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8 05:4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技术

篇1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篇2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策略

引言

目前,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因此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1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2技术实施体系

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开展。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谈了。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则分为九个方面:1)护结构系统;2)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3)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5)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6)优秀的建筑能源系统;7)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8)智能楼宇自控系统;9)提供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系统。以下对这九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2.1护结构系统的节能设计包括以下方面:

1)高效保温隔热的外墙体系;

2)热桥阻断构造技术;

3)高效保温隔热屋面技术与构造设计;

4)高效门窗、幕墙系统及高性能玻璃的选用与构造技术。

2.2高性能遮阳技术系统

太阳辐射对建筑有相当的影响,日照使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线,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可减少照明系统的能耗,而且在冬季。太阳的辐射可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热量,从而降低建筑的热负荷,但夏季太阳的辐射得热构成了空调负荷相当的部分。因此对太阳辐射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控制与改善,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辐射的目的。

当前,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粉尘污染增加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生态通风技术与“房屋呼吸”概念出现。但建筑通风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建筑的体量面积增加。密闭性加强,传统的自然通风减少;新型建筑及装修材料释放有害气体;大量使用空调和热水,室内干湿度不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在无法实现自然通风采光的房间,构造处理欠佳的墙面,容易出现凝结水和发霉。设计应通过保证足够的开启扇面积,在房间内及中庭顶部(若有条件,可依建筑形式而设)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既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双层皮幕墙技术科学合理地保证了室内通风量,且能过滤空气,低噪声动力通风系统有助于排出卫生间的潮湿污浊空气。

2.4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利用

2.4.1太阳能

对太阳能的利用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技术较为成熟,设备材料价格也不昂贵,有一定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好的利用方式,虽然受技术及材料成本的限制,目前应用还不广泛,但不久的将来必将广泛应用。

2.4.2浅层土壤热能

在地下30~100m的范围内,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的温度全年基本恒定在15℃左右,形成一个较好的提取及释放热能的场所。地源热泵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工作。地源热泵可分为利用地下水的开式系统和不抽取地下水的地源耦合热泵,后者有不影响地下地质结构,地下水水位,不污染地下水,使用寿命不受地下水位影响的特点,是目前最好的地源热泵形式。

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将工程塑料管埋八地下,形成闭式循环系统,以水为载体。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土壤中;冬季从土壤中提取能量。该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欧洲,初期多用于居住建筑,今天更多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商业和工业建筑。其突出优点是不需要专门钻井而可以获取地热(地冷)资源,投资相对较少,经济效益明显。根据建筑基础土质情况和建筑基础工程的要求,可采用与基础形势相配合的技术,如能量活性基础桩、基础墙与基础板。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

2.4.3地表水体热能

在中国南部及大部分中部地区,有一定规模及深度的地表水体全年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提取及释放热能的场所。因此,可采取水源热泵机组对其利用,其基本工作原理与地源热泵相同。

2.4.能

在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建筑屋顶采用成熟、噪声较低的风力发电设备。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风速较大,利用这一特点,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结合建筑造型,在角部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对整个建筑的用电进行一定的补充。

2.4.5生物能

在广大农村没有燃汽供给的区域,设置沼气发生、供给及燃烧设备,可提供清洁充足的能源,同时减少了对木材的消耗及大气的污染。

2.5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2.5.1辐射制冷供暖系统加置换式通风系统

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图4)加置换式新风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空调方式,它在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热湿环境及低哚音声环境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其特点如下:1)室内无吹冷风感,主要通过辐射换热这一舒适感最高的方式换热i2)系统运行节能3)无凝水潮湿部分,消除了霉菌问题;4)置换式新风系统提供最健康的新风供给方式:新风处理后直接送入室内,污浊空气进行余热、余冷回收后再直接排出室外,充分利用能源。因为无循环风,不存在交叉污染。5)室内无任何运转设备,不产生噪音;6)室内无任何空调设备,美观且节省空间。

2.5.2变风量(VAV)系统

变风量系统是由变频中央空调系统配以变风量(VAV)末端设备组成,是一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空调系统。变风量系统比常规这种系统具有相当多的优点:系统中的能耗设备均可进行变频调节能量输出,即使在较低负荷的工况下,也能通过变频调节而工作在较高的效率下,节约大量能源;系统中各个房间可独立起停及调节温度,并且互不影响,给使用者创造了极高的舒适度;不会出现“一开全开”。即使无人使用的房间也进行空调的浪费能源的现象出现。

2.5.3变频技术

变频技术是在建筑物空调负荷需求发生变化时(如室内人员、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通过对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等设备进行变频调节来降低能量输出以适应负荷需求。其整体节能效果可达到30%~40%。

2.6.1冷热电联产

热电冷联产是采用燃煤或燃气产生一次蒸汽利用汽轮机发电。来提供电力,同时充分回收其排放的低品位废热即中高温二次蒸汽及高温烟气来提供生活用热、冬季供暖以及为单效或双效溴化锂制冷机提供动力夏季供冷。从而实现冷、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的效率较高,大型火力发电厂实际运行效率只有36%左右。而冷热电联产项目的实际运行效率可达60%~80%左右。

2.6.2蓄能系统

2.6.2.1冰蓄冷系统

冰蓄冷从系统构成上来说只是在常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蓄冷装置,其它各部分在结构上与常规空调并无不同,它在使用范围方面也与常规空调基本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率日渐增高。据统计,空调高峰时用电量达到城市用电负荷的25%~30%,大大增加了电网的峰谷用电差。冰蓄冷中央空调之所以得到各国政府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正因为它对电网有卓越的削峰填谷功能,是电力需求侧最有效的电能蓄存方法,全国如果有300家3万平方米商场采用冰蓄冷空调,则相当于建设了一座30万千瓦的调峰电厂。虽然单纯从单个系统角度分析,冰蓄冷系统的能耗较常规系统要大一些,但从国家的角度讲,对电力使用削峰填谷,提高了利用率,节约了基础建设投资,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是节能的,同时因峰谷电价的差异,冰蓄冷系统亦可为业主节约30%~50%的运行费用。

2.6.2.2PCM_相位变化蓄热材料技术

利用例如石蜡等特种物质物态相位变化吸收或放出较大热量的特点,增加室内热惰性,使室温受室外气温变化产生的波动较小,控制室内温度,提高居住舒适度。这种蓄热材料还可用作制造半透明产品(图5),比起采光,照明,避免眩光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室内温度;也可用于地板采暖,达到温和、均匀、持久的供暖效果,提高住宅舒适度(图6)。该项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试用阶段,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在某些特殊的工程中有很成功独特的功效。

2.7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典型的如: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已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中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善举。

2.8智能楼宇白控系统

智能楼宇自控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广播、通讯等设备以集中监视与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一般的是集散型系统,即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的计算机局域网。目的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最佳工作与生活环境、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节能效果最佳、安全的场所

2.9提供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系统

2.9.1消除楼板噪声,浮筑楼板技术

为解决楼板撞击传声产生的噪音,德国住宅地面普遍采用“浮筑楼板”构造(SchwimmendeEstrich)。即在结构楼板上铺设一层绝缘隔声材料,上面再浇筑6~8cm的混凝土砂浆层,这层楼板在某些特殊的工程中有好像浮在绝缘层上,与楼板及四周墙体分离,从而达到极好的隔音效果。同时,在此之上还可铺设木地板、石材等各种面材,其楼板隔音效果也非常理想。另外也可采用一种废弃橡胶轮胎为原料制成的隔声减振材料,达到简易的楼板隔声效果(图7)。

国内不少住宅已经开始采用地板采暖技术,在热水管的下方铺设聚苯保温材料,之上浇铸水泥砂浆层。实际上已形成很好的隔音层.但大都没有考虑隔声要求.侧面与墙体之间不设绝缘层,其刚性连接致使隔声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构造细部实际上不会增加太多投资,只需建筑师在设计中认真考虑,施工中按图执行就能达到。而这些构造细部所带来的价值对于住宅使用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篇4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及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加剧了我国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损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如何让我国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1)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绿色技术,作为我国近年来降低建筑行业资源浪费、减少环境破坏行为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减少能耗,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废物利用,进而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效果。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使用绿色技术一方面能够将建筑行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还能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建筑垃圾的产生。想要做到以上几点,除了使用绿色技术外,还需要建筑设计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配合,从而将建筑行业的绿色环保发挥到极致:①在施工过程中,采购一些绿色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确保建筑项目中通风设计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建筑中空气的流动性,为人们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家园;③通过提高项目的采光效果,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进而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2)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①资源消耗过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从我国高层办公建筑施工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高层办公建筑,都存在对材料使用缺乏规划的问题,如钢材的利用率仅是发达国家的60%,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更是不超过发达国家的50%。这一问题直接导致施工材料严重地浪费,不仅大大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大大增加了我国能源使用的负担。②缺少有效地管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技术开始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建筑绿色技术的施工成本要高于普通的建筑技术。同时,在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的基础,导致我国大部分高层办公建筑在施工时,依然以经济效益作为决定是否使用绿色建筑技术的依据。通常情况下,经济效益和绿色建筑技术两者不能兼顾的前提下,大部分建筑企业会选择前者,导致绿色施工成为一句空话,并没有将其落实到位。

2高层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1)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在高层办公建筑施工中,外墙保温结构作为提高整个建筑项目节能型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性能的好坏对于整个建筑项目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而高分子保温浆料,作为传统建设中常见的保温材料,其具有低成本、保温性能佳、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但是该材料在使用后回收使用率较低,不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高层办公建筑中外墙保温结构材料的二次利用率,一些建筑企业开始在施工中,使用复合保温隔热墙面板作为外墙保温结构的主要材料。该种材料在提高施工便捷性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建筑外墙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该种材料受到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广泛青睐。(2)双层皮幕墙技术的应用。由于在高层办公建筑中,使用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维护结构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消耗,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开始对双层皮幕墙技术进行研究。双层皮幕墙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双层薄膜原理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两层玻璃中留出一层空气层,为幕墙中的温度提供缓冲的空间。在高层办公建筑中,使用该技术能够有效吸收阳光,进而提高建筑对太阳能的使用效率。此外,双层皮结构还具有透光性好的特性,能够弥补单层幕墙热工性能差的缺陷:在炎热的夏季,双层皮结构中空气层能够提高热空气的流动性,以此降低室内的温度;在寒冷的夏季,可以将维护结构中的间层关闭,进而减缓热空气流失的速度,以此来提高建筑内部温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在夏季和冬季空调以及供暖装置能源的消耗量,实现节能减排、减低能源消耗的目标。(3)通风技术的应用。建筑设计中通风系统设计的好坏,与建筑性能的高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一旦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则不利于建筑内空气的流通,进而降低内部空气的质量,增加空气中病毒的传播速度。同时,一旦冬季空气流动量过大,就无法将热空气留在建筑内部,人们会加大供暖设施的工作量,进而增加能源消耗量。由此可见,确保建筑设计中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性,对于高层办公建筑而言比较重要。比如说,在某建筑高层办公建筑中,可以分别在其屋脊、屋檐中分别开一道天窗、气窗以及一道高侧窗,并在该窗2.5m以下增设一道百叶窗。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在炎热的夏季中提高空气流动性,满足建筑对通风的需求,同时也能在寒冷的冬季中,通过及时将天窗、气窗以及百叶窗的关闭,来减少热空气的流动性,确保建筑的热量。除此之外,这些窗口的设置还具备了采光的功能,不管气窗处于关闭还是张开的状态,都能够保证光线的充足,进而提高建筑内部的亮度。可以说该设计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建筑采光的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建筑物的节能性。(4)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利用。绿色节能技术除了应用于建筑本身,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缺水地区。①对市政中水管网进行改造,将市政中水作为常规水用到室外绿化灌溉等用途上。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循环水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通过简单的生物反应器以及消毒处理等方式,进一步清理循环水,从而实现其循环使用。②为了降低循环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立循环水水池时,通常建设地点都选择在地下建设,并配备一些能耗小、噪音小的设备,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对于我国高层办公建筑而言,不仅能够降低其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文章主要从外墙保温技术、双层皮幕墙技术、通风技术以及水资源利用技术等几方面入手,详细地说明了绿色建筑技术使用对于高层办公建筑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建筑企业绿色环保的意识,提倡积极推动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施海国.论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6,(1):149.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设计选择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面积的需求屡屡增加,而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对于一些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能够在人口和资源之间做到平衡是目前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如今绿色生态的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将绿色生态融入到建筑中去,这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新风向,更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切实贯彻。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所谓绿色建筑,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将生态环境与建筑融合起来,把握好人与自然地平衡状态,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绿色建筑,又叫做生态建筑。在设计一个建筑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土地、能源等充分利用,在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绿色生态的理念。在这种建筑中,随处可见的就是一些节能系统和资源的可循环,无论是土地还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目的是实现生态平衡,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化。其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能够将资源实现可持续,为以后的发展储备能源。绿色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损耗低。在绿色建筑中,能够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适合的设计,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还能够节省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向阳面应该充分采光,将传统建筑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二、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现在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一些细节还没有处理得当,也正是如此,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还很陌生,对于绿色建筑这一新生事物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想法各异,只有切实考虑需求者的要求和现实状况,才能设计出让人满意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完善,更要衔接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大致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某些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其效果、技术水平和成本方面存在分歧。其次,绿色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一些问题上还没有充分考虑,因此其市场的发展也很不成熟,这些都导致了在发展中参差不齐,缺少一个标准。

(二)在研究绿色建筑过程中某些指标没有达标

主要是由于缺乏一些可用的资料和相关数据。在这些指标中主要包括地下采光、通风效果以及节水灌溉等。因此,在审阅相关申报的过程中,应该要求相关单位提供充足的数据和指标。

(三)有一些指标距离达标要求还相距甚远。

例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高等,这些指标的设计标准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达标的难度就相对增加。

(四)在设计前的计划和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其应用率较低。其中主要问题是节能与节水面。绿色建筑能目的就是降低资源损耗,因此这两个方面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将这两个方面的难题解决,我国的绿色建筑也就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建筑设计选择

(一)在实施绿色建筑项目之前

要有一个详细的策划,对于各方面的要求要尽量完善并不断补充,例如在设计某一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需求者的需要,并深入研究国内外一些相关的成功案例,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技巧,将这些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完成一个出色的建筑。在建筑策划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考虑到建筑成本的问题,将成本和后期的经济效益之间的问题协调好,既不要一味地考虑成本不在乎效果,也不要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效果忽略了成本。设计者在一个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实施前,要将眼光放远,对于整体的布局要有清晰明确的想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细节问题,对于某一部分的处理上要不断优化,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最重要的是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提高建筑水准,带动绿色建筑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于太阳能取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传统的建筑中,都是依靠煤炭取暖,这种取暖方式不仅大大消耗煤炭资源,对于生态环境也是严重的破坏,不仅使空气质量状况下降,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是这些气体对于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太阳能取暖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成本上大大降低,并且对环境也没有什么危害,切实做到了绿色生态。其次,在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资源。现如今水资源的浪费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可以将一些水进行再利用,通过废水处理中心将水再净化,或者将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花草树木等。这不仅节省了水资源,还实现了绿色环境,树木不仅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给人观赏。

(二)从节能减排这一方面来说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的项目数量,对于实施前必须掌握准确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对于比较特殊的项目要着重处理,尤其是其成本和应用选择的关系,在市场合适的情况下发展绿色建筑,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同时也要适当的利用一些必要的经济手段,这些手段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一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等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鼓励相关的建设单位确立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

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绿色建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它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产物。在社会发展中能源问题的形势严峻,对于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在其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找出新对策解决问题,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只是一类人的努力完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团结起来,将绿色建筑达到新高度,对于生态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进一步的和谐,这才是绿色建设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叶祖达.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3,10:60-69.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

绿色建筑主要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发展为设计理念的,这也是我国整体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设计理念的作用,将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仍然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绿色建筑的技术优化和设计整合显得十分必要。

1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执行策略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现场设计及室内环境绿色规划、资源的节约与环保等方面进行绿色设计。设计时,绿色的建筑理念要贯彻设计过程的始终,并且要根据建筑实地的气候因素进行被动设计。具体的体现在光照、热工性能、通风遮阳、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选择等方面。将绿色理念在设计图纸上呈现是绿色设计的执行意图,也是设计执行的关键。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的模拟分析,根据模拟分析情况确立整体的设计思路,从而展开设计。在工程初期阶段,可以建立一支专业人员较多的设计团队,设计人员要以绿色设计为目标,对于不同的设计矛盾可以根据设计目标进行调节。每位设计人员全力协作,参与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对每个设计细节加以完成,才实现绿色设计的目标。

2绿色建筑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证设计的高效性。充分合理的利用建筑实地周围的自然资源、绿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阶段,更加侧重对整体建筑生命周期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土地科学合理规划、节约生态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方面。其次,要充分掌握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很多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生态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文化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最后,要保证设计效果的协调性。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也属于工程建筑范围内;但在社会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属于社会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单独作为一项绿色生态系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要将整个规划设计结合城市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保证建筑要与城市氛围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3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

3.1规划期间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

规划期间,主要通过对建筑现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朝向和平面布置对建筑风、声、光等方面的影响。当建筑工程报规后,就不能对设计进行整改,所以规划时期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如某地区的建筑设计日照强度的计算,利用总平面的计算进行设计优化,调整整体空间的布局和结构,完善阴影区域位置,保证室内的光照达到最佳效果。建筑通风模拟是在室内布局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室外风的环境模拟,更好对通风进行设计[1]。

3.2客观因素的设计技术优化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发现地域结构会影响到建筑的根本特性,例如建筑的性能和构造、空间和结构、资金的投入、室内的环境,以及表现出的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特性。建筑的外在要与建筑实地的气候特征相符,建筑的外貌要与地区的文化特色、地质地貌相适应,建筑的设计性又要满足使用性[2]。例如遵义科技管就是根据地区的土质的热稳定特性,进行创新,建设为半覆土式建筑,这样可以尽最大程度保护好地区的地质地貌,防止过度的开挖。也能够对客观的水质体系和植物进行很好的利用。

4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优化结合分析

首先,规划阶段进行技术的优化整合。规划阶段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建筑施工场地进行充分的掌握,保证建筑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保障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差错。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对规划阶段的建筑设计做好初步的优化。首先,要对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对建筑的光、声、电做到充分熟悉,提高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力度,在根源上避免浪费资源材料的现象,并将建筑的成本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其次,合理控制绿色建筑总平面,将不同设计师的设计内容进行结合,确保设计内容的优化,明确能够对建筑规划造成影响的因素,从而明确不同阶段设计的差异性,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对建筑平面工程展开设计,使建筑平面设计得到深度优化。最后,平面设计人员要时刻关注施工进程,避免施工效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根据气候因素进行建筑技术优化。在经典绿色建筑的经验指导下,要加强对不同气候特征地区的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建筑设计的基本功能属性。首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施工材料的性价比和环保性,将整体的施工效果进行优化,增强建筑的稳固性,以便应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其次,明确好绿色建筑技术规范,根据规范内容确定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并不能进行天马星空的想象,提高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能力,并在设计过程中对保护性建筑进行设计[4]。最后,将绿色建筑的形态设计与节能优化结合,绿色建筑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所以不能只解决建筑设计的当下问题,还好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例如,在重庆绿色建筑设计中心,应用了许多绿色技术进行工程建造,其中主要采用了透水砖、太阳能、绿色再生混凝土等综合材料进行整体的建筑设计。首先在通风设计上采用太阳能技术,在拔风井外部安装平面玻璃,内部采用蓄热材料与绝热隔层相互配合,防止热量传入建筑内部,并向夜晚通风的热压传递能源。由于是南部的日光照进,对井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增强其拔风的功效[5]。并通过网络的研究,配合CFD的分析法验证是否能够达到室内通风的需求。再次,对建筑设计的外观形态与节能技术进行优化整合。绿色建筑的设计与传统一般性建筑的设计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在进行实地考察和各项数据测量后,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取代了传统感性认知的设计方式,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在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绿色建筑设计要以形态美观和节能优化为基础,将外观形态与节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模拟技术手段对结合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重新设计,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优效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形态不仅要满足美观的要求,还要体现绿色建筑技术。最后,对采光遮阳技术进行优化结合。绿色采光遮阳技术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通过采光的模拟软件进行不同形式的采光技术和遮阳技术模拟分析[6]。根据分析数据总结建筑物受内光环境的影响规律,并设定合理的遮阳设计参数。同时结合对建筑实地的自然通风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CFD软件分析风向对采光和遮阳的影响以及采光遮阳对建筑物室内风向内循环的影响,做出综合的设计策略,为绿色采光遮阳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5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建筑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不仅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构建完善的室内环境,还能够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所以,绿色建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绿色建筑合理性设计的分析,将建筑设计内容与现代绿色技术更好的结合起来,加强对高科技手段的应用,降低建筑成本,为绿色建筑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环境收益和社会收益,促进建筑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容.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3111.

[2]段秀斌.绿色建筑太阳能供热技术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12(12):115-119.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环境保护越来越被各方重视,各方也都在采取行动,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工程建设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以前的基础上于2014年4日15日第408号公告,批准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为国家标准。如此,要建设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就必然涉及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文章简要阐述了绿色施工技术中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一)太阳能利用技术

1.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广义上指太阳能的热能利用,其应用分为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太阳能热能利用方式,例如建筑取暖或者热水器烧水等方式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二是对电能的一种利用与收集方式,即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所以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设备包括风机、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散热器和泵等。其运行原理是利用高效率的集热装置系统来吸收太阳能,通过风机或者盘管等设备将所收集的热量传输到建筑的内部,用于建筑采暖和水的加热。此外,太阳能利用还要设计蓄热装置,以储存收集到的太阳能。

2.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原理为温室效应:根据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环境对其空间分布、外部形体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将色彩、关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配件优化组合,进行太阳能采集、储存、辐射分布的设置,来解决建筑冬季采暖等问题。如果夏季采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要控制阳光和空气,使二者可以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进入到建筑内部,达到存储与分配热量、隔绝热空气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合理的组织自然条件下的通风、散逸室内多余的热量,达到致凉效果。

(二)风能利用技术

风能利用技术是利用自然界的风吹动风叶,形成风能并将风能通过设备转换成电能输送到其他用电单位。风能既方便又环保,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天然能源。利用建筑环境的风能发电并直接用于建筑本身,则可降低所产生的电能在输送上的投资和损耗。风能利用和太阳能利用,两者各有千秋,可以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如遇阴雨天气,则可利用风能,晴天则可利用太阳能,如此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不间断地进行。

(三)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能与水进行冷热交换,是水源热泵具备冷热源:冬季时,地源热泵从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将热量“取”出来,供给建筑室内采暖,此时地能相当于“热源”;夏季时,地源热泵则将建筑室内的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相当于“冷源”。与传统空调和供热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节约水资源、可再生利用以及有利环保等特点。

(四)门窗节能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门窗的保温效果在建筑围护结构最为薄弱,其传热系数为3.0W/(m2・k)左右,而建筑物外墙的传热系数只有0.6W/(m2・k)左右,门窗,二者相差数倍,窗墙之比越大,建筑物能耗则越高。因此,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外窗的面积不宜过大,窗墙比要合理,尽可能降低能耗。节能型建筑材料选择是门窗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型材宜选择塑钢节能门窗,玻璃宜选择中空玻璃。

(五)屋面建筑节能技术

屋面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隔离太阳辐射”和“冷屋顶”两大技术。其中“隔离太阳辐射”技术包括屋面绿化、浅色坡屋面和架空屋面技术。屋面是太阳辐射最直接、最强烈也是时间最长的部分,要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就需要有效地隔绝部分太阳辐射热量。“冷屋顶”是一种反射率高的屋顶节能技术,是通过涂抹高反射率涂料来减少对太阳光的吸收,调节室内昼夜温度。

二、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技术

(一)场地布置。工程施工阶段节地的主要措施在于对临时设施如何处置和施工道路如何设置。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合理规划工地临建、施工便道及硬地坪,并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管线、道路等为施工服务;还应根据施工人员的数量、现场条件、施工规模以及材料和设备需用计划等确定施工用地面积;施工现场所需仓库、材料堆场、作业棚、加工厂等布置应靠近既有交通线路,以便于缩短运输距离;材料宜采取分批进现的方式,以利于减少材料堆放占地量;砂浆搅拌站宜布置在施工道路与在建建筑之间。

(二)施工技术方面。临建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土方开挖施工应根据工程需要采取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一)节水龙头。据有关数据,节水龙头与普通的传统水龙头相比,每分钟水龙头出水量可降低约80%。现在节水龙头采用的节水技术有加气、限流、提高器具密闭性、抗结垢性能等,通过控制水龙头的过流断面降、低水龙头的出流量来控制水流的大小,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随着建设进步,现在还有采用感应龙头、延时龙头、定时关闭水龙头、节水型多功能淋浴喷头等特种龙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二)节水便器、节水淋浴器。节水便器是在保证卫生要求、使用功能和排水管道输送能力条件下,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水的便器。节水便器有很多种类,其中虹吸式便器较为适用,它是将负压的原理应用于冲洗水头和排便管道,利用负压将粪便等吸出排放。虹吸式便器经过结构优化,其水封、卫生及密封性能都比较好,冲洗用水量一次只有3~6L(即大便用6L,小便用3L)。节水淋浴器节水原理与水龙头相似,通过在淋浴器内增加增压设施或者采用加气装置,从而减少水的过流量,达到节约用水效果。

(三)水输送过程的节水技术

1.水压控制。为了让水供应到高层的住户,都会安装一个高压泵之类的设备,如此会使底层住户的水压过高,容易造成水的浪费。一方面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在设定合理的配水水压时,必须要依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要详细调研,对整个区域、整栋楼层都做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水压值。另一方面采取减压措施,为了使水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可以尝试在底层采用一些减压的设备,如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这样在流出端就能够减少超压带来的水资源浪费。

2.减少热水系统无效冷水量。建筑热水供应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例如,居民在需要热水时,首先必须放掉水管里面的冷水,这一部分冷水往往就直接浪费了。可以通过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降低调节温度的过程中水的流失,减少调温时间,样就直接减少了调温带来的浪费。另外,热水箱的选用上也必须特别注意,要选择那些水温稳定的热水设备,否则一会热一会冷会造成水更多的浪费。

(四)中水循环利用技术。中水是指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如洗菜、洗碗等水,经过相应的处理,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最终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建筑中水回用系统中的水源取自本建筑系统内的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可为建筑内冲洗便器、建筑外清洗车、绿化等提供水源。中水处理设施可根据该建筑的条件差异设置在其内部或相临近的外部。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中,材料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0%以上。在施工中材料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故而,降低材料消耗、材料回收利用是绿色施工的内在要求。

(一)提高废料的利用率。施工单位要制定严谨的材料存、领、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实行定额、限额领料,防止多领、超用,控制材料的消耗。废料回收利用方面,编制可回收再利用废料清单,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回收场所,将清单中的废料进行集中存放,以利于下次再用,进而提高废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采购。采购是节约材料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要根据材料周转时间、材料库存情况以及施工进度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避免采购过多而造成积压或者浪费。同时,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按照材料存放要求和施工现场平面进行合理布置,以免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或二次搬运过程中导致的浪费。

(三)深化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案可行与否不仅影响工期也影响材料消耗,为此,实体材料方面,要对钢筋、混凝土等主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钢筋加工、绑扎等环节中降低钢筋损耗,混凝土收料要严格,避免超耗;非实体材料方面,要对脚手架、模板等专项方案进行优化,施工工期要优化合理安排,以提高脚手架、模板等材料的周转频率,降低和减少非实体材料的投入和消耗。

五、环保措施

(一)噪声的控制。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比较大,应设置隔音设施和噪声监测装置,如发现噪声超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夜间施工时,噪声指标要符合国家规范相关规定,施工机械和设备要尽量选择先进的低噪声的,同时要做好维护和保养。

(二)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施工都会有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大多被直接运送到城市周边的垃圾场,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施工中应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后,分类集中堆放,有条件施工单位可将建筑垃圾粉碎回填;对于所开挖的土石方,不能利用的应尽量回填,保护水土。

(三)控制施工污水排放。施工中的污水主要源自有生活、施工等用水。其中施工用水主要是搅拌砂浆的余水,基础开挖时抽取基坑的水,洗车水,这些水一般都混合较多的泥砂,可通过沉淀处理,然后再排入市政管道。施工中的卫生、食堂等用后的生活污水,要经过化粪池处理才能外排。雨水则可于建筑物的四周、道路的两边设置集水、排水沟,将雨水统一收集到沉淀池,经过过滤处理后再外排。

(三)扬尘的控制。施工现场有无扬尘,是检验施工环境的指标之一。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可采取几种措施加以控制:一是施工现场洒水、清扫,来保持施工场地整洁,洒水可使用施工中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不要使用市政自来水,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再利用。二是土方处理,对堆放的土方,可对其进行覆盖;的土地面很容易产生扬尘,则可通过覆盖或者种植易生长的草和植物来控制;运送渣土、土方等车辆也易产生扬尘,必须进行遮盖或封闭;如果施工现场位于市区内,可在进口和出口处设置吸湿垫及冲洗池,以保持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清洁。

(四)控制光污染。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大型照明灯具,要严格控制照射角度和照射方向,防止强光外射,造成光污染。一般采取定式的弧光防护罩对大型照明设备进行防护。夜间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遮光措施或者设置遮光棚。

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还有许多种类,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做了简要阐述。在具体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地域特征、气候地质状况以及建筑特点等,合理选择绿色施工技术。随着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建筑将越来越普及,绿色施工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S]. 建质[2007]223号.

[2]DB11/513D2008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S].2008.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风土美学建筑通风文化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建筑水循环设计建筑节能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绿色营建绿色生活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建筑起源于197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最初以“节能建筑”出发,后来结合“乡土建筑”、“生态建筑”的环境理念,现在更融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 cycleassessment),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因而,“绿色建筑”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能让人类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更有希望。

然而今天的绿色建筑已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而是彻底从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枯竭等地球尺度,来塑造整体建筑文化的环保生活哲学。如今,建筑学不谈绿色设计,已不配为现代学问;国家营建政策不落实绿色建筑,已没有明天。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推行绿色建筑,顾全正确的风土美学修养,成全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美学并非什么伟大的工程,只要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谈论绿色建筑,必须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否则支离破碎的解读绿色建筑技术,只会见树不见林而无所适从。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线科技,但却使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

生物界有许多适应气候之道,对人类的建筑设计有莫大的启示。例如,生物学上有一种Bergmann,认为温血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寒暑期后而改变其体型大小。另外也有一种Allen法则,认为在同种的温血动物之中,寒带气候的动物为了减少冻伤的几率,也常演化出较短小的耳朵、尾巴、角翼、嘴啄等突出部位的品种。事实上,这些抗寒保温的法则也部分适用于人类的演化,人类的建筑文化也符合Bergmann法则和Allen法则的应用,比如我们可将北方民居视为一种显示保温特色的“保温文化”,而南方民居是以防暑为功能的“遮阳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寒带的保温措施在于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而干热地区的保温措施则在于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两者在缓解室内外气温差的冲击的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寒冷气候及干热气候两者皆是“保温优先”的地区,由于“保温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墙面的保温能力,所以寒冷气候的“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干燥气候的“保温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保温”虽然在寒冷、干热气候有良好效益,但在热湿气候却效果不佳,因此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因为热带气候的大屋顶除了遮雨之外,最大的功能在于遮阳,这种“屋顶文化”也是一种“遮阳文化”。在热湿气候的现代建筑中,过去防雨功能所需的斜屋顶造型已无存在必要,而屋顶的遮阳功能却应转换成遮阳、阳台的特征才对。深深的遮阳、美丽的阴影,无疑才是真正的热带建筑美学。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居于“保温文化”与“遮阳文化”之间的气候区就是意味着此地气候不冷不热、冷房的高温期不长、采暖的动机也很短的“最小空调耗能区”,也就是“泛亚热带”。此区保温与遮阳措施均只有部分节能效果,必须巧妙的将“保温”与“遮阳”作最有效、最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节能功效。所以,“泛亚热带”之建筑文化特色,既非单纯的“保温文化”或“遮阳文化”,而是“遮阳保温并重文化”。

综上所述,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以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

(二)“建筑通风文化”的施行鞭长驾远,“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计深虑远,“建筑水循环设计”的推广寓意深远,“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的开拓山长水远,“绿色营建”的防治任重道远

热湿气候是最适用“风力通风设计”的地区,而较凉爽的温暖气候是“浮力通风设计”潜力最好的地区,然而空调设备的发明和空调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者日渐堕落,丧失了气候环境的敏感度,忘却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能力,使建筑日渐巨型化、气密化、空调化,而浪费大量地球能源。因此唯有善用“风力通风”与“浮力通风”之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才能成就最好的绿色建筑。

“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并非伟大的“生态创造”理论,亦非强求一个完全符合生态链的乌托邦,只是要求减缓强取豪夺生态破坏,并以“生态疗养”的态度,来矫正一下人类对自然的“霸权心态”而已。“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首先是消除误解,并清醒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生物多样性设计”的口号看似遥远,却与每一件工程设计实务有关,它是具体营造生态基盘的技术,也是带领绿色建筑迈入生态设计的跳板。而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之最高原则,在于要求改变人类的霸权心态,不要把自然利用殆尽,不要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赶尽杀绝,假如能留下一点不被管理的绿地与杂乱的树林,或是减少一些鸟类撞死于建筑物的事件,才是功德一件。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成就文明亦可毁灭文明。绿色建筑讲求保水、节水、净水的生态循环设计是永续用水文明的对策。绿色建筑水循环设计,就是建立居住环境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智慧,基地保水设计不但可以达到都是防洪与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目的,更可扩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潜能,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帮助;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精神,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认识污水循环利用之意义,“把水还给河川,把养分还给土壤”才是水循环设计的极致。

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不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于减少建材使用量、促进节能、保护地球资源、减少废弃物。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不合理的造型、不必要的建设,亦即在于倡导“环保建筑美学”。

建筑产业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消耗大量的地球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农地损失的同时,建筑业也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氟氯化合物及人类垃圾。这些污染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建筑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一是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污染均来自于建筑与室内装潢工程的营建污染问题,也是绿色建筑所重视的干净营建科技的问题。归根结底,绿色营建则在于评估从建筑结构到室内装潢、从施工到日后拆除之环境污染量,前者为“事前预防”,后者为“事后控制”,两者刚好构成完整的建筑物生命周期环境污染防治系统。而若要建立彻底的“绿色营建”体系,必须从“源头整治”做起,亦即由设计阶段的“绿色构造”、营造阶段的“绿色施工”到装潢阶段的“绿色室内装修”,均是建筑环保的重要一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其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

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节能对策。尤其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已消耗地球50%以上的能源,任何建筑设计假使不落实节能对策,根本遑论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应该有南北气候之别,长江流域以南的热湿气候应以遮阳设计为主,忌讳过分保温之设计;反之,北方寒冷气候则应以保温外墙、双层中空玻璃、高保温蓄热的设计为主。但无论任何气候下,开窗越大越不利于建筑节能,适中的开口设计乃是全球不变的“普世原则”。

(四)落实绿色建筑之精髓,享受绿色生活之美好

绿色建筑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充分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任何建设都是对地球的损伤,唯有事前消弭无谓之建筑,减少无谓之设施,才是迈向可持续建筑之最高境界。复杂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筑系统,是生态高度风险化的象征,反而越简单、越分散、越人性的建筑创意,才是更生态、更持续的环境设计。当今社会,唯有打破“花钱消灾”、“高科技终会拯救人类”的妄想,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节约型社会,发挥以柔克刚自然设计智慧,才能掌握绿色建筑的真谛,才能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协调平衡的居住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主动变化的积极行为,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绿色新生活!

结束语

归根结底,绿色建筑就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只有优先考虑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率、更无公害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才能拯救地球。这些方法通常只是“简朴无华的建筑设计、有效率的材料力学、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小巧的遮阳板、韵律变化的阴影、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观”而已。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也成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绿色建筑的推行,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我辈建筑人应认真研习,优先采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节能;优化;设计

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理念是21 世纪建筑学发展的方向。如何正确处理好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在使用功能要求、室内环境与建筑设计之间寻求平衡点,在追求建筑美观的同时,得到适宜的室内环境质量,满足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实现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资源高效利用。今天的优秀建筑作品一定是建筑技术、绿色理念与艺术、文化、历史属性完美的结合。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如何做到达到绿色目标,建筑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并使技术选择经济性最优,是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关于绿色建筑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由威尔夫妇共同的所编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书中提到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几个原则分别是:节约能源和结合气候以及材料的循环利用还有尊重用户并且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还提到,绿色设计对建筑本身来说其实不是很新的思维的途径,让我们真的感到新奇的是该怎么样去把绿色的方式作为一个整体用到建筑的设计中,然后去打造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标准中提到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这个定义主要说的是,当建筑处于全寿命的周期中,应该很大限度地去节约资源主要是节能和节地以及节水和节材,以减少污染并且保护环境,给人们提供健康和适用以及非常高效的使用的空间,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的有不同的地方表现在:选择了对自然环境不去进行破坏的设计,主要主张的是人和建筑以及自然,相互和谐统一;同时还需要有效的利用土地和水以及电和燃料还有废弃物等相关的资源,去提高资源的利用的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以及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是能够满足使用者对健康和适用以及高效的建筑的空间需要。总而言之,绿色建筑是按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去出发的。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思想引入建筑的领域,已经成为了未来建筑的大的趋势。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绿色建筑设计包括场地与绿色规划、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和节材五部分内容。设计中相应体现在绿色建筑理念在在规划阶段的通盘整体考虑、适应当地建筑气候性的被动设计策略。具体包括,合理的日照与遮阳设施、良好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合理的通风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污水处理及雨水中水利用、绿色材料用选用、良好的室内热舒适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等等。

如何实现这些设计策略转化到建筑设计,“不显山露水”地落实到施工图上,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最关键是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采用“整体设计方法”。在项目初期建立一个由各个专业组成设计团队团队定一个确定的目标――设计绿色建筑。各成员均以此目标作为准绳,来进行协调专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各专业的通力合作和全程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

三、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在建筑的形体过度的追求洋气、和新颖,既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又违背绿色建筑追求高效、适用的原则;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发展都很落后,产业的集中率也很低,并且科技的含量也不高和我们在使用建筑时所要求的建筑的高效节能和在设计建筑时追求的建设周期,与建设成本的节约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建筑采暖以及通风和空调还有照明的设备的能耗高并且技术老旧,并且区域的适宜性不好的问题。同时,现在的国家的体制环境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还不够重视,相关的绿色的建筑节能的生态设计体系也都不是很成熟,缺少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技术人才,设计的能力也相对要落后,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主要的因素。

四、绿色建筑优化设计过程

1.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规划阶段,分析场地中的气候资源特点,结合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从空间布局和朝向选择上对建筑的热、声、光、风场等进行优化。建筑设计项目一旦通过报规,是很难进行修改调整。如果前期仓促定案,会造成先天不足,是很大的缺憾。通过总平面设计的优化分析,对建筑物平面布置和体型的调整,优化建筑的阴影分布,保证充足的日光进入每一栋建筑内,日照效果达到最好。对建筑物进行通风模拟,以确定最佳的布局方式,并优化室内外空间布局,形成穿堂风,使建筑物达到最好的通风条件。

2.建筑气候适应性与设计优化

在深入分析不同经典绿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创作的研究,发现地域建筑的创新与发展都涉及到建筑基本属性。如功能与空间、结构与构造形式、室内外物理环境、经济投入、地域风格等,反映出安全、经济、舒适、美观等性能特征在建筑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建筑外观是在顺应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按照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审美等的要求,作用于建筑,是地域建筑给外界的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建筑的功能是在满足工作与生活需求这一共性的基础上,环境问题是人工环境带给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也会导致资源、能源利用的差异;经济性决定了选取材料和技术的衡量标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制约因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除此以外,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目前以及很长一段时期内任何建筑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尊重自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业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不同建筑的功能、文化、气候适应性研究,认为绿色建筑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

3.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与一般设计的根本性区别在于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代替感性认识,可以说没有定量化的分析就没有理性绿色建筑的诞生。采用计算模拟分析手段来推敲设计策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而优化建筑设计。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设计上进行优化可以缓解能源短缺,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廉价和有效的措施,目前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连营.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征.浅议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筑,2013(06):63-65.

篇10

2、锤管法。它是利用气动穿梭矛在钢管(空心套管)的后面,将钢管顶进至终点来完成铺管任务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进口和出口各挖一个工作坑。在进口坑内,用一个特殊的管夹将穿梭矛置于钢管后部,靠压缩空气通过气动矛推动钢管,无需设置后座。当第一节钢套筒全部进入地层后,拆除管夹,将第二节钢管焊接就位。继续上述过程,直至全部钢管安装完为止。当钢管抵达出口坑后,用强大的空气压力推动管中的泥土一次性排出。此方法通常使用各种型号的穿梭矛,适宜于铺设各种孔径和长度距离的钢管或铸铁管。由于此法对土层扰动极少,特别适合于运输繁忙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地铺设管道,实现“零沉降、零开挖、不限速”施工。同时由于避免了钻进法扰动土堤,造成漏水管涌等严重后果(2005年5月浏阳河大堤发生钻孔形成管涌,淹没农田,动用了数千名武警抢险的特大事故),所以此法在水利工程穿越河堤、水库大坝中发挥独特优势。

3、拉管法。是用气动穿梭矛从一个较小的进口坑钻进,在压缩空气不断推进下,穿越地层,牵引紧锁在穿梭矛尾

部的新管到达终点。若铺设的管线口径较小,距离不太长,穿越处为碎石、沙土或松土等易于塌陷的地质时,或者要安装的是PE管、PVC管、热塑胶管,使用此法最为有效。

4、胀管法。它主要用来更换、修复和扩大城市各种地下旧有管线。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许多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供水、排水、天然气等管道锈蚀破损严重,况且旧管道尺寸是按当时需求而设计的,都在超期服役,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城市逐年开发增长扩大容量的需求,需要及时更换和扩孔。如果采用传统开挖方式进行管道的更换、扩孔,不但工期长,造价昂贵,更主要对市政、商业、交通以及城市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干扰和影响。而如果采用一般的非开挖工艺重新铺设管线,则由于近年来各种新铺地下管线迅速增加,各种管线纵横交错,再插新管恐怕十分困难,而且风险太大。因此,利用先进的胀管技术在原有管线路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地下管线的更换、扩孔,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管线建设的必要手段。

胀管法又分为气动账管法和液压胀管两种方法。

(一)气动胀管法

1)气动穿梭矛(简称气动矛)与液压卷扬机结合使用。气动矛体头部用钢丝卡筘与卷扬机相连,在气动矛套上一个由高质合金钢制造并通过热处理加工而成的特殊胀管头,气动矛置于待新铺的PE管内,胀管头与PE管相连。气动矛从进口坑进入旧管管口,在动力冲击下劈开旧管,并将旧管碎片挤压至周围土壤中,同时牵引同等口径或更大口径的新管即时取代旧管的位置,以达到去旧换新的目的。施工中,卷扬机提供持续的牵引力,引导气动矛保持准确的前进方向。

2)空气锤与水平导向钻机结合使用。基本原理与气动矛和水平导向钻机结合使用相似,钻机从地面钻入,并沿现有管线钻进至另一端工作井,连接空气锤,空气锤外面套装胀管头,胀管头与新管线相连,当高压空气通过钻杆传递给空气锤时,空气锤冲击胀管头,胀管头破碎旧管线,同时牵引新管线前进。钻机始终提供一种稳定的拉力,保证胀管时冲击锤正确的方向与倾角。

(二)液压胀管法

液压胀管法是依靠胀管机的液压油缸提供拉力牵引胀管头。它类似于钻机与虎钳系统。施工时,胀管机将一根根钻杆从旧管一端进入,达到要更换的旧管的另一端后,将破管刀具连接在钻杆的末端,刀具后面是扩孔器,紧接其后连接着要换上的新管,然后胀管机将钻杆逐根回拖,这时刀具切开旧管,扩孔器则将破开的旧管及碎片挤入周围土壤中,新管即被牵引穿过旧管位置替代了旧管,完成了新管换旧管的作业。

胀管法可对既有管线进行整体更换,通常直径可增加20%~30%,条件许可最大可增加原来尺寸的150%,每节连续更换长度最长可大200米。适宜破除陶瓷管、塑胶管、混凝土管,以及薄壁铸铁管。由于用原有管道作引导,因而不会造成对其他相邻管线的损坏,也不会使新管受到污染。当管道出现局部破损、缺损、渗漏、堵塞、错位时,或者原有管道已不堪负荷需要加大口径时,使用此法最为合适。

以上几种非开挖铺管技术与传统的开挖施工相比,具有不影响交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路面永久平整,铺管精度高,施工安全性好,周期短,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作为绿色建筑技术,国际上称之为“环保工程”。此外,还可以在一些无法实施开挖作业的地区铺设管道,如闹市区、古迹保护区、穿越高速公路、铁路、建筑物、河流等。国家宽带光纤主干网络和城市网络的建设,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缆。“西气东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该工程将建设长距离输气管道,各种管道的铺设需要穿越不少的公路、铁路和河流。长沙市的液化气石油管道工程和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有不少的管道需穿越铁路、公路、市政道路、河流等。如此大规模的管线铺设工程量为非开挖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鉴于,这项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正处于高速推广的阶段,因此,在引进推广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尽快完善的问题,引以思考。

首先,是城市管网的档案建设还远远赶不上非开挖技术进步的要求。过去我们有城市档案,但总的来说既不齐全,也不准确。刚开始非开挖单位还去规划部门购买管线图,后来发现已有管线在图纸上记录基本不齐全,标注粗糙,尺寸不详,几乎无法利用。最后,只得主要靠利用管线探测技术来查清已有地下管线的坐标、高程。而管线探测目前也是处在前进探讨阶段,尤其是非金属管线包括钢筋混凝土管道几乎一般小型探管仪器都难以探测,以致酿成经常打坏各种地下管线的恶性事故。羊城晚报、长沙晚报都曾有报道,打坏一根燃气管道或自来水管道,旋即就会殃及附近成百上千居民断水、断气,投诉市长办公电话。至于打坏军用光缆、国防光缆、长途通信光缆其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此,作者建议两点:其一,向广州等先进城市学习,立即着手开启“数字市政”工程,建立以城市供水、排水、燃气、光缆、电缆、路桥设施为主线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各种地下管线“家底”的信息化。当然,GIS系统的建立不仅是为了非开挖施工技术的运用,也大大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抗风险能力,一旦发现险情,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找准险情发生的位置、地点、程度,一方面出动应急抢险方案,一方面及时组织疏散居民、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事故的伤害。

加上近几年来大量的非开挖铺管施工完毕后既无竣工资料又无档案登记,许多同行专家楸心地将错综复杂又无档案记录的地下管线喻为“地下迷宫”、“地下污染”。再不尽快加强管理,更可怕的灾害甚至灾难都会不断的出现,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快进行有序管理。

其二,对非开挖技术专业,目前国家既无行业管理,又没有正式的设计、施工规范,也无专业资质管理,也无工商注册登记。据不确切估计全国将近有60%非开挖施工单位,文化技术专业知识偏低,不管谁,买台国产机子就可以承揽业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实行有序行业管理,含工商法人注册登记、资质考核、人员上岗培训与资格证发放,编制全国统一的设计、施工规范,使原本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非开挖技术迅速发扬光大,造福城市,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