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08 03: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技术

篇1

1突出科室特点、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人员管理

1.1突出科室特点: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给患者带来舒适的感受,运用色彩的巧妙结合为患者带来家一般的温馨,用宝宝照片做展示,为患者树立成功的信心。随手可拿的宣传手册,第一时间解答患者心中的疑问。操作时要完全保护患者隐私,打消患者抵触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全方位提供人性化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到辅助生殖技术的各个环节。

1.2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的标准是由制度评价的,是检查工作的依据,是医院正常运转的保证,也是消灭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根据卫生部要求,建立生殖中心工作人员行为准则、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室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仪器管理工作制度、材料管理工作制度、病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患者随访制度、工作人员自查制度等,从而规范了护理管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护士每天的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1.3专科护士管理:根据卫生部对ART的要求,护理人员合理配备。制订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质量审核标准,根据审核标准定期对各个岗位护士进行质量控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保证护理质量。生殖中心护理工作相对复杂,对护理人员要求高。要掌握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基础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生殖医学专科基础知识,包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要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章制度等必备的专科要求。同时必须具备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有娴熟的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注重专科护士的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每周组织一次专科业务学习、参加全科病例讨论及生殖医学技术学习班。为更好地开展新技术积极了解专科发展动向,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经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1.4患者的管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不满的情绪,尤其在知道助孕结果不成功时,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因此护士要做患者的心理辅导师,提高沟通技巧,在每一对患者进入周期前,都要进行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这项操作必要性、可能承受的风险、本中心的成功率及每周期大致的费用和药物选择原则。同时建立身份认证制度,携带证件(双方身份证、双方结婚证、有效计划生育证件)原件,并保存复印件粘贴在病历上,以保护患者及其子代的合法权益。

2加强设备、特殊耗材、重要药品管理

2.1设备管理生殖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如显微操作系统、程序冷冻仪、CO 培养箱、B超机、负压吸引器等,应有专人管理、定点放置、编排序号,定设备养护手册、使用流程。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长期处于备用状态。

2.2特殊耗材管理由于ART治疗的特殊性,操作时使用的一次性耗材比较多,价格昂贵,所以手术时应做到无菌、无毒、无味及无过期的原则,例如一次性穿刺取卵针、人工授精管、胚胎移植管、胚胎培养皿等。应遵循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专人管理、定时清点、用后补充,保证耗材的正常使用。出库入库的数量要准确,保证无积压、无过期、无变形。并定期进行质控,以保证患者安全。

2.3重要药品管理患者进入周期后要采用促排卵方案,比较常见的有长方案、短方案、抑制剂方案等,注射这些方案的药物一般比较昂贵,一旦用药不能无原因终止,为了避免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失和经济上的浪费。生殖中心应对储存的药品单独管理,建立登记本,记录好药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原有量、使用量、剩余量、护患双方同时签名。

3特色专科护理管理

3.1特色的操作技能护士要掌握常规的护理操作,还要协同医生熟练进行卵泡监测、人工授精术、B超引导下取卵术、胚胎移植术、多胎妊娠减胎术等。积极配合新技术的开展,以适应生殖医学前进的脚步。

3.2特色的健康宣教要将宣教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不孕不育患者承受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情绪上有焦虑、抑郁和对成功期待。ART治疗过程复杂,每个环节要求高,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妊娠结局的失败。所以护士在生殖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护士角色,更是心理指导者、疑问的解答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除患者心中的顾虑。详细说明(药物诱发排卵时、B超监测卵泡发育时、注射HCG时、取卵时、移植胚胎时、多胎妊娠减胎时)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患者了解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受很多因素影响。使她们既有成功的信心,又有接收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夫妇有面对现实的良好心态。

3.3特色患者资料的管理根据卫生部规定,患者病历至少保管70年,所以辅助生殖技术中心必须对病历严格保存和管理。以便患者再次治疗时,可以随时查阅旧病历。档案库要在生殖中心单独建立,档案库的管理要制订病案管理制度,病历放入硬皮纸袋按生殖中心档案号摆放。由专人管理生殖病案室,负责新病历的编号、登记、摆放及查找旧病历位置,对出入库的病历进行记录并护患同时签字。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在我科实习的64名护理实习生,根据护理部随机原则分为16组,根据进科时间的先后顺序1~8小组为试验组,9~16小组为对照组。两组护生进院时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员由护理部统一培训获得带教资格的护师。

1.2方法 按照轮转要求,每组4名护生,试验组进科第1d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按照西南医院操作技术评分标准,护生与护生之间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进行操作考试。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点评,对出现的护理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对照组进科第一天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出科时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考试。

2结果

2.1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见表1。

2.2两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考试中及临床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见表2。

表1示,两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表2示,试验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33%、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26%,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4例。对照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2%、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5%,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3讨论

改变护生操作考试的时间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护理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护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试验组,在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就针对科室操作较多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监考,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护理缺点分析,并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缺陷加深护生的印象,临床护理缺陷案例分析加上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考试,不同于传统的操作考试,说教式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并与各种护理法律法规链接,让护生认识到缺陷,及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护理缺陷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职业道德责任感,及护理缺陷防范意识。

护生入科时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组织护生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互相监考,互相找出对方的护理缺点,充分体现以护生为主体的教育理练,大大增加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高护理缺陷的敏感性和控制力。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入科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地减少临床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等。

护生自己当考官进行护理操作的考试提高护生的责任感:护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主要是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护生自己操作时,经常忽略一些步骤,当教员时能对操作标准进一步熟悉,对操作步骤一环扣一环严格要求其他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发生护理缺陷906人次中,其中上岗2年以内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296人次,占32.6%,列在第一位,明显高于从业时间较长的护士[3]。分析原因,可能与新护士的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等原因有关,但是绝对无法排除责任感的培训不足有关。

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能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缺陷的防范意识: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效的护理流程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实践的细节制度落实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4],护生入科时的操作考试,就是在护生进入科室时,教学组长就对护生在科室操作较多的操作进行把关,进行护理缺陷教育,是提高护生防范护理缺陷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提高了护生对护理缺陷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生是我们护士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生的缺陷教育,强化护生的责任感,建立一个环节控制中的前馈控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健,刘经蕾,朱红,等.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的护理缺陷防范教育[J].护理研究,2010,9(24):2423.

[2]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7-135.

篇3

【关键词】 输血 注意事项 护理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常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病人,对于慢性贫血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感染性低血压病人、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均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所以,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输血方式和注意前后的护理。

1 血液的分类及输血前的护理

1.1血液的分类、用途

(1)新鲜液体血浆(FLP)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适用于:① 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Ⅷ);②大面积烧伤、创伤。(2)新鲜冰冻血浆(FFP)扩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①补充凝血因子;②大面积创伤、烧伤。(3)普通冰冻血浆(FP)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主要用于:①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缺乏;②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1.2输血前的护理 (1)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2)血型鉴定: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在鉴定血型时采用正反定型,正定型是用标准血型抗体,对红细胞膜上ABO系统血型抗原的鉴定。反定型是用标准红细胞抗原对血清中ABO系统血型抗体的鉴定,其目的在于复检正定型结果的准确。

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否则将有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2 输血、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护理

2.1输血和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2.2输血后的护理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提高病人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有2%-10%的患者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每800-2500次输血就会有1人发生严重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3.1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

3.2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病人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或血库),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总之,输血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每个环节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输血原则,密切注意观察;而且只在确实需要时才进行输血决不可盲目滥用。

参 考 文 献

[1]李丽珍.浅谈科学合理输血[J].职业与健康,2003,19(3):101.

[2]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 2005,18(3):251-253.

[3]李丽英,李琦.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

篇4

【关键词】护理安全;护理技术;教学作用

护理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未出现法律规定外的机体结构功能缺失及心理上的损害、缺陷及障碍等[1]。在临床实际情况中,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较大,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护理操作,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及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2]。本文选用见习护士生54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作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到我院见习的见习护士生5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名,其中观察组,男2名,女25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岁;对照组,男1名,女26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1岁。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培训方式

对照组护生学习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观察组护生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

1.2.2护理安全教育教学

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具体为:(1)教学过程;教师要按照工作制度所拟定的具体实施、操作目的、操作过程等讲解给实习生,安排相关教师以目标的确立、如何实现目标、目标能否实现这三个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将临床重急症护理的真实案例贯穿到教学中去,定期举行相关医学法律专座,以此提高实习生对医学法律的认识及意识,提升其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实际教学中可分三个阶段开始:第一,分析阶段;由教师引导实习生对自身所学目标、学习需求和任务的完成进行深入分析,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解决。第二,教学设计阶段,主要是对教学条件的明确以及给实习生提供所必需的的教学内容,开展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技能层次确认的工作[3]。第三,教学开发阶段;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具体,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具体针对性的实操练习及拟定测试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实习生建立起护理安全意识,保证其护理技术能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熟练进行。(2)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主要包含认知阶段及强化阶段,首先,认知阶段主要是保证实习生能够对护理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教会实习生能够对护理操作的风险有一定的判断,同时能够对遇到的风险进行相应措施[4]。强化阶段是让实习生对自己的护理基础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自身的实操技术是否正确评价、护理动作是否安全、有效等,在实际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有敏锐的察觉性。

1.3疗效评定标准

实习结束前,分别以护理部所制定的护理标准理论及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相应的项目考核,考核的总分为100分。其考核结果评定为学习目标完全实现、学习目标部分实现、学习目标未实现三类。记录两组护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践能力及理论能力评分中的对比

1年后,观察组护生的实践能力评分及理论能力评分分别为(90.55±5.57)分和(94.22±4.21);对照组护生的实践能力评分及理论能力评分分别为(81.09±6.23)分和(80.01±5.52)分。其考核评定的最终结果,观察组护生学习目标全部实现21名,部分实现4名,未实现2名,学习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护生学习目标全部实现17名,部分实现5名,未实现5名,学习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护生的学习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习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期间出现患者坠床不良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对照组实习期间出现患者坠件3例、感染事件2例、护理用药错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观察组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难以评定,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生命存在威胁等,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5]。因此,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次选取实习护士54名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而观察组对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1.5%,同时,观察组的实践能力及理论能力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了护理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因患者病情的不同及个体的差异都会成为护理技术操作不安全的影响因素,为此,在对实习护士进行培训期间,务必加重护理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习生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加强实习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应对能力,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6]。终上所述,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同时融入护理安全教育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实习生在实践中的护理行为能力及应对能力,强化其护理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马明翠 韩秉锡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李荣杰,史春红.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实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02):22-23.

[2]肖敏,黄惠榕,黄秀钦.护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细节管理教育[J].光明中医.2013,28(05):1074-1075.

[3]林丽萍,黄玩英,曾素华.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70-71.

[4]李利,何利萍.微型教学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936-937.

篇5

关键词哺乳母猪;护理;营养需要;饲喂;日常管理

在正常的仔猪生产中,母乳是初生仔猪唯一的营养来源,是30日龄前仔猪的主要营养来源。哺乳母猪的泌乳量、乳汁质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对仔猪育成率与断奶窝重影响极大。如哺乳母猪因泌乳量大,母猪体重会有较大减轻,若失重太快,会影响断奶后配种。一般说来将哺乳母猪的失重控制在15%~20%,以缩短断奶至配种的天数。科学饲喂哺乳母猪会使其有正常的泌乳量,供给仔猪充足的奶水;同时,使母猪失重在控制范围内,保证断奶后正常配种。因此,必须加强哺乳母猪的科学护理。

1满足营养需要

一是增加精料,满足能量需要。产后40d内泌乳量占全期的70%~80%,为提高母猪泌乳量,关键要抓好前40d的饲养管理。而营养因素又是影响泌乳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哺乳期应给予丰富饲养,必须增加精料给量,以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1]。根据我国猪的饲养标准规定,泌乳母猪风干饲料应含消化能693.1kJ/kg。研究证明,给泌乳母猪加料,在仔猪生产中,能提高断奶窝重和饲料利用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各地对母猪的饲养,妊娠期能量水平有的偏高,仔猪初生重多在1.2~1.3kg/头以上。而泌乳期能量水平较低,每头混合料喂量多在3.0~3.5kg/d以下,严重限制了母猪的泌乳能力和仔猪的生长发育,50日龄仔猪体重一般不超过12kg。母猪泌乳期饲养水平低,既降低了仔猪生产成绩,又严重浪费饲料,一般体重180~220kg的母猪,泌乳盛期每头日喂混合饲料5.5~6.0kg/d较为合适。二是科学补充蛋白质营养。猪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初乳为17.8%,常乳为6.0%~6.5%,并含有各种氨基酸,品质优良。因此,蛋白质营养的合理供给对提高泌乳量有着决定性作用。据调查,若喂给足量高品质的蛋白质饲料,能提高泌乳量12%~20%;若饲粮中蛋白质不足或品质低劣,常造成泌乳量降低,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同时会使母猪消瘦,断奶后不能正常、排卵与配种。一般哺乳母猪饲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为14%左右。因此,在哺乳母猪饲粮中应搭配一定量的豆饼、菜籽饼等油饼类饲料。若油饼类饲料不足,可适当利用豆科牧草,同时注意蛋白质饲料的合理搭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喂些煮熟的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此外,也可添加氨基酸,努力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使有限的蛋白质饲料充分发挥作用,以满足哺乳母猪对蛋白质营养的需要。三是满足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需要。猪乳中矿物质含量在1%左右、钙0.2%左右、磷0.15%左右。若矿物质不足,泌乳量降低,为保证泌乳的需要,母猪还要使用骨中的钙和磷。常因此引起骨质疏松症而瘫痪,甚至造成骨裂或骨折。为满足矿物质给量,一般用骨粉、贝壳粉补饲,其给量应占饲粮的2%。食盐的供给量按0.2%补给。同时,对哺乳母猪应尽量多喂些富含维生素的饲料,通过乳汁保证仔猪维生素营养的供给。

2科学饲喂

对哺乳母猪的饲喂量应根据猪种、体重和带仔数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可按饲养标准所需营养供给饲料[2]。具体饲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哺乳母猪在产后第1个月是失重最多的阶段,应将哺乳期精料50%~60%集中在第1个月中使用,以后泌乳量下降,可减少精料的饲喂。饲喂中除按标准饲喂,还应补充足够的青绿饲料及清洁饮水。禁食霉烂变质食物。二是应增加饲喂次数,一般每天喂3~4次,每次少给勤添。三是初产母猪因自身还在成长,所需养分较多,所以在整个泌乳期都应保证较好营养,而不宜将精料过分集中在前期,保持前期营养适量偏重即可。四是母猪产后的前几天因体质较差,宜少喂,并喂一些汤料,以免消化不良或引起乳房炎,5d后正常饲喂。五是断奶前4~5d应减少饲喂量,以减少泌乳量,避免乳房炎的发生。六是对产后泌乳不足的应分析原因,改进管理或人工催乳,如增加精料,补充鱼粉、蚕蛹等蛋白质饲料,或用药物。对泌乳过旺的母猪应减少饲喂量。

3加强日常管理

一是保持圈舍安静,减少对哺乳的干扰。二是要求圈舍清洁干燥,冬季圈内垫草防寒保暖,夏季做好圈舍的防暑降温,以利母猪和仔猪正常生长。三是保持母猪清洁,注意预防乳房损伤和乳房炎的发生[3]。四是初产母猪因产仔较少,哺乳时可安排1头仔猪吸吮2个,以免出现不泌乳的瞎而影响下一胎仔猪的哺育。五是放牧运动。放牧运动能促进代谢,有利消化,增强母猪体质[4]。同时,接触土壤和啃食牧草,能获得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从而提高泌乳量,促进仔猪生长发育。通常母猪于产后1周即可在猪舍附近牧地上进行放牧运动,开始放牧运动时间不应过长,以后逐渐增加,以不影响仔猪吃奶为度。分娩15d后,可将仔猪带出,每天2次,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六是供应充足的饮水及青绿饲料。猪奶中含水分在80%左右,因此,充足的饮水对母猪泌乳十分重要。给泌乳母猪加喂一些南瓜、甜菜、胡萝卜等催乳饲料,效果良好。青绿饲料对提高母猪泌乳量、促进仔猪发育十分重要,应尽量选用品质优良的青饲料,打浆或粉碎喂给。七是加强管理,防止疾病。哺乳期内母猪饲粮构成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骤变饲粮。为改善母猪消化,改进乳质,预防仔猪下痢,母猪产后喂给小苏打25g/d,分2~3次于饮水中投给。对粪便干硬的哺乳母猪,要多饮水,并适量喂些人工盐或加喂一些青绿饲料。为有效预防母猪乳房炎、子宫炎、产后风等疾病,可于母猪产前2d或产后5d喂服母仔安康宝,30g/d,分2次喂,连用2~3d。

4参考文献

[1] 季开文.集约化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3):53.

[2] 储飞鹏.规模猪场繁殖母猪饲养的关键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37.

篇6

关键词 护理专项技术中心 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46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而健全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1]。为严格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防止或减少差错的发生,引导和教育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护理质量的观念,本院于2007年4月建立了护理专项技术中心,其目的是将一流的技术应用于临床,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技术服务[2]。现将我院对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探讨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护理专项技术支持中心下设7个小组,即血管护理组、管道护理组、老年护理组、信息网络组、功能康复组、营养支持组、外勤中心组。各小组分别设项目总监1名(总护士长或副主任护师担任);项目组长1名(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小组成员若干名。各组成员除项目总监由护理部任命外,其他成员均竞聘上岗。本技术中心4名总护士长、3名高级职称护士长、19名护士长及16名护理骨干均来自不同科室,根据其技术专长,分别编配到血管护理组、管道护理组、老年护理组、功能康复组、信息网络组等5个专项小组。外勤人员由外勤中心负责,营养组由营养科负责。并形成有护理部领导、总护士长分工主抓、专项技术小组组长具体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

方法:①完善工作标准:总护士长负责各护理小组工作情况,修定工作管理制度及程序规范,对护理工作中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详细培训计划。各专项小组组长要制定工作标准,及时修改工作流程及服务范围,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提高。②建立支持路径:各专项小组制定快捷的临床支持路径,包括需求支持路径、操作支持路径、处理特殊问题支持路径、处理结果支持路径、反馈信息支持路径、效果评价支持路径等。根据需求制定有效的工作路径图,使全院护士按路径寻求支持和帮助,明确过程中每一步具体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等。各专项小组成员要严格操作流程,注重细节管理,规避护理风险。做好事前质量控制,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事后进行补救[3]。③改进工作质量:总护士长严把质量关,在专项支持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确保达到效果。特别是针对执行阶段环节质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对于支持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未改进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4]。④有效指标评价:护理部要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护士长应掌握全院各科医生和护士对专项支持中需求及改进的工作思路;专项小组组长对本组工作进行定期量化评价,分别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对各小组成员建立技术考评档案,不定期进行考核,发现骨干苗子要重点培养,使专项支持中心不断更新新鲜血液。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从护理专项技术中心结果来看,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各专项小组成立前后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3。

讨 论

护理人力资源的整和,有利于护理质量全面提升:护理专项技术中心实施分层管理,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体现骨干技术人才的价值。不仅激活了各层次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专家的管理思维[5],而且让高职称、高学历、高年资的护师队伍成为引领护理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缓解了低年资护士单独值班的工作压力,杜绝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本组分析显示,实施护理专项技术支持后,医生和护士满意度由成立前的85%和79.1%,上升到成立后94.16%和92.2%,达到了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

护理矛盾的及时解决,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提升:各科根据不同需求,可直接向所需支持小组值班人员联系,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确保临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及时处理。尤其对危特殊病人和突发病人等,要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技术支持,满足病人的需求。各专项小组在保证结果与监控效果的同时,应强调对过程与环节的质量管理,实现护理理念与行为的逐步改善,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护理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护理质量根本提升:针对护理专业的焦点问题与薄弱环节,各专项小组应积极寻求科学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护理质量的开展。此外,专项小组打破了根据科系划分组别的护理管理模式,各护理单元的交叉分组有利于不同护理专业的交流。在质量控制中,管道护理组对不同科室危重病人应用呼吸机合理化操作、消毒管理流程等要点进行了指导;老年护理组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了防止褥疮发生的护理方法;血管护理组解决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难题。本组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2007年满意度为97.37%,2008年97.88%,2009年达99.88%,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护理专项技术中心的建立,对临床技术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各级护理人员不仅充分拓展了自身资源的内涵和发展空间,而且有效推动了护理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锦平,承翼娟,向代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2006,6(5):332.

2 李焱,董津平,陈政.临床护理技术支持中心的建立及效果.护理管理,2009,9(9):55-56.

3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4.

4 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中国护理管理,2004,4(2):39.

5 郭朝霞,邢丽平,王婷.我院开展责任护士竞争上岗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06,6(7):43.

表1 成立临床护理技术支持中心前后满意度调查比较[例(%)]

注:P<0.05。

表2 功能康复组、老年护理组、外勤中心、信息网络组、营养组前后满意度比较[例(%)]

注:P<0.01。

篇7

关键词:实习护士 养成教育 思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正确的行为指导,也包括良好的习惯训练。习惯养成教育在西方国家研究较成熟,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有德、有用、有能力。即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道德,还必须有学问。在我国研究养成教育有孔子、夏丐尊、叶圣陶等,最终使养成教育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叶圣陶。现将养成教育的概念运用到实习护士的带教,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养成教育的思路也与一般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有所不同。

一、目前实习护士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年普通高中扩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降,但护生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2.护士就业实行合同制,面对就业的不确定性,对前途感到迷茫;

3.护生实习时多为17-19岁,该年龄段的孩子道德观、价值观都不成熟,正处在易变易教育的年龄段;

4.90后的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习惯于独立地比较和判断,但多数情况判断和比较有失偏颇。

5.他们渴望学习新的东西,但真正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行动并不多。

二、养成教育的思路

1.实习期间加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有利于护士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作为带教老师,要树立榜样作用,为人师表,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职业道德的养成,重点强调“慎独”,慎独在《辞海》中的解释,在独处时,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护理是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准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1]。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护理工作经常要护士独自一人进行,而且服务的对象自身又是身患疾病需要更多关爱的人,能否认真负责,准确完成护理任务,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护士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性,因而其“慎独”精神要求较其其他行业更高更严[2]。例如,当你给病治疗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配制药液时是否准确无误,严格操作规程;工作时是先考虑病人利于,还是先考虑自己方便,是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夜间独自值班时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按要求护理病人、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等。

2.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在执医疗护理临床服务中,要有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自己。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实习时,一定要逐渐培养安全责任意识,技术可以熟能生巧,安全责任是不断强化养成的,如执行医嘱,护理处置或护理病人时,严格操作规程,无菌观念。“三查”、“八对”一注意等,每个环节要认真执行。不能遗漏或马虎了事。只有不断强化,才能养成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实习护士要上的第一课。

3.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一样,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护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护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进入实习、工作后有的已经陈旧老化,这就要求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有计划的针对实习护士举办讲座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带教老师要多提问,留问题,让实习护士去思考、查资料、找答案,或是共同探讨问题,要不断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清。护理是终身学习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

4.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养成,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学习,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护理技术操作是陌生的,也不敢随意去做,作为带教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从简单的肌注、皮试,到复杂的护理技术。老师的示范就是标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技术不是一天能练成的,是一个学习、养成的过程。

5.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带教老师在带教学生时,尽量不把太多负面信息传递学生,比如太多的报怨,工作辛苦、医疗环境差、待遇低,护患关系恶烈等,同事之间不要相互报怨、抵毁,应正面引导护生学习,如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良好的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对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该明 白,护理工作确实辛苦,实行三班制,工作不规律,生物钟颠倒,容易导致护士免疫功能下降,作为护士一定要注意体育煅练和休息,调理好自己的身体,锻炼身体和保健的习惯是养成的,首先要有健康的理念,信息决定行动。

一般认为,护士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3]。护士的基本素质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培养过程,学校的学习是基础,真正的养成教育开始于实习阶段,因此教学医院或提供实习教育的综合医院,制定完整的、系统的护士养成教育计划和实施安案,从护士开始进入临床学习,由综合素质高,有经验的临床护士带教,对实习护士连续的可评估的养成教育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护士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红梅,王秀花.护士慎独意识对护理工作的意义[J].职业健康,2007,23(24):2359-2360.

篇8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隶属于武威市的三级乙等肿瘤专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500余张,临床护理单元12个,特殊护理单元11个,护理人员370人,其中本科学历56人,大专202人,中专11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9人,护师89人,护士249人。

1.2方法

1.2.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

2010—2011年护理部将所有护士的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复印件按科室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将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复印件按类别分别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

1.2.2电子技术档案管理

2012—2014年护理部按来院时间为护理人员编写档案号,以护理人员的姓名及档案号为名称建立文件夹,将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各类证件的扫描件以子文件夹形式保存于其中;将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职称,家庭情况,奖惩记录,科研及论文情况,每月护理部理论、操作抽考成绩,进修情况等)存入文件夹内,形成电子技术档案。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技术档案并保留备份。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方法更新、整理一次花费的时间,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以及护理管理人员对两种管理方法的满意度。

1.4评价方法

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更新一次档案所需时间,每月一次;每月统计科室、个人审核资料保存是否完整;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汇总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讨论

2.1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电子技术档案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相关人员的资料,方便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同时还可以客观了解护士继续教育以及科研论文等情况。观察组在更新、整理技术档案时消耗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通过电子技术档案,护理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护士个人的工作表现及晋升情况,动态掌握护理人员资料,改变了以往因人员资料繁多查询困难的局面,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2资料保存完整

纸质版档案在办公室搬迁、借阅、保存不当等情况下可能会遗失,而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优点,弥补了纸质版档案管理的诸多不足,使得资料保存更完整。观察组资料保存较对照组明显完整(P<0.01)。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存有备份,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也存有备份,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减少了资料遗漏、丢失等现象。

2.3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护理部存有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信息,并由专职人员管理,负责完善基本情况登记表,各类证件扫描件的存储,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的录入,并负责定期更新;各护理站及特殊护理单元均有科室护理人员电子技术档案,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电子技术档案的实施减少了管理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且方便查阅,增加了管理人员与护士、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表3显示,观察组管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4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家庭关系的建立便于紧急情况下护理管理人员查找其相关信息,了解护理人员的家庭背景,方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与护士间的沟通,帮助护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2.5节约人力及资源

改变了以往各类证件复印件由各科室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护理部、护理部工作人员按类别顺序排列的工作方式,电子技术档案管理由护理人员将各类证件的扫描件通过QQ等方式传至护理部,护理部按技术档案号入册,节省了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档案所花费的时间,节约了护理部工作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纸张的消耗,节约了人力及资源。

3小结

篇9

【关键词】护理;初产妇;无保护会阴接生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是一种基于传统接生方式下提出的新接生技术,其在减轻产妇痛苦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1],但在实施该技术过程中,积极有效的配合对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本院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诊自愿接受无保护会阴接生的初产妇5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9.47±9.62)岁,平均孕周(37.45±1.53)周;观察组平均年龄(29.24±10.22)岁,平均孕周(37.12±1.86)周。(1)纳入标准:单胎儿头部位妊娠,未表现出头盆不对称;年龄为20~35岁;胎儿指标均处于正常,未出现先天性疾病和畸形;无妊娠并发症;胎儿大小适中;会阴发育良好,有自然分娩意向;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35岁;胎先露及臀位异常等不建议实施自然分娩;合并恶性肿瘤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产妇;精神异常;四肢无法自主活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无保护会阴接生

胎儿头部娩出1/3时,联合紧张过程中,不再以手掌对会阴进行保护,而是将右手五指头稍稍分开,将其放置于胎儿头部上方,但切忌过度用力,仅仅为了能够对胎儿头部娩出速度进行控制。在进行产妇宫缩时期,胎儿头部娩出时嘱产妇不要用力,即进行哈气。在胎儿头部成功娩出后,对胎儿的口、鼻进行轻轻挤压,使羊水能够充分排除,不要急迫地进行分娩肩部,双手将胎儿头部轻轻托住,在耐心等待至少1次自然宫缩后,等待胎肩可自行完成内旋转之后,前肩即可自然娩出,若超过120s仍然未发现胎儿肩部娩出,则需要评估是否存在肩难产情况,并联合医师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2.2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无保护会阴技术进行分娩,对照组产妇在该技术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在分娩前嘱产妇需掌握的相关妊娠分娩知识,帮助产妇掌握哈气、屏气的要领;密切注意产妇的产程变化,指导其积极配合助产士操作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分娩护理干预,主要护理要点如下。

1.2.2.1入院时

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需对产妇进行热情接待,并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尽可能获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同时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产妇的需求和主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各种合理需求,结合产妇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疏导,以此缓解产妇的顾虑情绪。与此同时,嘱产妇妊娠分娩中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及相关技巧。

1.2.2.2分娩时

在第2产程选择半卧、屈膝、抬臀,臀部相对较高,胎儿头部压迫直肠,刺激产妇向下用力,可以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助产士应随时纠正产妇不恰当的变化,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密切监测胎心音变化,正确引导产妇配合宫缩用力;宫缩间歇配合按摩,使产妇得到放松,确保产妇舒适且有利于自然分娩。运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助产,助产士通过手来控制胎儿头部娩出速度,避免急于分娩引起产道撕裂伤;让会阴慢慢随胎儿头部下降而扩张,增加会肌肉的顺应性,让胎儿自然通过已扩张良好的产道,以免对会造成严重损伤[2]。

1.2.2.3分娩后

在完成分娩、缝合结束后需通知产妇,并与产妇建立起交流、沟通体系,以此实现对注意力的分散。待新生儿成功娩出后,助产士应将新生儿放置到产妇的身旁,使其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新生儿,以达到转移注意力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效果,避免产妇因过度担心新生儿而出现情绪波动,导致子宫收缩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产后大出血风险的增加。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向产妇讲解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安排产妇尽可能地进行体操训练,同时向产妇讲解相关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1.2.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第1、2、3产程时间进行统计;另对产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妇满意率进行观察、记录。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不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及产妇满意情况比较

两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接生技术,其在国外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3]。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是通过分娩时姿势改变,双髋尽量屈曲外展,使会阴出口前后径增加1.5~2.0cm,纠正骨盆倾斜度;耻骨联合上抬,使骶骨位置相对后移,骶尾关节增宽,为胎儿顺利娩出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助产士用单手或双手控制胎儿头部娩出速度,顺应性地让胎儿慢慢通过产道。整个过程强调胎儿自然、缓慢地通过产道,以避免急产、宫缩时压力过大造成会不同程度的裂伤[4]。因分娩所带来的疼痛,产妇极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使其子宫收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分娩造成影响[5]。作者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变化,给予相应的调整和干预,极大增强了会阴弹性和延展性[6];自然充分的拨露、仰伸、扩张、受力均匀,易于胎儿头部娩出,避免会阴裂伤或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同时也实现了对侧切率的控制[7]。积极有效的产前干预,可以使产妇情绪得到合理的疏导,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可以及时引导产妇呼吸、动作的配合,使产妇分娩更加顺利,从而避免了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应用中,从心理干预和分娩知识宣传两方面进行重点干预,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的控制,并促进产妇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13(1):126.

[2]王宁,田普宁.295例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5,34(6):442-443.

[3]杨艳君.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正常分娩初产妇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7(8):1198-1198,1199.

[4]谭彩虹.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6):245-246.

[5]胡静,肖红,邹颖,等.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用于初产妇会阴分娩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13-419.

[6]包理丽,刘玲珍,缪燕华.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1(3):72-74.

[7]陈丽清,骆东招,刘燕萍,等.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70-71.

篇10

【关键词】护理技术 互动教学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73-02

一 开展互动教学的意义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一定教学情境中的多向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中来,达到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因而,互动教学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是师生、生生多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互相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与观念,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自我评估、调整学习策略,自我完善。同时,互动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这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突出交往性和实践性,强调能力培养,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较系统完整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能力。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必需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关系,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 互动教学有深刻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学习的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坚强的学习意志、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最

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是掌握知识的能量和动力;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互动教学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因而,能激起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护理技术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实践

互动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只是单向传输的弊端,做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因此,要把互动教学贯穿护理技术教学的全过程。

1.在设计教学目的中互动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互动则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教学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在制定教学目的之前,学生已粗略地阅读了内容,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另一方面对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学习这些内容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例如,讲到静脉输液这节内容时,提前告知学生预习,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根据预习的内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达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再加以补充、拓展。通过教学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因材施教。

2.在传授新知识中互动

如何传授新知识,是把原理、概念、结论端出来,而后要求学生去背?还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然后把握这些概念和结论?这反映了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如果传授的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就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造成这种怪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排斥教学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应该重视结论。但是学生仅能学会,而不能会学,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是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的。因此,在传授新知过程中,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积极开展教学互动,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经过许多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去获得新知识,培养出创新性能力。“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这部分内容涉及一些溶液浓度的换算及计算,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不会计算。我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讨论及课堂示教,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给予现场答疑,课后学生都掌握了“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3.在设计复习题和考试题中互动

复习、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关起门出复习题,然后要求学生按复习题去寻找答案,一字不漏地背。这种方法助长了学生复习的依赖性,缺少了主动性,因此学生学的知识是死的,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复习题和考试题及答案,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成主动,更有助于学生主动钻研教材内容,掌握重点、难点,起到系统、全面复习的作用。我在护理技术教学中,每讲授一个单元,都组织学生讨论复习题和考试题。期末考试可以参考学生拟出的复习题和考试题来命题,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4.在实验操作,在课外活动中互动

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准确、迅速、规范,来不得半点延误和失误。护理操作一定要反复训练、精益求精。在实验操作训练中,师生共同操作,教师与学生相互比较,学生与学生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方法以及操作风格,发扬教学相长,进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课外技术操作竞赛中,让学生参与设计活动、主持活动、评价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在“无菌技术”操作竞赛中,让学生参与设计这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学生既把参与意识变成了参与行动,又在广泛的参与中,充分地表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操作水平、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践证明,互动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而这种交往、互动的目的是使教学过程充满情绪和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开展互动教学时,必须注意克服两个问题。

第一,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轻视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远离教学内容做毫无作用的“动”,以至耗掉教学时间,冲淡教学内容。学生的“动”必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之下的“动”。所以互动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民主的意识以及驾驭课堂学生情绪的能力,把握好教学时机,掌握教学主动权,引导学生去“动”。

第二,互动教学不能追求课堂上嘻嘻哈哈、漫无边际的“动”,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掌握。那种表面上是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收获甚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间接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达到对每一知识的掌握是难以做到的,所以,互动教学并不排斥教师对系统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恰恰相反,互动教学能更好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晓晴、王艳.在哲学原理课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