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方式范文
时间:2023-03-14 18:4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考核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分组上机考试;可视化编程;实践
TP311.1-4
可视化编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还要求学生掌握窗口编程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考核方案改革势在必行,采用随机抽签、独立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
一、背景
可视化编程是一门程序语言设计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还要求学生掌握窗口编程技术。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许多编程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和课后来完成。以往课程的考核采用笔试+实验的方式,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得不扎实。对于理论课,不少学生采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对于实验考试,学生要么从网上下载,要么拷贝学习相对比较好的学生的程序即可通过实验考试。显然,这样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上后续课程时,一旦要求动手编程,则立刻发现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非常差。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教师提出了考核改革方案。如刘一臻等提出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试卷考试、大作业、小作业、上机考试等[1]。梁福荣等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能力测试、分层测试,模拟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2]。汤伟等转变命题方式,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范晶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分阶段进行测试[4]。
虽然以上教师提出了各种考核方式,但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动手实践不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网络、同学和老师产生依赖感。
二、随机抽签的考核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放弃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和传统的上机考查方式,转而采用分组随机抽题的考试形式。实践表明,采用该考核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通过对比发现,采用传统考查方式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比采用分组随机抽题方式的学生要低很多。
(一)采用分组随机抽题考核方式的目的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就本课程而言,考试除了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之外,还要检验学生的编程能力。因此,上机考试可以取代试卷考试。具体到本课程,就是要学生完成上机习题以及实验课程中的上机实验。因此考核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上机练习。如果学生完成上机练习,通过考试是很轻松的;反之,通过考试的难度就很大。因此,采用分组随机抽题的考试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
(二)考试流程
明确考试范围后,将编程题目随机分为35组,每组2道编程题,考试时间2小时。学生从35个信封中随机抽取一套题目,要求学生在不查阅参考资料,不上网、不询问同学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考虑到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8-10人,这样在每一组的考试中只有8-10个人从35套题中抽取试题,既减轻了教师的出题工作的负担,也能保证学生抽题的随机性。笔者所带课程人数大约50-60人左右,最多有2个同学选到同一套题。笔者给学生两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考试成绩以两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为课程成绩,两次考核均未通过则为不及格。
(三)实际效果
笔者在我校学生作了尝试,根据与学生交流和考核结果分析表明,采用随机抽题上机考试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也有改善。通^这种带有强迫式的动手实践,不少同学表示课程真正“学懂了”。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
虽然该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教师的出题工作量比较大。由于缺乏题库,教师需要手工录入考试题目,因此出题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这对于推广该考核方式不利。
2.考试题目局限于教材,仍然存在学生靠机械记忆来参加考试。
3.每套试题难易程度不均衡。由于考试题目来自于教材,因此很难保证试题之间难易程度相当。站在学生角度来讲会感到不公平。
改进措施:
1.加强题库建设,聘请助教负责题库的更新与维护。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题库,自动生成考试题目,甚至开发自动改卷系统,对学生的程序进行自动评判、自动打分。
2.题目不局限于教材。建立题库系统后,绝大多数的题目并不来源于学生所用教材,因此学生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来通过考试,这样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3.建立试题的难易等级,形成试题时尽量保持试题之间难易程度的一致性。
四、结语
考试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检验手段,本文所提出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考核方式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虑到大多数的计算机课程都有实践环节,因此该考核方式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计算机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刘一臻,李敬波,马彩霞等.以过程考核为主导的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院报,2014(1):66-68.
[2]梁福荣等.浅谈计算机专业中课程考核趋势[J],福建电脑,2015年(7):150-151.
[3]汤伟,姜峰,赖俊等.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A2):118-120.
篇2
【关键词】社交礼仪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上社交礼仪课程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显现出一定的不足。为改善高校中的社交礼仪课程质量,应该制定合理的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推进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的长足发展。
一 当前礼仪课程考核的现状
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不仅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很好地判断学生的礼仪素养。在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不仅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而且其考核方式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性,考核中一些教师也不具备考核能力,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考核质量。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中,当前还处于试卷考试以及面试的阶段,命题范围由教师制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质。由于社交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也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本礼仪规范的讲解,考核中还应该更加注重仿真模拟训练,目的就是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懂礼仪的人才。
二 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首先,当前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还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交礼仪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其次,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集中体现在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拜访接待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中。虽说考核中都有涉及,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对学生的文明素质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最后,当前的礼仪考核中教师有较大的自,且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并没有规范化的社交礼仪测评方式,考核的随意性也较大,因此其最后的考核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三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体系
为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质量,应创新完善针对礼仪课程的考核体系,针对学生情况调节课程考核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养。为提高考核的综合性,应该有效扩大考核主体,促进考核的全面性,也可以有效拓展考核期限,推进考核的过程性。同时,也可以采用质、量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形成统一的礼仪成长档案;通过场景考核、情境式考核以及面试考核等方式,去条款化、明确化社交礼仪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创建较规范的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标准。另外,应针对着装、仪表、搭配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进行评分,并将考核方式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礼仪素养。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会有效改善传统落后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可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应用型价值,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顺利用到生活中去。
四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
为提高考核标准,确保对学生考核的顺利执行,应创新考核方式,降低考核中的随意性,提高考核质量。
1.实施场景测试题
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可加入场景测试题进行笔试考查,考试题目均以实际场景作为描述。在整个场景测试中,针对该过程涉及到各种礼仪类型,都是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学生要根据所学内容,并加上自我理解进行作答,且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还可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使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的规范性。
2.实施情境式面试
在社交礼仪考核中,还可增加情境式面试题,创造含有真实事件以及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探索事件自主应用社交礼仪知识,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自身礼仪习惯,教师也可藉此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更深入。
3.针对专业调整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社交礼仪课程学生,应调整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优化考核目的以及考核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不公平因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强化学生在社交中的应对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社交礼仪课程,应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随意性,提高社交礼仪教学质量。改革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并将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活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于丽新.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篇3
关键词:高职 课程考核方式 多样化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生学籍管理及教育评估都有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理论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其课程考核也正逐步由传统的规范化、单一化的笔试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在此情况下,对各种考核方式的产生、特征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推动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的步伐。
一、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必然性
1.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意见同时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可见,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改革不仅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推动,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
2.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是全面、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需要
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考核相关的命题与评价等工作能正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改革,有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大纲内容,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能鞭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激发老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3.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是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需要
课程考核具有导向性,高质量的考核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之真正符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生高分,差生低分”这一自然分配规律;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引导学生将精力投入到有助于提高知识、技能的地方;有利于鼓舞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功课,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消除平时用功与考前加油均得高分或只得低分的这一打消积极性做法等。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主要课程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
1.闭卷笔试
闭卷笔试是一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在高职课程考核中仍占有一席之地。闭卷笔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针对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命题,在阅卷方面难度较低,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判,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对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可以让学生把应知的知识更好地掌握。闭卷笔试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重视知识的平时积累,把通过考试寄希望于考前的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固守教学大刚,重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更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一页纸开卷笔试
传统的开卷笔试中学生可以将书本、笔记等资料带入考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采用传统的开卷笔试方式,学生可能在考前不去系统地复习,考试当场翻书、抄笔记,不能达到考试的目的。目前有些高职院校推出了一种一页纸开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在考前某一时间,发给学生一张考试专用纸,学生可把课程所有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将他认为重要的同时也是他难以记忆的内容摘抄在这张考试专用纸上,考试时只允许学生将这张考试专用纸带入考场。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这种方式仍然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试,无法检测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会使学生形成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抄书的学习习惯。
3.实践性考核
高职教育正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设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课程,同时也在不同的课程中设有实践性训练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掌握进行评价,单纯依靠纸制的试卷无法进行,只有通过实践性的考核才能进行评价。比如,类似于程序设计这类课程,如果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个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并以最终程序的运行效果作为考核的载体,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某一程序语言的掌握。实践性考核还可以小论文、作品的方式作为考核的载体,也可以以完成某项任务作为实践性考核的内容,以完成任务的效果作为评判的依据,等等,实践性考核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实践性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对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4.口试
现代社会沟通与表达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口试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一些口试性的课程,比如英语口语、普通话等课程本身只有通过口试来衡量学生的水平,更多的课程都可以尝试进行口试。口试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考核方式,在口试中,学生与教师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可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在自己理解透彻的地方尽量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自信;教师通过口试倾听学生陈述与阅读学生试卷的感觉和效果有所不同,写在纸上的答案如果是错的,教师不能及时纠正,而学生口头陈述却可以及时纠正,口试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问题的角度和难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口试的灵活性使师生双方都有了一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通过口试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机会,学生可表达他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的思考
1.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类型、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对于理论性较强、注重应知性质的课程,或者同一门课程中属于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闭卷笔试或开卷笔试的方式;对于要求学生理解、会运用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强调技能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的课程采用操作性、实践性的考核方式会有较好的效果;要评价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口试是一种不错的考核方式;一些实务性、操作性的课程,采用实践性考核方式更符合课程的要求。
2.同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内容也可以穿插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听和写的能力可以通过听力测试和笔试进行评价,通过口试可以测试学生的说的能力,间接地也可以测试学生的读的能力。这样,在一门课程中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衡量。
3.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提倡口试、一页纸开卷考试,技能实践考试、总结报告、技术型课程设计、大作业等考核形式;同时,由于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仍需要充分发挥传统闭卷笔试的作用。
4.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要改革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改变过去一考定结果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过程性成绩的评定与记载,并在综合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总之,课程考核是指挥棒,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取长补短,灵活运用,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从而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篇4
关键词:数学分析;考核方式;调查
资助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数学建模教学法研究――农林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继续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 JY1302096]。
作者简介:李明华(1984―),男,山东潍坊人,理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一、在学习数学分析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笔者在2012年9月~2013年11月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2级62名学生讲授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第四版),考核方式是平时以交作业为主(占总成绩的30%)和期末考试(占70%)两种方式,但是通过前两个学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发现有如下问题存在:①作业完成不认真,书写潦草,符号不规范,计算过程过于简略;②作业的证明或计算版本一般在3个左右,或出自某一同学之手,或出自参考书上的答案,抄袭现象严重;③考试中很多答案都是答非所问。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笔者专门抽查了几位学生来了解具体情况。加上之前对他们的初步了解,把学生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对数学爱好的:10人左右,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还停留在高中时的思维习惯上。
(2)对数学算不上很感兴趣,也算不上讨厌的:20人左右,他们学习数学没有压力但动力不足,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
(3)对数学有厌烦感的:15人左右,他们进入大学以来,感觉数学分析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高等数学,于是产生了迷茫和畏难情绪。
(4)对数学比较厌烦的:10人左右,这些学生是高考时志愿被调剂到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的,本身在填报志愿时根本没有选择数学这个专业。
(5)其他:5人,因为大一时调专业或其他一些情况,离开该专业的学生,此类学生不在后续的调查范围之内。
经过这次初步了解,上述(1)中的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上需要加以调整。(2)(3)中的学生还是愿意学数学分析的,只是对数学分析中理论的推导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4)中的学生,他们是希望能了解或理解所学的内容的,但仅凭课堂上的讲授对他们来说还不充分。
二、平时考核方式的转变1考核题目
针对第二十章曲线积分、第二十一章重积分和第二十二章曲面积分,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三个题目:
(1)第一类曲线积分和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区别和联系(概念的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等)。
(2)针对三重积分,解释柱面坐标变换和球面坐标变换,并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如下两个题目:
例1,计算Vz2dxdydz,其中V由x2+y2+z2≤R2和x2+y2+z2≤2Rz所确定。
例2,求由x2+y2=az和z=2a-x2+y2所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3)总结第二类曲面积分的各种计算方法,并分别用来计算如下题目:
例3,计算S(x+y)dydz+(y+z)dzdx+(z+x)dxdy,其中S是以原点为中心,边长为2的立方体表面并取外侧为正向。同时,证明斯托克斯公式。
笔者认为以上三个题目如果能弄清楚,对这三章内容的学习将会非常有帮助。而且第一个问题(1)对理解第二十二章两类曲面积分之间的联系有较大帮助。第二个题目(2)对重积分的计算和各种变换方法的理解也帮助不小。第三个题目(3)对第二类曲面积分中的方向性的理解也会加深印象且可以掌握欧拉公式。并且证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把格林公式、第二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都很好地融会贯通起来。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学生能弄清楚上述三个题目,那么对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基本的掌握。
2考核方式
学生在课下弄清楚之后,给笔者讲解。
3考核对象
201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57名
学生。
4考核目的
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与学生探讨如下问题:
(1)大学课堂上的讲授不同于高中课堂,不再是反复讲解一个问题,要弄清楚所学内容,需要自己课下与同学讨论,或者到图书馆查看相关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学校的讲课视频,总之,要学懂数学分析,老师仅仅是引路人,关键看自己。
(2)课堂上讲的内容仅仅是一种理解方法,或者说仅仅是重点讲授,并不够全面,离大家真正搞清楚所学内容还有很大距离。
(3)虽然老师讲的,学生有可能没有完全消化,但是老师没有讲的,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完全有可能去理解透彻,事在人为。
(4)在课下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老师并没有强调,却困扰着自己,此时自己也完全可以凭借各种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5)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但是面对老师却可能讲解不出来,或者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6)数学问题经过同学间的讨论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而且可能会从其他同学那借鉴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思路。
三、考核效果
(1)倾向后者考核方式的学生为:43人;倾向前者考核方式的学生为:14人。
(2)同意后者考核方式的学生提出了如下建议:①题目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②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某章节的内容,然后课堂时间讲授;③题目能有一定应用;④在未讲授某章节之前,让学生自己预习去解决相关题目;⑤前后题目的设计上关联性更强一些;⑥题目量稍多一些,涵盖面更广一些。
从整体上来看,支持第二种考核方式的学生比较多,不支持第二种考核方式的学生大多是对数学比较不感兴趣的。因此,笔者认为第二考核方式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改进这种方式,如上述学生所提的建议都很不错。
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无论是哪个版本,展现给学生的都是思考的结果而非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难免是授人以鱼,而达不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而笔者认为采用平时考核方式恰恰是要教会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曹明.浅谈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感悟.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7).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课考核是提高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校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其考核方式的深刻含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挖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考核方式的变革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课属于理论课程,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也是理论考核,主要通过理论考试而实现,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以下几方面构成:政治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笔记、单元小实训。因此,不管这个学生平时是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如何,是否参加社会实践,即便受到学校的处分,只要学生期末考核能达到60分,思想政治课就能通过,修到学分。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课与其自身行为规范是两码事,把思想政治课只是当成一门“课”来对待,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其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指导作用。这种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脱节,一份试卷就决定了学生成绩高低的考核结果,显然没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在考核的各部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原则。
2.“三全原则”,即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涉及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取向,这一切都可通过日常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只有全面、全过程和多角度考核,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平时的自律和他律,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综合考核原则。改变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重视总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既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也重视伴随知识的行为评价;既注重考核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课考核分理论教学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两种方式,按两科成绩登记在学生档案之中。
1.理论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点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以及掌握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考核要从过去只是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拓宽到教师所能接触到的各个方面,如班级活动、专题研讨是否积极参加,发言是否踊跃,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集体荣誉感等。
2.实践教学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假期的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政治口试。(1)假期的社会实践考核。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纲及学生实践课题。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学生需提交2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任课老师根据社会实践过程中录制的VCR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评定成绩。如,举办深圳十年变化的摄影展览,采访先进人物等。教师给学生提供知识背景,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给他们提供实践结合,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根据思想政治课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基地联系,自己组织调查访问,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品德、能力等素质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2)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成绩,依据《技工学校学生操行评定》由各班班主任组织进行测评。(3)组织口试。口试要求学生当面回答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备考、动口回答,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口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毕业答辩和就业面试做了必要的演练和准备。为保证口试效果,我们抓住两个环节:一是把好命题关,包括:命题内容要坚持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时政热点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减少记忆性命题,加大理解性命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试题规范地制作成卡片,每张考试卡上的考题难易程度大体相当,并做出参考答案,要留给学生理解答案和发挥的空间。二是把好组织关。由任课老师研究制订日程安排、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答题的内容、逻辑、语言、仪表、考纪各个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在抽签、问答、评判等环节分别安排教师负责,确保口试工作顺利进行。(4)实践教学考核分数分配:假期的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占30%,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成绩占40%,政治口试成绩占40%。
篇6
关键词: 文科专业 工程制图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工程制图课程一般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融合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科类专业都开设了工程制图课程。而文科与工科有很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文科特点的教学制度非常重要,而在这套制度中,考核方式又是重中之重。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有关文科专业制图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
考核方式的确立,对整个教学的组织至关重要。工程制图课程作为一门传统的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所以教学体系建设应该说相对非常完善。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这门课程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学体系本身并没有大的革新,改变的主要是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引入了计算机绘图,部分减少了手工绘图量。对于教材中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具体的教学形式仍然以教授为主,这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将非常困难。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彻底改变这门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让文科学生既能了解一定的制图知识,又不会由于感觉非常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当其冲。传统的工程制图考核方式是平时+考试,其中考试成绩为主要构成部分,而考试的方式一般以学生读图、画图为主,这种形式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的制图能力非常重要,但对于只是需要了解制图知识的文科学生来说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在对文科学生进行制图教学时,应首先根据文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目的,制定明确的考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合适的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的构成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由上课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这三个部分组成。对于文科学生,建议取消期末考试环节。最终成绩根据上课情况、平时作业和学习心得来确定,当然上课情况和平时作业的评价标准要比较完善。做出这个改变是针对文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文科专业开设工程制图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工程知识,具备一些工程背景,能够阅读一般的工程图样,而不是让学生具体进行设计、组织生产,所以对课程的内容应该以了解为主,当然对个别有能力深入的同学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了解更多、更广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单纯增加某个知识点的难度更加重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取消期末考试这一传统评价形式尤其重要,当然取消期末考试后,如何进行平时和作业的考核就至关重要了,这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3.具体的考核形式
第一,将上课出勤,改为平时情况考核,包括出勤和上课提问两部分。上课点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有期末考试,出勤与否就不重要了,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课程内容,不一定参与课堂教学。不过取消期末考试后,课堂教学则非常重要,而且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会随之变化,由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向开发试的由学生参与的方式转变。取消期末考试后,教学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会读、会画多么复杂的图形,而是教会学生用画法几何的方式去思考空间问题,所以上课的内容,除了一些基本内容由教师讲述外,更多的时间将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去解决一些问题,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课堂中还会布置复习和预习的内容,所以是否出勤就很重要了。出勤率可以占到总成绩的10%。上课提问是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形式。课堂的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准备,对上一次课的复习、本次讲课内容的理解、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中重要的是运用本次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述完点的投影规律后,可以直接出一个已知两投影,求第三投影的题,由学生来完成,然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完成情况好,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就可以将这个问题进行引申,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探索,如果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个问题,说明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这时就应该对此问题再进行分析,理清知识点,让学生明白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找到解决方案。这种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因为随着教学的深入,问题的复杂程度将会越来越大,所牵涉的知识点也会大大增加,而由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分析的难度将会很大。这时要求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这样才能最终做到让尽量多的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提问与解决问题是这种改革方式是否能顺利完成的关键。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所以必要的分数刺激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可以占总成绩的10%。
第二,平时作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平时作业一般指相应的习题集。这里我们除了习题集以外,还增加大型作业和思考题。课后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必要补充,应该是考核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所以这部分应该占总成绩的50%。习题的内容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布置,这部分和传统教学方式区别不大,这里就不再分析了。大型作业是指在标准图纸上完成的作业。这个作业必须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图纸工作量必须合适,既要有一定难度,又不能过于复杂,而让所有学生都无法完成。大型作业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5%。思考题是单独布置的针对能力较强的同学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鼓励拔尖。这类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解决方案不唯一。思考题的分数占总成绩的5%。
第三,学习心得,这个环节根据文科学生的特点而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于课程的学习经验、方法等内容,心得的字数原则上不低于1000字,形式不限,但必须独立完成,否则所有成绩记为0分。
4.结语
篇7
关键词:工程训练;课程设计;考核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38-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不仅面临着自然资源的逐渐匮乏,更面临着工程设计人才的严重短缺。而综合设计性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这类课程就成为高等院校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在学生参与工程训练课程的过程中,恰当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督促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课程进度,提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电子工程设计”课程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设计”课程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该课程以完整的闭环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为核心,通过180学时、6学分、2个学期的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为电子类专业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教育。课程结合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微机原理、单片机、信号处理、通信工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5、6两个学期连续参加该工程训练课程。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该课程按模块分为1、2、3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为设计基础、系统搭建和高级功能三个层次。三个阶段被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子课程,三门子课程的学生成绩独立并分别设置为1.5学分、2.5学分和2学分。
二、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电子工程设计”课程自2000年开始正式运行以来一直沿用着“设计作品”+“设计报告”+“答辩”的考核方式。其中,设计作品是指学生在该课程中完成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成果。“设计报告”是指学生撰写的完整的设计书。“答辩”是为个别作品特别突出的小组设置的,单独给全体老师和学生陈述设计过程并接受提问的环节。而随着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原来设计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1.按组进行成绩评定,影响学习积极性。“电子工程设计”课程采取二人一组的组织形式,二人共做一件作品,共写一份报告,因此除答辩考核之外,无法对二人学习成绩作出客观的差别评价,因此同组二人通常成绩相同。设置为二人一组的初衷是考虑到设计题目的难度与工作量较大,单人操作难以完成。另外,二人配合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更好地完成设计作品。然而,近几年,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按组评定成绩的做法无法体现工作中贡献量的差异,严重影响到工作多、贡献大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考核项目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低,缺乏对学习的导向作用。原有考核方式重成果、轻过程,不能完全覆盖全部的教学要求。一方面,由于考核硬件条件的限制,诸如仪器操作方法、硬件操作步骤、原理分析能力等很多内容无法进行一一考核,甚至电路测试和故障诊断等核心教学内容也不在考核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二人小组中的分工不同,每个成员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具备完成整个项目所需的其他知识、方法和技能,就可以圆满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一些有难度的关键知识点的时候,缺乏应有的动力。而教师也无法通过现有考核方式验证所有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3.缺少独创性鉴别手段、成果抄袭的现象严重降低教学成效。“电子工程设计”将第1、2阶段主要定位于“教设计”、“练实现”,给学生讲解如何进行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这两个阶段重点锻炼学生电路与系统的调试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目前,第1阶段的考核包括印刷电路板EDA设计绘图作业、电路模块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三部分,各分值分别占总分的30%、30%、40%。第2阶段的考核项目,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设计报告部分,各分值分别占总分的60%、30%,另有10%是答辩考核,但由于近些年能够完成全部设计任务,符合这个参与答辩环节条件的学生越来越少,答辩考核已经名存实亡,而这10%的分数基本转变为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表现的主观印象分。第3阶段的情况与第2阶段的情况类似。
但是,从以上考核项目构成分析可以看到,这些项目都无法保证学生的独创,无法反映学生是否真实独立完成,只能通过教师随堂观察各组表现来侧面判断。部分学生通过简单拷贝往届学生的设计图和报告就能轻松获得30分,再请其他同学帮忙调通电路,然后拷贝和运行别人的程序几乎就能完成全部设计要求,再获得50分。而保证各实践环节独立完成不能仅仅依靠学生各自的学习态度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做到公平客观评价,不但不能发挥该课程最大的培养作用,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仔细分析问题的成因,试图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根据“电子工程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短期内可以具备的软硬件条件,借鉴其他同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对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调整设计报告在考核项目中所占分值比例。设置设计报告的考核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设计报告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方案内容、电路原理的分析与计算、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经验。电子工程设计第1阶段的电路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相对独立、设计实现相对简单的独立模块电路设计,撰写设计报告的必要性不大。因此,在第1阶段的考核中取消设计报告的环节。第2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电路系统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参考资料,教学侧重于设计方案的实现。因此,适当降低设计报告的分值,同时简化了设计报告的要求。第3阶段则提供十几个设计题目,由学生自己安排工作进度、自己查找资料、独立完成设计方案,教师只提供资料来源,对学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监督,教学偏重于独立完成某个自选设计题目的研发能力训练。由于项目题目自选结果相对分散,使得项目成果的独创性便于鉴别。因此,将电子工程设计第3阶段的报告分值占总分的比例仍保持为30%,同时教师需要加大设计报告撰写的指导力度。
2.增加笔试环节。在电子工程设计的三个阶段中,第1阶段包含的内容是最为广泛的。为了使考核内容能够全面涵盖第1阶段的教学内容,借鉴其他实践环节考核的方式,利用取消设计报告考核环节后留出的40分的分值缺口,增加笔试环节。第1阶段的笔试题目中包括元器件常识、印刷电路板EDA软件操作、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电路模块的调试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改革前的考核项目中均无法体现。只能通过绘图作业、电路模块的硬件实现电路间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或方法。但由于原有的缺陷,所有学生是否都独立完成了这些考核项目,是否同组二人都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方法均无法判别。而改革后的笔试环节,不仅丰富了考核内容,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可以对每一名学生的掌握情况加以检验,从而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组二人获得相同成绩。
3.在第2阶段中增加实操考核环节。电子工程设计第2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是系统实现过程中的电路调试与故障诊断训练,原有的考核方式无法体现这方面训练的成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第2阶段的考核中增加了实操考核环节,主要考核学生对电路测试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电路故障的诊断、分析和排除能力。原有的考核方式下,学生在调试电路时可以找别的同学代劳或遇到困难时请别的学生帮助解决,软件程序也可通过拷贝的方式获得。而增加的实操考核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电路测试与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发装置的使用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分数。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实操考核硬件装置。该硬件装置允许通过教师设置,自动使电路出现各种故障。学生在参加单人实操考核过程中,需要使用仪表,对故障点进行排查,再经过对原理的分析、结合对故障原因的判断,通过焊接修改电路的连接、更换元器件、改变程序的流程等操作才能使电路恢复原有功能。同组的每名学生都需要对系统中大多数电路的原理了如指掌。实操考核除了具有丰富的考核内容、明确学习导向、提高考核的客观与公平性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笔试偏重于知识的理论考核,它更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的实践考核。
综合设计性工程训练课程的考核一直是实践环节教学中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电子工程设计”课程改革后的考核形式不仅弥补了之前考核形式中出现的各种不足,更可以使工程设计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课程改革的效果需要通过今后多年的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但通过第一轮笔试卷面的测试结果,已经印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比改革前有明显的长进。实践考核形式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促进实践教学成效的进一步落实,增加对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式;物业管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75-02
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学分制引起的课程模块修读的学分化必然改革一系列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相应课程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而新的课程标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考核教学效果,这又必然引起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1.高职院校学分制的推进和实施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本文着重从学分制引起的教学方面的变化来分析。从教学上看,学分制引起的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以学分的修读情况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情况,这首要改变的就是课程模块修读的学分化,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需达到的专业核心能力,确定各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及学分。学分制下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性质上又可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又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是指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选修课是指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某个方面专门知识或扩大知识面而开设的课程。其中,限选课是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而组合的课程模块。任选课是指学生为改进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发展个人特长和爱好,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课程模块。
2.在学分制条件下促进课程标准的改革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分制引起的课程模块修读的学分化必然改革一系列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课程标准的改革,专业标准、课程标准适应了学分制,才能使后续的课程教学跟上来。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课程标准解释为: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本文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也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期望的教学成果的清晰陈述。
学分制推动相应课程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而新的课程标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考核教学效果,这又必然引起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二、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考核内容重理论,轻技能,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虽然在现行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改革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改为1:1,但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的考核确被忽视,期末考试仍以卷面理论考试形式为主,重知识点的考核,导致学生大都采用突击背诵课本或笔记取得所谓的高分,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为什么高分学生不等于找到好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绝大部分高职教育采用的课程考核形式仍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只求从卷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确无从了解学生的个体优劣。以考试分数定优劣,一直是评定好学生的标准,诸如奖学金要求考试分数达85分或90分的道理一样,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最后拿高分,而忽视了平时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3.无法全方位考核学生
学生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如何挖掘其个性和潜力,之后又如何考核、评价,是当前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实现的。高职教育实现的是“就业导向”向“生涯发展导向”的发展和转变,知识不仅仅是够用就行,更要为后续生涯做好充足的储备。
三、《物业管理概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本校改革《物业管理概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以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职业任务,增强现场感受作为改革理念,改革该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坚持物业管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转“知识重心”为“就业为导向、素质培养为重心”,将教学模式与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服务、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等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将物业管理活动业务流程的专业知识、实训操作、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多方面评价向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物业管理“全程就业”培养模式促进本课程的全面改革。
充分考虑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物业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抓住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完整业务内容和处理程序(物业服务企业的组建、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管理财务、物业管理制度、早期介入、入伙、装修管理、业主大会的召开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开展、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管理文化的塑造和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条基线,以课题为基准,结合多方面教学条件(网络、教材、参考资料、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室、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小组学习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实现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认真、耐心、细心、诚实、守法、客观、公正;专业知识)。
1.引入PCDA循环模式理念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具体运用如下图所示:
P-授课计划,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授课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及作用,制定凸显职业特色的授课计划。
D-授课计划的执行,即教学的展开,以实现授课计划中的内容。
C-考核,总结按照授课计划开展教学的效果。通过考核,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评定优劣,对后进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并总结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或改进措施。
A-对考核结果进行处理,成功之处加以肯定并运用,失败之处进行改进,避免重现;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通过引入PDCA循环,增加考试和频率,并进行各阶段的总结和分析,促进教师教学的开展,以及对授课对象情况的了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课程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2.引入半开卷考核形式
考试目的不在如何难住学生,而在于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在这门课到底学到了什么,学的知识应用性是否广泛,这门课讲授完毕后是否按照达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其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应提高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半开卷考核形式多样,考试题目内容丰富、非常灵活,学生单凭死记硬背是无法完成答卷的,需要大量实践技能的积累、总结和阐述。通过引入半开卷考试理念,丰富、灵活考核方式,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素养。
3.引入面试考核环节,融入双语考核形式
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亦是如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最大的弱点就在于英语口语差,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就是造就了一批卷面高分的哑巴毕业生。物业管理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面对的客户千千万万,从职业角度出发,应更重视学生口语的训练。在《物业管理概论》课程考核中,增加面试考核环节,改变学生课程考核时间,由学期末考试改为下学期初,学生开展暑假/寒假行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这一环节的考核在面试中得以体现。面试考核形式多样,内容以课程为中心,重点考核学生活学活用能力,并多方位考核学生的应变、表达、沟通和创新等能力。融入双语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对专业及日常用语的掌握程度和熟练运用程度,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考虑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物业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考核内容
考虑物业管理岗位群的要求,结合物业管理活动业务流程的专业知识、实训操作、职业素质整合考核内容,调整考核体系,对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尽可能靠近企业用人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考核。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极大地改善了《物业管理概论》教学评价效果,多方位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跟进了教学检查,增加了教学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吕向虹.论学分制内涵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理念[J].高教探索,2007.2:47-49.
[2] 田凤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4:60-62.
篇9
1 技法类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全国很多美术院校都在进行着多样性的探讨。一些是在综合性大学将美术专业考核评价按照学校主流专业,甚至理工科专业的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忽视美术专业基本的技能操作实践考核,采用卷面试题的方式进行概念考试,甚至一些高校建立了美术考试的题库,并成为了教学研究成果。许多院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后逐步放弃了对考核方式的创新,把五六十年代专业美术学院的考核方式请了回来。
国内现有高校一般沿用的是随堂考核的方式。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所形成的。由于美术技法类课程,其操作时间比较长,操作时间横跨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另外抽出时间组织有针对性的考试。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收取1~3幅课堂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对象。由于通常认为任课教师比较了解学生操作的整个流程和状态,所以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单独评定学生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且易于操作,却也由于各样原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通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产生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风格不一,画面效果五花八门,而作为课程评价主体的任课教师因为本身的局限性,会有一个个人的欣赏偏好,不可能完全客观的把握各类风格的美术形式语言。这种情景下就容易出现按照个人喜好进行判断,势必会影响到考核的公平、公正。艺术教育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力。并且现在的高校的诸多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的创新人才是其首要任务。一个混乱的考核结果,无疑会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扼杀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并影响他的学习情绪。这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来是毁灭性的。
(2)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会涉及到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问题,不同人的性格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往。评定成绩时,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专业好的也许孤僻、木讷,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专业平常的学生也许是长袖善舞,招人喜爱。那么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更容易让任课教师留下好映像,在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无疑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感情分”,而这样的“感情分”也会对最终的评定结果产生影响,而不能保证成绩的公正性。
(3)当一个“好好人”任课教师评定成绩,不管学生平时表现如何,画作效果又如何,给的分数差距都不大。或者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面临考核结果不合格时,老师就可能会收到学生的“打点”,这样,不管这学生平时表现和作品完成度如何,他的最终成绩都只会是合格甚至优良。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认真努力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就会下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就直接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这种由任课教师一锤定音式的评定方法,并不利于我们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毕竟任课老师一般只有一个,而一个班的学生有几十个之多,老师不能注意到每个学生,那么在学生最终交上来的作业里究竟有多少“水分”(学生替画、抄袭他人甚至借画交作业),任课教师也并不能完全分辨。而评定成绩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这样一来,考核的初衷也就达不到了,得到一个分数又能有多大意义呢?
3 国内外专业考试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在美术专业技法类考核方式上应当借鉴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体系的教育考核方式。
俄罗斯以及德国、法国等大多数西方国家美术院校是采用导师主导评价和考核小组评价方式,一般美术专业院校工作室教学中34年级和研究生阶段为采用导师主导考核评价的方式,低年级和综合院校大多是采用考核小组集体评价考核方式。导师主导评价的方式是在每学期在学期考试周,将所有技法类课程的作业在该班级教室或是画室中集中分类展示,由工作室导师组织工作室教师集中评价,得到相对统一的意见,由导师打分,进行评价。考核小组评价方式是在每学期在学期考试周,所有技法类课程将作业在该班级教室或是画室中集中分类展示,由系学术委员会指定的考核小组集中打分,进行评价。
国立俄罗斯师范大学美术系主要采用的是考核小组评价方式。通常由三个美术专业考核小组组成,基础类,创作类,设计类。考核小组由一名组长、任课教师、二至四名成员和一名秘书。专业考试都是统一安排在考试周进行,考试周前通知考核小组成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参与考核。考核评价为百分制(列宾美术学院为五分制)。考核前由任课老师进行课程说明,之后由组长组织,每位成员依次对照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打分结束由组长汇总评分表,由秘书进行统计后全体考核组成员签字并上报系教务办公室。
4 解决方法及意见
要解决现有考核方式的弊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地探索可行的考核方式的过程中,大致提出了几种可行的考核方式。1)阶段性测评。即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测,这样就能够了解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方便老师及时解决。2)可将美术技法课成绩的评定内容具体定为最终画面效果、平时成绩、小论文、学习态度、考勤等几个方面,并定下各个方面的具体分值,平时成绩和最终画面分应定下比例,最终照比例算平均分。并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成立成绩审核组,负责对技法课成绩的复查工作。3)可以采用导师评定小组方式,在课程结束评定成绩时,由导师小组一起评定学生的画面成绩,每个导师单独评分,最终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将单个老师对画面的喜好对成绩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4)在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惯性使我们习惯于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一个被动、机械的客体,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也是评价的主体,在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
篇10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80
1 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会计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承《初级会计学》,启《高级会计学》,而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一些不足,这都直接影响《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和与岗位的对接,因此研究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重核算,轻管理,不注重知识与岗位的联系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主要介绍以制造企业为例各项相关经济业务的核算,缺少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职责、制度等内容的介绍,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会导致学生只懂做账,而缺少与账务处理相关的管理、岗位制度等知识,最终会影响高校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此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忽略了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与所教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具体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2 重理论,轻实务的考试模式
目前一般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模式一般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考核所占比例30%左右,期末考核所占比例在70%左右。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出勤、上课提问回答情况、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由于很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人数较多限制了点名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此外平时作业形式以客观题和业务题等传统作业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导致教师根据这些给予的平时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同样的期末考试考核形式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大都设置考题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业务题,考题设置很难考核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2.3 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
经过对多家公司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人才除了核心技能比如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之外,在能力结构上,更加重视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素质结构上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社会交往、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等职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能力,而这些可能是我们平时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欠缺的。
3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想
3.1 模块案例教学法的设想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作用,将该课程与会计相关岗位对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认为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取代“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采取模块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训练习为主,同时将课程根据企业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划分为相应的会计工作岗位模块:资金核算会计岗位、出纳员岗位、存货会计岗位、资产会计岗位、往来结算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纳税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模块进一步细分,模块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训练习为辅的教学形式进行。采用此法是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大。
教师在不同模块和内容中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通过布置实训和作业题、课外拓展案例分析和项目研讨、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3.2 实训和课外拓展相结合的课程实践的设计思路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根据每个模块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训和课外拓展环节,完成课程目标和相关岗位的训练,同时训练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故作业形式应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业形式可以包括的内容如表1。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传统形式巩固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岗位实训练习和课外自学案例分析可以强化岗位技能,通过课程拓展项目研讨报告和文献综述的训练可以开拓思路。
4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设想
为了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我们要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禁锢,重视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调整结果考核即期末考试的题型设置,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1)平时考核以作业、实训、课外拓展为主进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增加到50%,具体考核内容设想如下:
①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各岗位知识和技能实训练习并进行考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实训内容,可表2示例。
②学生选取教师于本学期初布置的任一与本课程相关的研讨项目选题,参加科研项目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研究报告,每组成员通过互评和自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设置案例分析,如果《中级财务会计》课时有限,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方式完成自学部分内容的考核。
③《中级财务会计》设置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为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形式可以灵活设置,比如随堂测试,比如某些岗位的综合实训能力检验等,通过期中考试可以使学生对前半学期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整理,当然,我们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学期内进行1-3次的阶段性小测或者阶段性的岗位实训能力考核。
(2)期末考核我们要减少其占总成绩的比重,同时改变以往单选、多选、判断等传统题型设置,而转变为以实务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以技能考核为主,比如,我们可以整个试卷按照某些重要岗位模拟企业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岗位的业务处理。
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与我们教学模式的改革相互匹配,才能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5 结语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客观需要,是一个全面和动态的过程,既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改革,也需要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不断探索,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应用到实践中,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奔.能力本位的“三全”会计实训[J].会计之友,2007,(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