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会计范文

时间:2023-03-16 17:2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涉外会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涉外会计

篇1

为了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能较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于本学期组织涉外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前的实习活动,现对本次实习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一、实习工作基本上能够按计划进行

本次安排学生实习基本上是按照期初的工作计划进行的。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我们教研室的有关教师进行了相关检查(外地的实习单位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同时,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我们专门组织了集中实习,如:长沙市国家税务局天心分局和部分会计师事物所等,其中在长沙市实习的学生最多,达124名,外地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有24人,其他地方单位分配的名额较少,也比较零散。

二、实习时间及内容

本次实习时间是从2月20日开始直到4月30日,历时2个多月。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财会方面的操作知识,审计、财务管理和税收方面的纳税程序等等,另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一个月以来的锻炼,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收获不少,除了对会计实践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社会这所大学的一些知识。从实习单位反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够按时出勤,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待人诚恳,懂礼貌,综合素质比较好,能够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财会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篇2

关键词:全球化;涉外会计人才;社会需求;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1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85-02

一、引言

当前是一个全球经济化时代,高校涉外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脚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环境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的来往贸易日益频繁,外资企业纷纷入驻我国的经济市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在2013年我国正式在上海建立了自由贸易实验区,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交流,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不断发展。正是由于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涉外会计人员面临着很好的工作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充分掌握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各项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培养措施,源源不断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实用型涉外会计人才。

二、全球化背景下涉外会计人员的需求分析

(一)涉外类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的不断创新改革,对于涉外类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当前涉外类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涉外类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根据市场的调研分析来看,大多数的企业要求涉外类会计人才学历要在专科及专科以上,只有极少部分的招聘单位会录用高中或者中专学历的涉外会计人员。根据这个结果可以了解到,招聘单位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苛刻,其中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单位主要体现在大中型企业的招聘信息中。涉外会计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的工作,单位更加注重的是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而不是表面上的学历证明。

2.涉外类会计人员的专业背景。在对400家各类企业的招聘信息来看,存在242家企业要求涉外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会计、财务等专业背景,35家企业能够接受非财会类专业背景,另外的123家企业对于涉外类会计人员的专业背景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招聘企业当中,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职称和资格证书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其中存在221家企业提出了招聘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35家要求招聘人员持有初级会计证书,45家要求持有中级会计证书,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证书要求的企业仅仅存在11家,而且安排的岗位大多数是以财务主管为主的。在工作经验要求上,大多数企业对于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在三年以上,存在少部分企业要求在10年左右时间。同时,对于求职者的外贸会计工作经验要求上,存在85%的企业要求求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贸企业、进出口公司的财会工作经历,要了解掌握进出口的税务环节,具备国际结算、进出口结算的能力。

(二)涉外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需求

涉外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职业道德上,主要包括了他们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职业操守、个人品信以及学习观念等。企业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上,强调会计人员既要积极配合公司的运作管理,还要加强与公司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为高层领导提高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要通过定期组织涉外会计人员进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上坚决履行责任和义务,不被利益所诱惑而私自篡改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对于涉外会计求职者的职业技能要求上,55%的企业要求求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运用能力,45%的企业要求求职者能掌握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办公,35%企业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和其他部门同事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英语作为涉外会计人才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被众多企业所看重,存在95家企业提出求职者必须通过英语四、六级,能读懂各种英语会计信息,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有156家企业要求求职者必须熟练各种办公软件,包括office、Excel以及ppt等,110家企业需要求职者能熟练运用一种以上的财务软件。

三、当前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成本与门槛过高

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入驻中国进行资本投资,我国众多公司也在国外进行挂牌上市。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在国外上市的我国企业,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都是较大的。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重点高校都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去不断培养涉外会计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它通过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合作联合举办了会计师本科教育项目,有效建立起先进的教育课程体系,教师采用全英文的教材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和办学门槛让一些高校望尘莫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聘任更多专业化的涉外会计教师,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教育无法最大化满足社会企业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影响了我国各类涉外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涉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通常认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只是为了满足于社会各个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的日常财务会计工作,而不是走向国际化的会计岗位。会计专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并不能马上就胜任会计岗位上的工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积累一定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才能有效的适应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在会计专业划分上过于明细,开设的审计、财务管理、电商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并没有与会计专业存在太多的联系,导致涉外会计学生自身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技术不过关,未能充分掌握丰富的经济知识,给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未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双语教学

涉外会计人才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因此,在涉外院校中通常都会设置双语教学课程,不断提高涉外会计学生的英语能力,能读懂外国的会计书籍和各项政策准则。然而,存在大部分高校教师未能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对于外国会计内容书籍的学习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教师只会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各种外语会计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度不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双语教学当中,从而无法分辨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

(四)忽视经营管理和道德法规教学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存在大部分的高校过于注重学生会计核算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所以,在高校培养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设置安排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等;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到涉外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校缺乏会计学概论的教学。与此同时,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交流太少,学校无法有效开展社会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营预测等相关课程,学生无法积累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阻碍了高校培养涉外会计人才的目标。

(五)高校涉外会计办学条件有限

由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校涉外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投入高校的教育资金有限,高校的教学资源受到了限制,无法有效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当前,高校涉外会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教师以自己为主体,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各种会计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过于被动,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高校由于办学成本有效,与社会企业合作实践活动偏少,导致学生的实践性不足,自身的会计水平只能体现在成绩单上,而不是社会实际会计岗位当中,这种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会计人才需求。

四、高校培养涉外会计人才的改革措施

(一)根据社会需求,明确课程教学观念

高校在开展涉外会计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掌握到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教学课程要紧密的与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积极改革现有涉外会计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思路,不再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高校会计教师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要不断提高学生涉外会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由于涉外会计要涉及到国际贸易,因此,教师要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以涉外会计课程为核心,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能在将来进入社会后最快的适应岗位工作。

(二)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高校要建立起完善的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学校的涉外会计教学课程结构,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课程作为高校培养涉外会计人才的重要基础,高校还是得有效开设英语、计算机应用、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税务会计以及统计学等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要以涉外会计作为核心,结合社会企业涉外会计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涉外会计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传统会计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学习了解到涉外会计的特殊性。高校要加强与涉外企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交流,有效将这些单位建设成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技能。

(三)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要高度重视高校涉外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大高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高校在资金条件满足下,能引入先进的教学多媒体设备,丰富实用软件的教学。在教师团队建立上,能有效聘请专业化、高素质的涉外会计教师,他们具备了丰富会计理论实践知识,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动态,掌握社会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这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涉外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邀请外资企业或者中外合作企业当中的重要财务领导进行主题讲座,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师和客座教授,向学生们传授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涉外会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75-02

1 “项目教学法”与涉外会计课程的教学

1.1 《涉外会计》课程教学的定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涉外业务核算的会计人才十分缺乏。《涉外会计》是高职会计(涉外方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涉外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营造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任务教学职业化课程设计的要求,对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具有现实的意义。

1.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特点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涵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这一教学法中,学生有独立制订、实施计划的机会,可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自主克服、处理在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有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可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项目”。它往往以实践操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项目”为着眼点,以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见解及经验积累和合作精神为目标。

1.3 项目教学法在对《涉外会计》教学的作用

在涉外会计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根据教学资源情况设计项目教学课题: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细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其次明确项目主题:项目要素按照所需配置的资源,力求实际,项目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再次,确定有效的设计形式:理论性的项目要用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经验规律、定理定律、逻辑推理,将知识点归纳总结,探索研究;最后,应用性的项目通过研究、社会调查,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比如,讲授进口业务会计核算时,根据进口业务所涉及的业务和相关表单将该内容分成若干个细小项目,然后根据项目设计情景,按照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

2 项目教学法在《涉外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确定项目任务

《涉外会计》课程内容紧贴企业涉外业务实际,教师应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全书内容重新划分为以下七个模块:外币业务的核算;出口业务的核算;进口业务的核算;进出口税金的核算;加工贸易业务的核算;技术进出口业务的核算;涉外会计报表的编制。并按以上模块分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每个模块都有针对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的。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达到涉外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应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

涉外企业的出口业务,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①立项的依据:改变了以往的先学习,后实习的做法,变成边学习,边实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中所有项目都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布局。②项目任务: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如何根据出口业务的相关表单进行会计核算。③细化任务:出口业务的程序、出口业务主要单据的取得及编制、自营出口销售业务的核算、出口销售业务的核算等。④项目要求:编制相关出口业务表单,根据相关出口业务表单准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

2.2 制订项目计划

将全体学生分组,每组4~5名同学,分组时注意每组好、中、差学生分层搭配,以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教师将从涉外企业调研获取的出口业务的相关表单和实际业务细化项目任务再具体分解到各小组,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计划,明确各人的分工。教师在制订项目计划时,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而提出问题。

2.3 组织项目实施

在实施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尤其关键,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行动,各小组分工协作获取出口发票、装箱单、出口许可证、原产地证书、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证书、保险单、报送单、海运提单、出口收汇核销单、汇票、结汇水单等出口业务相关单据,并根据模拟数据(因为具体的出口业务数据涉及商业秘密,一般只要求合作企业提供模拟数据)进行表单的编制;各小组将获取并完成编制的相关表单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思考各项涉外业务的核算。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一,明确涉外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如账户设置、外汇差额的结转法等;第二,明确记账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步骤等。

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要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在较为宽松环境中自主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4 完成项目评价

项目任务完成后让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互评,最后教师评价。通过评估,首先肯定学生的成绩,然后精讲正确填制表单及核算的要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教学中,要让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体验着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 在高职《涉外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1 思考涉外会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包括《涉外会计》在内的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教育对会计(涉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上述模式已不再适合会计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岗位的就业能力和面向未来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在会计课程体系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大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基本掌握岗位群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3.2 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应形成合理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负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完成一个项目入手,带着“项目”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教师既要有渊博的学科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搭建校企紧密合作的平台,共同创建培养高素质会计教师的实践平台,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3.3 进一步完善实践配套设施

篇4

一、外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外资企业具有经营种类繁多冗杂、业务量相对较大、与客户经济往来频繁等诸多共性。而对于外资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存在由于人手缺失导致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繁多、工作手续复杂等问题。因而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很难会抽出时间兼顾其他工作。因此,解决如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便是实现会计电算化。

2.可行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配套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所需要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会不同,因此,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请相关的专家设计一款具有专一性的财务软件;二是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及基础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财务人员由于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其专业知识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外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可行的。

二、外企会计电算化对涉税审计的影响

外企会计电算化对涉外税务审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随着企业会计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特别是外资企业财务软件的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税务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还要具备在外资企业中必备的英语技能,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处理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因此,对于外资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需要时刻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及素质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外资企业会计电算化对涉税审计内容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企业内部信息的核算以系统的方式进行,会使会计数据与管理数据成为结合体,导致审计内容的范围扩大。其次,由于会计电算化代表的是无纸化信息的整合,因此,审计过程中无纸化数据的安全性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审计内容的严谨性也有所增加。最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联系方式。由于外部信息的融入,使得审计的对象也有所改变。

3.对审计手段的影响。

企业对于财务软件的应用预示着审计电算化时代的来临,也正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改变了原有审计信息的存储与处理方式,这对审计信息数据的收集及查找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面对各式各样的财务软件,选择适合、便捷的财务软件是完成税务审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在涉外税务审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审计的手段,将审计工作数字化、程序化,并最大程度的自动化,使审计过程更加方便、更加准确。

4.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进入,使审计人员、审计数据的范围及领域均有所扩大,从而导致审计环境的改变。由于在传统的审计环境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软件的应用,使相应的工作人员也有所增加,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还需要与电算化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三、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针对会计电算化技术,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审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对于一些审计人员来说是一项新的技术,为了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审计之前,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专职培训,培养出大批的现代化审计人才,从而使审计效率明显提高。

2.审计软件的进一步开发

在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发展下,现已开发出若干个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及自动化审计办公系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各部门的工作需要,仍会对审计软件进一步的开发,从而提高各行业的审计水平。

3.初步建立了计算机审计规范及准则

为使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合法,初步建立健全了与计算机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净化审计工作的工作平台,使得会计电算化更具客观性及有效性。

四、对外企会计电算化的税务审计对策

企业通过财务软件对各项业务的电算化管理过程中,逐步将电算化过渡到税务审计工作中,这对税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顺利进行,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税务审计软件应保持统一性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下,各企业逐步开始利用财务软件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处理,在降低税务审计人员工作难度的同时,更提高了税务审计的质量与效率。由于税务审计软件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使得各地开始盲目地开发相关的财务软件,导致有些财务软件存在质量不过关、存在漏洞等问题,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统一研发出税务审计软件,使会计审计真正实现电算化。

2.改革审计方法

利用财务软件审计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对业务本身及处理过程当中证

据的收集。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模拟数据进行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形成数据证据。这个过程相对繁琐,且准确性也有待考证,因此,需要不断开展对于电算化审计技术及方法的研究,从而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在审计方法改革过程中,可以将审计系统的开发与财务手段、信息技术手段、数据处理手段相结合,形成实用性、综合性、多效性为一体的审计方法。 3.完善细化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与准则

随着财务管理的电算化发展,审计的内容及方法等也随之改变。因此,对于审计工作的标准及准则也需要有适当的调整与完善。从国际审计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出完善的计算机审计标准。虽然我国已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及标准,但针对的是传统观的手工审计方法,而不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因此,为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与准则,从而通过规范财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篇5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公司不断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积极调整对外营销策略,全面把握国际医药市场态势,努力在开拓产品国际市场、吸引国外投资、加快跨国公司建设步伐、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与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国外公司的合作关系,提高主导产品的出口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5年,鲁抗集团公司实现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鲁抗牌产品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2005年,鲁抗集团实行多品种组合销售的策略,特别是做好盐霉素、泰乐菌素、硫酸粘菌素、大观霉素、青霉素等重点产品的出口工作。公司营销人员牢固树立起“出口才是硬道理”的经营理念,明确重点区域,选准主攻方向,注重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欧洲市场作为鲁抗的传统市场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南美和印度市场也在逐步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品种销售发展为多品种组合营销,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在销售网络的建设上,鲁抗集团重点培育和发展综合实力强、销售网络健全的地区经销商,形成了国内外两个较完整的市场网络,并将国内市场实行区域化销售。根据市场需求,按产品、区域逐一地分解落实销售任务指标,通过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教育和严格的考核,培养业务人员对鲁抗的忠诚度,使营销人员能够担负起为公司开拓市场、攻坚克难的重任,在公司内部迅速掀起了一股“营销风暴”。

本着“产品出口,注册先行”的原则,鲁抗集团加快产品在境外的注册和认证步伐,成立了境外注册办公室和质量保证(QA)部,收集、翻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药政法规和注册信息,为产品出口提供绿色通行证。目前,泰乐菌素等一批重点支柱产品已经全面启动了FDA认证,洛伐他汀的产品质量在符合国内质量标准的同时,进一步符合了欧洲质量标准,为开辟广阔的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盐霉素、泰乐菌素等11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兽药GMP认证,酒石酸泰乐菌素获得了欧盟COS证书,泰乐菌素系列产品和盐霉素系列产品取得了在印度的注册证书,同时,鲁抗公司还获得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鲁抗牌产品迈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马敬勇)(收稿日期:2006―01―16)

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成了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同时,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效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意义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培训学生的专业能力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的运作,了解当今时代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发现学校里对会计专业同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差异和不足,改进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岗位对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现专业能力不足并改进,还可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传统的办学模式,总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会计专业也开设有实习实训课程,但与社会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和考核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建设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发展产学研的合作项目,既可以让学生更密切的去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发现社会对会计专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对会计专人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的教师队伍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一支优秀的会计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有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也可以培养老师。通过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密切合作,可以让教师队伍与社会对接,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者锻炼,培养出有实际的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

(四)有利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

在当今社会,高校的发展,必须跟社会紧密结合,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类专业,更是要跟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会计人才。

二、建设会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对策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的发展,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每个会计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明确学院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企业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应尽力配合学院,为学院提供教育支持,提供实习场地和实习指导,为学校提供科研合作项目或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产学研教学基地。在教学期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纪律、安全教育,以保证学生、指导教师及生产人员的安全。

(二)要切实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管理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要使每一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与需要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学院应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领导管理机构,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涉及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等诸方面。在基地的实际运行中,学院方面主要由专业派出教师落实具体的教学计划、要求、条件与实施方法,解决学生吃住行问题并参与学生管理,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一般也落在专业这一层面。

(三)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从一些地方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有时候,独立院校寻找伙伴并不太难,难的是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后运转困难,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因此,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院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企业的需要,制定实训规划,确定实训内容,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编写实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

(四)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

校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有效完成实习实训效果的关键,高校应该聘请实习单位的有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派遣优秀的指导教师一同参与指导,并完善教师的指导制度,不能把教师指导停留在表面工作,要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课题编号2013Y093.

参考文献:

[1]李云.丽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2]张玉文.我国独立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N].中国教育报,2004.2.29.

[3]梁建平.校企合作是发展独立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3,(1).

篇7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战略; 流程

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公司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是公司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际上和我国日益重视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2008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新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管理规定,用“交互式数据电子化应用系统”(IDEA)取代现行的“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DGAR)。IDEA将使投资者可以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获取上市公司和共同基金的主要财务信息。这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财政部于2009年4月份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满足国内外不同监管部门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经成为提升公司控制力、加强公司治理的迫切要求。

二、国外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

纵观世界上处于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都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在促进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经济价值。国外大型公司以资金的充足投入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可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体现出来。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公司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每年投资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壳牌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3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2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英国石油(BP)公司仅勘探开发板块的信息化投入,每年就有25亿美元。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国外大型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时控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的选用、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方面的综合实施保证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强调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时控制属性的充分发挥

实时控制具有过程属性、时空属性和动态属性。国外大型公司强调从内部控制扩展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利用实时信息对企业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全部活动进行实时控制;强调会计控制所需求的信息具有跨时空的特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信息,每天、每月、每年的经营活动时时刻刻都处于财务控制之下,每一个生产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都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于天涯之外。

篇8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战略; 流程

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公司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是公司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际上和我国日益重视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2008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新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管理规定,用“交互式数据电子化应用系统”(IDEA)取代现行的“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及检索系统”(EDGAR)。IDEA将使投资者可以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获取上市公司和共同基金的主要财务信息。这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财政部于2009年4月份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满足国内外不同监管部门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经成为提升公司控制力、加强公司治理的迫切要求。

二、国外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

纵观世界上处于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都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在促进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经济价值。国外大型公司以资金的充足投入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可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体现出来。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公司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每年投资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壳牌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3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2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英国石油(BP)公司仅勘探开发板块的信息化投入,每年就有25亿美元。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国外大型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时控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的选用、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方面的综合实施保证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强调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时控制属性的充分发挥

实时控制具有过程属性、时空属性和动态属性。国外大型公司强调从内部控制扩展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利用实时信息对企业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全部活动进行实时控制;强调会计控制所需求的信息具有跨时空的特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信息,每天、每月、每年的经营活动时时刻刻都处于财务控制之下,每一个生产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都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于天涯之外。

篇9

[摘要]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正在成为我国当下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广东和浙江两地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差异和作为生产力的表现形态的模块化的两种发生机制有关:外生的模块化和内生的模块化分别推动了“脱嵌型”和“嵌入型”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出现。但是,模块化的发生机制不是决定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唯一变量,后者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制度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F24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3-0049-07

相对于社会学家对劳动一社会关系的研究而言,经济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与其重要性是不相称的。上述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学界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以及我国的劳动一社会关系的历史特征有关。

首先,一般而言,所谓生产方式指组织和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是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关键范畴。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我国学者倾向于将生产方式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在这样的认识之下,关于我国的生产方式的研究几近空白,与生产方式有关的劳动一社会关系问题也没有受到重视。其次,在改革之前,涵盖劳动者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过程的单位体制的广泛存在意味着劳动一社会关系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问题,而是当时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劳动一社会关系问题难以独立地进入经济学界的视野。

但是,随着企业主体发生变化、全球化的影响增强,劳动一社会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上升。第一,国企在竞争性领域的淡出、外资企业的进人和民营企业的出现意味着单位体制的覆盖面缩小,劳动一社会关系问题开始浮现出来。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推动了我国生产方式的演变,而劳动一社会关系问题在后者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如果说经典作家时代的生产方式主要涉及劳资关系和企业间关系的话,那么在外资大量进入的当下,劳动一社会关系则已经成为我国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

本文试图以技术变化为起点,借助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来把握我国的外来劳动者~社会关系的地区间差异。我们采取这种研究思路的原因有二:首先,我国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问题在全球化和改革的进程中出现,而技术变化对于我国出口部门的扩张和民营企业的兴起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为把握生产力的形态和作为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本文的第二部分以相关实证研究为基础,总结最能反映改革成果和全球化进展的浙江和广东两地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特征。第三部分概括两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第四部分参照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来讨论技术变化的发生机制如何影响了两地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

一、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两种形态:广东与浙江

由于存在巨大的地区间差异,所以全面地把握我国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在现阶段,对于具有相似的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的地区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进行比较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在我国各地区之中,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学界对两地的经济发展也着墨最多。从本文的视角来看,尽管两地具有相似的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相径庭,可以为关于我国各地区的外来劳动者~社会关系的比较研究提供出发点。

综合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广东与浙江的劳动者都以外来工为主,而两省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可以归纳为脱嵌型和嵌入型两种形态。脱嵌型指外来劳动者和企业所在地的社会网络脱节,前者无法融入后者或从后者获得支持;嵌入型则指外来劳动者和企业所在地的社会网络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前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后者或从后者获得支持。

关于两地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比较,刘林平研究组的观察最为持续且系统。依据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结果,刘林平等人认为,在劳动权益方面,长三角的表现好于珠三角。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他们的研究所讨论的主要是两地的劳动权益问题,但是其问卷调查中的很多问题已经涉及了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如下表所示,相对而言,在劳动一社会关系方面,长三角的外来工与当地社会的关系更为融洽,而珠三角的外来工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则更为对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外来工,长三角地区的外来工和企业所在地的关系更为融洽,也更为当地社会所接受。这一事实极为典型地反映在广泛地存在于珠三角地区的“宿舍劳动体制”之中。所谓“宿舍劳动体制”指外来工集中地居住在由工厂或当地政府在工厂之内或附近提供的宿舍之中并被隔离于当地社会之外。从表面上看,工厂或政府提供的宿舍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内部福利设施。但是,这种劳动体制不但建立在外来工的工资水平无法支撑其在市场上租赁住宅的基础之上,而且意味着外来工的生产活动和个人生活高度重叠。实际上,“宿舍劳动体制”的出现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本土组装企业为满足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外国发包企业对加工规模、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而采取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之下,通过构筑“宿舍劳动体制”,这些企业获得了通过随时调动大量劳动力来回应外国发包企业在产量和敏捷性方面的要求的能力。

二、模块化的两种发生机制

关于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地区间差异,文化差异、教育背景等都可以成为解释变量。在这些变量之中,本地工人在工人总数中的比例最为有力。具体而言,在同工同酬的背景之下,企业中本地工人的比例越高,则外来劳动者的境遇越好,两地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差异即源于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粤浙两地的劳动者都由本地工人和外来工构成。因此,本地工人在劳动者中所占的比例的高低本身就是需要被解释的因变量,不宜于被直接用来解释外来工和当地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换言之,任何关于两地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差异的研究不但必须能够解释两地的外来工和当地社会的关系的差异,而且必须能够解释两地的本地工人在劳动者中的比例的不同。

上述现象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但是,就本文的主题而言,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形态、权力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对生产方式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来说,外生的模块化并不必然引起“脱嵌型”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的出现。实际上,尽管“脱嵌型”的外来劳动者一社会关系似乎体现了国际资本对控制成本的要求,但是其出现更多的是所有制形态、权力关系和制度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外来劳动者不但无力和资方就工资水平进行谈判,而且无力抵制资方对劳动者个人生活的侵蚀。其次,地方政府对于招商引资的热情超过了对于外来劳动者权益的重视。另外,地方政府所推行的户籍制度也强化了劳动者和当地社会的疏离。

不同于外生的模块化所引发的“脱嵌型”的劳动一社会关系,内生的模块化则与“嵌入型”的劳动一社会关系的形成有关。在浙江省,推动内生的模块化出现的主体是当地的普通创业者。这些创业者数量庞大,其创立的企业也更多地通过水平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发展。在创业初期,这些企业的创立者往往集创业者、劳动者和创新者的身份于一体,其员工的主体也和创业者具有亲缘或地缘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亲缘和地缘关系的存在有助于这些本土企业在发展初期克服资金约束,是推动内生的模块化出现的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嵌人型”劳动―社会关系的出现是生产力的特殊形态和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产物。就前者而言,内生的模块化意味着这些企业在同业竞争对手之外无需面对外生的模块化所必然带来的居于价值链顶端的国际资本的压力,所以这些企业在提高员工待遇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的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企业间的协调与配合,所以不同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之中的企业不得不为降低成本而动态地改变企业所在地,这些企业较少改变企业所在地,而长期在同一地区经营在客观上为构筑稳定的劳动一社会关系提供了基础。就后者来说,推动内生的模块化的是本土中小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发展初期,本土中小型企业往往采取家庭作坊的形式;在取得初步发展之后,企业员工的相当部分也来自当地,而且往往和企业所有者具有相对紧密的各种联系,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也相对水平一些,而这种相对水平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传导到企业所有者和外来工的关系之中。

四、小结

篇10

财会类专业含边贸会计、财会、财会统计、财会与审计、财税与财会、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与审计、财务审计与税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财政税务与会计、财政与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会计、法务会计、工业会计、工业及涉外会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国际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应用、会计统计、会计学、会计与金融、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计算机财会、计算机财会营销、建筑财务会计、金融会计、金融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农业会计、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三资企业财务会计、商业财务会计、涉外财务会计、涉外会计、涉外商务及财务会计、实用会计、市场营销和会计电算化、外贸会计、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等。

会计与审计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会计、审计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财务会计与审计是一个传统名牌专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