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22:2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绿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林绿化设计

篇1

关键词:屋顶园林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屋顶园林绿化是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大和建筑的多层化而出现的,是城市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拓展绿色空间,扩大城市多维自然因素的一种绿化美化形式。

一. 上海屋顶绿化发展概况

90年代初,上海将人民广场改建成超大型地下商场,顶上建成屋顶花园,成为上海著名景观。继而,人人瞩目的东港明珠电视塔屋顶绿化、车库顶部的浦东世纪广场,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90年代末上海市推广轻型屋顶绿化, 2002年11月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了《关于组织编制屋顶绿化三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并于2010年了《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以指导屋顶绿化的建设实施。2013年立体绿化发展目标首次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达100万平方米。

在屋顶绿化的形式上,尝试了多种形式,主要分三种:一是地毯式,主要针对承载力较弱的屋面,用适合薄土生长的草种密集种植;二是花园式,对承载力较强的屋面种植乔灌木树种;三是组合式,主要在屋顶四角和承重墙边用缸栽盆栽方式布置成花园式绿化。

二.概述

屋面园林绿化是指植物栽种在建筑平屋顶的一种绿化形式,又称为第五立体绿化面。其作为一种不占用土地的空中高科技绿化形式,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给城市增添绿色和美色,还能减少房顶建筑材料的热辐射和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既有园林工程的普遍性,又有在建筑物的屋面走水走坡问题的特殊性。在屋顶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建筑结构承重安全原则:屋顶绿化设计应预先全面调查建筑结构等相关指标和技术资料,根据屋顶的承载能力,准确核算各项施工材料的重量和一次容纳游人的数量,并通过结构验算;

(2)种植比例适宜原则:屋顶绿化要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简单式屋顶绿化绿化种植面积宜大于85%以上,花园式屋顶绿化绿化屋顶面积宜大于 60%;

(3)屋顶绿化与建筑物相协调原则:屋顶绿化宜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容入大自然,与建筑物的景观协调;

(4)保护建筑物的原则:屋顶绿化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防水和排水等设施;应注意与设置在屋顶的其他设施相协调,为风机、冷却塔等设备预留维修通道和通风通道,并设计隔断减轻风机、冷却塔等设备对绿化种植的影响;

(5)屋顶防护安全原则:屋顶绿化应设置独立出入口和安全通道;为防止高空物体坠落和保证游人安全,还应在屋顶周边设置高度为自站立平面起110 cm以上的挡墙或防护围栏。

三.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

城市屋顶园林绿化创造了一个更具新意的活动空间,不仅增加了城市的自然感,美化了环境,改善了城市景观,还提高了城市的绿化面积,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屋顶园林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面布置设计

绿化屋面的平面布置是根据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的大小、使用功能和要求进行绿化小品和设施的平面组合和空间设计。平面布置的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和式。梯屋是屋面花园的总入口,是屋顶花园的起点。平面布置中宜布置6~20平方米的休息休闲平台,其次依次布置架空的交通道、种植池、集水池、小台阶和花台,种植池约占天面总面积的60~70%,交通道宽600~800mm。

2.种植布局设计

屋顶绿化种植布局,应与屋面结构相适应,荷载分布要均匀,宜将亭、雕塑、水池、小品等荷载较大的部件设置在承重墙或柱的位置,大树须种植在承重的柱和大梁上,并不得迁移变更位置;屋顶绿化的种植土配比、植物选择及各类设施应按照轻量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控制种植槽高度和蓄水层深度。

3.植物种类选择设计

原则上应以低矮小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专门进行加强的荷载设计及支撑系统设计时才可种植大型乔木,大型乔木的高度不宜超过5米;应选择生长较慢、耐修剪、抗风、耐旱、耐高温的植物,须根发达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如榕树类植物、散生竹等),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除园林植物以外,也可种植小型果树、药用植物和蔬菜等, 简单式屋顶绿化宜选用极耐干旱、耐高温、粗放管理的植物。

4.排水与防水设计

屋面园林绿化适用于坡度不大于3%的平屋顶,屋面防水等级为1~2级,耐用年限为25年以上。平屋顶宜采用结构找坡,天沟、桷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2%,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种植屋面四周应设围护墙及泄水管、排水管和人行通道。种植屋面上的种植介质四周应设挡墙,挡墙下部应设泄水孔。既有建筑屋面防水检测合格的,宜增加铺设具有防水功能的隔根层。铺设防水材料应向建筑侧墙延伸,如遇建筑侧墙时,泛水应高于种植基质面15cm以上。

5.园林小品设计

花园式屋顶绿化可根据屋顶荷载和使用需求,适当设置亭、廊、花架、景石、水景等园林小品。园林小品应在保证牢固、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轻质结构和轻质材料,并根据建筑荷载的分布的要求安排位置,高度不宜超过5米。园林小品的基础,应在建筑结构设计时统一考虑,在防水层施工前完成或单独做防水处理。

6.浇灌设施设计

花园式屋顶绿化必须设置浇灌设施,简单式屋顶绿化应尽可能设置浇灌设施。一般宜采用节水设施,有条件的尽量安装微灌或滴灌系统;同时可安装蓄水装置,收集降水和灌溉水,过滤后再次利用。

三.屋顶园林绿化设计的要点

屋顶园林绿化主要是巧妙利用主体建筑物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和墙面等开辟园林场地,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微地形、水体和园林小品等造园因素,采取借景、组景、障景等造园技法,创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质的屋顶园林绿化景观。在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屋面防水和种植层土壤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特别注意。

1.屋顶绿化设在建筑物的顶部,所以解决积水、渗漏水、防水排水是屋顶绿化的关键也是主要难点。种植物根系均具有很强的穿刺能力,为防止屋面渗漏,在设计时应按屋面结构设置多道防水设施,作好防水排水构造的系统处理。防水处理时首先在屋面铺设1~2道柔性防水层,其上再铺一道耐根系穿刺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24h蓄水检验,经检验无渗漏后,在其上再铺设排水层。同时为了将种植层中因下雨或浇水后多余的水及时排出去,还要在排水层上放置隔离层,这也是为了将种植层介质保留下来,最后在隔离层上铺种植层。

2.屋顶园林绿化设计的又一难点是解决种植层土壤及介质问题。屋顶绿化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要求种植层的土壤具有重量轻、容重小、保水保肥、疏松透气、清洁环保并且适宜植物生长等性能。因此屋顶绿化一般采用由各类介质配制而成的人工土壤栽培。目前一般选用腐叶土、泥炭、绿保石、发酵醋渣、珍珠岩、蛭石、聚苯乙烯珠粒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其中蛭石、绿保石、聚苯乙烯珠粒已经珍珠岩可减少栽培介质的堆积密度,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铁、镁、钾等元素;腐叶土、醋渣、泥炭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质和腐殖酸。

结语

屋顶园林绿化是加快城市绿化发展、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在上海地区的应用逐年扩大。在屋顶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只有明确设计意图,优选设计方案,应用绿化技术,进行良好的施工布设,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城市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才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营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上海构建绿色环保城市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剑锋.屋顶园林绿化技术浅析[J].科技资讯,2009.05.

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方法

1 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1.1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 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 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利用生态学原理, 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 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 并且节约成本, 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1.2 美学原则

1.2.1 多样统一的原则

统一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 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风格等, 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根据园林主题来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会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相似程度小的园林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轻松活泼。

1.2.2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协调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对象有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 甚至相同的属性。

1.2.3 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这是指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里, 通过和谐的布置达到感觉上的对称, 使人舒适愉快。植物自然存在着2 种对称, 一是两侧对称, 如植物的对生叶;二是辐射对称, 如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可以按照这2 种对称进行植物配置。

1.2.4 均衡的原则

这是植物配置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 它们表现出了不同的重量感, 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 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 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

1.2.5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植物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 就会产生韵律感。如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 简单韵律” , 一种乔木和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称为“ 交替韵律” 。随着植物种类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 韵律感会逐渐丰富。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水平状、方形起伏的成垛状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状, 从而形成一种“ 形状韵律”。

2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

2.1 造景要“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好,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

2.2 造景要四季景色兼顾

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种技巧。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兼顾四季景色,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

2.3 造景的围合空间要适宜

植物造景的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 ,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2.4 植物造景利用视觉的多维性

我们知道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所以设计者引导人们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在植物造景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是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所需求的

2.5 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效益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园林造景中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在这方面,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南京为例,南京造景的园林植物主要是常绿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充分利用亚热带自然群落中的樟科、杜鹃花科及温带自然群落中的忍冬科、蔷薇科等观赏树种来造景。我们主要以自然群落的规律为向导来合理分配造景树种以及人工群落中植物种类、层次结构。二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在于保护乡土生物及生境的多样化,具体来讲可分为四点:第一,保护乡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第二,保护原生态植物类型及其繁衍过程,根据原有的自然规律和生态过程来安排造景计划。第三,合理运用植物环境资源价值,构建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实践表明,人工植物群落可以作为野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且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合理搭配花卉、乔木和灌木等物种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造景过程中注意物种的搭配,构建的植物群落往往更加稳定和谐,在美化、绿化环境的同时,还可净化、香化环境。

2.6 突出造景主题,体现景观风格

主题性原则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纲领性作用,是植物造景的思想体现。就园林景观建设本身而言,植物造景要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如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深邃的景点贯穿起来,景点各具特色,决无雷同: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曲院风荷在“荷”字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水面突出夏景;平湖秋月在景区中种植了红枫、鸡爪槭、柿树、乌柏等秋色叶树种突出秋景等。还比如纪念性园林植物配植常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

2.7 彰显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植物造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原则,有的人工植物群落将当地的历史特点和文化特征与植物造景特点融汇贯通,因而地域性更为显著。地域性主要通过对当地市花市树的选择以及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上体现出来。其中的乡土树种是适应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而长期留存的植物,反映了区域植被的历史。植物造景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不仅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而且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市花市树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树种,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植物配景为主的绿化设计是现化化城市景观主流,它的合理配置应审形度势,对一草一木均不可掉以轻心。既要掌握各种植物的习性、质地、形象、现在和将来的变化,又要熟悉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依存、烘托、借衬、掩映下所展示的群体美;既要考虑人工植物群落与气候环境条件是否适应,又必须兼顾四周环境氛围是否亲和、融合、协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医院 景观 设计

【Abstract】hospital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hould reflect the humane care, with the aesthetic, ecological and other function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good or bad, to create an elegant and quiet green environment, rich landscape of the hospital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 can not be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pap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SC People's Hospital, on the layout of the design ideas, principles and points of interest reflects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man and nature, a high degree of harmony and unity, increase the green coverage of hospital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environment of the landscaping in the hospital efficiency and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Hospital; Landscape; Design

引 言

医院是对患者及特定人群进行疾病治疗、健康恢复的特定场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院设备、环境等提出更高要求。医院的社会功能已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应体现人文关怀[1]。所以在医院这一特定环境下,园林绿化既要考虑美学原则,又要与医疗场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1、项目现状

海安县人民医院位于海安县中心,中坝桥南侧,属于海安人民医院内部景观。项目位于肿瘤治疗中心病房楼西侧,基地是长方形,长约140 m,宽约50 m,其中三分之一的空间在其地下停车场上部,植物需考虑覆土深度。

2、总体设计思想

充分体现海安人民医院特色,总体规划,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园林环境,以点带面,提升整个医院环境质量,达到既适合于病人恢复身体健康,又有利于医院职工工作、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3、医院景观绿化设计原则

3.1 功能性原则 医院绿化设计应考虑其特殊的使用者,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园林环境,步道宽度和坡度充分体现人性化,沿途要考虑牵引装置,供病人使用轮椅、推床和支架。

3.2 视觉愉悦原则 线型流畅低矮的植物色带,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因此植物的形态、质感、季节变化和色彩多样化相对重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力求做到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简洁大方,不落俗套。

3.3 空间多样性原则 提供不同类型的空间、不同的活动场所、不同的私密度,既有群体活动场所,又能有让人独处的空间。

4、医院绿化设中植物配置原则

4.1 植物的配置要有季节性 病人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心情的愉悦利于养病。植物合理配置中体现出“时景美”,从而为整个医院营造宜人、舒适的景观,做到主次分明和疏朗有序,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绿化树种以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的品种,根据配置的疏密有意识地形成开放和郁闭的空间对比。使病人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季节变换的节奏感宜强烈,使病人在精神上、情绪上比较兴奋,使医院的园林绿化功能在病人心理和生理意得到落实。

4.2 植物多样化特点 医院是医伤治病的场所,在这样的场所中,种植尽可能多样化的植物,实现生物多样化的环境,配置全年有色彩感的植物,以恰在此时当的背景来强调花、果、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带芳香类的植物为病员的康复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目涉成趣的绿色医疗环境。

4.3 植物的配置有一定特色 医院的植物选择除了要考虑适地适树等一般性原则外,还要考虑医院的特殊环境要求,体现医院的特色。医院属于公共空间,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就是交叉感染。因此,对于医院配置植物种类,应以配以一些有杀菌性的植物:如樟科,芸香科,松科,柏科等;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力求做到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绿色环境中,人的体表温度可降低1~2.2℃,脉搏平均减缓4~8次/min,呼吸均匀,血压舒缓,紧张的神经系统得以松弛,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能起到间接的治疗作用。

5、空间布局设置

根据建筑布局,全院的绿化空间主要分为三大片公共休闲绿地空间。将绿化改造的重点放在医院门前、道路终端、主要道路两侧及绿面积相对集中之处,以线串点,点、线结合,以求尽快达到绿化上档次,出特色。

5.1 根据医院的特点进行布局 医院绿化应根据医院的规模,所处的环境和布置风格来进行合理布局:该设计方案中我们,为协调主体建筑,在入口处设置一广场铺地并且结合矮挡墙、花池使进入绿化休憩区的人们感到趣味十足,紧随其后的休憩木平台、休憩坐凳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增加光线可透入度,使得该空间有收有放,有明有暗,对比强烈。台阶坡道、景观亭的设置有益于病人的健身锻炼、疗养身心;树穴、树阵、异形灌木、艺术雕塑的设置,配置低矮植物图案,强化绿化装饰,以求达到比较好的视角效果,给在医院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

结 语

该绿化设计方案考虑周全,有效地将绿化改造和充分利用结合为一体,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植物创造可观、可闻、可品、可憩、可赏的高品位景观设计以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为宗旨,在用地范围内,适当地进行空间布局,形成动静结合、人景合一的自然环境。

篇4

关键词:未来;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合理的设计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园林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了对人们环保节能的思想理念。只有把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出低碳环保的风格,才能对整个社会及居民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激发居民对低碳的重视和关注。所以想要在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就必须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和理念。

1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1.1 科学规划、注重细节

城市园林设计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做到科学规划,使设计项目与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相结合,要在项目的性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准确定位; 要做到“三个协调”,即项目设计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植物载体的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1.2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该原则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造景,做到既经济节约,又在层次上体现起伏与韵律变化,避免呆板。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追求奢华,不能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在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确保居民的身心健康。设计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增加绿地色彩,注重立体绿化,扩展绿化范围,发展垂直绿化,构建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1.3 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造景强调在设计和建成效果上展示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构建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的绿化模式。采用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配置的绿化方式,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完美的生态环境。

1.4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又要遵循美学法则,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发挥好园林给人带来的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在整体布局构图上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协调、对称、平衡、稳定、直曲等形式营造园林的意境美,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完美结合。

1.5 地方特色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必须考虑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这就要求在充分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2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性

2.1 以低碳经济背景为前提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会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喧嚣的城市,拥挤的人群,在繁华大都市里到处都充斥着汽车尾气的味道。而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疾病。因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城市园林缺乏生机与活力,草木和植被也没有健康的生长环境。而在低碳经济的背景对城市园林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让大自然最本真的东西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想象一下到处都充满绿色和生机的城市是多么的美丽。

2.2 以低碳经济背景为前提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会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低碳作为一种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模式,而在低碳模式影响下必然会兴起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向,在探索低碳经济的同时,必然能够带动一些生产企业加入低碳经济的队伍。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能在节能耗降污染的理念下完成生产企业利益的增收,同时还会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所以城市园林作为人们直接接触的自然环境,必须能够更加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

3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要求

3.1 在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应用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园林作为体现城市面貌的窗口,它的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既然对园林绿化设计是以低碳为前提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固碳能力比较强的植被运用在园林中。研究表明,固碳能力比较强的植物主要有,垂柳、碧桃、木芙蓉等。可以在绿化的过程把这些植物种植在园林,就可以有效提高固碳效益,营造自然的园林绿化,从而提高城市的固碳效益。

3.2 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出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不能光注重固碳能力的强弱,也应该主要优势互补的效益。一般来说,对于园林进行绿化时以下几种搭配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低碳高效的能力:

3.2.1 落叶乔木与绿灌木的搭配。从理论上来说,首先,灌木类树种在固碳释氧方面的能力要比乔木植被略高一筹,其次,灌木类植被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高于草本植物。对于在种植地面上来说,固碳释氧分别为灌木优于乔木,所以在种植的时候应该加大灌木和乔木的种植数量和面积。这样的搭配不仅可以改善单位面积的覆盖率同时也可以增加空间的绿化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的固碳释氧能力。

3.2.2 速长植被与慢长植被的搭配。由于速长植被的固碳能力要比慢长植被强,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当速长植被与慢长植被搭配的时候,不仅能实现比较高的固碳效益,同时还能形成优良的园林景观效应和绿化效应。

3.2.3 常绿植被与落叶植被的搭配。适当增加彩叶植物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常绿植物要强的多,这可能与其色素(花青苷)在叶片中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有关,从而影响了叶片反射光谱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但考虑到大部分彩叶植物与落叶植物在秋冬都要落叶,其深秋及冬季的固碳效益接近于零。因此,将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搭配,即可弥补这一不足,保证秋冬季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的同时,形成四季皆宜的植物景观。

3.2.4 不同年龄植被之间的搭配。年龄相对较低的树木,固碳能力高于老龄树。值得深思的是,这一点即可成为反对目前盛行的“大树进城”现象又一有力佐证。就单株碳贮量而言,古树远高于常规树种,但由于古树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生长也基本停止,碳贮量较稳定,对固定大气中CO2的贡献较小。但从其它生态效应、景观美学以及历史科学价值等层面而言,保护古树名木仍然是无可争议的。因此,将幼龄树木与老龄树木搭配种植,可在营建低碳园林的同时,兼顾多方面的需求。

3.2.5 乡野植被与园林植被的搭配。某些乡土树种具有很高的固碳率,如水果类植物、垂柳、三叶树、天竺桂、冬青等,且非常适用于南方地区,为此,今后应适当增加此类乡土植物,并与常规树种搭配,既可提高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也可提高该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并有利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应用,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低碳园林植物景观。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低碳就是随之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发展形式。低碳就是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减少碳的排放量,是把节能减排和降低废气排放的具体形式。而低碳经济就是指就低能耗和低污染为主要前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建设中排出最少量的温室气体,与此同时获得整个社会的产出,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全面转变。低碳城市就是指以低碳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并且居民以低碳为生活理念和行为特征的建设蓝图。低碳城市所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园林绿化就是城市居民最先接触到的自然环境。所以建设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是倡导低碳生活最重要的环节和关键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想,李海梅.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9,(03).

篇5

关键词: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代绿化工程的发展和研究在我国仅有短短的四十几年,人们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认识和施行还比较肤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开始渐渐接触国外的园林绿化,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壮观的草坪园艺,多样的植被图案,在巨大的视觉冲击下,人们才开始借鉴和学习和尝试现代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欧式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开始普及, 但这些园林绿化工程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欠缺人性化的以及对整体环境的把握。设计者由于对传统园林绿化和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色认识的不到位,常常使得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一、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何精美的建筑若没有绿色植物的点缀便称不上完美, 特别是住宅小区, 绿化会大大改善居住质量和外观形象, 形成房地产新的卖点。要使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特色, 从而使物业主题鲜明, 就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1)对地理条件的合理利用;

(2)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 降低维护成本, 而且可以使环境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 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 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 以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可以先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 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 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 的四季景观。

2人性化原则

人们进入绿地, 主要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故所创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 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从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 都要进行绿化, 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 多看到园林景观, 可随时随地吸收到新鲜空气, 阳光雨露, 鸟语花香及和谐的人际环境。

3以生态保护为主原则

生态住宅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学为基础, 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 尽可能地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 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 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二、加强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建议

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进行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对整个住宅小区进行美化和布置。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既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免去了移动方土的资金,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同时避免了过度追求高品位绿化、豪华水景搭建等高成本的设计,更能够让小区变得更加朴实自然,真切浪漫。因地制宜还体现在对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植物进行布置,保证植株的存活率。同时,要选用适当的适应性、观赏性较高的外地植物,确保小区环境的多样性。

2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不在于选用的材料是否高级,设计风格如何独树一帜,有没有齐全的健身配套设备,而在于小区内的园林绿化能够给予小区居民一个适合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能否在休闲时提高一片放松舒适的活动空间。所以,在设计园林绿化时,应当注意对生活气息的营造,并注重不能年龄段住户对环境的需求,从而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在绿地布局中,儿童活动和老人的活动场所,可以按实际情况进行空间的整合及管理,以便老人照顾儿童,该绿地的选择应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在建设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住宅小区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生活需求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人为创造的,是为满足个人生活需求而设计的,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不同人得希望程度也有所差距,并且,人们的这种需求会随着时间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及改变。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我们在园林绿化工程实施之前,必须多进行相关调查,真正的了解居民的生活需求,才能够打造出最具人性化,个性鲜明的现代住宅小区。

3 注意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需要人与人的交往。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现代住宅社区整体的局限性,人们很少进行往来和交流,甚至同一个楼层的居民都有不相熟知的现象发生。所以,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我们在进行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该围绕小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在绿化设计时,我们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但过度集中的中心绿地环境却显得有些空旷,人员往来也复杂,声音聒噪,在实际生活中管理不甚方便,而且也会让住户有所厌烦,无形中将小区居民的距离拉的更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4 植物群落与草坪相结合及层次性

至于住宅区的草坪建设,不应该对大片的草坪过分追求,这样的绿化工程容易使整体的园林绿化显得单调乏味, 让住户失去兴趣,没有新鲜感,更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植物群落是创建绿化空间的基础,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纯大规模的草坪要更加具有层次感,结构搭配合理。住宅小区内的植被在种植时要做到层次分明和疏朗有序,提高观赏性及实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乔木与灌木的,常青植物与阔叶植物,草本与木本花卉向搭配、结合,创造出四季分明的景色环境,是绿地一年四季都能拥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同时,我们要注重植被图形图案的组建,利用间接明快的不同花色植被进行巧妙拼凑,构建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对整个园林绿化起到了绝对的点缀效果,而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大色块植株造景的不良效果。

相对于绿化植物的护理及修剪工作则比较简单,只需按外形对杂乱处进行适当的修剪便能够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当然,合理的利用色块排列,合适的使用方法,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5 注重园林绿化设计的创新性

在进行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时候,千万不能对不同的环境做出相同的设计效果来,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不断进行思路的创新和改善设计方案。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同其他公共设施的设计,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应以自然为主线, 使这个设计充分亲近自然,给居民以置身自然中的感觉,充分的放松和休息,这才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开发商在进行现代化小区建设时,既要加大小区绿化面积, 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符合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标准,保证小区整体的自然与和谐。可见园林绿化,对整个住宅小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建芬.浅谈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4)

[2] 廖育梅,胡绍忠.住宅小区的智能消防系统设计浅析[J]. 今日科苑. 2010(02)

篇6

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建设; 规划设计;分析;措施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garden city is an important basic faciliti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city, is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and is not only the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city more embodies the taste and personality.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ing areas of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city greening;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1.1 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措施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 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 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在绿色的环境中生活, 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 促进身心健康。

1.2 绿化的主要作用

1) 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 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绿化还可以净化土壤, 植

物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2) 绿化对人的心理影响。绿地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 使人们感觉平静。绿色使人感到舒适, 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 减轻或消除眼疲劳。

3) 绿化具有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和防灾避难等作用。

4) 绿化的人文景观功能。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 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 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 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 充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

2.城市园林绿化规划问题分析

2.1 消化传统过多

总结城市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

2.2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绿地预留地面积比例低;道路绿化带局部无法贯通, 便道绿化用地较少;大面积、大手笔、高品质、高标准的绿化景观投入较小。

2.3城市中心区和旧城区公共绿地严重不足

中心区和旧城区是城市的心脏, 商贸、文教、生活、娱乐服务集中于此, 可谓寸土寸金, 导致绿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心区和旧城区的现有绿地及设施已不能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需求量, 街头绿地少且分布不均, 不能真正为居民提供便利;简单的“见缝插绿”不能使城区绿化形成整体景观效果。

2.4居住区绿化发展缓慢

火热的房地产开发与极小的绿地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 没有卫生隔离带, 环境质量差。铁路、公路、水源地保护林带宽度不够, 没有形成防风固沙的混交林。

2.5专业人才不足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内容广,综合性强,起步又较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等方面有待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的重大转变。因此,在目前创建园林城市的气氛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对口的专业人士就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寥寥无几。为了弥补空缺,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提高就缓慢。

3.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规划编制,引导建设管理

规划作为建设管理的龙头和先导,首要的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要突破过去城市建成区的概念,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分区规划为指导,合理整合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田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多用途的土地空间。针对规划对象的扩大化和多元化趋势,首先,应做好总规层面的分层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市域、大都市圈及中心城区三个层面的规划重点和内容,以架构良好的

自然生态网络结构,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其次,应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加强和完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详细规划3 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将绿地系统规划逐层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以保证规划的真正实施,特别是

要加强详细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

3.2 用地范围线的严格控制

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逐层实施过程中,绿化规划的重点是进行绿化用地的空间布局。因此,规划编制中划定绿线和灰绿线,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严格划定绿线以确保中心城区一定的绿化用地比例,这是改善高密度下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绿线是规划控制城市绿地,它严格控制绿化用地性质;而灰绿线则是根据河北省建设用地少的特殊建设情况而提出的实验性管理办法,它补充完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在不改变城市用地性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绿地率,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绿色交通廊道网络,同时达到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改善城市微气候、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促进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挥。

3.3 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城市绿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是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对策。很多地方急功近利, 盲目追风、互相攀比, 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 急于搞城市建设却忽视了绿地建设, 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建设不能局限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应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为园林绿地留一定的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城市规划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林带, 其用地涉及的耕地, 可以视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 而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为加快城郊绿化, 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 也可采取地方政府补助的办法建设苗圃、公园、运动绿地、经济林和生态林等。

3.3 解决城市中心区和旧城区公共绿地不足问题

3.3.1大力挖掘城市中心区绿化用地潜力, 充实旧城区绿量, 提高绿化质量。结合中心区危房、旧房的拆迁改造和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 置换绿化用地, 增加绿

地面积。旧城区改造必须留出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 优先绿化。

3.3.2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新建、扩建道路必须留有绿化用地,使城市形成绿荫长廊。

3.3.3 通过拆墙透绿、墙面绿化、栏杆绿化、树干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手段来增加城区绿量。

3.3.4保护和修复城区名胜古迹, 配以绿地, 促进旅游, 以展示文化特色。

3.3.5因为中心区土地极为宝贵, 因此绿化上应高标准建成园林精品, 从质量上提高绿化水平, 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综合效益。

3.4 解决大部分的居住区绿化缓慢问题

人是城市的主体, 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有序的空间。因此, 应根据人的需要设置绿地系统,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均匀、合理地布局绿地。建设可进入的绿地, 保证绿色空间的开放性, 以给人们的休闲、游憩、娱乐、活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3.5 完善城市绿化法制建设

在《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细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保护绿地树木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确立城市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使城市园林绿化真正成为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 受国家法律保障, 成为政府的职责和公民的义务

3.6 加强园林科研工作

推进城市绿化科研工作,重点是加强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建立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合理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适当选择移地保护对象,并加强对乡土植物的研究和园林引种培育工作,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中合理引入

地带性植被群落,达到促进城市绿化自维持、减少建设养护成本的目的。

4.结 语

篇7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园林绿化设计课程;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1环境设计专业园林绿化设计课程授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及学生特点定位不甚准确

就专业特点来讲,农林类院校常设置多门园林植物相关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植物的学习多基于其生态习性,涵盖到对植物细胞、组织结构、器官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与人关系等方面的教学,致力于为园林、农学、林学等相关系统性学科学习夯实理论基础。而我院作为艺术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园林植物课程课时量受限,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不成体系。此外,老师们的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有农林院校毕业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也有更擅于设计实践,但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就学生特点来讲,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以艺术生居多,艺术生注重艺术实践,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但多轻视文化理论学习,学习能力欠佳。我院“园林绿化设计”课程安排涵盖两部分:①对园林植物艺术性的学习探索;②对植物学和绿化养护等植物基础知识的讲授。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植物自然属性、文化属性、美学效果及配植形式等知识饶有兴趣,但在听纯理论性专业知识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在最后园林植物方案设计阶段,也显现出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的情况。以上这些反映出课程安排需要对专业及授课对象进行准确定位与剖析。

1.2教学目标落实不甚完善

本院“园林绿化设计”教学目标有两点:①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外园林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识别本地常见园林植物,掌握其基本习性及园林用途,领会不同类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植物配置手法;②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阅读园林工程设计图纸和领会设计意图,具备运用多种构图规律和手法对各类园林绿地实例进行分析、评判和鉴赏的能力。能够胜任植物配置设计项目。从教学目标便可看出“园林绿化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安排需实施理论与实践并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更侧重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统讲授,实践环节多是学生课下自主选择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制成植物调研报告。实践教学部分形式单一,且缺少统筹计划,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不甚完善。

1.3课程作业设置不甚合理

“园林绿化设计”课程作业分为三部分:植物实验及实验报告撰写、设计案例方案还原和方案设计。前文已分析环境设计专业及学生特点和学习特征,农林类院校课程中实施的植物实验及记录环节并不特别适用于艺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设计专业,这一环节对于植物知识基础薄弱的设计类学生而言,接受起来稍显吃力,作业完成度不高,他们也由此产生消极对待的情绪,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此外,方案设计部分,同头课老师对场地基址尺度有明确统一,但设计场地类型及图纸则各自行决定。几十位同学从老师提供的两处基地图纸中选择一处进行场地规划与植物设计,场地类型难免单一,学生课堂所学的各类型园林绿地规划及植物配置方法无法在方案设计中得以运用,学生设计构思受限,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

1.4课程考核项目不甚具体

“园林绿化设计”课程作业成绩组成是:调研汇报30%+设计作业30%+设计说明20%+展示效果10%+平时考勤10%。考核项目分类稍显粗放,课程学习具有较强的过程性,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需要细化到各个阶段的表现,注重过程评价。譬如在调研汇报中,只对后期调研汇报形成了总体评价标准但并没有对学生前期调研计划、中期调研参与度形成合理成绩分配。再有设计作业部分,没有对前期方案草图阶段及中期方案讨论、修改及跟进阶段的学生情况形成考核评价。这种情况一是容易造成最终成绩评定不合理,二是容易让个别学生产生浑水摸鱼的侥幸心理。因此,课程最终的考核项目要进行具体细化,由此制定出详细的评价依据。

2环境设计专业“园林绿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2.1正视专业及学生特点,扬长避短

前文提到环境设计专业关于植物相关课程只有一门,其中还要涵盖到一定的植物基础知识讲授,这在农林类院校原本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然而放在艺术类院校则需要进行合理浓缩。同时,鉴于艺术类学生理论性知识掌握起来吃力的现实情况,也需及时调整理论部分的课程编排方式。譬如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专业背景老师的各自所长,系统安排理论讲授,实施大课与小课并行的方法。具体而言,适当安排课时,调用有农林类院校学习背景的授课老师为学生合班集中讲授植物基础概念及生态习性等理论知识,然后再分班由设计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植物艺术性、植物配置原则及手法等知识讲授,并做完整的调研指导。前文也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艺术类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力及表现力,因此课程改革中要善于扬长避短,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艺术表现力的机会,表现在“园林绿化设计”课程中可以是发扬学生手绘特长,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每人以记录手账的方式制成一本植物图册,除封皮、植物目录外,每本图册总页数不少于10页,册子内部每页绘制植物群组一组,包括平面图、群组效果图和主要植物标注,每组植物种类不少于三种,以现实植物场景为依托,可运用课堂所学植物及其配置原理,适当调整,使植物群组最终平面及竖向配置合理、层次丰富、树形多样。由此增强学生植物调研兴趣,10套甚至更多的植物配置实例转绘及再设计进行下来,学生便形成一定的设计优劣评估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

2.2增设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制成调研场地信息库

在原有课程安排中增设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体验主体,老师带领学生到较具代表性的场地进行实地讲解。体验式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灌输式”被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体验、调研与内化。具体而言,第一步,同头课老师在备课期间,共同商榷确定数处当地较具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并亲自走访调查,最终制成较为完备的调研场地信息库,尤其着重记录各园林绿地所使用到的典型性、多样性的植物图像,为其标注名称,建成植物资料库。第二步,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即时将这些植物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自行组建调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前往老师指定的园林绿地展开首次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场地概况简介、设计理念、平面图、功能分区、地域性特征、植物名称及类别、典型性植被群落结构形式、配置手法等,制成图文并貌的速写调研笔记及植物图册,并明确记录调研感受及疑惑点。第三步,老师集中带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场地二次参观调研,老师就布置的调研内容在调研现场展开提问,就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关键问题分析与解答,并要求学生在调研笔记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二次调研记录。第四步,返校后要求各调研小组先在组内展开讨论与体验汇报,推举一人制成调研报告小结。第五步,老师组织全班性的调研小结分享,各组委派一人进行陈述,可互相质疑,形成开放的汇报氛围。

2.3加强课程作业实践性与多样性,制成课题设计场地信息库

课程理论教学涉及到街道景观、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校园景观和广场景观等5种不同类型环境的植物配置讲授。为了使学生所学理论更好落实于设计实践,课程作业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场地图纸选择模式,同头课老师需要共同调研、讨论并决断出数套图纸,最终归为5大类设计场地信息,以供学生在课题设计时选择。老师把控学生选题,同班级内提倡图纸选择的多样性,各小组间降低图纸重复性。由此一来,学生在设计及课题汇报过程中,能看到其他同学关于不同场地植物配置的不同设计构思,有利于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有益于拓展学生思路,锻炼学生设计能力。

2.4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加重过程性考核

“园林绿化设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植物配置及表达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运用情况是课程考点,因此考察调研与课题设计将作为两大考核重点,加之平时考勤,初步得出考核比重为:考察调研占30%,课题设计占60%,平时考勤占10%。前文提到“园林绿化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过程性,需要注重学生过程性考核,细化各阶段分数比重,具体而言,考察调研评分比重细分为:一次+二次调研占10%、调研笔记+植物图册占10%、调研小结汇报分享占10%;课题设计评分比重细分为:草图方案推进占10%、场地植物配置设计相关图纸完成占50%。由此,加大了课程形成性考核比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更具完整综合性和严谨性。

篇8

关键词:宜居小区;生态设计;景观设计;园林绿化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花城、绿城、香城的城市发展战略,让市民生活在花园中,工作在公园里,足以显示梅州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公园、街头绿地、城区道路种植了约15万多株的开花芳香乔灌木,如白玉兰、紫荆、黄槐、美丽异木棉、桂花、刺桐、樟树、秋枫、紫薇、紫野牡丹、红花继木、山杜鹃、三角梅等。不管在树种选择、颜色搭配、层次等方面都是经过精心的设汁和筹划,常年翠绿、四季花开不断,香气宜人,给梅州的生态环境增添了色彩,同时,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 生态设计

园林绿化设计者应认真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因为它是搞好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先决条件。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它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等资源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并且能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设计者还应该努力提高居住小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诸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努力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种植蜜源植物,以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对危害性大的害虫进行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2 景观设计

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居住小区绿地使用功能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它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

2.1 空间处理方面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它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

2.2 植物配置方面

篇9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改善方法。文章简要论述城市园林建设的作用及其设计应遵循的几项原则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时期,社会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理念皆进入了快速变革的时代,城市的建设部门为城市建设工作加入的园林绿化工程必不可少,而且,目前的园林绿化工程的开拓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绿化工程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外部风貌,还从精神方面上体现出了城市的整体内涵,并且为居民提供了审美的风景。因此,不断完善绿化工程的建设施工以及具体管理工作,成为了国家在新时代赋予城市建设者的又一重大任务。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建设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1.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绿化能够吸收空气中因生活和工业制造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园林绿化能吸滞粉尘,树木阻挡过滤着空气中的粉尘,成为天然的吸尘器。园林中的树木树冠茂密,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吸附空气中的大量飘尘,减少城市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而且城市中种植的一些植物能够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一些病原菌。城市园林绿化还能够降低温度,起到调节湿度的作用。

2.园林绿化建设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削减疲劳,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现代城市里高楼林立,城市街道车辆往来如梭,产生大量尾气和烟尘,让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越来越差,过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容易产生压抑、疲劳等不良情绪,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渴望自然,接近自然已然成为人们的追求。城市园林建设就是把城市建设成为自然和城市相融合的生态城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种植到城市中,使用园林建造手法,就能形成城市中的自然园林,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还能满足人们的观赏和精神需求。现在很多城市中的绿化园林里每天清晨都有大量市民在城市公园中晨练。或者在其他时间里在园林中自娱自乐,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3.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想要使之能够永续利用,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这个城市环境的好坏就非常重要,对于环境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在城市中如果可以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园林工程的艺术性

园林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的不同季节植物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净化空气、吸尘降温,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这中间必须综合运用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达到这一目的。

2.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协调性

追求人造景观的艺术与自然美相结合。园林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要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设计师的个别细节部分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这就需要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师的最终意图和境界。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理人员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的熟悉图纸、按图施工、按图监理,还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了解与掌握深层次的设计意图,督促施工单位针对该部分定制详细的施工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认真监督把好关,力求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3.分项工程的复杂性

园林绿化工程分项多,规模小,工程量分散,不便监督管理,这就要求监理人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懂得园林绿化,还要知道一般土建的知识,防止出现由于工程量分散、战线长,造成监理上顾此失彼,是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钻空子、做手脚,造成工程量失控,增加监理工作难度。

三、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坚持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基本原则。要想在园林设计中做到因地制宜就要满足以下两点:一是合理利用所在地的条件。所谓的合理利用就是尽量保持原来的地形地貌,不进行过多的施工。这样既可以呈现出真实自然,朴实无华的面貌,又可以降低资金投入,减少工程成本。二是合理选择园林植物。在选择园林的植物时,要本着乡土植物为主,外地植物为辅的原则进行,从而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而且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要做好乔木、灌木以及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出另所有住户都满意的“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中,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住宅小区的建设是为了供人居住的,它的每一个功能都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设计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设计宽敞的绿地供人们休闲、运动和交流。其次,人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再次,老人有休息健身的场所,孩子有娱乐、游戏的场所。因此,园林绿化要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氛围,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和感受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的绿色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景为人用,人因景而陶醉的目标。

3.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建设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娱乐修身的高目标,设计者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必须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具体应做到:(1)确定住宅园林景观环境要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两种功能。(2)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面积至少是总建筑面积的30%,同时要确保园林与周围环境的高度协调和统一。(3)注重园林景观和生活、文化的密切联系。(4)禁止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园林绿化设计,鼓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以及民族风格的住宅园林景观。

4.坚持“以绿为主”的设计原则

坚持“以绿为主”的设计原则,实现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这个原则主要是通过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的,具体体现在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上,它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也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为了创造出独具匠心且有构造合理的园林绿化风格,良好的植物景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园林小品、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而且通过色彩、质感的对比能够衬托出这些物件的特定空间。除此之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还要更多的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逐渐使其替代原有的平面化模式。因为前者能够通过在墙壁种植一些攀援的植物来更好的装点住宅小区,使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得到弱化,从而增加绿化、美化效果。

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1)土方放样

施工放样人员应首先要理解作品的内在,然后才能表达作品的意图。必须强化施工放样技术,确保施工放样准确,土方放样包括平整场地的放线和自然地形的放线。地形的线是室外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整个景观环境的骨架,它直接影响着外部空间的美学特征、空间感、视野、小气候等,是其他景观要素的基底和依托。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常常通过地形的变化起伏来突出植物景观的变化。放样的具体手法常用方格网法。

种植穴、槽的挖掘在栽苗木之前应以所定的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之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1cm,栽裸根苗的坑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坑的深度一般比土球高度稍深10-0cm,坑的形状一般为圆形,但必须保证上下口大小一致。种植穴挖好后,可在坑内填些表土,如果坑内土质差或瓦砾多,则要求清楚瓦砾垃圾,最好是换新土。

(2)苗木栽植

根据树种的特性,栽植时埋土不能过深或过浅,否则会影响植株的呼吸,导致其死亡。树穴底部应填人20-30cm的松土层,并与底肥搅拌均匀,植株入穴后应尽量保持根系舒展,然后填人肥沃的种植土。栽植树木时还要注意树木的阴阳朝向,一般向阳面枝条浓密、叶色鲜亮可作为主观赏面,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树木栽植一般采用三埋两踩一提的栽植方式,以提高根系的再生速度。种植土一般埋至略高于原栽植平面,否则会影响树木的呼吸活动,导致植株死亡。栽植完成后要踩实表层土并打好围堰,围堰的大小一般为乔木树径的10-15倍或树冠直投影的1/2,堰高15-20cm。栽植完毕要及时剪去枯枝、黄叶,浇透水。对一些不抗严寒的树种和幼苗在冬季要采取防寒措施,封冻前用土堆理根部10-20cm用塑料将枝干缠裹或用大塑料袋将整株苗木罩住防寒。

2.城市园林的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1)推动工程建设主体环境的净化

首先,城市建设的负责部门应该针对本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需求及相关特点等,为施工单位以及管理单位制定全面的资格审查制度以及工程工作报批制度,从绿化工程施工的景观欣赏价值、生态维护价值方面以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等来做好调研审批。其次,城市建设负责部门还要定期地组织不同施工单位进行资质考核以及施工效果调研等,设立终身责任制,就不同的园林工程出现的施工以及管理问题来要求相关单位负责,对不合格的单位取消入市资格,或者是构建一支专业的涵盖园林工程、绿化种植与管理、绿化艺术设计等各方面人才的施工监理队伍。

(2)严格做好绿化工程造价管控

首先,城市建设部门要针对某个绿化工程项目进行自主地造价调研,并要求参与竞标的单位进行调研,选用最科学合理的造价方案,同时,为绿化工程分批划拨款项,保证工程每一个分项都能够在最优化的造价基础上完成建设。其次,施工单位自身必须积极地做好造价控制。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针对苗木移植等容易造成苗木死亡的事件展开详细有效的管理,减少由于苗木死亡造成的后期补栽成本消耗。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要合理地选用机械型号,并对将机械使用做好与施工流程安排的配合,并努力按照机械使用注意事项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再一方面,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定额管理方式对人员与机械的搭配设置比例,尽量做到人机最优化配合与最高施工效率,从而达到对人工支出的缩减。

(3)努力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

首先,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有机结合,建立项目负责以及竞争上岗制度,确保各项绿化施工管理工作由具备相关绿化理论知识的专人负责,提升企业自身外部形象以及信誉度。其次,施工企业必须努力地加大对于全体施工人员的绿化施工以及养护等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地就植物栽种移植注意事项、成活率以及其具有的观赏价值等方面来对员工进行教育,并设立专门人员来做好对于工程完成之后的养护工作,努力提升工程建设的一次性完工效率。

(4)以生长规律为基础实施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当前要积极地扭住其在管理中重视绿化种植而轻视管理的状况,推动工程竣工后有效养护工作的实现。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绿化养护人员要对不同植物进行分类,并为各种植物构建基础的信息档案,切实地依照植物自身生长的不同规律来对植物进行必要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通风管理。同时,绿化养护人员还要针对不同植物的生长对于生态族群的构筑来进行植物的移栽调配,努力推动不同植物之间对于彼此助力作用的应用,或者是达到同一生物族群中不同植物之间对于病虫害的生态防治。

五、结束语

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好的园林设计与施工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相信只要我们能从宏观上加强设计的创意和绿化工程施工的调控,尤其是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就一定能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对人的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宏彬.浅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J].上海农业学报,2011,27:44-49

[2]李月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北京农业. 2011(09)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问题;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

1.城市园林绿化含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将功能、科学、设计等知识融入城市绿化建设的艺术手段,将具有不同形态、生长规律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的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所有绿化植物以饱满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绿化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秀选择规划方案,还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才能使城市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并营建出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化景观效果。

2.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问题

2.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并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但是由于园林绿化的规划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层次、景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没有追求质高,表面看起来绿地面积占地大,场面震撼,但实际其产生的群众亲近自然的效益、总体生态和社会效益却不成正比。许多公共绿地植物配置单一,树种不丰富,乔灌木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应有的层次感,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没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绿地景观,无法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有些绿地的人工雕琢的气息太重,没有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美,这不仅仅造成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养护成本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维护。园林绿化规划中忽视了城市园林绿化是有生命力的,没有将建立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生态维护系统作为目标,只是为绿化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科学

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往往具有局限性,没有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没有高水平、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就无法合理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建设,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依据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现有的绿地水平、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看见空地就插绿。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比例中,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比例不协调,没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

同时,在区域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如:居住区绿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运动都挤到公园,造成公园人满为患。郊区建设了大型的公共绿地,但是由于距离远,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在日常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中,职能部门没有后期的跟踪、反馈,绿地规划建成后,没有去评估绩效,没有收集市民的反馈意见,这样无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新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2.3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监督不到位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未建立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效结合。由于受长期弱视城市园林绿化的因素影响,园林绿化的内部考核没有摆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列为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无法开展强有力的监督。没有监督、考核就没有压力,无法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质量,只有开展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考核,包括上级对下级,各平行部门之间,才能将有关的城市园林绿化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没有重视外部监督,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平台,没有疏通有效的反馈渠道,这样无法有效倾听市民的诉求,无法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建设和管理中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3.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对策

3.1加强绿化规划中的计划性

长期的绿化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种长期的规划必须符合城市长期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长期规划决不能是某一任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受公众的广泛评价,并最终确定的一个规划。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加强绿化规划的计划性,要长期与短期规划相结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财务、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长期规划要根据短期规划的成果和成效进行不断的调整,长期规划始终要符合社会总的发展需要,并且长期规划要能够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但是也要注意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绿化享受,而非为计划而计划,所以计划在制定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计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够为绿化的长期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强化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阶段的规划职能和参与度,确保园林建设各项指标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得以落实。

3.2合理配置园林生态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绿化植物是最为重要的主体。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离不开合理的配置绿化植物。合理的配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首先需要摸清立地条件,根据不同的土壤、水文种植适宜的树种,也就是经常讲的“适地种树”。城市园林绿化中应根据地域、气候、色彩、香味等因素综合、合理、科学的配置植物,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造地形、种植乔灌木,也应着力建设能够自身形成循环系统的生态园林,这个系统将食物结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科学、有效的融为一体,逐步形成这片城市园林绿地能够自身更新,自身维持生态平衡,逐步脱离人工的维护。生态园林提供的不仅仅是观赏效果,还有社会公益效益、缓解人们生活压力、供人们强身健体场所等功能,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微环境的作用。生态园林的规划还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融入城市的优良文化传统,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生态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还要保护自然界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3.3强化监督机制

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监督机制的建立,要在借鉴国际上园林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同时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园林管理部门应在法规制定、人才教育与培训、市场培育等方面作为宏观调控者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规范园林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上来。

(1)建议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全面实行“考核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度”、“争先创优制度”等。将考核结果与养护经费挂钩。开展评比评先活动,促进绿化养护质量的提高。只有理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运行顺畅,促进城市园林必须健全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

(2)建立推动绿化发展市场化的相关政策。比如研究制定绿化建设资金筹措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绿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完善绿化市场管理办法,最大化开放绿化管理市场,对内引入管理竞争机制,形成以公众满意为核心的政府绿化服务核心理念,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分解管理责任,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扩大城市管理的张力。

(3)要重视绿化“面”,对于小区绿化、企事业单位的绿化等都应制定与之配套的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规范,提高绿化整体的法治化水平。从立法上引导公众参与绿化管理,注重在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上的大量创新,如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征求市民意见等,让广大市民能够更多地参与绿化,并在参与中了解绿化知识,把爱绿护绿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市民。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它城市和地区同样出现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无法适应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的问题,大家都在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及时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城市绿化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绿量,对提高绿化质量,综合利用城市空间,绿化美化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探讨城市绿化设计,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这一特殊的绿化形式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