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会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2 01:0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财会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财会专业

篇1

一、中职财会教育现状

(一)过分强调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现行的职业会计教育旨在训练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教师只注重“应知”、“应会”内容的教育,把传授未来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放在教学首位,过分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讲的反复练习,上岗工作就没问题了。其结果是学生装了一脑袋制度和准则,出了校门却发现许多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遇到新问题时依然束手无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很多学生不会开支票,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支票。

(二)专业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间交叉重复现象严重。为了扩大生源及便于学生就业,许多职业学校设置的会计专业随意性较大,有越来越细的趋势,职业针对性很强。实际上,这种专业划分只能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就业空间越来越小,难以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要。此外,课程设置也很不规范,“轻基础、重专业”,一方面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知识传授型的专业课越开越多,且课程间的交叉重复现象极为严重。此外,选用的会计专业教材陈旧,不能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4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质量。此外,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般性人才,与升学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一般中职学校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许多中职学校的专职会计教师大都毕业于财经院校,他们很少接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也知之甚少;还有一些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的,本身也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另外,繁重的课务又使教师无暇更新知识。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影响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简单。许多中职会计专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知识传授交流的效率较低。教学方法也多以讲解教科书和习题作业为主的“满堂灌”方式,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法会让学生误以为会计就是同数字打交道,不用跟人打交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学生方面。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学生起点较低。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中职生成了“60分万岁”一族。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没有远大理想,既便有,也仅有三分钟的热情,三分钟一过,一切便又归于沉寂。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就有毕业证,就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好逸恶劳。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如,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和温州大田公司有就业合作协议,学校的学生有多少大田公司接受多少,管吃管住,管来回接送,每个月至少800元,以后随工作时间的增长还会增加,每天工作8小时,也不太累,条件很不错,可去的学生干两个月就承受不了了,非要回家,弄得学校和企业都很尴尬。

(六)教材方面。中专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原来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此外,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与实际生产脱节,实验课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由于河南每个中职专业都有对口升学,考试的课程都是河南省职业教研室指定的教材,就是其他地方有更好的教材,学校也不能轻易选用,因为还要照顾到对口升学。

(七)资金方面。要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除了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有专业实习基地,但由于资金的严重匮乏,实习基地成为一纸空话,学生既没有上大学的基础,也没有专业技能,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把孩子送进职业高中的大门,许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不得不在高一的时候全部开设普通高中的课程,职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还有的学校为了争取资金,不惜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国家政策造假以骗取资金,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安阳也是,教育费附加大部分都给了普通中学和高中,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原来还建有两个财会模拟教室,各种设备都有,由于财会专业招生不稳定,有一年就招20多人,就把财会模拟教室撤消了。现在也没有资金建设更先进的财会模拟教室,所以该校的财会学生基本不能实习,就是上理论课,最多上次财会模拟课程,效果很不好。

二、中职会计专业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中职会计课程设置,应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为原则,在对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设置课程。改革的方向应是“夯实基础知识、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此外,职业学校还必须巩固其在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一,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作为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一定的经济理论、理解掌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懂得会计的基本原理,在会计原理方面按中职的标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中职学校不仅要开好诸如《基础会计》此类的课程,而且还要上好这些课程。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主体是初级会计核算人员,是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如电脑打字、会计电算化、打算盘、点钞、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等,在技能要求方面,不但要开设课程,而且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第三,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了让企业财会人员按要求工作,国家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以,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向考证科目靠拢,如开设考取会计资格上岗证所必须要学习的《会计法规》、《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同时再开设一些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储备,以略高于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职高生符合市场需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的良莠,影响着会计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会计实践,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一方面用从收集过来的实践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还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当今世界会计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财会专业担任一线教学任务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都没有接触过会计工作实务,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学校应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年轻老师(35岁以下的)占学校老师总数的一半多,都是近些年从大中专院校直接分配来的,教学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多,动手能力不行。还有一些是从不适应初中、高中教学的学校转到这里来的,对职业教育没有什么感觉和经验。

(三)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途径。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寻求实习的多种渠道,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让学生们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模拟实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建立学校与会计市场的沟通与联系机制,建立学校就业网站,由专业教师负责外界与校内学生的联系,加强与中介机构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会计市场信息,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机会。

(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观念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关键。传统课堂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从性质上,教科书只是使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要实现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书本没有的常识和技能。以会计专业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企业工作流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计算机实现虚拟工商、税务、银行。再如,在电算化会计的学习过程中,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应来源于企业日常碰到的会计实务,还应额外教会学生如何填制支票、汇票、办理银行转账业务等;另外,还应让学生掌握如何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何办理工商和税务的登记、变更、年审等基本常识。这样,学生就业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提高就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财会;实践教学;问题

一、财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专业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境需要改善

我国中职院校在教学上,虽然很重视财会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安排中也在采取相关的措施,让财会专业的学生能系统地彻底地钻研理论知识。但是在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财会专业的实用性往往被教师淡化,具体表现在实践课程的空缺,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较差。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上不去,会给学生在步入相关岗位时有诸多困惑和欠缺。

(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财会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它的时效性很强,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这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中职院校,这样中职院校就需要不断扩大招生计划,这样中职院校原有的教师数量就不够用。伴随着快速发展与人才缺乏这样的矛盾,导致的不良影响就是,学校降低了对中职院校教师的聘请门槛,现在很多的教师就是理论知识很强,但实践方面却相当薄弱。这样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同样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严重不平衡,就业困难。

(三)财会模拟实验教材需要改进

现在,中国中职院校学生所使用的财会专业实践课本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课本在会计核算部分的比重和理论知识论述部分的比重很大,在会计监督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少。现在财会专业的实验教材也有所不足,这些教材基本是在停留在“凭证-账簿-报表”老套模式中,不重视审核和监督的部分的知识。而且在这些实验教材中,没有为学生提供可以明确采用的合法资料。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日后学生毕业上岗后对财会工作的审核有所不解。现在的中职财会教学对职业道德的批判也审视有所缺乏。

(四)学生培训的安排不合理

现在,中国的中职院校财会专业会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安排一段实训学习时间,但是,这种实训是大量学生在一起的集中训练,还带有“突击”意味,这样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短时间的实训只能为学生找工作带来即时的便利,等正式上岗便会暴露问题。真正有效的实训应该被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的有效的实训还可以在学习致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和改进中职财会实践教学的对策

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一点点的积累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技术的把握。所以,财会的实践教学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应该是容在整个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唯有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锻炼,财会专业的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切实为社会服务。

(一)加强和完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中职财会专业要继续强化,同时不能忽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即理论知识的更新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跟上社会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理论与实践兼具。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同样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对财会专业的教师集体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教师的意识。除了上述这些,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更生动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实践成绩

伴随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以及实践教学的不断推进,中职院校也更加关注对实践教学的评价的有效性。实训的多变形式使得其评价体系也多种多样。如何去评价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参考如下建议进行:第一,对考试题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可以将考试的安排分布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拟定有针对性的考题让学生及时抽取作答。这样将考试安排在平时,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每一块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在这样灵活的考试安排中,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比例,让传统的考试形式变得多样化。

(三)开发本校教材,编写适合的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根据教师平时的教学经验给予的不同解决方案,编写适合于本校教学环境的教材。同时,学校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学生的爱好等,从实际的岗位要求入手,编写一些教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学校也是为学生考虑,使其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课堂教学中增加适当的案例丰富的教学内容

什么样教学案例才是成功的中职院校教学案例?真实、典型、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特点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将这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良好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财会专业教学工作者利用典型的教学案例提炼出成功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延伸,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利用成功的案例,让学生看到整理知识构成体系对财会专业的重要性;通过成功的案例,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此财会专业教学。

三、结束语

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实践、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有必要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比例,使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更牢固的实践能力。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努力向前推进实践教学的步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发展不断输送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D].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袁界峰.中职财会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

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分岗位的差别性;不少专业老师是缺乏实践经验,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实践能力差等。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一、 打破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将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

原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需要进行充分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找到学生适合的岗位群,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的实用性,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引入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岗前实习,让学生“零距离”专业对口就业,逐步使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只有这样,中职财会专业才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乘上职教发展的列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如《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这门课在经过一到两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即将毕业,这时可安排一个月的手工账的集训,然后紧接着是一周同样账目的电算化实训,这对巩固、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会计能力水平。

二、 加强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目前财会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校门,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与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财会专业知识更新快和实际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相应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也就没有合格的学生;没有培养出相应专业化的老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专业化的学生。本校在解决师资的培养问题有一些创新的途径:①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新入职的老师要求必须去企业实习半年以上,专业教师两年内必须有2个月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②校企结合,聘请企业资深的会计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实践指导,我校与永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成会计工作室,四名专业教师正在学习记账相关内容。③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教师培训,同行之间共同学习,资源共享。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 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他强调师生以“做”为核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体验,做到更具体、更生动、更深刻、更全面地学习。

由于财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目前,真正让学生上岗实习非常困难,而案例教学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教师指导下,以案例为基础,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或做出判断,从而锻炼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研究领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是明显的。例如,在《基础会计》中讲授“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时,第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凭证传递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采购员、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等,确定每个角色在整个经济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及任务,列出凭证传递程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凭证科学、合理地传递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第二步,针对“凭证的保管”这一内容,可以举例“安达信安然销毁审计资料”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认真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形成了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通过此案例的讨论,学生认识到这种随意销毁凭证的行为是违法的,当事人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由此可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可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更能体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四、 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分层次考核

中职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下怕考试,一提考试就害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打破原有的期末仅用一张卷纸考核所有学生成绩的办法,可采取分层次考核,将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分组学习时责任的承担、会计手工账的编制等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测评。另外,中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制定的考核标准适当高些,显而易见,对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的考核标准降低一些,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能采取同一标准进行考核。分层次考核是一种动态式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激励。在会计实践考核中,要重点考核学生填制凭证、账簿登记、填制报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在考核中还要分阶段进行测试,至于分几个阶段由教师掌握,最后进行累加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还可以联合班级一起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中职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本校去年就举办了技能月活动,老生加深了对技能的培训,新生明确了学习的方面。全校点钞、翻打传票技能通过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篇4

关键词: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赵芬(1975-),女,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7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75-02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众多中职学校的共识。因此,对于专业课教学就应该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这个重点,这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职业学校彰显办学特色的一个方面。但对于财会专业来说,这却是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中职财会教学的现状

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是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但财会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却比较低,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却极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有人才竞争激烈外,更主要在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在单位不能很快适应。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只学习了理论,对会计实践很少训练,毕业后,对会计工作既希望又害怕,希望的是能找到一份财会工作,但害怕的是如果给我这样的机会,却又难以胜任。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就是由于这种担心而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于是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得不改行。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而展开,学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课时的安排,都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中心。从而导致了某些学生即使考到了资格证,但仍然“看不懂原始凭证,不会开账、登帐”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到位,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专业教学真的成了纸上谈兵。

二、中职财会实践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在财会专业课的教学上仍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时主要以讲授为主,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不大,而实践教学又脱离了理论,学生被动去做,把实验实训当做作业来完成,尤其是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入学就有厌学情绪,而部分教师对实践课程教学的不重视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如在实验实训课上,老师在上面布置一下,然后由学生自己做,对重要的问题,难点的问题,不总结,不讨论,学生只要做了就算了事,甚至有的连改都不改,最后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做的过程中进度不一样,到最后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完,老师随便打个分数,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完成和不完成一个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不愿意动手去学。

(二)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在教材市场上,中职学校会计实训使用的教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教师很难找到一本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特点的教材。如果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们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很繁重,很难再去组织、编写。

(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真正深层次的合作尚未开展,学生也没有在其中得到真正锻炼。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一个企业很难容纳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前往实习。即使有单位能够接纳,最多只能容纳4~5名同学。另外,由于现实的原因,有些单位害怕商业机密的泄露,不愿意接纳学生前往,还有些企业,就算安排了学生,也不会让学生真正顶岗,只让他们跑跑腿、打打杂,而90后的学生却没有耐心去做这些。

(四)专业教师的实践性不强

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决定了职教的教师必须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但现在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大学)到学校(中职),本身也没有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训。很多学校虽然有规定每年专业课教师必须顶岗一个月,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高管人员往往不愿让局外人接触财务信息,很难接收教师顶岗实践。这直接导致了教师下企业锻炼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达到效果。可以说,会计实践课程开设的效果不好,不是学生怕上,而是教师本身就对会计实训内容“懵懂”而不敢教,只能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三、推进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衔接

按照学生专业能力的递进规律,可以将会计实践分为四个阶段:(1)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处理能力;(2)按会计工作内容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让学生实际操作、动手体验每一模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3)进行综合实验项目,即将模拟实验室建设成“模拟企业”“模拟公司”学生实践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岗位(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和会计主管)角色,在进行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从事该职业岗位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要求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对于一套实习资料尽可能地以手工处理一次,再以电算化处理一次,对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实习内容的掌握,又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4)毕业前通过相关企业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实训课程的不断开展,使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在毕业面向社会之时轻松过渡,迅速适应实际工作,不再困惑迷惘,为毕业后尽快胜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热情

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实验实训课中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并且又美观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让学生享受自己的成果,也让其他学生参考,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会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教师要会做账,能做账,对于实验实训项目应该要求每个教师一一过关,并能熟练运用会计软件,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融为一体。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教师参加学习,如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到高校进修培训等,应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会计业务水平,参加全国会计职称考试,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提高业务素质。此外,要“以赛助教、以赛带学”,会计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和自身参加会计技能大赛,来洞悉会计政策和行业的变化,使自己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第一线。

(四)加强实训实验室的建设

财会专业的实训实验室主要有财会模拟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这两大主要实验实训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会计专业,但却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软件为演示财务软件或盗版财务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经常出现系统过期、系统中某一功能不能正常操作,数据库无法打开等故障,教学设施上根本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因此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转换到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这样,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如指掌,体会会计电算化的方便与快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地缩短了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总之,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既是财会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又是提高实际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财会实践的有效性,为完善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发挥专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黎.对财会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1,(09).

[2]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05).

篇5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是一种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提炼,学生最后演练等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策略体系。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职高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等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很密切。在教学中通过对模拟仿真案例的应用来促进对本专业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会实际工作,也会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意识及适用社会的综合能力,从而深化财会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教师而言,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财会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财会案例资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财会专业案例。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财会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及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堂案例讨论与分析总结课堂案例讨论最能体现现代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在课堂讨论中,每一学习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发言,阐述本组经讨论形成的观点、理由,然后再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说。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驳,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在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学生应珍视这一难得的发言机会,应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合作精神等。这一环节虽然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教师的作用却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既要对课堂统筹规划,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补充。

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案例报告的撰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中意犹未尽的观点写下来。同时写好案例报告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为今后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做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职高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实践性。即教学案例应符合市场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二是适用性。教学案例的对象是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而不应当把适用于大学生教学的案例直接拿来使用。三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而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总是要求在讨论中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要能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从而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案例教学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手段,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如常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财会业务的模拟实验、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环节各有各的用途,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才能把有能力和技能,会管理能创新的职高学生真正推向当前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去。

篇6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16-0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财会专业,相应地开设了实训课,但效果都不理想,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工作。在此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接受能力差

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招生相对容易,学生素质较高,但许多地区职业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生源却连年萎缩,中职学校为了生存,根本不要求录取分数。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理解能力低,学习不主动,实训课难达到预定目标。

2、实训指导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财会专业教学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教师不仅要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要真正参与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紧跟现行会计相关规定。但大多数实训指导教师从未亲身经历真实的会计工作,仅从书本上学习会计理论和技能。

3、缺乏优质实训教材

目前市场上会计实训教材多是简单空洞、陈旧过时、错误百出、前后矛盾,较好些的实训教材提供的资料信息也与会计实务有一定距离,基本不涉及企业部门与会计岗位设置、凭证传递程序、产品及生产流程等内容,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4、教学环节缺乏联系

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时较多,教师因为自身缺乏实践能力,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一般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各自配备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之间没有沟通,实训资料差别很大,造成了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不能相互脱节,各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解。。

5、实训环境与实际相距甚远

大多数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实验设施,可以用简陋二字来概括,除了桌椅、电脑等外,仅在实训室墙壁上张贴一些图片,以创造实训氛围,学生无法体会企业与工商、银行、税务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6、考核方法主观简单

考核是检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实训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在实训期末,教师考评学生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在资料是否齐全、字迹是否清楚、数据是否正确等方面给出大致判断,再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学习态度打分,一般只将考评成绩分为三四个等级,这种考核方法主观性很强,缺乏科学性,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实际的技能水平。

二、现存问题的改进方法

1、情景表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会计实训教学应让学生模拟业务发生的情境,站在相关人员的角度进行操作。例如:在进行采购员预借差旅费这一业务实训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采购人员、部门负责人、主管、出纳、记账员等角色,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业务实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处理流程。在会计实训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直接讲解,也可为学生准备现行会计准则,提供网络查询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训中遇到问题知道如何查找法规依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注重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更要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如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参观,了解不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积极支持会计教师参加相关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鼓励会计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兼职,至少可以聘请几名从事财务工作业务能手到学校兼任实训指导教师。

3、不断充实完善实训资料

为了能够获得与现行会计实务、学生技能水平相当的实训资料,实训指导教师应将在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所收集的各种实训资料进行比较,去粗取精,认真编写不同实训目标和难易程度的实训资料,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实训效果和新收集的实训资料及时进行调整,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4、种实训方法相结合

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会计实训应多种方法结合运用。首先在讲授专业理论课的同时按章节进行单项实训,其次进行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业务作为实践内容,让学生进行手工处理,第三,把手工实训中的会计案例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的联系与区别。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模拟实践竞赛活动,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担任评委,使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第五,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和记账公司学习,接触企业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亲历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

5、建立全真模拟实训环境

为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中职学校要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示范校行列,获得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尽快建立装备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实训室,设立工商登记、银行、中介机构、报税等多个服务窗口,以分组实习、定期轮换的形式,通过整套实训掌握工商登记、银行结算、纳税申报等实际操作技能。

6、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篇7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财会教育

随着社会人员学历的不断提升,就业竞争更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无法认清自己,无法辨别什么样的单位更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工作更能发挥自我的特长,什么样的岗位更符合自我的兴趣、能力。因此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更多时候是事业的失败,表现出的是沮丧、茫然或者是盲目的自信。这与学生缺乏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教师们往往注重文化、技能课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

一、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会计”专业选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考高中落选后,无奈才选择报考职业类学校。在以“升学为目标”突然转为“以就业为目的”时,学生多数听取的是家长、老师、朋友的意见来选择专业,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听到学生们在报考所学专业时常说的一句是“随便”。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个体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领域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如果专业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中职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不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为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而苦恼不堪,丧失对自身职业生涯设计的积极性,人生目标无从谈起。

(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体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和劳动世界脱节问题,引导受教育者更好的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定的人生目标。在日本,从幼儿开始就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

(三)社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变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热门职位排行榜中,财会专业明显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企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缩减,使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财会工作的就业率很低。职业学校设立的招生就业指导部门专门对学生的就业推荐,其服务重点放在如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就经常关注于学生的短期就业。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面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的诸多情况,会计专业的中职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育形式上。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将会计专业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多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情感。在教育理念上,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中职会计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去规划他们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设计实现各目标的步骤、方法,积极努力的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奋斗。

二、中职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至中专毕业,针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顺利实现就业,并为寻求更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懈努力。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具体分四阶段实施。

(一)中专一年级阶段

在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职业生涯目标的能力,制定中职阶段会计专业短期学习目标,并规划实施方案加以执行。一年级中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曾有过认真与理性的规划,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理性的认识,独立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设计的能力弱。针对这些特点,一年级阶段的会计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除了介绍会计专业特点、渗透会计行业的道德标准外,平时请会计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中做学习本专业的心得体会,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校做经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学习的感性认识。

(二)中专二年级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让学生总结前一短期目标实施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与调整,让目标的制定更切合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自己职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会计知识,具备了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搜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便学生能更为客观的设计职业生涯目标。会计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别要注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会计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规、诚实守信、不做假帐等,使学生初步具备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为第三学年的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三)中专三年级阶段

中专三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实施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参加就业实习。每一位学生在中专阶段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能否顺利实施,与这一年的就业实习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善于发挥自我才能的岗位,同时教会学生求职、面试等技巧。在实习阶段,教师多去企业看看学生的情况,要求学生多问自己“这份职业让我学习到了什么?”、“这份职业是我喜爱的吗?”、“这份职业是我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基础吗?…这份职业是否背离了我实现总的职业生涯目标”“我该如何调整下一阶段的行动”等问题。

(四)毕业后的人生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由在校期间的老师指导过渡到社会指导。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利用在校学习到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在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的基础上,慢慢实现择己所利。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自己的意志成功地勾画出人生美丽的蓝图,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长远评判标准。

三、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教育要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

社会在不断进步,税法、会计准则等知识不断发生变化。这要求财会专业学生为实现其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时,善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才能成功。中职阶段,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实现最终职业生涯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二)职业生涯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黄炎培在其职业教育思想中提出过“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口号,表明职业要与个人的喜好相关联。如果学生在中专会计专业学习一开始,就不喜爱这一专业,教师应当从人本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根据学生特点,设法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产生兴趣,或者帮助学生寻找其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在学习会计的同时,选择适合的其他专业发展之路。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让职业生涯教育用于满足人开发潜能的需要,帮助学生筹划多元化的职业生涯目标,使学生朝着目标积极进取。

(三)加强教师与家庭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同时,倾听学生的思想、看法,鼓励支持学生,使其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对于会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只是学生人生中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力求在学生的中专阶段,帮助学生理性的认识自我,找到人生的方向,作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社会培养有目标、有劳动观、价值观的有用人才,使他们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谷峪,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6,(10):81-84

[2]杨秋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2005,(20]:20~23

[3]黎日葵,指导中职生制订好职业生涯规划,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151~153

[4]何存璋,构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思考,职成教育研究,2007:(1):151~153

篇8

关键词:中职财会;经济法;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尽管不同于基础教育,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理念,依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前中职财务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现代教育理论,三是体现中职财务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色。结合自身中职财务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经验,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中职财务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材老、旧,不够创新;当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老、旧的教材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符合和满足社会对现代经济人才的需求。因此,应该使用新教材,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教师的守旧问题;对很多教师来说,一旦掌握了一套教学方法,他们就不愿意再去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经济法教学就成了装在套子里的教学,教师坚持“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一个讲解一个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模式最终会使学生乏味,并且失去开阔知识面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让学生到社会上、到不同的岗位上锻炼。但是当前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中职财务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一)中职财务财会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经济法课程改革中的重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地方。我们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情况,所以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要用课堂讲解、自我管理学习、课堂课下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育学上最常用、 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启发式教学,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习。在经济法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算太高,在启发式教学时,有的个别内容要由教师具体讲清楚,还有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讲,教师当一名听众更容易抓住学生在经济法学习中的不足和不清楚的地方,这样再稍加讲解后,学生的印象会更深,而且也会让学生增加对经济法学习的热情。一般的话,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由问题来引导学生。

要积极使用案例来教学,教师和学生要有平等的学习地位,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观察到法律概念的形成,比如,在《合同法》中,对于合同的订立,教师采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讲解会更有效果。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用想学到的法律知识来进行分析,并且要理清是《合同法》中的哪一条,说清为什么违反了这一条,这样学生就仿佛自己是一名律师,在为自己的当事人来辩护就好了,这对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深化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在进行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推进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中职院校财会财会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和指导,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基本,改革实施过程中是以学生作为中心,注重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以使经过培养教育的学生能够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专业技能,能够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完成相应的工作实践任务。

在进行中职院校财会财会专业《经济法》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过程中,注意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开展与教学改革的注意对象,重视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开展。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以教师灌输式的教授和学生被动式的接收为主,不仅容易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还容易造成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失去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达不到教学开展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学开展中,结合会计专业本身实践性比较突出的特征,运用项目教学等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三)进行中职财务财会《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财会财会专业《经济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入手,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模拟实践教学,提高财务会计《经济法》模拟实践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双师型,师资教学队伍,聘请社会有经验的专业会计来校授课,兼职模拟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不但拥有专职教师为我们讲解理论知识,还要拥有兼职教师为我们指导理论实践,专职为主、专兼结合,重建财务专业教学体系。严格实践课的考核,促进学生认真完成实践内容,提高实践课的效率,使学生不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静波,行动体系框架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一 会计模拟实习的必要性

财会专业特别是会计、审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在学校里培养。调查说明:在本科毕业生中,从事科研、教学的人数约占毕业人数的10%,分配在企业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约占90%。在专科毕业生中,分配在企业从事实际工作的占98%左右。既然社会需要财经专业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实际工作,那么我们的课堂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要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学生亟待解决的是实践能力问题而不是理论知识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到了工厂、商店等企业内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适应会计业务工作。而对于从事科研、教学的人来说,如果不接触实际,理论研究必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为了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在学生学习期间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怎么在学校里培养?办法就是在学校里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以往,财经专业的学生大多依靠到工厂、到商店等途径来培养、锻炼和提高其实践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到工厂、到商店的实习,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有三:(1)经济管理,特别是会计管理方面的记录,有很强的法律严肃性和一定的保密性,接受实习的单位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凭证、会计账册和会计报表的学生从事这类实习,往往持不信任态度。(2)学生除了书本知识外,既无生产经验,又无社会经验,在实习过程中,事事要实习单位人员带教,既占用了企业财务人员的有效工时,又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企业一般难以承受。(3)学生的独立工作、学习能力较弱,自学性、主动性不强,实习效果欠佳。

根据上述原因,我们可以把到工厂、到商店实习的弊端归纳如下:客观上接受实习的单位往往认为学生会给他们增添麻烦;主观上,学生在无教师管理的环境中,容易放任自流,所学甚少。

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学校里为学生创造条件,可以达到到工厂、到商店同样的效果。校内模拟实习,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我校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在校内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能够提供到工厂、到商店的同样条件,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会计模拟实习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 会计模拟实验的实习材料

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材料有:模拟纸币、仿真硬币、供给需求图、生产周期图、储蓄盒、会计核算流程图,还应有各类空白发票,如收据、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支票、汇票、出库单、入库单、合同、协议;空白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

三 会计模拟实习的内容

思想道德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基本技能方面:训练学生点钞、假钞识别、粘贴单据、数字书写技能等。

篇10

1、校本课程研究方兴未艾。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纲要》为各地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号角作用,拉近了我国课程与国际课程开发的距离。自1973年课程专家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正式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个全新的概念之后,欧美各地学校先后掀起了“学校完善运动”“学校有效运动”,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我国随着《纲要》的颁行,校本课程开发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促进了教育民主化进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老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变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和办学措施方面更具有了自,教育者的课程观、知识观、学习观都相应发生变化,一股冲破应试教育樊篱、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清风在中国教育领域徐徐吹起。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势而为,以职业能力的发展为根本,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政策支持的良好发展机遇期, 校本课程建设突出时代、地域、市场、自身需求,迈出新步伐。

2、中职财会专业的形势分析。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的形势下,中职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挑战。中职必须进一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实际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大力培养适用型人才。衡量职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标准就是培养学生是否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目前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基本处于空白,校本课程建设空间极大。目前,我们主要存在课程总框架上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模式上多仿效普教,实践课无法形成体系的现状,中职财会专业虽经多年培育,但仍存在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陈旧,职业能力不高,知识更新不快,基础不牢固,学生所学的内容难以适应社会市场多元化需求,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已迫在眉睫。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力市场需求多变的形势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打造出特色中职毕业生。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框架和理念、专业特色。研究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探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关系。通过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本的财会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财会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突出个性品质,为他们将来走出学校,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好四点:一是利用我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努力把财会专业办成我校特色专业、骨干专业,吸引生源的龙头专业;二是充分利用建设校本课程的政策,编写更加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计划,拓展教育的层面,更新学习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探寻多种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受委托培养等办学形式,达到与企业联姻,与社会结合,使我们培养毕业生更加对口,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更受社会青睐;四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多学技能,参加职业能力考试,达到通过考试完善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成果的目的,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多一把求职的金钥匙。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取电话采访、重点调查和问卷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校财会专业学生学况、毕业生就业现状、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调查分析。

2、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文章,学习理论,汲取经

3、比较法: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进行比较,编撰相应校本教材。

4、案例法:校本课程在实验班试行研究,获得一定认知后再逐步扩大。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应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职业能力的综合研究,主要研究社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解决学生“出得去”的问题。二是岗位对专业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发展特征,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相近专业的关系。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框架的理念,专业特色,为专业课程建设打好基础。四是专业与课程关系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并依据研究成果编撰相应的课程教材。重点是抓好四个模块: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实务、会计技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实务主要运用“确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模块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会计技能则侧重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运用激励法和形成性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运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应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他们的职业能力发展基础。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程改革与建设要求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改变课时、授课方式后,教师观念和教学方法也须相应改变。

2、教师素质应适应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3、课程改革后,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实习费用增加,教学成本提高,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课题论证阶段:拟题,论证编制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

(二)前期研究阶段:以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本校毕业生、家长为对象广泛调研,据以编写试用校本教材;

(三)实施研究阶段:选择实验班,课堂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开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