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2 08: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染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院感染;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44-01
1医院感染原因
1.1易感人群集中一般住院病人由于原发病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易感性较高,因此,所有住院病人都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对象。
1.2毒力强耐药菌株易于形成引起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病人,此类微生物经过多次繁殖,反复传播,毒力很强而且长久在广泛应用抗生素的医院生长繁殖。当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生长繁殖,就会导致正常的相互制约的菌群失调,很快达到治病量,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对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护理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泊,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有的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4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楚,部分医院没有设立感染科,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医疗废物不断增加并已经成为医院感染和社会环境的污染源,在基层医院由于这方面管理制不完善,容易导致二次交叉感染。
1.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特别是基层医由于不合理院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联合用药不规范,用药时机不规范,时间、用法、用量不规范等问题。
1.6院内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忽略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的检查,造成一些违反规范要求的操作行为。医疗废物如果分类不清楚,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就会引发传染源扩散或发生院内感染。
1.7医院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
1.8侵入性诊治手段的增加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等侵入性诊治手段,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人体内,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2控制感染对策
2.1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2.2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工作,减少漏报 ,能及时发现问题 ,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蔓延。落实制度 ,制定考核标准,每月考核 1次 ,每月向科室反馈漏报个案表、科室漏报率 ,使报告工作细化、量化 ,使漏报率逐步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3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规划和组织协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
2.4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组织专题讲座、职工进修、岗前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5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
2.6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有效的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临床科室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污染垃圾分类初步消毒,并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实行无害化处理,防污染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2.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灭菌观念,使医院感染率降低到最低。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
2.8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提高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避免盲目的经验用药。
篇2
(1)我科每周进行自查,院内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2)手术室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及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1)手术室内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2)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因此手术室的管理者要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并将所学到的新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工作中。(3)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
3.1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术前、术中及手术后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布点方法为房间面积≤30m2的,在对角线上3个点放置培养基;房间面积≥30m2的,在中间、东、西、南、北5点放置培养基。东、西、南、北各点距墙大于1m,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5min送培养,化验单上注明培养基布放位置,标准为200cfu/m2。
3.2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气灭菌,首先压力蒸气灭菌,因其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贵重的鼻内镜及各种导线可放在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放入熏箱内熏蒸灭菌。一般诊疗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0min以上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4h以上,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一般要求在1.5%以上)。
3.3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每月对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培养。3.4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1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3.5一次性灭菌物品的贮存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一次性物品的回收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焚烧。
4手术后污物处理
4.1非感染手术处理手术器械先消毒(用释酶溶液浸泡5min)再清洁擦干上油送供应室统一高压灭菌。手术后用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用500ppm84消毒液擦拭手术单位血迹。用过的污物盆及吸引瓶应及时用500ppm84消毒液浸泡消毒,手术布类送洗衣房消毒处理。
4.2感染手术处理手术器械供应室高压灭菌再清洁擦干上油送供应室统一高压灭菌。手术后用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用500ppm84消毒液擦拭手术单位血迹。用过的污物盆及吸引瓶应及时用1000ppm84消毒液浸泡消毒,手术布类放入专用布袋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处理,然后再送洗衣房消毒处理。
5讨论
正确的无菌技术是确保术后无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人员对手术间所有用物均需有明确的无菌概念;分清什么范围是绝对无菌,什么范围是有菌的,什么范围是有污染可能的,所谓无菌技术就是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避免细菌污染用物及手术区域的操作
方法。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执行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都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作好无菌技术操作。对于执行无菌技术不正确而造成的污染现象,许多学者早有论述:“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则远远超过空气感染,在外科工作中必须随时予以重视,只要在一个工作的细节上违反了原则,就会造成感染的机会”。手术室护士的无菌技术非常重要,所有手术区的用物均需经过器械护士传递,他们有较强的无菌观念,不会污染手术区。新晨
手术室内最基本的条件是清洁无尘,建造时要考虑到位置清洁,设置上要求门窗密封,有较好的空气调节等条件;但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清洁消毒中要有科学性首先明确只有在清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无菌条件。另外,在手术间的管理中必须加强非手术人员的控制,应避免人员过多、灰尘飞扬,说话、咳嗽时也可以将细菌附着在飞扬的尘埃和飞沫中,再落入手术区或伤口、所准备的无菌器械、布单上。一般认为26m2的手术室应控制在10人以内。
篇3
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条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三条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四条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条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条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七条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八条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和讲座。
篇4
今年9月26日,陕西省卫生厅通报了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一起造成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严重院内感染事件。卫生部十分重视,下发了《关于做好秋冬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129号)。我厅在近期组织的专家巡视中发现,我省不少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存在着引发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当前,正值小儿秋季腹泻高发季节,同时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又承担着由三聚氰胺引发的婴幼儿结石筛查、治疗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要以西安交大一附院的教训为戒,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学习和落实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报告与控制制度,对医院感染事件和有关突发事件要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送。
篇5
医师、护士在每夭的医疗、护理中通过体温、血、尿、便等控制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时地、敏锐地发现本科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动态。对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人进行动态观察,对院外带入性的感染加强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地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与开支,增加医院病床周转与利用率。
二、促进业务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各科感染率、各手术医师的医院感染专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感染相关死亡率、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监控效果评价的全面监控,定期分析、对比,能及时查出易感原因,交叉感染的环节。
三、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在医院感染监控中,对捎毒隔离、无菌操作、口腔护理、褥疮护理等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例如:在病例监测中,我们发现中医科等先后有3例病人注射部位发生感染。即对全院使用的注射溶媒进行调查,发现连续应用2天即可能被污染,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据此我院规定:注射溶媒必须24小时更换。
四、避免消毒隔离的盲目性和消毒伪象
我院1987年6月,手术室一手术间被绿脓杆菌污染,用乳酸薰蒸24小时后,没有做细菌学检测即开放:结果所有手术间均被污染,只得密封薰蒸,停止手术一向时间,造成丫很大损失。1993年6月,我院婴儿室被表皮葡萄球菌污染,待婴儿全部康复出院后,做终末消毒用甲醛+PP法薰蒸,连续4次均仍查到表萄菌,分析气剂量不足及密封不严有关,改进后监测,连续兰次均为阴性.监测消毒效果,避免消毒伪象;沐仅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而且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例如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照射,其强度必须在50UW/CmZ以上方有杀菌作用,我们检测中发现新灯管强度就不够,三次共退掉46根不合格的新灯管。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91-02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经济损失。2006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健全医院感染护理的组织管理、加强培训和落实院感控制的各项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建立护理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护理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前提。因此,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 。三级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
一级管理:由科室的护士长和1名兼职监控员组成。主要负责对本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灭菌液、医护人员手等进行检测。督促本病区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防护有关规章制度。特别加强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科、产房等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二级管理:由护理部1名专职人员和2名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消毒隔离质量监控小组。每月1次对各护理单元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的管理、消毒隔离、现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医疗废物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分析和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追踪整改效果。
三级管理:由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护理部主任及质控员组成。主要是通过日常监督、行政查房、护士长夜巡房的方式随时抽查各护理单元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和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把好护理感染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1.2 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
护理部在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规范操作规程,量化考核细则,完善了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使用、消毒处理制度、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制度、职业防护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工作指引的制订,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3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卫生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3.1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提高其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3.2 医院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因此,对保洁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使用、消毒灭菌概念、物体表面的清洁,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医院废物的收集处理等,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对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的依从 。
1.3.3 临床中发现,护生的预防医院感染、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医院感染的危害皆认识不足。因此,我们重视对刚毕业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在上岗前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1.4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4.1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1)每天按时打开空气消毒机、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湿式清扫地面,病室通风3次/d。每周清洗空调机过滤网1次。(2)重视操作台、婴儿磅秤、培养箱、光疗箱、治疗车、床头桌、门把手的清洁和消毒,每日用500mg/L~氯消毒液擦拭2次。(3)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等)进行擦拭消毒。(4)感染病人专室放置,所用的物品专室使用。(5)新生儿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奶瓶奶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1.4.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做好护理人员的洗手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我院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在每个护理单元的洗手池上安装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感应器,张贴了洗手流程标识图;在全院护理治疗室的每辆治疗车上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要求护士在给每一个患者做治疗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通过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1.4.3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1.5 认真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的强度等。加强管理,实行三级监控(一级:科室自行监测;二级:护理部协同院感科随机抽查;三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查),及时发现在不同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保证医疗安全。
1.6 严格抓好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 供应室负责医院所有医疗产品的供应,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和整体治疗质量的好坏,所以应该严把供应这一关。(1)供应室流程布局合理,明确划分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2)强化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对各种医疗器械从清洗、包装、灭菌到无菌物品的保管发放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3)按规范要求做好灭菌炉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以确保供应室的灭菌质量。
1.7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护理人员每日都有可能接触感染性体液、分泌物和进行各项高危的护理操作,处于被病原菌感染和发生针刺伤的危险之中。因此,开展普遍预防知识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坚持做到标准预防,正确掌握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血液追踪的有关规定,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提供指导,配备防护用品,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和伤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效果
2008年开始加强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明显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逐年上升、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逐年下降。
3 讨论
篇7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的有效方法,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增强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共同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及时反馈与定期整改,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结果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得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 to play the role of infection contro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 The healthy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 system; increase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common long-term supervision mechanism set up to take random inspection and regular monitoring and timely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regularly, both the management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are effective, the hospital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infection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decreased year by yea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Conclusion enhanced care management on an important role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give full play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synergy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s and improve health care quality.
Key words: quality of care and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管理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同时也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工作量大的组成部分,既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又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决定性作用。
1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护理管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保障
健全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进程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护士1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发挥护士长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明确护理人员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1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的关键,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中心。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感染管理中消毒灭菌质量高低取决于各病房消毒、隔离质量,护士长是关键。如我院部分器械及内镜以前均采用消毒液浸泡,弊端较多。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议高压灭菌、全自动清洗消毒、低温等离子灭菌等,这些已惯用了许多年的方法在该科护士长的说服教育下,最终以科学的方法代替了。发挥普通病房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注重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和沟通。护理部与护士长分别签定“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分别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科室存放。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做了明确分工,做到专项专管,落实到人。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2.2 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非典和禽流感、甲流感等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5.12特大地震以后,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科也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了《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主动与护理部沟通,统一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以上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上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互相切磋、共同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1]。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
3加强教育,实行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基本保证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作为在职护士培训内容,是新护士、实习护士、进修生上岗前的必修课。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护士是治疗、护理操作、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护理行为结果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而必然的联系。护士独立完成的夜间操作是否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去做,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2〕。院感科每年举办一次监控员学习班,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讲座,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每年组织两次院感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进入护理档案;对进修、实习和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组织、院感科进行岗前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轮流派监控员和护士长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回来以后要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从而充分发挥了护理部的监管职能,使医院感染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视质量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根本措施
医院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管理,就谈不上质量。质量管理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终末质量是目标,环节质量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直是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以抓环节质量为主,把医院感染控制纳入月质量检查内容,制订了具体的考评细则,量化打分与奖金挂钩;院感科以抓终末质量为重点,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护理部督促实施,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效果评价。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每季有分析,并以医院感染质量检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使全院各个部门都能了解医院感染信息及发展动态,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指明了控制感染的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院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3],在年终目标管理检查和医院管理年检查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通力协作是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桥梁[4]。本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原则,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袁英.健康大视野.浅析医院感染护理管理,2009,11(11): 285
2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 50-51
篇8
【摘要】目的 加强供应室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供应室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院内感染的环节,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走向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结论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提高供应室的感染控制质量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供应室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随着现代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已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桎梏。医院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控制医院感染中消毒供应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部门,它担当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多项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护理及科研等方面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供应工作质量的管理,以减少或杜绝院内感染。近几年来,我院供应室重点加强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建立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成立了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主要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委员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并设有院感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工作。制定了供应室感染控制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追溯制度、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存放制度、质量检测制度、个人防护制度、下收下放制度及供应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等。我院质控组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力度。消毒供应室也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护士长,监控员各1名,主要负责科室的工作流程,各种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的督促,每周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供应室的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
2 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普及院感知识,增强预防意识。积极参加医院及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种院感培训班,不断更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知识。为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12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加强医院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2009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专项知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为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宽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更新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消毒供应室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3 供应室控制感染的措施
3.1 供应室的环境、流程管理合理的布局、流程设计是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2009年我院供应室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新的规范要求进行了改建,基本形成了严格的三区划分、从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的标准化流程。做到人员流向: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物品流向:污染区一清洁区一无菌区;空气流向:无菌区一清洁区一污染区,单向流通,强制通过,不可逆行。去污染区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工作;清洁区进行包装、灭菌工作;洁净区进行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工作。每件处理的器械,均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记录,包括物品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储、发放全过程的记录。
3.2 回收、清洗、消毒的管理器械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消毒、灭菌质量,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所以,器械必须彻底清洁,才能保证灭菌合格率达100%。重复使用的器械采取集中管理,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进行分类、浸泡、清洗、消毒。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物品器械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单独回收,先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清洗。清洗的物品器械通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每个包必须做到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并填写好包的名称、有效期、包装者等名称,标识应具有追溯性。灭菌物品器械应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整齐摆放在离地20cm、天花板50cm、墙壁5cm的专用架上,避免不必要的移动。无菌包每周做细菌培养,菌落数为零。工作台面每月做细菌培养,其菌落数控制在≤10cfu/cm2。物理监测每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B-D实验每晨首次灭菌前监测,护士长和兼职监控员严把质量关,对使用的设备及供应物品的灭菌效果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物品的安全使用。
3.3 分类、包装的管理包装间应保持清洁无尘,包布、敷料等不应在包装间折叠。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后应尽快包装灭菌,包布一用清洗。包的体积必须符合要求。下排汽式灭菌器不得超过30cm×30cm×25cm。包中心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在封口处粘贴3M胶带,并注明名称、时间、失效时间、锅次/炉次、包装者、消毒者。
3.4 物品灭菌及质量监测的管理物品灭菌及质量监测是院感控制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2]。我院供应室建立了严格的灭菌器操作规程及灭菌质量监测制度。监测方法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每日空锅做B-D试验,试验合格才可以装锅灭菌。装载时按装载要求放置待灭菌物品,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中心部位需放化学指示卡进行中心部位监测。灭菌过程中做好工艺监测并记录。每月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管做生物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一次并登记,确保灭菌合格率100%。只有做好灭菌物品的全程监测,才能有效切断供应室在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对控制院内感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5 灭菌物品存储及发放的管理无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灭菌物品均分类存放于洁净的橱柜内,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物品发放时应做追溯记录,内容为发放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接收者等内容。从无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
3.6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全程管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一次性灭菌物品应专柜存放,发放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灭菌有效期、生产批号,包装密封完好才能发放。回收的一次性物品要分类包装,分别处理。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4 体 会
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及专职人员的目标监控和科室的白查自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向自动监控转轨,达到自我约束,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3]。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体会是:供应室感染管理的核心是每个医护人员都要树立起强烈的感染控制意识,还应有合理规范的流程,完善的制度,职责,严格的质量标准,明确的责任做保障,才能使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院供应室由于得到领导重视,以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为目的,在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烽,董新,许多朵.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10-411.
篇9
关键词:产房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1-01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监测制度、入室参观制度等。成立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将感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 增强感控知识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在进行上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监测规范、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科室内部每月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讲义,从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注重产房环境建设与管理
产房周围环境安静、清洁。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洗手水龙头为感应龙头。严格划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控制分娩室人员进出,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严格执行消毒清洁工作流程,每台次分娩后采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湿式清洁地面、产床及周围的物体表面,接送产妇的必平车须保持清洁。
4 加强重要环节管理
4.1 医疗操作管理。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易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医院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管理。首先对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岗或调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诊疗过程中执行标准预防,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内,凡需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穿室内的专用衣、鞋,戴圆顶帽并做好手卫生。
4.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到: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④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所有复用的医疗器械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消毒、灭菌符合规范要求。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无过期使用。
4.3 隔离产房的管理。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室内物品固定,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实施个人防护,分娩结束后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和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篇10
【关键词】 手术室管理;感染;监控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也是感染高发的高危科室。术后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和感染监控极其重要。我院近年来在总结和分析往年手术室感染事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自2011年起强化了对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和监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2010年间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的监控,主要监控内容为:手术室空气培养、手术室物品表面的细菌培养、无菌药品的保管、消毒措施、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方法及医护人员对医院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等,并记录和统计手术室每年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见表1。
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Ⅰ类切口感染率均超过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标准。通过对感染事件进行分析得知,造成术后感染的因素比较多样,如手术室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不够,一次性用品和手术室废弃物的处理不得当,无菌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管控。
2 手术室管理与感染监控措施
在分析2010年手术室感染事件及原因的基础上,我院自2011年强化手术室管理和感染监控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2.1 强化手术室感染防控意识 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开展经血传播疾病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强化医务人员管控医院感染的意识,提高对围术期感染的警惕性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高危操作时要采取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凡进行接触体液、血液操作时必须要戴手套,进行存在特异性感染风险、出血多的手术时要佩戴专业防护镜,清洗医疗器械时要使用一次性围裙。术中传递器械时要稳、准、慢,锐器要包上防护套,预防玻璃碎片、针头等刺伤患者,一旦刺伤要及时进行消炎、止血处理。
2.2 健全手术室感染管控制度 根据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规章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手术室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感染管控小组,每月定期对手术室感染的高危因素(如空气质量、消毒设备、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控,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时及时改正,对围术期严重感染案例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预防类似感染事件的再次发生。
2.3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进行有效隔离 无菌操作是手术室的重要操作原则之一,因此每位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认真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规定和各项操作顺序。对破伤风、气性坏疽或炭疽等特异性感染患者,围术期要详细记录手术操作内容,并做好手术间的隔离措施。术后将所用器械泡入消毒液中0.5h左右,按清洗包装高压灭菌酶洗烘干高压灭菌后保存备用。术后手术室距地面1m以下的墙壁和所有物品均需用消毒剂消毒,经细菌培养显示无菌后方可用于下次手术。
2.4 一次性物品及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所有一次性物品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核对其名称、规格、厂商、有效期、型号等,对过期、潮湿、字迹模糊、外包装破损的物品一概不采用。一次性物品由专人管理、登记、发放和回收,使用后及时处理,严禁重复使用或者重新回流市场现象发生。
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存放及处理也必须进行严格管控。医疗废弃物要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装入专用的黄色收集袋中进行处理。特异性感染废物要进行多层包扎并印上“隔离”字样,术中用过的针头、刀片、缝合针、克氏针等必须置入回收盒内,通过专用通道送至回收站,由专门人员统一处理。
3 讨 论
加强手术室管理和感染监控工作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2011年后通过上述系列措施的施行,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加强了对手术室感染管控的认识,最大化地控制了手术室感染事件的发生。其中2011进行无菌手术1509例,Ⅰ类切口感染率0.3%(5/1509)。2012年进行无菌手术1426例,Ⅰ类切口感染率0.3%(4/1206),均低于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术后感染标准,表明手术室管理及感染防控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工作人员和手术患者的安全,使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工作走向了规范化、流程化和完善化。
参考文献
[1] 王列香.加强手术室管理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0(1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