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控制范文
时间:2023-04-10 09:3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算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预算控制表
预算编号: 月份
预算科目: 预算金额:
日 期凭证号码摘 要支付金额累计金额超支金额备 注月日 说明:备注中应填写“变更”或“追加”并注明理由
篇2
目前,企业构建预算控制模式的起点有许多,如以资本预算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以成本控制为起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等。以这些起点为依据所构造的预算控制模式,无疑是有助于加强对其“起点”的重点控制。但是,从这些模式的实践来看,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较好地解决预算的“人格化”问题,因而难以形成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也影响了预算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预算控制中,应树立“预算的人格化”思想,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来构建预算控制模式。
第一,编制企业总预算。企业总预算就是从整体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利润、销售及应收帐款预算、生产及制造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企业总预算,应建立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第二,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单位,就是预算执行主体,它是企业内部能够在恰当程度上使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单位。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一般来说,确定责任单位的基本方法是所确定的诸责任单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职工。
在各预算执行主体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责任预算指标,即解决各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中应完成什么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第三,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与报告。就是要解决如何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完成其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以便据此对各责任预算指标的执行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对各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核算,可以采取“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即将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会计部门可以在不改变现行总帐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增设有关明细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责任单位”、“生产成本——产品——责任单位”、“管理费用——责任单位”等。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就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报“内部责任报告”。所谓内部责任报告,就是以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资料为依据,总括地反映某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责任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三栏。其中,“差异”在预算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反映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结果,因此差异是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四,责任预算指标的日常控制。就是根据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使之被限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过程进行日常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责任预算指标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对各种有差异的日常控制通常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分析差异,指出原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扩大有利差异。
第五,责任预算指标的考评。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责任预算指标的差异产生的主客原因来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这样,就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及职工生产经营及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由上述5个步骤构成的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目前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为事前控制(上述1、2两个步骤)、事中控制(上述3、4两个步骤)和事后控制(上述第5个步骤)相结合;变以“物”控制为中心为以“物的人格化”或“责任”为控制中心;变“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变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及个人被动消极地执行预算为积极主动地执行预算。
为了保证上述预算控制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须解决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和履行责任的必要权利;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内部各组织单位进行严格考评;内部各组织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它们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签订必要的内部经济合同等。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建立和实施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因为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以便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篇3
【摘要】我们认为,预算控制必须建立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并充当公司战略与资源配置的工具。在金融危机下,传统企业的预算控制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尤其是预算控制很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危机产生的教训,传统的预算控制方法在西方国家己经逐渐暴露出弊端,而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控制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一大新动向。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管理控制的目标从完成生产计划逐渐转移到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上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行。然而,从我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内外部问题来看,预算控制的发展还处于初级的、很不完善的阶段,预算控制并没有很好地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因此基于传统意义上对预算控制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对战略规划与企业预算控制如何有效结合进行研究。本文正是在上述思路的引导下,对在企业内部如何将战略与预算控制相结合而有效实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希望对有关方面有所裨益。
一、企业预算控制与战略规划
企业预算控制的整个动态过程必须以战略规划为基础和出发点,预算控制又对控制企业不偏离经营目标、协助企业实现战略和建立竞争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战略与预算控制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简图加以说明。企业根据长期的战略规划制定3至5年的中长期目标,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又分解为年度经营目标。而年度经营目标一旦确定,即为企业预算控制的有效实施明确了方向。另外,通过预算模式的建立和预算控制的实施,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被分解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各个责任部门,从而使各个责任部门的经济责任变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也有利于评价和考核有关责任部门的业绩。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内部化来节约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本结构,从而发挥资源、资本整合效应。还有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控制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它通过滚动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形式,将未来的经营置于现实之中,定量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方针和措施,有利于企业集团各分公司、各部门及职工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从而为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它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因而具有战略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跨度的加大,信息的利用与控制功能的加强,需要通过一个机制来强化管理的协调,而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控制无疑成为这样一个机制,即通过预算本身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来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使各方在战略目标下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务,完成企业集团总体目标。两者的具体关系见图1。
二、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控制模式选择
企业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产生,更使预算控制的研究变的复杂。为了简化过程以及便于理解,在本章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假设企业为单一产品生产企业,故企业战略的制定即为产品竞争战略的制定。在上述思路的假设前提下,先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企业战略的定位,再基于不同时期的战略定位选择有效的预算控制模式。
1、初创期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
初创期的企业由于采取构建战略,进行大规模投资,所以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资本支出与现金支出,使得企业净现金流量为绝对负数;另一方面是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方面要提高资本支出的效益,加强对资本支出的管理,同时也要对新产品的投资进行大量的投资决策分析,以选择可行的投资项目。该阶段的预算控制主要包括:(1)投资项目的总预算,即从资本需求量方面对拟投资项目的总支出进行规划。(2)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决策过程,即从决策理性角度对项目的优劣进行筛选取舍,从而确定哪些项目上,哪些项目不上,它需要借助于未来预期现金流预算及规划,属于项目预算。(3)在时间序列上考虑多项目资本支出的时间安排,即从时间维度上进行资本支出的现金流自觉规划。(4)在考虑总预算、项目预算及时间序列后,结合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预算,以保证已有项目的资本支出需要,这属于项目筹资预算。
2、发展期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
在发展期,企业的现金收入和生产经营活动已经趋向某种稳定程度,企业开始由产品导向转向销售导向。步入发展期的企业,尽管产品已经逐渐为市场所接受,企业对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把握程度已大大提高,但企业仍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发展期的企业战略重点不在财务而是在营销,即通过市场营销来开发市场潜力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这种情况下,预算控制的重点也发生转移。其目的在于借助预算机制和管理形式来促进营销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取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成为该时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在该模式下,预算控制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即预算编制的基本步骤为:第一,以市场为依托,基于销售预测而编制销售预算;第二,以“以销定产”为原则,编制生产预算、费用预算等各项职能预算;第三,以各职能预算为基础,编制综合财务预算。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可以使企业较好地围绕市场需要来组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使预算较为客观,较好地发挥计划的作用。但是,它容易使企业忽略挖掘内部潜力,而且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市场、生产能力基本能饱和利用的企业,或者是市场变动比较剧烈、产品实效性较强的企业。
3、成熟期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
步入成熟期的企业,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生产环境和企业应变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方面市场增长减慢但企业却占有较高、较稳定的份额,市场价格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销售和较低的资本支出,企业现金净流量为正数,并且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既定产品价格的前提下,企业收益能力大小完全取决于成本这一相对可控因素,且其他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会对企业收益形成威胁。对于成熟期的产品来说,利润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定价策略,还取决于成本管理策略。这样,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成为成熟期企业的选择。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强调成本控制是企业控制的核心和主线,它以企业期望收益为依据、以市场价格为己知变量来规划企业总预算成本,即预期成本=现实售价-期望利润。在预算总成本的基础上,将总成本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管理部门或单位,形成约束各预算单位管理行为的分预算成本。无论是总预算成本,还是分预算成本,都直接与市场相对接,从而能在制度上保证,实现预算成本也就意味着实现目标利润。以成本费用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比较适合于产品寿命周期较长,并且产品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企业。这种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较低的成本,因此成本控制是预算控制的重点。如北京汽车集团的预算控制模式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4、衰退期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
当然,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选择不同的预算控制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自身的组织形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预算控制模式。
企业进入衰退期时,面临着以下特点:在经营上,该时期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稳定但市场总量下降,销售出现负增长;在财务上,大量应收账款在本期收回,而潜在投资项目并未确定。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大量闲置,并可能为个人效用最大化日益膨胀的经营者所滥用。如何针对上述特点,做到监控现金有效收回并保证其有效利用等,均应成为其管理的重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控制,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也就成为这一时期的必然选择。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并不完全等同于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仅仅是财务预算的一部分,它旨在降低支付风险,协调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与此不同,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围绕现金的收回与合理支出为核心,它以防止自由现金流量被滥用为目的,同时也为下一轮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蓄资本潜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金流量预算控制模式并不是只适用于进入衰退期的企业。该模式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规划和控制,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斌、竺素娥:论资本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2(5).
[2]张冀民:深化模拟市场核算,推进全面预算管理[J].冶金财会,2002(1).
[3]王静刚:管理会计精要与个案[M].科学出版社,2004(11).
[4]孟焰、朱小芳: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4(8).
篇4
【关键词】工程预算清单;工程预算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7-0084-01
在建筑工程预算中,其预算是否与实际相结合,以及预算是否拥有科学合理性等,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此方面可以看出,其对建筑的影响性程度,是建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筑工程预算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使工程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此外,还应对此内容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认真的核对,避免出现漏洞与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达到控制建筑成本的目的。
1工程预算清单的重要性
工程预算清单就是指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对某一段时间建筑工程所需支出、纳入资金的多少进行估算;其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造价,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益,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支出。工程预算清单对于工程预算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方面:
(1)能够有效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预算清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划性、预见性,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规划、预算,进而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的预算。建筑工程项目能否按时竣工,其主要的关键点就在于建筑工程每日的施工进度,而科学有效的工程预算清单编制能够准确的掌握每日的工程进度,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荣誉。
(2)能够有效控制建筑企业的成本支出。建筑工程在一般情况下的成本支出金额比较大,由于在建筑施工中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工作人员薪酬、施工管理等,需要很大数额的成本支出。企业只有采用工程预算编制,进而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预算能够对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预算,从而确保预算数字的科学性与合理;并对建筑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平衡,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2工程预算清单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预算清单编制过于简单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清单预算的编制太过粗糙、简单。在工程预算清单编制中,部分建筑企业工程预算清单的编制内容太过于简单,如对于项目设计的勘察周期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甚至出现对项目设计的勘察周期进行缩短的情况,价值工作人员在编制的审核阶段没有足够的责任意识,以至于出现漏算、漏项的现象,最终造成预算的相关数据超过概算数据,决算数据超过预算数据,进而增加工程造价,给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失[1]。
2.2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没有进行有效结合
在建筑工程中,部分企业为提升工程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设计单位或个人进行跨地域选择,由此便造成地域的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地方其工程设计的标准不同,如在建筑施工方面,北方寒冷、冬季长,建筑侧重保温,窗户一般设计的都比较小,对采光这方面比较注重;而南方比较湿热,其窗户注重通风,可不考虑热量散失问题,窗户可做的大一些;或者飘窗,可以有更好的视野和通风效果,这样,在工程概算方面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预算数据与概算数据不相符合。
3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清单编制的有效措施
3.1组织措施
由于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多数环节的控制与计划都是通过1-3个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操作完成的,例如,整个工程中的财务数据的核算。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同时还应建立与财务部门相配合的相关部门,这样就能够根据市场随时的变动情况,对价格管理系统进行及时的修改与更新,确保预算方案与施工本身同步进行。最终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预算、控制,使得预算偏差与实际中的结算数据相差不远,进而确保预算的准确性[2]。
3.2技术措施
在施工建设中,施工技术造成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很难对工程的预算进行准确的控制。在此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商场上的价格变动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掌握,并建立有关市场动态追溯制度,以便确保其的科学合理性。建筑企业可对工程预算的各种因素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进而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从技术层面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要能有效控制施工进度、节约成本[3]。
3.3经济措施
建筑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筑施工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在建筑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中,都跟资金有关系,如工资、机械等。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有效的节约建设成本、提升建筑质量、控制建筑施工进度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做好施工预算,才能实现企业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目的,避免资金浪费。因此,在工程预算中,应对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认真的采集,确保项目预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进而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预算清单在工程预算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工程预算编制,可避免资金浪费,促进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应进行不断的学习新的工程预算方式,同时将工程预算的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我国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以便满足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立红,黄硕,陆春梅.浅析如何做好公路工程预算控制工作[J].西部交通科技,2013,12(03):22-24
[2]曹淑梅.工程预算清单在工程预算控制中的应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6):5-7
篇5
关键词:高速铁路 建设 变化 安全 发展 分析
1 高铁建设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高铁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城市化同步推进,使得这一影响更为深刻和复杂。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离不开对巨额资金的渴求,铁道部近些年来加大了投融资力度的改革。目前,高铁项目建设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为铁路建设基金以及铁道部发行的铁路债。2009年全国新组建了43家合资铁路公司,投资规模达到了3万亿元。但是,在合资的铁路中,以地方政府整地拆迁入股仍旧是最主要的合资模式,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仍旧较差。
铁路项目不仅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其运费长期担负着经济和政策的双重责任,因而受到了管制。此外,随着公路航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以及发展,由于分散了铁路的客流从而影响了铁路的效益。这也是长期以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投资者对铁路发展和投资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在全球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建设高铁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其建设的重点就是成本预算的控制,其主要方法包括香蕉曲线、项目成本分析表法、成本累计曲线法、挣得值法以及价值工程法等。在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利用挣得值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虽然利用此方法在控制道路、桥梁、公路以及民用建筑等造价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高铁上研究此法还比较少见。
2 高铁造价控制分析
第一,测算直接成本。在铁路建设中,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以及分包工程费等。
第二,归集资源费用到成本库。成本费用归集的对象是独立工程合同所确定的项目。如果在同一施工现场、同一施工现场或者工程开工、竣工时间差不多的前提下,也可以将两个或者多个工程项目确定为它的成本核算对象。在高铁项目的建设中,同时或开工时间差不多的各个标段也可以运用此方法。
第三,确定成本动因。决定成本发生的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即为成本动因。而影响选择成本动因的因素有计算成本动因的成本、采用成本动因的数量、选定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间的相关性以及成本动因的采用所导致的行为等。
第四,计算成本动因的分配率。每单位作用成本动因引起的制造费用的数量就是成本动因率。
第五,计算整个工程总造价。整个工程的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根据此式便可以得出精确的成本统计核算值,最终一次累加得出ACWP曲线。
第六,统计已完成的工作量。对于计算已完工程量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第七,计算。通过对比已经做好的曲线,根据挣得值法的评价指标就可以非常直观的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
在建设项目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处于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好造价控制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在发生费用之前便采用了改进的挣得值法控制了造价,因此,由此控制的造价更加科学有利。但是造价的控制是离不开进度控制的,因此,如何将挣得值法紧密的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并将关键路线融入挣得值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 测量方法对高铁造价控制的作用
编制工程概预算时,要熟练掌握定额,准确采集基础数据,增强编制依据的可信度,熟悉图纸和各种设计规范、标准图集,查对工程量,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造价分析。对于传统的散粒体道砟式轨道,在以往的轨道精调工作中通常采用三角规和轨检尺等常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轨道调整,其工作原理简单、操作方法简便且造价低廉,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数据计算繁琐,精度质量较差,工作效率不高等。随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的进步和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铁领域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已日新月异,发展到今天集成全能化、高精度于一身的智能型全站仪,以及高尖端的轨道精调系统(GEDO CE)和相应的施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线上的测量工程并逐渐推广和普及。
在高程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就是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此法具有灵活性高、观测简单以及受地形因素影响小等优点。此方法随着测绘领域中各种测量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而应用的更加广泛,其中在高速铁路技术的控制测量中应用最多。与传统方法相比,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高速铁路高程测量中能有效克服常规高程测量方法劳动强度大、视线短以及效率低的缺点,可以有效提高高速铁路高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另本春,薛模美,吴.武广铁路客运专线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0(01).
[2]时宝霞,牛俊峰,赵跃华.浅谈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3]龙上游.复线工程施工组织和概预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1988(04).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预算控制;措施;体系建设;关系;预算管理;预定目标
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预算控制是企业资金调控能力提升与利用情况改善的重要途径,是关乎企业整个管理环节、集预测、决策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预算控制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十分有利。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对其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上的缺陷加以弥补,是企业凝聚力增加与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的保障。本文以预算管理为出发点,对企业文化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企业文化理论和预算管理实践,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关系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独立的关系,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都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其目标,以此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从形式上分析,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具有独立性,预算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健康运行的制度基础,其具有法治性,但企业文化以思想观念形式存在,其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有德治性。如图1所示。
以预算控制、企业文化两种视角分析,两者又存在相互影响作用。第一,企业预算的有效性、稳定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企业投资、获利的根本保障。作为一项复杂、长期的运行机制,预算控制系统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加以全面衡量,是体现企业运营效果、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平台。通过企业预算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能够对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但在发展、完善各类预算模式的同时,往往存在预算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由此可见,必须建立核心“理念框架”,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企业共同价值观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经营风格与管理制度,以上价值观存在于企业文化内。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定、实施预算制度起到决定作用。企业文化不仅包括道德品质,更需要约束机制的制约,也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方向、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并能够通过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企业预算制度的建立,以此对员工行为加以合理支配,并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存在形式性差异,对企业也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但其好坏将对企业经营效果造成直接影响。通过2者充分融合,可对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加以有效处理,是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根本保障。
二、基于企业文化的预算控制体系研究
1.基于企业文化的预算编制
作为企业目标现实的前提条件,预算编制需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与企业掌握的资源进行充分考虑,按照目标与近期工作计划对企业全部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调配,实现预算准确性。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等为预算编制的主要方式,其原则为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等。通过调查企业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财务收支,进行合理预算编制,并在分析、论证经济、资金及其变化发展的前提下,进行预算编制有关指标的合理选择及进行标准预算模型的建立。按照可预见的经济性、政策性和管理性等因素,选取定员定额管理方式,并根据工作福利标准、部门性质、职能与工作量等对预算进行划分,并进行中长期预算合理制定,在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性、可行性、准确性预算编制。
2.基于企业文化的预算执行与控制
规范性、高效性与严肃性为预算执行的要求,为避免预算流于形式,要求预算编制数据具有准确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为避免数据出现误差,必须增强预算控制力,调整预算。通过长期宣传引导,可在企业管理、文化活动中,全面贯入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控制逐渐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加大预算数据执行跟踪力度。同时,各部门需进行预算执行制度的建立,以此对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为预算结果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3.基于企业文化的预算分析与考核
分析与考核在预算管理循环中对整个预算控制极为重要,如预算分析、考核不到位,将对预算权威性造成严重影响,并无法将其指导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对预算分析加以重视,并按照预算考核奖惩,对员工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自身价值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才能提升企业运营的稳定程度。对于企业而言,业绩考评体系是否完善,对预算责任落实极为重要。为此,需进行关键指标业绩考评体系的建立,将预算目标落实到个人,通过关键业绩指标的确定,在预算数据和实际数据产生误差时能够落实责任人,做到赏罚分明。
三、企业文化视角下企业预算控制的措施
1.设计战略导入的运行机制
首先,扩宽企业预算控制职能,转变传统职能,达到整合预算职能,如预测、决策、计划等。以企业战略为向导,进行价值化指标的确定,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战略目标。
其次,动态预算指导下,有效结合战略逼近和预算滚动,以上年预算数为未来期预算基础,并与本年度经营战略、投资重点等充分结合,降低对预算值的影响,并对未来期预算目标加以准确确定。
最后,通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达到共享预算需求链上下层、同层信息,挖掘出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为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对优化配置预算资源提供有利条件,以此对内外部不断改变的经营环境加以适应。
2.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的同质性,相辅相成
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存在诸多同质性,通过对两者同质性的充分利用,可达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作为预算控制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是否优秀需要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作为支撑,在特定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可进行预算控制的确立,如预算控制与企业文化根基想脱离,则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更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如预算控制无法获得企业员工文化价值观的肯定,则无法将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也无法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更不能实现预算控制目标。为此,必须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预算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础,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企业文化的保障,预算控制可将企业文化落实于规章制度,提升企业文化价值。作为一种量化控制机制,预算控制可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进一步强化,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加以制约,避免与企业文化精神偏离,具有刚性特点。因此,预算控制的合理性可落实企业战略规划,促使企业文化充分融入经营管理过程,达到各部门职责分明,全面贯彻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并进行良好工作氛围的创建。
3.发挥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的异质性,相互补充
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不仅具有同质性,还具备异质性,其从不同侧面对企业员工行为起到影响与制约。作为一种柔性控制模式,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制约员工行为,进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但因企业文化具有抽象、理念性特点,为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利用具体制度设计。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类型,预算控制是企业文化功能发挥最佳载体。基于此,预算控制制度设计必须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将企业文化所传达的理念、精神进行具体行为规范要求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预算预期目标,才能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模式,预算控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组织、编制、执行、反馈、报告与考核预算可达到一个动态、全面的管理控制循环系统,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整合,以达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基于企业文化视角,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预算控制工作加以重视,切实履行预算工作的主体责任,实现预算控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先治,翟月雷.控制环境对预算控制系统的影响[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1).
[2]伍雪媚,张榆琴,袁静梅,李学坤. 浅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 中国商论.2015(25)
[3]陆云芝,俞峰.基于人本视角的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研究――以海尔集团人单合一管理为例[J]. 财会通讯.2012(28).
[4]陈希琴.论预算控制方法的综合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003(01).
篇7
1.1合同预算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造价的制定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在进行的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意外需要增加的建设的建筑物的如何估价。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对工程造假的严格控制,避免在结算时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原材料可能涨价的因素计算在内这需要双方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进行磋商。一般来说,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调整只针对,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大于10%,费用的89%要有建社单位承担,建筑单位承受涨幅的19%。
1.2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不合理在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制定的过程之中,预算人员,缺乏对建筑工程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的研究不够深入。在预算的制定上,投标单位的图纸实施预算,同时度与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缺乏合理的预算。导致了建筑工程合同预算脱离实际状况。导致了所编制的建筑工程合同预算出现漏项和差项等诸多问题,无法真正的预算出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所要的资金款项。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很的负面影响。
1.3建设工程目标的调整给建筑工程合同预算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建设进行的过程当中,建筑单位往往会根据具体的建设需要,对建设目标主动进行调整。在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了追求建筑物的使用以及美观的效果,也会主动要求施工单位对原有设计进行一定的突破、改进,这就为建筑工程的预算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造成严峻的挑战。同时,施工单位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本公司的利益需要,也会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建设公司提出变革请求。一般而言,在建设的过程中的变革内容并没有在建筑工程合同预算中有明确的体现,导致了建筑工程实际用资超出了建筑工程合同预算。
2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控制
1)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控制,首先要使预算人员深入的了解工程。在进行财政建筑工程预算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实际,在将实际情况与建设规划相互考证的的基础,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预算。
2)要重视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控制,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是整个建筑工程资金投入最多的阶段,它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合同的履行和执行的关键性阶段。也是导致了工程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出现其他情况的阶段。在建筑工程阶段,为了建设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在本阶段对资金的节约是十分微小的。但是,在本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超出了预算的资金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一方面受到来自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导致资金投入超出预算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建设人员的更迭以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调整和变更都会为建筑工程预算造成不同的难题。因此,对本阶段的预算在整个的预算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预算人员要深入实际具体考察,才能作出科学准确的预算。
3)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筑工程合同预算是一项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其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预算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十分高,要求建筑工程预算人员能够根据复杂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财政预算。就此而言,建筑工程合同预算人员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另一方面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要能够深入实际,对本职工作具十分高的热情。
3结语
篇8
【关键词】预算控制 常见问题 不足之处 应对措施
预算控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也逐渐成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预算控制的管理工作。虽然预算控制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总而言之,对于预算控制,我们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根据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进行解决和处理,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也要学会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手段。
一、预算控制概论
(一)企业预算控制的含义
预算指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关于运营收支、资金流动等方面的相关计划。预算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进一步落实企业预算的有效管理工作,采取制定、落实有关预算制度的行为或办法,进而保证资金利用控制在企业的预算范围之内。预算控制既是企业相关事务运行的根本,也顺应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预算控制的基本方法
A算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结合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条例,编制企业预算,明确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权责关系,进而建立合理、系统的预算控制方法。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涵盖企业的财务预算、投资预算和经营预算等方面。要保证预算控制充分地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
三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如有发生与预算不合理、相背离的现象发生,要及时制定改良方案,及时采取修改措施。
二、企业预算控制实施的可行性因素
第一,预算控制有利于有效预测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更好地防范企业资金的使用风险。
第二,预算控制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资源的使用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利用措施,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效益化。
第三,预算控制有利于企业内部机构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运作,部门之间形成温馨、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
第四,预算控制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预算控制的编制程序
预算控制的编制程序,要符合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顺应民情,进而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通过预算控制的编制与实施,确立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自上而下地预算控制编制程序
自上而下地预算编制程序,按照由公司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至具体岗位人员的顺序层层递进的预算编制的过程。
1.自上而下预算编制程序的优点:一是管理的效率比较高,缩短了预算编制的时间。二是有利于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例如:公司的投资、并购重组自然地会反映在预算中,而这些计划又很难在下属二级单位的编制预算中得到反映。
2.自上而下预算编制程序的缺点。一是缺乏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影响到预算目标的实现。二是会使预算的编制不够精确,一些重要信息会出现误差。
(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程序
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程序,是与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相对应的预算编制程序。
1.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程序优点。一是参与和激励。二是增加预算的准确度,使差异的分析更加准确,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程序缺点。耗时较长。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越多,就会导致预算编制的时间耗费较长,甚至增加预算成本。
(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算编制程序
目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权利过于集中,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程序权利又过于分散。所以,多数企业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程序的制定,加强了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预算编制程序的优点是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在不断进行上下级交流沟通中,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联系,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四、企业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控制理念相对落后
多数企业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预算控制。但是,企业管理对于预算控制缺少一定的重视和关注,进而导致预算控制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预算控制的模式与观念依然较为落后,甚至认知不够,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二)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预算执行中工作人员不能直接参与到预算执行中,参与度严重不足;预算执行考虑的不够全面,执行力度有所欠缺,只有少部分员工能够参与到其中。企业的预算控制编制程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监控力度较弱,管理者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预算控制效果较为不理想。例如:有的企业预算控制部门虽然参与了预算控制环节中,但是监督参与度较差,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
(三)预算控制与企业资金实际状况、发展战略不相符
在企业预算控制过程中,预算控制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状况时有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过度的盈余财务信息会导致企业管理者在投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失误,形成错误的判断也是时有发生的。而且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与预算控制脱节,导致预算与战略持有的不平衡比较严重,进而影响工作的时效性。
(四)预算控制管理理念淡薄
我国企业对于预算控制管理理念比较淡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的中层领导及管理者难以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很难起到领导、示范作用。例如:某企业,虽然开展了预算控制管理工作,但是仍未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管理体系,形式主义较为严重,企业内部结构过于松散,进而导致企业效益停滞不前。
(五)预算编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企业预算编制的方法仍然较为单一,企业仍然采取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不利于管理费用的合理化发展,很难与以往的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管理费用的上升。而且,内部审计部门在预算控制中也未能发挥合理的作用,许多企业也未能建立起全面的内部审计制度。
(六)过于注重财务指标
预算控制中企业注重财务指标,轻视非财务指标。预算控制信息反馈报告中显现的信息均为货币化的财务指标。其实则不然,对于预算控制而言,非财务指标也起着至P重要的作用。而且没有明确的预算目标,缺乏一定的先进管理理念。
五、企业预算控制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转变企业预算控制理念
先进的预算控制理念可以促进高效预算控制的形成。增强企业管理者对预算控制的重视,,加强宣传工作,充分了解预算控制对于企业的积极意义。企业要积极对企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发挥预算控制的可执行性。
(二)采用合理、有效的预算控制办法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工作或市场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办法。可以采用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等方法,由此可以促进预算控制的有效进行。
(三)加强企业的预算控制的监督管理职能
企业管理者要开展有效合理的预算控制反馈工作,科学反映相关控制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和处理。其次,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工作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加强企业员工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进而推进预算控制的效率。
(四)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与预算控制结合起来
战略的制定对于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制定要符合顾客的需求、市场的地位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可以考虑将企业发展战略转化为乃年度预算。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控制对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在市场经济中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做好预算控制工作,并加强重视程度,完善自身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地质勘查企业;资本预算;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55-02
预算是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使之得以实现的数字表述计划。预算控制指通过预算的形式来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授权批准控制,调整和修正企业的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达到实现企业各部门生产经营目标和企业战略规划目标。随着地质勘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业务的多角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全面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动态控制模式,通过对地勘企业预算控制特点、预算控制作用和控制原则深入系统的分析、构建全方位的预算控制模式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增强企业管理和控制、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质勘查企业预算控制的特点
与一般的工程施工或生产型企业相比较,转型后的地质勘查企业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以盈利为目的,自负盈亏。地勘企业是一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其二,多种经营范围。转型后的地勘企业经营方式变得更为主动,积极开拓市场。企业经营范围也得到拓展,同时开展如地质、勘查、设计、服务外包矿权交易等多种经营业务。其三,独立法人性。地勘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利益,依据市场信号能够独立做出生产经营决策,一般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其四,组织规模性。地勘企业的规模往往都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逐步增大,是需要众多利益部门的联合而发展成为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法人主体。
上述特点决定地勘企业预算控制过程与一般的工程施工或生产型企业预算控制具有本质区别。因为地勘企业的预算控制有时候需要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内进行,并且涉及到企业内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另外,地勘企业大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享有独立财产权,独立财务核算权以及自主生产经营权等。因此,地勘企业预算控制不能采取一般工程施工或生产型企业中的预算控制方法。
2 地质勘查企业预算控制的作用
预算控制是防范企业生产、投资经营、财务等内外风险,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地质勘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有利于地勘企业有效控制各责任部门。地勘企业为了协调各责任部门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各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重组配置企业各项资源,使企业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对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有利于实现地勘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通过预算控制,使管理层和各责任部门明确公司和各责任单位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有效指导资金的运行,使得在制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时更具有前瞻性,实现地勘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目标。
③有利于协调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关系。地勘企业各责任单位经营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各部门之间会产生利益冲突。实施全面系统的预算控制,使各部门能够在生产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和协调各方的责任和利益,保持各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互一致,增强地勘企业凝聚力,提高地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有利于考评各责任部门的绩效。通过预算控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经营管理目标,以及各自的责权利关系等,以利于企业管理层考核、评价各责任部门的生产经营业绩,同时也便于各责任部门的自我控制、评价和调整等工作。
⑤有利于提高地勘企业的经营效果。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将实际经营成果与预算标准相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偏差,促使企业按计划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⑥有利于调动各责任部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勘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考虑了各责任部门的意见,因此有利于调动各部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部门能够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开展其经营活动。
⑦有助于地勘企业防范各种内外风险。地勘企业基于市场预测进行预算控制,制定恰当的应急措施防范预测结果及其可能的生产经营、投资和财务等风险,在制定预算时保留一定的弹性,即时追踪监控预算实施过程,发现实际结果与预算值差距较大时,随时采取纠偏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地勘企业应对生产经营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能力。
3 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的原则
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要以确定生产经营目标为前提,运用分权和集权相结合模式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在编制预算和考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一致性原则。地勘企业预算控制时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明确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等,编制具有长期战略性与全局性的预算。
②控制性原则。地勘企业预算目标应该是可以控制的。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原材料价格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其次,对于地勘企业而言,由于转移定价等也会产生很多影响企业损益、成本的不可控因素。因而企业制定预算时,都应全面考虑。
③弹性原则。地勘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尽管在编制预算时作了充分的预测,但仍然不能排除期望范围之外的情况发生。为防止此类情况,预算编制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否则预算将失去控制作用。
④参与性原则。地勘企业预算控制需要全员积极主动参与、为预算管理集思广益。地勘企业编制预算首先要充分考虑员工心理、行为等因素,争取全员全力支持企业预算总目标,实现全员监督和决策;其次要加大建立全面预算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⑤可靠性原则。地勘企业应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和科学的预测来编制预算,同时,预算指标应尽量客观、公正、可靠,且预算目标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⑥效益性原则。地勘企业制定预算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要分析地勘企业经济效益内外部影响因素,挖掘企业人力、财、物资源的潜力,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 地勘企业预算控制的构建模式
①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指地勘企业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和总任务,是有效实施预算控制的前提。对地勘企业而言,为了提高预算控制效果,应采用上下相结合的预算方式,即企业管理层事先确定企业预算总体目标,其中包括一些关键性指标,并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分配给各责任单位进行责任区的预算编制;然后各责任部门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交分预算报告,最后经汇总、讨论、协调,形成各责任部门的预算方案。这样,地勘企业既能顾及整体战略规划目标,又能兼顾各责任部门的利益。地勘企业预算编制的主要程序如下:首先,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确定预算总目标,并下达各责任部门;其次,各责任部门根据企业管理层给出的相关责任预算总目标,编制本部门的分预算草案,并提交给企业管理层;再次,企业管理层汇总各责任单位的预算,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平衡,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最后,经预算委员会讨论及管理层批准,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施。
②预算的实施与调控。第一,实施预算。确定全面预算以后,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执行。对于预算范围外的行为,要严格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执行。若预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在允许范围内,各责任部门可以自主处理。若遇到如突发事件、政策变化等客观原因超出预算控制授权批准范围的,则需填写预算调整申请并按程序提交给企业管理层批准才能生效。第二,预算实施中的追踪控制。预算控制是通过定期比较实际业绩与预算标准来实现的。为保证预算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管理层与各责任部门之间要构建信息反馈体系,通过编制各责任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析报告中的重大偏差,采取纠偏措施确保预算控制顺利实施。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与生产、销售、采购等责任部门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同机制,动态跟踪和控制预算执行情况,顺利实现预算目标。第三,预算实施中的调整。企业编制预算是一种预期、静态的过程,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预算值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误差。因此,预算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调整。
③预算结果的分析、考评。预算期结束以后,地勘企业管理层应对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各责任单位预算目标的实施情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考评,比较实际结果与预算值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各责任单位全面客观的评价,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完成预算执行报告提交企业管理层辅助决策,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④进人新的预算控制循环。完成上述工作后,按照地勘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和经营计划目标,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策略与财务策略,进人新的预算控制过程。
5 结 语
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是强化地勘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随着地勘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和多元化的生产经营业务,全面预算控制基础显得越来越薄弱。通过对地勘企业预算控制特点的分析,构建以资本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控制模式,对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提高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技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 尤小雁.预算控制探微[J].财务月刊,2009,(1).
[3] 王斌,李苹莉.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1,(8).
篇10
【关键词】工程预算清单;工程预算;预算管理;应用
建筑施工的经济预算能否结合实际,科学而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和施工的进程以及建筑成果的质量,由此可见工程预算在现代的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代建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它关乎到建筑企业能否收到预期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这就要求进行工程预算的专业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心的进行工作,并且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检查当前阶段工作是否有缺失和遗漏,努力做好预算地概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清单的设计工作。
1 工程预算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
所谓工程预算,实际就是指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在以后某一段时间内资金收入和支出情况做一个大概估算,或者提前制订一份计划。工程预算的基本作用在于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造价进行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益。
工程预算的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助于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进行掌控
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关系到施工单位能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而有效科学的清单概预算编制能够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掌握。这对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而言,意味着更高的企业信誉的建立和更高市场份额的占据。清单概预算编制时综合项目施工的各方面因素,对整个项目进行预算编制,其中施工工序和整个施工进度也是其考虑重点。工程预算具有预见性和规划性,能够对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进行有效合理的预见规划,这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工序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2 有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一个建筑项目的成本花费主要是建筑施工管理、员工工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使用等方面,建筑企业采取的概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经济利润。而且,有效合理的概预算编制利用注重实际、加强多方面联系、虚拟信息化操作等,能够保证概预算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合理科学和安全性。概预算作为整个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的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严格其数据计算标准和预算依据。同时,由于其重要的影响力,在完善其工作时就必须更加细致和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编制工程概预算的原本作用,平衡整个建筑项目的各个环节,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1.3 有助于企业开展完工估算工作
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建筑结算审计具有设计面广、数量多、系统性强的特点,需要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的审核人员。而且,工程造价的估算能够有效的对整个工程进行综合和记录,而一个合理科学的概预算编制清单能够将最后的工程估算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为工程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避免工程估算的失准性。
2 工程预算管理中的清单编制问题
作为整个工程造价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清单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和造价估算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现行的工程清单概预算编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其实际作用的体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编制过于简单粗糙
由于工程数据量大、精准度要求高,遗漏数据、计算重复等问题在进行概预算编制工作中时常发生,并且由于人工需要较长时间,更大程度上增加了概预算编制问题出现的概率。另外,建筑所必需的施工材料是概预算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市场的固定属性,尤其是材料市场波动频繁,更加大了编制工作的粗糙性。概预算编制工作的粗糙、简单,极大的增加了其内部问题,降低了预算的精准性和实际价值。
2.2 设计与造价无法结合
某些企业实施工程设计工作时会选择外地的设计单位,这类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地域性设计差异。原因是地域地区不同,工程设计习惯和设计标准也就不同,再加上某些设计者具有其自身的工程设计理念,设计时会将自身思想表现在工程设计上,但又因为设计者无法参与到工程的全程设计中,导致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无法在工程造型上全部体现,最终给工程概算带来麻烦。设计理念无法在实体工程上真实体现,工程造价就无法准确评估,进而降低工程造价计算的准确性。
2.3 市场经济竞争产生的影响
市场经济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缺陷,而且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即使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也无法阻止其对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中,这种影响更是显而易见。清单概预算编制中建材是其重要参考的一项,而不断加深的市场经济竞争则造成了概预算编制的失准性,降低了其估算的准确性。
2.4 工程项目管理无序
影响清单概预算编制精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然而当前我国众多工程中都存在工程项目管理无序化的问题,这极大的降低了工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清单概预算编制的实际作用,工程项目管理的无序化、不连贯都使得其失去原本的对造价的指导作用。
3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清单预算编制运用的措施
3.1 从设计方面入手
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设计方案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到导航作用,而且是概预算数据计算时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方案设计必须从经济观点出发。另外,设计方案的内容无疑是概预算进行编制时最需要详细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编制员工要全面的掌握设计方案的内容,仔细分析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在充分掌握设计方案后,再进行概预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增加数据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准确有效率的计算工程量
负责预算工作的职员在进行工程预算工作的时候,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图纸,要仔细、认真地研究图纸内容,把图纸理解透彻,因为图纸不仅呈现了建筑规模和工程量,还在侧面映射出了建筑成本的多少,所以精确地解读图纸,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量的多少基本上就能准确地预算出工程的实际花销了。
3.3 避免施工时变更设计
能够投入施工的工程项目设计都是通过了严格的审查和审批,并且做好了合理可行的建筑预算的项目,这些项目设计的建筑项目造价都是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且有一定的投资额度,即将工程造价限控制在限额的范围内。但是,由于设计的变更原因,导致工程建设的预算清单编制成为废纸,这些原因要从企业内部找出并查找相应的负责人。所以,要尽量避免设计方案的变更,即使设计变更也要及时通知,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带动下,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对工程造价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阶段。由于工程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清单对建筑工程造价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对其工作质量要求也较为严格,同时在建筑工程新阶段此标准要求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加强工程概预算编制是无可厚非的。良好的工程预算编制不仅可以避免资金浪费,还能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建筑企业在未来建筑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段芸,褚雅莉.工程预算清单在工程预算控制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