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范文

时间:2023-03-19 22:2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事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事业

篇1

一、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的状况和原因

1.农村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

当前农村特别是村社,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了。“非典”时期农村禁止集会、不准打牌,三两个农民这儿站一会儿,那里站一会儿,多想看场电影,多想看场演出啊!这是由于文化设施缺乏,文化活动稀缺,文化活动场所没有造成的。而打输赢不大的“小麻将”、斗“小地主”、扯“小金花”,在农村的院坝客堂、旮旮旯旯随处可见,已成为落后地区农村十分盛行的娱乐活动。过去熟人见面相互问“吃饭没有”?现在变成了“手气如何”?

2.各级党委政府“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

现在考核政府的硬指标偏重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等属于精神文明的项目不仅占的分值不高,而且考核方式不硬,伸展度大。因为,群众的文化生活等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下级党委政府,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财政收入、工农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上,放松了群众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迟早要影响经济建设速度。

3.真正让普遍农民参与的“三下乡”活动,受经费、人员等方面条件的制约。

“三下乡”活动没有专项经费,因而每年只能进行1-2次,而大多数只能利用赶庙会在乡镇举行,真正到村社的很少,并且还不能保证每个乡镇都走到。现在城区和乡场上文化活动日渐丰富,但延伸到村社比较难。

4.为农服务的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服务能力逐渐弱化。

县级文化馆是最直接为农服务的文化单位,而目前地方财政基本只保人头工资,单位内部人员青黄不接,设备陈旧老化,能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越来越少,而且质量不高。经费、人员、设备等问题的严重存在,已经没有多大能力全力顾及农村,影响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对策和办法

1.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倡导农民健康娱乐应该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当中,政绩考核之内。

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一是要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东西。二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投入。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就应该投入,不应该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与文化社会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看到人民群众在打麻将娱乐背后的空虚和无奈,如果我们有层次更多、更加有效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还会有多少人去打麻将呢?

2.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国办为主导,国办、民办并举。

要明确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政府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3.加快发展文化设施建设,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投入力度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再让基层文化工作者激动一阵子,等待一阵子、失望一阵子。切实解决县级文化馆设施落后问题,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加以扶持和引导。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逐步缩小区域的差距。

4.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是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最现实的行动。

实践证明,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手段,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春节前夕,我们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就给农民带去了过年的感觉,上万幅春联,到一方就一抢而空,那场面不得不使人感慨。文化下乡,不但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艺术团体、职工艺术团体、老年艺术团体、社会艺术团体等下乡,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农民的兴趣爱好,带动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

5.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

篇2

一、实施项目投入工程,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1、2014年度县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事业投入201万元;

2、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基金200万元。

二、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公共文化阵地

1、县文化馆申报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县图书馆申报成国家二级图书馆,客家博物院申报成国家二级博物馆

2、县18个乡镇建成了符合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对10个文化站进行了价值100万元的设备配置;

3、各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农家书屋,2014年更新了33个农家书屋。

三、实施文化活动建设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实行了免费开放工作;县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村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站点;全年开展了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咨询等活动86场,社会反响好;

2、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2014年送戏下乡演出97场,放映电影4452场,乡镇自办文体活动124场;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订了2014年群众文化活动年度计划;按计划举办了樱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24场;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全面落实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文物保管等基础工作。2014年文物安全无事故;建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推进了东河戏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工作;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6个,县级27个;

5、推进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活动,开展了“送书进社区”、“送书进校园”等现场读书活动。

四、实施文化项目生产工程,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设立了创作扶持专项资金10万元,并对全县重点文化产品进行了资助;

2、建立文化产品评价机制:建立了对获得省级以上文化产品奖项的奖励制度;开展了文化产品评优活动;

3、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县文化产品在参加省、市级赛事活动中获得奖项:创作歌曲《山里的太阳》获得《心声》歌刊2014年全国歌曲大赛二等奖,县文化馆参加全市第四届二胡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在省市平台上公开展演。

五、实施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繁荣文化市场

1、制订了《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制订了2014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开展了“净网”、“清源”、“秋风”三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3、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有方案有文件,完成了机关软件正版化,有工作文件。对县印刷复印企业、出版物市场、学校、音像制品销售市场,开展了执法检查,查办侵权盗版案件;

4、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办案程序合法,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案卷归档齐整;

6、文物执法处罚有案卷和执法巡查记录档案,2014年国保、省保单位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六、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1、2014年文化队伍建设,制订了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了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篇3

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以建设有种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通关相关研究创作为人们提供精神产品的公共服务组织。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单位也影响一个时代号召,以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初步开展,体制改革必然倒逼行政管理改革,不仅如此,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改革也是保证自身旺盛生命力、创造力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题中之义。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的改革任务日益紧迫。与此同时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也应及时调整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最终实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民治政治不断发展,文化事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文化体制的调整必须与之相适应,改革的步伐不能停止,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始终不能改变。文化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时实现这一重大使命的根本前提,而行政管理改革又是提高文化事业单位行政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对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二、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界定

文化单位。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先进的文化也能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就我国而言,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不懈努力,物质极大丰富,解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凸显出来。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服务机构。因此,文化事业的重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按照文化事业的目的和功能的不同,文化事业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营利性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以大众为活动主体,主要以满足社会共同的文化需要为目标的文化事业活动”可见,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文化产品的公共服务。营利性文化事业是指“以满足个人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具有营利性质的文化事业活动。”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是处在同一水平层次上的,人与人之间由于存在喜爱偏好、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对文化的种类需求、层次需求有所不同,这是也为盈利性文化事业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市场基础,但这是建立在人们的一般性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消费产业。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是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宗旨和业务分类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为机关报社、全国性综合类报社、行业专业类报社、社会群体对象类报社、生活服务类报社、文摘类报社、企业报社、晨晚都市类报社、侨务类报社、地方综合性报社、外宣类报社、综合出版社、科技出版社、社科出版社、文学艺术出版社、少儿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军事出版社、地图出版社、文物出版社、音像和电子出版社、社会科学类期刊社、科学技术类期刊社。

三、文献综述

目前理论界对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较大的争议,有很多学者将企业行政管理划在行政管理范围之外,甚至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也不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行政管理,因此,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成果也相对比较少,在此,本文将对主要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苏伟伦与2000年出版《企业行政管理》一书,苏伟伦先生是管理学硕士,从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多年,他认为,企业若要提高竞争力,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企业无论大小如果行政失误,即使其他方面再出色,也有可能造成企业亏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及行政水平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效果影响很大。该书还认为,行政管理技巧丰富,浩如烟海,但基本技能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关键因素,它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并从多方面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框架展开具体剖析,该书是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并不多见的佳作之一。

李福海先生的《再造公司行政》一书也深入研究了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他认为,现代企业在经济空前繁荣的今天面临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世界各国企业都在为生存而战。尽最大努力在内部实行广泛和深刻的改革,例如企业的操作流程、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目标等。当然.企业的行政管理的改革也在所难免。作者认为,行政管理不仅仅指政府管理,他应当包含所有组织的公务管理活动。该书通过再造公司行政管理主体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进行了探讨。研究如何通过企业行政管理的再造达到更好地为企业的营销和生产服务。

同样的成书著作还有叶锦诚的《企业行政管理》一书,此书认为企业行政是行政管理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此书主要阐述了企业行政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了企业行政管理各组成部分。此外,在很多学术期刊中还有很多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文章,他们大多针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某一具体事物做研究讨论。如2004年第二期《学习月刊》中方鹰所著的《努力创新国企行政管理体制》,2004年9月期《经营与管理》中寿金兔所著的《企业行政管理》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实践,其研究效果不够深入,难以满足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需要。因此,本文以此种现实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改革。

四、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文化事业单位概述

2.1文化单位

2.2事业单位

2.3文化事业单位

2.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

2.5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2.6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比较研究分析

3.1国外文化类公共组织的行政管理模式

3.2国内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

第四章、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措施

4.1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环境建设

4.2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4.3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4.4新闻出版类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模式总结

第五章、结论

(二)研究方法

1、比较的分析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论证明国内外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的模式,从而探讨出适合我国文化事业单位行政改革的措施。

2、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从广义上来讲,比较的方法也是实证分析法的一种。在本课题中,实证分析法主要应用在分析我国国内外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方式。

篇4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事业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而且,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一直重资产轻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措施。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者无偿拨付,所以文化事业单位作为资产实际使用者,缺乏对资产有效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认识。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经济转轨期,完善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目前,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职能界定不清、权责划分不明等问题。首先,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对于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尚未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尽管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形成、配置、使用、处置在原则上有相关规范,但是缺少具体规定。其次,管理职责界定不清。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各部门间出现职能及权责划分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责划分不清;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与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责划分不清等。

(三)国有资产操作与运营不规范

操作与运营不规范是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在资产的前期配置环节,采用基数法,单位编制预算互相攀比;资产使用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且缺乏监督,例如使用者缺乏产权意识,对使用的设备不珍惜,从而造成设备损坏严重,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可使用时间和效率;资产处置环节,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不合理,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甚至低价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加强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文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针对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当从三个方面提高认识。1.明确管理的目标。2.坚持管理原则。3.重视管理地位。通过三方面努力,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二)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键是设置监管的主体。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的拨款单位,也是资产的出资人,掌握文化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所以设置财政部门监管主体最为合适,同时应构建“国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三)规范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

篇5

一、取得的成绩

1.文化事业建设政策不断强化。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名区建设的决定》、《关于区十大金色文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我区文化各领域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具体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项目和工作要求。

2.文化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的要求,我区近几年来已投入近5亿元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剧院、江寺民俗文化园、区文化中心、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得到新建或改(扩)建。有15个镇(街)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文化设施,其中临浦镇还获得了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的荣誉称号。

3.文化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坚持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齐抓,节庆文化与广场文化交融,文化下乡与文化进城互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13年底,共有21个镇(街)成立了品牌文化艺术团,常年开展千余场次的各类文化活动。

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现。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全区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个(3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处市级文物保护点、2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处市级地下文物保护区以及大量的馆藏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全区的“非遗”普查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已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2个,省级5个,市级18个,区级35个。

5.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针对我区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管理任务重的实际,有关部门不断摸索,大胆实践,探索出了在省内六个“率先”的文化市场管理新模式,加强对我区依法审批设立的1655家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的有效管理,使文化市场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文化事业建设总体来说成绩喜人,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1.对文化工作的考核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在对镇(街)年度目标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分数仅为考核总分的1%。对照周边县(市、区)如余杭区和桐庐县5%的比值,我区的比值相对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街)对发展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镇(街)之间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相对不平衡。目前,全区尚有11个镇(街)由于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差异,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达不到今年国家对文化先进县(市、区)复查考核的标准。同时,由于文化工作考核比值偏低,也导致一些镇(街)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因此,区内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缺乏应有的事前考古探测,使得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保护。

2.对文化事业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区加大了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城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体设施格局,在全市、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是,与硬件投入上的大手笔相比,我区文化事业建设的软件投入力度显得相对不足,区内有关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精品的原创与加工、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文化演出市场的扶持都尚未形成有效投入保障机制。单纯“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对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也无法起到很好的引导效应,使我区在文化名人的培育和精品力作的原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还出现了文化人才外流的情况。

3.对相关文化单位的政策扶持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正在积极扶持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仿的鄞州区民间博物馆通过政府政策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已走在了全省前列。反观我区已建、在建民办博物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另外,我区具有传统优势的绍剧团,至今仍在一幢破旧危房且存在严重火险隐患的场地排练办公;原定建设的图书大厦在2012年就已获区政府同意,区发改局立项,但至今规划和用地尚未落实。

4.对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区文化队伍建设正成为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镇(街)文化队伍力量薄弱。镇(街)文化站于2012年被撤销,文化干部编制取消,取而代之是社会事务办公室行使相关职能,造成农村专职文化干部缺失,无法正常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影响了我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人才的录用和引进存在困难。当前“凡进必考”的人事政策正成为文化人才引进的制约因素。如区绍剧团因无法解决一些从少年时代就进行专业培养的剧团演员的编制问题,致使人才不断外流,造成剧团骨干青黄不接的困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文化事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来认识抓好文化事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性的文化工作会议,对文化的建设发展进行总体部署,明确任务要求,并加大对镇(街)文化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考核分值,使文化事业建设真正列入镇(街)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重视重大建设(项目)中文化部门的参与,切实保护我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已明确的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和文物埋藏区,要事先划定范围,在开发建设前征求文化部门的意见。

2.要协调发展,加大对文化软件建设的投入。在硬件建设不断投入的同时,要适度将工作重心向文化软件建设方向倾斜。进一步增加文化专项经费投入,加大对文化领域创作的扶持力度。建议参照昆山、慈溪等地做法,通过加大对文化精品创作的投入力度,并利用长效激励机制作保障,来激发文化人才的创作激情,促进我区原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文化演出市场的扶持力度,通过不断引进高品质的优秀文化剧目来繁荣我区的文化演出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

篇6

一、加大资金投入,文化事业经费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文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了文化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公共文化投入逐年加大。2011年投入480.95万元,增幅24.57%,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18.91%,人均投入37.37元;2012年投入660.85万元,增幅37.41%,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31.6%,人均投入52.84元;2014年投入737.88万元,增幅11%,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6.64%,人均投入38.84元。二是设立了农村文化专项资金。2014年,在将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的同时,县财政预算新设立了宣传思想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0万元,安排文化广电专项经费1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全年按人均1元的标准下拨21万元,人均购书经费位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抓好阵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一年来,我县抢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了“文化阵地质量提升年”活动,纵深推进农村“三个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文化馆站达标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对县图书馆进行了改扩建,新老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新建完善了现代化的影剧院,改造升级县广播电视台;进一步完善了电子阅览室和读书网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文化馆、新建青少年宫等文化基础设施,全县一半以上的县直单位建起了图书室,城区人均文体用地面积达0.9平方米;县图书馆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县文化馆在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二级文化馆。二是农村文化阵地日渐完善。结合示范镇建设特别是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大力开展乡、村、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了乡跃村等一大批文化精品工程,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96个,搭建“农家书屋”86所,创评文化中心户923户,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均实现了乡(镇)、村100%全覆盖,乡(镇)、村、组三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三是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加快推进了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年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2224户,并于2014年12月4日通过市局验收。值得一提的是我县“两馆一中心”(体育馆、游泳馆、文艺中心)项目规划目前已通过评审,今年将动工建设。

三、坚持全民参与,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我县坚持全民参与的原则,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实现了文化活动经常化、大众化和特色化。一是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进一步规范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7天,共56小时;各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每周免费开放7天,共42小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免费开放。2009年,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项资金,建起了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标准的电子阅览室,2010-2011年利用国家、省专项资金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2010-2011年通过申报争取,省文化厅为全县86个行政村各配置了1台电脑,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部分社区在县、乡镇帮助下也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目前均能正常使用、规范运行。二是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团队的作用,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民文化三项活动,全年送戏下乡演出72场、送电影下乡1442场、送春联下乡18场、送图书下乡3次、各乡镇自办文体活动54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好评。三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与数字化转换任务提前完成。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全县所有乡镇联网,联网行政村52个。截至2014年11月,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27600多户,入户率超过60%;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于2014年1月完成,在全市率先完成整转任务,数字化电视转换率达100%。四是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按照“周有影视展播、月有广场演出、节日大事有活动”的要求,精心制定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度计划,全年举办或开展了南部六县美术、书法、摄影联展,老年书画展和海洋科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祝福进万家”春联大派送活动,春节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表演活动,端午龙舟大赛,“七一”、“八一”文艺晚会,庆国庆“同心唱响中国梦”大合唱比赛,“舞动”国标舞培训班,世界旅游小姐大赛赛区30进20专场,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舞动”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城区赛、乡镇赛、交谊舞),省第十三届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第五届艺术节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系列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商业化运作,2014年12月20日至22岭南越野车年赛和“同一首歌”()国际汽车音乐节演唱会走进,打造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五是文化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做实文物保护各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举人龙》列入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成省、市、县三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及传承人等相关非遗资料数字化建设工作任务;组织参加了第五届艺术节省级非遗项目客家蓝巾帕制作技艺现场展示;开展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客家围屋行”宣传活动;完成了客家擂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申报,获得了省文化厅审批并上报;实施完成了雅溪石围及土围的维修工作,完成市五河治理防洪工程所涉我县12个文物点的调查登记工作;完成了乌桕坝李氏宗祠、第一党小组成立旧址、炉迳村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等重点文物的维修保护设计方案,全面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工作。六是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多样。以打造“书香”为载体,积极整合部门力量,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等文化阵地,策划开展了“书香”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读书心得征文、亲子教育经典书籍推荐等活动;在“读者宣传月”期间举办了“读一本好书”、“推荐一本好书”、“专家荐书”等一系列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

四、健全激励机制,文化生产创作成果丰硕

我县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积极制定和完善文化生产激励机制,推动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走向繁荣。一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扶持与评价激励。设立了《县文学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奖励暂行办法》。2014年,县财政预算中安排了文化广电专项经费11万元,其中艺术创作经费1万元,对获奖剧目《请村长》、《毛古雕新传》分别奖励了创作经费3000元和2000元。二是文化产品社会影响扩大。2014年,客家蓝巾帕制作技艺由省厅选调参加了第五届艺术节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现场展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民俗爱好者的参观购买;选送的美术、书法作品参加了省第十三届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1名、优秀奖1名;选送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加了第十三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获得美术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书法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3个;选送的美术、书法作品参加了第十三届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

五、加强常态监管,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加大

我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扎实推进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开展了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了《县开展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专项整治工作会,对整个工作尤其是专项治理集中行进行了部署,整治活动共派出车辆75辆次,出动执法人员378人次,查处非法销售门市21家,收缴非法设施42件。二是广播电视台依法设立、运营正常。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和完善了广播电视播放的监听监看制度、审查员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全年未发生一起非法运营事件,保障和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有序推进。在文化市场综合整治中,对8家次违规网吧进行了行政和经济处罚;在“扫黄打非”和版权保护工作中,查处2个流动书摊;在文物行政执法中,对全县10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了4次文物安全大检查,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15个;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预防措施,举办了“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班”,培训相关人员60多人。

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正确把握市场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以及乏力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事业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城镇化建设方面相关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事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切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

群众文化事业;新型城镇化;推动作用

新时期,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增强城市的整体建设质量。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小城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十分有必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进而以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城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群众文化建设事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事业能够让中小城镇的社会大众在物质生活方面获得城市现代化的满足,享受一定的公共服务,并且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可以以相应的文化产品分享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进而满足其日益生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城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其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将人作为中心,进而结合人的实际需求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质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物质精神生活。简单的说,就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更好不仅仅表现物质为生活的富足,如获得稳定工作、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得到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等,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社会大众在文化活动、消费、娱乐方面的需求,进而促使我国社会整体文明水平和道德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而群众文化建设事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则能够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和指导,满足社会大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进而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对城镇化建设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事业能够改善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长时间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将各项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经济、教育、基建和交通等方面,对文化建设相对忽视,因此近几年新型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效果都相对较差,对城镇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事实上,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事业由于能够对社会大众的精神思想产生影响,甚至提升城镇群众的整体文明水平,因此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发挥特殊的推动作用。首先,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充分挖掘文化的基本内涵,进而彰显本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区域个性,最大限度的避免新型城镇化建设再次出现传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千城一面的弊端,促使新型城镇化化建设在现代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适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能够促使人们在文化学习和宣传过程中不断沟通和交流,进而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共同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最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素养,强化其基本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等。例如,在农闲时期可以将分散的农民合理组织起来参与各项文化培训班,对其进行普法、健康知识讲座等,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同时,以文化教育强大的感染力增强本地区农民群众的凝聚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条件。

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得意传承和发展的血脉,对各项社会建设产生着相应的影响,在新时期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性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视,加强其与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使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经济繁荣、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进而逐步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实际质量和水平。

(一)提升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强对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事业,首先应该将转变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作为重点内容,最大限度的摒弃传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和基础社会司建设而忽视人民群众思想的问题,而是应该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将促进社会大众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将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作为核心工作内容,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在具体操作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建设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立相应的文化中心,并为基层群众文化宣传教育培养文艺骨干人员,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或自行组建群众性文化活动,进而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与城镇项目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各项相关工作中,组织规划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对于城镇化来说也是如此,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的建设规划是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方向。新时期,国家逐渐认知到文化建设再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关注城镇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全面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并在科学的规划系统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突显城镇化的个性特征,促使我国城镇化假设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纳入到新型城镇化的统筹规划中,对城镇化建设提出科学的指导,促使群众文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共同发展。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从文化的本身性质看,群众性文化建设具有相应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政府公共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组织社会民间经济力量加入到群众文化建设事业中,努力打破文化建设资源紧张的尴尬局面,为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持,切实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进行建设,提升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具体操作方面,政府可以联合社会民间资金,按照本地区社会大众的实际文化需求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文化广场和图书馆等,为群众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激活群众文化发展活力从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的经验看,文化产业在未来社会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相对良好的地区,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甚至对民生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树立积极的社会文化品牌,并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而以此加大社会招商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对本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开发,最终通过相应的产业化包装,拓展本地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影响力,促使城镇化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本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群众性文化建设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能够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视,充分发挥群众性文化建设的实际功效,促进城镇化建设事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宏.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451-451,453.

[2]郑慧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研究和探索[J].赤子,2014,6:61-61,321.

[3]张爱菊.城镇化进程中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196-196.

[4]李变花.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金融创新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z1:139-143.

[5]于燕.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15,2:131-140.

篇8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文化事业单位涉及到的范围面十分广泛,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制度也随之得到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因此文化事业单位还需着重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一、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是文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

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预算管理、购置、报废等工作,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最后的处理,需要达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那么在这一过程当中,文化事业单位做好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这不仅能够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文化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也能够发挥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对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可以说是支撑着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与发展。若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不到位,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遗失、损坏和浪费,这就会造成国家和单位资源的浪费,增加单位的维修费用和额外的购置费用,造成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增加单位的成本,不利于单位的整体发展。因此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对于单位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能够推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范化

纵观以往的经验,许多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重视,在管理过程当中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与流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得到重视,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因此在制度的规范之下,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也能够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促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有关制度的完善,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用。

二、当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没有足够的重视

尽管相对以前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已经逐步得到重视了,文化事业单位也逐步建立起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制度,但相对现实来说,目前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文化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不具有所有权,因此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前,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效用及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在购入之后的经营过程当中缺乏维护和管理,就无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造成文化事业单位资源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与核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还不能与当前的工作相适应。我国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与报废,在法律上做了原则上的要求,但是落实到文化事业单位当中时,还需要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因此在实际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在预算管理方面还未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实物验收与发票管理不够规范,固定资产的领用缺乏严格的审批流程。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会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可能会存在与有关部门的权责不清的情况。

(三)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缺陷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当中,涉及到固定资产的购入、日常管理、报废等工作。实际工作当中,固定资产的效用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产生消耗,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如果不及时对减值进行计提,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真实反映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无法获得真实的财务报表。这就会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有关决策产生不利影响,浪费国家资源,阻碍着文化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效率的高低,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来看有两点原因,其一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来看,是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还不够,可靠的绩效考核制度与监督制度能够客观上约束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方面要在意识上面主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细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要有合理的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加强资产入库的帐实核对,避免账实不符的现象产生。此外,对于单位内部闲置的资产,要充分合理的进行资产的安排与调度,把内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鉴于固定资产的特殊性,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与岗位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情况实行动态的管理,能够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并保证盘点工作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起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登记管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办法来进行操作。最后,要建立起固定资产保护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固定资产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使用过程当中也要保护好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价值的消耗,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因此要根据固定资产性质的不同,折旧方法与要求的不同来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在进行报表的编制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将固定资产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支出,而是要按照累计折旧的方式来进行反映。若存在固定资产损毁的情况,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会计报表当中应该作为备抵科目,并且要认真核算其减少的价值。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与使用以及有关的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使有关的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才能为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能够在丰富我国人民生活的同时,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我国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5(07).

[2]崔春梅.浅谈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

篇9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设有序进行

(一)“两馆一中心一台”继续完善

以市文化馆、图书馆、文体中心、广播电视台为龙头的我市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已经形成,发挥了“两馆一中心一台”群文活动、培养文化人才,全民健身、培养体育人才,思想宣传媒体导向的作用。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丰富多彩、快速协调发展。

(二)“六大工程”有序推进

1、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并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两年半来投入1137万元重点完善了设施配套,加强了文化管理人员和文化队伍骨干的辅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了管理服务作用。

2、农家书屋工程:年实现农家书屋在全市183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提前完成了183个行政村的规划任务。年至今新建社区书屋25个,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年至今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个,完成规划任务90个的36%,新建全民健身路径67条,完成规划任务10条的670%。

4、广播“村村响”和“户户通”工程:继续加大“村村响”和“户户通”建设力度,年至今新建广播“村村响”101个,完成规划任务104个的98%。实施“户户通”28600户,完成规划任务43000户的67%。

5、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确保了183个行政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放映。年至今公益电影放映6537.4场,完成年规划任务5490场的119%。

(三)“一个体系”逐步完善

1、城市文体活动广场建设:马木河文化休闲公园、城北文化广场相继建成,进一步满足了城市居民户外文化活动需求。

2、乡镇文体活动广场(含小型剧场)建设:先后有3个乡镇建成3个文体活动广场。不断满足乡镇农民朋友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四)“五个品牌”争创效果明显

1、文学精品品牌。认真组织、协调文学艺术协会、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积极参与文学艺术创造;通过评比、赛事、展览、研讨等活动来调动、支持、鼓励、保护文学艺术创作者积极性;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5个。我市表彰优秀文艺作品10件,表彰金额6.3万元。

2、特色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稳定和壮大社区、企业、校园、村(社)常规文艺队伍和文艺骨干。年以来新建各类常规文艺队伍10支。重点宣传了籍军旅作家陈道斌。打造了乡土农民画家马世明,本土油画家罗布等文艺骨干。

3、日常文化活动品牌。以单位、社团为基础,城乡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为载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重点内容,先后举办了保保节、飞翔节、龙狮灯比赛、农村村级社区文艺调研、迎春长跑、全民健身日等450场次的文体活动,把重大节庆活动、庆典活动和常规性文体活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4、保保节之乡品牌。一是坚持开展保保节民俗特色文化活动,开发利用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启动了保保节争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以进一步加强保护利用,三是已发掘、挖掘、收集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报市政府审批公布。

5、三星堆文化品牌。围绕三星堆文化,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刊发三星堆文学杂志6期,先后举办歌曲、舞蹈、书画、摄影等比赛展览15场次,推动了文艺创作。

(五)“一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培育和发展城乡业余文体演出队、社会文体社团、义务管理员、体育辅导员、文化新闻市场社会义务监督员等,建设一支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人才并服务于群众的专兼职文体新服务队伍。市文联年3月成功换届,各专业协会积极开展活动,我局先后举办了各类文化人才培训10期,各类体育人才培训12期,文化新闻市场培训18期。

继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苗子计划,实行体教结合,抓好抓实业余训练,培养一批新生代的体育后备人才,两年多来,我市培养的运动员获得省级赛事银牌2枚,铜牌3枚,级赛事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13枚。

二、文化产业稳步推进,文化消费多样性日益形成

(一)以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为重点内容的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产业得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实体,两年多来,新建文化娱乐市场经营户30家,兴建包装印刷企业15家。逐步形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产业格局,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以文体中心为全市体育产业发展重点,争取资金、项目,多渠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探索社会资金投入、人才参与、开发服务项目和服务管理,构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为主体、部分项目成本消费产业服务模式。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网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先后进入文体中心开发服务项目,以成本消费模式服务运行。两年多来体彩销售达到4700余万元,名列市各县市区前茅。

(三)以电视台、广电网络分公司为广电产业重点,加大技术改造,提供高清画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服务对象,增加了收视群体。

(四)两年多来,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服务产业发展速度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协调发展,实现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及其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亿元,实现规划任务(2.56亿元)的55%。

三、问题、原因及措施

主要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主要表现在村级、社区对体育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需求量的增加。

篇10

【关键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

我国推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由来已久,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企业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确定我国体制分类改革的思路。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召开,确定了9个省市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试点改革,这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体制试点改革。2006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方法,会议确定了89个试点地区和170个试点单位,文化体制改革范围扩大。2011年6月2日,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释放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信号,首次明确给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事业单位将分类改革,目前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转成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财务工作对转制单位尤其重要。

一、转企单位的现状

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办,根据国家计划进行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机构的设置由政府批准,人员列入国家事业编制,以至于它的财务管理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领导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与改企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由于事业单位不用面临企业等单位在经营中的风险,以至于管理层和财务人员都不重视财务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由于不用去创收,财务人员只要把收入、支出审核无误后记入账中,就算完成本职工作,知识结构体系老化。

二、转企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1)搞好清产核资工作。转企单位在转制方案获得批准后,应依照有关规定提出清产核资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厅备案。转制单位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抽调财务、审计、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等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制定清产核资方案,对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对各项负债和净资产进行全面的查实核对。一般应以转制方案获得批准的前一个会计月末作为清产核资基准日,清产核资工作应在备案后六个月内完成,并按规定将清产核资结果报主管部门和财政厅。转制单位要根据财政批复的清产核资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2)进行财务审计。转企单位在清产核资结束后,要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改制财务审计。转制单位对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在审计过程中,财务及有关人员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审计结束后,转制单位要与中介机构充分沟通,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相应调整会计分录和财务报表。(3)资产评估。转企单位在财务审计结束后,要聘请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整体的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主要是因为物价变动而造成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差较大,采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转制单位将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结果上报主管部门确认和财政厅备案后,根据评估报告调整账务,同时结束旧账,建立新账,执行相应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

三、转企后的财务管理

(1)调整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及资金管理。转企后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要把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经营决策中,使它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要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还要建立合理的风险应对的策略,在风险来临的时候,使企业遭受的损失最小化。转企后的财务管理也要跳出微观,实现宏观视野,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配合改制的进程。建立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各项期间费用;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筹资渠道,填补资金缺口。转企单位要把预算作为重中之重,把它当作组织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使资金收支严格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对无预算支出要严格限制,对大额资金要实施跟踪监控,以确保转企单位的资金有序的流动。(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转企单位要组织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企业化财务管理知识和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转企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变,要从简单的算账、记账过度到参与企业的预测和决策上。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精通财务管理和法律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财务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了解利用国家有关转企改制的政策来为企业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胡惠林.论文化体制改革[J].开放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