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理念范文
时间:2023-03-23 07:5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设计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理念;餐厅设计;生态餐厅
引言:生态餐厅的构建是将园艺学、建筑学、生态学和园林学等多门学科融合起来,并将绿色植物作为整间餐厅的主体,配合菌、药、草、花、果和蔬等植物,共同营造一种生态化的格局,旨在给前来就餐的顾客提供可口、生态、丰富及安全的食品。此外,生态餐厅将废物利用、残渣处理、节水和节电等理念渗透到经营中,打造全新的生态经营模式,逐步发展为了目前国内最主流也最具潜力的餐厅类型。
一、生态餐厅设计的概念
生态餐厅又有天然餐厅、阳光餐厅和温室餐厅的别称。这种餐厅会使前来进餐的顾客感到自身仿佛置身于天然的环境中。因此,生态餐厅在实际设计中是将“生态”作为核心,引入种植技术、温室工程和景观设计技术,使餐厅环境有种回归自然的效果。
二、生态餐厅的细化设计
(一)餐厅背景
为了说明生态餐厅在实际设计中需注意的各种细节,本文将设置一定项目背景,从而进行具体化的设计分析。假设餐厅位置处于国内黄河流域附近的某个城市。假设该城市是一座中小规模的城市,并且该城市的重工业偏少、更倾向于轻工业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该城市环境并不优越,而且人口密度颇大,交通也不够通畅。此外,假设此处的生态餐厅地处低洼地区,土地较为平整但土质较差,餐厅所占据的地理面积约为3公顷,其中建筑物所占据的地理面积约为1公顷。
(二)餐厅外部环境的细化设计
餐厅外部环境是整个餐厅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可将餐厅周边的环境打造成一个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将餐厅包围起来。公园本身是人们娱乐休息的地方,生态公园的打造无疑会吸引不少抱着游览心态的顾客前来观光,而顾客在观光后便很容易被厅内的美食所吸引,这种打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营销手段。
设计人员要在生态公园中设置大面积的树木植被,树下便是天然的停车场。一方面,树木停车场面积较大,能满足许多顾客停车的需要。另一方面,树木停车场可为停留的车辆遮阴,尤其是在夏季,树木停车场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
公园的北方设置珠帘水幕。设计人员设计一个两米左右高的景墙,水从景墙上方自然落下。景墙的底部设置音箱,音箱中随时保持美妙的音乐。音乐声音和落水的声音给顾客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北方位置正是顾客进入餐厅大门的位置。
公园的南方设置农田区域。农田区域划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是顾客种植区,右边部分是餐厅使用区域。有兴趣的顾客可缴纳一定的费用给餐厅,便拥有一小块田地,并可在田地中自由种植,种植所收获的产品归顾客自身所有。
公园的西方则设置钓鱼区域。钓鱼区域有两种功用。第一种是餐厅内部养殖所用。第二种是顾客钓鱼所用,顾客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从钓鱼区域自由垂钓,调得的水产品归顾客所有。
公园的东方则设置儿童休闲区。设计人员可多考虑满足带儿童就餐的顾客的需要,在儿童休闲区设置大型的儿童娱乐设施,并放置儿童喜爱的玩具,设施内设置休憩的长凳,供家长使用。
(三)餐厅建筑的细化设计
设计人员可用温室钢架玻璃作为餐厅建筑的主要结构。在建筑外层的墙壁中,加入中空的以有机硅为原料的保温材料。在建筑上层中,可加入太阳能电池。在建筑的多个部分设置通风口管道,管道由餐厅内部直接通向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可流入到餐厅内,保证餐厅内空气的流通性。
白天,餐厅内尽量利用自然的太阳光进行采光,保证餐厅内有充足的光线,还能很大程度上节约用电。晚上,餐厅内的照明灯开启,也能给顾客提供足够充分的室内光线。为了保证餐厅内光线始终保持均匀分布,设计人员可给餐厅设置一些改善光分布的装置,例如:集光装置、反光镜及反光板等。对于餐厅内某些照明不够明显的地点,设计人员可加入光导纤维,让其引导照明。
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大范围使用,餐厅在初步构建的过程中,会耗费不少的金额。但餐厅的设置是为了长期经营,如果餐厅经营良好,那么从长久来看,这种设计能在很多方面节约经费,这对餐厅运营来说十分有利。
(四)餐厅室内的细化设计
餐厅内的细化设计应该是整个餐厅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人员可将“生态”作为核心主题,并以不同风格的构建来划分餐厅的内部区域,让餐厅保持多样化元素的经营模式。
第一种主题是中国传统古典类型的风格。古典风格讲究的是意境。在这种风格的餐厅区域内,设计人员可在墙上设置大量的山水画,并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小型盆栽或者插花,进一步凸显古典的意境。
第二种主题是热带风格。设计人员要运用密集式布置,这样能较好地凸显该区域的深度,让顾客感觉真正进入到了热带森林中。此外,热带森林中的植物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植被高大、挺拔,设计人员可摆设一些大型的盆栽来凸显这种风格。
第三种主题是中国南北方的地方风格。北方风格侧重于粗矿大气的格调,侧重于农家风情,设计人员可在该区域内加入黄色及红色为主的粗矿类型的植物来凸显这种风格。南方风格凸显的是小家碧玉的格调,侧重于乡土人情,设计人员可在该区域内加入南方建筑的背景画加以衬托。
第四种主题是山林风格。山林风格凸显的是自然风光,设计人员可设置一些疏密相间的植物来表现山林风光。此外,设计人员还可加入瀑布、假山和石头等景观,进一步衬托山林风光。
结束语:综上,本文首先解释了生态餐厅的具体内涵。其次,本文谈到了生态餐厅该如何细化设计。该部分的论述又细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餐厅项目的背景,第二部分论述了餐厅外部环境的细化设计,第三部分论述了餐厅建筑的细化设计,第四部分则论述了餐厅内部的细化设计。希望本文所研究的种种内容可给相关人士一些有利的借鉴,在未来的生态餐厅设计中参考本文的成果,设计出更为环保、生态和经济的餐厅,给顾客以味觉、视觉和听觉上的多重享受。
参考文献:
[1]范书杰、康新年.浅谈生态餐厅植物的选择原则[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1(22):25-27.
[2]陈宏、邹志荣.论生产温室向生态餐厅的改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3,31(25):44-46.
篇2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设计理念;渗透
大量的城市形象工程随着工业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涌现出来,也要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当人们所居住的空间环境遭到破坏之时,他们对生活状态的考虑就会更多,会更崇尚返璞归真。那么显然,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原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就更加得以凸显出来,从这一角度看,公共艺术设计所推崇的就是自然和物的一种完美结合。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概述
1、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介入,并展示于公共场合的,并且为大众所高度认可的艺术。从大众这一角度看,雕塑、装置、壁画以及环境艺术等都可以被囊括在这一范围内。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城市面貌和形象的一种体现,当然同时,其也是城市发展程度的映射。
2、公共艺术的特点
公共艺术的主张是以人为本,其主要是通过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利用来对大众生活加以创造,用以美化空间的环境,顺应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通常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和长久性的特征,另外,其与环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主要是因为公共艺术只有能够融入于整个环境、融入于市民大众生活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环境等加以展示。
3、公共艺术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当面,是传统的装饰思想在现代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随着空间环境恶化和生活观念转变而来的是人们思想及其所追求意境的转变,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装饰所追求的不再是个性和另类,更多的是强调情感性以及民族传统风格等,是用现代思维方式来对传统进行反思,并提取其中的精华,再将其应用到艺术作品当中;另一方面,在进入现代以后,公共艺术是向着多元化趋势来发展的,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及其主体大众的需求变化要求公共艺术必须要朝着多元化发展。
二、原生态设计的阐述
1、原生态的概念
通俗地讲,原生态所指的就是生存在自然状况之下的,还未经人雕琢的一种最原始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还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强烈渴望。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可以说其是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得以协调发展的一种隐喻。
2、原生态设计的概念
原生态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是在现代城市当前这种文化缺失、环境破坏和生态缺失的状况下所应运而生的一种设计理念,其出发点就是要对本土特色、生态环境以及文化底蕴加以保护,所有的设计都在现存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考虑的重点就是对该环境中的资源、材料等进行充分地利用,要表现出设计作品与环境和大众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
3、原生态设计的特征
原生态设计理念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原生态设计理念当中,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自发新、独特性、自然性和民间性。
三、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渗透
1、空间环境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具体便现在这二者的交融和沟通这两方面。一方面,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交融对公共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公共艺术作用的创作还是在其展示过程当中,都需要对着重强调作品与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和统一。因此,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一定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在不破坏生态和谐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技术与材料来处理作品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污染;另一方面,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沟通,要求设计者们要将环境艺术的整体性考虑到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过程中去,因为只有在环境的整体性不受到威胁的基础之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主题才有可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
2、人文情怀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人文情怀可以说是一种需要被代代相传的良好文化现象,不仅如此,其还是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体现出当地人的各种生活习俗之外,还需要体现出其文化传统,这不仅是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极富人文情怀的一种显著体现,更多的是对当地人文的一种至高尊重。人文情怀与原生态设计理念这这的融合能够使所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本身更具文化气息,这样一来,其就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受众的喜爱。无论城市化进程怎么推进,社会生活怎样变化,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存有一定的人文情节,而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就是要对这些人文情节进行挖掘,然后再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用以展示城市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受众的情感共鸣。
3、材质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放置于空间环境中的所有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都与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及其已经存在了的材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另外,这些艺术作品与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和材质的和谐统一的实现也是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一种体现。材质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融合除了要对材质将给艺术作品带来的效果加以考虑之外,还需要考虑材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不仅需要对作品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加以考虑之外,在设计之前,还需要对材质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按照作品的相关要求来选取材质,从而使材质和表现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完美融合的效果。比如,我国的奥运主场馆——鸟巢,场馆外壳主要材质是气垫膜,在保障防水基础的同时,还能够使馆内草坪接受到更多光照,除此之外,看台还能够根据观众数量的变化需求而发生变化,这也是原生态设计理念与其功能性的一种完美融合。
4、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表现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原生态设计理念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造时,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节约空间资源,要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对空间环境的服务作用,而与此同时,空间资源也能够被很好地反映在这些被创作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上。因此可说,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很多建筑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拆除或者重建,这既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当地的风俗文化,而原生态设计理念就是要对这些被浪费了的资源加以利用,使其能够再生;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和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得更加活跃,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下,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四、结束语
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公共艺术设计本身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个社会怎样变化,人们对和谐环境、对健康的需求和追求都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所着力追求的,就是从生态的角度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公共艺术需求,并以一种和谐的、合理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作者:王涵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路艳红.农村社区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性探析[J].美术大观,2013,01:136.
篇3
所谓的生态性设计理念,乃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之中,应当以绿色、环保的设计思路作为作品的整体设计指导原则,并且在设计过程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实现作品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二者之间的完美契合,避免产生突兀之感,进而使作品对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实践角度来看,欲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达成生态性设计的目的,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把握下述要点:首先,应该考虑到人的本性,环境艺术的根本任务主要是实现为人们服务的功能,通过对环境的设计来提高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主要实施的内容是在设计中找到设计理念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功能。第二,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之中,应当注重使所设计的作品能够同其所依附的环境实现契合,即使二者能够融为一体,如此将改变以往环境设计中,因作品未能同周边环境实现契合,而导致对周边环境整体美感与和谐感的破坏,同时,遵循这一设计理念,亦能够达成绿色、环保的设计初衷。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融入生态性设计理念的现实意义探析
第一,任何原生的环境均在千百年的融合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和谐之美,如若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作品过于突兀,破坏了环境整体的和谐之美,则这种设计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尽管作品的实用性程度没有受到影响,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因作品设计风格未能同其所依附的环境协调一致,便会降低作品的审美意义;第二,自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公众也获益到工业社会给其生活带来的福祉和便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此种生活上的福祉与便利的获得,多数情况下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所换来的,有鉴于此,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对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严格遵循,将有效地改善人类活动对外部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使现有的环境资源不会再因人类所施加的外力而遭到进一步的破坏;第三,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之快已经让每个现代公民疲于奔命,每个人在其内心深处均有着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因此,生态性设计理念正好迎合了现代社会公众回归自然的内心诉求。
三、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需要在设计中确保生态平衡,注重对新型能源的研发、利用与推广,进行舒适性设计,同时要注意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1.确保生态平衡此种设计理念要求设计人员在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之中,必须应当考虑如何使所设计的作品在问世之后,不会改变先前的环境,即设计必须满足对生态平衡的保障。同时,考虑到任何外来的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对原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当事先制定好环境补偿方案,如通过植草、植树等活动,实现对环境资源的修复。2.注重对新型能源的研发、利用与推广设计人员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对新型能源的研发、利用与推广,尽可能降低对传统高能耗能源的依赖与使用,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之中,应当优先考虑如何将潮汐能、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应用于作品设计之中,从而改变以往应用石油、煤炭等污染性能源对原生环境造成的破坏。3.进行舒适性设计进行环境设计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设计出人们更加舒适的环境,来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使人们的心情得到充分的放松,丰富人们的审美能力。例如,设计师在住宅上通过运用玻璃的形式,来保障充足的光照。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进行热水的使用,在房屋建造中使用无毒的材料,在屋顶和墙壁上进行保温处理等,这些方法的运用都体现出了舒适性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化的追求,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实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的融合。4.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低碳环保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大势所趋。设计师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低碳的要求以及能源低消耗的问题,还应该明确如何将节能与绿色环保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唯一标准。比如利用树木进行相应的家居环境打造,为了能够给人一种舒适的氛围与环境,许多设计师选用偏香的树木进行制作。这样的香味是树木自身所独有的为非后天添加的,故而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充分体现出环保与健康的理念。
四、绿色生态性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和前瞻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中,绿色、环保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必将更为深入人心,必然能够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推广。因此,作为设计人员而言,应当积极致力于将新型能源应用于设计之中,以此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之中,应当注重使所设计的作品降低对其所依附的外部环境的破坏。
五、结语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大量营造“绿色空间”的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建设现代的绿色生态文明城市和生态文明的社会而不断努力奋斗。在人居环境规划时,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来设计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使人类的生活和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从而实现环境设计的终极目标。
作者:林祥辉 单位:闽江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清.试论再生建筑的生态价值:一种传播生态理念的城市景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6).
[2]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06).
[3]周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中国农学通报,2009(24).
[4]冯涛.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5]王伟.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6]王丽君.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D].天津大学,2003.
篇4
关键词:武汉东湖;生态设计;景观设计;节能能源;景观设计
随着人类不断地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各类能源等方面的问题都变得极为严峻。为了改变生态自然环境,实现人力与自然的平衡发展,人类已经将环保理念加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景观设计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景观设计行业开始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实施了生态化景观设计方式。为了高质量地运用这一设计模式,设计人员首先应全面、深入地分析“生态设计理念”。
1生态设计理念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在设计之中融入环境因素,整体设计方向以绿色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也被称之为“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或者“绿色设计”。该设计理念要求每位设计人员必须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每个设计环节之中,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降低设计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保证整体设计能够与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的状态[1]。生态设计理念的诞生,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实现绿色化设计,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降低整体景观成本,降低潜在责任风险,确保设计单位的竞争实力,因此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2生态设计理念与景观设计相融合的方式
2.1再利用与保留
在使用生态理想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对原有材料进行再利用,以及对场地原有资源进行保留的方式,来展开对景观的设计,这一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常用。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设计师并没有处理工业废弃地,而是按照尊重事实的原则,对工业废弃的现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通过艺术加工以及保留等手段,赋予了现场新的艺术感官。
2.2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设计理念强调景观设计与生态的和谐性,倡导设计人员要降低景观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影响,认为每个设计师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改变以往先设计后施工的习惯,要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按照现场的生态系统来设计与规划景观。例如,原场地存在着大量的河漫滩与沼泽,这时设计人员就可以保留这些元素,将整体景观偏向亲水性进行设计,可以以此为中心设计出配套的景观,从而保证整体景观的协调性。
2.3对资源与材料进行再利用
现代景观设计工作极为推崇对物质与能源的循环性利用,认为在生态化景观设计时,要加大对再生原料的使用力度,并要对场地上的资源与材料进行最大限度的循环性使用,从而充分发挥出其隐含的作用与价值,避免对材料与资源不必要浪费。例如设计人员如果在对一座废弃工厂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选择性保留工厂厂房以及其它相应的资源,并改造工厂的污水排水管,在对整个工厂赋予新艺术定义的同时,还能确保对废弃物品的再利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与资源消耗。使每一个设计环节,都能够彰显出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再利用的方式,减少对材料生产以及加工等能源性的消耗,将生态设计理念落到实处。
2.4对自然进行合理利用
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发现,大自然本身存在着自我修复的能力,只要设计人员能够掌握这一规律,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对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就可以科学化地运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不仅可以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同时还能扩充当地的生态系统,可谓一举两得。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高科技设备,合理采集自然资源,形成节能型能源来保证景观内部对资源的需求。要足够地尊重自然发展历程,降低对场地的干扰度,进而将生态设计理念与景观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时设计人员要强化绿化生态知识,打破对绿化概念的误区,按照对自然群落的研究打造出人为的生态化群落,确保整体生态群落的平衡性与多样性,为自然修复能力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5运用高精技术进行辅助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环保型高新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将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降低资源消耗率,同时还可以生成新型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例如高科技技术可以将废弃地的工业水渠变为绿色河道,形成再生性河流,不仅可以对地下水提供资源,同时还能强化当地的抗洪能力;可以通过生物治疗的方式,治理当地污染土壤,提高土壤内部的微生物以及腐殖质,增加土壤肥沃度,使土壤可以再次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3整合应用实例
在此将以武汉东湖为例,介绍生态化的景观设计运用实例。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落于武汉市区内部,属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在对该景区景观进行打造时,设计人员运用了大量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在“听涛景区”中,通过运用高精技术,设置了很多风光合一、太阳能以及风能等新型能源灯具,既满足景区照明的要求,同时还能在该区域内展示与普及新型能源,可以有效推广新型能源,真正将生态化景观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了景区内的各个设计环节之中。整条东湖绿道上共布设了1280盏路灯,全部使用了100瓦的节能灯泡,尽管数量比以前增加了,耗电量却少了近一半。路灯杆还集成了视频监控的功能,令市民在享受幽静时光的同时,人身安全也很有保障。在灯光中欣赏湖景,最大的感受是,现代化的电力设施完美地融入了周边的自然美景,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有一项设计在武汉景区中是首创———在东湖绿道全线走一遍,看不到传统的路灯箱式变压器,取而代之的是11块安装有LED屏的地埋式变压器。“它让人感到这不是一台变压器,而是一道景观。”同时建设了郊野道、湖中道以及湖山道和磨山道,四条主题绿道,将门户景观与景观节点巧妙的串联在了一起。并在绿道沿线种植了大量大树形的常绿树木,且搭配了很多黄色与红色的季节性乔木与灌木,不仅增加了景观的视觉美感,同时还对自然进行了合理地运用,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功能,对当地的空气进行了净化。东湖绿道沿途要经过市政道路、坡岸、湿地、山地、湖面等地方,所使用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案各不相同。下雨或涨水时,要保障流入东湖的水是干净的,绿道施工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措施,改良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规划、人工湿地等方式针对性地净化湖水。此外,景观设计人员还在进行绿道上设置了“动物通道”。这种生物通道较为隐秘,利用动物喜欢隐蔽通行的习惯,本着再利用与保留原则,对当地小动物的通行渠道进行了保留与在建,并在洞口以及洞口周围覆盖了一层草皮,小动物会根据气味找到通道,并逐渐养成在此通行的习惯,有效避免人为对通道的破坏,真正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了绿道的整体设计之中,值得在国内大范围进行推广。
4结语
通过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相关内容的介绍,使我们对生态设计理念以及景观设计的整合运用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代设计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生态化景观设计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不断掌握生态设计理念,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景观设计之中,进而设计出与生态理念更加相符合的景观作品,为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刘尹祯 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毅.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及其应用实践[J].科技创业家,2013(14)
篇5
关键词:生态景观;公园;山石设计;方法理念;研究论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石是建筑活动中所必须运用到的基础材料,对于建筑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山石自身具有着固有的纹理形态及硬度质感等表现特征,在东方建筑范畴内,尤其是园林建造层面,存在着深厚的美学文化意蕴。近年来,经济发展之下,城市景观及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皆就山石小品特性做出了借鉴运用,大量作品随之产生,但是综合而言如若不能深度领会到园林山石景观的设计精髓,那么山石小品的构建意义也难以良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也即笔者就本案论述的原因所在。在本案中笔者通过对山石造型的方式方法研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图为现代景观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思考。
1对山石景观的概念类别研究
在我国山石景观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能够追溯至夏商时期,对于山石造景,其具体的概念是指,通过各类形态、规格的山石设计,达到同周边环境的融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空间整体,达到视觉层面的和谐美感诉求,彰显出山石景观的艺术特性。从类别实用性层面而言山石景观能够分化为假山与置石两种。首先假山又演化为土石混合山与叠石山和堆土山三种,具体是通过以土、石为基础材料,以自然的山水作为蓝本,施以艺术的创造提炼与夸张表现,以垫、挑、缀、压等技法,把山石等相关材料进行堆砌成为自然山水类型的假山,以达到观赏游览与环境美化的效果。依据假山的材料石质形成的机理,能够将假山进一步分为原生态型石山及人工塑造性山石和二者混合型假山。石山是园林假山最常见表现的形式之一。而置石则是将山石作为基本材料,展开独立及附属性的园林造景设置,其体量大小皆可,在环境中布置比较分散,能依据园林造景的现实需要,统筹相关功能作用,进行山石个体美感及局部组合美感的突出,所以置石不具备完整山形。对于单块的山石来讲,其要求很高,需要以配景形式呈现,抑或以局部主景进行呈现,是特殊性较为明显的独立景观。
2生态公园山石造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
因为现代公园景观的构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其具体的展开需要专注于多层次方位的角度考虑,其技术性的要求及体现于,运用合理恰当的技术方式就景观艺术性做出完美的体现。
2.1首先需要就自然资源做出科学的利用:在此范畴所指的自然资源即是统筹区域内的气候以及地形和土壤、山石及动植物等资源,共同展开设计,就动植物群落和山水景色与岩石等相关自然界的资源,统一恰当的运用于景观范畴之内,更好的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感,而非随意的进行安置搭配。
2.2尽可能的进行人文环境的考虑:此方面是就公园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原有的建筑主体及人们的生活习性与材料的整体供应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在全面了解这类因素的形势下,在展开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诸如交通层面的便捷能够促使景观层面的使用效率提升,而交通的拥挤则会锐减山石景观的鲜明个性。因此结合原有道路展开对交通线路的合理设计,能够自根本促使山石景观的欣赏功能。又比如不同地域名族习性,对于山石质地及材料和色彩层面的爱好禁忌各不相同,所以在展开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就此作出理解。
2.3就使用功能需求予以满足:自山石景观的欣赏需求层面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必须保证其各项设施良性满足大众化与人性化的要求,依据使用者性别年龄及数量职业和生活兴趣习惯等,设计出场地充盈能为多数人群使用的空间设施。同时还需进行特殊要求的考虑,如水池的辅助衬托,提升山石的观赏性同时兼顾消防作用。
2.4合理就景观材料进行选择
景观材料方面具体细分为软质材料及硬质材料两类,硬质的景观材料是指墙体、扶栏及建筑物层面所使用的缸砖及山石等,而软质的景观材料具体是指草地树木、水体及阳光细雨等。通常而言,硬质材料比较适用于市政场所,而软质材料则比较适合于大众所需要的生活化景观。故而在山石设计层面应当尽可能考虑多进行软质景观材料的辅助运用,在绿化层面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植物品种营造良好的外在姿态及景观主题色彩,达到就山石小品的遥相呼应,增强区域内的艺术氛围。
2.5经济性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客观经济性,首先需要考虑其花费是否合理,如材料选择尽可能选择相近区域材料,减少运输费用。其次是在空间布局上,对于空间的设计,应多提供活动观赏的场地,选择适合安排山石小品的区域进行设计,并适当借助自然景色打造,做到空间层面的拓展,强化空间的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设计错误,产生资源层面的浪费,能够运用新型的假山设计计算机辅助程序展开,先进行于电脑之中模拟山石的叠放,观看假山的合成效果,促进设计更具标准化。
3生态公园山石造景的设计理念研究
3.1专注假山与置石的结合
从现实出发来讲,生态园林中所设置的假山,其体量较为自由,能够以盆景的较小形式存在,也能够以丈许高度出现。它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营造良好的欣赏观赏效果,其以土石为基本材料,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加以设计再现出人为的山水景观。而置石则是独立性的造景布置为根本,进行山石个体与组合美得体现。通常来讲假山形体大且集中,可观赏可游玩,能带给游客融入自然的感觉,而置石即是以静置欣赏为主,体小且分散。如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做好二者的协调配合,达到组合造景,使二者趋于紧密协调,蒋会直接影响到山石小品的风格与效果。笔者认为在设计中能够将大体形的假山,作为部分存在,在假山周围进行设置置石,发挥余脉作用,在格调上发挥过渡的美感,创造出趋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呈现给观者质朴野趣的感受。
3.2山石造景需同水体相匹配
山水,从古至今皆是大自然的定律及不变轨迹,山水相依,方能体现出活力与灵气。因此在现代生态公园的建设中,对于叠造山石的设计,其主山与主峰中必须有水系相伴,哪怕仅是小的激流也可。很多时候设计师均想设计大型瀑布来美观山石,但这种做法无疑不明智,因为不同区域情况不同,所处地域环境及体量与效果也各有差异。且大型瀑布在比例上若不协调,也难以体现出自然美感,对于电能资源耗费也会很大,难以正常的启用。笔者认为对于公园叠山工程的设计,需要以小型的激流涌泉作为主要形式,以涓涓溪水进行环绕,达到源头分明,彰显自然质朴的野趣。
3.3山石造景需依托花草植物的掩映相成
植物的绿色体现着蓬勃的生机感,山体因为草木的存在而生机盎然。在叠山设计的时候应当协同种植池一同设计。对于池体的大小、位置分布能够依据山体大小及植物品种来确定。以此保证山石小品建成后、花草树木同在,彰显出山清水秀的美感。另外因为植物的存在,即使叠石的水平位置不高,也能在根本上做出弥补,提升假山的视觉赏析效果。
3.4山石造景需同建筑切实结合
古有“山得亭榭而媚”之词,并非空穴来风,山石造景同建筑的一体化构建,能够使得山石如一副山水画卷呈现。在设计中对小型的建筑能够在假山中进行点缀,较大型建筑能够附绕叠石边相衬,达到古朴自然的效果,促使人工造型更具自然和谐的秩序美感。
3.5统筹地域人文设计山石造景
人们常通过山水寄情、抒情,求同人与自然的共存意境,所以在山石造景范畴必须要通过刻石及书法、文学、楹联、音乐等因素进行营造景观意蕴,使得山石构建更富思想内涵及生态厚度。促使山石小品外在视觉意境张力满足的前提下,富有更为深邃的内在韵味,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自然在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要统筹生态公园所处地域的人文特性而展开设计,以避免因文化禁忌,而造成地域文化冲突,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肖坚.园林工程假山景观施工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林海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假山景观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3] 蒙士斋.现代园林塑石假山设计理论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4] 蒙士斋,刘桂林.人工塑石假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1,(3):104-106.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民用住宅;个性化;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future society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China,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pure pursuit of the past, gradually towards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applicability, durability, and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people's lives ar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idential; personaliz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在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
1.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以及其他建筑组成的现实环境,为住宅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的费用。
1.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例如3R材料(节约资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环-Recycle),雨水与中水的利用及节水器具的使用等。
1.3自然采光与通风。如引进日光照明、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1.4房间的合理布局。如住宅选择坐北朝南,并将朝南的窗台降低,朝北的窗台适度提高高度,使室内空间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特征,促进了室内气流的合理流动,创造南北通风格局,增强室内通透感,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性,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2、住宅设计的创新
2.1环境保护是新世纪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厨房、卫生间成套设备,新型中央空调技术和太阳能利用技术,集中供热系统技术,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绿化环境保障技术,节水设备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据报道,美国已经研制出新型生态住宅,水、电、能源独立自供,使用生态环保材料,室内空间宽敞、明亮、舒适,该住宅收集雨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电池及时为电器设备供电。我们也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借鉴外国经验,使生态住宅成为主流。
2.2环保得到充分的重视,普遍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住宅建设量大而广,节能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筑节能设计的有关规定,住宅的节能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住宅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住宅的外墙在普遍推广使用保温隔热的新型材料和技术,如我们在最近完成的住宅设计中外墙就采用了水泥聚苯复合板外保温复合墙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3住宅自动化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在新世纪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住宅照明、采暖、家用电器遥控、自动控制及个人电脑相连接的程序控制,火灾预测、燃气泄漏探测报警系统,可视电话,安全保卫报警系统和通风、购物、阅读、办公以至学习、科研的信息网络系统都会逐步进入住宅,使住宅在满足基本功能之后,不断提高舒适性和科技含量,这是住宅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所谓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东西,独具一格、别开生面。个性化设计是为打造一种具有与众不同效果的建筑设计。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停提升,居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房的个性化将成为购房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第一需求。其他方面如创新、个性是一个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养(修习涵养,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不可以只是堆砌、重复和抄袭。所以,可变的、各式化平面部署的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将会成为住宅市场中的亮点,个性化住宅是现在民用住宅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建筑设计时,可以从下面2点表现个性化住宅的设计意图:
(1)丰富住宅空间功能和形式。
(2)细部的个性化设计形式。各式样窗体如凸窗、落地窗、转角窗普遍应用于民用建筑,阳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有方形、弧形、三角形、半圆形等。
二、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10%之多。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0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如何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满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当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另一发展趋势。
4、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因此住宅建筑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现象相统一。目前我国老年建筑的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其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讲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以养老设施为例,国际上老人入住老年设施一般为4%~6%,我国仅为1%左右。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养老设施规模过大、空置率高的问题。我国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老年建筑?老年建筑的规划设计如何满足我国国情需求?这些问题仍在不断的摸索和探寻中。可以说,如何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怀,满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现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另一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时,应注重考虑下面几点:
(1)建筑外观。针对人年老以后记忆力衰退,应加强楼宇外观的识别性。设计者可通过制造楼宇外观及外部环境的差异、改善照明、增加光的强度及采用多色彩、大字体的指示性标志来提高识别性。
(2)楼梯。建筑的入口台阶和楼梯要适应老年人体能,坡度放缓、宽度加宽、双侧设置扶手。
篇7
关键词:生态型;建筑设计;地域特色;文化内涵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basic feature and the design main point of the ecotyp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前 言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生态型住宅首先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再次就是在住宅的建筑精神上既要体现时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历史与人文环境。
2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
(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
(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4)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建筑运行管理费用。在结构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要拆除旧建筑,应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节省建筑造价。
3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型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建筑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3.2 使用洁净能源,降低能耗,保护自然资源及绿色生态
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积极采用洁净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如自然通风和通风道技术),减少废弃物。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两大课题结合起来,以最低的资源,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3 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
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废物再生利用,水循环使用,能源的多级多层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料,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以利推广。
3.4 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
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3.5 整体优先,全寿命设计
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经济性应从全寿命周期通盘考虑。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集成,增强其性能及灵活性,延长建筑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建筑工业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积极发展智能建筑,提高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3.6 保护生态系统调控城市气候
创建舒适健康、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活追求。这要求设计及规划采取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绿地系统布局,考虑建筑通风与遮阳,控制污染,合理处理与建筑相关的垃圾及工业废弃物,广种乔木并用当地杂草绿化(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气候,铺地尽量用可渗透性地砖,以利于水和植物的生长。
4地域特色的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
4.1 加强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结构与材料的生态设计
对于生态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与材料运用方面应尽量运用下面几种生态设计方法:
(1)生态住宅建筑空间中的少量化设计。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与技术条件对材料及其它组成部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减少物质与能量消耗。如在结构造型上以采用简约风格为主,从而减少复杂造型结构造成的材料物质消耗。另外建筑所用材料的本土化也减少了材料长途运输所带来的能量消耗。
(2)生态住宅中资源再利用化设计。住宅建筑空间中的装饰与结构部件应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设计与运用实现其可拆卸、可替换、可重新组装,以此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3)生态住宅中流动空间的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改造打开建筑传统的封闭围合面,使室内外通透一体化,也可以通过这些面的开合设计使空间产生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4)生态环保型与天然材料的运用。生态环保型材料由于生产的洁净化和产品的生态化使其生产和使用过程都不对环境产生危害,更新的旧材料也易于降解与转化并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人工设计,将高地的溪流水源引导经过住宅建筑的玻璃屋顶,薄薄的水层沿东面的泻水屋檐泻下形成水幕,通过流水渠迂入江水中,循环的水层减弱了较强的辐射热,光影班驳的折射光使空间内弥漫着自然的绿,流水声与鸟语花香共同在这里创造动态自然居住环境。
4.2 生态型住宅建筑应表现出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内涵
生态型住宅建筑的生态内涵基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型住宅建筑要表现出它的时代性。在历史时序的标轴上,不同时期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状态存在差异,住宅建筑的物质形态也应与时序中其应处的点段同步,以满足居者实际的供需关系。时代性体现着生态住宅建筑的精神与发展。再次,现代住宅应体现其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所决定的历史文化的传统。我们应在地区传统中寻根,发掘有关“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地域化,地域住宅建筑现代化,使居者在精神上获得亲切感。生态型住宅建筑在注重其现代特征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溶入,建筑空间的流通性、室内设计的灵活性与简约作风、家具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书画印章等造型饰物的象征性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空间设计的永恒特色。
篇8
【关键词】居住环境;生态化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一、生态型住宅小区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现代小区设计方向,体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设计理念表现在:
1.提高绿化率。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
2.节约土地资源。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节约土地。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人类,并合理利用其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3.节约水资源。这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对于雨水和中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远不如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我们不要等到水资源专家所预测的,到2025年水危机空前爆发时方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那时为时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因为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相应的物质循环方式及其途径,常规状态下,其循环和能量流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如利用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灯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开发出生态效益。
5.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从住宅的内部空间到外部交流空间以至公共复合行为空间的扩展,并与城市社会的交汇,这样的层层推出将空间系统化。从园林、回廊、喷泉、休闲广场、宅间绿地到游泳池、健身会所等,通过多个交流场所,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将为人际交往传统的延续和自我娱乐的健康发展提供设施保证。
6.自然再造环境。仅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个临时性的自然环境并不能实质性体现生态社区的概念,能够让整个社区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来,让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是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另一个着眼点。因此设计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水引入园区内营造自然再造区。
二、生态型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良好的小区景观设计需要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景观、人、自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首先,规划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人为本,始终从业主的需求来进行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使其富有人情味。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色、自然与建筑构成的空间环境。其次,在整体布局上,必须要有全局的观念。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尤其要避免的是将环境用地作点式划分。并兼顾开放性和私密性,注重人的各种感官感受以及人在环境中的参与性和亲和性,真正让园林环境融入居民的生活,成为居住生活的一部分。再次,在营造手法上,应巧妙地将各种造景元素运用不同的手法组合在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中,可采用各种造景手法和一些传统的造园元素进行组合设计,营造出个性鲜明、空间变化丰富、景色各异的景观空间。
2.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3.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4.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5.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三、绿色生态住宅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在绿色生态住宅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设计思路要不断创新。住宅小区的生态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这就要求小区生态建设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吸纳国内外住宅规划设计的新成果,将时代气息和设计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
2.切忌过分追求环境景观。目前,我国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住宅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铺地广场、硬化地表道路、建造枯山死水等。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生物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
总之,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的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中之.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思考[J].南方房地产,2002,3.
[2]王永航.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解析[J].中国房地产,2003,5.
篇9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河道治理;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道具有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重要生态景观,是城市防洪疏浚的天然“海绵”,城市河道和周围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是城市的天然水库,也是调节城市气候的“水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河道系统遭到破坏,河水污染、河道枯涸,河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只有运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才能打造城市生态河道,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着重生态多样化与整体性的保持,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有利于在维护河道景观状况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空间异质性。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设计要点
首先,生态水利理念注重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水的自然功能是指形成水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的功能。设计理念中所谓的注重发挥水的自然功能足指水利工程中将水环境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设计理念中注重蓄水技术的引入。生态水利设计中常采用橡胶坝进行蓄洪涵水,该技术既环保有实用,而且还具有大跨度、自重轻的特点。其次,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注重运用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工程措施是指基于自然属性的人工性质的生态措施,例如人工生态护岸。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新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还注重地下水的调节,具有较高的理念价值与使用价值。再次,生态水利设计中还注重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契合。生态水利设计主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元素,都工程的周边修护中也注意运用生态工程措施,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性。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对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导作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注重保持河道的蜿蜒性,保留自然化河道。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的蓄水量与水容量,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就是对河道自然因素的保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张河道治理中构建生态水网工程。生态水网是指以河道水网为基础进行资源调配的网络系统,其中也包含生态理念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落实还能保证河道治理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河流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到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水生动物群养护,提高水循环净化水体的效率,还要定时检测水体的水质状况,以保证水体质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还需要河道工程构建生态河堤。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做好生态河堤建设可以保证河道的自然性,保护河道周边的植被,提高水体的功能效益。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河道治理注重生态元素的加入,对于新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
河道作为生态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环境一起构成相对独立的完整生态系统,河道的基本就是水与土的,而水土也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危害到生物的生存,导致硬质化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保护和河道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利益统一,需一起考虑。
3.1构建水生完整生态系统
现代河道治理的要遵循人鱼之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关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性就是在外界的不利影响情况下,依然保持自身发展方向,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持续性就是自然环境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之下,能够提供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够按照规律循循渐进的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维持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构建水生动物种群。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利用消费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腐碎以及水蚯蚓和摇蚊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然后要构建水生植被。种植浮叶植物睡莲和沉水植物伊乐藻、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等,以转化和吸收底泥和水中的P、K、N等营养物,降低水体中N、P、K及周转速率与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为水体供氧。
3.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
污水处理系统SPR通过化学方法从真溶液状态下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析出,产生具有固相界面的微小悬浮颗粒或胶粒,再通过高效经济的吸附剂从污水中把色度、有机污染物等分离出来,然后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各种胶粒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过滤水力学和旋流等流体力学原理,在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快速分离絮体与水。
3.3确定河流基本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包括保证水生生物栖息所需水量,并维持水体自身净水能力的需水量,此外保证水面蒸发水量与降水量维持一定比例,维持河流水沙平衡的需水量,维持河水盐碱平衡的生态需水量。
此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生态河堤。建立生态河堤,就是要适应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净化作用,调节用水量、洪存补旱。建设趋于自然的水利工程。模拟生态自然状态,趋于自然化的河流的建设包括河道的治理和护岸的治理。丰富河道生态环境的物种丰富度,尊重自然环境状态,提高这个环境的自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张家武,王善永,宋卫明,等.生态水利工程学在漭河治理上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33-34.
[2] 黄宝强,李荣,曹文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8):4600-4062,4641.
篇10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实际问题;应用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气候问题和水文问题也接踵而至,给生态环境造成诸多影响,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水利设计者们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将生态问题纳入设计的考虑范畴,在设计中重视生态理念,维持水利工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要应用生态理念,首先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水利设计中这一理念的含义所在,知其然,然后才能所以然。
1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论述
1.1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定义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足够重视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视水利设计与生态理念的完美融合与各取所需;其次严格要求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最后高度注意减少乃至避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致力于保护并恢复自然生态。
1.2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作用
在水利设施与工程建设中,水利设计起着启明星式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水利设施与工程建设在防洪抗灾、蓄水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的作用,如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与造福一方。在可利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双重压迫下,重视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科学规划水利设施和工程建设,避免破坏自然及社会两重生态环境,缓解水文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程度,从而促进水利工程与自然社会两重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科学发展。
1.3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特点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具有创新性、多功能性、科学性这些特点。传统的水利设计只关注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些基本功能,不够重视水资源自身发展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容易产生。为应对层出不穷的环境生态问题,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站在时展的前沿,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将生态理念创新性地植入水利工程设计中,既具备防洪、调水、航运、交通、旅游等诸多功能,又注意切实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1.4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意义
社会以其惊人的速度往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再局限于满足自身吃穿住行用的基本需求,促使水利设计人员转变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制约关系,最大程度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满足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水资源的供给需求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着防洪防灾的抵抗和预防作用,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试想,如果事先未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地方进行实地勘探,不考虑施工地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施工的过程中,无异于纸上谈兵,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导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情况。因此,在水利设计过程中,水利设计人员要将生态理念植入设计中,合理完善水利设计,更好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
2 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所面临的问题
2.1 水利设计时所用到的与水文有关的文件不全面
只有对生态理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取证、分析研究,才能在水利设计中完美应用生态理念,因而水利设计人员需与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地点及工程周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专业调查分析,然后才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计出完善的水利工程,进一步加速水利设计与生态理念的契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系统的水文资料的缺失,导致水利设计缺乏必要的支撑,影响对水利工程施工地点及周围环境分析评估,不仅达不到水利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的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对工程施工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发挥,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双重影响。
2.2 水利设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合格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一直是水利设施与工程建设服务领域的重点所在,因而水利设计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利工程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我国水利设计人员普遍缺乏生态理念意识与认知,不够重视水利工程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水利设计人员专业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将水利设计知识与生态保护知识的有机结合,造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3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
针对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所面临的问题可知,要想更好地更合理地在水利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上不能沿用传统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设计理念,要重视落实水利工程基本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相结合,要注意不能因噎废食顾此失彼,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功能要齐头并进,共同协作,才能使得水利设施与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收获社会及生态效益。
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基本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完美结合,首先在水利设计的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及水文资料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水文资料库;根深才能蒂固,水文资料全面,水利设计才能完美。其次要重视水利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为普遍提高水利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要注意进行生态评价和保护方面的培训,普及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并在设计中时刻意识到不能将经济建设凌驾于生态建设之上。
4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否认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发展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成为目前我国国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如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更应该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转变传统的水利设计理念,以节约每一滴水的可持续性代替过去节约每一分钱的经济性,以合理规划并珍惜水资源取代过去不计后果的浪费水资源,以一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的理念代替过去不计后果造成对自然环境的随意破坏的设计思想漏洞,确保生态保护意识在水利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地位,正确把握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实现国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