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21 11:5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篇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连接;二语;写作;比较;偏误
一、引言
1976年,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的衔接》中归纳出五种语篇衔接手段:词汇衔接、指称、连接、省略和替代。其中连接是衔接手段中比较复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连接本身并不创造语篇的句子关系,而是依赖于语篇句子之间本身的语义逻辑关系。当连接衔接手段用得恰当的时候,有助于语篇的连贯,读者也更容易地完全理解语篇的关系;而当连接衔接手段的使用有误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篇的连贯,干扰读者对语篇信息的准确理解。
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一直都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点。而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连贯性和语篇的质量。同为二语写作,同样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然而,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却并不多。
笔者在2013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在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和社会科学II辑范围内进行了搜索。在期刊年限不限、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的情况下,以“连接偏误”为主题的模糊查询结果为18条,其中10条是关于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的,1条是关于大学英语写作偏误的;精确查询结果为5条,其中2条是关于留学生汉语写作连接偏误的,1条是关于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的。以“连接偏误”为摘要的模糊查询结果为5条,精确查询结果为4条。以“连接偏误”为篇名的模糊查询结果为7条,精确查询结果为2条。以“连接偏误”为关键词进行的模糊和精确查询,结果均为0条。
为此,文章选用某高校英国来华中高级留学生的汉语作文和同年我国某大学英语一、二年级学生的同题目英语作文各40篇为样例(题目涉及环境保护、旅游、学习、家庭;汉语字数约15000,英语单词约8000),对两种二语写作中的连接偏误做一比较,试图找出异同,探索规律,以期对二语写作有所裨益。
二、英汉二语写作连接偏误比较
胡壮麟先生(1994)提到,连接(conjunction),又称逻辑联系语,是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不同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胡先生(2008)进一步说,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表示逻辑上的联系。邢福义(2001)将连接关系分为三大块,即因果、并列和转折。Halliday和Hasan与胡壮麟另有时间型(或时空类)之分。
文章从三方面对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连接偏误进行比较分析:连接缺失、连接误用和连接冗余。由于在连接衔接手段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是最为常见的,故而,学生在连接衔接手段方面出现的偏误,也相对集中在关联词语上。笔者对所掌握的二语写作样例中学生对关联词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英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写作中,关联词缺失情况最严重,占61.72%;其次是关联词冗余,占21.09%;关联词误用最少,占17.19%。而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关联词误用情况最严重,占53.25%;其次是关联词缺失,占28.13%;关联词冗余最少,占21.19%。
1.连接缺失
在两种二语写作中,因果类关联词缺失情况最严重,其次是转折类关联词的缺失。
(1)因果类关联词的缺失
汉语例1:人如果想做,#肯定可以做到。
例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第一小句使用了“如果”,#处应添加“就”与之相呼应。
汉语例2:我觉得人们应该注重垃圾分类,#回收对保护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
上句中,前面分句是结果,后面分句是原因。因此,在#处需添加“因为”。
英语例1:I don’t like my dormitory,( )it is very small and crowded.
例句中前面分句是结果,后面分句是原因。因此,在处( )应添加“because”。
英语例2:My parents worried about me.( )they came to see me.
例句中前面分句因果关系。因此,在处( )应添加“So”。
(2)转折类关联词的缺失
汉语例3:父亲在2000年12月去世了,#他的思想和品德永远不会被忘记。
汉语例3中前后分句之间很显然是转折关系,因此,需在#处添加“但是”。
汉语例4:不管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不停下来。
此句前后分句之间为让步关系,因此,需要在#处加“也”,来与前面的“不管”相呼应。
英语例3:People suffer from water pollu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didn’t take pleasure.So,people became angry.
在这三个句子中,前两个句子存在转折关系。因此,在处( )应添加“But”。
(3)并列类关联词的缺失
汉语例5:20世纪人类的一些行为a#造成了环境的破坏,b#伤害了人类自身。
上句前后分句之间,应该是层递关系。应该在a#和b#处分别添加“不但”“而且”。
汉语例6:这样生活下去,不仅自己痛苦,家人#痛苦地生活。
上句中前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在#处加“也”,来使句义表达完整。
英语例3:You drop the litter.I( )drop the litter.Our surroundings become worse and worse.
例句中的前两个句子存在递进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在( )处加“also”。
(4)时空类关联词的缺失
汉语例6:世界大战后,一些留下来的问题不能解决,#他们发明了几种方法以便解决这个情况。
上面句子分句之间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因此,要在#处加“接着”“然后”等词。
英语例4:We should try our best.( )our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better.
在( )处加“Then”来表达前后承接关系。
2.连接误用
在连接误用中,主要集中在因果类关联词,其次是转折类关联词。
(1)因果类关联词的误用
汉语例7:(只要)大家明白相互的想法才可沟通和减少代沟。
例句中“大家明白相互的想法”应该是“沟通和减少代沟”的唯一条件,而“只要”表示充足条件。因此,上句中的“只要”应改为“只有”,组成“只有……才……”结构。
英语例5:I didn’t study hard,therefore I failed in the final exam.
“therefore”作为副词不能连接从句,因此,句子的第二个小句应单独成一句。
(2)转折类关联词的误用
汉语例8:同样,拿交通来说,在济南我大部分的时间坐公共汽车,(不过)在我的国家我主要坐地铁或有轨电车。
此句中前后分句转折很明显,应使用表转折程度重的“但是”,使句意表达更充分。
英语例6:The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however I solve it at last.
“however”作为副词不能连接从句,因此,句子的第二个小句应单独成一句。
(3)并列类关联词的误用
从所收集的语料来看,学生在使用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中,出现的偏误最多。
汉语例9:烟对自己的健康有害,(但)也对你的家人有害。
例句中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应该使用“而且”。
英语例7:More cars cause traffic jams,furthermore they pollute the air.
“furthermore”作为副词不能连接从句,因此,句子的第二个小句应单独成一句。
(4)时空类关联词的误用
收集的语料中,学生这部分的偏误不多。最典型的就是“然后”和“以后”的误用。
汉语例10:我喝了杯酒,(以后)回到了家。
应将“以后”换成“然后”。
英语例8:She gave me her umbrella, then went away.
“then”作为副词不能起连接作用,因此,“then”改为“and”。
3.连接冗余
在所收集到的语料中,这部分偏误不是很多。
汉语例11:我们都考了大学(然后)成为大学生,太高兴了。
例句中的“考上大学”与“成为大学生”没有明显的时间先后关系,应去掉“然后”。
汉语例12:如果在不允许的场所抽烟(而)被发现了得罚款。
上句中分句之间应该是假设关系,后面分句中可以省略与“如果”相搭配的“就”,句义仍是完整的。所以,“而”在句子中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英语例9:Although he is a boy,but he knows a lot.
“Although”单独使用表示转折起连接作用,不能与but连用,应去掉but。
英语例10:Because we destroy the nature,so we are punished by the nature.
“Because”单独使用表示因果,起连接作用,不能与so连用,应去掉so。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英汉二语写作连接偏误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它们都存在连接缺失、连接误用和连接冗余三种情况,而且偏误都集中在因果类与转折类关联词的使用上,集中在目的语和母语内涵外延相近但有差别的关联词上,但是偏误程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三、成因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干扰,这种干扰称为语际干扰,也叫语际迁移。母语规则和目的语之间出现差异,影响目的语语言学习的迁移叫做负迁移。这种语际负迁移的现象在语料中大量存在,连接偏误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比如:汉语中存在成对使用的关联词组,而英语中没有,就使得英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对关联词组时会缺失其中的一个关联词,而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赋有汉语成对关联词组意义的英语关联词时常常出现冗余的情况。再如:汉语中“因此”起连接词的作用,但是具有此意义的英语单词“therefore”却是副词,所以,中国大学生把“therefore”误用作连词,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对策
一是进行语篇分析。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应适度加强语篇分析,突显语篇的衔接连贯特征,找出语篇的外在衔接形式和内在连贯本质,分析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挖掘语篇的内在含义。
二是加强英汉对比方面的学习。英汉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并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指导学生做英汉互译练习,加强两种语言的对比。
参考文献:
[1]胡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J].外语教研,2008(20).
[2]胡壮麟.篇章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2.
[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4-185.
篇2
一、偏误分析理论的提出
最早提出偏误分析理论的是语言学家科德,他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中提出偏误的概念,并将“偏误”和“错误”加以分析。他认为“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行为范畴;“偏误”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范畴。偏误分析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偏误的来源,并以此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偏误在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1972年L .Slinkier在论文Inter language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基础。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中发展起来。
1984年中国学者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开始。他以L .Slinkier的中介语理论为基础首次引入“偏误”“中介语”“化石化”三个概念,区分“偏误”与“错误”的不同,总结了中介语的内涵,性质,及其产生的5个原因。
二、偏误分析研究
自偏误分析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很多学着对偏误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国内偏误理论分析在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笔者在认真阅读中国知网上近30篇有关偏误分析的论文后,对现阶段的偏误分析研究成果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小结,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只是希望此篇文章能、让初学者对于偏误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偏误的来源即偏误产生的原因
1.语际迁移即母语向目的语迁移。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通常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这样在学习其他的目的与的时候就发生了语际之间的转移,很多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不能在学习目语的时候抛弃母语的影响,就导致了这种偏误的产生。不论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误。
2.语内迁移,即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转移也叫过度泛化。学生在目的与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于目的与学习不够深入,应用不够准确的情况。有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过度地概括了目的与的某些规则导致了学习中的偏误。对于汉语学习语内偏误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况:第一,汉语拼音使用的字母、形近的汉字、义近的词语和难以理解的句法规则所导致的偏误。第二,因为学生还没有从初级阶段的句法观念过渡到中高阶段的语段语篇观念,从而造成汉语语篇在衔接连贯上的偏误。第三,还有学者汉语的方言也能引起语音方面的偏误。
3.语外影响。语外影响这里指文化、学习环境、学习者思维、教师水平等非语言本身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预言师文化的一部分,对目的语文化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的人很难学好语言。在学习中产生偏误也是正常的。另外在学习环境如教学实施,教材质量等也会影响目的语习得。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尤以文化因素影响最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减少文化因素产生的影响,就必须要对文化差异进行详细的提醒,避免文化冲突并找出正确理解这些文化的案例便于学生学习。
(二)偏误的类别
偏误产生有众多原因,同时由于众多原因产生的偏误也有很多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语音偏误。学生学习汉语,受限于遇到的就是语音的问题。听说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只有准确的发音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将习得的语言应用于交流,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主要存在声、韵、调三方面的偏误。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不分也是针对这方面的偏误采取相对应的手段进行教学。于此同时,语气、语调也是教学中不应该忽略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对于汉语初学者,我们对其语音语调的要求比较低,只要在交流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达到交际的目的,我们就予以承认,但是对于一些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其语音语调上的偏误,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汉字偏误。外国留学生的汉子偏误主要在汉字的书写和认读上。在汉字书写方面,要求留学生按照正字法区分汉字的错字、非字、假字、别字。外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主要是形符书写偏误和部件偏误如相似形符互相替代、义近形符相互替代、相关形符替代、形符类推导致的偏误以及形符的累加等。在汉字的认读上,主要表现在汉字声旁类推读音导致的偏误。
3.词法偏误。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虚词的使用如副词、连词、助词等。同时也包括各种短语以及各种固定结构的使用,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各种动词使用出现的偏误也特别多。
4.句法偏误。对外汉语非常注重句式的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偏误也表现在句法使用这一方面。例如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上出现的偏误情况。与此同时,不应该忽略的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也存在语序上的偏误。
5.语用偏误。受各民族地区文化差异、价值观念、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语用偏误即语言使用的偏误,导致理解和表达不准确。
(三)应对偏误的方法
1.归类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收集常见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的实例。将这些案例加以整理、归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偏误出现的根源,而不是在教学中一一纠正学生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通过这样的分析整理,教师更能找到出现偏误的心理机制,并以此制定教学要点和教学方法。
2.针对性教学。学习者产生的偏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了解偏误产生的原因,然后找到围绕偏误产生的语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复操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偏误预防和治疗。
3.注重文化因素影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文化因素导致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文化内容的教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习和学习汉语的兴趣,也能有效地避免偏误的产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文化的教授要难以适当,不要将过难的文化知识教授给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
4.利用理论知识将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相结合。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所产生的错误。通过语言对比可以找到偏误产生的原因和途径,根据这种发现在教学中适当的设计教学难点和重点。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做好汉语教学。
(四)对待偏误的态度
偏误分析理论使我们转变了对学生出现的偏误的态度。偏误分析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二语习得是一个创造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于他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假设去验证,之后发现偏误再修改,然后再假设、验证、修改,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理解教师不希望学生发生偏误,但是应该正确的看待偏误的产生,因为只有偏误的产生并经过修改才能是学生更好地学习一门语言。反之,一味地控制偏误的产生,反而不利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篇3
关键词:音标;教学;偏差;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语言知识的五级语音目标描述明显的变化在于提出了“音标”。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正是基于这样的语音目标描述的变化,将48个音标分类安排在各单元的Studyskills板块中。英语音标的学习对词汇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学好音标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但如果教师对英语音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教学的偏差。笔者发现一些英语音标教学的偏差并对此提出纠偏策略。
一、对音标教学理解的偏差
音标是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特点而发明记录语言的一种符号系统,狭义上的音标就是指英语音标。一个音素用一个音标表示,看到音标就想到某个音,进而联想到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在英语学习的全过程,音标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掌握读音规律,可以提高听、读、拼写单词的能力。但在音标教学中,有一些理解的偏差。
1.对“教不教音标”存在疑惑
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观以及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语音教学失去了作为课程关键内容的地位,课堂用于英语语音教学的时间大大减少,甚至根本不教(教材中不出现音标等语音知识)。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出现让语音教学法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人们普遍接受了“可理解的发音是语言交际的基本成分”观点,不同水平上的语音教学(切分的或综合的)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教学重点主要落在有意义互动为基础的交际活动上来,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关注语言的形式转移到了关注交际意义。有人批评说“这个方法的倡导者对语音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既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能够为在交际活动中进行语音教学提出人们认可的教学策略”。英语音标多年未出现在教材中,教师对新版教材中的音标教学内容心存疑惑———多年未教为何现在又要教,如此的疑惑影响教师对音标教学的重视和研讨。
2.对“音标是符号”的认识不足
虽然了解语音知识对学习语言有一定的意义,但并非一味强调语音规则的掌握;虽然语音知识在交际中有一定的作用(如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但语音知识本身(如有多少个元音、多少个辅音等)不是最终目标。《标准(2011年版)》强调的是“根据语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音标是用来拼读单词的工具,对拼读记忆单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音标本身不是目标要求。笔者观察到教师在教授音标时,过分强调音标的“形”,淡化其“音”,让学生多遍抄写音标、默写音标的做法无疑是对教授音标目的性认识不足,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且没有直击音标教学的意义。
3.对学习音标的作用理解不够
(1)过多地讲授发音知识。中学生对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因此,告诉他们发音的常识比盲目被动的模仿要收效大。比如,发音与发音器官的关系,唇、舌的运动轨迹,肌肉的紧张与松弛情况,声带的振动与否,气流的通道是口腔还是鼻腔,声音的长度等,都使学生具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指导下的模仿是积极的,能对自己的发音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校正。但是,语音课上成语音学课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笔者观察到教师在教授音标时过多使用音位图,讲解音与发音部位的关系,学生缺少模仿的机会。如果学生对某个音模仿很准确,没有什么困难,那么就不必画蛇添足,过多地讲授发音知识。
(2)不用语音知识教授单词。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语音识别能力影响词汇拼读能力,词汇拼读能力又影响词汇学习效果,词汇量不足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学生能掌握音标这个辅助工具,在预习和复习词汇时根据读音和音节拼读与记忆,就可做到“看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笔者在课堂上观察,发现学生词汇学习的困难主要源于教师不用发音知识教授单词。教师教授语音知识主要停留在对英语音标单个音素符号的辨认上,缺乏利用语音知识对学生拼读新单词,特别是多音节词拼读、记忆的指导。教师惯用带读的方法教词汇,学生跟读、机械模仿。
二、音标教学内容安排的偏差
1.固守教材板块的安排
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根据《标准(2011年版)》语音目标的要求,将音标分类安排在各单元的Studyskills板块中,如此的编排是由于教材板块版面的限制。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完成音标的教学将跨时一个学期。这样固守教材的安排进行音标教学,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感。
2.辅音与元音完全分开
多数的辅音音标与辅音字母之间存在“音”与“形”的对应关系,有一些辅音音标与汉语拼音存在近似关系,相对于20个元音,掌握28个辅音较容易,所以不少教师选择教完辅音再教元音。这样将辅音与元音完全分开的安排对于掌握音标作为符号没有妨碍,但对于音标作为工具的作用不能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显现,学生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缺少辅音与元音拼读的感受。
三、音标操练形式设计的偏差
1.辨别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
在音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用“单词辨音”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某些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读音的异同。辨别同一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明显的不同读音,对学生掌握读音有好处,如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的不同读音。但笔者发现教师用的辨别读音的题常有疏漏,不注意同一单词中的字母(组合)可以发不同的音,或有英式读音与美式读音的不同,如:because中字母组合au既可读作[蘅蘼],亦可读作[蘅]。
2.笔头抄写音标替代口头辨认与拼读
在音标教学的课堂里,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书写音标并安排笔头抄写音标的操练环节。如果花一点时间书写音标为了区别形似音不用的音标,便于学生区分和辨认音标尚可,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书写音标,过分强调书写规范与美观,显然就背离了音标教学主要是见形读音、拼读单词的作用。
四、音标教学的纠偏策略
英语音标教学理解的偏差、内容安排的偏差以及操练形式的偏差均会影响音标教学最终目标的达成。针对英语音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笔者提出以下纠偏策略。
1.准确理解音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国际音标符号是19世纪末HenrySweet,WilliamVietor和PaulPassy受“改革运动”(TheReformMovement)的影响在成立国际音标协会的同时确定的,也是语言学家为了记录语言的语音而发明的一种符号系统。早期的语音学家及语言教师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其中第一条就是规定语音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授语言首先应该教授语音,而音标是语音的核心部分,所以音标教学在语音乃至整个语言教学中起了关键作用。早期的语言工作者还认为英语语音研究应该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其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同样为音标教学的重要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A.P.R.Howatt认为,英语改革应该以语音学为基础的、正确的语音标示开始。为了保持英语语音的规范化,语言教师需要接受良好的语音训练。我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专家鲁子问教授曾在《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上撰文呼吁新课标下应明确音标教学目标。王初明教授说过:“语言能力是一种心理器官,其外化形式是发音,犹如人的五官,有一个美和丑的问题,对自己器官的自我感觉和评价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表面上看,发音只是整个外语学习的一部分,但初学阶段发音学得好坏会影响后续的学习。究其深层原因,是包括自我形象、自信心、动机在内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当学生掌握了扎实的音标和语音知识,能用标准的发音拼读单词,能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语言能力得到提升。积累的词汇越多,对教师的依赖越少,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他们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自我概念也就越强。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音标知识的掌握基本上解决了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的单词记忆工作,让学生的成就感大增,学习动力更足,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加强。王初明教授的这段话凸显了语音(包括音标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音标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单词的读音和记忆单词的拼写。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国语言学家George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交际功能为主,淡化语法,增大了单词的输入量。音标掌握并运用得好有助于大量的词汇学习。虽说语音本身不是语言,不能表达意义、传达信息。音标只是记录音素的符号,但它是学习词汇的工具。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明确音标是语音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与运用。
2.基于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
(1)整合内容,集中教学。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各册教材的学习技能(Studyskills)板块介绍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七年级上册各单元的这个板块主要是关于音标学习。编写的意图是希望在初中的起始阶段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记忆单词的工具和方法,以减轻学生学习单词的负担和压力,也是落实《标准(2011年版)》精神的体现。教材将48个音标按照一定的分类安排在七个单元中,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实施教学,跨时太长。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整合安排七个单元的音标内容,集中在中小学衔接阶段的一个月内教完。缩短教材安排的时间跨度,利于学生尽早学习、尽快使用。
(2)整体呈现,分类教学。48个不同的读音符号让学生难以辨认,逐个学习缺乏整体感,且难以实现互相联系与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将48个音标按照类别排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既有整体感,又能发现规律,消除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笔者认为采用对称排列法整体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这些规律能引领学生很快入门。不进行合理的分类,教与学都会显得杂乱,甚至陷入困境。相反,如果根据发音要领或在拼读中的作用进行分类,教与学能够条理清楚,教师教得顺畅,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3.设计多样而有趣的课堂活动
(1)多样的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胡春洞提出了以听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观。他认为,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听清发准,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或者听和开口的次序先后不当所致。听的活动可以分为三类:模仿性的听,即以模仿为目的的听,要求学生静静地听,并在心中默默模仿;辨别性的听,其直接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不同的语音进行比较和区别,如元音的长短、辅音的清浊等;熏陶性的听,这种听并不要求学生模仿和辨别,知识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纯正的语音语调。这三种听,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交叉或结合使用,以达到相互推进、相互补充的语音教学作用。他还强调,听的活动在语音教学中十分重要,要安排尽量多的时间。单位时间要短,频率要高。
(2)有趣的练。听是关键,但光听不行,还需要练。所谓“练”,就是操练,即模仿纯正的英语语音,反复练习,直至习惯成自然。如果说“听”是语音学习的播种阶段的话,那么,“练”就是浇水、施肥、松土、除草阶段。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反复操练是语音教学的有效手段。机械、单一、重复的操练显得枯燥,会令学生反感,Stevick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在操练中维持学生兴趣的技巧:全班一起重复与小组一起重复,一排学生一起重复与单名学生重复;按照座位顺序依次操练与随意点名操练;课本打开操练与课本合上操练;每名学生或小组重复两次或三次与重复一次;慢节奏与快节奏;中性语调与神秘语调,或调皮语调与得意或夸张语调;低音与常音与高音等。
(3)有乐的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孩子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力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运用音标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英语音标教学中,利用一些游戏能够趣味性地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如“最佳拍档”,这是一个训练学生看动作、口型等猜音标的演练游戏。教师让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其中一名用动作、口型等来表达音标,另一名试图猜对方要表达的音标是什么,记录每组猜对的音标数,最多的那两名成为“最佳拍档”。
五、结语
发现英语音标教学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找到纠偏的策略能引导教师在初一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好音标,培养学生语音意识,把好学生的语音关。学生牢固掌握了作为英语音素符号的音标,有助于其了解英语单词中音与形的对应关系,将能实现听音知形,看形读音。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词汇的难度将降低,学习英语的畏惧感将减弱、自信心将增强,自学能力将提高,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逐步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A.P.R.Howat.History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思中.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刘佳琪,李文岩.趣味英语音标教学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
[8]李昌莆.浅谈初中英语的音标教学[J].新教师教学,2010(4).
[9]邓春燕.新课程下中学英语加强音标教学的重要性[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3).
[10]王初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实际英语水平[J].外语界,2004(5).
[11]宋文新.与矛盾论[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选材;创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32-01
电视专题片是近年来较为广泛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对文化、社会政治、历史变化、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进行记录,同时配合字母、音乐、特技、解说词、画面等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觉享受,主体思想鲜明。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不断发展,如何选择素材,如何完善创作等成为现代媒体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电视专题片选材要素
(一)主题鲜明
电视专题片主题为文章的核心及灵魂,所选择素材均是服务于主题,材料既要对主题进行提炼,同时又要表现主题,因此材料选择要严格根据主题进行。材料服务于主题主要体现在三点:主题相同材料不同,主题不同材料不同,主题不同材料相同,由此可见,材料的选择对主题均可产生一定制约性,因此在材料选择中需要严格按照材料说明主题,材料服从主题的基本原则,从而实现主题鲜明的目的。
(二)保证材料真实性
专题片拍摄主要为反应现实,还原现实,真实性是其最基本属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接近现实,材料可来源于生活素材,在材料选择及剪辑中注意对完整生活流程的保护,从而增加主题片的鲜活性,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素材结构合理
人类掌握世界主要有科学理性掌握、宗教掌握、实践掌握、艺术掌握四种掌握形式,其中艺术掌握手段为形式,而其中结构为最重要因素。电视节目的创作中,结构是对世界重现的重要手段,因此艺术家需要充分把握事物结构,制造完善良好的形式,从而更好的把握主题。
(四)注意语言凝练、准确、渲染性
电视专题片多需在生活中拍摄,因此其素材的采集多在民间,在采集过程中,多数鲜活生动的现场同期声及群众语言等可被同时搜集,通过对群众语言的总结及整理不仅能够深刻反映主题,同时能够筛除远离主题,表达不确切、繁琐语言等,而用在电视中时则需要深入提炼加工。在语言的提炼加工中,严禁弄虚作假、无中生有、弄虚作假、信口开河,媒体人必须充分重视自身责任,避免另一个极端。
(五)素材要与电视特点符合
专题片作为电视节目,能够与电视特点符合,对电视节目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它是编导意图、案头准备的落实与体现,它为后期编辑打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选材不成功就导致前期的准备及操作均失去作用,后期编辑亦无法扭转局面。不同的电视取材均有自身特色,因此在选材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造型记录一次性;画幅边比固定;叙述形式尽量以运动为主。
二、电视专题片创作要素
(一)充分注重细节作用
在电视专题片中,细节打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生活中生动真实细节的采集能够更加深刻的表现映衬主题、刻画任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最后的山神》中,编导在对大兴安岭最后一位萨满孟金福跪拜最后山神的虔诚时,将镜头推进,对其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同时配合渲染力的音乐及语言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更加能够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整个制作篇的感染力及艺术魅力亦更加明显,而人物形象亦更加鲜明。
(二)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
在电视专题专题片中,解说词担当着“绿叶”的作用,解说词的质量,是否吸引人直接影响着电视主题片的质量。为获取成功的解说词,需要从三方面努力:充分详实的了解采访对象,深入社会生活体验,未深入感受体验,就不可能写出令人信服感叹的解说词;融入个人丰富情感,在写作中,素材采集者需要将自己的感情世界充分的融入其内,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内心观点及感情;扎实的语言功底及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最基本因素,文字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在专题中将优美的画面与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解说词统一结合,能够深刻准确的反映出专题片的灵魂,引发观众的思考,唤起观众遐想。总之,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需要满足采访深入、感情充沛、文笔优美三个条件。
(三)优美的配乐
好的电视专题片在满足视觉效果的同时,需要满足听觉享受,不仅要求画面的生动、形象、科学与逼真,同时要求准确、清晰、真实的配音,因此需要充分重视配音的效果,从而更加真实准确的传递信息。通过主题曲来实现烘托气氛,升华主题的效果已经是近年来电视专题片较为常见的现象,然而并非优美的音乐均能表现主题,音乐主题必须服从于画面及电视主题,从而更好的对人物性格等进行揭示,更好的烘托情感与情绪。
三、结束语
总之电视专题片选材、主题特点复杂且繁琐,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采集及编辑者要不断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充分结合现实及主题,不断总结及筛选,提高电视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促进电视专题片的发展。
篇5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烤面包
1 引言
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自己在家中烤面包,但是烤面包还是个技术活。与普通微波炉加热食物不同,微波加热是利用空气分子的震动,由内而外地加热食物,而烤箱则是由内壁的烤管发出热量,由外及内地进行加热。运用传热学的知识可以这样解释,来自于炉管的热量通过热辐射的形式,首先抵达面包的外表面。面包外表面会持续升温,与面包内部产生温度差,然后热量再从面包的表面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面包内部,从而实现烘烤的目的。
也就是说,烤箱模拟了古代用柴火进行烧烤的原理,只不过古时候的柴火替换成了烤箱内部的炉管。而现代的烤箱也基本上实现了均匀加热,温度控制等功能。对于大型工业烤箱,温控还是很稳定的。但是对于家用的小型烤箱,这些功能很不稳定,这是由烤箱的规模决定的。温度要加热多少,何时放入面包,何时取出面包,都是需要注意的,也是有技巧的。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现代家用烤箱可以做到“一站式”的功能。因此一不留神,就容易把面包烤糊。本文不打算介绍烤制可口面包的攻略,而是科学地分析,为什么面包会被烤糊,并在理论上给出一些建议。
2 二维热传导方程
我们知道,炉管是烤箱中唯一的热源,工作时同时存在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面包表面通过热辐射或热对流得到热量,面包内部通过热传导得到热量。计算时我们把这些过程分开计算但事实上共存的。然后建立二维热传导方程。
热传导的偏微分方程模型。根据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热量通过某一物质的时间变化率与面积和温度的梯度成比例,即:
表示热通量,表示温度,表示热传导率。
根据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热传导的偏微分方程:
表示物质的密度,表示时间,表示内部的热源。实际上,通过把立体的面包的热分布分析转化为对二维的截面进行分析,可以简化求解。而内热源不存在,故上式可化为:
这里表示热扩散系数
求解方程,必须知道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根据文献[1],有Dirichlet边界条件,Neumann边界条件和Robin边界条件。但这里还有一个辐射边界条件。假设截面边缘是在热辐射的直接影响下,不收热对流的影响。当,表示环境的温度,既可以得到辐射的边界条件:
这里,是发射率,是Stefan-Boltzmann常量,是热源温度也是常数。
3 方程的求解
根据热传导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我们首先尝试求解析解。但由于其复杂性很难得出计算结果。故我们采用数值方法。
Matlab的pde工具箱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一个工具。里面提供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标准热传导方程。通过选择合适的方程,数值解很容易得到,原始方程如下:
这里,表示密度,表示比热容,表示热传导系数,表示热源,是对流系数,表示外部温度。通过初始化参数和设置编辑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横截面形状下的热分布图。
根据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截面形状如何,外边缘的热量要比内部的高,而边角处热量最高。而越靠近内部,等温线就越趋近于一个圆。旁边的数字说明了不同颜色代表的温度值。
为了定量的描述这个问题,对不同截面外边缘相同距离内插值的数据求方差,结果如表1。
可以发现从长方形到圆,方差值在变小,说明圆形截面的外边缘平均受热情况最好。这也就说明了烘烤方形等有棱角的面包时,理论上比圆形面包更容易烤糊,而且是在边角位置。物理上可以这样解释:边缘的热量在向面包内部进行热传导时,位于边角处的部分要比位于棱处的部分,收到更多边的传热的的影响。因而温度要比其余部分高。而在求解二维偏微分方程时,规定好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方程的解就可以直观反映这样一种现象。
4 放置最多数量面包的问题
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截面是圆形的面包,其外表面是受热均匀的,不容易被烤糊。实际情况是,烘烤圆形面包,会浪费掉烤箱许多空间,一次烘烤的面包数量没有长方形面包的多。因此对于不同的人们,就有不同的选择。对于一定体积的面包和烤箱,面包的形状不同,一次烘烤的数量也不同。下面仅讨论面包截面形状是正五边形的情况。
下式代表空间利用率
是单层面包个数,是面包截面积,,为烤箱长宽。越大,表示空间利用率越好。
目标:
约束条件:
是正五边形的内角。
通过lingo可以求解排列的方案。然后对不同形状进行分别讨论。根据不同面包形状的空间利用率,可以选出最优形状和排列方案。
5 结语
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圆形面包的表面是受热均匀的,对于害怕烤糊的朋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选用方形面包,可以一次烘烤更多。究竟选择哪种方案,也是不确定的。但是喜爱自己烤面包的朋友,相信随着经验的累积和技巧的提高,可以烤出更多的美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介语 目的语 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教学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语言偏误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正像幼儿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会出错一样,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规则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偏误,而这些偏误恰恰反映了学习者从母语向目标语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于是偏误分析便成为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二、中介语理论
语言偏误和中介语理论是密不可分的。Selinker(1972)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了中介语假说,认为中介语是个连续体,介于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并会随学习的深入逐渐向目的语靠拢。Corder(1981)也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自身的一套学习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而语言偏误正是这个系统存在的表现,分析学习者的这套特有系统将有助于研究W习者的学习过程。
有关中介语的研究表明,中介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来讲,中介语的特点如下:
第一,可渗透性。渗透性,是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这种渗透性是双向的,受到来自母语和目的语两方面的渗透。来自母语的渗透,就是正负迁移和母语干扰的结果。可渗透性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主要是由于母语干扰和目的语的规则过度泛化造成的,使中介语得到强化,产生偏误。而另一方面其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是促使中介语接近目的语的一个因素。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人会在学习了动词的过去式形式――通常是在动词原形后加-ed这一规则后,将“run”的过去式变为“runed”,这就是对已学的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的结果,是来自目的语方面的渗透。
第二,“化石化”现象。“化石化”是中介语稳定性的一个表现。所谓“化石化”现象,就是指绝大部分二语习得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就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处在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不能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这是由中介语的顽固性造成的。例如在语音方面,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仍然不能正确地发出某些音。
第三,反复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地向规范的目的语运动的。这种发展运动不是直线形的,而是反复的、曲折的。具体表现为某些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又重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反复性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介语的顽固性。但是总的说来,中介语仍然有向目的语靠拢的趋势。
三、偏误分析
中介语的提出为偏误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又称“错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也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该理论认为:二语学习者犯错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其所犯的错误可以反映他们语言习得的水平,通过错误分析来揭示学习者中介语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
偏误分析理论首先将错误(Error)与失误(Mistake)进行区分,认为“错误”是由于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偏差,它反映了学习者在外语水平方面的欠缺,学习者自身难以发现和纠正,教师应该加以恰当的指导;而“失误”是指由于偶然的疏忽而没能正确应用已知规则而造成的语言行为上的错误,学生能够自行纠正。换言之,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偏误分析以认知理论为基础,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改变了人们对错误的传统看法,把错误从不需要纠正、避免提升到了通过它来认识语言学习内部规律的高度。偏误是有规律可寻的,它不是偶发的错误,如口误、笔误等往往反映了学习者在身体、精神及情感等方面出现的“状态”错误。
四、偏误的来源及分类
1.语内/母语负迁徙: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徙: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规则泛化或过度泛化。
3.文化负迁徙: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徙、过度泛化和简化(即以上几条);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则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5.学习环境的影响: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如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与引导,教材编排不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
6.语言训练的转移:有些“中介语”的成分是产生于教师的训练方式及教学中反复进行机械训练的结果。
五、常见偏误分类
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Corder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将偏误分成三类: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和后系统偏误。
1.前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的偏误。由于学习者处于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出现较多的偏误。
2.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
3.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此时学习者基本掌握了有关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会出现错误,造成偏误。
Richards(1971)将偏误分为三类:
1.语际偏误(Interference Errors):是指由于母语或者第一语言的干扰所造成的偏误,反映母语或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阻碍作用,即负迁移。根据Ellis(1994)关于偏误来源的观点,初级学习者的语际偏误多于中高级学习者。
2.语内偏误(Intralingual Errors):不是由于母语或第一语言造成的偏误,而是学习者在使目的语的规则形成话语的过程中过度使用目的语规则而引起的偏误,也称为规则的过度泛化。
3.发展偏误(Development Errors):因为语言知识有限,所以建立了错误的假设。
James(2001)认为,语言学习者的偏误常出现在3个语言层面:本体层面、文本层面和语篇层面。
以下笔者就James的偏误分类系统对学生常见的语言错误进行分类分析。笔者将所收集到的语料归为以下三类:拼写及标点错误(即本体错误)、词汇和语法错误(即文本错误)和以及语篇错误。
1.本体错误(拼写和标点错误)
(1)My favorite novel is《Harry Potter》. (书名号不在英语中使用)
(2)I often wonder why is there so much pollution? (间接引语中的疑问句不使用问号,句中还有其它语法错误)
(3)They attampt to get rid of it.(拼写错误,attampt应为attempt)
2. 文本错误(词汇和语法错误)
(1)The man in this room was very calmly.(形容词错用为副词)
(2)English often makes me headache.(形容词错用为名词)
(3)There is a big rain.(中式表达,搭配不当)
(4)I have seen the film last week.(时态选择错误)
(5)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There be句型的错用)
3.Z篇错误
语篇错误主要指误用、少用或过多使用衔接词以及代词指代不清。
(1)Because we do not study hard, so we cannot pass the exam.(过多使用衔接词)
(2)The official and his wife invited his guests.(代词指代错
误)
(3)Although I am not good at English, but I will study it hard.(过多使用衔接词)
(4)They went out for a walk, the dog stayed at home.(缺少衔接词)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对待学生的语言偏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常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学习者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偏误而学会语言的。因此,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不加区别地予以指责、立即纠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的错误,从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策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阶段,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加以改正。
第二,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可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发生的偏误及偏误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让学生正确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够用理性、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偏误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就能深入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找出偏误的根源,运用偏误分析的结果对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应规则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帮助他们尽量避免类似偏误的产生。
第三,学习者也能通过教师篇误分析的结果,不断修正自己在目标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并有意识地、系统性地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做到向目标语的过渡,最终实现二语习得的终极目标。
第四,任何语言都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有关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同学生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真正了解并融入到目的语文化中,减少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中介语。
最后,中介语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学习者可以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并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以逐渐接近目的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加以引导、监控,使学生最终能找到突破口,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
目前,中介语和语言偏误的研究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着眼于理论研究的同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第二语言教学实践,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篇7
[关键词]分析师预测;本地优势;盈利预测偏差;乐观性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也逐渐壮大,分析师的数量和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典型的弱式有效市场上(朱等,2007),[1](110-121)分析师可以扮演重要的信息传递角色。但是我国分析师行业起步不久,分析师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以及影响力都远不能让投资者放心,预测能力也随着股市的大幅波动而经常落人话柄,而且独立性亦广受质疑。因此,要让整个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就必然少不了对分析师行业的规范要求,也少不了对分析师行为的研究。
国外大量文献证明,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相关信息的分析和判断,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也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换言之,分析师正是通过传递信息、降低投资者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成本来增进整个市场的有效性。然而,我国分析师是如何扮演这样一个传递信息的角色并如何选择及解读信息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一些关注,胡奕明和林文雄(2005)[2](46-58)通过调查研究发
现分析师的信息收集途径主要包括:公开披露的信息、公司调研、间接来源和非正式信息。这说明,除了年报等显性信息,间接的信息来源以及私下的信息沟通,也是分析师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南京大学证券分析师行为研究课题组(2008)[3]的研究也表明,“与被分析公司比较熟悉、关系密切"是吸引分析师关注的重要因素,因为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其分析成本。
由此引发的一个思考:如果分析师想获得上市公司第一手资料,熟悉并密切关注该公司,地理距离的远近是否会成为信息获取难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呢?本文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专门考察了我国分析师是否也存在着这种行为偏差。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在行为金融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投资行为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投资者(包括个体和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本国的金融市场或者是距离自己住地、公司比较近的本土企业,这种投资者交易行为被称为“本地偏好”(杨春鹏,2008)。[4](17-21)French and Poterba(1991)最早分析了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本地偏好”现象,而美国市场(Coval and Moskowitz,1999)和全球其他市场(Grinblatt and Keloharju,2001)投资者的研究更进一步佐证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不仅在投资者中具有这种地域相关性的行为,分析师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Malloy(2005)[5](719-755)研究了美国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与评级时,发现分析师在分析本土企业时具有更好的准确性,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本地优势更大。Bae et al(2008)[6](581-606)在对32个国家的分析师进行研究后认为,本地优势是与国家的特点相联系的。
由此提出假设1:我国分析师存在本地优势,并可以降低盈利预测偏差。
那么,这种与地域性有关的行为动因是什么呢?目前对本地偏好的解释原因有三种:熟悉性与控制力幻觉、过度乐观以及信息幻觉(杨春鹏,2008)。
一些研究认为,投资者购买本国、本地以及本公司的股票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公司更熟悉(Huberman,2001)。而Coval and Moskowitz(2001)则认为,地理的便捷性是与信息获取的花费反向相关的,投资者如果离公司很近,就可以通过拜访或交流方式,增进对公司的了解。
另一方面,乐观性也可以解释这种本地性的行为,Strong and Xu(2002)发现投资者对本地或本国的股市收益更加乐观。而且乐观性在分析师中普遍存在,因为乐观性的分析不仅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Michaely and Womack,1999),而且可以维持与公司管理层的良好关系(Lim,2001)。
据此提出研究假设2:我国分析师的本地优势与乐观性有关。
同时,分析师的预测与很多因素相关,胡奕明(2005)[7](37-63)总结了影响证券分析师水平或业绩的四大因素:时间因素、公司因素、分析师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很多研究证明预测准确性与预测时间、分析师的经验以及分析师个人及公司特点相关。同样,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分析师所在公司的管理文化和行业专业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分析师的判断力。
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我国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偏差还与时间因素、公司因素、分析师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二、数据样本和变量
(一)研究样本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将公司财报的报告期设定为每年的12月31日,本文总共收集到2005―2007年三年间的分析师报告6854份,剔除了预测数据缺失的样本,同时为了计算盈利预测偏差,只选取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师关注的公司股票,形成了样本A(见表1)。
(二)主要变量
要对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偏差进行衡量,本文采用Clement(1999)[8](285-303)所定义的业绩衡量指标:PMAFEijt。指的是第t年,分析师i对公司j的EPS的预测偏差,与所有对该公司j进行预测的分析师的平均偏差的差值比率。
PMAFEijt=[SX(]AFEijt-AFEjt[]AFEijt[TX-][SX)]
AFEijt=|FEijt-AEjt|
在式中,AFEijt是指分析师i在t年对公司j的预测偏差的绝对值,其中FEijt是指分析师i在t年对公司j的EPS值的预估,而AEjt是指公司j在t年真实的EPS值,AFEjt[TX-]是指所有分析师在t年对公司j的预测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使用AFEijt这样的预测绝对值所得到的PMAFEijt指标,可以很好的降低估算的异方差性。
为反映某个分析师是否为本地分析师,设定一个虚拟变量:DLocalijt,这与Malloy和Bae, etal的处理是相类似的。同时本文在研究中还控制了预测的时间跨度AGEijt、分析师的经验EXPit等因素,对这些变量的定义见表2。
表2变量定义变量符号变量名称定 义PMAFEijt盈利预测偏差该值为正,则表示偏差越大,若小于0,则偏差较小。POPTijt[]盈利预测偏差
的乐观趋势第t年,分析师i对公司j的预测偏差,减去所有对该公司j进行预测的分析师的偏差的平均值,再除以平均数。该值为正,则表示分析师越乐观,若小于0,则越悲观。DLocalijt[]地域变量第t年,分析师i所在的省与其分析的公司j注册地址所在的省相同的话,即为1,否则为0。AGEijt预测的时间跨度第t年分析师i对公司j做出的预测评价的日期到该公司报告期的天数n,并用对数形式表示。EXPit分析师经验分析师i在WIND数据库中出现的第一份报告的年份到第t年对某公司做出预测报告的年数。Coverit[]分析师的覆盖面分析师i在第t年所跟进的公司的数量。DUnderARijt[]承销关系根据Malloy(2005)的定义,如果分析师i所在的券商是公司j IPO或SEO的主承销商,且发表的分析报告在IPO后的5年之内,或SEO后的两年之内,我们就认为存在承销关系,此时定义该指标为1,否则为0。BSizeit[]券商规模大小第t年分析师i所在的券商规模大小为当年券商所拥有的分析师的总人数。FSizeit[]公司规模大小第t年作为预测对象的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DBestit[]最佳分析师根据《新财富》杂志每年“最佳分析师”的评选,如果该分析师当年被评为最佳分析师,则为1,否则为0。
(三)描述性统计
从表3中可以看到,每一年本土分析师的均值分别都为负数,说明本土分析师的平均水平要低于全部分析师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本土分析师的预测结果要优于非本土分析师的预测,从中位数上也同样可以看出这种差异。
三、研究分析
(一)本地优势与预测偏差
为了证明地理位置的远近是否会对分析师的预测偏差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如下的模型,依照Clement(1999),Bae et al(2008)等研究方法,控制分析师的特征和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后,对地理位置和预测偏差的关系进行分析。
(2414)[HJ][BG)F] 注:①式(1)为没有加入地理变量时各控制变量对预测偏差的回归。式(2)为加入地理变量后对预测偏差的回归。式(3)单独考虑了京、沪、粤三地的情况。式(4)―(6)为2005―2007年分年度的回归情况;②***为1%水平上显著;**为5%水平上显著;*为10%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表4的Cross-Sectional回归结果表明,在(1)中没有引入地理变量的情况下,可以看出PMAFEijt变量与预期报告距离报告期的时间长短显著正相关,即预测报告的时间越早,预测的偏差也就越大;与分析师的经验是显著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分析师越有经验,其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而分析师的覆盖面与其预测偏差正相关,说明分析师关注的对象越多,越容易降低他对单个股票的认知度,使得他对单个公司花费的精力趋于减少,从而导致预测准确性的下降。从(4)―(6)列数据可看出,2005年和2006年数据并不明显,在2007年的数据中有正相关性,这可能与前两年数据的包含度不太准确,而2007年数据收集更全有关;并且可能由于分析师行业竞争加剧,要求分析师具有更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使得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测更加细致。同时还看到,分析师所在券商是否为分析对象的主承销商与预测偏差是负向的,但并不显著。而使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这个指标可以看出,最佳分析师可能更擅长于行业发展的把握和股票评级,而与盈利预测的准确与否并无绝对关系。
当在(2)中加入地理变量后可以发现,整体的稳定性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且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地理位置的远近与预测的偏差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当分析师和公司在同一个省的时候,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要明显高于外省分析师的预测水平,这说明分析师的地理位置的确成为他对公司发展准确预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也对他的投资推荐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在(3)中把数据样本固定在京、沪、粤三地时,同样也发现了这样的本地优势。如果分年度来看,这种显著性是逐步增大的,说明在数据更加完整的情况下,随着分析师队伍的发展和成长,分析师在对本土企业进行研究时,更加注重发挥本地优势,扩展信息收集渠道,使自己的报告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二)本地优势与企业特点
前面的研究得出分析师在分析过程中确实具有本地优势,那么,这种优势是否会与企业的特点相联系呢?本文主要从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公司性质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用公司当年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规模,分为大公司和小公司。公司成长性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即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分别定义了高成长性和低成长性公司。同时为了分析本地优势在企业性质上的差异性,本文按照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将其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如表5所示)。
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将作为一个乐观变量带入原方程(1),发现并没有改变的显著性,但是将作为因变量,就会发现变为不显著,也就是说本土与非本土的分析师在乐观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这可以说明本土分析师并非由于谨慎乐观才导致预测偏差较低。而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更便捷的得到一些关于公司的其他信息,使他们具有信息优势,从而表现更加优异。
四、结论与研究方向
关于地理位置与金融投资、信息传递的关系,国内学者研究较少。本文透过地域上的差别,探讨了我国分析师在进行盈利预测时是否存在着本地优势。研究表明,我国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准确性不仅与分析师自身的经验、分析报告推出的时间以及分析师所跟进公司数量存在着相关性,而且与分析师同所关注公司的地理位置是否接近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地理位置相接近,则预测偏差较低。所以分析师在预测本省公司的时候,预测的准确度更高。在券商集中的京、沪、粤三地,明显存在着这种现象。研究发现,本地优势还与不同性质的企业有关,我国分析师在对高成长性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分析中本地优势更显著。另外,分析师的本地优势与本土分析师自身的乐观性并无直接关系,这种现象可能更多的是与信息获取优势有关。
分析师或投资者的行为存在着地域相关性,是金融参与者行为的一种表现,是行为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心丹(2005)[9](175-190)认为,行为金融理论是针对市场参与者(包括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自身投资决策心理的研究,对市场参与者更好地认识自我、培育理性投资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分析师的行为动机做出分析与判断,既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分析师的行为,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又可以促进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增强分析师行业的独立性,使其成为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个节点,而不再是众多投资者诟病的对象。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何贤杰,陶 林.中国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吗[J].金融研究,2007(2).
[2] 胡奕明,林文雄.信息关注深度、分析能力与分析质量[J].金融研究,2005(2).
[3]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课题组.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为研究报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4] 杨春鹏.非理性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 Malloy, CJ, 2005, The Geography of equity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e 60.
[6]Bae, Kee-Hong, Stulz, R M and Tan, Hongping, 2008, Do local analysts know more? A cross-country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local analysts and foreign analys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8.
[7] 胡奕明.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市场信息的解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Clement, M B, 1999, Analyst forecast accuracy: Do ability, resources, and portfolio complexity matter[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7(3).
[9]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金融研究,2005(1).
China's Analysts Earning Forecast Errors and Home Advantage
篇8
关键字:青少年;音乐教育;误区与偏向;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家长们除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文化知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小就开始关注孩子们的音乐方面的教育。当前国内的音乐教育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偏向,容易走进误区,不利于孩子们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改善国内的音乐教育状况,帮助更多的孩子们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偏向分析
家长们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由于受社会出现各种钢琴热、舞蹈热热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只是一味的跟风,没有考虑子女的个人爱好就将他们推入了各种学习潮,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压抑了孩子们正常的个好和内在潜能的发展,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学习、感性发育甚至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应当以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兴趣情感为动力,进而逐步为其人格定向,为理性意识奠基,而当代的音乐教育偏向与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孩子们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孩子们的审美体验;其次,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孩子们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孩子们音乐爱好的培养;最后,部分家长过于重视音乐教育的现实效果,忽视了孩子们的人格修养。由于音乐教育走入误区,出现了一些偏向,使得原先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好与艺术审美为目的的好事,变成了青少年延误敬畏的苦差事,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当代音乐教育走入误区与偏向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的错误,导致其教育行为也发生了错位:首先,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受到了传统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功利价值来衡量与指导音乐教育活动,从而追求有实用意义的技能训练、为考级和证书而学习音乐的庸俗目标;此外,很多家长和教师始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认为智力发展是青少年个性精神发展的主要内容或根本任务,情感发展-审美发展-道德发展乃至人格发展均是空洞无用或无关大局的小事情。很多人把学习书本、死记硬背、狠补猛练当作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
上述认识误区与实践偏向,导致学习主体对书本知识、技能训练、道德教化乃至独立思考和批判创新等系列活动缺乏感性动力,并造成情趣与知识分离、行为意向与道德规范分家、思维坐标与科学逻辑背离、人格意识与理性世界相隔膜的内在异化状况,最终使人沦为知识的奴隶,进而会从根本上累及人的创造性体验、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意识等核心精神品格。当务之急在于匡正人们关于音乐教育的种种片面认识,从而使音乐教育实践远离非科学、非人性和非审美的行为轨道,回归到真正体现人文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音乐教育本体坐标上。
二、改革音乐教育走出误区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
要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首先就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价值观、人格意识为目的的,而不是传统音乐教育的以实用主义、功利价值取向为教育目的。学习音乐可使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学会与人沟通,感受到音乐之美,达到培养高尚思想情操的目的。另外,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音乐学习,锻炼少年儿童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力,使少年儿童德、智、体、美、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一代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我们应当树立以美育为先导动力、以情感塑造和体验为目标的音乐教育之元价值观,借助感性优化和定向来催化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道德体验的人格内化过程。学术界、教育界、宣传媒体和精神文明管理部门应当向广大家长、教师与青少年推介音乐教育的复合效应观、大脑心理价值观和培育创造性人才素质的感性)知性)理性精神之意义观,引导人们高度重视音乐文化建构经验、塑造情感、深化体验和催化感性世界的奠基与终身性影响,从而使青少年在审美体验)审美认知)人格塑造)思维锻炼)审美创造等方面全息内化音乐、自由体用音乐。
(二)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
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是第一步,只有改进传统音乐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帮助青少年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更好的正确的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设计实施合情合理的音乐教育之内容、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测验目标。以激发他们的音乐爱好与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把打造音乐体验-塑造情感品质-扩展经验天地-提升感性素质作为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切实摈弃过早灌输音乐知识、刻板训练音乐技能的背离科学精神-艺术宗旨-人性本质的有害偏向。其次,纠正急功近利的揠苗助长行为与盲目攀比倾向,从孩子的个好与潜能特长出发,引导他们欣赏或学习音乐。每位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特长和选择,考虑家庭财力,慎重选择音乐技能教育,大力引导孩子欣赏音乐之体验教育。再次,对于音乐教师和学校而言,应加强情感体验性濡染工作,借助审美的音乐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移情能力和迁移能力,减少知识性、技能性训练,创造广阔丰富的审美空间,使青少年自由快乐地参与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逐步催化情感、活化知识、生发想象、纯化人格、升华哲理境界。
(三)要打好音乐教育的基础
有良师益友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音乐学习也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勤奋的学习必不可少。倘若由于孩子启蒙不好,对乐器的掌握不正确,入门功夫不扎实,就可能给孩子的进一步深造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使之与音乐失之交臂,不能很好地领会音乐感人的力量,也可能使社会失去一个很有才气、很有前途的音乐人才。
其实,少年儿童开始学习音乐,起步是十分关键的。少年儿童初学音乐,犹如一张白纸,绘什么就象什么,开始教给他的东西会深深印入其脑海,启蒙正规,少年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会增强,今后的学习才会有基础、有潜力。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和感知,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也有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家长多从少年儿童心理出发,平时多给他听一些符合少年儿童情趣的音乐,培养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对于乐曲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些有生动的节奏、动听的旋律、鲜明的艺术形象的乐曲,边听边带领孩子合着音乐做一些节拍运动,引导他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他的节奏感。并经常反复地、连续地听一首乐曲,加深他的记忆,积累美好的音乐形象,把音乐作为一种"美"的教育教给孩子。
结 语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需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此背景下,让少年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内,抽空接受一些音乐教育也是可取的。教师的水平和教学经验能较好地引导少年儿童的学习。但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家长能较好地明晰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让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后,能受到美的感染,能磨练其毅力,使学习音乐变成愉悦的经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音乐教育能成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所有学习音乐的少年儿童都能成为有文化素养和优良品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83-84.
篇9
关键词:“个” 偏误分析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汉语中的量词作为独立存在的词类,一直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还是和汉语在历史语言学上有共同源头和特点的汉藏语系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在他们的二语习得过程中,量词往往会出现一些偏误,这些偏误区别于那些偶然的,学习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表现为一类学生共有的,规律性强的系统性偏误,这些正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清楚认识和了解的。认真分析这些偏误的类型和形成偏误的原因,才能够找到解决偏误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一、“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理论最早是建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来的。外国学生习得一种新的语言,在语法、语用、词汇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错误,这一类错误很明显。在母语使用者和二语学习者中失误都会出现,在母语使用者中往往出现更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误;但偏误只存在于二语学习者中。建立在偏误分析基础之上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教授不同母语的留学生时,有针对地进行汉语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偏误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中介语理论的产生和出现起到促进作用。
对外汉语界的偏误分析理论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鲁健骥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为标志。“从我国近十几年的偏误分析研究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语音、词语、语法、语篇和汉字”五个领域。”①偏误分析理论在我国对外汉语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慢慢地趋向雷同。由于研究的方法和形式很难创新,研究结果呈现出固定的模式,这表现在对偏误类型、形成偏误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教学和学习策略上提出建设性意见等方面。所以,要促进偏误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将其与实证研究或者更新、更全面的语料库研究结合起来,而且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汉语中某个具体问题上。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涉及量词的偏误分析研究的文章数量很多,但如果精确到量词“个”的研究,相关论文只有几篇,而以韩国学生的习得为视角,借助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研究的文章目前还没有。重庆大学佘珊珊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中介语语语料库的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对量词“个”的偏误分析进行了总结。施艳婷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个”的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量词“个”的一个泛化使用的特点上,基于这一点进行偏误分析。
三、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数据分类与分析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以“个”为关键字符进行错句检索,规定的条件是韩国留学生,一共得到语料215条,其中可用的语料为215条。通过对这些语料进行汇总,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有关韩国留学生对量词“个”的偏误分析的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偏误类型的产生原因和学习策略。
表1:韩国留学生量词“个”的偏误分析类型
繁简偏误 书写形式混用偏误 其他偏误
数量 106 76 33
比例 49% 35% 16%
(一)“个”与“”的繁简偏误分析
上表中体现出来的是简单分类后的量词“个”的偏误分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语料中,“个”与“”的繁简问题所占的数量最大,几乎占到了整个语料的一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韩国留学生在本国内上小学时,很多人都接触过一部分简单的汉语的繁体字,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汉语时对“个”的使用;第二,和HSK语料库本身的设定有关。从一定程度上说,“个”的繁简应该不是问题,但语料库将它设定为错误。比如下面的例句中,“个”作为量词的使用没有问题,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共同存在于一个句子中,显得不协调。
(1)一天睡四个[F]小时]就能考上大学。
(2)人的生命是个[F]非常珍贵[FF]的,不可选取{CC还[C]取}的实体。
(3)有一个[F]人得了不治之症,她{CC他}的丈夫忍不住看太太的痛苦。
(二)“个”的书写形式混用的偏误分析
在有关量词“个”的偏误中,很多留学生在“个”的书写形式上往往产生问题,最普遍的是“个”与“各”的混用,当然也有“个”和“格”的混用,前者是非常普遍的,后者只是个别的。例如:
(4)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还是跟世界各个[B各]国[C]家和各个[B各]民族[C]一起来办事。
(5)从社会各个[B各]方面都可以给国家做{CC作}贡献,但是首先最重要的是团结力量。
(6)该国的人民只追求个[B各]人的幸福,不顾国家大事。
(7)我们生活当中常常看{CQ得}出来的[BQ。]首先[BQ,]人们有自己个[B格]人的想法[BQ,]有自己的个[B格]性。
例(4)至例(6)都是本应该用“个”的却被误用为“各”,这样的偏误是非常普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两字的字形混用,更多的是量词“个”的作用和“各”的意思,“各”表示“不止一个的每一个”,经常会组成“各方”“各界”等,学生没有掌握,前者是一个量词,后者是一个代词,而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各各”这样的词。后面的“个”和“格”的混用,只是个别的失误,并不能算到偏误系统中。
(三)其他偏误的分类和分析
这里所说的偏误类型的数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其内部类型的划分却最为复杂。其他偏误类型的语料见附件一。
表2:其他偏误类型
遗漏偏误 冗余偏误 误用偏误 错字
数量 10 2 6 15
其中包括“个”的遗漏偏误,“个”的冗余偏误,“个”和其他量词的误用,还有一类比较特殊,应该放在汉字习得偏误上进行研究,那就是“个”的错字书写。例如:
(8)我们应承认在这个[L]社会有{跟我们[L]不同的想法的人。
(9)所以为了解决这两个[L]问题,我们每个人都{CJ-zy应该}去参加。
(10)因为这个[L]世界的主人是我们人类。
上面的例(8)至例(10)都是量词“个”的遗漏偏误,这一类偏误在表2中的数量不少,可以看出量词的遗漏偏误是韩国留学生习得“个”的主要偏误。量词“个”后面的名词一般都是抽象名词。留学生在使用量词时,对那些具体的名词,大部分情况下应该会记得住使用量词,但对于这些抽象名词,却往往忽略了量词的使用。
(11)来华以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汉语一年半{CC3一个半年}{CD了}。
(12)因为中国是{CD个}{CD在}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例(11)、(12)是量词“个”的冗余使用,在本来不需要使用量词的地方错误的使用量词,尤其例(11)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因为留学生经常在“一年半,一个半年,一小时”等和时间有关的名词前面,对于量词的有无产生困惑。
(13)其中,我想介绍一个[B介]年轻的男教师。
(14)若因挨饿[BD]失去这一生命[C],那这个[B下]世界则太恐[C]怖了。
(15)我认为吃“绿色食品”与“不挨饿”两个[B种]都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
例(13)至例(15)都是量词“个”和其他量词的混用的偏误,在这些语料中,还有一些很难判断留学生是单纯的写错了,还是故意使用另外的那个字,反映出留学生对量词“个”的使用范围以及与其他量词的区别还不是特别清楚。
(16)一个[C]人的性格,生活态度,价值观从小就在家里跟{CD亲}爸爸妈妈学会的。
(17)政府不仅作出这个[C]措施,还应该把烟价提高{CC2上去。
例(16)、(17)都是关于量词“个”的书写错误的,但这种书写错误和上面提到的形式易混淆的书写错误是不一样的,因为留学生知道在这里需要使用量词“个”,仅仅是字形写错了。
四、量词“个”的偏误原因分析和教学策略
造成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对韩国留学生来说,汉语和韩语虽然同属于一个语系,但是对于量词的使用,在细节方面又有不同。所以,这种语际间的迁移作用很可能导致留学生在使用量词“个”的时候发生偏误。其次,汉语量词“个”的使用是比较复杂的,如它的使用范围以及“个”与“各”的混淆问题,这种语内的迁移也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材本身对量词“个”的解释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或者简单的翻译法不能让留学生真正理解量词的使用,课后练习更多地强调替换,不能满足留学生实际交际中的需要;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对量词“个”的使用往往采取泛化和回避的策略,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针对上面提到的各种偏误类型,我们为量词“个”的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教学策略。首先,在所有的偏误类型中,“个”与“各”的混淆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两个字的区别,让留学生真正能够理解这两个字的意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设置语境,让留学生自主使用量词,而不只是简单的替换练习,让他们真正掌握量词“个”的用法。
五、结语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来说非常有效的手段,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搜索以量词“个”为关键词的韩国学生的错句,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得到韩国学生在量词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偏误,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由于从数据库中得到的语料数量有限,呈系统性和必然性的偏误在总语料中占的比例更少,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具有较好的说服力。本文虽然以韩国学生为问题的切入点,但在论述过程中,由于作者对韩语不熟悉,所以在论述韩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际间的迁移作用时,论述比较简单。
附件一:其他偏误类型的语料
1.来华以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汉语一年半{CC3一个半年}{CD了},此后,我一个人到中国各个[B各]地方去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
2.会儿[F]我偶然地看到[C]了贵[FF]公司征[C]求经[F]理一个[C]人,忽然觉[FX]得高兴[Fd]极[FO]了,这[F@]{CJ+zy也}是为[F[C]]什么呢?
3.这[F@]个[C]理由由我来说[Fh]明一下,怎么[F麽]样[F]?
4.我要好好儿[F]利用这[F@]个[C]机[FC]会[F]提升[C]贵[FF]公司的名誉[Fu],愿[F]意与[Fc]{CQ之}{CQ共}存亡。
5.其中,我想介绍一个[B介]年轻的男教师。
6.为了医疗[C]费他们[C]忙得不得了,为了照顾病人[BQ,]一个[B人]人一定要在医院里。
7.对[C]两[F]代问题{CQ的}解[C]决{CD上}提两{CC二}个[C]看法{CD说[Fh]明}。
8.另外还有一个[F],是希望在海外工作,这是实现了吧。
9.因为中国是{CD个}{CD在}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各个[B各]地方{CQ的}语言也有一点不同。
10.首先他们都要{CC是}想象对方的情况,特别[C]是父母{CQ要}了解这个[L]时代{CC世代}的年[C]轻[B经]人的因难和生活。
11.我们应承[C]认在这个[L]社会有{CC1抱有}跟我们[L]不同的想法的另一种人{CC1人们}。
12.一个[C]人的性格,生活态度,价值观从小就在家里跟{CD亲}爸爸妈妈学会的。
13.所以为了解决这两个[L]问题,我们每个人都{CJ-zy应该}去参加。
14.现在大部分的城市人寻找[BQ“]绿[B录]色食品[BQ”],[BC.]因为每个[B人]人都想要保持{CC保护}自己的健康[BQ。]
15.若因挨饿[BD、]失去这一生命[C],那这个[B下]世界则太恐[C]怖了。
16.因为这个[L]世界的主人是我们人类。[BC.]
17.我们{CD在}生活的这个[L]空间不要污染就是当然的。
18.这个[L]问题是和国家经济有关{CJsd}。
19.我们应该考虑[B虎]这[C]个[L]问题的内在{CC内面}。
20.现在世界上有几个[L]种类的国家,[BC.]比如发达[C]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等。
21.我认为吃“绿色食品”与“不挨饿”两个[B种]都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
22.我想对一{CC某}个[C]人{CQ来说}最重要的是健康。
23.但[BD,]我也可以料到一个[C]问题,{CJ-zhuy那}就是关于生产量的问题。
24.这个[C]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可是我想度[B渡]过困难后会有{CC来}一个[C]很好的局[C]面。
25.我知道这个[C]是很难的事,但[BD,]{CD跟}学历不高的人跟做农业的人之间工资是差不多。
26.目前,世界的各个[L]国家已经发达了,而提[B题]高了生活水平。
27.这[C]个问题不只是个[B各]人的错误,[BC]各国{CD国家}也应该想好一个好办法来分配。
28.由于什么什么接种成功、将一些农作物增产百分之三十或由于某个[C]人实验成功,将会用到农作物的改变基因上等。
29.但我们考虑[B虚]这[C]个[C]问题的时候,我们身边[C]的很多国家有挨饿的人。
30.政府不仅作出这个[C]措施,还应该把烟价提高{CC2上升到}几。
31.我觉得{CC的}这个[B儿]现象{CD有}对社会的发展有很[C]多的好[C]处。
32.所以抽烟的人一定要记住:吸烟{CD是}不是自己一个[C]人的问题。
33.就是一进入咖啡厅,就会闻到烟的味儿,在咖啡厅待一个[C]小时。
注释:
①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参考文献:
[1]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
教学与研究,1984,(9).
[2]佘珊珊.基于中介语语语料库的量词个的偏误分析[D].重庆:重
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施艳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个”的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4]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1,
(1).
[6]赵春利.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顾[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2).
[7]伏学凤.初、中级日韩留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J].语言文
篇10
关键词: 单片机; 最小系统; C语言
中图分类号: TN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91-02
一、系统特点
本系统设计是使用AT89S52进行设计,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
AT89S52是一个低功耗集成块,8位CMOS工艺处理器,具有8K在线可编程FLASH存储器。作为这次设计的核心部分,对它进行扩展。
为了对最小系统进行检查,设计是增加了记数这个功能,为了方便程序下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下载接口。系统可实现的功能有:(1)4×4键盘;(2)LED显示;(3)报警;(4)串行通信;(5)记数。
二、功能实现
(一)4×4键盘
键盘是这个系统的关键部分,用它可以实现数字的输入和命令的输入,是单片机实现人机交换的最主要的设备,因此键盘是关键。
矩阵键盘是最常用的键盘,一般情况下可以用逐行扫描法来实现这种键盘功能。一般先通过输出端口在所有的行线上发出全扫描信号,然后检查输入端口的列线信号是否全为“1”,是“1”则表示无键按下,若不全为“1”,这是还不能确定按下的键是属于那一行的。再次,再用逐行扫描来确定键的位置。先扫描第0行,即输出1100,然后读入列信号,判断是否去全为“1”,是“1”则表示无键按下,若不全为“1”,则表示有键按下,闭合的位置处于第0行与不为“1”的列线的相交处。以次类推,最终找到哪个键闭合。找到闭合键后,通过其所对应的行值和列值,用特定的方法就可以得到闭合键的特征值。流程图如图1所示。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key_scan(void);
void delay10ms(void);
void alarm(void);
void display(void);
void receieve(void);
void send(void);
void counter(void);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0xC0,0xF9,0xA4,0xB0,0x99, //0~4
0x92,0x82,0xF8,0x80,0x90, //5~9
0x88,0x83,0xA7,0xA1,0x86,0x8E};//a-f
void main(void)
{void key_scan(void)//键盘扫描
{unsigned char idata temp,hangxuan;
unsigned int idata i,j;
temp=P1;
temp&=0xf0;
if(temp!=0xf0)
{delay10ms();
temp=P1;
temp&=0xf0;
if(temp!=0xf0)
{hangxuan=0x01;
for(i=0;i
{P1=~(1
for(j=0;j
{temp=P1;
temp&=0xf0;
switch(temp) {case
0xe0:keyvalue=i*4+0;break;
case 0xd0:keyvalue=i*4+1;break;
case 0xb0:keyvalue=i*4+2;break;
case 0x70:keyvalue=i*4+3;break;}
break; }
led[4]=led[3]; //使四位
LED可以滚动显示
led[3]=led[2];
led[2]=led[1];
led[1]=led[0];
led[0]=keyvalue;
display(); //调用显示
}}}}}
(二)LED显示
其实在键盘中就已经使用了显示程序,就是把有信息显示在4个LED上面。一般通过查表来实现。
程序如下;
void display(void)//显示
{unsigned int i;
unsigned char weixuan=0x01;
for(i=0;i
{P0=table[led[i]];
P2=~(1
delay10ms();
(三)报警
所谓报警就是在需要的时候使单片机的电路可以发出声音来报警。
这里用的是一个三极管和一个蜂鸣器,并利用一个I/O口驱动它们。在需要的时候向该I/O口写入1使其导通,就可以发出声音。 程序如下:
void alarm(void)//报警
{delay10ms();
P3=0X10; //P3.4
delay10ms();
P3=0x00; //P3.4
}
(四)串口通信
AT89S52内部具有两个串行口,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它有四种工作方式,可供不同场合使用,波特率由软件设置。接收和发送可用查询或中断方式,使用非常灵活。这里我们为了提高CPU的效率,接收数据采用中断方式,发送数据采用查询方式。
程序如下:
TMOD=0X20;//计数器工作方式2
TL1=0XFD;//波特率 9600
TH1=0XFD;
TR1=1;//
SCON=0X50;//
EA=1;//中断
void send(void)//串行发送
{if(TI!=0)
{ TI=0;
SBUF=led[0];
display(); }}
/****************************************************/
void receive(void) interrupt 4 using 3//串行接收
{unsigned int i;
if(RI!=0)
{RI=0;
led[0]=SBUF;
for(i=0;i
{led[i+1]=led[i];
display()}
(五)记数
记数就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产生记数,并把它们的结果在LED上显示出来。流程图如图2。
程序如下:
void counter(void)//记数
{for(;keyvalue=0,led[0]=0,led[1]=0,led[2]=0,led[3]=0;keyvalue++)
{ if(keyvalue=='0')
{led[0]=led[0]+1;
delay10ms(); }
else if(led[0]=='0')
{led[1]=led[1]+1;
delay10ms(); }
else if(led[1]=='0')
{ led[2]=led[2]+1;
delay10ms();}
else if(led[2]=='0')
{ keyvalue='0';
led[0]='0';
led[1]='0';
led[2]='0'; }
else
; } //分号不能省略
三、总程序
总程序就是把以上的几个子程序进行组合,使它们实现应有的功能。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这种功能。
1.单任务系统:它是在把其他程序嵌套在键盘扫描程序中。
2.多任务系统:键盘扫描和其他程序是并行的。
这里才用第二种。流程图如图3;总体电路图如图4。
总程序如:
参考文献:
[1] 徐泳龙.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成都木,马科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3] 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