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6 01: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声学设计

篇1

为不断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很多的小型剧场应运而生是经济合理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小型剧场实际音质设计中其实是很困难的,往往许多的付出只因为音质差而付诸东流,因此对于小型剧场的声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剧场设计的声学设计指标和要求

在小剧场进行声学设计之前,要通过小剧场的功能和设计的规范要求研究来制定符合剧场环境和质量的声学设计指标和要求。由于每个剧场的设计水平和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剧场声学设计的标准却是大同小异的,它们都追求高质量的音质和高品位的环境。

一个剧场的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对噪声的处理,实现声均匀度,解决聚焦、共振反馈等问题以及对于室内混响的正确计算。声学设本文由收集整理计的主要原则有:混响合理,声音扩散性好,没有声聚焦、没有可闻的振动噪声、没有死声点。基于室内声学特性的基本要求,对于剧场的声学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有合适的响度;声能分布均匀;满足信噪比要求;保证室内各处频率响应均衡;选择合适的自然混响时间。另外方案设计时还要参考有关标准进行设计。以下将对声学设计中的混响时间和噪声控制进行简要介绍。

混响时间

对于剧场音质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有很多,但多以混响时间来作为小剧场声学设计的主要标准。之所以选择混响时间作为评价音质质量的主要指标,一方面由于它对音质质量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众多的评价标准中,混响之间对声色设计和音质质量的影响最大,过长会果断都会对音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描述房间混响效果的指标就是混响时间。因为室内吸声与声音频率有关,所以不同频率的混响时间不同。室内吸声与混响时间存在一个数学关系(塞宾公式): t60=k*v/a,即房间各种吸声材料吸声系数与面积乘积的和再除以总表面积从公式可以看出,房间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平均吸声系数越大,混响时间越短。因此有效控制混响时间的方法就是正确的选用效果好的吸声材料。对于剧场的混响时间选择标准主要有:选择音乐丰满和语言清晰各自标准的折中值;根据剧场的主要功能和用途选择;自然声为主的厅堂采用可调混响结构。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是小剧场声学设计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噪声会对人们的正常听觉产生干扰和掩蔽作用。通常在剧场内的最小声压级的位置上,信噪比应该大于30db。当剧场内噪声过大时不仅会影响观众的听觉效果,也会影响表演者的表演效果。通常在剧场的建造时采用吸声材料进行噪音控制,吸声材料距离声源越近,吸声效率越高,反射声被吸收的机会也增加,对降噪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为了使观众获得丰富的早期反射声,降低噪声干扰屏蔽作用,在进行室内乐演出时常在舞台上方布置了球面状透明材质的浮云式音乐反射板,其悬吊高度、倾角与疏密程度均可调,以适应不同的观众厅布置方式。

小剧场的声学设计

声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音质设计又包括观众厅的体型设计和声音质量的控制。由于小剧场多建立在比较安静环境,因此可排除外部噪音对剧场的影响,对于室内噪音常采用设置隔声门和采购隔声设备来加以控制。因此搞好小剧场的声学设计的关键还在于音质的设计。音质的优化设计往往是建筑设计的决定因素之一,小剧场的音质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方案形成初期同时进行,而且要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图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只有到竣工之后对于音质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鉴定,然后才能对音质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是修改,从而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音质设计首先要防止外部噪声及振动传入室内,使室内的噪声控制在最低限度;其次是要使室内各处都有足够的响度,并保证声场分布尽可能均匀。对于以自然声为主的厅堂,要注重大厅的规模,使房间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混响时间。同时要防止出现回声、多重回声、声聚焦、声遮挡、声染色等声学缺陷。以下将通过小型剧场的体型设计和观众厅音质质量的控制两方面来探讨图和提高剧场的音质质量。

小型剧场的体型设计

剧场的体型设计首先要确定大厅的体型,大厅体型确定的主要方法是几何声学法(声线法)。其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体形设计有五项原则:保证直达声到达每个观众;保证近次反射声的分布;防止产生回声及其他声学缺陷;采用适当的扩散处理;舞台反射板的运用。

保证直达声能够到达每个听众主要是防止前面的观众对后面观众的遮挡。在小型讲演厅,可设讲台以抬高声源,在较大的观众厅中,地面应从前到后逐级升高。

保证近次反射声的分布对于规模不大的厅(例如高度在10m左右,宽度在20m左右)绝大多数座位上接收到的第一次反射声的延时都在50ms之内。

防止产生回声及其他声学缺陷

观众厅中最容易产生回声的部位是后墙(包括挑台上后墙)、与后墙相接的天花,以及挑台栏杆的前沿等。在后墙设计中应避免将后墙设计为为凹曲面,这会加强回声。在有可能产生回声的部位,应适当改变其倾斜角度,使反射声落入近处的观众席,或者作吸声处理。

采用适当的扩散处理

扩散处理就是用起伏的表面或吸声与反射材料的交错布置等方法,使反射声波发生散乱。它不仅用于消除回声和声聚焦,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大厅的声场扩散程度,增加大厅内声能分布的均匀性,使声音的成长和衰减过程滑顺;同时,它还有助于避免强反射可能造成的“染色现象”。

5.对于有必要的小剧场还可以设置舞台反射板。

观众厅音质质量的控制

大厅的混响设计

大厅的混响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最佳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的确定、混响时间的计算和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与布置。试验表明,房间用途不同,其最佳混响时间也不相同,房间容积不同,其最佳混响时间也不同。小型剧场的混响时间大概在1.0~1.3,中频500hz所对应的混响时间称最佳混响时间。以下为最佳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

混响时间的计算的第一步要根据房间使用要求及确定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设计值,然后根据设计完成的体型,计算出房间的容积v和内表面积s,最后根据混响时间计算公式求出房间平均吸声系数。一般采用改进的伊林公式:进行计算。混响时间设计及装修效果要求确定一个方案,然后用混响时间计算公式进行验算。通过反复修改、调整设计方案,直至混响时间满足设计范围为止。

选择与布置室内装修材料就是要充分掌握各种吸声材料与结构的吸声性能,确定各种吸声材料与结构的位置。

2.电声系统设计

电声系统不仅用于会议和讲演,也常用于音乐和戏剧的演出,而对于流行音乐,电声设备更是不可缺少。因此电声系统的规模和性能成为决定这些厅堂的音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室内如何布置扬声器,是电声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与建筑处理的关系也最密切。电声系统设计就是要使全部观众席上的声压分布均匀,使多数观众席上的声源方向感良好,控制好声反馈和避免产生回声干扰。

篇2

关键词:声学;酒店客房降噪;声学设计; 噪声治理;钢化玻璃

Abstract:Room,a five-star hotel rooms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Chengdu area,noise control,through acoustic design effect of the increase in single-layer tempered glass,and add the tempered glass in the room glass curtain wall side rooms analysis,project implementation value of the city noise standard requirements,and detailed measured data,create graphics,to further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govemance of the room noise.

Keywords: Acoustics;Hotel rooms and noise reduction; Acoustic design; Noise control;tempered glas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次设计对象是一家五星级全套房酒店,由于酒店位于成都市繁华的春熙路商圈,周边交通发达,车辆较多,酒店临街一面的客房在夜间由于大型车辆经过时噪声会通过客房原有玻璃幕墙产生一定的透射和共振现象,会导致部分敏感住户不适,该酒店为了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该酒店管理方决定对其客房玻璃幕墙进行噪声治理。

1 项目基本情况

该酒店均为套房布局,每间客房大门为实木门,位于建筑中心通道,另一端为外墙玻璃幕墙,客房墙壁为砖混结构,上敷设墙纸,地面敷设1.5cm厚地毯,床与幕墙平行,距离幕墙约2.5-3.0m。在对其进行噪声治理设计前,我们在夜间对其客房幕墙透声情况进行了测量,其等效A声级的测量结果见下图一所示。

图一不同位置开关窗等效A 声级

Fig 1 A different position switch windows equivalent sound level A

⑴ 从以上图一的数据可以看出,该酒店的室外声环境较差,在打开窗户时约55dB,根据GB3096《城区环境噪声标准》【1】的5类标准,高级度假村及酒店应属于0类,即昼间小于50dB,夜间小于40dB。从测试结果可很明显发现受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等噪声源的影响,室外声环境较差。

⑵ 在同一位置,在开窗和不开窗的时候,噪声值有明显差异,现有玻璃幕墙隔声量约为10dB。

⑶ 通过现有玻璃幕墙的有效阻隔后,室内噪声约为45 dB,根据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卧室夜间噪声限定在40dB以内。

⑷ 床头的噪声值超过40dB限值,局部噪声值在47dB以上且该组噪声以中低频噪声为主,具有穿透性较强的特点。

2 主要噪声源分析

该酒店客房的主要噪声源为(1)通过外墙外窗传入客房的城市噪声(幕墙);(2)通过内隔墙传入的来自相邻客房的噪声(墙体);(3)通过客房门传来的走廊嘈杂声(墙体);(4)由楼板传来的撞击声;(5)卫生间、管道传入的噪声;(6)通风系统传入的风机噪声。

以上噪声源中,以外墙外窗传入客房的城市环境噪声对室内声环境的影响为最大,而且在夜间对入住客人的影响也最为明显,而其他声源则属于间歇性,人为可控的噪声源如来自相邻客房的噪声,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有效消除。

由此,如采取措施改善外墙外窗的隔音效果将非常有效的提高室内的声环境状态,而且对于已建成的酒店改造来讲,玻璃幕墙的隔音附加改造远比其它墙体改造工程量小和实施方便。同时通过未改造前开关窗噪声值的差别,玻璃幕墙对噪声的阻隔作用是有一定效果的。

3治理对象现状

根据GB3096《城区环境噪声标准》的5类标准,高级度假村及酒店应属于0类,即昼间小于50dB,夜间小于40dB。此次噪声治理的目标为《城区环境噪声标准》的5类标准中0类要求。即客房夜间噪声不高于40dB(A)。目前夜间室内噪声在45 dB(A)左右。

本项目客房中,玻璃幕墙均为10+12+10双层中空隔音玻璃,可分为两部分,一、设置有可开关窗(消防排烟窗)的部分;二、全封闭的其他部分。一般密闭部分面积是可开关部分的3-4倍。同时由于酒店已建成运营,原玻璃幕墙无法进行较大改动,且为保障酒店整体运转,整改只能逐个在房间内单独进行。

4 噪声治理措施

通过设计计算,考虑实施可行性,决定在原有玻璃幕墙内侧增设一层钢化玻璃,考虑安装空间和通过隔声量计算决定采用单层10mm后钢化玻璃为隔声材料。

4.1 可开关窗部分

原有幕墙可开关窗部分采用顶部活动结构,底部锁扣固定的模式,因此为保证外窗开关的方便性,在正对锁扣设置一个相对较小的可开关窗,其余部分通过窗框划分后,改造为封闭式。由于平开窗在压紧功能上远优于其他模式,因此内层可开关窗设为平开窗。

4.2 不活动部分

其他封闭部分依托原有幕墙边框,在进行适当分割后,增设单层10mm厚钢化玻璃,新增钢化玻璃与原幕墙间距约80mm。

4.3 空气层

在两层玻璃之间会产生空气层,当声波依次透过特性阻抗完全不同的墙体、空气介质时,造成声波的多次反射,发生声波的衰减,并且由于空气层的弹性和附加吸收作用,使振动能量大大衰减[2]。因空气层无需填充吸声材料,在工程上,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随着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吸声性能也得以提高,因空气层的共振作用,当空气层的厚度为的奇数倍时,可获得最大的声吸收【3】。

5 客房声学设计

5.1外形设计

通过增设同色、高透的钢化玻璃对整个房间采光、隔热保温等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同时采用与原幕墙同色、同型号的磨砂铝合金窗框,对窗户美观性同样不会产生影响。

5.2隔声设计

客房的安静程度是衡量酒店水平的标准之一。通过增加一层钢化玻璃,通过良好的施工质量,新增的幕墙可起到良好的垂直隔音和横向隔音效果。

空气层厚度设计

具体到本次中:

可见上述新增钢化玻璃与原幕墙间距约80mm的距离接近于的奇数倍,能够达到获得最大声吸收的效果。

2、隔声量设计

(1)共振频率

双层结构的隔声量受其共振频率的影响较大。其共振频率用下式计算:

(2)

因为,可见在此情况下,降噪的频率段大部分是在共振频率的倍以上,该玻璃层的增加有很好的隔声效果。

(2)临界频率

临界频率是可能产生符合效应的最低频率。临界频率与隔声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有关,同一种材料,临界频率与面密度成反比,即

双层墙体中加空气层的隔声量与中间空腔的关系,见下图四中虚线所示【5】:

图三 双层墙附加隔声量与中间空腔的关系曲线

Fig 3 Additional sound reduction with the middle of the double wall cavity curve

由上图可知,在中间空气层厚度80mm的情况下,双层墙附加隔声量可达到8dB左右。经过增加单层玻璃和玻璃间留80mm的空气层厚度,是能够达到降噪效果的。

6 效果及问题分析

该项目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该客房床头、床尾处进行了等效A声级的测量,其夜间等效A声级值在开两扇窗噪声值为50.5dB(A),仅关闭原有幕墙窗后,噪声值为42.2 dB(A),全部关闭后噪声值为36.2 dB(A),即新增隔音窗后,进一步降低噪声值至40 dB(A)以下。 新增隔音玻璃后客房卧室的平均噪声水平均低于40 dB的限值,达到要求。

在本次玻璃幕墙的设计与使用中,发现以下问题尚需进一步优化与验证:1)双层中空玻璃比单层玻璃隔音效果是否更好;2)主要透声区域是可活动部分还是较大的封闭部分。

参考文献: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国家环境保护局

【2】高红武.噪声控制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0

【3】魏先勋,陈常信等.环境工程设计手册[M].武汉.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597

【4】智乃刚,许亚芬.噪声控制工程的设计与计算[M].水力电力出版社.1994.46

【5】田国库.建筑幕墙的隔声设计与分析【J】.山西电力.2009.35(1).62

篇3

关键词:音质设计;舞台声学;音乐厅

1 引言

自1895年赛宾发现混响时间,人们开始科学地对待室内声学。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焦点都是围绕观众厅的声学特性,以及听众的听闻效果,而对表演者的听闻条件,舞台声学设计则有所忽视。毫无疑问,表演者与听众,舞台与观众厅共同构成观演主体与观演空间,二者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观演、视听效果。

音乐厅是供交响乐(包括民族音乐)、室内乐及声乐演出的专用厅堂,它是音质要求最高的观演场所,由于音乐厅建筑投资维护费用较高,也有多功能剧场设可移动乐罩兼音乐演奏功能。本文通过回顾音乐厅堂舞台声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解读有利于演奏者的舞台声学设计的方法。

2 舞台演奏直达声的分布与衰减

据统计,古典音乐厅舞台(乐台)面积平均约为158m2,近现代音乐厅乐台面积平均为203m2,交响乐演奏时乐队乐器人数较多,现代常见的布置方式见图1。我们按宽18m,深10m考虑,舞台对角线约为20m,乐师间最近与最远距离的比值可以达1:20,我们知道乐师间听闻的直达声随距离增大而衰减,乐师间相互的遮挡引起进一步的衰减,特别是在高频段,同时乐队中不同乐器的声功率级有差异,因此,相邻、相隔乐师间的听闻效果相差较大,若舞台上无任何反射界面,乐师间的相互听闻条件与整体感很难保证。

3 早期古典“鞋盒”式音乐厅尽端式舞台“乐罩”

在长期经验与技术限制的基础上,古典音乐厅多为“鞋盒”式,矩形平面形体且相对窄而高,具有混响时间长,早期反射声丰富,音质效果良好,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只有“鞋盒式”音乐厅才能获得完美音质。古典音乐厅均采用尽端式舞台设计,即演奏台设在观众厅的尽端部位,舞台除面向观众席开口一侧,均有建筑界面包围。其中包括世界公认的三座音质最好的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以及波士顿音乐厅,它们的舞台均为尽端式,舞台侧墙为八字形,向观众席倾斜,开口宽度比观众席稍窄,舞台面积在150~160m2,乐队布置紧凑,顶板面向观众席方向微倾斜,舞台侧墙和顶板均可给舞台反射声,有利于乐师相互听闻,并把部分声能反射给观众席,使前排听众获得较好的融合声。其中波士顿音乐厅舞台深约10m,舞台平均宽度约15~16m、顶部平均高度约12~13m,见图2。尽端式舞台至今仍然是现代音乐厅常用的舞台形式,特别是对于容量不大的厅堂。

4

环绕式厅中心式舞台与“浮云式”反射板

1963年,由德国建筑师Hans Scharoun和声学家L.Cremer设计的柏林爱乐音乐厅,采用山地葡萄园式座位布置,即中心式环绕舞台形式,并获得了优良的音质效果,从此动摇了只有“鞋盒”式厅才能产生完美音质的神话。中心式舞台的布置方式为观众席环绕舞台四周,这种形式能够使大容量厅堂内的后排听众尽可能接近演奏者,从而获得足够强度的直达声,但相对于舞台空间,中心式舞台四周均为观众席,缺乏反射界面,通常只能通过顶部悬吊反射板未改善乐师间的相互听闻。图3为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中心式舞台。

1965年美国声学家L.L.Beranek和T.J.Schultz对早期声能与混响声能的比值对音质的重要影响做了新的论述,研究了声能比对音乐丰满度、温暖度及清晰度的影响,他们还通过人工合成声场试验发现早期声中以高频成份对清晰度、丰满度起主要作用,而只要后期混响能中有丰富的低频成份就能得到温暖感。这一发现对于舞台反射板设计,尤其是“浮云式”舞台反射板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舞台上空采用非连续声反射板(“浮云式”反射板),在中高频具有良好反射性能,同时可使低频声在反射板后面的舞台空间里充分地混响,从而给音乐增加了温暖感。1989年丹麦声学家J.H.Rinde研究表明,对于浮云式反射板,低频反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射板的相对密度,而与单个反射板的大小关系不大;高频反射特性则主要取决于反射板的尺寸以及板间的距离,为舞台反射板设计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5 有利于演奏者的声学条件实验与舞台音质评价研究

从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声学家们开始对有利于演奏者的舞台声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典型的研究有,新西兰声学家MarshalI.A.H于1978通过对已建成的若干大厅进行分析,并且做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在消声室对演奏声用录音,再经过适当的处理用扬声器重放,模拟不同时间序列、频率特性的反射声反馈给演奏者(三重奏组),并记录演奏者的主观感受,较为系统地提出有利于舞台音乐演奏的声学条件,具体内容为:1)舞台早期反射声对演奏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且反射声延时不能过长,有利于相互听闻的延时范围是17~35ms;2)反射声中的高频成分对音乐演出至为重要。500HZ以下的反射声对演奏支持是有害的,建议对500Hz以下的声音相对降低3dB;3)当演奏者之间的反射声声压级超过4dB,演奏的不平衡将被察觉,建议以3dB为标准设计不同乐器之间的反射声声压级差。

1989年,声学家GADE.A.C以演奏者为研究对象,对丹麦和英国各8个厅堂做了舞台音质评价的实验,其中主观评价参数有:混响感、演唱演奏支持感、音色品质、活跃感、相互听闻以及整体感觉,研究指出,演奏者在自己熟悉的厅堂,关注的是早期声能的支持,而在不熟悉的厅堂演出,首先关注的是厅堂混响感的支持。客观评价主要包括有混响时间RT、早期衰变时间EDT、舞台支持因子ST(E)、以及低音比EDTF。GADE,A.C在对16个厅堂的测量分析后,指出:演奏者的主观感受,包括自身演奏的轻松感、支持感以及整体演奏的协调轻松感与客观评价参数ST(e)的相关性最大,STl最佳值-12+-1。而混响感与混响时间的相关性最大。RT最佳值为2s;此后,ST(e)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舞台评价客观参数。

其中舞台支持因子ST(e)定义为:

测量点在声源1m处,离地1m高,声源与传声器均为无指向的,且舞台上无演奏架及椅子确保声音无障碍传播。

6 有利于演奏者的舞台声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6.1有效的早期反射声

不论是尽端式舞台乐罩的侧墙、顶板,还是中心式舞台的顶部反射板,要使它们提供的舞台反射声有利于演奏者的相互听闻,那么顶部反射界面的高度以及尽端式舞台的侧墙开口距离都不能过大,侧墙距离应控制在13~18m以内,不超过20m;顶部反射板高度控制在6~9m,不超过13m。一般认为开口较宽、进深较浅的舞台,顶部反射板宜相对低些,而开口较窄、进深较大的舞台,顶部反射板可相对较高些,也有研究认为窄而深的舞台优于浅而宽的舞台。

6.2注意舞台声部平衡

交响乐演奏乐器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打击乐、管乐与弦乐等,它们的声功率级相差较大,其中打击乐、管乐相对较大,而弦乐相对较小,一般的舞台乐队布置也是考虑不同乐器声功率级、音域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见图1。演奏时声部的平衡是舞台声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音乐厅舞台后墙常处理为扩散、吸声或者适当的缝隙泻声,来降低舞台后部打击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反射声强度。

早在1960年美国BBN声学顾问公司为Tanglewood音乐厅设计新的舞台反射板时就特别注意到声部平衡问题,反射板设计为局部透空,透空部分可以逸散部分声能,而弦乐声部上面的反射板透空部分上方还有另一层反射板来加强该声部的反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6年声学家Meyer.J研究指出乐师对舞台早期反射声的敏感度与反射的方向有关,相对于侧向以及斜上方的声音,正上方的声音乐师听闻最敏感,从而提出有利于声部平衡的舞台反射板布置方式,见图4,弦乐声部上方反射板水平布置,弦乐声部间可以获得较有利的反射声;管乐声部上方反射板向观众方倾斜,这样弦乐声部向管乐声部的反射声方向为正上方,而反向反射方向为斜上方,这样有利于管乐与弦乐声部之间的声部平衡。

6.3舞台界面的扩散处理

1979年Ro rbe rt.s.Shankland在《Acoustical design for perl:ormers》一文提出舞台反射界面扩散处理的重要性。关于舞台扩散效果及评价的研究不多但在舞台声学设计中却普遍运用,从古典音乐厅中的雕饰扩散,到近现代几何形体及QRD等扩散体。舞台反射界面的扩散处理可使长延时反射声均匀分布,有利于演奏的整体协调感;扩散可使部分声能到达观众席,有利于观众席较好的融合声;扩散同时还可降低舞台声缺陷产生风险。

篇4

关键词:大型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电声

中图分类号: TU112.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听音的场所,音乐厅、戏剧院、歌剧院等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必须认真的做好建筑的声学设计,确保其音质效果。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1.建筑声学设计标准

1.1控制噪声标准

一般剧场、音乐厅等大型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都有很低的要求,所以 ,此类厅堂的选址非常重要,应当尽可能的远离室外的振动源与噪声。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场地的振动调查与环境噪声、仿真与测量预测,这样做是为了向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音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以此保证厅堂在建成后能够达到预定的室内

1.2噪声标准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可以分为固体声隔声设计和空气声隔声设计两大部分,两大部分都包括隔声材料的选择、隔声构造设计和隔声量的计算等内容。除了理论计算以外,还常常需要对隔声构件进行现场或实验室测量,以此来确定隔音构件的各频带隔声量。

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实行控制,是噪声控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噪声的振动源包括给排水设备、空调设备、某些灯光设备、变压器、舞台机械的设备和来自相邻的房间凭借空气以及固体传声进行传入的振动与噪声等,都会对观众厅的静音环境产生干扰。所以,在建筑方案的设计阶段,声学顾问一定要介入,以便对建筑内部的各类房间的平、剖面的布置是否合理进行审视,尽可能的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把可能存在的噪声振动的干扰降到最低。

2.另外,进行室内音质设计是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2.1确定音质的设计指标以及其优选值。参考厅堂的使用功能来选择明晰度、混响时间、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强度指数等一些音质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好各个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当中的重要过程。此类指标以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的进行音质参量的计算以及将来竣工以后的音质的测试提供可靠的目标和依据。

2.2确定厅堂的体型以及体量。为了能够做到听得清晰、看得清楚,各类厅堂都会有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影响到早期的侧向反射声的组织,同音质的空间感存在重要的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但影响到早期的竖向反射声的组织,而且还会影响到早后期的声能比以及混响声能的方向和大小。厅堂的体积以及每座的容积都会对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产生直接的影响。厅堂的体型对厅堂是否存在颤动回声、声影区、回声、声聚焦等音质的缺陷有着重大的影响。上述所述,都一定要在初步方案的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方面的的专业意见。

2.3计算厅堂的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以及乐池、包厢、乐台、楼座等设计的方案初步拟定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厅堂音质参量的计算。通过进行音质参量的计算,想设计者提供可靠的设计反馈信息,以此来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的进行,做到臻于至善。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辅以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平剖面声线分析甚至缩尺的模型试验等科技手段,才可以做到较为准确的预计。

2.4对乐台、包厢、乐池、厅堂和楼座的各界面进行声学的设计。厅堂的平面以及各界面拥有的面积、形状、倾斜角度等和音乐罩、反射板、乐台、乐池、楼座、包厢等都会影响到声脉冲的响应结构,并对厅堂的音质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是否设置包厢、楼座,需要设几层包厢、楼座,包厢和楼座的深度以及其开敞度为多少比较合适,栏板的面积以及倾角为多大较比较恰当等等,都是建筑声学设计的研究范畴,都需要由声学顾问与建筑师进行共同磋商,来加以确定。乐池的开口大小以及形状也会对乐队声能的传送和演员与乐队之间的相互听闻产生重大影响。除此之外,是否设置音乐罩或者反射板,设置什么形式的音乐罩以及反射板等等,这些都要从建筑声学的专业角度来提出咨询意见,并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

3.进行声学构造的设计

厅堂的音质除了受到前述建筑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与室内的装修材料以及构造紧密相关。所以,声学顾问还要与装修的设计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共同去完成室内的装修设计。声学的装修构造设计一般有各界面材料的择定以及绘制出构造设计图,需详细的规定材料的表观密度、面密度、孔径、穿孔率、孔距、厚度、背后空气层的厚度和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3.1缩尺模型试验

对于十分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以外,一般还要建立一定的缩尺比例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的声学试验。缩尺模型的试验比计算机仿真的优越之处,在于只有缩尺模型的声学试验可以对室内的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只可以在中、高频段提供相对准确的仿真的结果。另外,计算机的仿真从根本上说是把声学家已经知道的声学原理向计算机当中进行输入,而缩尺的模型则能够比较客观的展示出厅堂当中出现的实际的声物理现象。

3.2声场计算机的仿真

对厅堂的建筑实行仔细的音质参量计算以及声场分析,需要依靠声场的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的意义上来讲,要做到成功的现代型厅堂的音质设计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仿真的协助。

3.3建筑声学测量

建筑声学的测量包含振动测量与噪声,围护构造的隔声测量,重要的材料以及构造吸声量的测量和厅堂的音质参量的测量等等。厅堂音质的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以后进行,来验证声学的设计是否达到规定标准,有的时候还要在厅堂的建筑主体完工之后,进行内部装修阶段的时候进行,为施工最后的阶段进行必须的设计修改以及调整来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

3.4可听化主观评价

对于十分重要的厅堂,必要的时候还要在计算机的仿真以及缩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使用相对先进的可听化的技术来进行主观的听音评价。可听化的技术是领用仿真计算,或者利用模型试验的测量来获得双耳的脉冲响应,并把它同在消声室当中录制好的音乐或者语言的“干信号”卷积,输出已经加入到厅堂影响的声信号,以供受试者进行预先的聆听完工后厅堂的音质效果。

3.5组织的主观评价

对于重要的厅堂,在工程完工后,组织专业的演出以及主观的评价,来对建成后的厅堂的音质效果进行检验,是建筑声学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将主观观评价的工作做好,必须要仔细的选择演员、节目、乐队和参与进行主观评价的专业人员,才可以获得相对客观、满意的主观性评价结果,对厅堂的音质作出初步的鉴定

4.结束语

通过大量的工程的经验总结得出,想要获得更好的听音效果,电声是条件,建声是基础。如果没有优秀的建声设计,想要靠电声设备来提高直达声的均匀度和增强自然声,并在电路当中采取人工混响、人工延迟等措施来提升音质的效果,这样做不但不能做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厅堂的扩声音质。仅仅依靠电声来弥补建声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在大型厅堂的建设当中建筑声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建筑的装修之前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建筑声学的设计,并达到相关的专业指标,才能保证更好的音质。

参考文献:

[1]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S].

[2]建筑声学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5

饭店打折,大家说:“这个朋友真好”;文具打折,大家说:“这个朋友真大方”;服装打折,大家说:“真是够朋友”;设计打折,大家会觉得“这个朋友有点小气”。

饭店说:“以后来我这吃饭,全免费!”大家说:“不行!你是做生意的。”文具说:“以后来我这买文具,随便拿!”大家说:“不行!不合情理的。”服装说:“以后来我服装店,全部任穿!”大家说:“不行!哪好意思啊。”设计师:“以后有什么设计就找我帮手!”大家说:“好的,谢谢啦!”

为产品付费很容易,为产品上附加的品牌、设计付费很容易,但为纯设计付费,就消费者而言,难度无疑大上许多——这是现实,其中有合理的部分理由,也有不合理的更多原因,但无论如何,这就是现实。

要收到设计费,就要以专业的素质和理由来征服客户。因为大家的固有意识都是购买设备,和设备最相关的安装和调试服务费倒是更容易接受。

建声设计和美学设计的完美搭配,是顶级影院的核心所在。噪声、隔音处理,控制驻波,适当的吸音及混响,扩散、抑止反射声,这四点,普通消费者都完全不了解,连发烧友都了解甚少。你如果和客户说,隔音你需要吗?当然需要。那么用魔力空间的中度隔音方案,一平米(展开面积)要花费800元,哇,太贵了。接下来,你要告诉他这些花费的必要性和价值,这是设计师的义务,至于客户是否选择,那是他的权利。如果他有这个消费实力,你推荐得当,很大机会有所收获。

篇6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 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使用几何声学的声线追踪法和镜像虚声源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参考程度的房间声学参数。但由于忽略了声音的波动特性,处理高频声和近次反射声效果较好,模拟声场全部信息尚有很大不足。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2、几何声学模拟方法

几何声学模拟方法借鉴几何光学理论,假设声音沿直线传播,并忽略其波动特性,通过计算声音传播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射到达的区域进行声场模拟。由于模拟精度不高,而且高阶反射和衍射的计算量巨大,因此,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几何方法计算早期反射,而使用统计模型来计算后期混响。

2.1 声线追踪方法

篇7

一、精心设计“动”画,培养学生乐“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PPT动画易与其他动画影片和声音连接,并能应用于电子白板媒体教学之中。动画与其他媒体效果相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它能化难为易、突出重点。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用语言无法表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动画效果,直接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间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距还是相遇,这些都是解答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上述的抽象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借助电子白板媒体的动态演示――自定义动画“擦除”线段图,让学生自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掌握有关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要素。所以,教师设计动画时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知识的结构性,还要注意动画与问题设计的启发性,使学生根据动画的思路,主动学习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色”变,培养学生乐“见”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的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可见,人类获取大量信息取决于人的视觉,最先引人注目的就是事物的色彩效果。色彩最能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学习者对电子白板媒体课件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一个课件设计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关键在于设计者对色彩的技巧运用和设计上。因为PPT课件设计属于一种平面效果的设计,在平面图上,色彩的冲击力是最强的。如教学“中位数”这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列数,运用自定义动画“路径”重新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并“闪烁”或“补色”突显中间一个数,再让学生给这个数起名。这时,教师运用色的渐变效果,使学生见有所得、见有所思,既能学会找中位数的方法,又能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这样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形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易学、易理解、易掌握。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从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过渡;或整理摘录教学内容的重点,如法则或公式等;或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绘制成线段图。教师还可以运用自定义动画效果强调补色,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视觉最佳状态,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极富创新的空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被熏陶、被感染,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声”响,培养学生乐“闻”

声音能表情达意,只要掌握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及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就能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音响通过事物的移动或事物的碰撞而产生的声音更贴近生活,接近原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声响的功效,满足学生视听方面的真实效果。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圆周长的意义,可运用色变配上清脆的“风铃”声,突显圆的一周,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简单介绍祖冲之时,教师可配“解说词”和稍低的轻音乐,渲染我国历史的悠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计算出圆的周长时,教师配上自定义动画“掌声”,使学生听后心情无比愉悦。听觉是人类心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声学的实践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器官对声场的音响感觉是多层次的,听觉记忆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并与信息记忆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篇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爱”入手,谈话揭题

一年前,我们学校为奉化市楼岩患重病的张伟浩小朋友进行了一次捐款。现在张伟浩同学的身体怎么样了呢?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前些日子,我在电视台的“新闻”中看到了小伟浩,他的身体好多了,已经能和我们一样背起书包上学了。听了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法?

同学们,这就是爱的力量。爱无处不在,她是老师鼓励的话语,她是小伙伴为你擦泪的手绢。爱躲在同学借给你的橡皮中,爱还会藏在哪儿呢?(板书:掌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感受爱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导认读。

读中理解:①“小儿麻痹症”。你见过吗?一般会落下什么残疾?②“落”在这里读什么?

2.指名分别读五个自然段,说说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

三、对比学习,感受变化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都说,英子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自卑、孤独的,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2.指名回答并出示相应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1)“默默地”就是____。“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是怎么样的?(别人说笑的时候,她____;别人放声歌唱的时候,她____;别人欢呼雀跃的时候,她____。)这么大的一个教室,只有她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角”,我们不禁要问:英子,英子,你在担心什么?你为什么不去玩呢?

(2)句子帮助:我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每天(最早)来却(最晚)走,因为我担心____________。我是多么(自卑孤独)呀!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体会英子的孤独、痛苦、忧郁、沉默。

3.过渡: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感动了大家,也彻底改变了英子,改变后的英子是那么开心、快乐,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句子帮助: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多么(开心、愉快、自信)的英子啊!

(2)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忧郁”的意思。

(3)指导朗读,体会英子的开心、愉快、自信。

四、指导书写(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寻找缘由

英子前后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是谁帮助了她,是什么给了她力量?(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力量,是掌声鼓舞了她。)

二、朗读重点语句,感悟两次掌声里的含义

1.第一次掌声。

(1)课文不仅写了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英子,而且在 掌声前后,还有许多描写英子的语句,请你画一画,想一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句子帮助: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想_______!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在犹豫什么?)

句子帮助:如果我上去____,如果我不上去_____。

(是呀,如果她上去了,她担心同学们都会笑话她,看不起她;可是又不能不上去,多么痛苦,多么无奈呀!)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认为同学们的注视中期盼着什么?(希望、鼓励)你从“终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感悟掌声的含义。这次掌声里藏着什么?(鼓励、关爱)

句子帮助:同学们的鼓掌仿佛是在告诉英子_____。

(3)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下来。她在想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2.第二次掌声。

(1)自由读第二次掌声前后的句子,说说这次掌声里又藏着什么?(除了鼓励、关爱,还有赞美)

(2)出示句子: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面对着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小结。

3.朗读最后一段。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师讲述体育委员改变口吃的真实事例。(略)

篇9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9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日”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收集一些数据,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感。

教学资源:

课件、生日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和你们一起上课,想知道他是谁吗?(想)

(电脑出示:淘气)[淘气:嗨!小朋友们好,我是淘气,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举行一个生日聚会,要邀请今天上课表现最棒的小朋友,好好表现吧!]

师:原来今天是淘气的生日。

板书课题:生日

二、探究新知,自主体验

1.统计前的准备活动

(1)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一个月吗?想不想知道自己出生的那个月属于什么季节?(想)

(2)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一起看看吧!

(3)电脑出示季节儿歌

三、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我们边拍手边来读读这首儿歌。(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师:从这首儿歌我们知道了哪几个月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呢?(出示四季卡片)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谁来说说你是哪个月过生日,属于什么季节?(指名说)

(4)师:同学们的出生季节都不大一样,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应该怎么办?(指出统计生日)

(5)师:那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举手数一数、举不同颜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画正字等)

2.经历统计活动

(1)统计前的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次统计。一年级我们有没有学过统计,那谁来提醒同学们统计应注意什么?

(老师根据课堂生成的内容,适时地向学生渗透了统计中不遗漏、不重复的数学思想)

(2)小组活动

师:带着同学们的提醒,请各小组统计小组同学过生日的季节,请小组长拿出信封里面的统计图,统计开始吧!

小组统计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调控)

小组统计活动结束。师:哪一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3)小组预测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在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你能不能根据你们组的统计结果,猜猜我们班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生答)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继续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怎样统计呢?(可以把各个小组统计的结果合起来)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大统计图。[师指着统计图问学生,统计图中的一格代表几人]

师:请同学们翻开90页,找到统计图了吗?老师念各小组的统计结果,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涂,不要遗漏。准备好了吗?

(4)全班汇总

(大家一起完成大的统计图)

师:我们把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数一数,我们班四个季节过生日的各有几个人?

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对不对?

3.观察统计图,拓展思维

(1)说一说

师: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

(2)师:如果黄老师也来参加这个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黄老师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为什么?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善于思考,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的非常科学。你们发现了吗?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夏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在这个季节的可能性就较大。]

4.小结:刚才我们统计了同学们的生日,我们是怎样统计的?

三、拓展应用,自主决策

谈话:淘气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老师这里有三种蛋糕供大家选择,大家在小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又快又准的统计方法。(老师根据课堂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统计)

最喜欢的生日蛋糕统计图

水果蛋糕:

巧克力蛋糕:

鲜奶油蛋糕:

四、全课总结,反思体验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日的一些统计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学生先说,老师可介绍,如统计一个年段各班的人数;各学校的总人数;评选三好生等)

你有什么收获?

五、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好朋友淘气的生日,我们应该怎样祝福他呢?(可以问学生:今天我们班是谁的生日?)

师生唱《生日歌》祝福淘气。

六、《生日》说课反思

《生日》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统计与猜测单元中的内容。在第一学段里,要求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统计,对一些事物的数据初步有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习《生日》,本课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日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全过程。因此,拟订教学目标如下:

1.在具体的“生日”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收集一些数据,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提高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感。

教后反思:

1.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教学中能以淘气生日想举行一个生日聚会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我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供应大幅增加,据权威数据统计,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而这几年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平均仅占所增就业岗位的22%。在供与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打破就业瓶颈,以高素质毕业生和高就业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早日成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前途。所以,作为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成为亟待解决和提高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生涯设计含义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体找到工作,还要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近半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没有深刻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显然,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而近年来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向,使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二)自我认知不足。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然而,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心理并不完全成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当所定的目标与现实相差太远就会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

(三)目标模糊,不切实际。许多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对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许多人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制定目标偏高与偏低都难起到激励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四)高校职业设计指导时间滞后,缺少专业指导人员。职业生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从大一开始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存在没有专门的职业设计规划师、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等问题,加之指导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职业生涯设计形同虚设,无法较好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实施主体是学生,而高校应当在学生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的辅导与条件保障,建议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方面进行改进。

(一)大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

1、强化职业设计意识,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关键取决于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不会选择适合你的生态圈。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你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把大学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有了主体意识,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学习,阅读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书籍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知识,并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断提高自己职业规划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2、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增强对生存圈的分析能力。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即弄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生态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他理解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大环境,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环境,就像鱼儿入水一样,但是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生态圈的重要性,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圈,所以一生都没有太大的成就。生态圈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和成功的机遇,在制定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以及环境中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机会分析,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增加对生态圈的了解,同时也要积极参加职业实践,通过实地锻炼来加强自己对职业的认知。

3、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实践能力。以职业目标为核心,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尽快使职业设计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构建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并将知识结构通过实践组成自己独特的、合理的能力结构。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可以获得很多的学习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职业环境、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方式,获得职业体验,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真实地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企业文化,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高校的改进对策

1、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服务机构,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设计队伍,要求这支队伍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了解大学生心理,准确发现大学生思想、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善于让学生表达出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恰当地提出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目标努力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建设。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使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教材,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与政策,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针对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设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建设。首先,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使大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客观的自我观念,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其次,加强职业辅导的全过程建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以人为本”,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再次,加强职业心理咨询建设。针对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职业心理咨询可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除了个别咨询以外,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团体咨询、讲座、报告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