在明渠分水口、输水管道分水口闸门等需要监测明渠水位、管道流量和管道压力的地方,负责接收中心站指令,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分中心站/中心站。
2.1系统组成
系统内的4个关键子系统为:阀门监控子系统、水情监测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对讲机通信子系统。
⑴主要软件部分:
系统软件服务器采用WindowsNT Server4.0操作系统;工作站采用WindowsNT Workstation4.0或Windows98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6.0。
应用软件:中心站应用软件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采集软件、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水长分中心采用澳大利亚CITECT工控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LOTUS DOMINO/NOTES软件平台,由办公管理、公共信息、个人工具、领导服务等功能模块组成。同时应用DOMINO/NOTES建立的管理系统具有优良的集成性、可靠性和开放性。
⑵主要硬件部分:台湾研华IPC-610工控机;研华ADAM-5000/485采集控制设备;美国HPE200服务器及商用机;美国3COM公司3C16611HUB;新西兰大吉数传电台;澳大利亚105CRTU;ASK公司C6型投影仪;美国APC公司UPS、流量计、压力、波位、门禁传感器、电源。
2.2数据传输方式
系统中各监控站、监测站、分中心站和中心站之间采用GPRS通信方式实现数据通讯,对处于水厂分中心站附近的监控站,采用研华的设备组成RS-485网络,进行数据的采集与控制。
2.3系统工作体制
根据系统内明渠水位、管道流量、阀门自动控制要求等水情,确定了如下工作体制:对监测子系统,采用自报方式发送数据,当水位变化超过了规定范围,将数据发送至七道湾分中心站。
对位于水厂内的水厂监控站、坦克团监控站采用有线RS-485方式与水厂分中心连接,采集控制、应答方式为每10-15s由水厂分中心的工控机采集一遍监控站的数据,并根据情况控制阀门的起闭。对其他监控站以无线方式与水厂分中心连接,数据采集采用的是自报方式。
系统应用情况工作及未来发展
系统投入运行5a多来,运行情况良好。提高了水磨河流域供水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初步实现了水情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控到决策的信息化。然而,相比之下与有些地方和其他省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一定差距,并且存在一些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如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足,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系统日常的维护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人员进行培训,普及办公自动化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实行人才“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努力造就一批能从事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专业队伍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篇8
水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是在对取、退水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取、退水对水文情势、区域水资源状况、其他用水户、生态、水域纳污能力的影响程度,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以预防、控制和影响减量化为原则,确定建设项目业主应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预防与补救措施,消除或缓解项目取水和退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论证报告提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内容应有针对性,应做到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和便于实施。水资源保护措施一般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来制定。
1.1工程措施(1)节水工程在对项目设计排污总量和用水合理性论证基础上,分析项目各主要生产环节可采取的节水减污潜力和相应的工程措施,论证节水工程实施后,减少的污染物产生量。(2)污水资源化工程在实施有效的污染源治理基础上,论证建设项目污染物在入河前实施进一步生态处理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农业灌溉项目要根据灌区取用水的实际情况,提出控制农业污染的综合性措施。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和分质供水的要求,论证项目污废水资源化的途径并对其可行性和保障程度进行分析。(3)防范地表固废淋溶和渗滤影响地下水的措施根据区域降水、地表产流特点和地下水保护要求,提出建设项目涉水固废无害化处理及淋溶与渗滤液安全处置的工程措施。例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为防止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垃圾渗沥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4)项目取水和退水计量装置的建设根据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明确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应建设的水量与水质监测装置要求,并提出监督管理措施建议。(5)水功能恢复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对原有水域水功能和水生态的影响,提出通过工程设施建设,恢复项目影响水域水能利用、水产养殖、水源保护、纳污能力优化恢复和水生态修复的措施方案。
1.2非工程措施(1)确定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布局和运行的优化与调整提出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等设施布局、建设和运行的优化调整方案,有效减缓取水和退水对论证范围环境地质、生态及其他特定第三者产生的不利影响。(2)建设项目事故或非正常工况入河排污的监控预案根据项目特点和入河排污影响水域的水功能保护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退水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的防范预案建议,预防和控制建设项目事故与非正常工况退水对受纳水域水资源产生风险影响。(3)提出强化取水和退水方案的监督管理要求制定项目业主应遵循的取水和退水管理计划,提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的监督管理计划建议。(4)提出落实建设项目减控影响的管理方案针对取水项目的影响情况,根据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的可承受程度,提出落实建设项目减控影响而应采取的取水和退水管理方案。针对引水和水量调度工程建设运用影响情况,制定工程调度运行的优化方案。(5)制定建设项目地表取水和退水影响的水质监测计划根据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有重大风险影响建设项目的取水和退水监测计划。
2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
2.1案例概况寿县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1×600t/d焚烧炉+1×12MW汽轮发电机组,取用瓦埠湖地表水,取水口位于寿县窖口镇真武村瓦埠湖西岸,年取水总量33万m3。所涉及的水功能区为瓦埠湖引江济淮调水水源保护区。工程采用零排放设计,电厂运行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均回收处理达标后重复利用,无污废水外排。垃圾渗滤液采用“沉砂池+调节池+混凝沉淀+ABR厌氧反应器+一级反硝化硝化+二级硝化反硝化+膜生物反应器(MBR)+超滤+二级纳滤”的工艺处理流程,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生产。
2.2工程措施(1)加强施工期废水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以及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和pH,可能伴有少量的石油类;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总磷等。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施工现场应建造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施工废水应经沉淀后回用,不得外排,施工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施肥,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2)加强水资源监控加强取水口的水量和生产污、废水口的水量和水质监控,布置合理的监控点,确定严格实用的监控内容和监控规程,及时掌握监测区域内地表水、工业废水、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动态,实施有效地项目废水控制。杜绝废污水在厂区内部管网中跑、冒、滴、漏现象。(3)完善垃圾池安全处置的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区域地表产流、地质构成和地下水保护的要求,对卸料大厅和垃圾池进行防渗处理,建设项目涉水固废无害化处理及淋溶与渗滤液安全处置的工程,以减轻池内污水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垃圾池等设施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防渗设计规范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采用标号的防水混凝土,并按照水压计算、设计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垃圾池池体内壁做防渗及防腐处理,如采用土工布膜衬垫、塑料树脂夹层等。池壁及池底用水泥及防漏水泥挂面无渗水,浇注时加螺纹钢材织网,混凝土平均厚度不低于600mm,混凝土浇注严格按照相关防渗规定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保证施工质量,池体竣工后,做好试水试验。
2.3非工程措施(1)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水务管理体制本项目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取水许可,严格按照核定取水量取水,按计划用水,加强取、退水水量、水质管理,同时应按照取水许可管理要求,建立齐全的有关资料档案,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监督和管理,按期年审。项目用水过程要纳入当地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管理范围,随时接受有关管理和监察、监测部门的检查考核,并建立旬报、月报制度。(2)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部门项目建成运行后,电厂内应当设置专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对厂区的水资源及用水节水进行监督管理,核定各工序水量,对各部门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保护体制,并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目标体系,由专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考核办法并建立健全奖励处罚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全厂的水资源保护工作。(3)监督落实节水减污方案根据本期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工艺对用水量及水质的要求,结合水源条件,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确保电厂长期、经济、安全运行的目标出发,工程设计应落实节水减污方案,运行技术先进的节水减污设备,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设计评审和竣工验收,主要用水工艺、环节应安装用水计量装置,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定期进行水平衡测试。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不断研究新的节水减污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用水量。(4)制定必要的水质监控计划为确保本项目在瓦埠湖取水湖区的水质稳定,要加强取水口附近水质监测,监督区域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一经发现超标现象,要及时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并立即停止从瓦埠湖取水。同时,加强厂区附近水质监测工作,防止由于项目非正常运行可能排放的废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5)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落实“零排放”设计在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各类设施的完好率的基础上,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要充分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回用调节池以及消防水池的容量,研究制定在出现污废水外排的情况下的预防措施和上述蓄水设施的调度运用,尤其要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电厂无污废水外排,保护好水资源。
3结语
篇9
因为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出现,不得不紧急采取措施来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解决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各级政府出面,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治理水资源。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治理就是在中央机关的帮助下,通过经济招标给地方政府来实施,但效果不明显。对水资源的管理包括治理和治污两方面,治理完成,污染现象再次发生,治标不治本。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水资源产权和监控体系存在问题。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公共属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拥有一些相互依存、使用分散、联合作用的公共属性。为避免因水资源引起争端,应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解决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设立对应的管理机构,发挥市场主导资源的根本作用,最终达到对水资源管理的目标。
2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2002年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水资源隶属国家所有。虽然法律这样规定,但水资源却只归属国家政府机关,致使水资源所有者利益缺失。使每一份水系资源拥有真正的产权所有人,进行分级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水资源的国有资产公司负有相当大的责任,其中如何治理江河水污染、控制水资源环境的2次污染和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这种职责就是要实时监控水环境的变化,也要对已发生污染的水资源及时治理。公司可将这些治理情况实时到网上,让群众监督,也可以向市场拍卖税务污染治理项目。治理污染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国家政府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由包揽水资源进行管理从而获取利益的水公司拨付。我国水资源的治理到现在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绩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调动群众积极性,如果有群众参与,一切事情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理水资源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全民有参与的必要性。可加大治理水资源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
3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市场化运营的意义
进行水资源污染治水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十分必要。一方面,中国国情造成独有的水资源特性,这种特性会模糊承担河流湖泊治理环境保护项目的责任,因为如今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会对水资源治理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采用合适的治水模式,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提高水资源用水率,让水资源真正循环利用,这便是水资源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市场化运营的意义所在。我国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而有些地方严重缺水,以至于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这种水资源现状的差异让人们对水资源产生误解。因为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保护欠缺,节约水的潜力非常大,却很少有人有这种意识。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市场化运营的有效作用是:
1)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促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水资源污染环境保护和水资源治理,促进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篇10
[关键词]利用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83-0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离不开水。所谓水资源,狭义上就是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水。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是世界缺水更严重的13 个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相当全球人均水平的1/4, 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由于缺水每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损失达2000 亿人民币。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程度的加快,需水量趋增,但相反因工业、农业和人类生活诸多因素使水环境遭到了较严重污染。从国内几条主要河流及支流的监控断面看,V类和劣V类的水质达50%,我国水资源更显匮乏和珍稀。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要高效的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
1、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
面临水危机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发展和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和完善调水技术,推广应用污水治理和回用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合理灌溉。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改变用水的无序状态,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的管理机制,允许水资源自由流通,疏通流通体制,缩小用水技术采用程度的地区差异,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发展节水产业。
2、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水资源要实施保护涵养与开发利用相协调的原则,有偿开发、丰缺有别;分质供水、鼓励回用;开源节流、力求平衡。建立健全适用于水这种特殊商品的水价体系。由于可供水量的生产基本上不由市场调节,而靠降雨的变化,水是社会、公众和产业必需的而又只能按不同保证率供给的商品,所以水价要考虑供水成本、丰枯年供需量变化及供水单位的利润收益和长期良性运行等因素,以此确定水价的级差和浮动的核定程序。水价还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段。制定对低收入的农村、低收益的农业的供水扶持政策,用经济技术手段促进与其生产相适应的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目前,农业用水占到供水量的60%―70%,大有潜力可挖;要积极研究制定农业减少洪旱灾害损失的保险机制和政策。 建立涉水项目的公众参与的民主评议、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社会公众和部门单位投资入股建立管理水工程的办法。
3、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利用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合理制定水价,促进用水户减少或避免浪费,适当减少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不减少其他人或单位效益的情况下,增加供水单位效益。采取工程措施以避免水库老化失修和水资源流失,使水价回归到价值规律约束的合理范围内,建立与健全耗费补偿机制,保证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优化配置资源。利用市场机制,淘汰水资源利用中可持续指数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促进区域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提高。
4、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树立公众惜水意识,全民开展多方面的水资源警示教育,珍惜水资源,防止浪费。节水从每一滴开始,切实把节约水资源作我们每个公民自觉地行为准则。
二、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1、防治工业污染
(1)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重增长,轻环保的传统观念,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重复用水和循环用水率,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3)严格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根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质自净能力,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加行生态农业建设。
(2)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管理。
(3)加快农村改水改厕的工作。
3、控制人们生活对水环境的污染
(1)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2)禁止向江河港流倾倒各类固体废弃物。
(3)加强船舶管理。对于燃油船要坚持安装油水分离器方可在江河航行的原则,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严禁未安油水分离器和接油器的。
4、建立有效的生态水环境体系
(1)重视环境综合整治。改变单纯的就污染治污染的工作思路方式, 应注重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治理水生态环境,在大力治理各类污染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采用多种治理措施, 确保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加强流域性水污染防治。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 建立良性循环的流域性水生态系统。
(3)建立水质监测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水系,水质监控断面的不同,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监测体系, 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确保流域性水环境水质质量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5、进一步搞好涉水的法制建设
(1)应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对水安全的认识,对已有的《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及有关的配套条例、细则、办法等加紧进行修订。
(2)强化涉水行政执法力度,对严重破坏水安全、加重水危机的行为要追究责任,把科学治水与依法治水紧密结合起来。
(3)在涉水项目的立项建设和合理运行的财力投入和技术评审上,给予法律的促进和保障。
6、团结协作,科学治理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均涉及上下游、主右岸、于支流,存在着区域管理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水利、环保、农业、城建等各部门团结协作是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组织保证。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自然、社会、环境诸多因素.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和理论水平是当务之急,应逐年安排关键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指导治理工作。
结语:水是人类的珍稀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性利用是包括水工作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必须时刻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工作,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可持续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