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8 03:2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经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经营管理

篇1

关键词:医院经营管理、病案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X79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仅仅靠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医疗水平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经营观念的改变推动着病案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病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认识和认可。当然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与系统也被应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方面,比如ERP系统。它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方面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医院的经营管理不应该仅仅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更显重要。

1病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病案是医疗信息的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案管理不仅是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还包括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建立完整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加工、分析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量监控,向医务人员和其它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多数医院承担着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所以医院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按照市场规律,以特有的经营方式参与竞争。同时医院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发挥各种医疗资源的效率和效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反馈作用

反映医疗市场的需求,避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病案记录病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是反映病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反映医疗质量水平,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病案记录着医务人员进行的各种医疗行为。反映医疗费用使用情况,降低医疗消耗病案中记录着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的每一项费用。

1.2决策依据

病案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病案中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把从病案中提炼出的大部分信息提供给医院的决策者,能够让医院管理层把握医院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医院管理层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1.3付款凭证

由于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病案有了新的作用——付款凭证作用。由于医院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导致了医疗费用付款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参保人员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

1.4法律依据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危市场”,极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发生医疗意外。病案作为重要的医疗文书,成为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

2 ERP项目在医院管理中的建设成效

2.1流程规范。有效实施ERP初始目标是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框架,然后再进一步发展,为后期业务系统的细化与优化提供平台;实施中对整个后台业务流程与成本体系进行规范与优化,推动业务部门的规范操作。提高业务数据的严谨性和流程的整体性;而财务对前端业务的有效管控体系也得到逐步提升,有利于成本控制。为未来的预算控制与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2.2 整体效益 应用ERP管理系统以后就能够建立以ERP财务管理为核心特色的医疗与收款、采购到付款、从物资收发存业务到库存物资的直接核算。从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到财务账的集成同步管理,实现了基于业务流程与业务执行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统一同步运作模式。

2.2.1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ERP系统的运行,实现了财务架构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

2.2.2业务管控到位物资仓库的设立与业务管控依据管理的需要逐渐延伸至分院、门诊和病区,加强了管理精度与透明化,减少了跑、冒、滴、漏,能够实时快捷、全面真实地掌握前端物资流动及后端财务核算状况。

2.2.3强化了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对固定资产账、卡、物实行统一管理,维修费用跟踪到资产。同时试行贵重设备运行效率分析,以加强资产控管细度与力度。通过ERP系统,可以追踪资产购入与发放信息:从资产采购管控,采购到应付发票匹配,资产发放到科室跟踪。

3 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管理行为总是与管理效益的谋取和目标的实现相联系,管理效益的谋取和目标的实现又总是与人类的伦理问题相联系,因此,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中效益的谋取方式和谋取行为的伦理问题。现代医院面临的难题是:治病救人的使命与追求利益的行为能否共存?不能共存怎么办?

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价值观念冲击的最严重后果不在于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

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了严重错位,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医方对患方不诚信的背后,折射出的实际是医方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院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从社会保障者逐渐演变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正常的医疗活动演变为带有浓重商业色彩的经营活动,医院在非营利和福利的包装下开始了暗自逐利,开始了医院之间的商业竞争。

完成医院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使命,有赖于纠正医院的逐利行为,完善医院管理道德人格医院应当承担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责任,是不容推辞的义务和必须操守的行业准则,决不应该在商业化经营中唯利是图而违反其行业准则。医院的经营要与社会协调发展,以社会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形式为公众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获取社会回报。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端正办院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医院管理道德人格建设,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结语

总之,医院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与和谐的发展。否则,唯利是图,损害他人利益,最终受损的是医院自身的根本利益。医院的社会使命是救死扶伤,维护人民健康,而绝对不是赚取更多的钱财。医疗服务的道德原则要求我们做到:医患利益统一,患者利益居先;医疗数量质量统一,医疗质量居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社会效益居先;

篇2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 经济管理 知识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卫生工作面临的内、 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医疗信息化建设无疑会使卫生工作越来越高效、快捷。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服务于病人;改善经营管理,堵塞漏洞,保证病人和医院的经济利益;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本文从临床和统计决策两大方面来阐述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我院在 2001 年 10 月上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本身是医院的一个主要资源,医院管理策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发挥, 主要依附于医院各方面的信息。如果没有各面的医院信息的综合利用,医院管理职能就不可能发挥,其管理水平就不可能提高。医院信是医院发展目标的向导,不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教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医院信息利用,包括信息环境的利用。医院的发展,必须有现代管理水平,掌握不住医院的信息,要提高医院管工作和改进管理方法手段是不可能的。当今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提高医信息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系统的最终目的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使医院的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更好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医院内日常医疗行为和各种管理活动一般都贯穿三大信息: 经济信息(病人费用、药品和消耗等)、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医嘱、病人检查诊断报告等)和行政管理支持信息(人事、 设备、教学、科研、图书等),其特点是每日的信息量庞大,并且多分散在各科室、各专业 和各层次的人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由人工来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交换和保存,显然受到人为因素,很难客观地反映问题所在,甚至不能当日交换,从而影响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就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 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医疗质量状态、工作质量状态等等,以及获取各部门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各部门的管理 者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

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经营管理的推进作用。

1 医院信息化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1.1 有助于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另一方面,信息的传输速率大大增加。简化了原有手工系统的烦琐程序,节省了人力,提供了效率。

1.2 有效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益。 医院中各个体系的信息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互相联系的、整合的。而且通过网络等硬件设施要与数据共享,形成一个整合的大系统。另外可以与共享患者信息,避免了信息的重复输入。

1.3 方便医生对患者费用的把握,使得临床工作更好地与医院经济管理需要相适应。 费用管理是信息化的一个主要方面。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处方流失,堵住了费用漏洞。有助于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经济、可行的治疗计划。当费用不足时,系统可以及时提醒,有助于及时催缴,减少欠费与逃费现象的发生。

2 医院信息化在统计决策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医院信息系统中不仅仅只是存放大量信息,而且也提供了利用这些信息的先进手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深化和拓展医院统计工作,以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对医院统计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2.1 加强对病人数据的核查,全院所有科室的流动数据都是有统计室统一采集,集中录入。这种方式工作量很大,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错。而信息化系统的统计数据在系统内各个工作站的运作时已经自动存储于数据库中,统计时直接取得,经计算机运行编译好的程序计算统计结果,效率高,准确性强。

2.2 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医院的统计工作过去仅限于单机操作,医院各部门微机彼此独立运行,数据不能共享,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填报和输入操作,工作量大且经多次反复填报输入后易导致数据的差异,甚至错误。医院实行网络化管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信息由各工作站单独输入,统计室不需要重新输入住院病人出入院,只须运行统计系统,提取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计算,其他相关部门也可进行信息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填报和输入工作,加强了医院信息流通,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2.3 监控网络信息,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由于计算机联网有强大的数据库,有网络环境下的互通、互联、互操作数据库服务,还有数据库的转换等多种新概念,体现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系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使用它的还是人,统计人员更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熟练运用网络系统,对计算机出现的软、硬件常规问题要能予以解决,对各部门所输入的原始资料是否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经常不断地验证所取资料尽量减少。上述问题对统计资料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保证统计数据准确、完整。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是用计算机技术改造医院的传统 管理方式,由原始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的转化,是替代重复性繁重的脑力劳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只有使用计算机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方能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并能排除人为干预,同时能够充分地节约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方便患者就医和医院的统计分析。通过网络化管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及时、准确为医院综合管理、经济核算、资金分配提供信息;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方便病人了解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各方面的信息,加强了医院经济管理,减少了漏洞;保证了住院费用的预收;提高了医疗和药品划价收费的准确性;保证了药品及时调价,实现了药品及时准确盘存核算、各项目的分类统计、出入院手续的办理和病人费用核算等各个环节均由计算机代替,其效率远远超过人工。利用规范严格的软件和先进的硬技术相结合,杜绝了人为因素造成损失。

篇3

关键词:医院;经营管理;必要性;不足;措施

一、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新时代背景下对经营管理进行重新解读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必然要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明确的探讨。

(一)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我国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已显得非常滞后。因此,改变以往的经营管理观念,强化经营管理地位,并在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才能使经营管理跟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步伐。这样,医院才能在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崭新的管理模式,为自身发展赢得出路。

(二)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如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原有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因此,医院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不难看出,医院只有打破原有局面,呈现崭新局面,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力行节约降耗,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实现医院的预期经济目标。

(三)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知识技术含量的支撑。新时代里,医院经济的发展需要注重知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就要求医院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认清形势,转变想法,更新知识,充分认识人才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医院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目标。

二、医院经营管理的现状

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存在提升的空间。所以,我们应当直面目前还较为滞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一)医院经营管理制度落后,不利于医院发展

目前,医院的管理理念较为滞后,管理制度有些陈旧。因此,医院往往目光短浅,毫无长远意识。首先,医院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致使制度与医院管理无法衔接,甚至出现抵触现象;其次,医院部分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懒散心态,在工作中敷衍做事;再次,出现突发状况时,已有的规章制度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管理措施在制定时欠缺周全的考虑,无法发挥管理效果。

(二)人力资源管理漏洞很多,基础性工作薄弱

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可以为经营管理分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经营管理提供智力支撑和强有力的后盾。然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没有被多数医院所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推动作用更是无从谈起。部分医院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表现,就是连人力资源部门都没有设置;或者虽有设置,其管理职责仅仅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层面,始终无法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正因为医院不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致使这项工作缺乏管理规划,遇事总是主观臆断,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非常欠缺或异常薄弱。

(三)管理组织不健全,影响管理工作效率

首先,医院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不科学,可能存在很大的重合,导致矛盾丛生,致使医院领导决策欠缺科学性和可行性,常常阻碍经营管理进程,制约医院发展步伐。其次,很多医院领导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应酬上,不能及时更新医院经营管理理念,无法体会医院方针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也是导致经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高效的经营管理是医院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我们在发现医院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后,应当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及时实现,完善医院经营管理体系。

(一)建立优质的经营管理体系,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

医院经营管理的理念及模式等都应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时作出转变。因此,医院领导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医院的管理者不是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应是一个整体,集体的智慧才是医院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样,才能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医院各个部门的同力合作上来,发挥各个部门的管理优势,逐渐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二)注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巩固医院的智力支撑

医院经营管理需要人才的参与,医院人才的合理分配无疑需要依靠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当时刻体现在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员工才会得心应手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医院应当注重环境变化对自身管理的影响,因此,医院应当做到目光长远,越过短暂利益,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科学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使其在人员调整、工资待遇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适当平衡

医院工作人员在进行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当秉持一定的原则,这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因此,经营管理应当遵循相关医院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医院的具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时刻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在经营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因素,需要在工作中加以适当变通。这就要求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在遵守原则性的前提下,灵活开展工作,实现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较好平衡,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经营管理工作应当具备的意识。

(四)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确保经营管理效率

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医院应当尽快实现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并敦促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凭借先进的工作手段,在大量的工作面前才能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同时,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的利用率,使管理部门更加充分的发挥作用,维护医院利益,促进医院发展。

四、结语

面对新时代的经济背景,医院必须充分认识经营管理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完善医院各种管理制度和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白城市医院)

参考文献:

[1]张玉军.谈谈目前医院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医学.2003(12)

[2]朱亚明.浅析新时期医院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者[J].2010(19)

篇4

关键词:内部经济效益审计 现状 必要性 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要想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使医院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要有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更要不断提高医院的各项管理水平。如何改进医院的内部管理,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的相结合,实现医院价值的最大化,而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的现状

(一)经济效益审计意识薄弱,审计监督力度有限,经济效益审计未能真正开展

现阶段,有许多医院的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审计制度的设立,并非出于自我发展与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多是迫于某些因素,如上级管理机构强行要求设立,从而出现有组织架构无实际操作的现象。虽然,有些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经济效益审计等相关要求,但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成是内部审计制度,职责、奖惩不明确,以致于审计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执行力度不够,这样就使经济效益审计缺乏坚强有力的后盾。

(二)审计范围狭窄、审计内容不够深入,经济效益审计没有普遍展开

许多医院内部审计的内涵不够广、不够深,审计工作仍处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医院收费价格审计等最初级、最原始的审计层面,没有或很少开展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不能适应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领导不够重视,对医院经济效益审计认识不深

由于许多公立医院建设缺少中长期发展战略,基本建设与医疗设备投入往往是为了取得财政项目拨款或医疗业务应急需要,考虑社会效益较多,容易忽略投资成本与收益,忽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求。而审计部门也不愿意因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而曝光领导层投资决策失误的事实,因而形成一种领导“让我审,我才审”作风;也有些人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本单位问题,脸面拉不下来,或又怕吃理不讨好,得罪人”。诸多因素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有效开展,致使经济效益审计也无法开展。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正式实施,要求医院在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时也要实施成本管理,提高资本的投资效益,并保持公立医院的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医院必须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只有自身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现今,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医院在人员经费、管理费用、医用耗材价格等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自身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此外,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有限,许多医院都要依靠自己的医疗收入来维持日常医疗开支,这就加剧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矛盾。充分利用好经济效益审计工具,能提高医院投资决策能力,从而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

(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能帮助医院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使资源动力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内部管理结构,使医院朝着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之路发展,实现医院的最佳管理。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和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管管人,管管事”的做法了。如今,医院的内部管理更注重经济效益的管理,这一新要求和目标,就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不能再局限于日常开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对违规行为的审计,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大、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一)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高效和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是确保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通过评价体系,客观地总结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地依据,对医院的经济运行起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管理的审计

近几年来,医院管理的职能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更加重视医院经济效益,而医疗设备已成为衡量医院就诊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大多医疗设备成本高,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医疗采购成本。因此,要加强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和投资效益的审查,对参加投标的单位比较其资质、配置、价格及后续服务等。

当前,在公立医院,人情检查不在少数,不仅降低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还降低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经常发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设医疗设备使用记录信息化系统,可以客观、准确的记录和查询每一次的使用信息,这样,就为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使用率低、暂时无安装条件的设备,要尽快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加强对医院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的就诊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为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医,许多医院对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往往,此类基建工程的规模、工程造价的高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对医院的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审计。

针对基建工程项目,制定专门的审计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于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实施要有严格的预决算和审批报告。对于项目的施工方报送的相关材料,要进行严格审查,掌握施工方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基建工程的工程进度及完成部分的工程质量进行实地审查;对收费标准、材料价格进市场调查,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避免资金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

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的对象是财政专项拨款以及专项业务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学科经费”、“专项科研经费”、“人员经费”等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可以从资金的源头进行跟踪调查专项审计,对于拨款的方式、资金使用效果、评价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审计,促进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5

【关键词】医院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219-1

当前,医院已不仅仅是盈利性、福利性的卫生事业保障单位,而是一个知识密集,多学科、多系统高度综合,经营相对独立,高风险、高竞争的经济实体,正经历着体制转轨带来的深刻变化。

医院管理模式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管理主要侧重于医院内部的组织与安排,力求以较高的效率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医疗保健任务。进入市场经济,一方面医院在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硬件条件及医院规模等方面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外资医院及盈利性医院的竞争以及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日渐提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国际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及运行模式也引入了国内医疗市场,其突出特点是机制灵活、讲究效益、以人为本、重于服务。因此,医院管理不再是原来那种自我封闭的组织与安排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有限的资源约束,其任务是努力实现在较高的劳动效率基础上的良好经营效益,其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即医院管理从内部管理转移到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

医院经济管理地位突显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医疗领域,医院的经济管理地位越来越重要。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不再视同于财务会计的具体工作,而是作为一种涵盖财务管理,内涵与外延极大扩展的科学管理方式。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从被动、弱化、机械的具体工作,逐渐转变并强化为一种主动、有效、且广泛应用的医院管理方式。医院的管理机构也必须不断适应医院发展和经济管理职能拓展的需要。医院在原有的自下而上逐级由财务部、院务部向院领导负责的单一管理机构已逐步变迁,随着医院经济管理地位的改变和管理职能的拓展,医院的经济管理机构还将由隶属形式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向财经职能多样、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组织形式变迁。

医院经营管理职能进一步拓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体配置资源,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利用市场规则,科学计划和合理获取资源,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医院经济管理职能将主要围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注重医疗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在内涵上不断深化、外延上不断拓展,从而向更高、更广的层次上发展。

医院管理手段急需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医院的管理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普遍建立了局域网管理。医院的经济管理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解除了会计繁重的手工劳动,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为医院经济管理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医院经济管理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促进医学科学与临床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管理信息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现代医院新经营管理理念的内涵一是指医院的使命和宗旨。它主要阐述医院为什么而生存,即医院生存的价值取向,是为患者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医院的最高理念,是医院全部经营理念的灵魂;二是指医院的目标。主要是指医院长期的根本性的价值目标,包括医院发展的各种指标体系,是医院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社会效益观念医院经营活动的方向、性质、责任决定了其首先要体现社会性、服务性,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意识首先是诚信,必须树立珍惜信誉的思想,医院信誉是指医院在其有形资产的基础上,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一种价值。不断创新精神创新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经成为医院管理采用的重要经营思想。人本主义思想当前很多医院把以人为本作为处理内部成员关系的一种基本准则,医院把所属人员视为医院的内部公众,认为他们既是医院医疗活动的直接提供者,又是医院各种活动的直接当事人,把他们作为医院各项功能运转的原动力。

篇6

1.1定义及优点

健康俱乐部是在医院改革实践中首创的、面向社区公众、促进市民健康的一个公益窗口,有着一系列基本特征[2]。

1.1.1普及性

俱乐部吸纳所有关注健康的昆山市民,只要愿意办理简单的入会手续,均可成为俱乐部的当然会员。

1.1.2公益性

会员入会,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可在环境宽松的俱乐部内享受医院提供的无偿服务。“健康气象站”随时免费为会员测血压、量体温、称体重;“健康书屋”提供数百本健康科普宣传材料,免费为会员提供阅读、查寻;“健康电教室”定期免费组织会员观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

1.1.3保障性

俱乐部是一个提供健康服务的公益窗口,开辟了专用的场所,增添了专用的设备,配备了精良的人员,投入了日常的运作费用,深受会员拥戴。健康俱乐部的各项免费服务项目为增强会员的健康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运营十多年中,体现该健康促进方式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内部经营体制的不足。

1.2健康俱乐部的不足

1.2.1专业知识不足

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比如心理辅导,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场所。

1.2.2推广性不强

健康俱乐部本身自我宣传力度不够,特别在当地中青年人中的知晓率不高,没有走出传统的宣传模式。

1.2.3经费不足

健康俱乐部提供的一系列免费服务项目,如增添更多专用设施、开辟新的活动场所、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需要大量经费。更好地发展健康俱乐部,经营有创收性的健康服务,是健康俱乐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1.3健康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1.3.1数量

目前会员数目达到8000名,每年新增会员近千人,开放300个工作日,接受咨询万余次,前来测血压、量体温、称体重、阅读健康书籍者日均超过50人次,讲习班、电教室每月8次左右,发放各种健康小册子近万本,医院绿卡达三百余张,与300多家企业签订医疗、保健服务书面协议,并与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疗保健特约关系,新增服务项目数量逐年递增。

1.3.2质量

软件方面,健康俱乐部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团队和领导体制,健康俱乐部聘请高年资内科医师为咨询医师,专家定期讲课并解答听课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专业护士为前来的会员测量血压、称体重等。硬件方面,健康俱乐部拥有咨询大厅、健康电教室、健康气象站、健康书屋等。

1.3.3医院扶持

首先医院提供一定专项经费,其次提供资源。由此可见,健康俱乐部的财政和人事权都由医院控制,不可避免受所依托医院经营管理策略的影响。

2现今医院管理模式下健康俱乐部的经营之道

2.1管理方式

健康俱乐部的管理策略和医院管理策略有相似性,健康俱乐部以“会员为中心”为服务理念而管理日常事务,且所建立的服务项目适应市场需求。

2.2互补关系

健康俱乐部在医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改善医患关系,拓宽医疗服务市场,为医院市场营销奠定基石,建立公共关系[3]。

总之,正确认识健康促进与医院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作为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我国任重而道远[4]。从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入手,使健康俱乐部健康经营下去。

3发展之道

3.1高效、优质、低耗经营

健康俱乐部内部组织结构要改革,使管理实现高效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提高,服务质量要优化,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2适当尝试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债务人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租赁或借助商业信用等方式,利用债权人的资金来从事生产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的经营管理方式[5]。

3.3筹集社会资金经营

可以建立市民“健康基金”项目,通过社会募捐、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

3.4合理的商业化经营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飞利浦•科特勒曾提出:“营销观念是一种对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向导”。健康俱乐部可以开设代配药、输液、治疗方案导向等上门特需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总之,对健康俱乐部经营模式的改进均以提高俱乐部社会效益为基础。医疗服务产品需求主要包括基本医疗、特色医疗、特需服务3个层次,是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医疗服务体系[6]。笔者认为,健康俱乐部可以推出的收费项目如下。

3.4.1健康俱乐部提供体检后续服务

提供体检后续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体检收集管理信息,包括服务对象的血压、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等基本状况[7],让体检者决定是否选择健康管理服务。选择之后,健康俱乐部提供健康评估、个人健康管理咨询、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等服务。

3.4.2高危会员的一对一服务

健康俱乐部的会员基本已经建立了健康档案,工作人员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通过寄信或电话方式向会员介绍健康俱乐部的健康管理服务,选择之后对客户进行生活干预、心理支持、改变不良行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非药物的个性化指导服务等,主要采用的方式为上门、电话、网络、短信等。

3.4.3出院患者的一对一服务

健康教育服务是患者出院后接受各种治疗护理的延续,它将护理的范围由医院扩展到社会,摆脱了“患者一出院,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行为意识,将护理对象由疾病期扩展到康复期。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8]。

篇7

医院资源、效益、机制、目标的协调和发展体现着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但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常常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我们注意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时常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难题。我们以全面预算的内涵为起点,简单从体系健全、预算实施、信息化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方针。实际调查显示,想要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就需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和其他各种方式相结合。

2全面预算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1全面预算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基本特征

医院为了实现统筹计划和运营标准,对预期内的策划、运营以及集资活动便是我们所说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1]。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的方法来合理规划、估量、计算和描述。它是对运行期间和成效实行计算、监控、整理、节制、报告、评奖等活动进行管理的以预算为标准的活动。全面预算一般要全面的主体、充实的成分、周全的过程。

2.2全面预算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全面预算利于我国医疗卫生方针的实施,当局监督管管理的加强。全面预算使医院的经营管理程度提高的同时整体效益也得到有效提升。对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的实施中的作用有几点概括:①利于医院各级相关部门确定其在计划期间的工作标准和目的;②用来规划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为财务部门实施经济业务监控的依据;③使医院的预算、执行、监督、反馈工作齐全到位,利于评定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业绩;④评考审查相关工作实缋的达标程度;能够使标准化管理医院的成功。

3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编制

3.1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预算编制

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常常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最终数据信息与现实实施脱开,不可真正表达科室真实需要,不能起到预算的筹算、节制、监管的作用。医院财务预算一般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①下达目标。②编制上报。③审查平衡。④审议批准。⑤下达执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先急后缓、统筹两全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的一个关键所在。“自上而下”的方式能确保整体效益的同时并思量医院成长需求。“自下而上”有利于提升各级部门的积极性性和在职人员的主动性。“上下结合”利于保证总目标实现的效果较好。因此,既全面思考到了各科的现实,又保证了医院的整体效益。在实际编制中,每一项标准都应该有充实准确的材料作为依据实现精密的计算并总结出规定和纪律。

3.2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预算审批

在对预算草案实行审批时,不要违反客观原则也不要不符合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医院应组成专门的“预算审批组”,其由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执行人员构成。该小组对预算初步方案实行整体评审确定是否批准预算的初步方案,主要控制点参考企业全面预算审批。例如某企业的全面预算审批:①财政部经理查对经司账汇总后的总预算草案和各级预算的精确性。②财政行政管理者查阅经财政部经理查对后的草案和各级预算。根据对比,断诊其是否合理,确定需不需要各级作响应整改或附具体的订制。③预算再次会议查核草案和各级预算,审核判定总草案和各级预算是不是和总年目标值相符。④最高议会审查批准经上次会议拟订的预算稿本,拟定总预算。

4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执行与控制

4.1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执行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关的构成可采取企业部制的构成布置,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由决策机关、工作机关、执行机关等组织构成[2]。标准下达后,就应经济形式所依照的基本原则,在全院实行期间应做到合理有效监控财务数据并反馈。财政部门应将每月财政报表中反映的及用度情况按时反映给相关负责机关,节制资金的流出。

4.2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控制

预算计划在进行之时应实施相对的监控,要将整年度的经济指标项目按月份划分。主要是收入、利润,月份、科室的情况进行完成。与科室共同找寻缘由,尽量在接下来的时期补充上。由筹划部具体了解全院的预算实行程度,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依照每个阶段的预算标准,在预算的规模内正常支付允许范围内的变动资本,并由相关筹算部进行核查用度支付,并做好相关比对。各级将本月现实产生的用度与预算对比,查核确定后,报计划部归结到预算的审控中。

4.3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因各种缘由有必要地进行整改、批订,预算调整是实际需要的,不可低估预算管理的作用。恰恰是由于在预算的实行过程中繁复的各种因素需要进行预算指标,对医院的运营实行财政策划和统筹。同时,预算调整通过严谨的程序是必要的,预算的审定是严格的,整顿也是严谨的,如此可以有效确保预算管理极高的权威性。在还没有整顿预算审批之时,应按原预算执行。

5总结

要想确保成效的审核可以实在地发挥一定作用,实行预算考察的医院应该根据现实状况,健全高效的审核系统。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它对于经济管理有着极大的先进性,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预算管理工作的增强不单单是医院本身建设和成长所必要的,更是医疗改革和政府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手段。医院应健全全面预算体系例如成立相关组织结构、预算的编制部门,严格有效地运行预算计划,抓紧预算核查工作,进而使财政管理真正有效地开展,从而使医院管理层次有更好的提高。

作者:张丽 单位:广东博爱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院管理 服务成本 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20-01

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在医院内部形成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力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加强医院经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经营管理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探索适应医院发展的经营模式,不断出台提高医院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

一、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观念

医院要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程序,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用优质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更具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目前国家的卫生政策及发展方向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但仍处于薄弱环节。通过调查,医院的社区发展潜力很大,医院应以此为发展契机,逐步开展此项工作,加大对社区的人员及设备投入力度,狠抓人员培训,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人员实行竞争上岗,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对上岗人员全面开展医学转型教育和全员培训工作,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逐步调整和改善人员层次结构,形成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调查医院周边医疗服务情况,在医疗资源有限的社区街道,开设社区卫生服务门诊,在方便小区患者的同时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

医院开展和加强成本核算,是医疗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有利于促进医院运行机制,增强职工成本费用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节省费用支出。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促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成本支出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而易举达到的事。对此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成本核算相适应的核算制度,对医院的成本进行预算、核算、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和预算的管理与执行,确定成本目标。建立各项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大型一次性物品、高值耗材的收支跟踪反馈,使耗材得到有效控制,从机制上防范浪费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库存物资管理,争取做到零库存,降低存货成本。通过成本控制的三个阶段,即有定额标准(成本事前控制)、有标准核算(成本事中控制)、有分析奖惩(成本事后控制),真正使医院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主动加强和临床医技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不拖延。

成本核算在经济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从院级核算到科级核算,从医疗项目的核算到单病种的核算,不仅使医院在各种耗材、设备的购进、使用和报废等环节上加强了管理,也使医院管理者更加注重医院经济运营情况和投资效益,使医院的各级各类人员在工作中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浪费,并明确有结余才是医院实实在在取得的收益。

四、开辟医疗服务新途径

医改环境下,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基金是医改后公立医院收入的一大补偿途径,谁能够把握机会,最大限度地掌握并利用这宝贵的资源,谁就会盈得市场。只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使医保病人的满意度上升,就诊率和收治率才会大幅度提高。

五、积极发挥网络传输优势,实现信息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医疗机构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级医院也已将计算机作为基本管理工具,并较深层次地引入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和完善,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也已经逐渐依赖于有效、有序、稳定、安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虽然高效安全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不能为各级医疗机构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所能起到的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水平的作用,也已经被绝大多数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同。医院应该着手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使之达到全覆盖,实现经济管理数据化。

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二是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院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完善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多方面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加强全成本核算,严格各项费用支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管理求质量,以管理求效益,才能使医院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苏琴,张荷叶.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医院管理工作的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20)

篇9

认真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首先,对医院的核算单元进行归纳和正确调整,对医院的实际资产作到心中有数,为医院认真作好总体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预算制度限定各科的业务费用、办公费用的增长,对科室的部分费用实行经费包干,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的消耗得到控制;鼓励行政工勤人员增收节支,降低成本。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进行梳理,加大提高医疗水平的费用投入,减少不合理费用,从而促进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健全各科室、班组的计量、收发、盘存制度,并保证其登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各科室通过认真填写各种登记的过程,进一步增强成本效益观念。

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由于医疗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医疗服务需要相关科室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要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医院对器材物品在各科室之间的流动,以及相互提供的支持服务采取内部结算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和监督管理。

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归纳与分配:合理的成本费用分摊是保证医院良好运行基础又是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动力。对医院各部门、各科室按照受益程度合理分担成本费用的分摊率。由于按照谁受益谁承担成本费用的原则。可以作到合理公平的成本费用分摊,既保证了医院正常运转所需费用,又明确各科室和班组乃至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属单一部门和科室支出的费用,直接由这个部门承担,属几个部门和科室共同承担的费用,根据它们各自受益程度进行分配,谁受益多,谁多承担成本费用,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同时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还可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分配模式,调整和规范了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完善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成本核算的推行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将使科室从实际出发,合理节约成本。

科学确定成本核算中心: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的设置成本核算中心极其重要。通过成本核算中心对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的所发生费用进行归纳、审核,记入相应的核算单元。成本核算中心设置的合理的成本费用分摊与归纳,将有利成本核算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核算中心的成本控制结果;成本核算中心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

通过事前评估、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对成本进行管理:通过成本核算中心对医院的成本费用进行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成本常会与预算目标不符,二者之间的差额既成本差异,要对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综上所述。要达到成本最优化的目的,必须在医院内部全面实行成本核算,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而要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核算,通过预算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评估等方法,计算每个环节的成本费用,做到人人参与,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从根本上调动广大职工医疗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减少医患矛盾,扩大医院的知名度,提高就诊率,提升医院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享受医疗保障的人群在三四年内从1亿多人迅猛扩大到10多亿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从每人每年50元迅速提升到150元,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像我国发展得这么快。”叶宜德说,“以前就医费用没有报销时,很多群众得小病就不去医院了。如今能够报销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他们都会去就医。”

迅速膨胀的医疗服务需求在给医院带来大量患者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质量、安全方面的隐忧。张新书说:“新医院开业前后,我们陆续引进了一部分学科带头人,也引进了一批刚毕业的博士、硕士。现在高端和低端人员问题不大,最缺的是有一定临床经验、能独当一面的中青年骨干。”

“一台B超半天检查40个病人已经是到头了,可是现在我们要检查到70个病人,如何能切实保证质量?”

在安徽省前不久召开的一次卫生工作会议上,该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再三强调要高度重视医疗服务需求“井喷”背景下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问题。他说,目前城市大医院就诊人数急剧增加,各家医院都在超负荷运转,压力非常大,由此带来的医疗风险与隐患也在加大。医疗机构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服务管理,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篇10

摘 要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占据着核心地位,直接关系着医院的效益和发展水平,对其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存在于每一项业务活动之中,可对医院发展进行预测并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通过对日常各方面开支进行控制、监管,以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为医院带来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 经营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 财务决策 监督控制 资本运营

引言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运行、管理、监管等机制都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经营管理也面临着新挑战。由于医院部门众多,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尤其是财务管理,涉及医院每一项工作的开支,管理质量尤为重要。熟悉财务管理内容,掌握财务管理技能,有利于正确设计医院的资本运营结构,积累并合理利用营运资金,以保证医院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

1 医院财务管理

作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医院财务管理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指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而对各种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有效地组织处理的综合过程。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其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财务决策职能;②财务规划职能;③财务控制职能。

2 医院财务管理的地位

医院是一个系统机构,事务尤为繁杂,为保证日常业务能够正常运行,各项经营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必须强化管理。财务管理关系到医院的各个方面,是支撑整个结构运行的基础,与医院业务水平紧密相关,在经营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2.1 从医院经营性质来看

医院的本质是一种服务机构,经过长期发展,医院的规模逐步扩大,功能越来越齐全,作用也更加突显。如今,医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可将医院定义为受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以盈利为目的而实现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组织。若想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更好地生存、进一步发展,而医院的固定资金常作为其生存成本,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业务,开拓多条融资渠道,并对资金进行合理使用,以促进经营,实现利益最大化。

2.2 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础,在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中,任何企业组织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医院亦然,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可知,医院的经济活动受市场经济规律控制,也需随市场的变动而不断调整,在经营管理中,将有限资金投入前景较好、容易获利的项目,而资金持有者更愿将资金投入实力强、获利可能性大的医院。若财务管理并非核心,医院内部必将出现财务混乱,进而引起医疗质量降低,计划收支与实际严重不符;外部则会致使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违背市场规律。

2.3 从医院经营管理现状来看

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需求,所以医院正逐步实现自主精细化管理,在为社会和民众服务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的经营管理。目前,多数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预测、决策、经营、服务等活动都是围绕着财务管理进行的,可见,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3 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

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便可看出,其范围涉及医院整个管理过程和所有的活动,作用十分重要,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3.1 预测作用

财务管理自身就具有规划、预测、控制等多种内涵,就预测来讲,结合医院的经济实力、发展前景、人才队伍建设程度等因素,根据财务发展指标的评估结果,合理制定医院未来的财务规划,要实现此过程,就应发挥财务管理的预测作用。财务预测主要包括发展规划、资金利用、技术输入/出、成本支出、经营利润等预测,科学的预测分析,对医院经营的增收节支大有裨益。财务规划,即利用货币的形式对医院规划阶段内一切活动的财务支出或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衡量,是对医院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进行的预测。

3.2 控制作用

为获得利益最大化,医院往往会设定发展目标,而财务管理必须与此目标相符,需依赖于其控制作用。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财务控制,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财务控制包括对定额管理加以规范、合理制定内部结算制度等内容。同时,财务控制有利于财务规划的实施,财务规划的目的是将规划内容彻底落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而执行中,必然要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此外,财务控制有利于财务收支的平衡,结合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通过降低成本、增加技术含量,极大设备投入和技术输出等方法维持医院财务收支的平衡。

3.3 监管作用

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保证其正常运行,需加强财务监管,即以货币的形式监督管理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具体而言,包括筹资融资渠道、医药器材耗费、货币分配、资金流动使用等内容,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可提高经营管理质量。

3.4 资本运营

所谓资本运营,既包括资本,也包括医疗技术,是新时期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资本运营中,不适宜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方法,或是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应该采取管理会计中投资融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财务管理中投资融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为首要方法,将投资融资和盘活医院存量不良资产为主。

4 结束语

医院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核心地位不可撼动,直接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尤其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相关管理者务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兰珍.浅论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生产力研究.2013.28(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