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8 15:4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译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翻译技术

篇1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 翻译教学 机器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起源于机器翻译,在学术界通常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沉寂期和繁荣期。美国科学家韦弗和英国工程师布斯率在1946年,即电子计算机发明出来后不久,首先提出应用用计算机进行翻译,随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设施,召开国际会议。美国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ALPAC)在1966年的报告,认为机器翻译的尝试是失败的,认为其没有发展前景,机器翻译由此迈入萧条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料库等其他新兴研究方法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迈入一个新时期。

1、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计算机辅助翻译综合运用了语法分析式翻译、机器记忆式翻译和人际交互式翻译等多种翻译手段,把译者从机械、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译者便可将主要精力投入翻译工作本身,不必再做排版等繁琐工作。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从事相关翻译记忆软件开发工作的厂家很多,比如Trados、IBM Translation Manager、TransStar Déjà V、WordFisher等。其中被广大翻译公司广泛使用,在中国高校翻译实践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德国的TRADOS(塔多思)。与国外翻译软件行业相比,在中国国内CAT的概念还不被大家广为接受,特别是在高校中,很多人还停留在对翻译行业的最初理解中,不了解翻译行业的最新动态及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要求,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国内从事CAT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机构并不多。翻译软件无疑会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效率,有人做过计算,一名中级译者平均每天的翻译量大约为5000字左右,但是如果译者可以熟练使用主流的翻译软件的话,其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一倍,达到每天10000字的翻译量,但前提是译者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掌握网络资源的检索和获取等相关知识。CAT虽说为翻译提供了平台,但其自身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对文学翻译便显得束手无策,CAT的翻译对象要求是相对程式化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CAT只是译者进行翻译工作的一个辅助工具,翻译的主体仍然是译者,最终决定翻译质量的仍然是译者,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翻译一样。

目前我国的翻译教学注重理论教学,理路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因为翻译本身是一件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没有翻译实践实际就是纸上谈兵,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翻译工作岗位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较大规模翻译公司对自己的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掌握几种主流的翻译软件,如果高校翻译专业,特别是笔译专业毕业生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对于其就业来说有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翻译软件中的绝大部分是由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人员研发出来的,其对翻译工作本身缺乏了解,由此导致翻译软件的一些功能在其设置上还不太实用,不能很好地满足译者的需求,产品的开发与最终用户的需求之间有缝隙,二者之间的结合不尽完美。

2、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上从事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比较成功的大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从事包括机器翻译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而且高度重视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使用的教授。与之相比,中国的高校在其所开设的翻译课程中很少涉及一些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或者因为缺少相关师资或设备无法开展相关教学。在一些高校机器翻译和翻译技术的教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有的学校为了招生,在不具备开设先关课程的情况下盲目开设专业,导致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盲目上马,甚至现学现卖。中国的一些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资金的瓶颈。购买一整套最新版的SdlTrados翻译服务软件需要花费上万元,另外要购买相关的服务器等相关产品,综合起来一套能满足十名学生同时上课的教学设备的软件话费就需要几十万元,这对很多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翻译软件需要不断升级,那么学校的设备和软件就要持续升级和维护,这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而现在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相对来说不受重视,资金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高校与翻译公司的往来变得更密切,高校邀请翻译公司的人才走进高校,为翻译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关翻译技术及行业最新动态的课程,使翻页教学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可以成为翻译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甚至是合作伙伴,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承担翻译教学任务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往往还有各自的科研项目,教授CAT课程需要兼通语言文化、信息技术及行业管理等专业知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事CAT教学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也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使其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同时要邀请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翻译能力的专家对师资队伍作必要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2]张政.计算机翻译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45―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翻译的水平、速度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人工翻译往往进行大量重复工作,耗时耗力,难以实现翻译行为的高效率与高质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的进步推动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长足发展。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时代,便捷有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已经成为翻译市场的宠儿,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严重脱离了当前的翻译市场需求,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和应用CAT技术并进行实践训练。为了实现准确高效的翻译,学生应该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由此,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翻译主要通过术语管理系统来规范术语,建立译员使用的术语库、资料库等,以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劳动强度与翻译时间,保持术语翻译的一致性与规范性,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辅助翻译强调人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即在计算机翻译转换过程中,遇到语言结构歧义时,允许人的介入。译员根据中英文语言差异进行后期编辑与语言润色优化,使译文更为精准。

当前,翻译公司更加重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如Trados、Wordfast、雅信等主流翻译软件)的应用,要求译员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操作与工作流程,实现统一的翻译协作,确保翻译质量与效率。

(一)节省时间与人力

翻译记忆库(Translation Memory)是计算机辅助翻译发展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技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累积爆炸式扩展,单薄的人力难以在极短时间限制之内完成极为庞大的翻译任务,此时翻译记忆库的作用就彰显出来。翻译记忆库建立用户自定义的语料库,该语料库可以自动存储译员翻译后的内容。当遇到重复或高度相似的短语、句型和篇章时,翻译记忆库则会搜索已保存的翻译,然后根据计算机辅助匹配技术(Computer Aided Match)自动提示用户循环使用记忆库中最接近的译法,给出相应的翻译文本供译者参考,译者可以根据需要采纳、编辑或舍弃计算机提供的参考译文。

翻译记忆库不断存储新的翻译内容,重复利用已有的翻译,节省了翻译时间,避免了重复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翻译效率与速度,为译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空间,也为译员高效、准确、保质保量地完成翻译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同时,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使译者利用网络囊括无限资讯的优势,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即时了解和把握各类学科术语的意义,找到相应的翻译对等用词,进而节省大量的时间与劳动。翻译工作中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交由计算机处理,译稿最终由译员根据篇章整体要求进行取舍与定夺。

(二)实现翻译协作

若想在规定时间内,在拥有充足人力资源的条件下,对庞大的翻译文本进行保质保量的翻译活动,必须依赖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整个翻译行为实施先进科学的分析整合。传统人工的翻译协作弊端不言而喻,其表现为翻译过程很难做到量化分析,术语翻译的统一性难以实现,翻译质量无法监控,翻译标准难以规范,使得翻译协作中的译稿整合耗时耗力,最终影响翻译项目的时效性与质量。

翻译记忆技术能够对翻译项目进行管理与分配,有利于多名译者基于术语库进行翻译合作管理,实现多人术语翻译标准的统一与规范,使翻译协作达到理想效果。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协作模式下,翻译辅助软件设置的局域网为多名译员提供共享记忆库,对不同译员的翻译风格进行协调,并加强译员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确保术语的统一与标准化,进行高效的翻译项目管理与合作翻译。

现在的翻译技术还处于辅助人工翻译的阶段,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翻译效率与质量,但在文体、风格、语言差异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难以达到人工翻译细致入微的精准翻译水平。因此,计算机技术仅仅提供翻译记忆库与术语库共享,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辅助翻译瑕不掩瑜,有利于规范和统一译文,自动监控翻译质量,实现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与严谨性。随着计算机翻译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翻译过程得到细化,翻译标准得以规范,辅助翻译技术将成为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译员翻译质量与速度。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探索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早已受到翻译市场的欢迎与应用,能否熟练操作翻译软件成为了翻译专业毕业生成功步入翻译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实际翻译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师要么重翻译理论学习轻翻译实践,要么过于重视文学翻译而使得翻译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实践,毕业后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他们对于翻译任务难以处理得当,虽然耗时耗力,但翻译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翻译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法与评价标准。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建立更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最终培养创新型翻译人才,推动翻译行业的繁荣发展。学校可以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纳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聘请资深翻译技术人员对翻译专业学生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相关的术语管理和翻译技术。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资源互补,设立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体系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翻译技术的能力,提高翻译实践水平。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确保实训基地的翻译实践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向职业角色转换提供必要的锻炼环境。同时,应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为毕业后进入翻译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翻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翻译行业市场运作模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翻译工作机会,使其在实践中了解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感受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管理方面的卓越功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能,而且在翻译协作、组织应变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出过硬的译员素质与职业能力,在将来的翻译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良好的水平。

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拓展翻译实践能力,把握翻译行业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翻译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保质保量、快捷有效的翻译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效率与质量成为翻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纯粹的人工翻译耗时耗力,难以协调统一协作翻译行为,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由此,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翻译工具,减少了重复劳动,确保了翻译的高效与质量。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一致,本科院校在翻译教学中应该重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训基地,不断推动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彬,郭红梅,国晓立.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J].山东外语教学,2007(04).

[2]靳光洒.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06).

[3]陈谊,范姣莲.计算机辅助翻译――新世纪翻译的趋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篇3

关键词: MTI 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课程 现状与思考

1.引言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交流的不断增长,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动辄提出百万字的翻译项目已是常事,一个人、一支笔、几本字典的小作坊已经完全无法满足要求,翻译市场迫切需要精通信息技术的翻译人才。根据王华树(2012)对国内三大招聘网20家语言服务公司相关翻译招聘的调查,专职翻译除了要有过硬的语言技能之外,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各种办公软件,熟练使用Trados等CAT工具。苗菊、王少爽(2010)在对60家翻译公司的招聘信息调查中也发现,86.67%的公司要求翻译人员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国际上早已如此,Reuther(1999)在对欧洲翻译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提到,翻译市场缺乏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翻译人员在学校中很少能学到和掌握有关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依靠在工作中积累,企业对翻译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变得必不可少。

如果说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那么在市场看来,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不容乐观。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宣布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TI)。而在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范围,最终要实现与学术型研究生互为50%,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黄友义,2010)。从2007至今已有相当数量的MTI毕业生进入了职业翻译市场,那么社会对这批MTI毕业生是否认可呢?王建国、彭云(2012)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认为通过MTI培养出的高级翻译人才所占比例不超过20%,50%的翻译用人单位负责人认为MTI毕业生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能力不够,总的来说,社会对MTI毕业生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实践能力不够,究其原因,除了翻译教学中对细分行业(如科技、法律、经贸等)翻译训练不足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高校对翻译相关信息技术,即翻译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MTI毕业生对在翻译现代化的新环境中开展翻译、审校、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本地化服务等的流程了解不够,认识不清,不会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翻译效率。要求企业对其进行二次培训,又会增加运营成本。我国MTI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翻译技术课程落后于市场的现象,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将结合所在学校和其他高校MTI教育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思考对策。

2. MTI教育中翻译技术课程的地位

截至2013年,全国具备MTI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单位一共有159所,其中第一批培养单位15所(2007年),第二批25所(2009年),第三批118所(2010年),后来吉林华桥外语学院也获批加入其中。《关于转发的通知》(学位办[2007]78号文)的附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中对MTI的课程给出了指导性建议,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技术)被列为选修课,即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截至2009年,40所高校中开设翻译技术课程的不过五六家(张霄军,2010)。截至目前,笔者浏览了多家具备MTI授予资质院校的网站,发现在其公布的MTI培养方案中均提供了翻译技术课程,但多遵照《培养方案》规定为选修课,只有北京大学将翻译技术实践基础课程规定为限定选修课,南京大学虽然将语言与翻译技术课程规定为必修课,但只针对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方向的硕士及博士生开设。课程的开课时间也有先有后,如笔者所在学校规定第一学期开始选修翻译技术课程,山东大学规定秋季开课,同济大学规定春秋季开课,而南京大学在MTI课程设置中则规定在了第五学期。

从整体来看,MTI教育与MA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同质化,MTI没有体现其应有的特色和初衷,最大的表现就是仍将翻译专业理论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将翻译技术等翻译实践课程作为选修课,人为地让本该成为MTI核心特征的课程降低了身份。从根源来看,提供MTI教育的机构多为各高校的外语学院,这些院校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传统,观念一时无法迅速转变,与社会有脱节现象,较少关注当前翻译行业的新变化,导致翻译技术这一类翻译相关的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即使已经开设也并不引导学生选修,因此很多MTI毕业生连翻译技术的定义也不甚明了。

事实上,国外高校在翻译技术教学方面一直居于前列,许多高校均对翻译类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翻译技术课程,如英国的利兹大学、斯旺西大学、伦敦帝国学院和诺丁汉大学,其中利兹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翻译软件,计算机辅助翻译开课时间跨两个学期,且为必修课,另外还开设了其他翻译技术的选修课程(张霄军,2010)。可喜的是,国内北京大学利用其特殊优势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面,专门开设了CAT硕士专业,将翻译技术提高到了学位高度。

既然翻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翻译行业的必然趋势,正如国际作家集团的主要创始人 Jost Zetzsche博士在第世界翻译大会首场发言中强调的那样,计算机虽然不会代替人工翻译,但后者将会被计算机与人的组合所取代,那么我们的MTI教育就应该有足够的前瞻性,培养学生对翻译技术的兴趣和认识,鼓励他们熟练掌握翻译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其紧跟翻译技术的发展,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筹码,又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如果说过去翻译行业的主要要求是“准”的话,那么现代翻译行业的新要求就是“快”、“准”、“稳”,反映在翻译教学中,就是通过增加翻译技术课程实现(如图1所示)。《培养方案》毕竟为指导性方案,各高校不必照搬,而应多联系翻译产业实际,突出培养职业能力,注重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穆雷、王巍巍,2011)。笔者认为翻译技术课程应该仿效北京大学规定为限定类选修课,甚至必修课,提高其课程地位,至少也应该鼓励引导学生重视和选修这类课程。

3.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

翻译技术课程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内容不系统。首先对于翻译技术的概念,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似乎所有与翻译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或信息技术都可以归类于翻译技术,如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术语管理、本地化工程、电子词典、语料库、双语对齐、桌面排版、CAT工具,等等。国内外学者曾经尝试对翻译技术进行了分类,如Hutchins与Somers(1992:148)按照机器和人的参与程度,将翻译技术分为四类: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FAHQT/FAHQMT)、人助机译(HAMT)、机助人译(MAHT)和人类翻译(HT)。但Quah(2008:20-21)认为,这四种分类的界限正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模糊。例如,作为主流CAT工具之一的 Trados已经集成了机器自动翻译系统,如果其自身的翻译记忆系统足够强大,也可以视为人助机译甚至全自动机器翻译系统。这种分类在现在看来过于笼统,甚至过时,显然不适合用于确定翻译技术的教学内容。

国内王涛、鹿鹏(2008)将翻译技术分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tools)、机器翻译工具(computer translation tools)、一般工具(general tools)和电子资源(electronic resources),各个分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子类。这种面向译者的分类似乎更有利于确定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翻译技术属于信息技术这一特殊范畴,其飞速的发展同样要求我们及时对各种具体分类和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即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翻译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另外教学内容也应该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学生能力、技术本身的难易程度等。

鉴于多数翻译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均明确要求掌握至少一种CAT工具,而熟练掌握CAT工具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可以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类作为翻译技术的核心课程。该分类下的翻译记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对齐工具和软件本地化辅助工具等已经成为某些CAT工具软件的核心部件,可以结合某一软件进行讲解和演练(考虑到Trados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功能和开发团队,这里主要以Trados为主)。另外主流CAT工具软件版本更新较快,要注意考查翻译行业的使用情况,选择较新且性能稳定的版本,例如Trados可以选择最新的2011版,同时考虑到2007的用户量,要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评析,而2009版由于性能不够稳定可以忽略。软件本地化工具、网页本地化辅助工具、字幕辅助翻译工具和桌面排版(DTP)工具实际上都属于产品本地化工程的范畴,而且前两者均要求较高的计算机能力,可以针对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讲。

机器翻译工具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商业化,但是其可用性和适用范围并不理想,学生只需要简单了解其原理和现状就可以了,而且目前主流的CAT工具软件和一般工具中的电子词典也已经集成机器翻译功能,可以在前两者的讲解中介绍如何设置和利用机器自动翻译功能。

一般工具类包含的工具软件种类繁多,可以考虑经过翻译实践检验的常用软件进行讲解。这类软件通常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随着版本变化和大型软件的扩展,有一些已经淘汰或者被其他软件集成,如拼写检查工具、字数统计工具、光学文字识别工具,等等。

电子资源类主要包括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网络搜索引擎、单双语语料库等。这一类工具主要是辅助翻译查询参考资料,通常以教授学生搜索翻译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技巧为主。谈到语料库,笔者认为只要让学生知晓其概念和目前有利用价值的知名语料库,明白它与翻译记忆库之间的关系,学会检索语料库的技巧,至于语料库语言学理论、语料库的创建与工具,以及其他应用,如帮助改进机器自动翻译,利用语料库研究翻译语言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等,应该属于学术研究范畴,初学者可以忽略。

图2展示了笔者所在学校翻译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考虑到本校学生绝大多数为文科背景学生,且计算机水平不高,笔者根据多年翻译经验对难度进行了调整:

最后要提到的是,国内可以见到的翻译技术相关教材主要有三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的《译者的电子工具》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的《翻译与技术》②,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③。教材的选择范围较小,而且由于教材编写时间和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第一本所讲述的内容多数已经过时,第二本侧重于理论阐述,第三本是国内较为时鲜的综合教材,遗憾的是其中介绍的不少软件已经出现了多次更新,因此翻译技术课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永远不会跟上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赖于现有教材,而要紧跟翻译行业的新变化,这是对该课程提出的一大挑战。

4.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对翻译技术课程已经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教学模式,如北京大学配备了CMS教学平台、翻译技术实验室,研究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译员训练平台(CATTP)等,并与本校软件与微电子学院、CAT软件开发企业和知名语言服务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这些对教学设施、师资水平、本地资源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院校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笔者将结合所在学校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经验体会。

翻译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简化理论阐述,以实际操作演练为主,学生上机时间要保证至少占1/3的课时。教师可采用描述、演示和案例的形式,描述要简练、演示要细致、案例要(接近)真实。课堂要有小组或集体讨论时间,解决模拟或真实的翻译情景问题。而考核也要采取上机测试加情景对策的组合形式。

要保证教学效果,翻译技术课程对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要求相对较高。教室内要为每位学生配备联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并提供局域网环境,如架设FTP、创建翻译工作组、配置翻译服务器等,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目前各外语院校都可以提供专门机房,硬件设施比较容易实现。软件投入主要是CAT工具,但国外CAT工具软件价格较高,像Trados动辄几万元的价格让人却步,国内同类软件价格相对较低,如雪人CAT标价只有2000左右。不过多数软件都提供了免费试用版,其功能也足以供教学使用。

翻译技术的跨专业性质为外语学院的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他们多来自文科背景,长期以来多从事理论语言学或翻译学的研究,在翻译技术领域投入较少。在1996-2005十年期间,国内所发表的翻译技术相关论文总共88篇,但大部分是有关机器翻译评价的论文,共58篇,而翻译技术教学探讨的论文总共才有6篇,教学研究投入与市场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吕立松、穆雷,2007)。有些学校外语学院只能从计算机学院抽调教师,但由于没有像北京大学那样开展深度合作,教学磨合并不理想。另外企业资深专家资源也因地区差异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关注翻译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补充新知识,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5.结语

近几年来,在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和专家学者的推动下,翻译技术正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关注,大家对翻译技术的兴趣也日益高涨。从2012年起,北京大学就成功主办了两届“北京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与写作邀请赛”,并且参赛高校由北京地区扩大到了天津和西安,预计将来会有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参加这个赛事。虽然多数高校在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设施、师资、资源等方面仍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但随着我们的认识不断提高,翻译技术课程终将普及和完善。

注释:

①《译者的电子工具》.Frank Austermühl著.2001年由圣哲罗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

②《翻译与技术》.Chiew Kin Quah著.2006年由麦克米兰公司版社发行,2008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

③《计算机辅助翻译》钱多秀主编.2011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

参考文献:

[1]Ursula Reuther.LETRAC survey findings in the Industrial Context,Deliverable D2.2 April 1999[DB/OL].http://iai-sb.de/docs/D22.pdf.

[2]Hutchins,W.J.and H.L.Somers.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M].London:Academic Press Limited.1992:148.

[3]Quah,C.K.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20-21.

[4]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3):57-62.

[5]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6]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中国翻译,2010,(1):49-50.

[7]王建国,彭云.MTI 教育的问题与解决建议[J].外语界,2012(4):44-51.

[8]张霄军.英国高校的翻译技术教学及其启示[J].外语研究,2010(6):76-79.

[9]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1(2):29-32.

篇4

关键词:IPv6过渡; 翻译技术; 应用场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several important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based on translation. We describe the working principl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technique. We also discuss typical scenarios in which these techniques might be used.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based on translation extend the lifetime of the IPv4 network and allow communication between IPv4 and IPv6. They protect network to the greatest possible extent, and ensure the smooth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When choosing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many factor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must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network’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Pv6 transitio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cenarios

由于IPv4地址耗尽,2011年以来中国IPv4地址数量几乎没有新增,而三网融合、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又需要大量的IP地址。通过发展IPv6来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早已达成共识,但是IPv6地址和IPv4地址并不兼容,运营商网络、业务平台、终端以及内容提供商网络都无法在短期内全面支持IPv6,并且运营商网络基础不同,不同区域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平滑地过渡到IPv6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IPv6过渡技术方案众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双栈、隧道、翻译。在向IPv6网络演进初期,内容提供商和应用服务仍然以IPv4为主,如果新增用户只采用IPv6地址,基于双栈和隧道的过渡技术则不能解决IPv6用户访问IPv4 因特网的问题;若为新增用户分配双栈地址,又无法解决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此外,由于全网均为双栈仅为理论方案,因此在整个网络向IPv6演进过程中,通过隧道或双栈技术均无法实现IPv4和IPv6网络的互访互通,而基于翻译的过渡技术可以解决此类关键问题。文章结合IPv6过渡技术开发与测试实际,探讨基于翻译的IPv6过渡关键技术,并分析各自特点,给出了典型部署,以及实际部署中应考虑的相关问题。

1 NAT444

NAT44是IPv4-IPv4的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早在1994年已被提出(RFC1931)。当时NAT提出的背景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一个局域网内只有少部分主机需要访问外部网络,大部分主机只需要访问域内网络,甚至有些主机从不访问外部网络。因此,在该局域网内可使用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预留的局部地址(RFC1918),此类地址在不同的局域网内可以重复使用。当域内某些主机需要访问外部网络时,通过NAT将局部地址转换为全球唯一的全局地址,局域网只需要少量的全局地址。这些全局地址在不同的时刻可由域内不同的主机占用,极大地减少了对全局地址的占用,达到节省IPv4地址的目的。NAT44应用已非常普遍,是各类小型家用路由器的基本功能之一。

NAT444是指部署在运营商网络内的NAT44设备,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网络和用户网络均为IPv4网络,服务提供商将IANA预留的局部地址分为两类:用户级局部地址和运营级局部地址。在用户终端设备(CPE)和运营级设备各作一次NAT44,在用户级将用户级局部地址翻译为运营级局部地址,在运营级再将运营级局部地址翻译为全局公有地址。由于作了两次NAT,因此把运营级NAT44称之为NAT444,也称为电信级NAT(CGN)或大规模NAT(LSN)。NAT444设备具有大容量、高性能的特点,可满足高速数据吞吐需求;其机间或板间采用1:1或1:N安全备份,满足电信级设备高可靠性要求;地址规划与分配方式灵活多样,用户地址与端口号可预分配,与网管系统、AAA服务器、日志管理等配套可解决因引入NAT对用户溯源、用户行为分析等运维管理造成的影响。

NAT444主要优点为:

·NAT444实现了运营级IPv4地址复用与共享,可有效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

·用户网络和运营商接入网络都可以保持现有IPv4网络不变,只需在汇聚层或核心层增加NAT444设备即可,无需进行大规模设备替换,投资成本低、投资风险低。

·用户和运营商网络都为IPv4单栈,NAT444技术方案成熟,运维成本低。

·部署方式灵活,还可方便地和其他IPv6过渡技术配合使用,如IPv6快速部署(6RD)或双栈。

因此NAT444不但适用于IPv6过渡初期,也可作为中长期演进方案。图2给出了NAT444和6RD配合使用模型。图3为NAT44和双栈配合使用模型。

NAT444主要不足为:

·并未正真引入IPv6网络,在过渡后期还需要进行设备更替。

·NAT破坏了IP网络端对端通信的特点,对一些应用协议处理比较复杂。

·需对网管系统、行为分析系统等运维系统进行升级。

2 DS-LITE

双栈指的是IPv4和IPv6协议栈,如果网络节点支持双栈,则该节点既可以处理IPv4分组,又可以处理IPv6分组。双栈是理论上较完美的IPv6过渡方案,但实际中一方面全网双栈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对于新建网络,若采用双栈需同时占用IPv4和IPv6地址,并不能解决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若采用IPv6单栈,演进早期IPv6用户无法访问内容丰富的IPv4内容提供商网络。轻量级双栈(DS-LITE),旨在解决IPv4主机穿越运营商的纯IPv6网络(如接入网、汇聚网)访问IPv4内容提供商网络,以及通过IPv4-IPv4 NAT实现运营级IPv4地址复用,以解决IPv4地址匮乏问题[1]。

DS-LITE网络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ISP 网络为纯IPv6网络,用户网络中可能只有IPv4主机,也可能存在IPv6主机或双栈主机(当双栈主机用IPv6地址访问网络时可视为IPv6主机;反之可视为IPv4主机),为IPv4主机分配局部地址,对于IPv6主机地址分配和访问IPv6网络按照IPv6协议进行转发与处理。B4(基于桥接的宽带网关)和地址族过渡路由器(AFTR)是DS-LITE的两个主要模块,都支持双栈。

B4是DS-LITE用户接入模块,存在于CPE或者直接驻留在终端设备中(如在无线应用场景中,无线终端不经CPE而直接接入ISP网络),主要完成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隧道建立,隧道封装/解封装

B4设备与AFTR之间建立多点对点的IPv4-in-IPv6(4in6)隧道,通过手动配置或DHCPv6等方式,B4可以获取AFTR地址。对于来自IPv4主机的IPv4报文,B4完成隧道封装;对于来自AFTR的4in6报文,B4完成隧道解封装。

·分片和重组

封装4in6隧道后报文长度可能会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TU),通过路径MTU发现协议(RFC1191)并不能可靠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增大B4与AFTR间链路的MTU值,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分片与重组。B4需支持分片与重组,对于来自用户的报文,封装隧道后进行分片;对来自AFTR的4in6分片报文,在隧道解封装前进行重组。

·DNS

运营商为B4仅分配IPv6地址,B4通过DHCPv6只能获取到域名系统(DNS)服务器的IPv6地址,而不能获取到IPv4地址,因此B4需要支持DNS,实现基于IPv4的DNS相关服务。

AFTR是ISP网络中4in6隧道的汇聚点,主要可以完成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隧道建立,隧道封装/解封装

AFTR与B4建立点对多点的IPv4-in-IPv6隧道,AFTR完成来自B4隧道报文的解封装以及发往B4的IPv4报文的隧道封装。

·分片和重组

与B4类似,AFTR需对来自B4的4in6分片报文先重组再解封装;对发往B4的报文,封装隧道后若超过MTU,需要进行分片。

·NAT44转换

这是AFTR的主要功能,将IPv4局部地址转换为IPv4全局地址,其转换原理、转换方式等与NAT44相同。但与NAT44不同的是:B4的IPv6地址(Softwire ID)也是NAT映射关系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B4下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IPv4局部地址。因此当两个相同的IPv4局部地址所属的Softwire ID不同时,所生成的NAT会话不同[2]。

DS-LITE 作为向IPv6演进的主要方案之一,主要优点为:

·剥离了ISP网络、用户网络、因特网之间的耦合,ISP网络发展IPv6网络不受用户网络和因特网的影响,可独立地直接演进到纯IPv6网络。

·为IPv4主机分配局部地址,不同B4下IPv4地址可完全相同,能够有效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

·用户可以自主地决定是否采用IPv6网络,并且当用户过渡到IPv6时,对ISP网络无额外要求。

·对于IPv6用户直接按照IPv6协议处理,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4in6隧道可以在任意节点终结,AFTR部署灵活。

DS-LITE主要不足为:

·CPE等用户接入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增加成本。

·因在AFTR需要做NAT44转换,因此DS-LITE会继承NAT44的一些不足。

·不能解决IPv6主机访问IPv4网络的问题。

3 NAT64

由于向IPv6网络演进初期因特网仍然以IPv4为主,因此存在IPv6用户无法访问内容丰富的IPv4因特网问题。早在2000年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就提出IPv6-IPv4协议转换的附带协议转换器的网络地址转换器(NAT-PT)技术(RFC2766),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由于NAT-PT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与DNS耦合太紧等诸多缺陷,IETF于2007年废弃了NAT-PT(RFC4966),不再推荐使用,为此IEFT又推出了NAT64[2]。

NAT64是一种IPv6-IPv4间的AFT,是一种有状态的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技术,因此NAT64又称为Stateful NAT64或Stateful AFT[3]。

NAT64模型如图5所示,IPv6客户端和IPv4 服务器分别位于纯IPv6、纯IPv4网络中。NAT64 至少有一个接口与IPv6网络相接,一个接口与IPv4网络相接,且支持双栈。DNS64是将域名解析的A(32 bits IPv4地址)查询记录翻译成AAAA(128 bits IPv6地址)查询记录,供IPv6客户端使用,其中由A到AAAA的地址翻译格式由RFC6205规定。

NAT64和DNS64配合,可实现IPv6 客户端访问IPv4 服务器,具体流程为:

(1)IPv6 客户端向DNS64发起某WWW地址(不妨称为X)的AAAA域名查询请求。

(2)DNS64查询本地域名系统,若X对应的AAAA存在,则向IPv6 客户端返回AAAA;若本地域名系统不存在,DNS64发起X的A域名查询请求,获得A域名后将A记录转换为AAAA记录,然后将AAAA记录返回给IPv6 主机。

(3)IPv6 客户端获得IPv4服务器对应的AAAA后,向IPv4 服务器发起建链请求,该建链报文的SIPv6为IPv6 客户端的IPv6地址,DIPv6为AAAA记录对应的IPv6地址,在IPv6网络内该报文必须路由到NAT64。

(4)NAT64对建链报文进行IPv6-IPv4转转,其中DIPv4是从IPv6报文的DIPv6中通过约定格式解析获取(RFC6205),SIPv4是按既定的NAT64规则从NAT64 IP池中获取一个IPv4公网地址,此外也可对源端口号等作相应的转换。

(5)IPv4 服务器响应IPv6 客户端的请求。

(6)NAT64对来自IPv4 服务器的报文通过查询IPv6-IPv4转换状态(NAT64会话)进行IPv4-IPv6转换,将IPv4报文转换为IPv6报文;若NAT64未查询IPv6-IPv4转换状态,则丢弃报文。

由上述过程可见,对于IPv6 客户端和IPv4 服务器感知不到NAT64是否存在以及报文是否作了NAT64,对于IPv6 客户端访问IPv4 服务器的方式与访问位于纯IPv6网络的IPv6 服务器的方式完全一样,因此NAT64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不可见。

一般情况下,在NAT64的应用场景中需IPv6主机首先向IPv4主机发起通信,如图6所示。但通过设定NAT64静态映射规则等方式,也可实现IPv4主机首先向IPv6主机发起通信[4-5]。

NAT64主要优点为:

·IPv6用户可以访问内容丰富的IPv4 因特网,实现IPv6和IPv4网络的互通互访。

·可以为新增用户直接分配IPv6地址,无需占用已枯竭的IPv4地址,网络业务发展不受限于IPv4地址的枯竭。

·IPv6用户可直接访问纯IPv6的网络服务和应用。

·运营商网络可以只支持IPv6单栈,无需支持IPv4。

·通常只能由IPv6主机发起通信,安全性高。

NAT64主要不足为:

·运营商需要升级DNS,以支持A记录与AAAA记录间的翻译。

·NAT64同NAT44一样为有状态翻译,因此同样会存在因翻译带来的不足。

4 IVI

IVI是另一种基于翻译的过渡技术,罗马数字用IV表示4,用VI表示6,因此用IVI表示IPv6-IPv4翻译,或IPv4/IPv6融合与互联互通。IVI同NAT64一样,是IPv6和IPv4协议族间的转换,但由于IVI通过事先设定的算法来实现IPv6-IPv4转换,无需在转换设备上维护IPv6-IPv4的映射关系,是种无状态的翻译技术,因此IVI也称为无状态地址族转换(Stateless AFT)或被称为无状态NAT64(Stateless NAT64)[6]。

IVI的基本思想是:将IPv6主机地址在IPv4网络中映射的IPv4地址内嵌在IPv6主机的IPv6地址中,IVI通过对IPv6主机的IPv6地址解析,就可以直接获取到与之对应的IPv4地址,即IPv6主机地址必须是可以翻译出IPv4地址的IPv6地址,因此运营商需为IPv6 主机分配特殊的IPv6地址,可通过手动配置或DHCPv6动态分配。IPv4主机在IPv6网络中映射的IPv6地址必须包含IPv4主机地址,即必须是由IPv4主机地址转换得到的IPv6地址,通常由IVI DNS完成IPv4主机地址到IPv6地址的转换,IVI DNS工作原理与DNS64相同,完成A记录和AAAA记录的相互转换。IPv6主机地址格式、IPv4主机映射成的IPv6地址格式均由RFC6205规定,这两类地址的前缀必须使用运营商的路由前缀。

IVI主要应用场景如图7所示,它支持IPv6本地网络(IPv6 Network)访问IPv4因特网(IPv4 Internet)、IPv4因特网访问IPv6本地网络、IPv6本地网络访问IPv4本地网络、IPv4本地网络访问IPv6本地网络。但对于IPv4本地网络与IPv6本地网络的互访,通常需二者为同一运营商所管理。IVI支持IPv6主机发起的通信,也支持从IPv4主机发起的通信。

IVI的主要优点为:

·运营商可直接部署纯IPv6网络,有利于IPv6发展。

·可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互通互访问。

·IVI为无状态翻译,IPv6和IPv4主机都可以首先发起通信。

·通常只需翻译IP层,无需修改传输层,实现简单效率高,例如安全备份无需相互同步状态等。

·部署性价比高于NAT64。

IVI主要不足为:

·IPv6主机地址与IPv4地址的映射为1:1(在其他文献中有IVI通过端口复用等方式实现1:N,但实现比较复杂并未出现在RFC6219),IVI并不能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

·运营商需要升级DNS,以支持A记录与AAAA记录的翻译。

·尽管为IVI为无状态,但仍需ALG支持某些应用协议。

·安全性不及NAT64。

5 基于翻译的过渡技术部署

CGN(在此将NAT444、DS-LITE、NAT64、IVI等基于翻译的过渡技术都称为CGN)设备形态按照与既有设备的关系可分为独立式和插卡式两类,独立式是指CGN设备与现有设备(如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或核心路由器(CR)等相互独立,以旁挂于现有设备的方式部署;插卡式指现有设备提供空闲插槽,CGN设备以板卡形式与现有设备融合部署。按照部署层面不同,CGN部署分为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集中式指CGN设备部署在网络流量出口,如城域网核心层或移动分组域承载CE层;分布式指CGN设备部署在业务控制层,如BRAS。表1列出CGN设备的4种典型部署。

下面以NAT444部署为例,说明CGN部署对现网的影响,网络拓扑如图8所示。NAT444部署在城域网业务控制层,其中宽带用户接入BRAS节点采用插卡分布式部署,大客户业务路由器(SR)节点采用独立分布式部署,提供大流量的NAT转换,并与AAA服务器、日志服务器等配套系统一起解决用户溯源、单点认证、行为分析等问题,实现运营级NAT 服务。

对于SR旁挂NAT444独立部署,用户上行流经SR通过策略路由把需要NAT的流导入NAT444独立设备,并作NAT后再次返回SR经CR接入骨干网;然后再返回下行流通过路由引导到NAT444。此外,该场景中插卡式和独立式部署都采用1:1安全备份,独立设备采用机间备份、插卡式采用板间备份,当主设备M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设备S。

AAA服务器从网管系统接收用户地址映射关系信息,存储在本地并维护各NAT444的用户映射关系。网管系统对NAT444统一管理,如统一生成用户地址映射关系表以及地址池,端口块大小等参数信息,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等协议下发配置信息到NAT444设备或AAA服务器。NAT444生成NAT日志,如每生成或老化一条NAT映射规则时则会产生一条日志信息,并及时上传给日志服务器。日志服务器管理NAT日志信息,对日志信息分析统计,提供管理接口,响应用户查询日志信息。可见引入NAT需要对现网AAA服务器、网管系统等配套设备进行升级。此外,实际部署还需考虑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需求以及机箱、线缆、环境等要素。

6 结束语

由于IPv4地址资源枯竭,过渡到IPv6 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运营商网络、业务平台、终端以及内容提供商网络都无法短期内全面支持IPv6,因此向IPv6过渡是长期的过程。基于翻译的IPv6过渡技术可以延长IPv4使用期限、实现IPv6和IPv4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网络平滑演进与过渡。此外,选择何种过渡方案涉及很多因素,需根据网络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过渡技术。

参考文献

[1] DURAND A, DROMS R, WOODYATT J. Dual-stack lite broadband deployments following IPv4 exhaustion[S] .IETF RFC 6333 .2011.

[2] 刘腾飞,秦雅娟,王利利. 移动IPv6下子网移动方案的实现与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72-378.

[3] BAGNULO M, MATTHEWS P,VAN BEIJNUM I.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S]. IETF RFC 6146.2011.

[4] 吴大鹏. IPv6的发展与现状[J]. 数字通信,2010(2):16-19.

篇5

关键词:多媒体;翻译;教学;作用;有效结合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改革,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开始选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进而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技术本身就具有信息载体多样性的特点,即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这种将书本上的文字以音频、视频或者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功能会使得我们的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2多媒体在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是凭借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这种书本教学法虽然可以知识教学内容的讲授,但是却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十分单调、枯燥,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文本、文字、图形、视频以及音频进行整合的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将原本课本上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进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活泼性。同时,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大都采用“满堂灌”以及“一言堂”教学模式,与学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进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氛围极其沉闷。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以及主动性的关键,没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又何来学习效果的提升。而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恰好能改善这一问题。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情景设置教学以及师生互动教学,进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2.3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教师可以随时查阅资料,我们都知道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在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以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大量的课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各个领域的翻译工作。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则不必像传统的教学一样,需要翻阅大量的文本资料,而是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就可以了,进而减少大量的查阅资料的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的轻松、愉悦,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充满积极性,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多媒体技术与英语翻译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

3.1PPT课件教学法

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采用PPT课件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而实现度媒体技术与翻译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通常会将教学内容编制成教案,上课时,教师会按照教案上的内容进行讲解,遇到重点以及难点的内容,教师会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这样虽然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讲授,但是由于教案在教师自己的手中,所以不能很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稍微一溜神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遗漏,同时,这种板书的形式也会耽误大量的教学时间,进而降低教学效率。倘若我们可以将教学思路以及教学重难点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3.2情景设置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直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缺乏一定的导入环节。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采用情景设置的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段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或者是一些知名的翻译视频,进而将学生的思绪由课外的轻松、欢愉拉伸到翻译教学的氛围中来,进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利用多媒体软件随机找出一段文字,找学生进行翻译的方法进行情景设置,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起到教学导入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3.3开放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环境下,大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学生讲、教师听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一节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每小组的学生需要完成课件制作、课堂讲解以及课后习题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学习印象。

4结语

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图文并貌、音形兼备,它的使用能有效的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大容量和高效率,因此在众多教学媒体中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和服从教学目标需要的原则,要适时、适量,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取得的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进芳.网络环境下理工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项基于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0(02).

[2]邢梦琦.翻译专业学生基于互联网辅助翻译学习的实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陈海花.SLS任务驱动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江西财经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6).

篇6

【关键词】翻译的属性;指导意义

一、引言

古往今来,翻译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技巧及其方法的研究上,对于翻译属性的研究及其指导作用少之又少,然而笔者经过分析发现,翻译的五个属性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翻译的特点,对于翻译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翻译的属性

翻译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交流活动,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地丰富发展。

2.1翻译的社会性

社会因素对翻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翻译具有社会性。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最终是要服务社会的。例如:清朝末年,中国自诩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屑于与外国交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长期的独立封闭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后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一些开明者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大量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籍,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等。

2.2翻译的文化性。翻译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翻译不仅仅是两国文字的对等翻译,并且体现着文化上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文化,单纯的字面翻译会闹出很多笑话甚至不愉快。例如:黄色yellow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美国有些城市的出租车上标有“yellow”(而不是“taxi”)的字样代表出租车。而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有低级趣味之意,如黄、黄色书刊等等。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能够表示汉语中这些意思的词汇应该是:vulgar(庸俗下流的)、obscene(猥亵的)等。然而,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 blue 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 jokes(下流的玩笑)。又如“龙”在汉语与英语的含义也不同,中国人认为龙是地位身份的象征,达官贵人、古代帝王都穿带有龙图案的衣服,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然而,在美国“龙”被视为怪物,是邪恶的象征,所以望子成龙就不能单纯的译为“hope the son to be a dragon”而是“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2.3翻译的符号转换性。顾名思义,翻译的符号转换性即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其实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转换,翻译中涉及文化历史价值观等等诸多因素,这些仅仅靠符号转换是无法达到准确翻译的。例如,当今比较流行的机器翻译,在有的大学中已开设这一门专业学科。机器翻译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但是至今也没有取代人员翻译,还是需要翻译工作者,由此可见,翻译具有符号转换性,但是翻译并不仅仅是符号转换。

2.4翻译的创造性。翻译的创造性,也就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多种表达方法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去再现原作的内容及风格、神态和意境。我认为创造性这一属性,在诗词方面的翻译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例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I see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ar. (许渊中)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语堂)

从许渊中和林语堂对这两句古诗的翻译可以看出,两个版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位翻译家都自己进行了创作,许渊中的翻译注重尾韵,读起来很规整,而林语堂的翻译版本则巧妙地运用了多个so,也表现了原诗的意境。

2.5翻译的历史性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同样,译本在语言文字、思想内涵以及风格特色上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所以文本的意义不只是由作者最初的意图决定的,它是由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决定的。理解主体不同的历史背景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见,进而对文本做出不同的阐释。

我们用和张爱玲翻译爱默生的“Braha”,分析为什么翻译必须考虑理解的历史性,译文如下:

杀人者自谓能死人,见杀者自谓死于人,两者皆未深知吾所运用周行之大道也。老子日:“常有司考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晰。夫代大匠晰,希有不伤其手者。(译,转自孔慧怡,1999:83—84)

血污的杀人者若以为他杀了人,死者若是以为他已经被杀戮,他们是对我玄妙的道了解不深——我离去又折回的道路。(张爱玲译,转自孔慧怡,1999:85)

即使把两种译文放在一起,读者恐怕也难以相信它们是出自同一原作的译文。的译本《大梵天》是1914年翻译的,他用古文翻译使译文类似唐宋时期的佛偈,而张爱玲的译本《大神》是上世纪60年代所译。与张爱玲所处时代不同,译文所体现出的语言风格及其意味也就大有不同,这点上就体现出了翻译的历史性。

三、由此可见,翻译属性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很大,作为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时展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无止尽的,要想不被淘汰,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新的知识,包括文化人文知识,才能胜任翻译的工作,传播最好、最先进的技术、知识。

第二,要有务实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例如科技翻译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科技语言,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不但要加强运用语言能力的修炼,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深造。

第三,要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逻辑思维分析所叙述的因果关系;对句子的理解要经过语义辨析、语法分析、逻辑分析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对于科技新词汇、新概念的引进产生“顿悟”等,无不与逻辑思维相关。只有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和运用好翻译技巧,才能实现“信、达、雅”,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第四,要有创新意识。翻译的过程实际包括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理解是分析“原码”;转换是运用多种方法,如口译或笔译的形式,对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引申、浓缩等翻译技巧的运用,将原码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译码中的等值信息;表达是用一种新的语言系统进行准确表达。创新体现在语言的转换和表达上,就是要根据所传达的对象,采用最佳的、适宜的表达方式;创新体现在手段上,就是要利用现代技术,如翻译软件等,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7

关键词:科学性 理性简约 系统综合 文化交流 科学 艺术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44-01

中医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其科学性与西医并不背道而驰,只是表述方式及处理疾病的方式与西医不同而已。对其科学性的认识理应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

中医的科学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审视:术语的理性简约;实践指南的系统综合。

1 理性简约的术语范畴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先驱者以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等观念为核心构建起来的阐释人体生理与病理现象的理性认识。这些核心范畴渊源于日常生活,与迷信盲从的观念根本不同,是对人类生命现象与外在客观世界细致观察与哲理性思考的结果,“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1]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类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部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中医的五行范畴是古代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说明客观事物以及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的变化规律,应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即木、火、土、金、水来阐述外在的客观事物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带有一定理想化色彩的学说,五行相生相克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中医的“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联络脏腑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尽管现代医学大量实践证明除了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等组织之外,中医典籍中所描述的独立的经络系统似乎并不存在,然而综合分析中医古籍的论述,不难得出经络正是古人对现代医学中的血管循环系统、淋巴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已知和未知系统的理性而又简约描述的结论。中医术语理性简约的科学特性渊源于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对客观世界及自身观察手段的局限性,但其理性简约的科学色彩不亚于西方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原子、分子、蛋白质、基因等观念形成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医术语的科学性必须要有历史文化发展的视野。

2 实践指南的系统综合

与中医术语理性简约的科学特性密切相关的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系统综合。望、闻、问、切作为中医的四大诊断手段其系统综合的鲜明特征说明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不能孤立看待,应联系四时气候、生活习惯、体质强弱、年龄性别、性情好恶等,全面了解病情。而八纲辩证则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此外,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各负其责,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而且脏腑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精神活动等息息相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2]中医系统综合的实践特征带有显著的哲学思辨色彩,诚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必须建立各种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已经经验到的事实去预见以后要发生的事实……我们所寻求的是一个能把观察到的事实联结在一起的、可能的、最简单的思想体系。”[3]

对中医科学性的文化解读是正确翻译中医术语的基础与指南。依据中医科学性的两个重要特征,中医术语的翻译可以考虑如下两个策略。

(1)文化交流策略。

翻译中医术语在忠实通顺准则的基础上,要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战略视野。中医术语的翻译涉及众多带有鲜明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观念,上面涉及到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观念就是典型的代表。阴阳的音译表达“yin and yang”是现有的各类翻译中传递阴阳文化内涵的较为有效的手段,其他诸如“positive and negative,opposing forces or principles”等词汇所表达的意义都只能部分地传递出中医阴阳范畴的内涵。中医的五行范畴有本体与属性相结合的特征,与阴阳范畴一样,五行的音译wuxing或wuxing—— five elements or phases是传递中医文化内涵的妥当形式。中医脏腑范畴有的术语“三焦”,常被译为triple energizers 或者triple burners,用triple energizers或者triple burners来翻译“三焦”,不仅仅是对中医术语的误读,而且显得滑稽可笑。综合中医古籍的论述,用“triple energizing systems”更能精准地传递出“三焦”术语的古今内涵,至于音译三焦sanjiao或者three jiaos,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也未尝不可。中医“经络”的文化蕴含,如果用channel,path,passage,vein,network等词汇表达都只能极为有限地传递出中医经络的文化涵义,至于用meridian和collateral来表达经络的意思,除了传递出经络词汇古雅的色彩涵义外,并不比channel、path、passage、artery、network等词汇在表述经络涵义上更为全面和准确。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经络的音译jingluo或者jing and luo是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中医经络范畴简约而又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处理方式。

(2)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中医是一门极富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科学,这门科学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朴素到精微、不断摆脱原始神秘色彩到日益接近日常生活并服务日常生活的可验证的发展过程。除此之外,中医表述还是一门艺术,中医的语言表述充满着艺术手法,比类取象就是一个突出的特征,例如,“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4]。科学的语言注重精准,艺术的语言注重形象,两相结合,中医术语的翻译在注重词语精准选择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其形象化色彩,例如:窜痛scurrying pain、游走痛wandering pain、青蛇毒green-blue snake toxin sore、龟背tortoise back、雷头风thunder head wind、七星针seven-star needle、滚刺针roller needle、肝火犯肺liver fire invading the lung、肝阳化风liver yang transforming wini等。当然西医中的表述也是可以用来直接对译的,例如,鹅掌风tinea manuum、猫眼疮erythema multiforme等。

中医理性简约与系统综合的科学特性千百年来为国人乃至世界其他众多区域的疗效相对显著的治疗方法与技术奠定了基础,理解其科学特性是实践中医术语翻译及评价其得当与否的重要准则。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五脏别论[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

[2] 黄帝内经.调经论篇[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

篇8

虽然从未接触过经典的红头缸盖F20和K20发动机,但对于本田发动机的性能却也有过深刻体验。曾经开过一台车龄十年以上的思域EH5,车况非常糟糕,但唯独D16A发动机充满了活力。这台EH5的转速表表底是9000rpm,而当3挡转速踩到7000rpm红线区时它并没有声嘶力竭,而是有持续的动力输出,这次体验让我重新认识了本田。

不过驾驶乐趣却并不是本田的全部,当全球汽车厂商都开始在新能源和减排上做出努力的时候,本田也在转变着思路,而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驾驶方式提出检讨。在东京车展开幕前的几天,我们有幸受邀来到枥木赛车场体验本田最新研发的动力技术成果,新车、新技术的确带来了不同的驾驶体验。

传统内燃机的技术创新

本田这项名为“EARTH DREAM TECHNOLOGY”的庞大计划实际上就是对现有动力、传动技术的更新,以及对于新能源技术的验证。计划的重点还是在传统的内燃机上,包括五个全新的汽油发动机系列,排量分别为0.66升(自然进气与涡轮增压)、1.3-1.5升系列、1.8-2.0升系列、2.4升系列和3.5升V6系列;另外还有一款全新的1.6升柴油机,以取代此前在欧洲使用的2.2升机型。传动系统方面则推出了全新的CVT无级变速器和电子式SH-AWD系统,但后者目前还处于验证阶段。

最先受益的是一款名叫N BOX的新车,这款车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款小面,不过它在日本属于轻型乘用车,采用侧滑门,并且只有四个座椅,发动机排量也被限制在0.66升。N BOX搭载了本田全新研发的直列三缸汽油机,机器的体积非常小,放在车头里和富士REX(云雀)曾经使用的两缸摩托车用发动机一般大小。不过在技术上这台小机器却毫不含糊,气门液压间隙调节器、低张力活塞环和两段释放油泵提高了工作效率,而DOHC+VTC(可变配气相位控制)带来同级车中的高功率和高扭矩。自然进气版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为43kW、65Nm,涡轮增压版则为47kW和104Nm。车子开起来动力表现十分平淡,但平顺性却非常好,与发动机搭档的也是一台全新CVT,它是本田此次推出的全新三款CVT产品中的一款,对应微型车,与4AT相比经济性提高了10%。

体验完N BOX,下车后朝着同行的媒体朋友耸耸肩,这台车虽然好玩,但距离我们似乎太遥远。别看排量小,它同样配备了怠速停机功能,并且和新思域一样,它也具备ECO经济驾驶模式,和老款0.66升发动机相比经济性也提升了10%。距离我们同样遥远的还有那台配备1.6升柴油机的雅阁(国内名思铂睿),这台机器注重轻量化和小型化,采用铝合金缸体和小型涡轮增压器,具备怠速停机功能,与同级别机器相比燃油经济性提升5%。

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1.3、1.5、1.8、2.0、2.4和3.5升这六款发动机,它们在国内市场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此次本田进行技术更新,主要是引入了缸内直喷技术和阿特金森循环,并且在四缸机上全面实现了DOHC+VTEC(气门升程可变)+VTC的技术组合,其目的是实现高功率和低油耗,同时弥补城市驾驶的低转速时的扭矩不足。在实现了缸内直喷之后,这些发动机的压缩比都在11以上,同时为了减排,怠速启停功能也成了标准配置。由于发动机的更新需要配合车型的改款或者换代来完成,对此本田承诺将在3年内陆续将新发动机投入市场。

接近量产的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

相比内燃机的更新,本田的电动车似乎会以更快的速度来到消费者的身边。在2012年,本田将在日本国内和美国市场推出电动版飞度EV,在枥木赛车场我们也有幸体验到了这款车。尽管飞度EV不会在中国上市,但它却早已在广州市进行实地验证了,试验标准也符合中国目前的法规。这款飞度EV以普通版飞度为蓝本,装备变速器同轴电机,最大输出功率92kW,最大扭矩256Nm,动力水平和国产大众1.4TSI发动机接近。在仪表盘的右侧有三个按键,分别是运动、正常和经济模式,三种模式会以不同的仪表盘灯光展现。Sport无异于增压模式,油门反应非常直接,加速瞬间后背像是被座椅推着走的感觉。

由于电池容量关系,飞度EV只能续行160公里,最高车速可到144km/h,电池由东芝公司提供,位于后排座椅下。如果需要充电,后备厢里配备了电源线,用200V电源花上6小时就可充满。同样需要充电的还有雅阁plug-in Hybrid车型,它配备全新的缸内直喷2.0升汽油机,另外还有两台电动机,一台用以发电,而另一台则负责驱动,最大输出功率120kW,仅靠电力可行驶25km,如果是混合工况续行里程超过1000km。在靠电力驱动的时候,车内中控台会有电池消耗量提示,车上配备的6kWh锂电池由蓝色能源公司制造,如果用200V电源充电,只需1.5小时就可搞定。这台插电式混动雅阁开起来加速感好过汽油款,如果是在市区拥堵街道行驶,它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电动行驶,节油、减排双管齐下。

篇9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类社会阶段性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精神高度、财富分配形态和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术语词义的单一性。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条文得以实施与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这种准确性。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语的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义,绝对不能随意更改,绝非普通意义的词汇所能代替。另外,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但作为术语,只能作特定理解。

2.法律术语词义的相对模糊性。在现实中,法律语言总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和关系的,同时,在法律活动中,由于人们的概念、认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以此来使立法和法律的适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词汇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适用。而离开特定的语境和条件,就会产生歧义。法律模糊语言包括: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后,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大概念变模糊的词,如about,or so;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蕴涵,即有的词概念清晰确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在英国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但是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上还是难以把握。

3.法律术语的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专业术语中,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与defendant被告,right权力与obligation义务等等。法律专业术语这类对义现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质所赋予的。因为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经济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这就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

4.法律术语的严谨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由于法律英语的用词正式,语义严谨,法律英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词汇,这也是法律英语词汇庄重肃穆的标志之一,只不过这些词汇很久以来已经脱离了普通用法的意义。在各种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古体词如aforesaid如前所述,hereinafter在下文,hereunder在…以下等常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它们能使语言精练,直观,而现代英语的其他领域中,这类“文言文”用语已逐渐减少。古词汇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法律英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能避免重复,使句子结构紧凑精炼,并且使得法律英语与日常英语在词汇方面轻易区别开来。法律语言有时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统一的法律概念。这种表达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严密,表述更加准确,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歧义和疏漏。

众所周知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法律翻译涉及到两个学科领域:法学和语言学。法学这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的领域要求其文本的翻译者通晓原语言和目标语的不同的法律制度,了解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法律文体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述必须表现其特殊性,这就要求译者认真研究法律术语的语言特征,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翻译质量。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术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每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有其自身的术语和潜在的概念结构,本身的分类规则,法律渊源及社会经济原则。每个法律体系本身有其表达概念的词汇,不同类别的规则,及解释规则的方法。法律翻译中术语的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术语翻译的好坏、准确与否常常关系到翻译质量的好坏。法律术语翻译准确,即使在其他方面如文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还过得去,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误解;而如果术语的翻译错了,就可能造成误解,甚至酿成纠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只注意到术语其中的某个含义,忽略了其他含义,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义,忽略了其在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或者是由于选择用词时把握不准确而造成了失误。因此,提高法律术语的翻译质量还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他语体的翻译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法律翻译。法律翻译需要适合其自身专业特点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也是“准确”,但是对“准确”度的要求更高。法律翻译中的“准确”是指尽最大可能地再现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译文所传递的法律信息没有遗漏、添加和歧义,客观上不令译文读者产生误解和困惑,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但是任何法律翻译都面临由于不同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这使得译文准确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的信息并非易事,如果译者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和原文保持一致。

二、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

1.法律术语翻译的公正性。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因此,在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考虑其属于法律范畴的义项。因此译文的语言必须反映出目标语中法律语言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在句子结构上毕竟还有相同点,大体上都具有是“主、谓、宾”的基本框架。只要英语句子可以按其原有的成分排列顺序转换成结构大体相同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就应当照办,而不能随意偏离翻译的基本原则,把翻译当作释义。例如一些法规将“但是”翻译成“but”或者“however”,这样的翻译不符合法律英语的特点,应该改译成更符合法律英语语体的“provided that”。另外,有些日常用语在法律语境下失去了原来的民族共同语义项,甚至与民族共同语义项大相径庭。

2.法律术语翻译的一致性。译文在词汇的选择和表达形式上都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译文只有符合目标语法律语言的词汇特征,才能在目标语的读者面前像原文本的读者一样保持法律的庄严和权威性。对于英文原法律文本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形式的翻译,由于英汉语言的区别,并不是每一个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英语同义词或近义词都有相应的汉语对等词汇,因此,并没有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同义词和近义词都翻译出来。法律语言间词语使用的一致性,必须由使用法律语言的双方认可,而且不像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学中词语的使用容易达到相同的理解。总的来说,人们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词语,应该基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寻找近似的词语,这需要翻译者做出词语合适性的至关重要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语都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如果贸然直译原法律文本中的词汇,而译文表达的法律概念却在目标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恰巧和目标法律体系的某个法律表达吻合但却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法律文本读者对译文产生困惑和误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出路在于认真理解原法律文本术语内在的法律含义,用目标文本中带有相同法律含义的法律术语翻译。

3.法律术语翻译的创新性。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事物的产生要求用新的法律术语来表达。在汹涌的全球化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原有的常规字词已经不能确切表达许多最新发生的社会法律现象,因而法律英语中生成大量新的词汇。新词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复合法、派生法、字义转换、文法功能引申、缩略法、造新词等。新词的制造大部分出于新闻媒体记者的生花妙笔,少部分则出自学者专家的巧思,通过社会大众的广泛接受,正式成为“新词”。对于发展的事物,可以采用已有的民族共同语但给其赋予新的法律含义,如“计划生育”、“引渡”等;对于由于法律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新的法律概念可以借用外来语。但是创造新的法律术语必须谨慎,最好由法律翻译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使新的法律术语的表达统一而规范。

三、法律术语翻译的方法

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首先,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或望文生义,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且,词的意义常随上下文而变动。其次,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源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的意义与内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与此同时,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日后如果发生争执,其最终解释权属于法院,译者无权对此作任何解释或澄清。因此,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应确切翻译,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总之,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赵宝河.法律语言的语言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2.熊松.英语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及翻译要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篇10

一.反购的特殊条件(反购条件(1) (2) (3)) .

二.预购定单。

三.购货定单。

四.向第三方发出的出售反购货物的标准电传报价。

五. 转让合同。

涉及的三方有:

_________方:卖方/反购方(称X方或买方)

_________方:买方/反售方(称Y方或卖方)

_________方:X方向Y方承担的反购义务之受让方。

一.反购的特殊条件(1)

本协议由__________方(买方)为一方和_______(卖方)为另一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

1 反购金额:

第____号合同/ 电传项下由,买方购置的____________货物的金额为由买方出售给卖方的货物的金额,即______美元/

2 时间:

买方的反购义务务必于__________之前履行。

3 货物:

卖方保证,在反购义务履约时限内,向买方提供下列货物: _____________并予以交货。

4 出售货物的企业:

兹同意,买方可向下列出售货物的企业采购,以履行其反购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交货:

(1) 交货时间应准确无误。

(2) 货物可交至任一目的地,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外。

6 支付条款:

由买方购货付款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违约条款:

买方未履行本合同项下采购货物义务时,买方向卖方仅支付未履行反购义务部份的金额,以求补偿。 买方不承担上述未履约而引起直接的或间接的,可预见的或不可预见的或带有后果性的损失或赔偿金。

一.反购条件(2)

1 概述:

(1) 买方承担的反购义务包括下列条件,除买方另有特别的书面变更,适用变更的条件外,卖方的报价或报价所陈述的出售条件,或在卖方销售合同中所陈述的条件或卖方规定的其他条件不予以修改,若废除反购条件需经买方书面同意。

(2) 货物系指买方反购义务的全部或部分货物。

2 让与第三方:

买方可将其义务和权利转让给任何人,商号或公司。

3 反诉:

不论卖方对买方有何索赔要求,凡根据已签合同中所规定的买方售给卖方的货款应予以支付。

4 价格:

依据反购义务条款规定,买方所支付的价格应为市场价格且应考虑到交货条件。

5 所有权的转移:

货物的所有权,或应在交货时转移,或应在付款时转移。

6 货物的特殊性质:

若货物具有其特殊性质,卖方应立即用书面通知买方,向买方提供必要的应提供的信息,此信息系作为货物说明书的组成部份。

7 合同和仲裁的法律:

(1) 凡适用所述条件的合同均应受___________法律的管辖。

(2) 无论何时,凡买卖双方所涉及的条件,或相关的条件,或按所述条件书就的合同等,为此所引起的任何争议应依照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所指定的三名仲裁员予以终局解决仲裁地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反购条件(3)

1 所有权的转移:

货物的所有权,或应在交货时转移,或应在付款时转移。

2 担保:

(1) 货物在交付给买方后30天内,若发现该货物有任何缺陷,买方可用书面通知卖方,且买方有权按以下第 5条规定取消其安排。

(2) 卖方担保货物的规格与卖方的说明书的规格相一致。

3 不可抗力:

由于不可抗力或买方无法控制的任何原因,买方未接收,或未就货物作出支付,买方没有责任。

4 赔偿损失:

由于卖方未能向买方出售货物而导致未能履行其义务,卖方将保证买方免于受损失(不论是例外的,还是其他的损失)。

5 取消:

如果卖方未遵守或履行(不论是否由于不可抗力)其向买方出售货物而承担的义务(在不影响上述一般情况下,卖方没有按时交货或没有按同意的质量交货),或卖方不能 (不论是否由于不可抗力)遵守和履行上述的义务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买方应有下列权利:

(1) 向卖方退还已交付给买方的全部或任何一部份货物 (不论所有权是否已转给买方) ,风险由卖方承担,和/ 或全部或部分取消给卖方的定单(不论取消时货物是否已交付给买方,不论货物的所有权是否已转移给买方)。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卖方为应买方的请求,立即将买方已支付给卖方的金额退还给买方,买方对卖方不应承担任何义务。

(2) 对第5条不作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买方的反购义务将被取消,买方应按其退还货物的金额解除其反购义务,和/ 或按全部或部份取消其货物定单的金额解除反购义务。

(3) 第5条项下准予买方行使的任何权利不应损及或影响今后买方应采取的或将采取的行动或赔偿。

6 侵犯专利权:

由于使用或出售货物而侵犯或被诉侵犯专利证书,注册设计,商标或贸易名称权利而引起的向买方提出的任何法律行动,索赔,及所需费用,以及买方对这类侵权采取任何法律行动可能发生的全部费用和损失,卖方应向买方赔偿损失。

二.预购定单今有___________公司的X方(买方)向____________公司的Y方(卖方)依照下列条件定购货物:

1 货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支付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

5 包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交货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7 交货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53(最新版)

8 技术性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卖方同意于__________与买方签订合同,向买方出售金额为________美元(即___________美元整)的_____________,并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货。

10 货物可交付至任一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外。

三.购货定单 (反购定单)

今有__________公司的X方(买方)向_________公司的Y方(卖方)按下列条件定购下列货物:

1 货物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支付条款:______________

5 包装:__________________

6 交货时间:______________

7 交货条款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1953(最新版)

8 技术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购货定单是按照第_____号合同内所含之反购义务制订,并受____反购的全部条件的约束和管辖,该反购条件为本购货定单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四.向第三方出售反购货物标准电传报价X方 (卖方) 向Z方 (买方) 提出下列报价,并依据下述条件出售:

1 货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支付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包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交货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交货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技术说明和担保索赔:____________技术说明: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货物在交付给买方后的30天内发现任何缺陷,买方应在这一时期内就其缺陷发出书面通知,我方在对此通知进行核实后,有权决定,或更换货物,或部份或全部的将货款退还买方。

9 所有权:在我方收到全部货款前,所有权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拒绝:除第8条b规定的担保或保证外,我方决不向买方承担由于本报价所签合同,有关违反义务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或赔偿金。

11 不可抗力:由于我方所无法控制的任何原因,使我方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履行本报价所签合同的任一部份,我方可向贵方发出书面通知取消本合同,在取消合同时将卖方已付的,但还未交货的货款退还贵方。

12 争议:任何时候贵方与我方之间就本报价或本报价所签的任何销售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应遵照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指定的三名仲裁员予以最终的解决,仲裁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本报价及其合同应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律管辖。

五.转让合同:

本合同由X方为一方和Y方为另一方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签订。

鉴于:

1 依据X方与Y方之间达成的第____号合同, X方有义务向Y方购买价值__________的货物。

2 X方有权按其义务转让给第三方, X方和Z方特此同意如下:

(1) Z方同意接受转让,以履行X方反购义务,其金额达_______________.

(2) 一俟X方义务已履行证据出示后,X方将支付Z方代表X方购得货物的________金额。

(3) X方义务已履行证据应附有下列全部文件的副本,方为有效:

1) 购货合同,包括按上述合同号X方反购义务已履行的声明。

2) 提单或其他交货单据。

3) 货物的付款证明。

3 为供货方报价超过原合同价或未按购货合同规定的日期交货,则解除Z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如果价格过高,或未按商定的交货日期交货,妨碍义务的履行, Z方应详告X方。

4 Z方同意,由于Z方违反其义务,则向X方赔偿X方所遭受的全部损失和赔偿金。

5 如果在______年前Z方还未履行其代表X方的反购义务, X方应有权重新谈判和/或全部取消本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