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31 11:2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绿化景观建设。充分挖掘和弘扬三国文化,彰显优美山水特色,把旅游快速通道建成市的旅游经济长廊、三国文化长廊、绿色生态长廊和兼具三国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景观大道。
二、绿化景观建设内容
道路两侧各30米范围内绿化树木的栽植,绿化景观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行道树的栽植。沿线山体植树绿化和被破坏山体的支护、修复及绿化覆盖,公园、湿地、游园、植物园和石景、水景等节点景观建设。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要求
分步实施的原则,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要严格遵循整体设计。重点抓好方案设计、评审、工程预算、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等6个环节的工作。力争整个绿化景观建设在年月份以前开工,年月份以前全面完成。
(一)方案设计。要请大院设计。展现三国文化和山水园林特色。道路绿化设计施工图年月日以前完成,所有节点景观工程施工设计必须在年月日前完成,并交付使用。
(二)方案评审。由市建设局、市园林局负责邀请省、咸宁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土木工程等系列的专家参与方案评审。
(三)工程预算。要委托有资质的预算单位。报市政府审定。
(四)工程招投标。提高投标入围门槛。严格控制资质租用和挂靠。投标单位的资质必须为园林景观建设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并提高投标保证金额度,确保工程全过程由中标单位亲自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必须在年月上中旬按建设内容和标段要求依次进行。
(五)绿化、景观建设用地。旅游快速通道绿化用地由各相关镇、办事处负责。产权共同享有的办法,给予适当补偿;景观建设用地采取征用的办法,地面附属物需拆除的实行评估补偿。
(六)业主单位和施工时间要求。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由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市建设局3家单位作为业主单位。
市林业局:负责完成快速通道道路两侧各30米范围内的绿化树木栽植和沿线山体植树绿化、湿地建设。
市交通局:负责完成行道树和道路两侧被破坏山体的支护、修复及绿化覆盖工作。行道树的栽植在年月份以前完工。被破坏山体的支护、修复及绿化覆盖在年月份完工。
市建设局:负责完成道路两侧游园、植物园、牌楼、小品、景观附属物、石景、山景、水景等景观节点建设。游园和植物园的建设在年3月份以前完成。5月份以前全面完工。
各业主单位在招投标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督促施工单位组织开工建设。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后。
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城司、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文体局开发区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专班:
协调工作专班:负责对旅游快速通道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协调。人员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和蒲圻办事处、车埠镇、镇、沧湖开发区党委书记组成。
确保施工质量。人员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和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土木工程系列的专家组成。质量监督专班:负责建设施工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理、监督。
督促各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工程进度督查专班:负责按时间进度要求。定期编发工程建设简报,通报工程进度。人员由各业主单位和城司安排人员组成。
篇2
[关键词]张家口;冬奥景观;建设研究
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旅游和体育占有不可替代的强化作用。随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张家口市的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张家口的城市建设已向国际化城市目标迈进。张家口冬奥会景观建设不仅是承办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其系统研究也为张家口的城市建设与转型提供了经验与思路。本文结合张家口的自身特点就冬奥景观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希望对冬奥会的顺利承办和张家口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1.张家口基本自然条件
1.1张家口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张家口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北京,西连大同,北接内蒙,南靠平原。其自然风光秀美,四季分明,平均气温较低,一度达到-12℃左右,降雪量丰富,雪季时间绵长,能够满足建造滑雪场的先天条件。
(2)人文景观:张家口历史文化悠久,拥有600多年的文化历史和众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大好河山,孕育悠久文化”,这既象征着张家口地区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同时也是是张家口城市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
1.2张家口冬奥会景观规划设计
纵观历史,我国对于奥运会的形象设计及其研究与参加奥运会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例如北京08奥运会在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设计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张家口冬奥会城市景观建设已初具雏形,首先张家口的自然条件符合冬奥会的要求,崇礼区的大多数雪道也基本具备国际标准,只需按照要求加以深化设计和精心改造。在城市环境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关于冬奥主题的雪雕、冰灯建筑等绿色生态设计。景观特色以白桦树最为著名,结合地形地貌利用特有的白桦树景观加以设计和利用能为冬奥会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亮点。崇礼区始终坚持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吸取经验和先进理念,以建设山水园林式宜居生态旅游城市作为目标,全面改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市面貌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加大力度投资旅游、餐饮以及度假等行业,不断培养城市接待能力,大大加快了现代城市化的进程。
2.张家口冬W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开展冬奥会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体现着中国科技、经济的进步以及实力。那么,在冬奥会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之外,要做到科学的规划和体现特色设计,冬奥会景观建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过程中的经费问题。由于此次冬奥会秉持着绿色办会的思想,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打造完美的城市景观成为了建设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二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及现有景观对城市环境进行设计改造,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也是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三是城市环境设计如何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相互统一也是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北方属于缺水城市,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进行建设是一个难题。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景观建设的质量,还要考虑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围绕绿色奥运的核心思想,坚持生态设计、科学规划、应用科技手段打造一流的奥运城市形象。
2.2开展冬奥会景观设计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张家口作为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其城市建设及景观设计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研究价值。张家口属于山地城市,地理环境上坡面较大,环境复杂,降雪丰富,冬季较长。冬奥会景观建设上要紧密依托自然环境因素,打造特色城市景观,营建特色的山地建筑、路桥设计、植被景观、水系景观等,兼顾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节约预算经费的同时打造出符合奥运主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对景观建设过程和质量的监督,首先要对景观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在合理使用经费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改造城市环境。在城市建设和冬奥会筹办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首位,合理利用水源,合理增加景观设施,利用地理特点对城市景观、结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并兼顾尊重使用者的要求。张家口冬奥景观建设是一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示范性工程,它关系到未来新型城市设计的方向,我们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并重,重视实践成果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其社会效益的转化。
篇3
关键词: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
1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概况
人既是园林景观的建设者,也是消费者。近年来,园林景观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相继提出“节约型园林”、“人性化”园林景观等,而“关怀型园林”的概念是首次提出。无论是哪一种景观建设,都应先是科学的,其次才是艺术的(见图1、2)。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要从源头开始,即从规划设计开始,考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创造优质的环境,是否与自然生态、周边环境和谐,是否解决功能问题。近年来,为求快速建设、快速见效,景观建设中出现“趋同”现象,使园林景观变得生硬、无趣;过分重视景观艺术的表达,忽视自然环境本身和人们的真实感受及需要;大多数人认为“人性化”就是在园林景观中建有绿地、花池、休憩设施、盲道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却忽略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的需求,如何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为动物营造栖息的环境,也是当今园林景观建设应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许多园林虽然考虑了人的需求,设置了各类设施和小品,但由于设施、小品自身的不足,不能满足某些功能要求。各类设施小品设置的位置及所处环境,会影响设施小品的景观展示和功能使用。有的园林景观建设为体现其特色,忽视其功能需要,“人性化”园林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关怀型园林。
2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园林景观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2.1现阶段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2.1.1设计盲目照搬,建设缺乏人文关怀现今不少园林景观建设为追求视觉效果和形式美,规划设计精品意识太强,照搬、模仿所谓的欧式园林、欧式景观,认为是建设创新,完全忽略景观本身以人为本功能的发挥,缺乏对人性的关怀,缺乏对人的的心理、精神和行为需要的关注,未能将人文需求融入到景观营造与建设中。2.1.2过度追求植物造景效果,缺乏对植物生长需求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有些地区和城市没有立足于本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特点,大量引进外地植物进行造景,“高密植”种植现象、盲目大量的种植大规格苗木等,种植环境不能满足植物自然生长要求,违背植物生长习性和生态规律,忽略适地适种原则,造成植物长势不良、生长抑制甚至死亡,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反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增加高昂的养护管理成本。2.1.3忽略对动物、飞禽的关注动物是生态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景观建设中关注动物、飞禽等生活空间和栖息场所的营造,为它们预留、制造活动空间,不仅可以维护地区城市的生态平衡,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营造动植物自然和谐、“鸟语花香”的园林景观。2.1.4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城市随着景观事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些趋同景观,缺乏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建设生硬,导致本地特色和城市个性缺失。2.1.5城市建设阻断绿地,破坏绿地系统的连贯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等问题,一些地区过于关注市政建设,破坏了城市绿地之间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与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背道而驰[1]。2.2公众和社会发展对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1)党的十明确提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政府对景观建设的要求更为明确。以新疆昌吉市为例,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思路,狠抓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尤其是将与市民关系最紧密的公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的首要任务,合理规划,大量运用本地植物组景、造景,不仅形成地方特色景观,促进和保护本地植物可持续生长,而且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昌吉市人口为35万人,人均公共绿地已达10.88m2,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景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建设除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外,在服务功能上还必须满足不同环境、不同人群对精神、心理和行为的需要,满足市民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上的需求。(3)关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大力倡导景观生态建设,反思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构筑关怀型园林景观旨在促进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不仅满足人文关怀,促进一个地区、城市的综合发展,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2.3关怀型园林的概念关怀型园林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尊重历史、民族等文化特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特点,关注不同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关注和探索不同人群在园林空间中的心理、行为、精神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类型。关怀型园林宏观上关注一个区域、地区、城市整体发展影响及绿地系统的建立健全;中观上关注城市各类公园绿地更好的发挥功能作用;微观上则关注公众需求、植物个体、植物种群和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要求,以及动物的栖息场所等。其特征是:关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植物种类配置科学合理,群落之间相互促进生长,景观环境优美宜人,地域文化特征显著,公众普遍感到城市空间舒适美丽,社会公众(不同人群)有深深的满足感和归属感。2.4关怀型园林与人性化园林的区别关怀型园林是在人性化园林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建设目标和要求。人性化园林是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建立符合人们需求的园林景观。而关怀型园林研究的内容涵盖节约型园林、人性化园林、生态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通过关注和探索园林景观建设如何使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更多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符合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及周围事物,与其本身的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及地域性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人文关怀更为突出。
3关怀性园林景观建设原则
3.1科学性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劣,关键之一是必须突出功能因素的重要性。因此,关怀型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以科学合理为核心,结合地方、区域现状、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系统等层面,结合周边环境、本地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现有地形与构筑物,综合协调景观规划中的不足,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统一和谐。同时,结合城市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场地预留,不仅是为了未来的城市建设、景观建设,也是为动物预留空间,创造栖息、活动场地,维护其生态平衡。尤其是避免过度重视景观的艺术性,“求新求快”破坏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3.2生态性原则建设关怀型园林,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根本任务,为“求大求洋”,大面积的硬化铺装、假树假景等,使景观工程变成门面工程;为营造季相景色,引进不适合当地的植物等违背关怀型园林的生态性原则,使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关怀型园林以不破坏本身特点,始终坚持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的融洽性,以改善人们居住、活动的环境为目的,进一步增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3.3功能性原则园林景观的最终功能是为人服务,景观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的要求。通过对自然环境、地域特色、文化历史、人文需要、社会环境的融合,实现一个地区、城市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和休闲活动场所,为本地各类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地区、城市的发展。3.4关怀性原则园林为公众提供游赏、活动的公共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艺术环境,其服务功能不仅仅是设置设施、小品等,应更多考虑不同人群与园林景观的亲密关系,关注动植物、自然环境本身、公众心理、行为及精神需要,是关怀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3.5高效性原则建设关怀型园林景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植物配置,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建设和养护管理成本,使景观建设的利用率高效化、最大化。
4关怀型园林的发展建议
4.1发掘特色,展现地域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园林景观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发达带动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而城市景观建设则会促进社会各个系统的发展。因此,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关注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居民的生活习俗,融入地方文化,以当地特色和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园林景观,使其成为一个地区标志性的景观。4.2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优先的园林景观景观建设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一种提升,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发、打造自然生态景观,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生态功能。因此,在植物造景中,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草、花等当地乡土植物和引种驯化成功的各类植被,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3以人为本,突出园林景观细节中的人文关怀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另外,要避免为了突出景观的艺术性和所谓的“大景观”而复制或照搬一些异地景观建设。如在道路设计施工中,老人与儿童的活动区域不宜选用大理石路面;年轻人居多的环境则需相对独立、半隐蔽的空间等。同样是廊亭堂榭,有老人和儿童需要的开放式活动区,有年轻人喜欢的有特点和个性的独立空间,更有特殊人群需要的畅通无阻的特殊区域。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从心理和行为活动的需要出发,让不同人群感受到舒适性。只有这样的园林景观才是被公众认可的景观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型园林。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朝着服务功能的优化、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向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将从追求外在景观形象转向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提升,保护自然生物和资源,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地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怀型园林遵循以人为本和自然法则的理念,运用科学手法,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城市的人文历史、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自然植物,建设出符合生态良性循环和景观优质的城市园林,这不仅是园林建设的根本需要,更是未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对校园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然而,各大高校一味重视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园建设,要求校园的大气壮观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使得校园精神、文化软实力在基础设施硬实力面前显得“发育不良”,导致了我国高校软硬实力上的失衡,阻碍了我国大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步伐。校园文化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它依托于校园空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以历史纪念、实用功能、观赏娱乐等类型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校园活动,并长期影响着师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景观属于城市景观,同时也是文化景观的特定类型。然而在当下,高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景观时忽略了对其校园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设计方没有深入挖掘校园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设计元素东拼西凑,存在跟风抄袭现象;另一方面,校方对校园的规划建设缺少前瞻性的指导。因此,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营建关系,探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对于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强校园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改变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校园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展现的物质载体,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而在探讨二者的关系时,校园人的角色成为理解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联的重要因素。校园人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管理者、建设者、服务者等,其群体的行为需求、价值观念、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等既促成了特定背景下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也受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存在着校园人的转化作用。
2.1校园人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环境,是在一定时期由校园人具有的包括精神、思想、理念、行为、制度等的群体意识,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大学由于校园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校园文化。如沿海高校和中西部高校,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和少数民族高校,成立时间较长、颇具资历的高校和近十多年来新建的高校,它们展现的校园风貌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而另一方面,一所大学虽受不同的校园人经营,但自身的校园文化却保持着延续性。已形成的校园文化犹如传播的种子,根植于一批又一批的校园人心中,优良的传统、正确的意识、向上的心态、健康的习惯等都会得以保留,并被发扬光大。所以,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同时也受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影响,二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2.2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
从行为和意识上看,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主要有人的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两个方面。主动方面上,校园人的自身需求决定了其要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并通过各种类型活动产生的不同效应来影响甚至改变环境的性质和意义。如在课外生活之余,师生会选择较为私密和安静的场所进行休息和交流,久而久之这个场所就会赋予这样的功能。被动方面上,由于必要性、强迫性或者自发性的行为,校园人也会受到来自校园文化景观的约束和改变。如在去教学楼的必经之地所建的一组名人雕像,往往会激励前来学习的师生们。或是其生前的卓越贡献,或是自身的高尚品德,或是求学时的刻苦经历,这些都会在潜意识上激励着校园人。因此,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的。
2.3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人的媒介作用创造并改变着校园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景观也通过满足校园人不同的功能需求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更应该理解为人、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校园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下,渗透在环境中,而环境又恰恰在另一方面反映着文化,为人认知文化起到阐释的作用。如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校园呈现的是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校园环境,从校园的建筑、植物到人的服饰、言语都显示了异于汉族文化的魅力。因此,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反映的关系。
3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原则与要求
3.1建设原则
3.1.1生态性大学校园依托于一定的场地,校园长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认识校园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的关系,不能忽视场地的生态条件而孤立的发展。同样,校园文化景观也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校园的山水林木,花草鱼虫都是校园文化景观动态建设的一部分。过分的注重材质、体量和造型,而忽视生态这一文化景观建设的土壤,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将水文气候,地质地形,动植物群落等纳入文化景观建设规划的体系之中,才是校园文化景观发展的长久之路。
3.1.2保留性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还是建立不久的新学校,都会有代表学校成为典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可能是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也可能是遗留的名胜古迹,亦可能是已被校园人认可的建筑、大门、纪念碑、凉亭等。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对于校园人的重要性,并使其继续见证学校历史,使之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物质表现。在不影响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保留性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参考的重要原则。
3.1.3统一性坚持校园文化景观的统一性,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保持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性,个体和整体协调统一,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纳入系统建设之中。形式上,文化景观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能够很好的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具有母题性;内涵上,文化景观的不同主题要呈现有序性。如此一来,校园文化景观才能既彰显个性,又保证共性。
3.1.4可持续性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应传承过去,定位现在,着眼未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既要能满足当下师生员工的需求,也要注重校园生态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适时适度的扩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给予校园以时代精神,给予文化以新的活力,并减少对已有文化资源的透支和自然资源过度索取。
3.2建设要求
3.2.1传达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含了诸如求真务实、尊师重道、开拓进取、博学笃志等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该以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的,在当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的背景下,为校园人传播正能量。
3.2.2满足功能需求满足校园人功能的需求,是校园文化景观创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适、有良好的遮阴效果、便于寻找、周围环境宜人,校园中这样一座凉亭自然会受到校园师生的喜爱,因为它满足了校园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座亭子虽建造时间久远但依旧坚固,曾经是学校前辈们读书的地方,而现在又是学生晨读的地方,那么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进一步得到体现。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要基于其实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了实现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呈现艺术美感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创建应该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内涵。从色彩、线条、构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题,文化景观的建设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美感营造的规律,把握美感的创新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创造,使校园文化景观达到艺术美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结语
篇5
高速公路绿地景观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绿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是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
以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为例,宁杭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条景观生态路,其景观元素丰富包含了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小品、假山石、湿地等等。植物品种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品种达两百多种。包含了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草坪与花卉、多年生和一年生、水生植物等。
如在丘陵地区路段,采用生物技术恢复和营造“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将互通立交桥下的绿岛修整成小岛等形状,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时将水源引进小岛,使整个绿化更加贴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为了减少山体爆破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他们变传统的边坡工程防护为生态防护,采用客土喷播、轮胎固土等新型岩石边坡固土绿化方法,让原来被爆破的“伤痕累累”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衣。
服务区也尽显古典生态风情,在服务区与路之间种植了特大型银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树龄不一、高矮参差的树木,服务区的建筑则掩映其间,其中设计了景观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一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高速公路,沿线田园山水风景宜人,为广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畅通快捷、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然而还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生态性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绿化方式上,整体上水平不高,设计多采用城市道路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相色彩变化少;绿化大同小异,景观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观特色。
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总体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长生产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大、养护投入高,致使绿化效果因养护、投入等因素影响有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绿化
高速公路绿地是高速公路空间环境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因此笔者认为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保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存,在整个公路绿化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
1.遵从生态学原则,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
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同面积的绿地中,灌丛的单位面积绿量或叶面积指数和生态效益比草坪高,乔、灌地被植物结合的又比灌丛的高。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间直接竞争,提高叶面积绿量,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具体操作中,应以乡土植物品种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生态位,设计和建设一个各类植物按其生态位各得其所,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绿地系统。
2.保持“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群落结构
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有关资料表明:娇贵的草坪每公顷每年需10万元左右的“呵护费”,而树的管理费则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护理较好的草坪寿命也不超过10年左右,而乔木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护理就能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模拟自然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沿线景观,又便于养护管理,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措施的探讨
1.边坡防护
现在建设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仍以工程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使边坡看上去僵硬、单调、机械,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防护设计中在满足边坡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运用生态绿化防护,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要考虑整个植被逐步恢复过程,以灌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外,也有利行车安全。
边坡防护还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边坡人工植草绿化,为减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虑禾本科、豆科相结合和以暖季为主,冷暖季型草种相结合,并适当配以灌木的原则,从而使其能够自生自养,达到边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护手段常用现有喷播绿化、挂网喷播、厚层基材、中空锚杆框格绿化、六角空心砖绿化、改良型厚层基材、植生袋防护和椰纤维网喷播防护(cf技术)等。养护完成后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2.互通区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观节点,其空间由匝道立体交叉围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景观要求较高。出于美化考虑,目前现有绿化施工选择的草种和树种的品种比较单一,物种少,稳定性差,受干扰后恢复能力差,该生态群落非常脆弱,给植物病虫害的爆发与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虫害或其他灾害,植被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因此,建议互通区绿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种类应尽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类也应该选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过分集中,以有效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种病虫害的能力。绿化结合地形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点。互通区取消内侧的工程防护,取消工程排水沟,进行景观地形设计,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区地形自然起伏变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内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转换,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达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3.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运用绿化种植,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蜀桧,龙柏,其高度1.6米为宜,单行株距2.0米,他们有规律的种植,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蜀桧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四、结语
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又使高速公路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总之,无论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来看,调整绿化结构,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路绿化,是保证高速公路绿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邬建国等.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程胜高等.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4]西蒙•贝尔.景观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4,12.
[5](美)莱诺.G.议尼鲍姆,宋力译.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6
关键词: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媒体形式;创新设计
1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发展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其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发展起步较早。特别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建设更趋完善。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现代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应用更是由多项技术与多种材料综合构成,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形式也更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并融合了都市建筑、景物、壁面公共设施与空间等的视觉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延伸。我国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发展是从80年代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完善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
2对我国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思考
虽然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的建设主要以建筑和雕塑等景观为主体,在前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公共广告设施却往往被忽略,城市建设后期再随意添加,导致公共广告设施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或破坏了城市总体建设风貌。
其次,在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设计表现、制作方法、传播方式上,由于从事设计与制作化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级专业人才,造成了公共广告设施创新设计的滞后与制作工艺的落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符的现象。因此,我国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创新发展还需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深入地研究。
3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创新设计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是由城市公共环境中的户外与室内两大广告媒介所组成,具有区域性传递各类信息的特殊功能。在学习与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设计理念与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创新设计方案:(1)单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设计。针对城市公共广告媒体形式单调陈旧的现状应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1)POP模式的平面广告牌设计。首先,将形式单调、效果陈旧的平面广告媒体加以改进,吸收POP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打破平面媒体有限的二维空间。这种创新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平面媒体的外形上进行整体变化;另一种可以将广告画面中的部分形象与自然物象相结合进行夸张变异或夸张延伸,从而使平面广告媒体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效果。2)POP模式的立体广告塔设计。可以在城市主要景点处设立大型POP立体广告塔,也可以在主要商业区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小型,并可供人们休闲观赏多功能POP立体广告媒体,从而拓展其功能属性,让立体广告媒体成为装点城市、服务大众的实用性公共设施。3)内、外置光源互为补充的单体灯箱设计。目前国内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中的大部分灯箱媒体是以内置灯管的形式体现,给人以单调、呆板之感。其解决方案可将泛光灯、霓虹灯管等外置光源与内置光源结合起来,使单一媒体具有多重设计表现的效果。(2)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化设计。单一媒体虽然能够承载一般规模广告的信息传播,但在表现中大型规模的广告宣传方面会稍显势单力薄。因此,在中大型广告的信息传播方面应采用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化设计:1)广告看板与电子显示屏的组合化设计。这种创新方法是将平面广告看板与电子显示屏两种传播媒介作一体化组合设计。这样即增加了传播媒体的表现效果,同时也让电子显示屏充分发挥其大量宣传信息动态传播的优势。2)不同光媒体的组合化设计。利用不同光源作为广告传播效果的设计媒体将为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增添新的色彩。在设计时可以利用特制的碘钨灯投射光源在空中形成一面幕墙作为广告信息载体,用激光将广告信息投射在这面光源幕墙之上形成广告画面,这样即节省大量的媒体材料,制作安装程序也简便,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新奇靓丽的光源画面也更加的赏心悦目。3)声、光、电多媒体形式的组合化设计。为了让广告信息传播更加具有感染力,可在一些大型的商业活动中心或文化娱乐区域设置集声、光、电等多种媒体形式相互配合的组合化广告媒体设计,让信息传播更加生动多彩。(3)静态媒体形式的动态化设计。对静态媒体形式的创新设计方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灯箱广告内页翻转动态化设计。将静止不变的单面灯箱广告媒体改进为内设有电机装置的滚动式且页面转换的动态广告媒体,并附加转换时控器。这样既改变了单面灯箱广告的呆板表现形式又增加了广告内容,节省了空间与资源。2)广告媒体局部或整体动态化设计。在市区主要景观处设置立体广告媒体,将广告媒体的某一部分或其整体给予随主题创意运动的动态化设计,从而增加目标受众的观赏兴趣,强化企业品牌与广告信息印象。3)霓虹灯程控光源动态化设计。霓虹灯因其灵活多变,易于各种图形及文字的制作,已成为现代城市普遍使用的夜景广告信息载体。若在其电路中接入可控装置,可以得到变化丰富的彩色图形和自动循环闪烁的灯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广告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生动活泼。(4)低档次媒体形式的新材料、科技化设计。提高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档次和科技化含量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材料与科技的创新设计如:1)户外路牌圆柱体旋转组合画面的新媒体形式设计。目前,国内使用三面翻看板的广告形式较多,但无论翻到哪一面最终呈现的还是静态的画面,在以后的设计中可将三角柱体改为圆柱体附贴上多格画面。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与似动现象,将一排多格的圆柱体同时转动将会呈现出动画般的灵动效果。2)吸光或夜明材料应用的新媒体形式设计。可将各种吸光材料和夜明材料应用在城市公共广告画面的制作中。这些材料通过白天的阳光照射进行光能储备,并在夜晚将能量释放出来,既低碳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节省了能源。(5)日、夜景媒体形式的一体化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广告设施还存在着日景与夜景表现相互脱节,既浪费了资源又有损城市景观形象。针对此种现象的改进与创新:1)内置式霓虹灯媒体形式的一体化设计。可将各色半透明有机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立体文字与图形,并将霓虹灯管置于其中,夜晚将内置的霓虹灯管开启,白天的景观在夜色中重新呈现,既增加了霓虹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将媒体的日景与夜景效果有机地结合成一体。2)电子显示屏与外置光源媒体组合的一体化设计。将电子显示屏与平面广告媒体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动静结合的表现效果。夜晚开启外置电源,根据需要将不同光源投射在广告画面上,与内发光的电子显示屏相互衬托,日景与夜景自然展现。
参考文献:
[1] MINKAVE城市灯光环境规划研究所.21世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2] 岑明.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与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公路建设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建设最美新农村,公路建设除了要具备交通运输功能外,还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所以,做好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工作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对其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日后公路景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乡村建设;公路;景观设计
在当前农村建设与发展中,公路景观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整体风貌,所以,如何做好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成为了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由于我国当前与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多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观设计上,从而导致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乡村建设的根本需求。所以,对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至关重要,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尽管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工作被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模式进行了优化与完善,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可观性。
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与城市不同,不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设计。一直以来,国内与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观设计上,很少有针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理论基础。正因为缺少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导致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绿化模式单一、绿化面积小、艺术效果差等问题,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影响了乡村整体风貌。
(2)缺乏特色性。
据调查,我国当前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在公路入口摆放景观置石,公路路面均以混凝土地面为主,道路两侧所选用的绿化树种也有相同之处,地域特色表现并不明显,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
(3)缺乏乡土性。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公路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将城市公路建设模式照搬过来,使得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城市化特征日益明显。比如说,在开展绿化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大自然的元素充分利用,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使得淳朴的乡土气息离我们越来越远。
(4)缺乏协调性。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乡村公路的建设环境要更加复杂。所以,为了将公路景观设计目标顺利实现,设计师除了要确保公路建设满通需求之外,还要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景观设计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乡村公路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如照明、标识、绿化、安全等,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协调,实现景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就目前此方面的工作来看,却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多设计师将设计重点放在景观设计上,却忽略了公路主体功能的体现。
(5)缺乏科学管理。
公路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对公路景观的好坏具有决定作用,由于大多数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在公路周边我们经常能看到车辆随意停放、电线电缆纵横林立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公路美观,而且还给公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困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导致的。
2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乡村公路景观设计而言,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植被色彩的选择、搭配和小品的设置上,这些内容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对司机的视觉及视线产生直接影响。
2.2经济性原则
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佳的景观环境是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景观设计规划中,设计师应具备成本控制意识,对设计元素进行选择的时候,应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并不单单体现在建设成本上,而且还可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上。设计师应该实现污染、破坏最小化。尊重自然、高于自然,达到乡村地区的自然美化。只有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态效益,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才算的上科学、有效。
2.3区域文化性原则
目前,城市公路景观设计需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根本需求,要与城市发展风格相统一。与城市公路建设一样,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也要将乡土特色凸显出来,实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比如说,海南的街道以热带特有的椰子为行道树,河北、山东则以高大的响叶杨为行道树,人们可以通过公路景观设计风格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不仅会给人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区域文化的弘扬也具有推动意义。
3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
3.1路—水景观模式
水是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水是大自然的代表,将水元素合理应用到公路景观设计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观的观赏性。路—水景观模式的吸引力在于蜿蜒曲折的溪流、清澈见底的溪水以及水和桥的有机结合。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原本山清水秀的乡村面貌大改。路—水景观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实现对农村水资源的重新规划和整治,而且还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公路美景。
3.2路—田景观模式
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将公路景观与田园风光的有效结合。在农村,农田随处可见,但人们对农田的认识却并不充分,从而导致农田整体规划杂乱无章,失去了原有的观赏性。路—田景观模式的生命力主要通过乡村公路景观空间的营建来构造。设计师在对公路景观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农田资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路、田进行有效融合,科学利用光照作用,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佳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过往车辆提供最佳的观赏视角,创造和谐自然的乡村公路景观。
3.3路—居景观模式
路—居景观模式也是当前公路景观设计常采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将公路景观与乡村建筑风格有效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公路景观。比如说,内蒙古的蒙古包、西南的吊脚楼以及云南的傣族竹楼等,将公路景观与上述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可以提升公路整体景观的观赏性,有利于促进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景观设计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美丽乡村”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景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公路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此来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为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文韬 单位:湖南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文杰,徐文辉.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初探[J].广东园林,2015(02).
篇8
一、村落景观文化建设现状
所谓村落景观文化建设,简单地说就是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原有村落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进一步深度剖析,挖掘内涵,提炼新的景观文化,树立村落的核心文化。村落景观文化的建设过程,是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过程。2003年以来,区按照省市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道路硬化、水源净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红砖房穿衣戴帽”的思路,边整治边保护,边建设边提升,全区561个行政村(居),到2009年底已完成其中452个村的整治任务,今年将基本完成整区整治。在完成村庄整治任务的同时,区不断丰富和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领域,把整治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落景观文化建设之路。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条件成熟村的景观文化规划建设。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首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首届茶花节”、“首届油菜花节”和“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打响了“三花烂漫在”品牌。通过办节会,景观文化建设示范村的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村落景观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在村民赚得钵满盆满的同时,景观文化建设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结合美丽乡村的打造,一个后整治时代村落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村落景观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是与发展产业文化相结合。近年来,区充分利用村庄整治成果,合理开发景观资源,以村落文化为主打品牌,打造村落主打产业,一批重点村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例,一些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山水等资源,以山水田园风光、乡村农家美味、传统农家乐趣吸引大量的游客,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自身新农村的独特魅力向世人作了一个尽情展示。二是与传承农耕民俗文化相结合。区山水资源丰富,和境内,有、六个山区乡镇和、四条,、四条缓缓流出,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农耕文化“原始、古朴、生态、自然”等特点。真实地展现农耕文化的这些特色,是许多山区村打造村落景观文化的核心任务。目前,区正在着力打造“一区两带”农耕文化景观旅游区。“一区”指的是以汤溪九峰山和寺平古村落为主体的景观区;“两带”指的是沿岸从乡小埠口村开始,到乡岭边村为止的谷油菜花景观带;溪沿岸从乡曹界村开始,到乡外东坑、大坞头村为终点的谷油菜花景观带。三是与保护古村落文化相结合。古村落文化是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一个村的古村落文化既包含了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了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史和精神史的积累。古村落众多,古建筑资源丰富,有省级文保单位4个、县(市)级文保单位37个。作为古村落中的古民居建筑是一个村庄的记忆,从中可以读出人们代代累积的文化底蕴。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把古村落文化保护与挖掘作为村落景观文化建设的核心。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实地考察,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拆除古建筑周围影响景观的房屋,对古建筑实施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古建筑群内的道路、沟渠用鹅卵石或石板铺设。对江浙民居典型的夯土民居采取保护措施,保持了原有的泥土房特色和自然风貌。镇山道、埠头村,乡的周辽、潭背村等在完成整治后,不但融入了新农村元素,还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山区村庄原有风情村貌,留住了村庄历史,传承了村庄文化,保存了村庄记忆,成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香饽饽。汤溪镇寺平村已经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及古村落特色旅游村。四是与建设山水文化相结合。省委最近作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如何进一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结合生态区建设,提出了“多种树、增绿化,少筑路、减硬化;松木打桩,绿篱护塘;先地下、后地上”等一系列符合“生态、自然”、低成本投入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思路,村庄的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已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7个,区级以上生态村192个。五是与农民种文化活动相结合。区在实施景观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一些全区性和地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将景观文化建设理念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从2007年开始,先后开展了三届民间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评比活动,营造了一个崇尚文明、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氛围。
篇9
一、基本情况
沿黄半岛景观带是以北环路、太阳路(州风景区园内东西干道)、黄河大堤、州大道、南环路为纽带,串联沿线分布的黄河公园、虢国博物馆、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文体中心、商务中心区、文化公园、百货楼中心商业区等景观节点而形成的城市景观带,长约15公里,穿越上村、向阳、南关等7个村庄,覆盖城区大部分生态区。
二、功能定位
利用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把城市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距离拉近、连成一片,充分展示中心城市的优美生态环境、深厚文化底蕴和沿黄湿地景观风貌,彰显“城在水中、园在城中、景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沿黄城市独特魅力,把沿黄半岛景观带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等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带。
三、建设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建设任务
1.“两路、两园、一馆”建设,即打通北环路、改造提升南环路;新建黄河公园、扩建文化公园;建设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
2.改造提升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
3.改造提升沿黄半岛景观带沿线的其它景观。
(二)实施步骤
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分步实施。
1.年底前,完成沿黄半岛景观带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等相关内容以及征地、拆迁等基础工作;启动“两路”(南环路、北环路)建设。
2.年,建成“两路”;完成“两园”(黄河公园、文化公园)主体工程;完成州公园、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和景观带沿线其它景观的改造提升;启动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
3.年底前,完成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及沿黄半岛景观带所有扫尾工程。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县和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道路和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虢国博物馆二期建设办公室、黄河公园建设办公室等3个办公室,分别负责各自项目建设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
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快项目建设和审批办理进度,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1.市住房城建局负责打通北环路、改造提升南环路和扩建文化公园。
2.市林业园林局负责新建黄河公园,改造提升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
3.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项目审批工作。
5.市财政局负责按时拨付财政支持资金。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项目土地审批。
7.市环保局负责办理项目环评审批。
8.市规划城管执法局负责办理项目规划审批。
9.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州大道、迎宾大道及209国道城区段沿线景观的改造提升。
10.市旅游局负责改造提升沿线旅游景点。
11.市黄河河务局负责办理涉及黄河沿岸建设的相关审批手续。
12.县和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的征地拆迁和维稳工作。
13.其他各成员单位要对照目标任务,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三)抓好规划设计
1.沿黄半岛景观带规划设计。以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建设标志性景观、打造城市新形象为目标,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重点做好沿黄半岛景观带上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要充分结合我市实际,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沿黄山水园林城市的鲜明特色。
2.各个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各办公室要按照整体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植物造景的理念,综合考虑地貌、车流、人流和基础服务设施等因素,做好各个景观节点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四)资金保障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2.市财政安排部分项目启动资金;
3.市城建投资公司对“两路”、“两园”沿线土地采取资源配置、项目平衡等方法融资解决部分建设资金;
4.各节点工程建设责任单位自筹部分建设资金。
篇10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养护问题
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于出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建设部分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来说,一方面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严重影响着城市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1]。所以,注意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施工来说,这是一个重点问题。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建设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还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但是,一个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不仅对于建设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每个市民也是一件好事。
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不够详细,往往存在单一化的设计,没有特色和创意,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2]。第二,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考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特点不多,没有考虑生长适应环境等问题。这样在后期建设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形成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
1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施工的重要一部分的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要想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能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就应该在初始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应该进行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的准备周全,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就能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绿化景观的施工在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过程中,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应优先考虑。考虑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基础上,分析城市道路中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这是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而进行的选择。
第三,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力争做到美观大方,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这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而展开进行。
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对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的清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
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应该注重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为了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应该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以及树坑的深浅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应该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比如,为保障树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3 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第一,为调整群落层次及生长势,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这样会较为容易形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从而构成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有利于大方美观的效果形成。另外,对于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修剪整形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
第二,考虑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叶,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若干cm之内,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若去除这些枯枝落叶,则丧失相关的营养物,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在充分考虑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比如,及时的移植、调整、重新配置措施,应该在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立即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更为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第四,基于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情况,然后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养护水平不断得以提升。考虑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等特点,科学养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是验证了“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也说明了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4 结语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合理选择。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