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范文
时间:2023-03-23 12: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艾灸疗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历史渊源
灸法起源于远古代时代人们对火的发现与使用。距今约2万年左右,“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火将动物烤熟而食,在烤食物过程中,有时火星会溅到身体上,溅到身体痛处后就会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于是人们就用火烤痛处的方法来解决痛苦。经人们不断总结和历代医家实践,最后认为“艾”是灸治疼痛的很好原材料,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艾灸。
《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孟子·离娄》中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素问·异法方异论》中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而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艾灸疗法形成于秦汉时期,当时出现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大量著作;魏晋时期,灸法得到了大步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艾灸专著为曹操之子曹翕所著,书名为《曹氏灸方》,但今已失;唐宋时期,是我国艾灸史上灸疗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关的艾灸著作也较多,如《骨蒸病灸方》、《皇帝明堂灸经》、《灸膏肓俞穴法》等一系列著作涌现;到了明清时期,灸法已经成熟,直接灸、间接灸(隔物灸)、灸器灸、雷火针、太乙神针等,均已出现,且有明确记载。
适用范围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应该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 艾灸最适合阳虚、气虚人群。总的原则是: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热证少灸;凡属于慢性久病,阳气衰弱,风寒湿痹,麻木萎软,疮疡瘰疬久不收口,则非灸不为功。亦可用于回阳救逆、固脱,如腹泻、脉伏、指冷、昏厥、休克等。
艾灸适合治疗适合以下几类慢性病:
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空调过凉、久坐等导致的寒性、虚性的腰椎病、颈椎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腹泻、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杂病
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和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家庭疗法
在家做艾灸时,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或者通过相应的诊断来施灸。
施灸距离
以皮肤感觉为准,艾条在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这时可以稍微近一些,让艾条和皮肤保持1~2厘米的距离。
随着艾条燃烧的逐渐充分和温度的升高,距离就要稍微远一点,保持2~3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
注意用火安全
防止烧伤皮肤,烧坏衣服、被褥等;另外,点燃的艾条要利用断氧断燃,切忌将艾条直接按灭。因为艾为易燃品,以防未熄灭的火星重新点燃艾条。
防止出现晕灸
施灸时,有的人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脉细手冷、血压下降等晕灸情况。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让其平卧于空气流通的地方,必要时可急灸足三里3~5壮。
保健操作
提高免疫功能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 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神阙穴操作方法
有些人喜欢在家艾灸神阙。因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淋病、脱症等。
自己在家操作时候,可以选择直接灸或者隔姜(或隔盐)灸。
盐要选用纯净干燥的或者炒过的食盐填平肚脐,用艾条灸之。姜则应选择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牙签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肚脐上。将艾柱放于姜片上点燃,稍感灼痛,即应更换艾柱。
一般可灸3~9壮,或者直接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神阙穴隔姜灸。10~30分钟即可。
注意 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第四、注意力宜集中,谨防点燃衣物;第五,如果起了水泡,不要弄破它,由其自行吸收。
缓解胃痛
穴位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篇2
具体取穴如下:
大椎穴:大椎穴在后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癫痫,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灸之可以增强卫气的功能,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合谷穴:就是我们俗称的虎口。合谷穴有开通的作用,可以治疗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耳鸣耳聋、疔疮、经闭、瘾疹等许多疾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注意,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
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风池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风府穴: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中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操作要点】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
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风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时灸之,则片刻阳气蒸腾、卫气运转,寒气立时消散,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恶寒、鼻塞、清涕、头痛等症状。但如果感冒日久,出现喉咙干痛、鼻流黄脓涕、怕热、口渴等症状时就不要灸了,应该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篇3
[主题词] 艾条灸;运动疗法;膝关节,骨关节炎/针灸疗法
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ofMoxibustionCombinedwithKinesitherapyonKneeOs-teoarthritis
LiNing,WuBin,ZhangYongling(WestChinaHospital,UniversityofSichuan,
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PurposeToexploreaneffectiveprogramfortreatmentofkneeosteoarthritisbycombinationoftr
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MethodsArandomcontrolstudyprogramwasado
pted,andscoresoftherapeu-ticeffect,pain,flexibility,extensibilityandstabilityofjoints,
andgoingup-stairsanddown-stairswereassessed.ResultsThetherapeuticeffectofthetreatmentgro
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
an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inpainandstabilityofthejoint(P
).ConclusionMoxibustioncom-binedwithmuscleexercisescanrelieveeffectivelypainimprovesta
bilityofthejointandincreasethetherapeuticeffectforthepatientofkneeosteoarthritis.
[Keywords]MoxaStickMoxibustion;ExerciseTherapy;KneeJoint,
Osteoarthritis/acupther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以膝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为特点的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有较多的临床研究文献报道了对本病的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或是西医物理康复治疗为主。但是药物治疗在全身给药的过程中,到达关节内的药量很少,且全身组织、器官均受药物的副作用影响,长期反复用药使患者较难坚持,如关节内注射用药反复多次,又可增加关节感染的机会;而西医物理治疗下肢肌肉的功能锻炼又因病变部位疼痛限制也使患者难以坚持。直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的方便程度令人满意,所以自1999年3月起,笔者采用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对艾灸特定腧穴并配合指导下肢股四头肌肉锻炼的中西医康复结合治疗方案与病变局部物理热疗配合下肢股四头肌肉锻炼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有关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1983年订),并排除有严重的类风湿、心、肝、肾等脏器疾患及临床膝关节功能评分≥30分的患者50例,按预先的计算机随机排号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艾灸特定腧穴并配合指导下肢股四头肌肉锻炼组)与对照组(物理热疗、按摩及必要的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男6例,女19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8岁,平均64.3±7.8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6个月,平均26.8±15.8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最高28分,最低19分,平均24.3±3.3分。
对照组男4例,女21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76岁,平均62.5±9.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44个月,平均24.6±16.6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最高29分,最低20分,平均25.9±3.0分。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灸法:首先患者采取俯卧位,用点燃的药物艾条悬灸患者腰阳关穴10分钟;此后,患者取仰卧位,再悬灸病变膝关节处犊鼻穴5分钟。均以患者感到穴位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2)运动疗法:60度等长训练法,患者仰卧位,将患肢放于脚凳上,屈膝呈60度做主动等长运动10次为一组,作5~10分钟;然后做90度下肢中立位等张训练法,屈膝90度,将患肢抬离床面后伸至120度,再屈还至90度,如此往返伸展缓慢运动5~10分钟。
2.2 对照组
采用物理远红外线治疗仪对病变局部进行15分钟热疗,再运用点、按、揉以及关节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按摩手法治疗15分钟。疼痛剧烈时可给予止痛药物百乐来治疗。
上述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依据目前在临床上运用得较为广泛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判定,评分主要包括8大项35个小项的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膝关节功能的量化,结合本病的特点,将其中的"交锁"项目(包括5个小项)改换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包括5个小项)进行临床评价[1]。
3.1 判定标准
显效:>70分;进步:51~70分;改善:31~50分;无效:30分以下。
采用四川大学医学统计教研室编制的医学统计软件PEMS进行统计处理。两组采用Ridit分析疗效,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使用成对t检验比较。
3.2 治疗结果
(1)两组疗效综合评估,见表1。
经Ridit分析,u=2.704,P
(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的变化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各项分值经治疗前后比较均P
4 讨论
骨关节炎无论其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在最常见的三大老年病中均居首位,临床以关节疼痛(冷痛为主)、不能持重,活动度受限,肌肉无力、僵硬、甚至萎缩,关节增大、甚至畸形,关节不稳等为主要表现。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多以保守的中西医康复治疗为主。
有研究表明,患者因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降低使邻近的股四头肌肉缺乏有效刺激而造成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以致膝关节不稳定。所以股四头肌肉的肌力的下降在本病的病程中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高度强调有针对性的进行肌肉力量练习,以改善关节不稳定性[2,3]。既往的西医针对肌肉康复而设计的60度等长训练法和90度下肢中立位等张训练法相结合的运动锻炼治疗方案,因患者疼痛和惧怕不安全因素而严重影响疗效。
艾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之一,其不同于西医物理热疗,是因为其具有集热疗、光疗、药物刺激与特定腧穴刺激于一体的作用,其中艾叶作为艾灸中主要燃烧产生热能、光能的药物,实验证实,能有效控制炎症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等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性质,降低关节炎症部位的IL-1与TNF的含量,减少炎症刺激,加快局部病理性废物的清除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痛阈值,可明显改善中老年痛症[4~6]。此外,本次研究所选用的腧穴腰阳关具有改善下肢阳气不足的作用,并且对艾灸热刺激有易感性,是多用于治疗膝关节病变的特定腧穴。本次研究发现反复灸疗此穴再配合局部腧穴犊鼻艾灸2周后,19例患者在以后艾灸此穴治疗过程中均感到从腧穴部位到病变膝关节部位有发热感传现象,即中医的"经络感传"现象。笔者推测,这是热能达一定量后,按经络方向从强度高的部位向强度低的部位(即病变阳气不足部位)传递,在传递过程中带去了某种信息,从而加快了局部病理性废物的清除,改善疼痛。
本研究发现采用艾灸配合治疗方案后,确能使治疗的有效率提高,关节的不稳定性、屈伸度及上下楼梯功能明显改善,这是由于灸疗的强大止痛作用,使患者疼痛减轻,全身整体状况改善,从而使患者有兴趣进行正确的肌肉功能锻炼,提高了肌力,进而改善了关节的不稳定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加之本治疗方案简便易学,患者通过学习可自行在家中进行治疗与锻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之能有规律的治疗与锻炼,从而有效地控制或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建议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16~1619
2 吴中朝,王玲玲,刘跃光,等.艾灸从瘀论治中老年痛症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18(9):523
3 张英英,赵粹英,王虹英,等.艾灸对老年人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2
4 肖达,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老年人衰老见证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63
5 李放,屠丹云,范振华.骨关节炎与力学因素.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4):348
篇4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艾灸疗法
脑梗死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病种。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按期分经艾灸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96例,全部选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病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个月。对照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1]。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全部经头颅CT或-R)证实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②年龄在40岁以上,70岁以下;③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按期分经艾灸法治疗。
2.1.1 分期 将Brunnstorm第I级分为迟缓期,第IIIII期分为痉挛期,第IVVVI期分为恢复期。
2.1.2 分经 迟缓期取督脉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穴取百会臂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痉挛期取手少阳手太阴兼取足太阳足少阴经为主,穴取中渚阳池外关天井尺泽列缺鱼际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太溪。恢复期取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经,穴取天宗肩贞小海阳谷后溪外关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2.1.3 方法 艾条悬灸,每穴5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
2.2 对照组 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中风的常规治疗方法。上肢取穴:曲池、内关、手三里、合谷、肩;下肢取穴为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按常规操作进行艾灸。
3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从艾灸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采用Brunnstorm脑卒中运动恢复阶段进行检查,每改变一级,则使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2]。
3.1 疗效标准
3.1.1 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运动积分
3.1.2 治疗结束,全部患者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再次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下。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情况见表2。
4 讨论
4.1 本研究以祖国医学的灸法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Brunnstorm脑卒中运动恢复阶段指导选经选穴,最后以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以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在BrnunstormⅠ期,相当于发病后的急性期或弛缓期,患者无随意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相当于中医“痿证”,故治取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诸阳,开窍启闭,且《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说明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关系,对高、低级中枢都有调节作用。同时取手足阳明经,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且阳明经多气多血,首调阳明致十二经气血通畅,足阳明胃又属中焦,后天之本,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则肢体功能活动才有保障。此期治疗的目的是激发肌力和肌张力。
在BrnunstormIIIII期阶段,患者明显地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协同运动。按现代康复医学的要求,要破坏这种运动模式,尽早诱发分离动作。上肢手的分离动作中,拇指功能最多,最重要。而拇指指间关节伸直,受拇长、短伸肌支配,拇指掌骨外展运动,受拇短屈肌支配,此三肌大部分行于手太阴肺经上,故取肺经。掌指关节背神运动受指总伸肌支配,此肌位于手少阳经上,下肢伸肌占优势,分离运动中足背屈动作由半腱肌半膜肌支配,此两肌大部分在肾经上,故取肾经养阴筋柔。足太阳经行于屈肌侧,故取膀胱经进一步舒缓痉挛。
在Brnunstorm第IVVVI期,加强上、下肢整体的协调运动,进一步维护和加强分离动作,手太阳小肠经为肩脉,支配肩部各个方向运动的肌肉大部分属于肩脉之内,前臂伸直运动受肱三头肌、肘后肌支配,此两肌大部分分布在手太阳经上,手少阳经多血少气,此期重在调血,血和则肢体功能康健。下肢小腿外侧肌力明显弱于前侧,故取足少阳经,此期治疗重在调血。促进肢体自由活动。
4.2 本组病例的治疗特点 本治疗方法中系用中枢性瘫痪恢复过程的6个阶段Brunnstorm脑卒中运动恢复阶段作为临床灸疗辨经取穴的依据,按出现分离动作所受支配肌肉的归经而分经取穴,较好地体现了祖国医学整体概念、辨证论治思想,因而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腹针艾灸 穴位敷贴 原发性痛经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患者>90%。中医把痛经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因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所谓“不通则痛”,临床多表现为实证。虚证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胞脉失养,是为:“不荣则痛”,临床多表现为虚证[1]。运用腹针艾灸加穴位敷贴法治疗原发性痛经63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痛经患者123例,根据第7版妇产科教材诊断标准[2],确诊为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14~35岁,平均年龄21±3.2岁,病程3个月~6年,每次腹痛时间1~6天,腹痛剧时每次均要急诊止痛治疗。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分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①治疗组:急诊腹痛剧者,排除妊娠、外科疾病及其他后,即刻予腹针穴位(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道、双侧子宫穴)加艾绒灸,大部份患者在10分钟左右能迅速缓解下腹部疼痛,治疗30分钟后患者基本能完全止痛,后予中药粉糊(元胡粉、桃仁粉)穴位敷贴6~8小时后自除贴,同时予口服药物:散结镇痛胶囊4粒,3次/日,共5天,其后连续物理治疗5天。下次月经来潮前5天重复上述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少食生冷,寒凉之品,注意腹部保暖,注意避孕。②对照组:急诊腹痛剧者,排除妊娠、外科疾病及其他后,即刻予曲马多100mg肌注止痛,同时给予同上药物口服治疗,下次月经前5天开始口服同样药物,连续3个月1疗程,注意避孕。两组患者均跟踪观察或电话随访半年以上。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半年以上未复发者;②显效:经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但因情志或感邪等复发,经治疗后短期内恢复者;③好转:经服药治疗后,痛经症状有所减轻,但需每次月经周期服药者;④无效:症状无减轻[1]。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su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痛经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与个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冲任、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经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机制有寒、热、虚、实之分,以实证为多。分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互结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不足型[3]。
腹针疗法:是通过剌激腹部腧穴和一些特定穴位来调节相关脏腑和经络的失衡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它由传统中医和针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微针系统,借助腹部的五脏募穴和任脉、肾经、胃经的腧穴,采用独特的针剌方式-针体细、进针浅、无针感(患者)来调节五脏六腑,更适合治疗脏腑的慢性疾病,其对痛症和惧针者尤为适合[3]。
艾绒灸法:一条艾条等分四段,点燃灭明火置艾箱熏烤下腹部,主要以关元、气海穴为主。有壮阳气、行气血、通诸经、逐寒湿、止痛等作用,配合温热刺激,其热力能深达肌层,温经行气,两者相合,更加强其温经气、散寒邪、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型痛经[4]。
中药粉糊(元胡粉、桃仁粉等份加蜂蜜制成)穴位敷贴,通过穴位皮肤局部吸收,进一步加强对穴位持续刺激作用,从而加强活血祛瘀止痛效果。
从统计表1可见,治疗组63例,治愈29例,显效25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2%;对照组60例,治愈7例,显效13例,好转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两组患者对照,腹针艾灸加穴位敷贴治疗痛经患者,在治愈、显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好转方面,西医优于中医,无效方面无差异性。临床实践证明:痛经急诊患者予:腹针艾灸加穴位敷贴与西药止痛针或止痛药效果无明显差异性。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痛经急诊疼痛止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性,说明腹针艾灸加穴位敷贴法,能有效迅速缓解痛经的疼痛症状,同时能疏通经络,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理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祛除寒湿及瘀阻,对治疗原发性痛经,起到标本同治作用,能减少西药止痛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在治愈,显效方面明显优于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作用持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素侨,刘利.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中国医药导报,2007,5(4):86-132.
2 乐杰,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8.
3 司徒仪,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166.
4 林秀华.腹针配合炙法治疗寒凝型痛经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08,3(24):30.
篇6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73-04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发展迅猛,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癌中之王”。中医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有原发性肝癌这一病名,但类似于肝癌的症状、体征和病因病机的记载却相当的丰富,可将其归属到“臌胀”、“黄疸”、“积聚”、“肝积”、“胁痛”、“瘕”、“肥气”等疾病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笔者将其分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现将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理论探讨 探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治疗该病的前提,也是辨证论治的基础。临床上各医家对肝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刘鲁明等认为肝癌的发生与感受湿热邪毒,长期饮食不节,嗜酒过度以及七情内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有关。感受邪毒、饮食损伤、脾气虚弱、肝气抑郁是肝癌的主要病因,而正气亏虚、脏腑失调则是发病的内在条件。肝癌的病机为脾气虚弱、肝郁气滞、疏泄无权、肝郁化火,肝癌病变过程中每见肝火炽盛,肝血失养,导致伤元气,耗肝阴;当肝郁化火,肝盛犯脾则脾气更虚;致肝阴枯竭、肝损及,肾则肾水亏。故肝癌病变于肝,病机则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刘亚娴认为肝癌病位在肝,但与脾、胃、胆及肾密切相关。其病情常虚实夹杂,虚以脾气虚、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为主;实以气滞、血瘀、湿热瘀毒为患。初起病机多以气郁脾虚湿阻为主,进一步可致正衰邪实,病情恶化。毒、虚、瘀是肝癌总的病机特点,毒瘀互结,脾肾亏虚,邪实与正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肝癌的全过程。曹继刚等。认为肝癌脏腑定位在肝脾,其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肝脾失调是肝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癌毒是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络痹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名老中医经验 于尔辛治疗肝癌腹水,主张忌用峻泻之剂,强调腹水系虚损大病所致,峻泻则益虚其虚;认为肝癌黄疸不宜作肝胆辨,而脾胃病亦可致黄疸;肝癌肿块,疼痛必从脾胃论之,因古近文献综述其主要症状多归于脾胃证,就临床而论,肝癌的临床表现亦多归于脾胃系统的症状,肿瘤不作血瘀辨,中医理论论及肿块,丰富多彩,不唯血瘀一说,就其肝癌症状而言,应按脾胃论治为佳。何任治疗肝癌独创“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学术思想,认为肝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正气的虚衰,何老强调治疗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地“不断扶正”,具体方法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温阳补肾,何老还认为虽然正气作为肝癌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但因为邪气的存在,亦会不断消蚀人体正气,故在治疗肝癌时,亦应适时投以祛邪之法,具体大致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理气解郁;所谓“随证治之”,就是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及体检指标,针对性的辨证治疗,从而达到机体脏腑阴阳的平衡。
1.3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吴良村在辨证和辨病,整体与局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观点的合参下,将原发性肝癌分为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行气、疏肝解郁;湿热瘀毒型,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肝肾阴虚型,治以养阴清热、消散结,同时吴氏还指出治疗不可拘泥于一方一型,需灵活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核心。邵梦扬在临床上喜从脾胃论治肝癌,将其大致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结毒,肝阴亏虚4型,分别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方用逍遥散加减;行气活血、化瘀消积,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和茵陈蒿汤加减;养阴柔肝、益气养血,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1.4 中药制剂或基本方治疗 杨传标等将12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脾虚证者给予健脾康复汤(党参、白术、茯苓、卷柏、仙鹤草等),湿热者给予加味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泽泻、半边莲等),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显著改善37例,部分改善33例,改善率为80.5%,说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田义洲等用艾迪注射液联合中药复方肝积丸(太子参、茯苓、生牡蛎、卷柏、马兰根、白术、夏枯草等)治疗30例原发性肝癌,结果显示实体瘤的稳定率为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常见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肝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1.5 中医治法研究 根据古今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表明,按传统的辨证论治用药,其疗效一般优于单方单药。张继东依据近些年的文献综述将中晚期肝癌中医治疗大法大致的归纳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健脾理气法、温阳活血法六大类,同时又指出如果在肝癌的治疗中单用某一法或某一方就无法切中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复杂病机,效果就不明显,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故在肝癌的治疗过程申应始终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法则。
1.6 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韩光霞等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由黄芪、白花蛇舌草、人参、全蝎、蜈蚣、土元、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治疗原发性肝癌24例,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西医对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实体瘤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27.17%,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9.17%,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治疗组较治疗前升高9例,三者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1.7 中药介入治疗 中药介入治疗能有效避免和减少西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机体的损伤小,患者容易耐受。陈鹰娜等将近10年中外文献中对原发性肝癌中药介入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罗列了一些常用的灌注中药,如榄香烯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华蟾素、消癌平,同时对这些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介绍,指出通过中药介入,进一步扩大了肝癌治疗的适应症,减轻了毒副作用,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1.8 中成药治疗 因为疗效确切,药物安全,使用方便简易,并能迅速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临床需要,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孙韬等将中成药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分为攻邪抑瘤与扶正培本两大类,其中攻邪抑瘤类主要有:康
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金龙胶囊、平消胶囊、参莲胶囊、蟾酥膏等;扶正培本类主要有:参麦注射液、槐耳颗粒、参芪片、贞芪扶正胶囊、复方皂矾丸等,同时也指出抗肿瘤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应不断对中药剂型进行总结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使中成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9 针灸治疗及中医外治法 刘秀艳采用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20例,治疗组取穴:双曲泉、双肝俞、双心俞、大椎6个穴位,分别行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并予艾灸关元。结果显示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6 67%,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满意。翁恒等运用老中医经验方佛手散(由麝香、冰片、生川乌、白芷、蟾酥、生马钱子、威灵仙组成)敷贴脐部治疗晚期肝癌疼痛59例,结果显示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6例,轻度缓解18例,总有效率达84.75%。
1.10 中药配合手术治疗 谭志健等,将80例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认为术后早期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乏力懒言,舌淡苔白,辨证为气血亏虚,术毕滴注参麦注射液,若出现腹胀,身目俱黄,苔黄腻等湿热之证,同时又有气短无力,纳差,爪甲淡白无华等脾虚之证,乃属肝失疏泄,木旺乘土,表现肝郁脾虚,治宜健脾益气、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和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总之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1.11 中药配合放化疗 放化疗是西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临床实践表明将其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白广德等运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氩氦刀及中药的方法序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将7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TACE治疗)23例,B组(TACE十氩氦刀治疗)26例,C组(TACE+氩氦刀+中药治疗)26例。观察术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及CT影像、初次复发率、术后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A组术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术后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6.08%、47.82%、56.52%、43.48%,B组分别为61.54%、11.54%、84.61%、73.08%,C组分别为69.23%、7.69%、88.46%、80.77%。表明TACE术联合氩氦刀及中药序贯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可能成为非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发展方向。于尔辛等采用全肝移动条野放射结合中药治疗肝癌,157例完成四轮以上放疗者,结合健脾理气中药组,5年生存期平均为(42.97+11.98)%,中位生存期53.4个月。而非健脾理气中药组平均为(14.48+7.19)%,中位生存期为11.1个月。认为中医药不仅可以改善肝功能和症状,提高放疗的耐受性和适应性,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2 实验研究
笔者通过综述近10年来中药的实验研究成果,将其防治肝癌的机制大致概括为:(1)直接杀伤癌细胞;(2)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2)诱导肝癌细胞的分化;(4)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5)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6)调节机体免疫功能;(7)抑制端粒酶活性;(8)抗肿瘤侵袭与转移;(9)抗氧化和消除活性氧及自由基;(10)逆转肝癌细胞的耐药性;(11)调节细胞信号的转导。
樊讯等通过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方麝黄消瘤方(由麝香、牛黄、丹参、白术、半枝莲、莪术等组成)对肝癌H22模型小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是以小鼠H22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为对象,观察其淋巴结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癌H22细胞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免疫组化SP法观察局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麝黄消瘤方可使局部瘤组织的侵袭和胭窝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淋巴结指数有降低趋势;大中剂量组可使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
3 总结与展望
篇7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复发; 介入治疗
The Study of Pelvic 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sm for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LI Ling-ling,YUE Qing-f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2):148-151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method,treatment timing,drugs and embolic agents for of cervical cancer recurrence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embolization.Method:Advanc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 were summarized.Result: after radiotherapy embolization,th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drug release and embolic agent should be selected before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recurrence patients.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 has good effects on both short term survival and symptom relief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ervical carcinoma.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Recurrent; Radiotherapy; 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Luoyang 4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2.053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位的常见恶性肿瘤。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15万,近8万人死于此病,值得引起重视。宫颈复发癌大多发生于晚期宫颈癌,学者研究显示:29%~38%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米剑峰等[1]报道:50%复发发生于治疗后1年内,75%~80%在宫颈癌治疗结束2年内复发,这与手术和放疗均为局部治疗手段,难以消灭潜在的亚临床病灶和微转移灶有关。其治疗十分困难,预后极差,平均存活期为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18个月[2]。宫颈癌治疗后未控与复发受诸多因素影响,除以往公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治疗方式等,患者的自身状况(比如血红蛋白值等)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3-5]。曹泽毅等[6]研究认为未行准确分期和手术范围不足或过小是宫颈癌手术治疗后1年内未控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放疗方法的不规范、剂量偏小、分布不合理或不均匀是宫颈癌放疗后未控与复发的重要原因。
复发宫颈癌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尤其是放疗后复发患者,据Manetta等报道,1年存活率仅为10%~15%,5年生存率则
1 治疗方式的选择
对于复发宫颈癌患者,肿瘤负荷过大或手术野外已有病灶存在,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放疗不敏感,或放疗野外存在转移病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受到盆腔正常脏器对于放疗剂量的耐受性的影响和限制,放疗所需的肿瘤致死剂量往往不能完全达到[11],因此手术、放疗的效果差,复发率高。同时放疗对于年轻患者卵巢功能受损和生殖道纤维化,而影响大多是不可逆的,严重干扰了中青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化疗可以保留年轻患者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发病年龄越来越低的宫颈癌发病现状是一个非常适用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宫颈癌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对放疗敏感,化疗敏感度相对较差,人们开始寻找更加有效的化疗手段及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预后目标,同时尽量保留年轻患者的卵巢及阴道功能,维持女性内分泌功能及性生活。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选择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更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从而显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及近期疗效[12]。动脉介入化疗配合手术治疗或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提高宫颈癌生存率、减轻毒副作用的较为理想的综合治疗方式,近期疗效显著。
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能够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肿瘤复发率明显下降,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研究也显示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组淋巴转移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行栓塞的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表明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可以有效限制肿瘤细胞的微转移,显著提高宫颈癌根治术的成功率,减少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近十年来,随着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技术的成熟、疗效的显现及复发或未控宫颈癌病例的增加,人们将此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复发或未控宫颈癌的综合治疗上,同时由于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复发、未控宫颈癌往往病变广泛,又总结出了复发或未控宫颈癌静脉化疗联合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卵巢动脉也参与了宫颈复发癌的血供,因此栓塞卵巢动脉也成为补充环节[13]。
2 治疗时机的选择
发现复发或未控宫颈癌患者,首先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今许多研究倾向于在手术或放疗前先使用化疗[14],以期缩小局部病灶,减小肿瘤负荷,降低肿瘤分期,清除手术或放疗野外的亚临床转移,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为提高放疗疗效及适当减少原放疗野放疗剂量创造条件[15]。动脉介入化疗可以提高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提高复发、未控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放疗或手术前先行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首先是希望化疗后局部肿瘤能够缩小,达到需要切除范围,减少手术造成伤残的目标或增加到达肿瘤内部的放射剂量,增加放疗敏感性或放疗效果;其次是希望先期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可以清除或者抑制潜在的未被发现的微小转移灶,从而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前期众多研究表明,术前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最为有效,未经手术的肿瘤局部供血血管未被破坏,有利于化疗药物深入肿瘤内部;手术及放疗前化疗也有利于观察及预测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从而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如果肿瘤存在耐药可以调整术后或放疗后化疗方案甚至免行术后、放疗后化疗。对于先期化疗后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认为:此时的补救措施只能是放疗,尽管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后放疗患者的总体预后并不比单纯放疗好,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比仅行单纯放疗更差。更多的临床研究还是倾向于先期行新辅助化疗,然后手术或放疗,或者放化疗同步进行。
3 化疗药物的选择
先期临床研究发现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众多,化疗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鳞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而且手术后复发患者局部瘢痕形成;部分放疗后复发患者的病灶发生在原放疗野,肿瘤被纤维化的组织包裹,不利于化疗药物进入肿瘤内部而影响疗效;此外,复发及难治性宫颈癌患者常因肿瘤压迫导致输尿管梗阻、肾功能受损影响化疗药物的选择与剂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总共有50种左右细胞毒性药物应用于宫颈癌的化疗。在这些化疗药物中,铂类药物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疗效是最为肯定的。其中顺铂单药化疗的反应率在19%~35%之间,因此目前临床上用于宫颈癌化疗的方案大多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16],包括与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氟尿嘧啶、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托泊替康、吉西他滨等药物[17-18]。应该根据化疗反应、化疗疗效、经济原则对国内外较多应用于宫颈癌化疗的药物做了深入的研究与选择,找出曾经应用于宫颈癌化疗中疗效好的药物,用于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以期提高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化疗药物均适用于动脉化疗,需要根据动脉化疗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资料来指导选择动脉化疗用药。动脉化疗药物选择所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抗癌药物必须对该肿瘤具有确切的疗效;(2)药物的抗癌作用强,起效快,能迅速杀死癌细胞;(3)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是以原型起作用的;(4)浓度依赖型药物;(5)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联合用药;(6)经济、安全。根据以上原则,选择临床治疗宫颈癌有效的两种单药进行联合,目的是既提高疗效,又不增加化疗药物对机体的协同毒性。
4 栓塞剂的选择
介入治疗中,对于栓塞剂的选择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点。现阶段,有6类栓塞剂应用于临床:(1)碘化油;(2)明胶海绵;(3)无水乙醇;(4)微球;(5)中药;(6)其他类,包括自体毛发、金属栓塞剂等。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局部药物浓度明显增大,但持续作用时间延长不明显,因此,近年来,栓塞剂的研究转向了可以缓释化疗药物的方向。如药物缓释微球、放射性核素微球、磁性药物微球等,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是由于取材相对困难,价格较为昂贵,基层医院仍多选用新鲜大颗粒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应用。明胶海绵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动物蛋白,可制作成海绵状薄片或明胶粉剂使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可塑性,组织相容性好,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一般7~12 d后即被吸收,较早出现侧支血供和瘤区再血管化,对毛细血管床的破坏性小,与介入栓塞化疗后细胞病理变化同步,有利于后续治疗[19]。但由于其可吸收性,对于临床确定不再行介入栓塞化疗的患者,多联用不可吸收型栓塞剂。考虑经济因素,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联合栓塞剂是化疗药物碘化油乳剂。生理盐水、化疗药物反复抽吸后混匀形成乳剂,可以使化疗药物长时间地贮留于肿瘤组织内缓慢释放,并保持较高浓度,从而增加了药物作用于肿瘤的持续时间和局部浓度。联合栓塞剂的应用,提高了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宫颈复发癌认识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其预后得到了改善。如何准确地对宫颈癌临床治愈后的复发、治疗做出判断和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复发的宫颈癌, 不完全是癌灶广泛的晚期癌,也有一小部分是较为局限,相对易于治愈的患者[20]。因此,对于复发宫颈癌的治疗应该改变以往均为姑息治疗的看法,积极给予有效的综合治疗,仍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米建锋,迟博.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3):1977-1981.
[2]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6[J].CA Cancer J Clin, 2006,56(2):106-130.
[3]张惜阴.临床妇科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3-118.
[4]朴金霞,刘影,蒲建文.宫颈癌放疗未控33例原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1997,15(6):339.
[5]卢玉波,杨谢兰,杨宏英.宫颈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并放疗后未控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2):156-157.
[6]曹泽毅,于莎莎.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一年内未控与复发原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7):417-422.
[7]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3-318.
[8] Gallousis S.Isolated lung metastases from pelvicmalignancies[J].Gynecol Oncol, 1979,7(2):206-214.
[9] Moutardier V, Houvenaeghel G, Martino M, et al.Surgical resection of locally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a single institutional 70 patient serie[J].Int J Gynecol Cancer,2004,14(5):846-851
[10]王小玲.化疗治疗肿瘤的毒副作用及相应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60-162.
[11] Strecker E P,Heber R,Boos I,et a1.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locoregional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f uterine cervical or endometrial cancer using the peripheral implantable port system(PIPS):a feasibility study[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3,26(2):118.
[12]成文彩,蔡桂如,顾美皎,等.髂内动脉插管化疗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疗效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5):270-272.
[13] 陈凯,王茂强,刘凤勇,等.宫颈癌的卵巢动脉供血及介入诊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2):136.
[14]李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73.
[15]王月风,温春燕.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宫颈癌43例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6):53.
[16]黄玲,冯玲,柯水香,等.联合用药介入宫颈癌辅助化疗43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15-116.
[17]钟华,莫西玲,陈国伟.宫颈癌IB2~IIA2期TC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45-47.
[18]陈柱文,冯学轩,邓桂海,等.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0-11.
[19]刘萍,陈春林,曾北蓝,等.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临床结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09-112.
篇8
2007年9月,婷婷的父母突然感到婷婷的左侧肢体有些不灵便。但由于婷婷当时并无头疼、呕吐、口眼歪斜等其他脑神经障碍的症状,因此也就没有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婷婷的病情越来越重。一天,婷婷的妈妈发现孩子不仅站不起来了,甚至都不能正常地坐着。这让婷婷的父母顿时紧张起来。他们开始四处求医,奔走于全国的各大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婷婷的颅内长有一个巨大的肿瘤。医生按照肿瘤的常规疗法,对婷婷进行了脑部放疗。但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治疗后,婷婷脑神经障碍的症状并没有任何好转。为了让可怜的婷婷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妈妈带着婷婷去了北京的某大医院。经过著名的脑科专家的详细检查后,婷婷的妈妈得到了一个无情的结论:婷婷已经没有任何治疗的价值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如同晴天霹雳,让婷婷的亲人们感到悲痛欲绝。无奈之下,婷婷的父母只好带着她回到了深圳。
眼看春节就要到了,婷婷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了,她住在深圳的一个小医院中艰难地维持着生命。此时,婷婷已经全身瘫痪、眼睛几乎看不到什么,而且很快便进入了浅昏迷状态。面对病魔的步步威胁,婷婷的父母并没有对婷婷失去信心。他们相信如今的医学技术一定能治好婷婷的病。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情况下,婷婷的父母打听到目前治疗肿瘤的最好办法是基因疗法。听说世界上第一个治疗肿瘤的基因药物诞生在深圳,婷婷的妈妈便抱着一丝希望找到了北京燕化凤凰医院国际肿瘤治疗中心主任王斌和中国最早将基因药物用于临床的深圳恒生医院的肿瘤科主任刘积良教授。她希望通过肿瘤的基因疗法能使婷婷的病得到医治。
刘积良主任组织国内多位肿瘤专家和神经外科专家对婷婷的病情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探讨,在征得婷婷亲人的同意后,他们大胆地给婷婷制定了一套个体化的以基因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案。遵照刘主任的意见,婷婷的父母先带孩子去深圳的某医院实施颅内肿瘤囊腔置管引流术。由于孩子的颅内压被及时有效地降低了。其脑神经的压迫症状逐渐减轻了,但其肢体的功能仍无改善。一个月后经做脑CT复查显示,婷婷脑瘤内的囊腔积液又增多了,肿瘤也没有缩小。
基于实施颅内肿瘤囊腔置管引流术只能暂时缓解婷婷的症状,恒生医院的肿瘤专家们便决定给婷婷实施基因疗法,也就是向其病灶部位注射p53重组人腺病毒注射液。由于婷婷的颅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不明,且国内外尚无运用基因疗法治疗小儿颅内肿瘤方面的报道。为此,恒生医院的肿瘤专家们特地拜访了p53重组人腺病毒注射液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方面的专家,同时还悉心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颅内肿瘤基因疗法的医疗资料。最后他们终于得知,两年前曾有一个以色列人为了给患有脑瘤的6岁孩子治病而在中国购走了8支p53重组人腺病毒注射液。但这个以色列人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因此,他们对p53重组人腺病毒注射液的疗效仍无法评价。随后,恒生医院的肿瘤专家们又了解到上海的某家大医院正在通过为一位脑胶质瘤术后的成人患者局部注射p53重组人腺病毒注射液,来进行预防脑胶质瘤复发的临床研究,虽然这项研究还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p53重组人腺病毒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性已初步得到了证实。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恒生医院的肿瘤专家们建议婷婷的父母先带孩子去做脑部病灶的穿刺活检术,然后再根据诊断的结果研究接下来的基因治疗计划。
篇9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腹腔镜切除术;生物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39-01
原发性肝癌主要发于胆管细胞或者是肝细胞中的癌症,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在近年的临床治疗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非常高,人数占到全球总人数的55%,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占到全球总数的46%。原发性肝癌已经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重视对原发性肝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1原发性肝癌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多患者早期不能发现自己的病情,往往就医的时候已经到中晚期了,这个时候在进行治疗往往困难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前肝癌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早期筛查早期筛查就是一些肝硬化患者或者是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查,这种方法对于发现早期的肝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能实现定性、定量检查。目前主要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超声检查、CT检查、MIRI检查、DSA检查。通过采用这些检查技术能确定肝脏结节位置、包块的大小、数目、供血情况等等。其中DSA检查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是有创检查,而且检查的准确率在95%以上,对于一些小的病灶也能及时发现。
1.3其他检查在肝癌诊断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诊断方法,例如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有创检查,但是其病情诊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个体特征选择相应的诊断方式。
2原发性肝癌治疗
2.1外科治疗
2.1.1精准肝切除在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由于影像学的进步,外科手术的精准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精准肝切除就是在患者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将肝脏叶段肝静脉进行解剖,将病灶部位切除,同时最大可能保留胆道和肝脏血压流出道。虽然在以往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中因为手术技巧、主刀医生方面的原因手术的死亡率较高,但是目前先进科技的应用,开腹手术的死亡率已经非常低了,使用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相对还是比较适用的,但是肝切除手术的复发率较高。
2.1.2腹腔镜切除术在外科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越来广泛,因为其具有微创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要比开腹手术具有优势,无论是在住院时间,还是术中失血等方面,腹腔镜手术的优点都非常明显。目前腹腔镜手术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精度有了更大的提高,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半肝切除手术。
2.1.3肝脏移植在肝癌治疗中肝移植也是比较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肝移植总数已经超过5000例,实施肝癌移植手术之后,患者的生存率相对比较高的,据调查,在肝癌移植手术之后的1个月、1年、3年内患者的生存率是90%、76%、60%。治疗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需要注意的是肝癌移植治疗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①小肝癌并肝功能不全或者肝硬化。②无法切除的大肝癌、可切除的大肝癌并肝功能不全。③尸体肝移植与活体肝移植的适应症相同。
2.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在肝癌治疗中的效果显著,目前最常见的是肝动脉化疗栓塞,这种治疗方法最早是应用于进展期的肝癌患者治疗中,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不同期内的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一般Ⅰ期内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能达到50%,Ⅱ期内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在30%,要比Ⅰ期减少20%。在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组的对比中也发现,其治疗效果要比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原发性肝癌的血供来源只有肝动脉,而经动脉化疗栓塞能使得肝癌细胞缺血坏死,加上一些局部药物的使用能将肝癌细胞杀伤。大量事实证明,对于可切除手术不宜术前进行化疗栓塞,这样往往会延误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
2.3射频消融术治疗此方法治疗的原理是由弹头电极的头部发出射频波,从而激发组织细胞震荡,离子相互之间产生碰撞从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能将局部的肿瘤细胞快速杀死,同时在肿瘤周围形成凝固,阻断血管组织继续向肿瘤供血。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效果明显,且治疗操作比较简单,治疗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射频消融术在治疗直径小于等于3cm的癌变肿块中效果最好,肿块过大治疗效果则会相应下降。另外,在消融治疗中除了射频消融术之外,还有微波固化消融术、高频聚焦超声消融术等等。
2.4生物治疗生物治疗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抑制和杀伤肝癌细胞,常用的有卡介苗、胸腺肽、干扰素、肿瘤疫苗等等。Bertelli等[7]采用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实验证明,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明显的延长。但是干扰素、白介素在治疗肝癌中的疗效还有待更多实践的证明。基因治疗:在目前发现一些基因能对肿瘤的生成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例如,P16、P53基因。它们能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供血,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2.5中医治疗从中医角度来说,肝癌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肝脾不调。中医认为原发性肝癌是身体整体出现问题,治疗中必须要注重整体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活血、补气、祛湿、理气为主。目前比较常用的药物是逍遥散、一贯煎等。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3结语
总之,原发性肝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治疗肝癌的方法也逐渐增多,除了上述几种治疗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都比较明显。要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易发人群要定期进行检查,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要以患者具体病情为基础,确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将来必能将癌症攻克。
参考文献
[1]王军,刘德慧,郑江涛,曹广东.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429-430.
[2]郭永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7):1-5.
[3]廖建军.原发性肝癌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81-383.
[4]陈杨,杨金坤.原发性肝癌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34-236.
[5]区金锐,王慧玲.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新进展[J].循证医学,2012,12(2):85-88.
篇10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肝痛;化疗栓塞术;发热;防治疗效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大多属中晚期,死亡率高。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对失去手术机会或进一步行二期切除患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常出现持续发热,甚至高热,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现代医学常予对症处理,如安痛定、地塞米松,消炎痛等,常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及胃肠道反应。笔者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防治发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01年10月至2007年3月住院患者,共132例。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39~73岁,平均57.1岁。其中原发性肝癌82例,转移性肝痛50例,有明确乙型肝炎病史29例,有长期饮酒史62例。132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低分化腺癌4例,其余均经B超、CT(增强)、肿癌五项或肝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确诊,符合中国抗癌协会1989年制定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肝癌的诊断标准。患者化疗栓塞术后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A组)、小、中、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B、C、D组)。A组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平均56.8岁;巨块型12例,结节型14例,弥漫性10例;甲胎蛋白阳性者6例,肝脏转氨酶和/或总胆红素升高者18例;B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平均59.3岁;巨块型10例,结节型12例,弥漫型8例;甲胎蛋白阳性者7例,转氨酶和/或总胆红素升高者17例;C组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56.6岁;巨块型12例,结节型11例,弥漫型9例;甲胎蛋白阳性者7例,转氨酶和/或总胆红素升高者18例;D组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8岁;巨块型13例,结节型11例,弥漫型10例;甲胎蛋白阳性者8例,转氨酶和/或总胆红素升高者16例,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介入前肝功能、肾功能方面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idinger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用7696泛影葡胺造影确定肿瘤大小、范围、血供情况。化疗药物分别予5-FUI.ogADM 30 mg、MMC 10 mg,栓塞药物为乙碘油10~15 ml。化疗栓塞术后当天,常规对照组予水化、止吐、预防穿刺部位感染(3 d)及保肝治疗,小\中\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清开灵注射液(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生产,地坛牌)20、40、6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0 d。
1.3 疗效观察 观察并记录化疗栓塞术后各患者体温及发热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症状变化及术后3、14 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索(TB11)、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14 d。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WHO制定的《抗癌药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1]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分析(u检验)及方差分析(q检验)。
2 结果
2.1 4组患者介入后发热率、发热程度、持续时间及其它并发症比较 表1、2、3、4结果示中、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在降低发热率减轻发热程度、缩短发热时间、减轻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上明显优于小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P
2.2 4组患者介入后肝肾功能变化比较 表5、6结果显示中、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上明显优于小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经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理想的方法之一,但介入术后常出现发热,甚至高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常规对照组中的36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发热,发热率为100%,体温波动在37.4~39.2℃之间,持续时间约为5~12 d;小剂量清开灵治疗组30例患者有28例出现了发热,发热率为93.3%,发热病例体温波动在37.2~℃38.8℃之间,持续时间约为4~10 d;中剂量清开灵治疗组32例患者有25例出现了发热,发热率为78.1%,发热病例体温波动在36.7℃~38.5℃之间,持续时间约为2~6 d;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34例患者有21例出现了发热,发热率为61.8%,发热病例体温波动在36.3~38.2℃之间,持续时间为1~4 d,经统计学处理,中、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无论从发热率、发热病例的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上都较小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有明显疗效(P
在减轻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及改善肝功能方画,中、大剂量清开灵治疗组亦较小剂量清开灵治疗组、常规对照组明显为优(P0.05)。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发热一般从介入治疗后1~3 d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为介入后癌细胞和/或肝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被吸收入血,释放内源性致热因子所致,肝功能异常一般介入治疗3 d后出现异常或肝功能异常加重,可能与介入治疗后部分肝细胞缺血缺氧及化疗药物毒性损伤导致肝细胞损伤及水肿,坏死组织压迫肝内胆管所致,这与罗氏[2]临床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笔者从临床上还观察到,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热时常有舌质红苔黄厚腻,屑中医的“痰浊”“湿热”范畴。清开灵注射液为牛黄、水牛角、珍珠母、栀子、黄芩等清热解毒、清胆利湿中药主要成分提取而成,现代药理证实其有清除肝内代谢产物(致热因子),减轻肝细胞炎症及水肿,修复受损肝细胞、降低转氨酶等功效,并能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毒副作用[3]。综上可见,中、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化疗栓塞术后发热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且对减轻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及改善肝功能亦有明显疗效,且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疗效更优。经临床观察,本治疗方法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际吕.实用肿瘤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24,126-130.