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8 09: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作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作式教学

篇1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儿童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为了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长期使用着一些过时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学生的脑袋当器皿,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这种单纯把儿童水墨画课当作的说教课的教学方式,往往收不到应有效果。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和积极地思考。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有机地结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双向活动。

1、启发式教学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行

启发式教学需要重视对教材的研读重组。作为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教材是教学的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应该仔细研读儿童水墨画教学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思路,沿着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儿童水墨画教材进行筛选和延伸,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方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同时,要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带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联系融合,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框架。只有根据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钻研、思考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全部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要求以人为本

作为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概念一出现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把学生发展作为重点,将每位儿童的整体的、可持续的发展放在心中。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理解和接受理论的过程时,将学生自己的绘画认识同老师的思路连接起来,同时结合儿童的个性特征予以辅导,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二、对合作式教学的研究

1、合作式教学的优点

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对学习很重要。合作式的学习会起到互相启示、取长补短的效果,能促进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与学习伙伴交流,也可以活跃氛围,交流心得,启发思想,开阔视野,产生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最终共同提高。

2、儿童水墨画合作式教学的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由于当前部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在儿童水墨画教学联系实际中,将绘画理论与现实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水墨画中的疑难点和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组成小组合作来相互讨论解决。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他们的智慧和掌握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理论和观点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会有很好的收效。

(2)进行角色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活动中,让每个儿童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现实生活,或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水墨画教学课更加感兴趣。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对学习很重要。合作式的学习会起到互相启示、取长补短的效果,能促进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与学习伙伴交流,也可以活跃氛围,交流心得,启发思想,开阔视野,产生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最终共同提高。

三、对启发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学生地位;教师作用;过程;问题

新课改以来,探究性学习已经深入人心,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并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能力。探究性学习又常常以学生合作的形式呈现,形成了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到底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如何寻求既适合学生特点,又符合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课堂新思路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必须有机结合,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发挥教师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并不矛盾,适度的引导能让探究更深入,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1.教师要促进探究、合作等活动的开展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会让探索走得更远。合作探究是以问题的设置和提问为前提,教师在探究前需要引导问题,并对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

2.教师要促进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合作探究教学中师生互动式常态,从引导发现问题,到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再到拓展延伸强化运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间合作,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引导体现在,教师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应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备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需的资源,创设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如,开展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学,必须给学生准备这些素材,让学生“有米可炊”,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探究、学习。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合作探究式教学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下面以“因数和倍数”相关内容为例,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问题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要事先准备好12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12个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学生可以先在脑海里想象有哪些拼法,实在不行可以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并帮助没有拼出的同学多拼几种。

出示操作要求:

(1)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有几种拼法。学生动手操作,与同桌交流摆法,并可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摆法吗?

数学是挑战思维和训练思维的武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充满魅力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在“个人―小组―全班”的模式中,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上面教师通过创设拼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再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又可促使学生以数形结合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将有趣的游戏与现实的问题相联系,从游戏中得出12个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可以表示为:1×12=12, 2×6=12,3×4=12。

教师导入因数与倍数。

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仔细观察3×4=12,想一想: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请你试着填一填:3×4=12,12是4的( ),12也是3的( ),4是12的( ),3也是12的( )。

接下来,让学生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中数字间的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因数和倍数也一样,我们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学生探究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只有争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只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设想,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

学生:分别列出15和16的因数有……(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

教师:你们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有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你把15和16的因数补充完整。(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讨论)

教师:这就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找一个、两个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

学生实践: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教师巡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索,相互之间补充遗漏的因数,并讨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可以同上面一样开展,具体过程略。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寻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集思广益,认真合作讨论,群策群力,探寻规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并学会触类旁通。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学生探究完知识后,一定要及时地巩固新知,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不要出现探究过程也有了,合作也开展了,热闹过后学生又忘记了这样的情况。当然,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可以是同学间口头互动,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

出示例题:(1)5的因数有: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1,这个数的因数有1,5,25。

及时的检测练习可以巩固内化所学知识。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进行练习、讨论、反馈,就会化解难点,使问题凸显并得以解决。巩固练习后的小组交流,更凸显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重难点问题,及时地交流,教师适时地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度,解决了共性问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性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需要科学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热情。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觉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但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课堂的进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最终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会落空。

为此,为了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科学评价,重视个性差异

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在探究中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放手,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对于数学教学,我们教师不能“关住”学生,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不是成为真正的学习探究者,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时,对于每组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些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小组成员、小组间的科学评价通过多种因素来整体评定小组成绩,突出合作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让差生有进步,让优生有发展,从而凝聚团队力量。

总之,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方式。在探究合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同时要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控教学过程,并注意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采取科学的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吴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J].幸福家庭:教育论坛,2012(10).

[2]杨校宁.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07).

[3]梁爱雪.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

[4]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篇3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56―01

合作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数学方式之一,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而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合作式教学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合作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对整个教学班级进行合理分组。组员是否相互团结,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式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的效果。为此,分配小组时,一定要采用异质分组法,即小组各成员间要有性别、学习成绩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使得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互补性,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和截面。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组间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每位学生都喜欢合作学习。

其次,合理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然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而且还可以将数学的基础原理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再次,组间展开竞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后,笔者都让全班学生评出最融洽、劲头最足、表现最出色的一组,予以表扬,并且让这一组学生给其他学生传授经验。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挑战意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他们能否积极思维的关键所在。学生若有了合作兴趣,就会主动深入到讨论中,并且进行多方位思考,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欲望,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他们努力的结果离成功的顶峰有不同的距离。他们有的到达了顶峰,有的还有数步之遥,有的还在半山腰,个别甚至可能在山脚下。教师只认为达到顶峰的是成功者,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哪怕是在山脚下,虽然只迈出一两步,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就应该视他们为成功者。因此,肯定和表扬要成为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准则,这会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轻装上阵。

篇4

合作学习是一种充满创造性与实际效果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的基础为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基点为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先导为目标设计,基本动力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基本教学方式为小组活动,评价标准为团体成绩,根本目标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1]。合作学习主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有利与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现状

1.初中数学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在合作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做好精心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分组的策略、任务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估[2],对于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的重点是一定要针对初中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特点来进行,还要注意的是需要让学生也在课前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对于针对数学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没有在教学中取得相应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导致小组的搭配不均衡现象一直存在,使得学生之间并不能够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2.学生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都不够成熟,所以在学习方法以及与人交流上都不够擅长,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很多抽象思维的学科,所以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学生的技能就存在了不足。现今的合作教学都是直接进入教学应用模式,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培训,所以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别的同学进行有效合作,使得小组内的同学在一起多半是说了闲话,并没有进行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

三、加强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与角色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中主角,而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贯穿课堂前后的一条线索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协调学生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教师认清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了教学观念,才能使得合作式教学真正的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

2.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式教学中,以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为主要的合作形式,它在数学课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就要求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科学合理性,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在小组组建之前,教师要对班级里的每位同学做以具体的了解,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以及与同学的相处关系等,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师该知道学生自己愿意和哪些同学组成一组,然后再结合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判断学生自愿分组组成的合理性。再有就是,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合作学习中的争论问题[3]。在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发生意见不同产生争论的情况,在讨论问题时这种争论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思维促进手段,小组学生之间有争论,说明了小组成员都进行了自我思考,他们尽管可能会有对有错,可是这样的争论过程其实刺激了他们思维的活跃度,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当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后,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指导,完善彼此的思维,共同进步。

3.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及目标,才会使得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教材有着熟练的掌握、透彻的分析、以及合理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问题的难度合理,呈递进式的链性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由简入难,并对难点进行分散,使难点变易。合作学习的目标也要合理制定,不能太过容易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不可以制定的过难,让学生根本无法完成,那么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也会消失。

4.合理分工,促进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

在合作教学中,合理的分工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使得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合理分工,意味着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了所背负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可以去积极的找寻资料,努力的思考解决自己的任务。

篇5

关键词 物理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引言

当前社会处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给传统的各级各科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弥补当前教育的不足。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为基础并且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学科。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知识点记忆不牢固。从而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实现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重视物理知识传授,忽视让学生掌握对物理规律的获取过程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对物理的知识掌握,有时候甚至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对物理中自然规律的获取和现象的产生进行阐述。整个教学中,老师占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较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就无法将物理的课本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2.重视对学生答题的训练培养,忽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

物理课程教学中,老师喜欢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作答。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作答”能力方面得到训练,但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就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以老师为主组织教学,学生自主训练的环节较少,这样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提问。

3.强调主要以老师为主来解决问题,忽视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老师可能会在课程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当着课程组织教学的一个过程,但最终对这些问题,还是主要由老师独自完成。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没有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一直在围绕着老师的思路在转,表面上好像是学生在思考,其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仍然是主体。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无法得到培养。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基础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主要以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旨,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学活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实现对问题的解决等环节。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各式能力的培养。合作式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自主探究有所不同,它是一个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对话和自身学习的综合活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合作性及反思性的学习活动。

合作式探究由包含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和学生与老师间的合作探究方式。合作式探究教学活动教学的理论综合了教育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基础理论、构建主义基础理论和物理学科基础等。因此,它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范畴。

四、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

1.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

对于目标的定位是合作探究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探究教学活动的核心。因为探究目标是指引探究教学活动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以探究的目标为导向。偏离了这个目标,探究式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依据和方向。

2.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运用策略

在合作式探究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于以下几种策略:

(1)猜想策略: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是探究人员明确探究的方向,使其有目的进行探究活动。

(2)问题策略:问题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其实合作探究式学习又称“问题式导向”学习,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环节。学习在探究的前提就是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包括提出问题,最后去解决问题。

(3)情景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就可以更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的情境和学生需求进行及时的更新变化。无论对于理论的教学还是对于实验的教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1)灵活、机动原则: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教学任务和内容不能过于的死板,对于课程的组织方式和流程也不要过于拘泥,要做到组织灵活、机动,遇到突况要善于灵活处理。

(2)适应性原则: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合教学内容,问题的情境也要符合教学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符合课程内容。要做到良好的适应性,老师和学生,就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

(3)多样性原则: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合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学中,不但要实施师生间的探究活动,而且可以实施学生与学生间的探究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样化。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善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便更好满足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兴国.简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2003(09):11-12.

[2]郝丽.初中物理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J].考试(教研版).2006(07):34-35.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合作式教学 交流互动

随着国家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班级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许多高校引进多媒体教学,进行大班授课。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影音图像以及大量的信息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习主动性,为大幅度提高大班英语教学质量开了一个好头。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1.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点

1.1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的信息符号除了传统的文本文字外,使得声音、图形、图标、动画、视频成为可能,与静止的文字信息,那些运动的图像、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注意力,使一个教学项目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立体多元化的知识网,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输出,达到英语教学注重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1.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课件的应用,把教师从板书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就避免了板书浪费时间的缺点。首先课堂上教师能向学生展示的内容增加,课文讲解、重点词句除了基本的知识外,都可配以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补充信息、背景知识等,大大提高课堂的信息输入量。其次,教师作为课件的制作人,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应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数字图书馆、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学术论文等都为教师的课件制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求知求新的认知心理,挑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交流渠道多样,互动性强。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手段更加多样化。课堂上的耳机、话筒、课桌显示屏使得师生对话的质量大大提高,学生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课堂外电子邮箱、个人网页,甚至QQ等手段更加使师生交流突破教室的围墙,手段、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个性。有助于师生沟通,为教师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对教学做出调整,其速度和效率都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缺点

2.1师生间有距离,交流不够。

这是我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学生反映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要操作多媒体平台或者计算机,教师几乎不能离开讲台,这样的交流形式产生距离感。另外由于操作多媒体的限制,教师很少能腾出手来进行肢体语言的沟通,更不用说走到学生中间进行近距离的交流,限制了教师身份扮演中很有魅力的一部分,即教师像演员一样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拉近师生距离的独特方式。最后由于课堂内容太多,教师忙于讲解,课堂提问较少,阻碍师生间的交流,并且留给学生间交流的时间也很少。以上情况可能导致多媒体教学仅仅成为一种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的行为,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

2.2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吸收。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课堂内容一般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重点难点,讲课目标性强,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相对比较集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安排十分丰富的内容,除了课本知识,课外知识的补充,影音文件的添加使课堂丰富多彩,如同一个大型超市。对于目标性比较强的学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知识,同时有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目标性较差的学生,上课很可能就变成看热闹,课件中的声音、影视片段、图片都分散了他们太多的注意力。基础较弱的学生,太多的信息反而给他们增加太多的压力,使之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3.合作式教学法

如何突破多媒体教学的瓶颈,使之优点更加突出,是近些年来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合作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有较多的互补性。

合作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Kagan,1994)。合作教学法强调学生间彼此的依赖性和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崔刚、顾薇,2003),荣辱与共(positive-interdependence)、彼此依存(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团队交际(interpersonal skills),相互交流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和定期总结(processing)是合作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Johnson and R.Johnson,1999)

合作式教学法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员在小组中担任不同角色,小组成员必须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则将小组成员看成一个整体,对作业给出评价。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进来。对解决目前英语大班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不足十分有效。

合作式教学目前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运用比较多,而且效果十分突出。合作式教学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其管理模式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教学个性化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语言应用能力效果突出。因此将合作式教学法应用于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缺陷,并使其优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4.合作式教学法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崔刚老师和顾薇老师在他们的论文《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为我们介绍了五种可借鉴的合作式课堂交际活动,其中包括Think/Pair/Share,Jison,Numbered heads together,Group investigation及Roundtable/Roundrobin。

参照大班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Group investigation,该项交际活动的重点是学生间的合作调研。教师可以将一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化整为零,让每个成员(也可以是每个组)分别负担其中的一部分,以组内(或组间)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该任务。(崔刚、顾薇,200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组,在每单元教学中任务中,抽出一部分内容,比如背景知识、词汇讲解等,交给几组学生来完成。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约束,相互帮助,其作业完成情况往往都比较出色。

相信将合作式教学法引入大班大学英语教学,将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带来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D.&&Johnson.R.1975/1999.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Boston:Ally&&Bacon.First edition,1975.

[2]Kagan,S.Coorperative Learning.San Juan Capistrano,CA:Kagan Coorprerative Learning,1994.

[3]崔刚,顾薇.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篇7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同一个内容,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采用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本文介绍的是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它主要的步骤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课后反馈这三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学习兴趣 积极性

数学教学方法可谓百花齐放,教学模式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教学模式也经常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本人对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有一些肤浅的研究,虽然还不算特别成功,但还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主要步骤为: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课后反馈。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又包括:分组、备课、学生要准备的材料或工具。

1.分组

通常是一开学就分好的,因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分一次的话,将会很麻烦,而且浪费很多时间。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自己定,一般建议分成八至十二个小组,若组数太少,则组内人数太多,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学不到东西。若组数太多,则操作起来不方便。我通常把坐在附近的几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这样方便讨论、合作或互相帮助。当然,分组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各组中优生和学困生的搭配。如果坐在一起的学生中搭配不均匀,则可以对邻近的几个小组进行调配。最后,在组内让他们自己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组一旦分成,则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例如一两个月,甚至有时是一个学期,这样稳定下来有利于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单元测验成绩出来以后,将每个小组的平均分一公布,组内成员就会团结起来一起互帮互助。

2.备课

教师除了要像平时一样用心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和教法之外,还要准备好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组内互相讨论或组内合作来完成的,这些都要在上课之前心中有数。例如在例子中,利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不同度数的角,因为有很多种画法,可以画出的角度也有很多,所以动手画的时候,可以让小组合作来完成。

3.工具或材料的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工具或材料,但有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些上课用的材料或工具。在上面画角度的这节课里,我就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副三角尺和一张大的白纸。又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时,可以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小正方形的纸盒,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呢?我是在练习这个环节采用得比较多,通常的做法是:先让每个学生安静地自己尝试独立完成练习题。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做题,那么,学困生和中等的学生就会不动脑思考,直接问优秀的同学,优秀的学生也会因为他们的打扰而断了思路或心静不下来做题,这样一来,大家都毫无收获,所以,一开始必须要让教室安静下来让学生先自己完成练习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来回巡查并批改每个组长所做的答案,因为选出的组长肯定都是数学比较优秀的,做题也会比较快。等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差不多了,就让做完练习题的同学交给小组长批改,若做错的就拿回修改,但是,如果不会做或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或问小组长,如果真的在小组内解决不了就可以举手问老师。如果不是特别难的题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三、课后反馈

隔一段时间,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特别是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之后,或阶段性测验之后,要将每个小组的平均分公布在班上,并且要对做得好的小组或进步大的小组进行表扬或奖励加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并且让每个小组之间产生竞争,他们在组内会更加互相帮助。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如果老师整天都只是表扬他们个人的成绩非常好的话,那么该学生就会慢慢变得比较自私,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现在把他们整个组捆绑在一起,优秀的学生就会很乐意帮助学困生,而且给其他同学讲解思路对他们自己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当然,有些个人表现很优秀或经常帮助别人的学生也要适当表扬一下他们。

当然,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在课堂上也有一些弊端,例如,组内成员讨论题目或组长批改练习时,课堂的纪律会比较难管理,容易出现混乱;学困生容易趁机玩过位;或者学困生只在旁边看,不参与讨论或做题;教师能照顾到的学生有限等等。这些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非常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我这里所提到的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只是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探索的一个小结。但是,我认为只要朝着这方面去努力,把分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进行不断地完善,是符合新的课程模式的改革的,这不仅在数学学科教育上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上,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我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下去,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模式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37-03

一、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

(一)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根据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不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过程必然不同,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产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情景创设,提倡合作学习,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协作学习和教学情景的创设来建构新的理解。

合作式教学模式是融合了多种教学因素和多重教学环节的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它的实现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动态协作等因素,即“师生”、“师师”、“生生”等不同要素的相互组合,同时也涵盖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相融合。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适用性

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用于课程内容丰富而灵活,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不断发展更新的新兴课程。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相比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所呈现出的迅速发展的贸易现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专业一门重要而新兴并需要不断探索的课程。该课程的认知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服务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基本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背景、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国别服务贸易政策、不同行业服务贸易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课程。该课程的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辨能力与开放式思维,了解并熟悉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措施,会根据实际情况熟练运用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解决各行业所出现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问题。但是由于国际服务贸易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缺乏像国际货物贸易那样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对于这样一门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只有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理论前沿,才能让学生高起点、多角度来观察行业热点问题,深化对课程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这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目前国内开设国际服务贸易的高校并不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件制作、习题集和试卷库的建立方面,都面临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因此,针对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认知目标和教学能力目标,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应用体现出很多优势。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师师”合作——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

“师师”合作是指改变以往一门课程由单一老师授课的形式,采取多名老师组成的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的合作形式。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的合作方式又包含教师合作性教学和教师合作性学习两种。

1.教师合作性教学。

芝加哥大学的杜威(John Dewey)教授曾提出“教师在一起工作(Teaching Team)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担任不同的教学角色,有的与小组在一起,有的与大组在一起,有些进行一对一教学。”通过合理构建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可以使教师之间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的信息交换,改造原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体系,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并且,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教育背景、研究专长、教学风格都有所不同,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全新的教学感受,避免单一授课风格导致的枯燥无味,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多角度进行综合思考以此更深层次地把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前沿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团队授课时,必须充分重视授课前准备、授课中互动、授课后反馈三个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授课前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合作目标、课程计划、课堂教学与管理、评价标准等方面达成一致,明确分工,确定每个人在合作中的角色和任务,优势互补、发挥合力,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序、有效、灵活而不杂乱的教学效果。在授课中要及时沟通,积极改进,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方面做好有序衔接。在授课后,反馈交流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反思课前设计存在的缺陷并进行修改,然后将其纳入日后的课程设计中,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实施来检验整体团队授课的效果和个别老师出现的问题,通过改进团队教学顺序和教学角色来创设更合适的教学情景。

2.教师合作性学习。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的合作性学习主要可以通过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上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相互间的课堂听课,团队中的教师一方面能够直接从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有益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好地衔接。而集体备课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技能、教学专长、研究方向等方面实现良好的契合,可以共享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资料,多角度深层次创设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情境,并最终产生学习成果,如编写国际服务贸易教材、案例集等。

(二)“生生”合作——国际服务贸易学习小组

“生生”合作,即创立国际服务贸易学习小组是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基本要素,也是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重要途径。学习小组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通过共同的目标、差异化的认知构建知识结构,并激发个体的潜能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合作精神。在合作形式上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辩论、问题解决、讨论探索等多种应用模式。

(三)“师生”合作——国际服务贸易教学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合作教学模式中发生的最频繁也最主要的环节。在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是方法手段指导者,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标。具体来讲,国际服务贸易教学互动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应考虑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并且实行“角色互换、轮流负责”的制度,如在探讨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章节时,在学习小组中选择学生A作为组长,而在探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章节时,则更换学生B作为组长组织讨论和学习。这样很好地避免了“搭便车”现象,又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教师分组指导。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由多名教师组成,因此可以采取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学习小组的形式,避免一名老师无法和所有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负责讲授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内容的教师可以指导汇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学习小组的讨论、PPT的制作等。通过教师针对学习小组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使学生个体能够从学生间的差异以及教师的指导两方面获得知识建构。

3.小组自学、组内讨论。在明确学习任务、合作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整理、归纳已掌握的知识并列出未理解的知识,通过组内讨论、分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集中的个别难点,再由教师进行帮助辅导。

4.教师评价与组内评价、组间互评结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对小组及其个体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给与恰当评价,以树立榜样,激发竞争。

(四)“校内外”合作——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通过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即立足课内有效拓展,融会贯通以赛促进,深入实践切身体验,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国际服务贸易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三种。

1.立足课内有效拓展。教师在讲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时,由于知识点多而且不断更新,因此课内要注重为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介绍将课内知识点延伸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资料理解应用。例如在介绍服务贸易统计方法时,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相关文献和网站,引导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及其差别等现实问题。

2.融会贯通以赛促进。在课外通过学生社团、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在课外可以成立国际服务贸易研究社团,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科技论文竞赛,区域贸易协定条款抢答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

3.深入实践切身体验。成立服务贸易实践基地,联系服务外包公司,跨国公司等有国际服务贸易的企业,使学生课外在相应岗位上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对服务型企业组织机构、运营方式有更深刻理解。另外,可以带学生参观商业、旅游、通信、咨询等服务型企业,通过现场参观访谈,与企业主管人员交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刻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三、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反思

(一)重视教师团队的交流,保证知识建构的完整和有序

教师团队的充分交流直接影响合作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在采取教师团队合作授课的教学方式时,要避免因缺乏教师间的交流而导致的授课章节和章节之间的重复、孤立与矛盾,使学生出现知识建构的不完整和理解上的混乱。在整个合作过程中都需要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课程计划、课堂教学与管理、考评方式进行交流和协商,必要时随时进行调整。在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在每位教师讲授本章节时,都要对上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提出和本章节内容的逻辑联系。

(二)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现“师—生”的最优结合

学习小组的划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要尽量避免好学生扎堆,而差学生没有小组的情况,教师应在小组划分过程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同时,要避免小组合作“务虚”化,出现有小组而无合作的现象,如在布置“选择感兴趣的国别或行业分析其服务贸易状况”课题时,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有些小组并不充分讨论,而是单纯一个人收集资料,一个人负责制作PPT,一个人负责上台展示的情况。因此合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

(三)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分享合作成果

国际服务贸易网络课堂是合作式教学模式在服务贸易课堂外应用的良好媒介。让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的建设,包括最新理论、资料、案例的上传,负责解答本专题的学生提问。或者让每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版块的版主,通过发帖、回帖的方式进行专题版块的建设。通过网络上的讨论分享,推进合作教学模式的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何丽玲.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09(1):13-15

2.张娟.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运用例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7-19

3.余靖.健美操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20-23

4.高晓清,李思思.通识教育知识观下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一种实践观[J].教师教育研究,2012(7):30-33

篇9

【关键词】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和发现探究。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体现了生本主义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学习环境氛围下,积极交流探讨,更好地体现学习主人翁地位,发挥好主体角色作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能够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团队合作探究进行融合,体现既尊重个体学习发展需要,又增强学习体验,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呢。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应该从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场所转变为师生生命活力、生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精彩舞台,应该转变为学生在接受知识本身的同时体验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精心编写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1.1、精心编写自学提纲: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自觉提纲是启动学生自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目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编写自学提纲就是设计一系列的"知识点",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究性,要尽量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它是诱导学生自学的指路灯,引导学生由定向思维进入自觉认知的情境中,使学生有章可循。避免思维的随意性,但又要防止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中。

1.2、学生预习教材和查阅资料:学生预习以教材为主,可提供和利用其它资料和素材。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预习教材和查阅资料,做一个"发现者"、"探险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就会因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愉快,有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所获得的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用于实际语言交流中。

2、教师设疑,学生质疑

2.1、教师设疑:疑是启开思维大门的钥匙。设疑贵巧,巧在以疑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散性、创造性和凝聚性。设疑亦精,精在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特点。在这四点上让学生疑深、疑广、疑透,由浅深入,循序渐进。

2.2、学生质疑:提问质疑是自学的必然延续,这既是自学效果的反馈,又是学生能力的反映;既可以纠正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向书本和老师挑战的胆略。怕同学嘲笑,因而开始阶段不敢提问,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提得对的给予表扬,提错了也肯定其积极的思维,适当给予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后回答,有的共性问题教师可重点予以讲解。当然,学生有时也会提一些偏题、怪题,有时钻牛角尖,有时又漫无边际,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适时予以点拨、指导,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循循善诱,把学生提问的思路引导到正路上来,同时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发现新问题。教师可启发大家积极思维,真正钻研到问题中去。

三、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集思广益好处多。 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总是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各司其职。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样质疑的问题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修正。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加深理解,从而拓宽知识面,使知识活学活用。在这过程中,学生如探险家发现新大陆,体验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骄傲。这种喜悦和收获会进一步鼓舞学生继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2、引导自主探究、思考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是实行知识的再创造。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精心设计作业,归纳检测,查漏补缺

1、精心设计作业,归纳巩固已学知识

教师围绕教材重难点,精心设置作业题,采用有针对性的,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综合性题目,目的在于巩固已学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应用自如,加深和拓宽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写好单元小结,然后与全班学生相互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梳理,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

2、单元检测,查漏补缺,个别辅导

篇10

一、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严重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有目的地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说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法教学正是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新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我国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合作意识。《语文的行动纲领》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应体现主动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根据教育学理论,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的小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中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也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其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发挥潜能;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

根据素质教育论,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对象是人,从社会学观点分析,学习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而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更顺利地实现社会化、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显然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进行交流与调节,以及进行具有社会生活特色的劳动分工。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要创设一种意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意境中。可分为五步完成。

①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教师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认知、情感、技能目标,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③以小组为单位诵读,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

④检查验收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因提前预习过)

2、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这是“合作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

①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圈、划---—生疑。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圈划的地方进行思考----思疑。

③学生提出问题----质疑。

④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讨论中深化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议疑。

⑤以小组形式把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汇报----释疑。

3、教师点拨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总是进行重点点拨、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4、变式训练

知识迁移、强化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

5、归纳小结

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从纵的方面寻找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行全文总结,并通过板书体现出来,使学生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注意突出知识结构的整理,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

在学科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变换或结合模式的步骤,如语文教学中可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二步与第三步相结合,也可以把第二步、第三步、第五步相结合。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合作交流性原则: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此更要求教师“导”得科学,“导”得及时。

3.反馈性原则:教学是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发现情景,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1、应用说明:

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如学习《琥珀》这一课内容:

先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

第一层次,找出琥珀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单纯地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描写想象的部分你最欣赏哪里,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点拨,得出了很多解法:如综合法、分析法、结合法等方法。第三个层次,你想从什么物品来想象它的形成呢?你能说说你打算从哪几方面来进行推测、想象吗?(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四个层次,归纳小结。

整个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

2、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讲读课文及阅读课文的教学。

3、实现条件

①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

突出一个“导”字,重占在于点拔,开拓思路;对学生一视同仁,悉心指导,给予学生紧合乎需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